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信用分析框架_债券投资信用风险研究

企业信用分析框架_债券投资信用风险研究

企业信用分析框架_债券投资信用风险研究
企业信用分析框架_债券投资信用风险研究

企业信用分析框架:债券投资信用风险研究

公司基本情况

1、包括公司名称、成立时间、历史沿革、注册地、注册资本、实收资本(报表中的实收资本、营业执照、验资报告及公司章程披露的注册资本应当一致,不一致的应追究原因)、出资方式(货币出资要优于实物出资)、法定代表人,经营范围,业务资格资质(是否有从事无业务资质的业务);

2、公司主要股东及股权占比,股东背景,实际控制人。股东背景对企业的经营方式、经营方向、经营效率等有重要影响。股东背景情况可分为以下几类:1)按有无外资分(外资控股企业要注意股东方撤资外逃风险和利润输送风险),2)按有无国有股份分(国有背景优于民营背景);3)按有无公开上市分(上市代表信息透明度高、财务报表真是性高、具备再融资能力);4)按有无集团背景分(一方面反映股东方支持,另一方面反映关联资金占用、关联交易输送利益的可能);5)按有无家族背景分(家族性企业普遍存在公司治理不够健全,经营风格激进的特点)。对于一些资本运作的企业和民营企业,其股东往往是比较深的,有的企业法定代表人并不是实际控制者,有的企业第一大股东并不是实际控制者,应注意挖掘。

3、公司组织架构,主要职能部门,经营团队、员工队伍、企业文化、制度建设,主要关联企业及投资企业。形成对公司及其关联企业的一个框架性认识,看企业是集团核心生产主体,还是只是一个车间,或者是投融资平台等。并从根据公司整体的资本实力、资源配置、人员素质,分析其产业链的覆盖、产业的扩张是合理的还是激进的,分析其投资扩张的动机,分析其投资扩张行为是否会对其资金链带来相应的影响、经营管理水平能否覆盖其投资领域。必要时我们甚至要对整个关联企业的资产状况、经营状况、财务状况、资信状况等作相应的调查和反映。

4、关注公司管理者的风险,要重点考核客户管理者的人品、诚信度、融资动机及其道德水准、教育程度,历史经营记录及从业经验。管理层、股东层面的稳定性。对民营企业尤其是家族性企业更要关注这一点。

公司经营情况

1、行业背景情况,企业所处行业的整体情况,企业在这个行业的排名、在当地区域市场上的排名和占有率情况。企业行业竞争力(包括价格竞争、品牌竞争、产品升级换代的竞争、服务的竞争)、行业壁垒(包括资金壁垒、技术壁垒、资源壁垒、政策壁垒)。对“两高

一资”(即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行业企业应结合行业产能和政策现状,重点分析行业未来格局变化和政策风险。这一块分析可以分为两部分:行业整体特征、行业格局和运行状况分析(行业整体风险),和企业在行业内所处的地位、市场份额、核心竞争力、外在威胁、发展趋势等。在这个模块可以采用波特五力模型的框架来进行分析。

2、经营范围,主要从事什么业务,拥有哪些业务的经营权(franchise);管理是否规范,是否形成完整规范的业务流程,是否有一定从业资历,经营状况是否保持稳定,近年有无重大违规行为。主要经营的产品有哪些,生产能力如何(如生产设备、生产线运转情况,生产工艺的先进性);是否长期经营一些稳定产品(已形成一定的专业性)。这个模块的核心在于看企业的生产能力,即供给能力,其中又包括产能和质量两个方面。

3、产品的购销渠道,原材料供应和下游销售对象的稳定情况:上、下游的企业主要是哪些,资信及实力情况如何,与该司的业务关系如何,是否已建立长期稳定的业务关系,以往的交易记录如何,是否正常。对主要供应商和主要销售客户的依赖程度(采购和销售集中度),原材料等价格变动情况及企业对涨价的消化和转嫁能力。公司所经营的产品是价格相对稳定、市场波动较小,还是价格不稳定、市场波动较大的,公司的定价能力如何。企业营销能力,即如何把自已的产品成功地销售出去并实现经济效益。应该了解这个企业的产品有无自创品牌,产品的销售市场的分布(本地、国内还是国际)、产品销售方式(直接还是通过代理商)、物流能力等。这个模块反映的核心是公司对采购(采购成本、采购规模)和销售(销售量、销售价格)的控制力,而这两个方面也是决定公司盈利的核心。此外上下游客户的资信情况和相对地位也与公司的账款回收、资金运转有密切联系。

4、近期经营发展方向、业务重点,计划的生产经营、业务量,以及多元化投资情况等。主要看公司的产业发展方向,是专注主业还是想四处开花,主业产能扩张的速度以及预期的需求和效益情况,扩张的资金来源(股东投入还是对外融资),对企业现金流的影响,预期会产生的负债规模和结构等。扩张中的企业对外融资多半是要上升,偿债压力增加,如果项目意外中断或者效益不达预期等情况出现,公司很容易陷入债务泥潭。这种情况在盲目扩张产能、推进多元化的

民营企业中最多见。

5、有关政策面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例如国家对产能过剩行业的宏观调控,使得这几个行业的许多企业融资明显趋紧,一些低水平建设、重复建设的项目得到了遏制,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项目、一些审批手续齐全、环保不过关的项目都被叫停。一个企业、一个项目中一般50-70%的资金都是依靠银行信贷支持的,一旦出现问题,银行债权将难以保障。国家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目录》,其中明确了各行业限制和淘汰的技术工艺,若企业生产工艺属于限制或淘汰类的,将很难获得银行借款。对列入限制类和淘汰类的工艺和产能需谨慎。

6、企业以往的经营业绩。企业的经营能力最终要体现在其经营业绩上,企业开业时间越长,其业绩记录越是系统连贯,其经营能力就比较真实可信。企业的业绩主要体现在销售收入增长率、产品市场份额及利润总额增长率等指标上。

7、企业近期发生的重大事件,如领导层的变更、大额投资、业务转型、资本运作、资产重组、涉诉案件或经济纠纷,对企业经营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采取的补救措施。

8、对于集团性公司还应分别介绍集团本部的职能,对下属公司在人、财、物等方面的控制能力和管理模式,介绍整个集团的组织架

构和集团下属主要全资、控股、参股企业的经营状况,如果公司是集团下属的一个子公司,还可以分析它对集团业务和利润的贡献度。

9、关注公司的环保风险,对造纸、化工等对环境有污染的企业,应关注企业的环保信息,包括排污许可证、以及环保处罚信息等。

公司财务状况

对企业合并报表和本部报表分别进行分析,财务报表需含近期财务报表和上两个年度会计报表(经审计)。

有本部报表和合并报表的,需分别对本部报表和合并报表进行分析,年报是否经审计,审计报告有无保留意见,合并报表的合并范围包括哪些。

企业财务分析主要分为

资产负债科目分析

货币资金:分析货币资金结构的合理性,其中保证金占比多少,是否与其需要保证金的负债的规模匹配。可用货币资金为多少,是否能够应付日常支出。对于账面资金大幅增加的,或者账面资金很宽松

的时候仍大量借入贷款的企业,应关注其是否有新的项目投资或其他预期大额支出。

应收账款:

(1)账龄分析,看其账龄结构是否合理,是否与其经营模式匹配。大部分企业一年以内的账款应占比在80%以上,若一年以上的账款占比偏高,则应分析是不是存在拖欠货款或者坏账情况。

(2)余额分析,看其余额与销售规模是否呈合理关系,周转次数是否正常,增长速度是否与销售同步。应收账款非正常增长则提示坏账风险,销售回款政策放松以刺激销售的可能,财务造假风险(提前确认销售收入),以及下游客户的强势地位。

(3)大额分析,看主要的应收账款方资质是否良好,是否与公司的主营业务相匹配。若主要客户资信情况良好,则坏账风险低,反之亦然。若大额应收账款对应的客户与企业主营业务不搭配,则提示公司可能有不正常的经营行为。

(4)关联交易,看应收账款中关联方交易的占比,若关联方款项占比高,一是反映坏账风险相对降低,下游销售有一定保障,二是反映企业经营独立性不强,对关联企业依赖性高,存在联动风险,三

是结合关联交易的定价来看企业是否有转移利润的嫌疑。

(5)集中度分析,看主要的几个客户占比是否很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客户集中度情况。对于客户集中度很高的企业要看公司与客户之间业务往来是否稳定,下游客户有没有出现经营风险影响到公司的销售和回款等。

应收票据:要看其结构中银票和商票的占比,银票的信用风险更小。对于应收票据较大的,还要看公司票据贴现业务的规模,因为票据贴现实际上是以票据为质押物的融资行为,是会产生偿债压力的,如果票据到期未能兑付,公司就可能承担这部分损失。但在会计记账上面,票据贴现大多直接贷记应收票据借记货币资金,没有反映出票据贴现的融资本质,属于对公司融资规模的低估。

预付账款:一般来说企业的预付账款应小于应收账款,若预付账款余额高于应收账款,则应认真分析预付账款主要收款人情况。若用

求会更高。若收款人主要为关联企业或者非正常原材料采购的企业,则应警惕关联资金转移以及销售造假同时以虚假贸易背景进行融资的情况。比如A企业和B企业关联,A与B进行保兑仓交易,A为买方B为卖方,A借记预付账款贷记应付票据,B借记应收票据贷记预收账款,发货的时候A借记存货贷记预付账款,B借记预收账款贷记

存货,同时B可以将应收票据拿去贴现获取现金再做他用。但AB之间的货物销售可能只是倒手而已,甚至货都不用移库,而B虚增了收入,同时还利用虚假贸易背景获得了银行融资。采用这种操作方式的企业一般经营风格比较激进,资金链比较紧张,流动性风险会比较高。

其他应收款:一般来说主要包括关联方借款、其他企业借款、各种保证金、财政补贴、退税等。前两者反映公司的资金管理结构,后面三者中财政补贴和退税反映企业获得的财政和税收优惠情况,保证

未付完的土地款,招标保证金反映公司的投标情况等。这个科目最重要的是对于企业借款的分析,对关联方占用要分析资金来源和流向,以及这种资金调配模式是否符合公司的资金管理政策。关联资金占用较多、复杂且流向难以明确的企业,提示资金面可能偏紧,资金管理较为混乱,且一般和多元化投资、短贷长用、挪用信贷资金和民间借贷相关联,这种企业常常将集团内部各融资渠道筹集的资金投入若干前景不明的项目上,若这些项目进展受阻或者回报不及预期,则公司资金面将出现较大风险。对于非关联企业借款,要看借款企业的资质和还款能力情况,对大额的非关联企业占用须关注借款企业和公司之间的关系和业务往来情况,评估坏账损失对公司可能带来的风险。

存货:

(1)结构分析,存货一般包括原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若结构发生较大变化,比如原材料占比大幅上升,应考虑其背后的经济意义,比如公司是否因原材料预期价格上升而提前大幅备货,若产成品比例大幅上升,是否有滞销情况等。

(2)余额分析,看其余额是否跟销售呈合理比率,周转次数是否复合行业正常水平。周转次数下降则对营运资金的要求就会增加。

(3)存货价值和变现能力分析,看存货是否价格波动较大,是否出现大额减值,变现能力强不强,比如10亿元的专用机械存货和10亿元的原油存货的性质就差别很大。

长期投资:非常重要的科目,反映企业的经营风格以及组织架构。分析企业的被投资公司明细,可以了解企业涉及的行业跨度,集团的整体组织架构,以及投资风格和战略方向。

主要看企业是多元化投资还是一体化投资,或者整体实现产业转型,其投资的行业前景是否看好,投资思路是否清晰,结合现金流量表来看企业投资支出规模是否与其自身资金面状况相匹配,以及投资回报如何。

研究表明,多元化投资多数情况下对提升企业整体盈利水平和整

体实力并不能起到理想的效果,但其引起的融资规模的上升将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故对于多元化投资的企业,一般应提高警惕。

对于短贷长用,同时投资规模较大的企业,更要重视其投资资金来源以及投资质量。此外结合长期股权投资的计量方式,可以评估利润表中的投资收益的质量。成本法下收到子公司分红而产生的投资收益质量要高于权益法下参股子公司的权益增值产生的投资收益。

固定资产、在建工程:企业的固定资产规模是否与其经营模式和行业特点相匹配,是否有大额的固定资产投资在建,如果有则提示资金需求。

固定资产中有多少已用于抵押,如果大量资产用于抵押,一方面提示银行对企业的信用水平认可度不高,因为一般来说以抵押作为主要融资担保方式的企业比以其他企业提供保证作为担保方式的企业资信水平要低。另一方面说明企业融资规模较高,偿债压力较大。

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的占比,以及固定资产的结构及内容也可以深入分析。固定资产占比越高,则对公司自身的资本实力要求更高,公司必须有较大的所有者权益或者长期负债才能与固定资产相匹配,否则就出现短贷长用等短期负债用于长期资产的情况,会带来较大的流动性风险。而固定资产占比较低的企业,普遍杠杆较高,负债主要

为流动负债,这种企业多数以贸易类企业为主,分析则以资产流动性、存货变现能力和跌价情况、应收账款坏账风险等方面为主。

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的大幅上升,有可能存在公司通过虚增在建工程进行融资的情况。公司跟建筑商签订虚假工程施工合同,然后马上按金额计入在建工程,再以在建工程抵押进行贷款。

无形资产:一般为商誉、土地使用权、专利等。商誉余额较大,反映企业兼并收购的动作较大,应剔除商誉后再分析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土地使用权则可以分析是否与企业的经营情况相匹配,是否有多余未使用土地,土地的获得成本高不高,若土地多数为划拨则反映政府对公司的支持。技术专利的余额则反映企业的研发能力、技术竞争力。另外还应注意公司无形资产虚高以推高资产规模的情况。

短期借款、长期借款:

(1)余额分析,看债务总量与货币资金、销售收入、资产规模、盈利规模的比例情况,看其债务规模是否在自身承受范围内。

(2)结构分析,看长短期借款是否与其资产结构匹配,是否有短贷长用的情况。短贷长用带来的流动性风险会比较大。

(3)到期日分析,看近期到期的贷款余额情况,估算企业是否在短期内是否有能力筹集资金还款。对一些短期借款余额较大,占比较高的企业,其经营对银行融资的依赖性较高。由于短贷在银行每年必须经审批后才能续贷,故存在不确定性。若两三家银行收贷,则可能引起连锁反应,使得公司资金链极度紧张甚至崩溃。

(4)授信方案和筹资费用分析,有的企业会披露公司获得的银行授信规模以及费率情况,可以侧面反映出公司在银行的信用认可度,一般来说,获得对外基本授信的公司信用水平相对较高,授信额度越高,利率水平基准或者下浮的公司信用越好。

应付票据:

(1)企业处理上游采购货款的方式主要分为现金、银票、商票和赊账(公司的支付成本由高到低),因而可以根据企业短贷、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和应付账款的余额结构情况,来判断公司与上游企业之间的相对强弱势情况。

(2)根据应付银票的规模和货币资金中银票保证金的余额可以看出银行对企业银票保证金的要求比例,比例越低则反映银行对企业的信用水平越认可。

应付账款:分析架构类似于应收账款,其中要重视上游厂商集中度以及相对地位分析,因为这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采购成本。

预收账款:在这个科目上房地产企业与普通制造业区别较为明显。由于行业特点决定房地产企业负债中预收账款占到较大比重,其余额应结合其主要项目预售情况来分析。有的房地产企业预收账款与其总资产和销售规模相比偏小,则有可能是公司的销售收入确认政策不够严谨和合理,存在将预售款提前确认收入的可能。对制造业企业来讲,预收账款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相对强势水平。预收账款高的,反映企业产品竞争力较强,需求相对旺盛。但同时也应警惕公司通过预付账款科目进行关联资金调配,甚至虚构贸易背景虚增销售等。

其他应付款:一般以企业间资金拆借为主,一方面可以结合其他应收款来分析集团的资金调配情况和资金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应付母公司的款项可以反映母公司对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应付各子公司的款项可以反映企业对子公司的资金调配能力。此外还有一些应付罚款、诉讼案件赔款、担保代偿款等也反映出企业的非主营业务负债情况。

所有者权益科目分析

实收资本/股本:反映公司的股东投入,是公司资本实力最直接的体现之一。结合验资报告核实其注册资本到位情况以及出资质量,以现金出资一般来说要优于以资产或股权出资。看公司近几年是否增资或减资,增资一方面反映公司资本实力上升,另一方面反映股东方对公司经营前景的看好。减资则相反。此外应核实报表中实收资本和公司注册资本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则应追究原因。有可能公司提供的是汇总报表而非合并报表。

资本公积:属于权益科目中容易出现水分的科目,若资本公积在权益中占比很高则应提起注意。资本公积来源主要分为超额募资、资产增值等。应分析其对应的来源,若主要对应商誉等无形资产,或者股东借款计入资本公积,则应对公司整体资本实力打个折扣来考虑。

未分配利润:反映企业的利润留存,其余额大小和变动情况一方面反映企业近年来的盈利情况,另一方面反映企业的利润分配力度。有的企业每年实现利润就大额分配,未分配利润留存很少,如果这个企业同时优质有形资产不高,多年未增资,也无新的资产投入,则应提高警惕,反映其股东方可能对其前景不看好,或者被当作提款机。对未分配利润在权益中占比高的企业,应核实其来源真实性,是否真正通过前期销售盈利积累起来的,警惕企业通过此科目虚增净资产。

资产负债结构分析

静态结构分析

1、看负债率、净负债率,反映公司的整体负债情况,与同行业横向对比,看是否属于正常水平。

2、看公司资产固化率,即固定资产及非流动资产在总资产中的占比,固化率高的一般是生产型企业,厂房、土地、设备在资产总额中占到较高规模,这种企业对资本实力要求较高,要看公司权益及长期负债规模是否与长期资产匹配,对长期借款的依赖性是否较大。资产固化率低,则资产流动性相对较高,一般为高科技企业或贸易类企业,则要看流动资产的结构情况,应收账款质量、存货周转速度、变现能力和跌价情况,负债中商业负债的占比。

3、看流动比、速动比,流动比大于1则反映流动资产大于流动负债,反之则意味着流动负债大于流动资产,也就是说流动负债将有一部分对应长期资产,甚至短贷长用,这种长短期资产负债不匹配的情况容易导致流动性风险,尤其是有的企业在固定资产规模大幅扩张期间大量借入项目贷款,几年后大量长期借款到期后难以归还,就借入大量短期借款进行周转,但短期借款实际对应的是长期资产,到期后没有相应的流动资产变现还款,只能继续以贷还贷,流动性风险较大。

4、资产结构分析,看其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的构成,是否符合其行业特征。流动资产中应收、预付账款和存货的占比是否合理。若某单一科目占比偏高,应分析其原因,比如应收账款很高,是不是因为下游企业过于强势;存货很高,是否因为原材料大量备货等。非流动资产中,固定资产应关注其规模和结构是否符合企业经营现状,有无大规模扩张,资产变现能力等。无形资产应关注其来源和经济意义,关注无形资产是否能给企业带来实质的效益,大额的商誉和其他不能变现的无形资产应关注其产生的来源以及剔除这部分资产后对资产负债结构的影响。

5、负债结构分析,看应付、预收账款以及长短期借款占比情况,看企业主要的营运资金来源是商业负债还是银行融资。一般来说,商业负债的兑付压力要低于银行融资,商业负债占比高的企业面对下游企业的地位相对强势一些。对银行融资应分析其到期日,品种结构等,具体见前面对长短期借款和应付票据科目的分析。

6、权益结构分析,看权益中各科目余额占比情况。若注册资本占比高,反映股东投入较大,对企业前景较为看好,且注册资本一般对应的是相对较为优质的资产。若资本公积占比高,则应关注其产生原因及对应的资产,具体见资本公积科目分析。若未分配利润占比高,反映公司前期盈利积累良好,再结合其货币资金余额及资产负债结构

可以分析其留存收益的使用方向。比如投资性房地产成本法转公允价值法计量,评估增值后调增留存收益

动态结构分析

1、结构比率变动分析,看负债率,流动速动比等结构指标的变化趋势。对于有明显不良变动趋势的指标应深入分析引起该变化的科目变动以及其原因。

2、大额变动科目分析。对于变动较为明显的额科目要分析其变动原因,具体分析思路见前面的科目明细分析,并分析与其同步变动的科目情况以及背后的经济意义。例如固定资产和短期借款同步大幅上升,则提示公司可能大额借入银行贷款用于固定资产投资。

利润表分析

1、静态分析:

(1)收入:看公司销售收入的结构,其中主营收入多少,其他业务收入多少,主营收入分行业分产品及分地区的情况。从侧面验证企业的经营模式、主要产品及业务区域分布。销售收入中各产品未来预期的销售占比变化,主要产品市场前景和利润空间。其他业务收入

的主要构成、对利润的贡献度以及可持续性。结合附注中披露的关联交易情况,分析公司销售收入中关联方交易占比情况,这些交易是否有真实贸易背景,是否有虚增收入的嫌疑。

(2)成本:看成本的构成情况,分析其中的变动空间和波动幅度。比如以原材料为主要成本的,需关注该原材料的价格波动;对固定资产需求高的产业如液晶面板行业,折旧在成本中占很高比例,应关注企业的折旧政策,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及预计折旧年限等。

(3)费用:看三项费用在总成本中的占比,若达到能够明显影响营业利润的水平,则应关注其变动趋势,并分析费用结构是否符合公司的经营特征。若三项费用水平明显高于行业平均,则应分析原因,

罚款等后果。此外应着重关注财务费用,一方面看其财务费用是否跟融资规模相匹配,并大概匡算其融资成本。根据二是看财务费用是否快速上升,结合债务融资规模分析公司的偿债压力变化以及财务费用的变化对盈利的影响。

(4)投资收益:一般来讲投资收益来自几个方面:(1)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及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投资收益;(2)转让股权的收益;(3)对子公司的投资收益。其中前两者都不稳定,在对公司的持续性盈利能力分析中应剔除此部分。而对子公司的投资

收益应结合长期股权投资的计量方式来分析,若成本法计量时收到子公司分红确认的投资收益质量较高,而权益法计量时子公司权益增值而确认的投资收益,由于没有相应的现金流入,在分析公司的盈利时应对其保守考虑。

(5)营业外收入:一般来源包括:(1)资产处置收益,(2)政府补助;(3)其他。应着重分析该收入的稳定性。其中资产处置收益一般都是不可持续的,政府补助相对稳定一点,但也取决于公司所处行业及当地政策变动情况,应观察近几年公司政府补助的变动情况,以及其在利润中的占比。政府补助的金额一方面也侧面印证了公司是否是当地支持产业,所具备的技术水平等。对政府补助在利润中占比高的企业应了解当地补贴政策的变化趋势。

(6)营业外支出:一般来讲这个科目数额不会很大。当出现大额的营业外支出时,应分析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公司的影响。

2、动态分析:

(1)余额变动分析,看利润表的各科目变动情况。看销售增长幅度如何,是否跟经营性资产的增长速度匹配,近几年的增长是否稳定,各项费用的增长是否同步等。对异常的变动应分析原因。

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设

信用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的关键是建立社会信用的标准体系及其评估体系。从信用体系的内容可以看出,无论是企业信用、政府信用还是个人信用,其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信用评估或称信用评级。因为信用的核心问题是信息不对称问题,信用评级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关键,通过信用评级可满足市场主体对客观、公正、真实信用信息的需求。信用评估是由具有相关资质的评估中介机构,本着“独立、客观、公正”的评估原则,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科学合理的分类、分行业的评估指标体系,通过规范有序的工作程序和科学的专门方法,在调查、分析、比较、测定基础上,对以经济实体为主体的各经济组织的基本素质、偿债能力、经济实力、信用程度、经营效益及发展前景等诸多方面,或对以有价证券为主要形式部分金融工具履行承诺的经济实力及其信用程度等方面做出综合评价的一种有偿服务。信用评估是以简明的符号表示评价结果,以鲜明的立场,科学、客观的态度,独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社会提供服务,是一种提供、创造信息的劳务活动。信用评估所产生的信息是可共享的,具有鉴定信用和评价资信的功能。 1.企业信用评估的基本内容 (1)企业基本素质。主要从企业领导者素质、企业经营管理素质、员工队伍与建设情况、技术实力与产品开发能力等诸多方面来全面考查和分析企业人文历史、经营管理水平、风险观念、偿债意愿和信用意识、行业中的地位以及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能力等。 (2)企业经济实力。考核企业的财务实力和债务的保障能力,主要从企业的经营规模、投资人权益、资本固定化率等方面来考查分析企业抵御风险和融资能力的强弱。 (3)企业偿债能力。企业偿债能力是企业信用评级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对评级结果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考查分析企业资产结构的合理程度、资产变现能力的强弱、偿还即期和预期债务的资产或权益的保障程度等方面。 (4)企业经济效益和营运能力。这是企业信用评级中的重要内容,对评级结果有着关键性的影响。重点考查和分析企业资本的营运能力、资本增值能力;客观评价企业履行信用的能力和潜力等方面。 (5)企业发展前景。主要以国家行业政策、企业市场前景预测、企业未来发展规划及措施、未来利润预测等内容为基础,结合以上四个方面,对企业发展能力和前景做出专业预测和判断,揭示出企业履行信用的潜在可能性。 2.企业信用评估机构

(完整版)财务报表分析识别与信贷风险防范

财务报表分析识别与信贷贷风险防范 第一节分析企业财务报表的意义 企业财务报表是综合反映企业一定时期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情况及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书面文件。编制财务报表的主要目的是如实地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等方面的有用信息,以满足有关各方的信息需要,有助于财务报表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并反映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商业银行是企业财务报表信息的使用者,分析企业财务报表对于信用等级评定、企业授信、贷后检查监督和防范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商业银行作为企业,与一般工商企业相同,面临的主要风险有财务风险、商业风险、 管理风险和操作风险。 (一)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企业资产和现金流的充足性是否有保障,即企业是否有充分的资产偿还债务,是否有足够的现金流量来满足它的操作费用,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偿债风险 如果企业负债率较高,在经营亏损或投资失误的情况下,可能发生没有足够的资金按时偿还债务或利息的情况,引发财务危机(或称为财务困境),甚至破产。财务危机的发生会对企业的经营活动造成巨大伤害,并严重影响企业声誉,所带来的损失往往是难以弥补的,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这是导致经营失败最直接的风险。 2、流动性风险 这种风险不论是对金融企业还是工商企业都有很大影响。有很多企业的倒闭,并不是因为资不抵债,而是由它的流动性不足引起的。我们通常讲的资金链条断裂,其实就是企业的流动性出了问题。 流动性风险有融资性流动风险和市场性流动风险两种。 融资性流动风险是指企业还有资产,但在需要资金的时候没有办法融到足够的资金。例如某公司资产还有10亿买了土地储备、盖了楼盘之后,因为楼盘还没有完工还不能交付使用,并不能在市场上销售。带来现金流量,但这个时候,按照合约该给银行还利息或还钱了。尽管企业的投资将来肯定会有很多收益,但是无钱还债已构成了违约,因为那些土地和楼房现在还不能卖。银行如果在工程变现以前就强行要款,企业界就有可能破产。这种流动性风险就叫做融资性流动性风险。从财务管理角度来说这种风险影响很大。因为这种情况迫使企业不得不采取割肉补疮、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会对企业的经营运作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市场性流动风险是指资产变现时可能导致的价格损失。我们知道,企业的非现金资产如果想在短期内变卖,往往很难获得理想的价格。一般而言,一种资产的交易越不活跃,个性化程序越高,则资产的市场性流动风险越大。 足量的流动资产是降低企业流动性风险的保障。对一个企业来讲,流动资产包括一年内可以变现的资产,包括企业的现金、应收账款、存货等。企业的流动负债就是在一年内到期的负债,包括应付账款、应付工资、短期借款等。企业的流动资产除以它的流动负债叫做流动比率。现在通常要求流动比率要达到1。5~2。0的水平。 (二)商业风险 商业风险是市场风险、法律风险和经济环境变化而引发的企业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在商业活动当中,由于对方不能按照相关的合约、协议去履行相关的义务,从而可能给企业造成损失的风险。例如根据贷款协议,企业必须按时给银行付利息和本金。如果企业不能及时做到这一点,银行就会面临损失,对银行来说这就是信用风险。对一般企业来说,一种典型的情况是自已的应收账款不能按时收回,甚至收不回来,这对企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风险。

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模型分析

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模型 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是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构成要素,也是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 核心环节。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涉及四个基本的概念,即信用、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管理以及信用风险评估。本节重点为厘清基本概念,并介绍相关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操作。 I —、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概念 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是对企业信用情况进行综合评定的过程,是利用各种评估方法,分析受评企业信用关系中的履约趋势、偿债能力、信用状况、可信程度并进行公正审查和评估的活动。 信用风险评估具体内容包括在收集企业历史样本数据的基础之上,运用数理统计方法与各种数学建模方法构建统计模型与数学模型,从而对信用主体的信用风险大小进行量化测度。 I 二、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一)信用分析瘼型概述 — 在信用风险评估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信用分析模型可以分为两类,预测性模型和管理性模型。预测性模型用于预测客户前景,衡量客户破产的可能性;管理性模型不具有预测性,它偏重于均衡地揭示和理解客户信息,从而衡量客户实力。 计分模型 Altman的Z计分模型是建立在单变量度量指标的比率水平和绝对水平基础上的多变量模型。这个模型能够较好地区分破产企业和非破产企业。在评级的对象濒临破产时,Z 计分模型就会呈现出这些企业与基础良好企业的不同财务比率和财务趋势。 2.巴萨利模型

巴萨利模型(Bathory模型)是以其发明者Alexander Bathory的名字命名的客户资信分析模型。此模型适用于所有的行业,不需要复杂的计算。其主要的比率为税前利润/营运资本、股东权益/流动负债、有形资产净值/负债总额、营运资本/总资产。 Z计分模型和巴萨利模型均属于预测性模型。 3.营运资产分析模型 营运资产分析模型同巴萨利模型一样具有多种功能,其所需要的资料可以从一般的财务报表中直接取得。营运资产分析模型的分析过程分为两个基本的阶段:第一阶段是计算营运资产(working worth);第二阶段是资产负债表比率的计算。从评估值的计算公式中可以看出,营运资产分析模型流动比率越高越好,而资本结构比率越低越好。 《 营运资产分析模型是管理性模型,与预测性模型不同,它着重于流动性与资本结构比率的分析。由于净资产值中包含留存收益,因而营运资产分析可以反映企业的业绩。 □第三章企业征信业务 又因为该模型不需要精确的业绩资料,可以有效地适用于调整后的账目。通过营运资产和资产负债表比率的计算,确定了衡量企业规模大小的标准,并对资产负债表的评估方法进行了考察,可以确定适当的信用限额。 4.特征分析模型 特征分析模型采用特征分析技术对客户所有财务和非财务因素进行归纳分析;从客户的种种特征中选择出对信用分析意义最大、直接与客户信用状况相联系的若干特征,把它们编为几组,分别对这些因素评分并综合分析,最后得到一个较为全面的分析结果。 (二)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模型构建① 1.预测性风险模型构建——Z计分模型

企业信用分析框架_债券投资信用风险研究

企业信用分析框架:债券投资信用风险研究 公司基本情况 1、包括公司名称、成立时间、历史沿革、注册地、注册资本、实收资本(报表中的实收资本、营业执照、验资报告及公司章程披露的注册资本应当一致,不一致的应追究原因)、出资方式(货币出资要优于实物出资)、法定代表人,经营范围,业务资格资质(是否有从事无业务资质的业务); 2、公司主要股东及股权占比,股东背景,实际控制人。股东背景对企业的经营方式、经营方向、经营效率等有重要影响。股东背景情况可分为以下几类:1)按有无外资分(外资控股企业要注意股东方撤资外逃风险和利润输送风险),2)按有无国有股份分(国有背景优于民营背景);3)按有无公开上市分(上市代表信息透明度高、财务报表真是性高、具备再融资能力);4)按有无集团背景分(一方面反映股东方支持,另一方面反映关联资金占用、关联交易输送利益的可能);5)按有无家族背景分(家族性企业普遍存在公司治理不够健全,经营风格激进的特点)。对于一些资本运作的企业和民营企业,其股东往往是比较深的,有的企业法定代表人并不是实际控制者,有的企业第一大股东并不是实际控制者,应注意挖掘。

3、公司组织架构,主要职能部门,经营团队、员工队伍、企业文化、制度建设,主要关联企业及投资企业。形成对公司及其关联企业的一个框架性认识,看企业是集团核心生产主体,还是只是一个车间,或者是投融资平台等。并从根据公司整体的资本实力、资源配置、人员素质,分析其产业链的覆盖、产业的扩张是合理的还是激进的,分析其投资扩张的动机,分析其投资扩张行为是否会对其资金链带来相应的影响、经营管理水平能否覆盖其投资领域。必要时我们甚至要对整个关联企业的资产状况、经营状况、财务状况、资信状况等作相应的调查和反映。 4、关注公司管理者的风险,要重点考核客户管理者的人品、诚信度、融资动机及其道德水准、教育程度,历史经营记录及从业经验。管理层、股东层面的稳定性。对民营企业尤其是家族性企业更要关注这一点。 公司经营情况 1、行业背景情况,企业所处行业的整体情况,企业在这个行业的排名、在当地区域市场上的排名和占有率情况。企业行业竞争力(包括价格竞争、品牌竞争、产品升级换代的竞争、服务的竞争)、行业壁垒(包括资金壁垒、技术壁垒、资源壁垒、政策壁垒)。对“两高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分析及其控制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e12603545.html,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分析及其控制措施 作者:周梦同 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5年第12期 我国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在市场的开放性上有了明显的提升,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环境也变得更加的复杂。我国当前的金融体系仍然以银行为主,银行的收入中信贷收入则占到了最大的比重,通常占到总资产的近70%。与高比例的收入相对应的就是高系数的信贷风险。要获取高额的经济收益,商业银行就必须承担由此带来的商业风险。为了有效的控制信贷危险,商业银行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信贷风险的控制。信贷风险的控制质量之间关系到一个商业银行的经营效果。本文就将从信贷风险的定义、分类、特征等角度,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措施进行探讨。 1、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起步较晚,真正开始认识到信贷风险管理重要性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促进商业银行对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因此在1998年,商业银行纷纷进行资本的增加、资产负债比率的调整等。从商业银行开始进行信贷风险的管理至今,我国在信贷风险的管理方面仅仅经历了不到20年的发展历程,与西方国家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具有以下特点: 起点低,起步晚。国际上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发展主要经过了五个过程。首先使负债管理,也就是拉存款的阶段。其次是资产管理的阶段,这一个阶段主要进行的是信贷风险的管理。第三个阶段是资产负债的综合管理,主要采用的是比例管理的形式。第四个阶段是资本充足率的管理,主要内容是《巴塞尔协议》的产生。第五个阶段以全面的风险管理为标志。现在除极少数的发达国家外,大多数国家仍处于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第四个阶段,而我国当前仍处于第一个阶段,信贷风险管理的主体仍以存款扩展为主,只有极少数的商业银行已经达到了第四甚至第五个阶段。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与国际存在明显的脱节,尤其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 规模扩张与风险管理之间存在矛盾冲突。我国的商业银行在经营上存在重视规模扩展而轻视风险控制的误区。银行的发展计划通常是以规模的扩展为根本的目的,评价一个银行成功与否的标准也通常是其规模的大小。但随着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金融市场监管力度的扩大,银行运营过程中的风险也在不断的增大,许多银行都开始逐渐重视风险的管理和控制,但对于扩张规模的理念仍没有从根本上转变。部分商业银行为进行规模的扩张和眼前利益的获取,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风险性高的项目中,并且单个项目的资金期限长、资金量大,没有对风险进行合理的分散和限制。这与国外商业银行的运行模式截然相反。 风险控制体系不完善。我国的商业银行当前大多采用法人管理的结构模式,没有形成独立的风险管理体系。并且大多数商业银行的业务都是纵向设置的,与之相对应的,审贷序列也是

信用风险分析与评价

信用风险分析与评价 担保是一种信用行为,担保信用风险分析与评价实际上是对未来担保风险的判断,它是在分析过去和现在的基础上,结合未来可能发生的不确定风险因素,对担保项目未来存在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价,为是否提供担保行为提供依据,为规避和防止风险的发生制订防范措施,尽量减少担保代偿的可能性和减少担保损失。作为担保机构的管理者,不在于对企业的具体经营情况和财务情况进行调查和核实,而在于在此基础上的对企业整体风险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在企业未来风险概率的大趋势上做出自己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担保业务按照“红黄绿”理论三种性质界定,既然是风险分析与评价,就专门和大家谈谈“红灯”的问题。 一、财务风险 1、债务风险;自身资本实力与债务匹配性风险、盈利能力与债务匹配性风险、销售收入与债务匹配性风险、债务期限性风险、硬债务与软债务风险、企业对债务的依赖性。 2、流动性风险;应收账款流动性、存货流动性、现金流动性、对外投资的流动性。 3、盈利性风险;未来利润与债务的匹配性、未来利润实现的可能性、未来利润实现的流动性、未来利润实现的稳定性。 4、资产风险;资产老化和重置风险、资产优化和技改风险、资产处置风险、资产安全性风险、资产实际投入分析。

5、虚假财务数据风险;实际销售额、实际利润水平、债务真实性、实际纳税额、总资产和有效资产的真实性。 二、技术风险评价 1、技术先进性风险;在行业中先进程度、在区域中先进程度、与现有比较领先程度。 2、技术成熟性风险;技术是否经过生产经营检验、技术是否稳定、技术产品是否被市场接受。 3、技术与政策符合性风险;技术是否符合安全性要求、技术是否符合环保要求、技术是否符合特定法律要求。 4、技术替代性风险;技术是否容易替代、技术是否容易模仿、研发技术的门槛专业和成本的高低。 5、技术时效性风险;技术受到保护的时间、技术取得的方式、后续提升技术的能力。 6、技术依赖性风险;技术对人员的依赖、技术对原料的依赖、技术对环境的依赖。 三、经营与市场风险评价分析 1、经营的合法性风险;经营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环保、安全、节能、减排等)、经营是否符合国家和地区战略规划、经营是否受到国家和地区政府的鼓励(招商引资、减免税费、奖励等)。 2、行业与竞争风险;未来成长性、政策鼓励性、竞争激烈性、市场空间性、成长期限性、投入回报性。 3、销售渠道与网络风险;销售模式是否合理、销售网络是否齐全、销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OC)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一、信用风险及其成因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和竞争的日益加剧,我国市场经济秩序尚不健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地表现出来,而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完善和社会经济体之间信用关系的缺乏则是最主要的问题。信用成为当前商品过剩时期最稀缺的资源,信用的缺失造成了市场交易成本的极大提高,企业要为正常的商品交易支付更多的无效成本,同时面临更多的交易风险,这些情况直接造成了企业整体竞争能力的下降。随着中国入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不论是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买方市场普遍形成,交易方式从现金交易逐步过渡到信用交易,信用经济蓬勃发展。与此相适应,信用风险管理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中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我国绝大多数竞争性行业的企业都面临“销售难、收款更难”的双重困境。一方面,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争取客户订单,企业需要提供优惠的价格或赊销条件,导致利润越来越薄;另一方面,客户不守信用,随意拖欠账款,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去解决收款难的问题,但由于信用管理经验不足,结果还是产生大量呆账、坏账,使本己单薄的利润被严重侵蚀。对于企业而言,不能够坐等环境的改变,尽快适应这样的环境,提高自己防范风险的能力,是现实的选择。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制定信息政策,指导和协调各机构业务活动,对从客户资信调查、付款方式的选择、信用限额的确定到款项回收等环节实行的全面监督和控制,以保障应收款项的安全及时回收。一个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能使企业在经营中能够更好的规避风险,保证企业的资金安全和良好的效益。 (一)信用风险的含义 信用风险指的是因交易一方不能履行或不能全部履行交收责任而造成的风险。信用风险可分为本金风险和重置风险。当一方不足额交收时,另一方有可能收不到或不能全部收到应得账款或权益,造成损失,这就是本金风险;违约方违约造成交易不能实现,未违约方为购得股票或变现需再次交易,因此可能遭遇受因市场价格变化而带来的损失,这就是重置风险。

企业信用分析框架债券投资信用风险研究分析

企业信用分析框架:债券投资信用风险研究公司差不多情况 1、包括公司名称、成立时刻、历史沿革、注册地、注册资本、实收资本(报表中的实收资本、营业执照、验资报告及公司章程披露的注册资本应当一致,不一致的应追究缘故)、出资方式(货币出资要优于实物出资)、法定代表人,经营范围,业务资格资质(是否有从事无业务资质的业务); 2、公司要紧股东及股权占比,股东背景,实际操纵人。股东背景对企业的经营方式、经营方向、经营效率等有重要阻碍。股东背景情况可分为以下几类:1)按有无外资分(外资控股企业要注意股东方撤资外逃风险和利润输送风险),2)按有无国有股份分(国有背景优于民营背景);3)按有无公开上市分(上市代表信息透明度高、财务报表真是性高、具备再融资能力);4)按有无集团背景分(一方面反映股东方支持,另一方面反映

关联资金占用、关联交易输送利益的可能);5)按有无家族背景分(家族性企业普遍存在公司治理不够健全,经营风格激进的特点)。关于一些资本运作的企业和民营企业,其股东往往是比较深的,有的企业法定代表人并不是实际操纵者,有的企业第一大股东并不是实际操纵者,应注意挖掘。 3、公司组织架构,要紧职能部门,经营团队、职员队伍、企业文化、制度建设,要紧关联企业及投资企业。形成对公司及其关联企业的一个框架性认识,看企业是集团核心生产主体,依旧只是一个车间,或者是投融资平台等。并从依照公司整体的资本实力、资源配置、人员素养,分析其产业链的覆盖、产业的扩张是合理的依旧激进的,分析其投资扩张的动机,分析其投资扩张行为是否会对其资金链带来相应的阻碍、经营治理水平能否覆盖其投资领域。必要时我们甚至要对整个关联企业的资产状况、经营状况、财务状况、资信状况等作相应的调查和反映。 4、关注公司治理者的风险,要重点考核客户治理者的运气、诚信度、融资动机及其道德水准、教育程度,历史经营记录及从

当前信用风险管控形势的分析与思考讲解学习

当前信用风险管控形势的分析与思考 陈育林 今年以来,银行业信用风险呈加快暴露趋势,对守住风险底线、推动银行业深化改革、更好支持实体经济提出了重大挑战。为科学应对严峻的信用风险形势,笔者在对当前信用风险暴露表征、成因进行调查研究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就如何找准各方定位、推进风险化解、危中寻机乃至化危为机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探索。 当前信用风险暴露的主要特点 (一)风险表现的全面性。银行业信用风险在行业、地区和客户分布上持续扩散。一是行业内整体反弹。从相关数据来看,全国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普遍呈加快暴露趋势,其中大型银行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劣变趋势更为明显。二是地域上普遍反弹。从去年二季度开始,银行业信用风险从珠三角、长三角到黄三角,由南向北呈阶梯式蔓延;今年开始,信用风险又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逐步扩散;而且风险开始出现在银行、信托、融资性担保机构甚至民间融资之间相互交叉感染的苗头。特别是化解过剩产能压力较大区域和民间金融比较活跃的区域,不良贷款反弹压力加大。三是客户集中反弹。不仅大中型企业信用风险暴露加快,而且小微、农户贷款不良也开始普升。以山东为例,截至2014年6月末,山东大客户贷款不良率较年初上升了0.26%,小微不良率较年初上升了0.4%,农户贷款不良率较年初上升了1.61%。 (二)风险发生的集群式。联保贷款,作为经济上行期解决企业

融资担保难题的创新方式,却随着互联互保的非理性扩张和经济面的调整,“意外地”使单体客户风险被放大并蔓延及整个担保圈(链),引发担保圈(链)企业的“火烧连营”。调查显示,担保圈(链)一般沿产业链或行业在区域客户集群内构建,经营规模、整体实力、贷款金额等接近的企业之间更易形成互保,并通过关联企业、上下游客户、关系人等形成层层担保圈,涉及银行众多、债权债务关系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多米诺骨牌效应”已成为当前企业集群风险暴露的形象描述,甚至一家中小客户的突发风险即可诱发区域性群体风险事件。 (三)风险暴露的复杂化。当前银行信贷“大户情结”的路径依赖依然存在,扎堆追逐本地优质客户,部分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甚至普遍跨区域授信,导致信贷资源进一步向大型企业集团集中。而这些企业多为当地支柱企业,政府、银行、企业与职工各方利益错综交织、互相博弈,关系经济金融社会秩序稳定。风险发生后,地方政府往往在“保银行”还是“保企业”中摇摆,涉及央企情况则更加复杂,由于央企在地方地位的相对超然性、银行客户关系维护的相对重要性,其地方子公司发生授信风险时,需理顺的关系更复杂多元、处置难度也更大。 信用风险加快暴露的原因分析 (一)“去产能化”中的金融阵痛。产能过剩是眼下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尤其是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5大行业产能过剩严重,国务院专门印发化解指导意见,要求落实有保有控的金融政策。但银行在化解过剩产能中对相关行业的信贷政策普

企业信用风险的防范机制

企业信用风险的防范机制防范机制和策略 防范信用风险,应在充分发挥企业销售信用政策优势 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降低应收账款投资成本,避免坏账损失。企业应建立销售前、销售中和销售后的信用评估机制、债权保障机制、账款管理和回收机制,形成一整套的信用 管理体系,从而进行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 (1)建立信用评估体系,强化客户管理。 “客户即市场,既是企业最大的财富来源,也是风险 的主要来源。”因此信用风险管理必须从对客户的信用管 理开始,包括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估和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规定信用标准、信用条件、信用额度。 (2)建立债权保障机制,确保销售过程规范操作,做 到有法可依。 谈判时注意确定信用条件,包括给予信用的形式(如 付款方式)、期限和金额。在谈判过程中从最初与客户协 商到双方达成一致协议,应将各个方面都明确规定好。避 免由于一些简单的操作失误而造成严重的拖欠。签约时注 意寻求债权保障。 此外,为确保收回货款,要使用一定的债权保障手段,如担保、保险等。充分利用信用保险、国际保理服务及其 他衍生金融工具防范信用风险。

(3)建立债款管理和回收机制,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应收账款的管理可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三部分: 1、应收账款的日常监控管理属应收账款的事前管理。 销售部门以放账的形式售出货物之后,面临的一个最 直接问题就是如何对形成的应收账款进行监控,保证及时 收回货款。此时信用管理的目标是如何提高应收账款回收率。“账龄分析”法是企业可选用的一种十分有效的监控 方法。 这种方法是将应收账款的收回时间加以分类,统计各 时间段内支付的或拖欠的应收账款情况,从而监督每个客 户的应收账款支付进度,对不同时间段内的逾期账款采取 不同对策。 应用账龄分析技术,推行一种行之有效的“应收账款 的跟踪管理”,即从应收账款产生之日起,便与客户建立 定期联系,监督其支付情况,直到账款被全部收回。 2、应收账款的到期催收管理属于应收账款的事中管理。 其核心内容是核实应收账款基础数据(包括时间、是 否逾期、业务概况、历史原因、责任人、金额、已采取的 措施等),建立催收基本资料,制定应收账款重点追讨对象,定期公布“黑名单”,以应收账款工作例会为机制, 对快到期应收账款、拖欠款和诉讼状况(特别是重点金额 款项)定期进行披露,从而进行监控。

会计考试题库-商业银行债券投资的风险主要包括( )。.txt

[多选]商业银行债券投资的风险主要包括( )。 A.政治风险 B.经济风险 C.价格风险 D.利率风险 E.信用风险 ● 商业银行债券投资的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价格风险、利率风险、购买力风险、流动性 风险、政治风险、操作风险等。 [多选]客户的个人理财行为影响到其个人资产负债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用银行存款偿还全部到期债务,则客户的总资产将会减少 B.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一处房产,客户的总资产将会增加 C.股票市值下降后,客户的总资产将会减少 D.用银行存款每月偿还住房分期付款,则每月偿还后净资产将会减少

E.用银行存款购买期望收益率更高的公司债券,则客户的总资产将会增加 ● 个人资产负债表也符合公式“净资产一资产一负债”。用银行存款偿还分期付款,资产减少,负债也减少,相应的净资产没有变化。用银行存款购买债券,只是变换了资产形式,并没有增加总资产。 [单选]中国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都是以经营进出口信贷业务为特色的国有银行。( ) ● 中国进出口银行为政策性银行。 [多选]下列关于资本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商业银行资本是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尤其是长期贷款)和其他投资的资金来源之一 B.在市场经济的投资者利益保护基本框架下,资本金是承担风险和吸收损失的最后资金来源 C.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资本承担着限制银行业务过度扩张的重要经济职能 D.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资本金作为保护贷款者的缓冲器,在维持市场信心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E.现代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中,风险管理作为自上而下的过程,都是由代表资本的董事会推动并承担最终责任的 ● B应为第一资金来源,不是最后资金来源。D应为保护存款者。 [多选]在有担保流动资金贷款中,为了有效规避抵押物价值变化带来的信用风险,贷款银行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A.要求借款人恢复抵押物价值 B.更换为其他足值抵押物 C.按合同约定或依法提前收回贷款 D.重新评估抵押物价值,择机处置抵押物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分析

1.进行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分析的金融背景 1.1银行业的发展历史 20世纪70年代,国际金融业处于稳定发展时期,此时严格的金融监管使商业银行的业务仅仅限于经营存款和贷款。此种政策之下不仅限制了银行之间的竞争,将银行的经营风险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也是使其获得了稳定的收益。随后,在金融市场功能的扩张、放松管制和竞争加剧形式的推动下70年代末80年代初银行业迎来了变革的第一次浪潮。此次变革使得资本流量递增流速不断加快,金融效率得以极大提高,从而为银行业带来极大地机遇和挑战;长期存在于美国、日本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业务之间的严格界限日渐消失,竞争日益明显激烈;金融机构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范围得到拓展,新的金融产品层出不穷,咨询、结构交易、资产购置、杠杆收购、项目融资、信用卡和住房抵押贷款的证劵化、衍生工具和表外交易等各种附加值服务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随给商业银行带来新的业务风险。 90年代以后,银行间的兼并浪潮汹涌。为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金融产业的集中程度和规模越来越大,通过合并与兼并,出现了巨型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进一步推动了金融全球化的发展。目前,全球证劵业内50家顶尖的证劵商都是银行集团和金融集团的下属部门。银行业和证劵业的合二为一是国际资本市场效率更高,竞争性更强。大量迅速的全球资金流动进一步密切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不仅促进了资金在国际间的有效分配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也使得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加大,并且越来越呈现出链状反映。于是,银行业在此浪潮中加强风险管理的必要性更加凸显。 1.2我国商业银行现状

我国实行的是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中央银行的分支银行制。从建国到20世纪90年代初,基本上不存在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区别。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逐步恢复和建立了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并逐渐演变成商业银行。 2004年国有制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以来,我国形成了3家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进出口银行)、5家国有商业银行(中、农、工、建、交,其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已经完成股份制改革,严格说来已经不算是传统的国有商业银行,农业银行也正在加紧股份制改革)、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信、华夏、招商、光大、民生、浦东发展、深圳发展、渤海、广发、兴业、浙商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110家城市商业银行的银行体系。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担负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治理中问题和困难比较多的主要是国有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业的主体,更是我国银行业的主体和中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应当肯定地说,近20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发展壮大,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必须看到,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还相当突出,主要是: 不良贷款比例高,资产损失风险很大。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不良贷款比例不得超过15%的标准,2001年,除中国建设银行基本合规外,其余3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都在20%以上。由于长期以来呆账预备计提不足,大量的呆账贷款没有能够及时核销,资产风险越积越大。再加上资本严重不足,大量资本被占用在固定资产上,使资本吸收资产损失的能力很小。由此造成国有商业银行的实际资本充足率很

信用风险的度量方法

一、信用风险度量方法与模型 1.传统的信用风险评价方法 (1)要素分析法。 要素分析法是通过定性分析有关指标来评价客户信用风险时所采用的专家分析法。 常用的要素分析法是5C要素分析法,它主要集中在借款人的道德品质(Character)、还款能力(Capacity)、资本实力(Capital)、担保(Collateral)和经营环境条件(Condition)五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定性分析,以判别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 根据不同的角度,有的将分析要素归纳为“5W”因素,即借款人(Who)、借款用途(Why)、还款期限(When)、担保物(What)及如何还款(How)。 还有的归纳为“5P”因素,即个人因素(Personal)、借款目的(Purpose)、偿还(Payment)、保障(Protection)和前景(Perspective)。 无论是“5C”、“5W”还是“5P”,其共同之处都是先选取一定特征目标要素,然后对每一要素评分,使信用数量化,从而确定其信用等级,以其作为其销售、贷款等行为的标准和随后跟踪监测期间的政策调整依据。 (2)特征分析法。 特征分析法是目前在国外企业信用管理工作中应用较为普遍的一种信用分析工具。它是从客户的种种特征中选择出对信用分析意义最大、直接与客户信用状况相联系的若干因素,将其编为几组,分别对这些因素评分并综合分析,最后得到一个较为全面的分析结果。

一般所分析的特征包括客户自身特征、客户优先性特征、信用及财务特征等。特征分析法的主要用途是对客户的资信状况做出综合性的评价,它涵盖了反映客户经营实力和发展潜力的所有重要指标,这种信用风险分析方法主要由信用调查机构和企业内部信用管理部门使用。 (3)财务比率分析法。 信用风险往往是由财务危机导致的,因此,可以通过及早发现和找出一些特征财务指标,判断评价对象的财务状况和确定其信用等级,从而为信贷和投资提供决策依据。 财务比率综合分析法就是将各项财务分析指标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全面、综合地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进行剖析、解释和评价。这类方法的主要代表有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和沃尔比重评分法。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是由美国杜邦公司创立的,它以净值报酬率为龙头,以资产净利润率为核心,重点揭示企业获利能力及其前因后果,通过对某项综合性较强的财务比率的逐层分解,将相关财务指标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综合体系,以便清楚地反映各项财务指标的相互关系。 沃尔比重评分法是由财务综合评价领域的著名先驱者之一亚历山大·沃尔创立的,他把若干个财务比率用线性关系结合起来,以此评价企业的信用水平。他选择了七种财务比率,即流动比率、产权比率、固定资产比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和自有资金周转率,分别给定各自的分数比重,通过与标准比率(行业平均比率)进行比较,确定各项指标的得分及总体指标的累计分数,从而得出企业财务状况的综合评价,继而确定其信用等级。 2.多变量信用风险判别模型 多变量信用风险判别模型是以财务会计信息为基础,以特征财务比率为解释变量,运用数量统计方法建模。多变量信用风险判别模型主要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案例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第三只眼 A公司是一家财务管理十分严格的公司,也有一套完善的客户信用风险管理系统,因此公司的坏帐率和资金周转一直保持较好的水平,财务部张经理颇为自己的管理有方而洋洋得意;但销售部的陆经理可不这么看:生意不可能没有一点风险,坐在家里没有销售肯定不会产生任何呆帐,那样离公司倒闭大家回家也不远了。陆经理认为过于死板的信用政策影响了销售部的业绩,使公司损失了许多机会。 企业里的销售部和财务部似乎天生就是水火不相容的两个部门,更有这种说法:财务部代表和维护公司的利益,而销售人员代表着经销商和客户的利益,这不今天发生在A公司一件事情似乎更能证明这个看法: 温州B公司是A公司在当地的经销商,虽然说A公司在整个浙江省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远远超过竞争对手占绝对的优势,但偏偏在温州的销售却不温不火,落后其竞争对手。当地的经销商换了好几个,到今年B公司已经是第四家了。 A公司本来就是浙江的企业,家门口的市场哪能不抢,陆经理对浙江省经理下了死命令,一定要在三个月内改变这种局面。乘着竞争对手出现质量问题的大好时机,陆经理亲自坐镇温州,集中全省的销

售力量,分区划片开发温州的终端, 陆经理还从公司争取到极优惠的 促销政策,准备集中优势兵力一举收复温州市场。 一时间A公司的产品在温州终端大量铺货,但问题来了,由于B 公司的销售额比往常增加了几倍,不到10天公司批准的信用额度就已经用完了,B公司只能用现金买货,但一个星期后就支持不住了。一时间终端客户频频要货,B公司却没钱继续下订单了,B公司老板急的双脚跳,把陆经理的电话都打爆了,请求公司无论如何再放几个订单以解燃眉之急。 其实陆经理比谁都急,这次行动就是要趁竞争对手没有反应过来打他个措手不及,现在就好像仗打了一半子弹却没有了,如果竞争对手乘机反扑,这次行动不就前功尽弃了吗。 陆经理与财务部张经理多次协调,但张经理在通融放了一个订单后,再也不同意继续发货了,张经理的理由很充分,其一:公司所有客户的信用政策是年初销售部和财务部共同讨论后经总经理批准才决定的,现在要增加B公司的信用额度不是不可以,但要走程序不可能今天申请马上就批准。“销售成绩是销售部的,但由此而带来的信用风险却要财务部来承担,当然不干了。”这只是张经理没有说出的潜台词。 陆经理历数了种种理由并以个人担保要张经理继续发货,但张经理就是不买帐,A公司的信用控制是财务部一票否决制,陆经理虽然在电话那头暴跳如雷,一时也无可奈何。 为什么对这个问题,财务部与销售部门会出现截然不同的处理方法,张经理是为了公司的资金安全,严格执行公司的财务制度;陆经

企业信用分析框架债券投资信用风险研究分析(doc 30页)

企业信用分析框架债券投资信用风险研究分析(doc 30页)

企业信用分析框架:债券投资信用风险研究公司基本情况 1、包括公司名称、成立时间、历史沿革、注册地、注册资本、实收资本(报表中的实收资本、营业执照、验资报告及公司章程披露的注册资本应当一致,不一致的应追究原因)、出资方式(货币出资要优于实物出资)、法定代表人,经营范围,业务资格资质(是否有从事无业务资质的业务); 2、公司主要股东及股权占比,股东背景,实际控制人。股东背景对企业的经营方式、经营方向、经营效率等有重要影响。股东背景情况可分为以下几类:1)按有无外资分(外资控股企业要注意股东方撤资外逃风险和利润输送风险),2)按有无国有股份分(国有背景优于民营背景);3)按有无公开上市分(上市代表信息透明度高、财务报表真是性高、具备再融资能力);4)按有无集团背景分(一方面反映股东方支持,另一方面反映关联资金占用、关联交易输送利益的可能);5)按有无家族背景分(家族性企业普遍存在公司治理不够健全,经营风格激进的特点)。对于一些资本运作的企业和民营企业,其股东往往是比较深的,有的企业法定代表人并不是实际控制者,有的企业第一大股东并不是实际控制者,应注意挖掘。

3、公司组织架构,主要职能部门,经营团队、员工队伍、企业文化、制度建设,主要关联企业及投资企业。形成对公司及其关联企业的一个框架性认识,看企业是集团核心生产主体,还是只是一个车间,或者是投融资平台等。并从根据公司整体的资本实力、资源配置、人员素质,分析其产业链的覆盖、产业的扩张是合理的还是激进的,分析其投资扩张的动机,分析其投资扩张行为是否会对其资金链带来相应的影响、经营管理水平能否覆盖其投资领域。必要时我们甚至要对整个关联企业的资产状况、经营状况、财务状况、资信状况等作相应的调查和反映。 4、关注公司管理者的风险,要重点考核客户管理者的人品、诚信度、融资动机及其道德水准、教育程度,历史经营记录及从业经验。管理层、股东层面的稳定性。对民营企业尤其是家族性企业更要关注这一点。 公司经营情况 1、行业背景情况,企业所处行业的整体情况,企业在这个行业的排名、在当地区域市场上的排名和占有率情况。企业行业竞争力(包括价格竞争、品牌竞争、产品升级换代的竞争、服务的竞争)、行业壁垒(包括资金壁垒、技术壁垒、资源壁垒、政策壁垒)。对“两高

浅谈工商行政管理企业信用监管的理论分析框架

浅谈工商行政管理企业信用监管的理论分 析框架 一、企业信用的内涵、结构与特征 企业信用是一个可测量概念,是可以由利益相关者通过观察不同的企业信号得到的信息成果。企业诚信、企业信任和企业声誉成了理解企业信用的主要路径和载体。研究表明,企业诚信、企业信任和企业声誉相互独立、相互联系,承担着企业信用的不同功能。企业信任是企业信用的具体行为,企业声誉是企业诚信和信任的表现,是企业信用的外显标识;企业声誉是一系列信息成果,这些信息成果是可以测量的;同时,企业诚信、信任和声誉组成了一个企业的信用运动循环,其中企业诚信是获得企业信任的资格或条件,企业信任是建立企业声誉的必要条件,只有通过企业间的信任行为才能建立企业声誉,企业声誉又是企业诚信的激励机制,三者之间循环往复,互为基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企业信用不仅仅表现为一种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虚拟资本。企业信用有着虚拟资本的交易规则和运行规律,积累过程非常漫长,消解过程迅速,马太效应明显,有着不同于一般资本的特性、成交能力与履约能力。 企业信用在经济活动过程中不仅表现为一种道德关系,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经济关系。马克思认为,信用是一种有条件的信任,是一种独特形式的运动,是一种经济关系,也是一种社会关系。信用对商品经

济发展具有一般作用,同时,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又具有独特的作用。一般情况下,作为一个理性的经纪人,盈利是企业的主要存在价值和奋斗目标,因而企业会把信用作为其盈利的计算因素。当某种信用行为所带来的收入总和,包括有形收入和无形收入,超过其成本总和时,那么这种信用行为便得到强化,由此引起的经济关系便得到巩固;反之,当收入低于成本时,那么这种信用行为有可能弱化,由此引起的经济关系便逐步瓦解。同时,判断信用所形成的收入和成本,因人而异,由人们的主观效用决定,因而相同的信用环境对不同的人,以及不同的信用环境对相同人的约束强度也是不同的。这就是信用的一般作用与独特作用。 二、企业信用的市场诉求与管理机制 (一)市场诉求:信息不对称和市场机会主义 假设信息完全均匀分布、交易双方相互对称,并且每一次交易都能做到精确计算,那么,信用就不是市场所必需的。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商品不是新古典经济学所描述的搜寻品,即在购买过程中消费者就可以确定其质量,而是只能等到试用一段时间才能知悉其质量,即经验品,有的甚至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仍不能确定商品的质量,即信任品。更甚者,在交易前,买家充其量只能对商品进行所谓的代表性考察。而这种考核结果会导致卖家有意或者无意地为改进代表性而忽视甚至降低商品的质量。正是由于市场存在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交易就变得复杂起来。 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在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时,交易主体的

信用风险管理的分析

1行为金融学的产生 20世纪50年代,冯·纽曼和摩根斯坦(VonNeumannMorgenstem)在公理化假设的基础上建立了不确定条件下对理性人(rationalactor)选择进行分析的框架,即期望效用函数理论。阿罗和德布鲁(Arrow,Debreu)后来发展并完善了一般均衡理论,成为经济学分析的基础,从而建立了经济学统一的分析范式。这个范式也成为金融学分析理性人决策的基础。1952年马克威茨(Markowi)发表了著名的论文“portfoliosdeefion”,建立了现代资产组合理论,标志着现代金融学的诞生。此后,莫迪戈里安尼和米勒(Modigliani-Miller)建立了MM定理,开创了公司金融学,成为现代金融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自上个世纪60年代夏普和林特纳等(Sharp-Limner),建立并扩展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至布莱克、斯科尔斯和莫顿(Black-Scholes-Merton)建立了期权定价模型(OPM),至此,现代金融学,已经成为一门逻辑严密的具有统一分析框架的学科。 随着金融市场上各种异常现象的累积,模型和实际的背离使得传统金融理论的理性分析范式陷入了尴尬境地。20世纪80年代,通过对传统金融学的反思和修正,行为金融理论悄然兴起,并开始动摇了CAMP和EMH的权威地位。行为金融理论在博弈论和实验经济学被主流经济学接纳之际,对人类个体和群体行为研究的日益重视,促成了传统的力学研究范式向以生命为中心的非线性复杂范式的转换,使得我们看到了金融理论与实际的沟壑有了弥合的可能。1999年克拉克奖得主马修(MatthewRabin)和2002年诺贝尔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DanielKahneman)和弗农·史密斯(VemonSmith),都是这个领域的代表人物,为这个领域的基础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国外将这一领域称之为behaviorfinance,国内大多数的文献和专著将其称为“行为金融学”。 行为金融学发现,人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过程中并不是完全理性的,会受到过度自信、代表性、可得性、锚定和调整、损失规避等信念影响,出现系统性认知偏差。而传统金融学是基于理性人假设,认为理性人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是严格依照贝叶斯法则计算的期望效用函数进行决策的。即使有些人非理性,这种非理性也是非系统性的,会彼此抵消,从而在总体上是理性的;如果这种错误不能完全相互抵消,套利者的套利也会淘汰这些犯错误的决策者,使市场恢复到均衡状态,达到总体理性。 2行为金融对信用风险管理的影响 2.1风险偏好 根据行为金融学的基本理论,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不同于传统金融学理论下风险偏好是不变的,而是变化的,是会随着绝对财富等一些其他因素的改变而发生改变的。因此,我们就没有理由相信借款人是特殊的群体,他们借款的目的大多都是为了投资,也是众多投资者中的一部分,他们的风险偏好也会发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