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展社会学》复习资料整理稿

《发展社会学》复习资料整理稿

《发展社会学》复习资料整理稿
《发展社会学》复习资料整理稿

《发展社会学》复习资料整理稿

1,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P24

2,迟发展效应:迟发外生型社会发展因其现代化的起步较晚而与早发内生型社会发展在发展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方面都有很大差异,因而迟发外生型社会发展具有不同与早发内生型社会发展的发展优势与劣势,这就是所谓的“迟发展效应”。P13

3,现代化:在发展社会学中,现代化是指近现代科学和技术革命推动下,人类社会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全面社会变革过程,或者说人们利用近现代的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过程,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的整体性社会变迁过程。

4,二元经济:是这样一种经济结构,即整个经济体系分为“传统”的农业部门和“现代”的工业部门两大经济部门。(其原因在于工业化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造成的压力)P90

5,逆城市化:是指在城市发展演变过程中,由于城市中心地带生存空间日益狭小,交通条件日益拥挤以及地价日益上涨等原因,中心城区居民向城市边缘、郊区及乡村地带迁移的过程,主要表现为人口空心化和产业空心化。P114 6, 世俗化主要是指在现代社会中,在科学与理性精神日益成为世界主流文化价值观念的过程中,与前现代的宗教处世观相比,民众日益关注世俗社会现实切身利益,越来越重视对社会事物参与的过程。P130

世俗化是与宗教化相对应的概念,一般是指人们关注现实生活的取向。

附:世俗化的基本特征是:现实性(注重现实的日常生活,注重现实生活质量等) 、理性化、个人主义倾向、社会参与性。

7,社会植被:主要是指凝聚社会个体并维护社会良性运行和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各种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P248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一,强调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环境相和谐,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地球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

第二、强调当代人在谋求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代际公平问题,当代人在满足自身生存与发展需要的同时不应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第三、强调代内平等的观念,即要实现当代人在发展机会、享受发展成果上的平等权利。

二、迟发外生型的社会发展特点:

①发展条件的劣质性。(这些国家开始现代化发展时,其内部现代化因素或远未成熟,或根本缺失。这些国家大都遭受过长期的殖民统治,在进行现代化时,往往有资金严重匮乏的许多问题和困扰。)

②发展动力的外缘性。(现代化的最初动因和最初的现代化因素是来自于外部的刺激与压力、挑战。)

③发展进程的跳跃性。(在社会内部缺乏现代性因素的积累的情况下,强行启

动现代化,跳跃性地赶超早发展国家。)P13

三、理性化的含义和内容。

理性化就是指用理性作为一切个人行为、社会行动以及政治权力正当性和合理性的根据的过程.

理性化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其内容十分丰富.大体上说,理性化应包括世界的理智化(强调行动的客观合理性必须依赖于科学的判断,依赖科学的知识) 、人的主体化(要求每个行为者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个人) 、社会生活的计算化和法律的权威化等方面。P154

四、转型期阶层分化的规律性:P287

(1)从其外在形态看,转型期的阶层结构将从金字塔型转向橄榄球型;

(2)从其内在依据看,转型期阶层分化的直接依据将从无形资产转向有形资产;

(3)从其历经过程看,转型期的阶层分化将从分化型分化走向整合性分化。

一,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特殊性(内容、动力、进程)P183.--187

1,内容的特殊性。指经济体制转轨,即从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转变。

2,动力的特殊性。政府力量与市场力量有机结合并共同推动社会转型。

3,进程的特殊性。中国社会转型进程既遵循了社会转型的一般规律,又考虑了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

二,现代化理论的评价。

1,可取之处:

(一)注重社会发展的整体性。

(二)注重社会发展的渐进性。

(三)注重社会发展的内因。

(四)注重社会发展的主体。

2,不足之处:

(一)忽视文化的相对性和多样性。

(二)忽视社会发展的特殊性。

(三)片面强调传统与现代的对立。

(四)忽视外因的负面影响。

三,人格构成的五因素模型。P 211

第一,从行为动机来看,传统人格是一种价值型人格,而现代人格是一种工具型人格。(人的行为取决于某种特定的信仰和价值观念的认同VS 其预先设

计的自利目标)

第二,从个人才智来看,传统人格是一种经验型人格,而现代人格是一种创造型人格。(以什么作为衡量才干主要标准:经验VS创造性)

第三,从情绪控制来看,传统人格是一种消极型人格,而现代人格是一种积极型人格。(宿命的、对命运感到无力控制VS理性的、力图掌握自身命运)第四,从互动关系来看,传统人格是一种权威型人格,而现代人格是一种平等型人格。(讲求等级服从关系VS讲求人格之间的独立和平等)

第五,从社会适应来看,传统人格是一种保守型人格,而现代人格是一种开放型人格。(墨守成规,安于现状,敌视仇视新生事物VS思维开放,接受和

欢迎新兴事物、思想)

四、新型市场化道路。P252

(一)规范层面:加强制度建设,包括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完善社会管理制度。(二)观念层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包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以及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食品微生物学》复习资料总结版

《食品微生物学》复习资料总结版

《食品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一.微生物学发展中的几个重要人物的贡献。 1初创期--形态学时期:代表人物:列文虎克,首次观察并描述微生物的存在。 2奠基期--生理学时期:代表人物:巴斯德,建立胚种学说(曲颈瓶试验);乳酸发酵是微生物推动的;氧气对酒精发酵的影响;用弱化的致病菌防治鸡霍乱。科赫,建立了科赫法则,证实了病原菌学说,建立微生物学实验方法体系。3发展期--生化、遗传学时期:代表人物:Buchner,开创微生物生化研究;Doudoroff,建立普通微生物学。 4成熟期--分子生物学时期 二.什么是微生物?广义的微生物和主要包括哪几大类? 1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是指大量的、极其多样的、不借助显微镜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类群的总称。 2微生物主要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某些藻类。 3微生物分类: 六界(病毒界1977年加上,我国陈世骧):

三元界: 三.微生物具有哪些主要特性?试简要说明之。 1体积小,比表面积大。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适应性强,易变异。5分布广,种类多。 四.细菌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大小及繁殖方式如何? 1细菌的基本形态分为:球形或椭圆形、杆状或圆柱状、弧状和螺旋状,分别称为球菌、杆菌、弧菌和螺旋菌。 2细菌细胞的大小一般用显微测微尺测量,并以多个菌体的平均值或变化范围来表示。 3细菌的繁殖主要是简单的无性的二均裂殖。

球菌:单球菌,双~,链~,四联~,八叠~,葡萄球菌。。大小以直径表示 杆菌:种类最多,长杆菌(长/宽>2);杆菌(=2);短杆菌(<2)。。大小:长度×宽度 弧菌:弯曲度<1 ;螺旋菌2≤弯曲≤6;螺旋体:弯曲度>6 ..大小:自然弯曲长度×宽度 细菌的重量:1×10^-9~1×10^-10mg,及1g细菌有1~10万个菌体 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质及细胞核等四部分 五.细菌细胞壁的结构(Gram+、Gram-)与功能?Gram染色的原理和步骤?知道常规的几种Gram+、Gram—的菌种。 1结构:在细菌菌体的最外层,为坚韧、略具弹性的结构。 其基本骨架是肽聚糖层,由氨基糖(包括N-乙酰葡萄糖胺,NAG和N-乙酰胞壁酸,NAM两种)和氨基酸组成。 2 Gram+的细胞壁具有较厚(30-40nm)而致密的肽聚糖层, 多达20层,磷壁酸是革兰氏阳性菌的特有成分,可加强肽聚糖的结构。 3 Gram-的细胞壁薄(15-20nm)、结构较复杂,分为外膜(基本成分是脂多糖LPS)、肽聚糖层和壁膜间隙。 4功能:(1)保护细胞及维持外形(如果人工去掉细胞壁后,所有菌的原生质均变成圆形)。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负数】 1、正、负数的读写方法:(1)写正数是,加“+”号或省略“+”号两种形式都可以,但是读正数是,加“+”号的,一定要读出“正”字;省略“+”号的,这个“正”字就不需要读出来。(2)写负数时,一定要写出“-”号,读负数时,也一定要读出“负”字。 2、负数:在数轴线上负数都在0的左侧,所有的负数都比0小。负数用负号“-”标记,如-2,-5.33等。正数:大于0的数叫正数(不包括0),在数轴上正数都在0的右边。用正负数可以表示一对意义相反的量,如温度、方向、海拔、支出和存入等。 3、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界限。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正数> 0 >负数)例:5>0>–7,–6>–8 4、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所有的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也可以用数轴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 1、【圆柱】的特征:有两个大小相同的圆和一个侧面组成的立体图形。 (1)底面的特征:圆柱的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2)侧面的特征: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3)高的特征: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圆柱有无数条高。 2、圆柱的侧面:当沿高展开时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沿高展开图是正方形;当不沿高展开时展开图是平行四边形。但不可能得到梯形。 3、把圆柱平行于底面切割,切面是和底面大小相同的两个圆; 把圆柱沿底面直径垂直于底面进行切割,切面是连个大小相同的长方形。 4、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的周长×高,用字母表示为:S侧=C h。

大象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资料(B4已整理)

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总复习小结 第一单元、植物角里的科学 1.生物无论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会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不仅受到(阳光)、(温度)、(水)、(肥料)、(空气)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还受到麦蚜、蝗虫、鼠等生物因素的影响。 2.(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制定实验方案时,根据(研究内容),找出实验所涉及的因素。在对比实验中,只有(需要对比)的实验条件不同,其他实验条件(必须相同)。 3.植物角里的花草,把头探向窗外的主要原因是(植物的生长具有向阳性),根系向着有水的一面伸展的原因是(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 4.植物是通过(根)吸收水分,并由(茎)输送到叶片,一部分水后来又由( 叶片 )蒸发到空气中。在植物喝水的试验中,水面上放置的植物油是为了防止水分的蒸发,保证试验的准确性。 5.(阳光)、(水)等是植物生长最基本的需求。在阳光、水等的刺激下,植物的茎、叶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这样有利于接收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有利于吸收足够的水分,植物的根还具有(向地生长的特性),既有利于植株的固定,又有利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和养分。这些都是植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6.阳光、水、空气等是植物生存所共同依赖的条件。竹、松、柏、云杉等能够在白雪皑皑、冰天雪地的环境中正常生活,而西红柿、黄瓜、香蕉、菠萝等,在10℃以下就会被冻伤。仙人掌能在干旱缺水的沙漠里生长,而菱离开水面就会枯死,这些植物的不同喜好,是它们世世代代适应某种环境的结果。 第二单元:让生活充满阳光 1.本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从光源发出后沿直线传播,人类最早记录光的直线传播的,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他在《墨经》中对(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都做了完整的记载。 2.光照射到物体的表面光的路线会被改变,这叫做光的反射。不同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也不同。 3.人们除了利用平面镜来改变和控制光的传播方向外,还发明了光导纤维、放大镜等来控制光的路线。 4.放大镜又称凸透镜,平行的光线透过它时,将会发生偏折,聚集到一个点上。人们利用这个属性,发明了照相机、显微镜等,有时装满水的圆形瓶子也能产生与放大镜类似的作用。 5.一个成功的设计,往往要经历(反复实验)和(不断改进)的过程。对新的改进方案,需要再次用(实验)来验证其可行性,多试几次,我们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6.阳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普通的白光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的,不同的物体会对不同的色光产生(吸收和反射)作用,比如:红花只反射红色的光,而其他光则被吸收了。 7.五彩玻璃具有变色效果、调光玻璃根据需要调节透明程度,从而改变透进光的强度。 8.(红、绿、蓝)是最基本的三种颜色,称为光的三原色。各种颜色的光都是由这三种色光组成的,彩色电视机正是运用了这个原理。 9.自动调控房间采光的(传导器)是由(接收器、光导纤维、散射器)等三部分组成。传动器由电脑控制,接收器安装在屋顶,并且能全天自动跟踪太阳。这种装置不但能解决高层建筑群中背阴房间的采光问题,还能应用于日光浴及花卉栽培等。 10.美国研制开发的“太阳能窗”,是由嵌入两个大玻璃天窗的多个透明塑料板构成的。每个小塑料板都有几十个小金字塔的模块。 11.阳光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生机和光明,乐观开朗的心情有利于病人康复。 12.1870年,英国物理学家丁达尔在一次实验中发现,光线能沿着弯曲的水流传播。人们根据这一发现发明了光导纤维。光导纤维广泛应用于通讯、医疗等行业。 13.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没有光源,我们就看不到周围的物体。 第三单元大家动手做乐器 1.音乐是流动的诗篇,编钟是中国古代的打击乐器,古琴入选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骨笛是世界上最早的乐器。我国古典《流水》被录在美国“航天者”号太空飞船携带的一张镀金唱片上,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外太空。 2.常见的管弦乐器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弦乐器),如小提琴;(管乐器),如小号;(打击乐器),如木琴。 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有规则的、有准确高度的声音叫乐音;振动无规则的、无固定音高或音高听起来不明显的声音称为噪声。 4.一件乐器仅仅能发出声音是不够的,还必须能使声音的大小和高低发生变化,这样才能演奏音乐。 5.乐音有三个要素:响度(或音量)、音高(或音调)和音色。(乐音的强弱叫响度),(乐音的高低叫音高)。不同的乐器都有自己独特的音色。 6.弦乐器是通过弹拨琴弦、击打琴弦或用琴弓拉琴弦,使之振动发声的。 7.用手指弹拨琴弦,琴弦的振动会引起琴弦下盒内的空气产生振动,同时空气的振动又引起盒本身的振动,这种现象叫做共鸣。共鸣使得声音变大。所以,弦乐器都有一个共鸣箱。 8.什么叫音乐疗法?就是利用音乐的特殊功能,针对不同的病情,采用相应的音乐,使其产生治疗的作用。如:悠扬欢快的旋律,可以使人全身心投入于乐曲之中,增强肺的呼吸功能,使肌肉放松,消除神经紧张,帮助驱散烦闷,减轻人们工作、生活上的压力。 9.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测量声音的响度(音量)。0分贝是人能听见的左微弱的声音。落叶声10分贝,耳语声30分贝,图书馆中40分贝,正常谈话65分贝,吸尘器工作80分贝,摩托车发动95分贝,耳机的最大音量100分贝,民用喷气式飞机起飞120分贝,军用喷气式飞机起飞140分贝。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分贝,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分贝。 10.人能听到声音需要三个条件:发出声音的物体(声源)、传递声音的物质(介质)和能够接收声音的听觉系统。 1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振动都会产生声音。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各不相同,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每秒340米,在水中时每秒1400米,在钢铁中是每秒5000米。真空不能传递声音。 12.人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声源产生的声音,通过物质传到人的耳朵里,耳朵通过听觉系统把声音信号传递给大脑,人就听到声音了。) 13.什么叫噪声?指嘈杂、刺耳的声音。 14.噪声有什么危害?(噪声使人感到厌烦,分散注意力,影响工作,妨碍休息。比较强的噪声,使人难受,时间久了,会引起耳聋。极强的噪声,对人体的危害更大,一个人突然置身于极强的噪声中,听觉器官就会发生急性外伤,并且整个肌体会受到严重损害,双耳变聋,语言混乱,神志不清,甚至会造成脑震荡、休克或死亡。) 15.如何控制噪声?(一、在声源处控制:如禁止鸣笛,给汽车、摩托车安装消声器,二、在传播途径上控制:如在路边植树形成“绿色音屏”、或安装隔音板,三、在接收处控制:如人佩戴耳塞或者耳机状消声器。) 第四单元登上健康快车 1.在人体内担负指挥和协调工作的是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神经。脊髓在人体的背部中央、藏在脊柱里,与脑相连。从脑和脊髓发出许多条神经,遍布全身各处。 2.脑是人体的司令部,脑掌管着人体的全身知觉、运动和思维、记忆等活动。 3.人的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心脏的作用类似于“水泵”,使血液在血管内循环流动。 4.我国青少年一般从10~12岁开始进入青春期。 5.青春期的第一个生理变化是身高和体重的迅速增长;第二个生理变化是第二性征的出现。 6.青春期的心理有哪些变化?进入青春期的少年,个人考虑问题、自我感觉以及与他人相处的方式开始有所变化。许多青少年对自己经历的一些变化有许多复杂的感受。有时自我感觉良好。有时又感到害羞和困惑。有的青少年会提出存在心中已久的问题,比如“我是谁”。有的青少年开始尝试新的体验,如无偿地帮助他人、交朋友或打扮自己,穿一些时髦的衣服等。 7.青春期应补充哪些营养?(1、蛋白质,2、糖类和脂肪,3、维生素,4、矿物质和微量元素,5、水。)蛋白质是生长发育的基础身体的细胞主要由蛋白质组成。维生素不仅可以预防某些疾病,还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 8.什么叫做亚健康状态?经常出现头痛、头晕、心烦、四肢无力、食欲不振、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不适症状,但医学检查并无明确的疾病,这种介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状态,医学上称为亚健康状态。 第五单元我们所经历的科学探究过程 1.蚯蚓喜欢潮湿、阴暗的环境。 2.我们进行探究过程包括: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计划与组织、事实与证据、分析与结论、表达与交流。

外国文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含泪的笑:是果戈里的描写小人物的作品的一种方法,他是以含泪的笑来写小人物的悲哀的。这种含泪的笑,有幽默也有讽刺,既有同情不平,也有鞭笞。这是一种“被深沉的悲哀和忧郁的感情所压倒的谐趣。”果戈里在深刻揭露贵族地主庸俗、卑劣和堕落的同时,又向这些寄生虫表现同情和哀婉。在揭示小人物可笑又可悲的命运时,既有调侃,又给与深切的同情。这种谐趣时而以发笑,最终催人泪下,这正是果戈里创作的独特艺术魅力。果戈里的含泪的笑在杀尼古拉统治的黑暗年代,是鞭笞专制农奴制的一种特殊方式,它使果戈里的作品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果。 2、冰山原则: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提出著名的“冰山原则”。他以“冰山”为喻,认为作者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像补充。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海明威常用象征把抽象变为具象,在让读者从具体物象出发,去揭发经验想象和情感。从而挖掘其中的意蕴,其四大要素为: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深刻的思想。 3、人物再现:是巴尔扎克在他的《人间喜剧》中使用的一种连接各部作品的方法。人物再现法有以下几个方面:A、同意人物在不同作品中反复出现;B、通过人物的叙述、隐喻类别将散见于其他小说中的人物和世界加以罗列交持;C、把多部作品中曾出现的人物放在某部小说中描写。巴尔扎克常用人物在线的方法,使以前作品中人物在以后作品中再次出现,从而把人间喜剧中的许多情节贯穿起来,在展现人物在不同阶级的思想性格发展。也表现了人物生活的全过程,以及时代变迁。 4、湖畔派诗人:是19世纪初英国第一代浪漫主义主要文学流派,是当时欧洲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这一派作家,大多在英国昆布兰湖区居住过,因此,后人把他们统称为湖畔派诗人。他们大多经历过从拥护法国大革命到对大革命失望甚至反对的过程。又因对资本主义的工业文明,以及人与人之间冷酷的金钱关系极度反感。在隐居湖畔期间或前后,创作了大量歌颂自然美景、同情善良和不幸人的遭遇的诗篇。其代表作家有: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 5、硬汉性格:19世纪30年代以后,海明威作品中那些被战争摧残的主人公,发展成为一种硬汉性格的形象。这些人多数是拳击家、斗牛士、猎狮者、捕鱼者,他们在外界巨大的压力和厄运打击时,仍然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甚至视死如归,他们尽管失败了,却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有着胜利者的风度。作者50年代所写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中,老渔夫桑提亚哥的硬汉性格升华到哲理寓意的高度,达到了硬汉子形象的顶峰。 6、追溯法:是指易卜生用来结构剧情的一种方法。是指在戏剧开场之前,矛盾就已发展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在戏剧一开场就已经有了渐入的矛盾冲突。而引起矛盾的原因,则要通过戏剧中人物追溯回忆,才能展现在观众面前。使用这种方法,能造成强烈的悬念,蕴含深刻的意义很赖人寻味。 二、简述题: 1、雨果美丑对照原则? 答:A、雨果认为现实本身并不象古典主义者描绘的那样庄严和光彩,相反宇宙万物的美与丑往往处于一种复合的状态中,即“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常在崇高的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他认为美丑是相生相共,存在于同一事物之中的,其本身就是对照。 B、他认为美丑对照是自然的产物,喜剧在真实反映生活的同时就应该做到崇高优美与滑稽丑陋的非常自然的结合。认为“滑稽丑怪是戏剧的一种最崇高的美,它不仅是戏

微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细菌乙醇发酵与酵母菌乙醇发酵 酵母菌乙醇发酵,在厌氧和偏酸(pH3.5-4.5)的条件下,通过糖酵解(EMP)途径将葡萄糖降解为2分子丙酮酸,丙酮酸再在丙酮酸脱羧酶作用下生成乙醛,乙醛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还原成乙醇,1分子葡萄糖产生2分子乙醇、2分子二氧化碳和净产生2分子ATP。 细菌乙醇发酵,细菌即可利用EMP途径也可利用ED途径进行乙醇发酵,经ED途径发酵产生乙醇的过程与酵母菌通过EMP途径生产乙醇不同,故称细菌乙醇发酵。1分子葡萄糖经ED途径进行乙醇发酵,生成2分子乙醇和2分子二氧化碳,净产生1分子ATP。 2菌落与菌苔 菌落,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通常来源于一个细胞、肉眼可见的微生物细胞群体叫做菌落。菌苔,当菌体培养基表面密集生长时,多个菌落相互连接成一片,称菌苔。 3原生质体与原生质球 原生质体指人工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的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细胞壁的合成后,所剩下的仅由细胞膜包裹着的细胞,一般由革兰氏阳性细菌形成。 原生质球指用同样的方法处理,仍有部分细胞壁物质未除去所剩下的部分,一般由革兰氏阴性细菌所形成。 4温和噬菌体与烈性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有些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并不增殖,也不裂解细菌,这种噬菌体称为温和噬菌体烈性噬菌体,能在寄主细菌细胞内增殖,产生大量噬菌体并引起细菌裂解的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 5选择性培养基与鉴别培养基 选择性培养基,是根据某一种或某一类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对某种化合物的敏感性不同而设计的一类培养基。利用这种培养基可以将某种或某类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 鉴别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在普通培养基中加入某种试剂或化学药品,通过培养后的显色反应区别不同微生物的培养基。 6连续培养与分批培养 连续培养,在培养容器中不断补充新鲜营养物质,并不断地以同样速度排除培养物,使培养系统中细菌数量和营养状态保持恒定,这就是连续培养法 分批培养,将少量单细胞纯培养物接种到恒定容器新鲜培养基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定时取样测定细菌数量。培养基一次加入,不补充,不更换。 7恒化培养法与恒浊培养法 恒化培养法,通过控制某种限制性营养物质的浓度调节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及其细胞密度,使装置内营养物质浓度恒定的培养方法 恒浊培养法,根据培养液细胞密度调节培养液流入的速度,使装置内细胞密度保持恒定的培养方法 8随机培养法与同步培养法 同步培养法,使被研究的微生物群体处于相同生长阶段的培养方法 随机培养法,在一般培养中,微生物各个体细胞处于不同的生长阶段的培养方法 9碱基转换与颠换 碱基转换,DNA链中嘌呤被另外一个嘌呤,或嘧啶被另一个嘧啶所置换,叫做转换 颠换,DNA链中嘌呤被另外一个嘧啶,或者嘧啶被另外一个嘌呤所置换,叫做颠换。 10 转化与转导 转化,是受体菌直接吸收来自供体菌的DNA片段,通过交换将其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

六年级(下册)科学重要知识点整理

六年级下册科学重要知识点整理 六年级下册科学重要知识点整理 判断。 1.一个细菌又称一个菌落。(×) 2.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 3.晶体的形状是很有规则的,都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 4.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5.把橘皮、馒头等放在温暖干燥的环境中就可以进行霉菌培养。(×) 6.利用酵母菌发面后,体积可以达到原来的4-5倍。(√) 7.电池、医用针管等有毒有害垃圾要做深埋处理,才不会有危害。(√) 8.用不同的方法重新使用已用过的东西,可以减少垃圾数量。(√) 9.填埋场在填满垃圾后,可以在上面建公园、种庄稼。(×) 10.垃圾其实是放错了地方的财富。(√) 11.光年就是光走一年的距离,是用来计量恒星距 离的单位。(√)

12.不同的人观察同一棵树后,所描述的内容可能会不一样。(√) 13人们要想获取真实的资料,必须自己亲自去动手 获取,没必要与会交流。(×)电磁现象是丹麦科学家奥斯特最先发现了。(√) 15.太阳系是宇宙中最大的天体系统。(×) 16.正在使电灯发光的电线旁边没有磁场。(×) 17.将垃圾深埋以后,再也不会污染环境了。(×) 18.空气,土壤,海洋一旦被污染就再也无法治理了。(×) 19.我们平时发面用的酵母菌对人体是有害的。(×) 20.放大镜放大的倍数越高,所看到的视野就越大。(×) 21.自然界中很多物体都是晶体,晶体的形状都是 很有规则的。(√) 22.锅盖做成圆顶形主要是为了锅的容量大一点。(×) 23.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手上的细菌。(×) 24.物体的细菌结构必须制成玻片标本在显微镜下 才能观察清楚。(√) 25.我们在记录信息的时候,要如实记录,但不需

打印外国文学史经典复习资料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古代文学 第一节概述 一、古希腊文学 1、古希腊—罗马文学和希伯来—基督教文学是欧洲文学的两大源头,文学史上称之为“两希”传统。 2、欧洲古代文学包括古希腊文学和古罗马文学.时间跨度主要集中在公元前9世纪到前1世纪一千多年.其中成就最辉煌者为古希腊文学,它是欧洲文学的源头;古罗马文学是在古希腊文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古希腊文学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主要有两大渊源:一为欧洲本土的上古文化,一为欧洲本土之外的东方文化。 4、古希腊文学是欧洲文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学的开端。古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荷马史诗》。 5、赫西俄德是续荷马之后出现的第一位大诗人。代表作是教谕诗《农作与时日》及《神谱》。 6、《农作与时日》计828行,六音步诗行写成,具有史诗的体裁,但却以现实生活为题材,是一部道德格言集和农业历书,书中有一则鹰和夜莺的寓言,这是古希腊文学中第一则动物寓言。《农作与时日》风格清新自然,平易简洁,诗的后部以亲身体验,写出许多农村景色的生动画面,成为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农事诗》的范本。 7、《神谱》主要描写宇宙的形成和诸神的世系与斗争,其中关于宙斯和提坦神之间的斗争比较生动。这是最早关于宇宙起源和神的谱系的系统描述,但有些学者认为本书不是赫西俄德所作。 8、萨福古希腊最杰出的抒情诗人,她被看成是诗国中的女荷马,被柏拉图称为“第十位文艺女神”。 9、品达 合唱琴歌的代表,其诗多赞美神和描写体育竞技,特别是赞颂奥林匹克运动的优胜者,风格庄重凝练,辞藻华瞻,富丽堂皇,具有崇高美。对17世纪古典主义时期的弥尔顿、歌德等有较大影响。 古希腊文学按时代可分为四个时期: 1)英雄时代:公元前12世纪至前8世纪,又称“荷马时代”,如前还称“黑暗时代”、“黑铁时代”。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P15 希腊神话是原始氏族社会的精神产物,是古希腊人集体创造的口头创作,是欧洲最早的文学形式,是古希腊人最初的意识活动成果,它艺术地概括了他们对

浙江农林大学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绪论微生物与人类 1.人类迟至19世纪中叶才真正认识微生物世界,其中的障碍有哪些?它们是如何被克服的? 各举例说明之。 答:人类认识微生物世界中遇到的障碍以及被克服的相关例子如下: (1)个体微小。列文虎克利用其自制的显微镜,克服了肉眼的局限性,首次观察到多种微生物的个体形态。 (2)外貌不显。主要由科赫学派克服的,他们创立了许多显微镜技术,染色技术、悬滴培养技术和显微摄影技术,使人们对细菌等的外貌能清楚地观察到。 (3)杂居混生。由科赫等人发明的明胶和琼脂平板分离微生物纯种的方法,克服了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杂居混生状态,从而进入了研究微生物纯培养阶段。 (4)因果难联。把微生物作用的因果联系起来的学者很多,如巴斯德提出了活的微生物是传染病、发酵和腐败的真正原因;科赫提出了证明某病的病原菌的“科赫法则”等。 2.微生物学发展史如何分期?各时期的时间、实质、创始人和特点是什么?我国人民在微生物学发展史上占有什么地位?有什么值得反思? 答:(1)微生物学发展史的分期以及各时期的时间、实质、创始人和特点如下:①史前期(约8000年前~1676年)——朦胧阶段 a.代表人物:各国劳动人民。 b.特点:未见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凭实践经验利用微生物的有益活动进行酿酒、发面、制酱、娘醋、沤肥、轮作、治病等。 ②初创期(1676~1861年)——形态描述阶段 a.代表人物:列文虎克。 b.特点:自制单式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出于个人爱好对一些微生物进行形态描述。 ③奠基期(1861~1897年)——生理水平研究阶段 a.代表人物:巴斯德和科赫。 b.特点:微生物学开始建立;创立了一整套独特的微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开始运用“实践-理论-实践”的思想方法开展研究;建立了许多应用性分支学科;进入寻找人类和动物病原菌的黄金时期。 ④发展期(1897~1953年)——生化水平研究阶段 a.代表人物:E.Büchner。 b.特点:对无细胞酵母菌“酒化酶”进行生化研究;发现微生物的代谢统一性;普通微生物学开始形成;开展广泛寻找微生物的有益代谢产物;青霉素的发现推动了微生物工业化培养技术的猛进。 ⑤成熟期(1953年~至今)——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阶段 a.代表人物:J.Watson和F.Crick。 b.特点:广泛运用分子生物学理论和现代研究方法,深刻揭示微生物的各种生命活动规律;以基因工程为主导,把传统的工业发酵提高到发酵工程新水平;大量理论性、交叉性、应用性和实验性分支学科飞速发展;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独特实验技术推动了生命科学各领域飞速发展;微生物基因组的研究促进了生物信息学时代的到来。 (2)我国人民在微生物学发展史上占有的地位与反思

六年级数学下册必背知识点归纳

负数必背知识点 1、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0大于所有负数,小于所有正数。负数比较大小,不考虑负号,数字大的数反而小。 2、“+”可以省略不写,“-”不能省略。 3、数轴的要素:正方向(箭头表示)、原点(0刻度)、单位长度(刻度)。 0左边的数都是负数,0右边的数都是正数 百分数(二)知识点 1、折扣:商品按原定价格的百分之几出售,叫做折扣。通称“打折”。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例如八折就表示十分之八,就是按原价的80﹪出售。 2、成数:“几成”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三成五就是十分之三点五,也就是35% 3、应纳税额 = 总收入×税率税率=应纳税额÷总收入总收入=应纳税额÷税率 4、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5、满100元减50元,就是在总价中取整百元部分,每个100元减去50元,不满100元的零头部分不优惠。 圆、圆柱、圆柱必背公式 1、在同圆或等圆内,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公式d=2r;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公式r=d÷2. 2、已知直径求周长: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公式C=πd,直径=周长÷圆周率,公式d=C÷π 3、已知半径求周长:圆的周长=2×圆周率×半径,公式C=2πr,半径=周长÷圆周率的2倍,公式r=C÷2π =πr2 4、已知半径求面积: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的平方,公式S 圆 =π(d÷5、已知直径求面积:圆的面积=圆周率×(直径÷2)的平方,公式S 圆 2)2 6、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的周长×高,公式S侧=Ch;圆柱的底面周长=侧面积÷高,公式C=s侧÷h;圆柱的高=侧面积÷底面周长,公式h=S侧÷C。 7、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2×底面积,公式 S表= S侧+2S底。 8、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公式 V圆柱=Sh。圆柱的高等于体积除以底面

古诗拓展(六年级复习资料 自己辛苦整理,好用哦!)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语出《诗经·王风·黍离》。 译:知道我的人,说我心烦忧;不知道的,问我有何求。高高在上的老天,是谁造成了这种局面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语出《诗经秦风蒹葭》。 译:芦荻青青,白露成霜,在这寂寞的秋日,亲爱的人儿却在水的那一边. 3、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出自《诗经·卫风·木瓜》。 译:他送我木桃,我就送他佩玉。 4、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出自《诗经·小雅·鹤呜》。 译:它乡山上的宝石,同样可以雕刻成玉器。 5.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出自《诗经·小雅·小旻》。 6.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译:水鸟应和声声唱,成双成对的在河滩上。美丽贤德的女孩,正是我的好伴侣。 7、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译:你的衣领青又青,悠悠思君伤我心。 8、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译:他送我木瓜,我就送他佩玉。 9、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周南·关雎·序》) 译: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10、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译:人家送我一篮桃子,我便以李子相回报。 11、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诗经.国风.魏风.硕鼠》 国风·王风·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诗经?国风?魏风?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诗、词、曲是古代诗歌的三大类。 一、诗 古代的诗按格律可分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古体诗是指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的诗,近体诗是讲究格律、有固定格式的诗。 1.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代产生近体诗以前的诗,句式大体整齐,也要押韵,但在字数、句数、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没有严格的规定,可以算一种体。诗的每一句有几个字,就称为几言。按言分有四言诗、五言诗(简称"五古")、七言诗(简称"七古")、杂言诗(诗中各句字有多有少)等。如《硕鼠》为四言诗,《石壕吏》、《饮酒》为五古,《琵琶行》为七古,《梦游天姥吟留别》为杂言诗。 2.近体诗:近体诗是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当时为了与过去的非格律诗加以区别,称格律诗为近体诗或今体诗。 近体诗又分为律诗、绝句、排律三种。 律诗分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每首八句,每两句叫一联。头两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偶数句句尾要押韵(通常押平声韵,首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每个字用平声(相当现代汉语的平和阳平)还是用仄声(相当现代汉语的上声和去声)都有规定。如《过故人庄》是五言律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七言律诗。 绝句又叫截句、断句,因其形式很像截取律诗的一半。或五言,或七言。每首四句,二、四句要押韵(通常押平声韵),句中各字用平声还是仄声也有规定,绝句用不用对仗都可以。如《送元二使安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都是绝句。 二、词 词还有曲子词、长短句、诗余、乐府等名称。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开始是用来为某乐谱配词,用于歌唱的。为谱配歌词叫填词,填词所选定的调子叫词调,词调都有名称(如"水调歌头"、"念奴娇"等),叫做词牌。后来成了与音乐失去联系的一种文学体裁,词牌也便成了说明文字声韵格式即词谱的名称。填词时为点明题旨,多在词牌下另标题目。如"早行"、"咏梅"等。 词一般按字句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类。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一首词只一段的叫单调,两段的叫双调,三段、四段的叫三叠、四叠。一段叫一阕。双调中的两段,称上阕、献,或叫上片、下片,三叠、四叠中的段落按次序叫第一阕、第二阕……词在句式方面的基本特征是长短句,从一字句到十一字句都有。词谱中对每种词调的平仄、押韵都有规定。 三、曲 曲是由词进一步发展而成的。宋、金时期北方产生了新的乐曲曲词,发展到元代,就形成了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元曲(又称北曲)。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总汇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 两希文化: 古希腊文化(“原欲”文化→世欲人本意识)↘ (犹太人的祖先)古希伯来文化(“理性”文化→宗教人本意识)→基督教文化 古希腊文学的成就: 1、古希腊—罗马文学和希伯来—基督教文学是欧洲文学的两个源头,文学史上称之为“两希”传统。 2、古希腊文学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主要有两大渊源:一为欧洲本土的上古文化,一为欧洲本土之外 的东方文化。 3、古希腊文学史欧洲文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学的开端。古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荷马史诗》。 4、赫西俄德是继荷马之后出现的第一位大诗人。代表作是教谕诗《农作与时日》及《神谱》。 5、萨福古希腊最杰出的抒情诗人,她被看成是诗国中的女荷马,被柏拉图称为“第十位女文艺女 神”。 6、品达合唱琴歌的代表,其诗多赞美神和描写体育竞技,特别是赞颂奥林匹克运动的优胜者,风 格庄重凝练,辞藻华瞻,富丽堂皇,具有崇高美。对17世纪古典主义时期的弥尔顿、歌德等有较大的影响。 7、 主要成就:神话、史诗和戏剧,此外还有寓言、抒情诗和文艺理论等。 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公元前12世纪至前8世纪,英雄时代(由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又称“荷马时代”“黑暗时代”“黑铁时代”: 主要成就:神话、史诗P15 希腊神话是原始氏族社会的精神产物,是古希腊人集体创造的口头创作,是欧洲最早的文学形式,是古希腊人最初的意识活动成果,它艺术地概括了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表达了他们对社会不公平现象

的义愤,集中了他们的经验和理想,充满乐观精神。起具有天真美丽的幻想和清新质朴的风格。 希腊神话的艺术特征主要有三点:1 想象力极强。把自然界、人类社会。精神领域的一切现象都拟人化、神话化,入情入理,创造出令人难忘的意境和鲜明的形象。2 故事性极强。情节曲折,起伏跌宕,有头有尾,娓娓道来,动听感人。3 哲理性强。希腊神话既富情趣,又极深刻,是早期人类经验和智慧的结晶,许多故事寓意丰富,发人深思。如:西西弗斯的故事、代达罗斯的故事、爱泰尔斯的故事等。 希腊神话在同时代和后世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1 它是古希腊文学艺术宝库和土壤。荷马、赫西俄德,绝大部分悲剧、大量美术和雕塑作品都以它为材料。2 它对古罗马文学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维吉尔《埃涅阿斯记》大量取材,奥德维《变形记》则或全面转述。3 它是文艺复兴直至现当代一些著名作家艺术家创作的灵感和原型。莎士比亚、高乃依、拉辛、达芬奇、普桑、米开朗琪罗、贝尔尼尼等直至当代。 代表作家:赫西俄德: (1)教谕诗《工作与时日》:现存最早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诗作。 (2)叙事诗《神谱》:最早一部比较系统地叙述宇宙起源和神的谱系的作品。 第二个时期大移民时代:公元前8世纪到前6世纪,氏族社会进一步解体,城邦逐渐形成。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抒情诗和寓言。P19 抒情诗源于民歌,是伴着音乐唱歌的。体裁多样,主要有哀歌、琴歌、牧歌。讽刺诗等,以琴歌成就最大。琴歌分独唱琴歌与合唱琴歌两种。代表性的独唱抒情诗人有女诗人萨福、贵族诗人阿尔凯奥斯和阿那克里翁。 《伊索寓言》寓言:《伊索寓言》(散文体):主要反映奴隶制社会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是劳动人民生活教训和斗争经验的总结(《农夫和蛇》《乌龟和兔子》等。 第三时期公元前6世纪末到前4世纪初(奴隶制社会形成至全盛时期)史称“古典时期”:主要成就:抒情诗、散文、寓言、悲剧、喜剧、文艺理论,其中戏剧成就最大。 全盛时期欧洲文学史上著名的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第三版-期末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第三版-期末复习资料

1.曲颈瓶实验巴斯德否认了自然发生学说 2.微生物发展的五个时期:史前期(朦胧阶段);初创期(形态描述阶段),列文虎克---微生物的先驱者;奠基期(生理水平研究阶段),巴斯德---微生物学奠基人(显微镜的发现),科赫--细菌学奠基人;发展期(生化水平研究阶段)布赫纳---生物化学奠基人;成熟期(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阶段) 3.巴斯德的成果:①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说②证实发酵由微生物引起③发明了狂犬病毒减毒疫④苗制备方法⑤发明巴氏消毒法 4.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①.体积小,面积大;②.吸收多,转化快;③.生长旺,繁殖快;④.适应强,易变异;⑤.分布广,种类多。其中,体积小面积大最基本,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并由此而产生其余 4 个共性 5.细菌的三个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6.细菌的一般构造: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特殊构造:鞭毛,菌毛,性菌毛,糖被(微荚膜,荚膜),芽孢 7.细菌的细胞壁的功能:①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保护细胞免受外力的损伤;②为细胞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需;③阻拦酶蛋白或抗生素等有害物质进入细胞;④赋予细菌特有的抗原性和致病性(如内毒素),并与细菌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密切相关。 8.肽聚糖由肽和聚糖,肽聚糖单体构成,①、四肽尾,由四个氨基酸分子按L 型与D型交替方式连接而成,接在N-乙酰胞壁酸上。②、双糖单位: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溶菌酶水解此键。③、肽桥:甘氨酸五肽,肽桥变化甚多,由此形成了“肽聚糖的多样性”) 9.磷壁酸是革兰氏阳性菌的特有成分,(主要成分是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是噬菌体的特异性吸附受体; 10.外膜是革兰氏阴性菌的特有结构(位于壁的最外层,成分:脂多糖LPS(类脂A:是革兰氏阴性菌致病物质内毒素的物质基础,是许多噬菌体在细胞表面的吸附受体;核心多糖;O-特异侧链);磷脂和若干外膜蛋 11.假肽聚糖的β-1,3-糖苷键被水解。 12.缺壁细胞:实验室中形成:自发缺壁突变:L型细菌 人工方法去壁:彻底除尽(原生质体) 部分去除(球状体) 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支原体 13.试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程序染液 G+ G- 初染结晶紫紫色紫色 媒染碘液蓝紫色蓝紫色 脱色乙醇95% 蓝紫色无色 水洗 H2O 蓝紫色无色 复染番红蓝紫色红色 14.PHB:聚羟基丁酸酯,细胞内含物之一,具有贮藏能量,碳源及降低细胞内渗透压作用。 15.鞭毛分为L环,P环,S-M环,C环。 16.何谓“拴菌”试验?他的创新思维在何处?

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六年级下册知识点 Unit 1 How tall are you? 词汇分类: younger更年轻的old 更年长的tall更老的 Short 更矮的,更短的longer 更长的thinner更瘦的 Heavier 更重的bigger 更大的small更小的 Stronger 更强壮的lower 更低的smarter更聪明的 其他: Dinosaur恐龙hall大厅metre(meter) 米than 比 Both两个都kilogram 千克;公斤countryside乡村shadow影子,阴影Become开始变得,变成 短语搭配: 1.how heavy 多重 2.how tall多高 3.what size什么尺码 4.go down落下 5.have a try 试一试 6.catch the ball接到球 惯用表达式: 1.Let’s have a look.让我们看一看 2.Really? 真的吗? 3.I can’t wait.我等不及了。 4.What’s happening here? 这里正在发生什么? 课文重点句子: 1.That’s the tallest dinosaur in this hall. 那是这个厅里最高的恐龙。 2.It’s taller than both of us together. 它比我俩加起来还高。 3.Your feet are bigger than mine.My shoes are size 37. 你的脚比我的大。我穿37号的鞋。 公式化句型: 1.用than做比较的句型 It’s taller than both of us together. --> A + be动词+ 形容词比较级+ than B. 2.询问对方身高的句型及回答 How tall are you? -- I’m 1.65 metres --> How tall are you? -- I’m + 数字+ 长度单位。 3.询问对方鞋子的尺码的句型及其回答 What size are your shoes? --Size 7. --> What size are your shoes? -- Size + 数字。 4.询问重量的句型及其答语 How heavy are you? --I’m 48kilograms. --> --How heavy + be动词+ 人/ 物? -- 人/物+ be 动词+ 数字+ 重量单位。 知识拓展:

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1、科学探究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科学探究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猜想只是一种可能的答案,它和事实并不总是一样。要想知道猜想是否正确,必须设法验证。 3、把搜集到的各种资料和数据进行分类与整理,这也是获得事实与证据的重要步骤。 4、贾兰坡发现的“北京人”,为从猿到人的进化理论提供了极有力的证据。 5、达尔文在他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中提出的进化论学说认为,现代生物有共同的祖先。“进化论”的核心观点:自然选择、适者生存。而我国古生物学家1984年7月所发现的云南澄江生物化石群,证明了寒武纪时生物物种出现了爆炸性增长。 6、亲历探究,是我们学习科学的最佳途径;深入调查,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式。 7、绿色社区是指具备了符合环保要求的设施、建立了较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和公众参与机制的文明社区。 8、绿色社区建设,除了包括绿色建筑、社区绿化、垃圾处理、污水处理、节水设施、节能设施、新能源设施以外,还包括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居民良好生活习惯等因素。 9、阳光、水、氧气、食物等构成了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 10、光照、温度、湿度、雨、雪、风等环境因素,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金鱼的生活。水温对金鱼的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水温急剧升降,会引起金鱼的不适甚至死亡。水质、水温、放养密度是影响金鱼生活的重要因素。水温骤变超过4℃~5℃时,容易造成金鱼的死亡。11、通过实验所获得的数据是最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许多科学奥秘就蕴涵在其中。科学而合理地整理这些数据,是我们的研究取得成果的重要环节。 12、生物生存都需要一定的空间。自然环境是所有生物生存的共同空间。 13、自然界中几乎所有的生物都和其他一定数量的生物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食物关系,人们把这种食物关系称为食物链。当食物链中的某一种成员消失时,就会影响很多生物种类的生存。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整理汇总

一、解释下列名词 1.伴胞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其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边形成一颗菱形或双锥形的碱溶性蛋白晶体——δ内毒素,称为伴胞晶体(59) 2.菌落:分散的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成为菌落。 3.选择培养基:用来将某种或某种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的培养基。根据不同种类微生物的特殊营养需求或对某种化学物质的敏感性不同,在培养基中加入相应的特殊营养物质或化学物质,一直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有利于所需微生物的生长。(91) 4.革兰氏阳性菌:在革兰氏染色法里,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胞膜内形成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革兰氏阳性菌由于其细胞壁厚度大和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故遇乙醇或丙酮酸脱色处理时,因失水反而使网孔缩小,在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处理不会溶出缝隙,因此能吧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仍呈紫色。(49)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特点是厚度大、化学组分简单,一般只含90%肽聚糖和10%磷壁酸,从而与层次多、厚度地、成分复杂的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有明显的差别。革兰氏阴性菌因含有LPS外膜,故比革兰氏阳性菌更能抵抗毒物和抗生素对其毒害。(40) 5.LPS:脂多糖,位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最外层的一层较厚的类脂多糖类物质,由类脂、可信多糖和O-特异侧脸三部分组成。(43) 6.营养缺陷型:某些菌株发生突变(自然突变或人工诱变)后,失去合成某种(或某些)对该菌株生长必不可少的物质(通常是生长因子如氨基酸、维生素)的能力,必须从外界环境获得该物质才能生长繁殖,这种突变型菌株成为营养缺陷性(85)(218) 7.氨基酸异养型生物:不能合成某些必须的氨基酸,必须从外源提供这些氨基酸才能成长,动物和部分异养微生物为氨基酸异养型生物。如乳酸细菌需要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半胱氨酸、组氨酸、亮氨酸和脯氨酸等外源氨基酸才能生长。(baidu) (氨基酸自养型:能以无机氮为唯一氮源,合成氨基酸,进而转化为蛋白质及其他含氮有机物。 8.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团圆性、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55) 9.鉴别培养基:用于鉴别微生物。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特殊化学物质,某种微生物在培养基中生长后能产生某种带些产物,而这种带些产物可以与培养基中的特殊化学物质发生特定的化学反应,产生明显的特征性变化,根据这种特征性变化,可讲该种微生物与其他微生物区分开来(91) 10.PHB:聚-B-羟丁酸,直径为0.2~0.7um的小颗粒,是存在于许多细菌细胞质内属于类脂兴致的碳源类贮藏无。不溶于水,可溶于氯仿,可用尼罗蓝或苏丹黑染色。具有贮藏能量、碳源和降低细胞内渗透压的作用。(53) 11.糖被: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胶状物质。(6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