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糖尿病的中医分类及辩证施治

糖尿病的中医分类及辩证施治

中医对糖尿病的辨证分型至今尚缺乏统一标准,主要分型有:Ⅰ期:糖尿病前期

形体多数超重或肥胖,食欲旺盛,貌似健壮,精力体力有所减退;

无典型的糖尿病症状;

空腹血糖正常或稍高,但餐后有高血糖及糖尿,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异常,血脂多数偏高;

可伴有Ⅰ期高血压,无其他血管神经并发症;

病机特点:阴虚为主。

Ⅱ期:糖尿病症状期

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乏力等;

血糖、尿糖、糖基化血红蛋白均高,血脂多数偏高;

可伴有高血压,无其他血管神经并发症;

病机特点:阴虚化热。

Ⅲ期:合并症早期

出现临床血管神经并发症,具有下列一项者即可:①早期神经病变。电生理检查运动或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或植物神经功能检查异常。②荧光血管造影或眼底镜检查,视网膜病变Ⅰ~Ⅱ期。③早期糖尿病肾病。在排除泌尿系感染、酮症酸中毒、心力衰竭、原发性高血压、运动等情况下,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20~200μg/min(30~300mg/24h )。④可伴有大血管病变:如高血压、冠心病、下肢血管病等。

病机特点:气阴两虚,络脉瘀阻。

- -

Ⅴ期:合并症晚期

合并症严重,或脏器严重损害,或器官或肢体残废,具有下列一项即可:

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失明。

②糖尿病肾病肾衰进入尿毒症期。

③糖尿病性心脏病出现急性心肌梗塞、严重心律紊乱、心力衰竭,甚至猝死。

④糖尿病合并急性脑血管病。

⑤严重的糖尿病性肢端坏疽。

病机特点:气血阴阳俱虚,痰湿瘀郁互结。

Ⅳ期:合并症中期

合并症加重至功能失代偿,具备下列一项即可:

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Ⅲ~Ⅴ期。

②临床糖尿病肾病(尿蛋白>0 5g/24h)至肾功能失代偿。

③糖尿病性心脏病至心功能失代偿。

④典型的糖尿病神经病变表现,如肢体麻木疼痛,肌肉萎缩,顽固性腹泻,阳痿,神经源性膀胱等。

病机特点:阴损耗气及阳,而致气阴两伤或阴阳两虚,络脉瘀阻,痰瘀互结。

(1)阴阳两虚型临床表现:乏力自汗;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耳轮焦乾;多饮多尿、混浊如膏;或浮肿少尿、或五更泻、阳萎早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主要采用温阳育阴方法。

- -

(2)阴虚燥热型临床表现:烦渴多饮、随饮随喝;咽乾舌燥、多食善饥;溲赤便秘;舌红少津苔黄、脉滑数或弦数。

(3)气阴两虚型临床表现:乏力气短;自汗、动则加重;口乾舌燥;多饮多尿;五心烦热;大便秘结;腰膝酸软;舌淡或红暗、舌边有齿痕、苔薄白少津或少苔、脉细弱。主要采用益气养阴方法。

三型之间的关系为:阴虚燥热日久,必然导致气阴两虚。阴损及阳而出现气虚阳微现象,由于肺、胃、肾三经阴气虚,阳气被遏而出现的阴阳两虚病证。

施今墨糖尿病中医治疗验方精选施今墨先生是近代“四大名医”之一,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强调把健脾助运和滋肾养阴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提出了著名的“降糖对药”(即黄芪、山药、苍术、玄参),在当今医学界影响深远。验方一:元参90g,苍术30g,麦冬60g,杜仲60g,茯苓60g,生黄芪120g,枸杞子90g,五味子30g,葛根30g,二仙胶60g,熟地60g,怀山药120g,山萸肉60g,丹皮30g,人参60g,玉竹90g,冬青子30g。研为细末,另用黑大豆1000g,煎成浓汁去渣,XX为小丸。每次6g,每日3次。适用于成年人糖尿病,血糖尿糖控制不理想者。

验方二:葛根30g,花粉90g,石斛60g,元参90g,生地90g,天冬30g,麦冬30g,莲须30g,人参30g,银杏60g,五味子30g,桑螵蛸60g,菟丝子60g,破故纸60g,山萸肉60g,西洋参30g,

- -

何首乌60g,生黄芪120g,怀山药90g,女贞子60g。研为细末,金樱子膏1000g合为小丸。每服6g,每日3次。适用于糖尿病中医辨证为上消、下消者。

验方三:莲子肉60g,芡实米60g,党参60g,熟地、红参、天竺子、桑葚子、淡苁蓉、阿胶、黄精各60g,西洋参30g,杭白芍60g,黄柏30g,生黄芪90g。共研细末,雄猪肚一个,煮烂如泥,和为小丸。每服6g,每日3次。主要适用于糖尿病中医辨证为中消者。

赵锡武糖尿病中医治疗验方选

赵锡武先生长期供职中国中医科学院(原中国中医研究院),治疗糖尿病具有丰富经验。认为上中下三消“其始虽异,其终则同”,主X分期治疗,早期以养阴清热泻火为主,肺胃兼治;中期当养阴益气;晚期应针对阴阳俱虚证相应施治。

验方:生熟地各30g,天麦冬各12g,党参30g,当归9g,山萸肉12g,菟丝子30g,元参12g,黄芪30g,泽泻15g。水煎服,每日一剂。主要适用于治疗糖尿病中晚期患者。阳明热甚口渴者加白虎汤、川连以清胃。泻火;阳虚加用金匮肾气丸,桂附可用至10g;腹胀加大腹皮;腹泻重用茯苓、泽泻,去生地,熟地减量;兼有高血压者加杜仲、牛膝;兼有冠心病者加栝楼、薤白、半夏。

吕仁和糖尿病中医治疗验方选

吕仁和教授师承施今墨、祝谌予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临床研究,尤其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等并发

- -

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出糖尿病并发症“微型癥瘕”形成病理假说,所以治疗重视化瘀散结治法。

验方一:黄精、生地、元参、丹参各30g,葛根、知母各15g,枳壳、黄连、生军各10g,甘草6g。水煎服,每日一剂。滋阴清热、生津止渴。适用于2型糖尿病阴虚化热型,若口渴甚加生石膏30g,寒水石30g。

验方二:生黄芪、黄精、紫河车、丹参、猪苓、肉苁蓉、山楂、芡实、木瓜各1000g,葛根、秦艽、当归、狗脊、牛膝各50g,研末制成水丸。每次6g,每日3次。适用于2型糖尿病,形体消瘦,气虚为主,络脉郁阻,气短乏力,手足麻痛,面足微肿者。验方三:太子参、生地、元参、黄精、丹参、大黄、川芎各1000g,枳实、桃仁、皂刺各500g,制成口服液,每支10ml。每次1支,每日3次。具有益气养阴、活血通脉作用,适用于2型糖尿病慢性病变早期。

验方四:黄精、生地、丹参各30g,赤芍15g,皂刺、秦艽、川断、牛膝、狗脊各10g,青黛6g,蜈蚣1条,共研末制成水丸。每次6g,每日3次。具有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作用。适用于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络脉郁阻者。验方五:太子参、川芎、赤芍各15g,丹参30g,麦冬、五味子、葛根、苏梗、丹皮、泽泻各10g,黄连、香附、香橼、厚朴各6g,每日一剂,水煎服。具有益气养阴、理气活血的作用。适用于糖尿病性心脏病,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气滞血瘀者。

验方六:太子参、麦冬、牛膝各15g,生地、元参、丹参、黄精各30g,山茱萸、川芎、桃仁、酒军、枳实、菊花、泽泻各10g。

- -

水煎服,每日一剂。具有益气养阴、补肾活血的作用,适用于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为肝肾气阴两虚者。

糖尿病降糖中药处方(一)

【辨证】气阴两伤,血瘀于络。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方名】活血降糖方。

【组成】生黄芪30克,山药15克,苍术15克,玄参3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益母草30克,丹参30克,葛根15克,生地15克,熟地15克,木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毅方。

糖尿病降糖中药处方(二)

【辨证】肾虚。

【治法】滋肾固本,补益肝肾,活血通络。

【方名】滋肾蓉精丸。

【组成】黄精20克,肉苁蓉15克,制首乌15克,金樱子15克,淮山15克,赤芍10克,山楂10克,五味子10克,佛手10克。

【用法】上药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服6克,日服3次,30天为1疗程。

- -

【出处】X仕九方。

糖尿病降糖中药处方(三)

【辨证】气虚阴亏。

【治法】益气滋阴。

【方名】制糖汤。

【组成】生地30克,黄芪30克,菟丝子30克,党参30克,天冬15克,麦冬15克,山萸肉12克,玄参12克,茯苓12克,泽泻12克,当归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赵锡武方。糖尿病降糖中药处方(四)

【辨证】血燥阴伤。

【治法】养血滋阴,生津降火。

【方名】蒺藜两地汤。

【组成】白蒺藜10克,沙蒺藜10克,生地10克,熟地10克,麦冬10克,党参10克,五味子10克,绿豆衣12克,元参12克,黄芪30克,山药30克,石斛15克,天花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施今墨方。

糖尿病降糖中药处方(五)

- -

【辨证】肺胃蕴热,气阴两伤。

【治法】益气、滋阴、清热。

【方名】消渴汤。

【组成】山药30克,生石膏30克,黄芪15克,天花粉15克,生地10克,知母10克,玄参10克,麦冬10克,怀牛膝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菟丝子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董建华方。

糖尿病降糖中药处方(六)

【辨证】脾阴不足。

【治法】滋阴清热,生津止渴。

【方名】治消止渴汤。

【组成】生地30克,山药30克,天花粉20克,石斛20克,知母20克,沙参15克,麦冬15克,泽泻12克,五味子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冠泽方。

糖尿病降糖中药处方(七)

【辨证】阴虚阳亢,津涸热淫。

【治法】养阴生津止渴。

- -

【方名】治消滋坎饮加减。

【组成】生地50克,山萸肉15克,山药15克,玉竹15克,女贞子15克,枸杞子15克,寸麦冬15克,天花分15克,制首乌15克,地骨皮30克,乌梅肉10克,缩砂仁5克(研末分冲),生甘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靳文清方。

糖尿病降糖中药处方(八)

【辨证】气阴两虚。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

【方名】降糖方。

【组成】生黄芪30克,生地30克,苍术15克,元参30克,葛根15克,丹参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祝谌予方

方剂组成:生黄芪38克,生地30克,苍术15克,竹茹6克,玄参30克,葛根15克,丹参30克,麦冬6克。

功能:益气养阴活血。

主治:气阴两虚型糖尿病。

- -

方解:现代医学将糖尿病分为两大类: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在我国以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为最多。在10余年观察中发现,糖尿病可分为5个类型:1、气阴两虚型;2、阴虚火旺型;3、阴阳两虚型;4、气虚血瘀型;5、燥热入血型。其中以气阴两虚型为最多见。

降糖方为治气阴两虚型糖尿病的有效基本方剂。患者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抵抗力弱,易患外感,舌淡暗、脉沉细等症状。降糖方的六味药通过药理研究证明均为降糖药物。生黄芪配生地降尿糖,是取生黄芪的补中、益气、升阳、紧腠理与生地滋阴、固肾精的作用,防止饮食精微的漏泄。使尿糖转为阴性。据药理研究,黄芪、生地有降血糖作用;苍术配玄参降血糖。许多人认为治糖尿病不宜用辛燥的苍术,而施今墨先生云:用苍术治糖尿病以其有“敛脾精”的作用,苍术虽燥,但伍玄参之润,可制其短而后其长。药理研究证明,苍术和元参都有延长降低血糖时间的作用。上述两个对药,黄芪益气,生地滋阴;黄芪、苍术补脾健脾,生地、玄参滋阴养肾,从先后二天扶正培本,降血糖、尿糖确有卓效。自古以来,有关消渴病或糖尿病诸文献中,未见有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的报道。但在临床中遇到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者不少。通过血液流变学研究,糖尿病患者血液粘稠度多有增高。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者常见舌质暗,舌上有瘀点或瘀斑,舌下静脉怒X等血瘀征象。故而加用葛根、丹参两味药通活血脉。实践表明,加用活血药后,疗效增强了。药理研究也证明,葛根、丹参都有降血糖的作用。

五世祖传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神效方

【组成】:

- -

黄芪,丹参,山药各15克,柴胡,五倍子,黄精,茯苓,葛根,生地,枸杞,山萸肉,蚕茧,苍术各10克,黄连6克,肉桂3克,仙鹤草60克。煎汤。鸡内金,僵蚕各3克,研粉,汤药送服

薛氏祖传秘方(糖尿病)

方一

主治:

糖尿病(症见口干舌燥,善食而瘦,胃中燥热的中消症)

处方:

知母15克、生石膏30克(捣碎)、甘草6克、元参9克、

石斛16克、海缥峭16克、花粉15克、乌梅6克、芦根16克、生地1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l剂。

疗效:经治6例,服药10剂,症状全消失。

方二(糖尿病二方)

主治:糖尿病(适应尿多,饮一渡二的下消症)。

处方:生山药45克、大熟地24克、桑螵蛸9克、菟丝子15克、复盆子9克、五味子6克、白果仁9克(捣碎)、白茯苓9克。

加减:食欲不振加鸡内金6克;气虚加黄芪9克。

用法:水煎服,隔日1剂。

疗效:经治14例均愈。

- -

糖尿病的中医分类及辩证施治

中医对糖尿病的辨证分型至今尚缺乏统一标准,主要分型有:Ⅰ期:糖尿病前期 形体多数超重或肥胖,食欲旺盛,貌似健壮,精力体力有所减退; 无典型的糖尿病症状; 空腹血糖正常或稍高,但餐后有高血糖及糖尿,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异常,血脂多数偏高; 可伴有Ⅰ期高血压,无其他血管神经并发症; 病机特点:阴虚为主。 Ⅱ期:糖尿病症状期 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乏力等; 血糖、尿糖、糖基化血红蛋白均高,血脂多数偏高; 可伴有高血压,无其他血管神经并发症; 病机特点:阴虚化热。 Ⅲ期:合并症早期 出现临床血管神经并发症,具有下列一项者即可:①早期神经病变。电生理检查运动或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或植物神经功能检查异常。②荧光血管造影或眼底镜检查,视网膜病变Ⅰ~Ⅱ期。③早期糖尿病肾病。在排除泌尿系感染、酮症酸中毒、心力衰竭、原发性高血压、运动等情况下,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20~200μg/min(30~300mg/24h )。④可伴有大血管病变:如高血压、冠心病、下肢血管病等。 病机特点:气阴两虚,络脉瘀阻。 - -

Ⅴ期:合并症晚期 合并症严重,或脏器严重损害,或器官或肢体残废,具有下列一项即可: 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失明。 ②糖尿病肾病肾衰进入尿毒症期。 ③糖尿病性心脏病出现急性心肌梗塞、严重心律紊乱、心力衰竭,甚至猝死。 ④糖尿病合并急性脑血管病。 ⑤严重的糖尿病性肢端坏疽。 病机特点:气血阴阳俱虚,痰湿瘀郁互结。 Ⅳ期:合并症中期 合并症加重至功能失代偿,具备下列一项即可: 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Ⅲ~Ⅴ期。 ②临床糖尿病肾病(尿蛋白>0 5g/24h)至肾功能失代偿。 ③糖尿病性心脏病至心功能失代偿。 ④典型的糖尿病神经病变表现,如肢体麻木疼痛,肌肉萎缩,顽固性腹泻,阳痿,神经源性膀胱等。 病机特点:阴损耗气及阳,而致气阴两伤或阴阳两虚,络脉瘀阻,痰瘀互结。 (1)阴阳两虚型临床表现:乏力自汗;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耳轮焦乾;多饮多尿、混浊如膏;或浮肿少尿、或五更泻、阳萎早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主要采用温阳育阴方法。 - -

2型糖尿病中医药诊治

2型糖尿病中医药诊治 一、中医诊断 1、早期:脾瘅(化学糖尿病期) 2、中期:消渴(临床糖尿病期) 3、晚期:消瘅(糖尿病并发症期) 二、中医病程 郁(前期)热(早期)虚(中期)损(晚期)4个自然演变阶段。 三、中医辨证 早期--脾瘅 1、肝郁脾虚证:疏肝健脾方药物:柴胡、当归、茯苓、白芍、白术、薄荷、川牛膝、升麻、竹叶。 2、痰浊中阻证:健脾化浊方药物:半夏、陈皮、茯苓、白术、泽泻、桂枝、苍术、厚朴、川牛膝、升麻、柴胡。 3、湿热蕴结证:清热化湿健脾方药物:葛根、黄芩、黄连、厚朴、半夏、白豆蔻、薏苡仁、滑石、通草、白术、苦杏仁。 中期--消渴 1、阴虚内热证:滋阴清热方药物:黄连、生地、麦冬、生石膏、知母、牛膝、葛根、太子参、天花粉。 2、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方药物:太子参、麦冬、黄芪、生地、山药、丹参、葛根、五味子、天花粉。 晚期--消瘅 1、肝肾阴虚证:滋养肝肾方药物:生地、山药、山萸肉、牡丹皮、茯苓、泽泻、菊花、枸杞子、丹参。 2、阴阳两虚证:阴阳双补方药物:附子、肉桂、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泽泻、丹参、枸杞子、巴戟天、肉苁蓉、牡丹皮、菟丝子、鹿角胶。 症状治疗: 1、多饮: A肺热津伤:消渴方(黄连、天花粉、生地汁、藕汁、牛乳); B肺胃热盛:白虎加人参汤(太子参、知母、生石膏、黄连、生地、天花粉、葛根、麦冬);

C阴虚火旺:黄连阿胶汤(黄连、黄芩、芍药、阿胶、鸡子黄); D湿热中阻:黄连温胆汤(黄连9g 半夏9g 陈皮9g 竹茹9g 枳实9g 茯苓9g 甘草3g 生姜2片)。 2、多食:胃火炽盛:玉女煎(麦冬、熟地、知母、生石膏、牛膝) 3、多尿:A肾阴亏虚:六味地黄丸;B阴阳两虚:金匮肾气丸 4、多汗:A肺卫不固:玉屏风散;B阴虚火旺:当归六黄汤 5、便秘:热结津亏:增液承气汤 6、失眠:A瘀血内阻:血府逐瘀汤;B痰热内扰:黄连温胆汤;C心肾不交:交泰丸 附: 降脂方:丹参、山楂、草决明、何首乌、黄精、泽泻。 足浴方:黄芪60g 樟木60g 川牛膝30g 红花30g 赤芍30g 艾叶30g 桂枝30g 细辛30g 络石藤30g。 肾石方:当归30g 元胡15g 炒白芍30g 川楝子12g 厚朴12g 金钱草30g 海金沙30g 鸡内金30g 炒枳壳15g 生大黄10g 青木香10g 猪苓15g 茯苓15g 丹参10g 泽泻30g 路路通15g。

糖尿病的病因机理.中医分类及辩证施治

糖尿病的病因机理.中医分类及辩证施治 糖尿病的病因机理.中医分类及辩证施治 糖尿病的病因机理 糖尿病的病因机理:本证主要由于素体阴虚,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欲过度所致。《灵枢·五变》篇说:“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渴”。指出五脏虚弱是发生糖尿病的主要因素。饮食不节,长期过食肥甘、饮酒致脾胃运化失常,积热内蕴,化燥耗津,成为消渴。情志失调,长期精神刺激,导致气机郁结,进而化火,导致阴虚火旺,上蒸肺胃而成为消渴。 综合上述,可知消渴的病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阴虚为本,燥热为表,两者往往互为因果,燥热甚则阴愈虚,阴愈虚则燥,热愈甚。病变的脏腑,着重于肺、胃、肾,而以胃为关键。三者之中虽可有偏重,但往往互为影响。肺主治节,为水之上源。如肺燥阴虚,津液失去输布,则胃失濡润,肾失滋源,胃热偏盛,则可灼烧肺津,耗损肾阴,而肾阴不足,阴虚火旺,亦可上炎肺、胃。终至肺燥、胃热、肾虚,常可同时存在,多饮、多食、多尿亦常互相并见。 二气阴两伤,阴阳俱虚,迁延日久,阴损及阳,可见气阴两伤,或阴阳俱虚。 三阴虚燥热,常见变证百出,如肺失滋润,日久可并发肺痨。肾阴亏损,肝失涵养,肝肾精血不能上升于耳目,可出现视力下降、耳聋、耳鸣。燥热内结,营阴被灼,经脉瘀阻,瘟毒成脓,脚部感染,久不得愈。阴虚燥热内炽,炼液成痰,痰阴经络,而出现中风、偏瘫。阴损及阳,脾肾衰败,水湿潴留,泛滥皮肤,成为水肿。若阴经极度耗损,虚阳浮越,可见面红、头痛、烦躁、呕吐、目眶内陷、唇舌干红,最后因阴竭阳亡,四肢厥冷,生命危机。 糖尿病的中医分类及辩证施治

根据糖尿病的三多一少的症状,在治疗上其病因均与肺、胃、肾有密切的关系。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如果坚持练养气功,也会控制病情的发展,可获得明显的效果。因为糖尿病的发生与患者体质强弱和致病因素的性质密切相关。在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因某种因素遭到破坏时,即阴阳失调,这时人体就从生理状态转变为病理状态,于是发生疾病。而造成阴阳失调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人体本身的正常功能失调发生疾病。二是六淫七情导致脏腑功能紊乱而发生疾病。 养气功是依照真气运行的规律而编制的一套系列功法。通过学习和掌握这套功法,以达到调息、顺气、养气和培植脏腑真气的目的,使人体内真气充盈,就能促使经络通畅,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以补养,阴阳得到平衡,从而使疾病解除。 治疗方法: 本病虽有上、中、下三消之分,肺燥、胃热、肾虚之别,实际上三多症状,往往是同时存在,仅在表现程度上,有轻重不同。通常把多饮症状突出者称为上消;多食症状较突出者称为中消;多尿症状较突出者称为下消。“治上消者宣润其肺,并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并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大体本病初起,多属燥热为主,病程较长者,则阴虚与燥热互见。久病则阴虚为主。在练功时,无论上、中、下、三消均因立足滋肾养阴。燥热较甚时,可以清热。下消久病,阴损及阳者,宜阴阳并补。 上消:肺热津伤 证候分析:肺热炽盛,耗伤津液,故烦渴多饮,口干舌燥。肺主治节,燥热伤肺,治节失职,水不化津,直趋于下,故尿频量多。肺阴受灼,内热炽盛,故舌边尖红,苔薄黄。 治疗方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一练马礼堂六字诀养生法,马礼堂洗髓养生法各一遍。必须全面练习,对脏腑、阴阳、虚实进行自我调补,也就是自然进行生克,而自然的生克又促进自然调补。马礼堂在《老人天地》1984年二期《六字诀》一文中曾明确指出:“六字诀”吐纳法,是呼出脏腑浊气,吸入天地之清气,为了吸入天地之清气,必须呼出脏腑之浊气,吐故才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施护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施护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人 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中医学认为,糖尿病是由于气血瘀滞、阴阳失调、脾胃失和而引起的。中医辨证施治强调因人而异的个体化治疗, 通过辨证施治可以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本文将阐述糖尿病的辨证 施治方法,提供对糖尿病患者的中医保健建议。 一、糖尿病的中医辨证分型 根据中医理论,糖尿病的辨证分为气虚、阴虚、阳虚和痰湿四种类型。气虚型糖尿病主要表现为疲乏无力、食欲不振、脾胃功能减弱等;阴虚型糖尿病主要表现为烦热口渴、消瘦、心烦健忘等;阳虚型糖尿 病主要表现为畏寒肢冷、尿频、腰膝酸软等;痰湿型糖尿病主要表现 为口干苔黄、体重增加、大便滑腻等。 二、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 1. 气虚型糖尿病的辨证施治 气虚型糖尿病是由于脾胃气虚引起的,主要治疗方法是益气健脾。 患者可选择食用易于消化的食物,如山药、薏仁、白扁豆等,有助于 补充气血;同时还可以进行适量的运动,促进气血的运行。 2. 阴虚型糖尿病的辨证施治 阴虚型糖尿病是由于阴液亏损引起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滋阴清热。 患者可选择食用一些具有滋阴作用的食物,如绿豆、百合、枸杞等,

有助于补充阴液;同时还要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 3. 阳虚型糖尿病的辨证施治 阳虚型糖尿病是由于阳气虚衰引起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温补阳气。患者可选择食用具有温补功能的食物,如桂圆、杜仲、肉类等,有助于温补阳气;同时还可以进行适量的锻炼,如太极拳、气功等,有助于提升体内阳气水平。 4. 痰湿型糖尿病的辨证施治 痰湿型糖尿病是由于体内湿气过多引起的,主要治疗方法是祛湿化痰。患者可选择食用一些具有利湿化痰作用的食物,如苦瓜、荷叶、山楂等,有助于祛除体内湿气;同时还要避免食用过多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肠道通畅。 三、糖尿病的中医保健建议 除了辨证施治外,中医还提供了一些糖尿病患者的保健建议,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首先,合理膳食是至关重要的,要避免暴饮暴食,控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其次,合理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能量消耗,患者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并逐渐增加运动强度;此外,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是重要的,避免情绪波动,保持平稳心态,有助于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 综上所述,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施护方法因人而异,根据不同的辨证类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可以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此外,中医

中医治疗糖尿病

中医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这里主要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糖尿病的中医疗法。 中医药治疗,一般可将糖尿病分为阴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和阴阳两虚型等。 1、阴虚热盛:表现为烦渴多饮,咽干舌燥,多食善饥,溲赤便秘,舌红少津苔黄,脉滑数或弦数。采用养阴清热治疗。选用冬桑叶、地骨皮、小川连、天花粉、原麦冬、生地黄。 2、气阴两虚:表现为乏力、气短、自汗,动则加重,口干舌燥,多饮多尿,五心烦热,大便秘结,腰膝酸软,舌淡或舌红暗,舌边有齿痕,苔薄白少津,或少苔,脉细弱。采用益气养阴治疗。选用玉竹、制黄精、生黄芪、制女贞、枸杞子。 3、阴阳两虚:表现为乏力自汗,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耳轮焦干,多饮多尿,或浮肿少尿,或五更泻,阳萎早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采用温阳育阴治疗。选用鹿角霜、熟地、山茱萸、仙灵脾、肉苁蓉、菟丝子。 哪些中药能治疗糖尿病 患有糖尿病以后对于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多的影响,不仅影响到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平时的饮食方面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为了得到一个健康的生活,很多人都积极的进行糖尿病的治疗,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选择用中药进行治疗,那么,有哪些中药能够治疗糖尿病呢?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很多单味中药具有降糖作用。但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与治疗其他疾病一样,其特点是重视患者的个体差异性和复方的使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优势不仅在于降低血糖,更重要的是通过辨证论治的方法,采用综合措施改善症状,防治并发症,起到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的作用。 黄连:煎剂有降低血糖作用。从黄连整药中提炼的小檗碱(黄连素)可减少体重,显著改善葡萄糖耐量,还可增加脂肪燃烧,减少脂肪合成。 黄芪:黄芪多糖具有双向调节血糖作用。临床常用黄芪配合滋阴药如生地、玄参、麦冬等治疗糖尿病。

中医对糖病的辨证施治

中医对糖病的辨证施治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障碍性疾病,长期高血糖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 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传统中医在治疗糖尿病方面,以辨证施 治为主要方法,通过辨证论治,针对不同的体质,选用相应的治疗方案。下面将从中医的角度,探讨中医对糖尿病的辨证施治。 一、中医对糖尿病的辨证体质分类 中医将糖尿病患者根据辨证体质可分为气虚体质、阴虚体质、痰湿 体质、湿热体质、血瘀体质等几种类型。不同的体质类型在糖尿病的 发病机制和病情发展上有所差异,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辨证施治方法。 1. 气虚体质 气虚体质的糖尿病患者常表现为乏力、气短、容易出汗、面色苍白 等症状。中医治疗该类型的病人会选择补气养阴、健脾益肺的方剂, 如六味地黄丸、养血安神丸等,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2. 阴虚体质 阴虚体质的糖尿病患者常表现为烦渴、多饮多尿、眩晕等症状。中 医治疗该类型的病人会选择滋阴降火的方剂,如二至丹、夜补天汤等,以平衡阴阳,保持体内的水液平衡。 3. 痰湿体质

痰湿体质的糖尿病患者常表现为肥胖、口干、苔腻等症状。中医治 疗该类型的病人会选择清热化湿、健脾祛痰的方剂,如淡竹叶清热汤、健脾祛痰丸等,以改善体内的湿气状况。 4. 湿热体质 湿热体质的糖尿病患者常表现为口渴、尿短赤、痤疮、便秘等症状。中医治疗该类型的病人会选择清热湿滞、利湿通腑的方剂,如龙胆泻 肝汤、醒脾化瘀丸等,以清热解毒、祛湿通气。 5. 血瘀体质 血瘀体质的糖尿病患者常表现为疼痛、肢体麻木、瘀斑等症状。中 医治疗该类型的病人会选择活血化瘀、养血通络的方剂,如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等,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代谢。 二、中医对糖尿病的辨证辨病 中医对糖尿病的辨病主要根据病人的病症状进行分型,这些病症状 包括饮食习惯、精神状况、睡眠质量等。 1. 多饮多尿型 多饮多尿型的糖尿病患者临床上表现为口渴、多尿、排尿频繁等症状。中医治疗时会根据患者的体质类型选择相应的方剂进行治疗。 2. 糖尿病足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糖尿病肾病是指由于长期高血糖引起的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异常,以及肾小动脉病变,引起的一种慢性肾功能损害。中医认为糖尿病肾病属于“消渴”范畴,主要患者多出现消 渴不止,尿频多量,甚至尿中带糖等症状。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肾病,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体质特点、症状表现等进行辨证施治,以达到祛除病因、调和阴阳、改 善体质的目的。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方法和原则。 一、辨证分型 中医认为,糖尿病肾病的辨证分型主要有肾阴虚、肾阳虚、脾肾不化、痰湿内蕴等类型。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辨证分型,对症下药,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1.肾阴虚型: 主要表现为口干、咽燥、手足心热、烦躁、腰酸腿软、夜尿频多、口干发燥、眼眶干 涩等症状。治疗原则是滋阴潜阳,澄清热毒。可选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滋阴清热 药物。 2.肾阳虚型: 主要表现为畏寒乏力、腰膝酸软、肢冷肌痛、尿少色淡、畏寒乏力、精神萎靡、面色 苍白等症状。治疗原则是温补肾阳,固摄精气。可选用左归丸、右归丸、右归丸等温补肾 阳的药物。 3.脾肾不化型: 主要表现为尿频多量、小便不爽、饥不欲食、口淡无味、大便溏薄,脾虚便溏,食欲 不振等情况。治疗原则是健脾益肾,固摄气机。可选用四君子汤、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 等健脾固摄的药物。 4.痰湿内蕴型: 主要表现为肢体浮肿、尿液混浊、舌苔厚腻、口苦咽干、胸闷腹胀、恶心呕吐等情况。治疗原则是祛痰化湿,通利水道。可选用半夏白术天麻汤、龙胆泻肝汤、猪苓汤等祛痰化 湿的药物。 二、辨证施治 在辨证施治过程中,中医强调个体化治疗,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个 体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调和阴阳、恢复体质的目的。 1.药物治疗:

中医糖尿病

中医糖尿病 ▲糖尿病发病机理糖尿病的根本是代谢紊乱,总体紊乱过程可以概括为代谢旺盛期,此期因过食肥甘,胰岛素分泌旺盛,体重增加,直到体内营养物质堆积造成紊乱、细胞组织器官发生脂肪样变,长期积累造成代谢的停滞,甚至脏器功能衰竭,出现各种并发症,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糖尿病眼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病、使人体气血阴阳衰渴。因此糖尿病在发病的绝大多数时期,人体细胞组织器官是处于一种营养缺乏的状态,造成细胞组织器官的功能下降,人体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紊乱。脂肪组织迅速增加,蛋白质迅速减少,亦即脂肪堆积,肌肉组织减少,胰岛功能胰岛素受体数量下降,加重了代谢紊乱和心、脑、肾等脏器损伤,两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糖尿病中西结合的治疗原则 1.中医辩证论治,改善体质,纠正先天禀赋不足。2.护肝保肝,这里有中医西医两方面肝脏的概念。肝主疏泄和藏血,肝开窍于目,主情志,其华在瓜,在志为怒,在液为泪,对于气滞血瘀,肝气郁结,增加上清降浊作用,对于精志失调、肝阳上亢、湿痰水肿等病症,应及时调节。同时应注意营养素、微量元素,护肝之品的补充,减轻肝脏负担及自身的营养。 3.清利胃肠,通调二便。其方法很多,可补益肝肾,促进胃肠动力,化瘀活血,通调水道等。 4.早期防治加强糖尿病的

中医诊断标准,糖尿病基本按照热胜——阴虚——气虚——气血两虚——阴阳两虚的动态变化过程,在此过程中血瘀为主要兼症。对于不同时期应用脏腑辩证理论及时调理。5.综合防治“五驾马车”齐抓共管。▲糖尿病的治疗处方处方一、知母、生石膏、人参、生地、麦冬、天花粉、黄莲、黄苓、甘草。处方二、人参、黄芪、山芍、葛根、开花粉、麦冬、甘草。处方三、附子、肉桂、熟地黄、山芍、茯苓、丹皮、黄芪、白术、党参处方四、桃仁、红花、生地、白芍、白芎、甘草处方五、太白草药方:药王茶、翻白草、卫矛、何首乌、隔山撬、手儿参、金丝带。白虎加人参汤【别名】化斑汤【处方】知母(三钱)石膏(五钱)人参(二钱)甘草(一钱半)【功能与主治】治伤寒发斑,口燥烦渴。热渴伤津,口渴,脉大无力。【用法与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粳米一百粒,煎至一钟,不拘时服。【摘录】明·方贤著《奇效良方》【来源】《伤寒论》。【异名】人参白虎汤(《玉机微义》卷九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知母18 克石膏30~45克(碎,绵裹) 甘草(炙)6克粳米12克人参9克【用法】上五味,以水1升,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200毫升,一日三次分服。【功用】清热泻火,益气生津。【主治】伤寒或温病,里热盛而气阴不足,发热,烦渴,口舌干燥,汗多,脉大无力;暑病津气两伤,汗出恶寒,身热而渴。【方论】本方所治为气分热盛而津气不足之证,故在白虎汤

三部六病学说对糖尿病的辨证论治

三部六病学说对糖尿病的辨证论治 三部六病学说把人体分为三个系统,表部、里部、枢部。表部与空气接触,吸氧排二氧化碳,完成气体交换;里部与饮食物接触,摄取水谷精微,排泄糟粕:枢部与血液接触,完成人体的血液循环和人体细胞自身代谢。三部发生病变,依据对立统一法则,非阴即阳,在表部形成表阳病和表阴病,在里部形成里阳病和里阴病,在枢部形成枢阳病和枢阴病。在本学术思想指导下,笔者对糖尿病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组方原则进行了探讨,通过临床近百例的分期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一 糖尿病的病因、病机 三部六病学说认为,糖尿病是在遗传因素的前提下,以自身免疫功能下降和长期不良情绪影响下而致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同时,以大脑下丘脑及垂体气化功能不足为内因,加之感染、饮食以及医源性的诱发而导致的气机不畅,精、血、津、液气化功能失调,多处脏腑功能受损的糖代谢失常的整体局部相关病变。气血的正常运行依赖于它的升、降、聚、散四种功能的和谐。如果气血的功能发生病变,机体则表现出四种病理反应——阳亢、气郁、血乱、痰凝,从而成为引发各种疾病的内在原因和病理基础。 二 辨证分型 刘绍武老师通过60余年的临床探索,经过千万病例的反复验证,找到了诊断整体气血功能失调的客观指标——四脉证。 1.上鱼际脉证

寸口脉越过腕横纹,甚者脉充皮下,可见其搏动,直达手掌大鱼际。疾病应变态势呈现阳亢性病理反应,多为交感神经功能亢奋,病位在头胸。传统中医称之为“肝阳上亢”,治疗大法为平亢潜阳,我们方选调神汤。 糖尿病初期多见上鱼际脉,属“上消”范畴。症见:口渴引饮,消谷善饥,饮一溲一,形体渐瘦,舌红而燥,脉滑数或洪大。本型病程持续短,患病年龄小,一般多在二年以内,以40岁以下居多,胰岛素均值与血糖均值呈正相关,合并症少而轻。 2.聚关脉证 寸口脉关部独大,甚者如豆状,搏动明显,高出皮肤,寸尺俱弱,故称聚关脉。其多与迷走神经兴奋有关,疾病应变态势呈现阴性病理反应,病位多在横膈以下,肚脐以上的胸胁部位,包括肝、胆、脾、胰、胃、肠等脏器。传统中医称之为“肝气郁结”,治疗大法为理气舒郁,我们方选调胃汤。 3.涩脉证 寸口脉表现出节律不齐、快慢不匀、有力无力不等的紊乱脉象。它标志着心脏功能的减低和有效血循环量的减少。疾病应变态势呈现为气虚血少的虚性病理反应,病位在心,涉及整个半表半里部。传统中医称此为“气血双亏”或“心脾两虚”,治疗大法为调血养心,我们方选调心汤。 糖尿病中期多见聚关脉和涩脉,属“中消”范畴。症见:面色咣白,倦怠乏力,心悸气短,胸胁胀满,失眠多梦,头晕耳鸣等。本型病程多在2年以上,10年以内,发病年龄以40—60岁居多。胰岛素释放试验见胰岛素与血糖均于第2小时达高峰,呈迟缓反应,两者均值呈正相关,合并症多而重。

中医辨证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中医辨证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 分泌不足。传统中医学将糖尿病归为“消渴”范畴,认为其主要病机是湿 热病邪阻滞气血循行所致。中医辨证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分析如下: 1.辨证分型: 中医将2型糖尿病大致分为气阴两虚、瘀热炽盛、脾肾两虚、湿阻脾 阳四类。 1.1气阴两虚型: 症状表现为多饮、多尿、乏力、消瘦、神疲、气短等。舌苔白或微黄,舌体较红,脉象细弱。治疗重点是滋阴益气,清热生津,常用黄芪、玄参、麦冬、白术等药物。 1.2瘀热炽盛型: 症状表现为糖尿、口渴、消渴、尿急,甚至出现目翳、痛、红肿等糖 尿病并发症。舌红苔黄,脉象数滑。治疗重点是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常 用黄连、连翘、丹参、赤芍等药物。 1.3脾肾两虚型: 症状表现为乏力、体倦、腰膝酸软、尿频、遗精等。舌淡苔白,脉象 波虚。治疗重点是健脾养血,温肾壮阳,常用党参、熟地、巴戟天、枸杞 子等药物。 1.4湿阻脾阳型:

症状表现为多饮多尿、口渴、纳差、腹胀等。舌质淡 swollen苔白腻,脉象滑。治疗重点是燥湿健脾,温阳化湿,常用茯苓、陈皮、山药、砂仁等药物。 2.中医药治疗: 治疗2型糖尿病的中药可以按照辨证施治的原则使用。 2.1苦瓜: 苦瓜富含苦瓜元素,具有降糖作用,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葡萄糖的代谢和利用。 2.2五味子: 五味子能够增强胰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具有调节血糖的作用。 2.3黄连: 黄连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瘀热炽盛型的2型糖尿病。 2.4黄芪: 黄芪具有益气、固表、增加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适用于气阴两虚型的2型糖尿病。 2.5茯苓: 茯苓能够利尿、健脾、利湿,可用于治疗湿阻脾阳型的2型糖尿病。 3.其他治疗方法:

与糖尿病有关的中医知识

与糖尿病有关的中医知识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高血糖。在中医理论中,糖尿病属于“消渴”范畴,并与体质、饮食、环境等因素有密切关系。本文主要从中医角度介绍糖尿病的诊断、病理、治疗、预防和调理等方面的知识。 1.糖尿病的中医诊断 中医诊断糖尿病主要从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方面进行综合判断。患者通常出现口渴、多饮、多尿、乏力、消瘦、尿糖阳性等症状,严重时还可出现酮症酸中毒和昏迷。体征方面,患者通常消瘦、尿多、乏力、舌苔黄燥、脉细数等。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糖、尿糖、尿酮等指标,用以确定诊断和评估病情。 2.糖尿病的中医病理 中医认为糖尿病的病理机制主要包括阴虚燥热和气血不足。阴虚燥热指体内阴气不足,阳气过旺,导致津液耗损,出现口渴、多饮、多尿等症状。气血不足则指长期消渴导致气血损耗,出现乏力、消瘦、营养不良等症状。此外,脾肾两虚也是糖尿病的重要病理因素之一,脾虚则水谷运化失职,肾虚则不能固摄津液,最终导致血糖升高。 3.糖尿病的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糖尿病主要包括中药、针灸、推拿等综合疗法。中药治疗是主要手段,可根据不同证型选用不同的中药方剂,如消渴方、玉女煎等。针灸和推拿也有一定的疗效,可配合中药治疗使用。此外,中医还注重情志调养和饮食调理,从多方面综合治疗糖尿病。

4.糖尿病的中医预防 糖尿病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饮食调理、运动和保健。在饮食方面,应遵循“三因制宜”原则,即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根据个人体质合理安排饮食,控制热量摄入,避免过食辛辣燥热之品。运动方面,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调节气血。保健方面,可采用中药药茶、药膳等调理身体,改善体质,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5.糖尿病的中医调理 糖尿病的中医调理主要包括中药、饮食和运动等方面的调理。中药调理可根据不同证型选用不同的中药方剂,如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饮食调理方面,应合理安排饮食,控制热量摄入,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糙米、全麦面包等。运动调理方面,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调节气血。 6.糖尿病与饮食 糖尿病与饮食有密切关系。合理的饮食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预防糖尿病的发生。糖尿病患者应遵循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控制饮食中的热量摄入,合理安排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量。同时,应注重饮食的多样性和营养均衡,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 7.糖尿病与运动 运动对糖尿病的治疗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适当的运动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糖尿病患者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

糖尿病的中医护理

糖尿病的中医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 岛素效应发生障碍,导致血糖升高。中医护理在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和 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探讨糖尿病的中医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中医诊断和辨证施治: 中医诊断糖尿病主要依据患者的主观症状、观察疾病发展的规律和 辅助检查结果。中医将糖尿病分为气虚型、阴虚火旺型、脾胃湿热型 等不同类型,针对具体的病情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中医辨证施治 更注重病因病机的辨别,通过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来缓 解症状和改善身体状态。 二、中药治疗: 中药在糖尿病的治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常用的中药有苦瓜、黄芪、当归、山药、大黄等,它们有着降血糖、提高胰岛素敏感度、保护肾 脏等功效。中药的使用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中医诊断结果来选取 合适的方剂和用药方法。 三、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是中医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在糖尿病治疗中也有一定的 效果。针灸可以刺激穴位,调节人体内分泌功能,提高胰岛素分泌水平,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改善血液循环等。适当的针灸治疗可以减轻 糖尿病引起的各种不适症状。

四、膏方治疗: 膏方是一种常见的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方法。膏方是以中药为主要成分,经过煎煮浓缩成膏剂,患者可以直接服用。膏方能够提供多种中 药成分,有时甚至比中药更容易被患者接受。不同的膏方可以有不同 的功效,如降血糖、调理气血、提高病情稳定性等,可以根据患者的 病情选择合适的膏方治疗。 五、保健调摄: 糖尿病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还需要长期的生活保健和调摄。中医 强调饮食调理,适当限制高糖高油脂食物的摄入,多食用富含膳食纤 维的食物,如粗杂粮、蔬菜水果等。合理的运动也是糖尿病控制的重 要手段,可以帮助降低血糖,增强免疫力。 综上所述,糖尿病的中医护理方法是多样化的,包括中医诊断和辨 证施治、中药治疗、针灸疗法、膏方治疗以及保健调摄。这些方法在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稳定病情、延缓疾病进展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需要与医生密切合作,并且要定期复诊和调整治疗方案。希望糖尿病患者能够早日康复,过上健康的生活。

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知识科普

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知识科普 糖尿病是血葡萄糖水平慢性增高的代谢病,也是临床多发疾病。从现代医学 角度分析,此病症又分为I型、II型两种。关于其发病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 大多数学者认为与遗传、病毒感染、免疫反应等多方面有关。我国对糖尿病的认 识较早,具体可追溯到公元前400年。本次特从中医药治疗角度探究,具体阐述 辩证施治和中医药治疗的优势,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一、关于糖尿病历史记载 《内经》中将糖尿病称“消渴”、“消瘅”。《素问·奇病论》中指出: “此人必数食甘类而多肥也。肥者令人肉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 消渴。”由于古代研究条件受限,从现代医学视角分析,糖尿病和消渴病间并不 是完全划等号的,例如甲亢病、尿崩症也有消渴相关症状,但其血糖、尿糖正常。如图1所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医者对于糖尿病的初步认识: 图1 二、关于糖尿病中医药的辩证施治 (一)气阴两虚型

气阴两虚又被称作气阴两伤,患者多有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乏力等表现,也有患者食欲不振,舌质黯淡,脉象沉细。此证型多出现在II型糖尿病患 者中,治疗原则为益气养阴。可选择生黄芪、生地(若患者大便溏稀则改为熟地)、太子参、黄精、天花粉、石斛、玄参、葛根、丹参等药材。生黄芪有提高 患者免疫能力、改善水肿、补气升阳之效,对于阳气不足、气虚的改善效果显著。太子参可补益脾肺,养阴生津,增强免疫功能。黄精补中益气、能补益脾肾之阴。石斛具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的功效,有调节胃肠功能、降低血糖、增加免疫、 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而生地、天花粉、玄参等能生津止渴,综合运用后对内 热消渴效果都不错。在上述基础上根据患者表现适当增减。例如有多汗症状,可 增加适量的麦冬、五味子;若有皮肤瘙痒之症,可加入地肤子、白蒺藜等药物; 若患者常失眠,可加入适量酸枣仁、柏子仁等。 (二)阴虚火旺型 阴虚火旺又称之阴虚火炎、虚火、阴火,指阴液亏虚、虚火旺盛,常见症状 有口燥咽干、失眠、盗汗遗精、有饥饿感等。治疗时可用一贯煎、黄芩、黄连。 一贯煎包含了多种滋阴疏肝、滋养肝肾、理气的药材,如生地黄可滋阴养血、补 益肝肾;麦冬可养阴生津、滋养肺胃,运用后可让患者肝体得养、肝气得舒。加 入的黄芩、黄连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在现代医学研究中,也证明了黄连在降 血糖同时,能预防高血压并发症和血栓形成,保护患者心脑血管系统。 (三)燥热入血型 临床上的燥热入血型糖尿病者,常有“三多”、口干、燥热、身痒症状。治 疗原则是清热养血、解毒滋阴,可用《万病回春》温清饮治疗。药材有黄芩、黄连、黄柏、山栀子、当归、生地等。其中黄芩可清肺火、抗菌消炎、解热解暑、 保护肝脏、缓解皮肤瘙痒等作用;黄连可清热、泻火、解毒。山栀子则是能改善 热病发热、心烦不宁等症状,具有泻火除烦、清肝明目之效。若感染或化脓则再 增加适量蒲公英、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等药物,以消痈散结、凉血消肿。 (四)血瘀型

糖尿病的中医辩证治疗

糖尿病的中医辩证治疗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以葡萄糖和脂肪代谢紊乱,血浆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内分泌疾病。糖尿病的基本病理生理为绝对或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高血糖素活性增高所引起的代谢紊乱包括糖、蛋白质、脂肪、水及电解质等,严重时常导致酸碱平衡失调,糖尿病作为一种复合病因引起的代谢性综合征,临床上早期常无症状,至症状期才有多食,多饮,多尿,烦渴,善饥消瘦无力等症候群。结合我国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的历史、现状及中医认识,现从中医辩证的角度分析糖尿病的发病原因、辩证分型,并对中医对糖尿病的辩证论治进行浅析。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的范畴。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为特征的一种疾病。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素体虚弱等因素均可导致消渴。该病的病机特征是阴虚燥热,以阴虚为本,以燥热为标,且两者互为因果:燥热甚者则阴虚越甚,阴虚甚者则燥热越甚。 在临床上,根据中医理论可将糖尿病分为以下类型,现将对各型糖尿病应如何进行中医辩证论疗进行阐述。 一、无症状期 证候:一般没有突出的临床表现,食欲旺盛,而耐劳程度减,化验检查一般血糖偏高,但常无尿糖。应激情况下血糖明显升高,出现尿糖。治法:滋阴养肾。 方药:麦味地黄汤加减 二、 1.阴虚燥热期 (1)上消(肺热津伤证)

证候:烦热多渴,口干舌燥,尿量繁多,多汗,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方药:消渴方加减。 (2)中消(胃热炽盛证) 证候:多食易饥,口渴多尿,体形消瘦,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而有力。治法:清胃泻火,养阴增液。方药:玉女煎 (3)下消(肾阴亏虚证) 证候: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或尿味有甜,腰膝酸软,乏力,头晕耳鸣,口干唇燥,皮肤干燥,瘙痒,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滋阴固肾。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 2.气阴两虚证 证候: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或饮食减少,精神不振,四肢乏力,体瘦,舌质淡红,苔白而干,脉弱。 治法:益气健脾,生津止渴。方药:七味白术散加减。 3.阴阳两虚证 证候:小便频数,浑浊如膏,甚则饮一溲一,面色黧黑,耳轮焦干,腰膝酸软,形寒畏冷,阳痿,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治法:滋阴温阳,补肾固摄。方药:肾气丸加减。 1.痰瘀互结证 证候:“三多”症状不明显,形体肥胖,胸脘腹胀,肌肉酸胀,四肢沉重而刺痛,舌黯或有瘀斑,苔厚腻,脉滑。治法:活血化瘀祛痰。 方药:平胃散和桃红四五趟加减。 1.脉络淤阻证

糖尿病中医诊疗指南

糖尿病中医诊疗指南 1概述 糖尿病(DM)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胰岛素分泌缺陷),以及机体靶组织或靶器官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水平升高,可伴有血脂异常等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目前,全世界已经确诊的DM患者约1.94亿,到2025年将突破3.33亿。在我国1980年DM的患病率为0.67%,1994年为2.51%,1996年上升到3.21%,大城市达4%~5%,患病人数达 4 000万。DM可分为原发性DM和继发性DM,原发性DM又分为1型糖尿病(T1DM)和2型糖尿病(T2DM)。T1DM为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 T2DM为胰岛素不足伴抵抗;T1DM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T2DM多采用中西医综合控制。在DM中90%以上为T2DM,按其自然过程分为DM前期、DM期与慢性并发症期。DM血糖严重升高者可发生DM酮症酸中毒或非酮症性高渗综合征等急性并发症;长期血糖升高可导致视网膜、肾脏、周围神经或血管等全身大血管、微血管及神经病变,是DM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DM属于中医“消渴”、“肥胖”等范畴。出现并发症时详见各并发症章节。 2病因病机

2.1发病因素禀赋异常、五脏柔弱、素体阴虚、过食肥甘、情志失调、久坐少动、运动量减少等为DM发生的原因。禀赋异常为内因,饮食情志为外因,内外因相合而致DM。2.1.1饮食因素过食肥甘厚味及饮食结构或质量改变为主要病因。《内经》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多食肥甘,滞胃碍脾,中焦壅滞,升降受阻,运化失司,聚湿变浊生痰,日久化热伤津,导致DM。 2.1.2久坐少动久坐少动,活动减少,脾气呆滞,运化失常;脾气既耗,胃气亦伤,脾胃虚弱;脾不散精,精微物质不归正化,则为湿为痰、为浊为膏,日久化热,导致DM。2.1.3情志失志失调,肝失疏泄,则中焦气机郁滞,形成肝脾气滞、肝胃气滞;脾胃运化失常,饮食壅而生热,滞而生痰,变生DM。 2.2病机及演变规律DM为食、郁、痰、湿、热、瘀交织为患。其病机演变根本按郁、热、虚、损四个阶段发展。发病初期以六郁为主,病位多在肝,在脾(胃);继则郁久化热,以肝热、胃热为主,亦可兼肺热、肠热;燥热既久,壮火食气,燥热伤阴,阴损及阳,终至气血阴阳俱虚;脏腑受损,病邪人络,络损脉损,变证百出。

糖尿病中医辩证施治)

. 糖尿病中医辩证施治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的范围。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为特点的一种疾病。消渴之名,首见于《黄帝内经》。东汉有名医家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将消渴分为三种种类:渴而多饮者为上消;消谷善饥者为中消;口渴、小 便如膏者为下消。 中医以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分、素体衰弱等要素均可致使消渴。该病的病机特点是阴虚燥热,以阴虚为本,以燥热为标,且二者互为因果:燥热 甚者则阴虚越甚,阴虚甚者则燥热越甚。消渴的病变部位在肺、胃和肾,而以肾 脏的病变成重。假如患者肺燥阴虚,津液失于滋润,则会出现口干舌燥、烦渴多 饮的上消症状;若患者胃热炽盛,腐熟水谷的能力过盛,则会出现多食易饥的中 消症状;若患者肾虚精亏,不可以拘束小便,则会出现尿频量多、尿浊如脂膏的下消症状;若患者兼有肺燥、胃热与肾虚的要素,则会同时出现多饮、多食、多尿 等症状。 糖尿病的病程较长,该病患者的病情经常日久不愈,最后会因气阴两伤而合 并出现其余病变。比如,患者若肺燥阴伤,可归并肺痨等病症,若肾阴亏耗,肝失滋润,可归并雀目、内障、耳聋等病症,若燥热内炽,蕴毒成脓,可归并疮疖、痈疽等病症,若阴虚燥热,炼液为痰,痰阻经络,可归并中风偏瘫或胸痹心疼等 病症,等等。 在临床上,依据中医理论可将糖尿病分为肺热津伤型、胃热炽盛型、肾阴亏 损型和阴阳两虚型。那么,对各型糖尿病应怎样进行治疗的呢? 一、肺热津伤型糖尿病 该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以口渴多饮为主,并伴有口干舌燥,随 饮随渴,尿频量多,舌红少津,苔薄黄而干,脉数等。治疗此型糖尿病应以清热

润肺、生津止渴为主,可采用《丹溪心法》中的消渴方(可加减)。其方药构成是:生地、花粉各18克,黄连、荷梗(藕秆)各10克,沙参、麦冬各15克,藕汁、姜汁、蜂蜜各适当。每天一剂,用水煎服。患者若因肺热津伤而致气阴两亏则可选 用拥有利气养阴、生津止渴功能的玉泉丸。其方药构成是:人参10克,黄芪25 克,花粉、葛根、麦冬、茯苓各15克,炙甘草6克;患者若肺热炽盛则可采器具有清热泻火、益气生津功能的白虎汤加人参汤(可加减)。其方药构成是:石膏30克,知母9克,粳米15克,炙甘草3克,人参、黄连各6克。患者若烦渴的症 状减少可持续服用消渴方进行治疗。 二、胃热炽盛型糖尿病 该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以多食易饥为主,且伴有口渴、尿多、 形体消瘦、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脉滑数有力等。治疗此型糖尿病应以清胃泻火、 养阴增液为主,可采用《景岳全书》中的玉女煎(可加减)。其方药构成是:石膏 30克,熟地黄24克,麦冬、牛膝各9克,知母、黄连、山栀子各6克。每天一 剂(病情严重者可每天服两剂),用水煎服。患者若大便燥结严重可加玄参10克,大黄6克(后下),若口渴多饮、多食、便溏,或食少、精神不振、四肢乏力、舌 淡苔白而干、脉弱,可采用拥有健脾益气、生津止渴功能的七味白术散。其方药 构成是:人参、白术、茯苓各10克,葛根15克,木香、炙甘草、藿香各6克。三、肾阴损失型糖尿病 该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以尿频量多为主,并伴有尿浊如脂膏, 或尿有甜味,腰膝酸软,乏力,头晕,耳鸣,口唇干燥,大便干结,皮肤瘙痒, 舌红,少苔,脉数等。治疗此型糖尿病应以滋阴补肾、润燥止渴为主,可采用《小儿药证直诀》中的六味地黄丸(可加减)。其方药构成是:熟地24克,山萸肉、怀

糖尿病的中医健康知识讲座

糖尿病的中医健康知识讲座 糖尿病的中医健康知识讲座 一、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过高。它分为两种类型: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是由胰岛素 分泌不足或完全缺乏所致,2型糖尿病则是由胰岛素有效性下降或 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如口渴、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 二、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 ⒈病因分析 中医认为,糖尿病主要与脾胃失调、肾阴虚、气滞血瘀等因素 有关。饮食不当、情绪波动、寒湿侵袭等也可能导致糖尿病发生。 ⒉分型辨证 根据中医理论,糖尿病可以分为气虚型、痰湿型、气滞血瘀型、肾阴虚型等不同的辨证类型。针对不同的辨证类型,中医采用不同 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调理、针灸、推拿等。 三、中医对糖尿病的治疗方法 ⒈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的辨证类型,中医医生会开出相应的中药方剂,如降 血糖药、调理脾胃的药物等。患者需要按时按量服用,从而控制血 糖水平。 ⒉饮食调理 中医认为,饮食对糖尿病的治疗非常重要。患者需要遵循中医 的饮食原则,如少食多餐、吃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高糖高脂肪 的食物等。 ⒊调理情绪 中医强调情绪对身体的影响,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积极的情绪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和身体内气血的流通,从而有助 于糖尿病的治疗。 四、预防和注意事项 ⒈合理饮食 糖尿病患者应该选择低糖低脂的食物,避免食用过多的高糖高 脂肪的食物。同时,要注意饮食的规律,控制饮食的总量,不过量 进食。 ⒉积极锻炼 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力,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