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任务型教学法对中职生英语惰性知识的转化作用分析

任务型教学法对中职生英语惰性知识的转化作用分析

任务型教学法对中职生英语惰性知识的转化作用分析
任务型教学法对中职生英语惰性知识的转化作用分析

当代职业教育/2016年第5期

□郭健

(四川省内江医科学校,四川内江641000)

摘要:中职学校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素质与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尤

其是将英语运用于工作和生活情境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惰性知识的存在及其普遍性

使中职生难以将所学英语知识和技能迁移到更广泛的问题情境中,扼杀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

造能力。结合英语惰性知识的特征、成因与表现,科学运用任务型语言教学,可以实现学生角色、

教师角色、教材功能与教学过程四个方面的转变,从而促进惰性知识向活性知识的转化。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惰性知识;中职英语;惰性知识转化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154(2016)05-0086-04

作者简介:郭健(1984-),男,四川内江人,四川省内江医科学校,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学与实践。

收稿日期:2016-01-29

任务型教学法对中职生英语惰性知识

的转化作用分析

一、惰性知识的内涵及其特征

英国著名哲学家、教育理论家怀特海德(Alfred

North Whitehead)在其著作《教育的目的》中首次提出

惰性知识的概念,他认为学生在学校和课堂上获得的

知识是僵化的、脱离现实情境的惰性知识,这种知识将

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牢牢地束缚在固着的思维定式

或行为模式当中,使他们无法将所学内容灵活有效地

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随后众多西方学者开始研究惰

性知识,并且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和学科领域对其进行

科学的解释: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惰性知识是指教师

对知识提问时学生能够回答,但教师围绕该知识呈现

出某个主题或进行小组讨论时,学生却无法有效运用

的一种知识。①换句话说,惰性知识就是学生无法将其

应用或迁移到其他的学科领域、问题情境、生活实践中

的“死知识”。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惰性知识是

指学生所学的新知识没有与头脑中已有的认知结构建

立实质性(Substantive)联系,即“新的符号或符号代表

的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和已有意义的

符号、概念、命题的联系”。②所以,这种原本可以应用

到广泛情境中的知识却只能应用在非常有限的情境

中。综合上述定义、解释与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研究,可

以将惰性知识的特点归结如下:第一,惰性知识的存在

具有孤立性。即学生在学校或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是在

大脑中孤立存在的,没有同已有的个体经验和认知结构

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当学生面临特定的问题情境时,

这些知识不能被检索出来,不能融入自然的思维和行为

当中。第二,惰性知识具有等值性。这种知识通过学生

课上的被动学习和课后的机械记忆,长久稳定地保存在

他们的长时记忆中,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阅历的增长

或情境的变化而有所改变。这种稳定的“等值”特性使

知识无法及时更新、升级和完善,长此以往,会导致知

识结构的固化和思维活动的僵化,严重影响创造性思

维的发展。第三,惰性知识具有抽象性。传统教学的

一大弊端就是将来自于现实生活的知识简约化、程序

化、抽象化和符号化,造成知识学习的过程脱离现实生

活,知识习得的结果是记忆一堆无意义的抽象概念与

符号。第四,惰性知识具有可转化性。作为教育工作

者,科学合理地运用教育的基本规律,通过多样化的教

学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究,

帮助学生将生活中的直接经验与课堂上的间接经验有

机融合,可以最终实现惰性知识向活性知识的转化。

二、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内涵及其特征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是一种基于任务的设计和使用,并强调任务在备课和

教学过程中居于核心地位的外语教学法,它属于交际

教学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的派生教教学平台

86

当代职业教育/2016年第5期

法,采用了部分交际法原则。它主张任务的设计应当具有交际性、真实性和科学性,认为使学生运用语言完成有意义的任务活动才能促进语言的学习。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研究者就通过研究证明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以任务为教学单位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通过了解二语学习者的语言学习策略和认知过程,研究者认为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使学习者致力于完成某项任务可以建构起一种学习情境,这种情境能够更好地激活语言学习的过程,并使真实的语言学习得以实现。语言学习的过程在于通过完成任务使学生获得可理解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 ),与他人进行意义协商(Meaning negotiation )以及在真实情境中进行有意义的交际活动(Naturalistic and Meaningful com-munication )。自此,任务型教学法得以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在我国,任务型教法已经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得到了广泛使用,成为一种主流的教学方式,但对于任务的设计和运用依然没有统一的标准。主流观点认为,任务的选择和设计应该体现语言使用的过程和最终目的;“任务”要使学生将注意力放在语言的意义而非语言的形式上,即“Focus on meaning ”。③任务要使学生根据给出的信息通过一定的思维过程达到特定的结果,同时教师要能够控制并调整这一过程。④

有国外学者从学习者、教师、教材和教学过程四个维度对任务型语言教法的特征进行了归纳和分析⑤:第一,学习者特征(Learner roles )主要是指任务型教学中的学习者要充当合作学习或小组学习的参与者(Group participant ),并且适应这样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应当监控(Monitor )交际过程中的语言使用方式和语言形式;学习者应当通过复述、释义、副语言交际手段进行练习,同时学会根据上下文猜测语义、要求澄清和解释、向他人请教问题等交际技巧。第二,教师特征(Teacher roles )包括教师在教学中的核心作用是选择、改编、创设任务,并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语言水平调整任务的顺序;教师要帮助学生做好完成任务前的准备,比如介绍与任务相关的主题、回忆与任务相关的词汇短语、向学生做出示范等;教师还应该通过一系列手段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任务过程中听到用到的语言的关键特征。第三,教材特征(The role of instructional materials )将语言学习材料划分为课堂材料与实物材料两类。其中,课堂材料主要采用教材、多媒体等教具,实物材料主要有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工具,它

们为教师创设真实的语言任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素材。第四,任务型教学的过程主要有三个步骤,第一步是任务前活动,比如介绍主题背景、导入情境和话题、确定任务的目的、演示任务过程但不透露结果等;第二步是任务活动,比如通过合作学习或小组学习、角色扮演等形式使学生用符合自身水平的语言进行交际,教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反馈和支持;第三步是任务后活动,比如通过比较自己在某一项交际任务时,使用的语言和真实情境下英语母语者使用的语言差异,使他们获得及时的反馈,了解英语母语者的语言特征,并对自己的语言表达和任务表现进行自我评价。

三、中职生英语惰性知识的产生原因及其具体表现中职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产生惰性知识的原因极为复杂。从内部因素分析,学生个体的认知结构、认知风格、英语学习策略与英语学习动机等个体差异因素对惰性知识的形成尤为重要。从认知结构上看,中职生学习英语是被动的,对知识的理解是片面的、抽象的,学到的新知识没有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相关知识和经验建立起实质性联系;从认知风格上看,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也必然表现出其特有的优势和不足。比如听觉型认知风格的学生偏好教师的语言讲授却不善于接纳文字、符号、图像传递的内容;视觉型认知风格的学生则擅长接受直观具象的信息,对语音信息的加工能力较差。认知风格高度的持久性和稳定性容易导致思维活动的僵化和惰性。另外英语学习策略的欠缺使得学生的学习缺乏主观能动性,过分依赖教师和教材,对自己的英语学习目标、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缺乏有目的、有意识的计划、调控和评估。成就动机和自我效能感低下,英语学习造成的挫败感和自卑使学生变得被动甚至消极,难以内化整合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另一方面,从外部因素分析,教师教学方式上的欠缺、教师评价方式上的欠缺、课堂互动与交流的欠缺、英语教学情境的欠缺也是惰性知识形成的重要原因。长期接受单一抽象的教学方式和空洞乏味的内容是造成学生思维及知识结构僵化的首要因素;陈旧单一的教学评价体系(考试成绩、过级率、达标率)及其错误导向使学生很难获得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无法掌握自己英语学习的真实情况,更忽视了外语学习中丰富的文化背景和深刻的人文内涵;课堂互动与交流机会的欠缺会导致学生学习过程的封闭性和孤立性,使意义

教学平台

87

当代职业教育/2016年第5期

与符号、思想和观念无法在师生和生生之间得以交换、

沟通、分享,没有形成一个社会化的学习共同体。语言

的学习一旦失去了社会化属性,学生学到的知识也就

失去了进一步迁移与重构的机会;英语教学过程的去

情境化使知识脱离现实情境和个体经验,加剧了学生

思维的孤立、封闭和僵化。由此可见,中职生英语学习

过程中惰性知识的形成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惰性知识的转化需要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与配合。

四、任务型教学对中职生英语惰性知识的转化作用

惰性知识具有可转化性,结合英语惰性知识的特

征、成因及其表现,通过任务型语言教学可以实现学生

角色、教师角色、教材功能与教学过程四个方面的转

变,从而带动惰性知识向活性知识的转化。

(一)学生角色的转变与惰性知识的转化

任务型英语教学必须重视合作学习任务的组织和

实施,并将中职生的认知结构、认知风格、英语学习策

略与学习动机四个方面作为突破口,实现学生惰性知

识的转化。

首先,从个体认知结构上看,任务型教学要强化中

职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参与者”角色,改变传统英语

教学中学生被动获取知识、片面理解知识、将英语知识

等同于无意义抽象符号的局面,使其主观能动性得以

充分发挥。尤其是通过班级成员彼此的接触、交流、合

作促使意义与符号在社会交往中进行交换与重构;个

体头脑中的知识与观念在“意义协商”的过程中会不断

获得新的解释、构建起新的意义,因而个体对新事物的

认知会变得更加全面、生动、鲜活,最终使得学生将课

堂上获得的英语知识与自己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和

经验建立起实质性联系,实现对英语的有意义学习。

比如,中职生的生源构成比较复杂,近年来城市化的快

速推进使他们在成长经历、家庭教育、智力开发水平、

综合语言素质和人文素质方面的差异巨大,不同背景

的学生(如留守学生、城乡结合部的学生、农村进城务

工人员的随迁子女等)会对同样的内容(如西方人的哲

学、价值观、日常生活、社会化情境中的语用和交际规

则、中西方文化的冲突和碰撞等)产生完全不同的理

解。合作学习任务,如主题讨论,情境模拟,头脑风暴

与观念的分享、质疑和评价,有助于学生在解释、协商

和分享的过程中实现对中西方文化的求同存异、对英

语的知识和文化内容构建起多层次多维度的理解和体

验,并将其内化到自身的认知结构中。

其次,从个体的认知风格和英语学习策略来看,任

务型教学要强化中职学生在合作学习任务中的“监控

者”角色。一方面学生应该在合作过程中有意识地注

意自己的认知风格偏好,既要做到扬长避短,用自己擅

长的信息加工方式匹配当前的任务或问题情境,使个

体优势得到最大发挥;又要做到取长补短,采用自己擅

长的认知风格来弥补自己不擅长的认知风格,使自己

能够灵活运用不同学习方式,适应不同风格的教学和

材料,促进心智技能的全面发展。比如,“习惯于声音

表象编码的学习者对于画面的编码深感困难,可以先

在画面呈现时辅以相应的语言描述,以在脑中唤起声

音表象编码的同时,产生视觉印象。两种表象同时出

现,会形成一定的联结,以后,当画面刺激单独呈现时,

也会唤起视觉与语言两种表象。”⑥另一方面,学生应该

有意识地“监控”自己英语学习的认知策略、元认知策

略和交际策略,特别是面对新的问题情境和任务要求,

要学会通过元认知进行决策、选择策略;要通过认知策

略管理、控制学习过程;要通过交际策略关注并比较自

己与他人在交际过程中的语言使用方式和语言形式,

同时结合任务的预期目标和完成的效果,对自己的学

习过程和交际过程加以反思。

再次,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因素出发,任务型教学要

强化中职学生在合作学习任务中的“共同体”角色,即

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相

互支持、相互信任,运用团队合作与集体智慧,探究问

题解决的途径和方式,从而将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被动

的外在压力(教师的督促、考试与升学的压力、就业的

需要等)转化为积极主动的内在需要(来自教师和其他

学生的认同、个体对自我的认同、积极的情感体验、自

我实现的内在需要等),使学生在师生与生生的良性互

动中激活更多的惰性知识。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与惰性知识的转化

任务型英语教学要求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

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语言水平出发,选择、改编、设计

和调控学习任务;同时将教学方式、评价方式、课堂互

动与交流作为突破口,帮助学生激活惰性知识。

首先,在任务准备阶段,教师是任务的设计者和改

编者。任务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任务设计的好坏

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前文提到教师单

一抽象的教学方式使英语教学活动脱离学生的生活实

际和个体经验,容易造成学生思维和知识结构的僵化,教学平台

88

当代职业教育/2016年第5期

所以教学任务的设计必须联系现实生活与具体问题情境,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变抽象为具象,让学生在“做中学”;任务的设计还要擅用变式。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和任务形式有助于学生打破思维定式,促进知识的横向与纵向联系,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形成一个完善而开放的体系。另外,设计教学任务的关键依据在于教师对学生进行需求分析,即了解学生想做什么、会做什么、该做什么。比如,要将教学目标的要求(中职英语教学大纲)、社会现实的要求(用人单位或工作岗位对中职生的英语知识和技能的特殊需要)、学生自身的要求(学生的语言水平、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生活经历等)、非语言因素的要求(完成任务要求的除语言之外的能力,诸如逻辑推理、自我认知、人际沟通、想象力与创造力等)有机结合起来,使任务设计既满足共性又兼顾个性;既不破坏知识的严谨性,又不脱离生活的实用性,为学生惰性知识的转化搭建一个科学、合理、具备可行性的平台。

其次,在任务过程中,教师是任务的参与者和调节者。英语学习任务强调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构建学习共同体,通过知识与观念的交换、沟通、分享与协商实现语言能力的形成和个体的社会化发展。因此教师要参与任务过程,关注个体头脑中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师生、生生之间就某个主题展开思索和讨论,尤其是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和认识相同的问题,通过心灵的碰撞产生思想的火花。作为参与者,教师还可以根据任务实施的具体状况改变任务难度、调整任务顺序、重置学生角色,以求达到理想的效果。这个过程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还使学生将注意力从语言的形式转移到语言的内容和运用,利于语言的有意义学习。

第三,任务完成后,教师是任务结果的评价者。为使学生获得及时有效的反馈,教师应将评价划为三个层次,即合作任务中来自教师的评价、来自同学的评价与自我评价。评价应就事论事,避免谈及学生个人的智力水平、家庭背景和其他非智力因素等;评价应着眼于如何改进方式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避免谈及个人缺点、引发相互指责;评价应以定性为主,诚恳地指出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相关建议;尽可能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和评价,关注自身存在的惰性知识现象,探究解决的途径。

(三)教材功能、教学过程的完善与惰性知识的转化英语惰性知识的转化需要完善教材功能和教学过

程。要将以教材为主导的教学过程转化为以任务为主导的教学过程。首先,教材作为一种教学资源,不必拘泥于课本与参考书,要以任务为中心,将书本知识进行梳理、归纳与重组,并融入任务过程的各个环节,为知识的实践和迁移做好准备;再辅以多媒体视听说设备和实物材料,强化任务的现场感和真实感,使教材成为促进学生知识迁移、构建真实问题情境的必要物质载体。其次,完善教学过程,转化惰性知识,需要充分考虑任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非语言因素,如学生之间互发英文电子邮件、英文短消息需要的文本编辑知识和互联网知识;模拟真实生活情境中的英语跨文化交际(医院住院、邮局寄物、机场订票、餐厅就餐、商店购物、出境旅游等)需要的生活常识和背景知识;对中西方文化差异和英语母语国家社会文化历史的一定了解。总之,非语言因素越丰富,与英语实践结合得越巧妙,任务和情境就会更加贴近生活和现实,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就会获得更加广泛的运用和迁移。

综上所述,科学运用任务型英语教学法,转变学生角色和教师角色、完善教材功能和教学过程,将中职学生的认知结构、认知风格、英语学习策略、英语学习动机作为内部突破口;将英语教师的教学方式、评价方式、课堂互动与交流作为外部着眼点;将中职英语教材与资源作为必要物质前提,将英语教学中的非语言因素作为情境构建的关键点,可以有效激活中职学生的英语惰性知识,促进它们的迁移和转化。

注释:

①胡艳雄:《激活初中生英语惰性知识情境教学策略研究》,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第4页。

②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66页。

③Nunan,D: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1989,P10.④Prabhu,N.S.:Second Language Pedagogy ,London·Oxford

University,1987,P17.

⑤Richards,J.C.、Rodgers,T.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第235-240页。

⑥辜筠芳:《浅谈认知风格在教学中的应用》,载于《宁波大

学学报》,2002年第5期,第35-38页。

教学平台

89

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法

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法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教育部,2001),因为任务型教学被认为是在培养学生运用能力方面“现有的最有效的方法(the most effective means currently available, P. Skehan, 1998)”。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approach)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英语教育最新发展成果,是“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es)的最新发展。 对于任务有着不同层面的定义,总的来说,任务是一种教学活动,“是一件以意义为中心的活动,使学习者使用目的语参与到理解、处理、输出和/或互动之中。”(D. Nunan, 1989) 依据对D. Nunan, J. Yalden, P. Shekan等人的著作和《英语课程标准》等文献的阅读分析,结合对按照任务型教学思路编写的小学教材《新标准英语》、初中教材《新目标英语》的分析,我们可知,任务型教学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任务型教学是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es)的一种新的形态,是交际法的发展,而不是交际法的替代物。(J. Yalden) 2.任务型教学强调教学过程,力图让学生通过完成真实生活任务而参与学习过程,而让学生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因此,任务型教学克服了以功能为基础的交际教学法不重视过程的不足。(D. Nunan, P. Skehan) 3.任务型教学仍然强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但从更广泛地层面强调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P. Skehan) 4.任务型教学强调以真实生活任务为教学中心活动,修正了以功能为基础的教学的活动中存在的真实性不足的问题。(D. Nunan) 5.任务型教学要求教学活动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也就是说,任务型教学并不反对语言知识教学,而是倡导以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的语言知识教学。因此,任务既有真实生活任务,也有学习性任务。(D. Nunan, J. Richards, S. Gass) 《新标准英语》是遵循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编写的全新的初中英语教材,因此,已经按照任务型教学思想在教材中设计了相应的任务,供老师在教学中使用。我就任务型课堂教学的程序给您提供以下建议。 1、任务呈现 这是任务型的课堂教学所特有的教学环节,任务型的课堂教学一开始就呈现出任务,让学生从课堂教学一开始就明确要完成的任务,然后在任务的驱动下去学习语言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这样的学习过程是任务驱动的(task-driven)过程,有利于强化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同时有利于体现任务的真实性。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一开始不呈现任务,而只是在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结束后再呈现任务,并完成任务,但这不是任务驱动型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动力不如任务驱动过程那么强。 2、任务准备:知识与技能教学 任务准备过程实际上就是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课堂教学就是为完成任务而进行知识与能力准备的过程。我们在课堂教学一开始把运用任务呈现给学生之后,学生能够感受到没有足够的知识、能力、技能、信息和文化理解,任务的要求与他们目前的知识与能力存在着明显的知识差距、能力差距、技能差距、信息差距和文化差距。因此,学生就在任务的驱动下,通过学习教学内容来获得完成任务所必需的知识、能力、技能、信息和文化理解,然后才能完成这个任务。这个学习教学内容的过程就是通常的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的过程。

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案例

一)学情分析: 1.知识背景:有关圣诞节的一些常识及单词merry, decorate,put up, angel, 2.学习需求:how to decorate a Christmas tree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listening,speaking,writing and reading 2.过程与方法: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不断地操练,让学生大胆地开口说英语、用英语,提高学生的口头 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Lin Tao要在England去度假, Jim要Lin Tao帮助他装饰圣诞树,这一情境,培养学生互相帮助的好品质,并 让学生感受到助人乃快乐之本。 (三)教学策略: 1.分析教法、学法:通过任务型教学,以有限的课堂为载体,给学生创设最生活化的情境,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课程资源,使资源最大化, 带领学生进入一个英语化世界,充分体现“在做中学,在用中学” 的教学原则,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 英语的能力。 2.情境形式:圣诞节快到了,朋友之间互送礼物,并且怎么样装饰圣诞树。 3.教学准备(教具、媒体、学生):tape-recorder , a Christmas card, a Christmas tree the small blackboard (四)教学过程设计与过程调整、评析: Step1.Pre-task 1.Warming-up exercises Show the small blackboard while sing the song 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 .Tell them the Christmas Day is coming.Friends will give presents with each other. 2.Play the guessing games. Let the students introduce their friends to the new teacher. Let the teacher guess their good friends. 过程调整与评析1: 这节课本身在圣诞节前夕,唱圣诞歌可以拉进师生之间的关系,并让学生主动给老师作介绍,介绍他们各自的朋友,为后面创设 情景作好铺垫。 Step2.While-task 1.Presentation 1 Now the teacher has a lot of friends there. Show the picture of Christmas Day and a box(many presents in it). Give the friends presents.

浅谈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法

浅谈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法 浅谈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法 轵城二中张静 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输入与互动假设”。Krashen强调,掌握语言大都是在交际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他认为:学生掌握语言必须通过“可理解性的输入”。假如输入在一定限度上超出个人的现有水平,语言习得就自然产生。Long(1998)提出:语言必须通过“对话互动”才能习得。他认为,语言习得不可缺少的机制是“变化性的互动”。根据上述理论,外语课堂教学应具有“变化性互动”的各项活动,即任务,学生只有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对话性互动,才能产生语言习得。 任务型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这不仅是指语法正确的说和写的能力,还包括社会语言能力、语域能力和策略能力。 一、任务型教学的特点 任务的设置要以意义为中心,要重视学生的信息沟通;任务的焦点是解决某一个实际问题,它在现实生活中有发生的可能性,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经历,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任务的设计和执行应注意任务的完成,即交际问题的解决;任务的完成结果是评价任务是否完成的标志。在实践中,我们逐步认识到,基于任务型教学理念所进行的课堂教学有以下特点:1、任务型教学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就呈现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运用目标语言做事,一下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也体现了任务的真实性。 2、学生在运用目标语言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学习的习理状态,任务的参与者之间的交际过程也是一种互动的过程。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学习者以意义为中心,尽力调动各种语言与非语言的资源进行意义共建,已达到解决某种交际问题的目的。完成任务的过程,催化了学习这一自然的和有意义的语言应用。营造了一种有利于学习者语言习得和内化的最佳环境。 3、任务型教学具有目的性、过程性、综合性和对思维的挑战性等特点,很好地体现了现化语言教育中关于交际能力、认知过程、感受与经历、信息分析与整合、学习策略以及合用学习等理念,从而使学生获益匪浅,既培养了他们的语言综合能力,又发展了学生本身。 二、任务型教学的基本步骤 我们把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逐步确立了“联系教学内容,联系社会实践,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设计真实可行的任务活动,让学生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的基本模式。我们将其简化为“三化”,即:教学过程活动化、教学活动任务化、教学任务真实化。 Willis(1996)提出了任务型教学的三个步骤: 1、前任务(pre-task):即教师先引入任务。 2、任务环( task circle): a、任务(task)即学生执行任务。 b、计划(planning)即各组学生计划如何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情况。 c、报告(reporting)即学生代表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情况。 3、后任务(post-task):

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的案例

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的案例 任务型教学就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师根据要学习的内容为学生真实地创设各种情境来设计各种任务,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任务型”语言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被广博使用,它为小学英语课堂注入了一股清爽的活力,也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张扬个性、展示英语才华的舞台。 现以“My new room”Part B为例来说说我对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理解: 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够听、说、读、写单词:in,on,under,behind,near; 2、能够听、说、认读单词:over,in front of和句子Where’s the…?It’s…并能在情景中正确运用; 3、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相互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分析: 本课重点是使学生熟练掌握七个方位介词的用法,其中infrontof是个难点。 课前准备:课件、词卡、图片、镜子、纸盒、铅笔盒、铅笔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Step1:Warm-up 1、日常对话。 2、齐唱:My small bedroom. Step2:Pre-task(呈现和学习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知识,介绍任务的完成和实施任务的步骤) 1、教师拿出一个盒子,盒子里事先放有一面镜子。让学生猜猜里面有什么东西,问:“What’s in my box?”,并引导学生使用thereis/are句式进行回答。

2、猜完后,教师拿着mirror放进盒子,问:“Where is the mirror?”,引导学生回答:“It’s in the box.”,然后把mirror放在盒子上面和下面,再问,再答,复习学过的方位词:on、under。 3、教师把镜子放在盒子的旁边,并说:Look ! It’s near the box.让学生仿说。 4、教师利用文具呈现near的位置关系,并提问:Whereisthe……?引导学生用It’s near……来回答。 5、用同样的方法教学单词over, behind, in front of。教学时注意on与over,near与behind、in front of的比较。 6、课件出示学生用书61页图,教师根据图中物品的位置关系提问,如:“Where is the trash bin?”,让学生回答。 Step3:While-task(设计数个微型任务,构成任务链,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完成各项任务) Task1:学生同桌把学习用品摆放出例外的位置关系并做问答,如:“Where is the……? It’s……”,可先由教师做示范,学生们齐答,后让学生同桌练习。Task2:教师发指令,学生做相应动作。如:“Put your book behindthe chair. Put your pencil over your pencil-box. Put your pencil on yourpencil-box.”,发指令时注意几个词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Task3:课件出示学生用书61页Let’sfindout活动:让学生找一找图中物品摆放的不当之处,并用there be结构作简单表述。如果学生学有余力,时间够的话,可让学生说说应该放在哪。 Task4:四人小组取出信封里有关家具图片和白纸,将图片贴在白纸上,设计自己的卧室。 Step 4:Post-task(各小组向全班展示任务结果) 1、各小组派一代表介绍自己的卧室:Look, This is my room . Thereis a trash bin in front of the closet. There is……

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引言: 以任务为中心的语言教学思路是最近20年来交际思想的一种新的发展形态,它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任务型教学法产生于国外,始于1979年,N.S.Prabhu在印度高科技区进行了一项强交际法的实验(Bangalore Project)提出了许多任务类型,并把学习内容设计成各种交际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进行学习。Prabhu的这项实验可以看作是把任务作为课堂设计的单元的第一次尝试,并引起了语言教学界的关注。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及其基本理念 我们可以把任务型语言教学定义为:任务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娱乐活动中所从事的各种各样有目的的活动。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核心思想是要模拟人们在社会学校生活中运用语言所从事的各类活动,把语言与学习者在今后日常生活中的语应用结合起来。任务型教学把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做的事情细分为若干非常具体的“任务”并把培养学生具备完成这些任务的能力作为教学目标。 任务型教学的目标:任务型课堂模式把学生的注意力聚集在怎样利用英语作为交流的工具来完成任务,而不只是关心自己所说的句子是否正确,任务完成的结果为学习者提供自我评价的标准,并使其产生成就感这些目标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学生是直接的受益者。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和以活动为方式”的思想,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是素质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依据来自许多方面,有心理学、社会语言学、语言习得研究等等。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依据之一来自对语言习得的研究,根据语言习得懂得额规律,语法知识的记忆不能保证语言使用的正确,必须有大量的语言输入才能使得学生掌握所学习的语言,即语言的真实使用。任务型教学法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在语言的使用方面,采用各种各样的任务,也可以使学生有机会综合运用他们所学的语言,在交流中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所表达的意义上,以运用语言和完成任务为最目标,从而降低他们的心理压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学习目标,调整自己的学习的学习行为,

英语任务型教学.

英语任务型教学 通过对英语课堂的多样性设计包括拼图任务、信息差任务、比较任务等任务型教学方式,加强语言交际运用的过程,充分体现语言的交际本质。摒弃单一的、陈旧的教学组织形式。培养以学生为主体及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教学方式,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提倡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在最新的英语教材《Go for it》教材中涌现出大量的任务,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教师如何进行任务的设计是教学的重点。 一、任务设计的理论基础: (一)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概念 所谓任务型语言教学,就是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将课堂教学的目标真实化,任务化,从而培养其运用英语的能力。也就是说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用所学语言去做

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发展运用自己所学语言。 (二)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特点 1、通过交流来学会交际。任务型语言教学中各项任务的完成离不开真实的交流,交流的最终目的是交际能力的提高,只有任务型练习才会给学生真正交流的机会,才能使学生真正学会运用。在《Go for it》七年级(上)7单元 What does he look like? 的任务设计中,要紧紧围绕句型What does he look like? He is short.(He has a medium build.)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语言的交流,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 2、将具有真实性的语言材料引入学习的环境。因为真实的场景能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不受任何约束地真正体会语言,理解语言并大胆地运用语言,达到脱口而出的效果,而情景教学是将具有真实性的语言材料引入学习环境的有效途径。在《Go for it》七年级(上)7单元 What does he look like? 的任务设计中,让学生为自己喜爱的明星,科学家,自己身边的老师,同学画像,编歌谣,帮助别人写寻人启示等,都是很真实的情景,学生们在其中也体会到了所学语言的真实性与实用性。 3、既关注语言本身,也关注学习过程。任务型语言课堂把整个教学目标设计成符合本目标的若干个任务,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各项任务,进而按步骤完成课堂的总体目

浅议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的教学方法

浅议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的教学方法 [摘要]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近20年来语言教学界十分盛行的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使用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有必要对这个问题实行深入研究和探索,以培养学生综合使用语言实行交际的水平,从而提升英语教学质量。 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在其基本的教学理念中,“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实行情感和策略调查,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动语言实际使用水平的提升。”根据《新课标》要求,教师应避免单纯语言知识的灌输和机械式操练的教学模式,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并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学生通过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语言,完成学习任务。 一、任务型教学的含义 所谓任务型教学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的动力和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而不是以测试的分数)来体现教学的成就。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任务型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强调通过任务来实现对语言的意识和感知;强调情景创设的真实性,鼓励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从而使各项语言技能在相互交流中得到提升;任务型教学避免以往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趋势,而是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核心,学生才是课堂上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与参与者,并与学生共同享受成功的乐趣。 二、任务型教学的意义 1、任务驱动型学习有较明确的具体目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容易看到成就,体验成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增强学生学英语的自信心,同时在活动中也能看到自我的不足,利于激发学生自我完善的欲望,启动持续学习的内在动力。

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任务型教学法

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任务型教学法 发表时间:2016-06-06T15:55:08.323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9期(上)作者:李鸿霞 [导读] 任务型教学,就是以话题为核心,以结构和功能项目为主线,组织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活动,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巴中市南江县第四中学南江 636600)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建议教师要“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学生则要“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这一新的教学理念,如何选择相关的教学内容并设计任务型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都是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课题。 所谓任务型教学,就是以话题为核心,以结构和功能项目为主线,组织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活动,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强调学生的“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也就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让学生综合地应用语言完成一些任务。 目前,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笔者通过课堂观察和研究发现,该模式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任务设计脱离实际,任务前准备不充分,任务后评价单调,任务过于繁多或过于简单。 Wills(1996)就任务型教学的实施提出了五项原则,即“提供有价值的和真实的语言材料”“运用语言”“所选任务应能激发学生运用语言”“在任务中适当注重某些语言形式”和“应循环地适当突出注意语言形式”。 一、任务设计贴近学生的情感体验 任何课堂活动只有结合个人情感体验来学习,才真正具有教育的价值,任务型活动也如此。因此,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实际和情感体验的交际情景更加重要,让学生置身于贴近自己生活的语境中,产生亲切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这种教学设计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将英语语言知识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如人教版必修1 UNIT 4“ Earthquakes”的Warming up 部分,可以开展任务型写作课,我尝试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教师使用PPT课件展示部分学生课前收集的“5.12汶川地震”的图片或视频。 2、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讨论对此次大地震的感想(尤其强调要表达出对生命的感悟),记录员写下组员们的感悟。 3、派小组代表发言,表达对生命无价的感悟。 4、教师把精彩的观点和表达记录在黑板上。 这几个环节营造了真实的交际环境,通过与个人体验紧密结合的学习,使学生充分体验完成任务后的成就感。在这样的活动中,每个学生,无论他们原先的英语基础如何,都能得到尊重和鼓励,英语学习的动力也才能得到长期的保持。 二、任务活动中倡导互动与合作 在中学英语课堂上,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合作完成情景活动的任务,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优势,互相帮助,形成交互的思维网络,达到开拓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效果。例如,在教人教版选修9 UNIT 1“ Breaking Records”时,可尝试这样的教学模式:学习完课文后,老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正反两方进行辩论。 Task: Debate on “Since China hosted the 2008 Olympics, what has the Olympics brought to China, positive effects or negative effects?” Group Work: 1、学生自愿组合成正方和反方。 2、小组成员找出有关材料或从实际生活中取证。 3、小组成员分工:提供材料、记录、辩论(由口语表达能力强、反应快的同学承担)。 4、小组内操练模拟演讲。 5、正式组织正、反方辩论。 6、教师点评。 通过小组讨论或辩论,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反应能力、思辨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个性也得到了尊重和张扬。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从同伴那里获得了解决问题的一些其它途径,不断从别人的发言中受到启发,既培养了学生全面考虑问题的习惯,也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小组内成员也能从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快乐和高效。 三、任务实施过程中体现层次性与多样性 由于学生的家庭环境、教育条件等的差异,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智力水平、行为习惯、成绩等多方面的差异。如果我们按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会使一些后进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同时也会阻碍优生的进一步提高。为了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尽可能的发展,教师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必须具有层次性。与此同时,由于语言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如倾听、反应、劝说、探究、通报、解释、交谈、询问等,以及语言活动本身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如小组研究、讨论、辨论、演讲、表演等,所以任务型活动所具备的“多样性”恰好弥补了原本的“单一性”,同时还能帮助体现“层次性”。确切地说,该类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便是“变中有稳,稳中求变”。如人教版选修9 UNIT 3 “Australia” 一课,可结合Teaching Aim和 Teaching Theme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型活动,如Pre - Reading阶段的课前演讲、预测、制作内容提纲。此外,为拓宽学习渠道,在条件允许下让学生课前利用音像、图书和网络资源等,查寻相关的澳大利亚的历史地理资料。学生带着问题“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Australia?”进行课前预习,互换各自搜集的信息。在汇报过程中,师生共同在语境中理解学习相关词汇,自然过渡到课文学习。在While -Reading 阶段进行深层次问题讨论,角色扮演,写便条,填写未知信息,猜测、续写故事结局。在Post-Reading 阶段的解决问题中,可以采访、报道,写日记、讲写故事、调查。甚至可把活动引向课外,如就某个话题向亲友发电子邮件,用IP卡和国际笔友交换看法,上网搜寻相关信息写出体会,参与社会调查拟写调研结论。 四、重视任务活动后对学生的评价 任务型教学模式为教师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地评价学生提供了可操作的条件。在日常教学中,部分教师对任务型活动的评价往往是一句“Very good”就打发过去了,其实,认真评价任务会给教学带来很多好处。教师可尝试从学习行为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等作过程性的评价,这种形成性评价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得到激励,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转化成继续进步的动力。

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法

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法

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法 内蒙古包头市包钢26小袁云 一、前言 随着《国家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以来,“任务型”教学模式逐渐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笔者通过教学《新标准英语》尝试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话题为线索,以任务型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本文就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任务型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些分析和探讨。 二、任务型教学的内涵及意义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earning,简称TBL)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研究和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该教学就是以具体真实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比如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香港等地的教学大纲或课程

标准都采用了“任务型”语言学习的模式。 大量的论著和实验资料表明,任务型教学途径是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能体现语言价值的,先进的,有效的教学途径。它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不同的任务化活动,让学生通过双边或多边的交互式活动,带着明确为目标,与学习伙伴合作完成任务,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看到成就,体验成功,达到培养学生的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爱表现和善模仿等特点,他们喜欢新鲜事物,喜欢引起别人的注意,重视教师的表扬,不怕犯错,很少羞怯感。任务型教学正符合小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在教师设计的各种任务中,学生通过听、说、唱、演、画、玩等活动不断获得语言知识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任务型教学的主要设计原则 1、真实性原则 要培养学生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就应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参与和完成真实的生活任务,因此教师设计任务时要提供给学生明

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初探

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初探 发表时间:2016-06-02T15:11:24.400Z 来源:《未来教育家》2016年第5期作者:吴宝山 [导读] 农村英语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知识传授比重大,语言实践不足的问题。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西营镇红星九年制学校吴宝山733000 [摘要]:自《英语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以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法已有一段时间,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不能有效发挥任务型教学法的优势。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在设计任务时,要遵循真实性、“任务链”、可操作性、兴趣性等原则;设计的任务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任务教学;英语教学任务完成后,要对任务结果展开有效的评价;同时要注意自身在任务实施不同阶段的角色转换,使任务顺利、有效的开展。 [关键词]:课程改革;英语教学;任务型教学 权威调查显示,当前我国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呈现这样的特点:教师讲解多于学生操练;教学过程中,使用英语的比例较低;教师的教学以词句翻译为重,教学的侧重点是语言知识的传授。受以上教学方法的影响,农村英语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知识传授比重大,语言实践不足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教育部于2001年颁布了《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英语课程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基本的语言运用能力,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为学生的成长、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这为我国英语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也对英语教学提出了具体的新要求和新目标,尤其是任务型教学法的提出,标志着英语教学领域教育观念的转变。 一、任务型教学的背景 任务型教学模式(Task-based Learning)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经过大量实践和研究总结出的具有重大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它把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它是以完成任务为驱动,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 将学习语言形式、掌握语言技能、发展语言能力融为一体的语言教学方法。它强调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想等活动去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自然、自主地使用所学语言并逐步掌握语言技能,发展语言能力,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情境任务,将课堂教学的目标在活动中得以实现。 二、任务型教学的意义 1、任务型教学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任务型教学模式体现了现代语言教育中关于交际能力、认识过程、感受与经历、信息分析与整合、学习策略以及合作学习的教育理念,它为学生提供了发展的条件和空间。 2、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也体现了英语实践性强的特点。它彻底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通过真实、有趣、有意义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和合作研究,充分发挥他们的语言知识能力。 3、任务型教学有利于新课程目标的实现。 英语教材遵循着交际性、结构性、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和注重智力发展的原则,力求通过大量的语言输入、丰富的题材内容、多层次的语言活动、多元化的文化知识,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及文化意识等素养,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 三、任务型教学活动的设计原则 1、语言、情境要真实 要给学生提供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语言情境和语言规律,要使学生在一种模拟真实的情境中体会感悟和学习语言,设计任务所需的情境材料应来源于真实生活。只有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更易于学生理解,进而使学生高效地掌握知识,提高其语言运用技能。 要强调的是,真实不是拿来就用,因为源自生活的真实任务可能与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无直接的关联,它需要我们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对其进行加工、设计,使其更加符合教学的需要。 2、任务的“链条”原则 所设计的任务应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形成由低级任务到高级任务,再由高级任务涵盖低级任务的过程循环,并由数个相互关联的单个任务构成“任务链”。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时要考虑它们之间的关系,即后面的任务要建立在之前任务的基础之上,它们之间应该相互联系、具有统一的目标指向。 3、形式和功能相结合 设计任务时要注重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相结合。要让学生在掌握语言形式的同时,学会自我培养掌握语言功能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语言形式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任务的训练来理解语言的功能,并能运用在交际活动中。 4、可操作性原则 在任务设计中,教师应考虑到它在课堂环境中的可操作性,尽量避免环节过多、程序过于复杂的课堂任务。教师首先要根据具体条件,围绕特定的交际目的和语言环境,设计出操作性强的任务化的课内外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有效的交际活动中完成任务,从而达到学习语言和掌握语言的目的。 5、兴趣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使人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点,选择能使学生产生共鸣的话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积极投入到课堂活动当中。 6、活动要有针对性 所设计的活动应吸收全体学生参加,因此,我们就必须把活动设计为若干种形式,这样就可以保证有效的分层次教学,使不同水平的

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案例

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案例 新课程重视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新的语言知识,而且更应注重新的语言技能的形成和扩展过程。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建立在这种思想上的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宗旨的新型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模式是将英语的教学目标整合到一个或多个具体的活动任务当中,使学生在使用英语完成任务的同时,不知不觉中学会英语,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一、教学背景: 本课为冀教版七年级下Unit6 Lesson47 Two season or Four?教材内容贴近生活实际,描述四季及不同季节的气候特征。通过四季不同景物的呈现,让学生运用What do you like to do? What is you favourite season? Why? Because…句型进行交际。体会加拿大独特的气候特点。在第二部分安排了一首四季歌曲,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体验学习的快乐。七年级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描述天气和月份的词语,也曾接触过spring, winter, fall这些单词。采用呈现四季不同的景物图片来展开教学,使学生不知不觉参与到描述四季的活动中来。句型What do you like to do? Why? Beacause…此前已多次接触,设置任务很容易。 二、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的中心任务是让学生运用所学词汇谈论四季,能运用于描述季节及季节的特征,并运用所学句型谈论不同季节的活动。设置任务,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参与、交流、合作。以感知、体验、实践、合作等方式,来实现目标任务。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促进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综合运用语言的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任务型教学法 四、教学准备: Some cards with months written on them pictures with different season scenerry A tape recorder,a microphone 五、教学过程: Greeting and Social English 1.Sing“The months song”. 2.Greeting. T: Good morning,class! How are you? Review the months and the weather Team guessing game. Students choose a card with a month and give the information bit and bit to the others.Guess which month it is. S1: It is very cold.There is much snow. S2: November. S1: No.Christmas Day is coming this month. S2: December

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e3142828.html, 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白婧婧 来源:《速读·上旬》2017年第12期 摘要:“任务型”教学法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是目前语言类科目教学中主要的手段之一。根据我国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要尽量避免单纯地传授英语知识和学习方法,而要采用“任务型”的教学理念来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任务型”教学法是基于一种“交际教学”的思想开展的,可以让学生在相对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掌握交流的技巧,提高学习的动力。本文以下结合“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小学英语;存在问题;对策研究 小学阶段是进行英语教育的重要时期,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新课程教学中,明确提出任务型教学法,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明确教学途径,培养学生英语的整体素质,注重培养学生对英语的运用能力,提高小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1任务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我国现阶段英语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法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何更好地建设小学英语教学课堂并提供相关资料,如何引导学生接受这一教学理念,并主动的参与其中。 事实上,小学英语阶段针对的主要是基础部分学习,并不涉及高深的语法理论和词汇,但部分教师反映教学中教学资源的不足、教师的语言应用能力的不足、教学方法没有进行创新等问题,则主要是由于教法缺乏革新造成的。 教学方法的适当运用,是影响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这也是由小学生学习心理特征决定的;在实施任务型教学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如教师如何正确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如何创设学习情景等。部分教师没有经过培训和学习,会对多媒体设备感觉很陌生的感觉;也有部分英语教师的学历不够,不能进行现有教学资源的整合,这些现实问题都是影响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阶段英语教学开展的因素。 1.1任务型教学法自身的局限性 新课程要求实施的任务型教学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于,小学英语教学中只是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知识上受到局限,教师不能按照教学大纲完成教学任务,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其他教学方法。但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兴趣需要不同,必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 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素质教育改革要求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高中英语阅读在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中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分别对现有教学法以及任务型教学法进行了介绍,讲解了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着重分析其特点和将其应用于英语阅读课型上的可行性,初步探讨了任务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英语阅读教学;英语应用能力 一、对于现有教学法的研究 1.现有教学法简介 在英语教学界,人们对于英语学科的教学方法就没有停止过研究,试图寻找一种最佳的教学法,产生了种类繁多的各种教学方法与理论。人们尝试过直接法、视听法、情景教学法、整体法、交际法、暗示教学法等等。这些理论的出现与引入,极大丰富了英语课堂,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然而,在教学过程中,这些教学法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也有各自的弊端。正因这类教学法形式多样,使得英语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不知如何取舍,如何选择适合自己所教授学生特点与所处阶段的教学法。因此,这也就成了摆在全体高中英语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2.现有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和弊端 以下将以两种大家常用的教学法作为例子,简要说明现有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和弊端: (1)翻译法(Translation Method) 翻译法也被称为阅读法(Reading Method)和古典法(Classical Method)。十八世纪,人们学习外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阅读外语资料和文献,因此这种重点在于语法解析的教学法被广泛应用。十九世纪开始,语法翻译法开始进入中国,在中国沿用了近200年,现在仍然在基础教育中广泛使用。它的主要特点为将两种语言机械对比和逐词逐句直译,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它虽然能够让学生对语法概念有较清晰的掌握,有助于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虽然对于培养中国人的英语起到过不可抹杀的功绩,同时却也使学生语言面貌差,无法用外语进行交际;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等弊端,产生了“聋哑英语”的尴尬局面。由于现今素质教育的需要,使这种受应试教育欢迎的翻译法并不适用于高中英语教学,尤其是一些实用性课程。 (2)直接法(The Direct Method) 直接法也被称为改良法(Reform Method)、自然法(Natural Method)、口语法(Oral Method)。这是一种主张通过外语采用口语材料作为教学内容,通过会话、交谈和阅读来学习外语,过程中不用母语,不用翻译和形式语法。在这种方法中,语法被降到忽略的地步。十九世纪下半叶蓬勃发展的语音学为这种教学法提供了语音教学的科学基础。 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外语描述、表情、动作、手势、图画等方式,让学生在不断模仿中学习语言。即外语与语言直接对应,用儿童学习语言的方式来学习外语。以后的听说法、视听法、功能法都建基于直接法。然而,其学习过程中偏重经验、感性认识,而对人的自觉学习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对语言学习流

任务型教学法英语教案

外国语学院 任务型教学法英语教案 (课程论文) 学号:201421T241 专业:学科教育(英语) 学员姓名:曹丹 任课教员:苏勇

任务型英语教学教案 曹丹201421T241 年级:增盛镇中学八年级4班 课题名称:Unit2 Colors and Moods 教材选自:人教版新目标英语 一、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分析 1.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颜色与心情”,学习不同种类的颜色及其对人情绪的影响。其中重点介绍了色彩与情绪的关系,而本单元阅读部分内容正是围绕这一中心话题展开的。阅读部分向学生介绍了谈论颜色有助于引出关于情绪和情感的内容。鼓励学生运用本单元的知识开始思考他们的情绪和情感。 2.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是级增盛镇中学八年级4班学生,该年龄阶段的学生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高涨的学习热情,所以教师一开始就应该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令人愉快,充满趣味,富有吸引力的活动。同时绝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具有一定的兴趣,但由于学习能力较低,学习方法不佳,学习缺少主动性,这些都给平时的教学带来较大的困难。同时,该年龄段的学生具有感知能力强的特点,通过教师有效的教学及恰当的学习指导,加上他们对英语学习应给予的更多的关注,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可以达到的。 3.教学目标设计 1)基本知识目标:学习和掌握阅读部分所涉及的新单词和词组,尤其是一些习惯用语的表达方式及用法方面的固定搭配。 2)能力智力目标: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自我阅读能力,并要求能够在快速阅读后领会主要句子的意思。 3)德育情感目标:鼓励学生运用文章中所了解色彩和情绪的关系的知识思考他们的情绪和情感,并讨论在自己或别人伤心的时候,该如何帮助自己或别人。 4.教学重点与难点 1)怎样来正确使用与课文有关的重要词汇短语? 2)对文章的听读理解能力及获取具体信息的能力 3)对文章快速阅读的能力及阅读对写作的迁移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