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DX锂离子蓄电池电源企业标准14页word文档

DX锂离子蓄电池电源企业标准14页word文档

DX锂离子蓄电池电源企业标准14页word文档
DX锂离子蓄电池电源企业标准14页word文档

ICS

淮南市矿用电子技术研究所企业标准

Q/HKD70-2019

DXBL2880/48X(A)

矿用隔爆型锂离子蓄电池电源

2012-04-01发布2012-04-15实施淮南市矿用电子技术研究所发布

前言

本标准在防爆和矿用安全方面严格遵守GB 3836.1-2019 爆炸性环境第1部分:设备

通用要求,GB 3836.2-2019 爆炸性环境第2部分:由隔爆外壳“d”保护的设备。在技术

内容上符合MT 209-19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要求等煤炭行业

的标准要求。

本标准由淮南市矿用电子技术研究所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卢俊、许世亮、苏震宇、卢文茹。

DXBL2880/48X(A) 矿用隔爆型锂离子蓄电池电源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DXBL2880/48X(A) 矿用隔爆型锂离子蓄电池电源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DXBL2880/48X(A) 矿用隔爆型锂离子蓄电池电源(以下简称电池箱)。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836.1-2019 爆炸性环境第1部分:设备通用要求

GB 3836.2-2019 爆炸性环境第2部分:由隔爆外壳“d”保护的设备

GB/T2423.1-2019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2423.2-2019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2423.4-2019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

GB/T2423.10-2019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振动(正弦)GB/T2423.5-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和导则:冲击

GB4208-2019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AQ1043-2019 矿用产品安全标志标识

矿用隔爆(兼本安)型锂离子蓄电池电源安全技术要求(试行)

矿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要求(试行)

3.产品分类

3.1 隔爆型式

电池箱为矿用隔爆型,防爆标志为“ExdIMb”。

3.2 型号

电池箱的型号标记图示如下:

DX B L 2880/48 X (A)

设计修改序号

避险

额定输出电压

电源标称能量,Wh

锂离子蓄电池

隔爆型

电源箱

3.3 外形尺寸及重量

3.4 外形结构

4.技术要求

4.1 电池箱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应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4.2 环境条件

4.2.1 电池箱在下列环境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

a、环境温度: 0℃~+40℃;

b、环境相对湿度:≤95%RH(+25℃);

c、海拔高度:不高于2000m;

d、大气压力: 80kpa~106kPa;

e、机械环境:无显著振动和冲击的场合;

f、适用于煤矿井下有瓦斯(甲烷)和煤尘爆炸的危险环境中,但无破坏绝缘的腐蚀

性气体的场合;

4.2.2 电池箱应能承受下列规定的储运条件:

a、高温:+60℃;

b、低温:—40℃;

c、平均相对湿度:≤95%RH(+25℃);

d、振动:50m/s2;

e、冲击:500m/s2;

4.3 单体电池(电池组)参数、要求、电气性能

4.3.1 技术参数

(1)单体电池标称电压:3.2V;

(2)单体电池标称容量:60Ah;

(3)单体电池允许最大充电电压:3.65V;

(4)单体电池允许最低放电截止电压:2.8V;

(5)单体电池最大允许充电电流:6A;

(6)单体电池最大允许放电电流:25A;

(7)单体电池数量:16个;

(8)单体电池最高允许工作温度:60℃;

(9)电池组的标称容量:60Ah;

(10)电池组的最低允许使用容量:50Ah;

(11)电池组充电过流保护值:8A;

(12)电池箱的标称能量:2880Wh;

(13)电池箱额定输出电压(多电压输出为最大额定输出电压):≤58.4V;

(14)电池箱额定输出电流(多电流输出为最大额定输出电流):≤20A;

(15)电池箱输出过流保护电流:25A;

(16)电池箱额定输入电压范围:≤58.4V;

(17)电池箱额定输入电流范围:≤6A。

(18)电池型号:SE60。

4.3.2 单体电池基本要求

4.3.2.1电池是磷酸铁锂蓄电池,外壳为塑料壳体材料。

4.3.2.2电池箱选用的蓄电池应满足《矿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要求》。

4.3.2.3 在正常充、放电过程中单体电池的最高温度不超过60℃。

4.3.2.4 单体电池的泄压装置应能可靠开启,开启压力0.3Mpa。

4.3.3 电池组基本要求

4.3.3.1 电池组中的单体电池采用串联方式。

4.3.3.2 构成电池组的单体电池类型、规格、技术参数应一致,并为同一制造厂家生产的产品。同一电池组内各单体电池的交流内阻差值不超过0.2mΩ。

4.3.3.3电池箱选用的蓄电池应满足《矿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要求》。

4.3.4 电气性能

4.3.4.1 应对所有单体电池的电压和表面温度,电池组的电压、电流、电池容量等参数进行检测,误差应满足表1的要求。具有测量信息的显示和故障报警功能。

表1 电池(组)参数测量误差要求

4.3.4.2 应具有单体电池过充电压保护功能。

4.3.4.3 应具有单体电池过充电压保护失效检测功能。

4.3.4.4 应具有单体电池过放电压保护功能。

4.3.4.5 应具有单体电池过放电压保护失效检测功能。

4.3.4.6 应具有充电过流保护功能。

4.3.4.7 应具有放电过流保护功能。

4.3.4.8 应具有输出短路保护功能。

4.3.4.9 应具有温度保护功能。

4.3.4.10 应具有均衡充电控制功能。

4.3.4.11 应具有电池信息采集线开路保护。

4.4 结构、零部件、元器件检查

4.4.1结构应保证调试、操作、维修和安装的方便与可靠。外壳应有便于固定或支撑的结构,

表面要用防锈漆喷塑或烤漆,内部喷耐弧漆,机内黑色金属件和隔爆面,要经过防锈处理,电镀或磷化。

4.4.2紧固件必须有防止自动松脱的措施。

4.4.3电池箱外壳应设有接地装置, 接地螺栓应进行电镀等防锈处理,外接地螺栓应不小于M6,接地旁应设接地标志。

4.4.4 电池箱采用压紧螺母式引入装置,其结构须符合GB3836.1-2019第16条的规定。4.4.5 单体电池或电池组应放置在独立的隔爆腔内,且该隔爆腔内不应放置除电池管理系统中检测单体电池温度的传感元件和防止锂电池安装时发生短路的熔断器以外的其他电气元件。

4.4.6 隔爆腔内不允许单体电池或电池组以任何形式的并联连接。

4.4.7 电池温度测量探头在电池极耳处。

4.5 外观

4.5.1 外壳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凹痕、划伤、裂缝和变形,表面涂层不应起泡、龟裂和脱落,

焊缝不得有明显的焊迹。

4.5.2 产品的铭牌,接地标志及标志均应清晰牢固。

4.5.3 金属零部件应紧固无松动,且不得有锈蚀、毛刺、裂纹等机械损伤。

4.5.4 隔爆结合面不得有划痕、砂眼等缺陷。

4.6 工作稳定性

电池箱应进行通电时间不少于2d的工作稳定性试验,其输出电压偏离值应符合4.3.2

c)的规定。

4.7 电气安全

4.7.1 绝缘电阻

接线端子间及接线端子对外壳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表1的规定。

4.7.2 工频耐压

接线端子间及接线端子与外壳间应能承受交流50Hz,历时1min的工频耐压试验且无击穿或闪络现象。试验部位、试验电压见表1-1。

表1-1

4.7.3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应符合GB3836.4中6.4的规定,见表1-2。

4.8 环境适应性

4.8.1 电池箱在工作状态应能承受按表2规定条件进行的低温工作试验,其电气性能应符

合4.3.2(c、d、e、f)条的规定。

4.8.2 电池箱在工作状态应能承受按表2规定条件进行的高温工作试验,其电气性能应符合

4.3.2(c、d、e、f)的规定。

4.8.3 电池箱在非工作状态应能承受按表2规定条件进行的低温贮存试验,其电气性能应符

合4.3.2(c、d、e、f)的规定。

4.8.4 电池箱在非工作状态应能承受按表2规定条件进行的高温贮存试验,其电气性能应符

合4.3.2(c、d、e、f)的规定。

表2

4.8.5 电池箱应能承受严酷等级为高温温度40℃,周期12d的交变湿热试验,其电气安全

及电气性能应符合4.7和4.3.2(c、d、e、f)的规定。

4.8.6 电池箱在非工作状态应能承受频率10Hz~150Hz,加速度50m/s2,三个轴向上各振动

5次的振动试验,其电气性能及外观应符合4.3.2(c、d、e、f)、4.4的规定。4.8.7 电池箱在非工作状态应能承受峰值加速度500m/s2,脉冲持续时间11ms,三个互相垂

直轴线的每个方向连续冲击三次(共18次)的冲击试验,其电气性能及外观应符合

4.3.2(c、d、e、f)、4.4的规定。

4.8.8 包装后的电池箱应能承受严酷等级为4Hz、加速度30m/s2、历时2h的模拟汽车运输

试验,试验后包装箱应无损坏和明显变形,箱内电池箱的电气性能及外观应符合

4.3.2(c、d、e、f)、4.4的规定。

4.9 最高表面温度

在正常工作和故障状态,其元器件、导线及外壳的最高表面温度不得大于150℃。

4.10 防爆要求

4.10.1 电池箱的隔爆结构和性能应符合GB3836.1-2019、GB3836.2-2019的规定,并按规

定的程序和国家指定的检验单位审查合格的图样和文件制造。

4.10.2 接地装置应符合GB3836.1-2019第15章1

5.1及15.2的规定,电池箱外壳内、外设

接地螺栓,并有接地标志。

4.10.3 外壳材质是由Q235-A钢材制造,其隔爆面的参数,应符合GB3836.2-2019中第5、

6章的要求。

4.10.4 应设有“井下严禁开盖”的警告牌。

4.10.5 接线端子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应符合GB3836.3-2019的4.3和4.4规定。

4.10.6 隔爆接合面最小宽度和最大间隙应符合GB3836.2-2019表1规定,粗糙度应符合

GB3836.2-2019中第5.2.2条的规定。

4.10.7 电池箱的引入装置应符合GB3836.1-2019中23.4.3.1、第16章及附录D3.1和

GB3836.2-2019第12章及其附录D2的要求。

4.10.8 引入装置的引入方式应符合GB3836.2-2019附录C2的要求。

4.10.9 引入装置的橡胶密封圈性能应符合GB3836.1-2019中附录D1.1的要求,其硬度为

IRHD45-55度。耐老化性能应满足附录D3.3的试验要求。

4.10.10 外壳应通过GB3836.2-2019中1

5.1.2.1的静压试验,压力为1.5Mpa,加压时间

1min。

4.10.11 外壳应通过GB3836.2-2019中1

5.1的外壳耐压试验和15.2内部点燃不传爆试验。

4.10.15印刷线路板的板厚大于1.5mm、线宽大于0.25mm、线厚大于35μm,线距大于0.25mm;

焊接调试后应涂三防漆至少两遍。

5. 试验方法

5.1 试验条件

除环境试验或有关标准另有规定外,试验应在下列环境下进行。

a) 环境温度:15℃~35℃

b) 平均相对湿度:45%~75%

c) 大气压力:80kPa~106kPa

5.1.2 试验仪表及设备

控制箱 1台

显示屏 1台

数据记录仪 1台

电池测试仪 1台

电池内阻仪 1台

温湿度试验箱 1台

安时计 1台

直流电压表 1块

直流电流表 1块

模拟负载 1台

5.2 性能试验

按4.3条进行。

锂电池第一部强制性标准GB31241

国内颁布第一部有关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的强制性标准 中国做为全世界锂离子电池的第一生产国同时也是最大消费国之一,但却一直没有专门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无论是GB/T 18287-2013还是CIAPS0001-2014 《USB接口类移动电源》,这些都属于国家推荐标准或行业标准,对锂离子电池的制成并没强制性的约束。近日国家标准化委员会颁布了GB31241-2014《便携式电子产品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该电池检测认证标准是国内第一部关于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的强制性标准,并定于2015.8.1.起正式实施。 (图1:截自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4年第27号中国国家标准公告) GB31241-2014《便携式电子产品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主要是针对不超过18kg 的预定可由使用人员经常携带的移动式电子产品,主要示例如下: (图2: 截自《便携式电子产品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报批稿)) 与GB/T 18287-2013等标准相比,GB31241-2014更关注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除了GB/T18287要求的外部短路、过充、过放、低气压、温度循环、振动等测试项目外,还借签了IEC62133、UL1642及UL2054等国外标准的要求,增加了挤压测试、燃烧喷射、洗涤及阻燃测试等。与已有的GB/T 18287甚至IEC62133:2012相比,新国标在测试要求上更加严苛。具体测试项目如下:

电池型式试验项目电池组型式试验项目保护电路型式试验电池容量测试低气压过压充电保护常温外部短路温度循环过流充电保护高温外部短路振动欠压放电保护过充电加速度冲击过载保护 强制放电跌落短路保护 低气压应力消除耐高压 温度循环高温充电电压控制振动洗涤充电电流控制加速度冲击阻燃要求放电电压控制跌落过压充电放电电流控制 挤压过流充电充放电温度控制重物冲击欠压充电

Q_LBNY 002-2019LB10-FP型动力电池企业标准

Q/LBNY 广州力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LBNY 002-2019 LB10-FP型动力电池 LB10-FP power battery 2019-12 -13发布2019-12-13实施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广州力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广州能源检测研究院提出并起草。 本标准由广州力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州力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广州能源检测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邵丹、卢方、卢继典、梁伟雄、骆相宜、唐贤文、梁俊超、李向峰、丁志英。 1

LB10-FP型动力电池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LB10-FP型动力电池的术语、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LB10-FP型动力电池,供给混合动力车,快速充电和高功率装置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本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900.41 电工术语原电池和蓄电池 GB/T 19596 电动汽车术语 GB/T 31484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循环寿命要求及试验方法 GB/T 31486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电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GB/T 2900.41,GB/T 19596,GB/T 31484和GB/T 31486 中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要求 4.1 外观 产品的外观不得有变形及裂纹,表面无毛刺、干燥、无外伤、无污渍,有清晰正确的标志。 4.2 极性 产品的端子极性标识应正确、清晰。 4.3 尺寸 产品的结构尺寸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结构尺寸 类别厚宽长要求(mm)18±1 68±1 110±1 4.4 重量 产品的重量应为285±5g。 2

DX锂离子蓄电池电源企业标准14页word文档

ICS 淮南市矿用电子技术研究所企业标准 Q/HKD70-2019 DXBL2880/48X(A) 矿用隔爆型锂离子蓄电池电源 2012-04-01发布2012-04-15实施淮南市矿用电子技术研究所发布 前言 本标准在防爆和矿用安全方面严格遵守GB 3836.1-2019 爆炸性环境第1部分:设备 通用要求,GB 3836.2-2019 爆炸性环境第2部分:由隔爆外壳“d”保护的设备。在技术 内容上符合MT 209-19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要求等煤炭行业 的标准要求。 本标准由淮南市矿用电子技术研究所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卢俊、许世亮、苏震宇、卢文茹。

DXBL2880/48X(A) 矿用隔爆型锂离子蓄电池电源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DXBL2880/48X(A) 矿用隔爆型锂离子蓄电池电源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DXBL2880/48X(A) 矿用隔爆型锂离子蓄电池电源(以下简称电池箱)。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836.1-2019 爆炸性环境第1部分:设备通用要求 GB 3836.2-2019 爆炸性环境第2部分:由隔爆外壳“d”保护的设备 GB/T2423.1-2019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2423.2-2019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2423.4-2019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 GB/T2423.10-2019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振动(正弦)GB/T2423.5-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和导则:冲击 GB4208-2019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AQ1043-2019 矿用产品安全标志标识 矿用隔爆(兼本安)型锂离子蓄电池电源安全技术要求(试行) 矿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要求(试行) 3.产品分类 3.1 隔爆型式 电池箱为矿用隔爆型,防爆标志为“ExdIMb”。 3.2 型号 电池箱的型号标记图示如下: DX B L 2880/48 X (A) 设计修改序号 避险 额定输出电压 电源标称能量,Wh 锂离子蓄电池 隔爆型 电源箱 3.3 外形尺寸及重量

锂离子动力电池企业标准

科技公司(中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电动道路车辆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Lithium-ion batteries for electric vehicles XXXX-XX-XX 发布实施 科技公司(中国)有限公司发布

前言 GB/Z 18333.1-2001:电动道路车辆用锂离子蓄电池 QC/T743-2006: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 本公司在结合动力锂离子电池研发、生产经验,参考以上两项标准,制定了此项标准。本标准起草单位:科技公司(中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目录 前言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定义和符号 (1) 4分类 (2) 5要求 (2) 6试验方法 (4) 7检验规则 (12) 8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13) 附录A(规范性附录)一致性分析方法 (15) 附录B(规范性附录)简单模拟工况试验步骤 (16)

电动道路车辆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动道路车辆(包括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等)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以下简称蓄电池)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电动车用标称电压单体为3.2V的磷酸亚铁锂型锂离子动力电池和模块nx 3.2V (n为蓄电池数量)的锂离子蓄电池。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900.11 电工术语原电池和蓄电池[egv IEC 60050( 482 ):2003] 3 术语、定义和符号 3.1 术语和定义 GB/T 2900.11 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1 能量型蓄电池high energy density battery 以高能量密度为特点,主要用于高能量输出的蓄电池。 3.1.2 功率型蓄电池high power density battery 以高功率密度为特点,主要用于瞬间高功率输出、输入的蓄电池。 3.1.3 容量恢复能力charge recovery 蓄电池在一定温度下,储存一定时间后再行充电,其后放电容量与额定容量之比。 3.1.4 充电终止电流end-of-charge curren t 在指定恒压充电时,蓄电池终止充电时的电流。 3.1.5 爆炸explosion

锂电池的国家标准

1、锂离子电池标称电压3.7V(3.6V),充电截止电压4.2V(4.1V,根据电芯的厂牌有不同的设计)。(锂离子电芯规范的说法是:锂 离子二次电池) 2、对锂离子电池充电要求(GB/T18287 2000规范):首先恒流充电,即电流一定,而电池电压随着充电过程逐步升高,当电池端电压达到4.2V(4.1V),改恒流充电为恒压充电,即电压一定,电流根据电芯的饱和程度,随着充电过程的继续逐步减小,当减小到0.01C时,认为充电终止。(C是以电池标称容量对照电流的一种表示方法,如电池是1000mAh的容量,1C就是充电电流1000mA,注意是mA而不是mAh,0.01C就是10mA。)当然,规范的表示方式是0.01C5A,我这里简化了。 3为结 4 4.1V和 4.2V。 5、把 6、 4.5V), 7 电是0.2C 次,有1 1C 恒流充电至4.2V即停止,而没有后面的恒压到0.01C的过程,更没有14小时。 8、锂离子电池能承受多大的充电电流:厂家试验时可以很高,但国标高倍率规定为1C,还以上面的电池为例,1个多小时即可充满。这么大的充电电流,电池能承受吗?对于目前的锂离子电芯,是小意思而已。目前没有对充电器的国家标准,所执行的是邮电部行业标准YD/T998 1999/2,里面规定了充电器的电流不得大于1C。 9、寿命是怎样规定的:简单说是指电池经过N次1C充、1C放电后,容量下降到70%,此时的N就是寿命。并不是说300 次还可以用,301次就不能用了。国标规定寿命不得小于300次。我们平时使用的条件没有检测时这么严酷,寿命会更长。

鼓起来就是过充的表现,不过像这种电子产品,是应该具备过充保护功能;过放保护功能;短路保护功能;过流保护功能的。 简短点的: 技术参数:过充门限4.25V±50mV、过充延时75mS、过充释放4.05V、过放门限2.9V±50mV 、过放延时10mS、静态功耗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企业标准

Q CENS-16001赛恩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 检测要求与试验方法 2016-10-10 发布 2016-10-10实施赛恩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发布

前言 统计市场上已发生的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超过50%的安全事故与动力电池系统有关联。事故原因包括过充电、外部短路、内部短路、电解液泄漏、电气故障、进水、碰撞、异物穿刺等。有些事故是产品本身的设计缺陷,有些事故是制造过程中的质量缺陷,也有些是用户使用不当和维护不当。 为了更加完善赛恩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避免产品缺陷,设计缺陷、使用不当等因素造成的人身财产安全损失,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编写。 本标准由赛恩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提出。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检测要求与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模块及系统的电性能、安全性能、寿命循环的检验要求和方法及包装、标志、贮存、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赛恩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纯电动汽车(BEV)、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用动力电池系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参考了如下国标: QC/T 743-2006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 GB/T 31484-2015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循环寿命要求及试验方法 GB/T 31485-2015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 GB/T 31486-2015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电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GB/T 31467.1-2015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第1部分:高功率应用测试规程 GB/T 31467.2-2015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第2部分:高能量应用测试规程 GB/T 31467.3-2015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第3部分:安全性要求与测试方法 GB/T 18384.1-2015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1部分:车载可充电储能系统(REESS)GB/T 18384.2-2015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2部分:操作安全和故障防护 GB/T 18384.3-2015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3部分:人员触电防护 GB 4208-2008/IEC 60529:2001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 19596-2004 电动汽车术语 GB/T 191-200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申请书

附 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申请书 企业名称(加盖公章): 联系地址及邮编: 申报书负责人:职务: 手机:传真: 办公电话:电子邮箱: 企业负责人:职务: 手机:传真: 办公电话:电子邮箱: 填表日期:年月日

填写须知 1.填写申请书应确保所填资料真实、准确、客观,如有伪造、编造、变造和隐瞒等虚假内容,所产生的一切后果由申报单位承担。 2.申报单位包括生产锂离子电池(单体电池及电池组,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除外)、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和电解液产品的企事业单位。各单位根据实际从事的产业链领域填写。 3.消费型锂离子电池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应用于手机、相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环、蓝牙耳机、电子烟、电动自行车、电动工具、无人机、平衡车等产品用锂离子电池;储能型锂离子电池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应用于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通信基站、UPS电源等储能装置用锂离子电池;其他类锂离子电池包括但不限于军工、医疗等设备用锂离子电池。 4.申请书中所说产品名称是指企业具体生产的何种产品,如锰酸锂电池、三元材料电池组或六氟磷酸锂电解液等。 5.本规范涉及的技术指标测试方法执行相关现行标准。 6.申请书需同时提交纸质版和电子版,纸质版需手写部分应用黑色笔以正楷字填写,字迹清楚。 7.填报项目(含表格)页面不足时,可另附页面。 8.请在申请书所选项目对应的“□”内打“√”。 9.申请书内容不含子公司或控股公司,申请企业如有子公司或控股公司,每个子公司或控股公司均应单独填写申请书,按属地原则自行报送。

一、企业基本情况

二、项目建设情况(一)单体电池

(二)电池组

Q_SZMSD 001-2019手机电池企业标准

Q/SZMSD 深圳市梦思达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SZMSD001-2019 手机电池 2019-12-05发布2019-12-05实施深圳市梦思达科技有限公司发布

前言 手机电池是本公司的产品。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使加工企业的组织生产、质量检验、交货验收有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特制订本标准,作为组织生产和贸易交换的依据。 本标准根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编制。 本标准由深圳市梦思达科技有限公司提出并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许广才。 本标准于2019年12月首次发布。

手机电池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手机电池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使用说明书、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以锂离子聚合物电池、锂离子电池等为主要材质的手机电池。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5296.2消费品使用说明第2部分: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 GB/T18287移动电话用锂离子蓄电池及蓄电池组总规范 GB/T26125电子电气产品六种限用物质(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的测定GB/T26572电子电气产品中限用物质的限量要求 GB31241便携式电子产品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 3要求 3.1外观 3.1.1产品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工艺及技术文件制造。 3.1.2产品表面应清洁、无机械损伤、裂缝、变形、污染、触点且锈蚀等现象。 3.1.3产品表面的文字、符号和标志(如有)应清晰、完整、位置准确。 3.1.4装配后无不到位、翘起、爆裂、松动现象。 3.2尺寸偏差 产品实际尺寸与标示尺寸相符,允许偏差为±5%。如有特殊要求,可根据顾客要求而定。 3.3性能要求 3.3.1输出电压和额定输出电流 把产品充满电,放置30min后,以各端口标定的额定放电电流(按规格书内的数值)值对产品的各端口进行放电,记录周期应不大于10s,记录的输出电压值不低于额定值的95%,不高于额定值的105%,记录的输出电流值不低于额定值的95%。

锂电池进料检验标准(规范)

一、目的:为确保供应商来料品质符合我司及客户要求,以确保产品品质,使产线标准统一,产线顺利运转。 二、适用范围:本检验规范适用于本公司所有采购手机电池的检验作业。 三、权责单位: 本检验规范由品保单位制定,品质经理核准后发行。 所制定之规格,如有修改时,须经原核准单位同意后修改之。 四、应用文件: MIL-STD-105E II抽样计划表、产品承认书及工程样品、工程图纸。 五、检验工具:标配整机、万用表、电脑、显微镜、标准稳压源、电池分容柜、游标卡尺、恒温恒湿测试仪、盐雾试验机、高/低温试 验机、静电测试仪等。 六、定义: 允收水准(AQL):指抽样方可以接收的不良水准。 严重缺陷(CRI):产品功能完全失常或会导致使用者或操作者生命安全之缺陷。 主要缺陷(MAJ):产品部分功能、结构失常或严重的外观不良会导致客户拒收或抱怨的缺陷。 次要缺陷(MIN):产品明显的外观不良可能会导致客户抱怨或包装方面的缺陷。 七、检验标准: 采用MIL-STD-105E表,正常检验II、单次抽样计划,AQL CR:0MA:0.40及MI:1.0 其他可靠性及破坏性的特性测试一般取3-5PCS。 取样方式:采取分散取样方式,5箱以内,每箱都应取样;超出10箱,按(5+总箱数÷5)箱进行分散取样。 注:有关抽样标准或判定标准可视客户的要求做修订。 八、检验条件: 距离:人眼与被测物表面的距离为300~350MM。 时间:每条线检查时间不超过10S。 位置:检视面与桌面成45°;上下左右转动15°。 照明:100W冷白荧光灯,光源距被测物表面300MM,(500~550LUX)。 检验员视力:裸视或矫正视力在1.0以上且无色盲 九、检验内容: 9.1常规检验项目: 测试项目技术要求 缺陷类型备注CRI MAJ MIN 包装标识1、核对物料编码、物料名称、规格√ 2、现品票的填写是否正确,标识是否清晰;√ 3、数量是否正确,有无少装、混装现象;√ 4、包装盘、包装箱有无破损、受潮、脏污等等;√ 5、包装配置必须齐全,不能缺少包装袋等配件;√ 外观测试金手 指 1、无明显松动,手压无下弦现象。√ 2、在可视方向上不能有明显的偏斜、浮起<0.3m m。√ 3、色泽良好,无氧化、五金划伤长度<0.3mm。√ 壳表 面 1、电池外观无划痕;√ 2、超焊边缘无溢胶、毛边;√ 3、外壳无间隙,无外轮廊变形;√

电池外壳企业标准

************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高抗冲击抗UV电池外壳 2019-09-05 发布 2019-09-20 实施 **********有限公司

自我承诺 我司编写并公开的Q/YY-2019《高抗冲击抗UV电池外壳企业标准》规定的内容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及相关产业政策的要求,并按照规定程序由企业法人代表批准发布。 我司生产的产品符合本标准规定的各项技术要求,标准编号在相应的产品包装上明示。我司对声明公开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负责,对本标准实施的后果承担全部法律责任。 **************有限公司 2019-09-05

前言 本标准编制所依据的起草规则为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本标准由*********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有限公司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抗冲击抗UV电池外壳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合于以PC+ABS为基材的高抗冲击抗UV电池外壳。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2408-2008塑料燃烧性能的测定水平法和垂直法 GB/T 2828.1-2012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 1 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 7141-2008塑料热老化试验方法 GB/T9286-1998色漆和清漆划格试验 GB/T3682.1-20185塑料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和熔体体积流动 GB/T16422.3-2014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3部分:荧光紫外灯 3 要求 3.1 一般要求 高抗冲击抗UV电池外壳应符合本标准规定的要求,并按照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3.2 外观 3.2.1 高抗冲击抗UV电池外壳表面应整洁,不允许有污迹、划伤、裂纹、凹陷、扭曲变形以及其他影响外观或装配的缺陷。 3.2.2 高抗冲击抗UV电池外壳表面色泽均匀一致,无明显色差、色斑,同批产品应色调一致。 3.2.3 高抗冲击抗UV电池外壳边缘光滑、齐整、无缺料、缺口,无毛料。 3.2.4 高抗冲击抗UV电池外壳表面的文字、标记应清晰、完整,凹凸分明。 3.3 阻燃性 高抗冲击抗UV电池外壳材料防火阻燃要求为UL94 V-0 级。 3.4 耐落体冲击性 高抗冲击抗UV电池外壳经落球冲击测试后壳体无破损开裂无严重变形、破裂及影响使用等现象,产品整体无松脱现象。 3.5 丝印附着力测试 高抗冲击抗UV电池外壳丝印表面经测试后,测试后字体或图案清晰可辨认,不能断线或脱落,油漆或印刷等脱落面积不能大于所切割面积的5%. 3.6 耐高低温性能

锂电池安全标准 IEC62133

IEC62133 ed.2

目录 绝缘和布线测试 (2) 振动测试 (3) 高温环境模型外壳压力测试 (4) 温度循环测试 (5) 外部短路测试: (20?C ±5oC) (6) 外部短路测试: (55°C ± 5?C) (7) 自由跌落 (8) 机械冲击(冲击危害) (9) 热滥用测试 (10) 电芯挤压测试 (11) 低压测试: (12) 强制放电测试: (13) 恒压持续充电 (电芯) (14) 外部短路 (电芯) (15) 外部短路 (电池) (16) 电池的过充测试 (17) 电芯的强制内部短路测试 (18)

绝缘和布线测试 测试方法 有金属裸露表面且金属面不带电的电池,在绝缘阻抗测试仪输出500Vdc电压情况下,测量电池金属表面与正极端子间的绝缘阻抗,测量需持续一定时间,绝缘电阻测试电压典型作用时间为60秒。 测试结果 要求金属外壳电池和正极端子间绝缘电阻不大于等于5 M 。

振动测试 测试方法 样品做简单的谐振运动,振幅为0.76mm,最大位移1.52mm。频率以1Hz/min的速度在10Hz和55Hz之间变化。在每个震动方向上频率从10Hz到55Hz,然后从 55Hz返回10Hz,往返时间在90 5分钟内。测试完成1小时后检查电芯。 测试结果 要求样品没有泄露、起火、爆炸的迹象。

高温环境模型外壳压力测试 测试方法 完全充满电电池放在空气对流的烤炉中,烤炉温度为70?C ± 2?C。电池在烤炉中保持7小时,之后小心移出,恢复到室温(20?C ± 5?C)后检查。 测试结果 要求样品外壳没有变形或使内部组件暴露的物理弯曲。

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

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 为加强锂离子电池行业管理,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锂离子电池产业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依据优化布局、规范秩序、保障质量、安全管理、推动创新、分类指导的原则,制定本规范条件。 一、产业布局和项目设立 (一)锂离子电池行业的企业及项目应符合国家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节能管理等法律法规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及布局要求,符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功能区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等要求。 (二)在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及规划确定或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等法律、法规规定禁止建设工业企业的区域不得建设锂离子电池行业项目。上述区域内的现有企业应逐步迁出。 (三)严格控制新上单纯扩大产能、技术水平低的锂离子电池行业项目。对促进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等确有必要的新建和改扩建项目,由行业主管部门按照相关规定加强组织论证。 二、生产规模和工艺技术 (一)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注册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有锂离子电池行业相关产品的独立生产、销售和服务能力;具有高新技术企业资质或省级以上独立研发机构、技术中心;主要产品具有技术发明专利。 (二)企业应满足以下规模要求:

电池年产能不低于 1亿瓦时; 正极材料年产能不低于 2000吨; 负极材料年产能不低于 2000吨; 隔膜年产能不低于 2000万平方米; 电解液年产能不低于 2000吨,电解质产能不低于 500吨。 企业申报时上一年实际产量不低于实际产能的 50%。 (三)企业应采用工艺先进、节能环保、安全稳定、自动化程度高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在电极制造和电极卷绕或叠片等关键工序应采用自动化设备,注液时具备温湿度和洁净度等环境条件控制,具备有机溶剂回收系统。工艺、装备及相关配套设施应达到以下要求: 1.应具有电池正负极材料铁、锌、铜等金属有害杂质检测能力,检测精度不低于 1ppm; 2.应具有涂敷厚度和长度检测手段,涂敷厚度的测量精度为 2μm,涂敷长度的测量精度不低于 1mm; 3.应具有电池电极剪切后产生的毛刺抽样检测能力,检测精度为 1μm; 4.应具有电池电极烘干后的含水量抽样检测能力,检测精度为10ppm; 5.应具有电池电极卷绕/叠片后的对齐度抽样检测能力,检测精度为0.1mm; 6.应具有电池装配后的内部短路在线检测能力(如采用HI-POT测试); 7.对于多芯电池组的组成电池,应具有开路电压和内阻在线检测能力,检测精度分别为 1mV和 1mΩ; 8.应具有保护板功能在线检测。

工信部发布《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

工信部发布《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 2015年 第57号 为加强锂离子电池行业管理,提高行业发展水平,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推动锂离子电池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监管部际联席会议要求,经商有关部委,制定《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现予以公告。 附件: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5年8月31日 附件: 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 为加强锂离子电池行业管理,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锂离子电池产业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依据优化布局、规范秩序、保障质量、安全管理、推动创新、分类指导的原则,制定

本规范条件。 一、产业布局和项目设立 (一)锂离子电池行业的企业及项目应符合国家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节能管理等法律法规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及布局要求,符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功能区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等要求。 (二)在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及规划确定或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等法律、法规规定禁止建设工业企业的区域不得建设锂离子电池行业项目。上述区域内的现有企业应逐步迁出。 (三)严格控制新上单纯扩大产能、技术水平低的锂离子电池行业项目。对促进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等确有必要的新建和改扩建项目,由行业主管部门按照相关规定加强组织论证。 二、生产规模和工艺技术 (一)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注册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有锂离子电池行业相关产品的独立生产、销售和服务能力;具有高新技术企业资质或省级以上独立研发机构、技术中心;主要产品具有技术发明专利。 (二)企业应满足以下规模要求: 电池年产能不低于1亿瓦时; 正极材料年产能不低于2000吨; 负极材料年产能不低于2000吨; 隔膜年产能不低于2000万平方米; 电解液年产能不低于2000吨,电解质产能不低于500吨。 企业申报时上一年实际产量不低于实际产能的50%。 (三)企业应采用工艺先进、节能环保、安全稳定、自动化程度高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在电极制造和电极卷绕或叠片等关键工序应采用自动化设备,注液时具备温湿度和洁净度等环境条件控制,具备有机溶剂回收系统。工艺、装备及相关配套设施应达到以下要求: 1.应具有电池正负极材料铁、锌、铜等金属有害杂质检测能力,检测精度不低于1ppm; 2.应具有涂敷厚度和长度检测手段,涂敷厚度的测量精度为2μm,涂敷长度的测量精度不低于1mm; 3.应具有电池电极剪切后产生的毛刺抽样检测能力,检测精度为1μm; 4.应具有电池电极烘干后的含水量抽样检测能力,检测精度为10ppm; 5.应具有电池电极卷绕/叠片后的对齐度抽样检测能力,检测精度为0.1mm; 6.应具有电池装配后的内部短路在线检测能力(如采用HI-POT 测试); 7.对于多芯电池组的组成电池,应具有开路电压和内阻在线检测能力,检测精度分别为1mV和1mΩ; 8.应具有保护板功能在线检测。

铅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 2015版

附件1 铅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 (2015年本) 为促进我国铅蓄电池及其含铅零部件生产行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规范行业投资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和《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商务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促进铅酸蓄电池和再生铅产业规范发展的意见》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按照合理布局、控制总量、优化存量、保护环境、有序发展的原则,制定本规范条件。 一、企业布局 (一)新建、改扩建项目应在依法批准设立的县级以上工业园区内建设,符合产业发展规划、园区总体规划和规划环评,符合《铅蓄电池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 11659)和批复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要求。有条件的地区应将现有生产企业逐步迁入工业园区。重金属污染防控重点区域应实现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禁止新建、改扩建增加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的铅蓄电池及其含铅零部件生产项目。所有新建、改扩建项目必须有所在地地市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确定的重金属污染物排放

总量来源。 (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33号)第三条规定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文化保护地等环境敏感区,重要生态功能区,因重金属污染导致环境质量不能稳定达标区域,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范围内,禁止新建、改扩建铅蓄电池及其含铅零部件生产项目。 二、生产能力 (一)新建、改扩建铅蓄电池生产企业(项目),建成后同一厂区年生产能力不应低于50万千伏安时(按单班8小时计算,下同)。 (二)现有铅蓄电池生产企业(项目)同一厂区年生产能力不应低于20万千伏安时;现有商品极板(指以电池配件形式对外销售的铅蓄电池用极板)生产企业(项目),同一厂区年极板生产能力不应低于100万千伏安时。 (三)卷绕式、双极性、铅碳电池(超级电池)等新型铅蓄电池,或采用连续式(扩展网、冲孔网、连铸连轧等)极板制造工艺的生产项目,不受生产能力限制。 三、不符合规范条件的建设项目 (一)开口式普通铅蓄电池(采用酸雾未经过滤的直排式结构,内部与外部压力一致的铅蓄电池)、干式荷电铅蓄电池(内部不含电解质,极板为干态且处于荷电状态的铅蓄

QCT743-2006电动汽车用锂离了蓄电池标准

QC/T743-2006 电动汽车用锂离了蓄电池 QC/T 743-2006(2006-03-07发布,2006-08-01实施) 前言 本标准附录A和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高技术绿色材料发展中心、北方汽车质量监督检验鉴定试验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锋、汪继强、王子冬、肖成伟、毛立彩、赵淑红、李丽、陈人杰等。 QC/T 743-2006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 Lithium-ion batteries for electric vehicles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以下简称蓄电池)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电动汽车用标称电压单体3.6V和模块n×3.6V(n为蓄电池数量)的锂离子蓄电池。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 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 准。 GB/T 2900.11 电工术语原电池和蓄电池[eqv IEC 60050(482):2003] 3 术语、定义和符号 3.1 术语和定义 GB/T 2900.11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1 能量型蓄电池 high energy density battery 以高能量密度为特点,主要用于高能量输出的蓄电池。 3.1.2 功率型蓄电池 high power density battery 以高功率密度为特点,主要用于瞬间高功率输出、输人的蓄电池。 3.1.3 容量恢复能力 charge recovery 蓄电池在一定温度下,储存一定时间后再行充电,其后放电容量与额定容量之比。 3.1.4 充电终止电流 end-of-charge current 在指定恒压充电时,蓄电池终止充电时的电流。 3.1.5 爆炸 explosion 蓄电池外壳破裂,内部有固体物质从蓄电池中冲出,并发出声音。 3.1.6 起火 fire

《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安全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安全规范(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标准编制组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中国电池工业协会从规范锂离子电池企业安全生产的角度出发,经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组织锂离子行业大型企业、科研院所、检测机构共同起草编制了《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安全规范》。 (二)标准制定的目的、意义 锂离子电池因为能量密度高、环境友好等诸多特点,近几年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主要的应用领域为消费电子和新能源汽车。据不完全统计,2014-2016 年我国动力锂电池出货量分别为5.9GWh、17GWh、30.5GWh,同比增长293%、188%、79%,最近几年由于国家政策扶持和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2016年和2017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达到51万辆和77.7万辆,按照工信部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至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10万辆,2025年525万辆,2030年则超过1500万辆。国内动力电池市场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然而由于现有锂离子电池材料体系和制造技术还不完善,导致发生了一系列锂离子电池安全事故。如2016年1月16日深圳宝安电池厂突然起火;同年3月22日,深圳美拜电子有限公司仓库发生意外起火;最严重的锂电池安全事故发生在5月31日位于启东市的江苏海四达电源有限公司,该公司的锂电生产车间发生空间爆炸,造成2人死亡,多人受伤。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锂电池产业相关起火事故有40多起,分布在锂离子电池的生产、运输、应用、回收等各个环节,其中发生在生产环节多达10起事故。 通过对安全生产事故的情况分析,多数火灾事故主要发生在锂离子电池大量集中存放的区域,如电池化成、老化、电池仓库等区域,特别是在夜间等无人值守的情况下,事故发生的概率明显高于其它时间段;其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单个锂电池内部短路问题造成电池温度升高,形成热失控,从而引燃周围的电池,高温进一步导致电解液及电极物质分解,气体体积急剧膨胀,最终导致起火或爆炸。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锂离子电池无法从本质上做到百分之百的安全,总有一定的概率发生起火事故,虽然发生事故概率很低(约十亿分之一),但是由于目前锂离子电池在处于高速的发展阶段,各个生产厂家的产能也在不断扩大,从而发生起火事故的次数增多。

10Ah动力锂离子蓄电池企业标准_050418(新).

备案号:200-2005-K Q/XHDY 苏州星恒电源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320500 XHDY02--2005 10Ah动力锂离子蓄电池 2005-04-01 发布 2005-04-10实施 苏州星恒电源有限公司发布 Q/320500 XHDY02-2005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锂离子电池的特点,针对单体锂离子电池而制定的。 本标准参考GB/Z 18333.1-2001《电动道路车辆用锂离子蓄电池》和QB/T 2502-2000《锂离子蓄电池总规范》以及UL1642《锂离子电池安全标准》编制部分条款。 本标准由苏州星恒电源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苏州星恒电源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学杰、胡小平、王潘。

Q/320500 XHDY02-2005 10Ah动力锂离子蓄电池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10Ah动力锂离子蓄电池的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包装、标志、贮存、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10Ah动力锂离子蓄电池(以下简称蓄电池)。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1-200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2828.1-200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 2829-2002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生产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B/Z 18333.1-2001 电动道路车辆用锂离子蓄电池 GB/T 18287-2000 蜂窝电话用锂离子电池总规范

动力锂离子电池企业标准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定义、要求、测试方法、质量评定程序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规范适用于动力锂离子电池(以下简称电池)。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范中引用而构成为本规范的条文。本规范出版时, 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范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91-199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2828-2003 逐批检查技术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 GB/T 2829-2002 周期检查技术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生产过程稳定性的检查) GB/T 2900.41-2008 蓄电池名词术语(Eqv. IEC 60050(482):2003) 3.定义 本规范采用GB/T 2900.41-2008中规定的术语和下列定义。 3.1动力锂离子电池 power lithium-ion battery 指由一只或多只锂离子单体蓄电池及附件组合而成的动力蓄能电池。 3..2充电限制电压 limited charge voltage 按生产厂规定,电池由恒流充电转入恒压充电时的电压值。 3.3额定容量 rated capacity 生产厂标明的电池容量,指电池在环境温度为20℃5℃条件下,以5h率放电至终止电压时所应提供的电量,用C5表示,单位为Ah(安培小时)或mAh(毫安小时)。 3.4标称电压 nominal voltage 用以表示电池电压的近似值。 3.5终止电压 cut-off voltage 规定放电终止时电池的负载电压,其值为n×2.75V(锂离子单体电池的串联只数用“n”表示,下同)。 4.要求 4.1 外观 a)电池外表面应清洁,无机机械损伤,触点无锈蚀; b)电池表面应有必须的产品标识(见7.1)。 4.2 20℃放电性能 4.2.1 0.2C5A放电性能 电池按5.3.2.3规定进行放电,放电时间应不低于5h。 4.2.2 1C5A放电性能 电池按5.3.2.4规定进行放电,放电时间应不低于51min。 4.3 高温性能 电池在55℃2℃下按5.3.3规定进行放电,放电时间应不低于51min,电池外观应无变形、无爆裂。 4.4 低温性能 电池在-20℃2℃下按5.3.4规定进行放电,放电时间应不低于3h,电池外观应无变形、无爆裂。 4.5 荷电保持能力 电池按5.3.5规定进行试验,放电时间应不低于4.25h。 4.6 循环寿命

中国电力行业蓄电池维护标准

中国电力行业蓄电池维护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电力系统用蓄电池直流电源装置运行与维 护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力系统用蓄电池直流电源装置(包括蓄电池、充电装置、微机监控器)运行与维护的技术要求和技术参数,适用于电力系统各部门直流电源的运行和维护。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的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2900.11—1988 蓄电池名词术语 GB/T2900.33—1993 电工术语电力电子技术 DL/T459—2000 电力系统直流电源柜订货技术条件 3 名词术语 名词术语除按引用标准GB/T2900.11及GB/T2900.33中的规定外,再增补以下名词术语: 3.1初充电 新的蓄电池在交付使用前,为完全达到荷电状态所进行的第一次充电。初充电的工作程序应参照制造厂家说明书进行。 3.2恒流充电 充电电流在充电电压范围内,维持在恒定值的充电。 3.3均衡充电 为补偿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电压不均现象,使其恢复到规定的范围内而进行的充电。 3.4恒流限压充电 先以恒流方式进行充电,当蓄电池组电压上升到限压值时,充电装置自动转换为恒流充电,至到充电完毕。 3.5浮充电 在充电装置的直流输出端始终并接着蓄电池和负载,以恒压充电方式工作。正常运行时充电装置在承担经常性负荷的同时向蓄电池补充充电,以补偿蓄电池的自放电,使蓄电池组以满容量的状态处于备用。 3.6补充充电 蓄电池在存放中,由于自放电,容量逐渐减少,甚至于损坏,按厂家说明书,需定期进行的充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