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0Ah动力锂离子蓄电池企业标准_050418(新).

10Ah动力锂离子蓄电池企业标准_050418(新).

10Ah动力锂离子蓄电池企业标准_050418(新).
10Ah动力锂离子蓄电池企业标准_050418(新).

备案号:200-2005-K

Q/XHDY

苏州星恒电源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320500 XHDY02--2005

10Ah动力锂离子蓄电池

2005-04-01 发布 2005-04-10实施

苏州星恒电源有限公司发布

Q/320500 XHDY02-2005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锂离子电池的特点,针对单体锂离子电池而制定的。

本标准参考GB/Z 18333.1-2001《电动道路车辆用锂离子蓄电池》和QB/T 2502-2000《锂离子蓄电池总规范》以及UL1642《锂离子电池安全标准》编制部分条款。

本标准由苏州星恒电源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苏州星恒电源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学杰、胡小平、王潘。

Q/320500 XHDY02-2005

10Ah动力锂离子蓄电池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10Ah动力锂离子蓄电池的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包装、标志、贮存、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10Ah动力锂离子蓄电池(以下简称蓄电池)。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1-200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2828.1-200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 2829-2002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生产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B/Z 18333.1-2001 电动道路车辆用锂离子蓄电池

GB/T 18287-2000 蜂窝电话用锂离子电池总规范

QB/T 2502-2000 锂离子蓄电池总规范

UL 1642 锂离子电池安全标准

3 定义

3.1 动力锂离子蓄电池

指容量较高,给设备提供动力的锂离子蓄电池。

3.2 终止电压

规定放电终止时电池的电压,为3.0V/单体。

3.3 限制电压

充电时,对锂离子蓄电池充电电压的限定值,为4.2V/单体。

3.4 标称电压

用来标明锂离子蓄电池电压的近似值,为3.7V/单体。

3.5 额定容量

指电池在环境温度为(20±5)℃条件下,以5h率放电至终止电压时的容量,用C5表示,单位为Ah。

3.6 标准充电

在环境温度为(20±5)℃条件下,以0.5C5A恒流充电至限制电压后改为恒压充电,直至充电电流小于0.05C5A时停止充电。

3.7 标准放电

Q/320500 XHDY02-2005

在环境温度(20±5)℃条件下,对电池以0.2C5A恒流放电至终止电压。

3.8 荷电保持能力

在规定条件下,标准充电的电池开路贮存后的容量保持性能。

3.9 容量恢复能力

电池在一定温度下,贮存一定时间后再行充电,其后放电容量与额定容量之比。

3.10 爆炸

电池的任何部位瞬间喷射出的固体材料被推至离电池25cm以上。

3.11 燃烧

电池冒火并伴有火焰。

3.12 泄漏

电池中由于液体电解液损失而引起原始重量减轻超过0.1%者。

4 要求

4.1 外观

电池表面应清洁、无锈蚀、无划痕、无变形及机械损伤,无漏液现象,电池表面应有必须的产品标识。

4.2 外形尺寸及重量

4.2.1 用量具测量电池单体的外形尺寸,长(132±1.0)mm ,宽(65±0.5)mm ,高(16+1.5)mm。

4.2.2 用电子天平称量电池单体的重量≤370g。

4.3 20℃放电容量

电池按5.5进行试验,其放电容量应不低于额定容量值。

4.4 电池内阻

电池按5.6进行试验,其内阻应不大于5mΩ。

4.5大电流(1C5A)放电

电池按5.7进行试验,其放电容量不低于额定容量的80%。

4.6 -20℃放电容量

电池按5.8进行试验,其放电容量不低于额定容量的70%。

4.7 55℃放电容量

电池按5.9进行试验,其放电容量不低于额定容量的95%。

4.8 荷电保持能力和恢复能力

Q/320500 XHDY02-2005

电池按5.10进行试验,其荷电保持容量不低于额定容量的80%,其容量恢复能力不低于额定容量的90%。

4.9 贮存试验

电池按5.11进行试验,电池贮存12个月,经完全充电后,其放电容量不低于额定容量的80%。

4.10 循环寿命

电池按5.12进行试验,其循环寿命应不小于300次。

4.11 耐振动性

电池按5.13进行试验,其放电容量不低于额定容量的98%。

4.12 安全性要求

4.12.1 过充电

电池按5.14.1进行试验,电池应不爆炸、不燃烧。

4.12.2 外部短路

电池按5.14.2进行试验,电池应不爆炸,不燃烧。

4.12.3 针刺

电池按5.14.3进行试验,电池应不爆炸,不燃烧。

4.12.4 高温搁置

电池按5.14.4进行试验,电池应不爆炸、不燃烧。

4.12.5 挤压试验

电池按5.14.5进行试验,电池应不爆炸、不燃烧。

4.12.6 撞击试验

电池按5.14.6进行试验,电池应不爆炸、不燃烧。

5试验方法

5.1 除特别规定外,试验环境条件应为温度15℃∽35℃,相对湿度45%∽85%,大气压力86kPa∽106kPa。

5.2 测量仪器、仪表

5.2.1 量程

所有仪表量程应随被测电压值或电流值改变,指针或仪表读数应在量程的后三分之一范围内。

5.2.2 精度

a 测量电压用的仪表应是不低于0.5级的电压表,电压表内阻至少应是10k/V;

b 测量电流用的仪表应是不低于0.5级的电流表;

c 测量温度用的温度计应具有适当的量程,其分度值不应大于1℃;

Q/320500 XHDY02-2005

d 测量时间用的仪表应按时、分、秒分度,至少应具有±1%的准确度;

e 测量电池外形尺寸的量具,其分度值不应大于1mm;

f 称量电池重量的电子天平,应具有±0.5%的精度。

5.3 外观检查

用目测法检查电池外观,外观应符合4.1的规定。

5.4 外形尺寸及重量检查

用量具和电子天平测量电池的外形尺寸及重量应符合4.2的规定。

5.5 20℃放电容量试验

电池按3.6充电,充电结束后,在环境温度(20±5)℃条件下,搁置0.5h,然后按3.7进行放

电,放电容量应符合4.3的规定,此项试验允许重复3次。

5.6 内阻试验

环境温度(20±5)℃条件下,50%荷电状态的电池在电池电阻测量仪表上测试,内阻应符合4.4规定。

5.7 大电流放电容量试验

电池按3.6充电,充电结束后,电池在(20±5)℃条件下搁置0.5h,电池以1C5A恒流放电至终止电压。其放电容量应符合4.5规定。

5.8 -20℃放电容量试验

电池按3.6进行充电,充电结束后,电池在(-20±2)℃条件下贮存16h ,然后在同一温度下,以0.2C5A恒流放电至终止电压,其放电容量应符合4.6规定。

5.9 55℃放电容量试验

电池按3.6充电,充电结束后,电池在(55±2)℃条件下贮存5h,然后在同一温度下,以0.2C5A恒流放电至终止电压,其放电容量应符合4.7规定。

5.10 荷电保持能力和恢复能力试验

电池按3.6充电,充电结束后,在环境温度(20±5)℃条件下,将电池开路贮存28天,再以0.2C5A恒流放电至终止电压,其荷电保持能力应符合4.8规定。

电池按3.6充电,充电结束后,在环境温度(20±5)℃条件下,以0.2C5A恒流放电至终止电压,其恢复能力应符合4.8规定。

5.11 贮存试验

进行贮存试验的电池应选自生产日期不足3个月的电池,电池在贮存前应按3.6规定的制式给电池充入40%-50%的容量,然后在环境温度为(20±5)℃,相对湿度45%~85%的环境中贮存12个月。贮存期满后,电池按3.6进行充放电,放电容量应符合4.9规定。

Q/320500 XHDY02-2005

5.12 循环寿命试验

循环试验应在环境温度为(20±5)℃条件下,以0.5C5A恒流充电,当电池端电压到达充电限制电压时,改为恒压充电,直至充电电流小于或等于0.05C5A时停止充电,搁置0.5h,以0.5C5A电流放电至终止电压,搁置0.5h,再进行下一个充放电循环,直至放电容量为额定容量的80%结束。其结果应符合4.10规定。

5.13 耐振动试验

电池按3.6充电结束后,对电池样品直接安装或通过夹具安装在振动台的台面上进行振动试验。试验条件为振动频率为10Hz~55Hz,位移振幅为0.35mm,X、Y、Z每个方向扫频循环次数为10次,扫频速率为每分钟一个倍频程;以0.2C5A 恒流放电至终止电压,其结果应符合4.11规定。

5.14 安全性试验

5.14.1 过充电试验

标准充电后的电池以30A恒流充电,上限电压设定10V,充电时间为90min,或电池温度开始下降时停止充电。电池应不爆炸,不燃烧。

5.14.2 外短路试验

电池按3.6充电后,在20℃±5℃条件下搁置1h。将电池经外部短路10min,或温度开始下降离峰值约10℃时停止短路,外部线路电阻应小于10mΩ。

试验过程中,蓄电池应不爆炸、不燃烧。

5.14.3 针刺试验

电池按3.6进行充电,充电结束后,电池放在一钢制的夹具中,用φ3mm~φ8mm 的钢钉从垂直于蓄电池极板的方向迅速贯穿(钢针停留在电池中),试验过程中,电池应不爆炸、不燃烧。

5.14.4高温搁置试验

标充电后的电池,以(5±2)℃/min升温速率升温至150℃,在该温度下放置10min,电池应不爆炸、不燃烧。

5.14.5 挤压试验

将电芯充满电,在20℃±5℃下静置1小时后以13kN的力加在电芯侧面的直径为32mm的两活塞上,直到活塞上压强达到17.2MPa。试验过程中,电池应不爆炸、不燃烧。

5.14.6 撞击试验

将电芯充满电,在20℃±5℃下静置1小时后以直径15.8mm的钢棒平放在电芯上,在距电芯61cm高的距离,9.1kg重的物体自由落体在钢棒上。试验过程中,电池应不爆炸、不燃烧。

注:以上安全试验应在有保护装置的条件下进行。

Q/320500 XHDY02-2005

6 检验规则

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试验两种。

6.1 电池产品在出厂前均应进行100%检验。检验项目按表1进行。

表1

序号检验项目试验方法

出厂检

型式试

1 外观 5.3 √√

2 外形尺寸及重量 5.4 √√

3 20℃放电容量 5.5 √√

4 内阻 5.6 √√

5 大电流放电容量 5.7 √

6 -20℃放电容量 5.8 √

7 55℃放电容量 5.9 √

8

荷电保持能力及恢复

能力

5.10 √√

9 贮存 5.11 √

10 循环寿命 5.12 √

11 耐振动性 5.13 √

12 过充电 5.14.1 √

13 外短路 5.14.2 √

14 针刺试验 5.14.3 √

15 高温搁置试验 5.14.4 √

16 挤压试验 5.14.5 √

17 撞击试验 5.14.6 √

6.2 型式试验

型式试验一般在产品设计定型和生产定型时进行,但在产品的主要设计、工艺、元器件及材料有重大改变,影响产品的重要性能。停产半年再生产,也应进行型式试验。正常生产,每年按周期定期进行。

6.3 判定规则

当所有检验项目均满足规定时,则判为型式检验通过。如果任何一个检验项目不符合规定的要求

Q/320500 XHDY02-2005

时,应暂停检验,相干部门应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分析,找出不合格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后,可重新进行检验。若重新检验合格,则判检验通过;若重新检验仍有某一项不符合规定的要求,则判定本次型式检验未通过。

6.4 出厂检验

电池的出厂检验分逐批检查和周期检查,用以判定产品生产过程中能否合格,保证产品质量的持续稳定。

6.4.1 逐批检查

供检验的样品在交验的产品中随机抽取,采用GB/T2828.1-2003的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检验项目、要求、测试方法、检查水平(IL)及接收质量限(AQL)按表2规定。

表2

组号检验项目要求章号IL AQL

1 外观II 4.0

2 0.2C放电性能 5.5 S-

3 2.5

内阻 5.6

6.4.2 周期检查

周期检验的样品在逐批检验合格的产品中随机抽取,采用GB/T2829-2002的一次抽样方案,检验项目、顺序及分组、要求、测试方法、抽样周期、判别水平(DL)、不合格质量水平(RQL)及

判定数组(Ac,Re)按表3规定。

表 3

组号检验项目要求章

抽样周

DL

AQL

(Ac,Re)

1 高温性能 5.8 90d I 20(0,1)

2 低温性能 5.9

3 荷电保持及恢复能力 5.10

4 贮存性能 5.11 1a

5 循环寿命 5.12

6 耐振动试验 5.13

安全性能 5.14 2a 100%合格

6.4.3 周期检查后的样品,无论合格与否,都不能交给客户。

7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7.1 标志

每个电池上应有下列标志:产品名称、型号、标称电压、额定容量、产品标准编号、出厂编号、商标、合格证明、企业名称、联系方式和警示说明。其中产品标准编号、产品名称、联系方式可标识在包装或使用说明书中。

Q/320500 XHDY02-2005

7.2 包装

包装好的产品应放在干燥、防尘、防潮的包装箱内,保证电池在运输、装卸和堆放过程中不受机械损伤。

7.3 运输

电池应包装成箱进行运输,在运输过程中应防止剧烈振动、冲击或挤压,防止日晒雨淋,可使用汽车、火车、船舶、飞机等交通工具进行运输。

7.4 贮存

电池应贮存在环境温度为-5℃~35℃,相对湿度不大于75%的清洁、干燥、通风的室内,应避免与腐蚀性物质接触,应远离火源及热源。

锂电池第一部强制性标准GB31241

国内颁布第一部有关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的强制性标准 中国做为全世界锂离子电池的第一生产国同时也是最大消费国之一,但却一直没有专门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无论是GB/T 18287-2013还是CIAPS0001-2014 《USB接口类移动电源》,这些都属于国家推荐标准或行业标准,对锂离子电池的制成并没强制性的约束。近日国家标准化委员会颁布了GB31241-2014《便携式电子产品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该电池检测认证标准是国内第一部关于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的强制性标准,并定于2015.8.1.起正式实施。 (图1:截自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4年第27号中国国家标准公告) GB31241-2014《便携式电子产品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主要是针对不超过18kg 的预定可由使用人员经常携带的移动式电子产品,主要示例如下: (图2: 截自《便携式电子产品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报批稿)) 与GB/T 18287-2013等标准相比,GB31241-2014更关注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除了GB/T18287要求的外部短路、过充、过放、低气压、温度循环、振动等测试项目外,还借签了IEC62133、UL1642及UL2054等国外标准的要求,增加了挤压测试、燃烧喷射、洗涤及阻燃测试等。与已有的GB/T 18287甚至IEC62133:2012相比,新国标在测试要求上更加严苛。具体测试项目如下:

电池型式试验项目电池组型式试验项目保护电路型式试验电池容量测试低气压过压充电保护常温外部短路温度循环过流充电保护高温外部短路振动欠压放电保护过充电加速度冲击过载保护 强制放电跌落短路保护 低气压应力消除耐高压 温度循环高温充电电压控制振动洗涤充电电流控制加速度冲击阻燃要求放电电压控制跌落过压充电放电电流控制 挤压过流充电充放电温度控制重物冲击欠压充电

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性及解决方法(2021)

Safety issues are often overlooked and replaced by fluke, so you need to learn safety knowledge frequently to remind yourself of safety.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性及解决方 法(2021)

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性及解决方法(2021)导语:不安全事件带来的危害,人人都懂,但在日常生活或者工作中却往往被忽视,被麻痹,侥幸心理代替,往往要等到确实发生了事故,造成了损失,才会回过头来警醒,所以需要经常学习安全知识来提醒自己注意安全。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除价格高、续驶里程短和充换电基础设施不足外,动力安全性是消费者和专业人士关注的重点。这个问题也影响到了动力电池比能量的提升。 “发展防短路、防过充、防热失控、防燃烧及不燃性电解液是应对动力电池安全性的关键。”武汉大学艾新平教授在上海举行的第14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强调。 锂离子动力电池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机制 艾新平分析指出,锂离子动力电池除了正常的充放电反应外,还存在很多潜在的放热副反应。当电池温度或充电电压过高时,很容易引发这些放热副反应。 主要的过热副反应包括:1.SEI膜在温度高于130℃时分解,使电解液在裸露的高活性碳负极表面大量还原分解放热,导致电池温度升高。这是引发电池热失控的根本原因。 2.充电态正极的热分解放热,及进一步由活性氧引发的电解液分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测试规程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包和系统测试规程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包和系统基本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的测试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高功率驱动用电动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包和电池系统。 规范性引用文件(其中的一部分)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423.4-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 交变湿热(12h+12h循环)(IEC 60068-2-30:2005,IDT) GB/T 2423.43-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振动、冲击和类似动力学试验样品的安装(IEC 60068-2-47:2005,IDT) GB/T 2423.56-2006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h:宽带随机振动(数字控制)和导则(IEC 60068-2-64:1993,IDT) GB/T 18384.1-200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1部分:车载储能装置(ISO/DIS 6469-1:2000,EQV)GB/T 18384.3-200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3部分:人员触电防护(ISO/DIS 6469-3:2000,EQV)GB/T 19596-2004 电动汽车术语(ISO 8713:2002,NEQ) GB/T xxxx.1- xxxx 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第1部分:一般规定(Road vehicles -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testing for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Part 1: General,MOD) GB/T xxxx.3- xxxx 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第3部分:机械负荷(Road vehicles -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testing for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Part 3: Mechanical loads,MOD) GB/T xxxx.4- xxxx 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第4部分:气候负荷(Road vehicles -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testing for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Part 4: Climatic loads,MOD) 术语和定义 1.1 蓄电池电子部件 采集或者同时监测蓄电池单体或模块的电和热数据的电子装置,必要时可以包括用于蓄电池单体均衡的电子部件。 注:蓄电池电子部件可以包括单体控制器。单体电池间的均衡可以由蓄电池电子部件控制,或者通过蓄电池控制单元控制。 1.2 蓄电池控制单元 battery control unit (BCU) 控制、管理、检测或计算电池系统的电和热相关的参数,并提供电池系统和其他车辆控制器通讯的电子装置。 1.3 1 / 20

Q_LBNY 002-2019LB10-FP型动力电池企业标准

Q/LBNY 广州力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LBNY 002-2019 LB10-FP型动力电池 LB10-FP power battery 2019-12 -13发布2019-12-13实施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广州力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广州能源检测研究院提出并起草。 本标准由广州力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州力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广州能源检测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邵丹、卢方、卢继典、梁伟雄、骆相宜、唐贤文、梁俊超、李向峰、丁志英。 1

LB10-FP型动力电池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LB10-FP型动力电池的术语、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LB10-FP型动力电池,供给混合动力车,快速充电和高功率装置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本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900.41 电工术语原电池和蓄电池 GB/T 19596 电动汽车术语 GB/T 31484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循环寿命要求及试验方法 GB/T 31486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电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GB/T 2900.41,GB/T 19596,GB/T 31484和GB/T 31486 中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要求 4.1 外观 产品的外观不得有变形及裂纹,表面无毛刺、干燥、无外伤、无污渍,有清晰正确的标志。 4.2 极性 产品的端子极性标识应正确、清晰。 4.3 尺寸 产品的结构尺寸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结构尺寸 类别厚宽长要求(mm)18±1 68±1 110±1 4.4 重量 产品的重量应为285±5g。 2

DX锂离子蓄电池电源企业标准14页word文档

ICS 淮南市矿用电子技术研究所企业标准 Q/HKD70-2019 DXBL2880/48X(A) 矿用隔爆型锂离子蓄电池电源 2012-04-01发布2012-04-15实施淮南市矿用电子技术研究所发布 前言 本标准在防爆和矿用安全方面严格遵守GB 3836.1-2019 爆炸性环境第1部分:设备 通用要求,GB 3836.2-2019 爆炸性环境第2部分:由隔爆外壳“d”保护的设备。在技术 内容上符合MT 209-19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要求等煤炭行业 的标准要求。 本标准由淮南市矿用电子技术研究所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卢俊、许世亮、苏震宇、卢文茹。

DXBL2880/48X(A) 矿用隔爆型锂离子蓄电池电源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DXBL2880/48X(A) 矿用隔爆型锂离子蓄电池电源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DXBL2880/48X(A) 矿用隔爆型锂离子蓄电池电源(以下简称电池箱)。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836.1-2019 爆炸性环境第1部分:设备通用要求 GB 3836.2-2019 爆炸性环境第2部分:由隔爆外壳“d”保护的设备 GB/T2423.1-2019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2423.2-2019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2423.4-2019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 GB/T2423.10-2019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振动(正弦)GB/T2423.5-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和导则:冲击 GB4208-2019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AQ1043-2019 矿用产品安全标志标识 矿用隔爆(兼本安)型锂离子蓄电池电源安全技术要求(试行) 矿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要求(试行) 3.产品分类 3.1 隔爆型式 电池箱为矿用隔爆型,防爆标志为“ExdIMb”。 3.2 型号 电池箱的型号标记图示如下: DX B L 2880/48 X (A) 设计修改序号 避险 额定输出电压 电源标称能量,Wh 锂离子蓄电池 隔爆型 电源箱 3.3 外形尺寸及重量

锂离子电池安全性

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的安全性剖析 国家大力支持以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新兴产业。然而以热失控为特征的锂离子电池系统的安全性事故时有发生,困扰着电动汽车的发展。动力电池安全性事故的常见形式及成因是什么?又该采取怎样的防范措施?小编带你一览要点。 1 动力电池安全性问题 锂离子动力电池事故主要表现为因热失控带来的起火燃烧。如表1和图1 所示。 表1 近年发生的锂离子动力电池事故 图1 近年来部分锂离子动力电池事故 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安全性问题表现为3个层次(图2)。 1)电池系统安全性的“演变”。即电池系统长期老化——“演化”(事故1、2、3、5、7)和突发事件造成电池系统损坏——“突变”(事故4、6)。 2)“触发”——锂离子动力电池从正常工作到发生热失控与起火燃烧的转折点。 3)“扩展”——热失控带来的向周围传播的次生危害。

图2 动力电池系统安全性问题的层次 2 动力电池安全性演变 2.1 “演化”与“突变” 电池系统长期老化带来的可靠性降低,演化耗时长,可以通过检测电池系统的老化程度来评估电池系统安全性的变化;相比而言安全性突变难以预测,但是可以通过既有事故的形式来改进电池系统的设计。 2.2 安全性演化机理 电池系统任何部件的老化都可能带来安全事故的触发,如事故1、7。除此之外,电池本身的安全性演化主要表现为内短路的发展。电池内部的金属枝晶生长是造成内短路的主要原因之一。值得一提的是,老化电池的能量密度降低,热失控造成的危害可能会降低;另一方面老化电池更容易发生热失控。 图3 锂离子电池内部金属枝晶的生长与隔膜的刺穿

3 电池安全事故触发 3.1 热失控机理 经过演变过程,电池事故将会进入“触发”阶段。一般在这之后,电池内部的能量将会在瞬间集中释放造成热失控,引发冒烟、起火与爆炸等现象。当然电池安全事故中,也可能不发生热失控,热失控后的电池不一定会同时发生冒烟、起火与爆炸,也可能都不发生,这取决于电池材料发生热失控的机理。 图4、图5与表2展示了某款具有三元正极/PE基质的陶瓷隔膜/石墨负极的25 A·h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热失控机理。热失控过程分为了7个阶段。 图4 某款三元锂离子动力电池热失控实验数据(实验仪器为大型加速绝热量热仪,EV-ARC) 图5 某款三元锂离子动力电池热失控不同阶段的机理 表2 某款锂离子动力电池热失控的分阶段特征与机理

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安全性问题分析Word版

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安全性问题分析 () 摘要:本文从锂离子电池材料和制作工艺两个方面分析影响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的因素,并进一步分析锂离子电池组安全性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热稳定性;影响因素 Power type lithium ion battery safety problem analysis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llege, Longdong University, Qingyang 745000, Gansu, 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from the lithium ion battery materials and production process analysis of two aspects of influence of lithium ion battery safety performance factors, and further analysis of lithium ion battery safety problems. Key words:Lithium ion battery; Safety performance; Thermal stability; Influence factors. 0 引言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充电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在充放电过程中,Li+ 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充电池时,Li+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则相反。一般采用含有锂元素的材料作为电极的电池。是现代高性能电池的代表。锂离子电池是最晚研究而商品化进程最快的一种高性能电池。锂离子电池以其独特的优势目前以成为各个领域广泛应用的新能源。锂离子电池具有电压高、比能量高、循环性能好等特点,越来越广泛应用发的3C市场领域、电动车(EV)和混合型电动车(HEV)市场领域、军事用途及空间技术领域。虽然,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安全性相对于金属锂二次电池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存在着许多隐患,比如:由于电池的比能量高,且电解液大多为有机易燃物等,当电池热量产生速度大于散热速度时,就有可能出现安全性问题。根据Ph.Biensan等的研究证明:锂离子电池在滥用的条件下有可能产生使铝集流体熔化的高温(>700℃),从而导致电池出现冒烟、着火、爆炸、乃至人员受伤等情况。因此对锂离子电池的研制和生产来说,电池的安全性不仅是指在各种测试条件下不出现冒烟、着火、爆炸等现象,最为重要的确保人员在电池滥用的条件下不受伤害。 1 锂离子电池的几代变革 第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锂金属,工作电压高达3.7。由于直接以极其活跃的金属锂作为负极,安全隐患太大已经被淘汰。

锂离子动力电池企业标准

科技公司(中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电动道路车辆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Lithium-ion batteries for electric vehicles XXXX-XX-XX 发布实施 科技公司(中国)有限公司发布

前言 GB/Z 18333.1-2001:电动道路车辆用锂离子蓄电池 QC/T743-2006: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 本公司在结合动力锂离子电池研发、生产经验,参考以上两项标准,制定了此项标准。本标准起草单位:科技公司(中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目录 前言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定义和符号 (1) 4分类 (2) 5要求 (2) 6试验方法 (4) 7检验规则 (12) 8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13) 附录A(规范性附录)一致性分析方法 (15) 附录B(规范性附录)简单模拟工况试验步骤 (16)

电动道路车辆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动道路车辆(包括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等)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以下简称蓄电池)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电动车用标称电压单体为3.2V的磷酸亚铁锂型锂离子动力电池和模块nx 3.2V (n为蓄电池数量)的锂离子蓄电池。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900.11 电工术语原电池和蓄电池[egv IEC 60050( 482 ):2003] 3 术语、定义和符号 3.1 术语和定义 GB/T 2900.11 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1 能量型蓄电池high energy density battery 以高能量密度为特点,主要用于高能量输出的蓄电池。 3.1.2 功率型蓄电池high power density battery 以高功率密度为特点,主要用于瞬间高功率输出、输入的蓄电池。 3.1.3 容量恢复能力charge recovery 蓄电池在一定温度下,储存一定时间后再行充电,其后放电容量与额定容量之比。 3.1.4 充电终止电流end-of-charge curren t 在指定恒压充电时,蓄电池终止充电时的电流。 3.1.5 爆炸explosion

锂离子动力电池PACK部BMS系统

先给初学者一个简单的科普,因为几年前我和人家说起BMS,大部分是不知道是什么东西。BMS就是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中文就是电池管理系统,一般针对动力电池组,很多电芯串并的情况来说的。 BMS的作用是保护电池安全,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实时监测电池的状态并把电池的情况告诉给上位机系统。 为什么说BMS才是动力电池PACK厂的核心竞争力,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原因是电芯最终要成为一个标准品,第二个原因是BMS很复杂,且非常重要。 针对第一个原因,电芯最终要成为一个没有科技含量的标准品,一起来分析一下。 动力电池的电芯最后的发展会像手机电池一样,用不了几年的时间就会达到这种状态。最后能够在动力电池领域活的很好的电芯厂不会很多的,一大批电芯厂会慢慢出局的。 现在这个状态是因为动力电池的需求还没有完全起来,加之电芯的工艺还没有成熟和稳定,且电芯的尺寸和材料体系各式各样。 其实统一到几种电芯用不了多长时间。这是市场决定的,一旦动力电池放量,竞争就会加剧,成本的要求就会苛刻,市场就会趋于同质化竞争,慢慢把需求不大的类型淘汰掉,因为没有量的支撑就不会有竞争力(一些高性能或特殊领域的小众应用另当别论),这是自然竞争的结果。 不得不说另外一个事,所有的电芯厂,全球任何一家电芯厂,都是研究电化学和材料相关的,绝大部分的人才都是集中在这个领域的,他们对BMS这种对电子和系统要求极高的东西很难有好的理解,也不会有好的建树,更不可能做出有竞争力的BMS产品和电池PACK了。 因此最后电芯厂和PACK厂一定会分化,一定会专业分工,这是自然规律,市场竞争的规律。 针对第二个原因,BMS的复杂和系统要求较高,是PACK竞争的基础。 为什么说BMS比较复杂,因为BMS涉及到的东西很多,不但要求懂电池知识很多,还要对整个系统(电动汽车或储能等)很懂,不但要懂电子,还要懂结构,不仅要会硬件,还要会软件,要做好BMS,要对电子技术、电工技术、微电子及功率器件技术、散热技术、高压技术、通信技术、抗干扰及可靠性技术等很多东西都要专业才行,它是一个负责的系统工程。 BMS一般会涉及到几个功能: 1、电池保护及安全管理功能; 2、数据采集与分析; 3、SOC/SOH等功能; 4、电量均衡及控制; 5、充放电管理与控制; 6、数据通信与传输; 7、热管理与控制; 8、高压绝缘等检测; 9、异常诊断与分析等。 所有这些功能最终都围绕一个主题,电池与系统的安全。BMS的核心就是电池状态的检测与系统安全的控制。 BMS是整车或其他整个系统的核心部件,甚至是中央控制单元,设计之初就要结合整个系统去考虑结构,布线,散热,通信等很多问题。如果对BMS的认识还停留在消费电池的过充过放过温及过流保护的粗浅认识,那就不要去碰动力电池,也别想做好动力电池。 动力电池的PACK除了要考虑成组时电芯的分容配对等问题,更多的还要设计好BMS系

锂电池的国家标准

1、锂离子电池标称电压3.7V(3.6V),充电截止电压4.2V(4.1V,根据电芯的厂牌有不同的设计)。(锂离子电芯规范的说法是:锂 离子二次电池) 2、对锂离子电池充电要求(GB/T18287 2000规范):首先恒流充电,即电流一定,而电池电压随着充电过程逐步升高,当电池端电压达到4.2V(4.1V),改恒流充电为恒压充电,即电压一定,电流根据电芯的饱和程度,随着充电过程的继续逐步减小,当减小到0.01C时,认为充电终止。(C是以电池标称容量对照电流的一种表示方法,如电池是1000mAh的容量,1C就是充电电流1000mA,注意是mA而不是mAh,0.01C就是10mA。)当然,规范的表示方式是0.01C5A,我这里简化了。 3为结 4 4.1V和 4.2V。 5、把 6、 4.5V), 7 电是0.2C 次,有1 1C 恒流充电至4.2V即停止,而没有后面的恒压到0.01C的过程,更没有14小时。 8、锂离子电池能承受多大的充电电流:厂家试验时可以很高,但国标高倍率规定为1C,还以上面的电池为例,1个多小时即可充满。这么大的充电电流,电池能承受吗?对于目前的锂离子电芯,是小意思而已。目前没有对充电器的国家标准,所执行的是邮电部行业标准YD/T998 1999/2,里面规定了充电器的电流不得大于1C。 9、寿命是怎样规定的:简单说是指电池经过N次1C充、1C放电后,容量下降到70%,此时的N就是寿命。并不是说300 次还可以用,301次就不能用了。国标规定寿命不得小于300次。我们平时使用的条件没有检测时这么严酷,寿命会更长。

鼓起来就是过充的表现,不过像这种电子产品,是应该具备过充保护功能;过放保护功能;短路保护功能;过流保护功能的。 简短点的: 技术参数:过充门限4.25V±50mV、过充延时75mS、过充释放4.05V、过放门限2.9V±50mV 、过放延时10mS、静态功耗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企业标准

Q CENS-16001赛恩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 检测要求与试验方法 2016-10-10 发布 2016-10-10实施赛恩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发布

前言 统计市场上已发生的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超过50%的安全事故与动力电池系统有关联。事故原因包括过充电、外部短路、内部短路、电解液泄漏、电气故障、进水、碰撞、异物穿刺等。有些事故是产品本身的设计缺陷,有些事故是制造过程中的质量缺陷,也有些是用户使用不当和维护不当。 为了更加完善赛恩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避免产品缺陷,设计缺陷、使用不当等因素造成的人身财产安全损失,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编写。 本标准由赛恩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提出。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检测要求与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模块及系统的电性能、安全性能、寿命循环的检验要求和方法及包装、标志、贮存、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赛恩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纯电动汽车(BEV)、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用动力电池系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参考了如下国标: QC/T 743-2006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 GB/T 31484-2015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循环寿命要求及试验方法 GB/T 31485-2015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 GB/T 31486-2015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电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GB/T 31467.1-2015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第1部分:高功率应用测试规程 GB/T 31467.2-2015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第2部分:高能量应用测试规程 GB/T 31467.3-2015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第3部分:安全性要求与测试方法 GB/T 18384.1-2015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1部分:车载可充电储能系统(REESS)GB/T 18384.2-2015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2部分:操作安全和故障防护 GB/T 18384.3-2015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3部分:人员触电防护 GB 4208-2008/IEC 60529:2001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 19596-2004 电动汽车术语 GB/T 191-200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关于-锂离子动力电池组的成本分析

关于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成本分析 一、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目标市场 锂离子电池由于工作电压高、储能较大、无记忆性和质量轻等优势发展迅速,一直在移动通讯、笔记本电脑等电器上大量使用;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推广,锂离子电池被认为是最有效的能量工艺装置;同时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并网发电站项目建设步伐加快,锂电池组为代表的储能技术成为核心发展的对象。 针对电动汽车使用的电池以功率型电池为主,其特点是:电池的放电倍率很大,那么在设计过程中就要注意减小电池的内阻;在极片的选取上,高功率型的电池极片要厚些,在涂敷的厚度上,高功率型的电池极片要涂得薄些,这样锂离子和电子在电阻相对较大的电极活性物质上迁移的距离小,总内阻减小,可以支持大电流,以达到高功率的要求; 针对储能电池以能量型电池为主,其特点与功率电池相反。对于高能量型电池,放电的倍率较小,那么在综合考虑内阻和容量的时候可以把容量排在前面,当然在增大容量的过程中也要尽可能地减小内阻。 二、锂离子动力电池组的产业链状况

结合项目目前的状况,这里重点讨论电芯的成本情况,因为作为一个电池组(电池包),电芯是基础,多个电芯串并联组成电池组,多电池组串并联组成电池包,然后装在电动车上使用或做储能电源。而且其成本特性属于变动成本,后期电池组装过程中更多的与设备、软件等固定成本相关。电芯的关键是:正极(阴极)、负极(阳极)、电解液和隔膜。 三、锂离子电池的成本分析 1、正极(阴极)材料:锂离子电池的主要构成材料包括电解液、隔离材料、正负极材料等。正极材料占有较大比例(正负极材料的质量比为3: 1~4:1),因此正极材料的性能直接影响着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其成本也直接决定电池成本高低。目前锂离子动力电池场上主要使用以下五种材料:

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申请书

附 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申请书 企业名称(加盖公章): 联系地址及邮编: 申报书负责人:职务: 手机:传真: 办公电话:电子邮箱: 企业负责人:职务: 手机:传真: 办公电话:电子邮箱: 填表日期:年月日

填写须知 1.填写申请书应确保所填资料真实、准确、客观,如有伪造、编造、变造和隐瞒等虚假内容,所产生的一切后果由申报单位承担。 2.申报单位包括生产锂离子电池(单体电池及电池组,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除外)、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和电解液产品的企事业单位。各单位根据实际从事的产业链领域填写。 3.消费型锂离子电池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应用于手机、相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环、蓝牙耳机、电子烟、电动自行车、电动工具、无人机、平衡车等产品用锂离子电池;储能型锂离子电池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应用于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通信基站、UPS电源等储能装置用锂离子电池;其他类锂离子电池包括但不限于军工、医疗等设备用锂离子电池。 4.申请书中所说产品名称是指企业具体生产的何种产品,如锰酸锂电池、三元材料电池组或六氟磷酸锂电解液等。 5.本规范涉及的技术指标测试方法执行相关现行标准。 6.申请书需同时提交纸质版和电子版,纸质版需手写部分应用黑色笔以正楷字填写,字迹清楚。 7.填报项目(含表格)页面不足时,可另附页面。 8.请在申请书所选项目对应的“□”内打“√”。 9.申请书内容不含子公司或控股公司,申请企业如有子公司或控股公司,每个子公司或控股公司均应单独填写申请书,按属地原则自行报送。

一、企业基本情况

二、项目建设情况(一)单体电池

(二)电池组

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性问题影响因素

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性问题影响因素... 影响动力电池安全性能的因素贯穿了一个动力电池从电芯选材到使用终结的生命周期的始终,因此原因复杂多样层次丰富。电芯材料本身,电芯的制造过程,电池集成中关于BMS(电池管理系统)和安全性方面的设计和使用工况都是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表现的影响因素。 在这些环节中,出现制造误差和滥用工况是无论如何也难以避免的,所以在这个现实条件下,对电池发生热失控的预案设计就显得尤其重要。本文通过对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性能影响因素的梳理总结,以期为其在高能量/高功率领域的应用和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 1前言 锂离子电池因为其具备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和长使用寿命的特点,在化学储能器件中脱颖而出,现在在便携式电子产品领域已经技术成熟广泛应用了,如今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在电动车领域和大规模储能领域的需求量也呈爆发式的增长。 锂离子电池在通常情况下是安全的,但是,时有安全性事故的报道呈现在公众面前。比较著名的有近几年的波音公司737 和B787飞机电池着火,比亚迪电动车起火,特斯拉MODEL S起火…这些锂离子电池安全性事故进入公众视野的最早时间可以追溯到4、5年以前。发展到现在,安全性仍然是制约锂离子电池在高能量/高功率领域应用的关键性因素。热失控不仅是发生安全性问题的本质原因,也是制约锂离子电池性能表现的短板之一。

锂离子电池的潜在安全性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信心。虽然人们一直期待BMS能够准确地监控安全状况(SOS)并能预测和阻止一些故障的发生, 但是,由于热失控的情况复杂多样,很难由一种技术系统保障其生命周期中所面临的所有安全状况,所以,对其引发原因的分析和研究对一个安全可靠的锂离子电池来说仍然是必要的。 2电芯材料的选择 锂离子电池的内部组成主要为正极|电解质|隔膜|电解质|负极,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极耳的焊接,外包装的包裹等步骤最终形成一只完整的电芯。电芯再经过初始的充放电,化成分容排气等步骤以后,就可以出厂使用了。这个过程的第一步,是材料的选择。影响材料的安全性因素主要是其本征的轨道能量、晶体结构和材料的性状。 正极材料 正极活性材料在电池中的主要作用是贡献比容量和比能量,其本征电极电势对安全性有一定的影响。例如,近年来,中国已经将低电压材料LiFePO4(磷酸铁锂)作为动力电池的正极材料广泛应用于交通工具(例如混合式动力车HEV,电动车EV)和储能设备(例如不间断电源UPS)中,但是LiFePO4在众多材料中所展现出来的安全性优势实际是以牺牲能量密度为代价的,也就是说会制约其使用者(如EV,UPS)的续航能力。而像NMC (LiNixMnyCo1-x-yO2)等三元材料虽然在能量密度上表现优异,但是作为动力电池的理想正极材料,安全性问题一直得不到完善

静止式锂电池储能系统安全要求标准范本

操作规程编号:LX-FS-A11799 静止式锂电池储能系统安全要求标 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静止式锂电池储能系统安全要求标 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操作规程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锂离子储能大概是什么样的组成和框架,简单介绍一下。目前典型的锂离子储能单元配置基本都是用18650型锂离子电池,圆柱型的,它可能是几十个,甚至几百个组合在一起变成一个电池模块,这个电池模块再加上电池管理单元就作为一个基本的储能单元配置。 关于储能装置的技术方案,我只是简单的来分分类,不是一个非常标准化的分类。从应用规模大小来看,通常情况下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属于小规模的运用,小规模的运用

锂离子动力电池成组技术及其连接方法

锂离子动力电池成组技术及其连接方法 发表时间:2016-08-26T11:16:09.417Z 来源:《电力设备》2016年第12期作者:杨明[导读] 在混合动力汽车领域,动力电池技术将发展成我国乃至全世界的发展中心。 杨明 (上汽万向新能源客车有限公司)摘要:本文笔者结合工作经验分析了锂离子动力电池成组技术和连接方法进行分析,可供参考。关键词:锂离子;动力电池;连接工艺在未来几年时间内,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中心和发展方向为:在纯电动汽车领域,我国和世界的技术发展步伐将差不多保持同步,电池材料问题将成为以后发展过程中务必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在混合动力汽车领域,动力电池技术将发展成我国乃至全世界的发展中心。大家都知道,锂离子动力电池是以电池包的形式被广泛地运用到新能源电动车内,动力电池模组是依靠多种单体电芯串联并联组装构成的,单体电芯间的加固和连接要求连接电池和片的极柱的接触电阻小、稳固、能成功抵御振动。实际上,锂离子动力电池的质量比能量密度、体积功率密度以及体积能量密度都和动力电池系统内部单体电池间的连接工艺和结构存在着巨大关联性,本文将简单地介绍锂离子动力电池的连接方法和成组方法。 一、不同极柱类型电池的连接工艺动力电池系统在成组的过程中,单体电芯间连接片的连接通常需借助电阻焊、激光焊、螺栓机械紧固。每一颗电芯间连接的紧实性与统一性都会对整车安全以及整体电池模组能量的发挥起到重大的影响。 1.外螺纹极柱型电池 外螺纹极柱型电池一般选取螺栓螺母进行机械紧固,单体电池间一般运用机械锁紧的连接技术。如此,能增加组装的灵便性,但也会导致外螺纹极柱的组装空间远远超过其他极柱,从某种意义上讲其会影响到体积能量密度。螺母或者螺栓机械锁紧是指依靠螺母把带螺纹极柱和连接片拧紧固定,以免出现松动。在连接防松设计方面,其涵盖了机械防松、摩擦防松以及永久防松三种。 通常而言,机械防松可选取销子防松、槽形螺母防松以及止动垫片防松等;摩擦防松可选取自锁螺母防松以及弹簧垫片防松等;永久防松可采取螺纹紧固胶防松等。在实践过程中,若想便于后期更换或者拆卸电池,则应运用机械防松方式。在验证其抗震动性等性能后,确认符合标准才可投用。对于外螺纹极柱型电池,新型结构的大容量圆柱型电池,其极柱留有用于激光焊接的平台的同时,平台上方又有外螺纹极柱,用激光焊接连接片的同时,又用螺母通过螺纹极柱对连接片拧紧固定,再用特别设计的保护支架对电池固定。其组装工艺如下:一种圆柱动力锂离子电池的成组组装工装,包括设置在多个排列在一起的单个电池极柱之间的保护支架。保护支架整体为上表面为方形平面,且四周均匀设置有4根支柱,该保护支架的方形平面正中间设置有长方形固定卡槽,任意对称的2边设置有卡座且个数相同,剩余对称的另外2边设置有卡扣个数也相等。该工艺具有结构简单、稳定耐用、生产能力强、原料易于加工的优点,有效克服了市场上电池组连接容易松动、结构不稳定、连接易脱落、制作成本高、生产效率低的缺点。以上这种利用圆柱锂离子电池成组组装的方法。3个排列在一起的单个电池组装成电池组后,将保护支架正中间设置的长方形固定卡槽分别直接卡入电池的正、负极柱上,保护支架卡槽和电池极柱嵌合在一起,保护支架之间通过卡座与“工”型拼装卡扣连接;最后可以将多个排列在一起的单个电池组装成电池组。锂离子电池的成组组装的方法,连接简单,而且连接后能一直保持电池固定状态,连接片与极柱的接触紧配,能保证电路一直处于低内阻状态。 2.平头型极柱电池 平头型极柱的电池一般选取电阻焊焊接的方式,电阻焊是借助工件组合的方式,以电级施加压力,运用接头的接触面与附近范围形成的热,加热焊接接触点,直至其达到熔化或者塑性状态,再把工件组合焊接至一块的焊接工艺。电阻焊的优势在于其在组装动力电池模组的过程中,以连接片并联或者串联单体电池,再借助电阻焊使连接片被焊接至电池极端上面,组装工序较为便捷。在焊接过程无需加入辅助性焊接材料,通过批量生产的方式促使机械自动化的目的得以实现,其设备本成本要少于激光焊机。动力电池模组的电芯间选取电阻焊焊接加固的方式,待该项工作完成后,会大大提高电池模组的体积能量密度以及质量能量密度。其缺陷在于电池间的连接片材料需受限,铝焊接作用达不到预期效果、后期更换拆卸单个电池难度大等。平头型极柱的电池也可采用激光焊接连接。激光焊是利用高能量的激光脉冲对工件需要加工区域进行局部加热。激光辐射的能量通过热传导向材料内部扩散,将材料熔化后形成特定熔池来完成焊接的目的。该工艺主要具有以下一些优点:①在组装动力电池模组时,激光焊接的焊接精度高、强度高、焊接效率高;②在大批量组装生产时,更易于实现自动化生产,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和质量;③凭借激光焊焊接的优势,电芯之间串联或并联的连接片都可用铝材质代替铜连接片,如此可以提高焊接效率,焊接强度,减少生产材料成本,减轻电芯模组质量,进一步提高整车电芯模组的能量密度。而缺点主要为:①连接片与电池焊接处的平整度要求高,焊接夹具需高精度满足焊接精度要求;②设备比较昂贵。 3.条型极耳的聚合物电池(电芯)目前聚合物电芯的连接工艺,主要有焊接与不焊接(机械压紧接触式)的2种方式。 (1)悍接 焊接涵盖了锡焊与激光焊两类。因动力电池组面积大,超声波焊头位置不易碰触,因此很少运用超声波焊接,相较而言,激光焊接更为妥当。锡焊的高温工艺的运用在某种程度上会使聚合物电芯极耳处的密封增加风险,因锡的比重大导致电池组的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总之,不管是采取锡焊还是激光焊成组工艺,均对单体电池的更换不利。 (2)不焊接(机械压紧接触式)

Q_SZMSD 001-2019手机电池企业标准

Q/SZMSD 深圳市梦思达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SZMSD001-2019 手机电池 2019-12-05发布2019-12-05实施深圳市梦思达科技有限公司发布

前言 手机电池是本公司的产品。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使加工企业的组织生产、质量检验、交货验收有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特制订本标准,作为组织生产和贸易交换的依据。 本标准根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编制。 本标准由深圳市梦思达科技有限公司提出并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许广才。 本标准于2019年12月首次发布。

手机电池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手机电池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使用说明书、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以锂离子聚合物电池、锂离子电池等为主要材质的手机电池。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5296.2消费品使用说明第2部分: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 GB/T18287移动电话用锂离子蓄电池及蓄电池组总规范 GB/T26125电子电气产品六种限用物质(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的测定GB/T26572电子电气产品中限用物质的限量要求 GB31241便携式电子产品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 3要求 3.1外观 3.1.1产品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工艺及技术文件制造。 3.1.2产品表面应清洁、无机械损伤、裂缝、变形、污染、触点且锈蚀等现象。 3.1.3产品表面的文字、符号和标志(如有)应清晰、完整、位置准确。 3.1.4装配后无不到位、翘起、爆裂、松动现象。 3.2尺寸偏差 产品实际尺寸与标示尺寸相符,允许偏差为±5%。如有特殊要求,可根据顾客要求而定。 3.3性能要求 3.3.1输出电压和额定输出电流 把产品充满电,放置30min后,以各端口标定的额定放电电流(按规格书内的数值)值对产品的各端口进行放电,记录周期应不大于10s,记录的输出电压值不低于额定值的95%,不高于额定值的105%,记录的输出电流值不低于额定值的95%。

锂离子动力电池使用与维护保养手册

锂离子动力电池使用与维护保养手册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 华晨鑫源重庆汽车有限公司新能源事业部 目录 1.重要安全说明 (1) 2.相关介绍 (2) 2.1术语和定义 (2) 2.2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 (3) 2.3锂离子电池为什么需要保护电路 (4) 3.充电 (6) 4.放电 (7) 5.存储 (8) 6.运输 (9) 7.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10) 8.维护 (11)

11.1日常维护......................................................... - 9 - 11.2定期保养 (11) 11.3维护与保养记录 (12)

1、重要安全说明 1.保证电池或电池组远离危险物品或危险材料,如具有腐蚀性的化学品、危险的机械设 备、高温环境等; 2.不合理的使用该系列产品可能导致冒烟,如外部短路、过充电、过高的环境温度等。 若发生冒烟的情况,请及时切断电源,使用二氧化碳或干粉灭火器进行处理,并用沙土或泥土掩埋。整个过程中必须及时疏散人群并及时报警(若必要时); 3.不合理的使用该系列产品可能导致单体电池鼓胀,严重时可能导致塑料外壳破裂或产 生裂纹,此时应立即停止使用该电池,请及时联系我公司相关技术部门或售后服务部门以获得处理方法; 4.禁止拆卸、挤压、穿刺、高温搁置或烘烤电池,避免电池受到过高幅度的震动、外力 冲击、高处跌落等,此操作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 5.禁止直接把电池的正负极短路,避免有电池极柱压紧螺栓和导电带之外的任何金属或 其他导电物体接触电池的正极和负极,此操作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 6.禁止将电池暴露或长期搁置在60℃以上的环境中,禁止试图加热或将电池投入火中, 此操作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 7.禁止在没有安装合理的充电保护装置(锂离子电池保护线路板、电池管理系统等)或 使用非环宇认可的充电设备(充电器、直流电源等)的情况下对电池进行充电,此操作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 8.禁止将电池浸入到水或其他导电的液体中,此操作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 9.禁止儿童和其他缺乏锂离子电池安全使用知识的人使用本系列产品,此操作可能导致 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