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新词新语研究

网络新词新语研究

网络新词新语研究
网络新词新语研究

那些年,那些词

随着微博,微信,QQ等网络社交软件的普及,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中,一些新词新语也随着社会发展在不经意间被创造出来。它们也许不合乎语法规范,却因为生动的表达一度被人们热捧,极大地活跃了网络氛围。

网络新词的产生有以下几种形式。

1:缩略的方式创造新词。

这些词语有的表达特定情境的情感体验或者对对方的调侃,比如:喜大普奔,是“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的缩略形式,表示一件让大家欢乐的事情,大家要分享出去,相互告知,共同庆祝。比如:我伙呆,是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的简称,表示对方的行为不同于寻常。类似的还有:不明觉厉,累觉不爱,说闹觉余,细思恐极,十动然拒,何弃疗,人干事等。

有的表示有群体特征的一类人,比如高富帅形容男人在身材、相貌、财富上的完美无缺,既长得高、长得帅、又有钱,类似的还有:矮矬穷,土肥圆,白富美,小清新,重口味等。

2:附加式创造新词。

这一类词大多表示有共同特征的组合,网友大都在在原有的语言范式中填充自己的生活体验,比如舌尖体,依据舌尖上的中国改编出舌尖上的武汉,舌尖上的成都,舌尖上的重庆等,类似的还有:那些年体,学长帮忙体,莫言体,元芳体,甄嬛体等。

3:通过音译或近义词语素重组新词.

比如“吐槽”从动漫的台湾翻译里跳出来,就像相声中的捧哏,意思是在同伴面前不配合,故意说实话,追求意外性,如今变成了发表看法和抱怨。“吃货”一个简单粗暴的吃字加货色的“货”字最能表现吃货们在美食围攻下的涎口水、腆着脸的略微丧失“节操与情操”的猥琐形象。类似的还有:基友,屌丝,傲娇等等。

网络新词大都是对是对现实较为生动形象的表达,往往采用比较简短的方式填充了以前的一些词语空白,比如基友一词出现之前,没有汉语中哪个词可以贴切的形容那种同性之间的亲密关系。也因为网络的便利和快捷而被广泛传播。但也因为新词大都局限于网络,有些只是表达了当时的一些社会现象比如“表哥,房姐”所以生命力不强,一段时间后就会消失。网络新词活跃了我们的网络交流,一些较好具有生命力的词语也被受录下来,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新词增加交流的趣味,但在正式的场合和书面表达中还是要注意语法的规范。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词新语产生的原因及其特点,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判断能力。 2.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搜集整理一些新词新语,分析它们所反映流行文化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新产生的词语中领略当代流行文化,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关注语言的意识,并能试着作出较深层次的分析和理性的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新词新语产生的原因及其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搜集整理一些新词新语,领略当代流行文化,对新产生的词语作出较为深层次的透视和理性的思考。 三、教学创意 设计教学时,我主要体现了新课标中的三点“实施建议”: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前我将学生分成八个小组,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让他们在合作学习的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二是关注学生的积累及思维的发展,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我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搜集整理新词新语,并要求他们理性思考这些词语所反映出的文化现象,使课堂探究更有深度;三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对话。教学中我以秀自己导入新课,最后以学生秀自己结束,让师生处于平等的位置,使课堂氛围更为和谐。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很高兴地和大家一起学习《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说实话,在准备这节课时我才发现自己已经out了,好多的新词新语都是我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我的感受正如崔健的一句歌词:“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经过一番恶补,我终于也掌握了一些。下面我就用新词新语来给大家介绍介绍我自己,一来和大家交个朋友,二来也算是抛砖引玉,希望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你们也能踊跃展示自己,让我们更好的交流。(出示课件1) 秀秀我 姓名:庞俐敏 昵称:plmm 年龄:是奔奔族非新新人类

现代汉语题库

绪论 一、填空题 1.语言是一定语音和一定语义的结合体,是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符号体系。 2.按照信息论的观点,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就是信息交流的过程,也就是通过信息的编码、发出、传递、接收、解码的过程。 3.恩格斯曾经说过,语言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 4.从语言自身的特点看,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语汇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一种符号体系。 5.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其研究对象就是人类的语言。 6.现代汉语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狭义的语言学是指研究普通话的科学,而广义的语言学在此基础上还包括方言的研究。 7.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又叫普通话,它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_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8.现代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其中书面语依赖口语而存在,口语是书面语的存在基础,先有口语而后才有书面语。 9.“五四”以来开展的“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促进了书面语和口语的结合。 10.方言是某一地区内的人们所使用的语言,它是全民语言的分支,是语言的地方变体。 11.北方方言是以北京为中心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它又分为四个次方言区,分别是华北东北、西北、西南、江淮。 12.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且使之消除各个方面存在的一些差异。 13.1973年12月8日,联合国大会第28届会议一致通过,把汉语列为联合国和安理会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其余的是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 14.普通话的“四用语”是教学用语、工作用语、宣传用语、交际用语。 15.普通话的三级标准是相当标准的普通话,语音、词汇、语法很少差错;比较标准的普通话,方言不太重,词汇、语法较少差错;一般普通话,不同方言区的人能够听懂。 16.现代汉语课的内容包括六个部分,有_绪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 17.现代汉语的方言按照历史渊源和目前的特点分为北方方言、吴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湘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共七种方言。 18.与印欧语和古代汉语比较,现代汉语总的特点是:语音元音占优势,每个音节都有声调,词汇双音节词多,词汇丰富;有丰富的量词、语气词,语法语序和虚词是最重要的语法手段。 19..语言是人类独有的交际工具,这主要从单位的明晰性、表义的任意性以及传授性就可以论证出来。 20.按现代汉语方言分区,江西南昌话属于赣方言区,南京话属江淮方言方言。 二、判断题 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之一。(x) 2.作为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是语言最本质的特征。(√) 3.文字、手势、表情、旗语、眼神、甚至是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等也是人类的交际工具。(√) 4.人类以外的其他动物中,有的经过一定的训练也可以具备掌握语言的能力。(x) 5.语言的发展是渐变的,但是也不能排除其突变性,尤其在大动荡大变革的历史时期。(√) 6.语言各个要素都是在不断发展的,但发展是不平衡的。(√) 7.语言是伴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 8.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 9.就汉语的情况而言,语言大约产生于原始社会后期。 x 10.人们的思想观念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因此表达思想观念的工具—语言也属于这一范畴。x 1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主要是指人们可以利用语言中的词和语去指称世界上的任何事物。(x) 12.一种语言中的语言符号多得难以计算,并且还在不断地变化中,所以显得有点杂乱无章x 1

最新《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教学反思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教学反思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是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疏理探究单元的内容,人教版新教材课文中编入此内容,体现了编者们与时俱进的意识,同时也使得乐于接受新事物的中学生在语言文字中有了一方广阔的学习和探究的天地。这一梳理探究课应该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课。在教学设计时我主要考虑从新词新语文化内涵及如何规范使用两个方面入手,探究新词新语。 在组织教学时,应该先让学生用一定时间搜集与整理新词语。如可以按照社会生活、交通、经济、法律、传媒、教育、政治、科技、环境、医疗、网络等内容分类,并给它们加上释义。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新词新语创作改编成语。 我从学生们最好奇的新词新语导入,精心设计了“秀秀我”的导入让学生按照词语产生途径对搜集的新词新语进行梳理,同时也提供给他们梳理新词的其他途径。然后逐步引入“新词语与流行文化的关系是怎样的”和“如何正确对待和使用新词新语”这两个教学重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地引入新词新语,提出问题让学生们各抒已见,尽可能营造课堂上轻松热烈的气氛。最后提出一些研究方向供学生撰写小论文。 本课主体教学内容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从学生熟悉的搜集各个领域的新词新语。第二部分,透视新词所反映的文化现象,使得课堂的梳理探究更有深度,从语言变化与发展中感知社会生活的变迁,加深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与理解。第三部分,让学生实际运用新词新语,将本课对语言现象的分析落到正确“应用”这一实处。许多新语怪词都是学生从影视、媒体、广告中学来的。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对新词新语有正确的认识,对祖国语言的规范、纯洁、健康正确引导。 通过这节课的准备,我更深切的意识到,对于教材上的某一课,教师要教的不是“全面”,而是“关键点”或者“兴趣点”。能实现从点到面的飞跃。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所以,语文教学就是如何用课上的“点”点燃学生要了解“面”的渴望。要抓住一点讲透彻,交给学生方法,学生自然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而这个“点”怎么找,怎么设计就需要教师好好下功夫了。 在设计本科教学环节过程中我也走了不少弯路: 一、教材涉及的新词新语均为很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有一定影响力的新词新语,真正反映出我国社会方方面面的新现象,新问题。而不仅仅是学生熟悉的网络新词新语。设计之初,导入时还设计了流行语串串烧,课程中间举的例子网络用语太多,这会对学生产生误导,以为新词新语就是网络用语。在这一点上,教师首先要把新词新语范围定位准确。 二、梳理新词环节缺少指导,设计初,我是让小组代表把搜集的新词新语不加选择的任意写在黑板上,结果混乱不堪,没有条理,而梳理时也是费时费力,效果一般。而新词新语的搜集展示并非本课重点。经修改,设计为依托教材已经举出的新词新语产生途径,让学生有针对性的梳理,教师再把自己搜集的词语按照年度和类型进行梳理展示,这样既节约时间又告诉学生自己梳理新词新语的方法。

网络新词新语研究

那些年,那些词 随着微博,微信,QQ等网络社交软件的普及,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中,一些新词新语也随着社会发展在不经意间被创造出来。它们也许不合乎语法规范,却因为生动的表达一度被人们热捧,极大地活跃了网络氛围。 网络新词的产生有以下几种形式。 1:缩略的方式创造新词。 这些词语有的表达特定情境的情感体验或者对对方的调侃,比如:喜大普奔,是“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的缩略形式,表示一件让大家欢乐的事情,大家要分享出去,相互告知,共同庆祝。比如:我伙呆,是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的简称,表示对方的行为不同于寻常。类似的还有:不明觉厉,累觉不爱,说闹觉余,细思恐极,十动然拒,何弃疗,人干事等。 有的表示有群体特征的一类人,比如高富帅形容男人在身材、相貌、财富上的完美无缺,既长得高、长得帅、又有钱,类似的还有:矮矬穷,土肥圆,白富美,小清新,重口味等。 2:附加式创造新词。 这一类词大多表示有共同特征的组合,网友大都在在原有的语言范式中填充自己的生活体验,比如舌尖体,依据舌尖上的中国改编出舌尖上的武汉,舌尖上的成都,舌尖上的重庆等,类似的还有:那些年体,学长帮忙体,莫言体,元芳体,甄嬛体等。

3:通过音译或近义词语素重组新词. 比如“吐槽”从动漫的台湾翻译里跳出来,就像相声中的捧哏,意思是在同伴面前不配合,故意说实话,追求意外性,如今变成了发表看法和抱怨。“吃货”一个简单粗暴的吃字加货色的“货”字最能表现吃货们在美食围攻下的涎口水、腆着脸的略微丧失“节操与情操”的猥琐形象。类似的还有:基友,屌丝,傲娇等等。 网络新词大都是对是对现实较为生动形象的表达,往往采用比较简短的方式填充了以前的一些词语空白,比如基友一词出现之前,没有汉语中哪个词可以贴切的形容那种同性之间的亲密关系。也因为网络的便利和快捷而被广泛传播。但也因为新词大都局限于网络,有些只是表达了当时的一些社会现象比如“表哥,房姐”所以生命力不强,一段时间后就会消失。网络新词活跃了我们的网络交流,一些较好具有生命力的词语也被受录下来,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新词增加交流的趣味,但在正式的场合和书面表达中还是要注意语法的规范。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总结..

第一章词和词汇 第一节什么是词 第一节主要是讲什么是词。对词的定义:词是最小的有相对固定的语音形式和适度词长的能独立运用的语音单位。 第二节是讲词的离散性问题,最早提出这个问题的是前苏联学者彼施考夫斯基,之后就是斯米尔尼兹基。第二部分是关于如何区分词和语素。语素,一般定义为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构词的材料。关于词和语素的区别,国内学者普遍接受的观点是词是可以在语言片段中单独出现或独立运用的一种语言单位词在句子层面具有离散性;而语素则不能独立运用于语言片段中,语素的离散性是属于词汇层面——发生在词的内部,而不是句子层面的。 第三部分是如何区分词和短语。词一般具有结构的完整定型性、意义的整体性、不可扩展性以及适度的词长等特征,而短语则一般不具街这些特征。关于不可扩展性,陆志韦先生提出了“扩展法”但并非万能的。 第三节词位和词位变体 一,词位的含义:一个词项可以是一个间,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而其中“等于一个词的词项叫词位。如“成语就是一种特殊的词位”,“等于两个或两个以上词的词项”则叫“超词位,如“打长工”。词位”实际上是同一个词的具体表现形式,“它表明了是一个可能包含有不同变异状态的、统合的单位。”二、讲词位变体。关于词位变体有四种情形:1.词的语音形式的变异会形成词位变体。其中一种变异是由异读引起的,如:露[lòu] ——露[lù] 结[jiē]——结[jié];另一种变异是由变调引起的:不(bú)——不bù。有些词的语音形式发生变异后,词义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就形成了不同词位的词位,而非间位变体。如:倒[dǎo]——倒[dào]。还有儿化现象,如:唱片一唱片儿,中间一中间儿2.。词的书写形式的变异也会形成变体。如:绝招一绝着,龟裂一皲裂。3. 词的语法形式的变异也会形成词位变体。有些同伴随语法意义的变化的还有词的语音形式、词汇意义的变化,如:1.好[hǎo]2.好[hào]。4.词的意义丄的变舁也会形成间位变体。

现代汉语新词之特点

第六章結論 第一節現代漢語新詞之特點 新詞是為了表達社會上出現的新事物、新觀念、新價值觀而產生的,因此,新詞是觀察社會演變的重要指標。本文中的「現代漢語新詞」指按原有的或新的構詞形式構成,反映新事物、新概念、新觀念及廣為流傳的詞彙。本文使用「地區」的概念,主要以在「台灣地區」和「大陸地區」通行的新詞為研究對象,而且為了擴大探討的視角,還包含了在「香港地區」和「新加坡地區」使用的新詞為次要研究對象。本文藉由對「現代漢語新詞」的研究分析,得出如下的一些結論。 一、現代漢語新詞產生的機制 為了了解現代漢語新詞的特點,本文在第二章的部分,以「台灣地區」和「大陸地區」為主已經討論過現代漢語新詞的形成背景。台灣國語和大陸普通話,雖然是從共同根源出發的漢語,但是兩岸在採取不同的體制之下,對共同語的稱呼方式及語言運用等方面,出現了不少的差異,也逐漸形成了不同的語言環境。 台灣地區國語的推行甚為成功,已經成為公認的共通語。可是,研究台灣地區的語言文化時,若僅以「共同語」眼光來看,可能會有許多盲點。台灣地區的方言以閩南語為主,在台灣地區的語言生活中受閩南語影響的詞彙出現頻率較高,在傳播媒體中也十分容易接觸到閩南方言詞,這一點是和其他華語地區不同的最明顯特點。融入台灣國語的閩南語詞彙,如“抓狂"(發飆,近乎發狂)、“俗擱大碗"(便宜又物美)、“霧

煞煞"(一頭霧水,不明白)、“雞婆"(好管事)等,非常生動、活潑,和國語的同義詞比較起來產生不同的感覺。因此,台灣地區受閩南語影響的詞彙日增,讓台灣地區的語言生活十分多樣。另外,台灣地區割讓給日本達50年,日本統治時間長久,因此日語對台灣地區的語言發展已頗具影響。這些過去的語言歷史背景,再加上現代台灣社會風靡的哈日風,更產生了大量的日語詞彙或受日語影響的詞彙,如“秀逗"(遲鈍、智力弱、記憶力差)、“奇蒙子"(心情)、“暴走族"(飆車族)、“運將"(司機先生)等。今日,台灣民眾崇拜日本文化及事物的心理,對台灣國語及民眾的語言生活留下了深遠的影響。 1978年10月,大陸地區改革開放以來,在各方面都有空前的發展變化,因而產生了大量的反映改革開放的新詞,尤其是與經濟生活相關的新詞佔了絕大數量。這些新詞反映出大陸地區經濟蓬勃發展、科技方面興旺發達,以及與世界各國經濟、文化交流更加密切。有些新詞,只限於大陸地區使用,其他華語地區根本不流通,例如“持平"、“扶貧"、“致富"、“倒掛"、“理順"、“創收"等,可知,這些新詞正好說明改革開放後大陸社會的現況。透過大陸地區新詞的分析,發現來自港澳、台灣地區的詞彙大量增加,這是一個明顯的特徵。改革開放以來,大陸地區引進了許多之前沒有過的新事物、新概念等,此時,就把先發展的港澳、台灣地區已有的詞彙直接引進使用。如“酷"[台]、“作秀"[台]、“炒魷魚"[港澳:粵方言]、“煲電話粥"[港澳:粵方言],這些詞彙十分生動、有洋味,因此,隨著大陸地區與港澳、台灣地區經濟文化上的交流頻繁,也跟著大量流入了大陸社會,而填補了大陸地區普通話中缺少的詞彙。 人類求新求變的心態使得人們的社會不斷地發展變化,這對語言生活方面也不例外。在社會上新的事物、新的價值觀念以及新的社會意識出現,人們幫它們取相應的新名稱,或者已有的詞彙不再滿足人們求新求變的心理需求時,又創作出代替舊詞的新詞。由此可見,人們求新求

浅谈英汉新词新语的产生及其翻译方法 1

浅谈英汉新词新语的产生及其翻译方法 【摘要】论述了英汉新词新语的概念,并以实例说明了英汉新词新语的产生途径、构词特点及翻译方法 【关键词】英汉新词新语、产生、翻译 语言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随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语言是社会变迁的晴雨表,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语言各要素中,语言又是最活跃\最敏感\最具代表性\最具开放性同时也最具时代意义的要素,新词新语的不断涌现就充分显示了这一特点.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各行各业随时都可以出现一些新事物新现象,人们对客观外界也会不断产生一些新认识新发现,因此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许多反映当时事物和现象以及人们思想认识的词语,这些词语在那段特定的历史时期内都曾属于新词新语的行列.经过一段时间应用之后,有些被沿用到我们的词典词汇之中,而有些由于时间长了,便退出了新词新语的行列.一般来说,新词新语是要有时间和范围限制的,必须是在近期内产生或者被吸收到英语词汇中来的词语.它应包含三个要件:一是从时间上来说,这个词语必须是最近产生的,一般来说时间应限定在近几年或几十年以内;二是必须是被权威英语词典吸收到词典中来的词语;三是那些原有的的词语,因社会发展,增加了新的词义或意义发生转移且被约定俗成。 众所周知,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尽管它们属于两种截然不同的语系,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其新词新语的产生途径却是大同小异的。总体上来说,传统构词法构成新词、旧词衍生新义法、吸收外来词作为新词等是最常见的英汉新词新语的构成方式。 一、传统构词法 1、词缀法(affixation): 即将词根与前缀(prefix)或后缀(suffix)相结合形成新词。例如英语中由前缀cyber-(网络)构成的新词就有很多:cyber-addition(网瘾)、cyber-cafes(网吧)、cyber-girl(女黑客)、cyber-wondering(网上浏览)等。再如由后缀-gate(门)合成的词语:Watergate水门事件、Billygate比利门丑闻等(换句话说,其实后缀-gate也就是指丑闻的意思)。无巧不成书,汉语中,前几年轰动一时的艳照门事件使汉字门也成为一类新词的后缀,其意义几乎和-gate 相同。后缀-嫂使近几年的新词新语大量涌现。刚刚表彰“军嫂”,“空嫂、呼嫂、红嫂、接送嫂、抗洪嫂”就纷纷登场,如此等等。 2、复合法(composition): 即将两个或三个原本毫不相干的词语组合起来。英语中,如couch potato,字面意思是沙发上的土豆,而让我们仔细想想,终日懒散在家的人不就像是蜷缩在沙发一角的马铃薯吗?以此类推,open heart surgery(开心手术),virus killer(杀毒软件),ozone-friendly(不包含损害臭氧层的化学物质)等便应运而生。汉语中,扶贫、网虫、绿色通道漫游等便是通过复合法产生的。而其含义我们看一眼便心领神会。 3、类比法(analogy): 即由一个原来存在的词衍生出其他新词新语。英语中,blue-coller,众所周知,是蓝领阶层的意思。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white-coller(白领阶层)、pink-coller(粉领阶层—职业妇女阶层)、gold-coller(金领阶层—高级专业人士)等也便接二连三的出现了。再如由boycott(联合抵制)类比而来的girlcott(妇女届联合抵制),highrise(高层建筑)类比而来的lowrise(低层建筑)等。汉语中,导游小姐、礼仪小姐、空中小姐等都是根据此法产生的。

网络新词新语

2010网络新词新语 2010网络新词新语 一、网络用语风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学生网上交流的增多,网络词汇大量涌入青少年的口语及书面语中,并向社会各个层面迅速渗透,使用的领域渐趋广泛,成为许多人生活的一部分。学生的网络用语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登录、在线、聊天室等;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网虫、网友、黑客等;三是网络聊天室里的常用语,如“东东”(东西)、“大虾”(大侠)、“斑竹”(版主)、“恐龙”(很丑的女人)“GG”(哥哥)等。 二、大量运用缩略语。为追求高效、简洁,青少年学生往往愿意使用缩略词,将原来复杂的文字简化。如编程(编制计算机程序)、招办(招生办公室)、数控(数字控制)等。运用更多的是外来缩写字母词。如MBA、NBA、CAD、GRE、CPU、IQ 等,这些缩写字母词发音简洁,表意丰富,使用频率很高。 三、外来词运用广泛。外来词通过不译、直译、音译等各种方式进入学生语言。如“新鲜人”(大学一年级新生)来自英语freshman,是美国大学内对新生的称呼,现在我国的一些大学内也对它直接运用。“秀”是英语show的音译,意思为演出、表演。而现在由它产生出一大批新词在青年中流行,做秀、秀服、脱口秀、生活秀等。英语单词与汉语表达混用也比较常见。如“哦,my god!”,“Hi,大家 好!”半英半中本是一种网络时尚,而现在又扩展到日常交流与交往中。不少新词由中英文混合生成,如“AA制”、“T恤”、“IT人才”、“e 时代先锋”。一首校园打油诗可以真实反映英汉混用的情形:“人生本该happy,何必整天study,只要考试pass,拿到文凭go away。” 四、港台话和强势方言挺进势头强劲。来自香港的“爽”是目前大陆青少年的常用口语,有带劲、好极了、感觉不错等种种含义,很多场合下都很乐意用它,像“太爽了”、“友情送爽”。同样也来自香港的“酷”,是英文cool的发音,表示好、非常舒适之意。调查显示“酷毙了”位列当今大学校园流行语排行榜榜首。由它派生的词还有许多,如酷评(有力度)、酷装(新潮)、长得酷(很帅、很棒)。来自粤语的词汇也不少,像“搞掂”、“埋单”等。 五、语气词和感叹词大量运用。校园口语中充斥着大量的语气词和感叹词,走进学生当中,“吔”、“哇噻”、“我靠”、“郁闷啊”等感叹词此起彼伏,“呵呵”、“嘻嘻”、“嘛”、“吧”等语气词在网络里更是广泛使用的。

现代汉语词汇规范化研究

单位代码:001 分类号:H102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现代汉语词汇规范化研究 系别专业: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 学生姓名:齐富东 学生学号: 0701014137 指导教师: 汪东锋 毕业时间: 二○一一年六月 2011年5月5日

现代汉语词汇规范化研究 摘要:汉语词汇的规范化作为当前语言规范的重要任务之一, 受到普遍的重视。本文将从词汇规范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依据和方法等方面对现代汉语词汇规范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汇;规范化;研究 Modern Chinese vocabulary study of standardization Abstract:the standardization of the Chinese words as the one of the important tasks of language specification, suffer the widespread attention. This paper from the lexical rules should follow the basic principle, basis and method in modern Chinese lexical rules proposed own view. Key words: modern Chinese; Words; Standard; research

目录 引言 (1) 一、现代汉语词汇规范的原则和依据 (1) (一)现代汉语词汇规范的原则 (1) 1.约定俗成 (2) 2.逐渐规范 (2) (二)现代汉语词汇规范的依据 (3) 1. 编制“现代汉语规范词表” (3) 2.具有规范性、权威性的语文词典所收的词 (3) 3.语言规范的现当代重要著作中使用的一般词语 (3) 4.全国性重要传媒使用的一般词语 (3) 5.北方话地区普遍使用的一般词语 (4) 二、现代汉语词汇规范的主要做法 (4) 三、现代汉语词汇规范的几个具体问题 (5) (一) 新词语的规范 (5) (二) 缩略语的规范 (5) (三) 港台词语的规范 (5) (四)外来词语的规范 (6) 结语 (9) 参考文献 (9) 谢辞 (10)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新词新语产生的原因和规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从生活中学习语言。 2、能正确评价和运用新词新语。 3、能从新产生的词语中领略当代流行文化,试着作出较深层次的分析和理性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评价新词新语,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言。 2、难点:能正确运用新词新语,试着领略当代流行文化。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语言是一条流动的河,不同时段有不同的风景;也有人说,新词语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映照出社会的变迁。你看,现在的“粉丝”不是食品,“爆炒”不再仅限于厨房,“韩流”和冷空气没有关系,“狗仔队”不是由狗组成,语言进入了超级“选秀”时代。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新词新语这个崭新的时代。 二、走近新词新语: 新词新语也就是流行语,它是指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范围内广为传播、使用的语言。 例1:月光女孩、晒月亮、可爱、天使、神马、886等。 三、新词新语的产生途径: 1、随着新事物、新现象、新观念的出现而产生的新词语 例2:限价房网民愿景听证会、飞信、神马等。 2、旧词新用、仿拟而产生的新词语 例3:豆腐渣、访问、菜单 昨夜饮酒过度,误入校园深处,呕吐,呕吐,惊起鸳鸯无数。 3、来自外语、汉语方言、数字的新词语 例4:拷贝?——Copy 忽悠?——东北方言 886-----拜拜喽 4、词语衍生和略缩形成的新词语 例5:由白领、蓝领衍生出金领、粉领和黑领 央行、超女、快男、可爱等

猜猜下列词语的意思: 菜鸟、大虾、东东、伊妹儿、酱紫 类似的新词新语每年都会出现很多,我们会发现过了某一时期,某件事、某个词就不那么火了,或者根本就不再用。可见,我们的词汇也在不断地吐故纳新。关注词语的发展与变化,不仅有助于词汇的积累,而且常常会给我们带来意外的发现。 四、新词新语的去向 1、随着所表示的事物的消亡而消失 例6:万元户、大哥大、非典等 2、进入日常词汇而保留下来 例7:手机、互联网、盗版等 五、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1、新词新语是反映新时代、新生活的一面镜子 例8:黄金周、按揭、金融风暴等 2、新词新语也是流行文化的“晴雨表”和“温度计” 例9:快餐、大片、韩流、新新人类等 汉语词汇就是这样在吐故纳新中不断发展的,新词新语正在以不同的形式走进我们的生活! 从流行广告中就可窥见一斑: 非常可乐,非常选择。(非常可乐) 更多欢乐,更多选择。(麦当劳) 一切尽在掌握。(爱立信) 它能黏合一切,除了一颗破碎的心。(黏合剂) 臭名远扬,香飘万里。(臭豆腐) 众里寻他千百度,想要几度就几度。(伊莱克斯冰箱) 除了商品广告,公益广告也随处可见,过去的公益广告总爱板着面孔教训人,其实它可以温情脉脉,体现人文关怀。 请勿乱扔垃圾!(垃圾桶上标签)你知道我在等吗? 请勿喧哗!(阅览室)悄悄地来,悄悄地去。 请节约用水!希望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不是我的眼泪! 献血光荣!我不认识你,但我谢谢你! 禁止践踏草坪!请不要踩我,我会痛的! 请随手冲掉!(公共厕所)来也匆匆,去也冲冲!

新词新语的分析、产生原因、特点

新词新语分析、产生原因、特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所引发的各种心理变化,以及当代文化环境的稳定因素和动态因素,对新造词语的产生起着重要作用。中国正经历着深刻的社会变革,各种新事物、新思潮、新观念纷至沓来,生活时尚和社会热点也频繁更迭。语言中的词汇,对社会的变化最为敏感。 一新词新语的涵义 对于新词新语的涵义,语言界有不同的界定。但总体上有四种界定说法: 1 新词语是新创造的,但还没有被普遍接受的词或短语。 2 新词语是最近创造的、代表新概念的词或短语。 3 新词语是指一个旧词所产生的新涵义或新语义、新用法。 4 新词新语是指一个新创造的从其他语言中,从本民族语言的方言古语词和行业语中借用过来的词语。 二新词新语的分类 1 新造词新造词是指已有语素独立而成的新词,或者根据汉语构词法,由原来语素合成的新词。 已有语素独立构成的词有:酷爽靓耶 复合新词在新词语中屡屡出现,如作为否定性类词前缀:零X 零风险零消费 音译新词语,即直接借助外语词的读音翻译过来的新词语如:德克士(di co’s) 披萨(pizza)麦当劳(mcdonald’s)肯德基(KFC)咖啡(coffee) 扑克牌(poker)部落格(blog)哦了(OK)克隆(clone) 艾滋病(AIDS) 音译新词语,即按其所表达事物的概念音译引入汉语中的新词语如:电子邮件(e-mail) 音译兼意译新词语,即在语音上保留了与原外语词相接近的读音,而在词义上保持了与2吸收外来词外语词相对应功能的新词语如:黑客(Hacker) 纯外文缩写词:NBA USA KFC OK 外文字母词 外文字母加汉字混合词:SIM卡A TM机 3吸收方言词方言词跨地域流行并入普通话,主要表现在北京方言和港台方言上,这两种方言的地理位置恰好构成南北相对之势。跨地域流行的北方方言主要是近年来产生的新方言词,如“宰人” 4专业词语一般化由于高科技行业和经济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大,这些行业的一些专业词语使用频繁,逐渐被吸收到普通话中来。如:硬件(也用作指生产、科技、管理经营中的设备等物质条件) 软件(还用来指人员的素质。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千年虫(是指在某些使用了计算机程序的智能系统(包括计算机系统、自动 控制芯片等)中,由于其中的年份只使用两位十进制数来表示,因 此当系统进行(或涉及到)跨世纪的日期处理运算时(如多个日期之 间的计算或比较等),就会出现错误的结果,进而引发各种各样的 系统功能紊乱甚至崩溃) 5缩略新词语指某些词语的简称。追求快捷、简明是现代社会的主要特点,也是词汇发展的一种趋势。 如:娱记(娱乐记者的简称)足按(足底按摩的简称)本儿(笔记本电脑的简称)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教学目的及要求: 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向生活学习语言。 2、了解新词新语,能正确评价和运用新词新语。 教学重点及难点: 认识并评价新词新语。 措施及教学方法: 教师指导与自主学习相结合。 课型:新授课。 教具:课件。 教时: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引: 以前如果有人说我可爱,我会很高兴:我还是有优点的哦。现在如果有人说我可爱,我就会心里嘀咕了:这是什么意思呀同学们知道这有什么意思吗(可爱=可怜没人爱) 如果大家留心就会发现,类似这样的词语很多,在网上是特别流行,很新颖、独特,谁来列举几个(点评学生所列举出的词语) 网络上有新词新语,其它媒体(如报刊、电视等)都有新词新语。关于新词新语的概念,一般认为,新近创造出来的词语,或是旧词新用,这样的词语就叫新词新语。 下面,我们就来认识和感悟新词新语。 二、自主研讨、交流指导:(课件) 1、认识感悟 请同学们来说说自己收集整理的一些新词新语。(请两个学生上黑板写下自己收集整理的新词新语并做简要的说明)。(以十个为宜) 参考词汇: 社会生活类1: 知本家、RMB、DV、DIY、边缘化、性骚扰、漫游、下载、下课、灰领、付学费、低保、玩转、“421”、双赢、SOHO一族、黑恶、另类 休闲旅游类:驴友、负离子、森林浴、绿色旅游、玩家、星级等。 商业类:断码、量贩店、仿建、车市、灰色市场、均价、扩销、错峰等。 社会生活类2:

愿景、丁克家庭、猫腻、黑洞、磨合、地毯式、峰会、反超、跟进、缺位、西部文化等。 环保类:绿色壁垒、石漠化、白色垃圾、断流、环境科学、环境激素、空气质量、藏羚羊 科技类1: 液晶电脑、蓝牙、CEO、CFO、黑客、生物芯片、干细胞、暗物质、背投电视、编程、波导、磁控 经济类1: 双赢、作秀、脱口秀、电子货币、世界银行、套牢、发烧友、国脚、扳平、反超、拉力赛、逼抢、赛季、外援、极限运动…… 医药卫生类: 禽流感、非典、苏丹红、瘦肉精、抗药性、强迫症、刨冰、微波炉、干红葡萄酒等。 经济类2: “三农”、软着陆、按揭、价格战、并购、撤标循环经济、熊市、牛市、垃圾股、蓝筹股、实名制 科技类2: 转基因、纳米、彩显、失能武器、信息库、环境武器、军演、虐俘、闪盘政治法律类: 和平崛起、FB、问责、和谐社会、反恐、不作为、特别法等。 小结:新词新语有着新颖、形象、通俗易懂、便于交际等特点,这是新语新语之所以能广为流传的一个重要原因。同学们要提高自己书面表达和口语交际能力,就应该向生活学习,了解、掌握和运用新词新语。用新词新语反映新的生活,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2、活动交流 下面,为加深同学们对新词新语的认识,我们做一个小活动:请同学们从政治、科技、文化、生活、网络等几方面,任选一个方面,写出一个你最喜欢和一个你最不喜欢的新词新语,并说说你的理由。 提示:引导学生从词语含义、词语用法、产生途径、使用场合、文化品味、语言规范及与流行文化的关系等方面,选择一个角度深入探究。 参考词汇内容: “灰领”是既掌握理论知识、又掌握操作技能的复合型专门技能人才,他们从事的是创造性脑力劳动和部分体力劳动。在中国属于比较稀缺的资源。 粉领丽人多出自“食脑”阶层,从事自由撰稿、广告设计、网页设计、服装、珠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概说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概说 词汇学开始的较早,最早研究词汇的训诂专著——西汉的《尔雅》,在词汇史上有重要地位,但是后来的词汇研究渐渐发展滞后了。这是因为词汇较之语音和语法等方面,情况要复杂得多,所以在词汇研究方面,至今没有一部完备精深的词汇史的研究著述。从古代研究词汇的训诂学专著,近代的继承和发展,再到现代的创新研究,都推进了词汇学研究的进程。虽然词汇学研究也在不断的发展当中,但较之其他语言学科的发展还是比较薄弱。 汉语词汇研究经过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创建期,七八十年代的恢复与发展期,90年代进入了迅速发展的时期。进入21世纪以后,现代汉语词汇研究较之以前又有了更大的发展。 关于现代汉语词汇的研究是有成绩的,不过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行钻研和讨论,也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简单来说,有三方面:(1)有关理论方面的建设,主要介绍词汇系统的研究,因为它丰富了词汇研究的理论;(2)研究词汇教学方面的实际问题,以加速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水平;(3)研究编纂各种语文词典的方法,适应社会上不同的需要。下面我们就这三个方面的研究重点做一阐述。 一、相关理论的建设 从五十年代开始对词汇系统的研究使得词汇研究的相关理论越来越完善。 1、词汇是否成系统之争 现代汉语的词汇到底是不是一个系统?应该怎样认识词汇的系

统性?这是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汉语词汇界的问题。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仿佛觉得词汇像是一盘散沙。古训诂学以训释词语为主要任务,对词汇学研究是零散的。而现代汉语研究多侧重于词的结构形式、词义组成等方面,50年代后期,受外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学说的影响,我国学者开始了词汇系统的研究。 1958年周祖漠《词汇和词汇学》一文中说明:“语言中的词尽管多,在构词、词义各方面仍然有一定的联系,并且构成一个统一的词汇系统。”他是首先接触词汇问题的学者。1961年,黄景欣发表《试论词汇学中的几个问题》认为词汇是成体系的。1964年刘叔新针对黄景欣的观点发表了《论词汇体系问题》,刘认为:“词汇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含有种种小组织的整体,只不过不足于成为体系。”1984年邢公碗在给刘叔新的论文集《词汇学和词典学问题研究》所写的序中表示支持刘的观点。1990年刘叔新的《汉语描写词汇学》中,刘氏又发掘出一些结构组织,现代汉语中的任何一个词语单位都没有遗漏地被网络进去,他才又宣布“现代汉语词汇形成一个体系”。从20世纪60年代起,语言学界就针对词汇系统问题断断续续地进行过几次论争和讨论,最后以刘叔新先生在《汉语描写词汇学》中对此所作的似乎比较圆满的结论为标志,结束了几十年的讨论。但是刘叔新先生的方法和结论还有可以商榷之处。比如成语、惯用语的分析方法,我们用其方法并不能完全把二者区别开来,不能为人们公认。 2、现代汉语词汇成系统的表现 王力先生早在上世纪50 年代就指出“同源词”是汉语词汇成系

高中语文必修一《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教案 教学博苑 2011-09-02 0652 5d56b7b40102drgy 高中语文必修一《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新词新语的特点,培养在生活中关注语言的意识,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判断能力。 2、学会从语言变化与发展中感知社会生活的变迁,加深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与理解。 3、能正确地对待和运用新词新语,从中领略当代流行文化,并能作出较为深层次的透视和理性的思考。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了解新词新语,使他们懂得如何看待新词新语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它们。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新词新语的特点,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正确使用新词新语。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探究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几年以前,如果有人说我可爱,我会很高兴我这个人还是有优点的哦!现在如果有人说我可爱,我心里就不免嘀咕了这家伙到底是什么意思啊?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吗?(可爱=可怜没人爱)如果大家留心生活就会发现,类似的词语

有很多,尤其在网上,特别流行、独特,谁来列举几个?(简评学生所列举出来的词) 每至年末,各大媒体总是纷纷登场,到处都是“×××排行榜”。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举办一个“新词新语排行榜”。每个同学都准备好一张纸,将自己想到的认为能上榜的新词新语写下来,并说明上榜理由,时间为三分钟。(最多写十个)学生交流后,请写好的同学到讲台上来把它写在黑板上。 教师补充 ①月考周期性无硝烟战争;不错长成这样不是你的错。(内容扩展歪批) ②菜鸟什么都不懂。(新造词) ③me too 我吐;瘟都死windows 一种软件名。(英译) ④^O^ 不必转头就可以看的笑脸,或是一只可爱的小猪。(符号语) ⑤7659其乐无穷;56856无聊不无聊。(数字谐音) ⑥米国美国;幽香邮箱;馨香信箱。(汉字谐音) ⑦CUSee you.(英语缩略);PFPF佩服佩服。(拼音缩略) ⑧腐败出去吃饭(原义制度、机构、措施等混乱黑暗)。(词义扩大) 适当点评并归纳这些新词新语的特点 1、简单便捷,幽默诙谐 2、直观形象,随意性强 3、个性张扬,时代感强 同时,这也反映了以下几种现象 1、社会在快速发展。如果发展得慢,那么语言的变化将不明显。 2、社会的变化需要语言的发展,使得语言能够更详实准确地反映社会情状。 3、自由的社会提供了语言出层推新的环境,给了语言活力,而新兴语言的出现也给社会带来了活力,自由的人类社会需要更自由的语言使用,自由的语言使用使人类感到对自由的追求与满意。

新词新语产生的途径

新词新语产生的途径 陈小燕 一、利用现代汉语既存的构词法创造新词语 1、利用汉语词法学构词法创造新词语,如通过在原有语素基础上加词缀或准词缀构成新词语: 多:多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多渠道等。 炒:炒股、炒明星、炒新闻、炒外汇等。 准:准新词、准词缀、准规范等。 感:手感、质感、群体感、失落感等。 热:留学热、汉语热、寻根热、文凭热等。 2、利用汉语句法学构词法创造新词语,如通过词根复合法创造新词语: 联合式:评估、帮教、网络、音像。 主谓式:自测、自营、自销、空调。 动宾式:寻根、扶贫、打工、扫黄。 偏正式:共建、立交桥、朦胧诗、反思文学。

动补式:搞活、走红、理顺、走俏。 3、利用汉语修辞学构词法创造新词语,如:“不要做有损国格人格的事”,这里由“人格”仿出“国格”。又如:由“文盲”仿出“科盲”“舞盲”,由“国手”仿出“国脚”,由“妇科”“儿科”仿出“男科”,由“晕船”仿出“晕镜头”等,均是利用了修辞学造词法中的仿词法来创造新词。 二、旧词新组合而成新词语,即利用已有词语进行重新搭配,组合成新词语。 如“试管婴儿”“拳头产品”等等。 三、缩略语 如:倍增、科普、委培、家教、环保、成教、超市、待业、微机、影视、三讲、三个代表等等。 四、吸收方言词及港台词语而成新词语 这类词语的结构类型与汉语语汇既存的结构类型基本一致。如,源自北京方言的新词语:帅、棒、大款、练摊儿、火、宰人;源自港台词语的新词语:看好、资深、连锁店、服装城、写字楼、传媒、共识、运作、纯情、认同等等。 五、旧词新用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词义转移。如“她是女强人”中的“强人”一词,旧指“强盗”,后旧义消失,被新义“强者”“能人”取代,属词义转移现象。同类的现象还有“班子”“持平”等等。

大一现代汉语期末考试答案参考

现代汉语试题库 现代汉语试题库(绪论·试题) 一、填空题. 1.“现代汉语”通常有两种解释,狭义的解释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广义的解释还兼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和(),我们这里讲述的是()。 2.汉语做为一种语言,具有一切语言共有的性质。即从结构上说,它是一种();从功能上说,它是()。 3.现代汉语有()和()两种不同的形式。()是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 4.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又叫(),它是以()为(),以()为(),以()为()的。 5.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的基础上形成的。汉族早在先秦时代就存在着古代民族共同语,在春秋时代,这种共同语被称为(),从汉代起被称为(),明代改称为()。到了现代,即辛亥革命后又称为(),新中国成立以后则称为()。 6.现代汉语的地域分支是()。 7.共同语是()的语言,方言是()的语言。 8.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形成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9.汉语方言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和()。 10.我们了解和研究汉语方言,其目的之一就是要找出方言与普通话的(),有效地()。 11.现代汉语的特点:语音方面(1)()(2)()(3)();词汇方面(1)()(2)()(3)();语法方面(1)()(2)()(3)()(4)()。 12.()语、()语、()语同汉语关系尤为特殊,它们都吸收过汉语大量的词,甚至在汉语的基础上产生了很多新词。 13.汉语是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另外五种是()语、()语、()语、()语和()语。汉语在国际交往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4.在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任务中,最重要的两项工作是()和()。 15.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是:语音方面以()为(),词汇方面以()为(),语法方面以()为()。 16.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人为地消灭(),主要是为了消除(),以利社会交际。 17.50年代初制定的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是:(),(),()。这个方针是正确的,今后仍然适用。 18.新时期推普工作应努力做好以下四点:第一,各级各类学校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使之成为()。第二,各级各类机关工作时一般使用普通话,使之成为。第三,广播、电视、电影、话剧使用普通话,使之成为()。第四,不同方言区的人在公众场合交往时,基本使用普通话,使之成为()。 19.现代汉语课程的主体由(),(),(),()和()几部分构成,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里) 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是() A.互相排斥 B.互相依存,方言从属于汉民族共同语 C.方言是从民族共同语中分化出来的 2.对普通话而言,汉语方言是一种() A.地域分支 B.并立的独立语言 C.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 D.对立的独立语言 3.汉语方言之间的差异,突出表现在()方面。 A.语音 B.词汇 C.语法 D.词汇和语法 4.现代汉语书面形式的源头是() A.文言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