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5章 晚期希腊哲学

第5章 晚期希腊哲学

第5章   晚期希腊哲学
第5章   晚期希腊哲学

第五章晚期希腊哲学

一、填空题

1.伊壁鸠鲁的学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它们分别是、、。

2.伊壁鸠鲁在德谟克利特的原子的性质上,又增加了这一性质。

3.伊壁鸠鲁认为快乐有两种,它们分别是和。

4.斯多亚派认为有些元素是主动的,有些元素是被动的。和

是主动元素,和是主动元素。

5.斯多亚派认为、、和是四种主要的德性。

6.皮罗主义的口号是。

7.普罗提诺认为、和是三个首要的本体。

8.普罗提诺把“太一”生成其他本体的过程比喻成。

二、名词解释

1.斯多亚派的普纽玛

2.皮罗主义的悬搁

3.普罗提诺的“太一”

4.普罗提诺的“流溢”

5.伊壁鸠鲁的快乐即善

6.斯多亚派的不动心

7.普罗提诺的“灵魂”

8.前定观念

三、简答题

1.伊壁鸠鲁对原子论的继承和发展。

2.解释斯多亚派的按照自然生活。

3.简述皮罗主义的基本要点。

4.简述斯多亚派的世界公民的思想。

5.简述普罗提诺关于灵魂的上升之路的观点。

四、论述题

1.试论斯多亚派的物理学。

2.试论斯多亚派的德性论。

3.试论新柏拉图主义的流溢说。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准则学、物理学、理学

2.重量

3.动态快乐、静态快乐

4.火、气、土、水

5.

正义、智慧、勇敢、节制 6.不作任何决定,悬搁判断7.太一、理智、灵魂8.

流溢

二、名词解释

1.普纽玛是斯多亚自然哲学的中心概念。它是由火与气两种能动的元素构成的精气。斯多亚派也称之为“技艺性的”或“理智的”普纽玛。因为普纽玛有两个成分,它便有一种独特的张力运动,使其不断地活动。它是一种结构稀薄精致的物质本体,但也像一种凝聚力或能量般贯穿整个宇宙,说明后者的变化和持续。它作为自然,作为神,作为普遍的逻各斯,而作用于质料,即土和水的元素,将它们相结合。普纽玛既在宏观宇宙,也在每个个别物体中起作用。

2.皮罗认为,万物一致而不可分别,因此,我们既不能从我们的感觉也不能从我们的意见来说事物是真的还是假的。所以我们不应当相信它们,而应当毫不动摇地坚持不发表任何意见,不作任何判断。皮罗的口号是:“不作任何决定,悬搁判断。”“悬搁”的意思是中止,既不肯定,也不否定。皮罗主张悬搁对事物的判断,其理由是事物本身的不确定性。皮罗声称,事物都同样是没有差别的、不可测定的、不可判别的。由于这一原因,我们的感觉和意见都不告诉我们真理或错误,因此,我们一点也不能相信它们,而应该无意见、不介入、不动摇,对任何一个东西都说它既不是也不非,既同为是和非,又不同为是和非。真正采取这种态度的结果首先是沉默,然后是没有任何烦恼。皮罗主义认为,哲学的目的是获得安宁,而安宁由悬而不决、不做判断而来。

3.普罗提诺把最高本体叫做“太一”,在普罗提诺那里,“太一”有肯定和否定两重规定性。肯定地说,太一是神本身,是善本身。太一既是无所不包的统一性,又是单一、唯一的神,它是先于万物的源泉,它自身是无限完善和圆满的,它不能与任何一个有生命、有力量的东西相等同。否定地说,太一不是一个东西,也不是性质,也不是数量,也不是心智,也不是灵魂,也不运动,也不静止,也不在空间中,也不在时间中,它先于一切形式,先于运动,先于静止。太一虽然不运动,但却能生成其他本体,这一生成过程被喻为“流溢”。“太一”通过“流溢”生成“理智”和“灵魂”,这样便产生了普罗提诺的三大本体。

4.普罗提诺把“太一”生成其他本体的过程叫做“流溢”。“流溢”并不是主动的创造,创造是一种外求的活动,但太一却是完满自足的,因为它既不追求任何东西,也不具有任何东西,更不需要任何东西,这些流溢出来的东西便生成其他本体。或者毋宁说,流溢是善的自然流淌,普罗提诺说,物满自溢,这个道理甚至连无生命的事物也要遵从。另外,流溢是无损于自身的生成,正如太阳放射出光芒无损于自身的光辉一样。

5.伊壁鸠鲁的伦理学被称为快乐主义。按照感觉主义的准则,快乐无可辩驳地具有崇高的价值:感觉证明了快乐为善、痛苦为恶这一常识的正确性,感情显示了趋乐避苦的自发性和自明性,另外,视快乐为幸福也是在人类生活中形成的前定观念。因此,快乐的伦理价值是显而易见的真理。伊壁鸠鲁虽然把快乐与幸福相等同,但却坚决反对把快乐与享乐相等同。他说:“每一种快乐由于其自然吸引力,都是某种善,但并不是每一种快乐都值得选择。”伊壁鸠鲁区分了三类不同的快乐:第一种是自然的和必需的,如食欲的满足;第二类是自然的,但却不是必需的,如性欲的满足;第三类是既不自然又不是必需的,如虚荣心、权力欲的满足。他又区分了强烈但不能持久的快乐与平静而长久的快乐,还区分了动态快乐和静态快乐;

前者是欲望的要求和满足,如娱乐和高兴,后者是痛苦的消除,如无饥无渴、无痛无求的轻松状态。伊壁鸠鲁认为静态快乐高于动态快乐。

6.不动心意指不关心快乐或痛苦,情绪上不受外部感性世界的影响,获得心灵的安宁或平静的状态。不动心是理智对情感的正当控制,因为情感是非理性的,所以,不动心与普通的冷漠或麻木很不一样。对斯多亚派而言,不动心是最高的德性。他们的理由是幸福归根到底是一种心理感受,人们既然不能控制外界发生的事情,就应该排除外在事件对心灵的影响,以心灵的不变对付世界的万变。斯多亚式贤哲的特征是分离了情感,其行为纯粹出于理智。这种观念在蔑视世俗快乐的许多宗教和贬低情感作用的许多哲学体系中引起了共鸣。

7.普罗提诺认为灵魂从理智中流溢出来。作为第三本体的灵魂即柏拉图所说的世界灵魂,它是一种能动力量,它的能动性表现在变动不居,活跃于各个领域,即可以作用于与自己本性相一致的理智和太一,也可以作用于与自己本性不一致的低级对象。或者说,灵魂既是一,又是多,但不像理智那样,是一和多的统一。当它与理智和太一相通时,它复归于原初的统一,因而是一,当它被分割在个别事物之中时,作为推动事物变化的内部动力,它是多。8.前定观念是伊壁鸠鲁及斯多亚学派认识论中的一个术语,它是指一种从不断重复相似的影像和经验中得出的一般概念或心的图像,预先概念记录和分类了我们的世界经验,是判断的基础。例如,当我们听见“桌子”一词时,我们便预想有一类这个词所指的事物。预想概念也被看作是真实的知觉陈述的标准。它们可互相联结,作为推理的基础,可用来构成关于并非在经验中遭遇的事物的新概念。

三、简答题

1.伊壁鸠鲁继承了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他坚决维护原子和虚空的真实性。他认为感觉就是推理的基础,原子和虚空虽然是不可感的,不能被自明的感觉所直接证明,但如果不设定原子和虚空,那么自明的感觉将被推翻,因此,感觉的自明性证明了原子和虚空的真实性。伊壁鸠鲁对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做了重要的补充。他认为,原子除有形状、次序和位置之外,还有重量这一性质。他说:“原子永远不断在运动,有的直线下落,有的离开正路,还有的由于冲撞而向后退。”原子的运动原因有二:一是由于原子自身的重量,原子在无限的虚空中下落;二是由于原子相互碰撞,造成原子碰撞的原因是某些原子在下落运动时产生偏斜,碰撞沿另外垂直方向运动的原子,产生出横向和斜向的运动。原子相互碰撞组成了原子团,所有的事物都不过是大大小小的原子团,都是无序的碰撞造成的结果。伊壁鸠鲁指出原子的重量和偏斜所造成的运动既有必然性,又有偶然性。用这种方式,伊壁鸠鲁否认了目的论、宿命论和神意,甚至神本身也被当作原子运动的结果。

2.斯多亚派认为幸福的生活,就是符合自己的本性的生活。他们的口号是“按照自然生活”。这里所谓的自然指世界的本性,即“逻各斯”、“正确理性”或“共同法”。按照自然生活也就是按照理性生活,按照自然律生活。塞内卡说:“斯多亚派人都同意这一点,我们要尊重自然,明智的意思就是不违背自然,按照自然的规范进行自我修养。”按照斯多亚派的严格的决定论,按照自然生活也就是服从命运。他们认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命,人不能改变或控制命运,但却可以控制对待命运的态度。

斯多亚派认为,不顺应命运的态度是非理性的情感,这样的情感有四种:忧伤、恐惧、欲求和快乐。他们有如下定义:“忧伤是非理性的压抑,恐惧是非理性的退缩,欲求是非理性的扩展,快乐是非理性的膨胀。”“压抑”、“退缩”、“扩展”和“膨胀”指示不足和过度的心理状态。与此相反,理性的态度的特点是“不动心”。即使面对死亡,也要不动心。马可·奥勒留说:“有理性的人不要以烦躁、厌恶和恐惧心情对待死亡,而要等待这一自然动作的来临。”不动心即他所推崇的坚忍。

不动心指不关心快乐或痛苦,情绪上不受外部感性世界的影响,获得心灵的安宁或平静的状态。不动心是理智对情感的正当控制,因为情感是非理性的,所以,不动心与普通的冷漠

或麻木很不一样。对斯多亚派而言,不动心是最高的德性。他们的理由是幸福归根到底是一种心理感受,人们既然不能控制外界发生的事情,就应该排除外在事件对心灵的影响,以心灵的不变对付世界的万变。不管什么样的命运,不管外界发生了什么,有智慧的人都能保持平稳而又柔和的心情。

3.皮罗认为,万物一致而不可分别,因此,我们既不能从我们的感觉也不能从我们的意见来说事物是真的还是假的。所以我们不应当相信它们,而应当毫不动摇地坚持不发表任何意见,不作任何判断。皮罗的口号是:“不作任何决定,悬搁判断。”“悬搁”的意思是中止,既不肯定,也不否定。皮罗主张悬搁对事物的判断,其理由是事物本身的不确定性。皮罗声称,事物都同样是没有差别的、不可测定的不可判别的。由于这一原因,我们的感觉和意见都不告诉我们真理或错误,因此,我们一点也不能相信它们,而应该无意见、不介入、不动摇,对任何一个东西都说它既不是也不非,既同为是和非,又不同为是和非。真正采取这种态度的结果首先是沉默,然后是没有任何烦恼。

皮罗主义认为,哲学的目的是获得安宁,而安宁由悬而不决、不作判断而来。如同当时的其他哲学派别一样,怀疑论的最终目的也是寻求幸福,也是要达到不动心或宁静的心境。恩披里柯指出,怀疑论的起因是希望获得安宁。在各种相互矛盾的事物中做出判断,必然会引起争论,使心灵不得安宁。无论什么样的判断,都会引起困惑,因为“对任何一个命题都可以说出相反的命题”,因此,只有悬搁判断,才能避免争论和困惑。皮罗也说:“最高的善就是不作任何判断,随着这种态度而来的就是灵魂的安宁。”“悬搁”不仅是一种认识论的态度,而且也是一种生活态度,皮罗的怀疑论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皮罗所说的“不动心”指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完全消极的状态,既无思想和情感的冲动,又无积极的作为,另一种是随遇而安的心境。

4.芝诺根据理性统一性的宇宙图景,提出有理性的人类应当居住在统一的国家之中,因此,他提出了“世界城邦”的理念。“世界城邦”是完善的国家,它的法律是由自然颁布的“正当律”或“公共法”,而不是人为约定的、在各城邦实施的法律。在芝诺看来,自然律是宇宙理性或“逻各斯”的无声命令,无条件地被人类理性所接受。芝诺以自然律的名义,摒除希腊城邦不合理的法律和习俗。他说,世界城邦没有阶级、种族和任何等级差别,一切人都是平等的公民,是互爱互助的兄弟。男女是平等的,男人不能把女人作为自己的财产。他们应当穿着同样服装,毋须向对方遮掩自己的身体。男女以自由结合方式组成家庭。这个城邦将没有殿堂、庙宇和法庭辩论,没有剧场和体育场,没有货币。总之,凡是无助于德性的设施一律废止,让理性以自然方式起作用。自然律的第一条命令是履行责任。芝诺把它定义为“与自然相一致的行为”。他说,由驱动力产生的行为,有些被赋予责任,有些没有责任,有些无所谓责任和非责任。区别有责任行为的标准是“可以合理地加以辩护的行为”。不仅人类负有责任,动物也有责任。简而言之,动物对一切有待实现的自然本性都负有责任。自我保存、避害趋利、婚配繁殖是一切动物的责任。人还有组成社会的自然本性,因此,人对他人和国家负有责任,孝敬父母、敬重兄弟、热爱朋友、忠于国家是人所特有的责任。

责任和德行都以自然律为根源,两者的不同在于:德性是终极目标,责任是朝向德性的从属目标,德性适用于神和人,责任适用于人和动物,只有极少数有智慧的人才能达到德性的要求,但一切人,包括儿童和成年人、有智慧和无智慧的人都能履行责任。规定德性的自然律扎根于人的理性深处,即使哲学家也很难解释德性的依据,但却很容易解释责任所依据的自然律,并用日常生活准则概括责任,而且,履行责任虽然不是获得德性的充分条件,却是获得德性的必要条件。

5.普罗提诺认为人的灵魂被禁锢在肉体之中,灵魂只有回到太一,才能得到解脱,人的灵魂朝向本体或神的上升活动是摆脱肉体的唯一途径,具有趋善避恶的伦理价值。普罗提诺说:“灵魂很自然地对神有一种爱,以一个处女对她的高贵父亲的那种爱要求与神结合为一体。

可是当她委身于创造时,她在婚姻中受骗了,于是她把以前的爱转换成尘世的爱,失去了她的父亲,变得放荡起来。一直要等到她重新开始厌恶尘世的放荡,她才再次纯洁起来,回到她父亲那里,才一切都好起来。”灵魂回归到神的途径首先需要通过德性的修养,净化灵魂,然后经过对神的沉思,最后达到观照神的最高境界。观照使人达到迷狂境界。迷狂是比幸福更强烈、更充实的生命体验,是灵魂出窍、舍弃躯体与至善的太一合一的不可名状、无与伦比的神秘状态。普罗提诺这样形容观照:“他不再看见一个对象,但将视线与对象融合,致使从前的对象变成视线,他忘记一切其他景象。”可以说,观照只见光线,不见对象,或者说,把一切可视对象都融会在光线之中,即使神的形象也不会出现,否则将不会有神人合一的境界。他说:“我们看到自己沐浴在光明之中,充满灵明事物的光辉,甚至可以说充满了光明本身,纯净,毫无重量,一直往上升。我们把自己看成这个样子,就看成神自身。”可以说,普罗提诺的神人合一的思想具有很浓的东方神秘主义的色彩。

四、论述题

1.斯多亚派认为万物是由两种本原生成的:一种本原能施予作用,有运动和组合的能力,另一种本原是被施予作用、被运动和被组合的;这就是主动的本原和被动的本原的区分,它们在不同的层次上说明了这两种本原是如何构成世界万事万物的。

在微观的层次上,万事万物均由元素构成,并消解为元素,斯多亚派认为气和火是主动的元素,土和水是被动的元素。他们用元素运动方向说明了元素的相互转化。元素按向上和向下两种方向运动。在有限的世界中,向下意味着向中心聚集,向上意味着向边缘扩散。最初只有火元素,火在作向下运动时,依次生成出气、水和土元素。因此,宇宙外层是由火构成的星球,其次是气和水,中央是大地。当元素作向上运动时,按照土、水、气、火的次序,一切都复归为火,只有火是永恒的,其余三种元素都从火元素产生,并且包含着火的活动力,只不过水和土包含的火较少,活动力较小,故被当作被动的元素;火与气这两种能动的元素构成精气,精气并不是火与气的混合物,而是最富有火的能动性的热气,又被称气息或普纽玛。

在可感的宏观层次,被动的本原是质料,能动的本原是逻各斯,两者结合为运动着的形体,质料只是没有任何规定性的实体或存在,只有理性才赋予存在以运动的能力,并使之在运动变化中显示出性质、品性和品味。理性依自身能力的不同而被分为不同等级,理性所规定的形体也相应被排列成无生命物、植物、动物、人和神,最低级、但却最普遍的理性是弥散于宇宙之间,渗入万物之中的气息或精神,精神给予质料以“内聚力”,使之形成一个单一的整体。植物中的理性除了有内聚力之外,还有生长力。这种理性被称作“种子理性”,它控制着生命的生长、扩大和繁殖的过程。动物的理性除有内聚力和生成力之外,还有运动和感觉的能力,这种理性即灵魂。人除有灵魂之外,还有理智。理智是最高级的理性,是人与神共享的活动力,理智或奴斯与精神或普纽玛不同之处在于它是纯粹的火,不再掺杂着较被动的气,斯多亚派认为神是有智谋的火。只有神才具有完全的理智,人介于神和动物之间,他与神分享理智,与动物分享灵魂。理性的四个等级——精神,种子、理性、灵魂和理智有这样的关系:较高一级的理性具有较低级理性的全部能力,反之则不然,理智包含着理性的全部能力,可以被等同为一般意义上的理性。

在宇宙观层次,斯多亚派认为宇宙本身就是一个活着的形体,即包含着千千万万个体的普遍形体。他们使用的宇宙一词包含三层意思,第一,事物的全部;第二,宇宙的秩序;第三,两者结合的整体。他们争辩说“全部”不等于“整体”,事物的全部只是有限的形体,宇宙的秩序把有限形体结合在无限的虚空之中,使之成为宇宙整体,这一整体是有理性的,因为宇宙的各部分都是有理性的,整体不可能没有部分所有的性质。宇宙的所有部分都受理性的秩序的支配。按照他们的解释,充斥宇宙的精神的颤动是一种“张力”,具有一定的节律,宇宙按照这样的秩序做循环运动,从宇宙万物由火中生成到万物复归于火是一个周期,称为

“大年”。宇宙的整体在空间上是有限的被无限的虚空所环绕;在时间上是有朽的,按照一定的秩序生成和消灭,只有火才是永恒的、神圣的。这种思想与赫拉克利特的宇宙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的观点是一致的。

2.斯多亚派认为宇宙是一个有组织、有理性的整体,一切事物都为了整体的利益而行动,而人是宇宙体系的一部分,人是一个小宇宙,他自己的本性与整个宇宙的本性是一样的。因此,人应该使自己的意志服从于宇宙的意志,遵守宇宙的规范,按照自然生活。按照自然生活就是使自己的行动符合理性,符合逻各斯,因此,德性是生活的最终目的和最高的善,德性被等同于幸福,因为过这样的生活,就是实现真正的自我,就是为宇宙的目的服务。他们提出了“德性是自足”的观点。综合早期斯多亚派的解释,德性的自足性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德性是不依赖于肉体的灵魂状态;第二,德性是不谋求任何外在目的和利益的行为特征。

首先,德性被认作灵魂的健康状态,按照斯多亚派的自然观,宇宙充满着有规律的灵魂,人的灵魂如果按照宇宙的节律活动,既不激昂,也不委靡,它的力量就是智慧和意志的自制力,斯多亚派认为德性是习得的,而不是天赋的,德性随着人的理性的成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人逐渐接近德性,因此,儿童没有德性,因为儿童尚无理性。德性是一,不能被分割成多,分别得到它们。只有那些最终获得智慧的人才能同时立即获得全部德性,并且一旦获得德性,就再也不会丧失它。另一方面,斯多亚派强调德性也是自制的意志,它使情感与理性相和谐,使灵魂的驱动力和自然相符合,与宇宙间的灵魂相呼应,在此意义上,德性就是按照自然本性生活。

其次,斯多亚派认为身体于灵魂的德性既无害,也无益。按他们的驱动力学说,非理性的激情是灵魂过度或不足所导致的不健康状态,不是身体活动所致。身体活动本身既无德性也非邪恶。斯多亚派还认为身外的利益更与灵魂的德性无涉,德性是自身的目的,不是谋求外部利益的手段。符合德性的行为是否产生这些利益于德性毫无损益。他们说,有些东西是善,另外一些东西非善,还有些东西两者都不是。这些东西都不是美,既非可取,又非不可取。最后,斯多亚派虽然坚持德性是一,但他们也采用了“四主德”的说法,即把智慧、正义、勇散、节制当作主要德性。这两个方面是一致的,因为“德性是一”的依据是理性是一,指同一力量、活动和规律。同样,理性贯穿于“四主德”之中,将它们统一成完整的德性,完全按理性行事的人同时拥有这些主德的全部。部分按理性行事的人则不具有任何一项主德,“四主德”不可分割,不可能拥有其中一项而没有其他几项,斯多亚派的道德理想是“有智慧的人”,他不只拥有智慧,而且也拥有其他三项主德。

3.普罗提诺把最高本体叫作“太一”,在普罗提诺那里“太一”有肯定和否定两重规定性。肯定地说,太一是神本身,是善本身。太一既是无所不包的统一性,又是单一、唯一的神,它是先于万物的源泉,它自身是无限完善和圆满的,它不能与任何一个有生命、有力量的东西相等同。否定地说,太一不是一个东西,也不是性质,也不是数量,也不是心智,也不是灵魂,也不运动,也不静止,也不在空间中,也不在时间中,它先于一切形式,先于运动,先于静止。普罗提诺特别强调太一的否定特征,以此说明它超越了“是”所指示的存在和本质,太一不是一个东西,他说:“正依靠一,所是的东西才是东西。除了一个东西之外、它还会是什么呢?除去一,它就不再是什么东西了。······任何东西失去一,也就失去了其所是一。”太一虽然不运动,但却能生成其他本体。

普罗提诺把“太一”生成其他本体的过程叫作“流溢”。“流溢”并不是主动的创造,创造是一种外求的活动,但太一却是完满自足的,因为它既不追求任何东西,也不具有任何东西,更不需要任何东西,它是充谧的流溢,出来的东西便生成其他本体。或者毋宁说,流溢是善的自然流淌,普罗提诺说,物满自溢,这个道理甚至连无生命的事物也要遵从。另外,流溢是无损于自身的生成,正如太阳放射出光芒无损于自身的光辉一样。“太一”通过“流溢”

生成“理智”和“灵魂”,这样便产生了普罗提诺的三大本体。

“理智”是最先从太一中流溢出来的本体,理智不再保持原初的绝对统一性,它包含着一些原初的区分,因而具有肯定性质,可用最一般的范畴表示它。当然,理智仍然享有太一的统一性,因此,被区分出来的多样性仍然是统一的。如果说太一是绝对的一,理智则是一和多的统一。用柏拉图的语言来说就是,单一的理智是造物主,众多的理智是理念,理念存寓于造物主或神圣理智之中,每一理念都分有神圣理智而成为造物主借以创造的原型。

普罗提诺还进一步说明了适用于理智的范畴,它们是:思想和存在、异和同、动和静。理智既是思想活动,又是思想对象。思想活动产生于思想对象的存在,被思想的存在反过来赋予思想活动以存在。思想和存在是在理智内部作出的区分,都是理智必不可少的性质。对于思想活动,可进一步区分动和静的性质,对于思想对象,可进一步区分异和同的性质。思想以其运动产生思想对象,以其静止保持自身位置不变。再者,思想对象各有差异,否则将不能被思想;但又有同一性,既与自身,又与其他对象保持同一,否则将不会成为同一个思想活动的对象。

普罗提诺认为灵魂从理智中流溢出来。作为第三本体的灵魂即柏拉图所说的世界灵魂,它是一种能动力量,它的能动性表现在变动不居,活跃于各个领域,既可以作用于与自己本性相一致的理智和太一,也可以作用于与自己本性不一致的低级对象。或者说,灵魂既是一,又是多,但不像理智那样,是一和多的统一。当它与理智和太一相通时,它复归于原初的统一,因而是一,当它被分割在个别事物之中时,作为推动事物变化的内部动力,它是多。普罗提诺使用哲学与宗教相混杂的表达方式表明,太一、理智和灵魂是三个本体,但又是同一个最高的神。普罗提诺的这一思想最终汇入了基督教的“三位一体”的概念。

希腊哲学在人类文明中得作用

希腊哲学在人类文明中得作用 陈熙元201401212 金融1402 一、论文摘要 (一)《浅析古希腊哲学得历史分期与主要特点》 王智莉《法制与社会》2008、10 希腊哲学史分为三个阶段: 早期(前苏格拉底哲学),中期(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哲学),晚期(亚里士多德之后诸派哲学)。早期希腊哲学家包括泰勒斯、伊奥尼亚得哲学家、毕泰戈拉学派、爱利亚学派、恩培多克勒与德谟克利特。她们都认为宇宙万物都就是由一些基本得物质所组成得。中期希腊哲学家包括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共同点就是都追求美德。晚期主要派别有: 伊壁鸣鲁派、斯多亚派、怀疑派、新柏拉图主义、学园派与逍遥派。哲学更加注重专业性得学术研究所不涉及得领域,朝着伦理化方向发展。就思想得深度与内容得丰富程度而言,晚期希腊哲学远不及前两个时期。 希腊哲学得主要特点有:爱智慧、尚思辨、重探索就是希腊哲学得基本精神;探讨自然、本性就是希腊哲学得基本内容;朴素直观得辩证性就是希腊哲学自然观得基本性质;探索精神就是希腊哲学得基本精神;哲学与自然科学、哲学与“神学”不分就是希腊哲学得独特表现。 (二)《论古希腊哲学得地方性特征与世界化历程》 王晓朝《学海》2012、02 希腊哲学具有地方性特征,但就是承认希腊思想来源得非希腊性并不会导致对希腊思想原创性得否认。希腊哲学确实就是古希腊民族得原创。哲学就是以理论思维形式表现得人们对世界总体得认识。希腊思想发展到巴门尼德才开始迈入

了理性思维得门槛。 在古典时期经过阿那克萨戈拉与智者运动,希腊哲学成形了。柏拉图得“型相实在论”与亚里士多德得“本体论”就是最有代表性得思想成就,。但她们得思想仍然就是地方性得, 但却具备了世界性得价值。 希腊哲学得跨文化传播分三步走:第一步就是随亚历山大帝国传播(希腊化时期);第二步就是随罗马帝国传播(罗马时期);第三步就是进入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圈, 直至文艺复兴(西方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西欧人从伊斯兰世界找回希腊哲学。 希腊哲学在跨文化传播中确实丧失了它得地方性特征, 但依然就是希腊哲学。因为其在跨文化传播中没有丧失其理性得基本精神。希腊哲学得基本精神就就是哲学得基本精神。因此可以说希腊哲学得特征就是地方性与世界性得统一。 (三)《论早期希腊哲学得特征及其对后世科学得影响》 唐蕾《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6 早期希腊哲学产生得文化生态:地理环境,希腊境内山峦叠嶂、土地贫乏、三面环海;经济状况,农业落后,航海业、工商业繁荣;社会状况,繁荣得商业、贸易与殖民活动使其形成了自由宽松得社会环境,较早接受平等互利观念;社会制度,古希腊城邦从未形成过统一得中央集权,建立了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 早期希腊哲学得研究内容:古希腊民族很早就摆脱了宗教迷信得束缚而对自然万物产生浓厚得兴趣。研究包括世界本原、世界得统一性、变与不变得关系问题等。 早期希腊哲学思想得特点:哲学家得研究对象就是作为整体得自然。早期哲学在性质上就是自然哲学,与科学本为一体。探索精神就是希腊哲学得主导。具

希腊哲学译名对照表

(一)人名、神名 Achille 阿喀琉斯 Acron 阿克隆 Adrastus 阿德拉斯托Aelian 埃利安Aenesidemus 埃沓西得姆Aeolus 埃俄罗斯 Aer 埃尔 Aeschylus 埃斯库罗斯Aetius 艾修斯Agamemnon 阿伽门农Agathemerus 阿伽塞美鲁Agatheschus 阿伽泰库Agenor 阿革诺耳Aidoneus 埃多涅乌Albinus 阿尔比努Alcaeus 阿尔开乌Alcibiades 阿尔基比亚德Alcidamas 阿尔基达玛Alcinous 阿尔喀诺俄Alcmaeon 阿尔克迈翁Alcmene 阿尔克墨涅Alexandros 亚历山大Alyattas 阿吕亚特 Amesis 阿玛西斯Ameinias 阿美尼亚Ammon 阿蒙 Ammonius 阿谟尼乌Amyclas 阿密克拉Anacharsis 阿那卡尔西Anaxagoras 阿那克萨戈拉Anaxarchus 阿那克萨库Anaximander 阿那克西曼德Anaximenes 阿那克西美尼Androklus 安德罗克罗Andronicus 安德罗尼柯Ansar 安沙尔 Antigone 安提贡涅Antiphon安提丰Antisthenes 安提司泰尼Anu 阿奴 Aphrodite 阿佛洛狄忒Apollo 阿波罗 Apollonius 阿波罗尼奥Apollodoros 阿波罗多洛Apollothemis 阿波罗塞米Apsu 阿普苏 Arcesilaus 阿尔凯西劳Archelaus 阿凯劳斯Archimedes 阿基米德Archippus 阿尔基波Archytas 阿尔基塔 Ares 阿瑞斯 Aristarchus 阿里司塔库Aristeides 阿里司泰得Aristodemus 阿里司托得姆Aristomachus 阿里司托玛库Aristophanes 阿里斯托芬Aristotles 亚里士多德Aristoxenus 阿里司托森Artemis 阿尔忒弥Asclepiades 阿司克勒彼亚得Aspasia 阿丝帕希娅Aspasius 阿司巴修 Athena 雅典娜Athenocritus 阿塞诺克里托Augustinus 奥古斯丁Augustus 奥古斯都Aurelius 奥勒利乌 Bacchus 巴克科斯Bathyllus 巴绪卢 Bias 彼亚斯 Bloson 伯洛松 Brotinos布隆提诺 Cadmus 卡德摩斯 Caesar 凯撒 Calliades 卡利亚得 Callias 卡利亚斯Callimachus 卡利马科Calliphon 卡利封Cambyses 冈比斯 Cebes 克贝 Censorinus 肯索里努

第5章 晚期希腊哲学

第五章晚期希腊哲学 一、填空题 1.伊壁鸠鲁的学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它们分别是、、。 2.伊壁鸠鲁在德谟克利特的原子的性质上,又增加了这一性质。 3.伊壁鸠鲁认为快乐有两种,它们分别是和。 4.斯多亚派认为有些元素是主动的,有些元素是被动的。和 是主动元素,和是主动元素。 5.斯多亚派认为、、和是四种主要的德性。 6.皮罗主义的口号是。 7.普罗提诺认为、和是三个首要的本体。 8.普罗提诺把“太一”生成其他本体的过程比喻成。 二、名词解释 1.斯多亚派的普纽玛 2.皮罗主义的悬搁 3.普罗提诺的“太一” 4.普罗提诺的“流溢” 5.伊壁鸠鲁的快乐即善 6.斯多亚派的不动心 7.普罗提诺的“灵魂” 8.前定观念 三、简答题 1.伊壁鸠鲁对原子论的继承和发展。 2.解释斯多亚派的按照自然生活。 3.简述皮罗主义的基本要点。 4.简述斯多亚派的世界公民的思想。 5.简述普罗提诺关于灵魂的上升之路的观点。 四、论述题 1.试论斯多亚派的物理学。 2.试论斯多亚派的德性论。 3.试论新柏拉图主义的流溢说。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准则学、物理学、理学 2.重量 3.动态快乐、静态快乐 4.火、气、土、水 5. 正义、智慧、勇敢、节制 6.不作任何决定,悬搁判断7.太一、理智、灵魂8. 流溢 二、名词解释 1.普纽玛是斯多亚自然哲学的中心概念。它是由火与气两种能动的元素构成的精气。斯多亚派也称之为“技艺性的”或“理智的”普纽玛。因为普纽玛有两个成分,它便有一种独特的张力运动,使其不断地活动。它是一种结构稀薄精致的物质本体,但也像一种凝聚力或能量般贯穿整个宇宙,说明后者的变化和持续。它作为自然,作为神,作为普遍的逻各斯,而作用于质料,即土和水的元素,将它们相结合。普纽玛既在宏观宇宙,也在每个个别物体中起作用。 2.皮罗认为,万物一致而不可分别,因此,我们既不能从我们的感觉也不能从我们的意见来说事物是真的还是假的。所以我们不应当相信它们,而应当毫不动摇地坚持不发表任何意见,不作任何判断。皮罗的口号是:“不作任何决定,悬搁判断。”“悬搁”的意思是中止,既不肯定,也不否定。皮罗主张悬搁对事物的判断,其理由是事物本身的不确定性。皮罗声称,事物都同样是没有差别的、不可测定的、不可判别的。由于这一原因,我们的感觉和意见都不告诉我们真理或错误,因此,我们一点也不能相信它们,而应该无意见、不介入、不动摇,对任何一个东西都说它既不是也不非,既同为是和非,又不同为是和非。真正采取这种态度的结果首先是沉默,然后是没有任何烦恼。皮罗主义认为,哲学的目的是获得安宁,而安宁由悬而不决、不做判断而来。 3.普罗提诺把最高本体叫做“太一”,在普罗提诺那里,“太一”有肯定和否定两重规定性。肯定地说,太一是神本身,是善本身。太一既是无所不包的统一性,又是单一、唯一的神,它是先于万物的源泉,它自身是无限完善和圆满的,它不能与任何一个有生命、有力量的东西相等同。否定地说,太一不是一个东西,也不是性质,也不是数量,也不是心智,也不是灵魂,也不运动,也不静止,也不在空间中,也不在时间中,它先于一切形式,先于运动,先于静止。太一虽然不运动,但却能生成其他本体,这一生成过程被喻为“流溢”。“太一”通过“流溢”生成“理智”和“灵魂”,这样便产生了普罗提诺的三大本体。 4.普罗提诺把“太一”生成其他本体的过程叫做“流溢”。“流溢”并不是主动的创造,创造是一种外求的活动,但太一却是完满自足的,因为它既不追求任何东西,也不具有任何东西,更不需要任何东西,这些流溢出来的东西便生成其他本体。或者毋宁说,流溢是善的自然流淌,普罗提诺说,物满自溢,这个道理甚至连无生命的事物也要遵从。另外,流溢是无损于自身的生成,正如太阳放射出光芒无损于自身的光辉一样。 5.伊壁鸠鲁的伦理学被称为快乐主义。按照感觉主义的准则,快乐无可辩驳地具有崇高的价值:感觉证明了快乐为善、痛苦为恶这一常识的正确性,感情显示了趋乐避苦的自发性和自明性,另外,视快乐为幸福也是在人类生活中形成的前定观念。因此,快乐的伦理价值是显而易见的真理。伊壁鸠鲁虽然把快乐与幸福相等同,但却坚决反对把快乐与享乐相等同。他说:“每一种快乐由于其自然吸引力,都是某种善,但并不是每一种快乐都值得选择。”伊壁鸠鲁区分了三类不同的快乐:第一种是自然的和必需的,如食欲的满足;第二类是自然的,但却不是必需的,如性欲的满足;第三类是既不自然又不是必需的,如虚荣心、权力欲的满足。他又区分了强烈但不能持久的快乐与平静而长久的快乐,还区分了动态快乐和静态快乐;

论晚期希腊哲学在西方哲学中的价值

第17卷 第2期长 春 大 学 学 报 Vol .17 No .2 2007年3月 JOURNAL OF CHANGCHUN UN I V ERSI TY M ar .2007  文章编号:1009-3907(2007)02-0076-04 收稿日期:2006-10-10 作者简介:由剑锋(1970-),男,吉林省长春市人,长春大学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工作与研究。 论晚期希腊哲学在西方哲学中的价值 由剑锋 (长春大学人文学院,吉林长春 130022) 摘 要:从对古希腊哲学发展历程和西方哲学传统与基本精神的分析入手,晚期希腊哲学是有其 合理性和积极价值的。它的价值在西方哲学外部表现为:开启了其后继者罗马人的思辨之路、丰富和扩展了它的文明,进而奠定了整个欧洲文明的走向,并在文明传播和扩展的过程中开了东西方哲学和文明交流之先河。而就西方哲学本身的发展而言,它在哲学精神、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上也深深影响了西方哲学的发展与走向。关键词:晚期希腊哲学;西方哲学;价值中图分类号:B50213 文献标识码:A 1 晚期希腊哲学具有合理和积极的价值 晚期希腊哲学作为古希腊哲学发展史中的最后一个阶段,一直被人们认为是缺乏思辨性和独创性的,对后世的影响也远不如早期和古典时期的哲学那样深远悠长,只不过是人们面对苦难动荡生活的一种无耐选择和精神慰藉,这就是所谓的哲学的“伦理化”倾向。而且其中所包含的“感觉主义”、“神秘主义”和“怀疑主义”的倾向更是根本上破坏了西方哲学理性主义的传统,最终导致了古希腊哲学的衰落和被基督教哲学所代替。因而,晚期希腊哲学不但没有了创造性,还仿佛是具有了“破坏性”。然而,历史是难以割断的,凡是现实的也必然都是合理的,整个希腊哲学作为一种完整的哲学样态,真的能这样简单的区别为早期和古典时期是积极和有创造性,而后期就变得缺乏创造性和合理性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从对古希腊哲学发展历程和西方哲学传统与基本精神的分析入手,我们会发现,晚期希腊哲学是有其合理性和价值的。 首先,从最直观的分析入手:古希腊哲学发端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后529年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关闭雅典所有的学园为止,前后共1200余年,其间历经了早期、古典时期、晚期三个主要阶段,其中,晚期(公元前322年~公元后529年)就占 据了800余年,占整个古希腊哲学发展历程的三分之二,证想,如果否认了这段的价值,就差不多是否 认了一大半的古希腊哲学思想的价值,这显然是不合适的。但人们会反驳说,哲学的价值不能仅用经历的时间长短来衡量,古典时期一百多年所创造的思想的辉煌是以后在时间上数倍于它的晚期所根本无法比拟的,这一点从哲学史的史实来看是任何人都无法否定的。然而这与肯定晚期希腊哲学的价值也并不是矛盾的,哲学的发展、尤其是在其形态和体系尚不十分完备的早期阶段,更需要的是理论的创新和体系、范畴的建构,这便是早期、尤其是古典时期哲学的价值所在。但哲学的发展同样也需要对前人思想的消化、理解、整理、传承和传播,否则再辉煌的思想也只不过会成为“昙花一现”,如今当我们还能够如此清晰的面对古典时期的辉煌并将它作为思想创新的不竭源泉时,本身就已经说明了晚期希腊哲学功不可没。晚期与早期、古典时期之间的关系,不是谁有价值、谁无价值的问题,抑或是谁价值更大的问题,而是具有不同价值的问题,只不过“传承者”相对于“创造者”总是会显得平凡、默默无闻、缺乏令人炫目的光彩而已。 其次,希腊人因其崇尚思辨、自由和勇于探索世界奥秘的民族精神而开始了哲学的探索,从而奠定了西方哲学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的思想传统。而哲学的

晚期希腊哲学

第六章晚期希腊哲学 晚期希腊哲学:1)从时间上讲,指从公元前322年亚里士多德逝世到公元529年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关闭雅典所有学园这段时期,在大希腊和罗马流传的哲学,也叫希腊化时期和罗马时期的哲学。 2)从包括的哲学学派讲,指伊壁鸠鲁派、斯多亚派、怀疑派、新柏拉图主义以及以柏拉图追随者组成的学园派和以亚里士多德追随者组成的逍遥派等的哲学。3)从哲学特征讲:1、它是逐渐衰落的希腊哲学。 2、它具有明显的伦理化的倾向,即以伦理学为核心或归宿,哲学的主要目标不再是追求智慧,而是追求幸福。与此同时,哲学也变得追求实用。 伊壁鸠鲁派主要观点: 1、以感觉主义出发,认为善或幸福就是快乐,恶就是痛苦。 2、认为快乐是有层次的,而最高的快乐是静态快乐,即身体免遭痛苦和心灵不受干扰,或者说身体健康和心灵宁静,而在二者之中尤以心灵“宁静”为紧要。 他为此反对把“享乐”当“快乐”,享乐被认为是无止境地追求满足欲望,总是与痛苦伴随。 斯多亚派的伦理学 在斯多亚派看来,伦理学是哲学的核心和目的,自然哲学是基础,逻辑学是手段。对三者的关系进行比喻。 斯多亚派的所有伦理学观点都可以概括为一句话:“按照自然生活”。 认为自然指世界的本性,即“逻各斯”、“正确理性”等,按照自然生活也就是按照理性生活,按照自然律生活 三、怀疑派(Skepticism) 晚期希腊的怀疑主义哲学一般被认为有三个时期: 1)早期:2)中期:3)晚期: (一)皮罗的怀疑主义(皮罗主义) 皮罗(Pyrrhon、约公元前365——前270年) 1、认为任何认识都是不可能的。 2、认为“悬搁”不仅是一种认识态度,而且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3、认为不动心或宁静的心境就是最高的善的体现。 (二)恩披里柯的怀疑主义的五个论据: 四、新柏拉图主义(Neo-Platonosm)

浅析古希腊哲学的特点及其意义1

浅析古希腊哲学的特点及其意义 [摘要]在西方哲学史上,古代哲学通常称为“古希腊哲学”或“希腊哲学”。它从希腊发源,诞生于公元前6世纪,经历了希腊古典时期、希腊化时期、罗马共和国时期和罗马帝国时期。古希腊哲学作为人类认识发展史的最初阶段,也是西方文化的开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丰厚的文化背景和独特的地理位置等综合因素下产生的古希腊哲学,有着自身的特点,并且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着深刻的影响和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古希腊哲学特点意义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在这片广阔的地域上产生的古希腊哲学,经历了相当长的时期,从公元前6世纪--公元6世纪,一般情况下,古希腊哲学分为三个阶段:早期自然哲学、古典时期的希腊哲学、晚期希腊哲学。各个阶段的哲学,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及其意义,下面将从整体上分析古希腊哲学的特点及其意义。 一、古希腊哲学的特点 开始于公元前6世纪,终止于公元6世纪的古希腊哲学,是一种丰富多彩的哲学。作为古代哲学,孕育于古希腊时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中,与其他的或后来的哲学相比,古希腊哲学从总体上看,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希腊哲学的基本精神是爱智慧、尚思辨、重探索。虽然在古代中国、印度、巴比伦、埃及等文明古国中,都曾以最原始的文化形态(神话、史诗等)表述出许多深刻的哲学思想,但只有古希腊人把哲学从这些文化形态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或知识体系。从“哲学”一词的词源来看,它出自希腊语philosophia,是由philos和sophia两部分构成的动宾词组,philos是动词,指爱和追求,sophia是名词,指智慧,故其含意是爱智慧。在希腊人看来,求

古希腊哲学述评

古希腊哲学述评 摘要:古希腊哲学是是整个西方哲学的开端,了解古希腊哲学就是追问西方哲学初始阶段哲学主题的演变历程。 关键词:古希腊哲学早期希腊自然哲学 古典时期的希腊哲学晚期的希腊哲学 所谓古希腊哲学是指在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6世纪这1000多年间,在古希腊罗马世界出现的哲学思想和理论体系的统称。因其出现在古希腊罗马地区,有时亦将其称为“古希腊罗马哲学”。但是这一提法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确切,因为所谓的“罗马哲学”仅是希腊哲学的后续阶段。 古希腊哲学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即早期希腊自然哲学时期,古典时 期的希腊哲学和晚期希腊哲学。 一、早期希腊自然哲学。这一时期的哲学家致力于探讨“本原”(basic stuff)问题,提出关于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探究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它从 什么演变而成,最后又回到什么去。 早期希腊自然哲学的特点: 1. 以本原问题作为研究的中心,致力于从具体的物质性的(或者说是直观的可感的)东西中寻找具有普遍性的本原。最先出现的爱利都学派中,泰勒斯(Thales)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而继泰勒斯之后的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der)将本原归结为没有任何规定性的“无定”(the infinite);阿那克西美尼(Anaximenes)以气作为本原。而爱菲斯学派的代表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则认为“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同时期的在南意大利出现的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学派和埃利亚学派(The Eleatics)分别以抽象的数和“存在”(being)为本原。不管是泰勒斯的水本原说,还是阿那克西曼德的无定说、赫拉克利特的活火都是以某一具体的物质性的东西作为本原。而在此后的多元论者(The pluralists) 为了解决一与多的矛盾,放弃了单一的本原传统,改用多种东西的共同作用来解释事物的生灭。如:恩培多克勒(Empedokles)的“四根”(four roots)说宣称火、土、气、水是万物之根。阿那克萨戈拉(Anaksagoras)的“种子”(speramata)论认为无限的种子组成了万物。再如:德谟克里特(Demokritos)的原子(atoms)论,以“不可分割的原子”作为生成万物的元初物质。因这一时期的哲学家基于想象和猜测,所以这些 哲学思想难免较为朴素和直观。

希腊哲学在人类文明中的作用

希腊哲学在人类文明中的作用 陈熙元201401212 金融1402 一、论文摘要 (一)《浅析古希腊哲学的历史分期和主要特点》 王智莉《法制与社会》2008.10 希腊哲学史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前苏格拉底哲学),中期(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哲学),晚期(亚里士多德之后诸派哲学)。早期希腊哲学家包括泰勒斯、伊奥尼亚的哲学家、毕泰戈拉学派、爱利亚学派、恩培多克勒和德谟克利特。他们都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一些基本的物质所组成的。中期希腊哲学家包括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共同点是都追求美德。晚期主要派别有:伊壁鸣鲁派、斯多亚派、怀疑派、新柏拉图主义、学园派和逍遥派。哲学更加注重专业性的学术研究所不涉及的领域,朝着伦理化方向发展。就思想的深度和内容的丰富程度而言,晚期希腊哲学远不及前两个时期。 希腊哲学的主要特点有:爱智慧、尚思辨、重探索是希腊哲学的基本精神;探讨自然、本性是希腊哲学的基本内容;朴素直观的辩证性是希腊哲学自然观的基本性质;探索精神是希腊哲学的基本精神;哲学与自然科学、哲学与“神学”不分是希腊哲学的独特表现。 (二)《论古希腊哲学的地方性特征与世界化历程》 王晓朝《学海》2012.02 希腊哲学具有地方性特征,但是承认希腊思想来源的非希腊性并不会导致对希腊思想原创性的否认。希腊哲学确实是古希腊民族的原创。哲学是以理论思维

形式表现的人们对世界总体的认识。希腊思想发展到巴门尼德才开始迈入了理性思维的门槛。 在古典时期经过阿那克萨戈拉和智者运动,希腊哲学成形了。柏拉图的“型相实在论”和亚里士多德的“本体论”是最有代表性的思想成就,。但他们的思想仍然是地方性的,但却具备了世界性的价值。 希腊哲学的跨文化传播分三步走:第一步是随亚历山大帝国传播(希腊化时期);第二步是随罗马帝国传播(罗马时期);第三步是进入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圈,直至文艺复兴(西方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西欧人从伊斯兰世界找回希腊哲学。 希腊哲学在跨文化传播中确实丧失了它的地方性特征,但依然是希腊哲学。因为其在跨文化传播中没有丧失其理性的基本精神。希腊哲学的基本精神就是哲学的基本精神。因此可以说希腊哲学的特征是地方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三)《论早期希腊哲学的特征及其对后世科学的影响》 唐蕾《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6 早期希腊哲学产生的文化生态:地理环境,希腊境内山峦叠嶂、土地贫乏、三面环海;经济状况,农业落后,航海业、工商业繁荣;社会状况,繁荣的商业、贸易和殖民活动使其形成了自由宽松的社会环境,较早接受平等互利观念;社会制度,古希腊城邦从未形成过统一的中央集权,建立了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 早期希腊哲学的研究内容:古希腊民族很早就摆脱了宗教迷信的束缚而对自然万物产生浓厚的兴趣。研究包括世界本原、世界的统一性、变与不变的关系问题等。 早期希腊哲学思想的特点:哲学家的研究对象是作为整体的自然。早期哲学

(完整版)古希腊哲学的意义

古希腊哲学的意义 古希腊哲学是激发西方思想文化活力的火种,是西方哲学的源头。在10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古希腊哲学涉及广阔的知识领域,各门具体知识和学科都是从哲学中分化出来的。 1、对当时的社会生活、科学文化有指导意义。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古希腊哲学亦是如此。因而它为当时的人们社会生活以及科学文化的发展有指导意义。 2、对中古哲学乃至西方哲学的产生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古希腊早期的哲学家虽然著述不多,有的甚至只留下一些残篇,却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基本的范畴。比如,米利都学派最早提出了“本原”,赫拉克利特提出了“逻各斯”,爱利亚学派提出了“存在”和“非存在”,原子论哲学家提出了“原子”和“虚空”,等等。特别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前者提出了著名的“理念论”,后者则阐述了“存在”和“本体”、“形式”和“质料”、“潜能”和“现实”等哲学范畴及其相互关系。在晚期希腊哲学的时代,基督教思想已经开始形成并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古哲学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希腊哲学的铺垫。现代西方哲学经常使用的许多范畴,大多是在古希腊哲学中提出来的。 3、对现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发展壮大有重要意义。古希腊哲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哲学与自然科学交织在一起,哲学家也是科学家,自然科学知识统一于哲学思辨之中。这虽然说明哲学和自然科学都还不成熟,但也是科学的良好开端。西方的科学并不是希腊人开创的。一般认为,几何学起源于埃及,天文学起源于巴比伦。但在这些地方,科学仅有实用的意义,并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层面。而古希腊哲学蕴含着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正是在这种精神的主导下,古希腊出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修订版)复习笔记(晚期希腊哲学)【圣才出品】

第6章晚期希腊哲学 从公元前322年亚里士多德逝世到公元529年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关闭雅典所有的学园,这段时期在哲学史上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完整阶段,经历了两个不同的时期:希腊化时期和罗马时期。 晚期希腊哲学有四个新的派别:伊壁鸠鲁派、斯多亚派、怀疑派和新柏拉图主义,老学派以柏拉图追随者组成的学园派和亚里士多德追随者组成的逍遥派为主。 这个时期的新学派区别于老学派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伦理化的倾向;从理论形态上看,原来属于哲学思辨范围的某些对象出于实用的需要,从哲学中分化出去。 一、伊壁鸠鲁派(花园派) 伊壁鸠鲁(Epicurus,公元前342~前270年)著有《格言集》和《学说要点》。 1.原子论的自然观 (1)观点 伊壁鸠鲁是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的忠实继承者,坚决维护原子和虚空的真实性。同时对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做了重要的补充。他认为,原子除有形状、次序和位置之外,还有重量这一性质。 (2)原子的运动原因 ①由于原子自身的重量,原子在无限的虚空中垂直下落。 ②由于原子相互碰撞,造成原子碰撞的原因是某些原子在下落运动时产生偏斜,碰撞沿

另外垂直方向运动的原子,产生出横向和斜向的运动。原子相互碰撞组成了原子团,所有的事物都不过是大大小小的原子团,都是无序的碰撞造成的结果。 2.快乐主义 (1)观点 伊壁鸠鲁的伦理学被称为快乐主义。 ①按照感觉主义的准则,快乐无可辩驳地具有崇高的价值:感觉证明了快乐为善、痛苦为恶这一常识的正确性。 ②把快乐与幸福相等同,但却坚决反对把快乐与享乐相等同。 (2)区分不同的快乐: ①第一种区分 a.自然的和必需的,如食欲的满足; b.自然的,但却不是必需的,如性欲的满足; c.既不自然又不是必需的,如虚荣心、权力欲的满足。 ②第二种区分 a.强烈但不能持久的快乐; b.平静而长久的快乐。 ③第三种区分 a.动态快乐:欲望的要求和满足,如娱乐和高兴; b.静态快乐:痛苦的消除,如无饥无渴、无欲无求的轻松状态。 第一,静态快乐是指身体免遭痛苦和心灵不受干扰两个方面;或用肯定的方式表述,是指身体健康和心灵宁静。“宁静”的心态是静态快乐的主要特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