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题库2-0-8

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题库2-0-8

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题库2-0-8

问题:

[单选]焦虑症不应出现()。

A.担心

B.紧张

C.恐惧

D.幻听

E.自主神经系统症状

问题:

[单选]强迫观念的特点是()。

A.源于自己内心的某些思想或观念

B.思想不是属于自己的

C.思维不受自己的意志所支配

D.无现实意义的联想

E.症状内容多荒谬

问题:

[单选]对强迫症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可同时存在

B.强迫行为是为了减轻焦虑

C.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反强迫

D.可伴有抑郁

E.强迫症患者均存在自知力

出处:天津11选5 https://www.doczj.com/doc/0b4725327.html,;

问题:

[单选]关于强迫症的治疗,不正确的是()。

A.强迫观念为主者,药物治疗效果好

B.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的有效剂量是150~250mgd

C.SSRI类治疗强迫症的剂量和治疗抑郁症的剂量一样

D.暴露治疗是治疗强迫症的有效方法

E.对难治性强迫症,合用丙戊酸钠可能取得一定疗效

问题:

[单选]下列疾病中,常表现注意增强的是()。

A.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B.疑病症

C.重度抑郁发作

D.癔症

E.急性应激障碍

问题:

[单选]女,35岁,和邻居争吵中,突然盘腿坐在地上,双手握成兰花指,口中念念有词,声音与平时迥异:"我是观世音菩萨,要惩罚人间的恶棍"等,持续约半小时,事后不能回忆。最可能的诊断是()。

A.分离一转换障碍

B.漫游症

C.急性应激障碍

D.Ganser综合征

E.恐惧症

问题:

[单选]女,36岁,文盲,既往体健,一贯争强好胜。1年前行绝育手术,术中听到医生说:"夹断了",术后感到全身无力,双腿发软,需扶拐杖行走。后听某人说:"半年不好就会瘫",此后双腿完全不能活动。神经系统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明确异常。最可能的诊断是()。

A.重症肌无力

B.躯体化障碍

C.隐匿性抑郁症

D.分离一转换障碍

E.创伤后应激精神障碍

问题:

[单选]男,35岁,半年来工作遇到困难。近3个月来在不同场合频繁出现胸闷心慌,呼吸困难,窒息感,感到自己快要死去,大汗,手足发麻。当时神志清楚,多次打120,或自己看急诊。每次发作10~30分钟,因此到急诊室时已好转。非常担心再次发作,因此不敢独处。各项身体检查均未发现异常。最可能的诊断是()。

A.恐惧症

B.抑郁症

C.惊恐发作

D.躯体形式障碍

E.分离一转换障碍

第十一章 习题集( 应激)

第十一章应激与相关疾病 一、目的及要求 1.掌握心理应激状态下的主要表现。 2.掌握急性心因性反应、延迟性心因性反应及适应障碍的临床特点与处理原则。 3.了解应激、应激源的涵义,了解常见的应激源包括哪些,了解影响个体对心理、社会应激源认知与评估的因素。 4.了解应激过程的中介机制、Selye的应激学说。 5.了解人类需要的分层和动机冲突受挫的常见表现形式。 6.要求学生懂得应激可以导致新的疾病或加重已有的疾病,因此,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要重视对患者的心理抚慰,处处体现人文主义关怀。 二、各节应了解和掌握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概述 1.掌握处于应激状态的个体的主要表现。 2.了解刺激与反应的关系 3.了解应激过程的中介机制(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变化),了解应激与健康的关系(适度应激有益健康,应激过度则会致病)。 4.了解Selye的应激学说(全身适应综合症的三个阶段)。 5.了解常见的心理应激源;了解需要受挫、动机冲突与疾病的关系。 6.了解个体对应激源做出反应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第二节应激相关障碍 掌握急性心因性反应、延迟性心因性反应及适应障碍的主要临床特征。 第三节应激相关疾病的治疗 掌握此类疾病治疗的基本原则。

三、练习题 【选择题】 (一)A型题 1.有关刺激与反应以下哪一项最正确 A.物理刺激产生物理反应 B.化学刺激产生化学反应 C.语言刺激只引起心理反应 D.抽象刺激的作用强度大于物理刺激 E.从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到最复杂的人类,都有接受刺激和作出反应的能力 2.有关应激与应激源以下哪一项不对 A.应激即指对应激源作出的反应 B.应激源指导致个体出现应激的原因 C.处于应激状态下的个体常有内环境的紊乱 D.应激源有正性与负性之分 E 心理健康的个体是因为他们较少碰到应激源 3.以下哪项不是处于应激状态下的个体的表现 A.体内神经递质发生改变B.体内神经内分泌发生改变 C.可能导致脑功能损害D.可表现精神异常 E.常表现交感神经抑制而副交感神经兴奋 4.有关动机与冲突以下哪项不对 A.动机就是唤起、推动与维持行为去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B.动机的产生源于个体需要与主观愿望 C.动机的实现还要受到许多客观环境条件的限制 D.动机的好坏是引起应激的根源 E. 动机受挫,就有可能产生应激 5 以下哪项一般不是心理应激状态下的情绪特征 A.情绪不稳、易激惹 B.表情茫然 C.激情发作 D.焦虑不安、慌张恐惧 E.情感淡漠 6 以下哪一项不是急性心因性反应的特征 A.可出现意识障碍 B.精神运动性兴奋与抑制 C.内容常涉及心因与个人经历 D.病程一般不超过三个月

自考变态心理学(05626)

目录 第一章绪论 (2) 第二章心理病症现象 (3) 第三章神经症 (5) 第四章癔症及应激相关障碍 (7) 第五章人格障碍 (10) 第六章心境障碍 (12) 第七章精神分裂症 (14) 第八章进食与睡眠障碍 (16) 第九章性功能与性心理障碍 (19) 第十章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21) 第十一章儿童和青少年期精神障碍 (23) 第十二章老年期精神障碍 (26)

第一章绪论 领会: 1.变态心理学评估的几种方法 (1)临床访谈 (2)行为评估 (3)身体检查 (4)心理测试 (5)生理心理评估 (6)脑成像技术 2.心理障碍的多维综合模型与经典的4大心理学对变态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多维综合模型: 3.变态心理评估工具的基本元素 评估工具的基本要素:信度、效度、标准化。 识记: 1.变态心理的概念和标准p3 变态心理是一个很难精确定义的概念。一般认为,变态心理或在心理障碍是一种伴随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 三个基本标准:心理功能紊乱;痛苦或损伤;非典型性反应。 2.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的10种分类 (0)器质性精神障碍 (1)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2)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3)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4)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质。 (5)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6)人格障碍、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 (7)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 (8)童年和青少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和情绪障碍。 (9)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应激相关障碍选择题

A.适应能咯不良的个体易患 B.病程一般不超过一年 C.部分病人可以表现为品行障碍 2.以下哪项不是延迟性心因性反应的特点(B) A.应激源往往具有异常惊恐或灾难性质 B.症状常有晨重夜轻的节奏变化 C.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 D.持续性的警觉性增高 3.以下哪项不是急性心因性反应的特征(D) A.可出现意识障碍 B.精神运动性兴奋与抑制 C.内容常涉及心因与个人经历 D.病程一般不超过三个月 4.有关应激与应激源以下哪项不对(D) A.应激即指对应激源作出的反应 B.应激源指导致个体出现应激的原因 C.处于应激状态下的个体常有内环境的紊乱 D.心理健康的个体是因为他们较少碰到应激源 5.以下哪项不是处于应激状态下的个体的表现(B) A.体内神经递质发生改变 B.常表现交感神经抑制而副交感神经兴奋 C.可能导致脑功能损害 D.可表现精神异常 6.以下哪项一般不是心理应激状态下的情绪特征(C) A.情绪不稳、易激怒 B.表情茫然 C.情感淡漠 D.焦虑不安 7.在帮助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病人及其家属处理好家庭冲突方面,下列哪项护理措施最有效(D) A.让其家人教会病人识别防卫行为 B.让其家人不告诉病人如何处理问题 C.让病人增加参加社交活动的机会 D.鼓励病人面对现实,主动调适自己 8.急性心因性反应的病程一般不超过(A) 周 周

周 个月 9.急性应激障碍的临床特点是(B) A.病程长 B.病前遭受突如其来且超乎寻常的应激性生活事件 C.症状的出现与应激源无关 D.预后差 10.适应障碍起病(A) A.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后3个月内 B.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后2个月内 C.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后1个月内 D.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后6个月内

《精神科护理学 》教案:第十二章、神经症和癔症患者的护理

教案概要 课程名称:精神科护理学 编写时间:2010 年 4 月18 日 温州医学院护理学院制

第十二章、神经症和癔症患者的护理 第一节神经症和癔症的临床特点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神经症和癔症的常见症状及主要分型。 (二)熟悉各类型神经症的临床特征。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介绍各神经症的临床特征和治疗。 (二)重点讲解神经症的分类及临床特征。 第二节神经症和癔症患者的护理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神经症和癔症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 (二)熟悉神经症和癔症的护理目标,躯体、心理、社会功能方面的护理措施。 (三)了解护理评价。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介绍神经症躯体、心理、社会、家庭与环境方面的护理评估及护理诊断。 (二)重点介绍神经症的护理目标,躯体、心理、社会功能方面的护理措施。 第十三章应激相关障碍患者的护理 第一节应激相关障碍的临床特点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应激障碍的分型和重要概念。 (二)熟悉应激相关障碍的临床特点。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介绍应激障碍的相关概念及分型。 (二)重点讲解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的临床特点。

第二节应激相关障碍的治疗与预防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治疗的原则 (二)熟悉预防措施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治疗和预防措施 第三节应激相关障碍患者的护理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应激相关障碍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二)熟悉应激相关障碍的护理措施。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介绍应激相关障碍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 (二)重点讲解应激相关障碍的护理措施。

焦虑是一种不明原因,具有紧张、担心和恐惧性质的情感体验。焦虑的躯体方面的不适症状,主要是植物性神经功能亢进,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释放所致。它们作用于不同器官,出现多种临床征象,如震颤、出汗、四肢厥冷、心动过速、血压上升、呼吸急促等。焦虑的自觉症状主要由对躯体感觉的复杂体验所组成。因此,心悸、心前区疼痛、窒息等为常见的主诉,尤其产生在急性焦虑时。为此,对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鉴别就显得十分重要。 恐怖是紧张情绪的直接流露,是对自身不信任和对他人过度依赖的极端表现,是对外来压力的一种反抗形式。恐怖时的躯体症状也伴有相应的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 抑郁是某种不愉快人心境并伴有一定器官的功能紊乱。神经症的抑郁表现常常是躯体症状突出,而将构成基础的抑郁掩盖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抑郁的表现有孤独、空虚感、烦躁不安、言事简短、语调低沉、工作任务难以完成等。4.紧张性疼痛。神经症患者可以出现紧张性头痛,患者觉“紧压”、“束箍”、“沉重”的头痛感觉,常伴有颈、背、肩部不适感。也可出现血管性头痛,常有“跳动”感。在具有癔症、抑郁、疑病性格的人中,疑病性头痛较常见。5.睡眠障碍。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失眠、睡眠过度、多梦易醒等。失眠在临床上有三种表现:入睡困难、早醒(指觉醒过早,且醒后即不能入睡)、睡眠维持困难(指入睡后浅睡多梦,频繁醒转)。睡眠过度表现为日间因倦,且睡眠持续时间较长而并非不可抗拒的睡眠。多梦易醒表现为每次睡眠持续一至数小时,夜间多梦,晨间起床后有困乏感。 6.躯体症状。由于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感受器官和内感觉器的感觉性也增高。神经症患者可有头昏和头部紧箍感,触觉、痛觉等异常敏感。可以有一系列植物性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如心慌、心跳、胸闷、气短、腹泻、便秘、出汗、阳萎、早泄、月经不调、性功能减退等。 7.病理心理反应。神经症患者大多具有疑病倾向,由于出现上述躯体的各种症状而忧虑重重。有的急切求医,但因治疗一时不见效,使患者疑为患有重病乃至不治之症。正是由于对疾病的顾虑和担忧,可以促使患者自找医书对号入座,更引起焦虑不安和紧张恐惧,从而加重原来的病症,形成恶性循环。 几种主要分型 焦虑症 焦虑性神经症(简称焦虑症)是以焦虑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表现为没有事实根据也无明确客观对象和具体观念内容的提心吊胆和恐惧不安的心情,还有植物神经症状和肌肉紧张以及运动性不安。本症分为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两种形式。 广泛性焦虑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表现为广泛而持久的焦虑。程度比急性焦虑轻,持续时间长达3个月以上。常诉额、枕头痛、失眠易紧张、不能放松、易惊跳、有出汗、心跳、口干、头昏、喉部梗塞感等。检查可见焦虑面容、肢端震颤、腱反射活跃、心动过速或瞳孔扩大等。 广泛和持续的焦虑,并不限于发生在任何一种特定环境。主要症状为神经过敏、颤抖、肌肉紧张、出汗、头晕、心悸、头昏,以及上腹部不适。病人常说害怕自己或亲属很快会病倒,或会遇到意外事故。同:广泛焦虑障碍。 惊恐发作是患者正在进行日常活动,如看书、进食、散步、开会、或操持家务时,突然感到心悸,好像心脏要从口腔里跳出来;胸闷、胸痛、胸前有压迫感;或呼吸困难,喉头堵塞,好像透不过气来、即将窒息。同时出现强烈的恐惧感,好像将死去,或即将失去理智。这种紧张心情使患者难以忍受。因而惊叫、呼救。有的出现过度唤气(hyper-ventiladtion)、头晕、非真实感、多汗、面部潮红或苍白,步态不稳、震颤、手脚麻木、胃肠道不适等植物神经过度兴奋症状,以及运动性不安。此种发作历时很短,一般5-20分钟,很少超过一小时。症状可自行缓解,或以哈欠、排尿、入睡而结束发作。

应激相关障碍题库1-0-8

应激相关障碍题库1- 0-8

问题: [单选]病人重复体验过去痛苦经历属于() A.急性应激障碍 B.创伤应激障碍 C.适应障碍 D.癔症 E.强迫症

问题: [单选]关于PTSD的描述,正确的是() A.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B.固定一种形式的反复发生的闯入性创伤性体验重现 C.患者常常以模糊地、极端痛苦的方式进行着这种"重复体验" D.患者对与创伤有关的事物采取接收的态度 E.多数患者在创伤性事件后的数天至半年内发病,一般需要多年才能恢复正常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在重大创伤性事件发生后,患者有各种形式的反复发生的闯入性创伤性体验重现(病理性重现)。患者常常以非常清晰地、极端痛苦的方式进行着这种"重复体验",患者面临、接触与创伤性事件有关联或类似的事件、情景或其他线索时,常出现强烈的心理痛苦和生理反应。患者在创伤性事件后,频频出现内容非常清晰的、与创伤性事件明确关联的梦境(梦魇)。患者对与创伤有关的事物采取持续回避的态度。在创伤性事件后,许多患者还存在着"情感麻痹"的现象。此外,有些患者则出现睡眠障碍、易激惹、容易受惊吓、做事不专心等警觉性过高的症状。多数患者在创伤性事件后的数天至半年内发病,一般在1年内恢复正常,少数患者可持续多年,甚至终生不愈。故只有选项A 正确。

问题: [单选]有关刺激与反应以下哪一项最正确() A.物理刺激产生物理反应 B.化学刺激产生化学反应 C.语言刺激只引起心理反应 D.抽象刺激的作用强度大于物理刺激 E.从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到最复杂的人类,都有接受刺激和作出反应的能力https://www.doczj.com/doc/0b4725327.html,/ 打羽毛球的好处

癔症——分离转换障碍 __

癔症——分离转换障碍 癔症是指一种有癔症性人格基础和起病常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解离症状(部分或完全丧失对自我身份识别和对过去的记忆,CCMD-3称为癔症性精神症状)和转换症状(在遭遇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冲突时产生不快心情,并转化成躯体症状的方式出现,CCMD-3称为癔症性躯体症状)。这些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并与病人的现实处境不相称。本症除癔症性精神病或癔症性意识障碍有自知力障碍外,自知力基本完整,病程多反复迁延。常见于青春期和更年期,女性较多。青岛心理咨询中心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社会心理因素 癔症的发病和临床类型,同病人的生理、心理素质有关。紧张、恐惧、情绪不稳定、易接受暗示、文化水平低、迷信观念重者,以及青春期或更年期的女性,较一般人更易发生癔症。具有为人处事情感反应强烈、表情夸张、暗示性高、富于幻想、寻求别人注意和自我中心等表演性人格特征的人,在受到挫折或接受暗示后容易发生癔症。 2.生理机制 有学者认为,意识改变是癔症发病的基础。随着病人意识解离,有注意、警觉性、近记忆和信息整合能力等方面的损害,病人自我意识减弱、暗示性增高。个体受到生物、心理或社会

因素威胁时,会出现类似动物遇到危险时的各种本能反应,如假死或返回儿童期的退行性行为等。也有人认为,有害因素作用于弱神经类型者,使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间的皮层和皮下功能解离,结果第一信号系统与皮层下功能过盛,导致弱化状态的皮层受刺激和迅速进入超限抑制,而皮层下活动增强。临床表现为情感暴发、抽搐发作、本能活动增强和植物神经症状。同时强烈持久的情绪紧张,又可在皮层产生兴奋灶,使皮层的超限抑制向四周扩散,结合负诱导引起皮层下抑制,产生感觉缺乏、肢体瘫痪等症状。青岛心理咨询中心 3.心理机制 (1)躯体化作用,是通过躯体症状表达心理痛苦的病理心理过程。 (2)转换,是病人对挫折的一种适应方式。病人一旦发现这类症状可减轻其困难处境,则症状可能强化、持续,或在以后遇到困境时再次出现,所以癔症症状是习得性反应。 (3)解离,指病人的一些观念和认知过程可从意识的主流中解离出去,或转为功能性症状,如遗忘及意识模糊等。通过催眠可使这些观念和认知过程重新整合和恢复正常。青岛心理咨询中心 (4)暗示或自我暗示机制,可明显影响本症的发生、发展和转归。 二、临床表现 1.癔症性精神障碍(解离障碍) 癔症性精神障碍病人的病前人格常有异常,起病与精神因素有关。病人表现出来的症状可能是其关系密切的亲友所患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的类似症状。少数人的症状形成反复再现的模式,总是以出现这些障碍作为对应激的反应。常给人一种疾病的发作有利于病人摆脱困境、发泄情绪、获取别人同情和支持的感觉。主要表现为发作性意识范围狭窄,具有发泄特点的急剧情感暴发、选择性遗忘或自我身份识别障碍。反复发作者常可通过回忆和联想与以往心理创伤有关的情境而发病。常见类型如下: (1)情感爆发: 常在与人争吵、情绪激动时突然发作,表现尽情发泄、哭叫不休、捶胸顿足、撞头打滚。多人围观时,发作尤为剧烈。

应激相关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 由于强烈或持久的心理社会因素直接作用而引起的一组功能性精神障碍。可分为 >>急性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 >>适应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共同特点: ①精神刺激是发病的直接原因; ②症状表现与精神刺激的内容密切相关; ③病程、预后与精神因素的消除有关。

急性应激反应 又称急性心因性反应,是指遭受到严重的急剧的心理社会应激因素后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产生的短暂的心理异常。 发病急骤、历时短暂,预后良好。 出现与否与严重程度与应激事件、个体的人格特点、对应激源的认知和态度、应对方式及机体健康状态等密切相关。

这些症状在24~48小时开始减轻,一般不超过一周,症状超过4周,应诊断为“创伤后应激障碍”。 治疗主要是心理治疗和药物对症治疗。 心理行为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药物主要是对症治疗的,但在急性期也是采取的措施之一。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也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事件包括战争、严重事故、地震、被强暴、被绑架等 创伤性体验。 对未来的情绪体验具有创伤性影响。 对躯体或生命产生极大的伤害或威胁。 临床表现 闯入性再体验:反复重现创伤体验,症状闪回,闯入性地出现错觉、幻觉、噩梦,出现精神痛苦、生理反应。 警觉性增高:持续性警觉增高,如难以入睡、易受惊吓等。 回避:对创伤相关事物持续回避,如回避相关的场景,避免有关的交谈,甚至选择性失忆。 情感麻痹,对一般事物的反应显得麻木。 创伤事件后的数天至半年内发病,病程至少持续1个月,一般在1年内恢复正常,少数可持续多年。 创伤后应激障碍治疗 适应障碍 在明显的生活改变或环境变化时产生的、短期的和轻度的烦恼状态和情绪失调,常有一定程度的行为变化,但不出现精神病性症状。 典型生活事件:离婚、分居、迁居、移民、患重病、退休等。 发病与应激源的性质、强度、持续时间,个人的心理特征有关。 临床表现 多在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后1~3个月内出现。 症状变化较大,以情绪和行为异常为主,如焦虑、抑郁、品行异常等,社会功能受损。 成年人多见抑郁或焦虑症状,青少年以品行障碍为主,老年人可伴有躯体症状,儿童可表现退化现象。 病程一般不超过6个月。 可自行缓解,以心理治疗为主。 女,35岁。2个月前驾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丈夫身亡,自己轻伤。近一个月频繁噩梦,梦境中反复呈现车祸惨象,时常感到心悸不安。不敢看交通事故的新闻,不敢再驾车。情感麻木,郁郁寡欢,该患者的诊断是 A.抑郁症

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

目录 Contents 序Preface 致谢Acknowledgements 引言Introduction ..............................................CCMD-3分类List of categories ................................CCMD-3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Doagmpstoc criteria of mental disorders ............................. 0 器质性精神障碍 Organic mental disorders ....................................... 1 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Mental disorders due psychoactive substances or non-addictive substances ......................................... 2 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Schizophrenia and other psychotic disorders .......................... 3 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Mood (affective) disorders ........................................ 4 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 Hysteria, Stress-related disorders, Neurosis .................................... 5 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Physiological disorders rdlated to psychological factors .............. 6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 Personality disorders, Habit and impulse disorders, Psychosexual disorders ................................................ 7 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 Mental retardation, and disorders of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with onset usuallyOccurring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 8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 Hyperkinetic, Conduct, and Emotional disorders with onset usually occurring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9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应激相关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stress related disorders),旧称反应性精神障碍或心因性精神障碍,指一组主要有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碍。 临床分类 急性应激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刺激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发病,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意识范围狭隘,定向障碍,言语缺乏条理,对周围事物感知迟钝,可出现人格解体,有强烈恐惧,精神运动性兴奋或精神运动性抑制。 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 又称延迟性心因反应,指在遭受强烈的或灾难性精神创伤事件后,数月至半年内出现的精神障碍。如创伤性体验反复出现、面临类似灾难境遇可感到痛苦或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 适应性障碍 适应性障碍(adjustment disorders) 指在易感个性的基础上,遇到了应激性生活事件,出现了反应性情绪障碍,适应不良性行为障碍和社会功能受损。通常在遭遇生活事件后1个月内起病,病程一般不超过6个月。应激障碍症 应激障碍症是指人在心理、生理上不能有效应对自身由于各种突如其来的、并给人的心理或生理带来重大影响的事件,例如战争、火灾、水灾、地震、传染病流行、重大交通事故等灾难发生所导致的各种心理生理反应,应激障碍症也叫做应激相关障碍,主要包括急性应激反应、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三大类。 急性应激反应是在应激灾难事件发生之后最早出现的,其典型表现包括意识改变、行为改变、情绪改变三个方面。意识的改变出现得最早,主要表现为茫然,出现定向障碍,不知自己身在何处,对时间和周围事物不能清晰感知。比如有些人听到亲人去世的消息后当场昏过去,醒后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不认识周围的亲人,不知道身在何处。这种神志不清有时候会持续几个小时,也有的能持续几天。行为改变主要表现为行为明显减少或增多并带有盲目性。行为减少表现在不主动与家人说话,家人跟其说话也不予理睬。日常生活不知料理,不知道洗脸梳头,不知道吃饭睡觉,需要家人提醒或再三督促。整个人的生活陷入混乱状态。 行为增多者表现为动作杂乱、无目的,甚至冲动毁物。话多,或自言自语,言语内容零乱,没有逻辑性。情绪的改变主要表现为恐慌、麻木、震惊、茫然、愤怒、恐惧、悲伤、绝望、内疚,对于突入其来的灾难感到无所适从、无法应对。这些情绪常常表现得非常强烈,如被打之后出现强烈的愤怒和恐惧,丧失亲人之后出现极度的悲伤、绝望和内疚。在强烈的不良情绪的影响下,个体有时候会出现一些过激行为,比如在极度悲伤、绝望、内疚的情绪支配

变态心理学(1-6章)_重点

第一章绪论 【单选】 1. 属于心理障碍判断标准的是:心理功能紊乱;痛苦或损伤;非典型性反应 2. 认为扭曲的思维方式会导致异常行为,而矫正这种扭曲的思维方式就会减轻甚至消除异常行为的是:认知学派 3. 创造“患者中心治疗”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是:罗杰斯 4. 希波克拉底关于心理障碍的体液理论是一种:生物学的观点 5. 在心理障碍的评估中,人格测验是一种:心理测验 【判断】 1. 痛苦是所有心理障碍的共同特点(F) 2. 人本主义对人性持乐观态度(T) 3. 效度是信度的必要条件,信度是效度的充分条件。(F) 【名词解释】 1. 心理障碍——变态心理或者心理障碍是一种伴随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 2. 标准化——是一个过程,通过标准化的过程可以确定一组标准或常模。这组标准可以用于测量、记分和统计分析的全过程。常模可因标准化时选取的样本不同而有不同的类别 【填空】 1. 行为主义有3个最基本的假设:环境决定论、实验化和乐观主义 2. 第一个提出个体全程发展理论的是:埃里克森 3. 临床访谈包括精神状况检查、无结构访谈和结构化访谈 【简答】 1.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把心理障碍分为哪10种类别?(0)器质性精神障碍 (1)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2)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3)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4)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 (5)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6)人格障碍、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 (7)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 (8)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和情绪障碍 (9)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论述】 1. 请谈谈你对变态心理多维度整合模型的理解 多维综合模型强调引起变态行为的原因是复杂且令人迷惑的,每个维度,无论是生物的或是心理的,都极大地被其他维度和个体的发展影响着。它们相互交织,通过多种多样的、复杂的和难以理解的方式造成心理障碍。为了探究各种心理障碍的病因,必须考虑所有相关领域的交互作用,包括遗传学、行为和认知过程、情感影响、人际关系作用以及发展的因素等 第二章心理病理现象

应激相关障碍选择题

1.以下哪项不是适应性障碍的特征(C) A.应激源常为日常生活中的应激性事件 B.适应能咯不良的个体易患 C.病程一般不超过一年 D.部分病人可以表现为品行障碍 2.以下哪项不是延迟性心因性反应的特点(B) A.应激源往往具有异常惊恐或灾难性质 B.症状常有晨重夜轻的节奏变化 C.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 D.持续性的警觉性增高 3.以下哪项不是急性心因性反应的特征(D) A.可出现意识障碍 B.精神运动性兴奋与抑制 C.内容常涉及心因与个人经历 D.病程一般不超过三个月 4.有关应激与应激源以下哪项不对(D)

A.应激即指对应激源作出的反应 B.应激源指导致个体出现应激的原因 C.处于应激状态下的个体常有内环境的紊乱 D.心理健康的个体是因为他们较少碰到应激源 5.以下哪项不是处于应激状态下的个体的表现(B) A.体内神经递质发生改变 B.常表现交感神经抑制而副交感神经兴奋 C.可能导致脑功能损害 D.可表现精神异常 6.以下哪项一般不是心理应激状态下的情绪特征(C) A.情绪不稳、易激怒 B.表情茫然 C.情感淡漠 D.焦虑不安 7.在帮助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病人及其家属处理好家庭冲突方面,下列哪项护理措施最有效(D) A.让其家人教会病人识别防卫行为

B.让其家人不告诉病人如何处理问题 C.让病人增加参加社交活动的机会 D.鼓励病人面对现实,主动调适自己 8.急性心因性反应的病程一般不超过(A) A.1周 B.2周 C.3周 D.1个月 9.急性应激障碍的临床特点是(B) A.病程长 B.病前遭受突如其来且超乎寻常的应激性生活事件 C.症状的出现与应激源无关 D.预后差 10.适应障碍起病(A) A.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后3个月内 B.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后2个月内

05626 变态心理学 课本简答题

B040110教育心理学教材版本

05626变态心理学课本简答题、论述题整理 第一章绪论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将心理障碍分为哪10种类别? (0)器质性精神障碍 (1)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2)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病性障碍 (3)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4)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 (5)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6)人格障碍、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 (7)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 (8)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和情绪障碍 (9)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第二章心理病理现象 简述如何判定某一精神活动是否正常? (1)纵向比较,即与其过去一贯的表现相比较,精神状态的改变是否明显; (2)横向比较,即与大多数正常人的精神状态相比较,差别是否明显,其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是否超出了一般限度;(3)应注意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的处境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 自知力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如何? (1)临床上将有无自知力,以及自知力的恢复的程度作为判断病情轻重和疾病改善程度的重要指标。 (1)精神症状的消失,并认识到所患精神症状是病态的意味着病人在临床上的痊愈。 第三章神经症 惊恐障碍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惊恐障碍是指个体突然感到强烈的恐惧、紧张,或者预感到有不好的事情将要发生。 认知上,个体有濒死感和失控感 情绪上,个体被强烈的疑虑、恐惧所击溃 生理上,个体可表现出急性应激反应。 社交恐惧症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社交恐怖症的诊断标准) (1)符合恐惧症的诊断标准; (2)害怕对象主要为社交场合和人接触; (3)常伴有自我评价低和害怕批评; (4)排除其他恐惧障碍 特定恐惧症的主要类型: (1)动物恐惧症 (2)自然环境恐惧症 (3)情景恐惧症 (4)血、注射和伤口恐惧症 (5)其他:包括疾病和死亡 请阐述导致社交恐惧症的原因。 (1)个体有焦虑的生物易感性与(或)社会抑制的生物倾向性; (2)在压力的情境下,个体可能会在社会情境中出现未预期的惊恐发作(虚慌) (3)个体可能经历源于真实惊恐的社会床上,并对相同或相似社会情境感到加氯(条件化作用)。创伤性社会经历可以追溯

第十一章应激相关障碍选择题

精品文档 1.以下哪项不是适应性障碍的特征(C) A.应激源常为日常生活中的应激性事件 B.适应能咯不良的个体易患 C.病程一般不超过一年 D.部分病人可以表现为品行障碍 2.以下哪项不是延迟性心因性反应的特点(B) A.应激源往往具有异常惊恐或灾难性质 B.症状常有晨重夜轻的节奏变化 C.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 D.持续性的警觉性增高 3.以下哪项不是急性心因性反应的特征(D) A.可出现意识障碍 B.精神运动性兴奋与抑制 C.内容常涉及心因与个人经历 D.病程一般不超过三个月 4.有关应激与应激源以下哪项不对(D) A.应激即指对应激源作出的反应 B.应激源指导致个体出现应激的原因 C.处于应激状态下的个体常有内环境的紊乱 D.心理健康的个体是因为他们较少碰到应激源 5.以下哪项不是处于应激状态下的个体的表现(B) A.体内神经递质发生改变 B.常表现交感神经抑制而副交感神经兴奋 C.可能导致脑功能损害 D.可表现精神异常 6.以下哪项一般不是心理应激状态下的情绪特征(C) A.情绪不稳、易激怒 B.表情茫然 C.情感淡漠 D.焦虑不安 7.在帮助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病人及其家属处理好家庭冲突方面,下列哪项护理措施最有效(D) A.让其家人教会病人识别防卫行为 B.让其家人不告诉病人如何处理问题 C.让病人增加参加社交活动的机会 D.鼓励病人面对现实,主动调适自己 8.急性心因性反应的病程一般不超过(A)

精品文档 A.1周 B.2周 C.3周 D.1个月 9.急性应激障碍的临床特点是(B) A.病程长 B.病前遭受突如其来且超乎寻常的应激性生活事件 C.症状的出现与应激源无关 D.预后差 10.适应障碍起病(A) A.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后3个月内 B.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后2个月内 C.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后1个月内 D.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后6个月内

创伤后应激障碍综述

目录 1.概述 (2) 1.1基本概念 (2) 1.2流行病学研究 (2) 1.3临床表现 (3) 2.致病因素 (3) 2.1创伤事件 (3) 2.2易感因素 (4) 3.诊断与评估 (5) 3.1诊断 (5) 3.2评估 (6) 4.治疗与预防 (7) 4.1心理治疗 (7) 4.2药物治疗 (7) 4.3预防 (8) 参考文献 (9)

创伤后应激障碍综述 社会冲突、自然灾害给人类造成了严重的生理和心理伤害。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disorder, PTSD)已经成为影响创伤救治整体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严重干扰了人民生活和社会秩序。许多人产生了焦虑、抑郁、恐惧、反复不能忘记痛苦、出现回避行为等症状。这就使得对创伤后应激障的研究越发显得重要。 1.概述 1.1基本概念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由非同寻常的威胁或灾难性事件所引发的强烈的恐惧感、无助或厌恶等严重的心理反应(Nolen, 2005),至少会持续一个月,其特征为创伤或灾难性事件后长期存在的焦虑反应,主要症状为持续的警觉性增高症状群、反复发生的闯人性再体验症状群、反应性麻木症状群(David, n.d.)。 PTSD可引起明显的职业、心理和社会功能残疾,对个体的社会功能、家庭生活和身心健康造成长期的破坏性影响,也给患者及其家庭乃至社。 1.2流行病学研究 据美国精神病协会(American Psychiatry Asso-ciation,APA)统计,美国PTSD的人群总体患病率为1至14%,平均为8%,个体终生患病危险性达3至58%,女性PTSD患者终身患病率高于男性,约是男性的2倍(Breslau, 2001),原因在于伤害女性的暴力袭击的发生更为普遍,如,性侵犯、身体伤害。普通人群中50%以上的人一生中至少有一次曾暴露于创伤事件,并不是所有的创伤幸存者都

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 年版)-急性应激障碍

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 年版)-急性应激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ASD)是DSM-5 中的诊断名称,在ICD-10 中被称为急性应激反应。在ICD-11 中,急性应激反应已从“精神行为或神经发育障碍”一章中移出。 急性应激障碍是指由于暴露于具有极端威胁或恐怖性质的事件或情景而导致的短暂的情绪、躯体、认知或行为症状的发展。患者遭受创伤后立即发病,通常在 1 小时之内。一般在数天内或威胁状况消 除后开始消退。症状往往历时短暂,病程不超过 1 个月,预后良好,可完全缓解。 一、临床特征与评估 (一)临床特征 急性应激障碍的症状变异性较大,典型表现为“茫然”状态、意识范围缩窄、意识清晰度下降、注意狭窄、定向错误、对周围的事物理解困难;也可在意识清晰状态下,反复出现闯入性回忆创伤性事件的情景。严重时达到分离性木僵或激越性活动增加(如逃跑反应)。常出现植物神经症状(心动过速、出汗、赤面等)。症状多在遭受创伤性事件后数分钟内出现,多在 2~3 天内消失,对于发作过程部分或完全遗忘。有些患者在病情严重阶段可出现片断的幻觉、妄想、严重的焦虑抑郁,可达到精神病障碍的程度,则称为急性应激性精神病

(曾称反应性精神病)。 (二)临床评估 目前我国常用于急性应激障碍的评估工具主要包括斯坦福急性 应激反应问卷(SASRD)和急性应激障碍量表(ASDS)。 二、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急性应激障碍的诊断主要依靠创伤事件和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多无阳性发现。 临床上对急性应激障碍必须评定三组症状群:创伤经历的重现、回避或麻木、过度警觉。另外,诊断急性应激障碍还必须满足一个重要条件,即在创伤事件发生时或发生之后,患者可能出现分离症状。急性应激障碍在创伤事件后症状应持续最少 3 天。因此,创伤事件后 症状持续 3 天~4 周可做出诊断。如果经历创伤事件 1 个月后症状还存在,则符合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急性应激障碍诊断要点如下: 1.有严重的精神创伤事件。 2.在若干分钟至若干小时发病。 3.主要有闯入性创伤再体验、回避、警觉性增高、分离症状。 4.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5.满足症状标准至少持续 3 天至1 个月内。 (二)鉴别诊断 发病前的精神创伤事件是诊断创伤及应激相关障碍的必要条件,因此,在与其他精神障碍进行鉴别前,应首先考虑这一点。 1.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急性期谵妄状态表现为精神运动性兴奋、幻觉、错觉、恐惧等,一般存在严重的躯体疾病和脑部疾病,无重大创伤应激源,即使有也不强烈,与症状的关系不密切。

应激相关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是指由于强烈或持久的心理社会因素直接作用而引起的一组功能性精神障碍。分为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与适应障碍三大类。该组疾病的特点是: 1.心理社会因素是直接原因; 2.临床表现与精神刺激因素密切相关; 3.病因消除或改变环境后,大多数患者精神症状应相继消失; 4.预后良好,无人格方面的缺陷。 一、急性应激障碍碍 主要症状:患者在受刺激后通常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发病,大多数患者初期为“茫然”阶段或“麻木”,行为盲目,甚至可达木僵状态,对外界剌激毫无反应,事后不能回忆应激性事件。有些患者会出现精神运动性兴奋,表现为喊叫,过度乱动或情感爆发。如果应激源被消除,症状一般在几天至一周内完全恢复,预后良好。 治疗与康复: 1.首先让患者尽快摆脱创伤环境、避免进一步的刺激; 2.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心理治疗和药物对症治疗; 3.避免和患者讨论应激性事件,要告诉患者,在大多数情况下, 人们面临紧急意外时,不大可能做得更令人满意。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 主要症状: 在重大创伤性事件(如战争、严重事故、地震、被强暴、被绑架

等)发生后,患者有各种形式的反复发生的闯入性地出现以错觉、幻觉构成的创伤性事件的重新体验。患者面临、接触与创伤性事件有关联的情景时,常出现强烈的心理痛苦和生理反应。在创伤性事件后,对与创伤有关的事物采取持续回避的态度。多数患者在创伤性事件后的数天至半年内发病,一般在1年内恢复正常,少数患者可持续多年,甚至终生不愈。 治疗与康复: 1.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心理治疗和药物对症治疗,帮助患者提 高心理应对技能,表达和宣泄相关的情感。 2.为患者争取最大的社会和心理支持。 3.家属和同事要理解患者,让患者获得最大的心理空间。 三、适应障碍 主要症状:在明显的生活改变或环境变化时(如居丧、离婚、失业或变换岗位、迁居、转学、患重病、经济危机、退休等),患者产生短期的、轻度的烦恼状态和情绪失调,并不出现精神病性症状。发病多在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后的1~3个月内出现。表现多种多样,包括抑郁心境、焦虑或烦恼,感到不能应对当前的生活或无从计划未来,失眠、应激相关的躯体功能障碍(头疼、腹部不适、胸闷、心慌),社会功能或工作受到损害。有些患者可出现暴力行为,儿童则表现为尿床、吸吮手指等。 治疗与康复: 1.治疗重点以心理治疗为主,解决患者的心理应对方式和情绪发

第九篇 神经症和癔症

第九章神经症及癔症 一、单选题 1. 神经症的共同特征不包括 A. 起病与心理素质、人格特征和社会心理因素均有关 B. 症状表现多样,包括精神病性症状 C. 社会功能可明显受损 D. 自知力存在,有求治要求 E. 病程多迁延 2. 以下有关惊恐障碍的特点不包括 A. 呈发作性,一般持续5~20分钟 B. 突然的惊恐体验, 伴濒死感、窒息感或失控感 C. 发作时可有轻度意识障碍,事后不能回忆 D. 有回避行为 E. 系焦虑症的一种类型 3. 治疗强迫症首选的TCAs为 A. 氟西汀 B. 麦普替林 C. 米帕明 D. 氯米帕明 E. 阿米替林 4. 某患者女性,18岁。近2周无诱因下出现担心自己会从窗口跳下或跳进河里,整日陷于这两种担忧中,希望自己呆于没有窗户的房间里,免得有冲动之举。该患者具有何种症状 A. 强迫观念 B. 强迫意向 C. 强迫行为 D. 强迫恐惧 E. 妄想知觉 5. 下列哪一种症状不属于分离性障碍 A. 意识障碍 B. 运动障碍 C. 情感爆发 D. 假性痴呆 E. 癔症性遗忘 6. 下列哪一种症状不属于转换性障碍 A. 痉挛发作 B. 偏瘫 C. 癔症球 D. 癔症性失聪 E. 童样痴呆 7. 癫痫局部发作与癔症最主要的鉴别要点是 A. 有意识障碍 B. 脑电图有异常放电波 C. 局部肌肉抽动 D. 无心理社会因素作为诱因 E. 发作性病程 8. 癔症与心因性精神障碍的鉴别要点不包括 A. 有癔症性格 B. 症状具表演和夸张性 C. 具暗示性 D. 病程呈反复发作 E. 与精神刺激因素关系更密切 9. 癔症的首选治疗方法是 A. 抗焦虑药 B. 催眠疗法 C. 行为治疗 D. 暗示治疗 E. 物理治疗 10. 神经衰弱的常见症状不包括 A. 易兴奋 B. 易疲劳 C. 食欲减退 D. 躯体不适症状 E. 易激意 11. 神经衰弱患者的疲劳特点不包括 A. 伴有不良心境 B. 伴有欲望减退 C. 具情境性 D. 具弥散性 E. 精神疲劳 12. 神经衰弱的核心症状为 A. 精神疲劳 B. 易兴奋 C. 易紧张 D. 紧张性头痛 E. 睡眠多梦 13. 神经衰弱与恶劣心境障碍的主要鉴别点为 A. 无抑郁心境 B. 有焦虑心境 C. 无消极观念 D. 无食欲减退 E. 无昼重夜轻节律 14. 躯体形式障碍主要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但除外 A. 焦虑症 B. 应激相关障碍 C. 神经衰弱 D. 抑郁症 E. 精神分裂症 15. 急性惊恐发作首先应与下列哪一种疾病相鉴别 A. 呼吸系统疾病 B. 心血管系统疾病 C. 消化系统疾病 D. 泌尿系统疾病 E. 骨髓系统疾病 16. 关于癔症性瘫痪,下列何种说法是正确的

应激相关障碍 (1)

应激相关障碍 (总分:62分,做题时间:90分钟) 一、{{B}}单选题{{/B}}(总题数:2,score:12分) 患者,女性,16岁,某次大坝坍塌事故中的幸存者。获救1周后,患者常从梦中惊醒,大呼救命,被询问时什么都不说。3个月以来,患者常失眠,过度警觉,容易受惊吓,做事不专心,并且拒绝收看任何与坍塌有关的报道,如被问及坍塌事故,患者表现十分麻木、淡然。【score:6分】 (1).患者不具有的症状是______ ?【A】回避 ?【B】持续性焦虑 ?【C】情感淡漠 ?【D】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 ?【E】社会功能受损 【score:2分】 【A】 【B】 【C】【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2).此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______ ?【A】急性应激障碍 ?【B】创伤后应激障碍 ?【C】癔症 ?【D】病理性激情发作 ?【E】抑郁状态 【score:2分】 【A】 【B】【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 (3).对于该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案是______ ?【A】抗抑郁治疗 ?【B】抗焦虑治疗

?【C】抗精神病治疗 ?【D】抗生素治疗 ?【E】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 【score:2分】 【A】 【B】 【C】 【D】 【E】【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患者女性,18岁。自幼家里人对其比较娇惯,从未离开过父母,生活自理能力较差。3个月前远离家乡到某大学就读,1个月前出现失眠,不高兴,认为自己能力差,不如其他同学,不与同学交往,少语,常唉声叹气,自卑,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score:6分】 (1).此患者主要的症状为______ ?【A】警觉性增高 ?【B】情绪低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