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胶体化学-第五章乳状液及微乳状液

胶体化学-第五章乳状液及微乳状液

基础化学 问答题

基础化学问答题 [第五章:胶体和乳状液] 1. 什么是表面活性剂?有什么结构特点? 答:系统中可使相间的表面张力显著降低的物质,叫做表面活性剂。一端为亲水的极性基团,另一端为疏水的非极性基团。 2.什么是电动电位?为什么加入电解质能够影响其大小? 答:电动电位是滑动面(胶粒表面)和均匀液相之间的电位差。加入电解质,会造成部分反离子从扩散层进入吸附层,使扩散层变薄,电动电位的绝对值降低。 3.为什么溶胶中加入少量电解质就会发生聚沉?而蛋白质溶液中则需加入大量的盐才会使之聚沉? 答:溶胶的稳定性在于它有双电层结构,电动电位的大小与水化膜的厚度有关。电解质对溶胶的影响是强迫更多的反离子挤入吸附层,使扩散层变薄,电动电位减小,水化膜变薄,稳定性变小,结果胶粒合并聚结变大而发生聚沉。而蛋白质溶液的稳定性,主要是溶剂化作用,即在水溶液中高分子表面上牢固地吸附着许多水分子形成了厚度和紧密程度笔溶胶胶粒表面大得多的水化膜,要使沉淀析出,除中和电荷外,更主要的是去溶剂化作用,所以必须加入大量的无机盐。 4.溶胶和高分子化合物具有稳定性的原因是什么? 答:胶粒带有电荷(主要原因),溶胶表面的水合膜,布朗运动。 [第九章:原子核与元素周期表] 1.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答:n:反映了电子在核外空间出现概率最大的区域离核的远近 l:决定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形状 m:决定原子轨道和电子云在空间的伸展方向 s:表示电子本身的自旋运动状态 (n:确定电子层数,nl确定能级能量,nlm确定一个轨道,nims:确定电子的运动状态) 2.什么叫做屏蔽作用?为什么在多电子原子中E3s

食品胶体

食品胶体Colloid In Food 第一章绪论 1.1 胶体体系的概念 1.1.1 分散体系(Dispersed System,Dispersion) 分散体系: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体系。 分散相(Dispersed Phase):分散体系中不连续的部分,即被分散的物质。 连续相(Continuous Phase):分散体系中连续的部分, 又称分散介质。 A.根据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可将分散体系分为三个大类: B.根据分散相的情况: 多分散体系(Polydispersed system):体系中粒子的大小不是单一的,或者它们的形状或电荷等也不是相同的。实际胶体体系大多数属这种情况。 单分散体系(monodispersed system):体系中粒子完全或基本上相同,胶体科学中的许多理论推导是源于这种理想体系。 C.根据分散相及分散介质的状态可将分散体系分为: D.根据胶粒表面是否容易被分散介质所润湿: 分为亲液胶体(Lyophilic)和疏液胶体(Lyophobic)。对水溶胶,英语表达为hydrophilic or hydrophobic。E.以其它指标分类胶体: 1. 多重胶体(Multiple Colloids):存在有两种以上的分散相 2. 网状胶体(Network Colloids):两种以上的组分相相互交联成网状的体系。

3. 凝胶(Gel):分散介质为液态,但整个体系的性质却如同固态的体系。 1.2 胶体的基本性质: 1.2.1胶体的定义 连续相(or分散介质)中分散着胶粒的体系。胶粒的尺寸远大于分散相的分子又不致于因为其重力而影响它们的分子热运动。具体来说,粒子的尺寸大约在1nm-1μm之间。 1.2.2 胶体的基本性质 a.非均相(heterogeneous):分散相与连续相之间存在界面。 b. 热力学不稳定(thermodynamically unstable):表面能大,体系能量高,热力学不稳定。粒子趋于聚集以降低比表面积。 C. 动力学稳定:胶体稳定与否是胶体体系研究和应用的核心。 1.3 胶体稳定性概念 稳定性是胶体的一个基本性质。在特定的时间里,胶体的稳定性可用其是否存在可观察到的粒子聚集和上浮(或下沉)进行定性。 憎液胶体的稳定性:一种动力学意义上的稳定,即热力学不稳定。这样的胶体不会自发的形成,即使形成亦是热力学不稳定的。 亲液胶体的稳定性:可以是稳定的,如大分子溶液和含有表面活性剂的体系如微乳状液和胶束。它们的不稳定表现不是粒子的聚集而是分成两相。 1.3.1 胶体不稳定的主要表现: 聚集(Aggregation):两个或多个胶体粒子粘附在一起的过程。 絮凝(Floculation):松散的聚集,粒子间的距离较大,过程是热力学可逆的; 凝结(Coagulation):刚性的聚集,粒子间的距离在原子尺寸的范围,过程是热力学不可逆的 分层(上浮或下沉,Creaming or Sedimentation):最常见的胶体不稳定现象,是由于重力导致的粒子的迁移和聚集。其动力学速度取决于迁移单元的尺寸和两相的密度差。 Cream:稀O/W乳状液经分层后所形成的高浓度的乳状液。它可能是聚集的亦可以是胶体稳定的。但液珠的凝结决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否则乳状液被“破乳”,转变为热力学稳定的均匀的油和水两相溶液。Sediment:低浓度的悬浮体经沉降后所形成的高密度的悬浮体。 1.3.2稳定胶体的两种主要方式: a:静电稳定:在静电稳定的胶体中,粒子与粒子的表面间存在着所谓的库仑力(即一种源于永久性电子电荷的作用力,可以是排斥的也可以是吸引的)排斥,这种作用的结果使得一个粒子会对另外的粒子产生排斥而使它们不能相互接近。 聚合物稳定:在这样的体系中,粒子与粒子不能相互接近是由于大分子物质在连续相中的存在。这种存在可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

有机化学基础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第四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第二章烃和卤代烃 第一节脂肪烃 第二节芳香烃 第三节卤代烃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 第一节醇酚 第二节醛 第三节羧酸酯 第四节有机合成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 第一节油脂 第二节糖类 第三节蛋白质和核酸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第五章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 第一节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 第二节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 第三节功能高分子材料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结束语——有机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高二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2010-2-26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 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 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 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 于65℃时,能与水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 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 .. 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2.有机物的密度 (1)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一氯代烃、氟代烃、酯(包括油脂) (2)大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多氯代烃、溴代烃(溴苯等)、碘代烃、硝基苯 3.有机物的状态[常温常压(1个大气压、20℃左右)] (1)气态: ① 烃类:一般N(C)≤4的各类烃注意:新戊烷[C(CH3)4]亦为气态 ② 衍生物类: 一氯甲烷(CH3Cl,沸点为-24.2℃) 氟里昂(CCl2F2,沸点为-29.8℃) 氯乙烯(CH2==CHCl,沸点为-13.9℃)

基础化学第五章习题解答

习题答案 1.何谓沉淀溶解平衡?同物质的量的BaCl 2和H 2SO 4混合溶液中,含有哪些离子?这些离子浓度之间存在着哪些关系? 答:难溶电解质溶解和沉淀速度相等,固体的量和溶液中分子或离子的量不再改变的状态,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Ba 2+、Cl -、-2 4SO 、H +、OH - θsp 2 42]][S O [Ba K =-+,θw -]][OH [H K =+等 2.活度积、溶度积、离子积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 答:活度积、溶度积指平衡状态下的活度积或浓度积,对给定的难溶电解质其活度积只与温度有关,溶度积不但与温度有关,还和溶液离子强度有关,对于MA 型难溶电解质: (MA)) (A )(M (MA)θsp θap K K =?-+γγ。离子积指任意状态下的浓度积,其值是任意的。 3.无副反应时,沉淀的溶度积与溶解度有何关系?溶度积小的物质,它的溶解度是否一定小?举例说明。 答:θθsp )A (M c n m K s n m n m n m += 不同类型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不能根据溶度积数值大小直接判断。溶度积小的物质,它的溶解度是不一定小,如Ag 2CrO 4与AgCl 。 4.除了沉淀物质本性以外,影响沉淀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除了沉淀物质本性以外,影响沉淀溶解度的主要因素还有:同离子效应、盐效应、酸碱效应、配位效应等。 5.判断下列操作中可能发生的反应和现象并予以解释。 (1)将少量CaCO 3固体放入稀HCl 中。 (2)将少量Mg(OH)2放入NH 4Cl 溶液中。 (3)向少量MnSO 4溶液中加入数滴饱和H 2S 水溶液,再逐滴加入2mol ·L -1的氨水。

人教版高中化学有机化学基础第1章《 认识有机化合物》测试卷

第1章《认识有机化合物》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蒸馏是分离提纯相互互溶的液态有机物的常用方法 B.石油分馏可获得乙烯、丙烯和丁二烯 C.通过煤的直接或间接液化,可以获得燃料油及多种化工原料 D.重结晶法提纯苯甲酸时,杂质的溶解度很小或很大均易于除去 2.下列各组物质中一定属于同系物的是() A. CH4和C2H4 B.烷烃和环烷烃 C. C2H4和C4H8 D. C5H12和C2H6 3.某同学写出的下列烷烃的名称中,不符合系统命名法的是() A. 2,3-二甲基己烷 B. 2-甲基丙烷 C. 3-甲基-2-乙基戊烷 D. 2,2,3,3-四甲基丁烷 4.下图是一个氢核磁共振谱,请你观察图谱,分析其可能是下列物质中() A. CH3CH2CH2CH3 B.(CH3)2CHCH3 C. CH3CH2CH2OH D. CH3CH2COOH 5.有机物分子结构如图,其分子肯定可以共平面的碳原子有() A. 6个 B. 7个 C. 8个

D. 9个 6.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醇类.但不是同系物的是() A.答案A B.答案B C.答案C D.答案D 7.下面的原子或原子团不属于官能团的是( ) A. OH- B. —Br C. —NO2 D. 8.化学家们合成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星烷,如三星烷、四星烷、五星烷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之间互为同系物 B.六星烷的化学式为C18H24 C.四星烷与互为同分异构体 D.它们的一氯代物均只有两种,而三星烷的二氯代物有四种 9.乙酸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有机物,下列关于乙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酸的官能团为-OH B.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弱 C.乙酸能够与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 D.乙酸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蓝

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第一章知识点填空和测试题

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 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知识回顾】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有机化合物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下列说确的是( ) ①从组成元素分:烃,烃的衍生物②从分子中碳骨架形状分:链状有机化合物,环状有机化合物③从官能团分:烯烃、炔烃、芳香烃、卤代烃、醇、酚、醛、酮、羧酸、酯等 A.①③B.①②C.①②③ D.②③ 2.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物质不可能( ) A.具有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B.具有相同的分子式 C.具有相同的组成元素D.具有相同的熔、沸点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组成相差1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B.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有机物是同分异构体 C.碳原子之间只以单键相结合的链烃为烷烃 D.分子式相同有机物一定是同一种物质 4.苯丙酸诺龙是一种兴奋剂,结构简式如右图,有关苯丙酸 诺龙的说法 不正确的是( ) A.含有两种官能团 B.含有脂环 C.是一种芳香化合物 D.含有酯基 5.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按官能团分类,它不属于( ) A.烯类 B.酚类 C.醚类D.醇类 6.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括号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分离方 混合物试剂分离方法

A 苯(苯酚) 溴水过滤 B 乙烷(乙烯) 氢气加热 C 乙酸乙酯(乙酸) NaOH溶液蒸馏 D 淀粉(氯化钠) 蒸馏水渗析 7.下列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 ) 8.如图是立方烷的球棍模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其一氯代物只有一种 B.其二氯代物有三种同分异构体 C.它是一种极性分子 D.它与苯乙烯()互为同分异构体 9.下列烷烃在光照下与氯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一氯代烃的是( ) 10.2008年残奥会吉祥物是以牛为形象设计的“福牛乐乐”(Funiulele)。有一种有机物的键线式也酷似牛,故称为牛式二烯炔 醇(cowenynenynol)。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牛式二烯炔醇分子含有两种官能团 B.牛式二烯炔醇能够发生加聚反应得到高分子化合物 C.牛式二烯炔醇在一定条件下能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D.牛式二烯炔醇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11.某烃结构式用键线表示为,该烃与Br2按物质的量 之比为1∶1加成时,所得产物有( ) A.3种B.6种C.5种D.4种 12.分析下表中各项的排布规律,按此规律排布第26项应为( ) 1 2 3 4 5 6 7 8 9 10 C2H4C2H6C2H6O C2H4O2C3H6C3H8C3H8O C3H6O2C4H8C4H10 716 714 2 818 818 13.一氯代物有2种,二氯代物有4种的烃是( ) A.丙烷 B.2-甲基丙烷 C.丙烯 D.苯 14.下图是一种形状酷似一条小狗的有机物,化学家Tim Rickard将其取名为“doggycene”,下列有关doggycene的说 确的是( ) A.“doggycene”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上 B.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26H30 C.常温下该有机物为气态 D.1 mol该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基础化学 填空题

基础化学填空题 第一章:稀溶液的依数性 1.人体血浆浓度:280~320mmol/L。 2.用渗透压力法测高分子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3.稀溶液的依数性包括:蒸汽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渗透压力。 4.产生渗透的必备条件:存在半透膜,膜两侧单位体积内溶剂分子数目不相等。纯渗透的方向是:从纯溶剂往溶液方向或从稀溶液往浓溶液方向。 第二章:电解质溶液 1.下列系统中加入0.50g NH4Cl并使其溶解: ⑴10.0ml 0.1mol/L的HCl溶液(pH):几乎无影响,HCl强酸而NH4Cl是弱酸。 ⑵10.0ml 0.1mol/L的NH3溶液:同离子效应,解离度降低,pH降低。 ⑶10ml纯水:pH降低,NH4Cl是离子酸。 2.若考虑强电解质溶液中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应用活度代替离子的浓度。活度因子反映了溶液中离子间相互牵制作用的大小。 3.酸碱质子理论的创始人是:布朗斯特—劳瑞。 第三章:缓冲溶液 1.血液的pH正常值范围是:7.35~7.45 ,超出这个范围,人体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酸中毒或碱中毒。 2.缓冲系或缓冲对是缓冲溶液中的抗酸成分和抗碱成分。 3.缓冲容量β值等于使单位体积缓冲溶液pH改变一个单位时,所需加一元强酸或一元强碱的物质的量。 第五章:胶体和乳状液 1.进入吸附层的反离子越多,ζ电动电位就越小,扩散层的厚度变薄,溶胶就越不稳定。 2.从结构上分析,表面活性物质同时具有亲水的极性基团和疏水的非极性基团。 3.要获得稳定的乳状液,一定要有乳化剂的存在,使液—液界面的表面张力变小,同时在被分散的液滴周围形成一层保护膜。 4.沉降平衡是沉降和扩散两种相反作用达到平衡的结果,此时溶液中胶粒数目形成一定浓度梯度状况。 5.电渗是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分散介质通过多孔隔膜移动;而电泳则是带电胶粒在外电场作用下在介质中运动。 6.溶胶是多相系统。 7.高分子化合物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形成一种具有网状结构的半固体物质,这一过程形成的立体网状结构物质叫做凝胶。 8.胶团结构中扩散双电层是指吸附层和扩散层。 9.乳状液所属的分散系是粗分散系。 10.电动电位绝对值的大小可以用以判断溶胶的稳定性。 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 1.发生有效碰撞时,反应分子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分子具有足够的能量,碰撞发生在合适的

高中复习化学有机化学基础习题第一章质量检测

第一章质量检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1.下列物质中,属于酚类的是() [答案] B [解析]酚类是羟基直接连在苯环上所形成的化合物,故A、C、D均不符合,只有B 符合题意。 2.下列各对物质中,按官能团进行分类,属于同一类物质的是() [答案]AD [解析]A项中均为苯环与羟基相连的酚 类;B项中前者为酚类,后者为醚;C项中前者为醇类,后者为酚类;D项均为酯类物质。 3.掺有三聚氰胺的婴幼儿奶粉导致婴幼儿产生肾结石病症。奶粉掺加三聚氰胺事件又一次给食品安全敲响了警钟。三聚氰胺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三聚氰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芳香烃的衍生物 B.烃类有机化合物 C.高分子化合物 D.分子式为C3H6N6的有机化合物 [答案] D [解析]三聚氰胺分子中含有的碳氮杂环,不是苯环,故不是芳香烃衍生物,A错;三聚氰胺分子中含有N元素,故不属于烃类,B错;从三聚氰胺的结构式中可以看出,其中并没有重复的结构单元,而且相对分子质量很小,故不是高分子化合物,C错。 4.下列物质的类别与所含官能团都正确的是() 酚类—OH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 C.②④⑤D.②④ [答案] C [解析]①的官能团是醇羟基,属于醇;②官能团是羧基,是羧酸;③的官能团是酯基,属于酯;④的官能团是醚键,属于醚;⑤为羧酸,官能团是羧基。 5.下列有机物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①(CH3)2CHCH2CH2CH3 ②(CH3)2CH(CH2)2CH3 ③CH3CH2CH(CH3)CH2CH2CH3 ④(CH3)3CCH2CH3 A.①②B.①③ C.③④D.①④ [答案] D [解析]①④分子式都是C6H14,结构不同,两者属于同分异构体。①②为同一物质。 6.C5H12的各种同分异构体中,所含甲基数目与相应的一氯代物的数目与下列相符的

jcdy05 基础化学第七版试题

第五章胶体 一、填空题 1.NaCl、CaCl2、AlCl3对As2S3溶胶(带负电荷)的聚沉能力的大小顺序为。 2.使蛋白质分子沉淀析出,最常用的盐析试剂是,它的作用原理是。 3.用AgNO3和KI(过量)溶液制备的AgI溶胶,胶核是,它优先吸附离子,从而带____电荷。 4.高分子溶液比溶胶稳定是因为。 二、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离浆与溶胀互为逆过程 B.蛋白质在等电点处溶胀最大 C.高分子化合物在形成溶液时要经过溶胀的过程 D.高分子化合物(C6H10O5)n的单体为C6H10O5 2.对于高分子溶液,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高分子溶液是稳定系统B.高分子溶液是均相系统 C.高分子电解质在中性溶液中不带电D.高分子溶液的粘度都比较大 3.分散相粒子能透过滤纸而不能透过半透膜的分散系是() A.粗分散系 B.粗分散系和胶体分散系C.分子、离子分散系 D.胶体分散系E.真溶液 4.关于乳状液,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乳状液是粗分散系B.乳状液是热力学及动力学稳定系统 C.加入表面活性剂后比较稳定D.高度分散的油水系统是乳状液 5.下列哪种方法不能使溶胶发生聚沉( ) A.加入电解质B.加入带相反电荷的溶胶 C.加热D.加压 6.鉴别高分子溶液与溶胶可借助于( ) A.布郎运动B.丁铎尔现象C.电泳D.渗析 7.对于胶团[(AgI)m·n Ag+·(n-x)NO3-]x+·x NO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胶核是(AgI)m B.胶粒是[(AgI)m·n Ag+·(n-x)NO-3]x+ C.m=n+x D.在电场中胶粒向负极移动 8.对于As2S3(负溶胶),聚沉能力最大的是( ) A.K2SO4B.CaCl2C.AlCl3D.Na3PO4 9.物质间发生物理吸附时的作用力是( ) A.共价键B.离子键C.氢键D.范德华力 10.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共同特点是( ) A.有选择性B.热效应大C.单分子吸附D.降低表面能 11.当溶液的pH=7.5时,乳清蛋白向负极泳动,欲使其反向运动则应( ) A.增大电压B.加入同离子C.加碱使pH>pI D.加酸使pH

食品胶体概论

食品凝胶的成胶机理 摘要:由于蛋白质形成的凝胶会影响食品的质构和品质,所以研究蛋白质凝胶对于食品科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蛋白质形成凝胶的机理过于复杂,需要更先进的技术来研究。凝胶特性是食品蛋白质最重要的功能特性之一,人类在很久以前就利用蛋白质的凝胶特性来制作凝胶类食品,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中国的豆腐和西方的奶酪。但是,蛋白质的凝胶机理及其过程动力学还没有被完全了解。随着现代研究分析技术与方法的发展,有关蛋白质凝胶的机理与过程的研究已经取得大量的成果,下面将有关蛋白质凝胶机理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关键词:蛋白质凝胶凝胶机理 凝聚和凝胶过程对食品加工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形成食品所需要的质构,也会带来不需要的沉淀或是分层现象。因此,研究胶体形成的特性对于稳定和形成食品所需结构十分重要,并且通过控制凝胶反应优化食品加工过程,提高食品品质。本文就蛋白质凝胶的定义及类型、影响蛋白质凝胶的因素以及蛋白质凝胶的机理等方面作以下综述。 1.蛋白质凝胶的定义及类型 蛋白质凝胶的形成可以定义为蛋白质分子的聚集现象,在这种聚集过程中,吸引力和排斥力处于平衡,以至于形成能保持大量水分的高度有序的三维网络结构或基体(matrix)。如果吸引力占主导,则形成凝结物,水分从凝胶基体排除出来。如果排斥力占主导,便难以形成网络结构。

蛋白质凝胶的类型主要决定于蛋白质分子的形状。由于凝胶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也受外界环境的PH、离子强度以及加热的温度和时间的影响。纤维状蛋白质分子,如明胶和肌浆球蛋白凝胶的网络结构由随机的或螺旋结构的多肽链组成。Ledward报道,明胶的凝胶网络为线性分子通过形成连接区而形成凝胶网络。Hermanssan 和Langlon; 观测到肌浆球蛋白凝胶是由线性分子间形成连接点而构建成三维网络。 2.影响蛋白质凝胶的因素 能形成凝胶的生物材料,除多糖就是蛋白,而蛋白凝胶与多糖凝胶最明显差别就是多糖凝胶为热可逆凝胶,这是因为多糖没有变性问题,所以可以反复加热一融化一冷却一凝胶这个过程。而蛋白凝胶(除明胶外)为热不可逆凝胶,一经成型就不能再加热变成流体,这也是蛋白质本身性质所决定的。蛋白质要形成凝胶,需要蛋白质部分变性,这样蛋白质分子伸展,以利于分子间形成更多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一定网络结构,锁住水分,形成凝胶。当然,影响蛋白凝胶因素有很多,如蛋白质组成、蛋白质浓度、pH、离子强度、成胶温度、剪切速率等,因此研究这些因素与凝胶结构关系就显得非常必要。 2.1蛋白质组成 大豆分离蛋白主要包括7 S和11 S两种球蛋白成分,其中按不同物化性质,7 S又包括B一大豆伴球蛋白,Y一大豆伴球蛋白和碱性7 s球蛋白,其中以p一大豆伴球蛋白为主要成分,而11 S球蛋白就一种。所以,大豆分离蛋白又常常被描述成由大豆球蛋白和p--大豆

胶体和乳状液

胶体和乳状液 教学要求掌握溶胶的制备和性质掌握溶胶相对稳定性因素、胶团结构、电动电位和聚沉熟悉高分子溶液和凝胶熟悉表面活性剂和胶束了解乳状液和微乳液及其应用胶体化学是研究广义的胶体分散系的物理化学性质的一门科学。 从胶体观点而言整个人体就是一个典型的胶体系统人的皮肤、肌肉、血液和毛发等都是胶体系统。 药物制备、使用和保管过程中应用到大量胶体方面的知识。 第一节胶体高度分散系统分散系: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分散相(dispersedphase):被分散的物质分散介质(dispersingmedium):容纳分散相的连续介质胶体和晶体不是不同的两类物质而是物质的两种不同的存在状态。 胶体是一种高度分散的系统根据分散相粒子大小分类分散相粒子大小分散系类型分散相粒子性质实例<nm溶液小分子或离子均相、稳定系统、分散相粒子扩散快NaCl水溶液等~nm胶体分散系溶胶胶粒多相、热力学不稳定系统、有相对稳定性、分散相粒子扩散较慢Fe(OH)溶胶等高分子溶液高分子均相、稳定系统、分散相粒子扩散慢蛋白质溶液等>nm粗分散系粗分散粒子非均相、不稳定系统、易聚沉或分层泥浆、乳汁等第二节溶胶分散相粒子:一定量原子、离子或分子组成的集合体特点:多相系统高度分散热力学不稳定系统根据分散介质分类:液溶胶、气溶胶和固溶胶一、溶胶的制备用物理破碎的方法使大颗粒物质分散成胶粒的分散法用化学反应使分子或离子聚

集成胶粒的凝聚法。 例如:将FeCl溶液缓慢滴加到沸水中反应为FeClHO→Fe(OH)HCl 生成的许多Fe(OH)分子凝聚在一起形成透明的红褐色溶胶二、溶胶的性质(一)溶胶的光学性质在暗室或黑暗背景下用一束强光照射在溶胶上从光束的垂直方向观察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光带称为丁铎尔现象(Tyndalleffect)左边是溶胶右边不是溶胶Tyndall效应实际上已成为判别溶胶与分子溶液的最简便的方法。 (二)溶胶的动力学性质溶胶粒子时刻处于无规则的运动状态因而表现出扩散、渗透、沉降等与溶胶粒子大小及形状等属性相关的运动特性称为动力学性质布朗运动因为介质分子不断碰撞这些粒子碰撞的合力不断改变其运动方向和位置成为无规则的运动扩散与沉降在重力场中胶粒受重力的作用而要下沉这一现象称为沉降(sedimentation)胶粒从分散密度大的区域向分散密度小的区域迁移这种现象称为扩散(diffusion)沉降速率等于扩散速率溶胶系统处于沉降平衡(三)溶胶的电学性质电泳和电渗用惰性电极在溶胶两端施加直流电场可观察到胶粒向某一电极方向运动。 这种在电场作用下带电粒子在介质中的定向运动称为电泳(electrophoresis)电泳实验说明溶胶粒子是带电的由电泳的方向可以判断胶粒所带电荷的性质应用:蛋白质、氨基酸和核酸等物质的分离和鉴定方面有重要的应用。 例如在临床检验中应用电泳法分离血清中各种蛋白质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有机化学基础第一章知识归纳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梳理 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一、分类方法 1、按碳的骨架分类 分为链状化合物(包括烷烃、烯烃、炔烃)和环状化合物(脂环化合物如环烷烃、环烯烃和环炔烃和芳香化合物如苯及其同系物、稠环化合物和苯的衍生物)。见P4 相关概念: 有机化合物: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简称有机物。(CO、CO2、碳酸及其盐、氰化物等为无机物) 烃: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 脂环化合物:分子中没有苯环的环状化合物。 芳香族化合物:分子中含有苯环的化合物。 脂肪烃:通常指链状烃,如烷烃、烯烃、炔烃等。 芳香烃:分子中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的烃。 苯的同系物: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烷基取代的产物(特点:一个苯环,侧链为一个或多个烷基)。 烷基:烷烃失去一个氢原子所剩余的原子团。如甲基为-CH3;乙基为-C2H5。 2、按官能团分类 官能团: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二、常见物质的官能团:(写法见教材P4-5) 烷烃和芳香烃无官能团。 烯烃:碳碳双键 炔烃:碳碳三键 卤代烃:卤素原子 醇和酚:羟基 醚:醚键 醛:醛基 酮:羰基 羧酸:羧基 酯:酯基 练习:做教材第六页课后习题。 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一、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1个碳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注:在结构式中的体现是每个碳原子都连出四条短线)另外:在有机物中,氮原子形成3个共价键(结构式中连三条短线);O和S形成二个共价键(结构式中连二条短线);H形成一个共价键(结构式中连一条短线)。例子见10页乙醇和二甲醚的结构式。 二、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1、定义

同分异构现象: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 同分异构体: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记住:丙基有二种结构,丁基有四种结构;戊基有八种结构。(分别写出来。它们分别由相应的烷烃失去一个氢原子而来,那种烷烃有几种氢原子,就会形成几种烷基) 2、同分异构体的类型 碳链异构:由于碳链骨架不同产生的同分异构现象。烷烃的同分异构体均为碳链异构,如正丁烷与异丁烷。 位置异构:由官能团在碳链中的位置不同产生的同分异构现象。如10页1-丁烯与2-丁烯。 官能团异构:分子式相同,但具有不同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如10页乙醇与二甲醚。 三、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表示方法(以乙烯为例) 主要掌握五种式子:化学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实验式(最简式) 化学式:即分子式,C2H4 结构式:用一个短线表示一个共用电子对的式子。 结构简式:在结构式的基础上省略碳氢键的式子。CH2=CH2 说明:结构简式中的碳碳单键也可以省略,碳碳双键和碳碳三键都不可省略(因为它们是官能团不可省略)。而且结构简式中相同的且相邻的基团可以合并。如丁烷的结构简式可以写成以下几种:CH3-CH2-CH2-CH3(只省略了碳氢键);CH3CH2CH2CH3(省略了碳氢键和碳碳键);CH3(CH2)2CH3(既省略了碳氢键和碳碳键,又把相邻且相同的-CH2-基团合并了)。 电子式:每个点代表一个电子。 实验式(最简式):CH2 除以上五种式子外:还要认识球棍模型(P7)、比例模型(P7)、及键线式(P25-5) 四、烷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以C6H14为例) 减碳法(碳链缩短法):每次减少一个碳原子,将减下来的碳原子作为支链连在主链上从而形成不同的结构。 1、写出最长碳链:C-C-C-C-C-C(这是第一种己烷的碳链结构) 2、写出减少一个碳原子的主链:C-C-C-C-C 把剩下的一个碳原子以甲基(-CH3)作为支链连在第二个和第三碳原子上,又写出两种碳链结构。 (注:不能连在第四个碳原子上,因为从右面数它属于第二个碳原子,连在它上面 与连在左面第二个碳原子上是一样的) 3、写出再减少一个碳原子的主链,C-C-C-C 把剩下的两个碳原子分别作为一个乙基和两个甲基,连在不同碳原子上。(由于主链只有4个碳,因此不能连乙基,一旦连乙基的话主链不是最长的了,变成含乙基的碳链是最长了)。可以连成两种结构:(1)两个甲基都连在第二个碳原子(红色)上,C-C-C-C ;(2)中间两个碳原子上各连一个甲基,C-C-C-C 。又写出两种碳链结构。 以下依此类推,直到写不出新的结构为止。

物理化学第五章 胶体化学

第五章 胶体化学 一.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性质中,哪一个不属于溶胶的动力学性质?( ) A.布朗运动 B.电泳 C.扩散 D.沉降平衡 2.由过量KBr与AgNO3溶液混合可制得溶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电位离子是Ag+ B.反号离子是NO3- C.胶粒带正电 D.它是负溶胶 3.区别溶胶与真溶液和悬浮液最简单最灵敏的方法是( ) A.乳光计测定粒子浓度 B.观察丁达尔效应 C.超显微镜测定粒子大小D.观察ζ电位 4.胶体溶液是( ) A.真溶液,故称为胶体溶液 B.分散相能通过滤纸,不能通过半透膜的分散体系 C.分散相能通过滤纸及半透膜的分散体系 D.分散相不能通过滤纸及半透膜的分散体系 5.溶胶的基本特性之一是( ) A.热力学上和动力学上皆属于稳定体系 B.热力学上和动力学上皆属不稳定体系 C.热力学上不稳定而动力学上稳定体系 D.热力学上稳定而动力学上不稳定体系 6.在AgNO3溶液中加入稍过量KI溶液,得到溶胶的胶团结构可表示为( ) A.[(AgI)m·n I-·(n-x)·K+]x-·x K+B.[(AgI)m·n NO3-·(n-x)K+]x-·x K+; C.[(AgI)m·n Ag+·(n-x)I-]x-·x K+ D.[(AgI)m·n Ag+·(n-x)NO3-]x+·x NO3-。 7.下列性质中既不属于溶胶动力学性质又不属于电动性质的是( ) A.沉降平衡B.布朗运动C.沉降电势D.电导 8.在AgI溶胶(带负电荷)中分别加入同浓度的下列物质,聚沉值最低的是:( ) A.La(NO3)3 B.Mg(NO3)2 C.NaNO3 D.KNO3 9.溶胶中胶粒的布朗运动是属于( ) A.溶胶热力学稳定性的因素B.溶胶动力学稳定性的因素 C.溶胶聚结稳定性的因素 D.是降低胶体表面自由能的因素 10.雾属于分散体系,其分散介质是( ) A.液体B.气体C.固体 D.气体或固体 11.将高分子溶液作为胶体体系来研究,因为它( ) A.是多相体系 B.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C.对电解质很敏感 D.粒子大小在胶体范围内 12.有关超显微镜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可以观察离子的布朗运动 B.可以配合电泳仪,测定粒子的电泳速度 C.观察到的粒子仅是粒子对光散射闪烁的光点 D.可以直接看到粒子的形状与大小

《有机化学基础》第一章测试题

《有机化学基础》第一章测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 1、有机化学主要研究有机化合物所发生的反应,下列化合物中不是有机物的是( ) A 、CO 2 B 、 C 2H 6 C 、HCHO D 、CH 3OH 2、自然界中化合物的种类最多的是( ) A 、无机化合物 B 、有机化合物 C 、铁的化合物 D 、碳水化合物 3、四氯化碳按官能团分类应该属于( ) A 、烷烃 B 、烯烃 C 、卤代烃 D 、羧酸 4、已知丙烷的二氯代物有四种异构体,则其六氯代物的异构体数目为 A .两种 B .三种 C .四种 D .五种 5、下列化学式只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 、C 3H 8 B 、C 4H 10 C 、C 4H 8 D 、C 2H 4Cl 2 6、要对热稳定的高沸点液态有机物和低沸点的杂质的混合物进行提纯一般使用( )的方法 A 、重结晶 B 、蒸馏 C 、过滤 D 、萃取 7.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等物质的量的水和二氧化碳,则该有机物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A .分子中的C 、H 、O 的个数比为1:2:3 B .分子中C 、H 个数比为1:2 C .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 D .该分子中肯定不含氧元素 8.已知甲醛( C O H H )分子中的四个原子是共平面的,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同时存在同一 平面上的是( ) A 、 CH CH 2 B 、 C H O C 、 C OH O D 、 C CH 3O 9.某烯烃与氢气加成后得到2,2-二甲基丁烷,则该烯烃的名称是( ) A .2,2-二甲基-3-丁烯 B .2,2-二甲基-2-丁烯 C .2,2-二甲基-1-丁烯 D .3,3-二甲基-1-丁烯 10.下列化合物属于苯的同系物的是( )

基础化学第五章 化学热力学习题解答

基础化学第五章 习题解答 1.试述热力学第一定律并写出其数学表达式。 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就是能量守恒定律,即能量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 一个物体,但在转化和传递过程中,能量的总数量不变。 热力学第一定律数学表达式为:△U =Q +W 。 2.试述Hess 定律。它有什么用途? 解:Hess 定律:一个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或分几步完成,这个反应的热效应总是相同的。 用途:根据Hess 定律,可以用少量已知的热效应数据计算出许多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尤其是某些不易 准确地直接测定或根本不能直接测定的反应的热效应。 3.什么叫做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生成焓?什么叫做摩尔燃烧焓、标准摩尔燃烧焓? 解:△f H m :在某条件下,由最稳定的单质生成1mol 化合物或其它形式单质时的焓变,称为某条件下该化 合物的摩尔生成焓。 △f H θ m :在标准状态下的摩尔生成焓。 △c H m :1mol 物质完全燃烧时所产生的热效应,称为该物质的摩尔燃烧焓。 △c H θ m :在标准状态下的摩尔燃烧焓。 4.标准自由能变与标准平衡常数的关系如何? 解:RT G K m r 303.2lg θ θ ?-= 5.在298K 、100kPa 下,一定量的水加热到373K 化为蒸汽,蒸汽冷凝为298K 的水再冷却到273K 结冰。冰冷却至263K 后,加热溶化,再加热到298K 并保持在100kPa 下。假定整个过程是在封闭体系中进行的,总过程焓的变化为△H , 问下列哪一个答案是正确的?为什么? A. △H 决定于试样的多少; B. △H =0; C. △H 依赖于加热的能源; D. △H 取决于每一分步保持的时间多少。 解:B 。△H 是状态函数,只决定于体系的始态和终态,而与变化的途径无关。

有机化学基础第一章测试题

《有机化学基础》第一章测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 1、有机化学主要研究有机化合物所发生的反应,下列化合物中不是有机物的是( ) A 、CO 2 B 、 C 2H 6 C 、HCHO D 、CH 3OH 2、自然界中化合物的种类最多的是( ) A 、无机化合物 B 、有机化合物 C 、铁的化合物 D 、碳水化合物 3、四氯化碳按官能团分类应该属于( ) A 、烷烃 B 、烯烃 C 、卤代烃 D 、羧酸 4、已知丙烷的二氯代物有四种异构体,则其六氯代物的异构体数目为 A .两种 B .三种 C .四种 D .五种 5、下列化学式只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 、C 3H 8 B 、C 4H 10 C 、C 4H 8 D 、C 2H 4Cl 2 6、要对热稳定的高沸点液态有机物和低沸点的杂质的混合物进行提纯一般使用( )的方法 A 、重结晶 B 、蒸馏 C 、过滤 D 、萃取 7.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等物质的量的水和二氧化碳,则该有机物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A .分子中的C 、H 、O 的个数比为1:2:3 B .分子中C 、H 个数比为1:2 C .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 D .该分子中肯定不含氧元素 8.已知甲醛( C O H H )分子中的四个原子是共平面的,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同时存在同一 平面上的是( ) A 、 CH CH 2 B 、 C H O C 、 C OH O D 、 C CH 3O 9.某烯烃与氢气加成后得到2,2-二甲基丁烷,则该烯烃的名称是( ) A .2,2-二甲基-3-丁烯 B .2,2-二甲基-2-丁烯 C .2,2-二甲基-1-丁烯 D .3,3-二甲基-1-丁烯 10.下列化合物属于苯的同系物的是( ) 12.1体积某气态烃和2体积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后,最多还能和6体积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由此 可以断定原气态烃是(气体体积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定) ( ) CH 3 CH 3 A. B. CH 2—C . CH == CH 2 D.

基础化学习题

第五章胶体溶液 首页难题解析学生自测题学生自测答案章后习题答案 难题解析[TOP] 例5-1 为什么溶胶是热力学不稳定系统,同时溶胶又具有动力学稳定性? 解溶胶是高度分散的多相分散系统,高度分散性使得溶胶的比表面大,所以表面能也大,它们有自动聚积成大颗粒而减少表面积的趋势,即聚结不稳定性。因而是热力学不稳定系统。另一方面,溶胶的胶粒存在剧烈的Brown运动,可使其本身不易发生沉降,是溶胶的一个稳定因素;同时带有相同电荷的胶粒间存在着静电斥力,而且胶团的水合双电层膜犹如一层弹性膜,阻碍胶粒相互碰撞合并变大。因此溶胶具有动力学稳定性。 例5-2硅酸溶胶的胶粒是由硅酸聚合而成。胶核为SiO2分子的聚集体,其表面的H2SiO3分子可以离解成SiO32-和H+。 H2SiO3 2H+ +SiO32- H+离子扩散到介质中去。写出硅胶结构式,指出硅胶的双电层结构及胶粒的电性。 解硅胶的结构式 [(SiO2)m·nSiO32-·2(n-x)H+] 2x-·2x H+ 胶核表面的SiO32-离子和部分H+离子组成带负电荷的吸附层,剩余的H+离子组成扩散层,由带负电荷的吸附层和带正电荷的H+离子组成的扩散层构成电性相反的扩散双电层。胶粒带负电荷。 例5-3 什么是表面活性剂?试从其结构特点说明它能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原因。 解在水中加入某些溶质可使水的表面张力降低,这种使水的表面张力降低的物质叫做表面活性物质(表面活性剂)。这种物质大都有一个亲水基团(-O)和一个疏水基团(-R)组成,且疏水基团大于亲水基团。当溶于水溶液中时,由于表面活性剂的两亲性,它就有集中在溶液表面的倾向(或集中在不相混溶两种液体的界面,或集中在液体和固体的接触面),从而降低了表面张力。 例5-4 将适量的高分子电解质(NaP)溶液和小分子电解质溶液分别放于半透膜的两侧,初始浓度如下图所示: 膜内膜外 P-Na+Na+Cl-

医用基础化学

化学、物理、数学的学习关键是课本上的例子,例题全弄明白基本上挂不了科,要想考高分呢~就要将课本上的知识点记牢,而且会将其运用,本书特整理课本资料,总结习题,助大一新生更上一层楼。 大学里的考试与高中不同,高中是理论简单但是题是深化的,这里理论可能大家学习起来很吃力,不过题是很简单,理论多琢磨一下题就会做,要想考高分还是大学里的基础最关键。 后另附试题,仅供参考。 本书以详细的课本重点基础知识为基本出发点,另附课外答案,拟制的模拟习题,帮助同学们提高,一切以书为本。 由于字数众多,字符繁杂总会有考虑不当之处,还请指出,我们会尽力改正。 基础化学 考试章节: 第二章溶液 第三章酸碱解离平衡和缓冲溶液(第四节比较重要) 第四章难容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第五章胶体分散系 第八章氧化还原反应和电极电势 第九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第十章共价键和分子间力 第十一章配位化合物 第十二章滴定分析 第十三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第一章绪论 知识点: SI制基本单位:米、千克、秒、开尔文(k)、坎德拉(cd)、摩尔、安 第二章溶液 第一节: 1、物质的量—表示物质数量的基本物理量,基本单位摩尔,符号:mol。

2、0.012kg12C的原子数目是阿伏伽德罗常数,L=6.02×1023mol-1 3、摩尔质量:B的质量除以B的物质的量即: M B=m B/n B 3、物质的量浓度:物质B的物质的量n B除以混合物的体积V,即: c B=n B/V 4、摩尔分数又称为物质的量分数:定义为B的物质的量与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之比,即: x B=n B/(n A+n B)——B的摩尔分数(若溶液只有A与B) 5、质量摩尔浓度:B的物质的量n B除以溶剂的质量m A(Kg),即: b B=n B/m A 6、质量分数:B的质量m B除以溶液的质量m,即: ωB=m B/m 7、物质B的质量浓度ρB与B的浓度c B之间的关系: ρB=c B/c B·M B 第二节: 1、溶液的性质分为两类,一是决定于溶质的本性,二是与溶质无关,主要取决于溶质微粒数的多少。二者统称为稀溶液的依数性。 2、由液相变为气相为蒸发,气相变为液相为凝结。 3、蒸汽所具有的压强称为该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简称蒸汽压: 1)蒸汽压的大小与液体本性有关,与温度有关。(详细见课本P12表) 2)稀溶液蒸汽压比纯溶液蒸汽压低原因:纯溶液表面部分被溶质分子占据单位之间内溶剂分子蒸发量少其蒸汽压必然低于稀溶液蒸汽压,这种现象称为:蒸汽压下降。 3)部分公式: A、p=p o x A(一定温度下,难挥发性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汽压等于纯溶剂蒸汽压乘以溶液中溶剂的摩尔分数) 推导一下:x A+x B=1 p=p o(1-x B)p o-p=pox B Δp=p o x B 一定温度下,难挥发性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汽压下降与溶液中溶质的摩尔分数成正比,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B、若稀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 B远远小于溶剂的物质的量n A x B=n B/(n A+n B)≈n B/n A=n B/(m A/M A) Δp=p o?n B/(m A/M A)=p o M A?n B/m A 式中m A与M A分别为溶剂的质量和摩尔质量。设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为b B (b B=n B/m A)则: Δp=p o M A b B=Kb B 一定温度下p o?M A为定值用K表示 4、溶液沸点升高是由于蒸汽压下降引起的。 ΔT b=K'Kb B=K b?b B 5、凝固点是固、液两相蒸汽压相等时的温度。纯水的凝固点(273.15K)又称冰点。 ΔT f=K f?b B=K f?(m B/M B)/m A M B=K f?m B/(ΔT f?m 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