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采用渐进式放松训练提高脑卒中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分析

采用渐进式放松训练提高脑卒中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分析

采用渐进式放松训练提高脑卒中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分析
采用渐进式放松训练提高脑卒中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分析

采用渐进式放松训练提高脑卒中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分析

目的:评价在脑卒中患者中实施护理干预改善睡眠的效果分析。方法:将120名住院的脑卒中伴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除运用常规护理外对干预组采取渐进式护理干预措施,采用改良后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进行评定。结果:干预组经干预后SRS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对照组干预前后SRSS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采用渐进式放松训练可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睡眠质量。

标签:脑卒中;睡眠障碍;护理干预

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使得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脑卒中(Stroke)是心脑血管病的典型症状,又称中风,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本次对120例脑卒中伴睡眠障碍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临床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西安市工人医院内科脑卒中伴睡眠障碍的住院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有CT和MRI影像学诊断,失眠病史≤2年,患者意识清楚,病情稳定,无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本着自愿、知情的原则,患者同意参加本次研究进行量表测定。所选的120例患者中,其中男86例,女34例,年龄47~70岁,平均(65.29±3.56.2),将两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护理干预

两组均不使用药物治疗,给予对照组传统的脑卒中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渐进式护理干预措施,在护理协助下进行温水擦浴及足浴,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给患者播放《神经肌肉放松训练》磁带,要求患者按照磁带在睡前30分钟进行放松训练。干预2周,评定干预前后的睡眠状态。

1.3 观察指标

采用改良后睡眠质量自评量表评定睡眠状况,总共为10~50分,分值越低,则表明患者睡眠状况越好,等于或超过23分时患者睡眠质量有问题。

SRSS自评量表中入睡困难、睡眠时间、入睡不稳、及早醒是反应被试对象睡眠情况的客观指标,不受主观判断的干扰。

1.4 统计学处理

脑卒中康复训练

急性脑卒中康复训练 应以临床抢救为主,在不影响临床抢救的前提下,主要通过护理、按摩、被动运动(切忌粗暴)及卧床时肢体应置于抗痉挛的体位等措施来预防褥疮、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关节痉挛、变形(如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症、足下垂等)等并发症和继发性损害发生,同时为下一步功能训练作准备。 恢复期康复治疗: 一般在病后3天—3周(脑出血2—3周,脑血栓3天—1周)即病人意识清醒,无进行性卒中表现,生命体症稳定了便可进行康复训练应按照人类运动发育时的归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顺序进行。运动时间由短到长,运动强度由低到高顺序进行,运动方式由被动、辅助到自主运动顺序进行。顺序如下; 床上移动翻身→坐位→坐位平衡→双膝立位平衡→单膝立位平 衡→坐到站→站立平衡→步行→上下楼梯。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应强调的是重建正常运动模式,其次才是加强软弱肌力训练。训练中应包含患侧恢复和健侧代偿。 ⑴床上训练: 包括翻身和上下左右移动体位,腰背肌、腹肌及呼吸肌训练,上下肢活动(例如为端正骨盆,在床上进行单侧和双侧桥式运动)以及洗漱、穿衣、进餐、使用便器等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⑵坐起和坐位平衡训练:

先从半坐位(30度-40度角)开始逐渐增加角度、次数和时间→从床上坐→床边坐→椅子或轮椅坐。 因患者坐位时,不能控制,常向患侧偏斜,接着应进行坐位平衡训练,从无依靠不能坐稳→躯干向不同方向摆动能坐稳→在他人一定外力推动下能坐稳。 ⑶站立和站立平衡训练: 先作站立准备活动(如坐位提腿踏步,患侧下肢肌力训练等,有条件可利用站立床训练),然后扶持站立→平衡杠间站立→徒手站立→站立平衡训练,要达到在他人一定外力推动下仍能保持站立平衡。 ⑷步行训练: 步行是偏瘫患者生活自理的重要一环。先作步行前准备活动(如扶持立位下患肢前后摆动、踏步、负重等)→扶持步行或平行杠间步行→扶拐步行→徒手步行。在步行训练中应强调,必须注意改善步态训练。 扶拐步行步态有三种: ①手拐先前伸着地,患足迈出,然后健足跟上。 ②手拐先前伸看地,健足迈出,然后患足跟上。 ③患足和手拐同时向前,然后健足再跟上)→徒手步行。 ⑸上下台阶训练:开始应按健腿先上,患腿先下的原则进行训练。 ⑹复杂步态训练:如绕圈走,转换方向走,越过障碍走等。

脑卒中的康复训练方法

脑卒中的康复训练方法 文章目录*一、脑卒中的康复训练方法*二、脑卒中后的并发症*三、脑卒患者的饮食原则 脑卒中的康复训练方法1、脑卒中的康复要保持良好肢位良肢位就是对抗恢复后期痉挛发生的良好体位,患者除进行康复训练外,其余时间均应保持偏瘫肢体的良好肢位。在发病急性期不论是侧卧位还是平卧位,都应使患者上肢保持肩关节向前伸,肘关节伸直,前臂旋后,腕关节背屈、指关节伸展;患者下肢则采用膝关节微屈,防止髋关节外旋。简言之,就是上肢尽量伸展,下肢保持微屈。在替患者穿衣、翻身或搬动患者时,切忌牵拉患侧上肢;乘坐轮椅时,注意防止患侧上肢悬垂于轮椅外侧,这样可以避免在上肢无力时,肩关节半脱位的发生,减少偏瘫侧肩痛、活动受限的出现。坐位时肘下方提供支撑或佩戴肩吊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肩关节。 2、脑卒中的床上康复方法 包括翻身和上下左右移动体位,腰背肌、腹肌及呼吸肌训练,上下肢活动(例如为端正骨盆,在床上进行单侧和双侧桥式运动)以及洗漱、穿衣、进餐、使用便器等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3、脑卒中的被动康复运动方法 上肢被动运动先从肩部开始,家属及陪床人员一手扶住病人肩部,另一手托住病人肘部,将上臂做外展、内收及向上、向下运

动。动作要轻柔,防止因肩关节周围肌肉松弛造成关节损伤或脱位。做前臂被动运动时,家属一手托住病人手腕,掌心向上,另一只手托住肘关节,将前臂做屈、伸及内旋运动。 下肢的被动运动亦先从近端开始,即髋关节的被动运动,将 患肢膝关节屈曲,然后家属一手扶住患侧膝关节,一手扶住髋部,做左右转动动作。小腿运动的方法是家属一手扶住踝部,一手握住膝部,做膝关节的伸屈运动。 脑卒中后的并发症1、痉挛:非常常见,很多脑卒中患者,特别是有运动障碍的患者,后期的康复主要就是和痉挛打交道。对于痉挛最主要的是预防。康复过程中要让患者处于一个合适的、可控的肌张力状态,并且在肌张力增高以后,及时采取正确的抗痉 挛措施。 2、废用综合征:脑卒中患者常常由于瘫痪而长时间卧床。国外研究显示,长时间卧床后如果不进行主动运动,两周左右就会 出现明显的肌肉萎缩。其他表现还有:骨质疏松、神经系统功能退化、心肺功能减退、吞咽功能和消化吸收功能退化、整个体质的下降等。 3、误用综合征:错误的康复训练目前在我们国家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现象。脑卒中患者和家属往往主张自己在家训练。但如果损害达到一定程度,在家练习和在专业康复治疗师指导下的训练,

采用渐进式放松训练提高脑卒中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分析

采用渐进式放松训练提高脑卒中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分析 目的:评价在脑卒中患者中实施护理干预改善睡眠的效果分析。方法:将120名住院的脑卒中伴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除运用常规护理外对干预组采取渐进式护理干预措施,采用改良后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进行评定。结果:干预组经干预后SRS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对照组干预前后SRSS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采用渐进式放松训练可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睡眠质量。 标签:脑卒中;睡眠障碍;护理干预 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使得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脑卒中(Stroke)是心脑血管病的典型症状,又称中风,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本次对120例脑卒中伴睡眠障碍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临床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西安市工人医院内科脑卒中伴睡眠障碍的住院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有CT和MRI影像学诊断,失眠病史≤2年,患者意识清楚,病情稳定,无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本着自愿、知情的原则,患者同意参加本次研究进行量表测定。所选的120例患者中,其中男86例,女34例,年龄47~70岁,平均(65.29±3.56.2),将两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护理干预 两组均不使用药物治疗,给予对照组传统的脑卒中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渐进式护理干预措施,在护理协助下进行温水擦浴及足浴,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给患者播放《神经肌肉放松训练》磁带,要求患者按照磁带在睡前30分钟进行放松训练。干预2周,评定干预前后的睡眠状态。 1.3 观察指标 采用改良后睡眠质量自评量表评定睡眠状况,总共为10~50分,分值越低,则表明患者睡眠状况越好,等于或超过23分时患者睡眠质量有问题。 SRSS自评量表中入睡困难、睡眠时间、入睡不稳、及早醒是反应被试对象睡眠情况的客观指标,不受主观判断的干扰。 1.4 统计学处理

抗阻伸膝-下肢经典肌力练习

抗阻伸膝-下肢经典肌力练习 (2007-09-14 18:37:37) 转载 分类:康复系列(肌力) 标签: 健康/保健 康复 术后康复 肌力练习 肌肉力量 股四头肌 肌肉萎缩 抗阻伸膝 顾名思义,“抗阻伸膝”就是对抗阻力伸直膝关节。 抗阻伸膝这个动作是专门用来练习股四头肌的。而股四头肌又是膝关节周围(也是整个人体里)最大的一块肌肉(准确的说是一个肌群)。是维持膝关节稳定的重要因素。 所以下肢的伤病和手术之后,运用抗阻伸膝来练习股四头肌的力量,是常见的方式。 前面说了股四头肌是人体里最大的一个肌群,它包括了四块肌肉。作用有分有合,并不完全相同,为了能更好的练习,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

股直肌,是四块肌肉中最长的肌肉,通过髋关节和膝关节两个关节,是双关节肌,除了具有伸膝的功能以外,股直肌的收缩还可以产生屈髋的动作。同时也是膝关节弯曲的主要拮抗肌,如果股直肌挛缩,就是变短弹性变差了,会严重影响膝关节的屈曲功能。 还有深层的股中间肌。 大腿外侧块头比较大的股外侧肌。 和膝关节内侧的,最短最小的,作用也最特别的股内侧肌。也有人称它为股四头肌内侧头,英文缩写是VMO。 这四块肌肉分工又合作,共同完成伸直膝关节的动作。 在前面的文章里已经说过,膝关节的活动度是0°-150°左右的范围,还可能有大约5-10°的过伸。(具体内容写在《各个关节活动度的参考值》里面了)这150°的活动范围里,不同的段落由不同的肌肉分别担任主角。 从弯曲到伸直的前60°,就是150°-90°这一段,主要由股直肌完成。 中间65°,就是90°-15°这一段,主要由股外侧肌完成。 最后的15°,就是15°-0°这一段,主要由股内侧肌完成。(股内侧肌的收缩还有向内侧拉

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法

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法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法 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法(PMR),最早由美国生理学家艾德蒙·捷克渤逊(Edmund jacobsen)于20世纪30年代创立,后来逐步完善,广为应用,是目前一种良好的放松方法。 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法基于以下理论基础,即个体的心情包含着“情绪”和“躯体”两方面。如果能改变“躯体”的反应,“情绪”也会随着发生变化。内脏的躯体反应主要受皮层下中枢和自主神经系统影响,不易随意操纵和控制;而中枢和躯体神经系统则可控制“随意肌”的活动,通过有意识的控制随意肌肉的活动,间接地松弛情绪,建立和保持轻松愉快的情绪状态。在日常生活中,当人们心情紧张时,不仅“情绪”上紧张、恐惧、害怕,而且全身肌肉也会变得沉重僵硬;但当紧张情绪松弛后,沉重僵硬的肌肉也可通过其他各种形式松弛下来(如睡眠、按摩等)。基于以上原理,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法就是训练个体能随意放松全身肌肉,以达到随意控制全身肌肉的紧张程度,保持心情平静,缓解紧张、恐惧、焦虑等负性情绪的目的。 它的具体做法,则是通过全身主要肌肉收缩——放松的反复交替切l练,使人体验到紧张和放松的不同感觉,从而更好地认识紧张反应,并对此进行放松,最后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因此,这种放松训练不仅能够影响肌肉骨骼系统,还能使大脑皮层处于较低的唤醒水平,并且能够对身体各个器官的功能起到调整作用。 在这种放松训练的每一个步骤中,最基本的动作是: 1.紧张你的肌肉,注意这种紧张的感觉。 2.保持这种紧张感3-5秒钟,然后放松10—15秒钟。 3.最后,体验放松时肌肉的感觉。 经过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法训练之后,一般都会感到头脑清醒、心情平静、全身舒适、精力充沛。个别会出现肌肉局部颤动、皮肤的异常感觉,有时还可出现眩晕、幻觉、失衡感等类似感觉剥夺的表现,因放松的语言刺激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一种排除外界干扰的自我感觉剥夺。有学者认为,这些感觉都是自主神经系统的调整,和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积蓄能量释放的表现,正是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法产生效果的最好反映。 下面具体介绍在课堂上对学生讲授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法的程序。 首先,应给学生讲清该方法原理、目的和意义,以及肌肉放松后的体验。 其次,由于是在课堂上进行指导训练,因而教师指导语要清晰、低沉、轻柔和愉快,并伴有动作示范。 再次,教室要安静、整洁、光线柔和;尽量使学生感到坐得舒适。

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法

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法 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法(PMR),最早由美国生理学家艾德蒙·捷克渤逊(Edmund jacobsen)于20世纪30年代创立,后来逐步完善,广为应用,是目前一种良好的放松方法。 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法基于以下理论基础,即个体的心情包含着“情绪”和“躯体”两方面。如果能改变“躯体”的反应,“情绪”也会随着发生变化。内脏的躯体反应主要受皮层下中枢和自主神经系统影响,不易随意操纵和控制;而中枢和躯体神经系统则可控制“随意肌”的活动,通过有意识的控制随意肌肉的活动,间接地松弛情绪,建立和保持轻松愉快的情绪状态。在日常生活中,当人们心情紧张时,不仅“情绪”上紧张、恐惧、害怕,而且全身肌肉也会变得沉重僵硬;但当紧张情绪松弛后,沉重僵硬的肌肉也可通过其他各种形式松弛下来(如睡眠、按摩等)。基于以上原理,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法就是训练个体能随意放松全身肌肉,以达到随意控制全身肌肉的紧张程度,保持心情平静,缓解紧张、恐惧、焦虑等负性情绪的目的。 它的具体做法,则是通过全身主要肌肉收缩——放松的反复交替切l练,使人体验到紧张和放松的不同感觉,从而更好地认识紧张反应,并对此进行放松,最后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因此,这种放松训练不仅能够影响肌肉骨骼系统,还能使大脑皮层处于较低的唤醒水平,并且能够对身体各个器官的功能起到调整作用。 在这种放松训练的每一个步骤中,最基本的动作是: 1.紧张你的肌肉,注意这种紧张的感觉。 2.保持这种紧张感3-5秒钟,然后放松10—15秒钟。 3.最后,体验放松时肌肉的感觉。 经过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法训练之后,一般都会感到头脑清醒、心情平静、全身舒适、精力充沛。个别会出现肌肉局部颤动、皮肤的异常感觉,有时还可出现眩晕、幻觉、失衡感等类似感觉剥夺的表现,因放松的语言刺激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一种排除外界干扰的自我感觉剥夺。有学者认为,这些感觉都是自主神经系统的调整,和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积蓄能量释放的表现,正是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法产生效果的最好反映。 下面具体介绍在课堂上对学生讲授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法的程序。 首先,应给学生讲清该方法原理、目的和意义,以及肌肉放松后的体验。 其次,由于是在课堂上进行指导训练,因而教师指导语要清晰、低沉、轻柔和愉快,并伴有动作示范。 再次,教室要安静、整洁、光线柔和;尽量使学生感到坐得舒适。

脑卒中康复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脑卒中康复考试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 )1. 下列各项不属于废用综合症的是: A.肺炎 B.关节挛缩 C.痉挛 D.褥疮 E.深静脉血栓 ( )2.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进行肢体被动运动时,不正确的方法是: A.在正常关节活动范围内进行 B.动作轻柔、缓慢 C.每个关节活动3-5次,每日2次 D.仅对患侧肢体进行被动活动 E.活动顺序应由近端关节到远端关节 ( )3.下列哪项不属于痉挛的不利影响: A. 限制关节运动 B. 影响运动模式、运动速度、精细活动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C. 引起挛缩、关节畸形和疼痛不适 D.易出现肌萎缩 E. 不利于清洁护理 ( )4. 关于平衡训练的基本原则,错误的是 A.支撑面积由大变小 B.从有意识地保持平衡至无意识地保持平衡 C.从静态平衡、自动态平衡到被动态平衡 D.身体重心逐步由低到高 E.从闭眼时训练到睁眼时训练 ( )5. 关于静态(I级)坐位平衡训练错误的是 A.要求患者取无支撑下床边或椅子上静坐位 B.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均屈曲90° C.足踏地或支持台 D. 手抓床边 E.双足分开约一脚宽,双手置于膝上 ( )6.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误用综合症表现不包括: A. 肌肉及韧带损伤 B. 肩痛及髋关节痛 C.关节挛缩 D. 肩关节半脱位 E. 异常步态及尖足内翻 二、多项选择题 ( )1.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包括: A.瘫痪 B.共济失调 C.肌张力增高 D.言语障碍 E.认知障碍 三、填空 1.脑卒中患者的继发障碍包括__________ _和__________ _。 2.预防肩关节半脱位重要的是在护理和治疗时应避免_____肩关节,取直立位时_____ 应给

脑中风家庭康复训练方法

脑中风家庭康复训练方法 发病后一般患者都未能及时进行相关的康复治疗,往往都是2-3年后出现严重的后遗症后来进行康复治疗,此时患者后遗症较为明显:肩下垂、肘关节屈曲、各手指屈曲畸形、行走时下肢呈明显的划圈步态。后遗症期康复治疗的效果没有早期效果好,而且住院康复时间长,训练较辛苦,花钱较多,效果也不一定理想,要持之以恒进行训练。 就此情况,家庭康复训练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训练: (—)、肩关节及肩胛的训练: 1、肩胛上抬训练:取坐位,自己有意识的进行上抬肩胛部的运动,每次持续3—5 分钟; 2、辅助上抬肩胛训练:取坐位,家属或陪护用手摸着肩胛下角,然后向上推肩胛 下角,使肩胛部被动的上下运动,每次持续3—5分钟; 3、可进行爬墙摸高的运动,逐渐增加摸高的高度。 (二)、上肢及手的训练: 1、关节活动度的训练: (1)、上肢抬高训练:患者可用健手辅助患手运动或家属辅助被动运动抬高上肢,每次持续3—5分钟;亦可双手交叉握拳,用健手带动患手伸肘后可向上抬高上肢,上抬时要注意力度,以免造成继发性损伤或其他意外的发生。 (2)、肘关节的伸展训练:自己首先要有意识的去进行伸肘运动,同时可用健手或家属/陪护协助进行肘关节的伸展训练,每次持续3—5分钟。练习完毕后,可用硬性塑料或薄木板固定肘关节使其处于伸展位,一天固定时间不少于12小时。 (3)、手指伸展训练:①、可用健手或家属/陪护辅助进行各手指的伸展训练,亦可将各手指被动伸直后置于桌面上,用适当重量的沙袋置于其上,以保持各手指处于伸展位,每次持续3—5分钟;②、患者坐一长条登上,被动使患手各手指处于伸展位后置于长条登上,肘关节处于伸展位,身体重心偏至患侧,每次持续3—5分钟。若有条件者可制作手部支具使各手指处于伸展位,每天佩戴时间不少于20小时。 (4)、手功能的训练:可用患手进行抓握、捏、拿等相关训练。 2、肌力训练: (1)、伸直并抬高患侧上肢,保持5—10秒钟,可反复进行3—5分钟; (2)、当肌力有所增强后,可逐渐进行渐进抗阻训练:健手施加阻力、家属或陪护施加阻力、沙袋或弹力带等施加阻力,每次持续3—5分钟; (3)、抗阻训练并保持5—10秒钟。 (三)、下肢的训练: 1、关节活动度的训练: (1)、屈髋不屈膝训练:取床上坐位,保持双膝关节伸直,并可前后摇晃上身,亦可尽量前倾上身,每次持续3—5分钟; (2)、屈膝不屈髋的训练:取床边平躺位,双膝关节屈曲垂于床沿,进行膝关节的屈伸训练,家属亦可辅助进行被动屈曲膝关节训练,但一定要注意力度,每次 持续3—5分钟; (3)、屈髋屈膝训练:①、坐椅子训练:站立→坐下→站立→坐下,反复进行3—5分钟,亦可放置多把椅子,轮流进行坐下训练;②、双膝跪训练:可在床上进 行5—10分钟。 2、肌力训练:

抗阻训练之动作分析及基本技术

星航道官网:https://www.doczj.com/doc/0b16978321.html, 抗阻训练之动作分析及基本技术 一、抗阻训练的动作分析 抗阻训练的动作分析方法是健身教练必须掌握的。在进行抗阻训练时,首先明确的是目标肌肉。也就是说,应确切地知道要锻炼哪个部位的肌肉。对于人体主要部位的肌肉,应该明确地知道它的位置、起止点和功能,这样才能对抗阻训练动作进行分析。动作分析的主要内容是分析完成动作的人体各环节的运动状况及其相互关系,包括参与活动的骨、关节和肌肉的运动规律。通过动作分析,可以判断我们所设计的某个抗阻训练动作是否可以锻炼到预定的目标肌肉。 动作分析可分为3大步骤。第一步是明确参与完成动作的身体主要环节及相应的关节,还要明确阻力方向。第二步是划分动作阶段,一般是根据环节运动方向的改变进行动作阶段的划分,这主要是针对动力性运动。分析静力性姿势时无需划分阶段,直接分析参与工作的各环节的具体运动状况即可。第三步是分析各阶段各环节的运动状况,这是动作分析的重点。首先要分析在各阶段各环节相应的关节运动,然后通过各阶段环节运动方向与阻力作用方向的关系,分析环节受力情况,找到环节运动的原动肌(目标肌肉),从而确定训练动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下面以杠铃平板卧推动作为例进行动作分析。 完成杠铃平板卧推动作时,头、脊柱和下肢各环节均保持一定的静态姿势,主要是上肢各环节的运动。参与运动的主要关节为肩关节、肘关节,阻力的方向是向下的。杠铃平板卧推动作可划分为下降(向下)、推起(向上)两个阶段。在杠铃平板卧推动作下降(向下)阶段,关节的运动为肩关节水平伸、肘关节屈;环节运动方向向下,与阻力方向一致,肌力矩小于阻力矩。由此可确定原动肌为胸大肌三角肌前束、肱三头肌等,工作性质为退让工作(离心工作)。在杠铃平板卧推作推起(向上)阶段,关节的运动为肩关节水平屈、肘关节伸:环节运动方向间上,与阻力方向相反,肌力矩大于阻力矩。由此可确定原动肌为胸大肌、三角肌前束、肱三头肌等,工作性质为克制工作(向心工作)。通过以上动作分析,可以确定杠铃平板卧推动作能够锻炼胸大肌、三角肌前束、肱三头肌等。 二、抗阻训练的基本技术 (一)握法与握距 1.握法 握法是抗阻训练时,两手持握器械把手、杠铃和哑铃的方法。 在抗阻训练中经常用到下列几种不同的握法。 (1)正握:前臂内旋的握法,如杠铃卧推时使用的就是正握的方法 (2)反握:前臂外旋的握法,如杠铃弯举时一般使用的就是反握的方法。

渐进式放松训练

渐 进 式 放 松 训 练 Best wishes for you.

第一段 我们知道,人的身体和心灵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身体会受到心灵的引导而产生变化。放松与意象想象疗法就是帮助我们通过放松和想象来释放身心压力、补充身心能量的医疗保健方法。放松就是通过有意识地放松全身各个肌肉群,达到松驰神经、和谐身心、消除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作用。而意象想象则是在放松的基础上发挥心灵的创造作用,通过主动展开形象思维,形成鲜明的意象,从而激活潜意识的能量,完成生命的自我修复和再生。 放松与意象想象疗法能使我们产生轻松舒适的感觉,解除身心的疲惫,减轻和消除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减少失眠;可以增加我们保持健康、控制疾病的信心;它还可以调节机体免疫,对于身体康复有着长期效果。放松与意象想象疗法是现代人保持生命活力、创造生命新境界的法宝。掌握了它,我们面临的大部分心身问题都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放松与意象想象疗法还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在放松的时候,你聆听着优美的音乐,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心灵在音乐的伴随下做一次愉快的旅行。让疾病和烦恼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消失,生命中蕴藏的能量开始释放,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 那么,怎样做放松和意象想象训练呢? 第一,尽量找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防止因外界的干扰而分心;排空大小便;摘掉身上的附属物品,如手表、眼镜、耳环等;解开紧身衣服的衣扣和衣领,松开腰带和鞋带;采取舒适的体位坐着或躺着,最好是平躺在床上,让脖子和脊柱成一直线,不要弯曲;然后闭目养神。 第二,自始至终采取被动超然的态度。也就是在音乐和放松指令的引导下,使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身体放松的感觉,并且跟随语言引导而展开想象,调动身体的感觉去体验其中的情境。若出现令你分心的念头,不要理睬,只要维持这种被动聆听的态度,跟随语言引导,放松的感觉就会重新回来,放松也会进一步加深。 第三,放松训练与意象想象练习,可以安排在任何时间,但最好是安排在午休时和晚上临睡前进行。这样做不但效果更好,还可以节约你的时间。 放松与意象想象技术比较简单易行。但刚开始学习时,也许会有难以集中注意力,不能很好地进入放松状态的感受。没关系。只要认真的练习,一般很快就可以学会这种方法。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就会养成习惯。当你熟悉了这个方法以后,就可以根据需要随时随地进行自我放松和意象想象,让自己时刻处于轻松自在的良好状态中。放松与意象想象是没有副作用的。在练习过程中,有时会产生一些特殊的感觉,例如,麻木、灼热、不平衡感、飘浮感等感觉的变化。不必

脑卒中康复分期

脑卒中康复 (一)迟缓期 1.主要表现 主要表现为肌肉松驰、肌张力低下、无自主运动。 2.训练目标 (1)预防肌肉挛缩的出现。 (2)预防关节挛缩畸形的出现。 (3)预防并发症及继发性损害的出现。 (4)加强患侧肢体的控制能力。 (5)诱发正常的运动模式。 3.具体实施计划 (1)良肢位的保持:主要的目的是预防关节的挛缩和畸形、 (2)床上体位转换训练:预防起立性低血压、褥疮的发生。 (3)关节被动活动:主要是防止关节挛缩。 (4)患侧肢体的主动运动:主要是为了尽早诱发肢体的肌张力。 (二)痉挛期 1.主要特点:痉挛、腱反射亢进、出现异常的运动模式。 2.治疗目标: (1)抑制痉挛。 (2)抑制异常的运动模式。 3.训练计划 (1)关节被动运动:预防关节的挛缩和抑制痉挛的发生。 (2)肌肉持续牵拉训练:防止由于肌张力过高造成的肌腱挛缩。 (3)肢体负重训练:有时肢体负重能力非常低下,这时要训练肢体的负重。(4)躯干控制能力训练。 (5)矫正异常的姿势。 (三)恢复期 1.主要特点:痉挛逐渐减轻,出现分离运动,协调性基本接近正常。

2.训练目标: (1)加强肢体运动功能的协调性。 (2)加强身体耐力。 (3)加强动态平衡的稳定性。 3.训练方法: (1)双侧肢体的协调训练。 (2)运动协调性训练。 (3)提高运动速度的训练。 二、早期康复训练方法 (一)康复目标: 1.维持关节活动度,防止关节挛缩。 2.抑制或减轻异常运动模式的出现和加重。 3.诱发肢体的主动运动。 4.强化健侧激励。 5.提高提高日常生活动作的能力。 (二)训练计划 1.良肢位的保持 良肢位是指为防止挛缩模式的出现,保护肩关节以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治疗性的体 位。良肢位是患者最舒适的一个体位。 (1)仰卧位:肩关节放松,垫一枕头,但不能垫得很高或不垫,让他保持脊柱的生理弯曲。 上肢稍微屈曲,肘关节稍微屈曲,约30度。腕关节下面垫一个毛巾卷或小垫子。下肢完全放松,但是不能让膝关节完全伸直。膝关节下面垫一个毛巾卷或小垫,让膝关节保持30度左右的屈曲。脚底垫一个脚底板,踝关节保持90度的屈曲。 (2)健侧卧位:患侧上肢下面加了一个小垫子,让肢不紧靠躯干,有预防挛缩的功能。病人手 里攥一个毛巾卷。髋关节、膝关节自然屈曲,下面垫一个枕头或垫子。 (3)患侧卧位:头部枕头不能过高,也不能太低,让头与椎体保持水平位。患侧肩关节屈曲,肘伸展,这 样不容易产生疼痛。健侧下肢下面也放一枕头,让下肢的肢体与骨盆和躯干保持水平。 (4)床上坐位:床的前面可以放一小桌子,上肢可以放在桌子上,肘关节是放松的体位,屈曲 到30度左右。 (5)轮椅坐位和椅坐位:轮椅坐位前面也可以放一桌子,目的其实是让上肢能处于一个比较舒 适放松的状态,躯干尽量坐直。治疗师可以进行调整。治疗师可以站在病人的前面,目的是防 止患者过度屈曲往前摔。然后提起病人的骨盆,往后拉。

平衡和协调功能评定

平衡和协调功能评定 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科罗予 平衡功能评定 定义 平衡是指人体不论处在某种位置,运动或受到外力推动时,只懂得调整姿势并维持所需要姿势的过程. 平衡反应,保护性伸展反应,跨步及跳跃反应,都是从小就学会的,是一种自动反应,平衡所提供的稳定性对一切技巧活动都是必需的. 平衡功能的正常反应 平衡受中脑和大脑皮质控制,属于高级水平的发育性反应. 平衡反应是一种自动反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随时变化. 平衡反应可以通过训练获得,其控制要求具备完善的中枢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包括视觉,前庭系统,本体感觉,精细触觉,神经系统的整合作用,有效的肌张力,肌力和耐力,关节的灵活性. 平衡的三种状态 静态平衡 人体在无外力的情况下维持某种姿势的过程. 自我动态平衡 人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从一种姿势调整到另外一种姿势的过程. 他人动态平衡 人体在外力推动作用下调整姿势的过程. 平衡反应 正常儿童形成平衡反应的时间是:俯卧,6个月;仰卧,7~8个月;坐,7~8个月;蹲起,9~12个月;站立,12~21个月. 平衡反应的四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患者取仰卧位,坐位或站立位,当身体的支撑点发生变化时,出现躯干向外力作用方向弯曲,同时肢体向外伸展. 第二种方式:患者取仰卧位,坐位或站位,由于身体的支撑点发生倾斜或移动面使重心移位,出现躯干向倾斜上方弯曲,同侧肢体向外伸展,对侧保护性伸展. 第三种方式: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此时向后推患者,出现足蚓状肌先收缩,随后足趾背屈,屈髋,躯干屈曲,上肢向前抬,最后头,肩向前. 第四种方式: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此时向前推患者,出现足趾先屈曲,然后足跟抬起,伸髋,躯干后伸,上肢向后摆,最后肩后伸,头后仰. 保护性伸展反应 当身体受到外力作用偏离原支撑点时,上肢或下肢后伸并外展,以支持身体,防止摔倒.正常儿童形成保护性伸展反应的时间是:上肢,4~6个月;下肢,6~9个月. 保护性伸展反应 当身体受到外力作用偏离原支撑点时,上肢和/或下肢后伸并外展,以支持身体,防止摔倒. 正常儿童形成保护性伸展反应的时间是:上肢,4~6个月;下肢,6~9个月. 跨步及跳跃反应 当外力使身体明显偏离支撑点时,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向着被推方向快速跨出一步,改变支撑点而不是试图维持原有支撑点. 正常儿童形成跨步及跳跃反应的时间是15~18个月. 平衡功能的评定 可根据活动的完成情况进行以下分级

抗阻训练技术

抗阻训练计划 胸前平推: 首先将滑轮调整到合适位置,使拉力线与肩同高,调整合适的重量,依次将拉力线拉起,让身体处于器械的中间稍靠前的位置…把一只脚向前跨一步成弓步,前腿膝关节不要超过脚尖,保持收腹,挺胸,沉肩,抬头,双眼平视前方.肘关节弯曲成90度或略低于90度,同时保持肘略低于肩的水平面,往后尽量不超过肩的额状面….. 动作幅度:向前做向心收缩时让胸大肌到最大收缩,保持肘关节微屈,往后做离心收缩(还原)时,肘关节尽量不超过肩的额状面. 高位滑轮夹胸….. 首先将滑轮调整到器械的顶端, 调整合适的重量,依次将拉力线拉起, 让身体处于器械的中间稍靠后的位置…..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膝关节微屈, 上体前倾与地面成60度夹角, 保持收腹,挺胸,沉肩,抬头, 颈部中立位, 肘关节弯曲成90度或略低于90度,同时保持肘略低于肩的水平面,往后略超过肩的额状面…. 动作幅度:向下做向心收缩时让胸大肌到最大收缩,保持肘关节微屈,可以使双手轻轻相碰,往上做离心收缩(还原)时,肘关节略超过肩的额状面. 上斜仰卧飞鸟:…. 首先将滑轮调整到器械的底端, 调整合适的重量,将斜凳置于器械中间位置,当身体躺上去时,使肩和拉力线在同一平面内. 依次将拉力线拉起,然后坐于凳上,双脚分开与肩同宽,上体躺下后使头部,背部,臀部紧贴于凳上, 保持收腹,挺胸,沉肩. 肘关节微屈, 同时保持肘略低于肩的水平面,往后略超过肩的额状面….. 动作幅度:向上做向心收缩时让胸大肌到最大收缩,保持肘关节微屈,可以使双手轻轻相碰,往下做离心收缩(还原)时,肘关节尽量不超过肩的额状面. 背阔肌 直臂下压…. 首先将滑轮调整到器械的顶端, 调整合适的重量,将拉力线拉起,使身体与器械保持合适的距离,同时让身体正对着拉力线的方向,…. 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膝关节微屈, 上体前倾与地面成60度夹角, 保持收腹,挺胸,沉肩,抬头, 颈部中立位,肘关节微屈与肩同高. 动作幅度:向下做向心收缩时让背阔肌到最大收缩,保持肘关节微屈,往上做离心收缩(还原)时,使肘与肩同高, 同样保持肘关节微屈 坐姿划船…..首先我们坐于垫上,双脚并拢,将弹力带置于脚的中间位置,然后双脚伸直,膝关节微屈,上体保持正直, 收腹,挺胸,沉肩,抬头,双眼平视前方, 肘关节微屈. 向后做向心收缩时让背阔肌到最大收缩,让手尽量靠近腰部,往前做离心收缩(还原)时,使背阔肌保持持续紧张, 保持肘关节微屈. 俯身划船…..首先我们将弹力绳踩在双脚的中间位置,双脚分开与髋同宽,双膝微屈, 膝关节不要超过脚尖, 上体前倾与地面成60(或45)度夹角, 保持收腹,挺胸,沉肩,抬头,颈部中立位,肘关节微屈….. 向上做向心收缩时让背阔肌到最大收缩,让手尽量靠近腰部,往下做离心收缩(还原)时,使背阔肌保持持续紧张, 保持肘关节微屈. 单臂划船…. 首先将滑轮调整到器械的底部, 调整合适的重量,将拉力线拉起,使身体与器械保持合适的距离,同时让身体位于拉力器的一侧使手臂正对着拉力线的方向,另一只手可置于大腿上,…. 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膝关节微屈, 膝关节不要超过脚尖,上体前倾与地面成60度夹角, 保持收腹,挺胸,沉肩,抬头, 颈部中立位,肘关节微屈….. 向后做向心收缩时让背阔肌到最大收缩,让手尽量靠近腰部,往前做离心收缩(还原)时,使背阔肌保持持续紧张, 保持肘关节微屈. 三角肌

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方法

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方法 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就是指的是一个比较逐渐,而且有序的使得肌肉放松的运动,而且这种运动的运动强度并不是那么大的,不会让一些经常不去运动的人们感觉到肌肉酸痛的,反而是可以让自己的肌肉做一个收缩和放松的运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的方法。 (1)脚趾肌肉放松 动作要领:将双脚脚趾慢慢向上用力弯曲,与此同时,两踝与腿部不要移动。持续10秒钟(可匀速慢慢默数到10),然后 渐渐放松。放松时注意体验与肌肉紧张时不同的感觉,即微微发热、麻木松软的感觉,好象“无生命似的”。20秒钟后,做相反的动作,将双脚脚趾缓缓向下用力弯曲,保持10秒钟,然后放松。 (2)小腿肌肉放松

动作要领:将双脚向后上方朝膝盖方向用力弯曲,使小腿肌肉紧张。保持该姿势10秒钟后慢慢放松。20秒钟后做相反动作。将双脚向前下方用力弯曲,保持10秒钟,然后放松。放松时注意体验紧张的消除。 (3)大腿肌肉放松 动作要领:绷紧双腿,使双脚后跟离开地面,持续10秒钟,然后放松。20秒钟后,将双腿伸直并紧并双膝,如同两只膝盖紧紧夹住一枚硬币那样,保持10秒钟后放松。注意体验微微发热的放松感觉。 (4)臀部肌肉放松 动作要领:将双脚伸直平放于地,用力向下压两只小腿和脚后跟,使臀部紧张。保持此姿势10秒钟,然后放松。20秒钟后,将两半臀部用力夹紧,努力提高骨盆的位置,持续10秒钟,随后放松。这时可感到臀部肌肉开始发热,并有一种沉重的感觉。

动作要领:高抬双腿以紧张腹部四周的肌肉,与此同时胸部压低,保持该动作10秒钟,然后放松。注意由紧张到放松过程腹部的变化感觉。20秒钟后做下一个动作。 (6)胸部肌肉放松 动作要领:双肩向前并拢,紧张胸部四周肌肉,体验紧张感,保持该姿势10秒钟,然后放松。此时,会感到胸部有一种舒适、轻松的感觉。20秒钟后做下一个动作。 (7)背部肌肉放松 动作要领:向后用力弯曲背部,努力使胸部和腹部突出,使成桥状,坚持10秒钟,然后放松,20秒钟后往背后扩双肩,使双肩尽量合拢以紧张其上背肌肉群。保持10秒钟后放松。放松时应注意该背部的感觉。

脑卒中后运动功能康复

脑卒中后运动功能康复 搜集了一些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I.早期康复的内容: 包括1.保持良好的肢体位置;2.体位变换;3.关节的被动活动;4.预防吸入性肺炎;5.床上移动训练;6.床上动作训练;7.起坐训练;8.坐位平衡训练;9.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10.移动训练。 早期康复开始的时间: 一般认为,康复治疗开始的时间应为病人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症状不再发展后48小时,康复训练开始越早,功能恢复的可能性越大。蛛网膜下腔出血未手术病人,应观察1个月左右在谨慎开始康复训练。 脑卒中后运动功能训练的主要内容 1.正确的床上卧位 体位摆放关系到康复预后的好坏,为预防并发症,应使患者肢体置于良好肢位,即良肢位。这样可使患者感觉舒适,又可使肢体处于功能位置,预防压疮和肢体挛缩,为进一步康复训练创造条件。 具体如下: A.健侧卧位 健侧肢体处于下方的侧卧位。头枕于枕头上,躯干正面与床面保持直角。患侧上肢用枕头垫起, 肩关节屈曲约100°,上肢尽可能伸直,手指伸展开。患侧下肢用枕头垫起,保持屈髋、屈 膝位,足部亦垫在枕头上,不能悬于枕头边缘。健侧肢体在床上取舒适的姿势,可轻度伸髋屈 膝。健侧卧位有利于患侧的血液循环,可减轻患侧肢体的痉挛,预防患肢浮肿。 B.仰卧位 头部枕于枕头上,躯干平展,在患侧臀部至大腿下外侧垫放一个长枕,防止患侧髋关节外旋。 患侧肩胛下方放一枕头,使肩上抬,并使肘部伸直、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开手中不握东西。患 侧下肢伸展,可在膝下放一枕头,形成膝关节屈曲,足底不接触物品,可用床架支撑被褥。

C.患侧卧位 患侧肢体处于下方,这样有助于刺激、牵拉患侧,减轻痉挛。患侧头稍前屈,躯干后倾,用枕 头稳固支撑后背,患侧肩前伸、肘伸直、前臂旋后、手腕背伸、手心向上、手指伸展开。患侧 下肢髋关节伸展、微屈膝。注意,一定要保持患侧肩处于前伸位。 2.关节活动度的训练 早期开始进行关节活动度的训练,不仅可以维持关节正常活动范围,还可以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并可促进全身机能恢复。 A.肩关节的屈曲和外展、肩关节的内收和外旋:治疗师一手固定肩关节加以保护,另一手做肩 关节的屈曲、外展、内旋和外旋。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 发表时间:2012-08-15T11:47:29.59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1期供稿作者:安霞娟 [导读] 脑卒中,即中风,是急性脑循环障碍,迅速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临床事件。 安霞娟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741000) 【摘要】脑卒中,即中风,是急性脑循环障碍,迅速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临床事件。脑卒中的死亡率排在各种病症之首,在致残方面,大约有70%的脑卒中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包括:肢体瘫痪、语言交流困难、肢体麻木、认知障碍、吞咽困难。可见,偏瘫会给病人带来很大的痛苦,给家庭、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因此,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是一个连续过程,开展康复训练并使之延续,可以预防和控制继发性障碍的发生和发展。 【关键词】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 1、吞咽困难的康复训练 吞咽是高度复杂的综合性神经肌肉活动,是由于主管吞咽的肌肉瘫痪引起的。其训练方法有: 1.1 口腔期(由口腔到咽入口)吞咽困难的训练: 唇运动:包括闭唇、噘嘴、嘴角上抬 舌运动:包括伸出、侧伸、舌尖舌根抬高 腭咽闭合的训练方法:将一根吸管的一端封住,用吸管吸吮;将吸管插入玻璃杯中吹气;或者反复发K、a音。 1.2 咽期(由咽部到食管入口)吞咽困难的训练: 该期主要是训练喉头上举,方法是:将病人的手置于家属甲状软骨的上缘,在家属吞咽时,让患者感觉它的向上运动,然后将病人的手放置于自己的甲状软骨上,模仿动作。 2、言语障碍的康复训练 言语障碍是指人体利用语言比如口语、书面语等进行交流活动过程中的障碍。它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是非常痛苦的,言语障碍严重影响了脑中风患者与他人进行思想交流,也影响了患者的社会生活能力、工作能力以及自身的健康。其训练方法有[2]: 2.1 让患者发“啊”声或用咳嗽、吹火柴等诱导发音训练。 2.2 让患者听常用句的前半句,令其说出后半句。 2.3 能发音的患者,在医务人员的帮助下可对着镜子发音,由易到难,由短到长,在视觉和触觉的帮助下观察口型,并随时矫正。 2.4 语言刺激疗法:利用语言训练磁带,将日常生活常用的词组、句子,制成适宜患者跟读的录音带,每次训练五到六分钟,间歇10秒。 3、面肌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外出时戴口罩,尽早开始面肌的主动与被动运动,可对着镜子做皱眉、举额、闭眼、露齿、鼓腮和吹口哨等动作,每日数次,每次5—15分钟,并辅以面肌按摩,以促进早日康复。 4、心理康复训练 脑卒中发生后,患者心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由于丧失了许多正常的功能,病人的自尊心和自我形象受到严重损害,由此产生的精神障碍及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病人常因抑郁、悲观、失望而对治疗丧失信心,不愿和医务人员配合,甚至拒绝进食和治疗,影响疾病的康复。所以,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康复应贯穿整个病程和护理的始终,要掌握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训练强度以患者能接受为原则,使患者由被动运动逐渐过度到主动运动,由替代护理逐渐过度到自我护理,最大限度地发挥患者身体的残存功能。对病人表示理解,热情接待病人,详细介绍病区环境、规章制度、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加强沟通,适当解释疾病发展过程、特点、给予必要的指导,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介绍所具备的条件(人才、设备),治疗的目的,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3]。注意观察病人的认知功能和感情方面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这对于患者能否获得全面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5、肢体的康复训练 5.1 保持各关节功能位放置,预防关节畸形。 5.2 勤翻身变动体位为仰卧位、侧卧位和半卧位,每2小时交替变换一次。 5.3 肢体的康复训练 5.3.1 卧床期主要是床上的被动运动,包括上肢运动和下肢运动两个方面。 ①上肢运动包括: 肩关节运动:让病人双手交叉,掌心对掌心,患手拇指在上,用上肢健康的一侧带动患病的一侧,上举至头顶,再慢慢的放到腹部。训练时一定要注意肘关节伸直,动作要缓慢。 肘关节运动:将患侧上肢平放在床上,家属一手固定肘关节,另一只手握住患手,反复地进行手心向上、手心向下的活动。 腕关节运动:让病人肘屈曲,家属一手扶住腕关节的下方,另一只手握住患手的四指进行屈、伸运动,反复进行。 指关节运动:家属用一只手将病人的拇指分开,另一只手将四指呈握拳状;然后再将四指分开,拇指屈向手心,如此反复进行。 ②下肢运动包括: 桥式运动:将病人的身体放正,让病人的双手交叉,上举至头顶;双下肢弯曲,双脚分开,双脚支撑于床面,如有可能也可单腿做支撑,将臀部慢慢抬起,应将臀部抬的越高越好。目的是解除躯体痉挛,训练病人的腰部和腿部的力量,为以后的站立和行走做准备。 膝关节运动:家属一只手握住患者患病一侧的足跟,让患者的脚掌抵住自己的前臂,另一只手托住膝关节的下方,将膝关节屈曲、伸展,反复进行。但要注意的是:膝关节屈曲时,要尽量向内侧收,防止以后患者走路划圈。 踝关节运动:在患者膝关节的下方放置一软枕,家属一手托住患者病侧的足跟,抵住前臂;另一只手压住患侧小腿,向上用力。 趾指关节运动:在患者膝关节的下方放置一软枕,家属一手握住患者患侧脚掌,另一只手握住脚趾,进行向上向下的运动。 动作要缓慢、轻柔,每个动作要做到位,但活动范围不要超过正常活动范围,不要让病人感觉疼痛,以免损伤关节。同时要掌握好运

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案

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案 一早期康复: 此期患者一般表现为迟缓性麻痹,没有随意的肌肉收缩,也不出现联合反应,机体基本处于全面松弛状态;相当于Brunnstrom恢复阶段1-2期。 (一)基本目的:早期康复的基本目的是防止日后会严重影响康复进程的合并症,如肿胀,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受限等;争取功能得到尽早的改善,预防并发症。 (二)早期康复方法: 1、正确体位:教会家属和护理人员采用正确的体位摆放,包括仰卧位,健侧卧位和患侧卧位的方法,要求每2小时翻身一次,并拍背数下。 2、翻身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分别向两侧转动,双足撑床。 3床上自我辅助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上举过头,侧举,指鼻,双腿屈曲撑床抬臀,双脚交叉侧移等。 4、床边被动运动——上肢:肩胛带,肩关节,肘关节,腕指关节。 5、床边被动运动——躯干牵拉,背肌挤压刺激。 6、床边被动运动——下肢:髋关节,膝关节及踝趾关节。 7、促进肌肉收缩的方法:利用对肌肉的突然牵张,引起肌肉收缩。 8、排痰 9、床头抬高坐位训练:床头渐抬高,每个位置患者能维持30分钟,则渐加10度再训练,直至能床边坐起,无靠`位平衡练习。 10、面,肌刺激:张口,鼓腮,叩齿,伸,顶上腭等,冰冻棉(或冰块含服)及味觉刺激。 11、呼吸控制练习:要求患者深吸气—缓慢呼气,放松。 12、坐训练:在床头抬高未达90度前,首先训练患者侧后单手支撑抬头抬肩的动作,直至能支撑坐起。 13、坐位平衡:正确坐姿,床边坐位平衡,包括前后左右各向。 14、坐位操:以加强平衡训练,包括双手交叉前平瘵,侧瘵,双手交叉指鼻,双手交叉向前指物;健侧下肢肌力训练等,可教会家属及护理人员,然后一日多次督促患者练习。 15、床到轮椅(或椅)的转移。 16、坐站练习:如有条件可早期给予患者床站立,帮助患者重获垂直感,重获对抗重力肌的控制,重获血压的自身调节,改善立位平衡和克服直立性低血压。一般情况下脑梗塞患者要求在入选治疗组3-4天后达到床边坐位,二周内可训练站立,辅助力量视病情而定;脑出血患者应尽量在二周内达到床边坐位,四周内达到站立。 17、健手做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活动:吃饭、穿衣、洗漱等。 18、应用电刺激:低频直流电刺激,TENS等。 19、应用肌电反馈技术。 20、应用推拿针灸治疗。 21、应用脑循环治疗促进脑血液循环。 22、言语治疗。 23、心理治疗。 (三)康复安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