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图像压缩实验指导书

图像压缩实验指导书

图像压缩实验指导书
图像压缩实验指导书

数字图像处理上机实验指导书

童立靖

北方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实验四图像压缩

一、实验目的、要求与环境

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数字图象压缩的一般方法,掌握图像压缩的编程方法,了解图象压缩效果的评价方法。

1.2要求:

对自选的图象进行离散余弦变换,将其进行图象压缩处理,自行设计量化矩阵,与编码方法,并计算压缩比,提交实验报告。

进度较快的同学,可以设计三种不同的量化矩阵或编码方法,完成三种不同程度的压缩,对比解压缩后的图像质量,并进行分析。(给分较高)

环境:

Windows XP操作系统

Microsoft Visual C++ (SP6)

自带8位灰度图像文件:

3

二、实验步骤

1.准备相关图像文件。

2.在XP操作系统上,打开Microsoft Visual C++ (SP6),编写相关程序,完成对离散余弦变换系数的量化矩阵设计与编码方法。

4.对程序进行相关调试,修改程序,去除其中的BUG。

5. 利用自己准备的图像的文件,和编写的程序,将给定的图象进行压缩处理。

6.截屏,保留实验结果。

7. 计算压缩比, 进行实验结果分析。

8. 撰写并提交实验报告。

三、注意事项

1.实验任务:

Windows下完成图像压缩的程序编写。

2.去多模式教学网上下载程序框架:

3.图像高度、宽度须是8的倍数。BMP 格式,8位灰度图像。

4.对于一幅彩色图像,可以在photoshop中,图像=》模式=》灰度=》扔掉

文件=》存储为=》保存=》选择8位深度=》确定。

5.实验完成时间:

先在课下完成程序编写,然后课上完成验机。

第15周的周一、第15周的周五,二次实验课。

6.请记录实验报告中相应的贴图:

可以用屏幕拷贝,然后再用Photoshop中的工具中修剪一下。

7.请每位同学用自己的图像文件进行实验:

若2位同学使用的图像文件一样,两位均依抄袭计0分。

8.请每位同学自己编写程序:

若2位同学编写的程序发现抄袭,两位均计0分。

9.来后请签到。

10.做完后请验机:

验机在课内完成,由于同学较多,请大家尽可能提前验机,以免最后大家等待的时间较长。

11.课后完成实验报告。

12.实验报告:

若发现2位同学的实验报告抄袭,两位均计0分。

13.实验报告模板:

去多模式教学网上下载《42实验报告模板-图像压缩.doc》,然后填入自己的上机相关内容

14.实验报告,每位同学在第16周周一,由课代表按学号排序上交,逾期不收(因为一周内课程成绩必须要上报到教务处)。

四、框架程序

1.量化表为:

double QuantTbl[8][8]={

以分3步完成:

1. 把double *pFuvArray(height*width)中的DCT系数存入磁盘文件,再把文件读入内存中double *pFuvArray(height*width)。验证程序正确性。

2.修改量化表数值为非0,进行量化与反量化的过程。

3.修改量化表数值为部分为0,存储时舍弃量化表中为0位置的频谱数据,进行压缩编码存储。

文件类的使用:

向文件写入数据示例:

CFile QuantFile("",CFile::modeCreate|CFile::modeReadWrite );

( pQuantResult , n);

();

从文件读取数据示例:

5

CFile QuantFile("",CFile::modeReadWrite );

(pQuantResult , n);

();

sprintf(oneline,"%d, %d, %10d, %10lf, %10lf\r\n",u,v,p,r,Q);

5.各编写函数的功能

BOOL CBMPEdit::DCTQuantify()

{

i nt height = int width = pQuantResult = new __int8[height*width];

//add your code here

//对DCT 系数进行量化

//对DCT的系数pFuvArray[]进行量化

//即对pFuvArray[]中的数据除以量化表QuantTbl[][],

//需要考虑量化表8*8的位置对应,以及量化表中为0数据的量化处理//量化结果放入量化结果缓冲区pQuantResult[]

r eturn TRUE;

}

BOOL CBMPEdit::DCTWrite()

{

//add your code here

//把量化后的系数写入文件。

//可有所选择

//把量化后的数据pQuantResult[]写入文件

//对于量化表QuantTbl[][]中为0的数据的对应位置,无需存储。

//向文件写入数据示例:

//CFile QuantFile("",CFile::modeCreate|CFile::modeReadWrite );

//( pQuantResult , n);

//();

r eturn TRUE;

}

BOOL CBMPEdit::IDCTRead()

{

//add your code here

//把写入系数的文件读入内存

//把文件中的数据读入量化结果缓冲区pQuantResult[]

//对于量化表QuantTbl[][]中为0数据所对应的位置,补入0。

//从文件读取数据示例:

//CFile QuantFile("",CFile::modeReadWrite );

//(pQuantResult , n);

//();

r eturn TRUE;

}

BOOL CBMPEdit::IDCTQuantify()

{

//add your code here

//对量化后的系数进行反量化处理

//对文件读入的数据pQuantResult[]进行反量化

//即对pQuantResult[]中的数据乘以量化表QuantTbl[][]

//需要考虑量化表8*8的位置对应。

//反量化结果放入pFuvArray[]中

r eturn TRUE;

}

可根据需要自行调整设计。

6.关键数据结构的说明

*pImageData:图像原始数据缓冲区指针。

*pData:图像显示缓冲区指针。

*pDCTResultD:图像DCT变换后用于显示的数据缓冲区指针。

*pIDCTResult:对DCT变换结果进行IDCT变换的结果数据缓冲区指针。

HGLOBAL m_hgImageData; //图像数据句柄

HGLOBAL m_DCTResultD; //DCT变换结果显示缓冲区句柄

7

HGLOBAL m_IDCTResult; //IDCT反变换结果缓冲区句柄HGLOBAL m_Error; //IDCT反变换结果-原图句柄double *pFuvArray; //DCT变换结果缓冲区

double *pImage8; //8*8变换图像缓冲区

double *pFuv8; //8*8变换频谱缓冲区

__int8 *pQuantResult; //DCT 量化结果

7.菜单DCT变换的接口

void CMy02testView::OnDCTTransform()

{

// TODO: Add your command handler code here

C My02testDoc* pDoc = GetDocument();

p Doc->();

p Doc->();

p Doc->();

p Doc->(m_pMemDC,CPoint(0,0));

I nvalidate(FALSE);

}

8.菜单DCT反变换的接口

void CMy02testView::OnIDCTTransform()

{

// TODO: Add your command handler code here

C My02testDoc* pDoc = GetDocument();

p Doc->();

p Doc->();

p Doc->();

p Doc->(m_pMemDC,CPoint(0,0));

I nvalidate(FALSE);

}

9.菜单残差的接口

void CMy02testView::OnError()

{

// TODO: Add your command handler code here

C My02testDoc* pDoc = GetDocument();

p Doc->();

p Doc->(m_pMemDC,CPoint(0,0));

I nvalidate(FALSE);

}

10.相关函数说明

主要功能函数:BOOL CBMPEdit::LoadBmpFile(const CString

&sBmpFileName)

主要功能:读入BMP文件。

在此函数中,读入原来图像的数据,并把图像原始数据存入数据缓冲区。

主要功能函数:BOOL CBMPEdit::PlayBmp(CDC *pDC, const CPoint

&StartPoint)

主要功能:把图像数据写入CDC,供显示用。

在此函数中,把读入的原始图像数据区里的数据写到pDC->GetSafeHdc(),即CDC里。

主要功能函数:BOOL CBMPEdit::DCTTransform()

主要功能:DCT变换。

在此函数中,取出图像数据缓冲区的数据,并对其进行DCT变换。

主要功能函数:BOOL CBMPEdit::IDCTTransform()

主要功能:IDCT变换。

在此函数中,取出图像DCT变换结果缓冲区的数据,并对其进行IDCT变换。

主要功能函数:BOOL CBMPEdit::PlayBmpDCT(CDC *pDC, const CPoint &StartPoint)

主要功能:把图像数据写入CDC,供显示用。

在此函数中,把图像DCT变换结果数据区里的数据写到pDC->GetSafeHdc(),即CDC里。

主要功能函数:BOOL CBMPEdit::PlayBmpIDCT(CDC *pDC, const CPoint &StartPoint)

主要功能:把图像数据写入CDC,供显示用。

在此函数中,把图像IDCT变换结果数据区里的数据写到pDC->GetSafeHdc(),即CDC里。

9

数字图像压缩技术

数字图像压缩技术 二、JPEG压缩 负责开发静止图像压缩标准的“联合图片专家组”(JointPhotographicExpertGroup,简称JPEG),于1989年1月形成 了基于自适合DCT的JPEG技术规范的第一个草案,其后多次修改,至1991年形成ISO10918国际标准草案,并在一年后成为国际标准,简称JPEG标准。 1.JPEG压缩原理及特点 JPEG算法中首先对图像实行分块处理,一般分成互不重叠的大小的块,再对每一块实行二维离散余弦变换(DCT)。变换后的系数基本不相关,且系数矩阵的能量集中在低频区,根据量化表实行量化,量化的结果 保留了低频部分的系数,去掉了高频部分的系数。量化后的系数按zigzag扫描重新组织,然后实行哈夫曼编码。JPEG的特点如下: 优点:(1)形成了国际标准;(2)具有中端和高端比特率上的良好 图像质量。 缺点:(1)因为对图像实行分块,在高压缩比时产生严重的方块效应;(2)系数实行量化,是有损压缩;(3)压缩比不高,小于502。 JPEG压缩图像出现方块效应的原因是:一般情况下图像信号是高度非平稳的,很难用Gauss过程来刻画,并且图像中的一些突变结构例如 边缘信息远比图像平稳性重要,用余弦基作图像信号的非线性逼近其 结果不是最优的3。 2.JPEG压缩的研究状况及其前景2 针对JPEG在高压缩比情况下,产生方块效应,解压图像较差,近年 来提出了很多改进方法,最有效的是下面的两种方法: (1)DCT零树编码

DCT零树编码把DCT块中的系数组成log2N个子带,然后用零树编码方案实行编码。在相同压缩比的情况下,其PSNR的值比EZW高。但在高压缩比的情况下,方块效应仍是DCT零树编码的致命弱点。 (2)层式DCT零树编码 此算法对图像作的DCT变换,将低频块集中起来,做反DCT变换;对新得到的图像做相同变换,如此下去,直到满足要求为止。然后对层式DCT变换及零树排列过的系数实行零树编码。 JPEG压缩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在高压缩比时产生严重的方块效应,所以在今后的研究中,应重点解决DCT变换产生的方块效应,同时考虑与人眼视觉特性相结合实行压缩。 三、JEPG2000压缩 JPEG2000是由ISO/IECJTCISC29标准化小组负责制定的全新静止图像压缩标准。一个最大改进是它采用小波变换代替了余弦变换。2000年3月的东京会议,确定了彩色静态图像的新一代编码方式—JPEG2000图像压缩标准的编码算法。 1.JPEG2000压缩原理及特点 JPEG2000编解码系统的编码器和解码器的框图如图1所示4。 编码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过程:预处理、核心处理和位流组织。预处理部分包括对图像分片、直流电平(DC)位移和分量变换。核心处理部分由离散小波变换、量化和熵编码组成。位流组织部分则包括区域划分、码块、层和包的组织。 JPEG2000格式的图像压缩比,可在现在的JPEG基础上再提升 10%~30%,而且压缩后的图像显得更加细腻平滑。对于当前的JPEG标准,在同一个压缩码流中不能同时提供有损和无损压缩,而在 JPEG2000系统中,通过选择参数,能够对图像实行有损和无损压缩。现在网络上的JPEG图像下载时是按“块”传输的,而JPEG2000格式

图像压缩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图像压缩实验报告 篇一:实验三图像压缩 实验三图像压缩 一、实验目的 1.理解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的概念; 2.理解图像压缩的主要原则和目的; 3.了解几种常用的图像压缩编码方式。 4.利用mATLAb程序进行图像压缩。 二、实验仪器 1计算机; 2mATLAb等程序; 3移动式存储器(软盘、u盘等)。 4记录用的笔、纸。 三、实验原理 1.图像压缩原理 图像压缩主要目的是为了节省存储空间,增加传输速度。图像压缩的理想标准是信息丢失最少,压缩比例最大。不损

失图像质量的压缩称为无损压缩,无损压缩不可能达到很高的压缩比;损失图像质量的压缩称为有损压缩,高的压缩比是以牺牲图像质量为代价的。压缩的实现方法是对图像重新进行编码,希望用更少的数据表示图像。 信息的冗余量有许多种,如空间冗余,时间冗余,结构冗余,知识冗余,视觉冗余等,数据压缩实质上是减少这些冗余量。高效编码的主要方法是尽可能去除图像中的冗余成分,从而以最小的码元包含最大的图像信息。 编码压缩方法有许多种,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从信息论角度出发可分为两大类。 (1).冗余度压缩方法,也称无损压缩、信息保持编码或嫡编码。具体说就是解码图像和压缩编码前的图像严格相同,没有失真,从数学上讲是一种可逆运算。 (2)信息量压缩方法,也称有损压缩、失真度编码或烟压缩编码。也就是说解码图像和原始图像是有差别的,允许有一定的失真。 应用在多媒体中的图像压缩编码方法,从压缩编码算法原理上可以分为以下3类: (1)无损压缩编码种类 哈夫曼(huffman)编码,算术编码,行程(RLe)编码,Lempelzev编码。 (2)有损压缩编码种类

图像压缩实验指导书

数字图像处理上机实验指导书 童立靖

北方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实验四图像压缩 一、实验目的、要求与环境 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数字图象压缩的一般方法,掌握图像压缩的编程方法,了解图象压缩效果的评价方法。 1.2要求: 对自选的图象进行离散余弦变换,将其进行图象压缩处理,自行设计量化矩阵,与编码方法,并计算压缩比,提交实验报告。 进度较快的同学,可以设计三种不同的量化矩阵或编码方法,完成三种不同程度的压缩,对比解压缩后的图像质量,并进行分析。(给分较高) 环境: Windows XP操作系统 Microsoft Visual C++ (SP6) 自带8位灰度图像文件: : 3

二、实验步骤 1.准备相关图像文件。 2.在XP操作系统上,打开Microsoft Visual C++ (SP6),编写相关程序,完成对离散余弦变换系数的量化矩阵设计与编码方法。 4.对程序进行相关调试,修改程序,去除其中的BUG。 5. 利用自己准备的图像的文件,和编写的程序,将给定的图象进行压缩处理。 6.截屏,保留实验结果。 7. 计算压缩比, 进行实验结果分析。 8. 撰写并提交实验报告。 三、注意事项 1.实验任务: Windows下完成图像压缩的程序编写。 2.去多模式教学网上下载程序框架: 。 3.图像高度、宽度须是8的倍数。BMP 格式,8位灰度图像。 4.对于一幅彩色图像,可以在photoshop中,图像=》模式=》灰度=》扔掉 文件=》存储为=》保存=》选择8位深度=》确定。 5.实验完成时间: 先在课下完成程序编写,然后课上完成验机。 第15周的周一、第15周的周五,二次实验课。 6.请记录实验报告中相应的贴图: 可以用屏幕拷贝,然后再用Photoshop中的工具中修剪一下。 7.请每位同学用自己的图像文件进行实验: 若2位同学使用的图像文件一样,两位均依抄袭计0分。 8.请每位同学自己编写程序:

图像压缩技术介绍.

图像压缩技术介绍 由于图像和视频本身的数据量非常大,给存储和传输带来了很多不便,所以图 像压缩和视频压缩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比如数码相机、USB摄像头、可视电话 、视频点播、视频会议系统、数字监控系统等等,都使用到了图像或视频的压缩技术。 常用的图像的压缩方法有以下几种: 1、行程长度编码(RLE) 行程长度编码(run-length encoding)是压缩一个文件最简单的方法之一。 它的做法就是把一系列的重复值(例如图象像素的灰度值)用一个单独的值再加上 一个计数值来取代。比如有这样一个字母序列aabbbccccccccdddddd它的行程长度编码就是2a3b8c6d。这种方法实现起来很容易,而且对于具有长重复值的串的压缩编码很有效。例如对于有大面积的连续阴影或者颜色相同的图象,使用这种方法压 缩效果很好。很多位图文件格式都用行程长度编码,例如TIFF,PCX,GEM等。 2、LZW编码 这是三个发明人名字的缩写(Lempel,Ziv,Welch),其原理是将每一个字节的值都要与下一个字节的值配成一个字符对,并为每个字符对设定一个代码。当同 样的一个字符对再度出现时,就用代号代替这一字符对,然后再以这个代号与下个 字符配对。 LZW编码原理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代码不仅仅能取代一串同值的数据,也能够代替一串不同值的数据。在图像数据中若有某些不同值的数据经常重复出现,也能找到 一个代号来取代这些数据串。在此方面,LZW压缩原理是优于RLE的。 3、霍夫曼编码 霍夫曼编码(Huffman encoding)是通过用不固定长度的编码代替原始数据来实现的。霍夫曼编码最初是为了对文本文件进行压缩而建立的,迄今已经有很多变体。它的基本思路是出现频率越高的值,其对应的编码长度越短,反之出现频率越 低的值,其对应的编码长度越长。 霍夫曼编码很少能达到8∶1的压缩比,此外它还有以下两个不足:①它必须精确地统计出原始文件中每个值的出现频率,如果没有这个精确统计,压缩的效果就 会大打折扣,甚至根本达不到压缩的效果。霍夫曼编码通常要经过两遍操作,第一 遍进行统计,第二遍产生编码,所以编码的过程是比较慢的。另外由于各种长度的 编码的译码过程也是比较复杂的,因此解压缩的过程也比较慢。②它对于位的增 删比较敏感。由于霍夫曼编码的所有位都是合在一起的而不考虑字节分位,因此增 加一位或者减少一位都会使译码结果面目全非。 4、预测及内插编码

图像压缩编码实验报告

图像压缩编码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有关数字图像压缩的基本概念,了解几种常用的图像压缩编码方式; 2.进一步熟悉JPEG编码与离散余弦变换(DCT)变换的原理及含义; 3.掌握编程实现离散余弦变换(DCT)变换及JPEG编码的方法; 4.对重建图像的质量进行评价。 二、实验原理 1、图像压缩基本概念及原理 图像压缩主要目的是为了节省存储空间,增加传输速度。图像压缩的理想标准是信息丢失最少,压缩比例最大。不损失图像质量的压缩称为无损压缩,无损压缩不可能达到很高的压缩比;损失图像质量的压缩称为有损压缩,高的压缩比是以牺牲图像质量为代价的。压缩的实现方法是对图像重新进行编码,希望用更少的数据表示图像。应用在多媒体中的图像压缩编码方法,从压缩编码算法原理上可以分为以下3类: (1)无损压缩编码种类 哈夫曼(Huffman)编码,算术编码,行程(RLE)编码,Lempel zev编码。(2)有损压缩编码种类 预测编码,DPCM,运动补偿; 频率域方法:正交变换编码(如DCT),子带编码; 空间域方法:统计分块编码; 模型方法:分形编码,模型基编码; 基于重要性:滤波,子采样,比特分配,向量量化; (3)混合编码 JBIG,H.261,JPEG,MPEG等技术标准。 2、JPEG 压缩编码原理 JPEG是一个应用广泛的静态图像数据压缩标准,其中包含两种压缩算法(DCT和DPCM),并考虑了人眼的视觉特性,在量化和无损压缩编码方面综合权衡,达到较大的压缩比(25:1以上)。JPEG既适用于灰度图像也适用于彩色图像。其中最常用的是基于DCT变换的顺序式模式,又称为基本系统。JPEG 的压缩编码大致分

图像压缩技术文档

J P E G 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话电报咨询委员会CCITT为静止图像所建立的第一个国际数字图像压缩标准,它是一个适用范围很广的通用标准,既可以用于灰度图像,又可以用于彩色图像,可以支持各种应用。例如在计算机技术中,基于JPEG 有损压缩的数字水印算法,和嵌入式系统中的JPEG 分层压缩等。在JPEG 各类图像压缩算法中,基于离散余弦变换的图像压缩编码过程称为基本顺序过程,它应用于绝大多数图像压缩场合,并且它能在图像的压缩操作中获得较高的压缩比,并且重构图像与源图像的视觉效果基本相同。 基本原理 基于DCT 顺序型工作模式的JPEG 压缩算法系统的编码器与解码器的结构如图1 所示,量化编码是在进行了二元D C T 的系数量化后,且熵编码部分使用Huffman 编码方法。 图1 系统结构图 1 色彩变换与部分数据取样 色彩变换将计算机屏幕显示使用的RGB 色彩数据按照(1 )式给定的关系,转换成JPEG

中使用的YCbCr 数据,其中Y 是颜色的亮度,CbCr 是色调。 Y=0.2999R+0.5870G+0.1140B Cb = -0.1687R-0.3313G+0.5000B+128 (1) Cr = 0.5000R-0.4187G-0.0813B+128 在取样部分,考虑到人眼对图像的亮度变化敏感,而对颜色的变化迟钝。因此,对反映颜色变化的色调信息只取其部分数据进行处理。本文的JPEG 格式采用的部分取样方式为Yuv411,即每取4 个Y 数据,只取一个Cb 数据和一个Cr 数据。因此,原数据在尚未编码时,已获得50% 的压缩。 2 利用DCT 对空间频率的变换 离散余弦变换(DCT)实现将一组光强数据转换成频率数据。在压缩时,将源图像数据分成8*8 像素构成的像块的集合。经过零偏置将每一取样值从0~255 转为-128~+127,再做DCT 处理。DCT 将每个数据单元的值转换为64 个DCT 系数Svu,其中S00 称为直流系数,其余63 个系数称为交流系数。解压缩是正向变换的反过程。D C T 和IDCT 分别由公式(2)和公式(3)实现。 770 01(21)(21)(,)()()(,)cos cos 41616i j i u j v F u v C u C v f i j ππ==++????=????????∑∑ (2) 7700 1(21)(21)(,)()()(,)cos cos 422u v x u y v f i j C u C v F u v N N ππ==++????=????????∑∑ (3) 上式中(),()C u C v = (当u ,v=0时) (),()1C u C v = (其他情况) 3 量化和熵编码 直流分量和各交流分量可用不同量化间隔量化,低频分量量化得细,高频分量量化得粗。Y 、U 、V 也可用不同的量化表,Y 细量化,U 、V 粗量化。JPEG 规范中,Y 数据和Cb 、Cr 数据各有一个8 × 8 的推荐量化表,根据具体要求可以构造专用的量化表,但量化过程和逆量化过程应使用同样的量化表。量化是在图像文件品质与压缩比例之间做一选择的重要过程,而这也就是JPEG 所谓的失真压缩方式。经量化处理后的数据,应用平均压缩比最高的Huffman 码进行熵编码。 经过上述过程后可得到压缩图像。

JPEG图像压缩实验_百度文库.

JPEG 静态图像压缩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多媒体通信中图像压缩技术 2. 熟悉 JPEG 图像压缩编码过程 3. 掌握二维 DCT 变换算法 二、实验原理 JPEG(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 是一个由 ISO 和 ITU-T 两个组织机构联合组成的一个图像专家小组,负责制定静态的数字图像数据压缩编码标准, 这个专家组开发的算法称为 JPEG 算法,并且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标准。 JPEG 是一个适用范 围很广的静态图像数据压缩标准, 既可用于灰度图像又可用于彩色图像。 JPEG 不仅适于静止图像的压缩,电视图像的帧内图像的压缩编码,也常采用此算法。 JPEG 标准定义了多种工作模式, 其中最基本的是基于 8×8块的 DCT 顺序编码,将一帧图像分为 8×8的块,然后按照从左至右、自上而下的顺序,对块进行 DCT 、量化和熵编码。其编、解码框图如下: 图 1 基于 DCT 的顺序编码框图 DCT 解码器

图 2 基于 DCT 的顺序解压缩框图 JPEG 压缩编码算法的主要计算步骤: 1 正向离散余弦变换 (FDCT。 2 量化 (quantization。 3 Z 字形编码 (zigzag scan。 4 使用差分脉冲编码调制 (differential pulse code modulation, DPCM 对直流系数(DC进行编码。 5 使用行程长度编码 (run-length encoding, RLE 对交流系数 (AC进行编码。 6 熵编码 (entropy coding。 三、实验内容 按照上述压缩过程实现一幅图像的压缩,生成符合 JPEG 标准的图像文件 JPEG 图像编码流程如下: 图 3 JPEG 图像编码流程 1. DCT 变换 对 8×8的图像数据块进行二维 DCT 的变换, 把能量集中在少数几个系

Matlab的图像压缩技术

Matlab的图像压缩技术 一.目的要求 掌握Matlab图像图像压缩技术原理和方法。理解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的概念,了解几种常用的图像压缩编码方式,利用matlab进行图像压缩算法验证。二.实验内容 1、观察颜色映像矩阵的元素 >> hot(8) ans = 0.3333 0 0 0.6667 0 0 1.0000 0 0 1.0000 0.3333 0 1.0000 0.6667 0 1.0000 1.0000 0 1.0000 1.0000 0.5000 1.0000 1.0000 1.0000 数据显示第一行是1/3红色,最后一行是白色。 2、pcolor显示颜色映像 >> n=16; >> colormap(jet(n)); >> pcolor([1:n+1;1:n+1]); >> title('Using Pcolor to Display a Color )Map'); 图2 显示颜色映像

3、colorbar显示当当前坐标轴的颜色映像>> [x,y,z]=peaks; >> mesh(x,y,z); >> colormap(hsv); >> axis([-3 3 -3 3 -6 8]); >> colorbar; 图3 显示当前坐标轴的颜色映像4、图像格式转换 g=rgb2gray(I); g=rgb2gray(I); >> imshow(g),colorbar; 图4-1 原图像saturn.png

图4-2转换后的图像 5、求解图像的二唯傅里叶频谱 I=imread('cameraman.tif'); >> imshow(I) >> J=fftshift(fft2(I)); >> figure; >> imshow(log(abs(J)),[8,10]) 图5-1 原图像cameraman.png

实验三图像压缩编码技术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测控14-4 学号2014101874 姓名杨东倡

指导教师刘帆

实验名称实验三、图像压缩编码技术同组人 专业班级测控14-4 姓名杨东倡学号2014101874 成绩 实验三、图像压缩编码技术 一、实验目的 1、理解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的概念; 2、理解图像压缩的主要原则和目的; 3、了解几种常用的图像压缩编码方式; 4、利用MATLAB 程序进行图像压缩编码。 二、实验原理 1、图像压缩原理 图像压缩主要目的是为了节省存储空间,增加传输速度。图像压缩的理想标准是信息丢失最少,压缩比例最大。不损失图像质量的压缩称为无损压缩,无损压缩不可能达到很高的压缩比;损失图像质量的压缩称为有损压缩,高的压缩比是以牺牲图像质量为代价的。压缩的实现方法是对图像重新进行编码,希望用更少的数据表示图像。 信息的冗余量有许多种,如空间冗余,时间冗余,结构冗余,知识冗余,视觉冗余等,数据压缩实质上是减少这些冗余量。高效编码的主要方法是尽可能去除图像中的冗余成分,从而以最小的码元包含最大的图像信息。 编码压缩方法有许多种,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从信息论角度出发可分为两大类。 (1)冗余度压缩方法,也称无损压缩、信息保持编码或熵编码。具体说就是解码图像和压缩编码前的图像严格相同,没有失真,从数学上讲是一种可逆运算。 (2)信息量压缩方法,也称有损压缩、失真度编码或烟压缩编码。也就是说解码图像和原始图像是有差别的,允许有一定的失真。 应用在多媒体中的图像压缩编码方法,从压缩编码算法原理上可以分为以下3类: (1)无损压缩编码种类 哈夫曼(Huffman )编码,算术编码,行程(RLE )编码,Lempel zev 编码。 …… …… …… …… …… …… … …装 …… …… …… …… …………………订………… …… …… …… …… …… ……线…………………………

多媒体压缩技术

多媒体压缩技术 为什么会出现多媒体压缩技术 在多媒体计算系统中,信息从单一媒体转到多种媒体;若要表示,传输和处理大量数字化了的声音/图片/影像视频信息等,数据量是非常大的。如果不进行处理,计算机系统几乎无法对它进行存取和交换。因此,在多媒体计算机系统中,为了达到令人满意的图像、视频画面质量和听觉效果,必须解决视频、图像、音频信号数据的大容量存储和实时传输问题。解决的方法,除了提高计算机本身的性能及通信信道的带宽外,更重要的是对多媒体进行有效的压缩。 为什么多媒体数据能够被压缩 多媒体数据之所以能够压缩,是因为视频、图像、声音这些媒体具有很大的压缩力。以目前常用的位图格式的图像存储方式为例,在这种形式的图像数据中,像素与像素之间无论在行方向还是在列方向都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因而整体上数据的冗余度很大;在允许一定限度失真的前提下,能对图像数据进行很大程度的压缩。 多媒体压缩数据的方法有哪些? 根据解码后数据与原始数据是否完全一致进行分类,压缩方法可被分为有失真编码和无失真编码两大类。 有失真压缩法会压缩了熵,会减少信息量,而损失的信息是不能再恢复的,因此这种压缩法是不可逆的。无失真压缩法掉或减少数据中的冗余,但这些冗余值是可以重新插入到数据中的,因此冗余压缩是可逆的过程。 无失真压缩是不会产生失真。从信息主义角度讲,无失真编码是泛指那种不考虑被压缩信息性质和压缩技术。它是基于平均信息量的技术,并把所有的数据当做比特序列,而不是根据压缩信息的类型来优化压缩。也就是说,平均信息量编码忽略被压缩信息主义内容。在多媒体技术中一般用于文本、数据的压缩,它能保证百分之百地恢复原始数据。但这种方法压缩比较低,如LZW编码、行程编码、霍夫曼(Huffman)编码的压缩比一般在2:1至5:1之间。 数据压缩技术包括图像、视频和音频信号的压缩,文件存储和利用。图像压缩一直是技术热点之一,是计算机处理同像和视频以及网络传输的重要基础,目前ISO制订了两个压缩标准即JPEG和MPEG,同时使计箅机实时处理音频、视频信息,以保证播高质量的视频、音频节目。 按照压缩方法的原理分类 根据编码原理进行分类,大致有编码、变换编码、统计编码、分析-合成编码、混合编码和其他一些编码方法。其中统计编码是无失真的编码,其他编码方法基本上都是有失真的编码。 预测编码是针对空间冗余的压缩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利用已被编码的点的数据值,预测邻近的一个像素点的数据值。预测根据某个模型进行。如果模型选取得足够好的话,则只需存储和传输起始像素和模型参数就可代表全部数据了。按照模型的不同,预测编码又可分为线性预测、帧内预测和帧间预测。 变换编码也是针对空间冗余和时间冗余的压缩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将图像的光强矩阵(时域信号)变换到系统空间(频域)上,然后对系统进行编码压缩。在空间上具有强相关性的信号,反映在频域上是某些特定区域内的能量常常被集中在一起,或者是系数矩阵的发布具有某些规律。可以利用这些规律,分配

实验三 图像压缩编码技术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数字图像处理 实验名称: 图像压缩编码技术 实验地点: 明向校区D001机房 专业班级: 测控1401班 学号: 学生姓名: 郭佳鑫 指导教师: 刘 帆 2017年 4月 21日 2014001796

一、实验目的 1.理解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的概念。 2.理解图像压缩的主要原则和目的。 3.了解几种常用的图像压缩编码方式。 4.利用MATLAB程序进行图像压缩编码。 二、实验原理 1、图像压缩原理 图像压缩主要目的是为了节省存储空间,增加传输速度。图像压缩的理想标准是信息丢失最少,压缩比例最大。不损失图像质量的压缩称为无损压缩,无损压缩不可能达到很高的压缩比;损失图像质量的压缩称为有损压缩,高的压缩比是以牺牲图像质量为代价的。压缩的实现方法是对图像重新进行编码,希望用更少的数据表示图像。 信息的冗余量有许多种,如空间冗余,时间冗余,结构冗余,知识冗余,视觉冗余等,数据压缩实质上是减少这些冗余量。高效编码的主要方法是尽可能去除图像中的冗余成分,从而以最小的码元包含最大的图像信息。 2、编码压缩方法有许多种,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从信息论角度出发可分为两大类。 (1)冗余度压缩方法,也称无损压缩、信息保持编码或熵编码。具体说就是解码图像和压缩编码前的图像严格相同,没有失真,从数学上讲是一种可逆运算。 (2)信息量压缩方法,也称有损压缩、失真度编码或烟压缩编码。也就是说解码图像和原始图像是有差别的,允许有一定的失真。 3、应用在多媒体中的图像压缩编码方法,从压缩编码算法原理上可以分为以下3类: (1)无损压缩编码种类 哈夫曼(Huffman)编码,算术编码,行程(RLE)编码,Lempel zev编码。 (2)有损压缩编码种类 预测编码,DPCM,运动补偿; 频率域方法:正交变换编码(如DCT),子带编码; 空间域方法:统计分块编码; 模型方法:分形编码,模型基编码; 基于重要性:滤波,子采样,比特分配,向量量化; (3)混合编码。 有JBIG,H.261,JPEG,MPEG等技术标准。 本实验主要利用MA TLAB程序进行赫夫曼(Huffman)编码和行程编码(Run Length Encoding,RLE)。 三、实验仪器 1.计算机。 2.MATLAB、Photoshop等程序。 3.移动式存储器(软盘、U盘等)。 4.记录用的笔、纸。

多媒体图像压缩技术

多媒体图像压缩技术 2010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刘小辉2010271022 摘要: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期望更高性能的图像压缩技术的出现。图像压缩是用最少的数据量来表示尽可能多的原图像的信息。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是现代网络发展的关键性技术之一。由于图像和声音信号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冗余,为数据压缩提供了可能。数据压缩技术有无损压缩缩和有损压缩两大类,这些压缩技术又各有不同的标准。 Abstract:With the ever-growing multimedia technology, people are looking for ward to new image compression technologies with better performances. Image compression with the least amount of data is represented as much information of original image .Multimedia data compression technology is the modern network development of the key technology of. Because of the image and sound signal in the presence of various kinds of redundancy, compression of data is possible. Data compression technology of lossless and lossy compression two categories, these compression techniques and different standards. 关键字(Keyword):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Multimedia data compression technology) 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Lossless and lossy compression) 图像和声音信号(The image and sound signal) 最少的数据量(The least amount of data)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日益发展,以及网络的迅速普及,图像数据信息以

《多媒体技术》实验报告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多媒体技术 院系教育学院 班级2009教育技术 学号20092299 姓名ljh 报告规格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仪器四、实验方法及步骤 五、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 六、误差分析及问题讨论

目录 1. 多媒体软件、硬件基础 2. 多媒体素材采集 3. 片头动画 4. 多媒体制作 5. DVD视频光盘制作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每次实验课必须带上此本子,以便教师检查预习情况和记录实验原始数据。 实验时必须遵守实验规则。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袁必须人人亲自动手实验,但反对盲目乱动,更不能无故损坏仪器设备。 这是一份重要的不可多得的自我学习资料袁它将记录着你在大学生涯中的学习和学习成果。请你保留下来,若干年后再翻阅仍将感到十分新鲜,记忆犹新。它将推动你在人生奋斗的道路上永往直前!

年级班学号姓名李进辉同组姓名实验日期2010年月日成绩 实验一:多媒体软件、硬件基础 一、实验课程名称 多媒体技术 二、实验项目名称 多媒体软件、硬件基础 三、实验目的和要求 了解媒体、多媒体概念, 了解多媒体技术软件、硬件相关知识 四、实验内容和原理 理解媒体、多媒体概念,分析并了解多媒体技术软件、硬件 五、主要仪器设备 PC计算机HP PRO2080 六、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1、多媒体素材制作软件 文字处理:记事本、写字板、Word、WPS 图形图像处理: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 动画制作:AutoDesk Animator Pro、3DS MAX、Maya、Flash 声音处理:Sound Forge、Adobe Audition 、goldwave 视频处理:Adobe Premiere ,Adobe after effects Ulead Media Studio 2、多媒体技术的硬件基础 ⑴新一代的处理器(CPU)。 ⑵光盘存储器(CD-ROM,DVD-ROM)。 ⑶音频信号处理系统,包括声卡、麦克风、音箱、耳机等。 ⑷视频信号处理子系统。 ⑸其它交互设备。如鼠标、游戏操作杆、手写笔、触摸屏等。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心得 了解了多媒体的硬件和软件基础

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综述

南昌大学研究生(工程硕士)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 期末考试试卷 课程名称:《多媒体技术》专业:软件工程 学生姓名:学号:C2007271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得分: 任课教师签:洪春勇时间:2007.8 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综述 摘要:本文侧重介绍多媒体各种数据类型和数据描述,讨论数据

压缩技术在各种媒体数据上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多媒体数据、数据压缩、JPEG、MPEG-4、发展趋势、一、引言 多媒体在我国的定义是:能对多种载体(媒介)上的信息和多种存储体(媒介)上的信息进行处理的技术。多媒体传统关键技术主要集中在以下四类中:数据压缩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制造技术、大容量的光盘存储器(CD-ROM)、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因为这些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多媒体技术才得以迅速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空间得到了快速拓展。但是网络现状的局限性也使得各种多媒体技术应用受到制约,因此对于多媒体数据的压缩技术显得非常重要和关键。 二、多媒体数据类型及其数据描述 (一)多媒体数据类型 1.文字 文字是人与计算机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主要媒体。在计算机发展的早期,比较实用的终端为一般文字终端,在屏幕上显示的都是文字信息。由于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用语言进行交流,所以开始时文字终端比较流行,但是后来出现了图形、图像、声音等媒体,这样也就相应地出现了多种终端设备。在现实世界中,文字是人们进行通信的主要形式,文字包括西文与中文。在计算机中,文字用二进制编码表示,即使用不同的二进制编码来代表不同的文字。

2.音频 音频(Audio)指的是20HZ~20kHz的频率范围,但实际上“音频”常常被作为“音频信号”或“声音”的同义语,是属于听觉类媒体,主要分为波形声音、语音和音乐。 3.视觉媒体 能够利用视觉传递信息的媒体都是视觉媒体。位图图像、矢量图像、动态图像、符号等都是视觉媒体。 4.动画 动画是指运动的画面,动画在多媒体中是一种非常有用的信息交换工具。计算机动画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1963年Bell实验室制作了第一部计算机动画片。最初主要集中在二维动画的研制,作为示教和辅助制作传统动画片之用。三维计算机动画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但真正进入实用化还是80年代中后期。随着具有实时处理能力的超级图形工作站的出现,以及三维造型技术、真实感图形生成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出了一些可生成具有高逼真度视觉效果的实用化、商品化的三维动画系统。20世纪90年代初,计算机动画技术成功地应用于电影特技,取得了出色的成就,由此可见计算机动画技术的重要意义。(二)多媒体数据的描述 1.音频文件 在多媒体声音处理技术中,最常见的几种声音存储格式是:WAVE波形文件,MIDI音乐数字文件和目前非常流行的MP3

图像压缩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图像压缩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耿玉静1 赵华2 1燕山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河北秦皇岛 (066004) 2河北师范大学电子系 河北保定 (071003) E-mail: gyjlunwen@https://www.doczj.com/doc/0c11063010.html, 摘要文章简要论述了图像和视频压缩技术的研究状况,就目前国际上正在研究的压缩标准和方法作了介绍,并对图像和视频压缩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景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图像压缩,视频编码,视频对象,压缩标准 1.图像压缩的可行性 图像编码压缩的目的是对要处理的图像源数据按一定的规则进行变换和组合[1],从而达到以尽量少的比特数来表征图像,同时尽可能好的复原图像的质量,使它符合预定应用场合的要求。图像数据之所以可以进行压缩,是因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组成图像的各像素之间,无论在行方向还是列方向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即原始图像数据是高度相关的,应用某种编码方法提取或减少这些相关性,便可达到压缩数据的目的;从信息论看,描述图像信源的数据是由有效信息量和冗余量两部分组成的,去除冗余量能够节省传输和存储中的开销,同时又不损害图像信源的有效信息量;有些场合允许图像编码有一定的失真,也是图像可以压缩的一个重要原因。 2.图像压缩的分类 图像压缩编码的方法目前有很多种,出发点不同其分类亦有差异。以信息保真度为出发点,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冗余度压缩法。如著名的哈夫曼编码、香农编码、游程编码等,其特征是压缩比较低(一般不超过8:1),但不丢失任何数据,可以严格恢复原图像,实现编/解码的互逆,故又称可逆编码或无损压缩。另一类是熵压缩法。如预测编码、变换编码、统计编码等,由于在压缩过程中要丢失一些人眼所不敏感的图像信息,且所丢失的信息不可恢复,即图像还原后与压缩前不完全一致,故又称有损压缩。以具体编码技术为出发点,可以分为:预测编码、变换编码、统计编码、轮廓编码、模型编码等。 3.图像压缩技术的现状 20世纪80年代后,ISO、IEC和ITU陆续制定了各种数据压缩与通信的标准与建议。 3.1静止图像压缩标准:JPEG标准&JPEG 2000 标准 3.1.1 JPEG 标准 JPEG 全名为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是一个在国际标准组织(ISO)下从事静止图像压缩标准制定的委员会。JPEG标准从1986年正式开始制订,1988年决定采用以图像质量最好的ADCT(Adaptive 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方式为基础的算法作标准[2],于1991年3月提出10918号标准[3]“连续色调静止图像的数字压缩编码”,即JPEG标准[4,5]。它在较低的计算复杂度下,能提供较高的压缩比与保真度。 - 1 -

数字图像压缩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图像压缩技术的现状和展望 一.前言介绍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娱乐、信息高速公路等不断对信息数据的存储和传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庞大数据量的数字图像通信对现有的有限带宽以严峻的考验,更难以传输和存储,极大地制约了图像通信的发展,因此图像压缩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图像压缩的目的就是把原来较大的图像用尽量少的字节表示和传输,并且要求复原图像有较好的质量。利用图像压缩,可以减轻图像存储和传输的负担,使图像在网络上实现快速传输和实时处理。 本文通过介绍其发展历程及其基本原理和其现阶段的应用,对图像压缩编码技术进行了系统性概述,最后对其前景作了总体上的展望。 二.图像压缩编码技术的发展历程 图像压缩编码技术可以追溯到1948年提出的电视信号数字化,到今天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了。在此期间出现了很多种图像压缩编码方法,特别是到了80年代后期以后,由于小波变换理论,分形理论,人工神经网络理论,视觉仿真理论的建立,图像压缩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其中分形图像压缩和小波图像压缩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三.JPEG压缩 负责开发静止图像压缩标准的“联合图片专家组”(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 Group,简称JPEG),于1989年1月形成了基于自适应DCT的JPEG技术规范的第一个草案,其后多次修改,至1991年形成ISO10918国际标准草案,并在一年后成为国际标准,简称JPEG标准。 1.JPEG 压缩原理 JPEG 算法中首先对图像进行分块处理,一般分成互不重叠的大小的块,再对每一块进行二维离散余弦变换(DCT)。变换后的系数基本不相关,且系数矩阵的能量集中在低频区,根据量化表进行量化,量化的结果保留了低频部分的系数,去掉了高频部分的系数。量化后的系数按zigzag 扫描重新组织,然后进行哈夫曼编码。 2. JPEG压缩的研究状况及其前景

实验五、图像压缩

桂林理工大学 实验报告 班级软件15-1班学号3152012011124 姓名周奎良同组实验者 实验名称实验五图像压缩日期2018年11月20 日 一、实验目的 1.理解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的概念; 2.理解图像压缩的主要原则和目的; 3.了解几种常用的图像压缩编码方式。 4.利用MATLAB程序进行图像压缩。 二、实验环境 1计算机; 2 MA TLAB、Photoshop等程序; 3移动式存储器(软盘、U盘等)。 4记录用的笔、纸。 三、实验内容 1.图像压缩原理 图像压缩主要目的是为了节省存储空间,增加传输速度。图像压缩的理想标准是信息丢失最少,压缩比例最大。不损失图像质量的压缩称为无损压缩,无损压缩不可能达到很高的压缩比;损失图像质量的压缩称为有损压缩,高的压缩比是以牺牲图像质量为代价的。压缩的实现方法是对图像重新进行编码,希望用更少的数据表示图像。 信息的冗余量有许多种,如空间冗余,时间冗余,结构冗余,知识冗余,视觉冗余等,数据压缩实质上是减少这些冗余量。高效编码的主要方法是尽可能去除图像中的冗余成分,从而以最小的码元包含最大的图像信息。 编码压缩方法有许多种,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从信息论角度出发可分为两大类。 (1)冗余度压缩方法,也称无损压缩、信息保持编码或熵编码。具体说就是解码图像和压缩编码前的图像严格相同,没有失真,从数学上讲是一种可逆运算。 (2)信息量压缩方法,也称有损压缩、失真度编码或烟压缩编码。也就是说解码图像和原始图像是有差别的,允许有一定的失真。 应用在多媒体中的图像压缩编码方法,从压缩编码算法原理上可以分为以下3类:(1)无损压缩编码种类 哈夫曼(Huffman)编码,算术编码,行程(RLE)编码等。 (2)有损压缩编码种类 预测编码,DPCM,运动补偿; 频率域方法:正交变换编码(如DCT),子带编码; 空间域方法:统计分块编码;

图像编解码技术及应用

图像编解码技术及应用 1.图像编解码技术概论: 在当前的图像压缩领域中常用的技术有: BMP、EPS、GIF、JPG、PDF、PIC、PNG、PSD、TIF。上述技术间的差异主要存在于图像编解码的算法不同,通过对算法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加容易的理解图像压缩的原理。 位图格式(BMP)是在DOS时代就出现的一种元老级文件格式,因此它是DOS和WINDOWS操作系统上的标准的WINGDOWS点阵图像格式,以此文件格式存储时,采用一种非破坏性的RLE压缩,不会省略任何图像的细部信息。 EPS是最常见的线条稿共享文件格式,它是以PostScript语言为开发基础,所以EPS文件能够同时兼容矢量和点阵图形,所有的排版或图像处理软件如PageMaker或Illustrator等,都提供了读入或置入EPS格式文件的能力,而且RGB和CMYK对象也可以保有各自的原始的色彩模式。 GIF应该是在网络上最常见的一种压缩文件格式,它的英文全名Graphic Interchange format,当初研发的目的是为了最小化电缆上的传输,因此能采用LZW方式进行压缩,但可显示的颜色范围只局限于256索引色,目前所采用 的GIF图形共有两种格式:87a和89a,常见于网页上建议的小动画制作,其中GIF89a还可提供透明色效果,点阵图形,灰度图形或者索引颜色模式皆可存储为此种文件格式 JPG跟GIF一样为网络上最常见道的图像格式,其英文正式名称为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它是以全彩模式进行显示色彩,是目前最有效率的一种压缩格式,常用于照片或连续色调的显示,而且没有GIF去掉图像细 部信息的缺点,但需要注意的是此类图像需要自行设置压缩程度,在打开时JPG 图像会自动解压缩,不过要注意的是JPG采用的压缩是破坏性的压缩,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减损图像本身的品质。

多媒体实验报告二图片的压缩处理

多媒体实验报告二图片的压缩处理多媒体实验报告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5-2016学年第1学期 《多媒体技术》 实验二:图像压缩算法实现 专业: 学号: 姓名: 教师: 完成日期:15.10.17 1 多媒体实验报告 多媒体技术实验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理解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的概念; 2(理解图像压缩的主要原则和目的; 3.了解几种常用的图像压缩编码方式; 4.利用MATLAB程序进行图像压缩; (二)实验环境 1(高档微机:MPC 2(课前准备:标准实验纸张若干张 3(操作系统:Windows 2000 或Windows XP 中文版

4(编程工具:Matlab7.0 (三)实验过程及结果 实验原理: 1.图像压缩原理 图像压缩主要目的是为了节省存储空间,增加传输速度。图像压缩的理想标准是信息丢失最少,压缩比例最大。不损失图像质量的压缩称为无损压缩,无损压缩不可能达到很高的压缩比;损失图像质量的压缩称为有损压缩,高的压缩比是以牺牲图像质量为代价的。压缩的实现方法是对图像重新进行编码,希望用更少的数据表示图像。信息的冗余量有许多种,如空间冗余,时间冗余,结构冗余,知识冗余,视觉冗余等,数据压缩实质上是减少这些冗余量。高效编码的主要方法是尽可能去除图像中的冗余成分,从而以最小的码元包含最大的图像信息。编码压缩方法有许多种,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从信息论角度出发可分为两大类。 (1).冗余度压缩方法,也称无损压缩、信息保持编码或嫡编码。具体说就是解码图像和压缩编码前的图像严格相同,没有失真,从数学上讲是一种可逆运算。 (2)信息量压缩方法,也称有损压缩、失真度编码或烟压缩编码。也就是说解码图像和原始图像是有差别的,允许有一定的失真。 应用在多媒体中的图像压缩编码方法,从压缩编码算法原理上可以分为以下3类: (1)无损压缩编码种类 哈夫曼(Huffman)编码,算术编码,行程(RLE)编码,Lempel zev编码。 (2)有损压缩编码种类 预测编码,DPCM,运动补偿; 频率域方法:正交变换编码(如DCT),子带编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