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正态分布及其经典习题和答案DOC

正态分布及其经典习题和答案DOC

正态分布及其经典习题和答案DOC
正态分布及其经典习题和答案DOC

4

3

2

1

-1

-4

-2

2

4

2

1

(1)正态曲线下、横轴上,从均数到∞+的面积为( )。

A .95%

B .50%

C .97.5%

D .不能确定 答案:B 。解析:由正态曲线的特点知。

(2)某班有48名同学,一次考试后的数学成绩服从正态分布,平均分为80,标准差为10,理论上说在80分到90分的人数是 ( )

A 32

B 16

C 8

D 20 答案:B 。解析:数学成绩是X —N(80,102),

8080

9080(8090)(01)0.3413,480.34131610

10P X P Z P Z --??≤≤=≤≤=≤≤≈?≈ ???

(3)如图,两个正态分布曲线图: 1为)(1,1x σμ?,2为)(22x σμ?, 则1μ 2μ,1σ 2σ)

答案:<,>。解析:由正态密度曲线图象的特征知。

例2:甲、乙两人参加一次英语口语考试,已知在备选的10道试题中,甲能答对其中的6题,乙能答对其中的8题.规定每次考试都从备选题中随机抽出3题进行测试,至少答对2题才算合格.

求甲、乙两人至少有一人考试合格的概率.

答案:设甲、乙两人考试合格的事件分别为A 、B ,则

P (A )=3

1036

14

2

6

C C C C +=3

21202060=+,P (B )=1514120565631038

1228=+=+C C C C . 因为事件A 、B 相互独立, 方法一:

∴甲、乙两人考试均不合格的概率为 ()()()

45

1

15141321=??? ??-??? ??-=?=?B P A P B A P

∴甲、乙两人至少有一人考试合格的概率为 ()

45

4445111=-=?-=B A P P 答:甲、乙两人至少有一人考试合格的概率为45

44

方法二:

∴甲、乙两人至少有一个考试合格的概率为

()()

()4544

15143215143115132=

?+?+?=?+?+?=B A P B A P B A P P

答:甲、乙两人至少有一人考试合格的概率为

4544

.

1.标准正态分布的均数与标准差分别为( )。 A .0与1 B .1与0 C .0与0 D .1与1 答案:A 。解析:由标准正态分布的定义知。

2.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μ与σ,( )相应的正态曲线的形状越扁平。

A .μ越大

B .μ越小

C .σ越大

D .σ越小 答案: C 。解析:由正态密度曲线图象的特征知。

3.已在n 个数据n x x x ,,,21 ,那么()

∑=-n

i i x x n 1

21是指

A .σ

B .μ

C .2

σ D .2

μ( )

答案:C 。解析:由方差的统计定义知。

2.下列函数是正态分布密度函数的是 ( )

A .()

σ

σ

π22

21)(r x e

x f -=

B .2

222)(x e

x f -=ππ

C .()

4

12

221

)(-=

x e

x f π

D .2

221

)(x e

x f π=

答案:B 。解析:选项B 是标准正态分布密度函数。

3.正态总体为1,0-==σμ概率密度函数)(x f 是

( )

A .奇函数

B .偶函数

C .非奇非偶函数

D .既是奇函数又是偶

函数

答案:B 。解析:22

1()2x f x e

π

-=

-。

4.已知正态总体落在区间()+∞,2.0的概率是0.5,那么相应的正态曲线

在=x 时达到最高点。

答案:0.2。解析:正态曲线关于直线x μ=对称,由题意知0.2μ=。 2.若正态分布密度函数()2

12

1(),()2x f x e

x R π--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有最大值,也有最小值

B .有最大值,但没最小值

C .有最大值,但没最大值

D .无最大值和最小值 答案:B 。

3.在一次英语考试中,考试的成绩服从正态分布)36,100(,那么考试成绩在区间(]112,88内的概率是

( )

A .0.6826

B .0.3174

C .0.9544

D .0.9974 答案:C 。解析:由已知X —N (100,36),

88100112100

(88112)(

)(22)2(2)10.954466

P X P Z P Z P Z --<≤=<≤=-<≤=≤-=

7.某公司咨询热线电话共有10路外线,经长期统计发现,在8点至10点这段时间内,外线同时使用情况如下表所示: 电话同时打入次数X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概率

0.13 0.35 0.27 0.14 0.08 0.02 0.01 0

若这段时间内,公司只安排2位接线员(一个接线员只能接一部电话). (1)求至少一路电话号不能一次接通的概率;

(2)在一周五个工作日中,如果有三个工作日的这一时间至少一路电话不能一次接通,那么公司形象将受到损害,现在至少一路电话不能一次接通的概率表示公司的“损害度”,,求这种情况下公司形象的“损害度”; 答案:解:(1)只安排2位接线员则至少一路电话号不能一次接通的概率是

1-0.13-0.35-0.27=0.25; (2)“损害度”512

45

)4

3()4

1(2335=

C ;

8.一批电池(一节)用于手电筒的寿命服从均值为35.6小时、标准差为4.4小时的正态分布,随机从这批电池中任意取一节,问这节电池可持续使用不少于40小时的概率是多少?

答案:解:电池的使用寿命X —N(35.6,4.42)

则35.64035.6

(40)()(1)1(1)0.15874.4 4.4

X P X P P Z P Z --≥=≥=≥=-≤= 即这节电池可持续使用不少于40小时的概率是0.1587。

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经典题 型汇总含答案

z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经典题型汇总 一、增长率问题 例1 恒利商厦九月份的销售额为200万元,十月份的销售额下降了20%,商厦从十一月份起加强管理,改善经营,使销售额稳步上升,十二月份的销售额达到了193.6万元,求这两个月的平均增长率. 解 设这两个月的平均增长率是x.,则根据题意,得200(1-20%) (1+x)2=193.6, 即(1+x)2=1.21,解这个方程,得x1=0.1,x2=-2.1(舍去). 答 这两个月的平均增长率是10%. 说明 这是一道正增长率问题,对于正的增长率问题,在弄清楚增长的次数和问题中每一个数据的意义,即可利用公式m(1+x)2=n求解,其中m<n.对于负的增长率问题,若经过两次相等下降后,则有公式m(1-x)2=n即可求解,其中m>n. 二、商品定价 例2 益群精品店以每件21元的价格购进一批商品,该商品可以自行定价,若每件商品售价a元,则可卖出(350-10a)件,但物价局限定每件商品的利润不得超过20%,商店计划要盈利400元,需要进货多少件?每件商品应定价多少? 解 根据题意,得(a-21)(350-10a)=400,整理,得a2-56a+775=0, 解这个方程,得a1=25,a2=31. 因为21×(1+20%)=25.2,所以a2=31不合题意,舍去. 所以350-10a=350-10×25=100(件). 答 需要进货100件,每件商品应定价25元. 说明 商品的定价问题是商品交易中的重要问题,也是各种考试的热点.

三、储蓄问题 例3 王红梅同学将1000元压岁钱第一次按一年定期含蓄存入“少儿银行”,到期后将本金和利息取出,并将其中的500元捐给“希望工程”,剩余的又全部按一年定期存入,这时存款的年利率已下调到第一次存款时年利率的90%,这样到期后,可得本金和利息共530元,求第一次存款时的年利率.(假设不计利息税) 解 设第一次存款时的年利率为x. 则根据题意,得[1000(1+x)-500](1+0.9x)=530.整理,得 90x2+145x-3=0. 解这个方程,得x1≈0.0204=2.04%,x2≈-1.63.由于存款利率不能为负数,所以将x2≈-1.63舍去. 答 第一次存款的年利率约是2.04%. 说明 这里是按教育储蓄求解的,应注意不计利息税. 四、趣味问题 例4 一个醉汉拿着一根竹竿进城,横着怎么也拿不进去,量竹竿长比城门宽4米,旁边一个醉汉嘲笑他,你没看城门高吗,竖着拿就可以进去啦,结果竖着比城门高2米,二人没办法,只好请教聪明人,聪明人教他们二人沿着门的对角斜着拿,二人一试,不多不少刚好进城,你知道竹竿有多长吗? 解 设渠道的深度为xm,那么渠底宽为(x+0.1)m,上口宽为 (x+0.1+1.4)m. 则根据题意,得 (x+0.1+x+1.4+0.1)·x=1.8,整理,得x2+0.8x-1.8=0. 解这个方程,得x1=-1.8(舍去),x2=1. 所以x+1.4+0.1=1+1.4+0.1=2.5. 答 渠道的上口宽2.5m,渠深1m.

正态分布及其经典习题和答案

正态分布讲义 【知识网络】 1、取有限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均值、方差的概念; 2、能计算简单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方差,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通过实际问题,借助直观(如实际问题的直观图),认识正态分布、曲线的特点及曲线所表示的意义。 【典型例题】 例1:(1)已知随机变量X 服从二项分布,且E (X )=2.4,V (X )=1.44,则二项分布的参数n ,p 的值为 ( ) A .n=4,p=0.6 B .n=6,p=0.4 C .n=8,p=0.3 D .n=24,p=0.1 答案:B 。解析:()4.2==np X E ,()44.1)1(=-=p np X V 。 (2)正态曲线下、横轴上,从均数到∞+的面积为( )。 A .95% B .50% C .97.5% D .不能确定(与标准差的大小有关) 答案:B 。解析:由正态曲线的特点知。 (3)某班有48名同学,一次考试后的数学成绩服从正态分布,平均分为80,标准差为10,理论上说在80分到90分的人数是 ( ) A 32 B 16 C 8 D 20 答案:B 。解析:数学成绩是X —N(80,102 ), 8080 9080(8090)(01)0.3413,480.3413161010P X P Z P Z --??≤≤=≤≤=≤≤≈?≈ ??? 。 (4)从1,2,3,4,5这五个数中任取两个数,这两个数之积的数学期望为___________ 。 答案:8.5。解析:设两数之积为X , ∴E(X)=8.5. (5)如图,两个正态分布曲线图: 1为)(1 ,1x σμ?,2为)(22x σμ? , 则1μ 2μ,1σ 2σ(填大于,小于) 答案:<,>。解析:由正态密度曲线图象的特征知。 例2:甲、乙两人参加一次英语口语考试,已知在备选的10道试题中,甲能答对其中的6题,乙能答对其中的8题.规定每次考试都从备选题中随机抽出3题进行测试,至少答对2题才算合格. (Ⅰ)求甲答对试题数ξ的概率分布及数学期望; (Ⅱ)求甲、乙两人至少有一人考试合格的概率. 答案:解:(Ⅰ)依题意,甲答对试题数ξ的概率分布如下: 甲答对试题数ξ的数学期望 E ξ=5 9 61321210313010=?+?+?+? . (Ⅱ)设甲、乙两人考试合格的事件分别为A 、B ,则

和差问题练习题(带答案)

简单的和差问题练习 上海琦锐:窦老师 1.两筐水果共重150千克,第一筐比第二筐少10千克,两筐水果各多少千克 第二筐为大数:(150+10)÷2=80(千克) 第一筐为大数:(150-10)÷2=70(千克) 2. 果园共260棵桃树和梨树,其中桃树的棵数比梨树多20棵.桃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 桃树为大数:(260+20)÷2=140(棵) 梨树为小数:(260-20)÷2=120(棵) | 3. 二年级一班和二班共有85人,一班比二班多3人.问一班、二班各有多少人 一班为大数:(85+3)÷2=44(人) 二班为小数:(85-3)÷2=41(人) 4.小勇家养的白兔和黑兔一共有22只,如果再买4只白兔,白兔和黑兔的只数一样多.小勇家养的白兔和黑兔各多少只 黑兔为大数:(22+4)÷2=13(只) 白兔为小数:(22-4)÷2=9(只) 5.两袋大米共重150千克,第二袋比第一袋多10千克,两袋大米各重多少千克 第二袋为大数:(150+10)÷2=80(千克) /

第一袋为小数:(150-10)÷2=70(千克) 6.某校男生、女生共816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74人,男、女生各多少人 男生为大数:(816+74)÷2=445(人) 女生为小数:(816-74)÷2=371(人) 7.小红家养了30只鸡,母鸡比公鸡多8只,请问小红家养母鸡、公鸡各多少只 母鸡为大数:(30+8)÷2=19(只) 公鸡为小数:(30-8)÷2=11(只) 8.期中考试王平和李杨语文成绩的总和是188分,李杨比王平少4分,两人各考了多少分 · 王平为大数:(188+4)÷2=96(分) 李杨为小数:(188-4)÷2=92(分) 9.小明和小华在一次数学竞赛中,小明小华一共考了160分,小明比小华多得40分,小明和小华各得多少分 小明为大数:(160+40)÷2=100(分) 小华为小数:(160-40)÷2=60(分) 10.甲、乙两桶油共重30千克,如果把甲桶中6千克油倒入乙桶,那么两桶油重量相等,问甲、乙两桶原有多少油 甲桶比乙桶多:6+6=12(千克)或6×2=12(千克) 甲桶为大数:(30+12)÷2=21(千克) 乙桶为小数:(30-12)÷2=9(千克)

代数式经典测试题及答案

代数式经典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若(x +1)(x +n )=x 2+mx ﹣2,则m 的值为( ) A .﹣1 B .1 C .﹣2 D .2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先将(x+1)(x+n)展开得出一个关于x 的多项式,再将它与x 2+mx-2作比较,即可分别求得m ,n 的值. 【详解】 解:∵(x+1)(x+n)=x 2+(1+n)x+n , ∴x 2+(1+n)x+n=x 2+mx-2, ∴12n m n +=??=-? , ∴m=-1,n=-2. 故选A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多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以及类比法在解题中的运用. 2.下列各运算中,计算正确的是( ) A .2a?3a =6a B .(3a 2)3=27a 6 C .a 4÷a 2=2a D .(a+b)2=a 2+ab+b 2 【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A 、2a ?3a =6a 2,故此选项错误; B 、(3a 2)3=27a 6,正确; C 、a 4÷a 2=a 2,故此选项错误; D 、(a+b )2=a 2+2ab +b 2,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B .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积的乘方运算以及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完全平方公式、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等知识,正确化简各式是解题关键. 3.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21ab ab -= B 3=± C .222()a b a b -=- D .326()a a =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主要考查实数的平方根、幂的乘方、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以及完全平方公式.

解: A 项,2ab ab ab -=,故A 项错误; B 3=,故B 项错误; C 项,222()2a b a ab b -=-+,故C 项错误; D 项,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32236()a a a ?==.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 (1)实数的平方根只有正数,而算术平方根才有正负. (2)完全平方公式:222()2a b a ab b +=++,222()2a b a ab b -=-+. 4.已知:1+3=4=22,1+3+5=9=32,1+3+5+7=16=42,1+3+5+7+9=25=52,…,根据前面各式的规律可猜测:101+103+105+…+199=( ) A .7500 B .10000 C .12500 D .2500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用1至199的奇数的和减去1至99的奇数和即可. 【详解】 解:101+103+10 5+107+…+195+197+199 =22119919922++????- ? ????? =1002﹣502, =10000﹣2500, =7500, 故选A .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规律型---数字类规律与探究,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 5.下列各式中,计算正确的是( ) A .835a b ab -= B .352()a a = C .842a a a ÷= D .23a a a ?=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别根据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幂的乘方法则以及同底数幂除法法则解答即可.

高二数学 正态分布练习题

正态分布 ㈠ 知识点回顾: 1、正态分布概念:若连续型随机变量ξ的概率密度函数为 ),(,21)(2 22)(∞+-∞∈= --x e x f x σμσ π, 其中,σμ为常数,且0σ>,则称ξ服从正态分布,简记为ξ~()2,N μσ。 ()f x 的图象称为正态曲线。 2、正态分布的期望与方差 若ξ~()2,N μσ,则2,E D ξμξσ== 3、正态曲线的性质: ①曲线在x 轴的上方,与x 轴不相交. ②曲线关于直线x=μ对称. ③曲线在x=μ时位于最高点. ④当x<μ时,曲线上升;当x>μ时,曲线下降.并且当曲线向左、右两边无限延伸时,以 x 轴为渐进线,向它无限靠近. ⑤当μ一定时,曲线的形状由σ确定.σ越大,曲线越“矮胖”,表示总体的分布越分散;σ 越小,曲线越“瘦高”,表示总体的分布越集中. 4、在标准正态分布表中相应于0x 的值()0x Φ是指总体取值小于0x 的概率即 ()()00x P x x Φ=< 00≥x 时,则)(0x Φ的值可在标准正态 分布表中查到 00

x y O (6)、()2,N μσ与()0,1N 的关系: ①若ξ~()2,N μσ,有()()000x P x F x μξσ-??<==Φ ??? ②若ξ~()2,N μσ,则()2112x x P x x x μμσσ--???? <<=Φ-Φ ? ????? (二)习题 一、选择题 1.某市组织一次高三调研考试,考试后统计的数学成绩服从正态分布,其密度函数为 )(10 21 )(200 )80(2R x e x f x ∈?= --π,则下列命题不正确的是 ( B ) A .该市这次考试的数学平均成绩为80分; B .分数在120分以上的人数与分数在60分以下的人数相同; C .分数在110分以上的人数与分数在50分以下的人数相同; D .该市这次考试的数学成绩标准差为10. 2.设随机变量ξ服从标准正态分布()0,1N ,若()1P p ξ>=,则()10P ξ-<<=(D ) A. 2 p B. 1p - C. 12p - D. 12p - 3.设随机变量),(~2σμξN ,且 )()(c P c P >=≤ξξ,则c 等于( D ) μμσ...0.D C B A - 4. 已知正态分布曲线关于y 轴对称,则μ值为( ) A .1 B .-1 C .0 D.不确定 5.正态分布N (0,1)在区间(-2,-1)和(1,2)上的取值的概率分别为12,p p ,则12,p p 的大小关系为( ) A .12p p < B .12p p > C .12p p = D.不确定 6.设随机变量),(~2σμξN ,且1,3==ξξD E ,则)11(≤<-ξP =( B ) 1)2(2.)4()2(.)2()4(.1)1(2.-ΦΦ-ΦΦ-Φ-ΦD C B A 7.已知随机变量ξ服从正态分布2(2)N σ,,(4)0.84P ξ=≤,则(0)P ξ=≤( A ) A .0.16 B .0.32 C .0.68 D ,0.84 8.设随机变量ξ服从正态分布(2,9)N ,若(1)(1)P c P c ξξ>+=<-,则c = ( B ) A.1 B.2 C.3 D.4 9.已知随机变量ζ服从正态分布N (3,a 2),则P (3)ζ<=( D ) (A)15 (B)14 (C)13 (D)12 1 x 2 x )(0x Φ) (10x -Φ-

矩形菱形正方形练习题及答案

1.矩形ABCD对角线是10cm,那么矩形的周长最大是_______,此时两条对角线分成的四个小三角形的周长的和是 2.如图矩形ABCD中,AE⊥BD于E,∠BAE=30°,BE=1cm,那么DE的长为_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与中线分别是5cm和6cm,则它的面积为___ 4.如图,△ABC中,∠ACB=90度,点D、E分别为AC、AB的中点,点F在BC 延长线上,且∠CDF=∠A,求证:四边形DECF是平行四边形; 5.已知:如图,在△ABC中,∠BAC≠90°∠ABC=2∠C,AD⊥AC,交BC或CB的延长线D。试说明:DC=2AB. 6、在△ABC中,∠C=90°,AC=BC,AD=BD,PE⊥AC于点E,PF⊥BC于点F。求证:DE=DF 7、如图,菱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分别长6和8,点P是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点M、N 分别是边AB、BC的中点,则PM+PN的最小值是_______. 8.若菱形的周长为24 cm,一个内角为60°,则菱形的面积为__。 9、菱形的周长为40cm,两条对角线长的比是3:4。求两对角线长分别是。 10、已知如图,菱形ABCD中,E是AB的中点,且DE⊥AB,AE=2。 求(1)∠ABC的度数;(2)对角线AC、BD的长;(3)菱形ABCD的面积。 11、已知:如图,AD平分∠BAC,DE∥AC交AB于E,DF∥AB交AC于F.求证:四边形AEDF是菱形; 12、如图,边长为a的菱形ABCD中,∠DAB=60度,E是异于A、D两点的动点,F是CD 上的动点,满足AE+CF=a。证明:不论E、F怎样移动,△BEF总是正三角形。 13、如图,Rt△ABC中,∠ACB=90°,∠BAC=60°,DE垂直平分BC,垂足为D,交AB于E,又点F在DE的延长线上,且AF=CE,求证:四边形ACEF是菱形。

七年级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经典练习题及答案

二元一次方程组练习题100道(卷一) (范围:代数: 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判断 1、??? ??-==312y x 是方程组?????? ?=-=-9 1032 6 5 23y x y x 的解 …………( ) 2、方程组? ? ?=+-=5231y x x y 的解是方程3x -2y =13的一个解( ) 3、由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方程组一定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 4、方程组???????=-++=+++2 5323 473 5 23y x y x ,可以转化为???-=--=+27651223y x y x ( ) 5、若(a 2-1)x 2 +(a -1)x +(2a -3)y =0是二元一次方程,则a 的值为±1( ) 6、若x +y =0,且|x |=2,则y 的值为2 …………( ) 7、方程组? ? ?=+-=+81043y x x m my mx 有唯一的解,那么m 的值为m ≠-5 …………( ) 8、方程组?? ???=+=+62 3 131 y x y x 有无数多个解 …………( ) 9、x +y =5且x ,y 的绝对值都小于5的整数解共有5组 …………( ) 10、方程组? ? ?=+=-351 3y x y x 的解是方程x +5y =3的解,反过来方程x +5y =3的解也是方程组 ?? ?=+=-3 51 3y x y x 的解 ………( ) 11、若|a +5|=5,a +b =1则3 2 -的值为b a ………( ) 12、在方程4x -3y =7里,如果用x 的代数式表示y ,则4 37y x += ( ) 二、选择: 13、任何一个二元一次方程都有( ) (A )一个解; (B )两个解; (C )三个解; (D )无数多个解; 14、一个两位数,它的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之和为6,那么符合条件的两位数的个数有( )

正态分布及其经典习题和答案DOC

4 3 2 1 -1 -4 -2 2 4 2 1 (1)正态曲线下、横轴上,从均数到∞+的面积为( )。 A .95% B .50% C .97.5% D .不能确定 答案:B 。解析:由正态曲线的特点知。 (2)某班有48名同学,一次考试后的数学成绩服从正态分布,平均分为80,标准差为10,理论上说在80分到90分的人数是 ( ) A 32 B 16 C 8 D 20 答案:B 。解析:数学成绩是X —N(80,102), 8080 9080(8090)(01)0.3413,480.34131610 10P X P Z P Z --??≤≤=≤≤=≤≤≈?≈ ??? (3)如图,两个正态分布曲线图: 1为)(1,1x σμ?,2为)(22x σμ?, 则1μ 2μ,1σ 2σ) 答案:<,>。解析:由正态密度曲线图象的特征知。 例2:甲、乙两人参加一次英语口语考试,已知在备选的10道试题中,甲能答对其中的6题,乙能答对其中的8题.规定每次考试都从备选题中随机抽出3题进行测试,至少答对2题才算合格. 求甲、乙两人至少有一人考试合格的概率. 答案:设甲、乙两人考试合格的事件分别为A 、B ,则

P (A )=3 1036 14 2 6 C C C C +=3 21202060=+,P (B )=1514120565631038 1228=+=+C C C C . 因为事件A 、B 相互独立, 方法一: ∴甲、乙两人考试均不合格的概率为 ()()() 45 1 15141321=??? ??-??? ??-=?=?B P A P B A P ∴甲、乙两人至少有一人考试合格的概率为 () 45 4445111=-=?-=B A P P 答:甲、乙两人至少有一人考试合格的概率为45 44 . 方法二: ∴甲、乙两人至少有一个考试合格的概率为 ()() ()4544 15143215143115132= ?+?+?=?+?+?=B A P B A P B A P P 答:甲、乙两人至少有一人考试合格的概率为 4544 . 1.标准正态分布的均数与标准差分别为( )。 A .0与1 B .1与0 C .0与0 D .1与1 答案:A 。解析:由标准正态分布的定义知。 2.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μ与σ,( )相应的正态曲线的形状越扁平。 A .μ越大 B .μ越小 C .σ越大 D .σ越小 答案: C 。解析:由正态密度曲线图象的特征知。

矩形菱形与正方形测试题及答案

第19章 矩形、菱形与正方形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关于四边形ABCD ①两组对边分别平行;②两组对边分别相等;③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④对角线AC 和BD 相等;以上四个条件中可以判定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的有( )。 (A )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若顺次连结四边形ABCD 各边中点所得四边形是矩形,则四边形ABCD 必定是( ) A 、菱形 B 、对角线相互垂直的四边形 C 、正方形 D 、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 3、如图1,大正方形中有2个小正方形,如果它们的面积分别是S 1、S 2,那么S 1、S 2的大小关系是( ) A.S 1 > S 2 B.S 1 = S 2 C.S 1

从问题到程序--习题答案

从问题到程序—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第二章 练习 1. 指出下面的哪些字符序列不是合法的标识符: _abc x+- 3x1 Xf_1__4 Eoof___ x__x__2 ____ I am 答:不合法的标示符有: a$#24非法符号# x+- 非法符号# 3x1 不是以英文字母开头 I am非法符号“空格” bg--1非法符号- 2. 手工计算下列表达式的值: 1)125 + 0125 2)0XAF - 0XFA 3)24 * 3 / 5 + 6 4)36 + - (5 - 23)/ 4 5)35 * 012 + 27 / 4 / 7 * (12 - 4) 答:1)210 2)-75 3)20 4)40 5)350 3. 在下面表达式的计算过程中,在什么地方将发生类型转换,各个转换是从什么类型转换 到什么类型,表达式计算的结果是什么? 1)3 * (2L + 4.5f) - 012 + 44 2)3 * (int)sqrt(34) - sin(6) * 5 + 0x2AF 3)cos(2.5f + 4) - 6 *27L + 1526 - 2.4L 答:1)53.5 2)703.397077 在此题中十六进制数会在计算中(编译时)自动转成十进制数3)1362.59357 4. 写程序计算第3 题中各个表达式的值。 答: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 printf("%f\n",3 * (2L + 4.5f) - 012 + 44); printf("%f\n",3 * (int)sqrt(34) - sin(6) * 5 + 0x2AF); printf("%f\n",cos(2.5f + 4) - 6 *27L + 1526 - 2.4); system("pause"); return 0; } 5. 写程序计算下面各个表达式的值: 1) 2 34 1 257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代数式》典型例题(含答案)

《代数式》典型例题 例1 列代数式,并求值. 有两种学生用本,一种单价是0.25元,另一种单价是0.28元,买这两种本的数分别是m 和n .(1)问共需要多少元?(2)如果单价是0.25元的本和单价是0.28元的本分别买了20和25本,问共花了多少钱? 例2 某城市居民用电每千瓦时(度)0.33元,某户本月底电能表显示数m ,上月底电能表显示数为n ,(1)用m 和n 把本月电费表示出来;(2)若本月底电能表显示数是1601,上月底电能表显示数为1497,问本月的电费是多少? 例3 春节前夕,铁路为了控制客流,使其卧铺票票价上浮20%,春节期间按原价下浮10%,若某地到北京的卧铺票原价是x 元,如果在春节期间乘坐要比春节前少花多少钱,用x 表示出;当228=x 时,求这个代数式的值。 例4 22b a -可以解释为___________. 例5 一个三位数,百位数上的数是a ,十位上的数是b ,个位上的数是c . (1)用代数式表示这个三位数. (2)把它的三位数字颠倒过来,所得的三位数又该怎样表示? 例6 选择题 1.x 的3倍与y 的2倍的和,除以x 的2倍与y 的3倍的差,写成的代数式是( ) A . y x y x 3223-+ B .x y y x 2323-+ C .y x y x 3223-+ D .y x y x 2223-+ 2.如图,正方形的边长是a ,圆弧的半径也是a ,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A .224a a -π B .22a a π- C .22a a -π D .224a a π- 例7 通过设2003 1413121,20021413121++++=++++= b a 来计算: ).20021413121()200314131211()20031413121()200214131211(++++?+++++-++++?+++++ 例8 按给的例子,把输出的数据填上 例9 对于正数,运算“*”定义为b a a b b a +=*,求)333**(.

(完整版)正态分布习题与详解(非常有用-必考点)

1. 若x ~N (0,1),求(l)P (- 2.322). 解:(1)P (-2.322)=1-P (x <2)=1-Φ(2)=l-0.9772=0.0228. 2利用标准正态分布表,求标准正态总体 (1)在N(1,4)下,求)3(F (2)在N (μ,σ2 )下,求F(μ-σ,μ+σ); 解:(1))3(F =)2 1 3( -Φ=Φ(1)=0.8413 (2)F(μ+σ)=)(σ μ σμ-+Φ=Φ(1)=0.8413 F(μ-σ)=)( σ μ σμ--Φ=Φ(-1)=1-Φ(1)=1-0.8413=0.1587 F(μ-σ,μ+σ)=F(μ+σ)-F(μ-σ)=0.8413-0.1587=0.6826 3某正态总体函数的概率密度函数是偶函数,而且该函数的最大值为 π 21,求总体落入区 间(-1.2,0.2)之间的概率 Φ(0.2)=0.5793, Φ(1.2)=0.8848] 解: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是),(,21)(2 22)(+∞-∞∈= -- x e x f x σμσ π,它是偶函数, 说明μ=0,)(x f 的最大值为)(μf =σ π21,所以σ=1,这个正态分布就是标准正态分 布 ( 1.20.2)(0.2)( 1.2)(0.2)[1(1.2)](0.2)(1.2)1 P x -<<=Φ-Φ-=Φ--Φ=Φ+Φ- 0.57930.884810.4642=+-= 4.某县农民年平均收入服从μ=500元,σ=200元的正态分布 1)求此县农民年平均收入在500:520元间人数的百分比;(2)如果要使此县农民年平均收入在(a a +-μμ,) 内的概率不少于0.95,则a 至少有多大?[Φ(0.1)=0.5398, Φ(1.96)=0.975] 解:设ξ表示此县农民年平均收入,则)200,500(~2 N ξ 520500500500 (500520)( )()(0.1)(0)0.53980.50.0398200200 P ξ--<<=Φ-Φ=Φ-Φ=-=(2)∵()()()2()10.95200200200 a a a P a a μξμ-<<+=Φ-Φ-=Φ-≥, ()0.975200 a ∴Φ≥ 查表知: 1.96392200a a ≥?≥ 奎屯王新敞新疆

最新正方形经典例题与答案资料

典型例题一 例01.如图,在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上取点E ,使CE CD =,过E 点作AC EF ⊥交AD 于F. 求证:DF EF AE ==. 证明 连结CF . 在正方形ABCD 中,?=∠=∠90DAB D ,AC 平分DAB ∠. ∵?=∠=∠45CAB DAC , 又∵ AC EF ⊥, ∴?=∠=∠45AFE DAC . ∴ EF AE = 在CEF Rt ?与CDF Rt ?中, CF CF CD CE ==, ∴)(HL CDF Rt CEF Rt ??? ∴DF EF = ∴DF EF AE ==. 说明:本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易错点是忽视A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解题关键是证A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和连CF 证CEF CDF ???. 典型例题二 例02.如图,已知:在ABC ?中,?=∠90ACB ,CD 是ACB ∠的平分线,AC DE //交BC 于E ,BC DF //交AC 于F . 求证:四边形CEDF 是正方形. 分析:要判定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有这样几种方法:①按照定义证明,②先证明它是菱形,再证它有一个角等于?90. ③先证明它是矩形,再证它有一组邻边相等,那么本题中,因有一个角?=∠90ACB ,且有两对平行线段,我们不妨采用第三种证明方法. 那么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容易证出DF DE =. 证明:∵BC DF AC DE //,//(已知) ∴ 四边形CEDF 是平行四边形. ∵ ?=∠90ACB (已知), ∴ 四边形CEDF 是矩形(有一个角是?90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 ?=∠90,//,//ACB BC DF AC DE (已知), ∴ ?=∠=∠90DFC DEC 又∵ CD 是ACB ∠的平分线(已知), ∴ DF DE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 四边形CEDF 是正方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说明 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也是邻边相等的特殊矩形,也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特殊菱形.所以在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正方形时,由它的特殊性出发,通过先证它是平行四边形、矩形和菱形来完成. 典型例题三 例03.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E 为AD 上一点,BF 平分CBE ∠交CD 于F . 求证:AE CF BE +=. 证法1 延长DC 至N ,使AE CN =,连结BN ,则CBN ABE ???. ∴ BN BE CBN ABE =∠=∠,. ∵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 ∴ AB CD // ∴ ABF NFB ∠=∠. ∵ CBF NBC NBF EBF ABE ABF ∠+∠=∠∠+∠=∠,,FBC EBF ∠=∠, ∴NFB NBF ∠=∠ ∴ CF CN NF BN +== ∴ CF AE BE += 证法2 如图,延长DA 到G ,使CF AG =,连结BG ,则BCF BAG ???. ∴ CF AG CFB G CBF ABG =∠=∠∠=∠,,. ∵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BC AD // ∴CFB ABF ∠=∠ ∵CBF EBF ∠=∠, ∴EBF ABG ∠=∠ ∴ABE EBF ABE ABG ∠+∠=∠+∠, 即ABF EBG ∠=∠ ∴EBG G ∠=∠

代数式知识点、经典例题、习题及答案(供参考)

1.2 代数式 【考纲说明】 1、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及用代数式表示规律。 2、用代数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求代数式的值。 【知识梳理】 1、代数式:指含有字母的数学表达式。 2、一个代数式由数、表示数的字母、运算符号组成。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代数式。 3、代数式的值:一般地,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计算后所得的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 4、用字母表示数的规范格式: (1)、数和表示数的字母相乘,或字母和字母相乘时,乘号可以省略不写,或用“.”来代替。(2)、当数和字母相乘,省略乘号时,要把数字写到前面,字母写后面。如:100a或100?a,na或n?a。 (3)、后面接单位的相加式子要用括号括起来。如:(5s )时 (4)、除法运算写成分数形式。 (5)、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带分数要写成假分数的形式。 5、列代数式时要注意: (1)语言叙述中关键词的意义,如“大”“小”“增加”“减少”。 “倍”“几分之几”等词语与代数式中的运算符号之间的关系。 (2)要理清运算顺序和正确使用括号,以防出现颠倒等错误,例如“积的和”与“和的积”“平方差”“差的平方”等等。 (3)在同一问题中,不同的数量必须用不同的字母表示。 【经典例题】 【例1】(2012重庆,9,4分)下列图形都是由同样大小的五角星按一定的规律组成。其中第①个图形一共有2个五角星,第②个图形一共有8个五角星,第③个图形一共有18个五

角星,…,则第⑥个图形中的五角星的个数为( ) 【解析】仔细观察图形的特点,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每一行的个数都是偶数,分别是2,4,6,…,6,4,2,故第⑥个图形中五角星的个数为2+4+6+8+10+12+10+8+6+4+2=72。 答案:D 【例2】(2011甘肃兰州,20,4分)如图,依次连接第一个矩形各边的中点得到一个菱形,再依次连接菱形各边的中点得到第二个矩形,按照此方法继续下去,已知第一个矩形的面积为1,则第n 个矩形的面积为 . 【解析】由中点四边形的性质可知,每次所得新中点四边形的面积是前一个图形的 12,故后一个矩形的面积是前一个矩形的14 ,所以第n 个矩形的面积是第一个矩形面积的1221142n n --????= ? ?????,已知第一个矩形面积为1,则第n 个矩形的面积为2212n -?? ???。 【例3】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一列数依次为 111111,,,,,,2310152635 …,按此规律,第7个数是 。 【解析】先观察分子:都是1;再观察分母:2,3,10,15,26,…与一些平方数1,4,9,16,…都差1,2=12+1,3=22-1,10=32+1,15=42-1,26=52+1,…,这样第7个数为 2117150=+。 答案:150 【例4】已知: 114a b -=,则2227a ab b a b ab ---+的值为( ) A .6 B .--6 C .215- D .27 - 【解析】由已知114a b -=,得4b a ab -=, ∴4,4, 2()242 6.2272()787b a ab a b ab a ab b a b ab ab ab a b ab a b ab ab ab ∴-=-=-------∴===-+-+-+答案:A 【课堂练习】 1、(2012湖北武汉,9,3分)一列数a1,a2,a3,…,其中a1= 111,21n n a a -=+(n 为不

正态分布习题

1.标准正态曲线下,中间95%的面积所对应的横轴范 围是。 A.-∞到+1.96 B.-1.96到+1.96 C.-∞到+2.58 D.-2.58到+2.58 E.-1.64到+1.64 2.正态分布的两个参数μ与σ,对应的正态曲线愈趋扁平。 A.μ愈大B.μ愈小C.σ愈大D.σ愈小E.μ愈小且σ愈小 3.正态分布的两个参数μ与σ,对应的正态曲线平行右移。 A.增大μB.减小μC.增大σD.减小σE.增大μ同时增大σ 4.观察某地100名12岁男孩身高,均数为138.00cm,标准差为 4.12cm,Z=(128.00-138.00)/4.12。φ(Z)是标准正态分布的分布函数,1-φ(Z)=1-φ(- 2.43)=0.9925,结论是。 A.理论上身高低于138.00cm的12岁男孩占99.25%。 B.理论上身高高于138.00cm的12岁男孩占99.25%。 C.理论上身高在128.00cm至138.00cm的12岁男孩占99.25%。

D.理论上身高低于128.00cm的12岁男孩占99.25%。 E.理论上身高高于128.00cm的12岁男孩占99.25%。5.正态曲线下、横轴上,从μ到μ+2.58σ的面积占曲线下总面积的。 A.99% B.95% C.47.5% D.49.5% E.90% 6.健康男子收缩压的正常值范围一般指。 A.所有健康成年男子收缩压的波动范围 B.绝大多数正常成年男子收缩压的波动范围 C.所有正常成年男子收缩压的波动范围 D.少部分正常成年男子收缩压的波动范围 E.所有正常人收缩压的波动范围 7.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中间90%的面积所对应的横轴 尺度Z的范围是。 A.-1.645~1.645 B.-∞~1.645 C.-∞~1.282 D.-1.282~1.282 E.-1.96~1.96 8.在正态曲线,下列关于μ- 1.645σ的说法正确的是。 A.μ-1.645σ到曲线对称轴的面积为90% B.μ-1.645σ到曲线对称轴的面积为10%

问答题及答案

问答题及答案

问答题: 1. 简述候选码和主码的定义及二者的联系。 答案:{ a)候选键(candidate key):不含有多余属性的超键称为候选键。 b)候选键可以有多个; c)主键(primary key):用户选作元组标识的一个候选键称为主键。 d)主键是候选键中一个. } 2. 简述数据库系统如何实现应用程序与数据之间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 a)数据库系统内部采用三级模式、两级映像的结构来实现数据与应用之间的独立性。 b)当数据的物理结构改变时,通过修改模式/内模式的映像关系,可以使外模式不变,从而实现应用与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c)当数据的逻辑结构改变时,通过修改外模式/模式的映像关系,可以保证外模式不便,实现应用与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 3. 简述索引的优点?(至少3种) 答案:{ a)有了索引,可以极大提高系统的检索性能,可以大大加快数据的检索速度,这也是创建索引的最主要原因; b)通过创建唯一性索引,可以确保表中每一行数据的唯一性; c)可以加速表与表之间的连接,特别有利于实现数据的参照完整性; d)在使用分组子句和排序子句进行数据检索时,可以显著提高查询中分组和排序的效率。 } 5. 试述SQL语言的功能分类? 答案:{ SQL语言的功能可分为四部分: a)数据定义功能; b)数据控制功能; c)数据查询功能; d)数据操纵功能。 }

6. 简述关系模型的三类完整性约束及其实现? 答案:{ a)实体完整性约束;primary key b)参照完整性约束;foreign key c)用户自定义的完整性约。Not null, check, unique, default } 8. 基本的封锁类型有几种?试叙述它们的含义。 答案:{ a)两种:共享锁和排它锁; b)共享锁指若事务T给数据对象A加了S锁,则事务T可以读A,但不能修改A,其他事务只能再给A加S锁,而不能加X锁,直到T释放了A上的S锁为止。 c)排它锁指若事务T给数据对象A加了X锁,则T可以读取和修改A,但其它事务不能给A加任何类型的锁和进行任何操作。 } 9. 简述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答案:{ a)需求分析:需求收集和分析,给出数据字典和数据流图; b)概念结构设计:设计概念结构,给出基本E-R图; c)逻辑结构设计:设计逻辑结构,给出与具体DBMS所支持的逻辑模型相符合的逻辑结构; d)物理结构设计:为给定的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要求的物理结构,进行评价; e)数据库实施:数据的载入和应用程序的调试; f)数据库的运行和维护:数据库试运行、运行之后,要对数据库进行各种维护。 } 10. 试述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及二级映象功能?答案:{ a)模式也称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 b)外模式也称子模式,是数据库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 c)内模式也称存储模式,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 d)三级模式之间提供了两层映象:外模式/模式映象、模式/内模式映象,这两层映象保证了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能够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代数式求值经典题型(含详细答案)

代数式求值 经典题型 【编著】黄勇权 经典题型: 1、x+x 1 =3,求代数式 x 2 -2 x 1的值。 2、已知a+b=3ab ,求代数式b 1 a 1+的值。 3、已知 x 2 -5x+1=0,求代数式x 1x +的值。 4、已知x-y=3,求代数式(x+1) 2 -2x+y (y-2x )的值。 5、已知x-y=2,xy=3,求代数式x 2 -xy 6+y 2的值。 6、已知y x =2,则x y -x 的值是多少?

7、若2y 1x 1=+,求代数式:3y xy -3x y 3xy -x ++的值。 8、已知5-x =4y-4-y 2,则代数式2x-3+4y 的值 是多少? 9、化简求值,12x x 1-x 2 ++÷)(1x 2 1+-, 其中x=13- 10、x 2-4x+1=0,求代数式:x 2 +2 x 1 的值。 【答案】 1、x+x 1 =3,求代数式:x 2 -2 x 1的值。 解:x 2 -2 x 1 =(x+x 1)(x-x 1 ) =(x+x 1 )2x 1-x )( =(x+x 1 )2 2x 12x +- =(x+x 1)4x 12x 2 2 -++ =(x+x 1)4x 1x 2 -+)( 将 x+x 1 =3 代入式中

=3×432- =35 2、已知a+b=3ab ,求代数式:b 1 a 1+的值。 解:b 1 a 1+ =ab b a + 将a+b=3ab 代入式中 =3 3、已知x 2 -5x+1=0,求代数式:x 1 x +的值。 解:因x 2 -5x+1=0, 等式两边同时除以x 则有:x 0 x 1x x 5x x 2=+- 化简得:x-5+x 1 =0 把-5移到等号的右边,得: x 1 x +=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