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本课的讲授采取“问题探究式教学”与“情景讨论式教学”的理念,采用“角色扮演”、“体验式教学”的形式来辅助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讨论,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直观地感受、领悟历史。这种教学理念要求老师不仅会“教”书,还要会“编”书,即老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对课程资源进行再度开发与利用。根据“侵略与反侵略”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以清晰明了的线索使教学资源为教学目标服务。引领学生主动参与资源的整合、问题的探讨、疑难问题的思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自主互动的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战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地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史实。

理解: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及历史地位。

知识的运用:结合时事客观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抗战胜利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及学生角色扮演,锻炼其合作精神,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创造性。通过自主学习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史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介绍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高尚情操。通过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这一伟大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强国之志。通过模拟法庭,加深学生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精神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地位。

难点: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抗战胜利的历史地位。

学情分析

《抗日战争》这节课同学都很熟悉,而且很多同学对这部分知识比较感兴趣,加上抗日战争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经过一段时间的高中历史学习,学生已经对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也已经学会在阅读中提取有效信息。打算采取学生自主探究为主与教师适当引导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方法,创设问题情景,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让学生在互动学习中获得规律性认识,并加强合作精神的培养。

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情境讨论式教学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法、角色扮演、小组合作探究,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从高度、广度、深度上拓展学生的思维,师生共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手段:采用制作PowerPoint课件的方式辅助教学。电教手段应用,电影资料剪辑,声音的剪辑。

教学流程设计

[课前渲染] 课件制作播放建国60周年国庆阅兵片段和《国歌》。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创设历史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调动学习兴趣,烘托渲染气氛。

[导入播放] 课前渲染,建国60周年国庆阅兵片段和《国歌》,国歌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是什么时候?什么原因导致的?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主题一:狼子野心,野蛮侵华

(一)日本三四十年代的侵华

问题1:日本一系列侵华战争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学思之窗”,老师简单设计了一个师生互动的游戏环节,通过提供的材料,分别是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调动学生思维,同时ppt放动画地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日本侵华。

问题2:日军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

多媒体课件播放“潘家峪惨案”、“七三一部队”、南京大屠杀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历史。朗读诗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模拟历史法庭,突出重点,加深学生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精神的理解。

主题二: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日

(二)、全民族的抗战

(播放剪切声音《保卫黄河》歌曲。让学生点燃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

抗日战争涌现了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英雄人物(扬靖宇、张自忠、李宗仁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高尚情操。

问题3:(探究)全民族抗战是如何实现的?(老师讲解化难为易,先进行思路点拨,告诉学生做题的方法)全民族抗战是如何实现的?理解从原因和过程作答。统一战线能否建立关键取决于国民党和共产党能否团结起来,国民党和共产党能否团结取决于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变化,还要明确哪一政党对两党的合作起了主导作用。老师拟了提纲学生作答。

问题4:以国民党为主的正面战场与以共产党为主的敌后战场在战争中的情况怎样?初中已学,老师拟了提纲,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自主构建知识。

主题三:凯歌奏响抗日胜利

(三)、抗战的胜利

问题5:(探究)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的原因

让学生猜谜语的方式调动兴趣,引发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和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

问题6:(探究)抗战胜利的历史地位?教师进行思路点拨,提供图片和材料,(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主题四:鉴史知今历史的反思

问题7:抗日战争胜利留下的精神财富?(朗读,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反思: (声音录制) 升华教材。

[课后探究]

【教学设计说明】从教学角度来说,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摆脱教材的束缚,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构建崭新的教学情境,体现学生历史学习"经世致用"的价值;从学生学习角度来讲,尽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最大化地调动学生学习历史、钻研历史的积极性;并借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高中历史必修一《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列举侵华战争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抗战初期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和中国人民团结抗战、奋勇杀敌的史实; 2)、掌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认识国共两个战场在抗日战争中所做出的历史贡献以及抗日战争的胜利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提出问题,互相讨论,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体验、感知、理解和解释历史,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理念,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激发学习热情。 2)、情景再现,问题探究,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学生自己探究学习。 3)、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音乐、图片、讨论、阅读等,引导学生积极地去体验及反思历史。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加深对这段惨痛历史的认识,激发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 2)、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初期倡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面抗路线,开辟敌后战场,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感情。 3)、通过学习全民族的团结抗战和中国军民英勇抗战的史实,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自强不息的民族,应该向为了祖国和人民做出了奉献的仁人志士学习,在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上应以民族大义为重,培养学生为祖国做贡献的使命感和爱国主义情操。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难点: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四)学情分析 《抗日战争》这节课同学都很熟悉,而且很多同学对这部分知识比较感兴趣,加上抗日战争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经过一段时间的高中历史学习,学生已经对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也已经学会在阅读中提取有效信息。准备采取学生自主探究为主与教师适当引导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方法,创设问题情景,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让学生在互动学习中获得规律性认识,并加强合作精神的培养。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重新整合教材,根据“日本侵华与中国抗战”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主要采用情境讨论式教学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从高度、广度、深度上拓展学生的思维,师生共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手段:采用制作PowerPoint课件的方式辅助教学。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第16课抗日战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抗日战争爆发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史实。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和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巨大贡献以及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难点: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方式】 采用讲授法,分析法,归纳法与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师:升国旗唱的国歌原名叫什么? 生:《义勇军进行曲》 师:我们一起来唱一段国歌吧!(文娱委员领唱,学生齐唱国歌) 师: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今天的一百多年里,民族危机意识始终笼罩在国民心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便是这种意识的集中反映。这首歌创作于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从这首歌创作的历史背景看,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指的是什么?当时中华民族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生:华北事变或日本侵华;抗日救国或救亡图存。 师:这一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请大家翻开课文,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场决定中国命运的著名战争──抗日战争。 讲授新课 一、全民族抗战 (问题探究1)(多媒体展示探究问题,该问主要根据建构主义理论,要求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让学生体验探究新知识的艰辛和获得新知识的愉悦)日本为什么要侵略中国? (提示) 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面临一系列的困境,必然要从对外扩张中寻求摆脱困境的对策; ②自明治维新以来,侵略中国是日本既定的国策;[来源:学.科.网] ③严重的经济危机的冲击加剧了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 ④日本法西斯专政逐步建立; ⑤西方主要国家推行绥靖政策; ⑥中国国力较弱; ⑦中国国内国共对峙,国民政府尚未做好充分的准备; ⑧日本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活动,国民政府对日本推行妥协政策,助长了日本侵略气焰。 1.卢沟桥事变 (问题探究2)(多媒体展示探究问题)1937年爆发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面对日本全面侵华的威胁,国民党和共产党采取了什么样的决定?两党关系发生了什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优质教案

第16课伟大的抗日战争 【新课导入】 以凤凰卫视凤凰大视野栏目组在纪录片《中国远征军》录制过程中关于“你听说过中国远征军吗?”的街头随机采访导入新课:当年数十万远征军将士为保家卫国而埋骨异域,可他们大多数人至今无法魂归故里。抗战的烽火硝烟过去不及百年,我们的脑海里却已无丝毫关于他们的记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民族的悲哀! 【新课教学】 一.走进历史之日军罪行 1946年5月到1948年11月,由美苏中等11国法官组成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对日本甲级战犯进行审理,国际检察局向法庭提交了对日本战犯的起诉书。 设问:你认为国际检察局会起诉日本战犯在二战尤其全面侵华战争时期触犯哪些罪名? (学生自主学习P74-P75页并简单归纳侵华日军的罪行) 1.1937年7月7日,日本在北平制造_______,也称_______,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也是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开端,抗战进入战略防御阶段。 2.1937年8月13日,制造_______,进攻上海。 3.1937年12月,攻陷南京后,对_____和平居民进行_____。 4.1941年河北省丰润县_______惨案。 5.在中国东北成立研究细菌战的部队,即_______,用活人进行实验。 教师: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了卢沟桥事变,从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为迫使国民政府投降,又制造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从而威逼南京。这幅图反映的是八一三事变后,遭到日机轰炸后的上海南站的情景,图中一个幼儿孤独的坐在废墟中哭泣,他的亲人在轰炸中应该不幸离他远去。而这幅图则是日本国内媒体《东京日日新闻》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报道。这些铁一般的事实正是当年国际检察局起诉日本战犯的三大罪名(破坏和平罪、杀人罪、普通战争罪及反人道罪)共55项罪行之一部分(见下图)。

第16课抗日战争

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案 班级:姓名: 一、知识点拨 (一)知识网络 (二)重难导析 1、抗日战争有哪些特点? 第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形成全民族抗战的局面。第二,战争有双重性质,既是反法西斯战争,也是民族解放斗争。第三,始终存在以国共两党为代表的两个战场和两条不同抗战路线。第四,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第五,中国抗日战争以弱克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第六,随着二战中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中国抗战开始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联成一体。 例:抗日战争较以前反侵略战争最突出的特点是( A ) A.实行的是全民族的抗战 B.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的并存 C.中国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D.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解析: A是B的决定因素,D也不确切,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所以民主革命阶段中国人民的抗争都一定程度上带有反侵略和民族解放的双重性,这是共性,而非最突出的特点。C中共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不能反映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这一最突出的特点,也不符合题意。 2、抗日战争具有怎样的国际地位? (1).是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1931年日本侵略东北,形成了二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1935年日本扩大侵略。1937年全面侵华。在相对孤立的环境下,中国成为最早的反法西斯战场。 (2).中国抗战一直牵制了日本主力,使其深陷中国战场,不能自拔,直至最后投降。 配合了欧洲战场:日军主力被中国牵制,进攻苏联的?北进战略?破产,使苏联得以集中精力投入欧洲战场。配合了亚太战场:由于中国战场的牵制,日本?南进战略?的太平洋战争被推迟,并且因力量不足致使?亚太闪击战?的成果十分脆弱。中国远征军的两次出击,配合了南亚抗日和英美盟军作战。事实上阻止了德日法西斯会师中东的战略配合,成为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先欧后亚?策略胜利的根本保障,为二战的最终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3).成为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以弱胜强?的光辉榜样。 例:美国总统罗斯福1942年春对儿子说:?假如没有中国,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打下澳洲、印度,打俄国等。? (1)请你联系上述材料,指出1940-1941年前后美国对中国抗战的态度,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2)请从中国两个战场(各举两例)以及太平洋地区的形势,说明其变化的原因。 答案:(1)以前美国制造远东慕尼黑阴谋,此时,美国感到中国的抗战是对日本有力的牵制,因此对中国抗战进行援助。(2)中国的两上战场沉重打击日军:①正面战场:太原会战、淞沪会战等;②敌后战场: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太平洋地区形势:日本的进攻直接影响英美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已对日宣战。 隐性知识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点拨:(1)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因此得道多助,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2)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凝聚力。(3)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和建立,到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从敌后根据地的建立和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都突出体现了中共在抗战中的关键作用。(4)两大战场相互配合,坚持到抗战胜利。(5)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力量的相互配合:苏美对日作战是对中国抗战的有力配合。 例: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桃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罗斯福设想的那种结局没有出现的原因有①中共敌后战场的抗战②国民党蒋介石坚持抗战最终没向日本投降③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④中国人多地广,日本人少地小( D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 解析:解答的第一步要分析材料,确定罗斯福设想的那种结局的含义。从材料中的?中国屈服?,日本军队?会占领澳大利亚……?上看罗斯福设想的那种结局是指日本灭亡中国并且将占领世界上更多的国家和地区与德军会合。之所以没有出现那种结局关键在于中国战场的抗战有力地牵制了日军力量,并最终取得了抗战的胜利。推动中国抗战走向胜利的因素包含了①②③,④的表述与题意相反不能选。那么从题目所给的几个选项看,正确答案为D。 易错混知识 ●农村革命根据地和敌后抗日根据地

2019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新人教版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全民族坚持抗战、中共七大、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等基本史实,探究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伟大意义,培养学生依据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了解张自忠和左权的典型事迹,以及全国各界团结抗战的情况,说明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明确论从史出的基本观点;根据中共七大的背景和内容,分析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将本课所学内容与之前学习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将抗日战争和之前学习的列强侵华战争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结合现实,冷静地剖析历史、正视历史,树立理性的爱国主义情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 重点:中共七大;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 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 【导入新课】 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标志着二战结束的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停泊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主甲板上举行。经过八年的全民族抗战,中国军民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历史性胜利。中国军民是如何坚持抗战的?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是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内容探究】 一、全民族坚持抗战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抗战相持阶段到来之后,日本采取了哪些措施? 生:日军对国民党政府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师:日本侵略者政策的改变,对中国抗战有什么影响? 生:在日本的诱降下,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在南京建立了伪国民政府。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师:面对出现了新的情况,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坚持抗战,反对妥协,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破坏行动。同时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了大生产运动,打破了日、伪军的封锁。 师:请同学们根据教材,说说全民族抗战的表现有哪些? 生: 师总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国各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中华民族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全民族的抗战》教案正式版

《全民族的抗战》教案 【课标内容】 (1)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的抗战从此开始。 (2)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残的侵略本质。 (3)讲述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课前收集南京大屠杀的相关史料,培养学生收集历史信息的能力。 (2)引导学生分析材料,使学生初步具备阅读和理解历史信息的能力。 (3)通过讲述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故事,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语言组织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铭记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种种滔天罪行,了解国共两党为抗日所做的努力,对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学生理解日本帝国主义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2)学会收集和处理历史信息以及通过阅读和分析材料得出结论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帝国主义灭绝人性的暴行,充分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凶残本性,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铭记这段历史,使学生树立把祖国建设强大以免遭外族侵略的历史责任感。【重点和难点】 1、重点:南京大屠杀、百团大战。 2、难点:理解“卢沟桥事变后的抗战是全民族的抗战”,是本课的难点。 【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自主探究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 导入新课] 课件自动顺序展示图片《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七七事变》、日军屠杀中国人民的一系列图片、《东北义勇军》、《回民支队》、八路军抗战图片、《血战台儿庄》、《张自忠》、《郝梦龄》、《赵尚志》、《杨靖宇》、《左权》、《赵一曼》等图片,最后展示“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同步播放歌曲《万里长城永不倒》,由此导入。 第16课全民族抗战(板书) 一、七七事变(板书) 1、七七事变(板书) 教师提示:事变爆发前,日军控制了北平的北面、南面和东面,卢沟桥成了北平通往南方和其它地区的惟一通道。日军占领了卢沟桥,北平将成为一座孤城。办要中国军队一反击,日军就有了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借口。 引导学生阅读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和第29军英勇抗战的事迹。 提问: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的标志,同时也是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事件是什么?(卢沟桥事变) [过渡] 七七事变后,日军事怎样进一步扩大侵华的? 2、八一三事变(板书)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本节内容。 提问: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组织的淞泸会战粉碎了日军的什么“狂妄计划”?(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板书)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本课的讲授采取“问题探究式教学”与“情景讨论式教学”的理念,采用“角色扮演”、“体验式教学”的形式来辅助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讨论,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直观地感受、领悟历史。这种教学理念要求老师不仅会“教”书,还要会“编”书,即老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对课程资源进行再度开发与利用。根据“侵略与反侵略”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以清晰明了的线索使教学资源为教学目标服务。引领学生主动参与资源的整合、问题的探讨、疑难问题的思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自主互动的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战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地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史实。 理解: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及历史地位。 知识的运用:结合时事客观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抗战胜利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及学生角色扮演,锻炼其合作精神,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创造性。通过自主学习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史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介绍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高尚情操。通过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这一伟大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强国之志。通过模拟法庭,加深学生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精神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地位。 难点: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抗战胜利的历史地位。 学情分析 《抗日战争》这节课同学都很熟悉,而且很多同学对这部分知识比较感兴趣,加上抗日战争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经过一段时间的高中历史学习,学生已经对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也已经学会在阅读中提取有效信息。打算采取学生自主探究为主与教师适当引导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方法,创设问题情景,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让学生在互动学习中获得规律性认识,并加强合作精神的培养。 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情境讨论式教学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法、角色扮演、小组合作探究,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从高度、广度、深度上拓展学生的思维,师生共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手段:采用制作PowerPoint课件的方式辅助教学。电教手段应用,电影资料剪辑,声音的剪辑。 教学流程设计

抗日战争 教案1(人教版必修1)

第16课抗日战争 【三维目标】 1.知识:卢沟桥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国民党正面战场四次会战、中共全面抗战路线、日军的侵略罪行、抗战的胜利 2.能力:对片面和全面抗战路线本质及结果的认识,培养学生用阶级的观点和比较方法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思想:认识抗日战争是在统战旗帜下,全民族的抗战,民族利益高于党派、阶级利益。【教材分析】 重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难点:国共两党实行不同的抗战路线的原因。抗抗战胜利的原因及地位 【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教学法(2)合作教学法 【导入新课】 教师:今天是星期一,同学们刚刚参加完升旗仪式回来,现在我来考考大家:升国旗唱的国歌原名叫什么? 学生:《义勇军进行曲》 教师:我们一起来唱一段国歌吧!(文娱委员领唱,学生齐唱国歌) 教师: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今天的一百多年里,民族危机意识始终笼罩在国民心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便是这种意识的集中反映。这首歌创作于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从这首歌创作的历史背景看,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指的是什么?当时中华民族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学生:华北事变或日本侵华;抗日救国或救亡图存。 教师:这一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请大家翻开课文第30页,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场决定中国命运的著名战争──抗日战争。 【讲授新课】 一、全民族抗战

1.日本侵华的原因 为了全面掌握战争爆发的原因,可以适当地补充资料,从世界史的角度介绍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历史地位。 ⑴历史背景: 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困境和摆脱困境的对策;历史原因: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的既定国策; 现实原因:新一轮经济危机的冲击加剧了侵略的野心,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有利条件:中国的国内局势为国共对峙,国民政府尚未作好充分的准备,国际社会绥靖之风盛行。 2.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进攻中国的开始,卢沟桥中国军队的抗战,是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开始。面对日本全面侵华的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国人民共同抗战。统一战线的建立是由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符合中华民族全民族的利益。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外敌当前,国共两党捐弃前嫌,组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了两个战场。 3、中共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 4、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抗战,组织四次会战 中国广大军民同仇敌忾,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日军曾扬言:三个月灭亡中国。结果,仅仅一个上海,日军就打了三个多月。日军恼羞成怒,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犯下了滔天罪行。他们已经不是一支军队,而是一群野兽!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1、南京大屠杀 2、潘家峪惨案 3、七三一部队 (播放纪录片、幻灯:南京大屠杀片段及照片、影片《屠城血证》片断、潘家峪惨案、七三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设计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初期的历史史实;了解中国人民尤其中国军人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了解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摒弃前嫌,一致对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过程中屠杀中国人民的滔天罪行。 2.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展示自我的能力;培养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会收集、调查、整理、甄别、取舍资料的方法,培养动手和创新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信心。 3.通过学习七七事变中爱国将领和军民英勇抗战的事迹,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认识日本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认识军国主义的本质及危害,树立为人类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七七事变和第二次国共合作。 难点: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今日本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展示“卢沟桥”图片) 教师:在北京西南郊外永定河上,横跨着一座气势如虹的石桥,它就是卢沟桥。卢沟桥始

建于金代,设计科学合理、雕刻精美,是中国名桥。2005年5月19日上午10点45分,卢沟桥上一位来自日本的耄耋老人,缓步走上因久经风霜而凹凸不平的桥面。在桥的中间,他突然双膝跪下,面向西南,默然垂首。为什么日本老兵要在美丽的卢沟桥下跪呢?今天就让我们学习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二、新课探究 (一)七七事变 教师:(视频《卢沟桥事变》片段)哪位同学能不看教材,复述一下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学生:(复述经过) 教师:日军侵占华北早就预谋已久,为什么要先制造“卢沟桥事变”?(展示图片) 学生:卢沟桥背靠宛平城,扼平汉铁路,是北平通往南方的唯一通道,是军事上的必争之地。 教师:卢沟桥事变是偶然事件吗?目的是什么?(同时出示史料) 材料:确定发动七七事变,在华北作战先“击破二十九军以解决华北问题”,然后,打击中央军,“摧毁中国的中央政权。” ——日本军部制定《在华北行使兵力时对华战争指导纲要》学生:不是。目的是要发动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 教师:面对日军的侵略,当时驻守平津的第二十九军表现出什么态度呢?(同时出示材料)材料: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国民党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军令

第16课 侵华日军的暴行(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16课侵华日军的暴行 一、学习目标 列举侵华日军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如南京大屠杀等。 二、学习重点 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三、自主学习 1.近代日本发动或参与了多次侵华战争,但其中不包括() A.甲午中日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全面侵华战争 D.鸦片战争 2. “看那尸山血河般雄壮的,多少烈士用鲜血铸成的钢铁意志,一场场厮杀,一座座丰碑。一时间没有了军阀割据,没有了党派争端,只有民族荣辱和国家兴亡。”以上材料描述的是下列哪一次战争() A.抗日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北伐战争 D.鸦片战争 3. 1937年12月13日,沦陷。国民党政府迁往,作为战时陪都。南京大屠杀日军用了周的时间屠杀中国军民万人以上。这次大屠杀大、众,长,残酷;均为人类文明所罕见。 4. 想一想:在整个全面侵华战争期间,侵华日军对中国人民犯下过哪些滔天罪行? 四、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 1. 和周围同学组成学习小组先尝试解决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

一,如:这次屠杀有什么特点?从这些滔天罪行史实中可看出日本帝国主义的什么性? 2. 共同讨论下面的问题 这次侵华战争除了南京大屠杀和“731”部队的细菌实验、毒气战外,你还知道日军哪些暴行吗?你知道这些暴行按照当今国际法规论处是什么罪吗? 分享交流 1. 展示交流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滔天罪行。然而近年来日本国内一些人极力否认大屠杀的真实性,日本右翼势力一直在为侵略战争的罪行翻案,如否认南京大屠杀,篡改历史教科书等。日本领导人多次参拜供奉有“二战”战争罪犯的靖国神社,引起了中国人民和亚洲其他国家民人的强烈抗议。请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的认识。 2. 提新问题 通过自学、合作探究,我们解决了本课的许多问题。请再针对本课内容提出一个问题,提升自己的问题意识。此问题可以是本组没有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全民族坚持抗战的基本史实;识记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及会议的主要内容,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和历史意义,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师生共同讨论分析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联系所学知识思考、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分析、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对抗日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懂得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道理,认识世界是一个整体,人类只有相互支援、团结一心,才能战胜共同的敌人,赢得进步。 【重点难点】 重点: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人民经历了长达14年抗战。2015年9月3日,是中国第二个法定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也是首个决定放假的抗战胜利纪念日。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2015年3月国务院专门发布活动通知,活动的主题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并对纪念活动作出总体安排。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二.新课讲授 <一>全民坚持抗战 1.请同学们根据教材叙述,回答问题: 抗战相持阶段到来之后,日本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回答:日军对国民党政府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教师提问:日本侵略者政策的改变,对中国抗战有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在日本的诱降下,汪精卫工矿叛国投敌,在南京建立了伪国民政府。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2.教师讲述:面对出现了新的情况,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争锋相对的斗争,坚持抗战,反对妥协,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破坏行动。同时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了大生产运动,打破了日伪军的封锁。 3.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教材,说说全民族抗战的表现有哪些? 国民党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 共产党在反“扫荡”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血洒疆场 青年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 妇女参加抗日宣传、救护和战地服务 工人不分昼夜,加班生产、支援前线 华侨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数万华侨青年回国参战 文艺成立抗战协会,宣传抗战,振奋士气

第16课 抗日战争公开课教学

第16课抗日战争 一、教学设计 以学生发展为本,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参与式、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抗日战争》是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的第7课。本课共三个子目:“全民族的抗战”是本课的中心问题;“日军的滔天罪行”;“抗战的胜利”。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抗日战争史内容非常丰富,初中用三课时“难忘九一八”、“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血肉筑长城”来讲叙,历来高中历史教科书都以不少于四课时的篇幅来讲叙,新课程标准安排只用一课时来讲叙。 因此,抓住核心问题是有效处理教材的关键,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 三、学生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一的学生,从对历史掌握的情况看,通过初中学习,已初步掌握了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同时透过各种媒体,也接收到大量信息。但大都停留在感性认识,高中的学习应上升为理性的、更高层次的分析。 从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看,高中生认知结构的完整体系基本形成,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了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高中生情感丰富、意志力增强,兴趣更广泛和稳定,自主参与的愿望和学习动机更强烈。这一切都为课堂开展参与式、探究式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四、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

人教版必修2019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教案

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 要点一两次鸦片战争 材料:争取自由贸易的战斗在英国国内已获胜利,而广州仍在实行限制。这个城市仍拒外商于城墙之外,使外商受该城官员的辖制。一出广州城,就是四亿人口的中国国内大市场。曼彻斯特的制造商们互相议论说,只要想到这件事:如果每个中国人的衬衣下摆长一英寸,我们的工厂就得忙上数十年!只要能够打开这个壁垒就好了。只要英国能找到一个安全港口,能夺得一个岛屿并将它变成一个受英国保护的弊绝风清的货物集散地,那就好了。驻广州的英国散商1830年12月在呈递下院的请愿书中辩解说,对华贸易是世界上潜力最大的贸易。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探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英国为了实现对华贸易而引发了什么历史事件?发生这一事件的根本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 历史事件: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根本原因:工业革命使英国对原料和市场的需求加剧,急需打开中国市场。 (一)鸦片战争的背景: 1、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根本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积极对外扩张,掠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原料和商品市场。 ●主要原因:受自然经济的抵制,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 (二)两次鸦片战争 1、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 (1)战争进程:1840年,英军远征军总司令懿律率军开进广州海口,发动侵略;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战争结束; (2)战争结果:失败,签订近代历史上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的危害: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加重清政府和中国人民的负担;破坏中国的关税自主权;破坏中国的贸易主权等。 ●领事裁判权: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一些半殖民地国家攫取的非法特权之一。即帝国主义国家的侨民在居留国犯罪或成为民事诉讼的被告时,居留国法庭无权审判,只能由该国的领事裁判。又称为“治外法权”,1943年抗日战争期间废除。 ●片面最惠国待遇:指的是缔约国双方在通商、航海、关税、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相互给予的不低于现时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优惠、特权或豁免待遇。此种待遇称为“最惠国待遇”。

第16课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最新】

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2014年12月23日授课班级:高一(1)班 课时:1课时类型:新授课 一、课程标准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二、教材分析 《抗日战争》是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的第七课。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人民取得的近代以来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是凝聚了中华民族力量的一场反对帝国主义的战争,本课的内容贯穿了两条主线,一是日本的侵华事变史实以及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二是中国军民组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本课的教学将紧紧围绕这两条主线,注重分析日军侵华原因以及抗战胜利的意义。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高中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水平都有了相当的发展,且思想活跃,兴趣广泛,理性思考的能力有较大提高,但他们还缺乏对知识的系统掌握能力,分析问题缺乏深度、广度、高度。 所带的班级学生对学习历史有浓厚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自主探究能力比较强。 高一学生在初中对抗日战争这段历史的学习比较充分,学生对抗日战争的主要史实比较熟悉,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接收到大量的与抗日战争相关的史实,但是他们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缺乏更深层次的理性认识,缺乏对知识的全局的、系统的把握。 所以在本课教学中要采用启发式分析法,在充分回顾初中所学内容的基础上,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和老师适当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更加深层次的思考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地位以及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史实。 (2)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抗战;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尤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3)运用:结合当前时事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以及怎样理性的看待当前两国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播放有关录像、音乐、历史图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抗日战争的特定背景中,去探究日军侵华和中国军民抗战这两方面的问题;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和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学习本课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

人教版必修一 第16课 抗日战争 教案

16、抗日战争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识记: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南京大屠杀;七三一部队等。百团大战;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胜利的意义。 理解: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比较分析抗战三个战场的作用及相互关系。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运用:结合时事客观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分析目前中日关系的情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历史图片与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培养学生史料研读、概括、分析能力; 2、通过学生阅读教材和课前分组搜集日军侵华材料探究日军侵华的真相,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3、通过把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行联系,增强学生的世界意识,学会历史运用、论从史出等方法。 4、比较日中两国政府以及犹太人和少数中国人对待历史的态度引导学生得出启示并结合时事鼓励学生发愤图强,努力学习,振兴中华,警惕日本法西斯的死灰复燃,但是要理性爱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活动揭露日军侵华期间的滔天罪行,使学生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巨大的灾难。进一步树立珍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意识; 2、通过中国人民斗争、国共两党共赴国难的史实,进一步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以及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3、通过了解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4、通过学习抗战历史,联系当今日本右翼否认史实的态度,引导学生反思历史追求真理的态度,提高全面分析历史问题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学情分析 十四年抗战,烽火连天的年代,日军的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烧杀掳掠无所不为,通过了解那段心酸的历史,学生能深刻认识到我们如今的生活是多么地来之不易。最终抗日战争取得了自鸦片战争开始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第一次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同时,中国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也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因此这一课是激发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很重要的一课。本课以学生发展为本,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本课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熟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讲述史实,探究问题,发表见解。本课内容与二战有密切关系,指导学生把中外历史相联系。 3重点难点

伟大的抗日战争(人民版必修一教案详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历史 人民版必修一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第三课伟大的抗日战争 课程标准: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战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探求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导入: 师: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一部中国近代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部沾满中国人鲜血和耻辱的历史,侵略者和掠夺者无时无刻不在撞击着古老国家脆弱的外壳,在这个过程中,日本成了最凶狠的敌人,自明治维新制定大陆政策以来,在近代史上日本三番四次地侵略中国,严重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当洋务运动初见成效的时候,日本发动了甲午战争,中国国际地位从此一落千丈。当后来民国时期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刚刚开始在经济上有所作为时,日本又给其当头一棒,发动了更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这就是抗日战争,现在就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发生在70多年前的那一场全民族抗战。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第35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单元的第三课:伟大的抗日战争。 【板书】第三课伟大的抗日战争 师:所谓抗日战争,是指从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45年日本投降,中华民族遭受了日军最残酷的蹂躏和摧残,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艰苦卓绝抗争了14年,最终打败日本侵略者的事件。我们所说的所谓八年抗战用来指代抗日战争是不太贴切的抗日战争应该是以七七事变为界限,前六年后八年,前面是日本局部侵华,中国人民掀起抗日救亡运动,后八年是日本全面侵华,中国人民进行了全民族的抗战。 新课: 一、侵华日军的罪行 【板书】一、侵华日军的罪行 1、背景: (1)日本制定大陆政策,征服满蒙,灭亡中国,称霸世界 (2)1931年经济危机 (3)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 师:首先我们来看日本侵华的背景,首先是日本明治维新以来是定的大陆政策,灭亡中国就是日本的基本国策,1927年日本就制定了征服满蒙的侵略方针。 同学们看资料卡片上,这里的支那就是日本人对中国的蔑称,说要征服中国就得先征服满洲和蒙古,要征服世界就要先征服中国,要是把中国都征服了,

抗日战争教案(一)

抗日战争教案(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百团大战、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及抗战的胜利。 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不同特点及特点成因; 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尤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作用及其形成的原因、过程; 分析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及地位和抗战胜利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作用; 结合时事客观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运用情景教学法,创设问题情景,通过探究学习,启发引导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 开展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学生自己探究的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国难当头之时,中华民族的儿女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为维护民族独立进行卓绝的斗争。

使学生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中国人民的抗战是“民族抗战”。 通过本课学习,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发民族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人文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全民族的抗战 难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材分析: “抗日战争”原旧人教分四课时,现人教则浓缩为一课时。与旧人教相比,新课程: 对日军的暴行除原有的南京大屠杀、“七三一”部队外,还增加了“潘家峪惨案”; 中国的抗日还增加了“中国远征军”赴缅抗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还增加了“武汉会战”; 略去了中共根据地建设和中共“七大”相关内容。 ★主干知识认识和学习点睛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情况,主要围绕三个内容展开:日军不断扩大对华侵略并在中国制造灭绝人性的屠杀、中华民族在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推动下开展全民族的抗日救亡活动和抗战胜利。。全方位介绍了中国抗战艰辛历程。要充分认识中共在面对复杂形势之下,抓住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时调整策略推动着全民族抗战局面的

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百团大战、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及抗战的胜利。 (2)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不同特点及特点成因; (3)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尤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作用及其形成的原因、过程; (4)分析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及地位和抗战胜利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作用; (5)结合时事客观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情景教学法,创设问题情景,通过探究学习,启发引导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 (2)开展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结合课件资料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国难当头之时,中华民族的儿女团结在抗日民族战统一线的旗帜下,为维护民族独立进行卓绝的斗争。 (2)使学生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中国人民的抗战是“民族抗战”。 (3)通过本课学习,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发民族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人文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全民族的抗战 难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三、教材分析: “抗日战争”原旧人教分四课时,现人教则浓缩为一课时。与旧人教相比, 新课程: (1)对日军的暴行除原有的南京大屠杀、“七三一”部队外,还增加了“潘家峪惨案”; (2)中国的抗日还增加了“中国远征军”赴缅抗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还增加了“武汉会战”; (3)略去了中共根据地建设和中共“七大”相关内容。 四、主干知识认识和学习点睛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中国抗日战争(1937-1945)的情况,主要围绕三个内容 展开:日军不断扩大对华侵略并在中国制造灭绝人性的屠杀、中华民族在国共合作抗日民族战线统一的推动下开展全民族的抗日救亡活动和抗战胜利。。全方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