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汶川地震全国哀悼日活动安排

汶川地震全国哀悼日活动安排

汶川地震全国哀悼日活动安排

汶川地震全国哀悼日活动安排

14:20

全体师生集合到操场

14:22

校长向全体师生宣读国务院公告

14:25

向全体师生简介抗震救灾的情况

14:27

降半旗致哀

14:28

校长宣读:“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一时刻,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全体师生默哀3分钟

14:31分

对全体师生进行防震教育

灵武市台子小学

2008年5月19日

通过汶川地震对我国应急救援工作的几点思考

第11卷第1期 防 灾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V ol.11 No.1 2009年3月 J.of Institute of Disaster-Preven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r. 2009 收稿日期:2009-01-30 作者简介:何 宁(1978–),男,博士,工程师,主要从事灭火救援组织指挥和执勤训练管理方面的工作。 通过汶川地震对我国应急救援工作的几点思考 何 宁 (公安部消防局,北京 100054) 摘 要:本文基于5?12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的亲身经历,对该次应急救援工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从指挥机构、应急预案、联动机制和队伍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我国应急救援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汶川地震;薄弱环节;应急救援 中图分类号:X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047(2009) 01-0069-04 前言 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 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地震灾害。地震发生后,公安消防部队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公安部党委的部署,迅速从全国调集13 434名消防特勤官兵,全力投身到抗震救灾中。参战消防官兵共从建筑废墟中搜救深埋人员8 100人,其中生还1 701人,解救被困群众51 730人,医疗救助13 109人[1]。公安消防部队坚持生命至上,实施科学救援,以不到救援力量总数8%的比例,搜救出26%的生还者(在人员搜救阶段,军警各方投入救援力量达16万余人,截至2008年5月30日,共搜救生还者6 541人),成为救援生还率最高的专业队伍,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评价,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这场历史罕见的大地震,是对我国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尤其是应急管理能力的一大考验。我们经受住了这场考验,国家领导人的亲历亲为、广大人民的万众一心和公安干警、消防官兵、解放军、医护人员的忘我牺牲精神,尤为值得赞扬。但是,通过这次地震,也暴露出我国应急救援工作方面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现实问题。对此,笔者结合自己亲身经历和切实感受,对汶川地震应急救援工作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就如何进一步加强我国应急救援工作提出粗浅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1 抗震救灾中暴露的薄弱环节 1.1 国家层面缺少应急管理的实体指挥机构 在这次特大地震救援中,解放军、武警部队、 消防官兵、公安民警、医护人员以及其他多种救援 力量首次联合作战,规模大、警种多,对统一协调和调度指挥带来一定困难。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应急管理的职能部门对突发公共事件实行统一管理和调度指挥,而是沿用传统的“分条块、分部门、分灾种”的做法,将突发公共事件的调度指挥交由相应的职能部门承担。 我国政府层面负责应急管理的主要常设机构是“协助国务院领导处置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简称“应急办”),在这次抗震救灾中,接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但应急办因没有隶属的救援队伍,不具备应急管理的统辖指挥权,不能指挥、调度分散于多个部门的救援力量,难以发挥出有效的组织指挥和行政权威。而国务院临时成立的“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虽然能够领导、指挥和协调地震应急救援工作。但属于临设机构,并非常设,仅在地震发生后才被启动,无法有效组织不同部门、不同救援力量之间开展危机前的预防、演练、准备等工作。应急管理日常工作和应急救援实战需求严重脱节。 由于没有建立应急管理的实体指挥机构,应急管理主体不明确,组织指挥机构不健全,难以指挥、调度彼此独立、互不隶属、分散于多个部门的救援力量,难以适应重大灾害事故的统一指挥、高效处置的需要。 1.2 国家应急预案建设尚需完善 地震发生后,国家启动了地震应急预案及其相应的运行机制,在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军、警、地等相关部门和专业力量迅速实施抗

成都建川博物馆地震馆参观体会

建川博物馆地震馆参观体会 参观完抗日纪念馆后,我们来到了512汶川地震纪念馆,馆长樊建川以他敏锐的洞察力和社会责任感,在震后一个月的时间里,筹建了地震博物馆,目的是起警示作用。四川从1933年至2008年,在这75年的时间里发生了4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但遗憾的是没有一座记录大地震的博物馆。这座面积8500余平方米填补了这一块历史的空缺,这一座独一无二的汶川大地震博物馆里展出了2000多件地震文物,再现了灾难降临时的惨烈和之后一个月的抗震救灾历程。这座博物馆仅用一个月时间建成,却是拥有地震文物最多、细节最多的地震博物馆。 进入馆内,映入眼帘的是汶川当地倒塌的房屋,那个场景一下唤起我们2008年的那年记忆 从“5.12,星期一”的展览厅开始,对征集来的地震实物以日记的形式,真实地记录地震发生当天至6月12日一个月中,灾区每天发生的事情。两边的图片强烈的对比着灾区各地震前的山清水秀和震后的残垣断壁,让我们的心灵都受到了强烈震撼。沿着展馆路线一步步往里走,两旁的照片和展柜中再现了大地震以来每天的救援场景,包括温总理在赶往灾区的飞机上使用的军用地图、湿巾纸,以及我们曾在电视里看见过的总理在灾区废墟上用过的扩音器等重要文物,无不让我们仿佛置身于那分秒必争的黄金72小时救援,

那一幕幕奋力抢挖废墟中幸存着的时时刻刻。而看着两旁从各地收来的被砸成铁饼的冰箱、洗衣机等物品,却不知这些物品的主人已去向何方,只有这一件件物品,警示着后人,警示着历史,警示着未来…… 在纪念馆大厅的正墙上贴满了5.12大地震遇难者的照片,从年富力强的壮年人到襁褓中的婴儿,从天真活泼的儿童到青春自信的青年人,一张张鲜活的面容,一张张曾经灿烂的笑脸,在墙上默默地注视着我们,注视着这个世界,让人感到阵阵酸楚。 随着日子的推移,展览的内容变成了受灾人民在废墟上自救,有了临时学校,有了那些咬牙坚持着,终于等到了救援的人民,有了那个从废墟里被救出向解放军敬礼的小男孩,让我看到了四川人民坚强不屈、灾区人民艰苦卓绝的抗震救灾和重建家园的精神、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特殊战争中的献身精神、社会各界在这场灾难面前所表现出的无私大爱精神等。 展馆中有许多珍贵的展品,有邱光华机组的飞机残骸、北川中学巍然不倒的五星红旗等等,四川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万众一心,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照片实物历历在目。恢宏高大的“5.12”抗震救灾纪念馆里充满着正能量,身临其境,深切感受祖国的伟大,人民的伟大。

最新唐山大地震电影观后感

唐山大地震电影观后感 唐山大地震这部影片很多人看后让整个人的身心都受到深深的震撼,在心里久久的回荡、挥之不去,对于一部电影能做到这样,能够说已经到了化境了, 下面是由小编精心挑选的,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1 电影《唐山大地震》以其突破6亿元的票房向世人证明它无疑是相当成功的,确实,不愧是大导演导的电影,这部影片在催人泪下的影视效果之余,让人感触良多,笔者从个人的感觉漫谈一下该片成功的几个方面: 整个故事情节精彩而完整,前后呼应。影片以唐山大地震为历史背景,从著名演员徐帆饰演的母亲痛苦无奈在女儿和儿子之间,选择放弃女儿救出儿子,导致侥幸幸存下来的幼小的女儿登对此心灵遭受沉重打击而引出的故事为电影主线,这个故事选得十分成功,震撼人心,活生生骨肉分离的震慑力一点都不亚于《泰坦尼克号》凄美浪漫的感情故事。 故事情节铺展合理,展现生命的脆弱和真、善、美的情怀。6000多万重金打造出来的大地震惨烈的场面,篇幅恰到好处,充分展示了编剧和导演对整个影片节奏把握的功力,使人们不要忘记30多年前那次惨痛的大自然灾难,又紧紧围绕故事主线展开。影片中女儿登遭受的巨大的心灵创伤使她几十年不愿与母亲相见,让人觉得合理,情有可原。 在养母弥留之间,她温柔的贴着养母的面说,爸爸爱你,我也爱

你。这是一个很善很美的瞬间,这一刻,这位养母必须觉得为养育登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人要学会感恩,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品质,影片用这一句温柔的话昭示了这个简朴而重要的道理。 而登的亲身母亲因为绝望无奈放弃登而负疚了一辈子,一样痛苦的心灵关掉了本能属于还年轻的她的幸福。经历汶川地震救灾场面的登最终理解母亲当时的痛苦与无奈,与母亲尽释前嫌相认,这些情节都过渡得相当自然感人,令人扼腕信服。 演员的表演自然、到位,徐帆、“老戏骨”陈道明的演绎让影片增色不少,几位年轻演员表现也出彩,有一处小的细节:高大帅气的研究生师兄在送新生登去女生宿舍的途中,示意远道而来正内急的登上洗手间,登愣住了,没想到这位酷毙了的师兄如此细心体贴,影片之后两人很快成为情侣并导致登未婚先孕也在情理之中,这种看似不经意又十分巧妙的画龙点睛之笔又完全能够与电影《阿凡达》严谨的故事设计媲美。 能够预言,成功的电影《唐山大地震》会是影视界众多奖项的宠儿,如果国外不对中国电影有偏见,对中国文化有一些真正的了解,笔者甚至认为,外国奖项也能够收获良多。我感动嘘唏之余,为咱们中国人能拍出这么好的特定题材的影片感到振奋和高兴。而影片折射出来的人性的光辉与感恩的伟大更是一切奖项所不能涵盖的成就与贡献。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2 今日,我观看了《唐山大地震》电影,看完后,使我感受颇深。 里面讲述的是:主人公是姐弟俩,方达和方登,他们一家生活得很

5.12汶川大地震的真相,两个老科学家的血泪倾诉 这就是中国

5.12汶川大地震的真相;两个老科学家的血泪倾诉这就是'中国 我相信,我的民族能接受一切真相。——笔者翟明磊 中国地震局发言人称:地震不可预测,这次汶川地震情况尤为特殊,震前没有发现任何前兆信息,没有前震,没有收到任何预测意见。我历时四个月的调查证明这是彻头彻尾的谎言。 但本文并不满足于证伪,我想带给读者的不是一次寻找小丑与英雄的旅行,而是面对科学与我们人性的惨痛见证,汶川地震预报失败在我们民族性格与体制中的腐败点:不合作,不独立,不负责,胆怯。我对自己的要求是不哗众取宠,不偏不倚,恰如其分,我对读者唯一的要求:对科学问题更多耐心与理解。 让我们开始寻找汶川预测真相的旅行。 看完请大家分享一下在这里先谢谢了! ——笔者翟明磊 半个台测出汶川地震

2008年5月11晚上,北京民族学院南路一间屋子的灯通宵未熄,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紧紧盯着计算机屏幕。老先生的老花镜只有一条腿,歪歪地架在鼻梁上有点滑稽。——他们是全世界唯一知道地震马上就要发生的人。 凌晨两点时,他们知道的是:距四川红格550公里到800公里的环带中,12日至13日将发生七级到八级的大地震。 他们不知道的是:震中的方位与具体地址。 因为他们已经弹尽粮绝,他们只剩下半个台站。 钱复业不为公众所知,这位七十四岁的老人在地震界却是一位实力人物。人称中国洋地电的“祖师奶奶”。当年她还是一位俊俏姑娘时就奉周总理之命,将苏联的地电方法引入中国,这位当

年的风火的巾帼标兵在邢台试验场一干就八年。提起当年,最难忘的是邢台百姓拔了他们架下的电线,三十岁钱复业说“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邢台人对没报出地震的钱说:“你们为人民屁服务。”八年没有休息日,没有回家,孩子管父亲叫“叔叔。”活得象野人一样,常年住帐篷吃干粮,15分钟观测一次仪器.在特大洪水中是老百姓救了她们。地电的方法是将一公里长的电线埋入地下,当地层受压时,地下三百立方米的体积电阻变大,电阻率变小,从而测出地震前兆。得到李四光首肯后,这一方法在全国推广,成为预测地震的主要手段。目前全国仍有110个地电台,负责人大多是钱复业的徒子徒孙。 2003年,“地电祖师奶奶”闹革命了。因为她发现全国的地电台站大部分失灵了。原因是自从全国花了二十七个亿更新数字化台站后,这位创始人发现自己报不出地震了。这一年,她上报了四次地震,三次成功,一次失败。前三次用的是手动的传统地电仪,虚报的一次用的是地震局数字台站的数字仪器。

参观北川地震遗址实践心得

参观北川地震遗址实践心得 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是"5;12"汶川大地震后的四大地震遗址保护建设项目之一。当你踏上这片遗址,你有什么感想?接下来整理了参观北川地震遗址实践心得,一起来看看吧! 距离5.12北川大地震快八年了,在这八年的时间里我无数次在电脑上观看地震给灾区人命带来的痛苦,我心里非常非常的难受,我多么期盼到北川地震发生的地方去看一看。 当这一天真的到来,我特别的难受,就在2月18日早上,我们一家从绵阳出发,一路上,我可以想象灾区当时情景多么多么悲惨,大约在11点左右,我们一家就到达了目的地▁北川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在路边。摆摊的集市,这是灾后北川人民为了自己生存努力的生活景象。 午餐后,我们首先来到了是北川中学,看见一幢幢倒塌的房子,心里不忍心啊真的是不忍心,其中有一栋原来是五层楼的楼房因为地震而下陷了两层,看见这些,我心里就在想,当时失去孩子的父母,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他们的痛苦。 不知不觉;来到了北川县旧土地上,从上坡道最高点,遥望下去,俯瞰整个北川县城四面环山的泥石流的痕迹,心里更加沉重。此时此刻我有很多的话想说,但我说再多华丽的词藻都来不及表达我内心的伤痛。经过这几年艰苦卓绝的努力,灾区重建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

成就。 天空开始阴沉下来,下起了毛毛小雨,随着窗外的雨声,我的心情也渐渐开始变得沉重。。。5.12北川大地震灾后的惨景,在脑海中游离,阴沉的天空,毛毛的小雨,也许是上苍对5.12北川大地震的亡灵地哀悼吧! 站在雨中,远看在北川县城废墟,之间山体滑坡,建筑倒塌,街道损坏,整幢的楼房陷入地下,被大自然的威力深深地震撼。记忆的北川美艳景色踪影全无。 我为原北川在地震中遇难的同学们祈祷同时我更多祝愿新北川的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发奋学习,学有所成,感恩社会,报答祖国和全国人民。 在这里我愿所有在5.12北川大地震中遇难的同胞在天堂一路走好,逝者安息。同时也愿活着的人更加要珍惜生命,要上进,要带有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震垮的是房子,震不跨的是新北川人民坚定的信念,因为明天总是美好的! 参观北川地震遗址实践心得精彩例文汶川地震动地哀,十万同胞埋尘埃。九州同悼罹难者,华夏儿女心欲碎。大震呼唤民族魂,国难凝聚国人心。举国之力救灾区,喝令河山重安排。 中国银行“中国之美,世界看见”四川民族文化采风活动,安排我们参观北川县城地震遗址博物馆,观察地震灾情,缅怀“5.12”大地震中的死难同胞。我们一行八人乘面包车经绵阳去北川。先上成都至绵阳的高速公路,从绵阳去北川的公路是地震后重修的;;宽敞的柏

汶川地震救援工作心得体会

汶川地震救援工作心得体会 5.12,一个终生难忘的日子,当全国人民正沉浸在奥运圣火 在国内传递的巨大喜悦时,一场无情的灾难突然降临在汶水边上 的一座小城,地震释放的巨大能量在瞬间撕裂了大地,从震中传 出的震感在极短的时间里几乎传遍了祖国大地。震后约半小时, 地震的消息传了出来,举国上下乃至全世界都为之震惊,党中央 和政府迅速做出反应,成立了以温家宝总理为总指挥的抗震救灾 工作组,一小时后总理乘专机亲赴抗震救灾第一线,抗震救灾工 作自此全面展开。 在随后醒着的每一分钟里我都在密切关注着灾区的动态,当 看到上至党中央国务院、军委下至各部委、省市自治区都动员起 来了。很快,在震中周围地区,有部队、武警、警察、消防、民兵、医疗救治工作队开进来了,有源源不断的救援物资运进来了,我的心才稍有放松。随着救灾工作不断的取得进展,灾情也渐渐 的明了,本来有所放松的心竟越来越沉重起来了,在一组组惨不 忍睹的电视画面里,看到一批批年迈的老人、中青年人、学生和 天真烂漫的儿童被无情的灾难夺去了宝贵的生命,我的眼睛止不 住的留了下来,一种巨大的悲痛感笼罩在我的心头,也笼罩在全 国人民以及全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的心头。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总理的身影不断的出现在救灾第一线, 他也是60多岁的老人了,不顾安危的在现场通宵达旦的指挥抗震

救灾工作,总理的到来无疑给了灾区人民巨大的精神鼓舞。在救灾现场,总理紧急的布置着各项救援工作,“灾情就是命令”总理不断的向救援部队、武警官兵重复着,一句“是人民养着你们的、你们自己看着办”更是简洁而强有力的传达着总理对灾情的高度重视,“我们抓紧每一秒钟,就能多救活一个人”更是流露了总理对受灾人们的生命无比焦急与关切。 与此同时,面对巨大灾情,人们踊跃的伸出了援助之手,全国人民包括华人华侨、海外友人及各国政府、联合国和人道主义组织积极的展开了捐款捐物、献血等慈善活动,一时间,举国上下

纪念512汶川地震作文范文1:汶川大地震

纪念512汶川地震作文范文1:汶川大地震 纪念512汶川地震作文范文1:汶川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这个全国人民都牢记的时刻。我国四川汶川地区发生了一起8.0级的大地震。顷刻间,房屋倒成一片,人们泪流满面。顷刻间,恐慌、悲痛编织成了一张巨大的网,笼罩在全国人们的心头。 这场地震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也就是这场地震,彰显出了中国人民的坚强不屈,彰显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的爱! 5.12日,虽然摧毁得了我们的家园,但是摧毁不了我们坚强的意志!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感人的镜头:那是被困80个小时以后,解放军又成功解救出了一名女孩。另人震惊的是,这名女孩没有昏迷,也没有哭泣。她给了我们一抹灿烂的微笑!她说:“我没事!”尽管她的眼里还闪烁着晶莹的泪珠,尽管她曾与死神擦肩而过!呵,女孩,你是冬日里的一抹阳光,是暴雨过后的一株小草。给人以温暖,给人一坚强! 5.12日,虽然扼杀得了我们的生命,但是扼杀不了我们心中的真情! 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在地震发生的时候,一名年轻的教师正在上课。当他感觉地震发生时,他没有先逃走,教室里还有一群可爱的孩子呀!于是,他赶忙疏散学生。只剩下两个

孩子了,可,墙就要塌了!这位年轻的教师想也没想,把两个孩子紧抱在一起扑在地上。几十个小时过去了,救援队挖开了废墟。年轻的老师已经牺牲了。可两个孩子还在他的胸前,两个孩子还没死!可当人们试图将孩子从老师手中拉出来时,却怎么也拉不出来,没办法,尸体已经僵硬了。当医护人员说要把他的手锯掉的时候,在场的人都哭了……呵,老师!我不想感谢你,因为我知道,这是一个老师的本能,我所能做的,只有鼓励那两个孩子坚强地活下去! 一点儿小爱心乘以13亿会变成爱的海洋,一个大困难除以13亿也会变得微不足道!四川灾区的人们,你们要坚强!中国人从不会在灾难面前倒下!从哪儿跌倒,我们就从哪儿爬起! 纪念512汶川地震作文范文2:纪念四川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就离四川汶川8.8级大地震一周年了。 2008年5月12日下午北京时间14:28分,这一刻,自然大灾害地震震倒了昔日欢乐的学校和充满和谐的家庭,使许多可爱的小天使没有了家,没有了亲爱的爸爸妈妈。志愿者和解放军叔叔们不惜一切,只要有一线的希望,他们都不放过。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群众们虽然不能去救人,但他们用捐钱捐物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爱心。 在地震中,曾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在解放军的救护下,救出了一位妈妈和她几个月大的孩子。地震前,她把自己的孩子抱在怀里,孩子没事,可是她为了孩子安全,自己被石头砸死了。解放军在救护的过程中,发现了旁边有一部手机,上面写着:“孩子,如果你还活着,请记住,妈妈永远爱你。”这是让我最受感动的故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20篇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20篇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一): 最近,我看了《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它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使我的心境久久不能平静。 《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4秒,唐山大地震,为了救妻子李元妮,丈夫方大强死了。孩子方登和方达都被压在同一块水泥板下,如果救方登,弟弟方达就会被压到,如果救姐姐方登,方达就会被压到。周围余震不断,若再不下决定,会造成更大的伤害。在万不得已的情景下,母亲做出了决定:“救弟弟吧……”两个神志清醒的孩子,清晰的听到了妈妈的话。震后,李元妮坚强地独自抚养着失去一只胳膊的儿子,而劫后余生的方登却被军人王德清收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直到32年后的汶川地震,他们才重新相逢。最终姐弟俩一同回家看母亲。老母亲洗好了西红柿,告诉女儿:西红柿洗好了,我没忘。老母亲给女儿跪下时候,我泪如滂沱。电影的最终,女儿最终宽恕了妈妈。 母亲李元妮在应对救援人员的问题:“到底救哪一个”的时候,泣不成声地说:“都救”。可是,如果再不忍痛放手,两个都会失去。女儿年纪虽然小,但也很懂事:弟弟被人欺负了,身为姐姐的要保护他;弟弟和自我都喜欢吃西红柿,只剩一个西红柿的时候,姐姐也要让给他吃。当方登听到“救弟弟”这三个字,她哭了,她恨、她委屈、她绝望,但自我却活了下来,于是她再也不要认这个救弟弟舍弃自我的妈妈。 母亲和父亲在灾难发生的一刻,首先想到的是孩子!看到孩子无助的呼喊和求救,父母那种撕心裂肺的情感被二位演员演绎得丝丝入扣,丝毫看不出他们是在表演!在父亲抢救孩子无果遇难后,应对“救姐姐还是救弟弟”,母亲最终做出的痛苦抉择过程,被徐帆演绎得真实、感人!那是多么痛苦的选择啊,手心手背都是肉,作为母亲,任何一个人都很难抉择,那可是真真切切的生死抉择啊!震后奶奶、姑姑来唐山要带方达回济南,面临骨肉分离,母亲的无奈和大度,奶奶的思想矛盾和对母亲的理解,反映了感人的母爱之情!母亲一向都没有再嫁,

参观建川博物馆汶川大地震展馆有感3

参观建川博物馆5.12汶川大地震展览有感 2008年11月20日,我们在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到大邑县建川博物馆参观了5.12汶川大地震展览。 走进建川博物馆,音箱里放着熟悉的“当风雨淋湿梦想的翅膀,当彩虹还没映照你脸庞,伸出手它代表想要的温暖,相信爱会有无限的希望……”这首《相信爱》时,我们的思绪又回到了5.12日那一天以来的日日夜夜。 我们首先走进的是“5.12,星期一”的展览厅。两边的图片强烈的对比着灾区各地震前的山清水秀和震后的残垣断壁,让我们的心灵都受到了强烈震撼。沿着展馆路线一步步往里走,两旁的照片和展柜中再现了大地震以来每天的救援场景,包括温总理在赶往灾区的飞机上使用的军用地图、湿巾纸,以及我们曾在电视里看见过的总理在灾区废墟上用过的扩音器等重要文物,无不让我们仿佛置身于那分秒必争的黄金72小时救援,那一幕幕奋力抢挖废墟中幸存着的时时刻刻。而看着两旁从各地收来的被砸成铁饼的冰箱、洗衣机等物品,却不知这些物品的主人已去向何方,只有这一件件物品,警示着后人,警示着历史,警示着未来…… 在纪念馆大厅的正墙上贴满了5.12大地震遇难者的照片,从年富力强的壮年人到襁褓中的婴儿,从天真活泼的儿童到青春自信的青年人,一张张鲜活的面容,一张张曾经灿烂的笑脸,在墙上默默地注视着我们,注视着这个世界,让人感到阵阵酸楚。 后续的展厅中悬挂的一面面军旗和抗震横幅,更让我们回忆起13万大军惊天动地的救援场景:武警某师徒步进汶川、15勇士空降茂县、铁军挺进映秀、武警交通部队打通都纹路、武警水电部队征战唐家山……这时,我想到只有我们党的军队,才能在危险时永远冲的最前面,只有我们党才能真正做到“天灾无情人有情”。 到了最后一个展厅,看见沙盘模型上那一个个熟悉的地名:都江堰、旋口、水磨、三江、映秀、汶川、理县……,回想2004年在那里度过的那段快乐的岁月,那些共事的朋友,那些纯朴的乡亲,那里的山山水水……可如今物是人非,天地都已变色,还有多少人在平平安安的微笑着面对生活呢? 走出抗震馆,我们感受到的是灾难的巨大和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的坚强。我

从唐山地震到汶川地震看32年间祖国发展

从唐山地震到汶川地震看32年间祖国发展——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实践意义“三个代表”即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 (1)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 (2)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3)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密切相关、辩证统一的关系告诉我们,先进生产力是基础和前提,先进文化是灵魂和旗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主体和目的,三者统一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一,要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实到坚定正确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去。我们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一系列重大政策,是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实践所证明的完全正确和卓有成效的。党的十五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纲领。这个纲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是改革开放以来最主要经验的总结。正确执行这个纲领,有利于进一步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认识,妥善解决我们在前进中遇到的各种现实问题,更好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坚定执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就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精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就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就要切实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第二,要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实到党的各项工作中去。江泽民同志强调全党同志在各项事业中都要牢记落实“三个代表”要求,使我们的改革和建设不断向前推进。就党的自身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建设来说,必须把“三个代表”落实到实处,使之具体化、行动化、制度化。当前,抓好党的基层建设工作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一定要使分布在全国各条战线、直接联系着社会各个阶层群众的基层党组织,不仅能在改革、发展、稳定等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而且在遇到突发事件、面临各种政治风浪时也能显示出强大的战斗力。 第三,要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实到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中去。党的干部队伍状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党的事业成败。现在,党正处在整体性的新老交替的关键时期,必须不失时机地抓紧对年轻干部的培养、锻炼,培养和造就数以万计的年轻干部的党的高级干部,特别是要抓紧培养和造就一批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会治党治国的政治家。 第四,要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实到从严治党中去。从严治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也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坚定不移地贯彻好这个方针,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三个代表”的提出,使从严治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了新的时代内涵和具体要求。“三个代表” 既是要求,又是准绳。对于一个党员来说,遵循“三个代表”就是正确的,违反“三个代表”就是错误的。坚持从严治党就要对任何违反“三个代表”的行为进行斗争。 1976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市发生里氏7.8级地震;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这时隔32年的两次大型地质灾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透过这两次抗震救灾的过程反映出了两个不同的时代背景,在这32年当中中国社会各个层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从汶川地震看中国政府的媒体形象

从汶川地震看中国政府的媒体形象 多难兴邦,08年的中国人真正体味到这句话的苦与甜,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的国家记忆了许许多多的磨难,但是我们的经济增长奇迹也让世界刮目相看,国人充满了自信,许多人也期待经过北京奥运会重塑中华民族的崭新形象。当我们本应该洋溢在奥运年的喜庆当中时,我们那个多灾的国家却记忆了少有的系列灾害,从年初的南方雪灾到三月份的西藏动乱,再到胶济铁路相撞事故,而最让我们揪心的是建国以来最大的地震--汶川地震。人民的苦难是显而易见的,而处在灾害风口浪尖的中国政府的诚恳表现让人民有一种厚重的依赖感,人民相信这是一具负责任的政府! 中国政府的媒体形象自改革开放以来向来别断的改变,尤其是近年来,政府改革势在必行,在这种背景下,本届政府提出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战略,别断加强政府的开放性,与此并且也十分注重政府的媒介形象。从2003年的非典开始,中国政府差不多认识到媒体在爆发社会危机时公布消息,加强社会操纵,增强民众凝结力的重要作用,同时建立初步的机制,这种机制的作用在今年的南方雪灾发生时再次得到检验,此次汶川大地震中那个注重政府形象的机制则趋向成熟,别仅使政府获得本国人民的支持,也让中国政府在世界媒体获得首次的普遍赞誉! 中国政府在本次汶川地震中塑造的整体媒介形象是“以人为本”!始终把人民放在第一位,把人民的生命放在第一位,从温家宝总理的别惜一切代价救人,到救灾官兵别放弃七十二小时后的坚持,生命高于一切,媒介始终把关注的第一视线放在救人上面,人民也紧紧团结在一起,关注每一具被救活的生命。胡锦涛等中央最高领导集体成员灾后也相继赶赴前线,给人民带了党中央的关怀,并都一致强调救人是第一要务,这对稳定民心有和很大作用,彰显了人性的光辉,也是政府以德治国的缩影。 在以人为本的方针知道下,本次汶川地震一具政府主导行为算是“5.12”国祭,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布命令为灾害事故遇难的人民进行凉爽全国哀悼。这是一具国家对人民生命的尊重,既是对死难者的缅怀,也是对国民一种集体的爱国教育,珍惜国家现有的成就,也要反思国家承受力的脆弱性,教育人民国家的崛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让每一具民众都关注那个国家的命运! 中国政府在汶川大地震中一具别得别提的媒体形象算是开放,中国政府的表现让人民相信这是一具开放的政府,即使有人指责中国政府在开始时也企图操纵舆论,后来因为事件进展太快而被迫开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与各个地点电视台电台等政府媒介的出色表现让全国人民第一次快速的知道自己国家发生的巨大灾害,信息全面输出,使人民快速的知道所有对于地震的情况,同时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别仅没有引起可怕的动乱,反而使人民却迅速的团结在一起,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人民进行自发的救灾活动!中国政府这次没有对媒介进行严密的信息操纵,也获得世界人民的赞誉,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这么坦然的面对重大的自然灾难,这也向世界表达如此一具信息,中国政府是一具自信的政府,有责任也有能力处理好国内的任何矛盾! 本次汶川地震中政府展现给人民另一具媒介形象是成熟。考验一具政府是否成熟算是看其在处理危机时刻时的应变能力,中国政府在此次危机面前的快速反应,让世界各国政府都十分佩服和感慨,温家宝总理在第一时刻赶赴灾区,军队救援力量在几个小时就赶赴灾区,人民在灾后一天就开始就开始自发救人捐物,同时一切都在有条别紊之中进行。在灾害面前时刻算是生命,快速的反应可以让损失落低到最低限度。抗震中的协作十分重要,政府个部门之间的协调,能够看出政府领导的强势,统一为抗灾服务。有条理有秩序是政府的成熟领导的结果,呈如今媒风光前更能稳定人民的心理。这种成熟正是政府要传达给人民的信息,让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相信中国政府的能力,别仅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治理,更加彰显中国的综合国力,作为一具区域和世界大国,并有实力为此承担相应的义务。

汶川地震案例分析

《公共安全管理案例分析》 课程设计 学院:应急管理学院 班级:安管1203班 姓名:徐邦耘 学号:311219020320 2014.12

目录 1.案例简介 (3) 2.防灾减灾 (3) 2.1建筑物抗震能力较差 (3) 2.2群众应对地震能力较差 (4) 3.应急准备 (4) 3.1地震应急预案未能落到实处 (4) 3.2应急准备资源不足 (4) 4.决策过程 (4) 4.1始终把拯救生命放在第一位 (4) 5.处置行动 (5) 5.1事态界定 (5) 5.2响应迅速 (5) 5.3采用心理干预 (5) 5.4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5) 5.5军警结合,专业救援到位 (5) 6.信息管理 (6) 6.1信息透明,发布及时 (6) 6.2多种传播媒介综合运转,联合作战 (6) 7.恢复重建 (6) 7.1国家高度重视恢复重建工作 (6) 7.2恢复速度迅速 (7) 8.结果与影响 (7) 8.1造成巨大的损失 (7) 8.2提高人民防灾意识 (7)

汶川地震案例分析 摘要: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严重的财产损失。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快速响应,积极救灾。汶川地震可谓是我国现代该类灾害的代表性案例,本文将从该案例的防灾减灾、应急准备、决策过程、处置行动、信息管理、部门合作与冲突、恢复重建以及结果与影响方面剖析该案例的整个应对过程。 关键词:汶川地震案例分析 Abstract:May 12, 2008 Wenchuan County of Sichuan Province, Richter 8.0 earthquake, causing a large number of casualties and serious property damage. After the incident,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of the rapid response, positive relief. Earthquake can be described as a representative case of such disasters of modern paper from the case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preparedness, decision-making process, the disposal act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cooperation and conflict, reconstruc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and impact case entire response process. Key words: Wenchuan Earthquake Case Analysis 1.案例简介 汶川大地震,也称2008年四川大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震中位于中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与漩口镇交界处,四川省省会成都市西北偏西方向92千米处。根据中国地震局的数据,此次地震的面波震级达里氏8.0级,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千米。地震烈度可能达到11度。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北至辽宁,东至上海,南至香港、澳门、泰国、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 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时,汶川大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惨重的一次。 2.防灾减灾 2.1建筑物抗震能力较差 汶川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来说较为落后,建筑物大多都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建筑物,当时预制空心楼板中大量使用冷拔低碳钢丝构件的房屋,以及在农村建房中大量使用“干打垒”等土筑墙形式,用泥、砂或糯米浆为主要粘结材料的房屋,其整体性和抗震性均差,对于里氏8.0级的地震无力抵抗,在农村房屋基本全部倒塌,城市大部分建筑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在这次地震中倒塌房屋536.25万间,损坏房屋2142.66万间。

去汶川博物馆心得体会

去汶川博物馆心得体会 汶川地震博物馆,地震文化新词汇,是为纪念“汶川5·12大地震”而兴建的大型博物馆,温家宝总理2008年5月22日,在汶川地震博物馆设计图灾区说:“(北川)这座老县城可以作为地震遗址保留,变成地震博物馆。”因此,汶川地震博物馆,从狭义角度讲,起源于北川地震博物馆的建设构想;从广义角度讲,汶川地震形成了300公里的龙门山断裂带,树立地震纪念碑、兴建文物馆藏、纪念设施,都是地震博物遗产保存的形式。该馆重点在一头一尾(即汶川和北川),地震纪念设施布局整体,规划和建设经得起历史检验。30个展厅再现抗震场景 汶川地震博物馆是建川博物馆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展馆总面积6000平方米,由北京奥运会鸟巢中方设计师李兴纲担纲设计。 “建地震博物馆,是为了留下沉痛的灾难记忆和灾难中闪光的民族精神。”建川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汶川地震博物馆耗资3000万元;在设计中,对征集来的地震实物以日记的形式,真实地记录地震发生当天至6月12日一个月中,灾区每天发生的事情。30多个展厅,分为震撼512~612日记、地震美术作品馆、地震科普馆等,包括实物、照片和文字等,再现了抗震救灾过程中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

共征集地震实物5万多件 震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武警部队第一艘冲到灾区映秀镇的冲锋舟。地震馆还有空降部队救灾时使用的降落伞,抗震救灾部队、医疗队所用过的救灾工具、荣誉锦旗等大批捐赠物品。而为抢救受灾群众而失事的邱光华直升机组坠毁的飞机残骸,也静静地躺在展厅一隅,让人回想起那悲壮的一幕。 博物馆最多的,就是大量现场照片的展示。此外,陈列的地震实物有:惨不忍睹的地震废墟、生活用品、永远停留在地震发生时刻的座钟、被滚石砸瘪的运钞车,以及从废墟挖掘出的学生日记、书包、鞋等各类工作学习生活用品。记者在展厅还看到了“可乐男孩”薛枭喝过的空可乐罐,上面还有他的亲笔签名。在博物馆征集的数万件地震实物中,温家宝总理指挥救灾时用过的扩音话筒以及他在直升机上使用过的军用地图等格外引人注目。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反抗遗忘的历史。地震博物馆的使命在于记忆,但决不能只用它来记忆地壳的物理变动,而是要记忆地球人类的精神。因为这样的博物馆才能提升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国民素质。在汶川地震博物馆里,主要应体现出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勇气:地壳内部释放的能量摧毁了一切,但人们内心释放出来的勇气支撑着人们的精神。汶川地震让中华民族在大

纪念汶川大地震十周年朗诵

指缝太宽,光阴太瘦,时间总在我们不经意之间,悄悄流逝 转眼间,又到了“5.12”,一个让亿万国人哀恸的日子 十年,转眼之间就是十年 十年前的5月12日14时28分04秒,一场破坏力极强的大地震在东经103°42',北纬31°01'之间发生 从此,一个名叫“汶川”的地方让我们永生不忘 今天,再次踏上这片热土,记忆之门渐渐打开,我仿佛,与那场大灾中逝去的人们隔世相望…… “5.12”,哪怕是在往后每年的这一天都欣欣向荣,艳阳高照我仍旧会小心翼翼呼唤那个名字:“汶川” 生怕触痛这里的每一块岩石每一棵草木,惊醒它们身上的那陈年的旧伤 汶川!汶川! 记得那—— 顷刻间,地动山摇,江河阻断 顷刻间,飞沙走石,断壁残垣,曾经的美丽家园狼藉一片 顷刻间,家毁人亡,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恶魔无情地推向深渊 顷刻间,壮丽河山,顿失清秀的容颜 所有的声音一齐呼唤—— 汶川!汶川! 三军用命,刻不容缓 心心相印,血肉相连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有力出力,有钱出钱 中央首长,亲临指挥 把握灾情,力挽狂澜 一场抗震救灾的战斗全面打响 救援队伍浩浩荡荡 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开赴灾区第一线 太阳底下,影子在地上折叠,透过重重阴影 是你划过蓝天躲藏在云朵背后的身影 从我这儿到你那儿,从全国各地到汶川 它牵动着在别处,或在天堂 那些陌生的亲人,那些记忆中的图画,那一刻全被夷成废墟成堆的泥土和瓦砾,压住了我们的呼吸 这个世界,他仿佛曾经来过 在河堤下,还荡漾他的微笑 现在,只有他们沉睡的面容 那些曾经庇护他们的家园

与被撕裂的心脏并排在春风里摇晃 那些妈妈亲手折叠的纸飞机 像一只鸟,从西到东,在从东到西 正拍打着忧伤的翅膀 这一刻,中国的耳膜在颤抖 在那个黑色春天的尾巴上 刻上国殇 一些东西倒下了:天空,山陵,建筑,那些来不及躲闪的人们一些东西站起来了:爱,信念,团结的力量,还有雨露和阳光从那一刻起 汶川,这两个滚烫的字瞬间传遍南北西东 如此让十三亿中华儿女挂肚牵肠 ?? 他用双手挖刨被砂石掩埋的同学 她最后一个撤出课堂 她在临死前仍旧不忘给孩子哺乳 他忍住痛失父母子女的悲伤转身投入救灾战场 他千里奔赴只为与灾民们一道抗震 他用扎实的专业知识,救死扶伤为生命导航 我的陌生的亲人,我的素未谋面的故乡 我的晚辈,我的父老

汶川地震

荣耀属于中国军人 2008年5月13日上午11时。这是一个世界空降兵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时刻,那一天15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伞兵以视死如归的勇气和高超的技术,完成了中国空军、乃至世界空军史上最为悲壮的一跳。 那一天灾难来临。巴蜀大地仍在余震中呻吟,千万生命被埋在废墟之下。他们挺 身而出。 空震区周围山峰最低的海拔是5120米,因此跳伞方式选择高跳低开。正常高跳低开需要3000米长、2000米宽的宽阔地带作为降落区域;中国伞兵的空降地点茂县, 地形两山夹一沟,适合降落的区域只有一片1700米长、800米宽的泥泞河滩。四周都是悬岩峭壁,散布稍大,伞兵就会迎面撞上去。 风速多少?不知道。只看见密集的雨点射在机身上,声音让人头皮发麻。 能见度多少?不知道。茫茫芸海愁煞人。无法用肉眼寻找投放地点,机长只能用GPS 和航图确定大致方位。机身左侧是雪山,右侧就是滔滔岷江。 空降场情况怎么样?不知道。他们是最先到达那里的人。只知道陡峭的河滩上密 布着塌方的巨坑、碎石、钢筋和高压电网。 没有供氧设备,没有气象资料,没有指挥系统,没有地面引导。事发仓促,什么 都没有。 如此恶劣条件下的山地盲投,世界范围内没有先例。当年为了获得比北约更胜一 筹的高原伞降突击能力,苏联特种部队曾在帕米尔高原进行类似的跳伞实验,结果伤 亡惨重。世界范围内的军事专家打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中国士兵在进行“自杀式空降”。 11时47分,信号灯由红转绿,跳了。48岁的空降兵研究所所长,李振波大校, 回头大喊一声“我先下去了!”随即跃出舱门。之后王军伟、李志宝、殷远、郭龙帅、 李亚军、赵海东6名伞兵以0.3秒的间隔鱼贯而出,出舱瞬间便消失在茫茫云海。3分钟后第二批伞兵开始空投,赵四方、雷志胜、刘文辉、王磊、余亚宾、任涛、李玉山、向海波八人在5秒内出舱。 最终这15名伞兵都活着降下去了,也都活着回来了。现在看来理所当然的完美结局,在当时是怎样一副光景?不知道,没法想。当时伞兵们安静的坐在机舱里,面对 镜头笑得很自信,仿佛刚刚写过遗书的不是他们本人。 解放军真伟大啊。

汶川大地震两个月祭——并向参加救援的所有军人致敬

汶川大地震两个月祭——并向参加救援的所有军人致敬 大地震发生后,我数次向家属提出作为自愿者去灾区,但是家里领导一直坚持不同意,很是遗憾!只能在后方时刻关注形势并思考。5月14日,我在博客中发布了《逝者已逝,生者重生——强烈呼吁重视住房尤其是学校教学楼建设质量!!!》。的确,作为一个既非专业救援人员,又非医务人员,同时在国家当时又呼吁大家不要擅自前往灾区作自愿者的情况下,我们最好的选择除了积极捐款外(除了特别党费外还在单位捐了一次,地方捐了一次),可能还是在后方冷静地思考一、关于应急指挥体系。此次胡总书记和温总理亲往一线指挥固然令人感叹,但作为国之首脑,长时间在一线是否也说明我们的指挥体系还不顺畅,还需要他们亲自协调具体事务?或者指挥体系本身设立就不尽合理,还有待改进完善?应对法第九条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第十四条规定解放军、武警和民兵参与有关救援和处置工作。笔者以为对于一般性的突发事件,此种指挥体系并无不妥,但是对于需要由解放军和武警去重点处置的重大、特大突发灾害事件,在救灾阶段还是由军队为主指挥、地方政府参与为宜,而在灾后重建阶段再改由地方政府组织。主要理由如下 一是大灾与战役性质相似,由军队指挥更加合理、迅速、高效。突发大灾的性质与战役行动的性质相似,需要有组织地动员大量军队人员在短时间内迅速决策、部署和处置,无疑,由于部队经常组织各类演习,对于如何指挥调度更有经验。 二是救灾行动参与人员主要为军方人员,由军队指挥更易于指挥协调。此次救灾行动似应在指挥部中由一位军委副主席任副总指挥,统一指挥各级部队,可能会更有效率。 三是地方政府尚未建立有效的指挥机制。虽然应对法规定由国务院和县级以上政府为救灾领导机构,但是并无实际的职能机构,因此也谈不上什么有效的指挥机制。较好的选择是新成立应急救灾部,或是进一步扩充民政部的救灾职能,将其调整为民政救灾部,负责突发灾难的应急指挥,并负责应对法中规定的突发事件信息系统、预警系统的建设工作,更为重要的是,不管是部队还是地方负责指挥工作,军地之间应该在平时经常沟通,并适时组织演习。 二、关于救灾主体。此次救灾工作和以往每次救灾工作一样,都是主要由军警来组织实施的。但是,相对于洪水救灾等工作,地震救灾工作的人员专业性要求更高,专业设备的要求也更高,从技术的角度讲,这无疑大大超出了现行军警人员的能力范畴。因此,建议向国外有些国家学习,组建专门的救灾队伍。据称,在美国每个州都有一支庞大的消防队伍,不仅负责消防工作,还负责救灾工作,对于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