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外环境管理

国外环境管理

国外环境管理
国外环境管理

国外环境管理现状及优点

(一)以色列

一、以色列环境管理机制

1、环境管理机构与职责

以色列的环境管理,直到1971年还是分属于不同部门,没有一个权威机构来综合协调环保问题。1972年专题讨论以色列Kin-neret湖水污染问题的斯德哥尔摩国际会议后,以及国内环境问题的日益凸现,促使以色列政府将环境事务纳入议事议程,于1973年设立了一个名为环境保护服务局的机构,主要负责环境评价,提供年度环境报告、环境统计,编写宣传教育材料,联系有关部门提出环保政策建议。为了加强环境管理,把环保作为一项长期战略措施,1988年l2月成立了环境部,其主要职责是:发布综合性的国家环保政策并采取措施予以落实,促进环保措施纳入计划、决策程序之中,实施污染控制、环境监测和技术开发,制订环保法规和标准;推进环境教育增强全民环保意识,开展全球环境合作等。

2、环境管理主要措施

以色列的环境管理措施主要是通过宣传教育、政策鼓励、行政管理,执法检查来推进。

一是自愿和经济刺激。首先是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通过普法,教育公众即便是摘采一朵路旁的普通野花也被视为非法,提高守法意识。其次是经济刺激,在制定法规和执法中,充分体现经济的奖罚措施,如制定个人使用或滥用环境资源的补偿费,鼓励发展减少污染的清洁技术。环境部对企业发展监测和污染治理设施,采用环保技术和材料给予拨款支持。

二是执法。强化执法一方面是寻求减少环境恶化的途径,另一方面是停止、减少、净化现存的污染。以色列环境法包括环境监督的主体法、处理环境和自然保护事宜的特别法,这些法律制订的基础是确保资源的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其重要特征是通过行政的、民事的或刑事的办法强制执行。如《公害减少法》的执行,通过行政发布命令,强制个人污染者采取特别步骤防止或减少污染;通过民事条例的施行,明确违犯《公害减少法》的有关条款就认为是一种公害行为,应负民

事责任,赔偿损失;同时,对违反《公害减少法》造成严重空气、噪音污染者,将负刑事责任。

三是行政管理。行政措施是落实环境管理“预防为主”方针的最有效的办法。如登记、许可等环境监督的行政办法是以色列环境管理的关键一环。在以色列许多环境法规中,明确了登记、许可的行政管理权限,对检查校准设备、监测、公众参与、约束性命令、预防性求助指令或纠正指令、起诉程序等事项做了规定。

四是检查巡视。有效的行政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检查机制。无论是政府检查,还是委托有关组织检查,都属执法检查的范畴。政府环境部控制着许多检查组织,通过这些组织贯彻有关法规和行政措施。这些具有专业特长的分布在全国不同区域和行业的检查组织需要通过专门训练获得资格,接受政府委托开展检查和调查。环境检查巡视由环境部具体部署,由负责政策和环境问题的部长亲自授权,对违反环境法的可疑行为进行检查,检查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废弃物处理基地、树叶干草堆积地、有害物质处理厂、汽油站、高速公路上的非法广告牌等。

二、以色列环境法的主要内容及其特征

以色列对环保事业的推进、主要手段之一是建立了一套有效的、符合实际的法律及配套措施和标准,环境法涉及环境问题的诸多方面,包括法、条例、行政命令以及国际惯例,有国家法和地方法。以环境法的显著特征是多样性和范围广,分为主体法和特别法,特别法是处理特殊环境问题的法律,涉及空气、水、海洋和噪音污染,以及固体废弃物、有害物质的处理和自然保护;主体法包括《计划和建筑法》和《商业登记法》,不仅提供了环境保护的法律框架,而且是控制资源消费和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法律基础。按照《计划和建筑法》的要求,计划和建筑审批程序应包括环境影响评价。《商业登记法》是通过商业登记的条件约定,对企业实施有效的宏观监督,防止造成新的污染,如以环境部特别处每年受理4500多个商业登记,其中25%要求采取特殊措施保护环境。

以色列环境立法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有了很大的突破,几乎包括环境问题的各个方面。目前,涉及环境问题的独立的法有17部,包括:早期颁布的《公众卫生条例》,明确了卫生和环境部门在控制公众卫生和环境公害方面的权力。1959年颁布的《水法》是保护水资源的框架法。1961年颁布的《公害减少法》主要

是控制空气、气味和声音污染。1962年颁布的《地方污水法》明确了地方政府在设计、建设和维护污水系统方面的权力和义务。1965年颁布的《地方河流和泉水法》要求建立地方一级的特殊机构,负责保护河流和泉水。1968年颁布的《商业登记法》明确了商业行为应予以登记,要求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环境的清洁,减少公害的产生。1980年颁布的《预防海洋油污染条例》禁止将石油和含油物质排向海洋。1983年颁布的《预防海洋倾倒垃圾法》禁止从轮船或飞机上向海洋倾倒垃圾。1984年颁布的《清洁维护法》禁止在公共场所丢弃或处理废弃物、建筑废料。以及1993年颁布的《有害物质法》《废弃物分选和再生法》等。

在1959年,以色列制定的《水法》,对国家水资源的所有权、开采权和管理权等做了详细的规定。根据这一法律,全国一切水资源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统一配发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擅自开采。同时,《水法》还竭力呼吁和倡导国民珍惜水源,节约用水。接着,以色列又先后颁布了《水井法》、《河溪法》等一系列与水源有关的法律法规,节约与合理用水是贯穿其中的主线。

以色列专门成立了“国家水利委员会”,对水源统一归口管理。水委会除宏观上制定全国水政策外,还负责调节水价、分配水源、保护土壤、防止污染及废水回收和再利用等。水委会内设一个理事会,其重要职责之一就是每年为不同的用水部门下发配额。理事会1/3的成员由政府指派,2/3为来自各行的用水户代表,这样可做到集思广益,协调各方利益。除了水委会,还有一个“部长委员会”,协助对水资源进行开发、监督、管理和使用等。

(二)法国

一、法国环境管理体制

1.中央环境管理机构

(1)中央机构

①未来人权利委员会。该委员会直属共和国总统领导,是一个专门的咨询机构。负责解决同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制定的目标间有关的一切问题。在人员组成上面,由总统根据其对涉及环境问题的能力及兴趣选择,然后由总统颁布总统令任命。但需要注意的是,其中三位人士一定要从全国性自然保护协会推荐的人士中选拔,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体现咨询机构的特点。

②长期发展委员会。该委员会直属政府总理领导。该委员会主要负责:制定长期发展的方针政策;向政府提出建议,以便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制定的发展目标的范围内推动落实本国的方针政策。委员会中有两位是法定成员:法国驻联合国长期发展委员会的代表以及温室效应跨部委员会主席。

(2)部级机构

在1970年之前,法国的环保事务主要是有几个部门分散管理,使得诸多的环境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鉴于法国的现实状况,为了加强环保工作的力度,法国于1971年设立环境部,这标志着法国的环境行政管理进人了相对集中的管理体制阶段,是个很大的进步。

环境部部长的主要负责如下:确保环境质量,保护大自然,预防、缓解并消除污染和公害。这是对部长职责的原则性规定,具体是:狩猎和淡水捕鱼及管理;地表矿开采的安全及管理;水体的保护、安全及管理,(在国有水域及江河航行的安全及管理除外);保护自然风光、风景名胜、海滨和山脉;协调预防天然的或者技术性重大公害的行动。环境部部长同时还要负责对群众进行环境知识的培训机和宜传,并提倡一切有益于改善生活质量的行动。此外,环境部长负责确保有关环境政策的协调,为此目的,受政府总理委托,要主持生活质量跨部委员会的工作,并且拥有领导、完成有关温室效应跨部使命的职权。环境部长领导环境部中央级行政管理机关和该部的驻外省机构。

环境部的行政管理部门分别是:行政管理和发展总局;水利局;预防污染和公害局;自然和风景局;经济和国际事务研究局;此外还包括了专业化的环境考察团等机构。在这些机构中各机构分工明确,并且注重协同合作,不但有国际上的协调还有内部的协同。例如,行政管理和发展总局不但要负责组织和协调环境部参与的国际行动及欧洲共同体行动还要负责其在法国的落实,而且它还要负责协调环境部同其他部门之间白争合作关系。在环境部的行政管理部门中还设有路桥委员会以及装备和环境监督局。广泛的讲,路桥委员会要负责由装备环境交通和涵养的各部长管辖的所有部门和人员需要解决的一切问题,该委员会服从它所管辖领域各部长和国务秘书领导。在征得有关部长同意后,委员会可以就跨部际的事务提出综合性意见。装备和环境监督局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部委指令。

(3)跨部机构

①环境最高委员会。该委员会直属总理领导,环境部部长任主席。环境最高委员会熟悉改善生活环境中遇到的问题,特别是同各种污染和公害作斗争的问题、生态平衡发展中的问题,保护大自然、山水风光及其他一切有益于保持人类生存环境质量的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目标时,必须征求该委员会的意见。它担负着预测未来的使命,它可以就在环境领域需要进行的研究和采取的行动向政府提出任何建议。在建议中,它努力将发展群众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考虑在内,并提出各级政府如何发展这种参与措施。负责有关工作的部门就可以对环境有影响的法律、法规文本草案或者重大改革方案听取该委员会的意见。凡提交环境部长审批的,涉及全国利益的重大项目必须听取环境最高委员会的意见。环境最高委员会的跨部性充分体现在他的人员组成上,5名成员中20名必须是中央行政管理部门和大型公共事业机构的代表。这样就有了各方利益的代表,有益决策和方案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可以在部际间就环境问题既充分考虑各个部门利益又充分发挥各个部门的作用。

②环境跨部委员会。该委员会直属总理领导,主要职责是:制定组织和协调政府在环境,预防天然性和技术性重大公害方面的政策;制定和协调政府的环保政策;决定如何使用生活质量干预基金。

③自然保护全国委员会。任务是负责提出有助于实现保护和发展野生动物及植物以及改善对自然空间,特别是国家公园,地区自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维护生态平衡的一切建议;探讨并指定同该目的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措施,并进行科学研究;对在国家公园及自然保护区内进行科研工作的协调问题提出意见。

2.地方环境管理机构

(1)大区

法国本土共分2个大区,每个大区设立一个大区环境局。大区环境局由负责水体治理的部门、流域代表处以及集中领导水利的部门组成。大区环境局受国家代表的领导,必要时要听从负责农业、装备、交通运输、文化的部长指挥,行使其职权执行有关部门的任务。大区环境局要参加制定和落实研究、治理、管理和保护自然环境及其资源的方法,并致力使这些方法适应本地区条件。它还要协助推广同周围环境协调一致的城市化行动及建筑设计。要参加制定并执行国家同地区间在环境领域的规划合同,它要同相关委员会共同采用传递信息、开展有关环

境的启蒙教育和培训的方式宣传群众。

(2)省和市镇农村局长在省长领导下完成属于负责环境部门的任务:保护自然环境;保护和和管理野生动物;保护野生植物;水体的治安和管理;天然多水地带的管理及渔业开发和管理。

二、法国环境管理体制的特点

1、环境管理体制的立法较为完善

法国是典型的大陆法系国家,十分重视成文法的建设和成文法典的编撰,在环境保护立法发面也不例外。其《环境法典》的第一部分就是关于“行政管理组织”的法律规定。在这一部分,无论是关于环境保护机构的设置还是各个机构的职责的配置,均有详细的规定。这种详细的成文法规定减少和消除了机构设置和机构职能配置的任意性和盲目性。

2、设立了专业的咨询机构

法国的环境管理行政机关中除了执行机关,还存在大量的咨询机关。咨询机关的作用通常是向行政机关提供意见,供行政机关决策时参考。这些机关的组成人员一般都包括政府官吏,各种专家和利益集团代表等。设立咨询机关的目的是利用政府以外的专门知识,给出专业性的意见,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并且协调若干行政机关之间的工作以及实现行政机关和公民之间的意见沟通。

3、注重跨部机构的设立

法国的环境行政管理体制中设置了三个跨部机构。环境保护事业的特点决定了这类机构设置的必要性。虽然环境问题有其专业性的特点,但是还有连锁性的特征,因此对于环境问题的解决不是哪个部门可以独立完成的,它需要多个部分共同努力。这些跨部机构的设置目的就是为了协调各个环保机构之间的工作,整合多方面的力量,形成最佳的解决决策。

4、重视群众参与

注重群众参与是一个完善的环境管理体制的重要标志。法国的环境管理体制中十分重视这个方面。例如,对于群众参与,法国环境最高委员会不但要将发展群众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考虑在内,并且要提出各级政府如何发展这种群众参与的具体措施。环境部部长同时还要负责对群众进行环境知识的培训机和宣传。这

样不但群众从观念上有了环境保护的意识,并且还有了参与管理的途径。真正实现了环境管理方面的群众参与。

三、法国土壤污染防治的基本策略

1、土壤污染防治以预防为原则

土壤污染预防原则是法国土壤污染防治的首要策略。土壤污染一旦发生,要清除其中的污染物是一件极其不容易的事。因此,对于防治土壤污染就不能将重点放在依靠科技手段进行土壤污染治理上,最根本的是在法律中确立预防原则,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土壤污染的发生。为此,法国环境管理机关首先运用法国工业法控制排放污染的活动和建设项目,通过工业法规定对潜在的污染从源头上进行控制。

2、建立污染土地的公共信息管理数据库

为了培养公共的环境意识,识别和保存污染地的信息,法国环境部和后来的生态、能源、可持续发展和领土整治部一直以来致力于建立有关污染土地的数据库。污染土地的数据库信息包括现存的污染地和以前被污染而现在已经被修复的土地。法国有关污染土地的数据库主要有2个:一是现存的污染土地的国家数据库(Basol),这个数据库于1993年建立,包括所有经过权威机关认证的被污染土地的信息,任何新的污染土地都要进入这个目录。这个目录的信息主要包括被污染土地地址、利害关系人、污染类型、管理机关采取的行为、环境修复的技术手段和修复状态等。二是以前工业污染地的国家目录(Basias),这个数据库也是1993年建立,用于追踪过去被污染的土地,这些信息被运用于特定的发展计划之中。至2005年以来,那些原先保存在Basol数据库中的污染土地,如果已经被修复并且不再需要对其进行持续监测的情况下,就从Basol数据库转移到Basias数据库。

3、引入环境风险评估管理的理念

法国环境管理机关对于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管理有很实用的方法。那就是,对于每个污染地进行环境风险评估,环境风险评估包括污染物对人类、水资源和一定程度上对动植物的潜在影响。这样的环境风险评估是建立在对污染源、污染渠道和污染地的精确分析基础之上,并且考虑了土地将来有可能的利用。同时,法

国环境部还发布了一些关于风险评估方法的技术导则,给环境风险评估操作者和利益相关者提供指导。风险评估的过程至少包括以下几个阶段的文件准备:(1)对可能被污染土地的情况、污染源和相关环境影响进行详细和深入论述,将这作为风险评估的背景知识;(2)对风险评估进行论述,目标是量化对人、水资源和一定程度上对动植物的风险指数;(3)深入阐述有关环境风险和拟议的环境修复计划。

(三)英国

一、英国环境管理体制

1970年,英国将原住房及地方政府部、公共建筑及工程部、运输部的环保工作合并,成立环境部。这标志着英国环境管理体制转变为分散管理与统一管理相结合的模式。目前各机构及其主要职责为:

(1)环境部,全面负责污染防治工作,协调各部的环保工作;制定土地使用规划;负责内陆水保护;空气污染防治;控制陆上交通引起的污染;管理陆上固体废物。

(2)农渔食品部,负责农药管理;淡水及沿海渔业保护;放射性废物处理;管理海洋倾废;农田废物处理,食品污染监测。

(3)内政部,管理地方政府关于噪声控制的实施细则;管理危险品的陆路运输。

(4)工业贸易部,防治海洋油污染;控制飞机噪声污染;控制工业污染和工业废渣。

(5)能源部,对原子能设施进行管理。英国十分重视咨询和协调机构的建设。议会设有皇家环境污染委员会,其职责为从宏观上向议会提供环境决策建议。其他咨询协调机构为:清洁空气委员会、国家水委员会、水域风景区舒适委员会、国家放射性防护局、自然保护委员会。

二、英国环境管理实施的政策法规、标准及其执行过程

1、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及相关规定

英国的环境保护法规与标准体系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欧共体委员会在环境

立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欧共体提出的法律与标准一经其成员国议会批准就成为该国的法律或标准,因此英国相当大一部分法规和标准来自欧共体,同时也有由本国制订的部分,两部分互为补充构成一个整体。此外还引用了一些国际标准,但若国际标准与欧共体标准不一致时,以后者为准。

英国在环境管理方面执行的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及相关规定主要包括5个层面的内容。

第一级是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制定并颁布的有关环境保护的公约、协定等,主要包括《长距离越境大气污染公约》、“哥德堡协定”、“重金属协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协定”等各类准则。《长距离越境大气污染公约》覆盖北美、欧洲和中亚地区,由各成员国签订并执行;哥德堡协定中设定了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氨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上限以及某些工艺流程的排放限值;重金属协定旨用来控制某些工艺流程的排放;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协定限定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使用和排放。

第二级是欧盟颁布的环境保护战略、政策和欧共体指令、欧洲清洁空气法案等。欧盟制定了空气质量令,包括《环境空气质量指令》(2008)和第四阶段空气质量指令。空气质量令的内容包括评估、保持、改善和制定环保行动规划,并提供空气质量信息,制定了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可入肺颗粒物、铅、一氧化碳和苯等污染物的环境质量标准,规定了臭氧、可入肺颗粒物、多环芳烃、镍、砷、镉等污染物的目标值。国家排放令的上限值采用“哥德堡协定”的排放限值。

第三级是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发布的环境保护政策法规、指令等。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是制定环保相关法律的部门,负责颁布有关环境保护的各项政策法规,为环境署和地方政府设定了7类空气污染物(苯、丁二烯、一氧化碳、铅、二氧化氮、颗粒物、二氧化硫)的目标值,为国家设定了2类空气污染物(臭氧和可入肺颗粒物)的目标值。

第四级是环境署颁布的各类技术导则及污染控制、监测方法,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研究成果等。环境署是执法部门,防治污染物排放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环境署必须遵守英国空气质量战略,运用最先进的技术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实现英国的空气质量目标值、欧盟目标值及国家污染物排放限值。环境署颁发的环境

许可不能超过欧盟规定的限值,欧盟规定的限值常与英国空气质量目标值相同。

第五级是地方政府发布的有关污染控制、地方空气质量管理、监测、空间发展和交通等方面的规划。地方政府须审核和评估当地空气质量。

2、法律、法规的执行

环境法规和标准的执行有多个良性的监督机制。以水环境管理为例,全国按水系划分的10个管区各有一个私营公司包揽上下水和其他一切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有关的业务。这些公司根据与政府的合同接受政府的财政补贴,在满足政府提出的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及给排水服务要求的前提下,自负盈亏。水是这些公司的基本生产资料,污染了还得自己治理,因此控制污染成了它们自己的切身利益。另一方面它们通过供水和提供污水处理服务取得经济效益,维持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工业污水必要时先经厂内处理,之后送集中处理厂按质按量收费,首先,这些公司为实现水资源利用良性循环,都有自己的水质监测与监督系统。其次,由于它们是向公众提供服务的营利公司,公众的抱怨和投诉成为他们随时改进工作的依据。再次,全国河流管理局每年都有例行监测代表政府实施有效的监督。如遇纠纷不能解决则诉诸法庭根据法律进行裁决。国家间的纠纷则由欧洲法院裁决。

尽管英国的环境法规标准体系已相对成熟,但都随时根据人类科学认识的进步而不断改进完善。搞超前标准是英国和欧洲环境管理的一个重要方法。英国并无全国的环境规划,也无正式的区域规划,但有区域如市、县总体战略规划或称结构规划。在结构规划下有详细的地方规划,包括小区规划、专业规划及开发区规划,均由地方当局负责,并遵照正式的规划导则进行。地方政府有常设小组根据新的情况每年对地方规划进行局部补充与修改,使之更完善。在规划方法上,研究者通常是根据多种初边值条件,给出含多个方案的决策集,辅助决策者决策。在大都市地区,整体规划取代结构规划和地方规划。开发项目的环境影响属于地方规划控制的内容,哪些项目必须作环境影响评价有详细的规定,在开发者、地方政府、中央监督部门之间有一整套完整的控制与申诉程序和办法。

三、英国环境管理中的公众参与

1、法律赋予公民环境权

在英国,环境权既是一种实体性的权利,又是一种程序性的权利。每个公民都有过上安全、健康、体面和健全完好的生态环境的权力。这些实体性的权利得到了程序性权利的强有力支撑。

第一,环境知情权。1992年颁布的《环境信息条例》明确规定,除了某些例外,任何寻求环境信息的个人都有从任何公共机构获得环境信息的权利。所有拥有环境信息的公共机构都有义务,只要有请求,这些机构必须尽可能地在2个月内对任何不必提供兴趣或利益的个人提供环境信息,任何拒绝都必须以书面的形式予以回答,并伴以对拒绝的原因进行说明。1999年英国又颁布了“信息自由法案”。该法案使公众获取环境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环保社团和当地社区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来对不同级别的政府决定提出反对意见。

第二,参与环境事务决策权。英国1985年的《地方政府法》和1990年的《城镇和乡村规划法》规定公众有咨询和参与的法定权利。如果需要,以当地公众质询的形式展开。一般情况下,委员会或附设委员会会议,都应该向公众开放,会议议程的复本和为会议准备的报告至少在会议开始3天前对公众公开,接受公众的检查。会议结束后,某些文件要向公众公开,接受公众的检查要长达6年的时间。1997年工党上台以后,公众参与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加强。把诸如公民陪审团、兴趣群体、民意测验作为咨询机制,以及通过常设的公民专题讨论小组和论坛等形式促使公众参与决策过程,从而使先前那种公众参与比较散漫的局面得到改善。公众参与环境事务的讨论提高了决策过程中的公平性,它使得没有充分得到代表的群体的利益也能列入决策过程的考虑之内。

第三,环境诉讼参与权。在英国,第三方没有法定的权利对政府部门的环境决定进行起诉,对行政决定提出挑战要通过高等法院复审的方式进行。1981年《最高法院法》规定,只有申请人表现出“与申请的案子有关的足够的利益或兴趣”,才能具备必需的代表性。而在1982年的《国内税收特派员》专案中,英国议会上院对上述法令进行了解释。该解释指出,有充足理由的申请人可以被认为具有代表性的地位,而且压力集团不应该被排除在法院的申诉之外。法院也将足够的利益或兴趣赋予那些拥有最接近和持续关心环境事务的集团或社团和具有申诉权利(地位)的个人,而作为没有可认知的兴趣或利益的个人所组成的反对者群体并不能通过简单地组织在一起而得到确认。作为个人来说,如果想对政

府的行政决定进行起诉,获得代表性,必须显示出对于决策他比一般的公众有更大的兴趣。所以根据上述规定英国Burton的绿色和平组织就有资格起诉Albrighttkg Wlison这家因为未经同意向爱尔兰海排污违背了《水法》的化工厂,最终这家化工厂被判支付2万英镑的罚款。在民事诉讼中,通过个人来起诉那些违背环境法的行为,在代表性上并不附加任何限制性规定。所以,在英国随着这个原则的普遍推广,在民事诉讼中个人起诉违背环境法的行为已经相当流行。

2、环保团体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

环境管理不仅需要法律这个武器,而且需要社会的、制度的、政治的这些综合因素来配套进行。在所有这些综合的因素中,环境领域的非政府组织(以下简称NGO)作用的发挥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作为草根组织,环境NGO在当今全球的环保运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21世纪议程》,也赋予NGO更加重要的角色。在英国,环境NGO有资金、人力资源和专业技能来对环境法的实施进行监测。NGO所发起的活动,比如“要求恢复街道”、“土地是我们的”、“批评的大众”以及各种各样的以实体命名的抗路、抗机场、抗核电站的活动,已经对传统的认为道路、机场、核电站和核武器是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所必须的这一观念提出了挑战。英国环境NGO所发挥的功能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环保团体经常通过等各种方式来普及环保知识、促进环境信息交流,唤起更多的人关注环境变化,重视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危害,倡导有益健康的生活方式。环保NGO像世界自然基金英国办公室和大地之友在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积极地帮助当地政府以更加严肃的态度来对待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帮助当地政府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用于当地的发展项目之中。

通过咨询服务解决实际的环境问题。比如“大地之友”通过运用详细的地理信息系统来分析提交给国家河务局的水污染监测数据,该团体还出版一般的普及性指南来帮助人们理解他们监测的结果。环保团体中的专业人士,从自己的专业领域来帮助一般公众对涉及环境的问题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

对政府和企业的环境行为进行监督。在英国有很多案例显示,使环境法得以有效实施的一个关键因素由环保主义者和环保团体所采用的非法律和法律战略。非法律战略包括:发起运动、游说、展示公众的抗议活动、支持地方社区表达自己的抱怨,很多环境行动小组在《地方21世纪议程》中发挥着核心的作用,他

们矫正了被错误理解的发展项目和协调不良的政策措施。而当议会不情愿地履行通过法律制定的有约束力的、严格的和可实施的环境保护责任时,很多环保组织就会采取法律行动。绿色和平组织将很多污染和核问题的案子告上法庭。地球之友将英国不遵守欧盟环境法的行为予以揭露,以引起欧盟委员会的注意。钓鱼者协会将由于采矿和耕种的不良管理引起河流污染的问题告上法庭。

3、环境影响评价中强调公众参与

在英国,环境影响评估项目中规定必须有公众参与。1988年起施行的并在其后进行过2次修订《城镇乡村规划条例》,规定某些大的被认为有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项目必须有公众参与,这是决策制定过程不可缺少的一个步骤.开发商必须向“适当的机构”提交环境影响报告,该报告确认潜在的环境影响和计划中准备避免、减少或补救这些影响的措施。环境影响报告必须包括非技术性的摘要。有关的机构必须征询公众团体的意见,并给予公众表达他们自己观点的机会。开发商的环境影响报告必须开放,使公众可以得到,报告的复本必须提交咨询委员会。适当的机构必须在决定是否准许该项目开工之前准备一个该项目的环评报告,该报告必须考虑公众和咨询委员会的观点。

公众参与环评被认为是民主政府在公共决策过程中的一个合适的、公平的行为;它是确保拟开工的项目满足公民的需要和对受影响的民众是适宜的一种方式。因为如果潜在的没影响团体能够影响决策制定过程,那么,这个项目就被认为带有更多的合法性和更少的敌意;而且如果地方的知识和价值观能包括进来,专家的知识也得到公众的检验,那么,这个最后的决定肯定会比先前的更好。

我国城市环境管理问题思考

我国城市环境管理问题思考 人口的变动趋势主要是城市化,随着这一进程的加快,城市的环境管理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刻,也越来越复杂,从我国城市环境管理的现状入手,借鉴国城市环境管理的经验,提出改善我国城市环境管理的建议。 标签:城市管理;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城市化 城市环境管理是利用可持续的方式解决城市环境中污染问题的管理。而城市环境污染的程度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发展,城市环境污染已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我国城市环境管理的现状 在很多城市推进城市化的过程当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牺牲环境来求得一时的发展,换一个角度就是用桎梏眼前的利益尤其是经济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发展,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环境污染的加重和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我国城市环境的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城市水和大气污染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垃圾处理水平低,噪声污染较重,城市环境保护工作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在我姑,城市基建设施和管理水平难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城市生态环境不能满足城镇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且环境建设水平还需要极大的提高。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城市环境管理的制度和政策不完善。①没有明确合理的管理目标。对于城市环境管理,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必须制定符合本地区的目标,有的城市盲目制定大的目标,不仅不切实际还浪费了众多的人力和财力,最终也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有的城市则根本没有计划,只做面子工程,更无法改善城市环境,所以,不仅仅要制定目标,更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科学的目标,才能遵照科学的发展规律,逐步推进。②管理制度不合理。城市管理的机关众多,各自为政,并没有很好的协调合作,人浮于事,管理的责任不明确,缺乏统一的指挥和领导,难以形成有力的管理制度,缺乏效率。③缺乏公众参与和引导。政府在政策制定上的作用远远强过了公众对于此领域的作用和影响力,同时,人们的价值观也受到了社会变迁的影响,尊重财富,如果不进行有利的引导,不能调动大众对于环境建设和保护的热情,政府即使再有投入也难见收效,环境管理,要治本还是要从公众的角度入手。 (2)资源运用不合理和政府的投入不足。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到,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人们正常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城市的环境治理和保护都需要突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但是由于公共事务的经费短缺,使得城市环境管理处在不利的局面,只能被动地等待被解救。 (3)法律法规意识的淡薄和执法不力。①尽管人们对于环境保护都有认识,但是往往当这种集体利益碰撞上个人的经济利益,很多人还是选择了后者,忽视

我国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和条件分析

我国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和条件分析 刘树成2010-04-07 摘要: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发展环境虽然有可能好于去年,但是面临的形势极为复杂。各种积极变化和不利影响此长彼消,短期问题和长期矛盾相互交织,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相互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中“两难”问题增多。本文,对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和条件作一些具体分析。 关键词: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发展环境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发展环境虽然有可能好于去年,但是面临的形势极为复杂。各种积极变化和不利影响此长彼消,短期问题和长期矛盾相互交织,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相互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中“两难”问题增多。这里,对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和条件作一些具体分析。 一、国际环境和条件分析 总的看,今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际环境具有“两面”或“双向”特点,即向好趋向和不利趋向交迭,外部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 世界经济有望实现恢复性增长,但复苏的基础仍然脆弱。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导致世界经济出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在应对危机中,各国采取了一系列规模和力度空前的金融救援政策或经济刺激政策。这些政策的效应正在显现,目前可以说已经避免了像1929-1933年那样的世界经济大萧条再现。如果国际经济、金融领域不发生重大的意外事件,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有望转负为正,实现恢复性增长。但是,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仍然脆弱,因为世界经济的复苏主要是依托各国政府超常的强力政策刺激。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实体经济的回升尚面临较多困难,经济复苏也尚未带来就业的增长。在国际金融危机中,

【doc】国外畜禽养殖业环境管理措施

【doc】国外畜禽养殖业环境管理措施国外畜禽养殖业环境管理措施 专题策划环保对饲料饲养业的影响与对策杆菌增多;断奶仔猪饲喂Fs菌液30d,日增重比对照组增加33.63%,腹泻发生率比对照组降低 57.14%. 5.4生物活性肽 生物活性肽饲料添加剂是一种绿色营养型饲料添加剂,是根据分子生物学理论,应用现代生物工程和基因工程技术,以酶解法所得的具有生物活性并可促进动物生长和保健的有机物质.它们具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某些生物活性肽可以改善饲料风味,提高饲料的适口性,有些则除了可以直接提供给动物机体需要的氨基酸外,对动物的生长还有促进作用.Boza等(1995)试验研究证明,在使用小肽为氮源的情况下,饲料氮的沉积率都高于相应游离氨基酸或完整蛋白质日粮,这说明利用小肽而不是氨基酸取代蛋白质可以优化低蛋白日粮,减少了总氮的供给,提高氮的总体利用率,减少了集约化养殖条件下氮的排放量,对控制养殖业造成的环境污染具有积极意义. 国外畜禽养殖业环境管理措施 自50年代起,发达国家开始进行大规模的集约化养殖,在城镇郊区建立集约化畜禽养殖场.由于每天有大量粪便及污水产生,难以处理利用,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60年代,许多发达国家迅速采取措施加以干预和限制,并通过立法进行规范 化管理.如规定每个生产点允许饲养的畜禽数;建场时必须有 粪便和污水的储存,处理和利用设施;未经许可,不得将污水排入河流和自己挖出粪池;粪便未经无害化处理不得篪入耕地.同时,还制定了相应的处罚条例,严格监督. 1日本

日本由于人口稠密,并于20世纪70年代发生了严重的"畜产公害",因此畜禽 污染的立法最多,先后制定了7个与畜禽污染管理控制相关的法律.其中直接相关的有《废弃物处理与清除法》,《防止水污染法》和《恶臭防止法》. 《废弃物处理与清除法》中规定,在城市规划地区,畜禽粪便必须经过处理,处理方法有发酵法,干燥或焚烧法,化学处理法,分离尿,设施处理.《防止水污染法》规定,畜禽场的污水排放标准:BOD, COD日平均为120mg/L,最大不得超过 160mg/L; Ss(固体悬浮物)日平均150mg/L,最大不得超过 200mg/L.后来又培加了氮,磷排放标准,氮的允许浓度为日平均60mg/L;磷允许浓度为日平均80mg/ L.并规定一个畜禽场养猪超过2000头,牛超过800 头,马超过2000匹时,排出的污水必须经过处理,并符合规定要求.《恶臭防止法》中规定畜禽粪便产生腐臭气中8种污染物浓度不得超过工业废气浓度. 2美国 美国联邦水污染法中的规定侧重千i禽场院建 38山东匈群亭笫4劝 设管理,规定:(1)超过一定规模的畜禽场,建场必须得到许可;(2)1000标准头 以下300头以上的畜禽场,其污水无论排人自身贮粪池,还是排人流经本场的水体,均需得到许可;(3)300标准头以下的畜禽 场,无特殊情况,可不经审批.美国佛罗里达州政府则为了防止畜禽污染,出钱 补贴鼓励奶牛主停业. 3德国 规定畜禽粪便不经处理不得排人地上或地下水中.在城市或公用饮水区域,每 公顷土地上家畜的最大允许饲养量不得超过规定数量:牛3头,马3到9 匹,羊18头,猪9头,鸡1900-3000只,鸭450只. 4荷兰 荷兰畜牧业高度密集,为制止畜禽粪便污染,从 1984年起,不再允许养殖户扩大经营规模.最近的立法正根据土壤类型和作物情况,逐步规定畜禽粪便每公顷施人土地中的量.为了解决过剩粪肥的处理, 政府制定了粪肥运输补贴计划和脱水加工

国外环境管理

国外环境管理现状及优点 (一)以色列 一、以色列环境管理机制 1、环境管理机构与职责 以色列的环境管理,直到1971年还是分属于不同部门,没有一个权威机构来综合协调环保问题。1972年专题讨论以色列Kin-neret湖水污染问题的斯德哥尔摩国际会议后,以及国内环境问题的日益凸现,促使以色列政府将环境事务纳入议事议程,于1973年设立了一个名为环境保护服务局的机构,主要负责环境评价,提供年度环境报告、环境统计,编写宣传教育材料,联系有关部门提出环保政策建议。为了加强环境管理,把环保作为一项长期战略措施,1988年l2月成立了环境部,其主要职责是:发布综合性的国家环保政策并采取措施予以落实,促进环保措施纳入计划、决策程序之中,实施污染控制、环境监测和技术开发,制订环保法规和标准;推进环境教育增强全民环保意识,开展全球环境合作等。 2、环境管理主要措施 以色列的环境管理措施主要是通过宣传教育、政策鼓励、行政管理,执法检查来推进。 一是自愿和经济刺激。首先是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通过普法,教育公众即便是摘采一朵路旁的普通野花也被视为非法,提高守法意识。其次是经济刺激,在制定法规和执法中,充分体现经济的奖罚措施,如制定个人使用或滥用环境资源的补偿费,鼓励发展减少污染的清洁技术。环境部对企业发展监测和污染治理设施,采用环保技术和材料给予拨款支持。 二是执法。强化执法一方面是寻求减少环境恶化的途径,另一方面是停止、减少、净化现存的污染。以色列环境法包括环境监督的主体法、处理环境和自然保护事宜的特别法,这些法律制订的基础是确保资源的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其重要特征是通过行政的、民事的或刑事的办法强制执行。如《公害减少法》的执行,通过行政发布命令,强制个人污染者采取特别步骤防止或减少污染;通过民事条例的施行,明确违犯《公害减少法》的有关条款就认为是一种公害行为,应负民

论国外和国内环境法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论国外和国内环境法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美国著名大法官霍姆斯指出,法的生命不是逻辑,而是经验。从某种意义上讲,一页法的历史相当于一卷法理学书籍。只有掌握环境法的发展过程,才能从总体上掌握并深刻理解环境法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国外环境法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环境法的产生和发展是渐进的历史过程,是与环境资源问题的严重性和普遍性、人们对环境资源问题认识的深化和环境保护活动的强化的历史过程相联系的。自从人类社会出现以来,人类就无时无刻地与环境资源打交道,环境法就是随着人类开发、利用和保护、改善环境资源活动的发展而逐步兴起的。由于各国的社会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环境资源状况各异,环境法的发展因此也很不平衡——迄今有的国家已经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环境法体系,有的国家的环境法的发展则比较缓慢。 从历史的发展角度来看,人类的环境法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古代环境法;近代环境法;现代环境法。这里主要谈一谈现代环境法。 国外的现代环境法,是从本世纪六十年代起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而迅速崛起的。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环境法在许多国家已形成一个复杂的环境法体系,并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首先,环境保护已成为许多国家宪法的重要内容。例如希腊于1975年、葡萄牙和印度于1976年、加拿大和菲律宾于1987年、波兰于1989年、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于1991年也都修改宪法,增加了保护环境的内容。 其次,许多国家制定和颁布了环境保护基本法,对环境保护进行全面综合的法律调整。环境保护基本法是一个国家环境保护方面牵头的法律,它通常规定一个国家的基本环境政策、原则和制度,其作用是能够对环境保护法律关系进行全面综合的调整。卢森堡在1965年制定了《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法》;日本于1967年通过了《公害对策基本法》,1972年又通过了《自然环境保全法》,并与1993年颁布了全新的《环境基本法》。目前,其它国家还在陆续制定和颁布这种综合性的环境保护基本法。 其三,各国制定和颁布了大量的单行环境法律、法规和规章。随着各国对环境管理的不断强化,环境立法越来越全面具体,因而便颁布了大量的各方面的单行环境法律、法规。比如日本,在1970年第64届国会上,一次就通过了《废弃物处理和清扫法》、《海洋污染防治法》等六部环境法律,并对《公害对策基本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八部法律进行修改。此后又陆续颁布了《恶臭防止法》、《特殊鸟类转让法》、《关于公害损害健康补偿法》、《公害纠纷处理法》等一系列单行环境法律,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环境法体系。 另外,各国还有大量的地方性环境法规。 环境立法的健全和完善,为各国环境的保护起到了促进和保证作用,使这些国家的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自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后,世界各国围绕持续发展问题都在制定本国的发展战略,与此相适应,各国的环境法也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环境立法的系统化和协调化。 二是环境法的法典化。许多法律部门都经历了一个由分散立法到集中性的法典化过程。现代环境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后,在数量上已经达到相当多的程度,在

国外环境保护地做法及经验启示

国外环境保护的做法及经验启示

摘要:如何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同时防止环境污染,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在环境法执法、提高公民自身的环保意识、发展生态文化、减少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灾难等方面,发达国家已经有了一些比较好的做法,可供我们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环保意识环境执法经济发展方式可持续发展 自20世纪以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全球性影响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当前不仅发生了区域性的环境污染和大规模的生态破坏,而且出现了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和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全球十大环境问题。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地球是一个有机整体,地球系统各部分之间相互作用密切。人类是地球系统的核心,已经成为地球环境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人类活动对某一圈层施加的影响,将会通过各圈层之间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对其他圈层产生作用,针对某一全球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也会对其他圈层产生影响。由于地球的整体性和地球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由水圈、土壤圈、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所组成的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的变化问题受到国际学术界的普遍关注。 一、我国环境发展现状 1、我国的土地在持续荒漠化多年来的气候变化和人们漫不经心的活动,对土地的破坏作用甚 大,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乱砍滥伐、过度放牧及重用轻养的恶习使草地逐渐退化,加上水土流失的不断侵蚀,致使这盲目改造自然的恶果悄然袭来。我国沙漠化速度在不断升高。目前我国现有荒漠化土地面积约270多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8%,而且每年还在增加1万多平方公里;我国18个省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整个生态系统在急剧恶化。其中草原沙化很突出,一些牧区牲畜存栏大幅度下降,绵羊的体重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相比下降了一半以上。 2、我国水环境在不断恶化。多年来,我国向水环境中排放的废水总量年均值约为500亿吨,其 中1996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高达约1356亿吨,早已超过环境容量的80%。据几年前统计,只有5%的生活污水和17%的工业污水在排放前经过了处理,其它都直接排入江河湖泊。迄今为止,全国745个地表水国控断面中,28%的断面劣于水环境V类标准,62%的断面达不到III类;我国已有90%以上的城市河段、湖泊受到严重污染,辽河、海河为重度污染,大部分江河湖海都出现了富营养化,水华和赤潮发生频次在持续增加。

当前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式

当前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势及其研究进展 自20世纪巾叶以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全球性影响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当前不仅发生了区域性的环境污染和大规模的牛态破坏,而且出现了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和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全球十大环境问题。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地球是一个有机整体,地球系统各部分(海一气、陆一气、气一生、海一陆、人一地)之间相互作用密切。人类是地球系统的核心,已经成为地球环境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人类活动对某一圈层施加的影响,将会通过各圈层之间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对其他圈层产生作用,针对某一全球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也会对其他圈层产生影响。由于地球的整体性和地球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由水圈、土壤圈、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罔所组成的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的变化问题受到国际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本文主要就当前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势及其研究进展进行初步论述。 l 水环境保护形势及其研究进展 1.1水环境保护形势 20多年来,由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造成水污染问题集中爆发,表现出复合型、结构型、流域性和综合性等特征。根据2008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我国七大水系水质总体为中度污染,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其中除长江、珠江水质良好外,松花江为轻度污染,黄河、淮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巢湖水质为V类,太湖、滇池水质为劣V类。总体而言,我国水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1)主要污染物总量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严重;(2)重金属污染依然是主要污染问题; (3)湖库水环境富营养化问题严重;(4)新型污染物及其复合污染的危害正日益显现;(5)水资源过度开发、全球气候变化造成的水环境问题更为复杂。尽管近些年来,国家在水环境治理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但污染控制的效率还十分低下,水环境逐步恶化态势始终未能得到遏制.危及饮用水安全、人民健康等重大民生问题尚未解决,并引起跨界流域水环境污染的省际、国际纷争。 1.2水环境保护基础研究 近年来,水污染生物监测、自动监测和遥感监测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到水环境监测中。我国也相继开展了天然水水质、重金属和痕量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等水质参数监测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建立了多参数的水质自动监测集成系统,开发了水质监测管理系统软件。 在水环境理论方面,我国开展了包括重金属形态分级及其毒理学效应、环境界面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有机污染物定量结构活性及生态效应、环境污染预测模型等方而的基础理论研究工作。 为定量捕述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国外特别是美国提出和发展了诸如Streeter—Phelps模型、QUAL模型体系、WASP模型体系、CE.QUAL-R1和CE.QUAL-W2等水质模型;国内水污染数值模拟研究仍处于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研究水平尚有一定差距,但近年来我围学者构建了大量河流、湖泊等重要水域富营养化牛态系统动力学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水域富营养化管理的理论化、定量化和预警化。 在水环境预测预警研究方面,德国和奥地利联合开发了多瑙河流域水污染预警系统;美国在密西西比河流域,德国在莱茵河流域开发了水污染预测系统并建立了洪水预报系统和灾害预警系统。国内在桂江、汉江和辽河流域也建立了水环境预警系统。 1.3 水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研究 美国、欧洲和日木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相继开展了水环境治理和修复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近20年来,我国除了在“三湖”、“三河”进行重点治理外,在其他河流、湖泊也开展了水环境治理和修复工作,获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但仍存在许多不足。目前国际上采用的水污染治理技术主要有三类:

国外重要生态学和环境科学学术刊物简介教材

国外重要生态学和环境科学学术刊物简介 (1)《生态学》(Oecologia),国际生态学会出版,在ISI科技引文生态学类期刊中位于前列,此刊物主要登载关于生理生态学、种群生态学、植物—动物相互关系、生态系统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保护方面的文章,也刊登一些评论性文章及生态学研究方法进展方面的学术论文。 主编:J.R.Ehleringer (Salt Lake City), C.H.Peterson (Morehead City), M.Schaefer ( Gottingen), E.D.Schulze (Bayreuth) (2)《人类环境杂志》(AMBIO),瑞典皇家科学学会出版,此刊物致力于展示环境研究、环境政策及有关方面的重要进展和前景,旨在使全世界的专家、学者、决策人员和感兴趣的各界人士都能了解这方面的信息。 主编:CLAES RAMEL, Ph.D, Professor of Toxicological Genetics, Stockholm University (3)《环境污染与毒理学要览》(Archives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美国国家毒理研究中心出版,此刊物刊载关于环境污染的效应和后果的研究论文,也刊登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及人类健康等方面的最新发现和研究进展,主要范围包括分析化学、生化、药理学、毒理学、农业化学、空气化学、土壤化学等学科。 主编:Daniel R.Doerge, National Center for Toxicological Research ,Jefferson, Arkansas (4)《生态学杂志》(OIKOS—A Journal of Ecology)Nordic Society发行,此刊物对于理论性工作(并不仅限于已发表论文的评论)和实验性工作(能充分验证某项假说或理论)同样重视,提供一个关于某个生态学问题发表不同观点看法的论坛,并定期发表一些知名生态学家的约稿。 主编:Professor Nils Malmer, Dept of Ecology, Plant Ecology, Lund Univ.,Ecology Building, S-223 62 Lund, Sweden. (5)《生态学研究》(Ecological Research),日本生态学会出版,以推进生态学的国 际性研究为宗旨,发表关于生态学各个方面的评论性文章,技术进展等。 (6)《生态模型》(Ecological Modelling),国际生态模型学会出版,此刊物致力于运用 数学模型、系统分析、热力学定律、计算机技术等描述生态系统,控制环境污染,管理自然资源。并认为生态系统对于人类的侵扰有一定的忍受范围,这种侵扰只能运用生态模型与系统生态学进行定量的描述,而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也只能用生态系统理论进行解释。 读者对象:生物学家、工程师、生态学家、经济学家· (7)《生态学报》(Acta Oecologica),Elsevier Science版权所有,主要涉及行为生态、群落生态、生态保护、进化生态、生理生态、种群生态,并提供一个论坛对当前生态学的某个问题发表不同的观点看法。 主编:A.van Noordwijk, Behavioural and Evolutionary Ecology, Heteren, The Netherlands

城市垃圾分类管理及实施状况的国内外对比研究

城市垃圾分类管理及实施状况的国内外对比研究[摘要]本文着眼于对环境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城市垃圾的收集与处理, 对国内外垃圾分类处理的历史和实施现状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并结合我国特殊国情,借鉴国外垃圾分类处理先进经验,谈谈对我国城市垃圾管理的启示。 [关键词]垃圾分类,对比,启示 [abstract]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of one of the important aspects of the city garbage collection-and processing, garbage processing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history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and contrast, and according with our special conditions, foreign garbage processing advanced experience, to talk about urban waste management enlightenment. [key words] garbage, contrast, revelation 一、我国城市垃圾分类管理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正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制约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我国大陆的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是露天堆放。由于产生的垃圾量大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各大城市逐渐被垃圾场所包围。近年来,随着政府环境意识的增强以及环境保护经费的投入,一些城市的垃圾处理方式也在发生变化。目前,我国垃圾处理手段包括直接堆放、地下填埋、焚烧处理和分类回收,前三类处理方式都或多或少危害着城市的健康发展,同时,对城市有益的分类回收方式又没能得到普遍发展,造成城市垃圾占地过多、污染空气、污染水体、浪费资源、滋生有害微生物,城市担任着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职能,维系着自身及其周边地区的发展,而垃圾处理问题能不能得到妥善解决,直接关系到城市及其辐射地区能不能可持续发展。自2000年开始,国家建设部就开始在北京、广州、上海、深圳、南京、杭州、厦门和桂林八个城市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前期分类回收废塑料、废电池和废纸,但进展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全球资源的稀缺性和承载能力的有限性,决定我们必须着眼于人类长远利益,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无论从微观还是宏观的角度,城市垃圾分类处理都是可持续发展的大势所趋。 二、国外城市垃圾处理历史及垃圾分类处理现状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古人的智慧用在现今仍有其时代价值。国外发达国家的垃圾分类起步较早,实施精细、到位,从政府、企业、居民不同方面入手改善垃圾分类处理状况,其成效与经验对我国垃圾分类处理的实施有着借鉴意义。以下对德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垃圾分类处理历史、现状与改革措施进行

环境卫生管理基本知识

环境卫生管理基本知识

来源:考试大【考试大: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2010年2月25日 环境保护 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必须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的多方面措施,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以求保持和发展生态平衡,扩大有用自然资源的再生产,保障人类社会的发展。 环境保护的内容大致包括两个方面l(1)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保护居民身心健康,防止机体在环境影响下产生变异和退化;(2)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进入环境,以及保护自然资源(包括生物资源)的恢复和扩大再生产,以利于人类生命活动。 环境规划的种类本文来源:考试大网 环境规划主要有三种:(1)污染控制规划。主要是对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生活等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而规定的防治目标和措施。内容包括:工业污染控制规划,城市污染控制规划,水域污染控制规划,农业污染控制规划

等。(2)国民经济总体规划。它是在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中相应的安排环境规划。(3)国土规划。要保持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维护一个适宜于人类的环境,不能只靠消极地治理,而要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国土规划被认为是预防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有效方法。一种规划确定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战略布局,确定生产力配置和人口增量相一致原则,为国民经济长远规划提供依据。 环保任务 我国环境保护的任务,是保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人民创造清洁适宜的生活和劳动环境,保护人民健康,但进经济发展。 环保方针 我国的环保方针是: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环境污染综合防治

我国发展的国内外环境

我国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和条件分析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发展环境虽然有可能好于去年,但是面临的形势极为复杂。各种积极变化和不利影响此长彼消,短期问题和长期矛盾相互交织,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相互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中“两难”问题增多。这里,对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和条件作一些具体分析。 国际环境和条件分析 总的看,今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际环境具有“两面”或“双向”特点,即向好趋向和不利趋向交迭,外部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 世界经济有望实现恢复性增长,但复苏的基础仍然脆弱。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导致世界经济出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在应对危机中,各国采取了一系列规模和力度空前的金融救援政策或经济刺激政策。这些政策的效应正在显现,目前可以说已经避免了像1929—1933年那样的世界经济大萧条再现。如果国际经济、金融领域不发生重大的意外事件,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有望转负为正,实现恢复性增长。但是,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仍然脆弱,因为世界经济的复苏主要是依托各国政府超常的强力政策刺激。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实体经济的回升尚面临较多困难,经济复苏也尚未带来就业的增长。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原有的过度负债消费模式受到巨大冲击,面临深度调整,加之失业率居高难下,致使私人消费依然疲软,这又导致企业投资意愿低迷。因而,国际市场需求不振可能会在一个较长时期存在。 国际金融市场渐趋稳定,但风险没有完全消除。2008年春、夏,美国次贷危机迅速演变为金融海啸,国际金融市场剧烈震荡。经过将近两年的时间,国际金融市场渐趋稳定,但金融风险并未完全消除,国际金融危机余波未了。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资产损失严重,去杠杆化和清理坏账的过程尚未结束,新的资产泡沫和金融风险还在积聚,不排除再度出现局部性金融震荡的可能。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的一份最新报告表明,2009年,美国的“问题银行”数量由年初的252家增至年底的702家,“问题银行”的数量及其资产总额均创1993年以来的高峰。这一年,美国共有140家银行倒闭或被接管,美国银行业的放贷骤降7.5%,为1942年以来的最大降幅。特别是一些国家的政府债务危机或主权信用危机事件接连发生,如近期发生的迪拜债务危机,特别是欧元区债务危机。欧盟成员国中有2/3以上的国家出现了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超标而偿债能力严重不足的问题。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公司警告说,主权信用危机将成为2010年全球经济发展的最大包袱,并在金融市场上频频制造余震。 各国经济刺激政策取得一定成效,但退出抉择艰难。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各国纷纷出台超常规的经济刺激政策,对世界经济复苏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这些政策的退出却遇到了“三难”困境。其一,如果过早退出,收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就有可能导致复苏夭折,引发新一轮经济衰退。其二,如果过晚退出,有可能诱发政府债务危机、通货膨胀、资产泡

《中国环境管理》论文规范及参考文献格式

《中国环境管理》论文规范要求 《中国环境管理》(英文名称: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国际标准刊号:ISSN l674—6252国内统--TIJ号:CN ll—5806/X)是由国家环境保护部主管、环境保护部环境发展中心、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主办的中文核心期刊。为了保证期刊出版质量请论文作者按照下列要求投稿。 征稿范围 有关环境管理、环境政策、环境规划、环境科技、环境工程、环境信息系统及应用、环境认证、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区域发展等方面的论文;环保J:作经验、环保工作进展及其他有关学术、技术论文。 论文规范要求 1论文题名、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名、摘要、关键词 文稿必须包括中英文题名、中英文作者姓名、中英文作者单位名、中英文单位所在城市名及邮政编码;必须包括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英文内容单独放在正文之前。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避免使用“……的研究”等非特定词,不使用副题名。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开头不用定冠词。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摘要,即应包括研究目的、方法和过程、结果和结论(中文一般不少于200字),采用第三人称写法,不要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避免出现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的序号。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文意一致。中文关键词(3-8个)选词要规范,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取,英文关键词应与中文关键词一一对应,不能采用英文缩写。 2正文 正文篇幅一般在3500-7500字左右,包括简短引言、论述分析、结果和结论等内容。文中出现的外文缩写除公知公用的,首次出现时一律应标有中文翻译或外文全称。 文中图、表应有自明性,且随文出现。图/表要有中英文图/表序和图/表名。图中文字、符号、坐标中的标值和标值线必须清晰,出现的数值都应标有明确的量与单位(无量纲除外)。 3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应是国内外正式公开发表的并且在文中确切引用的专著、期刊文章、论文集文章、学位沦文、报告、报纸文章、国家(国际)标准、专利、电子文献(网络、磁带、磁盘、光盘)等等,按文中引用的先后顺序编号,且应在文中相应的地方标示。每篇论文的参考文献不应少于5条,且大多应为近5年之内的文献。 4作者简介、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份,性别,籍贯,职称,最后学位(或在读学历),主要研究方向。如果论文涉及的是有关的基金项目的研究内容,须注明基金或资助机构的名称、项目编号,交稿时需附交项目文件复印件。 来稿文责自负,要遵守职业道德。如摘引他人作品,务请在参考文献中予以著录。署名的作者应为参与创作、对内容负责的人。所有署名作者本人都应对该文的署名顺序认可,署名不可以随意变更。 未录用稿件不退回作者,作者本文须保留论文底稿。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育慧南路1号10号信箱编辑部邮编:100029 电话:010.84636357(兼传)、84665835、84665836、84665690 E-mail:HRl4000@sohu.com

国内外环境影响评价发展及现状

国内外环境影响评价发展及现状 刘振华 09级环境工程2班2009650332 摘要:环境影响评价的普遍经验作为一种预见性的环境管理工具,对它所实现其目的的程度已经产生了颇为激烈的争论,这一直是衡量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条款,特别是讨论已经从程序上的执行问题转向到环境影响评价的更实质性目标和其置于更广泛的决策背景。文章首先描述了环境影响评价的起源,并介绍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史,进一步探讨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提出可行的办法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国内外现状发展 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是以一项社会活动、经济建设活动,在它实施之前,对它的选址、使其实现活动的行为及活动结束后所遗留的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估和预测[1]全部或部分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益或有害的变化即环境影响 一、国外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不仅发生了区域性的环境污染和大规模的生态破坏,而且出现了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物种灭绝、土地沙漠化、森林锐减等 大范围的和全球性环境危机,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人们开始关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不断寻找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问题的方法是势在必行的。 20世纪50年代初,首次对核设施进行辐射环境影响评价。60年代英国提出环境影响评价“三关键”(即关键因素、关键途径、关键居民区)和“污染源一污染途径(扩散迁移方式)一受影响人群”的环境影响评价模式。1964年在加拿大召开国际环境质量评价会议,“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被学者们提出。1969年,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的通过使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环境影响评价用法律固定下来并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继美国之后,先后有瑞典、新西兰、加拿大、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德国等国家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此

国内外环境分析

一.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过程的历史,问题与对策 (一)主要历史进程1.1949-1953年,土地改革,打土豪分田地 2.1953-1956 集体化时代,土地由私有变有集体所有,政社合一 3.1981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启:交足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4.2004年以后,取消农业税。2005年1月7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公布,自2005年3月1日起施行。农村土地改革进入新阶段(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内涵模糊产权不清。我国《宪法》第十条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村土地属于三级所有,即乡集体、村集体、村民小组。”这些法律规定看起来明确无误,但在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就《宪法》第十条规定中的“集体所有”这一概念的理解而言往往会产生歧义。在这里,“集体”包括乡集体、村集体、村民小组三个层次,究竟指的是哪一个层次?其法律内涵不甚明了。乡集体、村集体、村民小组在不同程度上都是农村集体土地产权的所有者代表,究竟由哪一级组织代表集体,实施其权利和义务难以确定。从所有权主体来看,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处于主导地位。从农村现实情况来看,一般是由村委会充当集体土地所有者的代表,土地“集体所有”往往变成村长和村委会少数人所有。土地“集体所有”对于农民来说是虚无的,农民对土地所有权的主张大为减弱,遇到国家征地时基本上没有发言权。农民对土地的所有制仅是名义上的而非实际上的权利,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模糊了土地的产权定位。 2. 现行体制下难以真正实施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在我国现行土地管理体制下,土地管理部门受同级党委政府领导,并对同级人民政府负责。土地管理部门的人事安排,主要取决于地方政府的意愿,上级土地管理部门只具有人事建议权和事后备案义务而不具有事前决定权力。这种制度安排决定了基层国土部门,主要是在执行地方政府的政策意图,由此导致了上级国土部门对下级国土部门的监督权力虚置、业务指导职能弱化以及国土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严重扭曲。如遇地方政府的土地违法行为,土地管理部门难于有效制止。土地管理部门只能是同级政府的办事机构和同级政府意志的执行者,不可能对政府的土地违法行为的发生形成制约。因此,农村耕地保护中有法不依、有法难依、执法不严的现象难以根除。甚至于一些政府部门知法违法,严重违反规划和用地审批程序,特别是在征地过程中,往往滥用职权,动用行政手段圈占耕地,暗箱操作,权钱交易。一些地方未批先占,少批多占,越权批地,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的违规用地现象大量存在。土地规划和审批环节渐成腐败的高发领域,建立严格的土地管理和保护机制,加强土地市场监管是实施土地保护的一项根本任务。 3. 缺乏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难以形成土地规模收益。农村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把土地分给一家一户经营,由于土地优劣程度和地理位置远近不同,为了平均,农地就被分得七零八落,十分零散。实践表明,土地零散化经营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首先,农地零散化经营使许多现代农业机械和农业设施、现代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的使用受到限制。其次,农地零散化经营下,农户在农业生产内部出现普遍粗放经营倾向,制约了对土地进行的资本和技术投入。最后,一家一户零散经营,不利于大市场对接,严重阻碍了农村商品经

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介绍

14000 环 境 管 理 体 系 标 准 的 介 绍 二零零二年五月二十日

一、ISO14000环境标准管理体系标准 1.什么是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环境管理体系 环境管理体系是指某个组织内部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它包括所有为了制定、实施、评审和保持该组织的环境方针所需要的组织结构、计划活动、职责、惯例以及程序、过程和所需要的资源。 ●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目的 不同类型的组织通过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可将将内部的环境管理信息汇集成网络的方式,一方面供组织内部了解环境管理的实施状况,另一方面也可供管理层审查本组织是否达到了有关环境保护的承诺。具体地来看,也就是能够达到如下的目的: ─识别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确保本组织的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符合环境法规的要求; ─识别组织内部重要的环境因素,确定并控制有关的环境影响和风险; ─规定具体的权责任务,确定改善环境所需的资源; ─根据以前的环境保护方面的承诺,评价该组织在环境方面的表现,并对整个环境管理体系不断地进行改善。 ●环境管理体系的运作方式 按照美国质量管理大师戴明的理论,组织内部的任何一个活动都可分为PDCA四个阶段,也即“计划”(PLAN)、“计划”(DO)、“检查”(CHECK)、“改进”(ACT),其核心是按照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以持续改进的观念引导内部的工作过程,以建立一个动态的有效的管理网络。 与此类似,环境管理体系也有系列的动作,即: ─建立环境方针; ─制定行动计划; ─实施与运行; ─检查与纠正; ─定期对体系进行评审。 图1-1说明了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的闭环系统。 ●ISO14000系列标准 当今时代,人类在创造越来越多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严重地污染甚至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这反过来又严重制约了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世界各国早已把环境保护问题提到议事日程,环境已成为全人类共同

精校版【湘教版】选修六:5.2《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学案(含答案)

精品地理资料·精校版 第二节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 [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2.理解贯彻三大环境管理政策的重要性。 一、贯彻“预防为主”的环境管理政策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重大工程建设,区域开发或其他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人类活动事先作出①预测和评估,论证工程建设项目能否立项建设,并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项目对环境的②负面影响。 2.“三同时”制度:是指建设项目中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③同时设计、同时施工、④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该制度是防止新的污染源产生,实现预防为主政策的有效措施之一。 二、贯彻“谁污染,谁治理”的环境政策 1.排污收费制度 污染物排放后占用⑤环境容量资源,必须征收一定的费用,征收排污费,可使排污者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利于节约环境资源。 2.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1)含义:对特定区域内的重点环境问题采取限定治理⑥时间、治理⑦内容和治理效果的强制性措施。 (2)类型:⑧区域或流域的限期治理,行业的限期治理,⑨点源的限期治理。 思维活动 1.我国的环境管理制度有哪些? 答案《环境保护法》第四章对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行之有效的环境管理制度进行了总结,并作出了11条规定。目前我国环境管理的制度措施主要有八项,即:(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2)“三同时”制度;(3)排污收费制度;(4)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5)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6)排污许可证制度;(7)污染集中控制制度;(8)污染源限期治理制度。 三、贯彻“强化环境管理”政策 1.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依据国家法律规定,具体落实到各级地方政府对本辖区环境质量

负责的⑩行政管理制度。 2.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以?规划为依据,以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为目的,通过科学、定量考核指标体系,使环保工作切实纳入政府议事日程。 思维活动 2.为什么说实施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是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答案环境质量和自然资源是公共财产,环境保护是公益事业,实施环境管理的手段有多种,由于国家和政府的最高权威性,可以利用法律和行政干预强制性地约束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行为,有效地遏止环境的大规模恶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实施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是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探究点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 探究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是指通过实行定量考核,对城市政府在推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中的活动予以管理和调整的一项环境监督管理制度。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自1984年起在我国得到广泛推行。 材料二我国的环境管理政策体系主要包括:“预防为主”的环境管理、“谁污染谁治理”的环境管理政策和“强化环境管理”政策。 (1)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贯彻的环境管理政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是怎样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 (4)“三同时”是指____________,属于环境管理政策体系的________制度。“三同步”、“三统一”属于环境管理政策体系的________原则。 答案(1)强化环境管理 (2)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 (3)把城市环境作为一个系统,对其进行综合规划、综合治理、综合控制。 (4)建设项目中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环境管理环境保护 反思归纳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