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各国城市化率计

世界各国城市化率计

世界各国城市化率计

资料来源:世银行WDI数据库。

我国与西方国家城市化存五大差异

我国与西方国家城市化存五大差异 我国与西方国家城市化存五大差异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六大模糊 1.内涵模糊 城市化就是把人化入城市的过程。而许多地方只注重“物”的城市化,不注重“人”的城市化。只关心脚下的地,不关心地上的人。因为地可以生财,人只会花钱。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9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显示,2001年至2007年,地级以上城市市辖区建成区面积增长70.1%,但人口增长只有30%。当前,我国城市化率是53%,而城镇户籍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只有约35%。这意味着还有18%,即2亿多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没有真正城市化。许多进城农民是“扛锄头的市民”,并没有成为真正的市民。有学者把这种城市化称作“半城市化”、“浅城市化”。有关调查显示,农民工在城里有自己房屋的只占0.7%。无处安身,何以乐业。城市化的内涵首先应该是人的城市化,很多地方对城市化内涵认识模糊,以为盖上房子、修上路就是城市化了。一些地方推进城市化的冲动来自于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千方百计把农民土

地变为建设用地,然后以地生财,一些农民“被上楼”,一些村庄成建制地变为城市,违法拆迁、暴力拆迁时有发生,城市变大了,农民利益却受到严重损害。农村问题城市化、农民问题市民化的矛盾内化倾向愈加刚性。 2.格局模糊 先发展大城市,还是先发展城市群,还是先发展小城镇?理论界一直争论不休,实践中各干各的。笔者认为,中国应沿着费孝通上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小城镇、大战略”的路子走。中国这么多农村人口,要实现城市化,首先应该走就地城镇化的路子,然后再慢慢向中等城市、大城市集中,一步跨入大城市非常不现实,人力、物力、财力及管理能力都准备不足。应该先发展小城镇,让农民就地城市化,就近城市化,这是符合中国目前实际的城镇化道路。当前,国家的资源配置主要是先发展大城市,对小城镇用力太少,不仅如此,苏州等很多地方都在斥巨资建城市综合体,而“智慧城市”也在全国90个城市首批试点。这一由IBM提出的“智慧地球”转义而来的舶来品,在国外也不过5年时间,我们今天就匆匆拿来,盲目性太大,代价太大,“智慧城市”千万不可“利令智昏”。许多城市社区建设追求高档化、贵族化、奢华化,动辄国际一流。典型表现就是争建摩天大楼。

(完整版)城市化滞后及超前城市化现象

表中数据列出了世界上的几个发达国家:美国、英国、日本、意大利、德国、加拿大、韩国、法国,以及近几年经济发展较快的新兴经济体:中国、俄罗斯、印度、越南和巴西。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城市化率普遍高于发展中国家,而且城市化率普遍高于70%。发展中国家中除了俄罗斯和巴西外,城市化率普遍低于50%。造成这一现像的原因在于以下几点:1、发达国家经济起步早、经济实力强,城市化发展进程早而且成熟,普遍进入后城市化阶段,发展中国家经济起步普遍较晚,城市化发展依托的工业化基础较薄弱,经济基础不牢。2、发达国家人口较少,除美国日本外人口过亿的国家较少少,因此在城市化过程中压力较小,而新兴经济体国家人口普遍超过一亿人,中国和印度超过十亿,城市化任务艰巨。3、巴西作为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率高的原因在于经济和大城市的畸形发展,人口过多的集中于几个大城市或超大城市所致,在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存在类似情况。 第二题: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化滞后、超前城市化并存的分析(一)中国城市化总体上具有“滞后城市化”特征 “城市化滞后”,是指一国的城市化水平远远落后与该国的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 首先,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由于以市场导向的工业化启动,城市化进程提速。城镇人口比重从1978年的19%升至2010年的45%。但总体上讲中国城市化水平长期滞后于世界平均水平。1990年世界平均城市化水平为43.4%,我国仅达到26.4%,到2000年,世界平均城市化水平为47%,我国只有36.2%。 其次,三大产业就业结构与GOP结构转移不同步。城市化进程的度量可以通过三大产业转移中的两大指标:产值(GDP)结构与就业结构指标加以考察。一

发达国家城镇化模式

发达国家城镇化模式 发达国家模式世界各国的城镇化模式与本国的经济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及人口、土地资源等条件密切相关。按照政府与市场机制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发展和工业化的相互关系,可以将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模式概括为两种模式:即以西欧为代表的政府调控下的市场为基础的城镇化,以及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放任式的城镇化(表2)。 (1)政府调控下的城镇化。工业革命前,西欧国家的城镇化比例在3%左右,城镇化发展缓慢。工业革命后,英国、德国、法国等国家相继完成工业化,有力地推动了这些国家的城镇化进程。1851年英国城镇化比例率先超过50%,德国、法国也在不到100年的时间内使城镇化比例上升到50%以上。到19世纪中期,英国、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比例都达到70%以上。目前,这些国家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最为缓慢的地区之一,人口转移以城市间流动和移民

为主,没有明显的城乡界限。 英国、德国、法国3国的城镇化进程具有以下特点:①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促进。近代的工业化推动了这些国家的城市发展,如英国的伦敦、利物浦、曼彻斯特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制造业、金融业的兴盛吸引了大量人口,城市规模不断壮大。而人口聚集又为工业化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规模经济进一步强化了城市的集聚作用。②拥有配套的法律制度。针对人口集中引起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政府出台相关法律对城镇化和城市建设进行强制性的规划引导。如英国的《公共卫生法》、《环境卫生法》、《住宅与规划法》等,对城市建筑和环境卫生进行管制,缓解了城市过度拥挤造成的问题。③政府发挥调控职能。英国、德国、法国在城镇化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土地、住房、交通、环境和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问题,政府充分发挥了调控作用,引导城市建设和土地开发利用。如英国的《绿带开发限制法案》,规定由政府收购土地建设绿化带,减少了城市扩张对环境的损害。德国明确提出城镇发展要“兼顾市场竞争和公共利益”的原则,出台《联邦建设法》和《联邦建设促进法》,协调城市的规划布局,并强调对生态环境和历史遗迹的保护。 (2)市场主导下的城镇化。美国工业革命开始较晚,但工业化水平提升很快,19世纪末至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城市工业的迅猛发展和对西部地区的开发,美国城镇化的步伐加快,城镇化率在1920年突破50%,1970年达到73.5%。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已进入高度城镇化,1990年城镇化率达到75.2%[3]。

外国城市化

1、英国是世界上最早推进城市化的国家,经历过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中所有现象,因此总结英国城乡统筹推进城市化的经验对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英国的发展得出以下主要经验:推进城市化必须首先制定正确的计划;农业是推进城市化发展的基础;政府必须制定相关法律来保证城乡统筹发展;采取大城市和小城镇相结合的战略;广泛宣传,争取公众参与和政府决策结合起来。[ “工业化是英国城市化的动力,也是其他国家城市化的动力。”傅崇兰指出。英国由于城市化发展较早,因而大城市占据了相当比重。1800年,世界只有一个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伦敦。19世纪晚期,英国7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初步英国城镇人已经占总人的33%,2001 年。英国的城市化率为89%。Il_到2005年,英国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90%以上。在此过程中,英国和其他国家一样,出现过“城市病”,也出现过逆城市化现象。 2、加拿大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80%以上,且已经形成了4个明显的城市区域:多伦多安大略湖滨城市群,蒙特利尔城市群,温哥华城市群、渥太华—加蒂诺城市群。作为一个联邦体制国家,其政治架构是把关于城市的立法置于省政府的立法管制之下,因此各省有自己的城市规划立法体系和政府体系。其中安大略省在促进区域协调,促进大多伦多地区的形成上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被认为是世界上都市区治理最为典型、经验最为丰富、改革最为彻底、实践最为成功的大都市区。 3 揭批伪专家系列之一:误读城市化率可能误判房市前景 2009-5-7 全球品牌网宋延庆 最近几年来,在关于房地产市场的讨论中,城市化率的概念被引用的程度非常高。相对一部分观点认为,随着我国城市化率的逐年提高,市场需求将会随之放大,甚至视为房市长期发展的最大利好。这显然缺乏对城市化率的深入、系统认识,特别是对城市化率的误读可能导致对未来房市做出错误的判断,有误人误己之虞。 城市化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urbanization level)或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通常是指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率。城市化率变化趋势综合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但是如果不综合考虑我国的特殊因素,而简单地用城市化率变化趋势预测未来,既有可能犯严重的逻辑错误。

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及其影响有何异同?

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及其影响有何异同? 随着人口数量的逐渐增长,城市化已成为一种趋势,各国都在不断地 推行城市化,但不同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及其影响却有所不同。下面将 对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及其影响进行分析和比较。 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及其影响 1.城市化进程 中国的城市化迅速发展,从1950年左右开始实行城市计划经济以来, 城镇人口从2000万增长到8亿,城市化率达到了58.5%。中国加快推 进城市化建设,减少城乡发展差距,有助于缓解农村人口过剩问题。 现在,中国城市化的重点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强城市公共设施建设,促进城市发展。 2.影响 相对于其他国家,中国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影响更大,城市发展带动了 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在城市发展中,中国还鼓励创新和人才集聚,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同时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压力,城市发 展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社会问题。 二、美国的城市化进程及其影响

1.城市化进程 美国的城市化进程比较成熟,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超过80%, 城市化率达到85%。美国的城市化发展从20世纪初期开始,现在城市 化的重点在于老工业城市的再生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美国各地的城市 具有不同的特色和文化,对全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影响 美国的城市化进程带来了经济上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比如城市贫困和不公平的社会结构。随着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越来 越高,美国开始探索城市绿色发展模式,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性 发展。 三、印度的城市化进程及其影响 1.城市化进程 印度是一个高度人口密集的国家,城市化进程非常缓慢,目前城市化 率不到35%。印度的城市化建设也面临很多困难,包括城市基础设施 建设和城市经济发展等方面。 2.影响

2001-2023全国31城镇化率精简版

2001-2023全国31城镇化率 一、城镇化的背景和意义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城镇化进程一直是国 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城镇化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的重 要指标,它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发展。 城镇化的背景是中国快速的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加速。随着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农村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城镇人口规模 迅速增加。城镇化的意义在于提高人口的生活水平和城市的社会经 济发展水平,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结构的升级,推动国家整 体发展水平的提高。 二、中国城镇化率的发展历程 2001年,中国的城镇化率为39.1%。接着,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城镇化进程逐渐加快。到2010年,城镇化率已经提升至46.6%。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城镇化的力度,城镇化发展得 到了进一步推动。到2023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60.6%, 城镇人口超过了8亿人。预计到2023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将进一步 提升至70%左右。 三、中国城镇化率的影响 中国城镇化率的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城镇 化可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更

好的教育资源和更完善的医疗保障,为居民创造了更好的生活条件。城镇化可以推动经济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大量的人口流入城市,促 进了城市消费和服务业的发展,提高了城市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城 镇化还能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环境的改善,提高全国整体的可持 续发展水平。 ,城镇化进程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城镇化过程中可能出 现的房地产泡沫、低效的城市规划和公共服务不足等问题需要引起 重视。城镇化也可能导致农村人口减少和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需 要采取合适的政策措施来解决。 四、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和政策 ,中国城镇化进程将继续推进。在发展城镇化的过程中,需要 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注重城乡一体化发展,努力消除城乡差距,提高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坚持可持续发展的 原则,推动城市经济转型升级,促进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环境的保护。要注重社会公平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加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 建设,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镇化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中国城镇化率的提升将 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但也需要关注其中的问题和挑战,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来解决。只有通过科学的规划和有效的管理,才能实现城镇化进程的良性发展,推动中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在人口流动方面,中国和哪个国家的城市化速度更快?

在人口流动方面,中国和哪个国家的城市化速度更快?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向城市集聚,使得世界各地的城市化现象 日益明显。中国这个拥有14亿人口的国家,其城市化速度一直是世界 瞩目的焦点。那么,和中国相比,哪个国家的城市化速度更快?本文 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印度 作为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印度的城市化进程也非常迅速。根据 联合国数据,印度城市化率从1990年的25%增长到了现在的34%左右。尤其是印度南部的城市,如孟买、班加罗尔等地区,城市化速度远远 超过全国城市化平均水平。印度政府也积极推动城市化,实行了重大 城市改造项目,并且各个城市发展较为均衡,在城市化进程中遵循生 态保护原则,使得城市化进程更加稳健。 2. 尼日利亚 除了中国和印度,尼日利亚也是一个快速城市化的国家。在过去20年里,尼日利亚城市化率增长了20%,当前城市化率已经接近50%。由 于尼日利亚拥有丰富的天然资源,因此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资金,城 市化速度得以加快。此外,尼日利亚的教育和医疗水平也逐渐提高, 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涌向城市。

3. 巴西 作为南美洲的最大国家,巴西城市化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巴西城市化率从40%增长到了80%以上。这与巴西政府赋予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以高度重视是分不开的,如设立了国家住房计划,支持住房项目的开发建设、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和城乡规划整合等。除了经济因素,巴西的城市也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前来。随着教育和文化的不断开放与提高,在巴西城市中,年轻人更加热爱旅游和文化活动,也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 4. 中国 虽然前面提到了印度、尼日利亚和巴西城市化进程的成功,但是对于城市化程度而言,中国显然是世界最具规模、最迅速的城市化过程之一。中国相比于其他国家的城市化速度,无论是城市人口增长还是城市化率提升,都不逊于任何一个国家。实际上,根据联合国的数据,中国城市化率在2017年已经达到了58.5%。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迅猛速度,甚至在过去30年,很多海外的人都无法想象。 总的来说,中国的城市化速度要远超其他国家,但是也要注意到与之相对应的现实问题,如房价问题、交通问题、环保问题等等。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我们应该高度注重可持续发展,做好生态、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平衡和协调,才能真正实现城市化的成果和价值。

国内外城市化发展规律与启示 (1)

国内外城市化发展规律与启示 (2009-12-07 21:48:27)转载标签:国内外城市发展规律启示汽车 1、城市化发展的规律及意义 一、城市化的含义 城市化是指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步转变的历史过程,其实质是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变迁。经济结构变迁意味着农业活动逐步向非农活动转变,以及产业结构逐步升级;社会结构变迁意味着农村人口逐步转变为城市人口,以及城市文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向农村逐步扩散;空间结构变迁意味着各种生产要素和产业活动向城市地区集聚,以及集聚到一定阶段后的再分散过程。 二、城市化的度量 城市化一般用城市化水平来度量,它是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这一指标运用简单,但需要注意三点:第一,它只有数量意义,不能反映城市化质量;第二,城市人口的统计口径偏差,有可能造成数据的失真;第三,城市化水平一般在大尺度的空间更有意义,例如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能够较好地反映其经济、社会和空间结构的内在意义。一个省的城市化水平在多数情况下也具有可比性。但尺度过小,这一指标的意义就不大。 三、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影响 全球化和信息化对城市化的影响日益显著,前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促进城镇空间经济结构转型和城镇体系的极化;二是城市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外部资本的影响,特别是在投资拉动经济增长阶段,由于外部资本的流动性强,各个城市对外来投资的争夺加剧,因此,存在着将城市做

大的倾向,以便更好地捕捉流动要素;三是城市和城市地区被纳入全球经济网络,大都市区的经济主导地位日益凸显,成为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战略性节点。 四、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普遍问题 几乎所有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都难以避免地出现了以下问题:一是土地问题,二是住房问题,三是历史文化保护问题,四是生态环境、公共卫生和公共安全问题,五是贫困问题,六是城市犯罪和暴力问题。我国也或多或少存在上述问题。 五、城市化进程中的公共干预 不同国家对城市化采用不同的公共干预政策,其结果也有很大区别。例如美国,主要借助市场力量,对城市化进程干预相对较少,而欧洲国家则运用城市规划手段对城市化进程加以引导。从结果看,欧洲的政策成效卓著,较好地协调了发展与保护的矛盾,也更加符合紧凑集约、节能减排等现代理念。从这个意义上说,城市规划就是国家管理城市化的过程,是引导城市化健康发展的有效工具。 六、城市化的意义 从各个国家的发展轨迹来看,城市化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文明进程的必然趋势,是完成落后的农业国向发达的工业国跨越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必须了解掌握其发展规律,做好城市化这篇大文章。 (1)城市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伴生和相互催化 研究表明,经济发展与城市化水平提高二者相互促进、互为因果,这一结论可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验证。过去主流的观点认为“经济发展是因、

各国城市化进程

各国城市化进程

世界主要国家城市化率(2009 年)来源:光大证券研究所添加日期:2011-02-21 1920-2000年日本城市化进程 来源:日本统计局添加日期:2008-08-05

战后日本在创造举世瞩目的经济高增长奇迹的同时,也创造一个至今无人打破的城市化发展纪录:1947 年到1965 年,仅仅18 年的时间,日本城市化率由33.1%提高到68.1%,年均提高1.94 个百分点,年新增城市人口约228 万人。其中1947 年到1955 年,城市化率每年提高2.9 个百分点,城市人口每年增加305 万。 1790-2007年美国城市化进程 来源:美国添加日期:2008-08-05 美国的城市化进程所经历的时间较长,自1840 年美国城市人口超过10%,到1960 年美国城市化率达到70%,美国城市化率每年提高0.5%,沿着S 型曲线阶段性上升。 美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来源:海通证券研究所添加日期:2007-09-26 美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中国城市化率(1989-2050 年) 来源:华创证券添加日期:2012-07-01 中国城市化进程曲线图 来源:联合国添加日期:2007-10-24 该图表描述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同时与日本和韩国的城市化进程进行了比较。

根据人口学的纳瑟姆曲线,城市化率超过30%时,国家将进入高速城市化的阶段,直至城市化水平达到70%左右。美国在1880-1960,日本在1930-1970 先后完成了纳瑟姆曲线中的高速城市化。我国自1995 年达到30%的城市化拐点,预计高速城市化的进程可以持续到2030 年。 2002-2006 年全国各大城市的城市化水平 来源:海通证券研究所添加日期:2007-09-26 2002-2006 年全国各大城市的城市化水平. 1978-2008年汽车销量及城市化率变化趋势 来源:添加日期:2008-11-26

中国和另一个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有何不同?

中国和另一个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有何不同? 城市化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一种趋势。各国为了追求经济发展和社 会进步,都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但是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城市化进 程存在很多不同。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差异。 一、政府主导与市场导向 在中国,城市化是由政府主导的,政府通过大规模的城市规划和基础 设施建设,推动城市化进程。而在很多其他国家,城市化是由市场导 向的,是通过市场需求和市场机制推动的,政府的作用相对较小。这 种差异也影响了城市化的速度和方式。 二、城市化规模和速度 中国的城市化速度非常快,自改革开放以来,仅用了短短数十年时间,城市化率就从不到20%迅速提高到60%以上。相比之下,很多其他国 家的城市化速度较为缓慢,在几代人的时间内才能实现城市化。 由于中国城市化速度较快,导致城市规模也相对较大。目前,中国有 很多大都市,例如北京、上海、广州等,这些城市的人口规模都在数 千万以上。而很多其他国家的城市更多的是中小型城市,人口规模通 常在几百万人以内。

三、城市化带来的经济发展 城市化可以带来经济发展,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得到了巨大的经济发展,城市化率提高了很多,许多地区基础设施得到了快速的改善,人民的 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城市化也会带来不少问题,如人 口过剩、环境污染等,这些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 发展。 在其他国家,城市化带来的经济发展效果并不一定像中国那么显著。 相对而言,这些国家的经济基础已经相对比较强大,城市化带来的影 响也相对较小。 总之,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的进程,每个国家的城市化进程都具有其独 特的特点。希望通过上面的介绍,能够让大家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和 其他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和成就。"]], ["相比于其他国家,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因为政府主导、速度和规模等因素存在诸多不同。其中政府主导是其最显著的特点,并通过规划 和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动城市化发展。此外,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虽 然带来了很多的经济发展,但也出现不少问题,如人口过剩和环境污 染等。其他国家的城市化速度相对较慢,通常是由市场机制推动,并 带来较小规模的城市。"]]

城市化的本质是社会现代化

城市化的本质是社会现代化 城市化与社会现代化都体现社会转型的过程。城市化的本质属性在社会现代化这一概念中得到了体现。城市化的动态运行将社会现代化的社会转型过程集中体现出来。从这样的意义上说,城市化的本质就是社会现代化。 标签:城市化;社会现代化;城市社会;转型;本质 中共十七大报告在谈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时候,强调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关系,要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统筹城乡发展”是我们要处理好的重大关系之一,城乡统筹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城市化。城市化关系到经济学问题,但它更多地反映了社会学问题。近期在社会学领域,人们十分关注这样一个概念,就是社会现代化。城市化的过程在本质上就是社会现代化的过程。 一、城市化与社会现代化的内涵 1、城市化的含义 国家建设部1998年制定的《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提出了城市化这一概念。并对其进行了定义,这一定义为我们理解城市化提供了帮助。所谓城市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城市化是与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密切联系。城市是城市化的载体,没有城市,无从谈城市化。中外城市的发源和发展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化是工业社会的产物,是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而快速兴起的。英国是城市化的发祥地。目前,英国城市化水平超过了90%,是世界上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国际上,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主要是城市化率,即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目前世界城市化平均水平为48.8%,高收入国家城市化率为75%,中等收入国家为62%,低收入国家为30%。世界各国在城市化进程中,都由农村人口占大多数,逐步变为城市人口占大多数。18世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口生活在农村,今天世界上已经有近半数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城市化是世界各国社会结构变化发展的共同趋势。 2、社会现代化的含义 现代化这个术语开始被学者们广泛使用是在1958年。当年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勒纳在他撰写的《传统社会的消逝》一书中提出了相互对立的两种社会系统,一是传统社会,一是现代社会。他认为现代化就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一个过程,是一个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社会、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勒纳对现代化的这种认识·成为国内外学者和一些国家的官方机构理解和表述现代化这个概念的依据。2006年2月7日中国科学院向社会发布了

我国城镇化发展历程

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世界各国发展的自然过程,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和生产要素不断向原有和新兴城镇转移和聚集的现象和过程,包括城镇人口和城镇数量的增加及城乡经济社会的现代化。进入二十一世纪,城镇化已成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动力,如何选择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道路,是推进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主要途径。 一、我国城镇化存在着严重滞后 1.我国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 自1949年至今的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有了较大的发展,城镇化率从1952年的12.46%增加到1999年的30.9%,年均增加0.39个百分点。但与我国工业化进程相比城镇化仍严重滞后,1952年城镇化滞后工业化5.14个百分点,到1978年扩大到26.4个百分点;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重视了城市的发展,逐步将生产性城市向消费性城市转变,调整了城镇发展方针,鼓励发展中小城市,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程度有所减缓,但仍然滞后,1990年滞后10.6个百分点,1998年滞后11.7个百分点。 我国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状况,恰恰与世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超前于工业化呈鲜明的对比。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对近100个发展中国家在1950~1970年间城镇化与工业化水平的比较分析表明,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过程始终超前于工业化过程。当人均GNP在200美元左右时,城镇化速度开始加快,人均GNP在300美元左右时,城镇化明显高于工业化水平。

2.我国城镇化滞后于同等收入国家的城镇化水平 据对世界有关国家1997年的GNP和城镇化水平分析表明,我国城镇化与同等收入国家城镇化水平相比仍然滞后,从表中分析可知,同我国人均GNP水平相当的13个国家城镇化平均水平为45%,我国为30%,滞后了15个百分点(见表1)。 表1 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比较(钱纳里的发展模型) 土库曼斯坦喀麦隆科特迪瓦刚果洪都拉斯 人均GNP(美元/人)630 650 690 660 700 城镇化率(%)45 46 57 29 45 人均GNP(美元/人)750 750 800 840 950 城镇化率(%)38 33 23 59 62 人均GNP(美元/人)1010 1040 1110 814 713 城镇化率(%)42 71 37 45 30 我国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深层原因在于我国政府实行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城乡分割体制和赶超型工业化战略,延缓了城市的发展,造成了城镇化的滞后。总之,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水平相比,与亿万农民对成为城镇稳定居民的渴求相比,我国存在严重的城镇化滞后。 我国城镇化滞后,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大量的农业富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加剧了人均占有耕地资源过少的矛盾,使农业和农村中的许多深层次矛盾难以解决;抑制了消费需求特别是农村消费需求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的增长;扩大了城乡差距,阻碍了国民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的提高,严重制约了我国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

1. 根据城市发展一般规律分析未来一定时期我国城市发展何加强城 市管理 答:从世界各国城市化的演进过程来看,城市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城市发展内在机制的作用下,未来中国的城市化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1. 城市化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从城市化的发展进程来看,中国城市化正处于中期加速发展阶段,按照城市化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城市化水平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表明,城市化率的变化轨迹近似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 形曲线。这一曲线将城市化进程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1) 城市化初期:城市化水平低,城镇人口的比重在30%以下。这一阶段,工业化依靠有限的农业积累起步,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有限,农村劳动力主要流向少量的工业部门和工矿产业聚集区,城市化的增长速度缓慢。(2)城市化中期:城市化水平在30%-70% 这一阶段,工业化高速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促使城市快速发展。笔者认为可将此阶段进一步划分为城市化中前期和城市化中后期两个阶段。 ①在城市化中前期,即城市化水平在30%-50%由于工业化规模和范围的迅速扩大,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城市化进程呈逐步加速的态势。②在城市化中后期,即城市化水平在50%-70%随着产业 结构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变,工业的就业弹性下降;同时由于产业结构的转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城市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劳动力更多地被服务业领域所吸纳。劳动力的转移由以工业为主逐步向以第三产业为主转变,城市化进程呈逐步减速的态势。(3) 城市化后期:城市化水平在70%以上。这一阶段,工业化进程基本完成而进入后工业化阶段,新增劳动力主要为第三产业所吸纳,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已基本完成了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为城市所吸纳,城市化速度趋于缓慢。进入高度城市化以后,一般在70%- 80%,城乡人口基本稳定,城镇人口比重的增长将处于停滞状态 自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城市化开始进入中期阶段,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趋势。1995-2007年城镇人口比重由29.04%提高到44.94%,年均递增1.3 个百分点。按照城市化的阶段性发展规律,未来城市化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直到城市化率达到70%以后,城市化水平才会进入缓慢增长期。同时,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将为城市化较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推动。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从根本上说,是由经济发展所决定的,经济发展是城市化最基本、最重要的动因。国内外许多研究都表明,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之间呈高度的正相关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化水平也越高。中国在经历了30年的高速增长后,未来国民经济仍具有持续较快增长的条件和潜力。因此可以预见,未来20年中国城市化整体上仍将处于快速的数量型扩张阶段,这也是中国社会结构变动剧烈的时期,一个农业人口占多数的传统社会将转变为以城镇人口占多数的城市社会。到2013年 前后,全国城市化水平将超过50%,城市化水平年均增长预计将在1 个百分点左右。到2030 年,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0%-65%,在此期间城市化的速度将会有所减慢,但仍会维持较高的水平。此后,城市化速度将会进一步减慢,到21 世纪 中叶,中国将完成城市化过程,进入高度城市化的后现代化社会。 2. 城市化发展将更加注重内涵和质量从发展质量来看,随着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

国外城市化与国内城市化的模式对比(同名9890)

国外城市化与国内城市化的模式(móshì)对比 摘要:尽管现在我国城市化水平已经超过了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37%),但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同世界(75%)相比仍有不小差距。为此,提高城市化水平,推进城市化进程成为新世纪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的重大战略抉择。然而,由于(yóuyú)时空的差异和中国的具体国情特点,盲目追求城市化的量化指标,照搬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模式,将不利于中国城市化积极稳妥健康地发展。为此,本文通过对中外城市化模式进行比较与分析,以有利于提出更适合于中国国情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城市化启动机制动力(dònglì)机制模式 工业革命以前,一个国家的人口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正相关,并且(bìngqiě),人口城乡构成与经济发展的相关度较低,即一个国家总人口规模与大,经济越发达,人口规模增长较快,经济发展也就越快。但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的城乡构成变化不大。工业革命以后,经济增长的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人口规模及其增长与经济发展和经济发达水平呈现出负相关。从人口城乡构成来看,一个国家的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越高,经济就越发达,即随着经济发展,人口的城乡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这种农村人口不断地转变为城市人口的现象,就被称为城市化。近260年的经济发展史表明,城市化是一个国家由贫穷走向富裕的必由之路。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可能脱离这一人类(rénlèi)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迈入新世纪,人类将开创 一个新的城市纪元。全世界60亿人口中的绝大部分将居住在城市这在人类有史以来是第一次。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过去30多年的时间内,中国城市化 率从不到20%增长至如今的50%以上(年均增长率达到3%)。到2011年,世界城市化水平已经超过50%。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大城市的发展正成为世界城市化的标志。然而两类国家经济水平的差异,决定了二者在城市化过程中各具不同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唯有正确认识和分析这种客观差异,才能从容应对全球化给城市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期最终实现全球城市化的协调发展。【1】 一、城市化启动机制的对比 与许多发展中国家相似,中国的城市化起步于以重工业为核心的工业化发展战略中,中国城市化发展速度缓慢。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殖民统

世界城市化进程

世界城市化进程 有关城市化水平的数据在大约1800年后才出现,估计1800年世界人口约为亿,其中大约亿(24%)的人口生活在拥有两万人口规模以上的城市中,大约2%的人生活在拥有10 万人口的城市里。1850年,世界人口大约增长30%,拥有2万规模人口以上的城市人口比重增长了132%,大城市的人口比重增长了76%。在1900年-1950年期间,大城市人口增长率达到254%。与此同时,城市化在世界各个地区岀现了巨大的差异性。 1•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历程 18世纪60年代产业革命的发生,使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生产,而工业生产的集中促使了城市化的发展。进入19世纪以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明显加快,村镇向城镇发展,小城镇向城市化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在随后的几十年间,大多发达国家已经过了城市化的初始阶段、高速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据《1989世界发展报告》显示,世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均在80%以上,其中英国已达92%、比利时为97%、澳大利亚为86%、荷兰为88%、丹麦为86%。据《2000年世界发展指标》显示,1995年,伦敦大约有700万人口,在1998年,英国城帀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89%。在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有78%的人口生活在城市里。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的发展过程长短不一,形成发达国家之间城市化发展时间不一致现象。欧洲国家尤英是英国,城市化进程最早,发展最广泛,从1760年开始到1851 年,90年间,英国城市人口超过了总人口的50%,而当时世界人口中,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的%。而到1921年,英城市化水平已达%。 当西欧城市化进程发展了很长时间后,美国还是一个乡村国家。在1860年-1920年间, 美国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实现了英高度城币化。1860年,其城市人口不到20%,到1920 年其城市人口已超过了全国的一半以上。美国的东部地区,包括纽约、马萨诸塞和宾夕法尼亚等,工业化较早,是美国最早实现髙度城市化的地区。美国1790年的第一次人口普査表明,当时5%的城市人口聚集在美国的东海岸。二战期间,国防工业的快速增长,使西部城市迅速得以发展。80年代城市增长率最高的地区,是南部的弗罗里达、得克萨斯和业利桑大几个州。东北地区城市化则减慢。近十年的城市人口增长,90%发生在南部和西部,表明了其人口向美国南部,西部边陲地区流动的趋势。现在美国十大城市中有六个位于该地区。加拿大的城市化发展与美国相类似,当美国的城市人口大规模集聚在东海岸和西海岸时,加拿大的城市人口则集聚在南部的边境地带。目前,据世界银行《2000年世界发展指标》显示,美国和加拿大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都是77%。 日本的城市化进程,虽然比一些西方国家晩百余年,由于其城市经济飞速发展,只用了几十年时间,已达到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1920年,日本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的18%,但是,到二战后的1955年其城市人口比重上升为58%。根据《2000年世界发展指标》显示,目前

城市化水平的高低

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是工业革命的伴生现象,一般是指工业化过程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地域空间上城镇数量的增加和城镇规模的扩大;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流动和集聚;城镇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成为社会前进的主要基地;以及城市的经济关系和生活方式广泛地渗透到农村的一种持续发展的过程。随着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会不断增大。城市化程度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特别是工业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中国城市化进程始于建国,但中国城市化的发展步伐非常缓慢。1949~1978年近30年的时间里,中国实行的是高度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城市化的发展模式是政府发动和包办型的自上而下的城市化,广大农村和众多农民被游离于工业化的进程之外,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进入到加速发展的新时期。但长期实施的城市化方针却严重阻碍了中国城市化向更高层次的迈进。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化地区性差异明显、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增长与城镇容量间的矛盾突出等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一) 城市化水平较低 按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到200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为36.06%,这个指标,不仅低于世界上同等经济发展水平国家,也与自身工业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目前世界城市化平均水平已近50%,发达地区国家为75%,发展中国家也在40%。中国的城市化水平除了受制于工业化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之外,还要受到体制、政策与形势等的影响。实践证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市场推动,而不在于政府的行政推动。城市的核心是“市”,城市化的核心是“市场化”。然而目前的城市化进程中依然强调政府去“抓”,而没有真正依靠市场来“育”。所以中国的城市化要变“政府推动”为“市场推动”,要打开城门,让市场去调节,降低城市发展的非市场成本。国际经验也说明,城市化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是城市化的推进器。 (二) 城市化地区性差异明显 特殊的地理环境造成中国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分布相对集中在东部地带,东中西三大地带呈现明显的梯度差异,在城市化发展上亦呈现明显的地区性差异,从总体上看,东部地区明显高于西部地区。从城市数目看,东部地区城市数目增长快。2000年全国667个城市中,东、中、西部城市数分别为300个、247个和120个,分别占全国总数的44.98%、37.03%和17.99%。与此同时,东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比中、西部地区明显要快,已经进入城市化发展的中期阶段,中部地区正处于初期向中期的过渡阶段,西部地区仍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初期阶段。 (三) 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 建国以来,中国一直走的是一条在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同时,控制城市发展的道路,使得中国的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究其原因,除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因素外,更为重要的是经济体制和政府政策的影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城乡分隔政策极大地阻碍了城市化的发展。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滞后,已经制约了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在建国后直到改革开放前的30年间,城市化的发展水平平均增长0.28%,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0.4%。[7]到2000年,全国城镇人口达到45844万人,占中国总人口的36.22%,22年中城市化水平年均提高0.83个百分点,成为中国城市化进展最快最好的时期。[8]但是大量的研究表明,中国目前的城市化进程仍然落后于工业化进程,根据学者测算,中国当前的城市化水平大约低于工业化水平10~15个百分点。[9]特别是中国工业化程度较高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水平的差距比这一数据还大。城市化滞后的结果不仅使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受到严重阻碍,而且还引发了诸如工业乡土化、农业副业化、离农人口“两栖化”、

世界城市化发展的现状、经验和问题

世界城市化发展的现状、经验和问题 作者:余茂才 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4年第4期 余茂才 从世界范围看,1800 年世界城市人口只占3%,发展到1900年,也只有14%。而经过 1900-2000这一百年的时间,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到55%,取得了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的非凡成就。1950 年世界上10 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484 个,1970 年增至844个。100万人口以上的 大城市在1950-1970 年间由71 个增至157 个,1980年达到234个。根据美国《全球2000年 报告》,全球已有400 个城市突破了100万人口大关。[1] 一、全球范围内城市化发展的现状 (一)大城市群区、大都市连绵带的形成 1. 大城市群区是近现代城市群空间组织的一种新类型。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集聚了若干个大都市地区,并在人口和经济活动等方面彼此密切联系,结成一个庞大的多核的整体。这一名 词最早由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1915年采用。他通过对美国东北部(滨海)地区的研究,认为该区是高度城市化的大城市群区的典型。他提出,大城市群区内最低人口规模以2500万为宜,如美国东北部地区自波士顿至华盛顿东西长965公里,宽48~160公里,在13.8 万平方公里面 积上集层了3700万人口(1960年)。当前,世界各国中超过2500 万这一人口规模,可列为大城市群区的地区还有美国大湖区、日本东京—大阪地区、英格兰地区、西北欧地区(指从荷兰 的阿姆斯特丹到德国的鲁尔区和法国北部工业区)以及中国东部以上海为中心的沪、宁、杭城 镇集群地区。大城市群区的形状不一,但其中都有主要交通轴线,联结各核心城市,并拥有国 际性海港(仅大湖区为通湖航道)承担繁忙的货运任务。核心大城市往往是全国性或国际性的 技术、贸易、文化和人口交往的枢纽。大城市群区与城市群间有区别,除人口规模大小不同外,在国内或国际的政治、经济、社会地位,本身城市化发达程度以及各城镇间联系的密切程度方面,都比城市群更高、更强,是城市化进程中高于城市群的一个新阶段。 2. 大都市连绵区成为美国及至世界城市化的发展方向。 20 世纪60 年代以来,美国出现大都市连绵带(或称巨大城市带)。所谓大都市连绵带地区,即是由数千英里高速公路联接的绵延不断的数个大都市复合体,标志着大都市区的发展进 入了一个更高的层次。目前已成型并为学术界首肯的共有下列三个: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巨大城 市带,以纽约为中心,北起波士顿,南至华盛顿特区,沿大西洋沿岸跨越10个州;中西部即大湖区巨大城市带以芝加哥为中心,东起匹兹堡、布法罗、克利夫兰、底特律,西达圣路易斯, 中有密尔沃基、哥伦布,南绕五大湖呈半月形;太平洋沿岸巨大城市带,以旧金山和洛杉矶两 大都市区为主体,从北部的萨克拉门托向南一直延伸到圣迭戈。这三个巨大城市带的人口几乎 相当于全国总人口的一半。在美国南部的墨西哥湾地区,以特大城市休斯顿为主体的巨大城市 带也在形成之中。 (二)发展中国家大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较为缓慢。有资料表明,从1800~1930年,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由3000万增加到1.35亿,而农村人口却由6.7 亿增加到11.67亿。自1950年起,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增长速度特别快。在过去二、三十年间,有些发展中国家大城 市平均人口增长率超过4%。在1994年中期,全球共有22 个总人口超过800 万的大城市,其 中16个在发展中国家。2000年世界上最大城市中,发达国家仅占9 个,而发展中国家的已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