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癔症——分离转换障碍 __

癔症——分离转换障碍 __

癔症——分离转换障碍 __
癔症——分离转换障碍 __

癔症——分离转换障碍

癔症是指一种有癔症性人格基础和起病常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解离症状(部分或完全丧失对自我身份识别和对过去的记忆,CCMD-3称为癔症性精神症状)和转换症状(在遭遇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冲突时产生不快心情,并转化成躯体症状的方式出现,CCMD-3称为癔症性躯体症状)。这些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并与病人的现实处境不相称。本症除癔症性精神病或癔症性意识障碍有自知力障碍外,自知力基本完整,病程多反复迁延。常见于青春期和更年期,女性较多。青岛心理咨询中心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社会心理因素

癔症的发病和临床类型,同病人的生理、心理素质有关。紧张、恐惧、情绪不稳定、易接受暗示、文化水平低、迷信观念重者,以及青春期或更年期的女性,较一般人更易发生癔症。具有为人处事情感反应强烈、表情夸张、暗示性高、富于幻想、寻求别人注意和自我中心等表演性人格特征的人,在受到挫折或接受暗示后容易发生癔症。

2.生理机制

有学者认为,意识改变是癔症发病的基础。随着病人意识解离,有注意、警觉性、近记忆和信息整合能力等方面的损害,病人自我意识减弱、暗示性增高。个体受到生物、心理或社会

因素威胁时,会出现类似动物遇到危险时的各种本能反应,如假死或返回儿童期的退行性行为等。也有人认为,有害因素作用于弱神经类型者,使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间的皮层和皮下功能解离,结果第一信号系统与皮层下功能过盛,导致弱化状态的皮层受刺激和迅速进入超限抑制,而皮层下活动增强。临床表现为情感暴发、抽搐发作、本能活动增强和植物神经症状。同时强烈持久的情绪紧张,又可在皮层产生兴奋灶,使皮层的超限抑制向四周扩散,结合负诱导引起皮层下抑制,产生感觉缺乏、肢体瘫痪等症状。青岛心理咨询中心

3.心理机制

(1)躯体化作用,是通过躯体症状表达心理痛苦的病理心理过程。

(2)转换,是病人对挫折的一种适应方式。病人一旦发现这类症状可减轻其困难处境,则症状可能强化、持续,或在以后遇到困境时再次出现,所以癔症症状是习得性反应。

(3)解离,指病人的一些观念和认知过程可从意识的主流中解离出去,或转为功能性症状,如遗忘及意识模糊等。通过催眠可使这些观念和认知过程重新整合和恢复正常。青岛心理咨询中心

(4)暗示或自我暗示机制,可明显影响本症的发生、发展和转归。

二、临床表现

1.癔症性精神障碍(解离障碍)

癔症性精神障碍病人的病前人格常有异常,起病与精神因素有关。病人表现出来的症状可能是其关系密切的亲友所患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的类似症状。少数人的症状形成反复再现的模式,总是以出现这些障碍作为对应激的反应。常给人一种疾病的发作有利于病人摆脱困境、发泄情绪、获取别人同情和支持的感觉。主要表现为发作性意识范围狭窄,具有发泄特点的急剧情感暴发、选择性遗忘或自我身份识别障碍。反复发作者常可通过回忆和联想与以往心理创伤有关的情境而发病。常见类型如下:

(1)情感爆发:

常在与人争吵、情绪激动时突然发作,表现尽情发泄、哭叫不休、捶胸顿足、撞头打滚。多人围观时,发作尤为剧烈。

(2)癔症性意识障碍:

此症主要表现意识范围缩小。发病突然,其言语、动作、表情反映心理创伤内容,一般历时几十分钟即可恢复,清醒后对病中经历多不能完全回忆。青岛心理咨询中心

(3)癔症性漫游:

除了具有癔症性遗忘的全部特征外,同时还有发生在白天觉醒时,离家或离开工作单位进行表面看来是有目的的旅行,旅行期间保留自我照顾能力(如进食、梳洗等),并能与他人进行简单的社会交往(如买票、问路、点菜)。有些病例甚至采取一种新的身份,一般只持续几天。其安排的旅行可能是前往已知的并有情感意义的地方。癔症性漫游开始和结束都很突然。病人此时意识范围缩小,可有自我身份识别障碍,事后有遗忘。尽管如此,在不知情的旁观者看来,病人在这段时间里的行为显得相当正常。

(4)癔症性身份障碍:

此症属急性起病的一过性精神障碍。表现对自己身份的觉察障碍,对自己原来的身份不能识别,常为鬼神或亡灵附体,此时病人暂时丧失个人身份识别能力和对周围环境的完全意识。在某些病例,病人的举动就像是已被另一种人格、精灵、神仙或外界力量所代替。病人的注意和意识仅集中在与其密切接触的环境的一二个方面。常有局限和重复的一系列运动、姿势及发音。有的病人表现为两种或两种以上明显不同的人格交替出现(分别称双重人格和多重人格),但在某一时间只有其中之一很突出。涉及的每种人格都是完整的,有自己的记忆、行为、偏好,可以与该病人的病前人格完全对立。从一种人格向另一种的转变,开始时通常很突然,与创伤性事件密切相关。以后,一般只在遇到应激性事件,或者接受放松、催眠或宣泄等治疗时,才发生转换,此时病人对周围环境缺乏充分觉察。青岛心理咨询中心

(5)癔症性遗忘:病人无脑器质性损害,以选择性遗忘为主要表现,遗忘的那段时间或事件,往往与心理创伤有关。

(6)癔症性假性痴呆:

此症指病人在心理创伤之后突然出现严重智力障碍,但无脑器质性病变或其他精神病存在。如病人对提问可以理解,但给予近似的回答,给人以故意做作的印象,称为Ganser综合

征。如在心理创伤后,突然出现如儿童的幼稚、言语、表情和动作,并以幼儿身份自居,则称为童样痴呆。

(7)癔症性精神病:

受到严重心理创伤后突然发病,症状多变,主要表现明显的行为紊乱、哭笑无常、表演性矫饰动作、幼稚与混乱的行为、短暂的幻觉、妄想和思维障碍及人格解体等。多见于女性,病程很少超过3周,可突然痊愈而无后遗症,但可再发。

2.癔症性躯体障碍(转换障碍)

癔症性躯体障碍包括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和躯体化症状。在这些障碍中存在着运动丧失或受损,或感觉丧失(常为皮肤感觉)。虽然找不到可解释症状的躯体疾患,查体、神经系统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均无相应的器质性损害,但病人的表现似乎确实患了躯体疾病。所见症状常反映病人对于躯体疾病的认识和概念,与生理和解剖学原理不符。此外,通过对病人精神状态和社会处境的评定,常可发现功能丧失所致的残疾,有助于病人逃避不愉快的冲突,或是间接反映出病人的依赖心理或怨恨。尽管别人能清楚地看到所存在的问题和冲突,病人却对此一概否认,他们把所有痛苦都归咎于症状及其导致的残疾。各类症状所致残疾的程度因时而异,取决于在场人数的多少和类型,以及病人的情绪状态。这就是说,除了运动或感觉的损害这一核心表现外,还有数量不等的寻求被人注意的行为。具体分述如下:

(1)感觉障碍:

①感觉过敏,表现为某部皮肤对触觉特别敏感,实际并无神经病变。青岛心理咨询中心

②感觉缺失,表现为局部或全身皮肤感觉缺失,可为半身痛觉消失,或呈手套、袜套型感觉丧失,其范围与神经分布不一致。

③癔症性视觉障碍,可表现为弱视、失明或管视等。一般突然发生,可经治疗突然完全恢复正常。

④癔症性听觉障碍,多表现听力突然丧失,但听觉诱发电位正常。

⑤梅核症(癔症球),病人常感到咽部有异物感或梗阻感,而咽喉部检查无异常。

(2)癔症性运动障碍:

①癔症性痉挛发作,常因心理因素或受到暗示突然发作,表现缓慢倒地,全身僵直或角弓反张。有时肢体呈不规则抖动、呼吸急促、呼之不应。一般无外伤或大小便失禁。发作一般历时数十分钟,发作结束后昏睡或双眼紧闭,发作可一日多次。

②癔症性瘫痪,可表现为偏瘫、截瘫或单瘫。被动活动常有明显抵抗,查体无神经系统器质性损害,但慢性病例可有废用性肌萎缩。

③癔症性失音症或缄默症:病人无唇、舌腭或声带之任何器质性病变,但想说话却发不出声或用极低而嘶哑的发音交谈,称失音症。如不用言语回答问题,而是用手势或书写表达意思,进行交谈,称缄默症。青岛心理咨询中心

(3)躯体化障碍:

此症以多种多样、经常变化的躯体症状为主,症状可涉及身体的任何系统或部位。其最重要的特点是应激引起的不快心情,以转化成躯体症状的方式出现。最常见的是胃肠道感觉(疼痛、打嗝、反酸、呕吐、恶心、食欲不佳等)、异常的皮肤感觉(痒、烧灼感、刺痛、麻木感、酸痛等)、皮肤斑点,性及月经方面的主诉也很常见,常存在明显的抑郁和焦虑。病人在此基础上,又附加了关于症状主诉的主观性,常坚持将症状归咎于某一特定器官或系统,而查体与实验室检查不能发现该器官、系统的器质性病变。

3.病程和预后

多数初次发病者恢复迅速。如果病程超过1年,可能要持续多年才恢复。一般预后良好,多数未恢复的病人有癔症性人格障碍和社会适应困难。如果病人病前无人格缺陷、病因明确且能及时解决、病程短、治疗及时,大多数结局良好。

三、CCMD-3的相关讨论

ICD-10将癔症、神经症、严重应激相关障碍、适应障碍及躯体形式障碍归于同一大类,主要因为它们都与神经症的概念有历史的联系,并且这些障碍的病因都与心理因素有关。癔症的共同特点是部分或完全丧失了对过去的记忆、身份意识(尤其是自我身份识别)、即刻感觉及身体运动控制等4方面的正常整合。正常情况下,主观注意下的选择性记忆和感知是有意识控制的,并对即将进行的运动也能控制。而在癔症性精神障碍(解

离性障碍)时,这种有意识和有选择的控制能力受到损害,其受损的程度经常波动。青岛心理咨询中心

CCMD-3描述的癔症性精神障碍是假定其起因于心理应激,即与创伤性事件、不可解决和难以忍受的问题在时间上有联系(即使病人有时会否认这一点)。各类癔症性精神障碍常在几周或几月后趋于缓解,若起病与创伤性生活事件有关,则更是如此。由于癔症性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可见于多种神经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故诊断时应注意以下各点:由心因诱发;可接受语言暗示;充分排除可能出现癔症症状的各种精神障碍和躯体疾病。如果某些器质性疾病早期,损害的证据不易发现,则需进行较长时间随访才能确诊。有时需通过临床观察,等到治疗取得明显疗效,使症状完全消除才可确诊。

癔症性遗忘的主要特点是记忆丧失,通常表现对于具有心理创伤或应激性质的近期事件存在部分或完全遗忘。遗忘通常为部分性和选择性的,且一般都围绕着创伤性事件,如意外事故或意外的亲人死亡。遗忘的程度和完全性容易变动,甚至每天可有不同。同时,不同检查者在不同时间的检查所见也不一样。尽管如此,但总有一个固定的核心内容在醒觉状态下始终不能回忆。与遗忘相伴随的情感状态变异也很大,一般表现为困惑、痛苦,以及不同程度地寻求被人注意的行为,但严重抑郁很罕见。本障碍以年轻成人最为多见。常可伴发在当地无目的漫游,并有明显自我忽视。一般持续时间极少超过1~2天。

(1)诊断癔症性遗忘时,应与下列躯体疾病和精神障碍鉴别:

①器质性精神障碍的遗忘综合征:通常有神经系统障碍的其他体征,还有意识混浊的持续征象以及意识状态的波动。对当前事件丧失记忆是器质性状态的典型特征,与任何可能的创伤性事件或问题无关。

②酒或药物所致黑蒙(Blackout):与滥用酒或药物的时间密切相关,且丧失的记忆难以恢复。Korsakov综合征的短期记忆丧失表现为即刻回忆正常,但短时记忆(2~3分钟)明显受损,这种情况在解离性遗忘中不存在。

③脑震荡或严重头部外伤后的遗忘:通常是逆行性的,在严重病例也可见顺行性遗忘。解离性遗忘也常为逆行性,其鉴别

要点在于解离性遗忘可经催眠或发泄加以改变。青岛心理咨询中心

④最难的是与诈病者的蓄意模仿遗忘相鉴别,此时需对病前人格和动机进行反复详尽的评定。蓄意模仿遗忘常与一些重大事件或问题,如财产损失、战场死亡危险、可能服刑等有关。

癔症性木僵病人的行为符合木僵的标准,但检查和询问找不到躯体原因的证据。此外,如同其他癔症性精神障碍一样,有证据表明存在心理因素(如近期有应激性事件,或有明显的人际或社会问题)。癔症性木僵必须与紧张性、抑郁性木僵相鉴别。在紧张型分裂症的木僵之前通常有提示分裂症的症状和行为,抑郁性木僵的形成一般相对缓慢,因而从其他知情者那里获取的病史起决定作用。

转换障碍一词在CCMD-3中一般称为癔症性躯体障碍,意味着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冲突所引起的不愉快情感,以某种方式转为以“躯体症状”的形式出现。因此,在诊断时必须注意排除可以解释这些症状的躯体疾病。有时癔症性躯体障碍(特别是瘫痪和感觉麻木)与难以解决的困难或人际关系问题相联系,则有可能发展为慢性状态。

(2)诊断癔症性躯体障碍应与下列躯体疾病和精神障碍鉴别:

①某些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多发性硬化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在早期难以鉴别。例如多发性硬化症早期,病人可表现痛苦和寻求被人注意的行为反应,使鉴别非常困难。为了澄清诊断,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评定。总之,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病人,或家庭和社会关系正常、既往适应良好的个体,在作出本诊断时,应极为慎重。

②蓄意模仿的运动和感觉丧失,一般很难与癔症性躯体障碍鉴别。诊断取决于细致的观察及对病人的全面了解,包括人格、发病所在环境、康复或持续残疾的后果等。青岛心理咨询中心

③癫痫可并有癔症表现,此时临床诊断不应采取“二者择一”的诊断“惟一原则”,以免漏诊。癔症性症状可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假如有后两者典型症状存在,按照临床诊断的“就重原则”,应首先考虑后两者的诊断。

④癔症与扮演性障碍的鉴别要点是,后者的症状出自故意伪造,但缺乏明确动机。这类病人为了获得疾病诊断和病人身份,往往要忍受痛苦的检查和不愉快的治疗,甚至包括多次手术治疗。病人既不以此追求特殊利益,也不逃避任何法律责任,因而有别于诈病。癔症的症状或多或少与原发或继发性获益有关,并非故意伪造,因此不同于扮演性障碍和诈病。

四、治疗原则

1.心理治疗

(1)癔症的主要治疗手段是心理治疗。早期充分治疗对防止症状反复发作和疾病的慢性化十分重要。一般应在门诊接受治疗。需要住院治疗的情况有:自杀、自伤或严重冲动危险;需同时应用多种心理治疗方法结合药物治疗,以缓解危机状态。应注意限定住院时间,并在集体环境中治疗。另外,本组病人要避免在非专科病房内接受住院治疗。选择具体心理治疗的根据为:精神障碍的种类、严重程度,病人的人格结构、生活状况、既往治疗,以及心理治疗者的专业受训程度与经验。可采用暗示治疗、解释性心理治疗、分析性心理治疗、心理咨询、支持性心理疗法、松弛疗法、系统脱敏治疗等。

(2)心理治疗的原则:

①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缓解痛苦,给予一般性支持。

②转变病人观念,除应用行为疗法外,可结合作业性治疗,增强应对能力。

③增强病人的认知能力,改善个性,解决冲突和转变态度。需要对发病者作合理解释,让病人和家属明白:症状与心因、个性特征的联系;躯体或神经系统症状经常找不到明显的躯体病因,症状很可能由应激引起;如果治疗得当,有关症状会迅速缓解,不会遗留永久性损伤。青岛心理咨询中心

④恰当应用理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暗示治疗,尤其对反复发作者应根据病情采用心理治疗、药物和物理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不宜采取简单的言语暗示。

⑤在诊断明确后,应尽可能避免反复检查。询问病史或进行检查时,不恰当的提示可使病人出现一些新的症状。总之,必须防止暗示引发或强化症状。

⑥鼓励病人承认和面对应激或困难,但没有必要使病人将应激与当前的症状相联系。建议病人进行短暂的休息并脱离应激环境,恢复正常生活,但不要长时间休息或躲避各种活动。

⑦对癔症性症状可选用针刺或电兴奋刺激等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镇静药物要慎用。

⑧癔症易复发,如能及时消除病因,使病人对自己的疾病有正确了解,改善人际关系,对预防复发都有帮助。长期住院或在家休养,均不利于康复。

⑨可采用分组治疗、成双治疗及家庭治疗的形式进行治疗。

2.药物治疗

尽管心理治疗对癔症是基本的,但还是要结合应用躯体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也不可只用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的效果在于改善情感症状(如抑郁、焦虑),使病人尽早安静合作。对严重的癔症应较长时间使用药物治疗,以便有效地进行心理治疗。有时病情波动,症状再度加重时,药物治疗更有帮助。应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使用抗抑郁药、抗焦虑药或抗精神病药。用药过程中应注意不良反应。

3.心理社会康复

对病情较重的癔症病人,如症状突出、抵抗治疗、慢性病程、家庭与社会关系受到干扰及工作成绩明显下降者,均需心理社会康复治疗。治疗时应结合心理治疗,其中行为治疗的工作治疗与分等级的工作尝试较有效。青岛心理咨询中心

五、护理

癔症的护理程序

【护理评估】

1.评估主观资料

(1)现病史:注意疾病发作与情感体验的关系,如对自身症状的过度关心、有意引起别人的同情和关心、自知力等。注意发作原因、频繁性、严重性、持续性及症状特点,如癔症性躯体症状(抽搐、瘫痪、失明、失聪等)、癔症性精神症状(幻觉、妄想、漫游、身份障碍等)。

(2)个人史和既往史,支持系统来源、性质和数量,知识缺乏等。

2.评估客观资料

如一般状况与外表、思维、情感和行为表现,夸张、表演、哭笑无常、情绪失控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3.评估相关因素

(1)病理生理因素,如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或丧失、痉挛、失明、耳聋、情感暴发、意识模糊、定向障碍、双重人格、假性

痴呆等。

(2)可能导致自杀自伤的因素,如情感暴发、痉挛发作、癔症性漫游,为要挟别人达到某种目的而弄假成真,以及焦虑、

抑郁等恶劣心境等。

(3)可能导致营养不足的因素,如认为自己的胃肠道有严重疾病、情感暴发、痉挛发作,不能进食且过度消耗。

(4)情境因素,如威胁性情境,对身体的威胁(如手术、疾病)等。

【主要护理诊断】有自杀自伤的危险、有冲动行为的危险、营养不足、定向障碍、言语沟通障碍、焦虑、生活自理能力下

降或丧失、知识缺乏。青岛心理咨询中心

【护理目标】

(1)症状减轻或消失,不发生自杀、自伤或外伤。

(2)在自理能力下降时,保持个人卫生整洁,营养充足,不发生并发症。

(3)了解癔症发作的危害及学会应对方法。

【护理措施】

1.安全和生活护理

(1)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外界刺激。由于病人富有暗示性,不能将其同症状丰富的病人安排在同一病室,以免增加

新症状或使原有症状更顽固。

(2)加强观察和关心病人(但不被病人意识到),加强不安全

因素和危险物品的管理,以便早期发现自杀、自伤或冲动行为

的先兆,防患于未然。

(3)癔症发作期应耐心喂饭,一时不能进食可稍缓喂饭。对躯体化症状的病人,应用暗示性言语引导进食或分散注意力,

避免其全神贯注自己的进食障碍等症状。同时在进食时,可用

没有出现不良反应的事实,鼓励进食。

(4)对有自理缺陷的病人,做好晨晚间护理和生活护理(如饮食、睡眠护理等);对癔症性瘫痪或木僵病人定时翻身,做好皮

肤、口腔等护理,防止褥疮,并按计划进行肢体功能训练,以暗示言语鼓励其循序渐进地加强自主功能训练。

(5)让病人参加文体活动,以娱乐性游艺为主,使病人在松弛的环境中分散注意力,避免对疾病过分关注。

2.心理护理

(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谈话时,要态度和蔼,注意倾听,提问要扼要,着重当前问题,给予简明的指导。鼓励病人回忆自己病情发作时的感受,接纳病人的焦虑和抑郁感受,并讨论和教会应对发作的简易方法。

(2)每天定时接触病人,分析癔症症状和焦虑等恶劣心境的原因和危害,使病人认识到对自身病症的过度关心和忧虑无益于恢复健康。应用支持性言语帮助病人渡过困境,辅导病人有效地应对困难。应反复强调病人的能力和优点,不注重其缺点和功能障碍。帮助列出可能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当病人初步获效时应及时表扬。青岛心理咨询中心

(3)选择适当时机,结合检查的正常结果,使病人相信其障碍并非器质性病变所致,积极配合治疗。针对其自我为中心的特点,加强心理疏导及个性教育。

3.特殊护理

(1)在癔症发作时,不要流露紧张、厌烦情绪或过分地给予照顾。应将病人和家属隔离,避免多人围观。护士必须有条不紊地进行治疗护理,并使病人明白发作不会危及生命,且一定能治愈。

(2)癔症相关的焦虑反应有时可表现为挑衅和敌意,须适当加以限制,并对可能的后果有预见性。如出现情感暴发或痉挛发作时,应安置在单间,适当约束,防止碰伤。应尊重病人,允许保留个人的空间和尊重其隐私,必要时专人陪护。

(3)病人意识狭窄时,应加强生活护理和观察。防止被其他病人的伤害,防止其冲动、走失等意外行为。应在病人不经意中,强化其原来身份,促使恢复自我定向。

(4)严密观察病人的情绪反应,加强与病人的沟通,了解其心理变化。对不合理要求应认真解释和说服,防止病人的做作性自杀企图弄假成真。

(5)对癔症性失明、失聪等病人,应让其了解功能障碍是短暂的,通过检查证明无器质性损害。在暗示治疗见效时,应加

强言语、听力或视力训练,让病人看到希望。青岛心理咨询中心

(6)对病人当前的应对机制表示认同和支持。鼓励病人按可控制和可接受的方式表达焦虑、激动,允许自我发泄,但不要过分关注。

(7)对病人的躯体化症状,除排除器质性病变外,要注意倾听,但避免对每一主诉都提供照顾,症状消失时要及时鼓励。

(8)遵医嘱给相应治疗药物,如抗焦虑药、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等,让病人了解和观察药物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

(9)在间歇期教会病人放松技术,与医生合作做好暗示治疗、行为治疗、反馈治疗等,使其增强治疗信心,并要争取病友、家庭和社会支持。

4.康复治疗和护理

对康复期病人要使其认识和正确对待致病因素和疾病性质,克服个性缺陷,掌握疾病康复途径。要强化疾病可以治愈的观念,教会病人正确应对创伤性体验和困难,恰当处理人际关系,防止疾病复发。要使其明白长期居家或住院逃避社会接触,不利于康复。但谈话应慎重,以免引起病人反感或误解,导致症状加重。

5.健康教育

(1)使病人和家属对癔症发作有正确的认识,消除模糊观念引起的焦虑、抑郁,如纠正担心疾病会演变成难以治疗的精神病的错误观念。青岛心理咨询中心

(2)应使家属理解病人的痛苦和困境,既要关心和尊重病人,又不能过分迁就或强制。

(3)协助病人合理安排工作、生活,恰当处理与病人的关系,教会家属帮助病人恢复社会功能。

分离性障碍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分离性障碍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对于疾病有很多,是非常可怕的,疾病的发生人们都是不知道的,所以有时候都是马马虎虎的,比如分理性障碍变现这个问题就引起了一部分人们的注意,当人们出现这些疾病的时候,还不知道它的具体情况,那么接下来就给大家讲一下分理性障碍的具体变现有哪些? (1)分离性遗忘表现为突然出现不能回忆自己重要的事情,特点是丧失近期的阶段记忆,可为部分性和选择性,一般围绕创伤性事件。这种遗忘不是由器质性原因所致,也不能用一般的健忘或疲劳加以解释。 (2)分离性漫游指患者在觉醒状态下突然从家中或工作场所出走,往往离开的是一个不能耐受的环境,进行无计划、无目的的漫游。此时患者意识范围缩小,但能进行日常的基本生活和简单的社交接触。有的患者忘掉了自己既往的经历,以新的身份出现。漫游可持续几十分钟到几天,有的可以更持久。这种发作

突发突止,清醒后患者对病中的经历不能完全回忆。 (3)分离性木僵患者的行为符合木僵的标准,检查也不能发现躯体疾病的证据。通常在一定的生活事件之后,患者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一个固定的姿势不动,对外界的刺激几乎或完全没有反应,完全或几乎没有言语及自发的有目的的运动。但患者的肌张力、呼吸运动均存在,有时可有睁眼及眼球的协调运动。 (4)出神与附体障碍本症表现为暂时性地同时丧失个人身份感和对周围环境的完全意识。患者的意识范围明显缩小,注意和意识仅局限于或集中在密切接触的环境的一二个方面,只对环境中的个别刺激有反应。常有局限且重复的一系列运动、姿势、发音。如果患者的身份被鬼、神、或死亡之人所代替,则被称为分离性附体障碍。发作过后患者对过程全部或部分遗忘。 (5)分离性运动障碍表现为一个或几个肢体的全部或部分运动能力丧失。常见的形式有肢体瘫痪、肢体震颤抽动或肌阵挛、起立或行走不能、失音症等。瘫痪可为部分性的,即运动减弱或运动缓慢;也可为完全性的。共济失调可为各种形式和不同程度,尤以双腿多见,引起离奇的姿势或不借扶助站立不能。也可有一个或多个肢端或全身的夸张震颤。

什么是分离性精神障碍

什么是分离性精神障碍 分离性精神障碍,也叫做转换障碍,也被称为歇斯底里症,这是一种因为精神方面的原因而导致的个体的一种精神的障碍,患者经常会表现为分离性的症状表现,也就说会表现为不同形式的躯体的一些症状,而这些症状和特征是不符合神经系统生理解剖特点的,引起这种病症的因素比较多,比如说心理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等等。 ★分离性精神障碍病因★1.心理因素个体对应激性生活事 件的经历和反应是引发本病的重要因素。幼年的创伤性经历也可能是成年后发生分离转换障碍的重要原因。此症患者常常具有一些共同的人格特征,包括:具有暗示性、表演性、自我中心、情绪化、幻想性等。★2.社会文化因素此症患者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大多生活在封闭性的同源文化环境中。因此受教育程度、社会文化、生活环境对分离转换障碍的发生有重要作用。★3.生物学因素目前分离转换障碍的遗传学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有些研究发现分离转换障碍患者的一级亲属的同病率较高。但也有研究得出相反的结论。有学者认为本病为多因素遗传疾病。

★分离性精神障碍治疗对分离性障碍的患者应尽快完善相 关必要检查以确定其无器质性损害,在治疗中建立良好的医患联盟,治疗应以心理治疗为主。★1.心理治疗(1)个别心理治疗几乎适用于所有分离性障碍患者。在建立良好医患联盟的基础上了解和理解患者的个人成长史、家庭关系、人格特征等,共情患者的情绪,给予一定的支持,和患者共同探索其患病的原因与过程。切忌一味挖掘患者的童年创伤而不予以相应的共情和支持,以至于造成对患者的二次伤害。(2)暗示治疗可用于急性发作而暗 示性又高的患者。在治疗开始时向患者简单解释其疾病是一种短暂的神经功能障碍,通过即将实施的治疗即可逐渐恢复甚至痊愈。针对运动和感觉障碍的患者可以使用10%葡萄糖酸钙静脉注射配合言语暗示进行治疗。也可以运用催眠治疗使患者进入催眠状态,结合语言暗示以达到消除症状的目的。(3)系统脱敏治疗先让 患者倾诉与发病有关的精神因素,然后对患者进行放松训练,逐步让患者暴露于诱发症状的精神因素中,患者渐渐体验到能够承受这些精神因素带来的紧张不安情绪而不发病,之后逐步增加暴露剂量。 ★2.药物治疗临床中发现分离转换障碍患者常有焦虑、抑郁、失眠、疼痛等症状。药物治疗可针对这些症状进行治疗,从而改善患者的情绪,减轻患者的躯体不适感。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

癔症性精神病详细介绍

癔症性精神病详细介绍 这样的疾病在生活中的时候是时有发生的,因为现在的生活压力,工作压力,还有学习的压力都特别的大就会导致人们患上癔症性精神病,这种疾病一旦患上就要去医院接受长期的治疗,而且自己还有自我控制,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癔症性精神病的详细介绍。 详细介绍: 癔症性精神病:在受到严重的精神创伤之后突然起病,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行为紊乱,哭笑无常,短暂的幻觉、妄想和思维障碍,以及人格解体等。其症状多变,多发生于表演型人格的女性。病程很少超过三星期,可突然恢复常态,而无后遗症状,但可再发。癔症一词的原有注释为“心意病也”,也称为歇斯底里,是一种较常见的神经病,以乡村多见。目前认为癔症患者多具有易受暗示性,喜夸张,感情用事和高度自我中心等性格特点,常由于精神因素或不良暗示引起发病。可呈现各种不同的临床症状,如感觉和运动功能有障碍,内脏器官和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以及精神异常。这类症状无器质性损害的基础,它可因暗示而产生,也可因暗示而改变或消失。

[心理学名词解释] 在受到严重的精神创伤之后突然起病,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行为紊乱,哭笑无常,短暂的幻觉、妄想和思维障碍以及人格解体等。其症状多变,多发生于表演型人格的女性。病程很少超过三星期,可突然恢复常态,而无后遗症状,但可再发。 【症状标准】 (1)符合癔症诊断标准; (2)反复出现的以幻想性生活情节为内容的片断幻觉或妄想、意识朦胧、表演性矫饰动作,或幼稚与混乱的行为,或木僵为主。 【严重标准】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受损,或自知力障碍,对疾病泰然漠视。 【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1周,其中可有短暂间歇期。 【排除标准】排除分裂症或相关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第六章 分离性障碍

分离性障碍 Dissociative Disorders 一、概述 历史 ?癔症(hysteria) hyster- 子宫 子宫在体内移动阻塞了呼吸通道 ?巫术和癔症 集体癔症(mass hysteria) ?S. Freud (1895) Anna O 历史 ?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二版(DSM-II)(1952) 放弃使用“癔症” 特点 ?分离[转换]障碍的共同特点是部分或完全丧失了对过去记忆、身份意识、即刻感觉以及身体运动控制四个方面的正常整合。 ?假定它在起源上是心因性的,与创伤性事件、不可解决和难以忍受的问题及紊乱的关系在时间上有密切联系。因而,一般有可能对个体应付难以忍受的问题的方式作出解释与假设。 ?分离性障碍患者常对旁人看来十分明显的问题或困难表现出惊人的否认,他们将所能承认的一切问题都归因于分离性症状。 案例 警察发现一位穿着体面的妇女,大约三十出头,当时正漫无目的地走在州际高速公路上,于是警察便把她带到了医院。她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谁。她讲话有条不紊,但是语速比较慢,显然受过创伤,不过还不算是精神病患者。她呆在病房里,很少说话,只是在他人哄骗下才吃点东西。当问及他是谁时,她会注视着天空,或者耸耸肩,一副绝望的样子。于是大家给了她一个临时的名字——珍妮·迪。四个月以后,医生们仍然没有能够让她记起自己是谁,于是她被转移到了慢性病患者的病房。 案例 珍妮每天都会被带到心理医生的办公室,但她很少对医生的询问

做出回应。而且心理医生也无法对她进行催眠,因为她不愿意闭上眼睛,也不愿意把注意力集中在催眠过程上。最后心理医生尝试了进行性放松。珍妮对这种方式反映很好。在每次放松之后,心理学家都会拿起办公室的电话机假装给朋友或亲戚打电话。然后他会把电话机给珍妮,建议她打个电话,但她总是说自己不记得任何人的电话号码。 案例 最后有一天,在珍妮做完深度放松后,心理学家又一次把电话机给她,让她随便拨一个号码。她这样做了,而且过了一会,她不断地拨同一个区号和号码,只是她不等电话铃响就挂了。但是心理学家把它记下了下来,他从珍妮手中拿过电话,自己拨了这个号码并且把电话交还给珍妮。电话那头竟然是她母亲,远在400英里以外的底特律,珍妮和母亲交谈了起来。 案例 事实上,珍妮是一位技艺高超的工程师。她原来住在波士顿,不过正打算要搬家,就在搬家工人来帮助她把家里的东西搬到新的住处那天,她就漫无目的地出走了。第二天珍妮的家人过来把她接了回去。(改变自Lyon,1985) 二、各类型的症状表现 一、分离性遗忘 Dissociative Amnesia 主要特点是记忆丧失,通常为重要的近期事件; ?分离性遗忘几乎总是顺行的; ?遗忘通常为部分性和选择性(围绕创伤性事件); ?遗忘并为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困扰; 分离性遗忘 ?时间感、方向感以及学习新的信息的能力完好; ?遗忘的程度和完全性每天有所不同,但总有一个固定的核心内容在觉醒状态下始终不能忆及; ?遗忘的事件只是被隔离在意识之外; ?可能是分离性漫游的一部分。 分离性遗忘 分离性遗忘的模式: ?部分性遗忘 ?选择性遗忘

1例癔症性运动障碍的家庭治疗分析

1例癔症性运动障碍的家庭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2-12-26T15:17:49.48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7期供稿作者:韦英 [导读] 目的通过家庭治疗对癔症干预,探讨更为个性化的心理治疗策略。 韦英 (广西梧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543000) 【中图分类号】R749.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7-0124-02 【摘要】目的通过家庭治疗对癔症干预,探讨更为个性化的心理治疗策略。方法采用系统性观察、叙事性总结、宣泄并修通等针对关系的家庭治疗的综合策略进行干预。结论心理障碍的治疗,需要进行深入的访谈和采用多元的假设,才能更贴近患者内心的需要,使症状得以根本地解决。 【关键词】癔症心理治疗家庭治疗 癔症是患者部分或完全丧失对自我身份的识别和对过去的记忆、在遭遇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冲突时,产生的不快心情以转化为躯体症状的方式出现为主的精神障碍,这些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该精神障碍通常有癔病性人格基础,起病常受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影响,病程多反复迁延,常见于青春期和更年期,女性较多[1]。传统的治疗方法以心理暗示疗法辅以药物治疗效果显著。我科于2010年8月收治了一位癔症性运动障碍的患者,该患者反复两次接受上级医院系统的暗示疗法并取得效果后均在出院一周后病情复发。遂前来我院求诊,根据其病因的特殊性,我科采用家庭疗法辅以药物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李某,女,66岁,退休干部,广西城镇人口,经济条件尚可。患者于2009年9月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双下肢像触电一样发麻、痉挛,以致身体突然向后跌倒,致右手胫骨骨折,起身后行走如常,因右手无明显痛感,并未在意。次日照常邀请朋友来家里唱歌聊天,临别时送至自家的楼梯口,双腿突然再次痉挛,致使身体向后摔倒,家人扶起后发现患者双腿痉挛完全不能动弹。遂前往医院检查,HR提示右手胫骨骨折,MRI提示腰椎和颈椎有增生,腰椎4、5节有彭出。而后辗转市内各大医院检查和治疗,经数月的住院治疗,未取得明显疗效。骨科医生指出虽有颈、腰椎退行性病变,但不至于引发下肢持续痉挛的结果,建议转上级医院心理科进一步治疗。患者转诊省医院心理科,经使用药物对症治疗2天,合并暗示治疗和放松训练,当时症状能很快缓解,患者行走自如,在丈夫陪同下可到医院花园散步,一周后出院。回家后患者害怕再次突然跌倒,生活起居由丈夫陪伴。一周后,患者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下肢抽搐而跌倒,继而不能行走。再次前往省医院就医,仍使用原方案治疗数天后症状再次缓解,住院52天出院。回家后一周上述症状再次复发,表现基本同前。于2010年8月前来我院求诊。检查发现患者双下肢肌肉僵硬,关节活动困难,膝关节以下被动体位。症状有晨轻夜重的特点,早晨能够起床自行洗漱,然后逐渐加重,下午只能靠双手在床边移动。患者既往体健,突然发病,患者能对发病过程能清晰描述,却对近期的精神刺激事件无法回忆,检查无明显的器质性病变,其症状严重妨碍了社会功能,采用暗示与放松治疗效果明显。精神检查无阳性表现。诊断为癔症性运动障碍,根据患者回家后症状易复发的特点,考虑与家庭、环境有相关。遂采用以家庭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的治疗方案。 1.2 方法 1.2.1 家庭治疗 1.2.1.1 通过家庭访谈系统性观察[2]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关系,寻找可能的精神诱因。患者自述其生长经历非常的顺利,工作上也特别得到领导的重视,生平获得了许多的奖项,曾为朋友、同事们羡慕的对象,被称为“巧姐”、“福姨”。退休后生活也非常丰富多彩,爬山、唱歌、跳舞、旅游,朋友众多,是个大乐天派。直到现在生病在家,探望的朋友一波接一波,得到了很多支持与鼓励,觉得一定要把病治好。先生也是一位心灵手巧的工匠,对家庭细心负责,事业小有所成, 90年辞职下海,经营化工商品,96年把铺面顶给朋友。自己则参加游泳、骑自行车的老年队,日子也过得逍遥自在。老伴生病后,从生活起居到看病吃药,都一力承当,照顾得尽善尽美。尽管病情迁延反复,仍对疾病的转归抱有十分的信心。儿子33岁,尚未婚配,工作顺利。只知母亲生病了,却对疾病诊断治疗过程完全不了解。理由是反正都是父亲一手包办的,不需要自己担心太多。从谈话中发现家庭成员每一个都很优秀,但是似乎大家都在竭力的回避谈论彼此间的情感联系。 1.2.1.2 以好奇的心态澄清夫妻情感关系。当提出请他们谈谈如何相识、相恋到结成连理的请求时,遭遇强烈的阻抗。改用分别治疗,获得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对情感婚姻叙述的版本。患者说丈夫是一个爱慕虚荣、不负责任、曾有出轨行为,此事一直让自己耿耿于怀,无法放下。碍于情面,不好责备丈夫,又不能与他人诉说。为了孩子才勉强维持这段不幸的婚姻。现在想起情绪仍异常激动。丈夫说妻子是一个横刀割爱的第三者,怪自己当年对感情的不坚定,落入了这个刻薄刁钻的女人的圈套,自己早年曾有外遇,也是出于对妻子当年行为的一种报复,最终因为自己还是一个传统而有责任的男人,才把婚姻勉强维持下来。用资源取向的叙事疗法分别给两个故事进行总结和反馈。赞赏患者是一个宽容和有责任感的女人,正是这份美打动了丈夫,最终重修于好。今天,在你最需要的时候,丈夫不辞劳苦,把你照顾得无微不至,也是他对你爱和责任的充分表现。赞赏丈夫哪怕曾经移情别恋,但最终仍然坚守婚姻的城堡,今天对卧病在床的妻子不辞劳苦、任劳任怨,对自己当年的承诺有担当、能负责,这是多少人都做不到的。 1.2.1.3 夫妻治疗,修通当年一直回避的情感纠葛,宣泄。以患者的角度诉说当年结合的不容易,遭遇丈夫的外遇时的震惊、愤怒、痛苦、悲伤与无奈。患者放声痛哭,丈夫急忙上前拥抱并解释道:原来这件事情让你这样的痛苦,我一直不知道,对不起。当年你看起来是那么的傲慢和刻薄。今天我做牛做马,也是上天对我的一种惩罚……一周后患者反映丈夫对自己体贴备至,让自己非常感动,并感觉到不适应。突然记起在发病的前一天晚上,丈夫请旧同事吃饭,为充面子花去了一千多元钱,自己为此气愤不已,曾与丈夫发生了剧烈的争吵,致使夜不能眠。想到丈夫徒有英俊的外表,却爱慕虚荣,用不俭,情不忠,业不顺,痛恨自己一世英名,却择夫不慎,在婚姻上栽了这么一个大跟头,无尽的悔恨。越想放下,往事越涌上心头,次日一早催促友人前来唱歌,意欲转移和释放心中的苦闷,怎料终在友人将要离去之时,跌倒在地……。患者也感到非常奇怪,这么长时间的治疗中,自己怎么就没记起这一件那么重要的事情。 1.2.1.3 夫妻治疗,讨论此时此刻的感觉和对未来的期望。患者表示感激丈夫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愿意放下过去,开始新的生活。人活在世上,健康才是最重要的,要自爱、自强,并配合医生完成功能锻炼,争取早日康复,将来能重新跳舞、郊游。丈夫表示感谢妻子一直以来对家庭的付出,对自己的包容。如果妻子不能治愈,自己也会不离不弃,无怨无悔;如果这次妻子最终得以痊愈,自己将带妻子多参加跳舞、游泳等活动,以锻炼强健的体魄。用自行车载妻子随自己的车队到郊外游玩,看看大自然美丽的风景。夫妻相视而笑。两个月后患者在家能行走自如,外出时仍需要丈夫陪伴,稍加搀扶。患者反映对过往跌倒仍心有余悸,需要一段时间适应。三个月后随访,患者恢

什么是癔症性精神病

癔症性精神病是指在遭受严重精神创伤后突然发病,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行为障碍、笑与 哭的不确定性、短暂的幻觉、妄想与思维障碍、人格解体等。它的症状变化无常,其中大多 数发生在具有表现个性的女性身上。病程很少超过三周。它可以突然恢复正常,没有后遗症,但它可以复发。 癔症,是一种更常见的神经病,经常出现在农村。目前,人们认为,癔症患者容易受到 暗示、夸大、情绪化和高度自我中心的人格特征的影响,这些特征往往是由心理因素或不良 暗示引起的。它可以表现出各种临床症状,如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内脏器官和自主神经功 能障碍和精神障碍。这种症状没有造成有机损伤的基础。它们可能是由建议引起、改变或消失。 癔症的临床表现可以描述为多种症状,如运动、感觉等类似神经系统疾病的疾病,也有 各种内脏病变类似各种疾病的症状,也可以说是短期精神症状,可以说歇斯底里可以模仿任 何临床疾病的表现,因此容易误诊。许多最初的癔症诊断实际上是身体疾病,因此延误了治 疗的教训。因此,在临床上对癔症作出正确的判断,是很困难的,特别是对于那些缺乏临床 经验的人来说,不容易诊断癔症。 然而,第一次发作的癔症,绝大多数是由某种心理刺激引起的,以后会遇到类似的刺激,或者在患者回忆起这种刺激的情况下,也会促进癔症的复发。此外,癔症的临床症状,无论 是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内脏损害等,往往变化无常,易于通过暗示改变病变的程度和范围,这些病理表现往往与人体的解剖生理特征或疾病的内在规律不一致,这对正确判断癔症有很 大的帮助。 癔症的治疗通常结合药物和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需要根据症状做出合理的选择。有情绪或睡眠问题的病人可以分别用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和镇静催眠药治疗。如果他们有精神症状,可以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然而,药物的 剂量应该是中小的,疗程不应太长。 心理治疗主要用于没有发作的癔症病人。癔症患者一般有一定的人格倾向,且大多是由 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因此,应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其自身的人格特征。同时, 引导他们正确处理矛盾,处理不愉快的事情。以减少或避免疾病的复发。

分离性障碍

分离性障碍 主讲人:耿昆 地点:放松治疗室 时间:2012-5-24 18:00 一、概述 分离性障碍,又称分离(转换)性障碍,旧称“歇斯底里症/癔症”,是一类由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情绪激动、暗示和自我暗示,作用于易患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 一部分患者主要表现为分离性遗忘、分离性情感爆发、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等精神症状,其自我意识障碍非常突出,具有发作性,发作后意识迅速恢复;另一部分患者表现为各种躯体症状(包括分离性运动障碍和分离性觉障碍),同时缺乏相应器质性损害的病理基础。 二、流行病学 分离性障碍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3.55%(中国12个地区,1982年)。首次发病年龄在20岁以前者占14%,20~30岁者占49%,30~40岁者占37%,40岁以上者初发者少见。男性女性之比约为8:1(长沙,1989年)。我国部分地区有儿童、青少年集体发作的情况。 三、发病危险因素与发病机制 (一)发病危险因素 1、生物学因素 (1)遗传因素分离性障碍的遗传学研究结果不一致。 (2)素质和人格类型通常认为,具有表演型人格的人易患分离性障碍。所谓表演型人格即表现为情感丰富、有表演色彩、自我中心、富于幻想、暗示性高。(3)躯体因素临床发现神经系统的器质性损害有促发分离性障碍的倾向,脑干上段特别是间脑器质性损害与分离性障碍有某种因果关系。 2、社会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与分离性障碍的发生密切相关,对应激性事件的经历和反应是引起本病的重要因素。其中情绪不稳定、易接受暗示、文化水平低、迷信观念重的青春期或更年期女性较一般人更易发生分离性障碍。 (二)发病机制 分离性障碍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较有影响的观点大致归纳为两种。 一种原始的应激现象包括(1)兴奋性反应,如狂奔、乱叫等运动性兴奋状态(2)抑制性反应,如昏睡、木僵、瘫痪、聋哑盲等(3)退行性反应,如行为幼稚等 另外一种是有目的的反应分离性障碍常首发于困境之中或危难之际,而且病情的发作往往能导致脱离这种环境或免除这种义务。

癔症患者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癔症患者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癔症用我们自己的话来讲就是患有精神方面疾病的患者就 是癔症,当然精神疾病有很多种,但是癔症就是其中的一种,一般来说这个病女性居多,为什么呢,大概就是我们女人爱小心眼,想不开或者是容易生气走极端,这样久而久之都会造成癔症的发生那么癔症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呢都有哪些呢,我们来看一下。 癔症病人的表现有很多,主要包括分离障碍和转化障碍。分离障碍主要表现为急骤发生的意识范围狭窄、具有发泄特点的情感爆发、选择性遗忘以及自我身份识别障碍,包括分离性遗忘症、分离性神游症、分离性木僵状态、分离性恍惚状态和附体状态、分离性身份障碍、其他分离障碍(情感爆发、分离性障碍性假性痴呆、Ganser综合征、童样痴呆、分离性障碍性精神病)。转换障碍又包括运动障碍(肢体瘫痪、肢体震颤、抽动和肌阵挛、起立不能、步行不能、缄默症、失音症)、痉挛障碍、感觉障碍、混合障碍。 癔症性格特点主要为: 1高度的情感性和情感的易变性:表现为情感活跃、生动,但肤浅、幼稚。情感强烈带有夸张和戏剧性色彩,被称为“伟大

的模仿家”。容易从一个极端转向另一个极端。对人对事的判断完全凭一时的情感出发,常随情感的变化而变化,最易感情用事。 2高暗示性:患者很轻易地接受周围人的言语、行动、神态变化的影响。 3高度显示性:表现自我中心,好当众表演,过分夸耀自己的聪明、才华,希望得到大家的赞赏或注意。癔症患者好恶作剧,以吸引别人的注意。 4幻想丰富:患者特别富于幻想,幻想丰富、内容生动、鲜明。又由于高度情感性的影响,往往让人难以分辨幻想与现实的界限,给人以说谎或伪装的印象。 以上就是癔症的性格特点的一些表现,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人的话要尽量开导,让她保持愉快的心情,所以身为女人我们要想的开玩的痛快,如果我们大事不能管小事不想管我们还是放手做好自己,怎么快乐怎么生活比什么都好,何必跟自己较劲呢,所以好好生活比什么都强,祝身体健康!

最新精神科试题及答案

精神病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感知的定义为 A.缺乏相应的客观刺激时的感知体验 B.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而被意识到的过程 C.对客观事物的错误感受 D.客观刺激作用于人脑的过程 E.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引起错觉的常见因素为 A.感觉条件差 B.焦虑、紧张等情绪因素 C.疲劳 D.谵妄状态 E.以上都对 3.关于幻觉的定义为 A.对客观事物的错误感受 B.对客观事物的胡思乱想 C.缺乏相应客观刺激时的感知体验 D.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感知体验 E.缺乏客观刺激时的思维过程 4.不一定有诊断意义的听幻觉为 A.争论性幻听 B.评论性幻听 C.命令性幻听 D.原始性幻听 E.内容为指责、辱骂的听幻觉 5.听幻觉最常见于 A.躁狂症 B.抑郁症 C.精神分裂症 D.癔症 E.强迫症 6.病人对幻觉的反应有 A.恐惧、愤怒及敌对 B.否认、隐瞒 C.无所谓 D.愉快 E.以上都对 7.正常思维一般都具有 A.目的性 B.连贯性 C.逻辑性 D.实践性 E.以上都对 8.下列哪项不属于思维形式障碍 A.思维迟缓 B.思维散漫 C.病理性赘述 D.思维中断 E.牵连观念 9.关于思维迟缓,下列哪个说法较正确 A.是强迫症的典型症状 B.是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症状 C.是抑郁症的典型症状 D是癔症的典型症状 E.是癫痫的典型症状 10.关于思维奔逸,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A.是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 B.是躁狂症的常见症状 C.是反应性精神病的典型症状 D.是神经衰弱的常见症状 E.是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常见症状

11...病人原先无任何精神异常,某次听广播时突然坚信播音员在说他,而他的生活经历与当时的广播内容并无明显联系。这病人可能的症状为 A.听幻觉 B.原发性妄想 C.继发性妄想 D.思维散漫 E.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12.一个人的意志强弱主要取决于 A.行为 B.情感 C.思维 D.智能 E.感知觉 13.精神疾病中自杀最多的疾病是 A. 神经衰弱 B.抑郁症 C.精神分裂症 D.癔症 E.强迫症 14.关于自知力以下哪项正确 A.自知力就是指病感 B.自知力是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C.神经症患者都有自知力 D.重性精神病患者都没有自知力 E.有自知力的病人较没有自知力的病人预后好 15.刻板言语常见于 A.强迫症 B.抑郁症 C.精神分裂症 D.器质性精神病 E.癔症 16.意志增强常见于 A.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B.精神分裂症偏执型 C.精神分裂症单纯型 D.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E.慢性精神分裂症 17.影响识记的主要因素为 A.注意力不集中 B.思维散漫 C.情感高涨 D.脑部器质性疾病 E.情绪低落 18.在记忆过程中,与保存有关的主要影响因素为 A.注意力不集中 B.脑部器质性疾病 C.情绪因素 D.思维障碍 E.躯体疾病 19.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A.部分或全部不能再现以往的经验称为记忆错误 B.由于再现的失真而引起的记忆障碍称为遗忘 C.病人以想象的、未曾亲身经历过的事件来填补亲身经历的记忆称为错构 D.将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具体时间,具体人物或地点上搞错了,称为错构 E.病人把从未见过的人当作熟人或朋友认识,称为虚构 20.关于虚构,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A.虚构的内容固定不变 B.虚构的内容经常改变 C.虚构是病理性谎言 D.虚构常见于人格障碍 E.虚构就是错构 21.谵妄属于下列哪种障碍 A.情感障碍 B.思维障碍 C.行为障碍 D.记忆障碍 E.意识障碍 22.谵妄的特点是 A.有幻觉 B.有错觉 C.有定向障碍 D.意识障碍 E.以上都对 23.谵妄常由下列哪种疾病引起 A.抑郁症 B.躁狂症 C.精神分裂症 D.感染中毒 E.癔症 24.谵妄时最多见的幻觉是

DSM-5 分离障碍_诊断标准

DSM-5分离障碍 分离性身体障碍 A.存在2个或更多的以截然不同的人格状态为特征的身份瓦解,这可能在某些文化中被描 述为一种被(超自然力量)占有的经验。身份的瓦解涉及明显的自我感知和自我控制感的中断,伴随与情感、行为、意识、记忆、感知、认知和/或感觉运动功能相关的改变。这些体征和症状可以被他人观察到或由个体报告。 B.回忆日常事件,重要的个人信息和/或创伤事件时,存在反复的空隙,它们与普通的健 忘不一致。 C.这些症状引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导致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损害。 D.该障碍并非一个广义的可接受的文化或宗教实践的一部分。 注:对于儿童,这些症状不能用假想玩伴或其他幻想的游戏来更好地解释。 E.这些症状不能归因于某种物质的生理效应(例如,在酒精中毒过程中的黑晕或混乱行为) 或其他躯体疾病(例如,复杂部分性癫痫)。 分离性遗忘症 A.不能回忆起重要的个人信息,通常具有创伤或应激性质,且与普通的健忘不一致。 注:分离性遗忘症通常具有对待特定事件的局部的或选择性以往;或对身体和生活史的普遍性遗忘。 B.这些症状引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导致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损害。 C.这些症状不能归因于某种物质(例如,酒精或其他滥用的毒品、药物)的生理效应或神 经病性或其他躯体疾病(例如,复杂部分性癫痫、短暂性全面遗忘症、闭合性脑损伤/创伤性脑损伤后遗症、其他神经疾病)。 D.该障碍不能用分离性身份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急性应激障碍,躯体症状障碍,或重 度的,轻度的神经认知障碍来更好地解释。 编码备注:无分离性漫游的分离性遗忘症的编码是300.1(F44.0)。分离性遗忘症伴分离性漫游的编码是300.13(F44.1)。 标注如果是: 300.13(F44.1)伴分离性漫游:似乎有目的地旅行或与遗忘身份或其他重要个人信息有关的困惑的流浪。 人格解体/现实解体障碍

110系统精讲-精神障碍-第六节 癔症病人的护理

1.可引起癔症发作的精神因素是 A.车祸 B.内心冲突 C.亲人去世 D.自我暗示 E.以上都是 【答案】:E 【解析】:能引起癔症发作的精神因素通常是剧烈的、能引起个体精神紧张、恐惧的应激,同时也包括患者对自我的不良暗示。 2.阶段性遗忘常见于 A.脑外伤 B.颅内器质性疾病 C.精神分裂症 D.癔症 E.情感性精神障碍 【答案】:D 【解析】:癔症的临床表现之一就是阶段性或事件遗忘,患者所遗忘的那一段时间或事件对个体具有创伤性;器质性疾病所见的遗忘症特点以短程记忆损害为主的进行性遗忘症,如头部外伤后的逆行性遗忘症等。 3.癔病患者的特点为 A.人格衰退 B.仅见于女性 C.与病前性格无关 D.发病与精神因素无关 E.起病突然,症状多样,易受暗示 【答案】:E 【解析】:癔症起病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患者病前具有表演性人格特征,患者容易受暗示,症状表现多样,男性女性均可出现。 4.癔症患者的性格特点是

B.孤僻 C.敏感 D.富于幻想 E.冲动任性 【答案】:D 【解析】:癔症患者具有情感丰富、富有表演色彩、自我中心、富于幻想、暗示性高等性格特征。 5.患者男性,29岁,3天前上午突然收拾衣服从家出发,下午发现自己已到离家不远的县城,自己也不知道怎么来县城,脑电图检查正常。此人可能出现 A.分离性遗忘 B.分离性神游症 C.癔病性精神病 D.分离性恍惚状态 E.分离性身份障碍 【答案】:B 【解析】:分离性遗忘见于癔症,患者对自己经历的重大事件突然失去记忆;被遗忘的事件往往与精神创伤有关;分离性恍惚状态表现为明显的意识范围缩小,当事人处于自我封闭状态,其注意和意识活动局限于当前环境的一两个方面,只对环境中个别刺激产生反应;分离性身份障碍的患者突然失去对自己往事的全部记忆,对自己原来的身份不能识别,以另一种身份进行日常社会活动。分离性神游症时病人突然从家中或工作场所出走,到外地。此时病人意识范围缩小。历时几十分钟到几天,清醒之后对病中经过不能回忆。 王某,33岁,获知父母遇交通意外去世后突然哭喊吵闹、捶胸顿足,家人劝阻时上述症状更为剧烈,数小时候逐渐平息。入院后某日,患者称她是苏老太太(患者的母亲)并说“你看我,都老了,73岁了,牙也没了。”护士说她不是苏某,患者说“你们连我都不认识了,王某是我女儿,我来代她受罪住院的。”2天后,患者又自称是王某而非苏某,表示前2天发生的完全没有记忆了。 6.请问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精神分裂症 B.抑郁症 C.焦虑症

癔症——分离转换障碍 __

癔症——分离转换障碍 癔症是指一种有癔症性人格基础和起病常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解离症状(部分或完全丧失对自我身份识别和对过去的记忆,CCMD-3称为癔症性精神症状)和转换症状(在遭遇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冲突时产生不快心情,并转化成躯体症状的方式出现,CCMD-3称为癔症性躯体症状)。这些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并与病人的现实处境不相称。本症除癔症性精神病或癔症性意识障碍有自知力障碍外,自知力基本完整,病程多反复迁延。常见于青春期和更年期,女性较多。青岛心理咨询中心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社会心理因素 癔症的发病和临床类型,同病人的生理、心理素质有关。紧张、恐惧、情绪不稳定、易接受暗示、文化水平低、迷信观念重者,以及青春期或更年期的女性,较一般人更易发生癔症。具有为人处事情感反应强烈、表情夸张、暗示性高、富于幻想、寻求别人注意和自我中心等表演性人格特征的人,在受到挫折或接受暗示后容易发生癔症。 2.生理机制 有学者认为,意识改变是癔症发病的基础。随着病人意识解离,有注意、警觉性、近记忆和信息整合能力等方面的损害,病人自我意识减弱、暗示性增高。个体受到生物、心理或社会

因素威胁时,会出现类似动物遇到危险时的各种本能反应,如假死或返回儿童期的退行性行为等。也有人认为,有害因素作用于弱神经类型者,使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间的皮层和皮下功能解离,结果第一信号系统与皮层下功能过盛,导致弱化状态的皮层受刺激和迅速进入超限抑制,而皮层下活动增强。临床表现为情感暴发、抽搐发作、本能活动增强和植物神经症状。同时强烈持久的情绪紧张,又可在皮层产生兴奋灶,使皮层的超限抑制向四周扩散,结合负诱导引起皮层下抑制,产生感觉缺乏、肢体瘫痪等症状。青岛心理咨询中心 3.心理机制 (1)躯体化作用,是通过躯体症状表达心理痛苦的病理心理过程。 (2)转换,是病人对挫折的一种适应方式。病人一旦发现这类症状可减轻其困难处境,则症状可能强化、持续,或在以后遇到困境时再次出现,所以癔症症状是习得性反应。 (3)解离,指病人的一些观念和认知过程可从意识的主流中解离出去,或转为功能性症状,如遗忘及意识模糊等。通过催眠可使这些观念和认知过程重新整合和恢复正常。青岛心理咨询中心 (4)暗示或自我暗示机制,可明显影响本症的发生、发展和转归。 二、临床表现 1.癔症性精神障碍(解离障碍) 癔症性精神障碍病人的病前人格常有异常,起病与精神因素有关。病人表现出来的症状可能是其关系密切的亲友所患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的类似症状。少数人的症状形成反复再现的模式,总是以出现这些障碍作为对应激的反应。常给人一种疾病的发作有利于病人摆脱困境、发泄情绪、获取别人同情和支持的感觉。主要表现为发作性意识范围狭窄,具有发泄特点的急剧情感暴发、选择性遗忘或自我身份识别障碍。反复发作者常可通过回忆和联想与以往心理创伤有关的情境而发病。常见类型如下: (1)情感爆发: 常在与人争吵、情绪激动时突然发作,表现尽情发泄、哭叫不休、捶胸顿足、撞头打滚。多人围观时,发作尤为剧烈。

癔症可导致女人性障碍

癔症可导致女人性障碍 *导读:癔症主要影响女性,其特点是具有多个躯体症状而没有器质性病理改变的一种疾病,多在36岁前起病。典型癔症患者陈诉症状如演戏一般,常不能用解剖生理的原理解释。…… 癔症一词来自希腊词“子宫”,古时候认为癔症是子宫游动所致。心理学家Vieth认为把甜味物质插入阴道,使游动的子宫回复到正常的解剖位置,即可消除症状。目前对其病因学尚无一致的看法,但许多作者相信,性的冲突可能起到病因作用。 癔症主要影响女性,其特点是具有多个躯体症状而没有器质性病理改变的一种疾病,多在36岁前起病。典型癔症患者陈诉症状如演戏一般,常不能用解剖生理的原理解释。病人多次求医,坚信她们的症状是身体某处出了毛病,因而常常住院,做许多不必要的手术。转换性症状实际上存在于任何精神病,比癔症发作时多得多,区别这些现象很重要。科学研究显示,癔症可导致严重的性障碍。 癔症可导致严重的性障碍 心理学家PerleJT和Guze在研究中发现,52%患病女性陈诉性交困难,24%无性高潮,48%有痛经和月经不规则。因此,很多癔症患者经受了不必要的妇科手术。 Purtell等也记载了在癔症时很多人有性问题,86%有性困难(包括73%没有性快感,63%有性交困难),而正常对照组只有29%有

性困难。全阴道感觉缺乏和阴道感觉异常是患病女性转换性症状之一;直肠、口腔或阴道烧灼性疼痛也常有记载。 多数权威不愿给男性病人下癔症的诊断,险非瘟病的症状出现在有个性受创伤的陈诉者身上,心理学家Weintraub指出癔症必须与假病鉴别。 癔症危及婚姻和家庭稳定 癔症和社会病态有相互关系。若确实如此,则关于性角色的文化素养可导至同一基本过程的不同的行为表现。虽然癔症时不一定都有性问题,但结婚困难及离婚十分多见。 有些癔症女性患者性功能较为正常,而另一些患者,虽然有性交困难、性高潮缺乏或性欲减退——可单个成数个同时存在,但夫妻生活还能达到某种程度的适应,能雄持他们的婚姻而不存在什么困难。癔症患者抑郁症发生率高,严重危及婚姻和家庭稳定。对癔症患者的处理相当困难。性治疗虽可改善症状,但不可能治愈性障碍,而且癔症患者对这种治疗方式多表现为强烈排斥。内科医生对癔症病人建议手术或住院治疗需特别小心,同时又要注意有器质性疾病的存在,因此要采用恰当的诊断与治疗方式。

分离转换障碍

分离转换障碍

分离转换障碍 别名:癔症,歇斯底里症 英文名称 Dissociative disorder 就诊科室 临床心理科 常见病因 具有暗示性、表演性、自我中心、情绪化、幻想性等性 格,封闭性的同源文化环境,多因素遗传 常见症状 丧失近期的阶段记忆,外界的刺激几乎或完全没有反 应,过后患者对过程全部或部分遗忘等 病因 1.心理因素 个体对应激性生活事件的经历和反应是引发本病的重要因素。幼年的创伤性经历也可能是成年后发生分离转换障碍的重要原因。此症患者常常具有一些共同的人格特征,包括:具有暗示性、表演性、自我中心、情绪化、幻想性等。 2.社会文化因素

此症患者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大多生活在封闭性的同源文化环境中。因此受教育程度、社会文化、生活环境对分离转换障碍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3.生物学因素 目前分离转换障碍的遗传学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有些研究发现分离转换障碍患者的一级亲属的同病率较高。但也有研究得出相反的结论。有学者认为本病为多因素遗传疾病。临床表现 1.常见的临床表现形式 (1)分离性遗忘表现为突然出现不能回忆自己重要的事情,特点是丧失近期的阶段记忆,可为部分性和选择性,一般围绕创伤性事件。这种遗忘不是由器质性原因所致,也不能用一般的健忘或疲劳加以解释。 (2)分离性漫游指患者在觉醒状态下突然从家中或工作场所出走,往往离开的是一个不能耐受的环境,进行无计划、无目的的漫游。此时患者意识范围缩小,但能进行日常的基本生活和简单的社交接触。有的患者忘掉了自己既往的经历,以新的身份出现。漫游可持续几十分钟到几天,有的可以更持久。这种发作突发突止,清醒后患者对病中的经历不能完全回忆。 (3)分离性木僵患者的行为符合木僵的标准,检查也不能发现躯体疾病的证据。通常在一定的生活事件之后,患者

应激相关障碍题库1-0-8

应激相关障碍题库1- 0-8

问题: [单选]病人重复体验过去痛苦经历属于() A.急性应激障碍 B.创伤应激障碍 C.适应障碍 D.癔症 E.强迫症

问题: [单选]关于PTSD的描述,正确的是() A.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B.固定一种形式的反复发生的闯入性创伤性体验重现 C.患者常常以模糊地、极端痛苦的方式进行着这种"重复体验" D.患者对与创伤有关的事物采取接收的态度 E.多数患者在创伤性事件后的数天至半年内发病,一般需要多年才能恢复正常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在重大创伤性事件发生后,患者有各种形式的反复发生的闯入性创伤性体验重现(病理性重现)。患者常常以非常清晰地、极端痛苦的方式进行着这种"重复体验",患者面临、接触与创伤性事件有关联或类似的事件、情景或其他线索时,常出现强烈的心理痛苦和生理反应。患者在创伤性事件后,频频出现内容非常清晰的、与创伤性事件明确关联的梦境(梦魇)。患者对与创伤有关的事物采取持续回避的态度。在创伤性事件后,许多患者还存在着"情感麻痹"的现象。此外,有些患者则出现睡眠障碍、易激惹、容易受惊吓、做事不专心等警觉性过高的症状。多数患者在创伤性事件后的数天至半年内发病,一般在1年内恢复正常,少数患者可持续多年,甚至终生不愈。故只有选项A 正确。

问题: [单选]有关刺激与反应以下哪一项最正确() A.物理刺激产生物理反应 B.化学刺激产生化学反应 C.语言刺激只引起心理反应 D.抽象刺激的作用强度大于物理刺激 E.从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到最复杂的人类,都有接受刺激和作出反应的能力https://www.doczj.com/doc/316087995.html,/ 打羽毛球的好处

哪些是分离性障碍症临床表现

哪些是分离性障碍症临床表现 导读:分离(转换)性障碍,也翻译成癔病,又称歇斯底里,是指以意识、身份或行为的突发暂时性变化为特征的精神障碍。此病多在精神刺激下忽然发病,表现出鲜明的感情色彩的精神障碍及躯体功能障碍。分离性障碍在学术界上争议很多,有些学者认为应该把它归为神经症。有些学者对此有不同看法。 发病机理上,社会文化因素起很大的作用。悔恨内疚,悲伤性一般事件可诱发此病发作。与遗传也有一定程度的关系。一般来说,这些患者在发病前的性格特征为:对事物感情反应强烈,肤浅且不稳。对事物的受暗示性很高。 临床表现: ①一般特征,多见于青年女性,起病较急,多数有心理社会因素作为诱因。患者暗示性极强,常有“继发受益”。患者的功能障碍往往不符合解剖学特点,发作时无危险性; ②分离症状,分离性遗忘常为部分的和选择性的,且一般围绕着创伤性事件;分离性漫游具有分离性遗忘的特征,同时有离家或离开工作岗位的游历;分离性身分障碍表现为突然的身份改变,两种或多种身分可以相互交替; (1)情感爆发:很多见。表现为情感的发泄,时哭时笑,吵闹,对自己的情况以夸张性来表现。发作时意识范围可狭窄。冲动毁物,伤人,自伤和自杀行为。有些患者表现为痉挛发作。 (2)分离性遗忘:主要表现为对创伤性事件的遗忘。 (3)分离性漫游:老百姓所说的“梦游”于此很相似。 (4)假性痴呆:给人傻呆幼稚的感觉。 (5)双重和多重人格:表现为忽然间身份的改变。患者忽然变成另一个人,语调和态度完全变成二个人。比较典型的就是民间上的“鬼怪披身”。 (6)分离性木僵; (7)精神病状态:这一点的鉴别诊断很重要。发病时可表现为重型精神病状态,如错觉、幻觉及妄想。与分裂症的区别主要在于幻觉和妄想的内容不太固定,多变化,并且很易受暗示。 ③转换症状,转换性运动和感觉障碍为其常见形式,主要表现为各种运动功能受妨碍和运动功能或感觉功能丧失。诊断主要据临床表现,排除相关的精神科疾病。本障碍可分为分离性遗忘症、分离性漫游症、分离性身份障碍、转换性运动和感觉障碍、混和性分离(转换)障碍和其他分离(转换)性障碍六个亚型。本病以心理治疗为主,如暗示治疗、系统聪敏疗法等,辅以药物对症治疗。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症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症,是神经官能症中的一种类型。其中典型的症状是患者自己认为失去身体某部分的功能,而且也确实表现出身体某一部分功能的丧失。如有的人认为自己失明、失听、失语、肢瘫了,确实就表现出失明、失听、失语或病变。 甚至还可以发生流行性癔病,即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在短时间内,连续多人发生同类性的癔病。第一个发病者大多是在众人目睹下发病。由于多疾病不理解,众人产生恐惧、紧张心理,如怕患怪病、传染病、中毒后认为是神鬼作怪等等。在情境暗示和自我暗示基础上,相互影响而陆续发病。癔病,特别是流行性癔病的发生,与一定的文化背景、社会习俗、传说有关,常见与边远山区或文化层次较底、迷信色彩浓厚的地区和人群,也与一定的人格特征(如易受暗示性)有关。 症状表现为痉挛发作、肢体震颤、抽搐、瘫痪、起立不能和步行不能、不言症、失语症、多种感觉障碍和特殊感官障碍,植物神经机能障碍。情感爆发、意识朦胧状态、昏睡状态、遗忘症等。 “歇斯底里”在希腊文中是“子宫”的意思。当时人们认为这种病的发生与子宫有关,故称为“子宫病”。这种带有臆测的理解是由于歇斯底里大多发生在女性身上。女子云案子器官的区别之一是自贡,那时的人认为子宫是可以沿着身体流动的,移动到哪个部位,哪个部位便发生障碍。 到目前为止,专家们公认歇斯底里是与神经衰弱同属一类的神经官能症。1987年国际疾病分类第九版的分类对歇斯底里的定义是:一种“似乎未被病人觉察到的动机造成了意识范围的缩小、运动或感觉技能的障碍,病人因而似乎取得了心理上的利益或象征性的价值”。 歇斯底里的表现 抽搐发作这是最常见的症状,它类似癫痫一样抽搐。发作之前有胸闷、心痛、心烦、委屈等表象。发作时出现四肢抽动或挺直,眼球上翘,但自我意识并未消失,故伴有各种动作,如撕衣服、抓人、大叫等。 肢体某个部位颤动如面肌、眼睛、头部、手部等等。有时还可能表现出某些部位的僵直,很长时间紧握拳头等。 非神经性的麻痹下肢一条腿突然不能动了,手麻木了,或不能站立,不能行步等症状,有时突然讲不出话,或长时间不讲话,但可以与人书面交谈。 其他症状如喉咙梗塞,特定部位剧痛,突然看不见东西,突然耳聋。还有情绪突发,大笑不止,痛哭嚎啕,狂怒,大叫,打自己或别人。有时还作出婴儿一样的动作。如吐舌头,要人抱,尿床。计算混乱,乱称呼人,乱报年龄。有的人还有夜游行为,本也起来做了一些事,再倒下来睡觉,醒来全然不知。 歇斯底里的病因 歇斯底里症患者都有歇斯底里性格,感情丰富、多边,容易感情用事,而且情感反应强烈、夸张,对事物的认识容易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另外,这种性格容易受暗示,对己对人好猜疑、多心。 歇斯底里性格的人还有过多的幻想,自己往往分不清所讲的哪些话是真的,哪些话是假的。这种人喜欢听人赞扬,爱己胜于爱人,过于自私,喜欢炫耀自己的才能、美貌,同时也爱羡慕、嫉妒别人,喜欢说大话,好哗众取宠。 歇斯底里症的基础是特定的气质与性格,而发作的客观原因是环境的刺激。有个女病人每次发作时,都感到眼前火光熊熊,楼梯折断。原来这个女病人家中曾遇到一场大火,并烧死了一个女佣人。所以每当发作都出现当年遭受创伤的情景与体验。这种病人在生病前遇到较大的情感刺激,如亲人突然亡故、家庭夫妻不和、婚姻破裂、失恋、失学、邻里纠纷、与领导不和或事业上的失败,加上病人不能正确的总结原因,造成大脑高级神经活动的过度紧张而致病。 歇斯底里症实际上是一种精神情绪的发泄,是一种社会逃避行为。病人一旦觉得承受不住社会的种种压力,就“逃进病中去”,从而得到别人的同情、关心、谅解。在极端残酷的战中时期,有些士兵容易发生肢体瘫痪的歇斯底里症。而战争一结束,大部分人不治自愈。有一个病人从小丧母,在参观了幼儿园之后,突然像孩子似的在床上爬,吐舌头。当他在一旁听别人说,孩子要尿尿的,他也把小便尿在床上。这实际上是一种需要得到别人爱抚的“装病”。有些病人发病具有表现性,亲朋在出兵侵犯而发作得更厉害。如一个男人两腿不能行走,有人在时连腿都不能动,一碰就大叫,但到了半夜竟然能够下床去倒水喝。故护理这种病人人不宜太多,更不能给他不良的暗示。过渡的照顾、过多的提供享受条件也不利于病情的改变。一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