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用水水权现状与制度创新

农业用水水权现状与制度创新

农业用水水权现状与制度创新
农业用水水权现状与制度创新

农业用水水质标准比较

农业用水水质标准比较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中国农业用水水质标准与发达国家之比较 摘要:通过概述我国农业及渔业用水水质标准及其发展历程;美国,欧盟及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农业相关水质标准的总体状况;对中、美 两国农业相关水质标准和基准在制定方法及程序、指标限值、监测 及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总体比较。针对我国农业水质标准存在的 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为我国形成完整的农业用水水质标准体系提 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用水水质标准比较 我国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2012年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9526.9亿立方米,比常年值偏多6.6%,比上年增加27%[1],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同时,有限的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很不均匀,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夏秋多,冬春少,农业的季节性、区域性干旱缺水问题十分突出。据2012年水利发展统计公报,2012年全国总用水量6131.2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3902.5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63.6%,农业仍是我国第一用水大户[1]。我国的农业相关水质标准分别由国家、行业及地方制订,其级别不同,制订的意义不同,但它们也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因此,讨论农业用水及其水质标准很有现实意义,了解和掌握这些标准是较好地开展农业环境管理、进行农业生产和水域生态环境评价的基础。 1 我国农业用水水质标准体系 农业用水狭义上指用于灌溉农田的水;广义上也包括养殖牲畜和渔业所需用水,本文提到农业用水应包括农田灌溉和渔业用水。 1.1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体系 我国农田灌溉用水水质标准主要由以下标准予以规定:《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05)、《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 391-2000)中农田灌溉水质要求、《有机食品技术规范》(HJ/80-2001)中对灌溉水质要求。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按照地表水的功能分类和保护目标,规定了水环境质量应控制的项目、限值,以及水质评价、水质项目的分析方法。该标准适用于江河、湖泊、运河、渠道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水域,并且依据水域功能,将地表水划分为5类,其中的Ⅴ类适用于农业用水水域。采用地表水为农业用水水源时应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Ⅴ类水质标准。

农业水资源管理系统

农业水资源管理 1. 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水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及地均占有水量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配置不合理 2. 什么叫农业用水,农业灌溉用水 农业用水主要包括种植业灌溉、林地和草场灌溉,畜牧水产养殖用水等大农业的生产用水,目前,全国农业用水量为3900×108m3/a。 农业灌溉用水是指种植业的灌溉用水,是农业的主要用水和耗水 3. 什么叫土壤潜育化 土壤潜育化是土壤长期滞水,严重缺氧,产生较多还原物质,使高价铁、锰化合物转化为低价状态,使土壤变成蓝灰色或青灰色的现象。 4. 什么叫田间水利用系数 是衡量水输送过程中蒸发漂移、深层渗漏和地面径流等损失大小程度的指标,它是指同一时期内,田间实际灌水面积计划湿润层内土壤中得到的净水量与灌区末级固定渠道供给田间总水量的比值。 5. 什么叫灌溉水利用系数 是衡量从水源引水到田间形成土壤水过程中,灌溉水有效利用程度的指标,它是从渠首引进灌溉水量扣除渠系和田间损失水量后与总引水灌溉水量的比值,是集中反映灌溉工程质量、灌溉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一项综合性指标。 6. 地面灌溉一般要经过输配水、田间灌水和作物消耗水3个过程,定义 输配水主要通过各级渠道来实现,对土质渠道而言,一般从水源到田间进水口约有50%的水量会渗漏损失掉。 田间灌水是指灌溉水进入田间以后,将分配到一定灌溉面积上,以满足作物生长需要。在此过程中,一部分水会形成深层渗漏损失,一部分水会通过土壤蒸发损失,还有一部分水量可能会从地表流失。如果田间灌水方法不当,用水管理粗放,田间水量损失可以占到进入田间水量的30%—40%。 作物消耗水是指作物根系从土壤层中吸取水分供其生长,并最后形成作物产量的过程。如果灌水过多,棵间蒸发量大,作物腾发量过多,也会造成水量损失。 7.平整土地的作用 土地平整的作用一方面是使田块满足灌溉要求,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和灌水均匀度,有利于作物生长以及防止水土流失,从而增强农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耕地质量及生产力;另一方面通过沟、渠、路的重新规划和整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促进农地的集约利用和规模经营,以保证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及加快农田水利以及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8. 土地平整方法包括常规土地平整措施和激光控制平地技术。 9. 平整土地的基本要求

中国农业现状分析

中国农业现状分析 农产品批发市场自20世纪80年代初在我国出现后,得到了迅猛发展,迄今已走过三十多年的历程,不仅加快了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进程,而且对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也起了重要作用。 我国的粮食自给率已经跌到了87%,全部农产品的自给率差不多是70%左右,30%左右是需要通过国际市场来调节的。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历来都是国家长治久安百姓幸福生活的保障。然而近年来我国的粮食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2014年5月份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农商高峰论坛上,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就已经表示,我国的粮食自给率已经跌到了87%,全部农产品的自给率差不多是70%左右,30%左右是需要通过国际市场来调节的。这些数字是触目惊心的。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本国的粮食产量连本国人民都供应不上,还需要依靠进口来补充,长期以往,我们必将受制于人。现代农业的迅速增长是建立在机械化、化学投入(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灌溉、以及对化肥和灌溉系统敏感的高产出种子。现代农业高度依赖不可再生的矿物燃料,用于化学投入品的生产、农具的操作、包装及运输。从生态的角度看,现代农业根本是不可持续的。机械化耕作、化学肥料的使用、大规模单一栽培都导致了土壤的退化。害虫发展出了对杀虫剂的抗药性。终年不休的的灌溉导致涝灾、盐碱化、以及地下蓄水层的枯竭。从长期来看,所有现代农业的要素都经历着报酬递减。 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城市迅速扩张带来的是农业的迅速萎缩。农村农业人口减少、土地抛荒、基建征用、城市扩张使得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水利设施荒废、工厂废物任意排放、农业农药化肥不合理使用造成土壤污染、地力下降、农作物减产;粮食种子被外资控制转基因泛滥成灾,长此以往中国不仅农作物种子被外资控制,粮食也会严重依赖进口,那时中国将受严重制于人! 1、“大包干”将农业经济打回个体经济 1978年开始推行“大包干”,到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为标志,个体经济基本上占了主导地位。个体经济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个体经济不利于农业发展。个体农民难以承担水利等公共工程,也无力购买机械设备。其次,个体经济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城乡共同发展的一条道路。个体农民难以和公司在市场上竞争,“公司加农户”只能让农民吃亏。久而久之必然会使农民受到剥夺,拉大城乡差别,农民纷纷涌入大城市,最终导致农村凋敝和城市贫民窟化。此外,个体经济不利于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农民共同富裕。个体经济不仅难以兴办合作医疗等福利设施,个体经济的恶性竞争必然会导致农民贫富悬殊、两极分化。当时农民说“辛辛苦苦30年,一夜回到解放前”,“不仅退回资本主义,而且退回封建主义,倒退了2000年”。 1984年,随着人民公社的撤销,社队工业改为了乡镇企业,事实上开启了社队工业私有化的大门,90年代的后期,通过一轮“股份合作制”为旗号的私有化浪潮,基本上完成了乡镇集体企业的私有化。社队工业和乡镇企业是有本质不同的,社队工业是集体所有,可以就地实现农村工业化、现代化和农民共同富裕,而乡镇企业实行了私有化,只能让少数农民富裕起来,大多数农民只能日益贫困。 人民公社的解体同时意味着农村共同体的解体,农民变成单个个体参与到社会竞争中,面对权力倾轧、资本剥削完全失去了谈判的能力,成为被资产阶级和基层腐败官员鱼肉的对象。农村共同体的解体导致农村完全回复到无政府主义状态,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公共基础设施(尤其是水利设施)常年失修,农民各自为战,相互帮扶的局面一去不复返,农村社会风气骤然恶化。更主要的是,碎片化的农业生产模式将中国农业挡在现代农业大门之外,机械化、农业基础设施维护、精密化的农业田间管理均变作不可能。单位农业生产效率长期维持在很低水平,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差距、工农差距。

昌吉州农业灌溉用水管理综合技术及应用

Han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农业科学, 2020, 10(7), 426-430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20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0c18480067.html,/journal/hjas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0c18480067.html,/10.12677/hjas.2020.107063 Comprehensive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of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Water Management in Changji Prefecture Changzheng Lv Hutubi River Basin Management Office, Changji Prefecture, Xinjiang, Hutubi Xinjiang Received: Jun. 19th, 2020; accepted: Jul. 2nd, 2020; published: Jul. 9th, 2020 Abstract Changji Prefecture, located in the south of Zhungeer basin on the north slope of Tianshan Moun-tain, Xinjiang, has a dry climate, rare precipitation and strong evaporation. It is a typical pure ir-rigation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area in desert oasis. Water conservancy and irrigation faciliti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The water resources in Changji irrigation district are very scarce, and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water and soil are unba-lanced.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vigorously develop agricultural high-efficiency water-saving irrigation technology and strengthen the applica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technology in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of irrigation area to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irrigation water resources in Changji Prefectu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society and ecology. Based on the summary of the applica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technology in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area of Changji Prefecture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new water conservancy technology of agricultural water supply and use management in irrigation area and the main achievements of water conservancy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which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new water conservancy technology for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water management in irrigation area. Keywords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Area, Irrigation Water, Water Conservancy Technology Informatization, Application 昌吉州农业灌溉用水管理综合技术及应用 吕长征 新疆昌吉州呼图壁河流域管理处,新疆呼图壁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学号: 课程论文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 课程名称自然辩证法 姓名 专业电子与通信工程 班级

目录 1. 引言................................................................................................................... - 1 - 2. 技术、制度都是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创新要素........................................... - 2 - 3. 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互动关系................................................................... - 3 - 3.1 技术创新决定制度创新.......................................................................... - 4 - 3.2 制度创新决定技术创新.......................................................................... - 4 - 3.3 社会制度环境决定着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 5 - 3.4 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二者的辨证互动关系.......................................... - 5 - 4. 历史演化视角的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互动规律........................................... - 6 - 5. 中国企业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现状........................................................... - 8 - 6. 建设创新型国家应注重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互动................................... - 8 - 6.1 改变过去重科学技术创新、轻制度创新的倾向................................ - 10 - 6.1.1 以企业制度创新推动科学技术创新......................................... - 11 - 6.1.2 以市场制度创新推动科学技术创新......................................... - 11 - 6.1.3 要完善推动科学技术创新成果交易的市场制度..................... - 11 - 6.1.4 要培育能有效激励科学技术创新的市场竞争制度............... - 12 - 6.1.5 以政府政策创新推动科学技术创新......................................... - 12 - 7. 结语................................................................................................................. - 13 - 参考文献:............................................................................................................... - 14 -

我国农业用水浪费严重

万方数据

我国农业用水浪费严重 刊名: 南京农专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LLEGE 年,卷(期):2001,17(2)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沈琼华.SHEN Qionghua绍兴水网平原水稻土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研究[期刊论文]-浙江农业科学2010(2) 2.张学会科学管理——灌区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期刊论文]-山西水利2006,22(6) 3.王菁.姚生勤夹马口灌区管理体制改革和现代企业经营机制[期刊论文]-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3(1) 4.张学会夹马口引黄灌溉工程现代化管理实践[会议论文]-2006 5.沈琼华.SHEN Qionghua绍兴县青紫泥田土种肥力变异与评价[期刊论文]-浙江农业科学2010(1) 6.王少平.俞立中.许世远.程声通上海青紫泥土壤氮素淋溶及其对水环境影响研究[期刊论文]-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11(6) 7.郭相平.袁静.郭枫.陈治平.Guo Xiangping.Yuan Jing.Guo Feng.Chen Zhiping水稻蓄水-控灌技术初探[期刊论文]-农业工程学报2009,25(4) 8.李华.陈英旭.梁新强.倪吾钟.田光明.LI Hua.CHEN Ying-xu.LIANG Xin-qiang.NI Wu-zhong.TIAN Guang-ming 浮萍对稻田田面水中氮素转化与可溶性氮的影响[期刊论文]-水土保持学报2006,20(5) 9.边武英.董越勇.周江明.BIAN Wu-ying.DONG Yue-yong.ZHOU Jiang-ming浙江省水稻土四大土属土壤养分状况及变化特征[期刊论文]-浙江农业学报2009,21(4) 10.荆延德.何振立.杨肖娥.JING Yan-de.HE Zhen-li.YANG Xiao-e青紫泥—水稻作物系统中汞污染的微生物学效应[期刊论文]-水土保持学报2008,22(4)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0c18480067.html,/Periodical_njnzxb200102031.aspx

浙江省农业用水现状调查报告

浙江省农业用水现状调查报告 1概述 1.1 浙江省的自然地理状况 浙江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在北纬27°12'~31°30',东经118°~123°之间,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江西、安徽相连,北与上海、江苏为邻。境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全长约605公里,因江流曲折,又称“浙江”。 省以江名,简称为“浙”。省会杭州市。 浙江省东西和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450公里。全省陆域面积 10.18万平方公里。为全国面积的 1.06%,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全省面积中,山地和丘陵占70.4%,平原和盆地占23.2%,河流和湖泊占6.4%,故有“七山一水二分田” 之说。浙江海域广阔,岛屿星罗棋布。海岸线总长6400余公里,居全国首位。2000年底全省耕地总面积为1607560公顷(2411.34万亩),人均只有0.516亩。 浙江地形复杂,整个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西南山地的主要山峰海拔多在千米以上。中部以丘陵为主,大小盆地错落分布于丘陵山地之间。东北部是低平的冲积平原全省大致可分为浙北平原、浙西中山丘陵、浙东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东南沿海平原及滨海岛屿等六个地形区。 省内河流众多,主要有钱塘江、瓯江、灵江、苕溪、甬江、飞云江、鳌江、曹娥江等八大水系。 浙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受蒙古冷高压控制,盛行西北风,以晴冷、干燥天气为主,是全年低温、少雨季节。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以东南风为主,海洋带来充沛的水汽,空气湿润,是我省高温、强光照季节。春秋两季为东夏季风过度时期,气旋活动频繁,锋面降水甚多,冷暖变化亦较大。 本省平均气温在15o~18.0oC之间,年均降水量在1000~2000毫米之间,3月~7月初的春雨和梅雨降水量最丰富,7~8月盛夏,干旱少雨,唯沿海有台风雨补充,入秋后,9月份有一短暂秋雨期,10月至翌年2月降水量最少,多晴冷天气。

制度创新的重要性

企业制度创新存在的必要性 2010-04-14 清华领导力培训无忧论文网企业制度创新比技术创新更重要。民营企业为了能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十分重视企业自主创新,但是,存在着重技术轻制度的倾向,导致企业发展出现了人员不稳、速度不快、寿命不长等不良现象。因此,民营企业要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企业制度创新。 企业制度创新是企业创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一种更有效的约束本企业职员行为的一系列规则的产生过程,为企业技术创新的组织实施和过程管理提供支撑和保障。它通过激发企业职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利用,从而推动企业进步。企业之间的制度及相关知识基础的差异,使得企业很不容易模仿。 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制度创新比技术创新更重要。民营企业为了能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十分重视企业自主创新,但是,存在着重技术轻制度的倾向,导致企业发展出现了人员不稳、速度不快、规模不大、创新不足、寿命不长等不良现象。因此,民营企业想要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协调发展。 一、企业制度创新理论的发展综述创新概念自1912年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1912)中被首次提出之后,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按照熊彼特的观点:“创新是指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种新组合主要包括引进新产品、引进新技术、开辟新市场、开辟原材料新来源、实现工业新组织等多个方面”。由此可见,创新理论是一个被纳入经济学范畴的概念,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经济行为的分析和研究领域。创新理论经过不断的丰富和发展,目前已形成两大主要分支:一是创新与技术经济的结合,形成以索洛、阿罗为代表的技术创新经济学;二是创新与产权制度的结合,形成以科斯、若思为代表的制度创新经济学。 熊彼特首开技术创新研究之先河,包括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在内,虽然对企业制度创新有一定的意义,但早期对创新问题的研究重点集中在技术创新领域,如熊彼特关于创新的定义,主要是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来对创新进行类型划分的;此外,希克斯将创新分为“节约劳动型”、“节约资本型”和“中性”三大类;门茨则将创新划分为“基础创新”和“二次创新”两大类(常修泽,1994)[5]。由此可见,他们对创新问题的研究偏重于技术创新,对企业制度创新问题的研究是很有限的。 二、企业制度创新理论的发展综述 (一)企业制度创新理论发展概述 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对人的行为的分析取得了重大进展,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尽管仍假定人是理性的,但已用效用最大化替代了传统的利润最大化假定,理性被理解为人能根据各种约束作出一系列欲望、期望与偏好的选择;二是认识到按传统理论的观点,整个经济活动的协调与组织受“市场”这一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个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结果会导致社会福利最大化,这样实际上是假定了市场的运作不存在为达成交易而搜寻信息的交易费用。事实上,任何一项交易的完成,都需要进行合约的议定、对合约进行监督和讨价还价等,因而必然存在交易费用,正是由于交易费用的存在,才产生了用于降低交易费用的不同制度安排;三是完全竞争模型要求完全界定私产制度,认为这样是最有效率的,但事实上这只不过是一种理论期望,实际上是很难做到的,现实生活中产权结构的多重特征也证明了这一点。基于这些认识,产权学派企图揭示产权制度的功能及其对社会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的作用;新制度学派认为制度是内生的,并探讨了制度的基本功能、影响制度变迁的各种因素以及作出不同制度安排选择的原因等多个方面。 (二)关于制度的研究 兰斯·戴维斯(,,1971)和道格拉斯·c.诺思(,1989)率先在制度创新领域展开了实质性的研究,根据诺思的定义,制度是指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服务程序和道德、伦理的行为规范,具体包括企业的组织方式、产权结构、管理体制及市场规则等;.舒尔茨认为,制度是管束人们行为的一系列规则和某些服务的供给者,是应经济增长的需求而产生的,需求的不同也会导致制度安排的不同;林毅夫认为,人之所以需要制度,是因为一个理性人能力的有限性,他在做出决策时要支付信息费用,以及人生活环境与生产中的不确定性。因此,一方面是

农业用水水质实用标准比较

中国农业用水水质标准与发达国家之比较 摘要:通过概述我国农业及渔业用水水质标准及其发展历程;美国,欧盟及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农业相关水质标准的总体状况;对中、美两国农业相关水质标准 和基准在制定方法及程序、指标限值、监测及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总体比较。 针对我国农业水质标准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为我国形成完整的农业用 水水质标准体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用水水质标准比较 我国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2012年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9526.9亿立方米,比常年值偏多6.6%,比上年增加27%[1],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同时,有限的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很不均匀,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夏秋多,冬春少,农业的季节性、区域性干旱缺水问题十分突出。据2012年水利发展统计公报,2012年全国总用水量6131.2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3902.5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63.6%,农业仍是我国第一用水大户[1]。我国的农业相关水质标准分别由国家、行业及地方制订,其级别不同,制订的意义不同,但它们也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因此,讨论农业用水及其水质标准很有现实意义,了解和掌握这些标准是较好地开展农业环境管理、进行农业生产和水域生态环境评价的基础。 1 我国农业用水水质标准体系 农业用水狭义上指用于灌溉农田的水;广义上也包括养殖牲畜和渔业所需用水,本文提到农业用水应包括农田灌溉和渔业用水。 1.1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体系 我国农田灌溉用水水质标准主要由以下标准予以规定:《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05)、《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 391-2000)中农田灌溉水质要求、《有机食品技术规范》(HJ/80-2001)中对灌溉水质要求。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按照地表水的功能分类和保护目标,规定了水环境质量应控制的项目、限值,以及水质评价、水质项目的分析方法。该标准适用于江河、湖泊、运河、渠道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水域,并且依据水域功能,将地表水划分为5类,其中的Ⅴ类适用于农业用水水域。采用地表水为农业用水水源时应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Ⅴ类水质标准。 《地下水质量标准》根据我国地下水水质现状、人体健康基准值及下水质量保护目标,将地下水质量划分为5类。采用地下水为农业用水水源时应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规定:Ⅰ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低背

农村水资源现状与对策

农村水资源现状与对策 摘要: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化学肥料的大量施用,过去大积土杂肥、堆沤绿肥、挑粪下田的现象少见了。而忽视环境保护,污染水资源的现象在农村普遍存在。另外,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持续增加,有限的水资源将大量由农村向城镇或工业等非农产业转移,农村水资源的缺口将更大,农村水资源现状严峻。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农村水资源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分析农村水资源现状及其对策。 关键词:农村水资源现状对策 引言:总体来讲,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有关水资源的问题一直是各界经济学家、地理学家等比较关注的问题。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本与水资源污染问题搭不到边的农村水资源也慢慢遭到破坏,农村水污染问题也慢慢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那么,农村水资源现状到底如何呢? 一、农村水资源的现状 (一)、农村水污染的主要表现 1、粪便垃圾乱排倒。 由于多数农户将禽畜粪便、垃圾,甚至人的粪便等都直接排入池塘、河道,使之变成了污水坑沟和垃圾坑道,致使部分池塘、河道荒废,这不仅造成了水土、肥的浪费,而且污染了水资源和周围环境,破坏生态平衡。 2、河道沟桑少清修。 一些基层村很少组织农民对河道、灌排沟渠进行除草、清淤、维修,使河道、沟渠杂草丛生,灌溉排水受阻,污染物越积越多,水资源污染日趋严重 ,最终变成臭水沟。 3、杂物废料乱抛弃。 到了春耕生产或夏收等农忙季节,一些农民贪图方便,把杂草、稻草、麦秆、玉米秆等杂物乱抛弃在河道中。同时,一些厂家乱堆废塑料,或点火焚烧,产生二次污染。有毒废料和矿渣经水冲洗后产生有毒、有腐蚀性的废水,严重污染大气和生态环境,有时还造成农作物、牲畜生病,甚至死亡。 4、禽畜死尸投河中。

区政灌溉用水监管办法

区政灌溉用水监管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农业灌溉用水管理,提高用水效率,发展节水型农业,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粮食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农业节水灌溉是指在水田、旱田、菜田(含大棚)、草地和林地等灌溉过程中,采取工程措施、技术措施和行政、经济手段节约用水,提高水利用率的活动。供水管理单位是指为用水户供水的灌区管理单位、提水站等。用水户是指利用水利工程供水设施(渠道)直接用水或者直接从河道、湖泊及地下取水的单位和个人。 农民用水者协会是指以水文单元(支渠、分支渠、中小水库)为控制区域或以行政村为单位,用水户自愿联合,参与管理,自我维持的非营利性社团组织。 凡在我区行政区域范围内从事农业灌溉用水及其相关管理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应把建设节水型农业纳入本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根据水土资源条件,按照统筹兼顾,合理布局,讲求效益的原则,优化农业种植结构,统一编制节水型农业规划,合理确定不同水源和不同供水保证率的灌溉区、调整区和抗

旱区。实行统一规划,多元化投入,加快农业节水工程建设和节水技术推广应用,促进农业灌溉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条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应支持和鼓励、推广和利用先进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降低水的消耗,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对在农业节水灌溉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五条农业灌溉用水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实行取水许可制度、有偿使用制度和水的使用权有偿转让制度。加强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管理。 第六条区水务局负责全区农业灌溉用水的统一管理,各镇(街道)水利站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业灌溉用水的统一管理。水利工程供水管理单位或工程经营者、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具体负责所辖区域内的灌溉管理工作。 第七条供水管理单位应加强经营管理,不断完善供水体制和经营机制,降低运行成本,提高供水效益,增强自我维持和发展能力,实现良性运行,促进节约用水和科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第八条灌溉用水单位和农户应实行计划用水,厉行节约用水,服从供水管理单位的统一调度,有维护灌溉设施的责任和义务。 第九条各镇(街道)应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积极引导、鼓励农户参与用水管理,逐步建立健全用水者自我约束、自行监督、对灌溉用水实行自律式管理的长效机制。 第二章灌溉用水管理

华为的理念创新与制度创新

华为的理念创新最核心的是“核心价值观”创新——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坚持自我批判。 华为从创立之日到今天,关注的核心点是华为价值观的形成、实施、长期不懈的传播。华为“核心价值观”包含四句话,其中前三句话是一个闭环的系统。 第一句话是“以客户为中心”,讲的是价值创造的目的。华为的一位顾问写过一篇文章《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理由》,任正非在题目上加了两个字,变成《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 说,除了客户以外,没有任何人、任何体系可以给公司持续地带来价值。28年以来,华为持续进行组织变革,但变革只有一个聚焦点,围绕着以客户为中心这个方向进行变革。华为的任何一级管理者,包括任正非,到全世界出差,不能坐飞机的头等舱,如果坐头等舱,多出来的钱需要自费。这是任正非和华为各级管理者的道德自觉吗?当然不是,这是一种价值趋向,即整个组织的所有神经末梢、任何人,所有的劳动和奋斗,所有的组织成本都只能围绕客户这样一个方向。华为没有专为领导人使用的专车、司机,在国内任何地方,多数情形下,任正非出差不是自己开车就是打出租车,上飞机没有人送,下飞机没 有人接。经常自己拉着一个行李箱去坐出租车。作为企业领袖或者创始人的任正非,必须通过严格的自我约束形成表率——公司支付的成本是要用于客户,而不是用于各级管理者。 第二句话是“长期坚持艰苦奋斗”,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令笔者印象深刻的是华为的新生代员工。笔者去南非地区、中东地区与华为员工交流。在最艰苦地区奋斗的大多是80后、90后员工。在非洲的80后员工用很快乐、阳光的语调,向笔者讲述了他们在艰苦环境下艰苦奋斗的故事。在非洲工作最大的体会是什么?他们说,最大的体会是,我们三十多个人,每个人都得过疟疾。有人五年内得 华为的理念创新 文/田涛 关键词:华为 任正非 理念创新 制度创新 一个完全意义上的民营公司,能够在28年内快速成长为全球通信行业的领导者,主要依靠的是什么?本文作者通过对华为16年近距离的追踪、考察、研究,认为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创新驱动。“创新”促使华为从一个弱小的、没有任何背景支持的民营企业快速地成长、扩张成为全球通信行业的领导者。华为的创新是全方位的创新,其中最重要的是理念创新。

农业用水概况

宝鸡市农业用水概况 水是生命之源,水是农村的命脉。我市地处干旱缺水地区,长期以来,许多农村地区因水而穷、为水而愁、被水所困,打开龙头哗哗流下自来水,曾经是农民世代追求的奢望。经过党和政府以及广大干部群众的多年努力,到目前,宝鸡市279万农村人口中饮用自来水的人口已经达到177万人,占农村人口的63%,远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超过一半的村子已吃上了自来水,龙头拉进了院子或厨房,群众洗衣也不用到河边、井边去了。自来水给农村带来的不仅仅是方便,更重要的是安全卫生和生命健康。自来水进农村,使农民的生活习惯、生产方式、经营结构等,都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正因为此,农村饮水工程的建设得到社会广泛关注,解决自来水的村民欢欣鼓舞,待解决的村组群众情绪高涨、衷心支持。 按照全国总体规划,我国到2010年底将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问题,村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60%,至2020年底农村基本普及自来水。我市目前集中式自来水工程2020多处,279 万农村人口中饮用自来水的人口177万人,占农村人口的63%,远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 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和省政府加快农村饮水困难工程相继启动,新一轮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热潮已经兴起。我市5年解决55万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今年是最关键的一年,也是农村饮水工程投资最多、开工项目最多的一年,年内用于农村饮水工程投资将达1亿多元,建设农村饮水工程300余处,工程将在年内全部完成,15万农村人口将吃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 具体情况: 宝鸡市位子陕西省关中西部, 跨有长江、黄河两大水系, 以秦岭分水线为界。全市土地面积18656.80 平方公里, 其中山地占54.5% 丘陵占26.5 % , 塬地占14% , 平川地占5%。 渭河流域的宝鸡地处东径106°18′~108°03′,北纬33°35′~35°06′。东西长156.6公里,南北宽160.6公里,全市总面积18172平方公里。宝鸡地质构造复杂,东、西、南、北、中的地貌差异大,北部山区、中部川塬、南部秦岭,以渭河为中轴向东拓展,呈尖角开口槽形的特点。属于中纬度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大陆性季风气候类型。因气候类型多样,垂直差异明显,加之近些年来渭河河道的破坏和水质的污染,各种自然灾害频发。作为渭水流域的农业区,在占有众多区位优势的基础上,拥有很好的发展机遇,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合理因素,面临许多潜在的威胁。我们也要看到,在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生态和人居环境的建设。 宝鸡市土地总面积18143.0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56.26万亩;园地65.8万亩;林地1488.7万亩;牧草地153.19万亩;其它农用地49.96万亩。目前宝鸡人均耕地面积1.43亩,土壤类型多样,以黄绵土、褐土、粽壤为主,共有15个土类,34个类,84个土原,286个土种。 渭水流域的农业区地形复杂,山、川、原兼备,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占总面积56%,丘陵占总面积26.5%;川原占总面积17.5,渭河横贯其中,呈现“六山一水三分田”格局。 宝鸡市总人口376万,非农业人口73万。现阶段有农民277.9万,随着经济的发展,外出务工人员进一步增多,流动人口数量不断攀升。 该农业区是传统的农业区,以种植玉米和小麦为主,蔬菜瓜果为副类。 河流域的农村水资源利用类型主要为生产(灌溉)用水和生活用水两种。生活用水基本都是地下水,水质较好,除个别村限时限量供水外,大部分村供水时间没有严格限制,水价一般在0.6元左右。灌溉用水包括引渭渠的水和一部分地下水,其中地区不同渠水和地下水的利用比例不同。绝大部分农田采用漫灌的形式,灌溉用水采用按小时和按水量两种形式来计费。存在问题 a.水资源浪费。农田灌溉的漫灌形式严重浪费水资源,并且,许多人现在的节水意识

我国农业用水管理体制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农业用水管理体制的问题与对策 朱立志邱君魏赛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一、农业用水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严峻形势 (一)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 农业是我国的用水大户,2007年全国农业用水量3 600亿m3,占用水量的6 1.9%。我国农业用水主要消耗于农田灌溉。目前灌溉面积已达0.5亿公顷以上,居世界首位,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2左右。我国农田受旱面积年均达3亿亩左右,平均每年因旱减产粮食280多亿公斤。与此同时,全国用水量持续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加剧,直接导致工农业争水、城乡争水、地区间争水矛盾突出,生态用水被挤占,部分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全国已形成1 64个地下水超采区,总面积达到1 9万平方公里,年均地下水超采量超过1 00亿立方米。全国地面沉降面积已达到6.4万平方公里。 (二)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我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很低,渠灌区利用率只有40%,井灌区利用率也只有60%左右,而一些发达国家可达到80%以上。例如,新疆全区平均渠系水利用系数0.41,内蒙古河套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0.39,陕西关中各大灌区比较重视渠道衬砌、防渗工作,但平均渠系水利用系数也只有0.5左右。这些数值乘上田间水利用系数(一般0.7 1)后所显示的灌溉用水利用率十分低下。另一方面,我国灌溉水生产效率也很低,每方净耗水的粮食生产效率不足1公斤,而一些发达国家大体都在2公斤以上。这说明,我们还远未做到节约用水和科学用水。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因缺乏资金投入,无力挖潜改造,宝贵的水资源在输、配、灌过程中浪费、损失,不能高效利用。再如,一些老灌区,长期以来习惯于大水漫灌、大块灌,土地不平整,田间工程不配套,渠系未衬砌或衬砌不全,农业管理粗放,灌溉定额过高,甚至超出全国平均毛灌溉定额9615立方米/公顷的2~3倍,浪费严重,同时还造成土壤肥力流失,土壤养分的利用率低下,引起地下水的污染和水质的变坏,部分地区甚至还引起地下水位上升,加速土壤次生盐碱化,给农业生产带来极不利的影响。在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90%以上的黄河流域,大约有4/5的面积是大水漫灌,节水灌溉面积仅2276万亩,占总灌溉面

农业用水现状调查报告

农业用水现状 调 查 报 告

1概述 1.1**省的自然地理状况 **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在北纬27°12'~31°30',东经118°~123°之间,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江西、安徽相连,北与上海、江苏为邻。境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全长约605公里,因江流曲折,又称“**”。省以江名,简称为“浙”。省会杭州市。 **省东西和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450公里。全省陆域面积 10.18万平方公里。为全国面积的 1.06%,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全省面积中,山地和丘陵占70.4%,平原和盆地占23.2%,河流和湖泊占 6.4%,故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海域广阔,岛屿星罗棋布。 海岸线总长6400余公里,居全国首位。2000年底全省耕地总面积为1607560公顷(2411.34万亩),人均只有0.516亩。 **地形复杂,整个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西南山地的主要山峰海拔多在千米以上。中部以丘陵为主,大小盆地错落分布于丘陵山地之间。东北部是低平的冲积平原全省大致可分为浙北平原、浙西中山丘陵、浙东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东南沿海平原及滨海岛屿等六个地形区。 省内河流众多,主要有钱塘江、瓯江、灵江、苕溪、甬江、飞云江、鳌江、曹娥江等八大水系。 **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受蒙古冷高压控制,盛行西北风,以晴冷、干燥天气为主,是全年低温、少雨季节。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以东南风为主,海洋带来充沛的水汽,空气湿润,是我省高温、强光照季节。春秋两季为东夏季风过度时期,气旋活动频繁,锋面降水甚多,冷暖变化亦较大。 本省平均气温在15o~18.0oC之间,年均降水量在1000~2000毫米之间,3月~7月初的春雨和梅雨降水量最丰富,7~8月盛夏,干旱少雨,唯沿海有台风雨补充,入秋后,9月份有一短暂秋雨期,10月至翌年2月降水量最少,多晴冷天气。

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管理规定_0

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管理 规定 文章标题: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管理规定 找文章到网更多原创-()第一条为加强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实现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行政区域内从事取水、用水及其相应管理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工作遵循统筹规划、综合利用、突出效率和效益的原则,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和价格调控相结合的制度,保障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 第四条***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县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工作。负责拟定节约用水政策,编制节约用水规划,制定有关标准,控制取水总量,组织、指导和监督节约用水工作。其他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水

资源节约的有关工作。***节约用水办公室在县水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具体负责节约用水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工作,主要履行以下职能: (一)拟定全县的节约用水政策、编制节约用水规划,制定有关标准; (二)贯彻并指导实施国家的有关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的法律、法规、督促落实节水指标和节水措施;(三)负责全县水资源量的分配,计划取用水量和节约用水计划的制度; (四)负责***工业、农业、生活及服务业等节水产品、器具的认证、准入、推广和普及; (五)负责全县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计划、统计的上报工作; (六)负责全县节约用水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工作。第五条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腹,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按照建立节水型社会的要求,县对乡(镇)实行用水总量控制。 第六条县人民政府将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发展计划主管部门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用水定额和水量分配方案制定年度用水计划。 第七条各取用水户必须按分配的取用水量编制年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