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中的科学家介绍

初中物理中的科学家介绍

初中物理中的科学家介绍
初中物理中的科学家介绍

初中物理涉及的科学家及其成就

1、沈括(宋)----地球磁偏角

2、爱因斯坦(德国、瑞士、美籍)-----真空中的光速是物体运动的极限速度。

3、中国的墨子(墨翟)-----小孔成像。

4、牛顿(英国)-----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 、光的色散。即试验运用了理想模型,绝对光滑平面。(物体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特性,也就是惯性)

5、伽利略(意大利)----伽利图实验

(证明了运动着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6、托里拆利(意大利)-----首先测定了大气压强的值测为1.013×105帕。

7、阿基米德(古希腊)----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公式是:F 浮=G排=ρ液gV排。

阿基米德-----杠杆原理(当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8、法拉第(英国)-----电磁感应现象(磁生电)(1831年)

9、欧姆(德国)---------欧姆定律(I=U/R)

10、焦耳(英国)-----焦耳定律(Q=I2Rt).

11、电量、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的单位分别是库仑、安培、伏特、欧姆、瓦特。

12、笛卡尔(法国)-----研究了物体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它的运动方向就不会改变。

13、力、压强、功率、功、能、频率的单位分别是牛顿、帕斯卡、瓦特、焦耳、焦耳、赫兹。

14、摄尔修斯(瑞典)----摄氏温标。

15、开尔文(英国)----热力学温标。

16、摄氏温度、热力学温度、热量的单位分别是摄氏度、开尔文、焦耳。

17、格里克(德国)-----完成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18、奥斯特(丹麦)---- 奥斯特实验,证明了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电生磁)20、安培(法国)-----总结了安培定则:也叫右手螺旋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指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N级

;②磁场对电流有力是作用,力的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

21、麦克斯韦(英国)---提出了电磁波理论

22、赫兹(德国)----用实验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

23、伯努利(瑞士)-----伯努利原理(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4、帕斯卡(法国)-----帕斯卡原理

25、伏打(或译伏特,意大利)-----发明了电池

26、富兰克林(美国)-----证明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

牛顿

牛顿(1643(格里历)年1月4日—1727年3月21日)爵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自然哲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二项式定理》和《微积分》。

他在1687年发表的论文《自然定律》里,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物理世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他通过论证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与他的引力理论间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体与天体的运动都遵循着相同的自然定律;为太阳中心说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并推动了科学革命。

在力学上,牛顿阐明了动量和角动量守恒的原理。在光学上,他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并基于对三棱镜将白光发散成可见光谱的观察,发展出了颜色理论。他还系统地表述了冷却定律,并研究了音速。

在数学上,牛顿与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分享了发展出微积分学的荣誉。他也证明了广义二项式定理,提出了“牛顿法”以趋近函数的零点,并为幂级数的研究做出了贡献。

伽利略

伽利略·伽利雷(Galileo Galilei,1564年2月15日-1642年1月8日)是16-17世纪的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发明了摆针和温度计

,他在科学上为人类做出过巨大贡献,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被誉为“近代力学之父”、“现代科学之父”和“现代科学家的第一人”。他在力学领域进行过著名的比萨斜塔重物自由下落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落下的速度与重量成正比例”的学说(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建立了自由落体定律;还发现物体的惯性定律、摆振动的等时性和抛体运动规律,并确定了伽利略相对性原理。他是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重要发现有:月球表面凹凸不平、木星的四个卫星、太阳黑子、银河由无数恒星组成,以及金星、水星的盈亏现象等。

开尔文

开尔文,为热力学温标或称绝对温标,是国际单位制中的温度单位[1]。由爱尔兰第一代开尔文男爵(Lord Kelvin)威廉·汤姆森发明,其命名依发明者头衔为Kelvins,符号是K,但不加“°”来表示温度。1927年,第七届国际计量大会将热力学温标作为最基本的温标。

安培

安德烈·玛丽·安培(André-Marie Ampère,1775年—1836年),法国化学家,在电磁作用方面的研究成就卓著,对数学和物理也有贡献。电流的国际单位安培即以其姓氏命名。

1802 年他在布尔让-布雷斯中央学校任物理学和化学教授;1808年被任命为法国帝国大学总学监,此后一直担任此职;1814 年被选为帝国学院数学部成员;1819年主持巴黎大学哲学讲座;1824年担任法兰西学院实验物理学教授。

奥斯特

奥斯特是一位热情洋溢重视科研和实验的教师,他说:“我不喜欢那种没有实验的枯燥的讲课,所有的科学研究都是从实验开始的”。因此受到学生欢迎。他还是卓越的讲演家和自然科学普及工作者,1824年倡议成立丹麦科学促进协会,创建了丹麦第一个物理实验室。

1908 年丹麦自然科学促进协会建立“奥斯特奖章”,以表彰做出重大贡献的物理学家。奥斯特的功绩受到了学术界的公认,为了纪念他,国际上从1934年起命名磁场强度的单位为奥斯特,简称“奥”。1937年美国物理教师协会设立“奥斯特奖章”,奖励在物理教学上做出贡献的物理教师。

他的重要论文在1920年整理出版,书名是《奥斯特科学论文》。

法拉第

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公元1791~公元1867)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也是著名的自学成才的科学家。生于萨里郡纽因顿一个贫苦铁匠家庭,仅上过小学。迈克尔·法拉第是英国著名化学家戴维的学生和助手,他的发现奠定了电磁学的基础,是麦克思韦的先导。1831年10月17日,法拉第首次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在电磁学方面做出了伟大贡献。

赫兹

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Heinrich Rudolf Hertz,1857年(丁巳年)2月22日-1894年(甲午年)1月1日),德国物理学家,于1888年首先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对电磁学有很大的贡献,故频率的国际单位制单位赫兹以他的名字命名。

阿基米德

浮力原理简述:物体在液体中所获得的浮力,等于它所排出液体的重量,即:(式中为物体所受浮力,为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该式变形可得(式中为被排开液体密度,为当地重力加速度,为排开液体体积)

关于浮力原理的发现,有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叙拉古赫农王让工匠替他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但是在做好后,国王疑心工匠做的金冠并非纯金,但这顶金冠确与当初交给金匠的纯金一样重。工匠到底有没有私吞黄金呢?国王想检验金冠是否为纯金,但又不能破坏王冠,这个问题不仅难倒了国王,也使诸大臣们面面

相觑。经一大臣建议,国王请来阿基米德检验。最初,阿基米德也是冥思苦想而却无计可施。后来有一天,他在家洗澡,当他坐进

澡盆里时,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到身体被轻轻托起。他突然悟到可以用测定固体在水中排水量的办法,来确定金冠的比重。他兴奋地跳出澡盆,连衣服都顾不得穿上就跑了出去,大声喊着“尤里卡!尤里卡!”(Eureka,意思是“找到了”。希腊文:ερηκα)

他经过了进一步的实验以后,便来到了王宫,他把王冠和同等重量的纯金放在盛满水的两个盆里,比较两盆溢出来的水,发现放王冠的盆里溢出来的水比另一盆多。这就说明王冠的体积比相同重量的纯金的体积大,密度不相同,所以证明了王冠里掺进了其他金属。

这次试验的意义远远大过查出金匠欺骗国王,阿基米德从中发现了浮力定律(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所获得的浮力,等于它所排出液体的重量。一直到现代,人们还在利用这个原理计算物体比重和测定船舶载重量(即广为人知的排水量法)等。

帕斯卡

布莱士·帕斯卡(Blaise Pascal ,1623-1662)是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散文家。他自幼聪颖,12岁始学几何,即通读欧几里得(Euclid)的《几何原本》(Elements)并掌握了它。16岁时发现著名的帕斯卡六边形定理:内接于一个二次曲线的六边形的三双对边的交点共线。17岁时写成《圆锥曲线论》(1640),是研究德札尔格(Girard Desargues)射影几何工作心得的论文,包括上述定理。这些工作是自希腊阿波罗尼奥斯(Apollonius of Perga)以来圆锥曲线论的最大进步。1642年他设计并制作了一台能自动进位的加减法计算装置,被称为是世界上第一台数字计算器,为以后的计算机设计提供了基本原理。1654年他开始研究几个方面的数学问题,在无穷小分析上深入探讨了不可分原理,得出求不同曲线所围面积和重心的一般方法,并以积分学的原理解决了摆线问题,于1658年完成《论摆线》。他的论文手稿对莱布尼茨(Gottfried Leibniz)建立微积分学有很大启发。在研究二项式系数性质时,写成《算术三角形》向巴黎科学院提交,后收入他的全集,并于1665年发表。其中给出的二项式系数展开后人称为“帕斯卡三角形”,实际它已在约1100年由中国的贾宪所知。在与费马(Pierre Fermat)的通信中讨论赌金分配问题,对早期概率论的发展颇有

影响。他还制作了水银气压计(1646),写了液体平衡、空气的重量和密度等方向的论文(1651-1654)。自1655年隐居修道院,写下《思想录》(1658)等经典著作。

托里拆利

埃万杰利斯塔·托里拆利(Evangelista Torricelli,1608~1647)意大利物理学家、数学家。1608年10月15日出生于贵族家庭,幼年时表现出数学才能,20岁时到罗马在伽利略早年的学生B.卡斯提利指导下学习数学,毕业后成为他的秘书。1641年写了第一篇论文《论自由坠落物体的运动》,发展了伽利略关于运动的想法。经卡斯提利推荐做了伽利略的助手,伽利略去世后接替伽利略作了宫廷数学家,1647年10月25日(39岁)过早去世。

瓦特

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1736年1月19日— 1819年8月19日)是英国著名的发明家,是工业革命时的重要人物。1776年制造出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以后又经过一系列重大改进,使之成为“万能的原动机”,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他开辟了人类利用能源新时代,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发明家,把功率的单位定为“瓦特”。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初中物理中的科学家介绍

初中物理涉及的科学家及其成就 1、沈括(宋)----地球磁偏角 2、爱因斯坦(德国、瑞士、美籍)-----真空中的光速是物体运动的极限速度。 3、中国的墨子(墨翟)-----小孔成像。 4、牛顿(英国)-----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 、光的色散。即试验运用了理想模型,绝对光滑平面。(物体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特性,也就是惯性) 5、伽利略(意大利)----伽利图实验 (证明了运动着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6、托里拆利(意大利)-----首先测定了大气压强的值测为1.013×105帕。 7、阿基米德(古希腊)----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公式是:F 浮=G排=ρ液gV排。 阿基米德-----杠杆原理(当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8、法拉第(英国)-----电磁感应现象(磁生电)(1831年) 9、欧姆(德国)---------欧姆定律(I=U/R) 10、焦耳(英国)-----焦耳定律(Q=I2Rt). 11、电量、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的单位分别是库仑、安培、伏特、欧姆、瓦特。 12、笛卡尔(法国)-----研究了物体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它的运动方向就不会改变。 13、力、压强、功率、功、能、频率的单位分别是牛顿、帕斯卡、瓦特、焦耳、焦耳、赫兹。 14、摄尔修斯(瑞典)----摄氏温标。 15、开尔文(英国)----热力学温标。 16、摄氏温度、热力学温度、热量的单位分别是摄氏度、开尔文、焦耳。 17、格里克(德国)-----完成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18、奥斯特(丹麦)---- 奥斯特实验,证明了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电生磁)20、安培(法国)-----总结了安培定则:也叫右手螺旋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指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N级

【精品】初中物理中涉及到的物理学家及贡献

初中物理中涉及到的物理学家及贡献 1、奥斯特(丹麦)---- 奥斯特实验,证明了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电生磁) 2、法拉第(英国)-----电磁感应现象(磁生电) 3、欧姆(德国)---------欧姆定律(I=U/R) 4、焦耳(英国)-----焦耳定律(Q=I2Rt). 5、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的单位分别是安培、伏特、欧姆、瓦特. 6、沈括(宋)----地球磁偏角 7、牛顿(英国)---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 、光的色散 8、伽利略(意大利)----伽利图实验(证明了运动着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9、托里拆利--首先测定了大气压强的值 10、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杠杆平衡原理 11、力、压强、功率、功、能、频率单位分别是牛顿、帕斯卡、瓦特、焦耳、焦耳、赫兹. 12、摄尔修斯----摄氏温标. 13、麦克斯韦---提出了电磁波理论 14、赫兹----用实验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 15、墨子-----小孔成像 16、伯努利-----伯努利原理(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7、格里克(德国)-----完成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18、帕斯卡(法国)-----帕斯卡原理 19、安培-----总结了右手螺线定则 20、伏打-----发明了电池 21、富兰克林(美国)-----证明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 22、瓦特-----改善了蒸汽机 23、居里夫人-----发现了新放射性元素钋和镭 【常用物理量】 1.光速(电磁波):C=3×108m/s =3× 105km/s (真空中) 2.声速:V=340m/s (15℃) 3.人耳区分回声:≥0.1s 4.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N/kg≈10N/kg 5.一个标准大气压值:760毫米水银柱高=1.01×105Pa 6.水的密度:ρ=1.0×103kg/m3=1g/cm3 7.冰的熔点(水的凝固点):0℃ 8.水的沸点(一个标准大气压下):100℃ 9.水的比热容:C=4.2×103J/(kg· ℃) 10.一节干电池电压:1.5V 11.一节蓄电池电压:2V 12.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不高于36V) 13.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 14.家庭电路电压:220V 15.次声频率低于20HZ,超声频率高于20000HZ 16.单位换算: (1).1m/s=3.6km/h (2).1g/cm3 =103kg/m3 (3).1kw· h=3.6× 106J 1

历史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排名

历史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排名 最伟大的物理学家Top10 PhysicsWeb曾经搞过历史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的投票,结果如下表: 1:牛顿(经典力学、光学) 牛顿(Sir Isaac NewtonFRS, 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是一位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自然哲学家和炼金术士。他在1687年发表的论文《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牛顿像(21张)物理世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他通过论证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与他的引力理论间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体与天体的运动都遵循着相同的自然定律;从而消除了对太阳中心说的最后一丝疑虑,并推动了科学革命。在力学上,牛顿阐明了动量和角动量守恒之原理。在光学上,他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并基于对三棱镜将白光发散成可见光谱的观察,发展出了颜色理论。他还系统地表述了冷却定律,并研究了音速。在数学上,牛顿与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分享了发展出微积分学的荣誉。他也证明了广义二项式定理,提出了“牛顿法”以趋近函数的零点,并为幂级数的研究作出了贡献。在2005年,英国皇家学会进行了一场“谁是科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的民意调查,牛顿被认为比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更具影响力。

2:爱因斯坦(相对论、量子力学奠基人)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举世闻名的德裔美国科学家,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爱因斯坦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工业大学,1909年开始在大学任教,1914年任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长兼柏林大学教授。后因二战爆发移居美国,1940年入美国国籍。 十九世纪末期是物理学的变革时期,爱因斯坦从实验事实出发,从新考查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在理论上作出了根本性的突破。他的一些成就大大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他的量子理论对天体物理学、特

初中物理中的科学家介绍-推荐下载

初中物理涉及的科学家及其成就 1、 沈括(宋)----地球磁偏角 2、爱因斯坦(德国、瑞士、美籍)-----真空中的光速是物体运动的极限速度。 3、中国的墨子(墨翟)-----小孔成像。 4、牛顿(英国)-----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 、光的色散。即试验运用了 理想模型,绝对光滑平面。(物体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特性,也就是惯性) 5、伽利略(意大利)----伽利图实验 (证明了运动着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6、托里拆利(意大利)-----首先测定了大气压强的值测为1.013×105帕。 7、阿基米德(古希腊)----阿基米德原理(F 浮=G 排)。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 到液体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公式是: F 浮= G 排=ρ液gV 排。 阿基米德-----杠杆原理(当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8、法拉第(英国)-----电磁感应现象(磁生电)(1831年) 9、欧姆(德国)---------欧姆定律(I=U/R ) 10、焦耳(英国)-----焦耳定律(Q=I 2Rt ). 11、电量、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的单位分别是库仑、安培、伏特、欧姆、 瓦特。 12、笛卡尔(法国)-----研究了物体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它的运动方向就不 会改变。 13、力、压强、功率、功、能、频率的单位分别是牛顿、帕斯卡、瓦特、焦耳、 焦耳、赫兹。 14、摄尔修斯(瑞典)----摄氏温标。 15、开尔文(英国)----热力学温标。 16、摄氏温度、热力学温度、热量的单位分别是摄氏度、开尔文、焦耳。 17、格里克(德国)-----完成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18、奥斯特(丹麦)---- 奥斯特实验,证明了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电生磁) 20、安培(法国)-----总结了安培定则:也叫右手螺旋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初中物理学史及常见数据总结练习

初中物理学史与常见数据总结 物理学史部分 一.力学 1、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对待“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上,错误的认为“维持物体运动需要力”。 2、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论证“重物体不会比轻物体下落得快”的物理学家;利用著名的“斜面理想实验”得出“维持物体运动不需要力”的结论; 第一次把“实验”引入对物理的研究。 3、英国科学家牛顿:总结三大运动定律、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二.热学 1、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布朗运动。 三.电、磁学 1、德国物理学家欧姆:通过实验得出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它的电阻成反比即欧姆定律。 2、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电流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发生偏转,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3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现象。 4、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并从理论上得出光速等于电磁波的速度,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 四.原子物理 1、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 分、有复杂内部结构,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 2、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发现了质子。 五.光学 牛顿发现了光的色散原理,证明白光由七种色光组成。 六.压强 1、马德保半球实验证明了真空的存在,同样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2、托里拆利实验测出了一标准大气压的数值。

常见数据部分 考题方向:(越靠前出题机率越高) 1、长度:成年人2步约1.2m,课桌高80cm,一层楼高约3m,一元硬币直径2.5cm,物理课本长26cm宽18cm,厚6mm,水性笔长度12-15cm. 2、温度:洗澡水 40--50℃,一标准气压下水沸点100℃(气压高沸点高), 水的凝固点(冰的熔点)0℃。 3、质量:一元硬币质量6g,苹果约200g ,鸡2—3kg 羊30kg ,中学生50kg, 物理课本质量约280g,一罐饮料500g。 4、时间:眼保健操时间 5min,播放一次国歌50s。 5、速度:人心跳65—80次/min,成年人步行速度1.2m/s 自行车速度4—6m/s 声速(15℃空气中)340m/s 光、电磁波在真空中(或空气中)速度3×108m/s 6、力:通过质量估算重力 7、压强:人站立对地面压强1.25×104Pa 1标准大气压=1.01×105Pa=760mm Hg=76cm Hg 8、密度:水密度 1.0×103kg/m8人体密度接近水 9、电压:一节干电池 1.5V 一节蓄电池2V 家庭电路220V 手机电池3.7—4.5V 工业电压 380V 人体安全电压≤36V 10、功:成人上一层楼做功1500J 从提起一桶水做功约为150J 11、功率:冰箱,彩电,洗衣机,电脑的电功率约200w 空调,微波炉,电磁炉,电热水器的电功率1000—2000w 日光灯40—60w

著名物理学家及其贡献

著名物理学家及其贡献 爱迪生:他以罕见的热情及惊人的精力,在一生中完成发明2000多项,其中申请专利登记的达1328项。主要研究领域在电学方面。在他掌握电报技术后,就日夜苦心钻研,完成了双路及四路电报装置及自动发报机。1877年改进贝尔电话装置,使电话从传送2~3英里扩大到107英里,同年发明留声机。在这期间,他付出巨大精力,研制白炽电灯。除电弧灯外,过去的“电灯”往往亮一下就烧毁了,为寻找合适的灯丝,曾对1600多种耐热材料及6000多种植物纤维进行实验,终于在1879年10月21日用碳丝做成可点燃40小时的白炽电灯。其后又不断反复改进、完善,又完成了螺纹灯座、保险丝、开关、电表等一系列发明,在此基础上完成了照明电路系统的研制。在实践中提出电灯的并联连接,直流输电的三线系统,建成了当时功率最大的发电机。1888年起研制电影,1893年建立第一座电影摄影棚。是他最先提出将电影手段用于教育,并用两个班进行试验。他的其它重大发明还有铁镍蓄电池等。 爱因斯坦:一生中开创了物理学的四个领域: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宇宙学和统一场论。他是量子理论的主要创建者之一。他在分子运动论和量子统计理论等方面也作出重大贡献。 安德森:美国物理学家,科学院院士,从事的是X射线,γ射线、宇宙射线和基本粒子物理学方面的研究工作。1932年他利用云宝在宇宙射线中发现了正电子(参见“正电子的发现”),并因此荣获193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33年,他又独立地从γ光子中发现了产生电

子一正电子对的现象,1937年,安德森和他的合作者尼德梅耶(S.H.Ne -ermever)发现了μ子并测量了它的质量 安培:法国物理学家,主要科学工作是在电磁学上,实验研究结果:通电螺线管与磁体相似;两个平行长直载流导线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进而他用实验证明,在地球磁场中,通电螺线管犹如小磁针样取向。一系列实验结果,提供给他一个重大线索:磁铁的磁性,是由闭合电流产生的。提出分子电流假说,终于得出了两个电流元间的作用力公式。他把自己的理论称作“电动力学”。安培在电磁学方面的主要著作是《电动力学现象的数学理论》,它是电磁学的重要经典著作之一。此外,他还提出,在螺线管中加软铁芯,可以增强磁性。1820年他首先提出利用电磁,现象传递电报讯号。 奥斯特:丹麦物理学家,长期探索电与磁之间的联系。1820年4月终于发现了电流对磁针的作用,即电流的磁效应。同年7月21日以《关于磁针上电冲突作用的实验》为题发表了他的发现。这篇短短的论文使欧洲物理学界产生了极大震动,导致了大批实验成果的出现,由此开辟了物理学的新领域──电磁学。 巴耳末:瑞士数学兼物理学家,发表了氢光谱波长的公式(巴耳末公式),后刊载在1885年《物理、化学纪要》杂志上。巴耳末公式是一个经验公式。它对原子光谱理论和量子物理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为所有后来把光谱分成线系,找出红外和紫外区域的氢光谱线系(如莱曼系、帕邢系、布拉开系等)作出了楷模,对N.玻尔建立氢原子理论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生物科学家及其贡献

高中教科书中的物理科学家及其贡献 1.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①错误的认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快些. ②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伽利略:①对落体现象进行研究,得出结论——物体下落过程中的运动情况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②伽利略将实验与逻辑思维相联系进行科学研究的思想,开辟了一条科学研究之路(利用光滑铜球沿倾斜直槽滑下,斜面倾角逐渐增大,s∝t2仍然成立,只是s/t2的比值增大了,由此推到倾角为90o转为自由落体运动). ③伽利略用理想斜面实验推出——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④伽利略的针和单摆实验——再一次体现了实验与逻辑思维相联系的科学研究思想.同时说明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3.英国科学家胡克:提出胡克定律. 4.牛顿:①在他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②牛顿是17世纪光的微粒说的代表——光是从光源发出的一种物质微粒在均匀的介质中一定的速度传播. ③万有引力定律. 5.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太阳、月球以及其他行星都绕地球运动. 6.荷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7.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开普勒三定律). 8.经典物理学体系的科学家及主要成绩 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伽利略:发展了观察实验、科学思维逻辑思维与数学相结合的方法,发现了惯性定律、落体定律和力学相对性原理,奠定了力学基础. 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在伽利略研究的基础上,比较完整地第一次表述了惯性定律. 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全面细致地解决了完全弹性碰撞问题. 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开普勒三定律). 牛顿:在前人的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归纳与演绎、综合与分析的方法,总结出了一套普遍适用的力学运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完整的经典力学体系(也称牛顿力学或古典力学体系),从此物理学成为一门成熟的自然科学. 9.汤姆生:①汤姆生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电子 ②提出原子的果冻布丁模型 10.法拉第:①提出分别用电场线、磁感线来描述电场和磁场 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11.富兰克林:①第一个提出了电荷守恒的思想 ②把天电与地电统一在了一起 ③发明了避雷针 12.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出了元电荷电量 13.库仑定律:提出了库仑定律(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并通过库仑扭秤测出了静电力常量. 14.卡文迪许:利用扭秤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15.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电流可以产生磁场). 16.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①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提出了单摆的周期公式. 第 1 页共3页

高中阶段常见的物理学家及其贡献

高中阶段常见的物理学家及其贡献2012-2-2 14:03阅读(23) 下一篇:今天,是一个中点 |返回日志列表 ?赞 ?转载(5) ?分享 ?评论 ?复制地址 ?更多 1、胡克:英国物理学家;发现了胡克定律(F弹=kx) 2、伽利略:意大利的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时代的仪器、设备十分简陋,技术也比较落后,但伽利略巧妙地运用科学的推理,给出了匀变速运动的定义,导出S正比于t2 并给以实验检验;推断并检验得出,无论物体轻重如何,其自由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通过斜面实验,推断出物体如不受外力作用将维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后由牛顿归纳成惯性定律。伽利略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3、牛顿:英国物理学家;动力学的奠基人,他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的发现,得出牛顿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 4、开普勒:丹麦天文学家;发现了行星运动规律的开普勒三定律,奠定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 5、卡文迪许:英国物理学家;巧妙的利用扭秤装置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6、布朗:英国植物学家;在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时,发现了“布朗运动”。 7、焦耳:英国物理学家;测定了热功当量J=4.2焦/卡,为能的转化守恒定律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研究电流通过导体时的发热,得到了焦耳定律。 8、开尔文:英国科学家;创立了把-273℃作为零度的热力学温标。 9、库仑:法国科学家;巧妙的利用“库仑扭秤”研究电荷之间的作用,发现了“库仑定律”。 10、密立根:美国科学家;利用带电油滴在竖直电场中的平衡,得到了基本电荷e 。11、欧姆:德国物理学家;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欧姆把电流与水流等比较,从而引入了电流强度、电动势、电阻等概念,并确定了它们的关系。12、奥斯特:丹麦科学家;通过试验发现了电流能产生磁场。13、安培:法国科学家;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假说。14、汤姆生:英国科学家;研究阴极射线,发现电子,测得了电子的比荷e/m;汤姆生还提出了“枣糕模型”,在当时能解释一些实验现象。15、劳伦斯:美国科学家;发明了“回旋加速器”,使人类在获得高能粒子方面迈进了一步。16、法拉第:英国科学家;发现了电磁感应,亲手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提出了电磁场及磁感线、电场线的概念。17、楞次:德国科学家;概括试验结果,发表了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楞次定律。18、麦克斯韦:英国科学家;总结前人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电磁场理论。19、赫兹:德国科学家;在麦克斯韦预言电磁波存在后二十多年,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测得电磁波传播速度等于光速,证实了光是一种电磁波。20、惠更斯:荷兰科学家;在对光的研究中,提出了光的波动说。发明了摆钟。21、托马斯·杨:英国物理学家;首先巧妙而简单的解决了相干光源问题,成功地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双孔或双缝干涉)22、伦琴:德国物理学家;继英国物理学家赫谢耳发现红外线,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发现紫外线后,发现了当高速电子打在管壁上,管壁能发射出X射线—伦琴射线。23、普朗克:德国物理学家;提出量子概念—电磁辐射(含光辐射)的能量是不连续的,E与频率υ成正比。其在热力学方面也有巨大贡献。24、爱因斯坦:德籍犹太人,后加入美国籍,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他提出了“光子”理论及光电效应方程,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及广义相对论。提出了“质能方程”。25、德布罗意:法国物理学家;提出一切微观粒子都有波粒二象性;提出物质波概念,任何一种运动的物体都有一种波与之对应。26、卢瑟福:英国物理学家;通过α粒子的散射现象,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

初中物理中出现的物理学家

初中物理中出现的物理学家 1、奥斯特(丹麦)实验说明:通电周围存在磁场(1820年),实现了“电生磁”. 2、法拉第(英国)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1831年),实现了磁生电. 3、欧姆(德国)定律的内容是:一段导体中的电流与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公式是:I=U/R. 4、焦耳(英国)定律的内容是:通电导体放出的热量与通过导体的电流的平方、导体电阻、通电时间成正比.公式是:Q=I2Rt. 5、电量、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的单位分别是库仑、安培、伏特、欧姆、瓦特. 6、发现了地球磁偏角的中国人是:沈括. 7、真空中的光速是物体运动的极限速度是爱因斯坦提出的. 8、中国的墨翟首先进行了小孔成象的研究. 9、牛顿(英国)的贡献是:创立了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10、伽利略(意大利)率先进行了物体不受力运动问题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一切运动着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的速度保持不变,并一直运动下去. 11、意大利的托里拆利首先测定了大气压的值为1.013×105帕. 12、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是: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公式是:F浮=G排. 13、迪卡尔(法国)研究了物体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它的运动就不会改变运动方向. 14、力、压强、功率、功、能、频率的单位分别是牛顿、帕斯卡、瓦特、焦耳、焦耳、赫兹. 15、瑞典的摄尔修斯制定了摄氏温标. 16、热力学温标的创始人是英国的开尔文. 17、摄氏温度、热力学温度、热量的单位分别是摄尔修斯、开尔文、焦耳. 1.法国物理学家帕斯卡设计演示的“裂桶实验”证明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重力无关。 2.意大利物理学家托里拆利设计了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较精确地测量大气压的值。 3.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伽利略等科学家研究基础上,进行大量实验研究,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光的色散。 4.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发现浸在液体中的物理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被 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即阿基米德原理。 5.英国物理学家焦耳1840年通过实验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与通电时间成正比,这就是焦耳定律。 6.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1820年首先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现象。 7.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1822年开始进行电磁感应现象的探索,1831年发现了磁生电的规律。 8.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克服种种困难,经过不懈努力在1827年归纳出了欧姆定律。 9.法国物理学家安培对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等进行了深入的探究,短时间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另外还有几个中国古代人物:墨子——小孔成象;沈括——地球磁偏角

初中物理课本中的科学家

中学物理教材中涉及的科学家及其主要贡献科学家国家主要贡献 伽利略意大利1638年,论证重物体不会比轻物体下落得快。伽利略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17世纪)。 伽利略在教堂做礼拜时发现摆的等时性,惠更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历史上第一座自摆钟。伽利略针和单摆实验:把摆球拉到某一高度,用一根针多次改变小球的悬点,摆球能上升到原来的高度,得到与亚里士多德不同的力和运动关系的结论。伽利略在1683年出版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地研究了抛体运动。 牛顿英国1683年,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1687年,发表万有引力定律。库仑法国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富兰克林美国解释了摩擦起电的原因,通过风筝实验验证闪电是电的一种形式,把天电与地电统一起来,并发明避雷针。 欧姆德国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 焦耳英国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称为焦耳定律。奥斯特丹麦电流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偏转的效应,称为电流的磁效应。安培法国分子环形电流假说 沈括中国著有《梦溪笔谈》,最早指出地磁场磁偏角的存在。 墨翟中国在《墨经》中记载了光的直线传播、影的形成、光的反射、平面镜和球面镜成像等现象,为世界上最早的光学著作. 法拉第英国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使人类的文明跨进了电气化时代。在1821年,法拉第在重复奥斯特"电生磁"实验时,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台最原始的电动机。 麦克斯韦英国总结了电磁场理论,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同时指出光就是一种看得见的电磁波。赫兹德国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 汤姆生英国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分,有复杂内部结构,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从而敲开了原子的大门 爱因斯坦德国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提出的狭义相对论(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总结出质能方程:E=mc2(2005年被联合国定为"世界物理年")

最新高中物理涉及科学家及其成就

高中物理涉及科学家及其成就 (力学部分) 1、胡克:英国物理学家;发现了胡克定律(F弹=kx) 2、伽利略:意大利的著名物理学家;给出了匀变速运动的定义,导出S正比于t2 并给以实验检验;推断并检验得出,无论物体轻重如何,其自由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通过斜面实验,推断出物体如 不受外力作用将维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后由牛顿归纳成惯性定律。发现摆震动的等时性;伽利 略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3、牛顿: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 4、开普勒:丹麦天文学家;发现了行星运动规律的开普勒三定律,奠定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 5、卡文迪许:英国物理学家;巧妙的利用扭秤装置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G。 (热学部分) 6、布朗:英国植物学家;在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时,发现了“布朗运动”。 7、焦耳:英国物理学家;测定了热功当量J=4.2焦/卡,为能的转化守恒定律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研究电流通过导体时的发热,得到了焦耳定律。 8、开尔文:英国科学家;创立了把-273℃作为零度的热力学温标。 (电磁学部分) 9、库仑:法国科学家;巧妙的利用“库仑扭秤”研究电荷之间的作用,发现了“库仑定律”。 10、密立根:美国科学家;利用带电油滴在竖直电场中的平衡,得到了基本电荷 e 。 11、欧姆:德国物理学家;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欧姆把电流与水流等比较,从而引入了电流强度、 电动势、电阻等概念,并确定了它们的关系。 12、奥斯特:丹麦科学家;通过试验发现了电流能产生磁场。 13、安培:法国科学家;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假说。 14、法拉第:英国科学家;发现了电磁感应,亲手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提出了电磁场及磁感 线、电场线的概念。 15、楞次:德国科学家;概括试验结果,发表了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楞次定律。

初中物理中涉及到的物理学家贡献及练习题

初中物理中涉及到的物理学家及贡献 1、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对待“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上,错误的认为“维持物体运动需要力”。 2、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论证“重物体不会比轻物体下落得快”的物理学家;利用著名的“斜面理想实验”即:惯性定律实验(证明了运动着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得出维持物体运动不需要力,力就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结论; 3、英国科学家牛顿:总结三大运动定律、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光的色散现象。 4、马德保半球实验第一次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5、托里拆利实验首次测出了一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为760mmHg=1、01×105pa。 6、法国物理学家帕斯卡-----裂桶实验,证明了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除此之外她的贡献还有帕斯卡定律(液压原理,只适用于液体) 7、伯努利-----伯努利原理: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8、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杠杆平衡原理 9、德国物理学家欧姆:通过实验得出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它的电阻成反比即欧姆定律。(I=U/R) 10、英国物理学家焦耳----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的时间成正比,即焦耳定律(Q=I2Rt). 11、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证明了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电生磁) 12、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磁生电) (应用为发电机、麦克风、话筒) 13、安培?-----总结了右手螺线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方向。 14、利用磁场对通电导线产生力的作用发明了电动机(听筒)。 15、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分、有复杂内部结构,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 16、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行星模型”,被誉为“原子物理之父”。原子核居中,电子绕原子核运动,原子核中包含质子与中子 17、沈括(宋)----地球磁偏角 18、墨子-----小孔成像 19、富兰克林(美国)-----证明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 20、瓦特-----改善了蒸汽机 21、居里夫人-----发现了新放射性元素钋与镭 22、麦克斯韦---提出了电磁波理论 23、赫兹----用实验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 24、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的单位分别就是安培、伏特、欧姆、瓦特. 25、力、压强、功率、功、能、频率单位分别就是牛顿、帕斯卡、瓦特、焦耳、焦耳、赫兹. 针对性练习

高中物理科学家及其实验最全

一、力学: 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 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 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9、我国宋朝发明的火箭是现代火箭的鼻祖,与现代火箭原理相同;但现代火箭结构复杂,其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主要取决于喷气速度和质量比(火箭开始飞行的质量与燃料燃尽时的质量比); 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被称为近代火箭之父,他首先提出了多级火箭和惯性导航的概念。多级火箭一般都是三级火箭,我国已成为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第三个国家。 10、1957年10月,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1年4月,世界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东方1号”带着尤里加加林第一次踏入太空。 11、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12、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定律;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

(完整)高中物理中主要科学家及有关事迹

高中物理中主要科学家及有关事迹 1.牛顿: (1)建立了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2)发现了万有引力并建立了万有引力定律 (3)首先发现并完成了“光的色散”实验,提出了光的微粒说 2.卡文迪许用扭秤测定了万有引力恒量G 3.焦耳首先测定了热功当量J= 4.18焦/卡 4.玻意耳用实验得出了气体等温变化规律PV=C 5.查理用实验得出了气体等容变化规律P/T=C 6.盖吕萨克用实验得出了气体等压变化规律V/T=C 7.库仑扭秤测得了静电力恒量K=9*10^9N*m^2/c^2 8.麦克斯韦 (1)提出了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电场产生变化的磁场 (2)他最早预言电磁波的存在,提出了光的电磁说 (3)建立了电磁波谱(按波长由长到短排列) 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伦琴射线(X射线),r射线 9.赫兹 (1)首次用实验证实电磁波的存在 (2)首先用实验发现光电效应现象 10.惠更斯提出光的波动说:光是某种振动产生的波 11.爱因斯坦 (1)总结了光电效应的四大规律,建立了光子说 (2)建立了光电效应方程 (3)建立了质能方程 12.汤姆生利用阴极射线实验发现了电子 13.密立根利用油滴实验测出了电子的质量及电子电量,确定了电子的荷质比 14.卢瑟福 (1)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学说(利用了a粒子散射实验) (2)利用a粒子轰击氮原子核发现了质子 (3)预言了种子的存在 15.贝克勒尔首先发现天然放射现象 16.查德威克利用a粒子轰击铍核发现了中子 17.波尔为了解释源自发光现象,提出了四点假设 (1)原子的能级概念 (2)定态理论 (3)电子轨道量子化 (4)能级跃迁 18.普朗克提出高速运动的微观粒子能辐射能量,且能量是不连续的,是一份一份的,并测 出了一个恒量称为普朗克恒量,后被爱因斯坦用于光电效应方程中 19.托里拆利首先测定了标准状态下的大气压强 20.马德堡半球实验证实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21.亚里士多德说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 22.伽利略首先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理想斜面实验)

物理科学家及贡献

一、物理科学家及贡献 牛顿英国 1、牛顿第一定律 2、用三棱镜分解了太阳光,解开了光的颜色之谜。 3、万有引力定律。名字作为力的单位 伽利略意大利 1、根据斜面实验,提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为经典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经典物理学的先驱。 2、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 托里拆利意大利利用水银和玻璃管首先测出了大气压的值约等于760毫米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阿基米德古希腊 1、阿基米德原理 2、杠杆原理 欧姆德国欧姆定律名字作为电阻的单位 焦耳英国焦耳定律名字作为电能的单位 奥斯特丹麦电流的磁效应最早揭示了电与磁的联系 法拉第英国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使人类大规模用电成为可能 安培法国安培定则名字作为电流的单位 卢瑟福英国揭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物理研究方法 (一)控制变量法: 说明:一个物理量跟多个因素有关,研究它跟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必须保持其他因素不变(或相等),只改变这一因素,然后找出变化的规律,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备注:在很多探究性实验中经常用到此法。任何物理实验,都要按照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控制某些条件。 应用实例: 1、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之间的关系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等其他因素不变。 2、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关系控制手里面积不变。 3、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控制液体密度不变。 4、研究物体的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控制物体质量不变。 5、研究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的材料的关系时控制长度、横截面积不变。 6、导体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和导体电阻的关系。 7、物体所受浮力与什么因素有关。 8、研究液体蒸发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10、探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松紧、长短和粗细的关系。 11、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12、电磁铁的磁性与线圈的匝数和电流的大小的关系。 13、探究弦乐器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二)转换法: 说明: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备注:转换法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也时常在分析、解决问题时应用到。它的主要方式是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即用形象代替抽象,用有形代替无形。 应用实例: 1、判断有无电流,可通过电路中灯泡是否发光来确定 2、判断电磁铁磁性强弱时,看电磁吸引大头针的多少。 3、测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转换成侧换成侧排开水的体积。 4、测曲线的长短时转换成细棉线的长度。 5、利用小桌陷入海绵的深度判断压力的作用效果。 6、根据小球将木块推动的距离来判断小球的动能的大小。 7、根据小球的弹起来判断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三)等效替代法: 说明:当某个量在物理过程或现象中与这个量效果相当,从而用那个量代替这个量进行研究,这种方法叫等效替代法。 备注:等效是指不同的物理现象、模型、过程等在物理意义、作用效果或物理规律方面是相同的。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替代,而保证结论不变。 应用实例: 1、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其中已跟等效另一根的像。 2、在电路中,若干个电阻,可以等效为一个适合的总电阻。 3、为测定一不规则容器的容积,将其注满水,测出水的体积,便知容器的容积。 4、在“曹冲称象”中用石块等效替换大象,效果相同。 5、几个力的合力就是从等效来定义的。 等效替代法与转换法的区别:“等效替代法”中相互替代的两个量种类相同,大小相等:而“转换法”中的两个物理量有因果关系,并且性质往往发生了改变。(四)理想模型法: 说明:只取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复杂事物中抽象出理想模型,合理近似地反应所研究事物的本质特征,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理想模型范。

初中教材中的物理学家及其成就

初中教材中的物理学家及其成就 (2010-06-08 15:18:34) 转载 标签: 杂谈 摘要:新课程改革以来,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就如何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问题作了大量的研究。近年来中考物理频频出现一些关系物理学家和他们探寻真理历程的考题,例如08年中考,仅江苏省十三市中就有南通市、苏州市、泰州市、连云港市、淮安市、盐城市、宿迁市等出现了该内容题目,另外在福建省、四川省、浙江省、河南省、广东省等许多省份也出现过、这类题目不仅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同时渗透了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 关键词:初中物理;物理学家;成就 近年来中考物理频频出现一些关系物理学家和他们探寻真理历程的考题这类题目不仅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同时渗透了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另外它不仅重视结果还关注物理学家们发现真理的过程和方法,真正体现了新课标中培养学生的(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 近年中考题中出现涉及物理学家及其成就的题目分析:

例如:1(广东省深圳市15.)在电和磁漫长的发展历史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卓越贡献,其中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是A.欧姆B.法拉第C.奥斯特D.爱因斯坦。 2(江苏省苏州市2.)最早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科学家是A.牛顿B.伽利略C.奥斯特D.安培。 3(江苏省连云港市1.)建立电磁场理论,并预言电磁波存在的物理学家是A.麦克斯韦B.牛顿C.赫兹D.伽利略。 4(江苏省泰州市1.)下列选项中,有关物理学家和他的主要贡献对应的是A.牛顿——惯性定律B.帕斯卡——最早测出了大气压值C.奥斯特——电磁感应现象D.法拉第——电流周围存在磁场……这类题目考查学生的物理知识面,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收集整理和识记。 (浙江省衢州20.)图甲是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原子而产生散射的实验,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图乙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一个() A.建立模型的过程 B.得出结论的过程 C.提出问题的过程 D.验证证据的过程。

初中物理常识专题复习

物理常识专题复习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下列估测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家用白炽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流是5A B.黑板的长度约为12m C.优秀短跑运动员的速度可达10m/s D.我们的书包重可达1000N 2.在下面几幅交通标志牌中,能明显表示用于环境保护的是() A. B. C. D. 3.下列选项中,有关物理学家和他的主要贡献,正确的是() A.首先发现电流的磁感效应的科学家是法拉第 B.首先发现电磁感效应现象的科学家是奥斯特 C.首先提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的科学家是牛顿 D.首先测定了热和机械功之间当量关系的科学家是焦耳 4.物理学史上第一个测出大气压强值的科学家是() A.伽利略 B.牛顿 C.托里拆利 D.阿基米德 5.在如图小魔术中:将一张扑克牌弯折可以将其上面的火柴悬空,关于此现象的描述不正 确的是() A.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B.扑克牌和火柴可能都具有磁性 C.火柴不受重力 D.扑克牌和火柴之间有力的作用 6.下列关于物理学家和他对物理学所作的贡献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奥斯特一通电导体周围空间存在磁场 B.牛顿一惯性定律 C.阿基米德一测出大气压的值 D.法拉第一电磁感应现象 7.以下说法中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A.奥斯特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B.法拉第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C.哥白尼创立了“日心说” D.汤姆生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8.下列有关能源和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的电磁波频率越高波长越长 B.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的能量来发电的 C.光纤通信利用电信号传递信息

D.核能和化石能源均属于可再生能源 9.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为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下列这些实验,你认为宇航员可以在天宫一号中完成的是() A.利用天平称量出物体的质量 B.利用植物幼苗进行向光性实验 C.利用滚摆演示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 D.完成粗盐提纯的实验 10.有关“能源、材料与社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能量是守恒的,故不会有能源危机 B.能量转移与转化具有方向性 C.半导体三极管可以用来放大电信号 D.利用核裂变原理修建核电站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1.小李在电视中看见了一种体育活动:一个人把自己悬吊在一根很长的橡皮绳下,自由地在空中上下振荡.小李发现不管这人运动的幅度如何,他上下一次所用的时间似乎总是相等的.小李想证实这个观察结果,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向他提出了建议. 甲:多问几个人,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准. 乙:问问老师. 丙:用一根橡皮绳吊一个沙袋做实验,测量不同幅度的情况下来回一次所用的时间. 丁:直接打电话问问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 在上述四位同学的建议中,你最相信的是.简要说明理由:.12.100多年前的1876年,首先发明了电话,最简单的电话由和组成.它们之间连上一根电话线.话筒的任务是把声音变成.通过导线传送到远方.到达另一端使听筒的膜片振动.再转变为声音. 13.面对神奇,人们渴求去探究、了解自然的奥秘.从古文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科学思索.安徽凌家滩出土的距今约5000年的雕刻玉版,是中国古人宇宙观的早期展现,在这种宇宙观的基础上产生了作为“四大发明”之一的.物理学的进步离不开科学家的探索,自然科学先驱哥白尼用日心说否定了托勒密的地心说,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先驱用望远镜观察天空,其观察所得数据进一步支持了哥白尼的理论;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的话,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20世纪杰出的物理学家提出了相对论的观点. 14.为了让物理走近大众,让世界拥抱物理,联合国第58次会议通过了2005年为“国际物理年”的决议.这是目前唯一以学科命名的年份,表明物理学科对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充分认可.物理学的发展离不开广大物理工作者不懈的探索和无私的奉献,其中 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得出了惯性定律; 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首先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值. 15.一些常数值:g= N/kg;真空中的光速:c= m/s;15℃时,空气中声音的速度:v= m/s;1标准大气压的值:p0= Pa;水的密度值:ρ水= kg/m3;水的比热:c水= J/(kg?℃);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值是;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对于人体安全电压是 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