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的合理利用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的合理利用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的合理利用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的合理利用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的合理利用研究》结题报告

[摘要]本课题着眼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的策略研究,从“处理资源——发展思维”、“安排顺序——彰显生成”、“利用资源——引发冲突——解除疑惑”、“延缓评价——后续学习”、“ 分类整理——提升效率”等五方面的研究为广大的教师提供一些实际操作中可借鉴的经验与方法,提高教师应对课堂生成性资源的能力,使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作用能更充分地加以体现,同时通过研究也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成性资源合理利用

一、问题的提出

1、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过程。叶澜教授也提出:“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我们的课堂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一个个极具个性化的头脑,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时时会生成新的教学信息。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课堂生成。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优秀的教师总能及时地捕捉、合理地利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资源,教学高效又灵动。但立足我们的课堂,可以发现:有些教师缺乏生成意识,上课仍是在执行教案,课堂教学机械、沉闷;有些教师思想上虽有生成意识,但他们追求的动态生成存在着弊端,主要表现在:①教师课前不认真备课,在课堂上随意发挥,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课堂效率低下;②教师一味迎合学生,被学生的生成牵着鼻子走,教学游离主题,耗时又低效;③教师不能正确理解学生呈现的信息,不能对“动态生成性资源”给予恰当的评价,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等。

我校是一所地处城郊的农村小学,是江山市首批新课改实验学校,也是江山市“高质量轻负担”样板试点学校。这无疑对我们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办更为成功的教育,因此,“如何合理地利用数学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困扰着每一位数学教师。

鉴于以上分析,我们从课堂教学的有效度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的合理利用研究的课题。研究“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的合理利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课题研究,教师能更好地把握学生的生成,及时有效地做出调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提升教师的教学机智;在充满智慧的课堂中学生能真正获得思维的训练,能力的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2、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生成思想

尼莫认为:虽然课程不应该是“罐装式”和“木乃伊式”的,但也不应该是偶然的、随意的,教师被孩子牵着鼻子走的课程。生成思想强调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因为这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基础,但强调这一点并不否认教学的目的性。课堂教学既要考虑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也必须考虑社会的要求和儿童长远的发展。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因此,学生不再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主动的建构者。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支配者、控制者、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学生是充满情感,富

于想象,极具个性的生命体。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已有经验、性格态度、兴趣爱好和思维方式等不一样,个人理解的差异性是必然的,我们在鼓励动态生成的同时,必然产生多种答案。

(3)现代教学理论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不在于教师讲解的如何精彩,而重要的是能适时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制造一种“不协调”,用知识的力量去唤起求知欲望,使学生自主地投入学习,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3、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生成性”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个新理念、新策略,它指引着课堂教学发展的方向。张大均先生在《教育心理学》中认为“生成性是有效使用学习策略最重要的原则之一, 是指学习过程中要利用学习策略对学习材料进行重新加工, 产生某种新的东西。”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则概括为“教育即生成”,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育,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上述的这些研究都具有特定的价值和意义,为人们研究生成性教学提供了理论参考。

随着课改的深入开展,也有部分学校的老师对生成教学进行了研究。如江苏省沛县实验小学刘念泉老师的《小学数学动态生成性教学的研究》、福建省福清市岑兜中心小学研究“小学数学生成性教学”等,但都不够全面具体。本课题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全面细致研究“小学数学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合理利用”的实施策略,帮助和指导小学数学教师不但时刻关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动态生成”,而且要合理利用好生成性资源,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轻负”。

二、课题的研究过程

(一)研究方法

1、文献法:阅读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从而了解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课题的理论支撑。

2、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对小学数学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利用现状、师生对合理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态度、生成性资源有效利用后的效果等方面进行调查。

3、课堂行动研究法:针对小学数学课堂生成性资源的现状,探索合理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的策略,实验教师在课堂教学及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尝试,根据师生和家长的反馈情况以及实验效果,对策略进行修正,再尝试,如此不断修正和尝试,直至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4、个案研究法:在实验班确定几个学生为个案,对这些学生经常进行观察、调查、个别谈话,以考察不同的策略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二)课题研究的时间及步骤

1、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2009年4月――2009年6月)

(1)组织课题组成员畅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及生成性资源的合理利用心得。

(2)组织课题组成员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动态生成性资源的利用状况开展调查。(3)确定研究的主题,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学习相关的教育评价方面的知识,收集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的文献资料,归类整理。

(3)确定研究对象,拟定研究计划。

2、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2009年7月――2010年4月)

(1)继续查阅和研究国内外有关合理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文献。

(2)开题论证。进一步明确研究的目的、意义,对研究方案进行调整充实;进一步明确课

题组成员各自的工作。

(3)前测。在方案实施前对教师的利用状况、学生的数学学习观、学生的数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并进行初步分析。

(4)实施合理利用生成性资源的措施。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对生成性资源合理利用,并及时收集教师对生成性资源合理利用的示范性做法,观察记录学生的表现情况,收集师、生对合理利用生成性资源的态度等反馈信息。

(5)反思和调整修改措施。分析、整理、归纳反馈信息,对策略进行调整修改。

(6)再实施策略。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使用调整修正后的策略对生成性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并随时收集师、生对合理利用生成性资源的态度等反馈信息。

(7)再反思、调整措施,再实施,通过不断循环,使策略能成为促进学生成长的媒介。(8)观察研究个案。在实施策略的过程中,选择几位学生作为个案,连续观察记录个案的行为,定期对他们进行个别访谈,收集他们的作业或其他作品,分析研究合理利用生成性资源对他们数学学习的影响,检测利用生成性资源的效果。

(9)后测。研究即将接近尾声时,再次对教师的利用状况、学生的数学学习观、学生的数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以检查利用生成性资源的效果。

3、课题研究的总结推广阶段:(2010年5月――2010年6月)

(1)对实施阶段收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2)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

(3)对研究成果首先在本校其他年级段推广,然后在学区推广。

三、课题研究的结果分析

(一)当前教师对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利用状况分析

课题研究初,我们调查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师对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利用状况,其中向本学区的5所小学的数学教师发了24张问卷,收到有效问卷共24张。通过调查,发现存在主要问题有:有些教师缺乏生成意识,上课仍是在执行教案,课堂教学机械、沉闷;有些教师思想上虽有生成意识,但他们追求的动态生成存在着弊端。主要表现在:

①教师课前不认真备课,考虑不周到,在课堂上随意发挥,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课堂效率低下;

②教师一味迎合学生,被学生的生成牵着鼻子走,教学游离主题,耗时又低效;

③教师不能正确理解学生呈现的信息,不能对“生成性资源”给予恰当的评价,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等。

同时我们也向本校的学生发了100张问卷,收到有效问卷共100张。我们通过对学生的调查问卷,得知只有少数学生认为数学老师能在课堂中很好地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进行教学,有98%的学生喜欢教师能用学生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资源进行教学,对于数学老师上的课有时喜欢,有时不喜欢,感到很无聊……

可见,当前我们数学老师对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利用现状是不尽人意的,与新课标的要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二) 合理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的策略

1、处理资源——发展思维

①梳理

课堂上,师生互动,生成了不少新的教学资源,有时,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凌乱的,是零散的,是无序的,为了推动更高层次的互动,教师应及时梳理,担任信息“重组者”,活动“推进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有序地思考,使学生的思路逐渐清晰,使学生的思维有序化、

条理化。

【案例】:教学《包装的学问》4盒磁带的包装方法,操作分两步教学

(1)引语:2盒与3盒磁带的包装方式一样,那么如果要把四盒英语磁带包成一包,你能想象出有几种包装方案吗?

(2)第一步操作:摆一摆验证(无序)

(3)第二步操作:有序摆放

刚才这位同学演示的摆法有点乱,让我们看得眼花缭乱,你有什么好方法使我们在设计包装方案的时候不重复、不遗漏吗?

①先摆只重叠了一种面的;再摆重叠了两种面的

②先摆一层的;再摆两层的;最后摆三层的

如图:

④⑤⑥

这样的教学,体现了简单的直观综合能力的培养,边操作边思考,用操作促进思维,用思维指挥操作,整个过程非常有序,这样的操作活动在无形中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提升思维能力。

②比较

在数学课堂上,当学生出现“另类声音”时,教师可以将这些意外资源引发为辩论资源,在学生的讨论、辨析、比较中,进行择优,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更好地实现自我发现、自我醒悟,找到最佳解法,使学生的思维深化。

【案例】教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路程、速度、时间》时有这样一道题:

小强为了参加演讲比赛,准备了一篇大约800字的演讲稿,演讲时间为5分。如果准备一篇2000字的演讲稿,12分能演讲完吗?

(1)比总字数:800÷5×12=1920(字)<2000字

(2)比速度:800÷5 =160(字)

2000÷12 =166(字)……8(字)>160(字)

(3)比时间:2000÷(800÷5)=12(分)……80(字)>12(分)

当学生出现了以上三种做法: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这三种方法比较的依据是什么?

生:第一种比总字数;第二种比每分钟读多少个字也就是比速度;第三种比总时间。

师: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

生1:我更喜欢第一种方法,因为第一种方法简便又好理解。

生2:我更喜欢第二、三种方法,因为第二、三种方法和平时想的有点不一样,比较有挑战性。

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比较分析,训练了学生的多角度思考,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学生的思维水平得到了训练,思维品质得到了提升。

③归纳

教师在师生共同创造的、富有价值的思维成果闪现后,要善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并使学生学会反思和联想,促使数学知识系统化。

【案例】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长颈鹿和小鸟》教学片断

教学片断(一)

师:(出示情境图):冬天到了,小鸟们都要到南方过冬去了,它们飞呀飞呀,飞累了,想停下来消息,这可急坏了长颈鹿叔叔。请小朋友们看图,从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数学问题?(长颈鹿叔叔要为小鸟准备几间房间?)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生:42÷6=7(间)

师:如果飞来了48只小鸟,长颈鹿叔叔又该为小鸟们准备几间房间呢?

生:48÷6=8(间)

师:如果现在飞来还是48只小鸟不变,每间房间多住2只小鸟,长颈鹿叔叔又要为小鸟准备几间房间呢?

生:48÷8=6(间)

师:上面的三个算式,第一个数表示什么?第二、第三个数呢?

在学生理解包含除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提升,抽象出数学模型:总只数÷每间只数=间数,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感知总数变了,每份数变了,但求间数的方法没有变。

数学的教学就是要启迪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把第四幅图的算式排在第一个,后让学生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对课堂生成的资源进行提升,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被除数不变,除数变大了,商反而变小了的规律。如果每位低段教师都能对有规律的课堂生成性资源及时进行概括提升,到高年级学生的概括能力就能提高一个档次。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抓住课堂生成性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总结规律并掌握规律,使学生的认知得到改善,从而达到思维水平发展的新高度。

④延伸

所谓延伸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利用生成性资源,运用好延伸,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品质,知识结构向更广更深的发展。对于这种转瞬即逝的生成性资源。这需要我们有一双慧眼来研读教材,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作一些适当的延伸和拓展,提高生成性资源的广度和深度,这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的最大化。

【案例】

下面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29页实践活动题【教学片断】

学生按照表格中列出的方法纷纷得出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这时教师指着表格中的第三种方法问学生:“你们是怎样把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再得出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的?”生:我给四边形画了一条对角线就把四边形分成了两个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所以两个三角形就是360°,那么这个四边形的内角和就是360°了。

师:如果有一个五边形,你也能利用以上的办法得出它的内角和吗?

学生尝试后纷纷发言。

生:我把一个五边形分成了三个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所以五边形的内角和就是180°×3=540°。

师:如果不画图,你还能知道六边形、七边形的内角和吗?

生:六边形的内角和应该是180°×4=720°,七边形的内角和是180°×5=900°。

这时有学生抢着说:“老师,我发现它们是有规律的。”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有怎样的规律?

生:我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四边形的内角和是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也就是180°×2=360°,五边形的内角和是三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也就是

180°×3=540°,六边形的内角和就是180°×4=720°……其实,多边形的内角和就是180°×(边数-2)。

教室里骤然响起热烈的掌声。

在以上教学片断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已经得出了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可以说已经完成了该习题的教学目标。但是,教师没有满足于此,而是通过追问,让课堂生成一步一步延伸,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有了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的内角和的发现,说出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180°×(边数-2)”也就在情理之中。使课堂生成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

2、安排顺序——彰显生成

①先对后错

由于学生存在着差异,他们的学习水平有高有低。因此,课堂生成性资源的自然会出现正确的和错误的两种。我们在教学一些概念或一些技能时,一般应先反馈正确的生成性资源,再处理错误的生成性资源。这样的解决方法能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模型之后,利用刚刚建立的数学模型来分析错误的生成性资源,从而使学生尽快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案例】一教师在教学《精打细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一课时,让学生算一算11.58÷5,学生当时出现了两种列竖式的方法:①错误的②正确的。面对这两种方法,教师想都没想,就随意地引领学生先剖析起了错误的笔算方法,结果是不言而喻的——学生越听越糊涂,教师越讲越心虚。在进行二次试教时教师注意到了组织反馈的顺序:先交流正确的,建立模型后,再分析错误的笔算方法。课堂上教师轻松地解决了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再也不会出现一次试教时寸步难行的现象了。

②先低后高

课堂的生成性资源会因为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呈现出高低之分。而我们在处理这些有差异的生成性资源时,一般应先处理低水平的生成性资源,再来处理高水平的生成性资源。这样处理,遵循了学生的认知特点——由易到难,知识模型在逐步提升中建立。

【案例1】教学《射线、线段和直线》认识射线的环节

师:现在请同学们听老师描述一个有关光的场景,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有一束光,从地面上朝天空照射着,直入云霄,穿过太空,照得很远很远……)

师:想好了吗?你能把你刚才想的画下来吗?

生:能!(生开始画)

师:大家画得差不多了。我们来看看这几幅作品。

师逐一问作图的3位学生:你能说说你为什么这么画吗?

生1:我画的光线穿过了云层,到达了太空,一直照射下去。

生2:我画的光线直射大气层,一直照射下去,没有尽头。

生3:我画光线是没有尽头的。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怎么样?

生:画得都很像。

师:岂止是很像,简直太像了。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3位同学的作品依次为我们展示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它们越来越接近我们数学上的东西了。

师(指图3):像这样的线叫做射线。你能画一画吗?(生画)

教师把学生画的图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教师先低后高的评价活动中建立了射线的数学模型(先评价生1的作品,再评价生2的作品,最后评价生3的作品),形成了对射线的初步印象。

【案例2】教学射线、线段和直线的特征

师:射线、线段和直线有什么特点呢?请你完成表格。(出示表格如下)

图形端点个数延伸情况

射线

线段

直线

(生独立填表)

师:我们来看看这几种意见。(逐一出示下列表格)

表一

图形端点个数延伸情况

射线略1 中等

线段略2 最短

直线略0 最长

表二

图形端点个数延伸情况

射线略1 一望无际

线段略2 有边有际

直线略0 无边无际

表三

图形端点个数延伸情况

射线略1 有头无尾

线段略2 有头有尾

直线略0 无头无尾

师问生1:对于这里的最短、中等、最长,你是怎么想的?

生1支支唔唔讲不清楚。

师:生1的看法是否正确我们学完本课后再去讨论。生2、生3的看法你们觉得如何呢?生:我觉得他们概括得都很到位。

师:我真佩服你们啊,你们用了这些非常生动、形象的词语来描述射线、线段和直线的延伸情况,可以说绝无仅有,太棒了!

此处的教学教师同样采用了先低后高的策略对课堂生成性资源进行处理,(先评价生1的作品,再评价生2的作品,最后评价生3的作品),对射线、线段和直线的特征在逐步提升中认知。

3、利用资源——引发冲突——解除疑惑

对于生成性资源,我们如果把握好教学契机,还可以利用生成性资源引起学生认知冲突,从而有效地解决教学疑惑问题。

【案例】在教学《认识小数》一课时,前面老师引领学生明白了1角可以用0.1元这样的小数来表示,接着老师出示1分问:“你还能用这样的形式来写吗?”学生便这样写:00.1元。面对这样的生成性资源,教师追问:“他写对了吗?小数点有什么用?”生:“小数点能告诉我

们个位在哪里。”师(指着00.1的小数点):“小数点在这里,个位在哪里?”生:“在小数点前面第二位。”师:“刚才我们0.1的个位在小数点前面第一位,现在又说在小数点前面第二位了,这样行吗?”生:“不行。”师:“那怎么办呢?”

显然,以上的案例中教师利用了生成性资源进行比较,以适当的方式给他们提供必要的思考信息(生成性资源0.1和00.1),非常巧妙地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引发学生思考、讨论,明白1分应该表示为0.01元。

4、延缓评价——后续学习

对于有些生成性资源作延缓评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教学《射线、线段和直线》一课,老师让学生画射线,发现有一个学生是这样画的:。教师发现后,不忙着评价,而是把它放到了“认识直线”的环节中再来评价。

师(出示学生作品):刚才在画射线时老师发现了这样一幅作品,它是射线吗?

生:不是,因为它没有起点的。

师:那它是线段吗?

生:也不是,因为它既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

师:是呀,它是可以向两边无限延伸的。(课件演示)像这样的线叫做直线。

对于直线的认识,老师利用了画射线时的错例,对其延缓评价。这样的处理方式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5、分类整理——提升效率

有时,课堂生成性资源会出现多而杂的现象。一旦出现了这样的状况,教师不可慌了手脚,手忙脚乱。我们可以对众多的生成性资源进行分类整理,相类似的生成性资源放一块儿,分成几大类,从而节省了时间。这样的处理方法简洁有效,使原本的杂乱无章变得井然有序,同时也提升了课堂效率。

四、课题研究的成效分析

经过近一年的课题研究实践,我校数学教师对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利用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课题研究获得了良好的成效。

1、通过一年的研究实践,我们又做了内容与前测时一样的调查问卷,发现原先令人不太满意的课堂生成性资源利用的现状有所改善。(详见表1、表2)

表1

题目实验总人数24人

项目前测后测

你认为,你的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吗?是7 19

有时是17 5

不是0 0

说不清0 0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你是否关注课堂教学的生成性特别关注 2 14

关注14 8

较少关注3 2

只有上公开课时关注5 0

当课堂中出现的一些意外资源时,你的做法是全部利用9 0

不予理睬,继续按预设进行 6 1

有选择地利用8 22

先放置,课后研究 1 1

表2

学生学习兴趣和态度调查统计表

题目实验总人数100

项目前测后测

你对课堂学习的看法(单选)很有兴趣

47 70

有点兴趣45 30

不感兴趣8 0

你喜欢学习的原因

(可多选)可开动脑筋38 70

有用27 63

很生动25 90

教师讲得好40 80

可以积极参与25 90

经常获鼓励25 70

你对学习的信心

(单选) 充满信心11 58

较有信心20 43

无所谓4 0

没信心5 0

2、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数学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为能掌握相关课堂生成性资源合理利用的策略对学生的数学成绩和数学能力提高的影响,我们专门设立了一个对比班与实验班进行成绩的对比性研究,并作了前测和后测的研究数据收集和分析。

1)实验前测

将实验班和对比班实验开始前一学期的数学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实验前的学习成绩。对实验开始前实验班与对比班的数学期末成绩进行同质性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实验班和对比班实验前成绩的差异检验

人数

n 总分

∑X 平均分

M 标准差

SD t P

对比班54 4514 83.6 14.01 0.346 >0.05

实验班50 4175 83.5 13.09

结论:两个班数学测验成绩无显著性差异。在训练开始前对比班的成绩比实验班的成绩略好一些,实验班的平均分为83.5,对比班的平均分为83.6,但统计检验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

表明这两个班的数学成绩相当,差异不显著。

2)实验后测

表4 实验班和对比班实验后成绩的差异检验

人数

n 总分

∑X 平均分

M 标准差

SD t P

对比班51 4530 88.82 7.76 2.549 <0.05

实验班47 4345 92.45 6.31

结论:经过两年的实验,实验以取得初步成果,实验班的平均分为92.45,对比班的平均分为88.82,实验班的平均分与对比班的平均分的差异已接近非常显著水平。

3)实验班前后测对比

表5 实验班前、后测成绩的差异检验

人数

n 总分

∑X 平均分

M 标准差

SD t P

实验前50 4175 83.5 13.09 4.33 <0.01

实验后47 4345 92.45 6.31

结论:实验班被试的前后测结果经Z检验,差异显著(p<0.01).这说明在实验班所采用的策略,对提高学生的成绩在一定时间内有明显提高。

3、通过一年的探索,我们初步探索了合理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的策略、技巧,并在具体教学中实施、总结、改正、完善,教师们在课堂上合理利用生成性资源的能力逐步提高,为师生之间架设了一道便于通融、利于发展的桥梁。

4、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近一年来,课题组成员有多篇论文、教学设计发表或获奖,在课堂教学竞赛中也取得了喜人的成绩。(见表6)

表6

五、课题的问题思考

1、我们应进一步加强今后课题的管理,尤其是加强课题过程的管理,注重原始资料的积累,以便于不断地提炼、反思、总结,更好地促进深化课题成效。

2、教师外出听课、学习的机会少,大多仅限于本校教师的互相学习,研究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受空间的限制。

3、在当前大班额的情况下,如何增强教师运用策略的能力。

4、在数学教学中对“小学数学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合理利用研究”任重而道远,是一项值得长期探究的课题,我们应再接再厉,以研究者的身份自居,尽力弥补以上的不足,真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实践综合发展!

六、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45

[2]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

[3]《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叶澜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4]《小学数学动态生成性教学的研究》江苏省沛县实验小学课题组

[5]《小学数学动态生成性教学策略的研究》临海哲商小学课题组

[6]《动态生成教学》蔡楠荣主编上海三联出版社

[7]钟启泉、崔永廓、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85

例说如何处理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

例说如何处理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 作者姓名:张慧芳 单位全称:宁夏灵武市第二中学 分会名称与会员证号: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H466 性别:女年龄:41

例说如何处理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 一提起“如何处理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这个话题,我的思绪遍飞回到2001年——灵武刚刚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那一年。我兴奋过,也苦恼过。现在,我想以我的几次课堂实践活动来谈谈我的做法,希望与诸君共同研究,继续探索课堂生成教学资源的利用,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灵动,充满生机。 其一:《犟龟》反思 2001年12月4日星期二兴奋 今天早晨,我执教《犟龟》这篇童话。 按照预先的教学设计,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后,我请同学们划出:你认为哪些是本文中重要的字词,需要我们注意,请大家小组交流后再汇报。设计这一环节的初衷是让学生从字形上加以注意,以达到正音识字的目的。汇报时,我先请一位学习较困难的学生代表本组发言。他回答到:“我们认为是‘犟’这个字,它最让我们注意。(我心里不禁暗暗得意,学生还是顺着我的想法走。)紧接着,我追问了一句:“为什么?请你说说理由。”“‘犟’是本文的中心,它写出了小乌龟的特点。”(我不由的愣住了,心里不由一紧,这该怎么办?如果顺着学生的思路,教学设计中将有三个环节被扔掉:生字词读写造句、复述故事情节,概括文章内容,可又不能否定学生的说法。我把心一横,顺着你说的走,看你能跳到哪去?)于是,我又追问:“你能不能结合课文内容解释一下?”犹豫了一下,答道:“他不听别人劝说,脾气犟。”请他坐下后,我又问全班同学:“对于他的理解,同学们还有没有意见?可以补充说明。”……就这样,学生先后找到了“不可改变”,甚至还有的同学找到了“荒漠”,他认为这个词重要是因为它写出了小乌龟走的地方环境恶劣,他要克服饥饿、干渴等难以忍受的困难,更能反映他有坚定的信心,坚强的意志(呀!原来顺着学生的思路会有如此多的收获:我可以不用费神地讲解,就使学生知道故事梗概,理解人物形象,领会文章的主旨。看来,顺着学生的思路没错。) [课后反思] 上完此课,我不禁感慨,以往那种机械繁琐地分析、肢解课文,以老师的思维模式规范、限制学生的思维,将自己的理解生硬的强加给学生的语文课,恰似一堵厚厚的冰冷的墙,隔开了学生与作者、老师、同学间的关系。课堂上,教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只顾按照自己设计好的方案“引蛇出洞”、“请君入瓮”,全然不顾学生的感受,他们的思维被牢牢的束缚在教科书上,

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的合理利用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的合理利用研究》结题报告 [摘要]本课题着眼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的策略研究,从“处理资源——发展思维”、“安排顺序——彰显生成”、“利用资源——引发冲突——解除疑惑”、“延缓评价——后续学习”、“ 分类整理——提升效率”等五方面的研究为广大的教师提供一些实际操作中可借鉴的经验与方法,提高教师应对课堂生成性资源的能力,使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作用能更充分地加以体现,同时通过研究也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成性资源合理利用 一、问题的提出 1、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过程。叶澜教授也提出:“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我们的课堂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一个个极具个性化的头脑,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时时会生成新的教学信息。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课堂生成。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优秀的教师总能及时地捕捉、合理地利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资源,教学高效又灵动。但立足我们的课堂,可以发现:有些教师缺乏生成意识,上课仍是在执行教案,课堂教学机械、沉闷;有些教师思想上虽有生成意识,但他们追求的动态生成存在着弊端,主要表现在:①教师课前不认真备课,在课堂上随意发挥,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课堂效率低下;②教师一味迎合学生,被学生的生成牵着鼻子走,教学游离主题,耗时又低效;③教师不能正确理解学生呈现的信息,不能对“动态生成性资源”给予恰当的评价,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等。 我校是一所地处城郊的农村小学,是江山市首批新课改实验学校,也是江山市“高质量轻负担”样板试点学校。这无疑对我们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办更为成功的教育,因此,“如何合理地利用数学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困扰着每一位数学教师。 鉴于以上分析,我们从课堂教学的有效度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的合理利用研究的课题。研究“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的合理利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课题研究,教师能更好地把握学生的生成,及时有效地做出调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提升教师的教学机智;在充满智慧的课堂中学生能真正获得思维的训练,能力的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2、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生成思想 尼莫认为:虽然课程不应该是“罐装式”和“木乃伊式”的,但也不应该是偶然的、随意的,教师被孩子牵着鼻子走的课程。生成思想强调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因为这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基础,但强调这一点并不否认教学的目的性。课堂教学既要考虑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也必须考虑社会的要求和儿童长远的发展。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因此,学生不再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主动的建构者。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支配者、控制者、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学生是充满情感,富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整合与利用-最新资料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整合与利用 数学课程在编写教材这方面严格要求数学材料的作者、学校管理者、教师以及有关人员要根据当地的情况从实际出发,不要随心所欲地开发资源.换句话说,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要只 是呆板地念数学教材的内容,而是要结合与教材相关的有趣的课 外知识,只要一切有益于数学课程的教学资源我们都不可以浪 费,要积极利用起来. 一、合理利用教材资源 教学当中教材虽然已经成为我们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但是我们依然可以运用各种途径获取课程资源,其中,新教材就是课程标准的灵魂,因为它不但掌握着每门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会依据它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摸索知识与知识之间 的联系,从而提高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细心观察,体现教材的趣味性 小学生的想法都是各种天马行空,若是以成人的标准来制订教材,会导致小学生极其排斥,但是,当面对形象逼真、色彩艳丽、栩栩如生的教材时会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融入学习中.曾经,苏霍姆林斯基说:“这种直观是一种发展观察和发展思维的力 量,它给认识带来了一定的情感色彩.”  (二)动手操作,体现教材的生活性 课程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辅助功能,所以,关于在

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把教材内容完成,当用自己的双手完成课堂知识时,学生会非常激动地想要表达自己的成果,当然, 教师必须在旁边督促.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提高他们的 学习兴趣.当学生把知识挥洒的如同玩游戏一般时,他们便不再 觉得学习枯燥无味,反而会积极向上,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激趣乐学. (三)主动参与,体现教材设计的探索性 让学生学会如何读教材和怎样理解教材并不是完全培养学 生学习能力的方式,要将重点放在如何能让学生运用自己所学到 的知识去探索学习的奥秘,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聪明才智,在培养他们学习能力的道路上,可以结伴而行,例如,与同桌并肩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认知,再结合同桌的见解与概括,这样取长补短,不断地去发现和调整自己观点的不足,从而对新知识有另一番认识. 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常常需要运用数学知识,不论是家庭还是社会,都能看到数学的资源.教师在教学中,若是能够灵活的把生活中的数学贯穿到呆板的教材中,可以很大的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学习是不分场合,永无止境的,若是在平常生活 中发现数学,那么有助于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一)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例如,在教学“升与毫升”的课程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学生

课堂生成性资源

教学中动态生成课程资源的认识与利用 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一些教师一方面认为课程资源紧缺,一方面又对教学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视而不见,没有将其纳入到课程资源的范畴中,致使这些课程资源经常处于“沉睡”的状态,应产生的教育功能与教育意义没有被充分的认识与利用。 一、对教学中动态生成课程资源的认识 “课程资源就是富有教育价值的,能够转化为学校课程或服务于学校课程的各种条件的总与。” 1、课程资源界定的关键在于它就是否含有课程潜能(或称之为课程可能性),即课程资源一定就是能够为课程与课程实施服务的,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2、课程资源不仅来自那些经过处理、至善至美的已经物化的资料与条件,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易被人忽略的教学事件,也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3 、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对教学起支持作用或具有潜在教育价值的事件。此种课程资源常常就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事,比如,在课堂上学生突然抢话说;学生的质疑、兴奋;学生出现的错误、学生的心理、学生的差异或者学生有时的固执己见、教师的失误等等。可见,这种课程资源就存在于教学过程之中,游离于师生之间,只就是我们忽视了或没有引起重视。然而,在实践中,恰恰就是这些动态生成往往蕴藏着学生的需要、问题与困惑,展现了广大师生真实的生活世界,而这些正就是教育的契机,具有潜在的教育价值与意义。因为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源于师生的现实生活,包含了认知个体大量的信息与已有的经验,它客观的反映了个体的心理特点。所以,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更加接近个体(教师、学生)的认知水平,易于学生接受。如果这一宝贵的课程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掘与利用,使其与学生要获得的书本知识与解题技能等一道进入教学过程,不仅可以拓展我们开发课程资源的领域,使课程资源的开发更具有针对性与时效性,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也将更富有生机与活力。 二、如何促进对教学中动态生成课程资源的及时发掘与有效利用 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课程资源的特性决定了我们要善于从日常教学事件中识别、捕捉与利用这种课程资源,若教师意识不到或发现不了这种课程资源,这些课程资源及其教育价值就会随时流失。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对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及时发掘并有效利用,同时又不使我们在其中迷失? 1、树立新型的课程资源观念,突破对课程资源的狭窄认识。 教师能否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以及如何捕捉、激活与利用这种课程资源,都基于教师个人对课程资源的认识与态度。教师的课程资源观将直接影响教学过程中对课程资源的敏感度,也影响课程资源发掘与利用的程度与效果。而现实中,大多数中小学教师的课程资源观还处于一种片面化与简单化的状态,教师对课程资源载体或形式的理解还比较局限,一般教师理解的课程资源主要就是指教学参考书、辅导资料、练习册等印刷体形式资源,以及网络资源,对其她载体或形式的资源还不太了解;教师眼中的课程资源通常就是现成的、静态的,一般与教科书配套[6];课程资源的范围也就是仅仅局限在课本与教科书中。这种狭隘的课程资源观使得教师往往忽视自己身边已有的资源,使她们不能真正的走进课堂与学生发生互动,将其价值发挥出来。因此,教师首先要树立新型的课程资源观。 与传统的课程资源观所不同,在新的课程资源观下,课程资源应就是丰富的、大量的、具有开放性的。它以其具体形象、生动活泼与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特点,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与刺激,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愉悦的情绪体验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形成正确的态度与价值观[7]。我们要意识到课程资源不仅包括教科书、报告会、博物馆等,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也可以成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接受并认识

小学数学课堂中生成性的资源与应用

小学数学课堂中生成性的资源与应用 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着重要意义,而在课堂教学中由学生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可以超越教师的思维,就更显珍贵。因此教师一方面利用教材资源,精心设计,促成智慧的火花;另一方面要善于捕捉、放大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瞬间,一旦发现学生有什么奇思妙想,我们要有教学资源意识,认识到这种课堂上生成资源的宝贵,并有效地加以利用,让学生在亲历探究的过程中,增强实践和创新的能力。我是从以下两方面加以阐述的: 一课前为生成而准备 生成并不是盲目地生成,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使教学有的放失。 1、课前认真备课,了解教材,熟透自己要上的内容。切忌仓促上阵。预则立,不预则废。为能有效、高效的应对生成,教师应有积极对待可能的生成性问题的心态,通过积极的应急预案减少“无措”现象。这样一来老师自己也有信心。 2、教师不仅仅要钻研教材,了解课程标准,还必须充分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了解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即知识起点问题。在教学前要了解学生能够使教师在进行本节课宏观设计的时候更具有可行性。 3、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无论是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理解能力,应用能力都不同,因此,在教学之前应充分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以便做到因材施教。 二、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闪光点,促成学生再创造 课堂教学中,到处都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在奇思妙想,甚至是胡思乱想中;在顺水推舟中,甚至是逆水行舟中;在锦上添花,甚至是画蛇添足中……只要蕴含着闪光点、生长点、转折点、链接点,哪怕是微乎其微,教师就可挖掘、开发、引伸、利用,见机行事,不断优化教学。 例如:“千克的认识”教学 生:老师,我看我妈买蔬菜、水果时,总是讲买了几斤,斤就是千克吗? 师:这位同学真善于开动脑筋,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这么好的问题。因为我们所生活的区域,都习惯用“斤”作计量单位,因此,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很难听到“千克”这个计量单位。其实,“千克”是国家法定的计量单位,而“斤”是日常生活中我们中国习惯使用的计量单位,同学们有谁知道“千克”与“斤”的关系吗?…… 在教学过程中,尽管要学生“掂一掂”、“称一称”去感知1千克物体有多重,但学生还是觉得抽象。当把“千克”与他们生活中很熟悉的计量单位“斤”联系起来时,再要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1千克物体大约有多少,学生就争先恐后地回答。 生:16个鸡蛋大约1千克,8个苹果大约1千克……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也是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正是积极捕捉信了学生的这一意外,充分用了这一教学资源,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知识,而且还弥补了教师教学中的漏洞和不足,教学也因此才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三、课末为生成而升华 动态生成的时间不仅仅在课前,课中,也发生在临近结束。例如:在结束课堂后再次回顾同学们在课中发现问题和难点,加以巩固。 总之,面对生成性的问题,教师的应对要热情、理性、科学、自如。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教师有这样的勇气和胆量,有应对的能力和智慧。而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储备量,不断催生新手段,这一切才能变为现实。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 (1)什么是教学资源? 1、凡能支持学校教学活动的展开,解决教学问题所必需的各种条件因素都是教学资源。它主要指教学活动场所、教学时间、学校设施、仪器设备、师资配备、图书资料、社会信息、校风班风、师生人际关系、精神品质等,即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一切因素。 但是,因为很多教学资源并不一定直接进入课堂教学,不能直接为教学所引用,不能直接进入学生学习活动范围或成为活动的对象。所以,“教学资源”特指能够直接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服务的,并能被师生直接利用,有可能成为教学内容的参考辅助资料(包括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的资料)。 教学资源的开发,就是寻找一切有可能进入课堂教学,并能与教育教学活动相联系的有用资源。 2、一般地,教学资源并不能给教师的教学带来直接的利益,因为教学资源的增多,意味着教师教学内容选择的余地增大,机会增多。这样在满足教学的多种需求的同时,也增加了教学决策的难度。所以,教学资源的利用研究正是要解决师生、教材、教参等三者的关系,从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最优化。 (2)资源类型? 1、媒体素材 媒体素材是传播教学信息的基本材料单元,可分为五大类: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 2、试卷 试卷是用于实行多种类型测试的典型成套试题。 3、课件 课件是围绕一个或几个知识点,体现教学策略,实施相对完整教学的软件。课件分为网络版和单机版两种,网络版课件需要能在标准浏览器中运行,并且能通过网络教学环境被大家共享。单机版课件可通过网络下载后在本地计算机上运行。 4、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由一个或多个媒体要素表现的可作为典型教学的已有事例。

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运用

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利用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教学改革的全面展开,教师越来越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许多新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但教师如果只一味追求表面上的师生互动,形式上的热闹氛围,而对课堂中的其他生成性资源视而不见或不及时处理的话,那么不仅教学效果没有落到实处,而且许多宝贵的资源也被白白的浪费了,学生也会错失进一步地深入学习与开拓思维的机会。因此,关注课堂教学生成的问题,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内容,开发成教学资源,将会有利于促进师生互动,有利于学生基本素养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 二、对生成性资源的认识 生成,一般来说是指起源、创世、创造、产生和发生,就是“在新的情境中产生”。本文中的生成,是指在教学实践中,因学情的变化,对预设的教学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的调整,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教学机智与合理调控。生成性资源,是指课堂教学中通过互动、对话、情境设置、教与学等活动即时产生的超出预先设计的问题。课堂生成性教学③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开展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 三、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常见来源、特点与作用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常见来源 1、学生练习中的问题与错误。 2、学生回答中的“节外生枝”。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迸发的思维火花和教学机智。 4、学生讨论中的分歧。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特点 1、创造性。在教学中,教材是范例;教学活动是过程,二者是预设的,但不是不变的。正如著名 的教育家叶澜所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数学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的产生源于创造。 2、突发性。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有时是学生和教师在活动过程中“灵机一动,计上心来”的 结果,带有突发性。但是这并不是说,课堂教学中为了有效利用生成性资源,而完全不预设。 科学的预设还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只有深入地备课,才能对生成的信息作快速地判断与取舍,才能把所需要的纳入到准备的“预案”中,与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正如歌德所说:“我能看到什么,取决于我已经知道什么。”

对课堂教学生成性资源的认识与利用

对课堂教学认识与利用 内容提要: 提高教育质量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课堂教学是提高教育质量的的重要载体。课堂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认识、发掘、利用生成资源是贯彻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理念和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 一、对生成性资源的认识 《辞海》中解释的“生成”是相对于“预成”、“既定”的一种“自然形成”。所谓生成性资源是指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资源。它既不是教材上既定的产物,又不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而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才生成的资源。其具体认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成性资源在教学中的客观存在性。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所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主体,他们有着不同的知识、经验、思想,不同的思维在交流中碰撞,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多变性、丰富性和复杂性,也使得教师对教学过程难以预料,这就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生成课堂。 2、生成性资源在师生互动中的参与便利性。在课堂教学中,不同个体的行为、思想会发生相互作用,可能生成一种全新的教学资源。这种资源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因为这种资源来自于课堂本身,具有鲜活性,是学生参与的结果,对于学生来说有着亲近感,参与性强、感受深,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利用这种意外生成的教学资源,睿智地进行处理,冷静地思考,巧妙地捕捉其中的“亮点”资源,并灵活地调整教学进程,使课堂在不断的“生成”中绽放美丽,呈现精彩。 3、生成性资源在促进学生创造性方面的启发性。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导成分,对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极大地作用。教师可以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的种种问题,产生的种种疑问,因势利导、及时鼓励,启发引导学生一题多解、一问多答、一题多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 二、对生成性资源的发掘和利用 1、树立关注课堂动态生成就是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理念。理念牵引导向,导向决定言行。一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追求学生的生命成长。因为生成性课堂强调教学的过程性,知识的获得必须包含精神的滋润和心灵的孕育,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转移过程,而是一个生态式孕育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既有教师和学生智慧、情感、能力的投入,又有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多向互动。这个过程,在教学关系上是师生合作对话,在情感关系上是师生理解信任,在师生关系上是彼此平等互尊。这一过程有知识的生成、技能的生成和情感价值观的生成,让学生从不同方面丰富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解决生成性问题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解决生成性问题 的教师指导策略布鲁姆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生成性的信息也是一种资源,它们和各种预设性的生成资源共同构成精彩的课堂。“小学语文课堂生成资源”,很大一部分指向课堂中的非预设性生成,在面对这些资源时,更要以积极的态度与科学的策略真诚应对。 策略一:以退为进,伺机而动 劳伦斯·斯滕豪斯说:“当课堂上提出有争议的问题时,教师应秉持中立的原则。”课堂中出现有争议的问题绝大部分是非预设的,也是无法避免的,此时教师加入争议的任一方,都会导致结果的倾向,与另一方形成对立。而一旦师生处于争论状态,教学效率将大打折扣,甚至陷入“动态不生成”的状态。 例如,笔者在执教《葡萄是酸的》一课后,就记录下课堂中“以退为进”的一幕: 当我出示“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这句话时,黄婷婷站起来,字正腔圆地展示读。我们班的陈先锋马上就说:“老师她读错了,这句话应该用生气的语气读。”“不是的,应该是像黄婷婷一样用难过的语气读。” 这时,教室里议论声响起,有的说用着急的口气读;有的说用可惜的口气读;有的说用骗人的口气读;有的说用惭愧的口气读。 显然,这几种理解仅有一点点合理成分,有的基本是错误的。怎么办?若不置可否,学生无所适从;若赞赏肯定,显然违背文旨;若断然否定,又伤学生自尊心。 于是,我沉默了几秒,伸手示意学生安静,然后以退为进:“大家都很有自己的想法,但仅仅争论没有根据,到底该用什么语气读?只有联系下面的内容,想想狐狸当时的情景,才能下结论。”一听我这么说,学生马上开始重新走进文本,寻找依据。 不久,生1举手回答:“我觉得该用故意的语气说,因为狐狸是吃不到葡萄才说的。”“还把原因说出来了,真不错!”我马上表扬。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资源整合的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资源整合的研究》 研究报告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资源整合的研究》是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于依赖于教材,缺乏对课程资源的广泛开发与利用,以及教师的观点和技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得不到有效利用等问题实行的实验研究。实验教师使用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深入探究了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相互渗透与整合;教师借助信息技术与网络资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以及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持续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提升学习效率等全新的教学领域。该课题的实验与研究能在很大水准上促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质量优质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资源整合;信息技术;网络资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资源整合的研究》是海阳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2010学年度小课题,2009年10月由海

阳市教科所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立项。该课题立项以来,实验组全体成员能紧密结合课题实施方案,在教学实践中扎实展开课题研究工作。整个课题研究过程方法科学、数据真实、控制严密,达到了预期效果。为了总结该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特撰写课堂研究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新课程改革倡导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强调学科知识间的渗透与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突破了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在相当水准上打破时空的局限,可为小学数学提供实践和实验的模拟情境和操作平台,使小学数学教学更加开放、直观、快捷、高效。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倡导“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而小学生受生活经历所限,自身的生活经验并不丰富,学以致用的意识没有形成。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合理选择和有效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生活中与数学有联系的信息,让数学教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3.教师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科本位思想严重,忽略了不同学科知识间的融合。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提供了学习与交流的

巧妙处理课堂生成资源

巧妙处理课堂生成资源 发表时间:2011-04-25T11:35:54.387Z 来源:小教版英语周报11年30期作者:徐亚军 [导读] 一次英语赛课活动上,参赛教师都制作了精致的课件来为自己的课堂教学增光。 文 / 徐亚军 【案例】 一次英语赛课活动上,参赛教师都制作了精致的课件来为自己的课堂教学增光。可是,一位教师在运用课件授课时却遇到了麻烦——课件上突然“闯入”了一位不速之客。怎么回事呢?原来是电脑中瑞星杀毒软件的小狮子突然出现在了屏幕上。小狮子又是翻跟头,又是打呼噜,俏皮的样子逗得学生们开心地笑了起来。接着,学生们开始小声讨论,全然忘了教师的存在。这位教师面对这一突发情况表现得有点慌乱,只是通过提高自己的声音来提醒学生们注意听讲。教师仍按照课前的预设进行教学,而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却一直持续到课堂结束。 【反思】 课堂上遇到这样的“意外”情况,教师应该冷静地去面对,学会利用教学机智去化解。那天那位教师讲的是《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 2 More exercise,主要内容是Jim和爸爸就如何进行体育锻炼展开的对话,重点学习slow,high,fast等副词的比较级及其基本用法。笔者认为,当时小狮子出来之后教师可以这样处理: T: Oh, what's this? Ss: It's a lion. T: Yes. How lovely. Does it run fast? Ss: Yes. T: Who can run faster than it? Can you run faster than it? S1: No, I can't. T: Can you run faster than it? S2: No, I can't. T: Now, class. Can you run faster than it? Ss: No. T: OK. I can say “The lion runs faster than us.” Right? Ss: Yes. T: Now, look. It is running.(点击小狮子,让其退出) T: Can you see the lion? Ss: No, we can't. T: Oh, it runs very fast. 这样,简短的一个环节不但让小狮子自然地离开了课堂,而且还巧妙合理地利用这一课堂生成资源学习和操练了fast和faster。 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教师只有加强课后反思与总结,才能形成教学智慧与教学技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泰东实验学校

小学数学课堂生成资源的有效利用

小学数学课堂生成资源的有效利用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生成已成为一种常态,它可以在学生小组 合作学习中、探究过程中、交流过程中、教师提问中或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可以 生成。但在面对这些生成性资源时,大部分教师都对其没有一个敏锐的意识,能 发现其价值;或者有部分教师发现了课堂的有效生成,却无法做出有效地回应。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成资源有效利用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有规律可循,又 有灵活的生成性,更具有不可预测性。作为新课程实践者,我们要领会新课程精神,以真诚的态度,倾听、尊重生成性资源;能及时捕捉教学中一闪而过的生成 性资源,引导学生生活、做人;同时要以充分地预设,创设生成的空间,从而激 活学生主体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 一、存在的问题 1.对课堂生成性资源缺乏价值判断。 “世界并非缺少美丽,而是缺少发现美丽的眼睛。”同样,小学数学课堂并非 缺少生成性资源,而是缺乏发现资源的智慧。我们很多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生成内 容缺乏发现和判断。 2.对课堂生成性资源缺乏有效地回应。 课堂是可以调控的,对于小学数学课堂生成性资源不仅要加以判断,还要采 取有效的回应,回应不能不清不楚、不能错误诱导、不能过分放大。例如,在认 识重量单位“千克和克”时,让学生放1千克重的书本或者文具,同时,问学生1 千克的书和文具的具体数目,学生回答当然不同。教师对于这样的资源,设问到 底数量应该是多少呢?学生一脸茫然,都觉得自己的对,教师却没有接着引导, 让学生疑惑、有困惑。 二、应对的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尊重小学生的心理规律,遵从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面 对可能的生成,要有调控的能力,要做好生成预设,要抓住生成资源中的亮点, 要有效地处理好错误资源,要对生成性资源加工和深化。 1.科学预设。 “预设”是预测和设计,是教师课前对课堂教学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和 安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前应设计弹性的教学计划,创设宽松的课堂环境,为课堂生成性资源的生成留有足够的空间、时间;科学的教学预设需要从学情实 际出发,以学定教、因需施教;预设还要有弹性,“过度预设”或“不加预设”都是 有失偏颇的。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生成什么样的资源、会形成什么样的信息, 对此加以推测,对能使进行互动的教学内容给学生足够的讨论空间和时间,这样 才会促进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抓住亮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敏捷,具有跳跃性,课堂生 成性资源具有动态性,是一种转瞬即逝的有效资源,尤其是这些资源中的亮点。 处理好这些亮点能激发学生探究热情,给课堂添加精彩、增加乐趣,让课堂生机 勃勃。 3.留出空白。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留出空白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规律和学生思维的特点,有目 的地留出一些时间、空间,让学生自己消化、吸收、思考、练习、回答、辩论等,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有助于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此,教师要能等

生成性课堂教学

第1讲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概说 第一节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概说 “生成”或者是“生成性学习”已伴随着新课程改革逐渐落实到课堂教学,它正在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冲击着传统的课堂形态,构建着新的课堂教学文化,虽然生成的理念已广为接受,但对什么是生成性学习,教学中如何采用更好的策略促进学生生成性学习有待于在教学的实践中进一步认识。 一、概念界定 1、促进生成性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 促进生成性学习的教学策略是指在“动态生成”型的课堂中,教师根据教学容以及学生的知识、认知发展信息,有目的有意识地采用一些教学方法、技巧,促进学生有效地生成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在策略具体运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充分提供学习的空间和时间,有机整合、重组课堂生成新的有效资源,灵活运用课堂提问、课堂讲述、课堂评价、弹性设计等策略,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行动者,个性化展开与教师、文本、环境诸因素的对话,从而促进课堂中的动态生成,形成学生个性化的、主动地发展,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 2、生成性学习 生成性学习是指行为主体在互动过程中,借其自身的经验,有意无意地对外在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自发地形成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和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它主要体现在对问题解决的技能和方法的理解、掌握程度,对互动过程的认识以及情感体验等方面。生成学习是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石,强调学生本位,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水平,它是一个动态的、多元的、萌生式的思考过程。 3、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 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学习容的确定以及学习策略方法的形成是教师根据学科的性质,结合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因势利导地组织学生参与自主创新的的教学活动。它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教学资源等多种因素的相互综合作用达到互助、互惠、使整个课堂教学形成共识、共享、共进的氛围。 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指的是既不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在教学过程中不可改变的僵死的计划,也不是学生无目的的、随意的、自发的活动。它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通过教育者对学生的需求和感兴趣的事物的价值判断,不断的调整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学习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建构世界、对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认识的动态过程。 二、理论认识 1、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相对于以往的教学方式,有其特殊性。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特征。(1)情感性情感是生成的动力。生成的课堂学习注重学生积极情感的激发和调动,让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喜怒哀乐融入到文本中去,对课文投射人生体验和切身感受之后的一种创造性的“超原型”阅读。正因为如此,文本中静态的语言才成为学生动态的现实言语,文本所表现的人、事、物、景,才会由于学生赋予了情感与生命而得以复活,文本中隐含的思想观念、情感、才会因为与学生的经历接通而产生巨大的说服力和震撼力。这样的学习,自然就成了学生愉悦的精神享受,成了学生生活和成长的生命之旅。 (2)交互性交互性是生成性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学生认识水平的发展是线性和非线性相结合的。生成性学习认同师生、生生交往的“多主体”教学观,通过师生、生生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和谐快乐的情境中实现教与学的共振。学生的“健康感情、诚实

生成性资源整理

探究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融合 —以《火山与地震》为案例分析的生成性资源的整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中,与人们息息相关,成为人们的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学科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是我们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一、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使教学更直观,更形象,更方便快捷。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我们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发现学生往往会因某种兴趣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只能借助简单的黑板、粉笔、模型、标本或图片,采取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进行,再加上科学教材中的许多内容涉及到一些原理、规律性的东西,例如:风的形成过程、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日食和月食、岩石的形成过程等,这些都是我们无法直接看见的,凭借传统教学模式,老师口述或图片展示,没有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不仅枯燥乏味,还很难讲清楚,从而导致学生兴趣不高,课堂效率低下。而信息技术融合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信息资源,通过这些资源,可以给学生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观教学。如果将信息技术引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视频或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使抽象的知识点直观形象化,就会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小学六年级的《火山与地震》一课中,我先分别播放一段关于

火山爆发和唐山大地震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形象、仿佛身临其境地看到火山爆发的震撼场景以及大地剧烈震动,房屋倒塌,道路塌陷,树木连根拔起的画面。学生被这壮观的自然场景惊呆了,他们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憾。此时再让学生说一说这是什么自然现象,一下子把学生带入课堂,进而揭示课题《火山与地震》,很好地为后面的课程教学作了铺垫,同时充分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在实验教学中引入多媒体,使实验更直观,效果更明显。 在日常的科学实验教学中,分组的科学实验只能是在小组内交流,不能使全班每个学生都观察到实验的效果。引入多媒体技术,在现今的实验教学中,我们利用实物投影仪,把每个小组的实验情况放大到大屏幕上,这样所有人就都可以清晰地看到实验情况了,交流起来方便多了。 比如,在做高锰酸钾溶解的对比实验时,各个小组把自己小组的两组烧杯放在实物投影台上,供全班观看。全体学生一起探究,比之前单纯小组内的交流更公开,更有示范性。由此,学生们确定了溶解快慢和搅拌、研碎、加热水等因素有关,教学效果很好。 三、科学课教学的观察探究中使用计算机技术,把长时间的变化过程浓缩到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学习效率。 比如,在观察蚕豆表皮上的气孔时,我们使用显微镜进行了观察,大家把观察到的气孔形状画了下来,利用实物投影仪投放到大屏幕上,进行比较,看谁画得更准确。接着,教师播放了自己制作的PPT教学课件,把气孔的闭合过程演示出来,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气孔的变化情况,使学生们的学习上升到了更高的层次。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资源如何开发利用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资源如何开发利用 教学资源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条件,也是新课程开展的前提。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切性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施范围和实现水平。传统数学教学忽略了数学与生活、与社会的密切联系,造成我们的学生强于基础、弱于应用,强于答题、弱于动手,强于考试、弱于创造的局面。《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该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更能让学生自主的时空与平台,教师应有意识地挖掘和利用身边的资源,更恰当地使用进行教学,使数学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异彩纷呈。 校园里面总有许许多多可以利用的资源。无论学校的条件是怎样的先进或落后,都可以找到和学习数学有关的资源。只要我们仔细观察,总是有的开发和利用的资源。在学习中,学生本身的众多特点、班级活动、老师遇到的各式各样东西。或是学生收集的等等都可以变为现成的资源。例如:在教学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时,可以让学生把事先收集到的各式各样的盒子,进行观察、操作、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这样的资源到处都有,教师应该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 还有学生自身的许多特点,可以作为活动对象。例如调查学生的身高和体重,让学生亲自量、亲自称。还有校园的一草一木,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事物,为什么不周全的考虑作为教学资源呢?有一位老师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使用八开纸和彩色粉笔作为当课的教

学资源。每位学生手中有一张八开纸和一支彩色粉笔。对折第1次,把一半的涂上颜色,观察阴影部分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1/2)。对折第2次,观察并和第一次比较,这时阴影部分又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2/4)。对折第3次,是(4/8)。对折第4次,是(8/16)等等,最后把几次折出的阴影部分的大小进行比较,结果得出是这样的: 1/2=2/4=4/8=8/16等。最后让学生观察分子和分母有怎样的变化,从而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只要恰当地利用资源,肯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创造条件,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使这些资源变成学生活动的情境和背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自然、社会紧密联系。例如:学习《统计》之前,可以让学生在公路口旁进行观察,在十分钟内,有多少辆摩托车通过,有多少辆小车通过,有多少辆机动车通过,等等。先让学生进行收集资料,再进行整理,然后进行统计。又如,有一位老师教学“几十加几”时,事先让学生在大自然中捡小石子,一袋装“几十”颗,另一袋装“几”颗,并在袋的外面标好具体的颗数。一个一个轮流上台演示给同学看,让大家边看边说。一节生动形象的课尽享在愉快之中,其实自然资源能恰当的利用,学生的收获也是不小的。社会资源也不例外。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生活是社会的缩影。每家每户都有一本“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的帐目。家庭大事小事的发生多数与数学有

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

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 一、生成性资源的分类生成性资源的种类有很多,较常见的 有以下几种: 1.学生提出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每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不同的,他们很可能提出让老师想不到的,但却对这堂课的教学有价值的问题. 对于这类问题,教师要把它作为课堂教学资源来利用. 比如我在上苏教版二年级(下)“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时,可以出示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花朵,请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 我在备课时,预设的是学生提出已经学过的问题,然后引入新课,没想到,竟然有一名学生提了一个倍数问题,而倍数问题则是我们那堂课要学习的知识,我的教学思路一下子就被打乱了. 后来,别的老师说,其实这就是一个在课堂上产生的生成性资源,如果当时能很好地把握它的话,就可以很顺利地引到接下来的教学内容上了. 2.学生的错误学生在整堂课的学习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教师有时候也可以把这些错误点作为教学资源加以利用. 在教除法竖式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写写看,有好几个人书写的方式和乘法竖式一样. 这样,教师

就可以把正确的和错误的除法竖式都板书出来,通过让学生比较,使学生正确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 3.偶发事件 很多时候,在实际上课的时候会出现一些偶发事件,这些事件看似与教学目标无关,有的甚至会影响课堂教学,但只要老师对这类事件的态度是见怪不怪,因势利导,那就可以将这些突发事件转换成有价值的课堂资源. 有这么一个教育故事给人留下的印象很深刻:在上课的时候,教室里飞进了一只美丽的蝴蝶,学生的注意力都被蝴蝶吸引了. 如果这时候老师只是喝止学生看蝴蝶,让他们认真听讲,估计是没有什么效果的. 学生的注意力肯定还是会被那只蝴蝶吸引的. 这位教师并没有这样做,他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只蝴蝶,然后根据自己的观察、想象完成一篇作文. 学生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很好地把握了蝴蝶的特征,作文完成得都很快,而且质量也很高. 故事中的老师就是及时地把握了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性资源,所以取得了成功. 4.教师的错误 就教师而言,有时候可能也会犯一些小错误或是故意犯一些小错误,在这种情况下,其实老师也能把这些错误当成是课堂的教学资源,而且学生对于老师犯的错误特别的感兴趣,都会举起小手说:“老师,你做错了” .

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怎样开发和利用生成性资源 主持人(江西省万年县六零小学):新课程理念中特别强调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其中课堂生成性资源作为课堂教学资源中的一个亮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动态生成”正引领着我们对课程、课堂、教学的实质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什么是课堂生成性资源?作为教师,如何正确对待和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从而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呢? 我眼中的生成性课程资源 我国教学史上有关“动态生成资源”问题的探究由来已久,在记录孔子教育思想的《论语·述而》一篇中就有这样的话:“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学生处于求懂而未懂透、想说而说不出的积极思维状态中时,教师才给予启发开导,教师举其一,学生应该“反”其三。这里已经蕴涵了教师在“动态生成资源”中的作用,体现了“教学过程要注重动态生成资源”的观念。而真正提出课堂生成理论的是华东师范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叶澜教授。她在《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一文中指出:“从更高的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它所期望的实践效应就是: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一理论的提出,目的是为突破传统教学“特殊认识活动论”的框架。虽然在此文中并没有对“课堂生成性资

源”做出一个具体的定义,但是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可以把生成性资源理解为:在课堂教学情境中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共同思考与共同发展中产生的超出教师教案设计的新问题、新情况,即表现在言语、行为、情绪方式表达中出现的“节外生枝”的情况。它具有动态性,是稍纵即逝的。准确、及时地捕捉到这些生成性资源并对其加以合理利用,将使课堂不断涌现精彩、鲜活的画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