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8.09.07 钟伟——中国经济的“不可能三角”及政策选择

18.09.07 钟伟——中国经济的“不可能三角”及政策选择

18.09.07 钟伟——中国经济的“不可能三角”及政策选择
18.09.07 钟伟——中国经济的“不可能三角”及政策选择

中国经济的“不可能三角”及政策选择

钟伟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成员

[ 2018-09-07 ]

在国际经济学当中,有一个著名的“不可能三角”,即政府不太可能同时兼顾货币政策独立性、资本管制和固定汇率制这三个目标,只能三者取其二,这通常被称为蒙代尔三角或者克鲁格曼三角,或者说,从政策可置信和可持续角度观察,我们只能选择角端解,难以选择中间解。

新近有研究者指出,考虑到国际金融周期,传统的不可能三角将被“二元悖论”所取代,即无论选择怎样的汇率制度,一国央行不可能兼顾货币政策独立性和有效的资本管制。

尽管如此,在真实的金融世界中,新兴国家的央行总是试图在“不可能三角”中选择一些中间地带,例如一定程度的汇率弹性和资本管制,以换取相当程度的货币政策独立性。这种“中间解”在危机来袭时往往会迅速滑向“角端解”,新近新兴市场的货币动荡显示,几乎所有危机中的央行最终都选择了货币政策独立性和资本管制,而不得不放弃汇率。当然,根据“二元悖论”,在开放经济下,央行同时选择这两项也是不太可能的,最终一国会被迫考虑,它是暂时和国际经济脱钩以自保,还是在货币政策独立性和资本管制中再被迫二选一。

同样地,在宏观经济中,我们观察到类似现象,也许中国经济面临着其独特的“不可能三角”,在稳定经济增长,改善实体经济和压降金融杠杆这三个目标中,有可能难以完全兼顾,而只能三选其二。这局限了可行的政策搭配,大约有三种搭配。

搭配一:如果选择稳定经济增长和改善实体经济,那么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不过分严厉的监管政策也许是必要的

此时金融机构需要补充资本、提高风险容忍度,降低盈利预期,以多种手段收纳实体经济造成的不良资产,增强对稳增长、稳实体的服务能力。金融体系将守住不爆发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等待穿越经济周期的未来可能性。

搭配二:如果选择稳定经济增长和压降金融杠杆,那么实体经济可能面临更严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压力

小散乱污企业的加速退出和行业集中度的提高会显得明朗,传统经济的下沉会更迫切地需要新经济来填补空白,第二产业的困顿也会给第三产业带来机会。但无论如何,随着生产制造环节的规模扩张和利润率缩减,制造业向上游的创新研发,和下游的终端销售网络扩张可能是难免的。经济增长向消费驱动转型也势所难免。

搭配三:如果选择改善实体经济和压降金融杠杆,那么将经济增长维持在稳定区间的困难会加大

改善实体意味着艰难的结构升级,压降杠杆意味着金融顺周期出清,而不是逆周期承托。

在真实的宏观调控中,和央行总是试图突破“不可能三角”制约一样,宏观调控也会尝试寻找一些“中间解”,从而导致调控走走停停,甚至有所反复。或者说,稳增长将被界定为一个较宽的区间值,保实体可能会兼顾转型升级,去杠杆也阶段性地不排斥稳杠杆,并强调货币松紧有度地精确滴灌。尽管如此,中间解仍然会受“不可能三角”的制约而有明显倚重。例如在过去的12个季度,中国经济稳定在6.7%-6.9%这个平台,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盈利有所改善,这是政策重点。而金融体系则以确保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为底线,金融系统会经历穿越周期的漫长煎熬。

我们猜测,中国经济的“不可能三角”尽管意味着宏观调控可能会选择中间解,以时间换取空间,而不走激烈的市场出清之路。但如果遇到外部危机冲击时,中间解也会被角端解迅速取代。

观察1998年东亚危机,2008年次贷危机时中国的危机应对之策,实际上是在“不可能三角”中,究竟选择了哪两项?

毫无疑问地,是稳增长和保实体,金融体系将暂时承接巨大风险。

东亚危机时,中国稳增长的区间是7%-8%,而后有国企“三年脱困”的努力,期间金融体系付出了沉重代价,始于2003年的、长达10年的经济景气周期,给“银行股改”带来了机遇。次贷危机时,稳增长和保实体的标志是巨大的经济刺激计划,金融体系在此后迅速膨胀,影子银行和互联网金融泡沫至今未完全撇清,导致了所谓“三期叠加”。

厘清现实,目前五大国有银行给出了上半年的财务表现,盈利有4%-6%的增长,不良资产率均呈下降之势,这和“不可能三角”给出的预判存在偏差。在不

可能三角的约束下,政府辅助甚至替代市场出清,会导致人们对相关宏观经济数据存疑,较好的数据总是和强化的干预相互自我增强的。

前瞻未来,国际经济和金融的不确定性,在随后两年有增无减,“不可能三角”给出的政策前瞻也很明朗:如果遭遇外部严峻冲击,那么,宏观调控仍将选择稳增长,保实体,金融体系可以做什么?去杠杆必先稳杠杆,为金融体系补充资本、降低盈利预期,提高风险容忍度,货币松紧有度和逆周期监管是必须的标配,而底线则是以国家信用坚守不发生系统性风险。

推演一下,中国宏观调控的“不可能三角”是否有可能进一步简化为“二元悖论”?

存在这种可能性。改善实体经济和压降金融杠杆本质上都属“政府出清”,与此相对应的则是“市场出清”,宏观调控的“不可能三角”可以简化为稳定增长和市场出清之间无法兼顾的“二元悖论”。如果一国对政府干预和产业政策持有强烈信心,那么它会认为稳增长中的“政府出清”痛苦更小,社会经济振荡更可控,成功几率更高。如果一国清楚它面对稳定增长和市场出清的“二元悖论”时别无选择,那么市场出清是迟早将遭遇的结局,政府熨平经济周期的努力很可能是昂贵的。

2020年中国经济8项政策措施

2020年中国经济8项政策措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4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全面部署了2020年经济工作,明确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记者梳理发现,明年以下这8项政策措施将会影响你我的钱袋子,也有望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炒房行为将严格受限 会议提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出现大起大落。要在宏观上管住货币,微观信贷政策要支持合理自住购房,严格限制信贷流向投资投机性购房。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严格限制信贷流向投资投机性购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这一表述引发高度关注,可以预期,明年想要投资投机性购房,就比较困难了,因为炒房行为会受到严格的限制。 “住房属于居民最基本的耐用消费品,功能是居住,基本属性不是投资品,不是用于投资和投机赚钱。”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对中新网记者表示,这意味决策层清醒认识到房子的定位,不容忍投机的泛滥,如果采取措施真正使住房回归居住属性,未来有助于房地产市场挤出泡沫,显现真实的

供求关系,有利于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 加快出台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 ——养老保险将迎顶层设计 会议提出,要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快出台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 记者注意到,2020年以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动作频频,今年首次统筹安排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退休人员同步调整基本养老金,总体上涨6.5%左右。人社部在10月25日透露,养老金并轨工作目前已经进入了实质性的操作阶段,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已经启动了参保缴费和待遇支付工作。 在专家看来,在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金收支压力增大的情况下,作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加快出台非常必要。 减税、降费将加大工作力度 ——企业和居民税费负担有望减轻 会议提出,要在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上加大工作力度。要降低各类交易成本特别是制度性交易成本,减少审批环节,降低各类中介评估费用,降低企业用能成本,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劳动力市场灵活性,推动企业眼睛向内降本增效。 回顾2020年,官方减税、降费的措施不断,包括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银行卡刷卡手续费下调、普通化妆品取消征收消费税,16种不动产登记收费减免,等等。而近期又明确自2020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对购置1.6升及以下排量的乘用车减按7.5%的税率征收车辆购置税。

18.09.07 钟伟——中国经济的“不可能三角”及政策选择

中国经济的“不可能三角”及政策选择 钟伟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成员 [ 2018-09-07 ] 在国际经济学当中,有一个著名的“不可能三角”,即政府不太可能同时兼顾货币政策独立性、资本管制和固定汇率制这三个目标,只能三者取其二,这通常被称为蒙代尔三角或者克鲁格曼三角,或者说,从政策可置信和可持续角度观察,我们只能选择角端解,难以选择中间解。 新近有研究者指出,考虑到国际金融周期,传统的不可能三角将被“二元悖论”所取代,即无论选择怎样的汇率制度,一国央行不可能兼顾货币政策独立性和有效的资本管制。 尽管如此,在真实的金融世界中,新兴国家的央行总是试图在“不可能三角”中选择一些中间地带,例如一定程度的汇率弹性和资本管制,以换取相当程度的货币政策独立性。这种“中间解”在危机来袭时往往会迅速滑向“角端解”,新近新兴市场的货币动荡显示,几乎所有危机中的央行最终都选择了货币政策独立性和资本管制,而不得不放弃汇率。当然,根据“二元悖论”,在开放经济下,央行同时选择这两项也是不太可能的,最终一国会被迫考虑,它是暂时和国际经济脱钩以自保,还是在货币政策独立性和资本管制中再被迫二选一。 同样地,在宏观经济中,我们观察到类似现象,也许中国经济面临着其独特的“不可能三角”,在稳定经济增长,改善实体经济和压降金融杠杆这三个目标中,有可能难以完全兼顾,而只能三选其二。这局限了可行的政策搭配,大约有三种搭配。 搭配一:如果选择稳定经济增长和改善实体经济,那么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不过分严厉的监管政策也许是必要的

此时金融机构需要补充资本、提高风险容忍度,降低盈利预期,以多种手段收纳实体经济造成的不良资产,增强对稳增长、稳实体的服务能力。金融体系将守住不爆发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等待穿越经济周期的未来可能性。 搭配二:如果选择稳定经济增长和压降金融杠杆,那么实体经济可能面临更严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压力 小散乱污企业的加速退出和行业集中度的提高会显得明朗,传统经济的下沉会更迫切地需要新经济来填补空白,第二产业的困顿也会给第三产业带来机会。但无论如何,随着生产制造环节的规模扩张和利润率缩减,制造业向上游的创新研发,和下游的终端销售网络扩张可能是难免的。经济增长向消费驱动转型也势所难免。 搭配三:如果选择改善实体经济和压降金融杠杆,那么将经济增长维持在稳定区间的困难会加大 改善实体意味着艰难的结构升级,压降杠杆意味着金融顺周期出清,而不是逆周期承托。 在真实的宏观调控中,和央行总是试图突破“不可能三角”制约一样,宏观调控也会尝试寻找一些“中间解”,从而导致调控走走停停,甚至有所反复。或者说,稳增长将被界定为一个较宽的区间值,保实体可能会兼顾转型升级,去杠杆也阶段性地不排斥稳杠杆,并强调货币松紧有度地精确滴灌。尽管如此,中间解仍然会受“不可能三角”的制约而有明显倚重。例如在过去的12个季度,中国经济稳定在6.7%-6.9%这个平台,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盈利有所改善,这是政策重点。而金融体系则以确保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为底线,金融系统会经历穿越周期的漫长煎熬。 我们猜测,中国经济的“不可能三角”尽管意味着宏观调控可能会选择中间解,以时间换取空间,而不走激烈的市场出清之路。但如果遇到外部危机冲击时,中间解也会被角端解迅速取代。 观察1998年东亚危机,2008年次贷危机时中国的危机应对之策,实际上是在“不可能三角”中,究竟选择了哪两项? 毫无疑问地,是稳增长和保实体,金融体系将暂时承接巨大风险。 东亚危机时,中国稳增长的区间是7%-8%,而后有国企“三年脱困”的努力,期间金融体系付出了沉重代价,始于2003年的、长达10年的经济景气周期,给“银行股改”带来了机遇。次贷危机时,稳增长和保实体的标志是巨大的经济刺激计划,金融体系在此后迅速膨胀,影子银行和互联网金融泡沫至今未完全撇清,导致了所谓“三期叠加”。 厘清现实,目前五大国有银行给出了上半年的财务表现,盈利有4%-6%的增长,不良资产率均呈下降之势,这和“不可能三角”给出的预判存在偏差。在不

经济地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经济地理学(第二版)期末考试重点 第一章 绪论 1、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2、经济地理学学科体系: 3、当前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简答):①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②全球与地方关系的理论研究;③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理论研究;④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关系;⑤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二章 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重点看,论述题) 1、区位: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区位理论:关于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的理论。 2、区位理论的基本内涵:一层是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另一层是空间内人类活动的有机组合。 3、区位因子:区位因子或称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4、产业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简答):①产业间紧密合作的可能;②“互补产品”的“需求拉动”作用;③有利于专门化服务设施和机构的发展;④相关行业企业密集可以改善信息环境。 5、交通便捷程度对区位选择的影响(会计算):①交通网连结度:贝塔指数β=边的数量E/顶点数量V ;②通达度:通达指数i A (顶点i 在网络中的通达度)= ∑=n i ij D 1(顶点i 到顶点j 的最短距离);分 散指数D=∑∑==n i n j ij D 11。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1、杜能农业区位论概要的理论前提:①杜能关于“孤 立国”的假定条件:(1)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 (2)不存在可用于航运的河流与运河,马车是惟一的交 通工具;(3)土质条件一样,任何地点都可以耕作;(4) 距城市50英里之外是荒野,与其它地区隔绝;(5)人工 产品供应仅来源于中央城市,而城市的食物供给则仅来源 于周围平原;(6)矿山和食盐坑都在城市附近。②杜能要 解决的问题:第一,在这样一种关系下,农业将呈现怎样 的状态。第二,合理经营农业时,距离城市的远近将对农 业产生怎样的影响。即为了从土地取得最大的纯收益,农 场的经营随着距城市距离的增加将如何变化。 2、杜能圈形成机制与圈层结构示意图(土地集约度 由中心向外围逐步降低):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式农业、 林业、轮作式农业、谷草式农业、三圃式农业、畜牧业。

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形势与政策论文

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 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成效日益明显,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综合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经济总量日益上升。据数据显示,到2014年上半年止,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这样的成绩当然离不开中国经济发展模式。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处于一片低靡状态,中国也不例外,当年的经济增长率下降了几个百分点,失业率陡增,出口额下降。为寻求世界经济复苏,西方国家联手中国举行G20国峰会,讨论如何合作发展。实践已证明,中国在此次金融危机中起了领跑者作用,成为全球经济新一轮增长的引擎。在2009年实现了经济增长突破8%的目标,2010年中国政府又投入40000亿,目的是刺激经济增长,确保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一定程度上,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行,也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作用,一方面我们借次机会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成就,为中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合作环境;另一方面也可以推进城市经济文化建设,以点带面,辐射周边,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现阶段新一任领导人的上台,提倡科学发展观,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加大反腐力度,增加一些行业向民间资本开放,为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国际与政治环境。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正由“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发展,即科学发展。为实现其目标,中国政府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中国当前经济发展模式正由“粗放型”向“节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因为从长远来看,只有节约型增长方式才能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粗放型增长方式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而中国当前是市场经济。 “三农”问题是历年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中之重,因为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城乡差距逐渐拉大,为此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发展农村经济放在首位,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继续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提高养老金的发放金额,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房地产市场”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热点,改革开放特别是1998年以来,随着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我国城乡居民消费观念明显转变,住房消费有效启动,房地产总体上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对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推进城镇化发展,改善居民住房条件,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但发展中也出现了诸多矛盾,普通居民没有能力购买高档房,而且部分商家从中在此“炒作”,使房地产市场秩序不太规范,为此中央政府加强了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确保国民经济平稳较快运行。 随着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明显,人民币汇率逐渐上升,对此有利有弊。西方国家都强烈呼吁中国加快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此来促动其自身的外贸出口,因为中国劳动力比较丰富、廉价,是以加工业为主要出口的,一旦汇率有较大波动,中国出口将会减少。所以对此问题,自2007年人民币汇改以来,中国政府实施了平稳的汇改政策,以此来推动经济平稳发展。

易初莲花-经济地理学案例分析

易初莲花案例分析 一、案例介绍 说到易初莲花大型连锁超市,很多人都不会感到陌生,它是正大集团在中国零售领域的投资项目。提起正大集团,大多数人更是耳熟能详。正大集团是由泰国籍华人创立的世界最大的跨国集团公司之一。它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之一,目前其在中国的业务范围已扩展至饲料业、水产养殖、国际贸易、石油业、通讯业、房地产、零售业等十多个行业,易初莲花连锁超市是其属下最大的零售企业。易初莲花在中国第一家门店于1997年6月23日在上海浦东新区对外营业,开业当日其销售额就达到创记录的600多万元。公司本着“天天低价”和“为顾客提供最大利益”的经营理念,以零售方式销售三万余种商品,并为顾客提供开架式服务和舒适的购物环境。自1997年开业以来,公司业务迅速发展。截至2004年10月,先后在上海、广州、杭州、武汉、山东、天津、北京、西安等地成立了33家连锁超市。2003年底,易初莲花的年营业额约为50亿元人民币。2003年7月30日,在上海跨国采购洽谈会现场,易初莲花对外宣布将在未来2-3年内,投资100亿元人民币在全国开设100家店。 现在,这个泰国商业集团已经在20个国家建立了250个公司,聘用了超过100,000名员工,是中国最大的外商投资的企业之一,且以亚洲领先的跨国企业形象活跃在世界的前沿。 依靠最先进的现代购物理念,易初莲花已经被看作是可以信赖的商店,它提供了新的购物体验、舒适的购物环境和天天低价的高质量商品。继续其稳定的发

展形势,易初莲花保持每年约20%到30%的销售增长和超过50,000,000的顾客数量,在中国开了75多家购物中心。 二、易初莲花选址要求 (1)对商圈的要求 1、在项目公里范围内人口达到10万以上为佳,2公里范围内常住人口可达到12-15万人; 2、须临近城市交通主干道,至少双向四车道,且无绿化带,立交桥,河流,山川等明显阻隔为佳; 3、商圈内人口年龄结构以中青年为主,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平均水平; 4、项目周边人口畅旺,道路与项目衔接性比较顺畅,车辆可以顺畅的进出停车场; 5、核心商圈内(距项目公里)无经营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的同类业态为佳。 (2)大卖场选址设计 1、易初莲花的主要理念:低价、一次购足、免费停车、高周转、新鲜程度、品质; 2、卫生、舒适、店内通道进出方便、国际标准; 3、位置要求描述:交通方便(私家车、公交车、地铁、轻轨);人口密度相对集中;两条马路交叉口,其一为主干道;具备相当面积的停车场,比如在北京至少要求600个以上的停车位。 (3)其他要求 1、建筑面积:平方米,最好一层,最高两层;建筑净高5米以上,进深最少60米;柱距米左右; 2、地面荷载:1500公斤/平方米,面层为耐磨硬化剂地面; 3、用电荷载:2×800KVA,双回路用电; 4、照明:照度不小于600lux; 5、用水:主要以生活用水和生鲜冷冻用水为主,日用水量40吨; 6、通讯:一条DDN数据专线积20门电话(应有一条中继线); 7、收货区:应有8个左右火车停车位,可满足40尺集装箱卸货及转弯半径

2010年中国经济形势与政策选择

2010年中国经济形势与政策选择 如果中央政府选择现在出手应对通胀和抑制资产泡沫膨胀,将不可避免地对保增长产生负面的影响。反过来,如果为避免打击经济复苏而对目前政策不做出适当调整,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膨胀的危险就会不断累积加剧,将来出手应对的难度会更大。 保增长任务依然艰巨 2009年,在历史罕见的全球金融风暴冲击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严峻考验。所幸在中央政府强有力的救市政策支撑下,中国经济率先反弹,将继续保持8%以上的增长已成定局。尽管如此,展望2010年的中国经济,诚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分析当前形势时所指出的那样,经济复苏的基础尚不稳固,面临的外部环境仍然严峻,2010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任务依然艰巨。 首先从内部看,2009年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的拉动,特别是政府和国有企业主导的投资,消费需求的增长却仍然不见明显起色。在大规模投资中,银行信贷的超常增长又发挥了决定性的支撑作用。然而,无论是过高的投资比率还是过快的信贷增长,且不论其所蕴含的风险,其本身就注定是不可持续的。2010年中国经济不可能再单单依靠投资的拉动来支撑增长目标的实现。 因此,消费需求方面能否有切实的改善和提升,就成为明年保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但消费需求不足是中国经济近十多年来的一个老问题,造成消费不足的原因很多也是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如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这些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因此消费需求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有大幅度的提升。 再从外部环境看,尽管美国经济第三季度已经走出衰退,实现2.8%的正增长,但其中三分之二也要归功于政府投资,特别是对更换汽车和对首次购房者的补贴政策,距离恢复到依靠市场自身推动的增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美联储以及各大机构大都对美国经济前景持审慎乐观的态度,甚至一些学者和投资者预测美国经济将呈“W型”走势,即可能会出现二次探底的情形。可以说,美国经济复苏之路仍然漫长。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也作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在其经济真正转好,特别是其国内消费水平恢复之前,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都不可能有真正持久的复苏。 综合内外因素,2010年中国经济能否保持平稳增长依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保增长的任务依然艰巨。 通胀与资产泡沫威胁显现 中国经济尚未完全走出通货紧缩的状态,但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却不断增强,加上不断膨胀的资产泡沫问题,给中国经济的平稳增长带来威胁,也给宏观经济政策带来难题。

(完整版)区域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区域经济学 第一二章 ● 1.基本概念:区域、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学 ●区域: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区域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概念,对其进行界定或定义,需要从地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出发。 ?地理学的区域概念:地理学时最早提出区域概念的学科。为了便于考查,地理学把地球空间按照其相互关系进行分类,或者是区分,并用一定的事先设定的法则,将其划分为各种区域,诸如海洋区、陆地区、高原区,平原区、丘陵区等等。由于每一类区域不同的特征以及温度、降雨和生物物种分布等的巨大差异,使每一个区域的内容更加丰富和更多样化。 ?地理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地球表面的一个地域单元。 ?政治学的区域概念:政治学是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不同的地点,根据人口居民点和社会经济活动的位置及分布状况,划分系统的地方单元。政治学中的区域不但表示地理区域的概念,而且还包含地方公民间的文化联结、惯例认同、心理归属、民族历史、社会经济关系等意义。?政治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行政管理的一个地方单元。 ?社会、文化区域:根据人类社会活动的特征,在人口、民族、宗教、语言、政治等因素交互影响下而产生的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 ——文化景观特定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划分出来的地域单元,如华人文化圈、东方文化圈、穆斯林文化圈等; ?经济学的区域概念:经济学的区域概念就是区域经济学的区域概念。经济学的区域是在地理学和政治学关于区域概念的基础上,考虑某个地域空间的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公共设施和行政管理的特点,是居民高度认同、地域完整、功能明确、内聚力强大的地域单元。 ?它一般以两种形式存在:同质区域和极化区域。 ?区域的特征:内在整体性、空间界线的客观性与模糊性 ?区域经济:区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如果我们把全国的国民经济看做是一个整体,那么区域经济就是整体的一部分,是国民经济整体不断分解的结果。 ?区域经济的特点包括: ?区域性——区域经济最根本的特点 ?非均衡性 ?阶段性和连续性 ?开放性 ?思考:区域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差异? ?区域经济学: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 ?它要回答:一个区域是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各个区域之间是怎样相互联系的;各个地区以及主要城市在全国劳动地域分工中具有什么样的优势,应该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承担什么样的功能; ?区域经济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需要熟悉其它相关的经济学知识,是一门应

人大802考研曼昆《宏观经济学》(第7版)重点章节及重点课后重点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7版重点章节及重点课后习题 I 曼昆《宏观经济学》重点章节或知识点 一、导言(第1、2章 1、宏观经济学科学(第1章 (1宏观经济学。掌握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三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后面所有章节都是围绕这三个变量展开的、本书框架(有利于加深对宏观体系的认识。 (2价格黏性与伸缩性。短期和长期,价格情形,也是不同学派分析的角度或出发点。 (3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了解下即可。 2、宏观经济学的数据(第2章 (1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总产出。重点掌握:概念和内涵;核算中的特殊处理;名义GDP、实际GDP和GDP平减指数;GDP核算指标的缺陷和改进。 (2国民收入核算。重点掌握:国民收入核算三种方法的区别和联系,GDP与其他国民收入指标(GNP、NNP、NI、PI、PPI的关系。 (3消费者价格指数(CPI。重点掌握:CPI的含义。CPI与GDP平减指数的关系。 说明:第1、2章比较基础,初级宏观看过的考生,可以直接看讲义,教材直接略过就行。 二、古典理论:长期中的经济(第3、4、5、6章 重点章节在4、5、6。其中,最最重要的章节在第4章。

1、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第3章 (1国民收入的分配。重点掌握:企业对要素需求的决定,欧拉定理。 (2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D函数。该函数的性质必须掌握。 (3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重点掌握: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均衡的条件、利用储蓄和投资曲线分析问题。 2、货币与通货膨胀(第4章 (1货币数量论。重点掌握:数量方程式和货币数量论,表达式及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利用数量方程式来解释通货膨胀。(12年真题 (2通货膨胀与利率。重点掌握:费雪效应与费雪方程。 (3名义利率与货币需求。重点掌握:货币需求函数,货币、价格与利率的关系。 (4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重点掌握:预期通货膨胀的成本VS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成本。 (5古典二分法。重点理解古典二分法含义,实际变量与名义变量的含义与区别。 说明:货币与通货膨胀这一章的比较重要,建议能在这些重点的基础上,全面掌握下,本章不难。 3、开放的经济(第5章 (1开放经济下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 (2小型开放经济的一般均衡模型。重点掌握:①小型开放经济的特点和假设条件; ②各种政策对贸易余额的影响。

自然地理学知识点总结

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 自然环境:原生自然环境、次生自然环境 “三分法”: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 “三层次”:统一地理学、综合地理学、部门地理学 “三重性”:基本原理和方法、应用地理学研究、区域地理学研究 “表层”的别称:“地理圈”、“地理壳”、“景观壳”、“地球表层” 部门自然地理学:气候学、地貌学、土壤地理学、水文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等 宇宙天体:恒星、行星、卫星、陨石、小行星、彗星、星云、等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类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被规定为矮行星) 地球的三个切片:赤道面(与地轴垂直所截出最大截面所在面)、黄道面(地球轨道所在面)、白道面(月球轨道所在面) 科里奥利力方向:南左北右 地球圈层内三圈:地核、(古登堡面)、地幔、(莫霍面)、地壳 地球圈层外三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 地理学六圈层:岩石圈、土壤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智慧圈 陆地水: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地下水、矿物水 海陆两半球:海半球(新西兰东南)、陆半球(法国南特附近) 大洲分界:(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脉、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亚非)苏伊士运河;(欧非)直布罗陀海峡;(亚美)白令海峡;(美洲)苏伊士运河; 岛屿:大陆岛、海洋岛(火山岛、珊瑚岛) 造岩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钛、氢、磷、碳、锰…… 造岩物质:硅酸盐类、含氧盐类、氧化物、氢氧化物、硫化物、硫酸盐、卤化物、单质 造岩矿物:石英、云母、长石、普通辉石、普通角闪石、橄榄石 岩石种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岩浆岩(按矿物分):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超基性岩 岩浆岩(按形成分):喷出岩、侵入岩 岩浆岩构造:块状构造、斑杂构造、流纹构造、气孔构造、杏仁状构造 沉积岩:碎屑岩类(砾岩&角砾岩、砂岩、粉砂岩)、黏土岩类(钙质页岩、铁质页岩、炭质页岩)、生物化学岩类(硅质岩、石灰岩、白云岩) 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接触热变质作用、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超变质作用) 构造运动特性:普遍性、永恒性、方向性、非匀速性、幅度与规模差异性 构造运动基本方式:水平运动、垂直作用 沉积建造:地槽型建造、地台型建造、过渡型建造 地层接触关系:整合、假整合、不整合、侵入接触、侵入体的沉积接触 地质构造:水平构造、倾斜构造、褶皱构造、断裂构造 水平构造:桌状地台、平顶山、方山 倾斜构造:单面山、猪背岭 褶皱构造:向斜山、背斜谷、背斜山、向斜谷 断裂构造:一线天、试剑石、断层崖、断层三角面、断层悬谷、错断山脊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研究》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公共物品 2.外部性 3.货币流通速度 4.国内生产总值 5.通货膨胀 6.市场失灵 7.负外部性 8.挤出效应 9.潜在GDP 10.赤字依存度 二、简单题 1.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2.当增加政府支出时,IS曲线如何移动?为什么? 3.财政扩张带来的挤出效应的原因是什么? 4.请结合货币数量论(方程)说明货币供应量和物价的关系 5.何为自动稳定器?请说明它对缓和经济波动的作用。 6.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什么? 7.请阐述货币主义学派的主要观点 8.私人储蓄、公共储蓄、国民储蓄的含义及其关系 三、论述题 1.请说明IS曲线、LM曲线的形状及原因,并分析曲线斜率的变化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2.请阐述浮动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的效果 3.请推导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及平衡预算乘数 4.请结合IS-LM-BP模型分析固定汇率制度下政府增发货币所产生的影响。

四、分析题 1.假设对于一个特定的经济体,在特定的时期内,投资等于100,政府支出为75,净税收固定在100,消费有下面的消费方程决定: C=25+0.8Y D 是可支配收入。请回答: 其中,Y D (1)均衡收入水平是多少? (2)政府支出乘数值是多少?税收乘数呢? (3)假设投资下降了40个单位,变成60,请问新的均衡收入是多少? 2.请结合IS-LM-BP模型分析固定汇率制度下政府增发货币所产生的影响。 3.假定货币需求为L=0.2Y,货币供给为M=200,消费C=90+0.8Yd,税收T=50, 投资I=140-5r,政府支出G=50,求: (1)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若其它情况不变,政府支出G增加20,那么收入、利率和投资有什么变化? (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4.已知消费函数、投资函数分别为C=130+0.6Y和I=750–2000r,设政府支出为G=750亿元。试计算: (1)若投资函数变为I=750–3000r,请推导投资函数变化前和变化后的IS 曲线并比较斜率。 (2)增加政府支出时,请比较投资函数在变化前和变化后哪种情况的收入变化大?为什么? (3)增加货币供给时,比较投资函数在变化前和变化后哪种情况对收入的影响大?为什么?

关于四川资阳经济地理的研究

关于四川资阳经济地理的研究 系别:物理与电子信息系班级:物理学(2)班姓名:刘丹【摘要】资阳市是川南的一个地级市,辖雁江区、安岳县、乐至县,代管简阳市,幅员面积7962平方公里。全市有4个街道办,171个乡镇、2815个村和115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88万,其中农业人口400万,耕地418万亩。 资阳市地处四川盆地中部,北靠成都(相距87公里)、德阳,南连内江,东接重庆、遂宁,西邻眉山,区内有成渝铁路、成渝高速公路、国道318、319、321等骨干交通干线。有利的地理位置为资阳与外市的联系与合作提供了有力条件。资阳市的浅丘地貌使资阳成为发展农业的好地方。 沱江河和涪江是贯穿资阳市的两条主要河流,发源于川西北高原茶坪山脉九顶山麓的沱江自简阳市的宏缘镇入境,向东南流,在资阳市与内江接壤的伍皇镇压出境而蜿蜒东去。丰富的水资源极大的促进了沿江、沿河地区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资阳农业资源经济发展 1.1资阳的地形特征 资阳市位于华夏系四川沉降带之川中褶带内,龙女寺半球状构造和威远辐射构造之间,西高东低。按大的地貌形态全市可分为低山、丘陵、河流冲击坝三种地貌类型。其中以丘陵为主,资阳平均海拔400米,属浅丘地貌,丘陵大约占总面积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典型的丘陵农业大市。 资阳市的地形主要为龙女半球环状构造的影响带,其特点是:结构简单、地层平缓。出露岩层按其新老秩序有:第四系全新统地层、侏罗系蓬莱镇组地层、侏罗系遂宁组地层、侏罗系沙溪庙组地层,土壤以粽紫泥土为主。一般海拔在300——550米之间,低山的最高点在龙泉山的长松寺(海拔1059米),河坝的最低点在夏家坝的琼江河出界处(海拔247米)。资阳市的浅丘地貌使资阳成为发展农业的好地方。 1.2资阳的气候分析 资阳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终年碧翠,春早夏长秋短冬暖;夏日雷雨多而不酷热,冬天霜雪少而无严寒;雨量相对充沛但时空分布不均,常常旱、涝交错危害;初夏绵雨,影响夏粮收晒;仲秋淫淋,酿成秋作欠收;夏去

当前经济形势、政策取向与投资战略选择—中国刺激内需战略思路的回顾与反思及我国货币政策取向的转变75分

一、单选 ( 共 8 小题,总分: 40 分) 1. 吕随启副教授指出,2008年10月,在美国政府救市方案出台以后,中国货币政策迅速调头,货币政策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由一直从紧转为() A.稳健 B.适度宽松 C.宽松 D.积极 2. 吕随启副教授指出,汶川地震发生前,我们采取的基本上是()的财政政策与从紧的货币政策搭配。 A.稳健 B.适度宽松 C.宽松 D.从紧 3. 吕随启副教授指出,以美国为例,在企业的外部资金来源中,银行贷款所占的比重为() A.9.2% B.35.5% C.40.2% D.15.1% 4. 吕随启副教授指出,以美国为例,在企业的外部资金来源中,间接融资所占的比重为() A.40.2% B.58.8% C.44.7%

D.55.3% 5. 吕随启副教授指出,以美国为例,在企业的外部资金来源中,债券所占的比重为() A.9.2% B.35.5% C.40.2% D.15.1% 6. 吕随启副教授指出,以美国为例,在企业的外部资金来源中,非银行贷款所占的比重为() A.9.2% B.35.5% C.40.2% D.15.1% 7. 吕随启副教授指出,美联储没有收益索取权,只能获取()的固定股利。 A.3% B.6% C.8% D.10% 8. 吕随启副教授指出,以美国为例,在企业的外部资金来源中,直接融资所占的比重为() A.40.2% B.58.8% C.44.7%

D.55.3% 二、多选 ( 共 4 小题,总分: 20 分) 1. 吕随启副教授指出,2008年,我国货币政策由一直从紧转为适度宽松,刺激内需的十条措施以及增加四万亿投资的经济刺激计划迅即推出,这一战略思路存在以下哪些显而易见的特点? A.通过刺激内需救实体经济间接救虚拟经济 B.通过稳定银行体系间接稳定资本市场 C.通过扩张债券市场间接稳定股票市场 D.通过提高出口补贴赢得更多外汇 2. 下列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有哪些? A.吕随启副教授指出,以美国为例,在企业的外部资金来源中,直接融资所占的比重高于间接融资所占的比重。 B.吕随启副教授指出,以美国为例,在企业的外部资金来源中,直接融资所占的比重低于间接融资所占的比重。 C.吕随启副教授指出,以美国为例,在企业的外部资金来源中,股票所占的比重低于银行贷款所占的比重。 D.吕随启副教授指出,以美国为例,在企业的外部资金来源中,股票所占的比重高于银行贷款所占的比重。 3. 下列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有哪些? A.吕随启副教授指出,美国救市方案出台之前,我们的政策目标的选择是“一保一控”。 B.吕随启副教授指出,美国救市方案出台之前,我们的政策目标的选择为“一保一稳”。 C.吕随启副教授指出,美国救市方案出台之后,我们的政策目标的选择是“一保一控”。 D.吕随启副教授指出,美国救市方案出台之后,我们的政策目标的选择为“一保一稳”。

经济地理学讲义-第2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经济活动区位的基本概念 一、区位与区位理论 (一)区位 “区位”源于德文的“standort”,1882年W.高次首次提出的,1886年被译为英文“location”。 区位的主要含义是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而区位定义中的某事物限定在人类为生存与发展而进行的诸活动,即人类活动或人类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讲,区位是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二)区位理论 1、区位理论:是人类选择空间活动区位的理论(或者:是关于人类活动所占有场所的理论)。 基本涵义:第一层是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第二层是空间内人类活动的有机组合。 2、区位主体:占有某区位(场所)的事物(即人类活动)。 3、区位理论的类型与体系 由于研究区位论的着眼点不同,区位论可分为多种类型: (1)广义区位论与狭义区位论 从狭义上理解区位论,认为区位论就是个别工厂最佳区位的规模理论,属经济地理学理论。 从广义上理解区位论,认为区位论是关于人类空间活动的区位及土地利用类型的说明理论,属于人文地理学理论。 (2)微观区位论与宏观区位论 从微观上看,区位论是研究个别对象或者群组对象某一侧面的最佳区位,例如某一工厂的运输区位,或者劳动区位等。 从宏观上看,区位论是研究多种对象集聚的空间类型,即从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来研究整体的区位或类型。例如德国鲁尔工业区的钢铁工业区位,日本关东地区的石油化学工业区位,我国西安的历史旅游网点区位等等。 (3)静态区位论和动态区位论 从静态与动态上看,一般认为20世纪40年代以前为静态区位论,即以个别因素抽象孤立地分析区位,尤其是以距离因素孤立地分析区位。以杜能的农业区位论和韦伯的工业区位论为代表,这是静态的均衡模式的区位论研究。 20世纪40年代以后为动态的区位论研究,即从发展上进行多因素的综合研究,而且与行为科学和区域科学结合在一起,利用计量方法寻求多因素的最佳区位,以廖什(A. Losch)的

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形势与政策选择综述(一)

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形势与政策选择综述(一) 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如何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稳固、规范、高效、健康的财政体系和财政运行机制,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在此将理论界有关这一问题的观点综述如下。一、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形势展望 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收支测算应包括“九五”最后一年即2000年,和“十五”规划期间。 有的学者认为,我们对2000年的财政收入预测暂不考虑费税改革的体制因素,对政策因素、征管因素以增减持平处理,经济增长方面按7%考虑,物价方面按3%考虑,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按此测算2000年全国财政收入将达到11890亿元,比1999年预算增长10%,绝对额增加1000多亿元。关于2000年财政支出,按照1999年全国财政支出占GDP 的比例14.0%测算,2000年全国财政支出将达到13350亿元,比1999年预算增长10.1%,绝对额增加1200多亿元。2000年支出与1999年同比增幅和增量都有所减少。收支相抵,2000年中央财政赤字为1660亿元,比1999年扩大157亿元。 “十五”时期的预算。收入测算应从几个因素来考虑和处理。(1)费改税。尽管“十五”期间费改税将使财政收入大大增加,但解决不了国家可支配财力增加的问题,因为增加的收入大多已有明确的用途,只是管理方式的改变。费改税的意义主要不是直接增加国家可支配财力的数量,而是治“乱”,是规范政府分配行为的制度建设,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2)宏观调控所需的财政政策取向。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等因素导致的国际、国内的经济环境,“九五”末期以至“十五”初期在政策运用上不可能成为增税的时机。(3)财政体制。1994年新财税体制运行几年来,通过不断的磨合与完善,一个稳定的财政收入增长机制已初步形成,机制本身保证了“九五”时期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4)经济增长。据当前一些机构的研究报告及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我们按照7%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国家计委物价预测中的3%的价格方案考虑,“十五”的GDP现价增长速度为10%。几项因素中,我们认为直接影响“十五”期间国家可支配财力的数量主要是经济增长,因此收入测算中以经济增长作为主要参数。据此,2005年全国财政收入将达到19150亿元,平均每年增加可支配财力1400多亿元。支出的考虑主要从需要与可能两个方面来分析。“十五”期间是否需要继续扩张支出规模,主要取决于中期经济形势的发展,关键在于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动趋向和近两年来采取的扩张政策刺激国内需求的效果。从经济周期的调控运行来看,财政政策从扩张到收缩都应有过渡,需要保持相应的连贯性,不可也不应该大起大落。因此不管形势如何发展,财政支出的压力是很大的。主要反映在社会保障补助(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补助、贫困人口生活补助等等)的增加,扩大内需政府增加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的后续资金压力,以及推进市场化改革的各种社会成本等,都需要财政增加支出。 另有学者认为,21世纪初期我国财政将面临以下几个影响因素。 1.“九五”时期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持续提高,2000年估计能够继续保持在12%左右的水平上。但“九五”时期财政收入的增长很重要的在于一些临时性、政策性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在“十五”时期将很难继续发挥作用。“十五”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将主要依赖税收与经济的协调增长。 2.当前我国财政收入与经济协调增长的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长期以来影响我国财政收入提高的因素依然存在。 3.从预算内财政收入支出的角度看,经济的宏观税负(预算内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很低,1998年也只有12.4%。而从整个政府分配活动看,把预算外、制度外等政府活动赖以维持的资金来源考虑在内,经济维持整个政府运转的负担估计占GDP的比重在25%以上。所以,从全口径的政府收入角度看,经济的税负并不算低。“十五”面临的困境是:如果在不能减少经济中不规范的政府分配活动的同时,采取措施增加财政收入,必然将加重整个经济的负担

区域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区域经济学 第一二章 1.基本概念:区域、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学 区域: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区域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概念,对其进行界定或定义,需要从地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出发。 地理学的区域概念:地理学时最早提出区域概念的学科。为了便于考查,地理学把地球空间按照其相互关系进行分类,或者是区分,并用一定的事先设定的法则,将其划分为各种区域,诸如海洋区、陆地区、高原区,平原区、丘陵区等等。由于每一类区域不同的特征以及温度、降雨和生物物种分布等的巨大差异,使每一个区域的内容更加丰富和更多样化。 地理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地球表面的一个地域单元。 政治学的区域概念:政治学是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不同的地点,根据人口居民点和社会经济活动的位置及分布状况,划分系统的地方单元。政治学中的区域不但表示地理区域的概念,而且还包含地方公民间的文化联结、惯例认同、心理归属、民族历史、社会经济关系等意义。 政治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行政管理的一个地方单元。 社会、文化区域:根据人类社会活动的特征,在人口、民族、宗教、语言、

政治等因素交互影响下而产生的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文化景观特定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划分出来的地域单元,如华人文化圈、东方文化圈、穆斯林文化圈等; 经济学的区域概念:经济学的区域概念就是区域经济学的区域概念。经济学的区域是在地理学和政治学关于区域概念的基础上,考虑某个地域空间的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公共设施和行政管理的特点,是居民高度认同、地域完整、功能明确、内聚力强大的地域单元。 它一般以两种形式存在:同质区域和极化区域。 区域的特征:内在整体性、空间界线的客观性与模糊性 区域经济:区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如果我们把全国的国民经济看做是一个整体,那么区域经济就是整体的一部分,是国民经济整体不断分解的结果。 区域经济的特点包括: 区域性——区域经济最根本的特点 非均衡性 阶段性和连续性 开放性

当前中国经济政策解析

当前中国经济政策解析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近期有关中国经济是否过热的争论不断升温,经济学者纷纷阐释自己的观点,而著名学者、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宝钢经济学教席教授吴敬琏在4月底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与欧盟驻华使团共同在北京举行的“中国2004:政策分析与经济展望”高层报告会中指出,中国宏观经济出现了过热,对于今年中国经济是不是能够实现软着陆,吴教授持“谨慎的乐观”态度。 国内经济政策:过热症相明显 从短期经济的发展情况来说,中国经济从2003年的下半年开始,出现了资源短线愈来愈难以支撑过高的增长速度和过大的投资规模。2003年一些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都表现出了过热现象的某些症相。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03年全年的GDP增长,虽然在第二季度受到了SARS的影响,但是全年仍然增长了%。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24%,广义货币增长了%。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界就发生了一场争论,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应该采取的政策有很不相同的意见。主要有三种不同的形势判断和相应的政策建

议。 第一种意见认为中国经济没有出现过热,不但不需要踩动刹车和采取任何紧缩性的宏观(总量)经济政策措施,相反应该用更充分的货币供应来支持更高的增长。 第二种意见认为宏观经济已经出现了过热。货币过量供应,应该采取紧缩的政策。但持这种意见的人,多数并不主张采取非常强烈的紧缩性货币政策,而是主张用一种谨慎的政策措施,使得货币供应逐渐地放慢,增长速度逐渐放慢,保证经济逐步降温,实现所谓软着陆。 第三种意见认为宏观经济没有全面过热,只是在某些部门或某些行业,如房地产、钢铁业、冶金、建筑等出现了局部过热,所以,正确的做法不是动用宏观经济政策进行总量调控,而是运用加强项目审批制度等行政干预措施,对这些行业的投资进行控制。 去年第一季度就有经济学家提出出现了过热的迹象,但那时第一种意见占有绝对优势;到了第三季度,提出第二种意见的经济学家开始多起来了,但是直到年底,多数决策部门还是倾向于第三种意见。这种情况到今年第一季度才发生了变化。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宣布把去年的GDP增长数字由%修改为%。第一季

营销不可能三角形

营销战略不可能三角形论 ——营销迷茫时期的理论说 前言 规律有时候会迟到,但早晚会到来,很多事情不是我们不够努力,而是客观规律决定了我们所能取得的结果事实。我们不可能同时追逐多个目标,就如大家都熟知的二律背反定律,我们的先贤春秋时期的老子提出“反者道之动”之后的二十多个世纪后,18世纪的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i进一步证实了此定律。“毋太过”就成了儒、道两家的共同格言,物无美恶,过则为灾。 它山之石 在经济学领域,有一个著名的三元悖论定律,那就是“不可能三角”(Impossible trinity),是指经济社会和财政金融政策目标选择面临诸多困境,难以同时获得三个方面的目标。在金融政策方面,资本自由流动、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三者也不可能兼得ii。这一结论被后人称为“蒙代尔三角”。克鲁格曼在1999年初发表的一篇讨论亚洲金融危机的文章中,也谈到“蒙代尔三角”的问题,他称之为“The eternal triangle”(永恒的三角形);国内学者易纲总结为“蒙代尔一克鲁格曼不可能三角形”,并且提出X+Y+M=2定理。 理论说 其实营销领域也同样存在“不可能三角形”,也就是在营销战略制定时必须要考虑的三元悖论,营销不可能三角形是指:在资源一定的前提下,品牌高度、市场份额和利润率三个要素,不可能同时兼得。 三种组合的使用说明

第一, 保持高端品牌定位和较高的利润率,如奢侈品品牌大多如此,不断的迭代升 级,占据同行业的高价格定位,牢牢占据金字塔的顶端,获取较高的利润率。 第二, 仍然保持高端品牌定位,利用品牌号召力,不断的放大市场规模,同时利用规模优势不断降低价格,拉低行业利润,进而阻止其他资本进入此行业,形成行业寡头垄断地位,在20世纪的北美市场,这种案例较多,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查阅,但随着各国政府《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的出台,这种营销战略较难长时间维持。 第三, 保持较高的盈利能力的同时,追逐市场占有率最大化,这是目前很多互联网企业采取的营销战略方向,这样势必导致品牌大众化,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势必会有新的高端细分品牌的出现。 理论应用 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走过了不惑之年,很多行业都进入了充分竞争的时期,尤其是传统行业,如何做好顶层设计,有效的制定营销战略,防止营销定位迷失,作者希望以上理论对大家能有所参考。 品牌 规模 利润 利用品牌积累的号召 力快速收获规模 不断推升价格,引领行业升 级,收割最高的利润 靠市场规模(占有率)提升利润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