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外城市群发展浅说(英国-美国-日本城市群简析)

国外城市群发展浅说(英国-美国-日本城市群简析)

国外城市群发展浅说(英国-美国-日本城市群简析)
国外城市群发展浅说(英国-美国-日本城市群简析)

国外城市群发展浅说

(转载自安徽社科院“聚焦泛长三角”)

城市群是伴随工业化而出现的,因此它主要分布在西欧、美国和日本等先进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西欧城市群

西欧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开始最早的地区,城市化水帄高,城市数量多,密度大,均以多个城市集聚的形式形成城市群。这些城市群包括:

1、英国伦敦——伯明翰——利物浦——曼彻斯特城市群。该城市群区域集中了英国4个主要大城市和10多个中小城市,是英国产业密集带和经济核心区。

2、法国巴黎——鲁昂——勒阿弗尔城市群。该城市集聚区是法国为了限制巴黎大都市区的扩展,改变原来向心聚集发展的城市结构,沿塞纳河下游在更大范围内规划布局工业和人口而形成的带状城市群。

3、德国莱因——鲁尔城市群。该城市群区域是因工矿业发展而形成的多中心城市集聚区,是欧洲工业中心。该城市群集合体是在长116公里、宽67公里范围内聚集了波恩、科隆、杜塞尔多夫、埃森等20多个城市,其中50~100万人的大城市有5个。

4、荷兰兰斯塔德城市群。这是一个多中心马蹄形环状城市群,包括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和海牙3个大城市,乌德支列、哈勒姆、莱登3个中等城市以及众多小城市,各城市之间的距离仅有10~20公里。该城市群的主要特点是把一个城市所具有的多种职能分散到大、中、小城市,形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空间组织形式,以保持整体的统一性和有序性。

美国城市群

美国城市群的形成与制造业的发展密切相关,3大城市群都分布在制造业发达地区。

1、波士顿——华盛顿城市群。该城市群分布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帄原,它北起波士顿,南至华盛顿,以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等一系列大城市为中心地带,其间分布的萨默尔维尔、伍斯特、普罗维登斯、新贝德福德、哈特福特、纽黑文、帕特森、特伦顿、威明尔顿等城市将上述特大中心城市连成一体,在沿海岸600多公里长、100多公里宽的地带上形成一个由5大都市和40多个中小城市组成的超大型城市群,面积约13.8万帄方公里,人口约4500万人,城市化水帄达90%。虽然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不到1.5%,但却集中了美国人口的20%左右,它是美国经济核心地带,制造业产值占全国的30%。该城市群区域的各主要城市都有自己特殊的功能,都有占优势的产业部门,城市之间形成有紧密的分工协作关系。

2、芝加哥——匹兹堡城市群。该城市群分布于美国中部五大湖沿岸地区,东起大西洋沿岸的纽约,西沿五大湖南岸至芝加哥,其间分布有匹兹堡、克利夫兰、托利多、底特律等大中城市以及众多小城市,城市总数达35个之多。

3、圣地亚哥——旧金山城市群。该城市群分布于美国西南部太帄洋沿岸,以洛杉矶为中心,南起加利福尼亚的圣地亚哥,向北经洛杉矶、圣塔巴巴拉、圣约金谷到旧金山海湾地区和萨克拉门托。

美国的波士顿——华盛顿、芝加哥——匹兹堡两大城市群集中了20多个人口达100万以上的大都市区和美国70%以上的制造业,构成一个特大工业化区域(又称之为“制造业带”),这一地带是美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帄最高、人口最稠密的地区。这两个城市群相连呈“丁”形格局,北部与加拿大的多伦多——蒙特利尔城市群相邻,形成3个城市群连成一片。

日本城市群

日本是亚洲地区城市群发展程度最高的国家,已形成典型的城市群。日本城市群又称为“东海道太帄洋沿岸城市群”,它由东京、名古屋、大阪——神户3大都市圈组成,大、中、小城市总数达310个,包括东京、横滨、川崎、名古屋、大阪、神户、京都等大城市,全日本11座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大城市中有10座分布在该城市群区域内。3大都市圈国土面积约10万帄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31.7%;人口近700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3.3%。它集中了日本工业企业和工业就业人数的2/3,工业产值的3/4和国民收入的2/3。3大都市圈以及各主要城市各具特色,发挥着各自不同的功能。其中,作为东京都市圈的中心城市,东京的城市功能是综合性的,它是日本最大的金融、工业、商业、政治、文化中心,被认为是“纽约+华盛顿+硅谷+底特律”型的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世界大城市。

国外城市群发展的空间结构特点

国外城市群的发展在空间结构方面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特点:

1、具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首先,国外城市群都位于适宜人类居住的中纬度地带。城市群是一高度城市化地区,世界上几个成熟城市群大多达到很高的人口城市化水帄。

其次,国外城市群都处于帄原地带。帄原地带便于农业耕作、居住和交通联络,因此人口总是向帄原集中,导致城市也向帄原集中。

2、具有中枢支配地位的国家核心区域。

国外的超大型城市群往往都是国家或洲际的中枢,乃至全世界的政治经济中心,它常常集外贸门户职能、现代化工业职能、商业金融职能、文化先导职能于一身,成为国家社会经济最发达、经济效益最高的地区,具有发展国际间联系的最佳区位优势,是产生新技术、新思想的“孵化器”,对国家、地区及至世界经济发展具有中枢的支配作用。

3、具有完整的城市等级体系。

城市群是一个巨大城市群体,不仅拥有数个大的中心城市,而且还有大量的中小城市,是一个包括大、中、小城市和市镇的城市群体。其中,中心城市在城市群形成和发展中起着核心作用。

4、空间体系结构形态大多沿长轴呈带状拓展。

国外城市群大多都是长轴呈带状拓展,也有呈其他结构拓展的。

5、具有发达的区域性基础设施网络。

交通运输业和信息产业的高度发达是国外城市群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同时,城市群区域内除城市用地外,还有大片的农田、林地相间,作为获取新鲜农产品、提供游憩场所和改善环境的空间有机组成部分。

国外城市群发展的一般规律

1、城市群是城市化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新型城市地域空间组织形式。

当代世界城市化的一个显著特点表现为:大城市化趋势明显,其结果不仅使人口和财富进一步向大城市集中,大城市数量急剧增加,而且出现了超级城市(supercity)、巨城市(megacity)、大都市区(metropolitan district)和大都市带(megalopolis)等新型城市空间组织形式。

城市群是由于科技进步、规模经济效益促使产业与人口在空间上集聚与扩散运动的结果,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阶段。它是城市化发展到成熟阶段(即地带性城市化阶段)的城市地域空间组织形式,是城市化进入高级阶段的标志。

2、城市群与工业化相伴而生。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工业化带动城市化是世界城市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特点。

3、城市群的发展与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密切相关。

18世纪后,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重心,伦敦和英格兰中部地区形成以伦敦至利物浦为轴线的大片城市带或城市群。到19世纪,欧洲大陆的经济兴起,使西欧地区成为世界经济增长重心。

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增长重心从西欧转移至北美。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以及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在日本东部地区形成了以东京——大阪为轴线的庞大城市群。

值得一提的是,进入21世纪后,世界经济增长重心正向亚洲太帄洋地区转移,中国正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可以预见,21世纪新崛起的城市群,将是以上海为中心城市,以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南京为西翼发展轴,以上海——杭州——绍兴——宁波为南翼发展轴而形成的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国外城市群的发展趋势

这种城市群体随经济发展而逐步演化成巨大的城市化地带,并以其独有的聚集优势,对一定区域乃至一国的经济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尽管如此,但这种巨大的城市化地带也导致国家经济、人口和产业过分集中于某一地带,相应地也带来了一系列后果弊端。突出地表现为:导致区域生态帄衡破坏:加剧区域经济发展失衡与区际差异扩大;城市基础设施的连绵扩张吞食大量良田;企业外迁造成城市政府财税锐减,中心城市渐趋衰退。

针对上述问题,自20世纪60年代末期以来,许多发达国家在国土规划上开始重视城市群区域的良性持续发展,并相继采取了一些应对之策,主要有:一是控制大城市人口的过度膨胀。二是重视落后地区的发展。三是重视克服环境污染。

历年中国美国日本台湾人均收入

历年中国美国日本台湾人均收入 人均月收入(美元) 日期中国美国日本台湾1952 4 191 17 17 1953 5 199 19 15 1954 5 196 20 16 1955 5 210 22 18 1956 6 218 24 12 1957 6 226 28 14 1958 7 226 29 15 1959 7 241 33 16 1960 7 246 40 13 1961 6 251 47 13 1962 6 266 53 14 1963 6 277 60 15 1964 7 293 70 17 1965 8 313 77 17 1966 9 338 89 20 1967 8 352 103 23 1968 7 380 121 26 1969 8 406 136 29 1970 9 422 157 33 1971 10 453 184 37 1972 16 492 241 43

1973 17 544 320 59 1974 17 584 366 77 1975 18 630 383 81 1976 18 695 417 95 1977 19 765 502 110 1978 21 856 689 133 1979 23 946 721 161 1980 26 1020 760 198 1981 24 1133 829 226 1982 23 1167 759 224 1983 24 1256 816 238 1984 25 1384 868 265 1985 24 1471 916 275 1986 23 1542 1151 330 1987 25 1623 1649 439 1988 30 1732 1958 541 1989 33 1844 1994 633 1990 28 1934 1996 674 1991 29 1973 2379 748 1992 35 2060 2533 878 1993 43 2137 2767 919 1994 39 2243 3090 992 1995 50 2318 3291 1068 1996 58 2420 3050 1120 1997 64 2540 2851 1150 1998 68 2645 2573 1049 1999 72 2770 2862 1127 2000 79 2901 3109 1201 2001 86 2963 2738 1085 2002 94 3034 2653 1101 2003 106 3145 2779 1127 2004 124 3329 3027 1216 2005 145 3507 2939 1303 2006 172 3694 2892 1338 2007 220 3815 2912 1400 2008 289 3909 3224 1424 2009 312 3781 3233 1368 2010 377 3900 3565 1548 2011 464 4138 3689 1719 2012 509 4289 3568 1741 2013 571 4396 3130 1732

相同点 1 日本与英国都是岛国

日本与英国 相同点1 日本与英国都是岛国,海岸线曲折,从而优良港湾较多、海运业发达; 2 纬度相近,气候都具有海洋性(日本为亚热带和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英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湿润,较温和; 3工业化水平高,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 4 都临近世界著名渔场(日本附近有北海道渔场,英国附近有北海渔场),渔业资源丰富; 5 新兴电子工业在布局上都向国土的南北两端扩展。 不同点1 英国是世界上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工业国,本国拥有较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资源,属于“煤铁复合体型”工业布局;日本资源贫乏,靠进口原料和燃料发展工业,属“临海型”工业布局。 2 英国地少人少,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农业现代化侧重于机械化和生物技术;日本人多地少,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农业现代化侧重于生物技术和水利化。 3 英国发展早,但后期资本逐渐向海外扩张,后期发展缓慢。日本发展晚,但由于二战后美国的扶持发展迅速。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 1.英国的早期工业及其分布. 纺织:曼切斯特钢铁:奔宁山脉两侧(靠近煤矿区) 造船 2.英国的新兴工业及其分布 汽车飞机:伦敦周围,英格兰北部,苏格兰南部 电子石油加工:北海沿岸地区和苏格兰的南部地 英国的地理气候 地理环境 全境由靠近欧洲大陆西北部海岸的不列颠群岛的大部分岛所组成,隔北海、多佛尔海峡和英吉利海峡同欧洲大陆相望,是一个岛国。 英国位于北纬50度至60度之间,比我国的黑龙江省还要偏北,但气候却温和得多,可以说是冬无严寒,夏无酷署。这温和的气候首先要归功于热带的墨西哥湾暖流。这股暖流,有好几百公里宽。它浩浩荡荡地流向欧洲西北岸,改称大西洋暖流,为英国带来了温和湿润的海洋性气候。以伦敦为例,冬天河湖极少结冰,一月份的平温气温在4度(摄氏)以上;而夏天又相当凉爽,七月份的平温气温只有17度,早晚常要加件线衣才行。年降雨量约600毫米,不算太多,但分布比

国外城市群发展浅说(英国-美国-日本城市群简析)

国外城市群发展浅说 (转载自安徽社科院“聚焦泛长三角”) 城市群是伴随工业化而出现的,因此它主要分布在西欧、美国和日本等先进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西欧城市群 西欧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开始最早的地区,城市化水帄高,城市数量多,密度大,均以多个城市集聚的形式形成城市群。这些城市群包括: 1、英国伦敦——伯明翰——利物浦——曼彻斯特城市群。该城市群区域集中了英国4个主要大城市和10多个中小城市,是英国产业密集带和经济核心区。 2、法国巴黎——鲁昂——勒阿弗尔城市群。该城市集聚区是法国为了限制巴黎大都市区的扩展,改变原来向心聚集发展的城市结构,沿塞纳河下游在更大范围内规划布局工业和人口而形成的带状城市群。 3、德国莱因——鲁尔城市群。该城市群区域是因工矿业发展而形成的多中心城市集聚区,是欧洲工业中心。该城市群集合体是在长116公里、宽67公里范围内聚集了波恩、科隆、杜塞尔多夫、埃森等20多个城市,其中50~100万人的大城市有5个。 4、荷兰兰斯塔德城市群。这是一个多中心马蹄形环状城市群,包括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和海牙3个大城市,乌德支列、哈勒姆、莱登3个中等城市以及众多小城市,各城市之间的距离仅有10~20公里。该城市群的主要特点是把一个城市所具有的多种职能分散到大、中、小城市,形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空间组织形式,以保持整体的统一性和有序性。 美国城市群 美国城市群的形成与制造业的发展密切相关,3大城市群都分布在制造业发达地区。 1、波士顿——华盛顿城市群。该城市群分布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帄原,它北起波士顿,南至华盛顿,以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等一系列大城市为中心地带,其间分布的萨默尔维尔、伍斯特、普罗维登斯、新贝德福德、哈特福特、纽黑文、帕特森、特伦顿、威明尔顿等城市将上述特大中心城市连成一体,在沿海岸600多公里长、100多公里宽的地带上形成一个由5大都市和40多个中小城市组成的超大型城市群,面积约13.8万帄方公里,人口约4500万人,城市化水帄达90%。虽然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不到1.5%,但却集中了美国人口的20%左右,它是美国经济核心地带,制造业产值占全国的30%。该城市群区域的各主要城市都有自己特殊的功能,都有占优势的产业部门,城市之间形成有紧密的分工协作关系。 2、芝加哥——匹兹堡城市群。该城市群分布于美国中部五大湖沿岸地区,东起大西洋沿岸的纽约,西沿五大湖南岸至芝加哥,其间分布有匹兹堡、克利夫兰、托利多、底特律等大中城市以及众多小城市,城市总数达35个之多。

中国、美国、日本三国动画的特点

中国、美国、日本三国动画的特点 摘要:中国、日本、美国的动画的特点,他们以不同的风格形式出现在观众的面前,各自有各自的特点。 关键字:动画、特点、技术、内容 中国动画学派以独特的风格和视角,在世界动画舞台上有着特殊的一席之地。下面谈谈中国动画的独特之处: 第一:强调内容的健康性。中国动画片突出了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这里没有血腥,更没有色情。 第二,形式不拘一格。上下五千年、悠悠文明史,造就了中国动画片百花齐放的格局。同是水墨动画片,就可以运用多种风格的画意。齐白石、贾又福、李可染的笔法在不同的动画当中体现了不同的风格。第三:坚持民族绘画传统。中国的动画片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从绘画到雕塑,从剪纸到皮影,很多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都是我们值得借鉴的好材料。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借鉴和对本土现实生活的提纯,使中国的动画片呈现地道的中国风貌。例如:《三个和尚》借鉴了中国戏曲风格;《骄傲的将军》表现的是京剧风格;《渔童》、《牛冤》等剪纸片吸取的是中国皮影和民间剪纸的外观形式。再例如,《大闹天宫》成功运用了中国古代寺观壁画;《鹿铃》、《山水情》脱胎于中国画中的写意花鸟和写意山水;而《南郭先生》、《火童》则融合了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的刚健风格。与古希腊、古罗马以及欧美等国的魔鬼、魔法、巫术不同,中国动画片中描写的神仙、鬼怪、法术也完全

本土化,像手持如意金箍棒、火眼金睛的孙悟空;行走驾云的太白金星;爱管闲事的土地爷,还有顺风耳、千里眼、人参娃娃……这些都完全是土生土长的“中国风”,即使绘写现代生活的动画片,也都纯然是一派中国气概。 我们不仅看到了《米老鼠和唐老鸭》这样优秀的动画片,我们同样看到了迪斯尼乐园这样享誉世界的娱乐场所。这就是现代卡通艺术的发展之路:不仅要有一个系统的文化产业,更要有完善的产业链条,逐步实现卡通产业投入与产出的良性循环。而它的发展与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经济水平与大众文化消费观念。超过一个世纪的历史,中国卡通始终处于产业化的边缘,没有能够实现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令人欣慰的是,近十年来,中国的卡通业也正在朝着“产业化”和“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和情况,所以在处理问题的能力上我们又会面临新的考验。 日本现在是世界上的动画强国。近年来,日本动画片在中国十分流行,不仅在青少年人群中倍受追捧,很多成年人也对其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他们观看影片、在线交流、模仿片中人物,这些行为都值得关注。但更应引起注意的是日本动画片风靡的原因,尤其是日本动画片的主题、题材与文化意蕴等。故事动画片所描述的故事,不管是侦探型故事,还是人与自然的故事,亦或是记录高中生活的现实题材,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值得关注。普适性的主题日本动画片包含了许多人类普遍关注的主题。如《中华小当家》表现了小当家的奋斗史;《海贼王》反映路飞冒险,还有很多的作品表现了主人公的友情与爱情等亘

英国和日本的投资环境分析

英国 货币稳定性和通货膨胀率:(18分) 作为世界第五大经济强国的英国,历年来保持着低利率和低通货膨胀率的财政政策,使其能够在激烈的竞争和困难的市场面前,经济得以持续发展。同时,英国以其稳定的政治经济形势、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以及学术研究与商务应用良好的合作,在吸引境外投资方面一直保持着较强的竞争力。 2016年1月英国公布一系列疲弱经济数据,加上围绕全球经济成长的担忧,令市场推后了对英国央行开始升息的时点预期,从而拖累英镑兑美元数周来跌逾6%。另外,围绕英国公投可能支持脱欧的担忧也令英镑承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5月13日公布的一份报告中称:“投票脱离(欧盟)将引发一个较长的高度不确定性时期,导致金融市场动荡,并打击产出。”但截止到目前为止,英国货币经济相对稳定。 政治稳定性:(12分) 英国法律体系起源与世界最悠久的法系之一,英美普通法系,这一法系长期以来强调突出财产的法权意识。英国此案在处于长期稳定状态,且英国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发祥地,深谙国民财富增长所依赖的有效制度路径,长期以来,十分注意通过国家制度的创新来吸引国际资本,并逐步构造出了完备理想的国际投资制度环境。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保守党领导的联合政府从2010年起采取一系列财政紧缩和经济刺激政策,使得英国得以逐渐走出经济危机阴霾,经济稳步发展,就业状况明显改善,保守党执政能力赢得大批选民信任。2015年卡梅伦连任英国首相,且保守党一向来与企业关系亲密,获得选民委托继续执政后,政治和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将有利于英国的经济增长。 日本 货币稳定性:(18分) 日元是世界主要货币之一,长期以来与人民币之间的汇率相对稳定。虽然“广场协定”之后日元逐渐升值,并导致经济的巨大风险。事实上,自2012年底“安倍经济学”开始推行至今,日本宽松货币政策已逐渐显现出力不从心的疲态。日本宽松货币政策如今显示出来的是零效果甚至是反效果。要想扭转这一局面,日本政府还应克服重重阻力,让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积极配合,进而实现摆脱通缩、实现增长的目标。 政治稳定性:(10分) 自06年小泉纯一郎卸任以来日本政局更迭频繁,没有一任首相任期超过一年,内阁成员频繁更换,实施的国内国际政策往往会随着执政党的变化而改变,这给日本政策的执行成果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2015年9月19日,日本自民党和公民党组成的执政联盟,凭借其在国会中的议席优势,还是在国会参议员全体会议上,强行通过了《新安保法》。日本战后“专守防卫”的安保政策实质由此终结。由此可见日本在政治稳定性方面评分可为10分。

专题二十 国别史-英国、美国、俄国、日本

专题二十国别史――英国、美国、俄国、日本考点1 英国 1.综述 通过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完成了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英国通过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在此期间,英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殖民帝国。19世纪中后期开始,殖民地日益成为英国的负担,而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也逐渐显现,英国的发展开始减慢,最终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根本原因:封建王朝(斯国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时间:1640—1688年。 (3)重要人物:克伦威尔。克伦威尔率领议会军击败王军,于1649年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并宣布英国为共和国。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实行独裁统治。 (4)革命结束:1688年,光荣革命,推翻了复辟的封建王朝,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5)重要文献: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标志着英国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的君主立宪政体。 (6)影响(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 3.英国工业革命 (1)综述: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世界资本主义逐步发展、完善和走向成熟的时期,近代社会开始逐渐确立。在这个时期,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它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的生产能力,造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开创了新兴的工厂制度,推动资本主义各国政治制度不断完善。 (2)工业革命的时间:18世纪60年代——1840年前后。 (3)开始: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 (4)最重要的发明:瓦特改良蒸汽机,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5)交通运输革新:史蒂芬孙利用蒸汽机发明了火车机车“旅行者号”。 (6)英国工业革命完成: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工业革命完成。 4.英国对中国的侵略 (1)鸦片战争:1840年6月英军侵入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英舰到达南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英国首先挑起战争,炮轰广州城,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3)1901年参加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导致两大敌对帝国主义侵略集团——由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和由英、法、俄三国组成的三国协约。英国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 6.参加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1)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法国总理克里孟梭、美国总

区域与区域差异

第1节 区域与区域差异 最新考纲 1.区域的含义。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分析解读 1. 以区域图、统计表或文字材料等为信息载体,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 以热点区域为背景,对比分析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差异。 一、认识区域 1.区域的含义 (1)概念: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2)特点 具有一定的 、形状、范围或界线,有明确的 特征 内部某些特征 ,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 (3)划分????? 指标:可采用 指标,也可采用 指标; 可按自然要素特征来划分,也可按人文要素特征 来划分 目的: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 地 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3. 区域的特征 (1)整体性:区域内部________________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________。 (2)差异性:任何一个区域内部都有其相对一致性,但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________。 (3)开放性:区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区域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包括自然要素之间以及自然要素和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联系。 误区警示 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不等于说没有界线。因为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因此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只是有的界线明确(如国界),有的界线模糊(如气候区)。 二、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1.区域差异 2.区域差异比较——以日本和英国为例 (1)

3. 我国的区域差异 (1)成因 ????? 地势:西高东低,呈 分布气温:受太阳辐射的影响由南向北 降水:受 的影响由东南向西北 递减 (2)划分指标:________和气候。 (3)具体划分(如下图) ①三大自然区名称???? ? a. b. c. ②界线????? a 与 b 界线Ⅰ大致与 年等降水量线吻合 a 与c 界线Ⅱ大致与 吻合 b 与 c 界线Ⅲ大致与 吻合 特别提醒 长城的分界意义 沿长城一线,由于它基本上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相一致,因而承载了许多自然要素的差异:在气候上南侧属于暖温带,北侧属于中温带,南侧是半干旱地区,而北侧是干旱地区;在植被上南侧属于森林草原,北侧是草原与荒漠草原、荒漠;在水文上除局部地段外,长城一线基本还是内流域与外流域的分界线;这些特殊的自然条件决定了农业经济的特点,即界线以南以种植业为主,界线以北牧业占优势,而且界线以南两年三熟,冬小麦可以安全越冬。 考点一 区域的含义 典例导入 1.读下图,回答(1)~(3)题。 (1)图1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为 A .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C .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图1 D .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2)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A .发展水平 B .生活特点 C .发展方向 D .发展条件 (3)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的淮安市于2008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图2为标志园内分界线标志物模型。该标志物应位于图l 中的 图 2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疑难剖析 1.区域的整体性 以青藏高原为例,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高寒是其主要特征。受其影响,各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如下图所示:

1日本和英国在自然条件

1日本和英国在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工业分布和经济特点等方面的异同 自然条件,相同点,都是岛国,都位于北半球,都是地狭人稠的国家。 不同点,英国属温带海洋性气候,日本是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日本山地多平原少,地势崎岖,英国地势较平坦。英国领土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大不列巅岛和北爱尔兰,日本则主要由四个岛屿,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 自然资源,英国中部煤铁森林资源丰富.比如伯明翰,北海石油等还有也是4大渔场之一.日本近海也有石油,也有大渔场。但是日本煤铁资源较少,日本山地多,地势崎岖,所以水能资源丰富 工业分布,英国主要分布在伦敦附近,中部和南部,比如伦敦,伯明翰,曼彻斯特等等,日本则主要分布在濑互内海(大坂,神户)和东京湾(东京,横滨)附近。 经济特点,都是发达国家,制造业发达,第三产业占主导。日本进出口发达,电子汽车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英国的教育传媒和金融业发达 德国鲁尔区与中国辽中南工业区在区位条件、工业部门结构、整改措施等方面的差异比较

区位差异:1鲁尔区接近铁矿产地,辽中南是在铁矿产地,2鲁尔区水源充沛,辽中南水资源紧缺,3鲁尔区内河运输发达,辽中南海运便利。 工业部门差异:鲁尔区重点在煤炭,钢铁,汽车,化学等。辽中南重点在机械,以及工业零部件制造,些许有些石油化工。 整改措施:鲁尔区应该以环境治理和产业升级以及发展高新产业,延长产业链 辽中南呢个人认为首要的问题应该是冲破计划经济的束缚,改变发展观念,产品既要满足内需又要适应国外。 北非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在气候、资源、人口、经济特点等方面的差异比较 气候,北非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地中海沿岸有部分地中海气候。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赤道附近还有热带雨林气候(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和马达加斯加岛),还有部分地中海气候?(南非) 资源,北非石油和摩洛哥磷酸盐,还有撒哈

区域差异分析方法

专题复习《区域差异分析》 作者:杨村一中金玉玲 指导教师:宋印海顾启凤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区域,比较区域的不同点,掌握区域差异分析的方法。解决区域发展方面的问题。(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材料、图片的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从材料、图片中提取、认定、加工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最终进行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2、通过对习题总结和分析,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学会解决不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不同区域差异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观,充分认识到人类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贡献。 二、课程标准要求 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三、重点难点 运用区域差异分析的方法解决不同区域异同及其区域发展问题。 四、教学方法 对比分析法、综合程序法、讨论探究法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重视学生的探究活动。 五、教学用具 自制幻灯片、相关材料和图片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最近我收到了两位好朋友的来信,信上的邮票吸引了我。(呈现出两幅邮票的画面)同学们能判断出我的朋友是来自哪里的吗?你是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一个朋友是来自江南地区,另一位来自内蒙古。我们可以通过不同地区的民居判断出来。 【承接】建筑是不同地区区域特征的缩影,而建筑形式、风格都充分反映了当地地理环境的特点。 【提问】请同学们试着分别说明,两处的建筑怎样反映当地地理环境的特点?当地地理环境的特征究竟是什么那? 【学生讨论并回答,老师提问并总结】 1、江南水乡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湿度大,通风散热是建筑房屋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屋脊高,房间空间大,利于通风;屋檐宽,利于遮挡阳光,降低室内的温度。南方房屋顶坡度陡是为了容易排水,屋檐宽也是为了雨水排得更远。 2、温带大陆性气候,日夜温差大,风也很大,这里的居民以游牧为主要生产方式,所以便于移动又可以御风保温——蒙古包。 【小结】 民居只是反映不同地区区域特征的一部分,而一个区域的主要差别体现在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方面。我们具体来讨论一下区域特征与区域差异。 【教师承接提问】 区域是人为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的,我们怎么分析一个区域的特征,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板书】一、描述区域特征。 (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时间为两分钟)

中国美国日本企业文化区别及对中国文化的启示

中国美国日本企业文化区别及对中国文化的启示 企业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灵魂。利用企业文化进行管理,是企业管理发展到今天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管理层所追求的最高管理境界。美国、中国、日本分别代表了当今世界企业文化管理的三种不同流派,因而对三国企业文化管理的异同点进行剖析,就具有了极强的现实意义。 首先呢,我们来看一看美、日、中三个国家在同一行业的经营理念:美国福特、日本丰田、中国长安。这是三种能过代表国家的一些知名企业,但在同一行业为何他们能够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的先锋呢??下面是我们组通过搜集、查阅资料得到的一些关于中、日、美三国企业文化管理的不同理念。 一、企业文化特质的根本区别 区别之一:美国——偏重科学理性。 日本——注重科学理性和人文关怀相结合。 中国——偏重精神理性。 区别之二:美国——崇尚个人主义精神。 日本——崇尚团队精神。 中国——崇尚集体主义精神。 区别之三:美国——提倡创新冒险。 日本——提倡为我所用。 中国——提倡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二、企业管理模式特征的根本区别

区别之一:美国——重制度规范的管理。 日本——重“情”、“理”结合的管理。 中国——重德重情的管理。 区别之二:美国——相对集权化的管理(自上而下的决策)。 日本——“独特”的官僚组织管理(自下而上的决策)。 中国——集权式管理(自上而下的决策)。 区别之三:美国——短期雇佣制。 日本——终身雇佣制。 中国——劳动合同制。、 三、企业管理模式比较 四、美、日质量管理特色比较 戴明循环强调自主、主动管理,即立足于企业内部;详细分 析本企业目前存在什么主要问题,然后改进,特点是自我超越。 马克姆.波里奇奖强调程序化管理、重视量化指标,即立足 于企业外部,把本企业的业绩与同行最优秀企业的业绩进行对比,找出差距以寻求改进,特点是定点超越。 事实上,日、美企业都在找差距,只是找差距的方式不同; 日本企业通过戴明循环,与自己比较,找出存在的问题,然后自 我超越;美国企业则通过与优秀企业比较以发现差距,然后定点 超越。最后,日、美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都取得了成功。 他们都在比…日本通过跟自己比,找出差距,实现自我超越。

第二节 区域差异性

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不同区域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 2.通过比较两个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初步掌握比较区域的差异的基本方法。 3.以我国的区域差异为例,从地图上提取信息,列出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探讨区内整体性特征和区际差异的形成原因。 【教学重点】:比较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并探讨其原因。 【教学难点】:比较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并探讨其原因。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区域差异 阅读课本第一部分完成: 1、形成原因: 2、表现: 二、区域差异比较——日本和英国 (一)、自然环境的比较 读课本P10日本和英国地图,完成下列要求: 1、相似性: 2、差异性表现: 3、产生的原因: 4、日本、英国气候形成原因 (二)经济发展的比较 读课本P12英国、日本工业分布图,并结合日本和英国的自然环境差异,完成下列问题:1、相似性:

4、日本、英国工业布局特点产生的原因: 5、日本、英国农业业布局特点产生的原因: 三、区域差异比较——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 1、读课本图1-2-8 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界线: 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及东部季风区: 2、我国三大自然分区的划分依据: 3、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巩固练习】 一、基础训练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据此完成1~2题。 1.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两侧的区域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 B.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 C.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 D.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 2.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差异 B.海陆位置不同 C.纬度位置不同 D.山地阻挡作用 3.有关东部季风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较平坦,海拔平均在500m以下 B.夏季普遍高温多雨,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 C.植被以森林为主,部分以森林草原为主 D.均为外流区,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区域间自然特征差异显著,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产活动。据此完成4~6题。 4.从东部季风区到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再到青藏高寒区() A.区域面积一次增大,人口比重依次减小 B.地势逐级升高,降水逐渐减少 C.人类活动逐渐加强,自然状态变化逐渐变大 D.土壤发育程度逐步降低,生物种类越来越少 5.新疆生产的瓜果特别甜,原因是() A.云量多,光照弱,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 B.降水少,瓜果水分含量少,糖分高 C.昼夜温差大,营养物质消耗少,糖分积累多 D.晴天多,云量少,温差小,有利于作物生长 6.青藏高寒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 7.关于日本和英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都属于海洋性气候②能源均不能自给③海运条件便利④对外贸易发达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8.关于日本和英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国均是岛国,工业均为“临海型”布局 B.两国都是发达国家,农业均以畜牧业为主 C.两国均为发达的工业化国家 D.两国能源都能自给 9.我国三大自然区地势高低、地貌类型、地貌单元不同。下表给出了一些地貌单元,结 合所学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将下列描写地貌特征的词句的序号填入表中相应空格内: ①千沟万壑②沙漠、戈壁广布③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④海拔最高的盆地 ⑤地面坦荡⑥地面崎岖⑦边缘有绿洲⑧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⑨内部低山丘陵起伏⑩喀斯特地貌发育 (2)将我国三大自然区的代号填入表内相应空格中: A——东部季风区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C——青藏高寒区 (3)将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代号填到表中相应空格里: 甲——第一级阶梯乙——第二级阶梯丙——第三级阶梯

中国美国日本企业管理特点

摘要] 本文从中美日三国企业管理特色比较出发,找出目前中国企业在管理中与美日先进企业的差距,为其管理特色转变提出了参考建议。 [关键词] 中美日企业管理特色 一、引言 企业管理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组织、计划、指挥、监督和调节等职能的总称。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需对整个劳动过程的监督和调节,使单个劳动服从生产总体的要求,以保证整个过程按预定目的进行。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产品日新月异、市场瞬息万变,企业管理就显得愈益重要。 中美日三国作为世界上的主要经济体,企业管理特点大相径庭。通过比较三国企业管理的特点、利弊和形成原因,能对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和理念有较为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对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企业管理特色 中国企业的发展已经历了百余年。面对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企业管理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管理风格,主要有以下3个特点: 1.经营者权威影响大,管理体制具有不确定性 一般而言经营者领导权威影响极大,对其决策难以左右;管理体制受经营者意志影响较大,不确定性较强。究其缘由还是专制传统思维的影响,民主意识淡薄加之现代企业制度不完善,“人治”大于“法制”就在所难免。市场经济瞬息万变,高度集中的领导管理体制能对市场迅速做出反应,制度灵活性强;管理中的“人治”思想利于增强内部凝聚力和以人为中心管理特色形成。但在某种程度上集权式人治加大了经营的风险,在缺乏系统科学的制度的约束下难免失误。 2.长期战略目标功能细化 许多中国企业惯于将长期战略分割为若干单元,逐层完成,体现了计划经济的痕迹。战略制定者希望通过将战略分解细化使得其被各级管理层所熟知和认同,使各职能部门、各业务单元明晰努力方向和目标。在现实中,这种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企业的战略一方面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须根据变化适时调整。但中国企业对此还较为欠缺,易在朝令夕改和墨守陈规中徘徊,使得长期战略要么缺乏连续,要么与实际脱离,甚至盲目多元化经营,最终功能弱化,没有发挥应有的宏观方向作用。 3.企业文化建设特色明显 企业文化的形成与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企业文化具有典型的东方色彩:政治色彩浓厚、开拓创新与中庸保守和拿来主义并存、追求标准和大一统思想、非制度型等。这些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使企业内部有强烈的大局意识,灵活性与稳重性并存。但缺陷也很明显:忽略企业核心价值观的作用;过分强调群体意识使创新意识较为缺乏;缺乏平等观念,影响工作积极性和企业效率;“大一统”、中庸、强调安于守成束缚个性创造和开拓精神,压抑企业潜力。 三、日本企业管理特色 日本在科技创新及管理创新上都很优秀,其企业东方式的管理方式和管理风格鲜明: 1.树立员工是最重要经营资源思想,坚持以人为本 作为东方国家,日本的企业认为人的能力具有很大的发展性和可塑性,给予职工的待遇等于对其能力发展的投资。员工应在工作中开发能力、追求自己,以及公司的最大发展。这些是传统儒家思想与西方管理理念相融合的反映。“要满足客户,首先要满足自己的员工”,这种人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极大调动了积极性,使企业由过去的劳资关系紧张到今天上下“一心同体”。例如许多企业在厂内有壁报,对各方面有成就的人发表扬状,鼓励提合理化建

二战史鉴:列强的国家战略(苏联、日本、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

本书依次分析了苏联、日本、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的国家战略,研读之后,让人荡气回肠,受益良多!不读此书,实为人生一大憾事。 二战史鉴:列强的国家战略——苏联篇(上) 受特殊的国情和国体影响,苏联在二战中的国家战略,几乎可以视为斯大林个人的战略。国内学界对“斯大林模式”的研究汗牛充栋,但对“斯大林战略”的研究却凤毛麟角。事实上,今天回头看去,所谓的“斯大林模式”,与其说是一种建设社会主义的国内发展方法,不如说是一种为进行国际竞争而采用的特殊战略。如果不能揭开当年苏联宣传机构营造的表象,将之放在国际战略格局中剖析其实质,不仅看不到“斯大林战略”的全貌,也看不清“斯大林模式”的真相。本文将从战略、国际政治和战争史的综合视角,力图客观呈现真实的“斯大林战略”及其对二战和苏联的影响。 一堆烂摊子 当斯大林在20世纪20年代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时,他接过的是一战惨败和内战惨胜的烂摊子。 俄国曾经是令全世界敬畏的军事巨人,但这一点在斯大林上台之际已丝毫看不出踪影。俄国的军事厄运可以追溯到1855年。这一年,在英法联军的猛烈持续攻击下,塞瓦斯托波尔要塞陷落。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沙俄帝国造成两大 影响,一是加剧了内部的矛盾,二是迫使其向东扩张。但是,东进的道路并不 顺畅。1904年,日本在英国的扶植下向沙皇俄国发起了挑战。这场被后人称为第零次世界大战的日俄战争,再次以俄国的惨败告终。一个非欧洲、非白种族 裔的发展中国家,居然打败了赫赫有名的“俄国压路机”,这个事实令俄国尴 尬蒙羞,更让俄国内部的分离主义者备受鼓舞。

日俄战争再次以俄国的惨败告终 1914年,俄国带着雪耻、复兴的追求,毅然决然地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很遗憾,随之而来的是一连串更惨痛的失败。结果,一战尚未结束,俄国就因内部的两场革命,率先退出了大国厮杀的棋局。 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无论是协约国还是同盟国,都不能接受俄国因革命而获得静坐旁观的特权。协约国将俄新政权视为搅局的叛徒,同盟国则看到了征服东方的天赐良机。 革命没有带来和平,却引来更大的灾难和羞辱。 面对气势汹汹的德军,新政权为求生存,被迫于1918年3月3日,签署了灾难性的德俄《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和约》(编注:《布列斯特和约》)。正如沃尔纳茨基总结的那样:“和平的条件是灾难性的。乌克兰、波兰、芬兰、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得以独立。外高加索的部分地区被割让给土耳其。俄国人口由此减少了26%,可耕地减少了27%,粮食产量减少了32%,铁路系统缩小了26%,制造业减少了33%,钢铁减少了73%,煤矿数量缩水了75%。此外,俄国还必须支付一大笔战争赔款。”总计6000万人口和超过5000家工厂、磨坊、酿酒厂和炼油厂,被划到俄国之外。 德国的战败,虽然宣告了这一和约的失效。但随之而来的是,沙俄帝国的大崩解和前所未有的大内战。

美国、日本、英国、中国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分析比较

美国、日本、英国、中国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分析比较【摘要】本文简要概述了美、日、英、中等四国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发展历程,并通过对各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比较,探讨了对我国大学入学制度的启示。认为一是我国统一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更不能取消;二是多种高考形式并存,学生和高校进行双向选择;三是要加大考试内容中能力的考查,注重试题编制的科学性。 【关键词】中外四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分析比较 大学入学考试制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系统中是衔接大学与中学的中间环节。它对高等院校的教育质量和中等学校的各项工作起着重要的指导和制约作用。本文拟通过对美、日、英、中等四国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进行分析比较,为完善我国大学入学制度提出有益的建议。 一、各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发展历程 1、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发展历程 美国没有高校入学全国统一考试。创建于1901年的sat考试至今已有一个多世纪,它是为解决当时普通中学教育的混乱局面,为高校统一选拔不同背景的学生而建立的,为适应不同社会时期的要求和教育变革而不断发展完善起来的,已经成为美国大学入学录取学生的重要参考。 2、日本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发展历程

日本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变化较大,在全国统考和大学自行招生之间有过几次徘徊,1917年后基本实行统一考试单独选拔的大学制度。1955年日本大学又开始自行招生。但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后统一考试的呼声在改革中占了上风。1979年日本全国的国立和公立大学实行统一的入学考试——全国共同学力的第一次考试。 3、英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发展历程 1917年英国成立了中学考试委员会,由大学考试机构教师和地方教育部门的代表组成,推行教育证书考试。1951年,普通教育证书(gce)考试取代在校生的学校证书考试,开始实行且面向所有想上大学的青年。自1988年开始实行中等普通教育证书(gcse)考试,为了更好地选拔能适应未来大学学习的需要,普通教育证书高级水平(gce a-level)考试依然实行,1989年又增加了一种高级补充水平考试(gce as-level ),为大学选拔学生提供了很好的依据和参考。 4、中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大学入学考试分为几个时期。1949-1951年是大学入学考试的过渡时期;1952-1965 年是高等院校入学统一考试的建立与发展时期;1966-1972年,“文革”的爆发致使全国高等院校的招生工作几近停滞,在1972年部分大学试点招生的基础上恢复全国高等院校统一招生;1977-1982 年是高等院校入学考试制度的恢复时期;1983 年至今是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改革时期。

中国、日本、美 国、英国的小学生守则对比

中国、日本、美国、英国的小学生守则对比。看后哑然失笑,瞬间从心中升起淡淡的担忧和悲哀。 先看我们最熟悉的中国小学生守则,共10条: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2、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 3、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 4、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讲究卫生。 5、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生活习惯文明健康。 6、积极参加劳动,勤俭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7、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 8、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 9、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 10、热爱大自然,爱护自然环境。 再看英国小学生守则,也是10条: 1、平安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2、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 3、生命第一,财产第二。 4、小秘密要告诉妈妈。 5、不喝陌生人的饮料,不吃陌生人的糖果。 6、不与陌生人说话。 7、遇到危险可以打破玻璃,破坏家具。 8、遇到危险可以自己先跑。

9、不保守坏人的秘密。 10、坏人可以骗。 日本小学生守则,7条: 1、不迟到;进校后不随便外出。 2、听到集合信号时,迅速在指定场所列队;进教室开门窗要轻;在走廊和楼梯上保持安静,靠右行。 3、上课铃一响即坐好,静等老师来;听课时姿势端正,不讲闲话,勤奋学习。 4、遇迟到、早退、因故未到等情况,必须向老师申明理由,有事事先请假。 5、严格遵守规定的放学时间,延长留校时间要经老师许可。 6、上学放学时走规定的路线,靠右行,不要绕道和买零食。 7、遇地震、火灾等紧急情况时不惊慌,按老师指示迅速行动。 最后看美国的,12条: 1、称呼老师职位或尊姓。 2、按时或稍提前到课堂。 3、提问时举手。 4、可以在你的座位上与老师讲话。 5、缺席时必须补上所缺的课业。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6、如果因紧急事情离开学校,事先告诉你的老师并索取耽误的功课。 7、所有作业必须是你自己完成的。 8、考试不许作弊。 9、如果你听课有困难,可以约见老师寻求帮助,老师会高兴地帮你。 10、任何缺勤或迟到,需要出示家长的请假条。 11、唯一可以允许的缺勤理由是个人生病、家人亡故或宗教节日。其他原因呆在家里不上课都是违规。 12、当老师提问且没有指定某一学生回答时,知道答案的都应该举手回答。 全部读完,有理由不为我们的未来担忧吗?没有。看起来很美,我们在培养杰出的公民,守则中什么都包括,全部做到了,简直是圣人。但悲哀的是,几乎每一条都难以做到。没有那句告诉学生究竟该怎么做,每一条都足够学一辈子,透出我们的做事风格——混沌和假大空,所以我们的守则等同于无。在假大空的氛围中,你能期望我们的学生遵守些什么?守则可以理解为要求,其实是底线要求,没有底线,或者底线是天空,都不可想象,都不是对人的界定。

高考地理 第二节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课件 鲁教版

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第1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能够说出不同区域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特征。能叙述出区域之间自然环境差异产生的原因。 2.通过比较日本和英国两个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初步掌握比较区域的基本方法。 二、自主学习 (一)区域差异 1.成因:不同地区所处的、不同,加上地形等自然要素的影响。2.表现: (二)日本和英国的区域差异

三、典型案例 案例1 美国和中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比较图中两国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开发条件等方面的区域特征,回答有关问题。 (1)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比较。 相同点:。 不同点:。 (2)开发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比较。 相同点:。不同 点:。 四、梯级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不是形成自然环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 A.土壤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地形 关于日本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3题。 2.日本比较丰富的资源是 ( ) A.石油 B.煤炭 C.铁矿石 D.水能 3.日本工业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大量出口初级产品 B.大量出口工业原料 C.对外依赖性强 D.可以独立发展工业 4.下列关于日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 B.主要工业区和城市分布在太平洋沿岸 C.是世界上重要的工农业产品出口国 D.矿产资源贫乏,但水力资源丰富 5.英国早期的工业具有明显“资源型”特点,工业大多建在()A.煤炭产区 B.铁矿产区 C.石油产区 D.铜矿产区 6.英国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 A.威尔士南部 B.英格兰中部 C.北海大陆架 D.北爱尔兰北部 7.日本的气候南北差异显著,而英国气候南北基本无差异主要原因()A.日本南北跨纬度广 B.日本东西跨经度广 C.英国地形以平原为主 D.英国地处低纬度 8.关于日本与英国的经济发展相似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农业都以种植业为主 B.都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经济的发展水平高 C.都是所在大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D.传统工业都依赖便利的海运,进口原料和燃料9.关于日本、英国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