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简答题

1. 何谓微生物?微生物主要包括哪些类群?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者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包括非细胞型微生物和细胞型微生物(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

非细胞型微生物有病毒和亚病毒

细胞型微生物分为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

原核微生物有细菌、放线菌、蓝细菌、古生菌

真核微生物有真菌、原生动物、微型藻类

2. 微生物的五大共性是什么?

体积小,面积大

吸收多,转化快

生长旺盛,繁殖快

适应强,宜变异

分布广,种类多

第二章微生物的分类

一、名词解释

1. 菌株:同种微生物中不同来源的个体的总称。菌株又称品系,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即单个病毒粒子)繁殖而成的纯种群体及其后代。因此,一种微生物的每一个不同来源的纯培养物均可称为该菌种的一个菌株。

2. 纯培养:从一个细胞或一群相同的细胞经过培养繁殖而得到的后代,称纯培养。

二、简答题

1. 何谓细菌分类的双名法?

学名=属名+种名+(首次定名人)+现名定名人+现名定名年份

属名和种名斜体、必要,后面正体,可省略。

第三章原核微生物

一、简答题

1. 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各有哪些?

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

细菌的特殊结构:鞭毛、荚膜、芽孢、气泡

2. 简述革蓝氏染色与细菌细胞壁的关系。

在革兰氏染色中,经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细菌内形成深紫色的“结晶紫-碘”复合物。对于革兰氏阴性细菌,这种复合物可用乙醇从细胞浸出,而对革兰氏阳性细菌,则不易浸出。究其原因,主要是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较厚,肽聚糖含量高,脂质含量低,网格紧密,用乙醇脱色时,引起细胞壁肽聚糖层脱水,网状结构的孔径缩小以至关闭,从而阻止“结晶紫-碘”复合物外逸,保留初染的深紫色;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层较薄,肽聚糖含量较少,脂质含量较高,用乙醇脱色时,脂质溶解,细胞壁通透性增大,“结晶紫-

碘”复合物被提取至细胞外而使菌体变成无色;用番红复染后,革兰氏阴性细菌被染成红色,而革兰氏阳性细菌保持深紫色(结晶紫着色能力强于番红)。

3. 简述放线菌菌丝的形态特征和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

放线菌的细胞一般呈分支丝状

1、基内菌丝(又称基质菌丝,营养菌丝):生长在培养基内,主要功能是从培养基中吸收营养物质。

2、气生菌丝(又称二级菌丝):是从基内菌丝上长出培养基外,伸向空间的菌丝。

3、孢子丝:放线菌生长至一定阶段,在气生菌丝上分化出产生孢子的菌丝。

(ps:孢子丝生长到一定阶段断裂为孢子,成为分生孢子)

在固体培养基上,放线菌菌落常具有土腥味;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菌落周围有放射丝状菌丝。

干燥,不透明,表面呈紧密的丝绒状有一层色彩鲜艳的干粉。菌落和培养基连接紧密,难挑取,菌落正反颜色不一样,菌落边缘常呈放射状。

第四章真菌

一、简答题

1. 简述真菌的无性繁殖以及无性孢子的类型。

真菌的无性繁殖类型:a.由菌丝体断裂片段产生新个体(大多数真菌能进行这种繁殖方式)

b.由营养细胞分裂产生新个体

c.芽殖,母细胞出“芽”,每个“芽”成为一个新个体

d.产生无性孢子,每个孢子萌发为一个新个体

真菌无性生殖孢子: a.节孢子

b.厚垣孢子

c.孢囊孢子

d.分生孢子

2. 简述真菌的有性繁殖以及有性孢子的类型。

真菌的有性生殖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a.质配。两个细胞原生质彼此结合

b.核配。两个细胞的细胞核相互融合

c.减数分裂。双核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使染色体由二倍体转变为单倍体,产生具有特定形态的有性孢子

有性孢子类型

a.卵孢子。卵菌的有性孢子为卵孢子

b.接合孢子。接合菌的有性孢子为接合孢子

c.子囊孢子。子囊菌的有性孢子为子囊孢子

d.担孢子。担子菌的有性孢子为担孢子

3. 简述真菌菌落的特点。

与细菌菌落相似,但较大且厚;菌落圆形,表面光滑、湿润和粘稠,很易挑起;多数呈乳白色,少数为红色,个别为黑的;菌落还有酒香味。

第五章病毒

一、简答题

1. 简述病毒的结构。

病毒的基本结构:核衣壳(基本构造):核酸(DNA或RNA)、壳体(衣壳):壳粒蛋白组成

包膜、刺突(非基本构造):类脂或脂蛋白构成

2. 什么叫温和噬菌体?简述溶原性细菌的特征。

定义:凡吸附并侵入细胞后,噬菌体的DNA只整合在宿

主的核酸染色体组上,并长期随宿主DNA的复制

而进行复制,一般不进行增殖和引起宿主细胞裂解

的噬菌体,称温和噬菌体或溶源噬菌体。

前噬菌体:指整合在宿主的核酸染色体组上的噬菌体。

溶源菌:指核染色体上含前噬菌体并能正常生长繁殖而不被裂解的细菌,也称溶源性细菌,即含有温和噬菌体的寄主细胞。

2)特点:①自发裂解

②诱导裂解

③免疫性

④复愈

⑤溶源转变

⑥遗传稳定性

(烈性噬菌体:凡在短时间内连续完成五个阶段(吸附、侵入、增殖、装配、释放)而实现其繁殖的噬菌体;反之则称为温和噬菌体。)

3. 简述一步生长曲线的特征。

一步生长曲线: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

生长规律:

(1)潜伏期

(2)裂解期

(3)平稳期

裂解量

=每个被感染细菌释放的噬菌体颗粒的平均数目

=平稳期平均噬菌斑数/潜伏期平均噬菌斑数

4. 亚病毒可分为哪三个类群?各有什么特点?

类病毒:只含RNA一种成分,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分子生物。

特点:

拟病毒:是一类包裹在植物病毒粒子中的类病毒。

朊病毒:一类能侵染动物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小分子无免疫性

的疏水蛋白质。

卫星病毒:

指依赖于与其共同侵染寄主细胞的辅助病毒进行繁殖

的核酸分子,其核酸序列与辅助病毒基因组没有明显的同

源性。卫星的核酸分子如含有编码外壳蛋白的遗传信息,

并能包裹成形态学和血清学与辅助病毒不同的颗粒,则称

卫星病毒(Satellite virus)。

卫星RNA:

如本身没有编码外壳蛋白的遗传信息,而是装配于辅助病毒

的外壳蛋白中,则称谓卫星RNA(Satellite RNA)。

第六章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

1. 简述微生物的四种基本营养类型。

a.光能无机营养型(光能自养):主要类群:藻类、紫硫细菌、绿硫细菌、蓝细菌等。

b.光能有机营养型(光能异养):主要类群:紫色无硫细菌、红螺菌

c.化能无机营养型(化能自养):主要类群:硫氧化细菌、硝化细菌、氢细菌、铁细菌

2. 简述微生物摄取营养物质的四种基本方式。

1、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

1、定义:又称被动扩散,是指在浓度梯度的作用下,营养物质扩散进入细胞的过程。

2、特点:

(1)细胞内外浓度梯度为动力,从高到低

(2)不需能量和载体

(3)小分子,非电离分子能通过

2、促进扩散

1、定义:借助于细胞膜上一些特异性载体蛋白,从浓度高的一侧透过膜向浓度低的

一侧扩散。

2、特点:

(1)物质浓度梯度为动力

(2)无需能量,需膜载体(特异性载体蛋白)

3、主动运输

1、定义:指在代谢能的驱动下,通过通透酶作用,营养物质逆浓度梯度运输进入细胞

的过程

2、特点:

(1)逆浓度梯度

(2)需能量与膜载体

(3)运输有机(无机)离子,糖类(乳糖,葡萄糖等),氨基酸和有机酸等。

4、基因转位

1、定义:既需特异性载体蛋白,又耗能的运输方式,但溶质在运输前发生分子结构

的变化。

2、特点:

(1)逆浓度梯度

(2)需能量与载体

(3)被运输物质受化学修饰

3. 何谓培养基?简述配制培养基的原则和培养基的种类。

培养基是由人工配制供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所用的营养基质。

(常用的培养基

细菌——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放线菌——高氏一号培养基

酵母菌——麦芽汁培养基

霉菌——查氏培养基

细菌、放线菌,pH7—8

酵母、霉菌,pH4.5—6 )

配制培养基的原则:

1)、根据营养类型,配制培养基

2)、根据营养需要,配制培养基

3)、根据环境要求,调控培养基理化条件

4)、根据经济原则,选用廉价的培养基原料

5)、根据无菌要求,经行培养基灭菌操作

培养基的种类:

按组分划分:天然培养基(如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合成培养基(如高氏1号培养基)

按物理状态划分: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

按用途划分:基础培养基、富集培养基、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

种子培养基、发酵培养基

4. 试比较呼吸、厌氧呼吸和发酵的特点。

呼吸的特点:以氧分子为最终受体,有机物氧化彻底,能量(有效电子)释放完全

厌氧呼吸的特点:没有氧分子参加反应,电子和质子的最终受体为无机氧化物(硝酸根、硫酸根或碳酸根)等外源电子受体;有机物氧化彻底;但释放的能量低于有氧呼吸发酵的特点:不需氧分子,有机物氧化不彻底,能量(有效电子)释放不完全

第七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遗传变异

一、简答题

1. 什么叫细菌生长曲线?可分为哪几个生长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在分批培养中,将少量细菌接种到一定溶剂的新鲜液体培养基中,于适宜条件下培养,细菌会生长繁殖。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以细菌数量的对数为纵坐标作图,可绘制得细菌生长曲线。

该曲线可区分为:

a、延滞生长期:菌体细胞物质增加,细胞体积增大,代谢机能活化,诱导酶、辅酶以及其他产物大量合成,核糖体合成加快,RNA含量升高。但在这个阶段,细菌数量几乎没有增加。该期长短与菌种的遗传特性、菌龄、接种量,以及接种前后环境变化大小有关。(缩短延滞生长期的措施:采用适当菌龄的菌种,选用接近种子培养基的发酵培养基等。)

b、对数生长期:经过延滞生长期,细胞分裂速率加快,个体数目以几何级数增长(2的n次方),分裂n次后,细胞数目达到n2个。这个时期细菌个体高速增殖,代时最短;活

性强,代谢旺盛;菌体大小、个体形态、化学组成和生理特征等相对一致。

c、稳定生长期:经过对数生长期,培养基中养分消耗很大,限制性养分耗尽;由于细菌的选择性利用,养分比例失调;酸、醇、毒素等代谢产物积累,致使生长条件恶化,细菌繁殖速率逐渐下降,死亡速率上升。当繁殖速率与死亡速率基本持平时,培养基中活菌数保持相对稳定。在这个阶段,细菌个体数目达到最高;细菌活性下降,细胞内开始积累内含物,如肝糖粒、脂肪粒、PHB等;芽孢细菌形成芽孢。

d、衰亡生长期:在稳定生长期后,由于养分缺乏,代谢产物积累,细菌增殖逐渐停止,活菌数不断减少。在某一时段,活菌数成几何级数下降,称之为“死亡对数期”。衰亡生长期的细菌会出现畸形或多形态,细胞内产生液泡和空泡,甚至细胞自溶而消亡。

2. 什么叫恒浊连续培养和恒化连续培养?

恒浊连续培养:

概念:在恒浊器内,调节培养基流速,使细菌培养液浊度保持恒定的连续培养方法。

恒化连续培养:

概念:以恒定流速使营养物质浓度恒定而保持细菌生长速率恒定的方法。

3. 简述基因突变的类型和机制。

类型:根据突变株所表现的特征不同分为:表型突变型、生化突变型、致死突变型、条件致死突变型、其他突变型

表型突变型:发生细胞形态变化或引起菌落形态改变的突变型

生化突变型:指代谢途径发生变化但没有明显形态变化的突变型(营养缺陷型、抗

性突变型、抗原突变型)

致死突变型:指由于基因突变而造成个体死亡的突变型

条件致死突变型:在某一条件下,基因突变具有致死效应,而在另一条件下,基因

突变没有致死效应的突变型。

机制:自发突变:在没有人为作用的情况下微生物发生的突变

a、背景辐射和环境因素诱变

b、微生物自身有害代谢物的诱变

c、环出效应(环状突出效应)

d、互变异构效应

诱发突变:在人为诱变剂的作用下微生物所发生的突变

诱变剂:凡能提高突变率的任何理化因子

诱变剂的作用机制:a、引起碱基对的置换突变

b、移码突变

4. 简述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方式。

1)、转化:受体菌直接吸收来自供体菌的游离DNA片段,并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从而获得供体菌的部分遗传性状的过程。

2)、转导:通过温和噬菌体的介导,将供体DNA片段带入受体菌中,从而使受体菌获

得供体菌的部分遗传性状的过程。

3)、接合:通过两个完整的菌体细胞直接接触,将供体菌DNA片段(包括质粒)带入受体菌中,从而使受体菌获得供体的部分遗传性状的过程。

4)、原生质体融合:使遗传性状不同的两个细胞原生质体发生融合,并发生遗传重组

以产生融合子的过程

第八章微生物的生态

一、简答题

1. 根据微生物与氧气的关系,可将微生物分为几种类型?

a、好氧菌

b、微好氧菌

c、耐氧菌

d、厌氧菌

e、兼性厌氧菌

2. 为什么厌氧菌对氧气敏感?

厌氧菌没有呼吸链,依靠发酵、厌氧呼吸、或光合磷酸化产能。不能解除氧毒,对氧气敏感。短时接触空气,生长便受抑制,甚至致死。

3. 简述种群间微生物的相互作用。

中立: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微生物种群同处于某一生境时不发生相互影响的现象。空间上的分离(低种群密度)或时间上的间隔(不同时进行代谢活动)都能促成

或保持两个种群的中立。

协作:指一种微生物的生活(主要是代谢产物)创造或改善了另一种微生物的生活条件的现象。这种协作获益者是单方的,即栖生;也可以是双方的,即互生。

互生:两种单独分开生活的微生物共同生活时,可互为对方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或一种微生物生命活动(代谢产物)改善另一微生物的生活条件。

共生:两种微生物共同生活时互相依赖彼此获益,一种类型脱离另一种类型就不能独立生活。(PPT版)

互利共生:

是两者从结合中都有利。

偏利共生:又称栖生

是一方有利,但对另一方无害。

(共生:是互生的发展。它指两种微生物专一地共同生活,在形态上形成了特殊的共生体,在生理上产生了一定的分工,相互依存,彼此获益的现象。在共生关

系中,一种生物已经难以离开另一种生物而独立生存。PS:课本版)寄生:指一种微生物生活于另一种微生物体内或者表面,从中取得养分进行生长,同时使后者遭受损害甚至死亡的现象。(若寄生物进入宿主体内,称为内寄生;若

寄生物不进入宿主体内,称为外寄生)

拮抗:指一种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产生某种代谢产物、改变环境条件或以其他微生物为食,从而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的现象。(可分为偏生、竞争、捕食)竞争:指微生物之间为争夺生活空间和营养物质而出现的一种对抗关系。

捕食:指一种较大的微生物直接捕捉。吞食另一种较小的微生物的现象。

偏生:指两个微生物种群共同生活时,甲方产生抑制条件(如产生抑制物质或改变生存环境),限制乙方生长的现象。

第九章微生物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一、简答题

1. 氮素循环包括哪几个环节?

a、固氮微生物从空气中获得氮气,经过生物固氮作用将氮气转化为氨,再合成植物体

成分,经过食物链传递,转化为动物体成分。

b、动植物死后,体内含氮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而释放氨。

c、氨可被硝化微生物氧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d、硝酸盐等再被反硝化微生物还原为氮气而返回大气。

e、氨和亚硝酸盐也可被厌氧氨氧化微生物转化为氮气而返回大气。

2. 什么叫生物固氮?有哪几种类型?

生物固氮是固氮微生物将氮气还原为氨的生物过程。

生物固氮类型有:

1)、自生固氮:独立生活时即能固氮的微生物的固氮过程,效率较低。

2)、联合固氮:固氮菌生长于植物根际,与植物联合,固氮效率提高。

3)、共生固氮:固氮菌与植物建立共生关系后,固氮效率进一步提高。

第十章微生物对环境的污染与危害

一、简答题

1. 简述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原因、种群特点以及评价方法。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水体中,使藻类和浮游生物旺盛繁殖,从而破坏水体生态平衡的现象。湖泊、内海、港湾、河口等缓流水体易发生富营养化。形成原因:

(一)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

内源性

外源性

(二)影响因素

1、营养物质:氮和磷是藻类生长的限制因子。

2、季节和水温:夏季高发

3、光照:充足的光照是藻类快速繁殖的必要条件。

4、PH:藻类生长的pH范围为7.0~9.0,我国大多数湖泊pH均在7.5~9.0,因而容

易发生藻类的国度增殖。

5、其他生物:水体中没有拮抗性生物时,易导致藻类的过度繁殖。

种群特点:

在未被污染前,水体中微生物群落的特点是种类丰富,但每个种群的个体数目较少,即种类多,个数少。

水体被污染后,微生物群落种类减少,每个种群个体数目增加,即种类少,个数多。 评价方法:

1、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P/R )

2、藻类生产潜力

2. 简述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与防治措施。 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

a 、引发藻类猛长,影响水体景观和其他生物生活。

b 、耗尽溶解氧,造成水生生物死亡。

c 、产生毒素,引发中毒事件。

d 、产生气味化合物,使水体散发不良气味。

e 、妨碍给水处理,影响供水质量。 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 预防:

a 、切断营养物质来源。

b 、控制藻类生长。 治理:

疏浚底泥,取出水草和藻类,引入低营养水稀释,施行人工曝气等。

第十一章 污染环境的微生物净化与修复

一、简答题

1. 何谓可生物降解性?简述评定有机污染物可生物降解性的三种方法。

可生物降解性:指在生物作用下大分子有机物转变成小分子化合物的性能。 可生物降解性的评定: 1)、按基质性质指标评定 5BOD 是指有机污染物被微生物氧化分解所需要的氧量,它代表了污(废)水中 能被微生物降解的那部分有机物的量。

COD 是指有机污染物被强化学氧化剂分解所需的氧量,它代表了污(废)水受还 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

5BOD /COD 可以反映有机污染物的可生物降解性。 2)、按基质可生物氧化率评定 %100?=

需氧量

基质彻底氧化时的理论分解的需氧量

基质被微生物完全氧化可生物氧化率

3)、按基质呼吸线评定

基质生化呼吸线:指微生物分解基质的耗氧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也称基质耗氧线。 内源呼吸线:指在无外源基质的条件下,微生物内源呼吸的耗氧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为了评价基质的可生物降解性,需将基质(生化)呼吸线与内源呼吸线进行比较。

若基质呼吸线位于内源呼吸线之上,说明该基质可被微生物降解。

若基质呼吸线与内源呼吸线几乎重叠,说明该基质不能被微生物降解。

若基质呼吸线位于内源呼吸线以下,说明该基质不仅不能被微生物降解,而

且对微生物具有毒性,致使内源呼吸减弱。

2. 简述生物修复的技术要点。

添加营养物质

生物激活:通过添加营养物质来强化生物降解和生物转化的过程。

添加电子受体

电子受体:溶解氧、硝酸盐、硫酸盐、高价铁和有机物分解的中间产物。

添加共代谢基质

了解有机污染物的理化特性

了解污染现场和土壤的特性(PS:下面部分来自课本上)

接种微生物

生物修复可以通过改善污染区域的理化条件,强化土著微生物降解活性来实现。添加第一基质

许多有机污染物是通过工讲解途径分解的

使用有机溶剂或表面活性剂

污染物进入环境时间过长,可生物降解性越低,即污染物老化。污染物老化的原因并非是微生物活性受到抑制,也不是营养物质缺乏,而是在污染物与天然有机物结合后,或被土壤颗粒吸附后,传质受到限制。为了提高污染物的水溶性,加速污染物生物降解,可以添加适量的有机溶剂或表明活性剂。

其他措施

污染物的许多理化性质都会影响生物修复效果。

第十二章废水生物处理的微生物学原理

一、简答题

1. 废水生物处理有哪些类型?

1). 好氧微生物处理:

活性污泥法

生物膜法

好氧塘法

2). 厌氧微生物处理

厌氧消化法

厌氧生物膜法

厌氧塘法

3)、利用特定微生物生理类群处理:光合菌

4)、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处理:

土地处理系统净化法

5)、利用固定化微生物或酶处理

6)、利用工程菌处理

2. 简述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的机理。

1)有机物的吸附与附聚 2)有机物的扩散传递

3)有机物的分解与生物体的合成 3. 生物膜的微生物学特征有哪些? 1)种群多样性 2)种群区域性 3)食物链较长 4)脱氮菌被固定 5)生物量较大

4. 简述生物膜净化污水的原理。

生物膜法的原理是,生物膜首先吸附附着水层有机物,由好氧层的好氧菌将其分解,再进入厌氧层进行厌氧分解,流动水层则将老化的生物膜冲掉以生长新的生物膜,如此往复以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5. 简述废水生物除磷的微生物学原理。 聚磷细菌的过度摄磷作用

聚磷细菌含有异染粒,形成PHB (聚β羟丁酸)

第十三章 环境监测中的微生物学方法

一、简答题

1. 根据腐生细菌的数量及腐生细菌数与细菌总数的比值,水体可划分为哪几类? 根据腐生细菌数与细菌总数的比值,

水体划分为α -腐生带、 β -腐生带和多-腐生带。

2. 简述发光细菌检测法和Ames 试验法的原理。

1、发光细菌检测法的原理:发光细菌的发光强度是菌体健康状况下的一种反映。在正常情况下,这类细菌在对数生长期的发光能力很强。然而,在环境不良或存在有毒物质时,其发光能力减弱,衰减程度与毒物毒性及其浓度成一定的比例关系。通过灵敏的光电测定装置,检测发光细菌受毒物作用时的发光强度变化,可以评价待测物质毒性的大小。这种采用发光细菌检测污染物毒性的方法,称为发光细菌检测法。

2、Ames 试验法的原理:Ames 试验法是由美国Ames 教授创建的一种致突变测定法。该方法利用了组氨酸营养缺陷性鼠伤寒沙门菌可发生回复突变的性能。在没有受到致死突变物质作用时,这些菌株不能在不含组氨酸的培养基上生长。受到致死突变物质作用后,它们通过基因突变而回复为野生型,可在不含组氨酸营养缺陷型鼠伤寒沙门氏菌之间的关系如下: -+

?is is H H 营养缺陷性野生型正向突变回复突变

微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细菌乙醇发酵与酵母菌乙醇发酵 酵母菌乙醇发酵,在厌氧和偏酸(pH3.5-4.5)的条件下,通过糖酵解(EMP)途径将葡萄糖降解为2分子丙酮酸,丙酮酸再在丙酮酸脱羧酶作用下生成乙醛,乙醛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还原成乙醇,1分子葡萄糖产生2分子乙醇、2分子二氧化碳和净产生2分子ATP。 细菌乙醇发酵,细菌即可利用EMP途径也可利用ED途径进行乙醇发酵,经ED途径发酵产生乙醇的过程与酵母菌通过EMP途径生产乙醇不同,故称细菌乙醇发酵。1分子葡萄糖经ED途径进行乙醇发酵,生成2分子乙醇和2分子二氧化碳,净产生1分子ATP。 2菌落与菌苔 菌落,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通常来源于一个细胞、肉眼可见的微生物细胞群体叫做菌落。菌苔,当菌体培养基表面密集生长时,多个菌落相互连接成一片,称菌苔。 3原生质体与原生质球 原生质体指人工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的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细胞壁的合成后,所剩下的仅由细胞膜包裹着的细胞,一般由革兰氏阳性细菌形成。 原生质球指用同样的方法处理,仍有部分细胞壁物质未除去所剩下的部分,一般由革兰氏阴性细菌所形成。 4温和噬菌体与烈性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有些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并不增殖,也不裂解细菌,这种噬菌体称为温和噬菌体烈性噬菌体,能在寄主细菌细胞内增殖,产生大量噬菌体并引起细菌裂解的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 5选择性培养基与鉴别培养基 选择性培养基,是根据某一种或某一类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对某种化合物的敏感性不同而设计的一类培养基。利用这种培养基可以将某种或某类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 鉴别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在普通培养基中加入某种试剂或化学药品,通过培养后的显色反应区别不同微生物的培养基。 6连续培养与分批培养 连续培养,在培养容器中不断补充新鲜营养物质,并不断地以同样速度排除培养物,使培养系统中细菌数量和营养状态保持恒定,这就是连续培养法 分批培养,将少量单细胞纯培养物接种到恒定容器新鲜培养基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定时取样测定细菌数量。培养基一次加入,不补充,不更换。 7恒化培养法与恒浊培养法 恒化培养法,通过控制某种限制性营养物质的浓度调节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及其细胞密度,使装置内营养物质浓度恒定的培养方法 恒浊培养法,根据培养液细胞密度调节培养液流入的速度,使装置内细胞密度保持恒定的培养方法 8随机培养法与同步培养法 同步培养法,使被研究的微生物群体处于相同生长阶段的培养方法 随机培养法,在一般培养中,微生物各个体细胞处于不同的生长阶段的培养方法 9碱基转换与颠换 碱基转换,DNA链中嘌呤被另外一个嘌呤,或嘧啶被另一个嘧啶所置换,叫做转换 颠换,DNA链中嘌呤被另外一个嘧啶,或者嘧啶被另外一个嘌呤所置换,叫做颠换。 10 转化与转导 转化,是受体菌直接吸收来自供体菌的DNA片段,通过交换将其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

浙江农林大学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绪论微生物与人类 1.人类迟至19世纪中叶才真正认识微生物世界,其中的障碍有哪些?它们是如何被克服的? 各举例说明之。 答:人类认识微生物世界中遇到的障碍以及被克服的相关例子如下: (1)个体微小。列文虎克利用其自制的显微镜,克服了肉眼的局限性,首次观察到多种微生物的个体形态。 (2)外貌不显。主要由科赫学派克服的,他们创立了许多显微镜技术,染色技术、悬滴培养技术和显微摄影技术,使人们对细菌等的外貌能清楚地观察到。 (3)杂居混生。由科赫等人发明的明胶和琼脂平板分离微生物纯种的方法,克服了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杂居混生状态,从而进入了研究微生物纯培养阶段。 (4)因果难联。把微生物作用的因果联系起来的学者很多,如巴斯德提出了活的微生物是传染病、发酵和腐败的真正原因;科赫提出了证明某病的病原菌的“科赫法则”等。 2.微生物学发展史如何分期?各时期的时间、实质、创始人和特点是什么?我国人民在微生物学发展史上占有什么地位?有什么值得反思? 答:(1)微生物学发展史的分期以及各时期的时间、实质、创始人和特点如下:①史前期(约8000年前~1676年)——朦胧阶段 a.代表人物:各国劳动人民。 b.特点:未见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凭实践经验利用微生物的有益活动进行酿酒、发面、制酱、娘醋、沤肥、轮作、治病等。 ②初创期(1676~1861年)——形态描述阶段 a.代表人物:列文虎克。 b.特点:自制单式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出于个人爱好对一些微生物进行形态描述。 ③奠基期(1861~1897年)——生理水平研究阶段 a.代表人物:巴斯德和科赫。 b.特点:微生物学开始建立;创立了一整套独特的微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开始运用“实践-理论-实践”的思想方法开展研究;建立了许多应用性分支学科;进入寻找人类和动物病原菌的黄金时期。 ④发展期(1897~1953年)——生化水平研究阶段 a.代表人物:E.Büchner。 b.特点:对无细胞酵母菌“酒化酶”进行生化研究;发现微生物的代谢统一性;普通微生物学开始形成;开展广泛寻找微生物的有益代谢产物;青霉素的发现推动了微生物工业化培养技术的猛进。 ⑤成熟期(1953年~至今)——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阶段 a.代表人物:J.Watson和F.Crick。 b.特点:广泛运用分子生物学理论和现代研究方法,深刻揭示微生物的各种生命活动规律;以基因工程为主导,把传统的工业发酵提高到发酵工程新水平;大量理论性、交叉性、应用性和实验性分支学科飞速发展;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独特实验技术推动了生命科学各领域飞速发展;微生物基因组的研究促进了生物信息学时代的到来。 (2)我国人民在微生物学发展史上占有的地位与反思

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附答案)汇总

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A) (临床医学本科、影像医学本科、中医药学本科、实验技术本科、预防医学本科) 班级学号姓名 注意事项: 1.在试卷上写上姓名、班级。在答题卡上填上学号,将相应的数字涂黑,并写上班级、姓名和试卷类型(A卷/B卷)。交卷时必须将答题卡与试卷一起上交,否则以零分计算! 2.本份试卷由基础知识题和病例分析题组成,共150个选择题,请按题目要求,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的字母涂黑,做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时请严格遵守考场纪律,原则上不允许上厕所。 第一部分、A型选择题 (由一题干和5个备选答案组成,请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共90个选择题) 1.哪种疾病的病原体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A.疯牛病 B.梅毒 C.结核病 D.沙眼 E.体癣 2.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主要依据是: A.单细胞 B.二分裂方式繁殖 C.对抗生素敏感 D.有由肽聚糖组成的细胞壁 E.仅有原始核结构,无核膜 3.革兰阳性菌细胞壁: A.肽聚糖含量少 B.缺乏五肽交联桥 C.对溶菌酶敏感 D.所含脂多糖与致病性有关 E.有蛋白糖脂外膜 4.青霉素杀菌机制是: A.干扰细胞壁的合成 B.与核糖体5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C.影响核酸复制 D.与核糖体3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E.损伤细胞膜 5.有关“细菌鞭毛”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与细菌的运动能力有关 B.许多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鞭毛 C.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能直接观察到 D.可用于细菌的鉴定 E.将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中有助于鉴别细菌有无鞭毛(半固体) 6.有关“芽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可产生(都是阳性) B.不直接引起疾病 C.对热有强大的抵抗力 D.代谢不活跃 E.通常在细菌处于不利环境下形成 7.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观察细菌形态时,总放大倍数为: A.10倍 B.100倍 C.400倍 D.900~1000倍 E.10000倍 8.脑膜炎奈瑟菌和肺炎链球菌经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乙醇脱色后,菌体分别呈: A.红色和紫色 B.紫色和紫色 C.紫色和无色 D.无色和无色 E.无色和紫色 9.革兰染色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染色法,其实际意义不包括:

微生物学考试资料

微生物学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何故? 微生物五大共性分别是:1:体积小,面积大;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适应强,易变异;5:分布广,种类多。其中最基本的特性是体积小,面积大。微生物是一个突出的小体积大面积系统,从而赋予它们具有不同于一切大生物的五大共性,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故而产生了其余四个共性。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和代谢废物的排泄面使微生物具有了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的特点。环境信息的交换面使微生物具有适应强,易变异的特点。而正是因为微生物具有适应强,易变异的特点,才能使其分布广,种类多。 2.为什么说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请不要简单罗列二个人的工作,而应该对他们的工作及意义进行评论) 路易·巴斯德,主要贡献:①否认了“自生说”;②初步应用免疫学,利用预防接种法治疗疾病,给人类带来幸福;③证实了发酵作用与微生物活动有关;④发明了巴氏灭菌法。④分离鉴定了引起家蚕蚕病杆菌并提出预防措施,被誊为微生物的奠基人。 罗伯特·柯赫,专门研究细菌,特别是病原菌,对微生物学有卓越贡献:①建立微生物学研究基本技术,被誉为细菌学技术之父。②证实病害的病原菌学说(柯赫法则)。 具体证实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 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 他们将微生物大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阶段,揭露了微生物是造成腐败发酵和人畜疾病的原因,并建立了分离、培养、接种和灭菌等一系列独特的微生物技术,从而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开辟了医学和工业微生物等分支学科。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3.微生物包括哪几大类群? 真核: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 原核:真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蓝细菌)、古细菌 非细胞结构: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4.名词解释:微生物、种、菌株、型。 A 微生物:是指一切体形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甚至没有细胞结构 的低等生物的统称 B种:是一个基本分类单位;是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接近,与同属内其他种有明显差别的菌株的总称。 C菌株: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繁殖而成的纯种群体及其一切后代(起源于共同祖先并保持祖先特性的一组纯种后代菌群)。因此,一种微生物的不同来 源的纯培养物均可称为该菌种的一个菌株。菌株强调的是遗传型纯的谱系。 D型:常指亚种以下的细分。当同种或同亚种内不同菌株之间的性状差异不足以分为新的亚种时,可以细分为不同的型。例如:按抗原特征的差异分为不同的血清型5.用一个具体事例说明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为什么说微生物是人类的敌人,更是我们的朋友? 对于人类来说,微生物有有害的,也有有益的,它们可以使人致病,也可以为人治病,可以给人类造成损失,也可以为人类创造财富。 致病的如葡萄球菌、天花病毒等,治病的如青霉素、噬菌体等,肠道中的双歧杆菌还有维护肠道正常细菌菌群平衡、抑制病原菌的生长、防止便秘、在肠道内合成维生素、氨基酸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期末考试试卷卷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2002-2003年度上学期) 姓名班级学号成绩 一、选择题(单选或多选,20×2=40) 1、对微生物的概念,以下最正确、最完整的叙述是。 A、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清楚的生物。 B、微生物是一类结构简单,具有单细胞结构,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清楚其结构的生物。 C、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具有单细胞结构,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 观察清楚其结构的最低等生物。 D、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具有单细胞、简单多细胞结构或非细胞 结构,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清楚其结构的最低等的生物 2、生物五界分类系统包括。 A、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动物界、植物界。 B、病毒界、原核生物界、真核生物界、动物界、植物界。 C、原核生物界、真核生物界、真菌界、动物界、植物界。 D、病毒界、原核生物界、真核生物界、动物界、植物界。 3、以下微生物属于环境工程微生物范畴的是。 A、病毒、蓝细菌、真细菌、粘细菌。 B、原生动物、蓝细菌、真核藻类、放线菌、粘细菌。 C、微型后生动物、酵母菌、霉菌、真细菌。 D、病毒、螺旋体、细菌、放线菌、 真菌、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

4、关于细菌的形态和大小的描述,以下正确的是。 A、细菌的形态包括球菌、杆菌、螺旋菌、丝状菌。 B、杆菌有长杆菌、短杆菌、弧杆菌、链杆菌和芽孢杆菌之分。 C、在任何情况下,细菌的形态都是稳定的。 D、多数球菌的直径为0.5~2.0μm。 5、以下物质属于细胞质内含物的是。 A、细胞膜 B、核糖体 C、荚膜 D、异染粒 E、气泡 6、荚膜具有的功能包括。 A、荚膜可以维持细菌的细胞形态。 B、荚膜为鞭毛提供支点,使鞭毛运动。 C、荚膜是细菌在其表面分泌的一种粘性物质,它可以保护细菌免受干燥的影响; 当营养缺乏时可以作为碳源和氮源被利用。 D、细菌的荚膜有生物吸附的作用,将废水中有机物、无机物及胶体吸附在细菌体表面上。 7、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是细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描述菌落特征应包括。 A、菌落的形态 B、菌落的大小 C、菌落的光泽 D、菌落的颜色 E、菌落的质地及透明度 F、菌落的边缘特征 8、古菌具有的特点有。 A、古菌有精确的方角和垂直的边构成直角几何形态的细胞; B、古菌的细胞膜组分大多数是脂蛋白,蛋白质是酸性的;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整理汇总

一、解释下列名词 1.伴胞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其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边形成一颗菱形或双锥形的碱溶性蛋白晶体——δ内毒素,称为伴胞晶体(59) 2.菌落:分散的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成为菌落。 3.选择培养基:用来将某种或某种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的培养基。根据不同种类微生物的特殊营养需求或对某种化学物质的敏感性不同,在培养基中加入相应的特殊营养物质或化学物质,一直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有利于所需微生物的生长。(91) 4.革兰氏阳性菌:在革兰氏染色法里,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胞膜内形成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革兰氏阳性菌由于其细胞壁厚度大和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故遇乙醇或丙酮酸脱色处理时,因失水反而使网孔缩小,在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处理不会溶出缝隙,因此能吧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仍呈紫色。(49)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特点是厚度大、化学组分简单,一般只含90%肽聚糖和10%磷壁酸,从而与层次多、厚度地、成分复杂的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有明显的差别。革兰氏阴性菌因含有LPS外膜,故比革兰氏阳性菌更能抵抗毒物和抗生素对其毒害。(40) 5.LPS:脂多糖,位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最外层的一层较厚的类脂多糖类物质,由类脂、可信多糖和O-特异侧脸三部分组成。(43) 6.营养缺陷型:某些菌株发生突变(自然突变或人工诱变)后,失去合成某种(或某些)对该菌株生长必不可少的物质(通常是生长因子如氨基酸、维生素)的能力,必须从外界环境获得该物质才能生长繁殖,这种突变型菌株成为营养缺陷性(85)(218) 7.氨基酸异养型生物:不能合成某些必须的氨基酸,必须从外源提供这些氨基酸才能成长,动物和部分异养微生物为氨基酸异养型生物。如乳酸细菌需要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半胱氨酸、组氨酸、亮氨酸和脯氨酸等外源氨基酸才能生长。(baidu) (氨基酸自养型:能以无机氮为唯一氮源,合成氨基酸,进而转化为蛋白质及其他含氮有机物。 8.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团圆性、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55) 9.鉴别培养基:用于鉴别微生物。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特殊化学物质,某种微生物在培养基中生长后能产生某种带些产物,而这种带些产物可以与培养基中的特殊化学物质发生特定的化学反应,产生明显的特征性变化,根据这种特征性变化,可讲该种微生物与其他微生物区分开来(91) 10.PHB:聚-B-羟丁酸,直径为0.2~0.7um的小颗粒,是存在于许多细菌细胞质内属于类脂兴致的碳源类贮藏无。不溶于水,可溶于氯仿,可用尼罗蓝或苏丹黑染色。具有贮藏能量、碳源和降低细胞内渗透压的作用。(53) 11.糖被: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胶状物质。(60)

最新医学微生物期末考试

登陆QQ邮箱,对比重点是否有出路 1、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同时,产生毒素,引起严重中毒症状。 2、病原微生物:对人类和动物、植物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病原微生物。 3、潜伏感染:宿主与致病菌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暂时处于平衡状态,病菌潜伏在病灶内或某些特殊组织中,一般不出现在血液、分泌物或排泄物中,一旦机体抵抗力下降,潜伏致病菌大量繁殖,即可使疾病复发。 4、菌群失调:是指在原微生境或其他有菌微生境内正常微生物群发生的定量和定性的异常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量的变化,故也称比例失调。 5、消毒:杀灭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芽胞的方法 6、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或其他物体的操作方法。 7、条件致病微生物:某些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但在正常菌群当其菌群失调、定位转移、宿主转换或宿主抵抗力的严重降低时,可引起疾病,称条件致病菌。 8、显性感染:当机体抗感染的免疫力较弱,或侵入的致病菌数 量较多、毒力较强,以致机体的组织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生理功能也发生改变,并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症。 9、菌落:单个细菌经培养后分裂繁殖成的一堆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10、毒血症:致病菌侵入宿主体内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病菌不进入 血循环,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外毒素经血到达易感的组织和细胞,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 11、半数感染量:表示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指定感染途径,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感染所需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 12、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非病原微生物和芽胞的方法。 13、微生物:自然界中一些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到 的微小生物。 14、CPE:即致细胞病变效应,是指病毒感染引起的、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受感染组织细胞的形态学改变。 15、侵袭力:是指致病菌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与细菌的表面结构和产生的胞外酶有关 16、肥达试验:系用已知的伤寒杆菌O、H抗原和甲、乙型副伤寒杆菌的H抗原,与不同稀释度的待检血清作定量凝集试验,根据抗体的含量和动态变化以辅助临床诊断伤寒、副伤寒的一种血清学试验。 17、菌群失调症:是指在原微生境或其他有菌微生境内正常微生物群发生的定量和定性的异常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量的变化,故也称比例失调。 18、结核菌素试验:属于迟发型超敏反应,用结核菌素试剂做皮肤试验,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接种过卡介苗者一般都出现阳性反应 19、慢发病毒感染:病毒或致病因子感染后,经过很长的潜伏期,有的可达数年或数十年之久,以后出现慢性进行性疾病,直至死亡。如HIV的艾滋病和麻疹病毒的亚急性脑。。 20、溶原性转换:是指当噬菌体感染细菌时,宿主菌染色体中获得了噬菌体的DNA片段,使其成为溶原状态时而使细菌获得新的性状。 1、简述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机制及防治原则。 感染条件:伤口需形成厌氧微环境,伤口窄而深(如刺伤),伴有泥土或异物感染;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同时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

【微生物学期末考试题库】经典题目判断题

2020届微生物学期末考试经典题目 题库整理 判断题 1.内毒素是G-菌的外壁物质。( √ ) 2.抗生素的抗微生物效果一般低于消毒剂和防腐剂。( × ) 3.血球计数板可以检测酵母培养液中所有酵母细胞个数,而平板倾注法只能测定活细胞个 数。( √ ) 4.在细菌生长曲线中,稳定期的细胞数目处于稳定,是因为此期细胞不再增殖。( × ) 5.做固体培养基常加2%琼脂作凝固剂,做半固体培养基时,琼脂加入量通常是1%。( × ) 6.稀释平板测数时,细菌、放线菌、真菌的计数标准是选择每皿中菌落数在10-100个的 稀释度进行计数。( × ) 7.细菌中紫外线引起的突变是由于相邻鸟嘌呤分子彼此结合而形成二聚体的突变。( × ) 8.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唾液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多细胞生 物。( × ) 9.自发突变是指那些实验室中由于加入诱变剂所发生的突变。( × ) 10.内生菌根的真菌可进入根的皮层间隙和细胞内部,在根外较少,不形成菌套。( √ ) 11.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在观察标本中观察到了一段线状的细菌。( × ) 12.所有的微生物都能利用氨态氮作为氮源。( × ) 13.发酵是微生物以无机物作为最终的电子受体的生物氧化过程。( × ) 14.蓝细菌是好氧细菌,通过糖酵解过程,利用光能产生它们的糖类。( × ) 15.固氮酶只有在严格厌氧条件下才有活性,所以固氮菌均为厌氧菌。( × ) 16.Hfr菌株与F-菌株接合后会使F-菌株转性变为F+菌株。( × ) 17.Parastism是指一种微生物生活在另一生物体表面或体内并对后者产生危害作用的现象。 ( × ) 18.大肠杆菌存在与否常作为判断水源是否被粪便污染的一个重要指标。在鉴定该菌时V.P (V oges Proskauer)实验和M.R (Methyl Red)实验结果应该是,前者为阳性,后者为阴性。 ( × ) 19.在培养根瘤菌时常加1/200000的结晶紫抑制G+细菌的生长。( √ ) 20.所有的原核微生物都具有鞭毛。( × ) 21.真菌中除环状质粒外还有线状质粒存在。( √ ) 22.在没有高压蒸汽灭菌设备情况下,不可能进行培养基质的彻底灭菌。( × ) 23.烟草花叶病毒的2130个壳粒反向缠绕成杆状病毒粒子。( × ) 24.促进扩散是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机制,通过特异性载体蛋白可将营养物质进行逆 浓度梯度运行。( × )

动物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绪论 微生物:指个体微小通常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的结构简单、繁殖迅速的微小生物类群的总称。 分类:三菌四体一病毒,细菌,真菌,放线菌,螺旋体,霉形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病毒。 主要特点:1个体微小结构简单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适应强易变异 发展史:1法国巴斯德,弯颈瓶实验,研究发酵过程证实是微生物的作用结果并发明了加热消毒法命名“巴氏消毒法”2德国科赫发明固体培养基及细菌染色法 第一章 一,细菌的形态:1.细菌的大小:细菌个体微小,直接用肉眼观察不到,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才能看到。测量细菌的大小通常以微米为单位。多数球菌直径在——2微米;杆菌一般长1——5微米,宽——1微米;螺旋菌一般长2——20微米、宽——2微米。细菌的大小是以生长在适宜温度和培养基的壮领培养物为标准衡量的。2基本形态和排列:根据细菌的外形可将细菌分为3类;球状,杆状和螺旋 球菌:单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四连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 杆菌:单杆菌,双杆菌,链杆菌,球杆菌,分支杆菌,棒状杆菌。 螺形菌:弧菌,螺菌。 二、(1)细菌的基本结构:是指各种细菌都具有的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

质、核体、核糖体和内涵物等。 L型细菌:某些细菌在遇到黏肽溶解酶或抑制黏肽合成的物质,大多数就会失去其细胞壁而死亡,也有一部分不会死亡而成为细胞壁缺陷型,仍保持一定的生命力。 质粒:质粒是核体意外的遗传物质,为环状闭合的双股DNA,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能在胞浆中自我复制,可维持许多代,细菌分裂时质粒可转移到子代细胞中。 (2)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孢等。 三、病毒的形态和结构 概念:病毒是目前所知体积最微小、结构中最简单的生命形式,它是在活细胞内增值、遗传和变异的非细胞结构的微生物。 特点:(1)病毒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而其他微生物则同时具有两种核酸。(2)病毒依靠核酸复制,而其他微生物则是核酸和其他成分一起参与繁殖过程,并以横二分裂方式增殖。(3)病毒缺乏完整的酶系统,不能单独进行物质代谢,不能在无生命的培养基上生长,必须寄居于一定种类的活细胞内才能生长繁殖。(4)其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5)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6)个体微小,只能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 包涵体:一般认为包涵体是病毒与细胞作用后的斑块,其中有病毒粒子。 结构:包括核心、衣壳、囊膜、刺突。 四、其他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第三版-期末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第三版-期末复习资料

1.曲颈瓶实验巴斯德否认了自然发生学说 2.微生物发展的五个时期:史前期(朦胧阶段);初创期(形态描述阶段),列文虎克---微生物的先驱者;奠基期(生理水平研究阶段),巴斯德---微生物学奠基人(显微镜的发现),科赫--细菌学奠基人;发展期(生化水平研究阶段)布赫纳---生物化学奠基人;成熟期(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阶段) 3.巴斯德的成果:①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说②证实发酵由微生物引起③发明了狂犬病毒减毒疫④苗制备方法⑤发明巴氏消毒法 4.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①.体积小,面积大;②.吸收多,转化快;③.生长旺,繁殖快;④.适应强,易变异;⑤.分布广,种类多。其中,体积小面积大最基本,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并由此而产生其余 4 个共性 5.细菌的三个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6.细菌的一般构造: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特殊构造:鞭毛,菌毛,性菌毛,糖被(微荚膜,荚膜),芽孢 7.细菌的细胞壁的功能:①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保护细胞免受外力的损伤;②为细胞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需;③阻拦酶蛋白或抗生素等有害物质进入细胞;④赋予细菌特有的抗原性和致病性(如内毒素),并与细菌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密切相关。 8.肽聚糖由肽和聚糖,肽聚糖单体构成,①、四肽尾,由四个氨基酸分子按L 型与D型交替方式连接而成,接在N-乙酰胞壁酸上。②、双糖单位: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溶菌酶水解此键。③、肽桥:甘氨酸五肽,肽桥变化甚多,由此形成了“肽聚糖的多样性”) 9.磷壁酸是革兰氏阳性菌的特有成分,(主要成分是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是噬菌体的特异性吸附受体; 10.外膜是革兰氏阴性菌的特有结构(位于壁的最外层,成分:脂多糖LPS(类脂A:是革兰氏阴性菌致病物质内毒素的物质基础,是许多噬菌体在细胞表面的吸附受体;核心多糖;O-特异侧链);磷脂和若干外膜蛋 11.假肽聚糖的β-1,3-糖苷键被水解。 12.缺壁细胞:实验室中形成:自发缺壁突变:L型细菌 人工方法去壁:彻底除尽(原生质体) 部分去除(球状体) 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支原体 13.试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程序染液 G+ G- 初染结晶紫紫色紫色 媒染碘液蓝紫色蓝紫色 脱色乙醇95% 蓝紫色无色 水洗 H2O 蓝紫色无色 复染番红蓝紫色红色 14.PHB:聚羟基丁酸酯,细胞内含物之一,具有贮藏能量,碳源及降低细胞内渗透压作用。 15.鞭毛分为L环,P环,S-M环,C环。 16.何谓“拴菌”试验?他的创新思维在何处?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1.细胞壁的主要功能:①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从而使其免受渗透压等外力的损伤。②为细胞的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需,失去了细胞壁的原生质体,也就丧失了这些功能。③保护细胞免受溶菌酶、消化酶和青霉素等有害物质的损伤; ④赋予细菌具有特定的抗原性、致命性以及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 2.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的特点是厚度大(20~80nm)和化学成分简单,一般只含90%肽聚糖和10%的磷壁酸。其代表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特点是厚度低、层次多、成分复杂。其代表是大肠杆菌。 3.磷壁酸是结合在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上的一种酸性多糖,主要成分为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磷壁酸分两类,一、壁磷壁酸,可用稀酸或稀碱可以提取。二、跨越肽聚糖层并与细胞膜相交链的膜磷壁酸。可用45%的热酚水提取,也可用热水从脱脂的冻干细菌中提取。 4.磷壁酸的主要功能:①其磷酸分子上较多的负电荷可提高细胞周围Mg2+的浓度,进入细胞后就可保证细胞膜上一些需Mg2+的合成酶提高活性;②贮藏磷元素;③增强某些致病菌对宿主细胞的黏连、避免被白细胞吞噬以及抗补体的作用;④赋予革兰氏阳性菌以特异的表面抗原;⑤作为噬菌体的特异性吸附体;⑥能调节细胞内自容素的活力,借以防止细胞因自溶而死亡。 5. 1.支原体是一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自然生活条件的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其细胞膜仍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 2.细胞质膜又称质膜,是紧贴在细胞壁内侧、包围着细胞质的一层柔软、脆弱、富有弹性的半透明薄膜,厚度约7~8nm,由磷脂(20%~30%)和蛋白质(50%~70%)组成。 3.液态镶嵌模型其要点为:①膜的主体是磷脂双分子层;②脂质双分子层具有流动性;③质膜蛋白总量70%~80%的整合蛋白因其表面呈疏水性,故可“溶”入脂质双分子层的疏水性内层中,且不易把它们抽提出来;④占膜蛋白含量20%~30%、与膜蛋白结合的较松散的周边蛋白,因其表面的亲水基团而通过静电引力与脂质双分子层表面的极性头相连;⑤脂质分子间或脂质分子与蛋白质分子间无共价结合;⑥脂质双分子层犹如“海洋”,周边蛋白可在其上作“漂浮”运动,整合蛋白则似“冰山”状陈琴在其中做横向移动。 4.细胞膜的生理功能为:①选择性地控制细胞内、外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运送;②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的屏障;③合成细胞壁和糖被的各种组分的重要基地; ④膜上含有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等能量代谢的酶系,是细胞的产能场所;⑤是鞭毛基体的着生部位和鞭毛旋转的供能部位;⑥膜上某些蛋白受体与趋化性有关。 5.细胞质又称细胞质基质,是细胞质膜包围的除核区以外一切半透明、胶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含水量约70%~80%。原核生物的细胞质是不流动的,这一点与真核生物明显不同。细胞质的主要成分是核糖体、贮藏物、质粒、酶类、中间代谢物和吸入的营养物等,少数细菌还有类囊体、羧酶体、气泡、伴孢晶体或磁小体。形状较大的颗粒状或泡囊状构造,称为内含物 6.贮藏物是一类有不同化学成分累积而成的不溶性沉淀颗粒,主要功能是贮存营养物。 7.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壁厚、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体,称为芽孢。 8.芽孢的形成:产芽孢的细菌当其细胞停止生长即环境中缺乏营养及有害代谢产物积累过多时,就开始形成芽孢。从形态上看,芽孢形成可分7个阶段:①DNA浓

(完整word版)微生物学期末考试试题

(完整word版)微生物学期末考试试题 亲爱的读者: 本文内容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收集整理后编辑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详细的校对,但难免会有错误的地方,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请您评论区留言,我们予以纠正,如果本文档对您有帮助,请您下载收藏以便随时调用。下面是本文详细内容。 最后最您生活愉快 ~O(∩_∩)O ~ 试题A总22页第1页

微生物学教程试卷A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5小题20分) 1.无菌技术在分离、转接及培养纯培养物时防止其被其他微生物污染,自身也不污染操作环境的技术称为无菌技术。 2.菌落固体培养基中,单个或少数细菌细胞生长繁殖后,会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有一定形态构造的子细胞集团是菌落 3.平板是被用于获得微生物纯培养的最常用的固体培养基形式,是冷却凝固后固体培养基在无菌培养皿中形成的培养基固体平面称作平板。 4.发酵发酵是指在无氧条件下,底物脱氢后产生的还原力[H]不经过呼吸链传递而直接交给某一内源氧化性中间代谢产物的一类低效产能反应。 5.培养基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和产生代谢产物用的混合营养基质。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6小题12分) 旋形 试题A总22页第2页

4.根据营养物质在机体中生理功能的不同,可以将它们分 无机盐,生长因子,水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小题10分) 1. 产生假根是()的形态特征。 A.根霉 B.酵母菌 C.青霉 D.曲 霉 2.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特有成分是()。 A.蛋白质 B.肽聚糖 C.脂多糖 D.磷壁酸 3.微生物从糖酵解途径获得()ATP分子。 总22页第3页

微生物学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1.细菌特殊构造包括、、、等。(本题2分) 2.溶源性细胞在正常情况下有大约10 -5 细胞会发生现象,这是由于少数溶源细胞中的变成了的缘故。(本题分) 3.营养物质可以通过、、和四种方式进入细胞。(本题2分) 4.控制有害微生物措施中杀灭的方法有和,常用和方法,抑制的方法有和。(本题3分) 5.证明遗传物质的基础是核酸的三个著名的实验为、、。(本题分) 6.微生物基因重组的方式包括、_____、_____和。(本题2分) 1.纯培养是其中()的培养物。 A.只有一种微生物 B.只有细菌生长所需的一种营养物 C.除主要微生物外只有一种微生物 D.没有代谢废物 2.实验室常用的培养细菌的培养基是()。 $ A. 马铃薯培养基 B.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C.高氏一号培养基 D.麦芽汁培养基 3.己糖单磷酸支路和ED途径是进行()替换的一个机制。 A.微生物中DNA合成 B.光合生物中的光合作用 C.某些种类微生物中的能量代谢 D.化学渗透作用 4.微生物代谢中,硝酸盐和硫酸盐可作为电子受体是在()。 A.无酶时 B.无ATP时 C. 有细胞色素时 D. 无氧时 5.由于控制微生物的目的,灭菌一词指的是()。 A.除去病原微生物 B.降低微生物的数量 ? C.消灭所有的生物 D.只消灭体表的微生物 6.紫外线辐射主要作用于微生物的()。 A. 核酸 B.酶类 C. 糖类 D.细胞壁 7.青霉素族的抗生素主要用于抗()。 A.病毒 B.真菌 C.革兰氏阴性菌 D.革兰氏阳性菌 8.所有下述特征皆适合质粒,除了()之外。 A.它们是自我复制的DNA环 B.它们有10~50个基因 C.它们是细菌存活所必需的成分 D.它们是接合所必需的成分 9.接合时F因子进入受体细胞,受体细胞()。 A.经历裂解 B.快速繁殖 C.变成供体细胞 D.发育出线粒体 — 10.研究不同微生物群落及其环境之间的关系的是()。 A.微生物进化 B.微生物生态学 C.微生物生理学 D.微生物生物化学 四、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小题10分)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资料

第一模块微生物学基础知识 第一章微生物概述 一. 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是一类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倍、几千倍甚至几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具有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繁殖迅速、容易变异;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等特点。 二. 微生物的分类: 根据微生物有无细胞基本结构、分化程度、化学组成等特点,可分为三大类。1. 非细胞型微生物无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由单一核酸(DNA/RNA)和蛋白质衣壳组成,必须在活细胞内增殖。病毒属于此类微生物。 2.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低,只有DNA盘绕而成的拟核,无核仁和核膜。这类微生物包括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 3.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的分化程度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能进行有丝分裂。如真菌、藻类等。 三. 微生物的作用及危害 1. 微生物的作用 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和动物是有益的,已广泛应用于农业、食品、医药、酿造、化工、制革、石油等行业,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例如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如酸奶、酒类、抗生素、疫苗等。 2. 微生物的危害 微生物中也有一部分能引起人及动、植物发生病害,这些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如人类的许多传染病(感冒、伤寒、痢疾、结核、脊髄灰质炎、病毒性肝炎等),均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 从药品生产的卫生学而言,微生物对药品的原料、生产环境和成品的污染是造成生产失败、成品不合格的重要因素。

第二章微生物的类群和形态结构 一. 细菌 细菌是一类细胞细而短、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以二分裂方式无性繁殖的原核微生物,分布广泛。 1.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观察细菌最常用的仪器是光学显微镜,其大小可以用测微尺在显微镜下测量,一般以微米为单位。细菌按其形态不同,主要分为球菌、杆菌和螺形菌三类。 (1)球菌多数球菌直径在1微米左右,外观呈球形或近似球形。由于繁殖时分裂平面不同可形成不同的排列方式,分为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2)杆菌形态多数呈直杆状,也有的菌体稍弯,多数呈分散存在,也有的呈链状排列,分为棒状杆菌、链状杆菌、球杆菌等。 (3)螺形菌菌体弯曲,呈弧形或螺旋形。如幽门螺杆菌。 细菌虽小,仍具有一定的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等各种细菌都有,是细菌的基本结构。 2. 细菌的繁殖 二分裂繁殖是细菌最普遍、最主要的繁殖方式。在分裂前先延长菌体,染色体复制为二,然后垂直于长轴分裂,细胞赤道附近的细胞质膜凹陷生长,直至形成横隔膜,同时形成横隔壁,这样便产生两个子细胞。 细菌生长速度很快,一般约20min分裂一次。若按此速度计算,细菌群体将庞大到难以想象的程度。但事实上由于细菌繁殖中营养物质的逐渐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的逐渐积累,细菌不可能始终保持高速度的无限繁殖。经过一段时间后,细菌繁殖速度逐渐减慢,死亡菌数增多,活菌增长率随之下降并趋于停滞。 3. 细菌的菌落 单个或少数细菌细胞生长繁殖后,会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有一定形态构造的子细胞集团,这就是菌落。细菌菌落常表现为湿润、粘稠、光滑、较透明、易挑取、质地均匀以及菌落正反面或边缘与中央部位颜色一致等。 二. 真菌

微生物学第二版复习资料

微生物复习资料(根据老师所说的重点整理的,仅供参考) 第一章绪论 1、微生物和人类的关系 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人类的朋友!可以说,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你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微生物是一把十分锋利的双刃剑,它们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残忍”的破坏。它给人类带来的利益不仅是享受,而且实际上涉及到人类的生存。 2、微生物学的定义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以及微生物的进化、分类、生态等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3、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建立与发展 微生物的发现 我国8000年前就开始出现了曲蘖酿酒; 4000年前埃及人已学会烘制面包和酿制果酒; 2500年前发明酿酱、醋,用曲治消化道疾病; 公元六世纪(北魏时期)贾思勰的巨著“齐民要术”; 公元2世纪,张仲景:禁食病死兽类的肉和不清洁食物; 公元前112年-212年间,华佗:“割腐肉以防传染”; 公元九世纪痘浆法、痘衣法预防天花; 1346年,克里米亚半岛上的法卡城之战(靼坦人-罗马人); 16世纪,古罗巴医生G.Fracastoro:疾病是由肉眼看不见的生物(living creatures)引起的; 1641年,明末医生吴又可也提出“戾气”学说; 4、奠基人 ?1664年,英国人虎克(Robert Hooke)曾用原始的显微镜对生长在皮革表面及蔷薇枯叶上的霉菌进行观察。 ?1676年,微生物学的先驱荷兰人列文虎克(Antonyvan leeuwenhoek)首次观察到了细菌。 ?巴斯德 (1) 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化学家出生的巴斯德涉足微 生物学是为了治疗“酒病”和“蚕病” (2)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著名的曲颈瓶试验无可辩驳地证实,空气内确实含有微生物,是它们引起有机质的腐败。 (3) 免疫学——预防接种;首次制成狂犬疫苗 (4)其他贡献:巴斯德消毒法:60~65℃作短时间加热处理,杀死有害 微生物 柯赫 (1)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 a)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 b)设计了各种培养基,实现了在实验室内对各种微生物的培养 c)流动蒸汽灭菌 d)染色观察和显微摄影 (2)对病原细菌的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微生物学笔记学习资料

微生物学笔记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和构造 第一节细菌 定义:细菌是一类细胞极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以二分列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一形态和染色 1形状:球状,杆状,螺旋状,形态和染色 1)球状:单球,双球,四联,八叠链状葡萄状球菌 2)螺菌:弧菌 螺菌 螺旋体:环六个以上 3)杆菌:短杆,棒状,梭状,分枝,螺杆状,竹节状,弯月 4)不规则形态菌 2细菌染色:单染色:美蓝,复红,孔雀绿 复染色:革兰氏染色蓝紫色阳性 粉红色阴性 二构造 (一)细胞壁:细胞最外层厚实,坚韧的外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功能:1.固定细胞外形 2 保护细胞不受外力损伤 3细胞的生长,分裂,鞭毛运动所必需。 4阻拦大分子有害物质进入细胞 G+细胞壁厚度大,化学组分简单。 肽聚糖真细菌细胞壁所特有,肽聚糖分子由双糖单位(N-乙酰葡萄糖胺,N-乙酰胞壁酸通过β-1,4-糖苷键相联)、四肽尾由四个氨基酸分子按L,D型交替连接肽桥组成由五肽组成变化最多 磷壁酸:G+细胞壁上一种酸性多糖,主要成分:甘油磷酸和核糖磷酸 可分为两类: 1.与肽聚糖结合的壁磷壁酸 2.跨越肽聚糖层并与膜相连的膜磷壁酸 生理功能: 1. 吸附钙镁离子影响酶活性 2 增强某些致病菌对宿主粘连,避免被白细胞所吞噬,抗补体. 3 G+菌的表面抗原 4 嗜菌体的特异性受体 5条街细胞内姿容苏的活力,防止细胞自溶死亡;可以出现质壁分离现象 若用抗生素处理(如青霉素)可以使其失去细胞壁,形成原生质体,球质体或单质球 自然突变中产生的无细胞壁的一类细菌,对渗透压极敏感 2)G-菌以E .Coli为代表 肽聚糖深埋在外膜脂多糖LPS之内

医学微生物学期末考试卷二

医学微生物学考模拟考试试卷二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 Sterilization: 2. Lysogenic phage / Temperate phage: 3. Weil-Felix reaction: 4. Envelope: 5. Interferon(IFN): 二、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 细菌的生长方式是繁殖,繁殖速度为每代,繁殖过程包括、、、,的细菌最典型。 2. 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表皮葡萄球菌生物学性状的主要区别点为:①,②, ③,④,⑤,⑥。 3. 幽门螺杆菌呈或,营养要求较高,需在微需氧条件下才能生长,即、 和,形成菌落。幽门螺杆菌生化反应不活泼,不分解,但、、。幽门螺杆菌的致病与、毒素有关,在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胃粘膜检出率较高。 4. 大肠杆菌有O、H、K三种抗原,O抗原是脂多糖最外层的,刺激机体后主要产生类抗体;H抗原位于细菌的上,刺激机体后主要产生类抗体;K抗原位于O抗原外层,与细菌的有关。 三、最佳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下列描述中,不属于所有微生物的共同特点是:() A:体积微小;B:结构简单;C:种类繁多;D:可无致病性;E:严格活细胞内生长繁殖。 2、与细菌耐药性有关的遗传物质是:() A:普通菌毛;B:性菌毛;C:细菌染色体;D:质粒;E:毒性噬菌体。 3、条件致病菌的条件是:() A:正常菌群耐药性改变;B:正常菌群遗传性状改变;C:肠蠕动减慢使细菌增多; D: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E:各种原因造成的免疫功能亢进。 4、下列生物制品,何种易引起Ⅰ型超敏反应:() A:丙种球蛋白;B:胎盘球蛋白;C:抗毒素;D:白细胞介素;E:干扰素。 5、下列各组中均属专性厌氧菌的是:() A:破伤风杆菌、肉毒杆菌、结核杆菌;B:产气荚膜杆菌、乳酸杆菌、流感嗜血杆菌; C:产气荚膜杆菌、肉毒杆菌、脆弱类杆菌;D:破伤风杆菌、炭疽杆菌;变形杆菌; E:肉毒杆菌、破伤风杆菌、白喉杆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