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所得税会计论文

所得税会计论文

所得税会计论文
所得税会计论文

浅谈对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研究

【摘要】所得税会计(income tax accounting)是研究处理会计收益和应税收益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是会计学科的一个分支。所得税会计诞生于西方的会计学领域,并经长期研究和实践已发展得较为成熟。而我国所得税会计则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本文从我国所得税会计发展的成因、所得税会计的基本概念、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方法等几方面对所得税会计进行论述。

【关键词】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存在问题,解决方法

所得税会计是研究处理会计收益和应税收益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是会计学科的一个分支。所得税是以课税为目的,根据经济合理、公平税负、促进竞争的原则,依据有关的税收法规,确定一定时期内纳税所得额,以对企业的经营所得以及其他所得进行征税。所得税会计就是研究如何处理按照会计准则计算税前利润(或亏损)与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税所得(或亏损)之间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所得税会计是财务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以财务会计的理论原则为基础,以应税所得和会计收益之间的差异为核算对象,以提供与决策有用的信息为目标。

一、浅谈所得税会计

(一)我国所得税会计的成因

我国的所得税制度是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进行确立和发展起来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我国原有的税制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影响税收作用的发挥。因此,我国对税制进行了改革和调整。我国自1992年颁布《税收征管法》和1993年颁布《企业所得税条例》开始,就确立了会计制度服从税法的计税原则,1994年财政部下发的《企业所得税处理的暂行规定》是我国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主要依据。新税法的颁布,使税法标准与会计准则的差异不断扩大,我国会计和税法的改革正朝着各自独立的方向发展。

所得税会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存在的差异所致。会计收益和应税收益是经济领域中两个不同的经济概念,分别遵循不同的原则,规范不同的对象,体现不同的要求。因此,同一企业在同一会计期间按照会计准则计算的会计收益与按照国家税法计算的应税收益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故在计算所得税时,不可能直接以会计收益为依据,而要以所得税法规定对会计收益进行调整后,才能正确的计算出应税收益,因而就产生了调整这一复杂过程的专门的所得税会计。

(二)我国所得税会计的两种处理方法

1、应付税款法

应付税款法是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产生的差异均在当期确认所得税费用。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本期所得税费用按照本期应税所得与使用的所得税税率计算的应交所得

2

税,即本期从净利润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等与本期应交的所得税。时间性差异产生的影响所得税的金额均在本期确认所得税费用,或在本期抵减所得税费用,时间性差异产生的影响所得税的金额,在会计报表中不反映为一项负债或一项资产。在应付税款法下,不管税前会计利润多少,在计算交纳所得税时均应按税法规定对税前会计利润进行调整,调整为应税所得,再按应税所得计算出本期应交的所得税,作为本期所得税费用,即本期所得税费用等于本期应交所得税。

2、纳税影响会计法

纳税影响会计法是指企业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按照当期所得税和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的合计,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下,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所得税被视为企业在获得收益时发生的一项费用,并应随同有关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同一期内,以达到收入和费用的配比。时间性差异影响的所得税金额,包括在利润表的所得税费用项目内,以及资产负债表中的递延税款余额里。

二、一些特殊事项下会计与税法差异的研究

(一)债务重组下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

我国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对原债务重组准则在账务处理方面作了实质性修改,即债务人不再将偿付债务所付代价低于重组债务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而直接

3

确认为资本公积。同时要求债权人将受让的非现金资产或股权按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入账。新准则对债务重组收益的这种会计处理,可以防止企业利用债务重组来粉饰业绩,避免关联方之间利用债务重组交易操纵利润,充分体现会计核算的稳健性原则。但是,对债务来说,无论采用哪种债务处理方式,只要偿付债务付出的代价低于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债务人就会因债务重组取得一定的收益,而且这种收益是客观存在的,从本质上说,属于交换资产而产生的收益,按现行税法就应计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计算并交纳企业所得税。但新准则将债务重组收益直接全额确认为资本公积,不符合现行税法的有关规定,将导致国家税收的流失。

为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应税情况,应根据债务重组收益及企业所得税会计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的正负,分情况进行处理。对新准则规定应计入资本公积的部分,可以根据企业应税税率计算应缴所得税并通过“递延税款-重组收益应交所得税”科目来过渡。重组日作会计处理时,先按企业应计缴所得税税率计算该债务重组收益的应纳税额,暂计入“递延税款-重组收益应交所得税”科目,待期末视企业所得税会计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的正负来判断是转入“应交税金”还是“资本公积”。假如企业根据所得税会计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正数,则直接由“递延税款-重组收益应交所得税”转入“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若企业根据所得税会计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负数,则根

4

据以下公式计算的数额分情况处理:“递延税款-重组收益应交所得税”期末余额除以企业所得税税率+按所得税会计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如上述公式计算数额小于或等于零,则由“递延税款-重组收益应交所得税”直接转入“资本公积”科目;如计算数额大于零,则按所计算的数额与所得税税率的乘积由“递延税款-重组收益应交所得税”转入“应交税金-应交企业所得税”,而计转后“递延税款-重组收益应交所得税”的余额则转入“资本公积”科目。由于企业中期财务报告中债务重组收益已反映在所有者权益中,并直接进入企业的净资产,这极大地改变了企业中期财务报告的净资产额和净资产的内部结构。

(二)企业改制、兼并和重组中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

企业的改制、兼并和重组都必须对企业的资产进行评估,根据评估增值确认其价值。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的改制、兼并和重组是以评估后的价值来确认和计量的。根据企业所得税法规的规定,纳税人的各项资产转让、销售所得应并入应纳税所得,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以实物资产交换股权,从税收角度应该分解为资产转让和投资两项交易。为鼓励有正常经营需要的企业的改组活动(包括企业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合并、企业分立等),不增加企业改组的税负,又防止企业以改组为名,隐匿转移增值资产逃避缴纳企业所得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相关文件规定,在企业的改组活动中涉及的资产转让,不确

5

认实现所得,不缴纳企业所得税;接受资产的企业也不得按评估确认后的价值确定其计税成本;企业已按评估确认价值调整有关资产成本并计提折旧或摊销费用的,在申报纳税时必须进行纳税调整。

对资产所有权转归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既不符合《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的规定,也不符合国家有关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

1.《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第一条规定,企业应当就其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其精神是“谁所得、谁所有、谁纳税”。企业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对其整体或部分资产进行评估,并按其评估价值折合股金,这部分资产增值显然为原企业所得,理应并入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如果不确认实现所得,不计缴所得税,与所得税法的基本精神不符。如果改组前是国有企业,产权属于国家,改制后改组前的国有企业已不存在,国家成为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国家股),可理解为资产评估增值全部上交国家,再由国家将其投资于股份有限公司,税法规定,“国有资产转让净收益凡接国家有关规定全额上交财政的,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除此之外,都应对其资产评估增值依法缴纳所得税。如果改组企业是亏损的,应予弥补亏损。因为改组企业只将部分资产的评估价值投入新企业,原企业继续存在,并履行其纳税义务。

6

2.改组企业不确认实现所得,不征所得税;改制成的股份有限公司,也不得按评估确认后的价值确认调整有关资产成本。税法的这一规定表面看似公平合理,原值平调,不涉及所得税。但这样处理给改组后股份有限公司的会计处理带来了困难。计入的资产按有关部门确认的评估价值折合股金,反映股东权益,但却按评估前原值记账,其增值部分如何处理。如果增值部分记入资产成本并计提折旧或摊销费用,则必须进行纳税调整,这会在股东之间产生矛盾。合理的做法应该是将实物资产折合股金,由股份有限公司代扣代缴所得税,但这种方式对资产评估增值的所有者(即改组前企业)来说,又是不愿选择的。笔者认为,企业改组涉及资产转让、资产投资,其资产评估增值或减值,均应调整改组企业的账务,增加或减少资产,同时增加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计入企业当年损益,缴纳企业所得税或弥补企业亏损。其资产转让或投资按正常会计核算规定处理。接受方不应该对受让或吸收投资的资产承担税负,而应由改组前企业对资产评估增值所得纳税。

三、会计制度与税法不一致带来的问题

(一)容易引起税源的流失。由于税法与会计制度规定的不一致,或者说,税法的改革滞后于会计制度的改革,对会计制度明确规定可以计入成本费用且并没有规定其限额或比例的,而税法却没有明确规定是否可以或不可以确认其计入成本费用的,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往往全额确认为企业成本费用,

7

这样就会造成国家税源的流失。如企业改制中确认评估增值时,税法并未规定按增值额扣除物价指数纳税,造成税源流失。

(二)造成纳税调整项目增多。凡是会计制度中规定应确认的收入或费用,而税法中规定不应确认的收入或费用;凡是会计制度中规定不应确认的收入或费用,而税法中规定应确认的收入或费用,在申报纳税时都要调整;这种差异称之谓永久性差异。与此同时,会计制度和税法规定的比例不相一致时,在纳税时应予调整,这种差异称之谓时间性差异。总之,当会计制度与税法的规定不一致时,均需要进行纳税调整,会计制度与税法相分离越多,调整项目就会愈多。

(三)会计制度规定合理合法,而税法未确认的,影响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如现行企业会计制度赋予企业选择会计政策较大的空间,如折旧政策、计提减值准备等;企业有权根据会计制度选择和制订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但企业的会计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一旦变更需按规定披露。这些政策和规定从宏观上讲,有利于保护税本,增强企业发展的后劲。但企业根据会计制度规定核算的权益与税务会计根据税法核算的权益不一致时,进行纳税调整便影响了企业的权益。

(四)征纳双方容易引起争论,并且难以仲裁。如按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可以对或有事项确认或有负债,而税法并没有对此作出明确的规定,这就容易引起争议。尤其是税法未规定可以或不可以做的事,就难以仲裁。

8

四、浅议解决这一差异的办法

既然企业会计制度与税法的规定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存在着不一致、不协调的地方。而且这种差异不可能消除,我们就要弄清差异所在,在实际工作中协调好会计与税法的关系,并积极研究和采取措施,尽可能地缩小这种差异。

(一)企业会计制度与税法的规定能一致的应当尽可能一致。国家财政分配的基本原则是处理好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利益,而这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是对立的统一。税收是国家财政分配的主要形式。考虑到由于经济决定税收,所以从长远来讲,国家和企业的利益应当是一致的,这就决定了企业会计与税收法规能够一致的地方应尽量保持一致。在制定《企业会计制度》时,应在不违背会计核算一般原则和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原则的前提下,尽量与税法保持一致。同样,税收法规也要吸收会计制度的合理规定。比如,计税工资的办法就值得研究改进,交际应酬费的开支标准两者应有统一的标准等,以避免执行中的矛盾。

(二)企业会计制度与税法之间可以保留必要的、少量的不一致。由于会计制度与税法规范的对象和目标不同,两者在会计处理上的差异不会消除,因而纳税调整也是国际通行的做法。如国家税务总局2000年颁布的《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关于企业股权投资业务若干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关于企业合并分立业务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等文件,与会计准则、

9

会计制度就有不小差异;2000年在大中型企业采用、2001年在所有企业采用的“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格式及其填列方法,充分说明税法越来越显示其与财务会计的“独立性”。过去的纳税申报表是以企业的利润表为基础,而新的纳税申报表则从税法认定的收入开始填列。会计制度尽管在遵循会计一般原则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其与税法的差异、减少纳税调整事项,但因两者目标差异的存在,却不可能做到完全同步。由此带来企业纳税调整是必须的,企业进行纳税筹划也是必然的,这些都可以由税务会计来承担。财务会计应该保持其基本规范,不能再因“财税合一”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当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核算,在计算缴纳所得税时按税法规定进行纳税调整。如果不实行会计与税收相分离,会计的“稳健”等若干会计原则将无法贯彻。

(三)税法中有些政策急待明确。如会计制度遵循谨慎性原则,规定了可以计提八项减值准备,税收政策应从保护税本,降低投资风险,刺激投资欲望出发予以确认;但为了防止企业过度谨慎,税法应明确其计提比例,以保证国家税源不流失。因此,笔者建议:一是对现行企业会计制度中已有规定,而税法尚未作出明确规定的,税法应及时作出规定;二是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出现一些新的经济情况,会计制度和税法都应该及时作出必要的反映;三是对能预见的经济事项,会计制度和税法也

10

应该在能预见的情况下,作出相应的规定。同时,建议企业所得税法可实行“宽进严出”的原则,即对继续经营的企业和新开办的企业,在课税对象的计算上从宽规定,而对结业清算或分立、改组、合并的企业从严核实,把企业遵循谨慎性原则而稳健运行的增值所得,于企业结业时征足所得税。这样,既有利于会计制度与税法的统一,增强投资者的经营信心,也有利于正确处理国家与企业的收入与分配关系,保证财政收入。

【参考文献】

[1]邵奇松浅议所得税会计及其处理方法

[J] 税务与经济,2001,(12):25-27.

[2] 王言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辨析[J].财务会计,

2002,(1):17-18.

[3] 陈留平企业会计制度中若干涉税事项的研究

[4] 张榆.鄢涛厦门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2001年06期我国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方法现状分析

[5]李永红.阜阳教育学院《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

览》2001年05期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办法及

其区别

1

1

税务会计毕业论文题目(150个)

税务会计毕业论文题目(150个) 税务会计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其诞生之日起至今,其发展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会计的发展都体现出不同的特点。对于很多毕业生来说,税务会计毕业论文的选题却是无从下手,下面是本文整理的150篇2019年最新税务会计毕业论文题目,供各位同学借鉴。 精选毕业论文题目一: 1、所得税会计探讨 2、论纳税筹划与财务管理的关系 3、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 4、纳税人权利及其保障初探 5、现行增值税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探讨 6、消费税会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7、商品包装物租金,押金涉税会计处理探讨 8、税务筹划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 9、债务重组涉税会计处理 10、论对外投资涉税会计处理 11、论企业合并与分立涉税会计处理 12、现阶段我国税收优惠政策利弊分析 13、论税收政策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14、论信息不对称与税收征管 15、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税收政策 16、论企业费用支出中税务因素的财务策划 17、税务筹划与财务管理的相容与冲突剖析 18、论视同销售涉税业务会计核算 19、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纳税的影响 20、环保税开征对企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21、论公司强制清算制度的完善 22、全面“营改增”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和建议 23、房地产公司流转税涉税风险与管控 24、对互联网金融背景下PP 税务问题的探讨 25、无形资产涉税问题探究 26、关于个税改革的一些思考 27、企业纳税筹划中的风险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28、浅析“营改增”对建筑业税负的影响 29、反避税调查程序的举证责任:现行法的厘清与建构 30、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营改增”对海南旅游业的影响分析 31、有关劳务派遣劳务外包税务管理及劳务用工风险分析 32、如何加强防范企业税收筹划风险 33、基于税务经济环境视角的会计风险防范研究 34、建筑业“营改增”背景下风险防控和征管创新的思考 35、土地增值税清算后退税的财税处理分析

绿色会计论文

. 大学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我国推行绿色会计的原因及对策 作者: 准考证号: 专业: 指导教师: 2016年9月

摘要 人类社会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发展至今,物质经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着自然资源逐渐枯竭、环境破坏日益加重等现实问题。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随着人口的爆炸式增长,使得能源需求量与日俱增,环境承载能力下降的同时污染程度也不断加重,最终导致人类与自然不能协调发展,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人口基数大、资源短缺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何在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中找到最佳平衡点,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间存在的矛盾,成为了摆在发展面前的一道难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为破发展难题,绿色会计理论应运而生。由于绿色会计发展在我国起步时间较晚,因此面临着社会重视程度不够、相关配套法律法规不完善、理论研究和相关人员缺乏等诸多问题。本文结合中国绿色会计发展现状,提出了深化理论研究,完善法律、法规和大力宣传绿色会计等方式推行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会计体系。 关键字:绿色会计;构建;问题;对策

目录 一、绿色会计概述 (1) (一)绿色会计的含义及特征 (1) (二)绿色会计与传统会计差异 (1) 二、在我国推行绿色会计的原因 (2) (一)是改善生态环境现状的需要 (6) (二)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7) (三)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8) (四)是强化我国环保意识的需要 (9) 三、绿色会计在我国发展存在的问题 (10) (一)社会重视程度不够 (10) (二)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 (10) (三)从业人员水平有限,缺乏相关知识 (11) (四)企业披露不规范 (12) 四、我国推行绿色会计的对策 (12) (一)强化社会责任感,不断提高对绿色会计的重视程度 (12) (二)建立健全绿色会计相关的会计制度与准则体系 (13) (三)大力培养绿色会计专业人才 (13) (四)加强政府部门对环境会计的监督 (13) 五、结束语 (14)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后的账务处理方法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后的账务处理方法 许多企业在税务机关汇算清缴后往往忽视进行账后调整工作,企业在清缴后如不按税法规定进行账务调整,势必会给下年度或以后年度带来不利因素和不良后果。如果企业将不应计入成本费用的支出多计或少计,或用其它方式人为地虚列利润等,就会增加下年度或以后年度利润,而已作纳税处理的已税利润在以后年度又极容易出现继续征税等情况,使企业增加不必要的负担;多提的短期借款利息,下年度如冲减财务费用也会增加利润,造成所得税重复计征,还会使企业财务状况和反映的会计信息失真,对这一问题如何处理呢?本文结合实际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在此进行一些探讨。 一、根据汇算清缴后账务调整的原则,举例说明账务调整方法 (一)调增调减利润的会计账务处理 (例1)某企业1999年度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利润总额为600000元,所得税为198000元。调增当年度利润190000元,其中年终多结转在产品成本49000元,多提短期借款利息85000元,固定资产清理净收益19000元末转为营业外收入,职工福利支出37000元直接在管理费用中列支。调减利润101000元,其中少摊待摊费用11000元,少提福利费9000元,补交营业税39000元,生产费用误记在建工程31000元,少提折旧11000元。其他还有企业购买国债利息收入20000元,滞纳金2000元,被没收财产损失20000元,工资总额超支23000元,赞助费支出20000元,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多提折旧额60000元。 1.少计收益、多计费用,调增利润会计处理 借:生产成本49000 预提费用85000 固定资产清理19000 应付福利费37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90000 2.多计收益、少计费用调减利润会计处理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01000 贷:待摊费用11000 应付福利费9000 应交税金营业税39000 在建工程31000 累计折旧11000 (二)永久性或时间性差额的纳税调整 按照会计方法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或亏损)与按照税收法规规定计算的纳税所得(或亏损)之间存在着内容和时间的差异,由此导致的永久性或时间性差额都应作纳税调整。例1中,国债利息收入、滞纳金、被没收财产损失、工资超支、赞助费支出都属永久性差异,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多提折旧额属时间性差异,由此两种差异引起的纳税调整,一般是在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将调整的差异额与会计利润合并后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只作纳税调

本科毕业论文会计本科毕业论文优秀范文

会计本科毕业论文优秀范文 会计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一)物流 物流成本学说权威、日本早稻田大学西泽修教授在20世 纪70年代提出了物流成本理论的核心――“物流冰山说”。他指出:企业外包物流成本是浮在水面上的,即为可知;内部物流成本 则是水面下的冰山,相互交错,不宜归集。当作为“第一利润源”的生产和“第二利润源”的销售达到一定极限时,人们开始关注“第三利润源”――物流[1].物流是提高客户服务水平、构筑企 业供应链、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其实质和作用体现在:保证商品的质量和数量,使其在到达客户前使用价值不变;节 省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能源;克服时间、空间和人的间隔[2].我 国《物流术语(国家标准)》中规定,物流是物品在从供应地向接 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存储、搬运、 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的有机结合[3]. 企业物流是企业生产经营的组成部分。《物流术语(国家 标准)》中将企业物流定义为企业内部的物品实体流动。单个生产 企业的物流活动是一个采购――制造――产成品(――中间 商)――客户的全过程。 随着竞争战略的变化和物流管理运作方式的发展,越来 越多的企业为了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市场竞争优势,将不属于核 心竞争力范畴的物流业务外包,使得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3pl)服 务市场逐步形成。企业物流运作模式包括自营物流和外包物流。 (二)物流管理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一部分, 二者是不同层次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供应链管理是企业生产和 销售的组织方式,而物流管理是为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提供支持服 务的。企业可以没有供应链管理,但只要采取供应链管理方式来 组织生产和销售,就需要物流管理的支持。《物流术语(国家标准)》中定义,物流管理是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 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3]. 物流管理在本质上是对企业内外部一系列运输和仓储状 态转换过程的管理,所有其它的物流管理活动都是为了提高运输 和仓储的转换效率而展开的。这些活动经过抽象和提炼,共同构 成物流管理理念的外延,即围绕高效率、低成本的运输和仓储综 合管理活动。因此,物流管理涉及到物流成本水平和服务质量水 平两个方面[2].正是由于物流管理运作具有双重性特点,即由企 业内部协同运作要求所决定的跨边界性和由客户服务要求所决定 的开放性,使得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物流活动产生的物流总成本 既分布在企业内部的不同职能部门,又分布在企业外部的不同合 作伙伴那里。从企业产品的价值实现过程来看,物流成本既与企 业的生产和销售管理有关――实现产品价值的场所,又与客户的 物流服务要求直接相关――作为与客户互动的界面要求客户满意。 二、物流管理会计 (一)现状 纵观我国物流成本的现状,主要症结在于对物流成本的 构成认识不清,以及对物流成本的计算和控制分散,缺乏相对权 威的行业数据。在现有的会计制度下,成本按照人工和产品来分摊,不设单独的物流成本会计科目,相关成本都列在费用栏中, 所以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并无物流成本的直接记录,较难对企业 发生的各项物流费用作出明确、全面的计算和分析。在财务预、

所得税会计论文

浅谈对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研究 【摘要】所得税会计(income tax accounting)是研究处理会计收益和应税收益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是会计学科的一个分支。所得税会计诞生于西方的会计学领域,并经长期研究和实践已发展得较为成熟。而我国所得税会计则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本文从我国所得税会计发展的成因、所得税会计的基本概念、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方法等几方面对所得税会计进行论述。 【关键词】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存在问题,解决方法 所得税会计是研究处理会计收益和应税收益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是会计学科的一个分支。所得税是以课税为目的,根据经济合理、公平税负、促进竞争的原则,依据有关的税收法规,确定一定时期内纳税所得额,以对企业的经营所得以及其他所得进行征税。所得税会计就是研究如何处理按照会计准则计算税前利润(或亏损)与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税所得(或亏损)之间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所得税会计是财务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以财务会计的理论原则为基础,以应税所得和会计收益之间的差异为核算对象,以提供与决策有用的信息为目标。 一、浅谈所得税会计 (一)我国所得税会计的成因

我国的所得税制度是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进行确立和发展起来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我国原有的税制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影响税收作用的发挥。因此,我国对税制进行了改革和调整。我国自1992年颁布《税收征管法》和1993年颁布《企业所得税条例》开始,就确立了会计制度服从税法的计税原则,1994年财政部下发的《企业所得税处理的暂行规定》是我国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主要依据。新税法的颁布,使税法标准与会计准则的差异不断扩大,我国会计和税法的改革正朝着各自独立的方向发展。 所得税会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存在的差异所致。会计收益和应税收益是经济领域中两个不同的经济概念,分别遵循不同的原则,规范不同的对象,体现不同的要求。因此,同一企业在同一会计期间按照会计准则计算的会计收益与按照国家税法计算的应税收益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故在计算所得税时,不可能直接以会计收益为依据,而要以所得税法规定对会计收益进行调整后,才能正确的计算出应税收益,因而就产生了调整这一复杂过程的专门的所得税会计。 (二)我国所得税会计的两种处理方法 1、应付税款法 应付税款法是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产生的差异均在当期确认所得税费用。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本期所得税费用按照本期应税所得与使用的所得税税率计算的应交所得 2

税务会计师论文范本

结合本企业情况,浅谈你对税务会计师的认识与作用 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完善,税收政策变化频繁,企业经营业务范围和规模的不断拓展、扩大,涉及到的税目、税种的增多,无论是企业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还是企业自身的发展,都给企业税务管理带来更多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在大中型企业,财务系统逐步形成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税务会计三大会计体系,专业化发展趋势日趋显著,企业财务部的组织架构围绕着这三大块设置专职会计,满足经营管理的不同需求,其中:税务会计是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且创造的价值是可估量的,属于一个利润中心;财务会计承担日常的会计核算和会计报表的对外报送,满足日常最基本的需求,不可缺少,但创造的价值不易估量,在企业的待遇中常被忽略,属于是一个成本中心;管理会计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为提高经营效益而设立的,但所创造的价值不易估量,业绩不易评估,因此也是属于一个成本中心。从这个角度来看,税务会计被赋于较高的期望。 税务会计师是以国家现行税收法律法规为准绳,以货币计量为基本表现形式,运用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核算方法,连续、系统、全面地对纳税人应纳税款的形成、计算和缴纳,即税务活动所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以及税务统筹管理、税务检查、纳税筹划等一系列与税收相关的税务工作,以保障国家利益和纳税人合法权益的一种企业税务会计专职岗位和专业会计人才。 笔者所在的公司是一家玻璃批发和深加工的企业,涉及增值税的免、抵、退,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等税种,属于中型企业,设有专职的税务会计负责日常开票、发票管理、认证税票、纳税申报、税务关系维护处理等。结合本企业情况,就税务管理、纳税筹划、应对税务稽查,以及税务会计师在企业税务工作中的作用及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

我国绿色会计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大学商学院 2016届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我国绿色会计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所在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及职称

我国绿色会计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内容摘要: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绿色会计再度成为经济学领域的热门词汇。企业对绿色会计的重视程度和绿色会计信息的公开化程度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研究绿色会计,发现问题、寻求对策、解决问题,才能使得绿色会计在企业发展中顺利的开展。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介绍了绿色会计的基本理论;然后从我国绿色会计发展现状中概括出绿色会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分析了绿色会计对我国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对如何解决绿色会计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从健全绿色会计规范与准则,完善会计相关法律法规,改变观念提高意识,加强绿色会计人才的培训和储备力度,提高绿色会计信息披露水平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对策;最后,对在我国发展绿色会计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探讨了在低碳经济下我国发展绿色会计的对策。 关键词:绿色会计;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环保意识

Green Accounting in Our Country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Ountermeasures Abstrac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more and more get the attention of the society from all walks of life, green accounting has once again become popular vocabulary in the field of economics. Enterprise value of the green accounting and green into the open degree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rectly influence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 our country. Therefore, the green accounting, found problems, seek countermeasures, solve problems, to make the green accounting in the enterprise development carried out smoothly. In this background, this paper firstly introduces the basic theories of green accounting; And then Outlines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green accounting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the green accounting problems; Secondly, analyses the influence of green accounting the significance of implemen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our country, for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s that exist in the green accounting work, from green and perfecting the accounting norms and standards, to perfect th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accounting change concept of raising awareness,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and reserve of green accounting talents, improve the level of green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etc, put forward the constructive measures; Finally, the prospec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accounting in our country is prospected, explore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developing green accounting in China under low carbon economy. Keywords:Green accounting; Low carbon econom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企业所得税的帐务处理

企业所得税的帐务处理 一、科目设置 1.“所得税”科目企业应在损益类科目中设置“550所得税”科目(外商投资企业的科目编号为5241),核算企业按规定从当期损益中扣除的所得税。该科目借方反映从当期损益中扣除的所得税,贷方反映期末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所得税额。 2.“递延税款”科目企业应在负债类科目中增设“270递延税款”科目(外商投资企业的科目编号为2301),核算企业由于时间性差异造成的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的差异所产生的影响纳税的金额以及以后各期转销的数额。“递延税款”科目的贷方发生额,反映企业本期税前会计利润大于纳税所得产生的时间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及本期转销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对纳税影响的借方数额;其借方发生额,反映企业本期税前会计利润小于纳税所得产生的时间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以及本期转销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对纳税影响的贷方数额;期末贷方(或借方)余额,反映尚未转销的时间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采用负债法时,“递延税款”科目的借方或贷方发生额,还反映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调整的递延税款数额。 3.“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企业应设置“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用来专门核算企业交纳的企业所得税。 “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贷方发生额表示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按规定税率计算出的应当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税额;贷方发生额表示企业实际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税额。该科目贷方余额表示企业应交而未交的企业所得税税额;借方余额表示企业多缴应退还的企业所得税税额。 二、会计处理方法 1.按月(季)预交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按照税法规定,企业所得税应按年计算,分月或分季预缴。 每月终了,企业应将成本费用和税金类科目的月末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借方,将收入类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贷方。然后再计算“本年利润”科目的本期借贷方发生额之差。贷方余额则为企业本月实现的利润总额即税前会计利润,借方余额则为企业本月发生的亏损总额。 由于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存在的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会计核算上可以采用“应付税款法”或“纳税影响会计法”。 (1)应付税款法应付税款法是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影响纳税的金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不递延到以后各期。在应付税款法下,当期计入损益的所得税费用等于当期应缴的所得税。 在应付税款法下,企业应按照税法规定对税前会计利润进行调整,得出应纳税所得额即纳税所得,再按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出当期应缴的所得税,作为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应缴的所得税,记: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月末或季末企业按规定预缴本月(或本季)应纳所得税税额时,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月末,企业应将“所得税”科目借方余额作为费用转入“本年利润”科目,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 (2)纳税影响会计法纳税影响会计法是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的时间性差异造成的影响纳税的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 纳税影响会计法又可以具体分为“递延法”和“债务法”两种。 ①递延法。递延法是把本期由于时间性差异而产生的影响纳税的金额,保留到这一差异发生相反变化的以后期间予以转销。当税率变更或开征新税,不需要调整由于税率的变更或新税的征收对“递延税款”余额的影响。发生在本期的时间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用现行税率计算,以前各期发生的而在本期转销的各项时间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按照原发生时的税率计算转销。 企业采用递延法时,应按税前会计利润(或税前会计利润加减发生的永久性差异后的金额)计算的所得税费用,借记“所得税”科目,按照纳税所得计算的应缴所得税,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按照税前会计利润(或税前会计利润加减发生的永久性差异后的金额)计算的所得税费用与按照纳税所得计算的应缴所得税之间的差额,作为递延税款,借记或贷记“递延税款”科目。本期发生的递延税款待以后各期转销时,如为借方余额应借记“所得税”科目,贷记“递延税款”科目;如为贷方余额应借记“递延税款”,贷记“所得税”科目。实际上缴所得税时,借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②债务法。债务法是把本期由于时间性差异而产生的影响纳税的金额,保留到这一差额发生相反变化时转销。在税率变

(财务会计)财务会计论文参考题目

财务会计论文参考题目 1,论财会工作如何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新要求2,效益不景气企业的财务策 3,企业筹资环境研究4,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分析、管理与控制5,企业流动资金运营中的问题与对策6,企业流动资金紧缺的成因与对策 7,企业投资风险的成因分析及控制对策8,论企业危机的财务征兆 9,浅论企业最佳资本结构10,浅谈财务管理 11,浅谈会计核算中的主观失真12,浅谈降低企业成本的途径 13,浅谈企业的资金成本与负债规模的关系14,浅谈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 15,浅谈如何降低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16,浅析因素分析法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17,资产评估的主要问题与对策18,浅谈应收账款的管理与清欠 19,财务风险的特点与防范20,,企业帐外账的成因与对策 21,浅谈融资与减税22,浅议集团企业的财务管理方式 23,浅议谨慎性原则在财产清查中的运用24,企业如何对应收帐款的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25,浅议以人为本的财务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重要性26,试论企业筹资风险及其对策 27,试论责任会计核算与企业经济效益28,谈股份制企业投入资本的会计核算29,,从利润指标看财务风险30,目标管理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31,企业财务成果的敏感性分析32,会计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影响 33,会计在防范金融风险中的作用34,浅议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关系 35,试论信息时代对传统会计的挑战36,证券市场发展对会计的影响 37,会计职能新探38,论对会计行为的约束 39,试论会计关系40,如何理解会计的目标就是提高经济效益41,试论成本效益原则42,试论会计确认标准 43,论稳健性原则在会计中的运用44,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可持续发展 45,论如何加强企业财务失败的预测46,浅谈破产财产的确认与计量

企业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析-财务会计论文-会计论文

企业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析-财务会计论文-会计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在企业会计中,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税务会计的主要内容是税务活动,而财务会计主要是确认企业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并对其进行计量和记录。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要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对企业财务会计与税务关系的差异进行协调。 一、对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差异进行协调的作用 所有的财务会计制度指的是全面的核算与监督企业已经完成的资金运动,并将经济信息提供给信息使用的主体。所谓的税务会计指的是反映和监督纳税人应缴税款的缴纳、申报货值,二者相互联系、互有交叉。在计划经济时代,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具有较高的重叠性,这是由于会计信息使用者主体比较单一。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的会计信息使用者越来越多,税务会计信息和财务会计信息的使用主体可以是债权人,也可以是政府和投资者。由于投资主体的不同,对于会计信息的使用有着不同的要求,从而加大了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之间的差异。随着我国市场经

济发展的水平越来越高,要对企业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差异进行协调。只有二者具有高度的协调性,才能使国家税收管理的成本降低,有利于对经济结构进行优化,有利于帕累托最优的形成。不仅如此,对二者的差异进行协调也有利于企业制度和结构的优化,使企业的税收标准和纳税风险降低。 二、企业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的主要差异 (一)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具有不同的组成要素 企业税务会计的基本要素有4个,而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要素有6个,主要有费用、利润、负债和资产几个方面。与此同时,税务会计与企业的应缴纳税款有着直接的关系,例如应纳税额和纳税所得。 (二)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具有不同的目标 税务会计的主要目的是降低企业的纳税负担,保障企业的依法纳税。财务会计的主要目标是将有效的决策参考信息提供出来,推动企业的发展。企业税务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也就是反映和监督纳税人应缴税款的缴纳、申报和形成。税务会计的基础是税务法律法规,主要是核算企业的税务经济指标,使企业能够在遵守税务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减轻赋税负担。财务会计主要是核算和监督企业已经完成的资金运动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期间的纳税调整和账务处理

内容摘要: 企业按照账务会计制度规定计算的所得税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照税收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由于计算口径或时间上的不同会产生永久性和时间性差异,且影响这些差异的因素又是多方面的,因此,部分企业在年度会计决算已报出,企业所得税预缴申报表报送之后,在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期间,经自查或税务机关审查,仍存在漏缴企业所得税的事项。 企业按照账务会计制度规定计算的所得税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照税收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由于计算口径或时间上的不同会产生永久性和时间性差异,且影响这些差异的因素又是多方面的,因此,部分企业在年度会计决算已报出,企业所得税预缴申报表报送之后,在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期间,经自查或税务机关审查,仍存在漏缴企业所得税的事项。 一、自查自补企业所得税的纳税调整和账务处理 (一)调表不调账。 凡当期不能税前扣除,以后各期均不得税前扣除的事项,即永久性差异,则通过调整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调增应纳税所得额,无须调账: 1、2001年度支付工商局罚款20000元,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可在“营业外支出”科目列支。但税法规定“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而支付的罚款、罚金、滞纳金,不得税前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2、2001年度该企业员工20人。按计税工资月均800元计算,可税前扣除192000元。企业实际发放工资252000元,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可在“管理费用”科目列支。但超标准支付的60000元(252000-192000),根据税法的有关规定,不得税前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3、2001年补缴1999-2000年度的职工养老金20000元,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可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列支。根据税法“企业纳税年度内,应计未计扣除项目,包括各类应计未计费用,应提未提折旧等,不得移转以后年度补扣”的规定,不得税前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该三项共计100000元,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二)调表又调账。 凡当期不能扣除,以后年度按规定可分期摊销或计提并允许税前扣除的事项,即时间性差异。则通过调整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调增应纳税所得额,补缴漏缴的企业所得税,并调账转回,在以后年度按规定税前扣除。 1、该公司为开发某商品房项目,贷款2000万元,2001年度支付借款利息1020000元,计入“账务费用”科目,但该项目尚未完工。根据税法“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的纳税人为开发房地产而借入资金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在房地产完工之前所发生的,应计入有关房地产的开发成本”的规定,不得税前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待开发项目完工实现销售时,再税前扣除。应调账,借记:“开发成本”1020000元,贷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020000元。 2、2001年度购买应计入“固定资产”科目的办公桌10张(单价为2000元)、共计20000元,在“管理费用”科目列支。根据税法“资本性支出不得一次性扣除”的规定,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但以后年度根据该项资产的折旧年限可分期计入“管理费用”科目,并在税前扣除。应调账,借记:“固定资产”20000元,贷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0000元。 3、某幢商品房已竣工,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总成本1080000元,单位成本1080元。2001年度销售500平方米,应结转“经营成本”540000元,误按单价1800元结转“经营成本”900000元。多结转的360000元(900000-540000),根据税法规定,不得税前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待以后年度实现销售时,予以税前扣除。应调账,借记:“开发产品”360000

社会责任会计论文会计信息披露论文

社会责任会计论文会计信息披露论文: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实证 研究 摘要:以沪市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为研究对象,赋予社会贡献率指标新的含义,提出三个假设,从样本总体角度回归分析样本公司社会贡献率与营业收入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及资产负债率之间的关系,以期对企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现状进行总结,为评价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构建一些合理的衡量指标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发现,企业现有资产对社会的贡献程度普遍走低,营业收入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与社会贡献率正相关,而资产负债率与社会贡献率负相关,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社会贡献程度。 关键词: 社会责任;社会责任会计;社会贡献率 1 引言 一般认为,社会责任会计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来源于西方福利经济学的社会责任观念。而美国学者戴维?林若维斯发表在美国《会计师》1968年第11期的“会计职业与社会进步”,则揭开了社会责任会计研究的序幕。 美国作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发源地,其政府机构和民间组织都对社会责任会计起到了较好的规范作用,如美国会计协会(AAA)先后成立了社会项目的效果计量委员会、组织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委员会、社会成本委员会等各种研究社会责任会计的委员会,加强对社会

责任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研究,推动了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的发展。在会计实务方面,社会责任会计也取得了公司管理当局的重视。 在西欧,法国被认为是对社会责任会计最为重视的国家。法国把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作为其主要会计报表之一,其规定是世界上最完整,也是最有特色的。早在1975年,法国就建议各家公司每年公布“社会资产负债表”,即“社会报告”。1977年法国政府正式颁布法律,规定雇员超过250人的组织(1982年扩大到300人)必须编报年度社会资产负债表,用货币金额表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其主要内容侧重于职工福利方面七大类项目实施情况。从1984年起,该表必须列示3年的数据,并按整个公司和所属行业分别编制,要求提供的信息更加具体。近年来,在英国,具有特定规模的公司被迫报告有关慈善捐赠等具有社会性质的信息并提供有关职员条件和就业实践的可靠信息。在德国,除了要求企业编制“社会资产负债表”外,还要说明对社会责任目标的实现程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但是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资源、就业、环境、产品质量、社会分配不公以及学校教育等公益事业投资不足等问题。凡此种种,都给今后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受西方国家的影响,我国政府、企业和理论界对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展。但是,从以前研究来看,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不容乐观。虽然全国人大和国务院设立了委员会并颁布了《环境保护法》等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方面的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对企业所得税会计与税收筹划研究

对企业所得税会计与税收筹划研究 会计专业会计班 指导老师: 中文摘要:税收筹划是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在既定的税制框架内,通过对纳税主体(法人或自然人)的战略模式、经营活动、投资行为等理财涉税事项进行事先规划和安排,已达到节税、递延纳税或降低纳税风险为目标的一系列谋划活动。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企业之间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对税收筹划更加注重和渴望,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之后,外资企业的大量涌入,为了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充分利用税收政策来达到节约税收成本的目的,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增强市场竞争力,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然而企业所得税的会计核算在企业活动中占重要地位,在我国税收体系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由于企业所得税难以转嫁,相对而言税负重,而且税负弹性大,可筹划空间大,如果税收筹划失当,那它将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企业所得税的税收筹划。 关键词: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会计核算 Abstract:Tax planning is a withholding agent or the established system framework,Based on the subject of tax(the legal person or the natural person) strategic mode 、business operations and investment behavior and financial matters related to the planning and arrangment beforehand,Has arrived in tax saving deferred tax or reduce the tax risk as the goal of a series of planning activities.Along with the socialist economy system reform and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conpetition between enterprises,The enterprise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ax planning and longing,Especially after China's entry into the wto,A large number of foreign capital enterprise into,In order to in the scope which the tax law stipulated using the tax policy achieved fully saves the tax revenue cost goal,To realize the maximization of enterprise value and enhance market competitiveness,So enterprise tax planning needs more and more strong.However enterprise income tax accounting in enterprise activity,which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and in our country the status of tax system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Due to the enterprise income tax to shift and the relatively heavy tax

《税务会计》结课论文--模板

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税务会计》结课论文 题目: 姓名: 院系:经济管理分院 专业:会计电算化 班级: 学号: 电话: 指导教师:廖琍 2014年6月18日

目录 一、成本控制的概念及意义 (4) (一)成本控制的概念 (4) (二)成本控制的意义 (4) 二、传统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5) (一)成本管理范畴过窄 (6) (二)成本管理观念落后 (6) 三、现代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立足点 (6) (一)立足于长远的战略目标 (6) (二)立足于总体发展战略 (6) 四、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8. 五、企业管理中成本控制的具体实施 (8) (一)成本控制应以生产技术部门为主…………………………8. (二)成本控制是全员,全过程的成本控制 (10) (三)思想对成本控制的作用 (11)

摘要 成本控制是企业增加盈利的途径之一,而盈利正是企业的目的,同时也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生存和发展中的动力。本文根据自己在电大开放教育三年的理论学习和自己实际工作经验,从成本控制的内涵及重要性入手,分析了现行成本控制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企业成本控制的有效方法,提出了加强市场观念、明确控制范畴、选择控制标准、确立控制原则等,以供同仁参阅。 【关键词】成本控制控制范畴控制标准对策建议

浅析企业管理中的成本控制 条件下企业的竞争越发激烈,竞争的焦点主要体现在企业如何能够更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因为成本控制是企业增加盈利,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之一,也是企业抵抗内外压力,在竞争中求得生市场经济存和发展的主要保障。企业应重视成本控制,针对本企业的实际状况,分析企业在成本控制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探求全面加强企业成本控制的有效、可行的方法。 一、成本控制的概念及意义 (一)成本控制的概念 成本控制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控制。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成本控制就是成本经营,强调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和方面进行全过程的控制。广义的成本控制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日常控制、成本分析和考核等一系列环节。 狭义的成本控制也称成本的日常控制,主要是指对生产阶段产品成本的控制。即运用一定的方法将生产过程中构成产品成本的一切耗费限制在预先确定的计划成本范围内,然后通过分析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找出原因,采取对策以降低成本。 成本控制按照成本形成的过程可分为事前成本控制、事中成本控制和事后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按照成本费用的构成可分为生产成本控制和非生产成本控制。(二)成本控制的意义 1、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的重要手段。成本管理包括成本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和分析等环节,在这些环节中,成本的预测、决策和计划为成本控制提供了依据。而成本控制既要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同时还要渗透到成本预测、决策和计划之中。现代化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控制,着眼于成本形成的全过程。 2、成本控制是推动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动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管理水平对产品成本水平有直接影响。实行成本控制,要求建立相应的控制标准和控制制度,如材料消耗定额和领发制度,工时定额、费用定额等都应该及时制订和修订,并加强各项管理工作,以保证成本控制的有效进行。 3、成本控制是建立健全厂内经济责任制的重要条件。而厂内经济责任制文

绿色会计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绿色会计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是学术研究过程之中对于所涉及到的所有文献资料的总结与概括,以下是搜集的绿色会计论文参考文献范例,供大家阅读查看。 参考文献一: [1]林洋.商务智能在Y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理 工大学xx [2]王惠卿.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的公司治理结构演进分析[D].河 北工业大学xx [3]田华.中国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xx [4]牛青.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分析[D].广 东商学院xx [5]王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及对 策[D].大连海事大学xx [6]王阿贞.公司治理结构对财务危机的影响分析[D].浙江工商 大学xx [7]承磊.论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D].苏州大学xx [8]张宇.资产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沈阳大学xx [9]王莉.中小企业股权融资问题研究[D].沈阳大学xx [10]闫澍.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外源性融资的困境及建议[D]. 青岛大学xx [11]高瑾.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对中小企业融资影响的研究[D].浙江大学xx

[12]杨宇.基于迎合理论的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决策研 究[D].沈阳大学xx [13]宋和斌.A投资集团薪酬总额预算管理优化研究[D].南昌大学xx [14]李德文.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沈阳大学xx [15]胡梦婕.基于契约和信任的风险投资对风险企业成长绩效 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xx [16]方梅.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问题研究[D].安徽 财经大学xx [17]李维芳.我国大型国有改制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xx [18]吴眉.论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规范化改革[D].湘潭大学xx [19]陈梦兰.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D].广 东财经大学xx [20]郭付玉.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内部效应的实证研究 [D].广东商学院xx [21]光荫.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 研究[D].广东商学院xx [22]王婷.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有效性水平及其影 响因素研究[D].广东商学院xx [23]徐明.ERP系统实施对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广东商学院xx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