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学发展阶段划分

生态学发展阶段划分

生态学发展阶段划分
生态学发展阶段划分

生态学发展阶段划分

何方

中南林学院经济林研究所

从 1 86 6年海克尔提出生态学的科学概念以来,至 2 0 0 0年共经历 1 3 4年。生态学在这 1 3 4年的发展过程,有很大变化,它的研究对象、内容、任务和方法不断地演变,拓宽,愈来愈受到世人普遍关注。据此,根据生态学不同发展时期的特点,可以划分为3个不同的阶段。第1阶段由 1 86年至 1 953年,第2阶段由 1 954年至 1 971年,第3阶段由 1 972年以后。

1第一阶段(1 866~ 1 953)

在第一阶段88年的时间中,生态学的领域发展较完善的主要是植物生态学,也仅是作为植物学科的一个分支,进行该学科的独立研究。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在自然状况下环境对植物个体、种群或群落的影响,在研究方法上早期着重野外的调查研究是描述性,解释性的。二战结束后,进入50年代开始有小规模,分散独立的定位试验。因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的不同,植物群落组成的植物种类不同,结构和功能各异,因而表现出的群落外貌也不同。据此,进行植物群落分布,分类研究。在此基础上,逐步较深入研究环境因素中如土壤、水分、温度、光照、热量分别对植物个体,或种群,或群落的影响,并开始注意群落对环境的影响。

中华民国时期,植物学家们多偏重在分类方面的研究,少数植物地理学家、生态学家都更少。据汪振儒(1 90 8年~)追记,张延(镜澄)(1 884~ 1 950年)早在 1 91 9年左右讲授《植物生态学》,据查可能是国内最早的。1 92 2年,邹秉文(1 893~ 1 985年)、胡先肃(1 894~ 1 96 8年)和钱崇澍(1 883~ 1 96 5年)编写的《高等植物学》出

版,在该书中提到植物生态学。1 92 7年,钱崇澍发表了有关安徽黄山植物生态研究专门报告,可谓近代植物生态学研究在我国的开端。钱崇澍、李继侗(1 897~ 1 96 1年)、仲崇信(1 90 8年~)、沈其益(1 90 9年)、汪振儒、曲仲湘(1 90 4~ 1 990年)、董爽秋等先后在中央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复旦大学及中山大学等校开设

了植物生态学课程,为我国植物生态学的教学和研究起了奠基和推进作用。1 93 0年张延、董爽秋合著《植物生态学》出版。这可能是我国出版最早有关植物生态学的著作。据我所知,1 93 6年乐天宇教授在河南大学曾开设讲授过《植物生态学》,并编有讲义。 1 949年3月正中书局出版陈植教授编著《造林学原论》,这本书是定大学用书,是森林系的教科书。在该书的第二篇,森林之地论,已经是最早的森林生态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生态学的研究仍是薄弱环节,在这一段时间中作高校教材或专著仅有前苏联A. n 谢尼阔夫著(王汶译)《植物生态学》,是当时高教部推荐教材。这本教材 1 953年2月由上海新农出版社出版。

2第二阶段(1 954~ 1 971 )

第二阶段的起点为什么定在 1 954年。在这一年召开的第三届国际生态学会,会议决定丰富了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提出要研究生物种和群落的形成和发展及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适应性。在这会议中,还议定:“生态学家注意研究与生活环境相联系的生物适应性和数量,研究在不同自然地理景观和人类定向生产活动条件下,受生物群落影响的环境变化。”生态学由独立单学科的理论研究,进入研究与人类生活、生产环境的关系,标示着进入应用研究,因而 1 954年是生态学新的跨越,是具历史性的。从此,生态学由原来只有科学家研究的狭小圈子,发展成为受到世人普遍关注应用领域。

第二阶段的 1 8年中,生态学得到的迅速的发展。1 956年,何景编著《植物生学》,高教出版社出版。1 958年,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乐天宇著《植物生态学》。熊文愈主编《森林生态学》,1 959年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是作为华东华中地区高等林业院校教材。1 96 2年农业出版社出版陈嵘著《中国森林植物地理学》。前苏M.B.柯尔比柯夫著《森林学》,B. T.聂斯均洛夫著《森林学》,M. E.特卡钦柯著《森林学》的中译本,分别于 1 956年,1 957年和 1 959年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这一时期翻译出版前苏有关地植物学、植物地理、植物群落等方面的著作很多,如 E. A.欠科夫著《地植物学》。B. B.阿略兴等《植物地理学》中

译本先后出版。 1 96 6年还出版1 1 .雅罗申著《地植物学》。 E. B.吴鲁夫著《历史植物地理学引论》、《历史植物地理学》二书的中译本,分别于

1 96 0年和 1 96 4年出版。E.瓦尔明著《植物生态学》中译本,1 96 5年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是世界公认的植物生态学奠基著作。 1 96 2年《寂静的春天》在美国出版后,唤起人们的生态醒觉。 1 970年在美国进行保护地球,保护人类居住环境的群众运动。为了保护人类生态环境,必须要进行生态学的研究,人们需要生态学,参与生态学,有力地推动生态学向纵深发展。

第二阶段,生态学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任务,都有很大的变化。生态学从单一学科,小范围的研究,转向综合研究。研究人类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机制,带来危害的程度及影响后果,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策略和技术方法,生态学成为人人关心的热门学科。 1 96 5~ 1 972年全球规模的国际生物学计划(IBP),是以生态环境研究为主的,将世界各地分散的研究,组织成网络,生态学的研究走向全球大动作的开始。

3第三阶段(1 972年~)

为什么将 1 972年作为第三阶段的开始,这一年联合国召开了第一届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人类环境宣言》。提出《只有一个地球》的报告,并开始酝酿“可持续发展”新发展模式的战略思想。同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成立。人类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议,开始得到各国政府的关注,是“环境时代”的开始。

世界各国的生态学和环境学家,以及方方面面的人,又经过 2 0年的努力,至 1 992年联合召开有各国政府首脑参加世界环发大会,会议制的《2 1世纪议程》,成为各国政府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从此纳入政府行为。

生态环境的危害虽是没有国界的,但发达国家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是有输出的,转嫁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经济落后的国家,这是不道德的殖民行为,因而全球大协作中,发达国家应多承担责任和多尽义务。

1 972年开始“人和生物圈”研究计划(MA B),推动生态学研究的全球化,生态学及有关的著作大量出版,并有专门的生态期刊。

2 0世纪90年代开始,生态学已经着重在人类环境保护和建设的研究。在研究内容和方法上已经有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之分,但二者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构建成现代生态学的学科体系。

生态学理论研究主要研究生态环境运行规律及可能突发的灾变,人与环境互为因果的反馈,环境破坏机制,生态危害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有野外定位试验,室内实验分析,系统模拟,系统分析等。生态学的应用研究如进行生态区划规划,按照生态学的原理要求,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安排发展区域经济。运用生态学操作程序和技术方法,进行策略,战略管理等。在具体方法上有资料应用分析,规划方案的编制,工程实施规定、质量标准等。生态学的研究虽集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于一体,但必须有多学科,多兵种共同参与才能达到预期研究目的。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生态学在 1 3 4年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由少数科学家作为单一学科,进行理性探讨研究。人类居住环境出现生态危机,当人们生态醒观之后,关心并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群众运动。再进入,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成为政府行为,这是一个漫长的艰辛过程。

生态学发展至今天已经远远超越了科学本身,它的意义和重要关系着地球生物的死亡,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保护神。离开生态学的研究和应用,人类社会就没有可持续发展而言。在世界范围之内,从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到平民百姓,都在关注生态环境,都在关注生态学的发展和应用,是人类生存的需要。

城市生态学试题

一、选择题(20×2分) 1、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为标志,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共同追求的实际目标 A、《执行计划》 B、《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承诺》 C、《我们的共同未来》 D、《21世纪议程》 2、我国城市工业职能分类,采取()的方法。 A.多变量分析B.统计分析C.多变量分析和统计分析相结合D.统计描述 3、城市时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一个时代的()和生态环境发展与变化的焦点和结晶体。A政治B经济C科学D文化 4、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变为另一种能源后称为二次能源,下列不属于二次能源的是() A、电力 B、石油 C、煤气 D、柴油 5、属于城市给水工程系统分区规划内容深度的是()。 A.平衡供需水量,选择水源,确定取水方式 B.确定水源地卫生防护措施 C.估算分区用水量 D.进一步确定供水设施规模,确定主要设施位置和用地范围 E.布置给水设施和给水管网 6、水环境主要由地表水环境和()两部分组成。 A湖水B地下水C降水 D 江水 7、普通环境按环境性质的不同分为三类,下面不属于的一类是() A、人文环境 B、半自然环境 C、社会环境 D、自然环境 8、按照起源,可将斑块分为:() A干扰斑块B残余斑块C环境资源斑块D陆地斑块 9、城市热岛效应会表现出一定的时空分布特点,一般会在人口密集、建筑密度大、工商业最集中的地区,下面热岛效应最不明显的是()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五指山 10、城市消防站与医院建筑应保持()m以上的距离。 A.120 B.100 C.80 D.50 11、在我国东部地区,丘陵区和农田区一般占总土地() A、10~50% B、25~30% C、10~30% D、50~60% 12、衡量中心地重要性,确定其等级的指标是()。 A.职能单位B.门槛人口C.中心度D.K值 13、( )是指人类在开发利用、干预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中构造出来的有别于原有自然环境的新环境,或称次生环境。 A自然环境B原生环境 C 再生环境D人工环境 14、城市土地总供给是()。 A.完全弹性的B.非弹性的C.弹性的D.不完全弹性的 15、()的发展状况可以作为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A城市B乡村 C 群落 D 物种 16、关于城市生态学的论述,下列()项不妥。 A.城市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和它们的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B.城市生态学可分成城市自然生态学、城市经济生态学、城市社会生态学三个分支

生态学发展阶段划分

生态学发展阶段划分 何方 中南林学院经济林研究所 从 1 86 6年海克尔提出生态学的科学概念以来,至 2 0 0 0年共经历 1 3 4年。生态学在这 1 3 4年的发展过程,有很大变化,它的研究对象、内容、任务和方法不断地演变,拓宽,愈来愈受到世人普遍关注。据此,根据生态学不同发展时期的特点,可以划分为3个不同的阶段。第1阶段由 1 86年至 1 953年,第2阶段由 1 954年至 1 971年,第3阶段由 1 972年以后。 1第一阶段(1 866~ 1 953) 在第一阶段88年的时间中,生态学的领域发展较完善的主要是植物生态学,也仅是作为植物学科的一个分支,进行该学科的独立研究。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在自然状况下环境对植物个体、种群或群落的影响,在研究方法上早期着重野外的调查研究是描述性,解释性的。二战结束后,进入50年代开始有小规模,分散独立的定位试验。因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的不同,植物群落组成的植物种类不同,结构和功能各异,因而表现出的群落外貌也不同。据此,进行植物群落分布,分类研究。在此基础上,逐步较深入研究环境因素中如土壤、水分、温度、光照、热量分别对植物个体,或种群,或群落的影响,并开始注意群落对环境的影响。 中华民国时期,植物学家们多偏重在分类方面的研究,少数植物地理学家、生态学家都更少。据汪振儒(1 90 8年~)追记,张延(镜澄)(1 884~ 1 950年)早在 1 91 9年左右讲授《植物生态学》,据查可能是国内最早的。1 92 2年,邹秉文(1 893~ 1 985年)、胡先肃(1 894~ 1 96 8年)和钱崇澍(1 883~ 1 96 5年)编写的《高等植物学》出 版,在该书中提到植物生态学。1 92 7年,钱崇澍发表了有关安徽黄山植物生态研究专门报告,可谓近代植物生态学研究在我国的开端。钱崇澍、李继侗(1 897~ 1 96 1年)、仲崇信(1 90 8年~)、沈其益(1 90 9年)、汪振儒、曲仲湘(1 90 4~ 1 990年)、董爽秋等先后在中央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复旦大学及中山大学等校开设 了植物生态学课程,为我国植物生态学的教学和研究起了奠基和推进作用。1 93 0年张延、董爽秋合著《植物生态学》出版。这可能是我国出版最早有关植物生态学的著作。据我所知,1 93 6年乐天宇教授在河南大学曾开设讲授过《植物生态学》,并编有讲义。 1 949年3月正中书局出版陈植教授编著《造林学原论》,这本书是定大学用书,是森林系的教科书。在该书的第二篇,森林之地论,已经是最早的森林生态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生态学的研究仍是薄弱环节,在这一段时间中作高校教材或专著仅有前苏联A. n 谢尼阔夫著(王汶译)《植物生态学》,是当时高教部推荐教材。这本教材 1 953年2月由上海新农出版社出版。 2第二阶段(1 954~ 1 971 ) 第二阶段的起点为什么定在 1 954年。在这一年召开的第三届国际生态学会,会议决定丰富了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提出要研究生物种和群落的形成和发展及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适应性。在这会议中,还议定:“生态学家注意研究与生活环境相联系的生物适应性和数量,研究在不同自然地理景观和人类定向生产活动条件下,受生物群落影响的环境变化。”生态学由独立单学科的理论研究,进入研究与人类生活、生产环境的关系,标示着进入应用研究,因而 1 954年是生态学新的跨越,是具历史性的。从此,生态学由原来只有科学家研究的狭小圈子,发展成为受到世人普遍关注应用领域。 第二阶段的 1 8年中,生态学得到的迅速的发展。1 956年,何景编著《植物生学》,高教出版社出版。1 958年,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乐天宇著《植物生态学》。熊文愈主编《森林生态学》,1 959年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是作为华东华中地区高等林业院校教材。1 96 2年农业出版社出版陈嵘著《中国森林植物地理学》。前苏M.B.柯尔比柯夫著《森林学》,B. T.聂斯均洛夫著《森林学》,M. E.特卡钦柯著《森林学》的中译本,分别于 1 956年,1 957年和 1 959年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这一时期翻译出版前苏有关地植物学、植物地理、植物群落等方面的著作很多,如 E. A.欠科夫著《地植物学》。B. B.阿略兴等《植物地理学》中

景观生态学的起源与发展解读

景观生态学的起源与发展 景观生态学是本世纪70年代以后蓬勃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以生态学理论框架为依托,吸收现代地理学和系统科学之所长,研究景观和区域尺度的资源、环境经营与管理问题,具有综合整体性和宏观区域性特色,并以中尺度的景观结构和生态过程关系研究见长(肖笃宁等,1997)。自80年代后期以来,逐渐成为世界上资源、环境、生态方面研究的一个热点。现在普遍的看法是,这门新兴学科是地理学与生态学相互结合的产物。要想能够对其来龙去脉有更全面的了解,这就必然要涉及以上两门学科中的一些相关思想的发展。地理学中,由于其学科跨度很大,并不是每一分支都与现代景观生态学有着直接的必然联系。对景观生态学的发生、发展意义重大的仅是其中的综合自然地理学,其中与景观学的关系更为直接和密切。 1、发展历史 地理学中的景观学产生于德国,19世纪末叶,由近代地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德国的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将景观的概念引入地理学中,他认为景观的地理学含义是“一个地理区域的总体特征”。作为一门研究景观形成、演变和特征学科的景观学产生于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德国地理学家Seigfried Passarge 于1919―1920年出版了三卷本《景观学基础》之后,又于1921―1930年出版了四卷本的《比较景观学》。在这两部著作中,他认为景观是相关要素的复合体,并系统地提出了全球范围内景观分类、分级的原理;并认为划分景观的最好标志是植被,同时,他还提出了城市景观的概念。作为景观学说的提出者之一的德国人文地理学家Otto Schluter 于本世纪初发表了《人类地理学的目的》一书,在该书中他提出了文化景观形态学和景观研究是地理学的主题的观点。在1952-1958年间先后完成的三卷本《早期中欧聚落区域》一书中,他提出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区别,并最早把人类创造景观的活动提到了方法论原理上来。其实有关人文景观的思想,早在1925年即在美国人文地理学家Carl Sauer的《景观的形态》一书中得到了反映,在该书中,Sauer 提出应重视不同文化对景观的影响,认为解释文化景观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卷,1990)。自本世纪30年代以后,又出现了一个景观学研究的中心,这就是前苏联的景观学研究。其代表人物为贝尔格。他于1913年即提出,景观是地形形态的一定的、有规律地重复的综合体或群体这一概念。1931年,贝尔格的巨著《苏联景观地理地带》一书出版,该书是苏联系统阐述景观学原理的第一次尝试。在该书中他进一步明确和补充了1913年所下的景观定义,提出了景观的例子,研究了景观与其组成成份之间的相互作用,谈到了景观的发展与起源问题。由于贝尔格等最初的景观研究者们,没有赋于景观任何分级的意义,而把它看成是任何的地理单元,即把它用作是“地理综合体”的同义词,因此,在以后的研究当中,出现了一些自相矛盾或不好理解的东西,为此,许多后继的研究者们,针对这些缺陷做了许多研究工作,以致于形成了苏联景观研究的两大学派:类型学派和区域学派。类型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M.A.别尔乌辛等,而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拉孟斯

城市生态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生态位——指物种在群落中在时间、空间和营养关系方面所占的地位。 2、城市生态位——指城市满足人类生存发展所提供的各种条件的完备程度。 3、城市辐射逆温——城市在晴朗平静的夜晚,地面因辐射而失去热量,近地气层冷却强烈, 较高气层冷却较慢,形成从地面开始向上气温递增,称为城市辐射逆温 4、城市生态系统——城市居民以自然环境系统和人工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统一体,属人工生态系统. 5、城市“热岛效应”——指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气温的现象 6、环境——指围绕着某一事物(通常称其为主体)并对该事物会产生某些影响的所有外界事物(通 常称其为客体) 7、环境承载力——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危害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的限值。 8、拮抗作用——指各个因子在一起联合作用时,一种因子能抑制或影响另一种因子起作用 9、酸雨——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 10、城市灾害——指发生在城市范围内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的各种灾害 11、生态城市——指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技术、文化与景观充分融合,人与自然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居民身心健康,生态持续和谐的集约型人类聚居地。 12、大气污染——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 和发展的条件,对人和物造成危害的现象 13、城市植被——指城市范围内全部植被,包括一切自然生长的和人工栽培的各种植被类型 14、地震前兆——地震前自然界发生的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 15、可持续发展——在不危及后代人需要的前提下,寻求满足我们当代人需要的发展途径。 16、PM2.5——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17、伦敦型烟雾——指燃煤所产生的烟尘、二氧化碳与自然雾混合在一起积聚而形成的烟雾, 最早发生在伦敦而得名。 18、洛杉矶型烟雾——指排入大气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受太阳紫外线作用所产生的一种具有 刺激性的浅蓝色烟雾

0713生态学一级学科简介

0713生态学一级学科简介 级学科(中文)名称: 生态学 (英文)名称:Ecological 一、学科概况 生态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而且是多元起源的。概括地讲,大致可分出4个时期:生态学的萌芽时期;生态学的建立时期;生态学的巩固时期;现代生态学时期。 1、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以前) 2、生态学的建立时期(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末) 进入17世纪之后,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学做为一门科学开始成长。进入19世纪之后,生态学得到很快发展并日趋成熟。 3、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初期,动、植物生态学并行发展,出版了不少生态学著作与教科书。在动物生态学方面,关于生理生态学、动物行为学和动物群落学等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植物生态学在这一时期也得到重 要发展,出版的专著有《植物社会学》;《实用植物生态学》;植物生态学》;《生物地理群落学与植物群落学》(1945)等。由于各地自然条 件、植物区系、植被性质及开发利用程度的差异,使植物生态学在研究方法、研究重点上各地有所不同,在这一时期形成了几个著名的生态学派,主要有:北欧学派(Uppsala学派);法瑞学派;英美学派;苏联学派。 4、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开始)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工业的高度发展和人口的大量增长,带来了许多全球性的问题(例如,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和能源问题等),涉及到人类的生死存亡,造成对人类未来生活的威胁。上述问题的控制和解决,都要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因而引起社会上对生态学的兴趣与

从上面的叙述中不难看出,随着科学的发展,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许多环境问题都成为生态学学科发展中的前沿热点问题,生态学越来越融合于环境科学之中。特别是以人类生存环境为中心的生态学研究,更显得突出。 值得特别提出的是21 世纪的生态学,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更加紧密地结合社会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不断突破其初始时期以生物为中心的学科界限,未来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向解决社会当前面临的社会问题发展,并在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的作用。 如果说21 世纪前生态学和生态学工作者主要是指出问题和提出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到了21 世纪生态学则是转变到对解决问题途径的探索。当代生态学研究愈来愈注意与群众相结合,与社会发展和生产实际的需要相结合,并成为政府决策和行动的基础。当生态学介入生产和社会问题时,特别是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时,就不可避免地与政策、经济、法律以及美学、道德、伦理等方面,甚至进入哲学领域的更深层次的思考。二、学科内涵 生态学诞生于19 世纪后半叶,学科主要任务是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的相互关系,重点探讨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以及两者协同进化的规律,学科的核心理论是,自然界中的任何生物间及其生物的集合体间与其周围环境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协同进化的关系并形成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各类生态系统,对人类而言,这些生态系统都具有服务功能。关于生态学基本理论常因生命层次的不同而异,从系统的层面上,通用的理论主要是相生相克理论、系统开放理论、等级系统理论、生态平衡与耐受极限理论等。目前,生态学仍处于新理论不断创建和发展中,如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理论、复合种群理论、物质多级利用理论等都对本学科乃至相关学科具有指导作用,已经成为许多新兴学科的重要理论基础。因此,生态学的理论基础具有进化观、整体观、系统观、层次观的显著

关于生态环境的调研报告范文

关于生态环境的调研报告范文 量煤矿合理开采却不合理制理,导致水污染严重,生态土壤平衡失调,严重地危害了田间农作物的生长及水源问题,经过科学合理的数据统计,几年来家乡的发展虽有很大的进步,但人们的患病率在不断的提升,呈上升趋势。各种不同类型的病症也在增加。 (2)调查成果,经过与村委员会的配合和实地堪察,了解到危害人们生命安全的主要元素是氟,属稀有气体在水中的一种产物,浸在水源中。虽然中毒者发病率高,污染源易于扩散,但在村委和众多希望水理的帮助下,逐渐形成了实施的新修水理放案和调查仪器预备阶段的统一,使方案的实施有了初步的形成,同时也得到了人们的配合,解决了许多必要的问题。 三、调查数据及原理的分析:

(1)调查数据整理,经过走访与实地勘察得出,氟斑的得病率为95.5%,由氟中毒而导致的其他发病率为23.53%,处于不受氟侵扰的人基本很少,还有许多由于仪器不精确,得出的数据不是太科学,得到的数据可根据偏差的大小调整,总体上抓主要矛盾。进行氟中毒的深一步研究。 (2)中毒与侵害原理分析,氟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符号为F,原子数为9,是卤族元素之一,呈淡黄,一般情况下,氟可夺取牙齿中的碳元素,导致牙齿呈淡黄色,出现凹凸不平的迹象,中毒较深者还可导致畸形身躯,且不利于儿童身体的发育。 四、调查总结: 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研究,虽得出一张实地调查表,但却出现诸多问题,调查的目的在于保证今后方案的实施,在于调节可支配与不可支配之间的关系。

一、调查出现问题, (1)在许多水势较湍急的地方无法靠近,很难得出氟对土地资源的侵害程度。 (2)在调查的过程中,宣传力道不足,走访过程中与乡亲们的沟通不是太顺畅。 (3)出访或是勘察,仪器装备不是太精确,勘察设备差,拍摄资料分析欠缺。 (4)调查期限短,时间较少,准备不充分。相关参考资料缺发研究不透。 (5)无团队合作,缺少交流与讨论环节,导致许多结论片面。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城市生态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 城市化: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域,以及随之引起的相关人员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转变的过程。 2. 城市生态系统: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为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 3. 城市人口容量:特定的时期内,在城市这一特定空间区域能相对持续容纳的具有一定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水平及具有一定活动强度的城市人口数量。 6.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谋求区域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功能为目标,以各种模拟、规划方法为手段,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地域规划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方案、对策及建议。 7. 城市生态评价:在老城市改造与新城市建设中,根据气象、地理、水文和生态等条件,对工业区、居民区、公用设施、绿化地带做出的环境影响评价。 8. 城市生态建设:按照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应用工程性的和非工程性的措施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合理流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在城市空间的利用方式、程度等方面与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相适应。 9. 生态城市:从城市生态系统着手,实现上台系统良好运行的城市。 11. 网络治理:以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通过有效的协调与及时的信息沟通,推动政府、非营利组织、私营部门和公众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城市管理模式。 12. 整体性公理: 13. 生态足迹:1: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以及能够吸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是对一定区域内人类活动的自然生态影响的一种测度。2:指生产区域或资源消费单元所消费的资源和接纳其产生的废弃物所占用的生物生产性空间。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 解决城市生态问题。 2.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形态,其主要功能是生产、工作、休息和生 活。 3.人类既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消费者,还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管理者。 4.根据人口过渡理论,正处于加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为高出生率- 死亡率- 高增长率类型。

景观生态学的起源与发展

景观生态学的起源与发展 贾宝全杨洁泉 景观生态学是本世纪70年代以后蓬勃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以生态学理论框架为依托,吸收现代地理学和系统科学之所长,研究景观和区域尺度的资源、环境经营与管理问题,具有综合整体性和宏观区域性特色,并以中尺度的景观结构和生态过程关系研究见长(肖笃宁等,1997)。自80年代后期以来,逐渐成为世界上资源、环境、生态方面研究的一个热点。现在普遍的看法是,这门新兴学科是地理学与生态学相互结合的产物。要想能够对其来龙去脉有更全面的了解,这就必然要涉及以上两门学科中的一些相关思想的发展。地理学中,由于其学科跨度很大,并不是每一分支都与现代景观生态学有着直接的必然联系。对景观生态学的发生、发展意义重大的仅是其中的综合自然地理学,其中与景观学的关系更为直接和密切。 1 景观学的发展历史 地理学中的景观学产生于德国,19世纪末叶,由近代地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德国的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将景观的概念引入地理学中,他认为景观的地理学含义是"一个地理区域的总体特征"。作为一门研究景观形成、演变和特征学科的景观学产生于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德国地理学家Seigfried Passarge 于1919―1920年出版了三卷本《景观学基础》之后,又于1921―1930年出版了四卷本的《比较景观学》。在这两部著作中,他认为景观是相关要素的复合体,并系统地提出了全球范围内景观分类、分级的原理;并认为划分景观的最好标志是植被,同时,他还提出了城市景观的概念。作为景观学说的提出者之一的德国人文地理学家Otto Schluter 于本世纪初发表了《人类地理学的目的》一书,在该书中他提出了文化景观形态学和景观研究是地理学的主题的观点。在1952-1958年间先后完成的三卷本《早期中欧聚落区域》一书中,他提出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区别,并最早把人类创造景观的活动提到了方法论原理上来。其实有关人文景观的思想,早在1925年即在美国人文地理学家Carl Sauer的《景观的形态》一书中得到了反映,在该书中,Sauer 提出应重视不同文化对景观的影响,认为解释文化景观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卷,1990)。自本世纪30年代以后,又出现了一个景观学研究的中心,这就是前苏联的景观学研究。其代表人物为贝尔格。他于1913年即提出,景观是地形形态的一定的、有规律地重复的综合体或群体这一概念。1931年,贝尔格的巨著《苏联景观地理地带》一书出版,该书是苏联系统阐述景观学原理的第一次尝试。在该书中他进一步明确和补充了1913年所下的景观定义,提出了景观的例子,研究了景观与其组成成份之间的相互作用,谈到了景观的发展与起源问题。由于贝尔格等最初的景观研究者们,没有赋于景观任何分级的意义,而把它看成是任何的地理单元,即把它用作是"地理综合体"的同义词,因此,在以后的研究当中,出现了一些自相矛盾或不好理解的东西,为此,许多后继的研究者们,针对这些缺陷做了许多研究工作,以致于形成了苏联景观研究的两大学派:类型学派和区域学派。类型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M.A.别尔乌辛等,而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拉孟斯基、C.D.卡列斯尼克、H.A.宋采夫、伊萨钦科等,而尤以区域学派的影响为甚。H.A.宋采夫1947年在全苏第二次地理学代表大会上关于景观问题的报告,被认为是继拉孟斯基、卡列斯尼克、苏卡乔夫等人之后,对景观学说的第一个巨大贡献。在这一报告及其以后的著作中他给了景观一个新的、更为确切的定义:景观是具有同类地质基础和相同的一般气候的、发生上一致的地域,这是由几个或许多部分―限区―组成,后者在景观范围内形成有规律的结合。之后,又有许多地理学家在相当多的著作中对景观学说进行阐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波雷诺夫和彼列尔曼的工作。他们奠定了景观地球化学的基础,他们主要研究景观中化学元素的迁移,形成了苏联又一个景观学研究方向―景观地球化学研究方向(伊萨钦科等,1962;贝尔格等,1964)。

人类对自然界生态平衡的探索历程

人类对自然界生态平衡的探索历程 1 人类对自然界生态平衡的最初认识 生态平衡指的是一定的动植物群落和生态系统在发展过程中,各种对立因素通过相互制约、转化、补偿和交换等作用,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状态。比如,在自然情况下,某一地区的棉蚜由于受到瓢虫、草蛉等天敌的控制,它的种群数量维持在低度水平,不致引起棉花的减产。早在十九世纪中叶,达尔文在他的《物种起源》一书里,曾经用“生存斗争”来概括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以及它们跟无机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达尔文依据观察到的事实,认为在一个区域里猫的多少,通过田鼠、土蜂等环节可以决定三叶草长得是不是繁盛。事实上,自然界的各种关系远不是这样简单,用达尔文的活来说,“在战争之中,更有战争,此起彼伏,胜负迭见”。然而,最后各方面的努力常常达到一个均衡状态。虽然细微的变动完全能使一种生物压倒另一种生物,可是自然界的面貌却可以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保持一致。这是因为对于每一个物种来说,在不同的生命时期、不同的季节或者年份,大致总有不同的因素在作用着;其中常有某一种或者几种的作用力量最大,但是总要凭全部作用的汇合来决定那个物种的平均数,甚至决定它的生存。达尔文说:“当我们在河岸上看到生长茂密的植物或灌木,以为它们的种类和个数比例的决定是由于所谓偶然机会,但是这个看法是多么荒谬!每个人都听说过,当美洲的一片森林被砍伐以后,会有一片极不相同的植物群出现。在美国南部古代印第安的废墟上,我们可以推想,以前地面上的树木一定曾经全部清除过,可是现在所生长的植物却和周围的原始森林,显示了同样美丽的多样性和同样比例的树种。”这就是说,一个生态系统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相对均衡、稳定的。因为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甚至整个自然环境中的各种因素,都是相互作用着的。达尔文的这种概括对于认识有机界的人口规律,无疑是很有价值的。正象恩格斯说的:“自然界中的有机体也有自己的人口规律,不过这种规律还完全没有被研究过,而证实这种规律,一定会对物种进化的理论有决定性的意义。是谁在这方面给了决定性的推动呢?不是别人,正是达尔文。” 2 生态学的提出 继达尔文之后,德国进化论者海克尔在1869年,首次把研究生物和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叫生态学。1935年英国植物学家但斯雷提出生态系统概念。这一概念把生物群落和它所在的无机环境,看成是一个完全的自然实体;它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各种成分的数量关系和状态保持稳定,趋向相对平衡。因为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具有自我维持和修复重建的能力。 20世纪四十年代初,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对一个面积五十公顷的湖泊作了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最后用确切的数据说明生物量随食物链的顺序,是从绿色植物向食草动物、食肉动物等不同营养级转移,并且有稳定的数量级比例关系。通常后一级生物量只等于或者小于前一级生物量的十分之一(或者百分之十)。林德曼把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不同利用者之间必然存在的这种定量关系,叫做十分之一定律。如果把这种关系表示在图上,用横坐标表示生物量,在纵坐标上把食物链中各级消费者的数量依次逐级标出,那么整个图形就象个金字塔,叫做群落中的数量金字塔。 现在,生态学家一般都用生态系统来表示某一有机体和物理环境,某一有机体和生物环境,以及生物环境和物理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这种关系也可以说构成了一个生态模型。在这个模型中,X可以是动植物,也可以是人类本身。如果X是人类本身的话,那么物理因素和有机体之间的相互转化,就要包括所有的环境科学,包括人类生理学和地理学;生物因素和有机体之间的相互转化,就要包括农业、林业和传染病害;而在有机体之间的关系,甚至可以把所有的社会科学都包括在里面。

生态环境调研分析报告

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作者:————————————————————————————————日期: 2

重庆交大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社会调研”报告 关于重庆市涪陵区城区建设生态环保型社会 的调查 学院:土木建筑学院B 专业: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社会调研”分工说明及“诚信书” 分工 姓名 社会调查分工 诚信书 到福建省采访当地的几个店铺、超市,依 次提问对生态环保的了解认知,周遭环境的优劣,月平均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的数 量,客人使用布袋或者塑料袋的倾向,并 记录数据得出结论。 本人按照拟定计划,如实完成了调查任务,独立撰写了调研报告,如有调查作假、报告复制等,愿接受“作弊”处理。 承诺签字: 到内江市对当地的居民进行采访,依次了 解居家生活环境以及周边生态环境的具 体相关情况。 到重庆市涪陵区主城区各大超级市场统 计一定时间内使用自带购物袋顾客数量所占总顾客数量的百分比,从而得出当地居民对于超市塑料购物袋收费政策发布 及国家和政府鼓励人民自带购物袋的号 召以来的落实程度和对环保意识的重视 程度。 注:(分工由团队调研者填写,个人调研者勿填;本表仅供教师评定成绩参考!) “社会调研”综合成绩评定表 申请书 (思路、可行、格式) 活动表现 (态度、反馈、守时) 活动成果 (观点、论证、格式) 成绩 20% 20% 60% 注:(本表由指导教师填写,务必综合考虑选题、调研难度、申请书等因素!) 2014年 10 月 13日 关于重庆市涪陵区城区建设生态环保型社会的调查

生态学试题及答案知识分享

题型 名词解释:5*2 填空:20*0.5 选择:10*1(单项);5*2(多项) 简答:5题,分值不等 论述:1题,15分 个体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填空及部分选择) 监测植物是指利用对环境中的有害气体特别敏感的植物的受害症状来检测有害气体的浓度和种类,并指示环境被污染的程度,该类植物称为监测植物。 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的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大气及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破坏了生物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生物和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 滞尘效应园林植物对空气中的颗粒有吸收、阻滞、过滤等作用,使空气中的灰尘含量下降,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二、填空、选择、简答 1、城市用水面临两个严峻的问题是什么? 水源缺乏、水污染严重 2、壤质土类是大多数植物生长良好的土壤;团粒结构是较好一种土壤结构 3、根据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范围和要求分为酸性土植物、中性土植物和碱性土植物。 4、根据盐土植物对过量盐类的适应特点,可分为聚盐性植物、泌盐性植物、不透盐性植物。 5、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监测作用的优点? (1)植物监测方法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适合大面积推广。 (2)反映大气污染类型和各污染物的复合效应. (3)植物监测具有长期、连续监测的特点。 (4)可记录该地区的污染历史和污染造成的累积受害等情况。 6、园林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净化作用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维持碳氧平衡 (2)吸收有害气体 (3)滞尘作用 (4)减菌效应 (5)减噪效应 (6)增加负离子效应 (7)对室内空气污染的净化作用 7、减噪效应的原理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噪声遇到重叠的叶片,改变直射方向,形成乱反射,仅使一部分透过枝叶的空隙达到减弱噪声;噪声作为一种波在遇到植物的叶片、枝条等时,会引起振荡而消耗一部分能量,从而减弱噪声。 8、常见的防风林结构有3种:紧密(不透风)结构。稀疏(疏透)结构。透风(通风)结构 9、根据大气污染物的性质划分:还原型大气污染和氧化型大气污染;根据燃料性质和大气污染物的组成划分:煤烟型污染、石油型污染、混合型污染和特殊型污染。 10、园林植物大气污染抗性确定方法:污染区调查;定点栽培对比法;人工熏气法 11、简答滞尘效应原理。 ①减少出现和移动; ②通过降低风速,使大颗粒灰尘下降到地面或叶片上;

0713生态学一级学科简介

0713生态学一级学科简介 一级学科(中文)名称:生态学 (英文)名称: Ecological 一、学科概况 生态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而且是多元起 源的。概括地讲,大致可分出4个时期:生态学的萌芽时期;生态学 的建立时期;生态学的巩固时期;现代生态学时期。 1、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以前) 2、生态学的建立时期(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末) 进入17世纪之后,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学做为一门 科学开始成长。进入19世纪之后,生态学得到很快发展并日趋成熟。 3、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初期,动、植物生态学并行发展,出版了不少生态学著 作与教科书。在动物生态学方面,关于生理生态学、动物行为学和动 物群落学等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植物生态学在这一时期也得到重 要发展,出版的专著有《植物社会学》;《实用植物生态学》;植物生 态学》;《生物地理群落学与植物群落学》(1945)等。由于各地自然条 件、植物区系、植被性质及开发利用程度的差异,使植物生态学在研 究方法、研究重点上各地有所不同,在这一时期形成了几个著名的生 态学派,主要有:北欧学派(Uppsala学派);法瑞学派;英美学派; 苏联学派。 4、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开始)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工业的高度发展和人口的大量增长, 带来了许多全球性的问题(例如, 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和 能源问题等),涉及到人类的生死存亡,造成对人类未来生活的威胁。

上述问题的控制和解决,都要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因而引起社会上对生态学的兴趣与关心。 从上面的叙述中不难看出,随着科学的发展,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许多环境问题都成为生态学学科发展中的前沿热点问题,生态学越来越融合于环境科学之中。特别是以人类生存环境为中心的生态学研究,更显得突出。 值得特别提出的是21世纪的生态学,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更加紧密地结合社会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不断突破其初始时期以生物为中心的学科界限,未来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向解决社会当前面临的社会问题发展,并在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的作用。 如果说21世纪前生态学和生态学工作者主要是指出问题和提出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到了21世纪生态学则是转变到对解决问题途径的探索。当代生态学研究愈来愈注意与群众相结合,与社会发展和生产实际的需要相结合,并成为政府决策和行动的基础。当生态学介入生产和社会问题时,特别是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时,就不可避免地与政策、经济、法律以及美学、道德、伦理等方面,甚至进入哲学领域的更深层次的思考。 二、学科内涵 生态学诞生于19世纪后半叶,学科主要任务是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的相互关系,重点探讨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以及两者协同进化的规律,学科的核心理论是,自然界中的任何生物间及其生物的集合体间与其周围环境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协同进化的关系并形成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各类生态系统,对人类而言,这些生态系统都具有服务功能。关于生态学基本理论常因生命层次的不同而异,从系统的层面上,通用的理论主要是相生相克理论、系统开放理论、等级系统理论、生态平衡与耐受极限理论等。目前,生态

环境生态学调研报告

江苏开放大学环境工程(本) 环 境 生 态 学 调 研 报 告 姓名:谈中山 学号:2018010500058

题目:对茅山镇前凌河及周边环境的调查: 时间:2018年11月01日- 2018年12月03日 地点:句容市茅山镇前凌河 报告正文: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为了贯彻党中央又好又快发展战略目标,把我国建立成绿色节约型社会,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在学校的动员和鼓励下,我们参加了环境保护行动。 二、调研的目的: 了解前凌河臭水来源情况

三、调研情况: 首先我们来到附近小区,看到清洁阿姨在扫垃圾,就前去访问通过交谈我们得知,虽然人们的素质有所提高,但仍有很多人在人行路上扔果皮纸屑,随地吐痰。这种不文明的现象值得关注。旁边来了一位刚买菜回来的大姐,我们向前询问了一些生活方式,我们心里得到一丝安慰。大姐告诉我们:少扔垃圾,把垃圾分类放进垃圾桶,多骑自行车,少开车,节约用水,把洗澡水洗脸水用来冲厕所,淘米水可以用来洗脸,洗头发,洗碗。最终水却倒入河里。 一眼望去,小区绿化水平还可以,数目较少,草坪较多,但空气并不新鲜,总有一股奇怪的味道在空气中弥漫着,我们老到物业处进行了交流,造成环境污染源是1公测所排出的粪便散发出难闻的气味,让人恶心工厂排出的废水又黑又臭,还漂浮着一些秽物工厂排出的废气体中含有粉尘、铅、煤灰登对身体有害的物质公园的草坪上常有游人丢弃垃圾,及不讲卫生有影响市容,这些污染是空气变得浑浊,对人的肺部有很大危害。 通过几天的调查,我们做了一份调查问卷。一.调查的内容及方法:通过对路人以及对环卫工人的提问,了解他们对各路段的环境的看法。并将事先打印好的自制问卷调查表发给他们填写,为接下来我的分析及整理做出铺垫。二.总体状况及分析:通过对路人及环卫工人的调查,以及对问卷调查表的整理分析发现,人们普遍对当前环境表示不满,只有在极个别地段人们表示差强人意,针对这些方面人们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观点。下面,我将针对这些情况做一些系统的汇报及整理。 1.调查人群

《园林生态学》复习题

《园林生态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 1、生态系统是由两大部分组成的,即有生命类与无生命类,其中有生命类又包括以下三个组成部分,即、、。 2、大气水分种类分为、、三类。 3、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将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该生物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为。 4、温室气体主要指、、、其中对增温起着重要的作用,增温的潜力最大。 5、现代环境问题可分为三大类:、、。 6、光对生物的生态作用主要由、、三方面构成。 7、北方在引种时,可利用处理来促使树木提前休眠,准备御寒,增强越冬能力。通常可促进植物营养生长。 8、种群数量的变化是种群动态的重要标志,取决于种群的与, 和这两组对立的过程。 9、城市绿地的功能是综合的,具有生态环境效应、和效应。 10、相对湿度受到环境温度的调节:温度增加,相对湿度;温度降低,相对湿度。 11、反馈分为和。可使系统保持稳定,使系统偏离加剧。 12、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将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该生物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为。 13、A、B两种植物生长在一起时,A植物生长受到抑制,B植物不受影响的现象叫作;A植物和B植物的生长发育都得到促进,称为。 14、生态学研究对象很广,但生态学家对其中4个组织层次特别感兴趣,即、 、、。 15、城市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是多方面的,其中,城市绿地净化环境的效应表现在能和、。 16、在热带雨林中,有很多柱状的茎和板状根的常绿木本植物分属不同的科,还有热带荒漠环境中的许多肉质植物,它们的亲缘关系都很远,这些现象说明了不同种类植物对相同环境的现象。 17、景观和景观要素的关系是相对的。景观强调的是,景观要素强调的是。 18、两个和多个群落之间(生态地带)的过渡区域,称为。

生态学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学中的可持续发展性 姓名:曹黄梦学号:20125178 生态学作为一门“联系生物、环境和人类社会有关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科学”(E. P. Odum,1997),对其开展深入研究并不断拓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工作。生态动力学和生态控制原理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需求与生态学的学科发展需求中应运而生的。生态动力学是生态学和动力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研究生物、环境和人类社会相互作用及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学机制与途径。生态控制原理是生态学与控制论之间的交叉学科,根据生态动力学原理,调控生态过程,增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物生产力,服务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我国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我国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与我国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展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也就是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生态控制原理不局限于与控制理论有关的问题,除控制论所包含的经典控制论、现代控制论、大系统理论和复杂巨系统理论外,其他有关数学方法也可以认为是生态控制原理的理论基础,它包括运筹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分方程、计算数学、模糊数学等。除了上述数学方法,源于生产和社会实践的一些经验和教训也是生态控制原理的基础,即使它们尚不能用科学理论予以解释。生态控制原理的最基本的目标是寻找最优方案,据此调控生态动力源汇关系。在上述基础上,生态控制原理形成了包括确定型生态控制、随机型生态控制、传统生态控制及大系统和巨系统生态控制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生态动力学和生态控制原理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 生态动力学阐述生态过程动力学机制,侧重认识自然;生态控制原理通过生态动力源汇关系,调控生态过程,使生态系统健康运行,它侧重改造自然。通过生态动力学和生态控制原理,充分认识与理解不同生态系统的主要生态过程特征与规律,依据不同情况对生态系统实行定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乃至定量控制,使生态系统增强生态服务功能,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生态动力学和生态控制原理可应用到诸如农田、森林、草地、湿地、海洋、动物和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实践。 草地生态动力学和生态控制原理主要包括生态动力预报和草地生态控制。一些研究进行了草地生态动力模拟、树—草相互作用动力学模型、牧草生长和发育的统计预报。为了制作牧草生态动力预报,要研究预报量对预报因子即生态动力因子的依赖关系。草地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意味着环境和自然资源对草原行业的重要性,制定国家草原行业发展规划与政策离不开草原生态学及其相关理论。

关于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

关于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

关于生态环境的调查报告一.研究目的: 生态环境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而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却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究其原因,只有两个字,能源。从最初的伐木烧火,到后来的燃煤烧火,从火力发电到核能发电,我们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能源进行的。而我们对能源的获取与利用是破坏生态环境的主要原因。而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又影响着我们的自身健康,遏制着我们的发展。而随着我们的发展,可被我们利用的能源也不断减少,所以我们要在开发新能源的同时保护能源。 二.研究方法: 网上查讯法。 三.调研项目: 1)环境污染状况 在产业革命以前的漫长岁月中,能源消费以薪柴为主,由于消费量不大,一方面植物的自然生长足以补充其作为能源的消费,另一方面环境容量可以“吸收和消化”薪柴利用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因此,能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基本上不成为问题。当时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人口增长导致过度开垦造成的土质退化问题。产业革命促使矿物能源取代薪柴成为能源消费的主体,现代环境问题随之产生。经济、人口高速增长导致能源消费需求急速增长,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逐步恶化。总体而言,所有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都

会对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 煤炭在开采过程中会造成矿山生态环境的破坏, 威胁生物栖息环境。主要包括对地表的破坏、引起岩层的移动、矿井酸性排水、煤矸石堆积。而煤层甲烷排放等的污染物,是造成大气污染和酸雨的主要原因。煤炭消费过程也排放温室气体,造成全球性环境问题。 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采和加工利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油田勘探开采过程中的井喷事故、采油废水等。值得注意的是,产生的污水的排放,使土壤盐渍化,海上采油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石油因井喷、漏油、海上采油平台倾覆、油轮事故和战争破坏等原因泄入海洋,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影响;在交通运输业,机动车尾气等造成大气污染等。 还有核能开发利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和防不胜防的核事故问题。 水电是一种相对清洁的能源,但其对生态环境仍有多方面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截流造成污染物质扩散能力减弱,水体自净能力受影响;淹没土地、地面设施和古迹,影响自然景观,尤其是风景区;泥沙淤积会使上游河道截面缩小,河床抬高,下游河岸被冲刷,引起河道变化;改变地下水的流量和方向,使下游地下水位升高,造成土壤盐碱化,甚至形成沼泽,导致环境卫生条件恶化而引起疾病流行;建设过程采挖石料和填土,破坏自然环境;泄洪道变流装置的安装造成对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破坏,截流阻断鱼类洄游等;会改变河流水深、水温、流速及库区小气候,对库区水生和陆生生物产生不利影响;可能会诱发地震;小水电站还会向生物圈排放一些温室气体(特别是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