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次工业革命复习课教学设计

三次工业革命复习课教学设计

三次工业革命复习课教学设计
三次工业革命复习课教学设计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必修2 第7 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能说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时代背景 (2)通过对工业革命在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作用的分析,掌握工业革命的影响 (3)探究工业革命的影响,体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工业革命在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作用的分析,培养同学们阅读教材的能力、知识重组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小组活动分析科技是一把双刃剑。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悟工业文明对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影响(2). 认识工业文明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二.教学方法 通过运用归纳法,分析掌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工业革命引起的社会变动及环境问题;通过分析法的运用,引导学生认识工业革命的扩展及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三.教学过程: (带着问题看视频播放。1. 什么是工业革命?2.工业革命首先在哪个国家发生?3. 最后扩张到哪些地区?)导入新课(利用视频播放导入) 教师讲解工业革命的概念: 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使用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的过程。它使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既是生产技术的革命,又是社会关系的革命;促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英国, 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思考: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板书)一、市场的呼唤 (教师引导)假如你是一位18世纪英国的商人,现在你想投资工业,你会首先考虑哪些因素? (学生)1.有资金2. 有工人(劳动力)3. 有技术4.有原料5.有市场6.有国家政策支持?? 教师讲解:⑴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来源,也扩大了对英国商品的市场需求。(资本: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市场: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 ⑵圈地运动的进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资源并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劳动力:圈地运动) ⑶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技术:手工工场时期的积累) ⑷前提: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成为工业革命发生的巨大动力和可靠的政治保障。(政权: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多媒体显示《英国工业革命时代背景》表教师:在英国各个工业部门中,最早采用机器并不是在传统工业中,而是在新兴的棉纺织工业部门,这是因为作为一个年轻的工业部门没有旧传统和行会的束

鸦片战争教学案例

历史教学案例 鸦片战争 临猗县第一职业中学解印弟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按照时间顺序勾勒出了中国近代史前期资本主义列强发动的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及侵略战争后列强强加给中国政府和人民的主要不平等条约。在反侵略的斗争中,中国军民体现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志,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爱国篇章。 一、虎门销烟: 主要叙述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探讨鸦片战争的背景,需要从战前的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背景入手,在比较中进行思考。 19世纪中叶的中国,既处在清王朝统治的后期,也处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的末期,君主专制下的中央集权政治极度腐败,经济上仍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体,阶级矛盾激化。更为严峻的是,长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使国人盲目自大,不能以一个理性、客观的态度看待世界。与此同时,世界却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欧洲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工业革命以后,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对原料和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加。英国在19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完成了工业革命,在当时代表了最先进的生产力水平。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资源,正是英国资产阶级梦寐以求的潜在市场。而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于外来的商品经济有天然的抵抗力。中国政府坚持奉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使得英国倾销其工业产品的梦想破灭,长期以来中国在中英正当贸易中处于出超的地位。一些不法英商遂转而进行非法的鸦片贸易,以求减少中英正常贸易中的逆差所带给英国的损失。中国政府的禁烟运动又从根本上断绝了这条罪恶的“商路”。英国遂决意以此为导火索,诉诸武力。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认识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在于把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而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只是这场战争的直接原因罢了。 二、鸦片战争: 主要叙述中国爱国军民英勇抗击英国入侵,但由于封建制度的根本腐朽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最终在鸦片战争中失败,并同英、美、法三国签订了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历史。其重点在于分析以中英《南京条约》为代表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各项条款中,“五口通商”“关税协定”等反应了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目的。而中国社会因此发生的巨变主要体现在社会性质的转变上。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什么说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两个问题。 三、战火再燃: 主要叙述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及第二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等历史。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并没有在被迫开放的中国获得它们战前所期望的

三次工业革命对比

1、背景条件的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条件: (1)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 (2)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成为雇佣劳动力; (3)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带来大量资本; (4)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 (5)国外市场扩大。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条件: (1)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保障; (2)全球扩张,美、德、意、日等国的统一,使国内市场扩大; (3)近代自然科学突破性的发展,并迅速转为生产技术。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背景和条件: (1)科学理论的突破; (2)“二战”期间和战后对科技的迫切需要。 2、、特点的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工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发生于英国,后发展到法、美、德、意等国; (3)发明者多数为劳动者,发明成果多为生产实践的总结;(4)出现新兴的工业部门:棉纺织业、机 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2)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3)自然科学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技术起了重要作用; (4)某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5)出现新兴的工业部门:电力、钢铁、化学、电讯、汽车、石油等工业。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1)第三次科技革命涌现出大量的科技成果,其规模、深度和影响,远超过前二次科技革命; (2)大大加快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额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3)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 (4)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第三次科技革命与前两次相比最大的不同点: 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技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 3、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异同的比较: 相同点: (1)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①第一次: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②第二次: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③第三次: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2)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 ①第一次: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导致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 阶级的出现;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②第二次: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 义阶段。 ③第三次: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人们的衣食住 行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 (3)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 ①第一次: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初步形成,列强的殖民扩张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自由资本主义发展 起来,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时期。 ②第二次: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 的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比格局发生改变。东西方联系更加密切,但差距进一步 拉大; ③第三次: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 不同点: (1)从社会环境看:前两次都有一个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第三次开始于二战期间,延续至今; (2)从发明者看:第一次主要是劳动者凭借经验,后两次多是科学家,在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取得的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第五单元第三课内容,本课在资本主义市场的形成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教材首先分析了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政治前提和条件,并介绍了工业革命中的一些成就。课文以工业革命的发生和扩展,讲述了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以及工业革命后生产力发展推动世界市场发展演进的过程。 [设计理念] 1.学情分析:现在高二年级的历史已进入复习阶段,对于工业革命的相关史事,学生经过新课的学习有所掌握,现在进行复习,总体上说应该会比第一次学习好。课上通过情境创设、问题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大胆进行质疑、动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2.设计思路:在新课标中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要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有效学习,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发表观点的论坛。因此我在设计和构思本课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着力于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方法] 通过创设情景,指导学生合作学习,教师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理解工业革命的概念,识记工业革命首先开始的国家和时间,各领域取得的成就等基本史实。 (2)认识蒸汽机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分析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以及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 (3)归纳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市场形成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的学习分析,学生不断提高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学生运用比较、判断、联系等方法,对工业革命中各部门间相互促进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工业革命中的一系列发明创造,学生能逐步树立起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 (2)启发学生认识:伟大发明创造来源于亲手实验、刻苦钻研、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感悟工业文明对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影响,感悟工业文明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难点:如何理解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学过程】: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史蒂芬孙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理解工业革命最先从英国开始,后扩展到欧洲、北美的基本线索。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读图、阅读,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培养学生比较、判断推理能力和初步使用唯物主义历史观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优秀品质。 学习瓦特勤于观察和爱思考的良好品质。 二、重点难点 重点:瓦特改良蒸汽机及其作用英国工业革命影响 难点:工业革命及其影响。 三、教学对象分析 初三学生经过二年的历史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唯物主义历史观,认识历史有了自己的一套方法和观点,所以教学方法主要以启发引导和问题目标教学法,让学生自己感知历史资料,在老师的 引导下探究其中的规律,从而掌握所学的知识,开成对历史事件的独到的认知。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 应用多媒体,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五、教学媒体 瓦特与蒸汽机等相关图片和动画 PPT课件投影仪

1、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幻灯片6:展示欧洲的旧式织布机,要求学生思考思考:18世纪英国棉纺织业有哪些重大发明,它们相互之间有什么联系? 幻灯片8:了解识记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和凯伊发明飞梭的史实。 幻灯片9:然后强调,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并提示,工业革命是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的。 幻灯片10:认识珍妮机。强调是手摇的。 2、让学生进一步罗列出纺纱和织布的技术进步的一 些发明。 幻灯片11:列表归纳英国棉纺织行业的发明中的水力纺纱机(幻灯片12)、骡机(幻灯片13)和水力织布机。可以提示学生注意这些机器的动力。 接着要求学生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它们相互之间有什么联系”。明确:织布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纺纱技术的进步,纺纱技术的进步反过来又促进织布技术的进步。 三、学习第二部分内容: 幻灯片14瓦特改进蒸汽机。 幻灯片15让学生说说所知道的瓦特小时候的故事。 之后,提示课文后面也有有关的阅读材料。并笑说,瓦特小时候被讥笑为“神经质呆子”和“懒孩子”可是长大了却成就了这么大的事业。我们在座的有没有也常被同学笑被师长骂的呀?可不能自卑呀,说不定你就是以后的又一个瓦特呢。 下面我们来看看瓦特是怎样改进蒸汽机的吧。提示:

《工业革命》(中图)

《工业革命》同步练习 宿州市埇桥区杨庄中心学校苏凤 1.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的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 ) A.率先兴起文艺复兴运动的国家 B.最早进行新航路开辟的国家 C.强迫清政府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国家 D.资产阶级革命最彻底的国家 2.“1625年,运往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该材料主要说明的是( )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C.市场需求刺激工业革命 D.技术革新促成工业革命 3.工业革命最早出现的工业部门是( ) A.冶金业 B.交通运输业 C.采矿业 D.棉纺织业 4.现在我们家庭中许多家用电器的功率计算单位都是“瓦”,这是为了纪念使人类社会步入“蒸汽时代”的英国著名机械师( ) A.哈格里夫斯 B.瓦特 C.富尔顿 D.史蒂芬孙 5.詹姆士·布恩是一位生活在18世纪40-90年代极富经营头脑的英国某织布厂厂主,1785

年后,他把工厂搬迁到交通便利的地方。詹姆士·布恩搬迁工厂是因为( ) A .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B .瓦特改良蒸汽机 C .火车、轮船的出现 D .内燃机的发明 6.在19世纪上半期,欧洲流行着这样的说法:“史蒂姆(即蒸汽机)是英国人。”对这句话的准确理解是( ) ①当时使用蒸汽机的都是英国人 ②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都是英国人发明的 ③当时的英国已广泛使用蒸汽机 ④蒸汽机的出现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象征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7.有一首流行于英国十九世纪初期的歌曲:“当你走进一家破落的织布店,两三部织布机映入眼帘,如同废物一般地被冷落在角落。你问这般光景是何原因?店里的老母亲说得可怜:‘女儿们因为织布机不方便,离家到工厂去赚钱。’”歌曲中这家织布店的没落是受到了哪一事件的冲击( ) A .地理大发现 B .资产阶级革命 C .文艺复兴 D .工业革命 8.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争论十九世纪上半期,英国与法美两国相比最大的优势,你赞同谁的观点( ) A .甲说: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B .乙说: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 C .丙说: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D .丁说:资产阶级革命最早发生 9.目前,中国已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营运里程居世界第一位。火车机车的发明者是( ) A.哈格里夫斯 B.瓦特 C.爱迪生 D.史蒂芬孙 10.从下图可以读取的信息有 ( ) ①蒸汽机已用于交通运输 ②工业革命破坏了自然环境 ③促进了城市的兴盛 ④英国成为强大的工业国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 观察下面工业革命时三种机器图片,回答问题。

《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 《20第一次工业革命》 --教学设计 2019/10/10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初三的学生虽说已经学了两年历史,养成了一些学习习惯和历史素养,但还是缺乏对于世界史的了解,需要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搜集课外知识,储备必要的背景知识,运用唯物主义史观分析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加深对本课的理解与掌握。 二、教材分析 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手工工场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于18世纪60年代进行了工业革命。在棉纺织业、动力和交通方面进行了改革,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法美德也先后进行工业革命。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概况、成就及意义,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2、通过引导学生读图、阅读,启发学生思考,落实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3、启发学生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课程标准 学习提示:理解工业革命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并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变革。 学习要点:瓦特改进蒸汽机;火车与铁路时代的来临;现代工厂制度的诞生。 (三)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解析,确立本课的重点难点如下: 重点: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 难点:工业革命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合作探究法、情景教学法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图片导入(2分钟) 出示图片:新四大发明 我们现在处的时代是信息化时代,这些发明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中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你知道吗?科技革命并不是起源于中国,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哪个国家发生的、有什么成就和影响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新课讲授 1、明确学习目标(2分钟) 出示学习目标:(1)能记住工业革命的开始时间、国家及重大发明。(2)能说出工业革命的原因、工业革命的影响。(3)能感悟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指导学生齐读教学目标。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2、整体认知:什么是工业革命?(2分钟) 教师出示材料:工业革命前的手工工场和工业革命后的工厂。

2017年中考历史辅导笔记: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及第三次科技革命

[键入文字] 2017 年中考历史辅导笔记: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及第三次科技革命 很多同学学习历史有一个误区,那就是认为中考历史科目的高分都是死记硬背出来的。其实历史学科科学的学习方法并不是这样的。而是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这样才可以在考场上灵活的发挥。为了帮助大家提高历史的学习能力,特意为大家整理了中考历史辅导资料,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前来我站学习。 第一次工业革命:18 世纪60 年代至19 世纪上半期,英国首先发生了工业革命。 它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瓦特的改良蒸汽机与1785 年投入使用,使人类社会从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发生一个飞跃,使人类社会进入了“蒸汽时代”,这是资 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第二次工业革命:19 世纪晚期到20 世纪初,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迅速应用到工业上,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大大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发展,进一步体现了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 19 世纪70 年代,发电机研制成功,美国人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电灯泡,德国人西门子制造了第一辆有轨电车,电力的广泛应用,把人们从“蒸汽时代”推进到“电气时代”。这一技术革新的发明及应用从一开始就超越了一国的范畴,具有广泛的规模,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 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20 世纪四五十年代兴起的新的技术革命,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以前所有的时代,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标志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人们称之为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 它是以雄厚的自然科学理论研究为基础,目前仍在继续发展,它不仅影响各国的经济发展、政治统治和军事战略,而且改变着人们的传统的生活方式,是人类社会发 1

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案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基本概念和内容及特点。说明电作为新能源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及对世界的影响。知道并了解本茨和莱特兄弟是世界著名的发明家。能够列出本茨和莱特兄弟的主要发明,简述汽车和飞机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培养分析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利用教材的文字、图片或者其他资源,展示电气时代的特征和科学家的贡献,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性。通过阅读与学习,制作“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表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电气时代的来临对世界的深刻影响,感受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性。认识汽车和飞机的发明极大的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和生活方式。 教学重点:能源领域的巨变,电的发明,汽车、飞机的发明。 教学难点: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评价,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授课过程:1、导入新课: 在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中,我们学习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下面我们来回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期,主要能源是蒸汽,因此被称为“蒸汽时代”,动力机是蒸汽机,以它为动力的交通工具是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的改变了我们的社会面貌。在它发生后一百多年,世界再次经历了一次翻天覆地的变革-第二次工业革命。今天就来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 2、讲述新课: 它包括电气时代的来临、叩响现代文明的大门。先阅读“能源领域的巨变”、根据课文完成表格中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电为能源,被称为电气时代,动力机为内燃机,交通工具是本茨发明的汽车、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第二次工

业革命是以电为核心的革命。电的广泛使用是它最大的特点。从那时起直到今天,我们的生活和电密不可分,电和使用电的电器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可以说人类社会已经离不开电。 现在大家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没有了电,没有了这些电器,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比如说:没有电、电灯,晚上如何照明?没有了电话,你如何和远方的亲戚通信? 我们已经知道这些电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提高生活质量,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一旦没有了电和电器,许多我们以往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生活方式将会消失,许多原本轻而易举就可以办到的事情变得困难重重。由此可见,电和电器对于我们的重要性。所以当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发明并开始广泛使用电之后,人们把这一时代称为“电气时代”。 不过电和电器在带给我们方便的同时也带给我们一些困扰。比如:发电站利用煤炭、石油来发电,所带来的能源消耗、空气污染问题,我们使用过的旧电器变成了电子垃圾,它们如何无害的处理?这都需要我们把它们逐步解决。但是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电和电器的广泛使用使我们进入电气时代,这是人类文明取得的巨大进步。 在“电气时代”取代了“蒸汽时代”,而在“蒸汽时代”广泛使用的动力机“蒸汽机”也随之被“电气时代”的动力机“内燃机”所取代。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影片,看看蒸汽机如何被内燃机取代,而使用内燃机的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又是如何发明的? (播放影片) 从影片中我们知道从蒸汽机到内燃机的转变,许多象奥托、戴姆勒、本茨这样的科学家耗尽了毕生的心血,人类前后花费了近200年的时间。而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燃料的改变起了推动作用,从固体-煤炭到气体-煤气到液体-从石油提炼的汽油、柴油。燃料的改进促使人们不断改进动力机,最终发明高效、实用的内燃机,最终由本茨首先把它运用到汽车上。 卡尔本茨先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后来他建立了自己的汽车制造厂。1926年它同戴姆勒汽车制造厂合并,成为今天著名的汽车制造集团戴姆勒-本茨汽车公司。 在本茨发明内燃机汽车后的最初的几十年间,汽车造价高昂,成为少数富裕人群的奢侈品,成为身份的象征。这种情况到了1913年由福特打破,他的汽车公司采用流水线装配工艺,提高产量,降低价格,使汽车成为大众所接受的普通商品。

《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课标:2-3-4 列举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描述工业革命给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解读: 1、掌握工业革命时代具有代表性的科技发明,了解蒸汽机在工厂生产中推动历史前进的作用和影响。 2、通过了解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等的出现,初步理解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历史意义。 3、了解工业革命时代重要的发明家和科学家的成就,体会他们在社会变革中发挥的作用,进而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发展需要技术革命。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教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具备一定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但对于“工业革命”这个历史事件却了解不多;此外,因教材内容比较简略,需要通过设计各种情景,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形成比较直接和感性的认识的基础上,感悟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首先发生于英国的原因及影响。要求学生对以前学过的历史知识有一定的整合,而这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谈工业革命影响的时候,要有一定的视野和概括能力,对学生要求较高,通过各种情景活动作铺垫,使学生真正理解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 【学习目标】 1、知道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知道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 2、掌握工业革命的完成情况,理解工业革命的影响。 3、通过学习,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工业革命的发明家及其创造发明,理解这些发明给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过程与方法:分析相关资料,知道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及其工业文明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工业革命时代重要事件和人物对推动社会变革的作用。 【教学重点】 知道工业革命的发明家及其创造发明,理解这些发明给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知道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理解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学流程】 一、课前导学 1、什么是“工业革命”? 2、工业革命什么时候开始? 首先在哪个国家哪个行业发生? 什么时候结束? 3、工业革命过程中有哪些科技发明? 4、工业革命的标志是什么? 5、工业革命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给我们什么启示? 二、课堂导入 图片出示:英国世博会照片→梁启超图片及内容→同时期中国传统劳动方式 教师导入:(PPT)163年前,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在伦敦举行;(PPT)112年前,中国著名学者梁启超先生在他的一本书中写到:他梦想中国迟早也召开一届世博会。为什么呢?面对50年前在英国就已经成为现实的世博会,梁启超梦想着、憧憬着?(PPT)因为那时英国已经领先于我们,而同时期的中国仍处在传统农耕文明的发展轨道上,在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中已经落伍。英国又是因何而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工业革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和探讨的问题——变革世界的引擎:工业革命。(板书标题) 三、工业革命

两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总结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启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推动社会的进步;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质。

2、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生产力方面: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资本主义各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2)生产关系方面:工业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3)世界格局方面:工业革命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形成,东西方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4)都有负面影响。如环境问题、交通拥堵问题。 1、两次工业革命异同点。 相同点:两次工业革命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巩固了资产阶级在全世界的统治地位 不同点: 1)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 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大多来源于经验,主要发明者是工匠,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最终动力; 3)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轻工业开始,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从重工业的变革开始,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 第一次工业革命背景 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2、资本-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 3、劳动力-圈地运动; 4、技术-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的技术; 5、市场-日不落帝国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 第二次工业革命背景 1、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资金-资本的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 3、劳动力——具备一定劳动知识和技能 4、技术-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 5、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基本形

历史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模板)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案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影响;教学难点:垄断组织的评价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 【教学课时】1 【教学资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第二次工业革命》上册课本及教参。自制教学课件 PPT3

PPT4 PPT5 PPT6 PPT7 PPT8

板书设计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 1、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 2、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和发展 3、19世纪自然科学的重大发展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和发明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自然科学的新发明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2、新技术、发明超出一国的范围,规模广泛,发展迅速 3、有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经济发展速度较快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经济方面: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 段 2、政治方面: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者,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 张 3、社会生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加剧了环境的污染 附:教学详案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生相互问好 师:同学们,我来自历史名城——鄂州市,坐公共汽车来到美丽的育才高中,公共汽车以什么作动力。(汽油,它是由石油炼成的)同学是怎样上学的?(骑自行车、坐电车)自行车的关键部件是钢制成的(有踏板和链条的脚踏车的自行车也是第二次工业时期发明),电车是以电力作动力的。 师:石油化学工业的建立、电力工业的兴起、汽车工业的产生和钢铁时代的到来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还有哪些成就呢?它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又是如何改变世界的?今天我们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 过渡:首先,我们一起探究一下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怎样兴起的? 探究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背景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想一想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怎样兴起的?先进的社会制度是创新和发明的政治保障。 知道的请举手,还有补充的吗? 我们归纳一下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请看投影: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或掌握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和重要发明及进程,掌握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条件和工业革命的影响,领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分析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提高材料解析能力;分析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启发式谈话法,问题探究法:层层设疑,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地理解知识。联系比较法:构建知识体系,突出事物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使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科学;正确认识工业文明的成就与代价,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联系中国历史深刻理解科技兴国,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和影响。 难点: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应教学资料。 三、教学设计 视频导入 师:先请大家看《英国工业革命》视频,然后概述它讲了哪些内容。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多媒体本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和程序) 新课教学 一、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条件 师:阅读教材第一自然段结合视频材料和历史纵横,归纳工业革命首先产生英国的条件,并说出这些条件是如何获得的? 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一方面,扫除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促使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工业革命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发展的产物;另一方面,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后,也必须发展资本主义的生产力才能巩固自己的统治基础,所以,在英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所需要的一切条件都因为有了资产阶级的政权而得到了保证。因此,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既是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前提,也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英国社会的稳定,也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雄厚的资金,丰富的资源,充足的劳动力,手工工场生产技术的不断积累,日益扩大的海外市场既是工业革命进行的条件,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那么这五个条件到底是如何获取的呢? 师:英国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广阔的殖民地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丰富的原料,殖民掠夺也积累了雄厚的资金。血腥的圈地运动迫使广大农民离开土地,为工业提供了劳动力,也扩大了国内市场;同时形成了大片土地,便于采用新技术,促进农牧业的发展,为工业提供大量原料,也积累了资金。这两个前提,五个条件是不光是分析工业革命开展的因素,同时也是今后分析资本主义发展的金钥匙。不管是分析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迅速的原因,还是缓慢的原因都从这些因素入手就能做出准确全面的分析。 问:哪个因素是促使工业革命产生的直接原因呢?(学生如果答不出来,就多媒体显示《共产党宣言》中的材料来帮助学生理解。《共产党宣言》中写道:“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

三次工业革命知识梳理

两次工业革命主要发明及时间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 1690 —法国—活塞 1705 —英国—纽可门—大气活塞式蒸汽机 1733 —英国—凯伊—飞梭 1765 —英国—哈格里夫斯—手摇纺纱车(珍妮纺纱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1769 —英国—阿克莱特—水力纺纱车 1769 —英国—瓦特—单动式蒸汽机 1771 —阿克莱特在德比设立第一座水力纺纱厂—近代机器大工业诞生 1779 —英国—克隆普顿—骡机 1782 —英国—瓦特—联动式蒸汽机(万能蒸汽机) 1785 —英国—卡特莱特—水力织布机 1794 —英国—莫兹利—移动刀架 1797 —车床—刀具制作实现机械化 1798 —美国—使用通用部件制造滑膛枪—推动美国机床工业的诞生和工业生产的标准化 19世纪初(1800---)—刨床、磨床、汽锤—机械加工制造业诞生了,近代工业生产体系最终确立;1803 —美国–-富尔顿—汽船;1807 —“克莱蒙特”号在美国试行(蒸气轮船) 1814 —英国—史蒂芬孙—蒸气机车,昭示着铁路时代的到来 1825 —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的禁令 1831 —英国—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 1837 —美国—莫尔斯—有线电报(电信) 1838 —俄国—雅可比—电动机 19世纪中期(1850—):日本“开国”、澳大利亚成为英国殖民地、中国的“门户开放”—世界市场形成1851 —横跨英吉利海峡电缆——第一条海底通信电缆 总结: 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了工厂手工业生产,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国家。 为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以英国为首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抢占商品市场,强占原料产地,倾销工业品,将亚、非、拉广大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体系。 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而清政府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资本主义国家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影响: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且程度进一步加深。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造成中国长期贫困落后。 中国人民英勇抗争 两次鸦片战争中,中国人民不断抗争,农民阶级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 中国新思想萌发 魏源、林则徐等开明知识分子,开始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中国近代化起步

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和意义

第一次工业革命标志:蒸汽机的发明 第二次工业革命标志(产业革命):电气化 第三次工业革命标志: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普遍应用 这三次工业革命都叫做:技术革命 1.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的含义 (1)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工场手工业发展到机器大生产的一个飞跃。它不仅是一场生产技术上的革命,也是一次深刻的社会革命,引起了生产关系上的重大变革。 (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1870年前后,由此产生的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经济的发展。 (3)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 2.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兴起的条件及其发展特征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①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②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成为雇佣劳动力。③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带来大量资本。④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⑤形成最大殖民国家,国外市场扩大。发展特征:①从英国一国先开始。②发生于英国(18世纪中)延续到法、美、德、意、俄、奥、日等国。③从发明使用机器开始,主要由有实践经验的工人、技师进行。④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①19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提供了政治保障。②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积累了经验。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④资本主义发展中资本的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资本。⑤自然科学的巨大发展。发展特征: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②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技术起了重要作用。③某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④科学技术成就应用于工业,在三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a新能源发展利用,b新机器新产品创制,c远距离通信⑤人们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交通运输新纪元到来。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前提条件:①二战结束,世界局势的相对安定。②电子科学理论出现突破,科学技术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③社会的需要,特别是二战期间和战后各国对科学技术迫切需要的结果。发展特征:①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②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没,使科研探索领域不断开阔。③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方面学科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另一方面,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渗透的程度越来越深,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④军事技术率先突破,而后带动民用技术,是第三

《鸦片战争》教学案例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本教学设计综合多种教学手法。 1.归纳法。像鸦片走私的危害、《南京条约》的影响等内容,都需用到此法。 2.讲述法。对鸦片战争的过程等内容,可以用讲述法来解决。 3.分析法。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及原因、鸦片战争的影响等,可用此法。 4.影像资料辅助法。为了加深学生对鸦片战争的印象,可以通过影像等动态画面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5.讨论法。鸦片的危害,对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评价,都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解决。 6.图文结合法。要想掌握好本课的内容,必须充分利用好地图,比如《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示意图》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的基本史实。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硝烟的壮举。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分组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得出结论。分析材料,学会从史料中获得有效信息,构建论据,运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运用所学知识从多角度评价历史人物林则徐的禁烟措施。合作探究分析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与现实的问题,加深对中国近代史进程的理解,对此做出自己的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资本主义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 体会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生发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林则徐虎门销烟(包含鸦片走私、危害及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包含鸦片战争、条约内容及影响)。 【难点】 怎样理解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媒体 1.投影仪、电脑。 2.关于鸦片战争的影像资料及相关设备。 教学结构和过程 [导入语] 同学们请看屏幕。 [投影显示] 同学们,这首《炮子谣》里讲的是鸦片输入中国后,民众吸食,造成体质下降、倾家荡产、社会风气败坏等恶劣影响,一个主题便是鸦片之害甚于杀人的武器炮和火箭。那么,鸦片又是如何进入中国的?是谁把鸦片输入进来的?其目的是什么?鸦片进入中国后给社会带来哪些危害?中国政府态度如何等等。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板书]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以及影响

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其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中部地区,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自英格兰扩散到整个欧洲大陆,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1.1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 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联盟为基础的君主立宪制度。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奠定了政治基础。随后的百年时间内,资产阶级通过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以及国内实行的国债制度和消费税政策,积累了巨额财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所必须的货币资金。英国资产阶级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城市工业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因此,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地主贵族为了生产肉类和商品粮以供应城市的需要,扩大投资,改善土地的生产能力,同时加速进行圈地。资产阶级则大力鼓励圈地。政府通过议会立法使圈地合法化。地主贵族依靠国家机器,强迫农民服从圈地法案。农民无力负担圈地费用,或因失去公有地使用权而无法维持生产和生活,被迫出卖土地。圈地运动配合工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工业原材料,以及能供养更多的非农业人口,虽然产生了许多不公,客观上确实是工业革命的一个必要前提。此外,工厂手工业的蓬勃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从15世纪发现新航路起,许多欧洲国家在亚、非、美三洲各自建立殖民地。至18世纪,这些殖民地不仅为它们提供原料和商品出口市场,还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为了满足因世界贸易所引致的庞大需求,人们便开始采用机器和其他方法来提高产量。综合以上种种原因,从而引发了工业革命。 1.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技术革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重要方面:一是蒸汽机的使用,改变了以往的生产只能依赖人力和畜力的局限,为工业生产、交通运输提供了廉价而充足的动力。二是冶金行业采用焦炭来炼钢等技术革新,能够练出韧性和强度更好的钢材,为技术革新生产的各种新机器,提供了必要的原材料,同时也将英国大量的煤炭资源利用了起来。第一次工业革命前后共有很多种不同的发明,除了较为著名且最具代表性的蒸汽机外,还有很多发明对后世影响深远,比如1733年约翰·凯发明飞梭;1764年哈格里夫斯?珍妮发明纺纱机;1768年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机;1802年瓦特改进了牛考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