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冠心病诊疗指南

冠心病诊疗指南

2013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发布了最新的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SCAD)的管理指南(下称“指南”),为该领域的诊疗规范作出较详细的推荐,本文将对该新指南进行简要解读。

一、病理生理及概念

首先指南指出SCAD的病理生理机制为:①斑块相关的心外膜动脉阻塞;②正常或有斑块动脉局限或弥漫的痉挛;③微血管功能障碍;④既往急性心肌缺血和(或)冬眠心肌导致的左心室功能不全。结合病理生理的机制,概念上该指南的SCAD不仅局限于既往所指的稳定性心绞痛,同时也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稳定后无症状或症状稳定的情况及痉挛导致的静息发作的心绞痛。

因此,SCAD的人群范围亦随之而扩大:①现有稳定性心绞痛或其他和冠状动脉病变相关的症状,如呼吸困难;②已知以往有冠心病症状,现经治疗后症状消失且需要定期随访;

③虽首次报告冠心病症状,但通过病史采集明确既往已有类似症状发生;④虽首次报告冠心病症状,但能被归为急性冠脉综合症低危人群,例如现无胸痛、心衰,静息心电图及心肌坏死标志物(首先肌钙蛋白)无异常。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病人,例如微血管功能不全或者冠脉痉挛的病人也纳入在内。

二、诊断和危险分层评估

传统胸痛包括典型心绞痛、非典型心绞痛和非心绞痛性胸痛,通过胸痛表现结合患者年龄、性别、症状特征来评估患者罹患SCAD的验前概率(pre-test probability,PTP)大小,并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及临床特征将PTP划分为三档,低度怀疑—PTP≤15%,中度怀疑—PTP在15%至85%之间,高度怀疑—PTP≥85%。

新指南指出,检查手段的选择取决于患者罹患该病的可能性大小,强调PTP可决定是否进一步检查及采取何种检查手段,同时根据该可能性及即将进行的检查手段敏感性和特异性,决定是否进行该项检查。然后根据检查结果产生出病人的冠心病可能性。

(一)、诊断

1、检查手段的评价和推荐

所有具有可疑症状的患者,在排除持续不稳定性心绞痛后,常规行静息心电图(Ⅰ类推荐,C级证据)、血液生化(首选肌钙蛋白)、静息超声心动图(Ⅰ类推荐,B级证据)、选择性胸部X线检查,同时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并发症及生活质量。新指南提到运动心电图检查的敏感性为45%~50%,特异性为85%~90%;而运动负荷影像学检查特异性略低,约为80%,敏感性较高,约为70%~90%。作为SCAD 的初始诊断手段,运动心电图(ECG)推荐用于未接受抗缺血治疗可耐受运动的中等可能性(PTP 15%~65%)患者(I类推荐,B级证据)患者考虑为缺血性心肌病引起胸痛,如左心室功能尚可(LVEF>50%),则评估患者罹患SCAD的验前概率,低度怀疑者可能为其他疾病或者功能性冠脉疾病,中度怀疑者选择非侵入性检查手段,高度怀疑者直接进行危险分层和药物治疗,有条件者可施行侵入性冠脉造影。

2、冠状动脉CT(CT angiography,CTA)

新指南强调适当的设备(至少64排CT)、患者选择以及患者准备对医师选择CTA有重要提示作用。其敏感性高而特异性相对较低,建议用于SCAD中低可能性(PTP 15%~50%)患者的排除诊断(IIa类推荐,C级证据)。同时,对于中低可能性患者,如负荷试验的结果不能提供肯定性的结论或患者有负荷试验的禁忌证,为了避免侵入性检查,如估计可获得清晰的影像,也可选择冠状动脉CTA(IIa类推荐,C级证据)。该指南不建议冠状动脉CTA 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复查或者无任何冠状动脉疾病征象无症状个体的筛查(III类推荐,C级证据)。

3、血流分数储备(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

在过去几年,FFR在冠状动脉病变功能判断方面得到了FAME、FAME2及DEFER等一系列研究的支持。新指南建议,当缺乏缺血证据时,建议FFR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血流动力学(I类推荐,A级证据);如FFR<0.8,则应对靶血管进行血运重建(I类推荐,B级证据)。对于无缺血证据或FFR≥ 0.8的中度狭窄病变不建议进行血运重建(Ⅲ类推荐,B级证据)。当出现以下情况,FFR具有更重要的意义。首先是多支多处血管病变的患者,尽管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前提示了阳性的负荷结果,但常较难判断是哪支血管哪处病变导致的缺血症状,指南建议FFR进行更精准的评估。同时建议通过回撤导丝记录压力曲线的方法对多处狭窄病变进行缺血相关病变的判断。另外,对于ACS患者处理罪犯血管以后,由于早期进行负荷试验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建议患者应用FFR评估非罪犯病变血管缺血相情况。(二)、危险分层

证据表明SCAD患者超敏肌钙蛋白升高,尽管未达到心肌梗死诊断的阈值,与无肌钙蛋白升高的SCAD患者相比其预后更差。这决定了对于SCAD患者需要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的危险分层决定治疗策略,降低其进展为ACS 的风险。

对SCAD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是为了判断哪些病人适合进行血运重建,因为验前概率显示为低危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并不能从血运重建中获益。静息心电图不能得出明确结论的患者,可以考虑超声心动图明确左室功能,且对于每一个怀疑SCAD的患者,超声心动图都是推荐的。推荐用负荷显像方法替代运动平板试验。对于验前概率超过85%的患者,可直接性负荷显像进行危险分层以评价患者是否需要进行血运重建,可供选择的负荷试验包括运动平板、负荷超声心动图、核素心肌灌注、负荷心脏磁共振显像检查。

三、治疗

(一)、生活方式干预和危险因素控制

1.戒烟:吸烟是所有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因此提倡所有病人戒烟及避免二手烟接触。

2.饮食调节:限制热量摄入、限盐、限酒、增加N-3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如食用鱼类等。

3.体力活动:增加日常体力活动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致残率,对于既往心梗、搭桥术后、冠脉介入术后、稳定性心绞痛、慢性心衰的病人,推荐进行每周3次,每次30分钟的有氧运动。

4.体重、血脂管理:推荐体重指数控制在25kg/m2,对于诊断稳定性冠心病的患者,可以即刻开始他汀类药物治疗,血脂控制的目标为LDL-C<1.8mmol/L或者此目标值达不到的情况下,LDL-C较基础值降低50%也可接受。

5.血糖及血压:推荐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0%以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目标位140/85mmHg以下。

(二)、SCAD的药物治疗

新指南再次支出,药物治疗的目标是为了减轻症状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抗缺血治疗、β-受体阻断剂、钙离子拮抗剂的使用指南改变不大。依伐布雷定适用于β-受体阻断剂不耐受或者β-受体阻断剂使用情况下心率仍>60次/分的患者。对于SCAD患者,推荐每天适用75-150mg的阿司匹林,目前没有临床研究证据支持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联用阿司匹林。对于合并高血压、左室射血分数(LVEF)<40%、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病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除非存在禁忌症,可以尽早开始使用ACEI。不能耐受ACEI的患者可以选用ARB。不推荐AECI联用ARB。对于已经使用ACEI和β-受体阻断剂的患者仍有LVEF<40%,如无严重肾功能不全或高钾血症,可以考虑使用醛固酮受体阻断剂。

(三)血运重建

现有技术条件下,稳定性冠心病的介入治疗死亡风险已降低至5%以下。新一代药物涂层

支架相可减少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因此抗血小板药物的疗程也相应缩短。新指南推荐术后维持6-12个月的抗血小板疗程,对于出血风险较高、近期需要进行手术或者正在服用其他抗凝药物的患者,1-3个月的抗血小板方案也是可以接受的。对于已接受过CABG 的患者再次行血运重建的策略选择非常复杂,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合并的疾病、冠状动脉病变弥漫的程度等。对于桥血管病变较局限,或者自身血管PCI 可行的情况,特别是左室功能尚好的患者,可考虑行PCI。对于不适合行PCI 而远端血管条件好的情况,可考虑再次行CABG。CTO患者的预后差,对于引起症状或者有大范围缺血心肌的CTO病变才考虑进行血运重建治疗。

血运重建或单纯药物治疗需权衡风险与获益的比例。需优先考虑血运重建治疗的临床情况包括:①心肌梗死后;②左心室功能不全;③多支血管病变和(或)大范围心肌缺血(缺血面积超过10%);④左主干病变;⑤除上述情况之外,对于优化药物治疗仍不能控制症状的SCAD患者,也应考虑进行血运重建治疗。在决定血运重建方式时,强调心脏团队的作用。特别是对于无保护的左主干病变、多支血管病变、合并糖尿病及其他复杂疾病的情况,应经过心脏团队讨论后决定最佳治疗策略(I类推荐,C级证据)。可选的血运重建策略除PCI、CABG 外,还包括结合二者优势的杂交手术。对高危患者首选进行血运重建的策略没有任何疑问,新版指南认为低危患者首选药物治疗是安全的,但需认识到研究中所进行的密切随访和严格药物干预在日常临床实践中往往难以做到。此外,COURAGE研究和BARI-2D 研究中均有相当部分(30%~40%)初始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在随访期内接受了介入治疗。FAME-2所入选的均为有缺血证据的稳定患者,对于至少有一支血管FFR<0.8的患者随机接受药物治疗或FFR指导的介入治疗,研究发现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预后与测定FFR ≥ 0.8 的患者预后相似,优于单纯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不过这种差异不是死亡和心肌梗死事件造成的,而是复合终点中急诊血运重建的差异造成的。因此即便是为患者选择了初始强化药物治疗,也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随访,在必要时对患者进行血运重建。

四、对特殊人群的治疗建议

在2006年版指南的女性、糖尿病、老年、慢性难治性心绞痛4个部分的基础上,新指南增加了慢性肾脏病(CKD)、血运重建术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再次血运重建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3个部分。对于CKD患者,指南指出CKD不仅是CAD的危险因素,同时也会影响其预后和治疗决策。目前对这一人群的研究非常有限。对接受过血运重建的SCAD患者,建议进行二级预防并规律随访(I类推荐,A级证据),关于抗血小板药物,接受第二代药物洗脱支架置入的患者双重抗血小板治疗(DAPT)应用6~12个月(I类推荐,B级证据),对于缺血事件高危而出血风险低的患者应用1年以上的DAPT为II b类推荐,B级证据。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新型抗血小板药物的证据主要集中在ACS 领域,因此在SCAD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DAPT首选氯吡格雷(I类推荐,A级证据),普拉格雷或替格瑞洛被建议用于持续使用氯吡格雷仍发生支架内血栓的患者(IIa类推荐,C级证据)。随访中对于有症状的患者建议应用负荷影像学检查而非负荷心电图(I类推荐,C级证据),不建议对患者进行规律的冠状动脉造影随访(III类推荐,C级证据)。

尽管指南的更新,但SCAD处理原则不变,即寻找缺血证据,结合临床严重程度和危险分层,决定治疗策略。生活方式干预和优化的药物治疗是基础,在此基础上应用血运重建治疗进一步改善高危患者的预后,并(或)缓解药物治疗不能改善的症状。

最新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版)

安徽省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 (2015年版) 一、我国冠心病的现状(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 (一)患病率:2008年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城市地区缺血性心脏病患病率为15.9‰,农村地区为4.8‰,城乡合计为7.7‰,较2003年第三次调查结果大幅度升高。 (二)冠心病死亡率:2002~2011年冠心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城市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 (三)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2002~2011年急性心梗死亡率呈上升态势,2005年起,农村急性心梗死亡率快速上升,至2011年已连续3年超过城市,无论城市、农村,男性或女性,急性心梗死亡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四)冠心病住院情况及费用:2012年中国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出院数为504.74万人次,急性心肌梗死29.52万人次,急性心肌梗死次均住院费用为16802.4元,自2004年以来,年均增长速度为5.78%。 (五)安徽省冠心病介入治疗网上直报数据(安徽省冠心病介入治疗质控中心数据):根据原卫生部规定,2009年起安徽省实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网上直报, 2009年3827例、2010年5372例、2011年7022例、2012年8668例、2013年10137例、2014年11814例,数据显示冠心病介入治疗年手术例数逐年增加,由

此推断安徽省冠心病的发病率与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是一致的,冠心病规范化防治的重要性及迫切性毋庸置疑。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 二、冠心病的定义及分类: (一)冠心病定义: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指供给心脏营养物质的血管—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或痉挛,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以及血栓形成造成管腔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梗塞的一种心脏病。 (二)冠心病分类: 按照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发表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可将本病归类为以下五种:1.隐匿性或无症状性冠心病;2.心绞痛;3.心肌梗死;4.缺血性心肌病;5.猝死。近年来,从提高诊治效果和降低死亡率出发,临床上提出两种综合征的分类:⑴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包括隐匿性或无症状性冠

2024年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2024年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2024年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提高诊疗水平,助力患者健康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冠心病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为了提高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本文将介绍2024年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冠心病的诊断 1、病史采集:在病史采集过程中,医生应重点关注患者的年龄、性别、家族史、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 2、体格检查:关注患者的心率、心律、心音及杂音,特别是第三心音和第四心音。 3、心电图检查: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特别是动态心电图可以捕捉到心肌缺血和心肌梗塞的证据。 4、血液检测:通过检测肌钙蛋白、CK-MB等生化指标,有助于确诊心肌损伤。 5、影像学检查:超声心动图、CT血管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等影像学检查手段,可直接观察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和部位。 二、冠心病的治疗

1、药物治疗: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β受体拮抗剂、他汀类药物等,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 2、外科手术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适用于多支血管病变的患者,可改善生活质量。 3、介入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包括经皮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等,能显著改善心肌缺血症状。 三、最新进展与未来展望 1、药物治疗新进展:新型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和靶向治疗药物为冠心病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降低了不良反应。 2、外科手术治疗进步:随着手术技巧的提高和医疗器械的改进,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进一步提升。 3、介入治疗发展:新一代冠状动脉造影设备提供了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少的创伤,有助于提高手术效果。同时,随着药物涂层支架和可降解支架等新型支架系统的研发,PCI术后血栓形成和再狭窄的风险进一步降低。 4、细胞治疗与基因治疗:初步研究表明,通过向病变冠状动脉注射干细胞或利用基因编辑技术修饰患者自身细胞,有望修复受损的心肌细胞,为冠心病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2023老年冠心病慢病管理指南(最全版)

2023老年冠心病慢病管理指南(最全版) 1.冠心病的定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2.冠心病分型 根据发病情况不同,冠心病可分为稳定性冠心病(SCAD)以及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其中ACS又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NSTEMI和UA合称为非ST段抬高的ACS(NSTEACS)。 3.冠心病诊断 典型心肌缺血的特征为: (1)胸骨后不适感,性质和持续时间具有明显特征; (2)劳累或情绪激动可诱发; (3)休息和/或含服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后数分钟内可缓解。 老年冠心病发病表现常不典型,可能与劳累没有直接联系。胸痛是最常见

的症状,但随着年龄增长,以全身乏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为主诉就诊的比例也更高。并且由于老年人常合并肺部疾病、心力衰竭等,劳力性胸部不适或呼吸困难也可能继发于这些疾病,这也会影响临床医生的判断,比如有些糖尿病患者发生ACS时,可能无胸痛而直接表现为心衰。对于有可疑心绞痛症状反复发作或出现急性心衰、心律失常、烦躁不安、呼吸困难等非典型症状的患者,应考虑有冠心病尤其是ACS的可能,并及时进行检查评估。 4.冠心病检查 一般检查:实验室检查是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措施,可用于确定可能导致缺血的原因,评估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并为判断预后情况提供依据。老年患者的实验室检查项目与其他年龄的患者相同,包括全血细胞计数、血清肌酐测定、肌酐清除率、空腹血脂水平测定、2型糖尿病筛查、甲状腺功能检查等。怀疑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需测定高敏肌钙蛋白(hs-cTn)以确定有无相关的心肌损伤。 特殊检查:常用的特殊检查包括超声心动图以及心电图。静息超声心动图对于了解心脏结构和功能有所帮助,冠心病的患者静息超声心动图大部分无异常表现,但当心绞痛发作时可以发现缺血区局部心室壁活动异常。 静息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的首选项目,疑诊冠心病的患者都应进行18导

冠心病诊疗规范

冠心病诊疗规范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从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这种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规范的冠心病诊疗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症状:冠心病患者通常会出现劳力性心绞痛、胸闷、气短等症状。其中,心绞痛是最常见的症状,通常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可向左肩、下颌、颈部等放射。 体征:冠心病患者一般无明显体征,但严重者可出现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表现。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脂、血糖、肝肾功能等检查,以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和危险因素。 心电图: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可记录心脏的电活动,发现心肌缺血或梗死。 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可明确血管狭窄部位和程度。

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可显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有助于诊断心肌缺血和梗死。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冠心病的基础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降脂药物等。这些药物可以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症状、防止血栓形成等。 介入治疗:对于严重的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可以考虑介入治疗,如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等。这些方法可以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 外科治疗:对于多支血管病变或复杂病变的患者,可以考虑外科手术治疗,如冠状动脉搭桥术等。这些方法可以改善心脏供血,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生活方式改变:冠心病患者应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制饮酒、低盐低脂饮食、适当运动等。这些措施有助于降低血压、控制血糖和血脂,改善心肌缺血症状。 心理治疗:冠心病患者常常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减轻心理压力,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随访和监测:冠心病患者需要定期随访和监测,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

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

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 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性心脏病,临床表现为胸痛、心绞痛、心悸等症状,严重的情况下可导致心肌梗死或猝死。为了更好地指导冠心病的诊疗,国内外专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制定了冠心病的分级诊疗指南。 一、冠心病的分级 1.无症状冠心病: 无任何症状,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或其他相关实验检查发现冠状动脉有狭窄或闭塞的情况。 2.稳定型心绞痛: 胸痛或心绞痛发作,发作时出现心电图ST段压低或倒置,但不伴随心肌酶学的改变。 3.不稳定型心绞痛: 胸痛或心绞痛发作,发作时出现心电图ST段压低或倒置,伴随心肌酶学的改变。 4.实验室检查阳性无症状或不典型胸痛型: 没有明显的症状,但冠状动脉造影或其他相关实验检查显示有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情况。 二、冠心病的诊疗 1.无症状冠心病:

对于无症状的冠心病患者,一般不需要特殊的治疗措施,但需要定期 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观察冠状动脉的狭窄情况。 2.稳定型心绞痛: 对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首先需要进行病史和体格检查,评估疾病的 严重程度和可能的并发症。一般情况下,患者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包括硝 酸甘油、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等,辅以节制饮食,控制血压和 血脂水平。 3.不稳定型心绞痛: 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上首先需要进行严密的监护,观察病 情的变化。同时,患者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如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辅 以血栓溶解剂或血小板抑制剂等药物。 4.实验室检查阳性无症状或不典型胸痛型: 对于实验室检查阳性无症状或不典型胸痛型的冠心病患者,一般需要 进一步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冠状动脉的精确情况。根据具体情况,可以 考虑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如支架置入术等。 综上所述,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对于指导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 要的指导意义。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 相应的诊疗决策,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患者也要积极参与疾病管理,改善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 高血脂、糖尿病等,以减少冠心病的风险。

冠心病诊疗指南(大众版)

冠心病诊疗指南(大众版)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就是给心脏供血的血管)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目前,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其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均高,及时有效的诊疗,可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冠状动脉管腔狭窄、血栓形成及心肌坏死示意图 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分为五型:隐匿型或无症状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猝死。近年来,根据临床治疗原则分为两类:①慢性冠脉病,包括稳定性心绞痛、缺血性心肌病和隐匿性冠心病;②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冠心病发病机理主要是冠脉粥样硬化导致冠脉管腔狭窄或管腔内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破裂,继发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更加狭窄或闭塞,心肌缺血缺氧,引起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临床症状 1、心绞痛发作性胸痛,主要在心前区,胸痛呈压迫、发闷或紧缩性,偶有濒死感。活动、情绪激动、饱食可诱发。持续时间5分钟左右。 2、心肌梗死发病前数日有先兆,如乏力、胸闷、心慌、烦躁等,心绞痛频发,药物疗效差。最先出现的症状为心前区痛,持续时间长,服药不缓解,烦躁不安,恐惧及濒死感。也有出现呕吐及腹痛等胃肠道症状。严重者出现休克、低血压及心衰等。 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 辅助检查 1、首选心电图检查有特征性改变:心脏缺血或心绞痛发作时ST 段压低。心肌梗死时ST段呈弓背向上型抬高,出现病理性Q波,T波倒置,并且随病情发展呈心肌梗死特有的动态性改变。根据心电图可确定梗死部位及范围。 2、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检查肌钙蛋白在发病3-4小时后可升高。

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

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心血管疾病,也是造成心脏血供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2024年版的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冠心病可分为无症状、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冠脉综合征三个不同的阶段,并为不同阶段提供了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无症状阶段是指患者没有明显的心绞痛症状,但仍存在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情况。此时可通过常规体检或相关检查(如心电图、冠状动脉CTA等)发现心脏病变。对于无症状的冠心病患者,首要的治疗目标是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同时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控制体重、合理饮食和适度运动等。 稳定性心绞痛是冠心病的常见表现,在体力或情绪激动等活动时出现胸闷、胸痛症状,休息或使用硝酸酯类药物可缓解。诊断稳定性心绞痛主要依靠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心电图等辅助检查。治疗方面,首先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和冠状动脉病变情况进行药物治疗,如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以控制症状和预防心肌梗死。对于高危患者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能需要考虑介入治疗,如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包括支架植入术)或冠状动脉搭桥术等。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冠心病最严重的一种表现,包括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病史、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指标等。治疗方面,需要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包括给予硝酸酯类药物、阿司匹林、肝素等进行急性期管理,同时尽早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以恢复血流通畅。

除了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还应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包括 戒烟、限制饮酒、控制体重、均衡饮食和适度锻炼等。此外,心脏康复程 序也是冠心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监测和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心理 支持和教育等,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预后。 综上所述,2024年版的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针对不同阶段的冠心病 提供了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旨在通过控制危险因素、药物治疗和介入 治疗等手段,达到减轻症状、防止心脏事件和改善患者预后的目标。然而,对于个体患者的治疗方案,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调整,所 以最好还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诊疗。

冠心病的诊疗标准

冠心病的诊疗标准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 起的心肌缺血导致。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 巨大的威胁。为了更好地诊断和治疗冠心病,医学界制定了一系列诊 疗标准。本文将介绍冠心病的诊疗标准以及其更深层次的含义。 一、冠心病的诊断标准 1. 症状诊断:冠心病的典型症状包括胸痛、憋气、心悸等,这些症 状通常在体力或情绪激动时发作。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自述来判断是否 符合冠心病的症状。 2. 体征诊断:冠心病的体征主要表现为心肌梗死、心绞痛时的心电 图改变,以及心脏病理学检查中发现的冠状动脉狭窄等。通过相关体 征的观察和检查,医生可以进一步确定患者是否患有冠心病。 3. 实验室检查:血液生化指标是诊断冠心病的重要依据之一。例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升高常常与冠心病的存在和病情的严重程 度呈正相关。其他如心肌酶谱、血脂等指标也可以提供有助于诊断的 信息。 二、冠心病的治疗标准 1. 药物治疗:对于轻度冠心病患者,药物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常用的药物包括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抗血小 板药物等。这些药物能够通过不同的途径,改善心肌供血,减轻心脏 负荷,避免心肌缺血发作。

2.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于冠心病严重的患者,介入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常见的介入治疗包括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通过这些介入治疗,可以扩张狭窄的血管,恢复正常的血液供应。 3. 心脏搭桥手术:对于一些病情较为严重的冠心病患者,心脏搭桥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该手术通过用自体血管或人工血管替代冠状动脉病变段,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 三、诊疗标准的意义 冠心病的诊疗标准不仅仅是为了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医学界对冠心病病因、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法的认识和思考。这些标准所依据和代表的研究数据和临床经验是对冠心病的深入科学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总结。 诊疗标准的制定过程需要大量的研究数据作为支撑,这些数据来自于临床试验、病例观察和流行病学调查等。通过搜集分析这些数据,研究者可以发现冠心病中病理生理的特点和规律,进而提炼出高效的诊疗标准。 而这种制定过程并不是一次性的,它需要不断的修订和完善。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和新知识的不断涌现,原有的诊疗标准可能需要进行更新,以更好地适应冠心病患者的需求。 此外,诊疗标准的制定还需要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的多样性。虽然诊疗标准提供了一种普遍适用的参考,但在具体的医疗实践

冠心病诊疗指南

冠心病诊疗指南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为了提高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医学界发布了一份冠心病诊疗指南。本文将针对该指南进行讨论和解读,为患者和医生提供一份详尽的参考。 一、诊断标准 冠心病的诊断主要基于患者的症状、心电图和心脏造影等多种检查方法。根据冠心病诊疗指南,在临床实践中,我们不仅要重视患者的症状,还要结合心电图和心脏造影等检查结果,进一步明确诊断。 1. 症状评估 冠心病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胸痛。根据症状的特点和发作频率对胸痛进行评估,可以有助于判断冠心病的可能性。同时,还应注意与其他可能引起胸痛的疾病进行鉴别。 2. 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诊断方法,能够发现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异常表现。在冠心病诊疗中,心电图检查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可以提供重要的诊断线索。 3. 心脏造影

心脏造影是一种进一步明确冠心病诊断的重要手段。通过心脏造影,可以直接观察冠脉狭窄的情况,评估病变的程度和位置,并制定针对 性的治疗方案。 二、治疗原则 冠心病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手术治疗和搭桥手术治疗,既要缓解症状,又要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和 生存率。 1. 药物治疗 在冠心病的治疗中,药物是最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根据冠心病诊 疗指南,相关的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 抗剂等。合理使用药物可以有效地控制冠心病患者的症状,减少心血 管事件的发生。 2. 介入手术治疗 对于冠心病患者,如果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耐受,可以考虑进行介入 手术。介入手术主要是通过冠脉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等技术,改善冠 脉狭窄情况,恢复心血管的通畅性。 3. 搭桥手术治疗 搭桥手术是一种严重冠心病患者的常用治疗方式。通过取自患者其 他部位的血管,修复或分流冠脉狭窄部位,以改善心血管供血,缓解 患者的症状。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诊疗指南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诊疗指南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而冠心 病稳定型心绞痛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类型之一,其发病率也在不 断上升。中医作为我国传统的医学体系,对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 诊疗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经验。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出发,为冠心病稳 定型心绞痛的诊疗给出一些建议。 一、病因分析与病机判断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有血管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痉挛等。中医认为,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病机是气滞、痰浊、血瘀等。气滞主要指心脉气滞,导致心脏功能失调;痰浊则是 指体内湿热或痰湿内阻,影响血液循环;血瘀则是指冠状动脉内血栓 形成或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因此,在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时,需 要针对这些病机进行辨证施治。 二、中医治疗原则 1. 理气活血:理气活血是中医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核心原则。通过调理气机,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脏供血不足,达到缓解心绞痛 的目的。常用的药物有柴胡、香附、延胡索等。 2. 祛痰化湿:湿热和痰湿是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重要致病因素。 中医治疗侧重于祛除体内的湿热和痰湿,改善血液黏稠度,减轻血液 循环阻力。常用的药物有茯苓、半夏、陈皮等。

3. 温肾壮阳: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与肾阳不足密切相关。通 过温肾壮阳,可增强心脏功能,改善冠状动脉供血情况,从而缓解心 绞痛。常用的药物有杜仲、肉苁蓉、淫羊藿等。 4. 舒肝安神: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发作与情绪波动、精神紧张等 密切相关。中医治疗侧重于舒肝安神,调理心脏的功能状态。常用的 药物有龙胆草、酸枣仁、和田玉等。 三、中医药治疗方案 1. 柴胡疏肝汤:适用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伴有胸闷、呼吸短促等 症状的患者。该方以柴胡为主药,能够疏肝和胃气,舒缓心脉气滞。 配合其他药物,如香附、延胡索等,可以改善冠状动脉供血情况,减 轻心绞痛症状。 2. 金匮肾气丸:适用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伴有胸痛、胸闷等症状 的患者。该方以肉苁蓉、山药等药物为主,能够温肾壮阳,提高心脏 功能,增强冠状动脉供血能力。 3. 安神补脑丸:适用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伴有失眠、焦虑等症状 的患者。该方以酸枣仁、龙胆草等药物为主,能够舒肝安神,改善心 脏供血不足导致的神经功能异常。 四、中医养生建议 除了药物治疗外,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还应注意调节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提高自身的抵抗力和调节心脏功能。以下是 一些中医养生建议:

冠心病诊疗规范

冠心病诊疗规范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它的发病率在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冠心病的诊疗规范是保证患者能够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帮助患者恢复或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并降低并发症风 险的重要指导。 首先,冠心病的诊断需要依靠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 果来确定。患者通常会出现心绞痛、胸闷、气短等症状,而体格检查 中常见的征象有心律不齐、心音增强等。辅助检查包括心电图、心肌 酶谱、心肌超声、冠状动脉造影等。通过这些检查,可以明确诊断患 者是否患有冠心病、病变的程度和部位。 其次,在诊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 疗方案。对于轻度冠心病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控制饮食、加强锻炼等是常见的治疗措施。对于中度和重度冠心病患者,通 常会采用药物治疗来控制病情,如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通 道阻滞剂等,以减少心肌缺血和缓解症状。愈发严重的情况下,手术 干预是常见的选择,包括冠状动脉支架术、冠脉旁路移植术等。 冠心病的诊疗规范还需要注意一些关键问题。首先是早期诊断的重 要性。冠心病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因此需要及时进行 心脏检查,特别是对有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糖尿病等高危因素的 人群要加强健康检查,早期发现冠心病,有利于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其次是规范治疗的重要性。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包括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危险因素等。同时,也需要遵守规范的药 物使用原则,避免滥用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等导致出血风险增加。手术干预也需要遵守相应的指南,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 以确保手术效果和患者安全。 另外,长期管理和康复护理也是冠心病患者需要重视的问题。患者 需要定期复查、调整治疗方案,控制危险因素,确保病情稳定和预防 并发症的发生。此外,心理支持和心理治疗也是促进冠心病患者康复 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患者克服心理困扰,调整心态,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冠心病诊疗规范对于冠心病患者的健康管理至关重要。 通过早期诊断、规范治疗、长期管理和康复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提高 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延长生命。因此,患者应积极配合医 生的诊疗方案,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以更好地管理冠心病,维护健康。

2024版:稳定性冠心病基层诊疗指南

2024版:稳定性冠心病基层诊疗指南 稳定性冠心病基层诊疗指南 一、介绍 稳定性冠心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它在基层医疗单位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基层医生需要充分了解该病的病理生理、症状、诊断和治疗方式。本文旨在为基层医生提供一份简洁明了、实用操作性强的稳定性冠心病诊疗指南,以便他们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服务。 二、诊断要点 1、症状:稳定性冠心病的主要症状是胸痛,通常在运动或劳动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另外,患者还可能出现气促、心慌、恶心等伴随症状。 2、体征: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在病程早期通常无明显体征,但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出现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心音减弱等症状。 3、辅助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运动负荷试验等辅助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和评估病情。 三、治疗方案 1、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需要,基层医生应合理使用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ACEI或ARB等药物治疗稳定性冠心

病。 2、非药物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考虑采取非药物治疗措施,如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 四、注意事项 1、患者教育:基层医生应向患者详细讲解稳定性冠心病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案等相关知识,以增强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2、生活方式干预:医生应鼓励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制饮酒、控制体重、合理饮食等。 3、病情监测:医生应定期随访患者,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总结 稳定性冠心病基层诊疗指南旨在为基层医生提供实用的诊疗方法和注意事项,帮助他们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基层医生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同时注重患者教育和生活方式干预,以便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六、展望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研究数据的不断积累,稳定性冠心病的治疗方案将不断得到优化和改进。基层医生应关注最新的医学进展,及

冠心病最新临床应用指南

冠心病最新临床应用指南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性改变、导致冠状动脉血流受到影响,进而引发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的疾病。冠心病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导致心脏病发作和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研究的深入,冠心病的防治策略也日益完善,临床应用指南也在不断更新。 一、冠心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冠心病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即血管内脂质沉积、纤维化和钙化,导致动脉管腔狭窄、甚至闭塞,从而影响心脏的供血。除了动脉粥样硬化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吸烟等因素也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此外,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也对冠心病的发病有一定影响。通过深入了解冠心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和治疗方案。 二、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冠心病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心肌缺血所致的胸痛,通常在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发作,多伴随出汗、恶心、呼吸困难等症状。心肌梗死则是冠状动脉闭塞导致心肌组织坏死,临床症状较为严重,如持续剧烈的胸痛、出冷汗、气短、恶心呕吐等。心律失常也是冠心病的常见并发症,严重时可导致心脏骤停。诊断冠心病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酶学检查、冠状动脉造影等综合判断。

三、冠心病的治疗和预防 在冠心病的治疗中,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是主要手段。药物治疗包 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降脂药物、抗心绞痛药物、抗心律失常 药物等,目的是改善心血管病变、控制症状、预防心脏事件的发生。 介入治疗主要包括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可 以有效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恢复心肌供血。在生活方式方面,戒烟、限盐、适量运动、保持健康的体重等也是预防冠心病的重要措施。 四、冠心病的最新临床应用指南 根据最新的临床应用指南,冠心病的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药物治疗中,应强调规范用药,根据不同 病情选用合适的药物,同时注意药物的剂量和副作用。在介入治疗方面,应根据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式,避免 盲目手术导致并发症。此外,心脏康复、心理辅导等方面也应结合个 体情况进行综合治疗。总的来说,冠心病的治疗要全面,综合,个体化,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语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却又危害严重的心脏疾病,临床应用指南的更新 和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对于患者的康复和生存至关重要。医生应不断 更新知识,提高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患者应积极配合 治疗,调整生活方式,遵医嘱用药,保持乐观心态,共同抗击冠心病,保护心脏健康。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更多的冠心病患者重获健康,绽放生命的光芒。

2019年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7页word文档

2019年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引言 心绞痛是由于暂时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以胸痛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最常见表现。通常见于冠状动脉至少一支主要分支管腔直径狭窄在50%以上的患者,当体力或精神应激时,冠状动脉血流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导致心肌缺血,而引起心绞痛发作,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是指心绞痛发作的程度、频度、性质及诱发因素在数周内无显著变化的患者。心绞痛也可发生在瓣膜病(尤其主动脉瓣病变)、肥厚型心肌病和未控制的高血压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迸、严重贫血等患者。冠状动脉"正常"者也可由于冠状动脉痉挛或内皮功能障碍等原因发生心绞痛。某些非心脏性疾病如食道、胸壁或肺部疾病也可引起类似心绞痛的症状,临床上需注意鉴别。 为了协助广大临床医师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运用基于循证医学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策略及方法,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组成专家组制订了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疗指南。本指南是在收集循证医学证据基础上,参考国外广泛采用的指南,如美国心脏病学院(ACC)/美国心脏协会(AHA)2019年修订的指南、美国内科医师学院(ACP)2019年指南和201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指南,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订的,目的在于为临床医师提供一个在一般情况下适于大多数患者的诊疗策略,从而规范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为了便于读者了解某一诊疗措施的价值或意义,本指南对适应证的建议,以国际通用的方式表达如下: I类: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某诊疗措施有益、有用和有效。 II类:某诊疗措施的有用性和有效性的证据尚有矛盾或存在不同观点。

冠心病诊疗指南

2013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发布了最新的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SCAD)的管理指南(下称“指南”),为该领域的诊疗规范作出较详细的推荐,本文将对该新指南进行简要解读。 一、病理生理及概念 首先指南指出SCAD的病理生理机制为:①斑块相关的心外膜动脉阻塞;②正常或有斑块动脉局限或弥漫的痉挛;③微血管功能障碍;④既往急性心肌缺血和(或)冬眠心肌导致的左心室功能不全。结合病理生理的机制,概念上该指南的SCAD不仅局限于既往所指的稳定性心绞痛,同时也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稳定后无症状或症状稳定的情况及痉挛导致的静息发作的心绞痛。 因此,SCAD的人群范围亦随之而扩大:①现有稳定性心绞痛或其他和冠状动脉病变相关的症状,如呼吸困难;②已知以往有冠心病症状,现经治疗后症状消失且需要定期随访; ③虽首次报告冠心病症状,但通过病史采集明确既往已有类似症状发生;④虽首次报告冠心病症状,但能被归为急性冠脉综合症低危人群,例如现无胸痛、心衰,静息心电图及心肌坏死标志物(首先肌钙蛋白)无异常。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病人,例如微血管功能不全或者冠脉痉挛的病人也纳入在内。 二、诊断和危险分层评估 传统胸痛包括典型心绞痛、非典型心绞痛和非心绞痛性胸痛,通过胸痛表现结合患者年龄、性别、症状特征来评估患者罹患SCAD的验前概率(pre-test probability,PTP)大小,并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及临床特征将PTP划分为三档,低度怀疑—PTP≤15%,中度怀疑—PTP在15%至85%之间,高度怀疑—PTP≥85%。 新指南指出,检查手段的选择取决于患者罹患该病的可能性大小,强调PTP可决定是否进一步检查及采取何种检查手段,同时根据该可能性及即将进行的检查手段敏感性和特异性,决定是否进行该项检查。然后根据检查结果产生出病人的冠心病可能性。 (一)、诊断 1、检查手段的评价和推荐 所有具有可疑症状的患者,在排除持续不稳定性心绞痛后,常规行静息心电图(Ⅰ类推荐,C级证据)、血液生化(首选肌钙蛋白)、静息超声心动图(Ⅰ类推荐,B级证据)、选择性胸部X线检查,同时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并发症及生活质量。新指南提到运动心电图检查的敏感性为45%~50%,特异性为85%~90%;而运动负荷影像学检查特异性略低,约为80%,敏感性较高,约为70%~90%。作为SCAD 的初始诊断手段,运动心电图(ECG)推荐用于未接受抗缺血治疗可耐受运动的中等可能性(PTP 15%~65%)患者(I类推荐,B级证据)患者考虑为缺血性心肌病引起胸痛,如左心室功能尚可(LVEF>50%),则评估患者罹患SCAD的验前概率,低度怀疑者可能为其他疾病或者功能性冠脉疾病,中度怀疑者选择非侵入性检查手段,高度怀疑者直接进行危险分层和药物治疗,有条件者可施行侵入性冠脉造影。 2、冠状动脉CT(CT angiography,CTA) 新指南强调适当的设备(至少64排CT)、患者选择以及患者准备对医师选择CTA有重要提示作用。其敏感性高而特异性相对较低,建议用于SCAD中低可能性(PTP 15%~50%)患者的排除诊断(IIa类推荐,C级证据)。同时,对于中低可能性患者,如负荷试验的结果不能提供肯定性的结论或患者有负荷试验的禁忌证,为了避免侵入性检查,如估计可获得清晰的影像,也可选择冠状动脉CTA(IIa类推荐,C级证据)。该指南不建议冠状动脉CTA 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复查或者无任何冠状动脉疾病征象无症状个体的筛查(III类推荐,C级证据)。

冠心病诊疗功能学指南推荐及CT-FFR(全文)

冠心病诊疗功能学指南推荐及CT-FFR(全文) 据2020年发表的《中国心血管影像技术应用现状调查与医疗质量报告》指出:全国二级以上医院经导管冠状动脉造影的开展率为65.8%,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的开展率为64.5%,心血管疾病无创检查技术均未得到广泛开展。 多个大型临床研究证实了冠脉CTA对于冠心病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一项对89个CTA相关的荟萃分析,纳入了7516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了CTA和有创冠脉造影患者,该研究显示冠脉CTA在检出冠心病方面明显优于心脏磁共振成像,16排以上CTA和心率低于60次/分能够提供CTA 检出冠心病敏感性。而使用传统的检测方法SPECT、负荷超声心动、运动

负荷试验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判定为冠心病患者超过一半的患者并没有 发现阻塞性病变。基于这些强有力的证据,2019年ESC慢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与治疗指南推荐:对于临床评估不能排除阻塞性冠心病的症状性患者,推荐使用无创功能学影像评估缺血或进行冠脉CTA检测(I类推荐),如果冠脉CTA不能诊断CAD或者不能判断狭窄引起缺血,推荐进行功能学影像检查来评估缺血。 既往的经典的COURAGE试验和BARI 2D 试验均显示,对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或者糖尿病患者,通过冠脉造影指导的介入治疗在改善预后方面并不优于药物治疗。在此背景下,血流储备分数(FFR)应用于评估和指导稳定冠心病患者的介入治疗;FFR是临床上判断冠脉狭窄病变是否引起心肌缺血的功能性检查。目前临床上FFR测量是在有创冠脉造影术中,通过导管和压力导丝技术,测量冠脉狭窄远端最大血流量和无狭窄时最大血流量的比值,这是一种侵入式的介入诊断技术。FAME和FAMEII试验均显示:根据血流储备分数(FFR)指导的PCI术与传统的血管造影指导的PCI 术相比,可显著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研究显示:冠脉造影30-50%(<50%)狭窄的病变中,有21%的病变FFR结果阳性,中度狭窄患者(50%-70%)约有1/3患者的心肌缺血被忽略,重度狭窄患者(>70%)约有20%患者心肌缺血被高估,在进行选择性冠脉造影的患者中,冠脉造影结果提示55%患者没有阻塞性冠心病。由此可见,冠脉造影只能进行解剖学评估,而狭窄到底对远端血流产生了多大影响(功

稳定性冠心病基层诊疗指南(2020全文版)

稳定性冠心病基层诊疗指南(2020全文版) 一、概述 (一)定义 稳定性冠心病(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SCAD)一般包括3种情况,即慢性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缺血性心肌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之后稳定的病程阶段。 慢性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固定性严重狭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引起的心肌急剧、短暂的缺血缺氧临床综合征,通常为一过性的胸部不适,其特点为短暂的胸骨后压榨性疼痛或憋闷感(心绞痛),可由运动、情绪波动或其他应激诱发。缺血性心肌病是指由于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纤维化,从而产生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受损,引起心脏扩大或僵硬、慢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临床综合征。ACS之后稳定的病程阶段,通常无症状,表现为长期、静止、无典型缺血症状的状态。 201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在新修订发布的《2019年ESC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和管理指南》中将稳定性冠心病改称为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chronic coronary syndrome,CCS),包括常见的6种临床情况,其中之一为筛查检出的冠心病无症状受试者。冠状动脉

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作为无创检查方法之一,因能初步识别冠状动脉有无狭窄及其狭窄程度而应用于临床冠心病的筛查。然而,冠状动脉CTA显示冠状动脉50%~90%的狭窄并不一定代表具有功能意义,因此2019年ESC指南推荐对CTA显示冠状动脉有明显狭窄者需要进一步功能评价。 (二)流行病学 由于稳定性冠心病由多因素引起,其发病率和患病率很难准确评估,不同研究报告结果也不一致。基于人群研究显示,心绞痛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不断增加,女性患病率从45~64岁的5%~7%增加到65~84岁的10%~12%,男性患病率从45~64岁的4%~7%增加到65~84岁的12%~14%。现有数据显示,西方国家年龄45~65岁无并发症的心绞痛男性患者年发病率为1%,年龄<65岁的女性发病率轻度增高。年龄75~84岁的男性和女性,其发病率大约达到4%。随着对冠心病防治水平提高,西方国家冠心病年死亡率有下降趋势。 目前我国没有关于稳定性冠心病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的数据。2013年中国第五次卫生服务调查,城市调查地区≥15岁人口的冠心病患病率为12.3‰,农村调查地区为8.1‰,城乡合计为10.2‰;>60岁人群冠心病患病率为27.8‰。与2008年第四次调查数据(城市15.9‰、农村4.8‰、合计7.7‰)相比,城市患病率有所下降,农村和城乡合计患病率升高。2020年公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

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

安徽省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 (2021 年版〕 一、我国冠心病的现状〔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21〕: 〔一〕患病率:2021 年中国卫生效劳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城 市地区缺血性心脏病患病率为‰,农村地区为‰,城乡合计为‰, 较 2003 年第三次调查结果大幅度升高。 〔二〕冠心病死亡率:2002~2021 年冠心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城市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 〔三〕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2002~ 2021 年急性心梗死亡率呈上升态势, 2005 年起,农村急性心梗死亡率快速上升,至2021年已连续 3 年超过城市,无论城市、农村,男性或女性,急性心 梗死亡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四〕冠心病住院情况及费用:2021 年中国缺血性心脏病患 者出院数为万人次,急性心肌梗死万人次,急性心肌梗死次均住 院费用为元,自2004 年以来,年均增长速度为%。 〔五〕安徽省冠心病介入治疗网上直报数据〔安徽省冠心病 介入治疗质控中心数据〕:根据原卫生部规定,2021 年起安徽省实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网上直报,2021 年 3827 例、 2021 年 5372例、 2021 年 7022 例、 2021 年 8668 例、 2021 年 10137 例、 2021年 11814 例,数据显示冠心病介入治疗年手术例数逐年增加,由

此推断安徽省冠心病的发病率与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是一致的,冠心病标准化防治的重要性及迫切性毋庸置疑。 14000 12000 10000 8000 11814 10137 8668 7022 6000 5372 40003827 2000 2021年2021年2021年2021年2021年2021年 安徽省冠心病介入治疗例数 二、冠心病的定义及分类: 〔一〕冠心病定义: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指供给心脏 营养物质的血管—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或痉挛,使冠状动 脉狭窄或阻塞,以及血栓形成造成管腔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 或堵塞的一种心脏病。 〔二〕冠心病分类: 按照 1979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的“缺血性心脏病〞 的命名和诊断标准,可将本病归类为以下五种: 1. 隐匿性或无病症性冠心病; 2. 心绞痛; 3. 心肌梗死; 4. 缺血性心肌病; 5. 猝死。近年来,从提高诊治效果和降低死亡率出发,临床上提出两种综合征的分类:⑴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包括隐匿性或无病症性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