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6 猫-教案导学案

16 猫-教案导学案

16 猫-教案导学案
16 猫-教案导学案

导学案

16 猫

学习目标

1、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2、学会概括文章中心。

学习重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难点:作者通过对比、烘托的手法揭示作品的寓意和主题。

知识链接

细节描写是指语言描写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它是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细节描写中,主要抓住心理、动作、语言、神态、细节进行描述。

学法指导

概括文章中心,可以借用文本中现成的核心词来概括文意;概括段落,要学会找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也很有讲究,有的是首括句,有的是尾括句,有的是过渡句,还有的是要用自己的语言来总结。

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

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诅.()骂怅.()然怂恿

..()()

蜷.()伏一缕.()

2、本文选自(),作者(),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

二、独立思考课文初探

朗读课文,标记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的语句,理解作品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三、集思广益合作探究

文中作者有几次养猫经历?三次的结局是怎么样的呢?

——三次;失踪或死亡

1、作者第一次是如何养猫的?

(1)这只猫的最大特点是什么?有具体的根据吗?

(2)这样的一只猫,“我“喜欢吗?但是这种快乐长久了吗?

(3)当听说小猫死了,我的心情如何?

2、不管怎样这只小猫还是离”我”而去了,那么”我”又是如何化解心中这份酸辛的呢?(向别处要一只新的小猫)那这一次的境况又是如何的呢?

(1)与第一只小猫相比,这只小猫的”性格”是如何的呢?你能具体说说你的理由吗?它如此的有趣和活泼,那”我”喜爱这只小猫的吗?

(2)看来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它了,那么当有一天它突然失踪了,你猜”我”会怎么样?

(4)尽管作者企图存在侥幸心理,但是结果还是残酷摆在了面前,他的心情如何?

3、第二次养的黄色小猫被人捉去应该说令”我”伤心不已,但俗话说的好“时间是抚平心灵创伤最好的药”,“我”最终又养猫了吗?

(1)这只猫是如何得来的?我家为何要收养它?

(2)这只小猫与前两只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3)如此难看、不活泼的小猫在”我”家受欢迎吗?虽然它如此地不受欢迎,但是也有引起我们”留心”的时候,你能找出来吗?它在”凝望”什么呢,仅仅是那对黄鸟吗?

(4)然而就是这一”凝望”埋下了祸根,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当“我”得知芙蓉鸟被害的第一反映是什么?”我”判断是谁干的?为何说”一定是猫”?真

的是它吗?说说你的证据。

(5)于是,”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我”错在了哪里?

(6)此时,心情又是如何的呢?

课堂检测

品味下列语句,说说各句的表达效果。

1、(猫)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秋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2、大家都不高兴,好像亡失了一个亲爱的同伴。

3、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4、请从结构和语言角度简单阐述本文的艺术特色。

参考答案

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

1、诅.( zòu )骂怅.( chàng )然怂恿

..( sǒng )( yǒng )蜷.( quán )伏一缕.( lǚ)

2、本文选自《郑振铎选集》,作者(郑振铎),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

二、独立思考课文初探

三、集思广益合作探究

小结:作者之所以不愿再养猫,从表面上讲是因为他曾经爱过猫,而且爱得很深,以至于失去得太痛苦;也曾经恨过猫,而且恨得太冲动,以至于终身遗憾。从根本上讲是因为他有一颗爱心——把世间所有的生命当作生命的爱心,即善待身边一切普通、平凡甚至微乎其微的生命的心。

达标检测

1、比喻。将小猫比喻为带着泥土的白雪球,突出了小猫的活泼可爱。

2、比喻。将猫比喻为人的伙伴,强调我们全家对这只猫的深厚感情。

3、拟人。把用于人身上的词语用在猫身上,生动形象。

4、(1)结构巧妙。作者善于设置伏笔,首尾呼应,三个故事三起三落,层层推进,情节环环相扣,结构完整而严谨。

(2)抓住特征,描写生动。这篇文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描写生动,无论猫的各种形态还是一家人的喜怒哀乐,都跃然纸上。

(3)心理描写细致。文中不仅写了猫,还写了人,尤其是人的所思所想。

16 猫-教案导学案

导学案 16 猫 学习目标 1、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2、学会概括文章中心。 学习重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难点:作者通过对比、烘托的手法揭示作品的寓意和主题。 知识链接 细节描写是指语言描写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它是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细节描写中,主要抓住心理、动作、语言、神态、细节进行描述。 学法指导 概括文章中心,可以借用文本中现成的核心词来概括文意;概括段落,要学会找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也很有讲究,有的是首括句,有的是尾括句,有的是过渡句,还有的是要用自己的语言来总结。 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 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诅.()骂怅.()然怂恿 ..()() 蜷.()伏一缕.() 2、本文选自(),作者(),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 二、独立思考课文初探 朗读课文,标记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的语句,理解作品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三、集思广益合作探究 文中作者有几次养猫经历?三次的结局是怎么样的呢? ——三次;失踪或死亡 1、作者第一次是如何养猫的? (1)这只猫的最大特点是什么?有具体的根据吗? (2)这样的一只猫,“我“喜欢吗?但是这种快乐长久了吗? (3)当听说小猫死了,我的心情如何? 2、不管怎样这只小猫还是离”我”而去了,那么”我”又是如何化解心中这份酸辛的呢?(向别处要一只新的小猫)那这一次的境况又是如何的呢? (1)与第一只小猫相比,这只小猫的”性格”是如何的呢?你能具体说说你的理由吗?它如此的有趣和活泼,那”我”喜爱这只小猫的吗? (2)看来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它了,那么当有一天它突然失踪了,你猜”我”会怎么样? (4)尽管作者企图存在侥幸心理,但是结果还是残酷摆在了面前,他的心情如何? 3、第二次养的黄色小猫被人捉去应该说令”我”伤心不已,但俗话说的好“时间是抚平心灵创伤最好的药”,“我”最终又养猫了吗? (1)这只猫是如何得来的?我家为何要收养它? (2)这只小猫与前两只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3)如此难看、不活泼的小猫在”我”家受欢迎吗?虽然它如此地不受欢迎,但是也有引起我们”留心”的时候,你能找出来吗?它在”凝望”什么呢,仅仅是那对黄鸟吗? (4)然而就是这一”凝望”埋下了祸根,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当“我”得知芙蓉鸟被害的第一反映是什么?”我”判断是谁干的?为何说”一定是猫”?真

猫学案导学案教学案

夏津实验中学课型:新授主备人:肖坤审核人:班级:姓名:日期:序号:() 16.猫 第二课时 一、自主学习 (一)明确目标: 1.学习目标: (1)把握课文内容,体会对比的写法。 (2)学习生动的细节描写。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2.学习重难点: (1)理解课文,品味作者深情 (2)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 3.背景链接: 《猫》最初发表在1925年11月间出版的《文学周报》(文学研究会会刊)第199期上。它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在此之前他的其他作品,其内容已经触及到五四时期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即使是对不会说话的猫,因为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从而感到自己的良心受了伤。这些深表忏悔的话,表明了作品中主人公我有知错求改和实事求是之心,表明了作者受到了当时颇具影响力的某些人生观念如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伤害无辜,不欺凌弱小等观念的影响。 (二)自主探究 1.基础巩固 (1)本文选自《郑振铎文集》,文体是,作者是,现代、、。 (2)全文用人称叙述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从中表现出作者、、等不同的感受。 2.探究文本。 争做公正小法官,审判:芙蓉鸟被害案 芙蓉鸟被害案[森林153号刑事案] 案发现场情况: _____ 犯罪嫌疑人: 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 ①案发前的表现现: ②案发后的表现:_____________ 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_____ ____ 案件定性: 定性依据: 杀死鸟的真正凶手是 假如你就是那只猫,当时你会怎样为自己辩护呢?(请用第一人称写一段话,语言要符合身份和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案件反思:在知道案件的真相后,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在原文划出并品读) 反思篇:请你以作者的口吻为第三只猫写一段哀悼性的文字,表达“我”的忏悔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训练达标。 达标测试 1.文章共写了只猫,即自家喂养的只猫和偷吃芙蓉鸟的黑猫。重点写了第只猫,其篇幅占了三分之一有余。 2.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反思:

【教案】猫1 七年级上册

16猫配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理解作者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1、划分层次,分析三只猫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2、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感情基调,讨论结尾处语言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体会对弱小动物的同情和关注。 2、通过对文章的体悟,理解消除误会,平等相处的意义。 教学重点: 1、理清了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 2、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教法学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图片欣赏:猫 二、作者简介 郑振铎(1898—1958)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福建省长乐县人,1920年底,与茅盾、叶圣陶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曾创办我国最早的儿童刊物《儿童世界》,并主编《小说月报》。抗战时期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抗战胜利后,创办《民主周刊》,被国民党当局查禁。解放后历任中央文化部文物局局长、文化部副部长。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访问阿联酋,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还是著名藏书家,逝世后,其家属将近十万册藏书全部献给国家。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山中杂记》,专著《文学大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通俗文学史》、《中国文学论集》、《俄国文学史略》等。有《郑振铎文集》。还有《猫》。 三、检查预习 字词辨析 怂恿(s?ng y?ng):鼓动别人去做。 蜷伏(quán):躯体伏卧。 诅骂(z?):恶毒地谩骂;咒骂。 涩(sè):不光滑。 怅(chàng)然:不愉快的样子。 四、介绍写作背景 《猫》最初发表在1925年。在此之前郑振铎等人发起成立了文学创作团体——文学研究会。他们的

26《猫》导学案附答案

26猫导学案 精彩开篇词 动物是人类的生存伙伴,它们的生命也是一条河流,任何一朵浪花都不容忽视。作为人类的一员,我们是不是也该学着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重新思考人类与那些用血肉之躯供我们吃穿、赏玩、奴役的生灵们的相处方式? 学习目标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4.通过品读探究,懂得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道理并努力实践。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猫,是一种温顺、活泼乖巧,而被许多人所喜爱。可是,著名作家、学者郑振铎却见不得猫,再也养不得猫。这是为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郑振铎,一起解读《猫》,去探个究竟。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生字词注音。 相称(chan) 郁(yù)闷一缕(lǚ) 娱(yú)乐污涩(sa) 怂恿(sǒng yǒng) 婢(bì)女蜷(quán)伏惩(ch?ng)戒怅(chàng)然 2.解释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污涩:污涩指肮脏不光滑的事物。 怂恿:从旁劝说鼓动 蜷伏:弯曲身体卧着 悲楚:悲哀痛苦 惩戒:惩罚以示警戒 妄下断语:乱下断定的话 逞能:争强好胜不量力而行 恍惚:不清楚、不分明,多形容记忆、听觉、视觉 一尘不染:形容东西的洁净和行为的清净。 眼花缭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秩序井然:指有条不紊,做事有序,不杂乱。井然,有条理的样子。 3.作者链接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交流点拨】写“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可爱的小猫》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可爱的小猫》教学设计 金塘中心小学江汉文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0、31页。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加减法。 2、进一步感知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抽象思维。 3、通过合作交流,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分析 通过本课教学,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由于减法的意义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的,如何把这个抽象的概念变为学生能够体会的事物呢?我是这样设想的,让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可以理解的“小猫吃鱼”的具体情境出发,自己列式计算,初步体会减法的意义;其次,通过计数器让学生从抽象过渡到具体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再次,通过数学计算(找规律、摘星星)等加深对减法意义的理解,通过(套圈)练习体会加法与减法意义的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2、教学难点:初步体验加减法互逆关系的思想。 四、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多媒体课件出示“小猫吃鱼”图。板书课题:可爱的小猫。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主题图 师:猫妈妈把3条鱼做好了放在家里就出门了。小猫在家等了好长时间,妈妈还没有回来,小猫又有点饿了,小猫会怎么做呢? 生:先把一条鱼吃掉。 师:那我们来看看吧。(课件出示图2) 师:发生了什么事情?你能用数学语言讲出来吗? 生:盘子里原来有3条鱼,小猫等妈妈等得实在太饿了,就吃了1条鱼,还剩2条鱼,3-1=2。 (类似方式理解图3、4) 生:盘子里还有1条鱼,小猫又吃了1条鱼,还剩0条鱼。1-1=0。 师:我们一起来完整的看看这个故事吧!你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把这个故事说出来吗?跟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课件呈现) (2)拓展 师:如果只看第一幅图和第四幅图的情境,可以怎么列式呢? 生:3-3=0。 师:如果只看第二幅图(盘子里有2条鱼)和第四幅图的情境,又该怎么列式呢?为什么?

牲畜林.导学案答案

《牲畜林》导学案答案版 编写人:余丽华审定人:王宏伟编写时间:2015/11/2 班级:_________ 组别:_________ 组名: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习目标: 1、领会作品的内容和题旨 2、体会平实又隐含幽默的语言 3、认识与理解小说层层递进的结构 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小说结构的“延迟法”特点。 难点:作者是如何减少小说主题的沉重性的 知识链接: 1、导入课文 猴子在地里掰玉米,刚掰下一个,觉得前面的更好,就扔下手里的去掰另一个。另一个到手,觉得还有更好的,就把到手的又扔掉,去掰那个“更好的”。这样一路走一路掰,不知不觉走到了地的尽头,这时天色已晚,只得慌慌张张随便掰一个回家了。回去一看,恰恰是个烂玉米。 小说《牲畜林》也给我们讲了一个这样一个传奇的故事,只不过猴子变成了德国兵,他也像猴子掰玉米一样,不断地放下这个牲畜,去抓另一个……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2.作者简介:卡尔维诺,意大利人,当代作家。卡尔维诺是一位有着富于幻想,具有童话气质的作家,同时又是一位有着宇宙和科学的背景,耽于哲思和无限探索的作家。 处女作:《通向蜘蛛巢的小路》。代表作:小说《命运交织的城堡》《寒冬夜行人》《我们的先人》《宇宙谐趣》《看不见的城市》《寒冬夜行人》。20世纪小说经典理论著作:《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编著童话集:《意大利童话》。 3.写作背景:《牲畜林》的背景是二战期间意大利人民反抗德国入侵。。虽然从中我们一点

也嗅不到血腥的气味。事实上这篇《牲畜林》表现了人们战胜法西斯的乐观精神。 学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1.阅读全文,分析下列各项中正确的两项是( DE ) A.卡尔维诺,西班牙作家。他是一位有着富于幻想,具有童话气质的作家,同时又是一位有着宇宙和科学的背景,耽于哲思和无限探索的作家。代表作有《寒冬夜行人》《我们的先人《看不见的城市》。 B.朱阿之所以拿起武器,是因为他在世上唯一的财产“花大姐”要被德国兵带走,所以结尾处受到大家的欢迎是对他的嘲讽。 C.小说中农民朱阿的小母牛把一个德国兵引入众多牲畜藏身的密林之中, 德国兵像猴子掰苞谷一样, 不断地放下这个牲畜, 去抓另外一个, 而朱阿举着猎枪不敢开枪, 生怕误伤了牲畜。…朱阿一共有五次打算射击, 其中四次准备射击却因为各种原因而没有发射。 D.“延迟”是层层推进结构中的一种手法,就是指在小说的进展过程中,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进展设置障碍。小说中,作者故意地使用了多次“延迟”手法——朱阿举起猎枪准备射杀德国兵时多次被阻止——使得读者觉得希望不至于完全破灭,在捉迷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了小说的结构张力。 E.《牲畜林》的背景是战争,我们却几乎嗅不到一丝血腥味,也看不到大义凛然的英雄形象。它用文学的轻松对抗生活的沉重,以这样的方式反思战争,比纯粹表现战争的沉重与残酷更令人深思,更有力量。 二、人物与语言 2.阅读过作品后,你能用文中的语句告诉我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吗? 明确:“在那扫荡的日子里”“逃难的时候”“德国鬼子”“最伟大的游击队员”,这些都暗示了小说的背景:意大利人民反抗德国入侵。 3. 文中有两位关键人物,是谁?请在文中找出有关朱阿的描写,并简要概括这个人物形

猫的教案1

第二课时 一、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 跳读课文,想一想,本文最显著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1、情节曲折,结构严谨。 文章围绕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的亡失为线索都具有相对的完整性。 三个故事又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构成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 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 2、首尾呼应和伏笔的设置。 衔接呼应表现为: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抛出线索,总领全文,末了以“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开拓深意,呼应开头。 三个故事之间又有过渡段贯通弥合。 伏笔的设置表现为: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写第二只猫街上乱跑,预示其被人捉走; 写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打致死。所以这些都起到了穿针引线,连珠缀玉的作用, 把三个故事和各个故事之间的情节缀连成有机的整体,浑然天成,天衣无缝。 二、感悟:学生讨论、交流,按句式说话: “对于 ---------------------------------------,我想说:------------------------------- 。” 1、对于作品中的“我”,对于“我”妄下断语打死可怜猫的事件,我想说: 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教师引导: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 2、对于作品中的猫,我想说: 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三、延伸迁移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过?把事情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并和同学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会?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有时候我们读郑振铎的《猫》会有这样的感慨:这哪里是在写猫呢?分明是一幕世态人情的写真!那渗透在字里行间的一种真情,一种感人肺腑的力量,就是文学作品艺术上的美的体现。 (播放美丽可爱的猫的视频)请欣赏这些可爱而又可怜的猫,请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 本文写的是猫,作者却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达了同情、怜

猫导学案

《猫》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准确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了解三起三落、互为关联的情节和结构。 2、学习本文在描写动物时,抓住特征、细处着笔、生动刻画的手法。 3、揣摩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人物复杂变化的感情,并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 4、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含的人生哲理,认识不公正的待遇正是遭受不幸的根源,学会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世原则。 预习导学: 1、作品简介 《猫》发表于1925年,是郑振铎创作的早期作品。作品中虚构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他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他就是前两只猫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悲剧的制造者。这样,作者可以很自然的利用“我”在文章中的地位,借“我”之口,抒发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的共鸣,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即使是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也感到自己的良心受了伤。这些深表忏悔的话,表明了作品中的主人公“我”有知错求改和实事求是之心,也表明了作者受到当时颇具影响力的某些人生观念如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伤害无辜,不欺凌弱小等观念的影响。2、本文的作者是代作家、学者、翻译家,福建长乐人,著名作家也是祖籍这里。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喜欢猫吗?谈谈你对猫的认识。 二、基础积累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污sa红绫.sǒng yǒng 怅.然 蜷.伏bēi chǔ惩.jia安xiáng zǔ骂虐.待wàng 下断语畏罪qián 逃 2、解释下列词语并选择其中两个造句。 污涩: 蜷伏: 怂恿: 怅然: 妄下断语: 造句: 三、初读课文,给课文标上段序,完成下列表格。 四、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按“读,我看到了一只的猫”这样的句式谈感悟。 1

16.《猫》导学案

16 猫 学习目标 1.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做摘录的习惯。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重点)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难点) 自主预习 1.阅读下面的小资料,完成填空。(1)作家作品1.了解作者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2.写作背景: 《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适逢“五四”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即使对不会说话的猫也应如此。在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出新思想、新观念;表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2.给加点的字注音。 污涩( ) 红绫( ) 怂恿( ) 怅然( ) 蜷伏( ) 惩戒( ) 诅骂( ) 虐待( ) ( 鲜艳 ) (相称) 鲜 (鲜为人知) 称 (称号)3.把下列词语的意思补充完整。怂恿: 。怅然: 。 :犯罪后怕受制裁而逃走。 :不声不响,闭口无言。 妄下断语: 。4.默读课文,根据以下习题做好圈点勾画。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文章记述了“我”三次养猫的经历。 2.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三部分,一(1至2段)二(3至14段)三(15至34段)3.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只?三只猫,第三只 4.圈点勾画并总结作者所养的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地位和结局。 来历 性情 外形 家中地位 结局 二维码《猫》 课文朗读

《猫》教学设计一

《猫》教学设计一 《猫》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一、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屏息凝视、稿纸、梅花、变化多端、跌倒、开辟、枝折花落”等词语。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三、认真阅读课文,揣摩重点词语、句子,体会猫性格古怪的特点及它的活泼可爱。四、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五、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重点、难点:重点:体会大猫性格古怪的特点;难点:品悟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以及作者表达情感的细致入微。教学准备:学生:想想自己与小猫之间发生的故事教师:搜集猫的图片、与课文情境相吻合的音乐、理解课文重点词语、句子的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谁养过猫,能给大家说一说吗?我也喜欢猫,给大家带来了几张猫的图片,请大家欣赏一下,看这些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同学们学学猫叫。听说过著名作家老舍吗,他也很喜欢猫,并且经过长期观察写出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二重点研读阅读全文,研读重点语句,感受猫性格古怪的特点1 读读课文,看看老舍先生家里养的是只什么样的猫,边读边画出有关的句子。教师、学生合作板书老实贪玩尽职可爱古怪温柔可亲一声不出的猫胆小勇猛 2 有同学谈到课文中的猫是只贪玩的猫,读出有关句子。理解:①投影……无论谁呼唤,它也不肯回来。……无论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②朗读句子,读出猫的贪玩。读出表现猫尽职的句子,标画有关词句,说说从哪里看出猫的尽职。理解:①投影出示有关句子,出示猫“屏息凝视”的图片,它在做什么?再读读这段话,看看它在想什么?②读出猫的尽职 3 猫很贪玩,但却又很尽职,学到这里你对这只猫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①你能从黑板上圈出一个词语吗?②再读读这两段话,读出猫性格的古怪。 4 在课文的1-3自然段中,你还能从哪些地方读出猫的性格古怪?①请你通过朗读告诉同学们哪里还表现了猫的性格古怪。②填空: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它既,又;既,又;既,又。试着说说古怪的意思(意图: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先通过朗读表现猫的性格古怪,在朗读过程中能更进一步体会到猫的性格特点,在此基础上设计如上填空,学生水到渠成的体会到了猫性格古怪的特点,而且还培养了概括能力。) ③所以说:齐读第一句话。再读课文,研读有关句段,感受猫的可爱,体会作者爱猫的思想感情。1 哪里读出猫的可爱,请读出有关的内容。2 感受猫的可爱①投影出示:小猫满月的时候很可爱……看看这句话和书上的有什么不同?投影出示: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怎么理解?②读读描写小猫可爱的内容,边读边想象。想象出小猫淘气可爱的样子来了吗?播放视频,进一步感受小猫的淘气可爱。③读读老舍先生的《养花》片段,再读课文中的相关内容,看有什么新的体会。读出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④小结:老舍先生爱花、更爱猫,是因为他非常热爱生活,下一课《母鸡》就是他的又一生活感受。不仅老舍先生爱猫,很多作家都很喜欢猫,如周而复、夏丏尊等,课下可以认真读一读阅读链接中他们的文章。三拓展延伸1 观赏猫的图片,练习抓住特点表达对猫喜爱的情感。①投影猫的图片,学生观赏。通过刚才的朗读比赛,看出同学们都非常的喜欢猫。再请你欣赏几幅猫的图片,看你喜欢哪只小猫,用一两句话说一说,表达一下你对他的喜爱。其他同学猜一猜你喜欢的是哪只小猫?学生练习用一两句话,带着感情描述自己喜欢的小猫。 2 小结:同学们说的都非常的好,相信你只要用心去感受、用心去观察,你也一定会写出像老舍先生一样棒的文章。

17、《猫》导学案

17、《猫》导学案 一、创设情境,定位目标 学习目标: 1、理解对比手法的使用。 2、理解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理解故事中所包含的哲理 3、体会作者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 二、课前检测 1、作者介绍: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实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2 、根据拼音写汉字: 污sè()sǒngyǒng() bì女() quán伏()chéng戒()chàng然()zǔ骂()红líng()3、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标号段序。思考以下问题: (1)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一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文能够分为几个部分?找出相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三、自主学习,互助合作,质疑释疑 1、学生齐读课文第一部分。 2、指名学生复述第一只猫的故事。 3、学生思考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①作者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 ②家里的人对这只猫的态度怎样?从哪些细节描写能够看出来? ③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家里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4、学生自由朗读第二部分。 5、思考以下问题: ①第二只猫的“更有趣、更活泼”,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 ②画出文段中表现家里的人对它的态度的词句,体会家里人对它的感情。 ③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大家持什么感情? ④家里人对周家的丫头,不知名的捉去描的人所持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6、研读课文第三部分内容。 a、默读第15 16段。 ①第三只猫的“可厌”,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 ②对第三只猫的厌恶,作者写了这样几句话:“大家都不大喜欢它,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这几句话在表现的角度上有什么不同? b、自由诵读第17-29段。 请将“芙蓉鸟事件”的始末,按照故事发展的过程,给每一情节拟一个小标题,并

猫导学案(人教版-含答案)

猫导学案(人教版-含答案)

第26课猫导学案(含答案)第一课时文本感知 诊断性测试 1.给下列词语注音 污涩.()怂恿 ..()怅.然() 蜷.伏()惩戒 ..()虐.待() 2.改正下列错别字 毫无生意安祥辨诉 3.解释下列词语。 (1)污涩: (2)怂恿: (3)怅然: (4)妄下断语: 4.造句:提心吊胆—— 5.选词填空。 (1)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C.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我们学校的语文教师,调到北京去了。D.他清楚地记得,一周前,一个人背着一个黑色的皮包,从这条小路匆匆地走进村子,径直走进了王明那有些破败的小院。 7.“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使用了什么手法,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 8.填空 本文作者是,本文选自《 》 9.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答题。(2011·盐城)

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 ) 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2)三妹便( )着她去要一只来。 (3)隐身在阳光里( )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 (4)冬天的早晨,门口( )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国石油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一旦中东地区局势出现动荡,我国的燃油市场也将随之出现波动。B.我们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让他们在亚太市长峰会期间各显其能,使来宾们从中感受到重庆青年的友好。 《铁军颂·盐阜情》纪念新四军重建军部七十周年音乐会在央视三套播出。这场音乐会让全国观众估享受高品位的视听艺术盛宴的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了“水绿盐城”的崭新风貌和独特mèi力。央视已把这场音乐会成为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的重头戏之一,在央视频道多次播出。 ⑴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盛.宴崭.新 mèi力 ⑵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重点字音:重点词语:

16 猫 教案

第五单元 16猫 知识目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线索。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细节描写和对比的手法;品味作者养猫的乐趣和痛惜之情。 情感目标把握文章主题,培养善待动物、爱护生命的观 念。 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步骤二自学互研自我感悟 【目标导学一知识卡片】 1.作者简介 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 【目标导学二字词积累】 2.朗读课文,注意字词的读音。 相称.(chèn)郁.闷(yù)一缕.(lǚ)娱.乐(yú) 污涩.(sè) 怂恿 ..(sǒnɡ yǒnɡ) 蜷.伏(quán) 惩.戒(chéng) 怅.然(chàng) 红绫.(líng) 乞丐.(gài) 虐.待(nüè) 3.解释下列词语。 污涩:肮脏且不光滑。 预警:指事先觉察可能发生某种情况的感觉。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怅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蜷伏:弯着身体卧着。 【目标导学三阅读感知】 4.朗读课文,感知文意,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 5.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表。 第一只猫第二只猫第三只猫 来历隔壁要来的舅舅家抱来的张奶捡来的 外形花白的毛,如带着 泥土的白雪球 浑身黄色,很可爱 毛色花白,并不好 看,瘦,毛 被烧脱了几块,更觉 难看。 性情活泼较第一只更活泼, 更有趣,会捉鼠 天生忧郁,不活泼, 懒惰 地位宠物宠物若有若无,不大喜欢

优质教案初一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案教学设计

17《猫》教案 教学目的 1、理清了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 2、学习文章第一部分,了解第一只猫的故事。 3、作者对第一只猫亡的酸辛的感情。 教学重点:1、理清了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 2、学习文章第一部分,了解第一只猫的故事。 教学难点:学习文章第一部分,了解第一只猫的故事。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板书课题、作者) 2作者介绍。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

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学习字词。(出示小黑板或用多媒体教学,检查学生注音、解释) 污涩.()怂恿 ..()婢.女()蜷.伏()惩.戒()怅.然()诅.骂()红绫.() 三、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标号段序。思考以下问题:(目标1) 1.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一只? 明确:文章共写了四只猫,即自家喂养的三只猫和偷吃芙蓉鸟的黑猫。重点写了第三只猫,其篇幅占了三分之一有余。 2.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明确: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段):写第一只猫的故事。 第二部分(3-14段):写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故事。 第三部分(15-34段):写第三只猫的亡失让我难过自责。 四、研习课文第一部分:第一只猫的故事。(目标2) 1.学生齐读课文第一部分。 2.指名学生复述第一只猫的故事。 3.学生思考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①作者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 ②家里的人对这只猫的态度怎样?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 ③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家里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一年级数学上册 可爱的小猫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可爱的小猫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情境活动,进一步巩固对减法的认识。 2.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3.初步体验加减法互逆关系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难点:初步体验加减法互逆关系的思想。 教具准备: 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讲过“小猫钓鱼”的故事,谁能告诉大家,小猫为什么1条鱼也没钓着吗? 学生可能会说: 因为小猫不专心,一会儿干这个,一会儿干那个,所以没有钓着鱼。 因为小猫还小,它还没有学会钓鱼。 师:说小猫还小,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如果小猫长大了,还是这样不专心,你们想会怎么样呢? 生:还是会钓不到鱼。 师:对!所以不管是小时候,还是长大了,都要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大家可不能像小猫那样不专心哪!根据“小猫钓鱼”中的妈妈钓了3条鱼,小猫1条鱼也没钓到,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生:一共钓了多少条鱼? 师:问题想得好,这也正是老师想提的问题。你们会列算式吗?试一试。 学生尝试列式,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愿意告诉大家你的想法?怎么列的算式? 学生可能会说:小猫1条鱼也没钓到,妈妈钓到了3条鱼,列算式就是0+3=3。 师:太阳快落山了,小猫和妈妈回到家。妈妈把3条鱼做好了,出去办点事。小猫在家等妈

妈,等了好长时间,妈妈还没有回来,小猫会怎么做呢?你们想知道吗?看动画吧!(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情景图) 师:结果怎样? 生:小猫把鱼吃完了。 师:3条鱼都小猫吃了,那么列式就是3—3,1条鱼也没有就用0表示,所以3-3=0。得数是0,这就是今天我们研究的重点。(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进一步学习减法。 师:怎么最后成了0条鱼了?我们再次看动画,研究研究这是怎么回事?出示课件。 看完动画,让学生讲一讲这个小故事,注意提炼其中的数学信息。 师:盘子里原来有3条鱼,小猫等妈妈等的实在着急了,就吃了1条鱼,这时你想知道什么问题? 生:还剩多少条鱼? 师:是啊!老师也想知道这时还剩几条鱼,计算还剩下多少,我们应该用减法,谁能把算式告诉大家?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3-1=2 师:小猫等着等着,又想吃鱼了,可是妈妈还是没有回来,于是小猫又吃了1条鱼,这时还剩几条鱼呢?该怎么列式呢? 生:2-1=1,还剩1条鱼。 师:看最后一幅图,小猫又吃了盘子里的最后1条鱼,还剩多少你呢?该怎么列式? 生:1-1=0,还剩0条鱼。 师:开始上课的时候,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如果只看第一幅图和第四幅图的情境,就列式为3-3=0;如果只看第二幅图(盘子里有2条鱼)和第四幅图的情境,该怎么列式呢?为什么? 生:2-2=0,因为第二幅图的盘子里有2条鱼,第四幅图2条鱼被小猫吃了,所以说是2-2=0,最后1条鱼也没有了。 2.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老师把计数器上的5个珠子,分开拨成了4个一堆和1个一堆,你能用我们学的数学知识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可能会说: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能想出这么多种算式,如果老师把珠子拨成3和2,又该怎么列式呢?

课文《猫》导学案及答案

《猫》导学案及答案 课型:讲读课 【学习目标】 1、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 2、理解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理解故事中所包含的哲理。 【学习重点】 1、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 【学习难点】 1、理解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理解故事中所包含的哲理 【课堂过程】 【自学质疑】 作者链接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1、朗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生字词注音。 相称( ) 郁( )闷一缕( ) 娱( )乐污涩( ) 怂恿( ) 婢( )女蜷( )伏惩( )戒怅( )然 2.解释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污涩: 怂恿: 蜷伏: 悲楚: 惩戒: 妄下断语: 逞能: 恍惚: 一尘不染: 眼花缭乱: 秩序井然: 【合作探究】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朗读课文,完成下表

、作者重几只猫?为什么? 【展示提高】 1.第三只猫难看也罢、忧郁也罢,但这都不妨碍它成长。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很快消失,不幸随之而来,猫的遭遇是什么? 2.“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这只猫咬死的? 3.猫究竟为什么要“凝望”鸟笼呢? 4.我的判断是否准确?是谁咬死了芙蓉鸟?根据是什么? 5.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6.作者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人生道理?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案-猫1

26猫配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理解作者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1、划分层次,分析三只猫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2、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感情基调,讨论结尾处语言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体会对弱小动物的同情和关注。 2、通过对文章的体悟,理解消除误会,平等相处的意义。 教学重点: 1、理清了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 2、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教法学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图片欣赏:猫 二、作者简介 郑振铎(1898—1958)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福建省长乐县人,1920年底,与茅盾、叶圣陶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曾创办我国最早的儿童刊物《儿童世界》,并主编《小说月报》。抗战时期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抗战胜利后,创办《民主周刊》,被国民党当局查禁。解放后历任中央文化部文物局局长、文化部副部长。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访问阿联酋,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还是著名藏书家,逝世后,其家属将近十万册藏书全部献给国家。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山中杂记》,专著《文学大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通俗文学史》、《中国文学论集》、《俄国文学史略》等。有《郑振铎文集》。还有《猫》。 三、检查预习 字词辨析 怂恿(s?ng y?ng):鼓动别人去做。 蜷伏(quán):躯体伏卧。 诅骂(z?):恶毒地谩骂;咒骂。 涩(sè):不光滑。 怅(chàng)然:不愉快的样子。 四、介绍写作背景

统编(2020年秋季版)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17《猫》(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部编

17猫 郑振铎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4、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目标1、4 教学难点:目标2、3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在听的过程中,注意字词的读音。 相称(chèn)郁(yù)闷一缕(lǚ) 娱(yú)乐怂恿(sǒngyǒng)婢女(bì)蜷(quán )伏惩戒(chéng)怅然(chàng)污涩(sè) 2、朗读课文,感知文意,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朗读课文,完成下表 第一只猫第二只猫第三只猫 来历隔壁要来的舅舅家抱来的张婶捡来的 外形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 的白雪球浑身黄色,很可爱毛色花白,并不好看, 瘦,毛被烧脱了几块, 更觉难看。 性情活泼较第一之更活泼,更有 趣,会捉鼠天生忧郁,不活泼,懒惰

地位宠物宠物若有若无,不大喜欢 结局死亡丢失死亡 三、研读课文 1、文章生动的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其中,前两只猫活泼、有趣,找出相关句子作分析。 ―――A“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写出了小猫玩耍时的动态和情态。) B“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写出小猫的脑袋、眼睛随着蝴蝶的飞舞而转来转去并伺机捕捉的样子。) C“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隐身在阳光隐约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 (小猫的淘气、顽皮让我们会心一笑!) 这一组句子,从细小的方面写尽了前两只猫的活泼可爱、顽皮淘气。这样的描写,叫做细节描写。它可以使文章生动而富有情趣。 2、第三只猫难看也罢、忧郁也罢,但这都不妨碍它成长。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很快消失,不幸随之而来,猫的遭遇是什么?(跳读第17-29段)。 ―――被主人误认为偷吃了芙蓉鸟。 3、“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这只猫咬死的?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到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4、“凝望”是何意?(目不转睛地看)。猫究竟为什么要“凝望”鸟笼呢? ―――想当初,那只猫就像一个孩子,被人抛弃,无家可归,在冬天的早晨,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它常常对鸟笼凝望着,也许是在羡慕鸟儿的美丽,也许是悲叹自己的悲惨经历和孤苦伶仃的生活…… 5、我的判断是否准确?是谁咬死了芙蓉鸟?根据是什么? ―――一只凶恶的黑猫把鸟咬死。

《猫(郑振铎)》导学案

《猫》(郑振铎)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品读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学习过程: 一、明确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品读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二、检查预习:给划线的字注音:忧郁污涩怅然蜷伏惩戒凝望诅骂怂恿叮嘱妄下断语 三、读猫,说故事 我养了几只猫?你最喜欢哪一只猫? 怎么说呢,老师先举个例子。比如,我说第一只猫,可以这样说:我是郑家养的第一只猫。我的老家是主人家的隔壁。来到新家,我也很喜欢,常在阳光下打滚,还扑来扑去地和主人的三妹做游戏。主人们都很喜欢我,活泼可爱。它可是不久,我的生命活力渐渐褪去了。两个月以后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主人们。同学们看,老师在说第一只猫的故事时,运用了第一人称,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增加了创意,不仅交代了这只猫的来历,还说了这只猫的个性特点——它的活泼,是不是啊?还交代了它的结局。咱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讲述第二只、第三只猫的故事。 (选择两人讲述故事即可,若同学讲述不精彩,可以再请一位补充。) 点拨思考: 三只猫,用墨一致吗?作者着重写了哪一只猫?前两只猫可不可以删除? 三次养猫的故事层层推进,写花白猫、小黄猫是为详写第三只猫(可怜猫)作必要的铺垫,是为了与第三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布局,有利于更好地刻画形象、凸现中心。(详略铺垫) 四、读人,悟真情; 俗话说:言为心声。三只小猫带给“我”不同的感受,它们的亡失也使“我”的心灵受到不同程度的触动。同学们,你能体会到作者心灵深处情感的跃动吗?速读课文,画出表现作者情感的语句,圈画出表现作者心情的词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