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史重要分期

中国古代史重要分期

中国古代史重要分期
中国古代史重要分期

中国古代史重要分期

一.先秦时期(约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

先秦时期指我国境内人类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即秦以前,秦之先

1.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约179万年前——约公元前221年)

Ask.以前讲原始社会,现在不讲,但是原、封、资、社,严格地说不是历史,是社会发展史。是历史的一个分支,我们是学历史的,so we把奴隶制在形成以前,叫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

Ask.传说是不是历史?=>NO,but传说里包含历史的因素、历史的常识、历史的内容在里面

Eg.嫦娥奔月,神话到现实,玉兔捣药,桂花树.so,神话里包含历史信息

2.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

中国进入阶级社会,进入奴隶社会,以前是没有阶级。

注意:夏朝历史不是正史,只有以前留下的东西上有记载,没有出土文物能够证实。我们了解历史有两个途径:一种通过文字了解,eg.历史典籍。另一种是通过文物,也就是考古发现来印证。相比之下考古发现更有说服力,因为口说无凭。How to证明夏朝存在呢?有没有出土文物来证明?eg:商朝,we挖出了甲骨文,周朝也有许多文物来鉴定,唯夏朝在考古学上至今没有找到过确凿证据。So像港台出版的历史书,一般写中国历史从商朝开始讲,不写夏朝,因为夏朝还没有真正确定存在,以严谨的学术观点看,只是传说。

约——>公元前1046年,没有约,也是近十年考证出来的,why?武王伐纣的那一年出现了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so询问天文学家,在公元前11世纪,出现这种天文现象最有可能是哪一年?=>天文学家推算说应该是1046年,不是历史学家,而是天文学家的推算,商朝历史very重要,eg.资料.

中国的鬼神观念,迷信思想就是继承商朝,而且现在做生意的叫商人。商朝被西周灭了,土地被夺了,商部落的人为了生存,只好东奔西走做生意,这些人叫商人。

没地,被迫做生意,说明商人地位very低下

3.西周……

①.宗法制:商有,西周完善了eg.now五百年前是一家,祠堂、家谱

4.东周

严格说,春秋、战国是时期,不是朝代……资料

二.秦汉时期

大一统:高度统一,不仅国家统一,货币、思想、观念,一切都统一 1.大一统2.制度 3.影响

秦:大一统汉武帝:大一统

唐人街(华人聚集的地方)CHINA TOWN

Why.把中国人住的地方叫唐人街,因为影响大

But并不是all国家都叫唐人,还有叫汉人。秦人的。

Eg.韩国首都首尔,首尔即首都,没有文化。首尔以前叫汉城,中国城,以中国成为首都说明此地可能是中国的地盘,why改名?韩国人以中国城为首都不好,说明汉和韩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秦人:秦

中国56个民族,人数最多的——汉族,why叫汉族?=>汉朝时期形成的民族So误历史有好处,培根说:“误史以明忘”不是仅知道过去的事,是知道过去的,解释现在的,预知未来的,把现在和将来结合。

三.三国、两晋

北朝:北魏孝文帝改革

四.隋唐时期(581年——907年)

五.五代、辽、宋、夏、今、元

重点:王安石变法知识分子最幸福的是宋

宋太祖三大遗言:①不杀柴氏②永不加赋③不杀士人——明清文字狱

元:行省制

六.明清时期

明、清制度考点多

专制

封建制度衰落有一个典型表现是专职强化

目录(古今中外政治文明的发展历程)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中华大地上出现人类(170万年前)到1840年鸦片战争

最新中国古代史分期及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史分期及阶段特征 一、先秦时期:华夏族的形成和华夏文明的全面奠基 1、内容概述: 上起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时期,下至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时期。跨越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形成等三个历史阶段。中国历史从穴居野处走向定居农耕,从石器时代走向铁器时代,从蒙昧、野蛮走向文明、开化。这为中华文明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2、阶段特征: (1)、政治上:①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②从原始公有制到阶级和国家的产生;③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确立;④从分封制到县制、郡县制的产生,逐渐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上:①农业在经济领域中的主导地位开始确立,家庭手工业与农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渐形成;②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在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商业兴盛起来,集政治、经济、商业和文化功能于一身的封建城市兴起;③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的重农抑商政策和观念开始形成。 (3)、民族关系:华夏族主干开始形成,民族融合初步发展。(4)、思想文化:①现代汉字的前身甲骨文出现,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奠定了基础;②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儒、道、法等主要思想流派均已出现;③具有中华民族特点和底蕴的文学艺术(如《诗经》、《离骚》)和传统科技(如天文历法和中医学)起步奠基。 二、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

展 1、内容概述: 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初期阶段。为了巩固封建政权和国家的统一,维护地主阶级利益,统治者着手建立起了一套统治制度,很多具有开创性。这有利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维护。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发展时期。 2、阶段特征: (1)、政治上:①统一局面的形成(秦灭六国)和巩固(汉武帝大一统);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和巩固(汉);③拓展疆域,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直接管辖(如秦在越族地区设三郡、汉设西域都护)。 (2)、经济上:①社会生产力有较大提高,封建经济逐渐发展;统一度量衡、货币,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经济的交流;②重农抑商政策被作为封建王朝的基本国策,休养生息政策被作为封建王朝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重要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③形成了严密的户籍制度,确立了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 (3)、民族关系:加强与周边少数民族的联系,通过战争与和好,开拓与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初步发展。 (4)、中外关系:①丝绸之路开辟,中西之间的通商友好关系发展起来;②对外交往以陆路为主。 (5)、思想文化:①实行文化专制,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以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和巩固统一的要求;②封建教育模式逐

中国古代史教学的重要性

中国古代史教学的重要性 中国古代史教学的重要性 以前我一直在想,像朝鲜这样的弹丸小国,他们的历史肯定充满了哀怨愁苦,一定自卑到了极点。直到我看翻到一些关于朝鲜通史的文章,才发现自己很受启发。结果我大错特错了,朝鲜人的民族自豪感是中国人望尘莫及的。他们充满豪情的宣传尽管朝鲜现在很小,可最初的朝鲜更小,首次统一朝鲜的新罗王朝,其北部边界还没有到达大同江,经过朝鲜人由南到北一步步地开拓,到明清时,终于把边境向北推倒了鸭绿江和图们江边。整篇通史洋溢着无比的自豪和英勇,大讲特讲古代朝鲜是如何向东北、西北开疆拓土以及挫败中国和日本的侵略的。这样的历史,姑且不说朝鲜人,就是一个外国人读了,也会仰慕朝,为之振奋。相反,我国的历史教育则侧重于近现代史的屈辱,冷落古代史的辉煌。甚至很多地区因为种种理由,减少或删掉了古代史教学,中国古代史教育正面临山重水复的绝境和失去生存的空间。诚然,我们不能妄自尊大,但也不能因此走向另一极端,只给学生沧桑,只总结教训。其实,一定重视古代史教育。 一,通古可以治世。 历史科学是传统国学中最为发达的一门学科,也是华夏文明赖以传承的主要载体,它有着独特而重要的社会功能。在历史科学的诸多社会功能中,鉴戒资治、劝世厉行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一项。唐初著名史学家令狐德指出历史科学的社会功能在于“惩恶劝善,多识前古,贻鉴将来”,宋朝一代史学巨擘司马光讲到其编撰《资治通鉴》的动机 是:“专取关国家盛衰, 系生民休戚, 善可为法, 恶可为戒”。近代国学大师梁启超也明确指出历史学的宗旨在于“将过去的真事实予以新意义或新价值,以供现代人活动之资鉴”, 具体说来就是“念先民辛勤未竟之业,则矍然思所以继志述事而不敢自暇逸;观其失败之迹与夫恶因恶果之递嬗,则知耻知惧;察吾遗传性之缺憾而思所以匡矫之也”。所有这些古今著名学者在此都表达了一个共同心声,即史学具有显著的鉴戒资治、劝世厉行的社会功能。毛泽东、华盛顿、丘吉尔等之所以成为伟大的政治家,使中国、美国、英国出现开创性的局面,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与他们博古通今是密不可分的。

中国古代史重要分期

中国古代史重要分期 一.先秦时期(约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 先秦时期指我国境内人类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即秦以前,秦之先 1.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约179万年前——约公元前221年) Ask.以前讲原始社会,现在不讲,但是原、封、资、社,严格地说不是历史,是社会发展史。是历史的一个分支,我们是学历史的,so we把奴隶制在形成以前,叫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 Ask.传说是不是历史?=>NO,but传说里包含历史的因素、历史的常识、历史的内容在里面 Eg.嫦娥奔月,神话到现实,玉兔捣药,桂花树.so,神话里包含历史信息 2.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 中国进入阶级社会,进入奴隶社会,以前是没有阶级。 注意:夏朝历史不是正史,只有以前留下的东西上有记载,没有出土文物能够证实。我们了解历史有两个途径:一种通过文字了解,eg.历史典籍。另一种是通过文物,也就是考古发现来印证。相比之下考古发现更有说服力,因为口说无凭。How to证明夏朝存在呢?有没有出土文物来证明?eg:商朝,we挖出了甲骨文,周朝也有许多文物来鉴定,唯夏朝在考古学上至今没有找到过确凿证据。So像港台出版的历史书,一般写中国历史从商朝开始讲,不写夏朝,因为夏朝还没有真正确定存在,以严谨的学术观点看,只是传说。 约——>公元前1046年,没有约,也是近十年考证出来的,why?武王伐纣的那一年出现了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so询问天文学家,在公元前11世纪,出现这种天文现象最有可能是哪一年?=>天文学家推算说应该是1046年,不是历史学家,而是天文学家的推算,商朝历史very重要,eg.资料. 中国的鬼神观念,迷信思想就是继承商朝,而且现在做生意的叫商人。商朝被西周灭了,土地被夺了,商部落的人为了生存,只好东奔西走做生意,这些人叫商人。 没地,被迫做生意,说明商人地位very低下 3.西周…… ①.宗法制:商有,西周完善了eg.now五百年前是一家,祠堂、家谱 4.东周 严格说,春秋、战国是时期,不是朝代……资料 二.秦汉时期 大一统:高度统一,不仅国家统一,货币、思想、观念,一切都统一 1.大一统2.制度 3.影响 秦:大一统汉武帝:大一统 唐人街(华人聚集的地方)CHINA TOWN Why.把中国人住的地方叫唐人街,因为影响大 But并不是all国家都叫唐人,还有叫汉人。秦人的。 Eg.韩国首都首尔,首尔即首都,没有文化。首尔以前叫汉城,中国城,以中国成为首都说明此地可能是中国的地盘,why改名?韩国人以中国城为首都不好,说明汉和韩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秦人:秦

中国古代史课程内容解读

中国古代史课程内容解读 第1讲中国古代史教学内容的修订 闫璟(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学高级) 徐赐成(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学高级) 华春勇(陕西师范大学附中,中学一级) 内容纲目: 一、修订后《课程标准》关于中国古代史学习内容的变化 二、修订后《课程标准》中国古代史内容编排的特点 一、修订后《课程标准》关于中国古代史学习内容的变化 闫:当我们拿到修订后的《课程标准》会发现,中国古代史的内容是按照历史发展的时序,分为七个历史时期,即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和明清时期。在每一时期下设有若干学习要点,总共是40个学习要点。那么,修订后的课标在古代史整体介绍方面有那些明显变化? 徐:在古代史的导言部分,主要有三方面的变化,第一,学习内容丰富了。第二学习要求降低了。第三,也是我们认为最突出的变化,即,完整地概述了中国古代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和线索,较实验课标相比,更加详细。 比如先秦史,《课标》表述为"大约在公元前21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建立。迄今发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商朝的青铜冶炼技术和甲骨文代表了早期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西周取代商朝后分封诸侯,对疆域的控制更加稳固。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阶段。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度渐趋瓦解。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农业发展。各诸侯国的变法推动了社会进步,思想文化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这段话,至少有6个信息点: 第一,夏是第一个王朝。夏的主要特点有了。 第二,商朝算信史时代,国际承认,因为有文字记载。 第三,商朝最主要的成就是甲骨文和青铜器。 第四,西周最主要的制度特点是分封制。 第五,春秋的时代特点是诸侯争霸,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第六,战国是大变革的关键期。农业的铁器牛耕,政治上变法转型,文化上自由开放,百家争鸣。 闫:《课标》的导言概述各个时代最主要的文明成果。之后各朝代都是如此,即高度概括,又能把最基本的历史面貌呈现出来,看过之后,能够形成最基本认识,有所收获。 从学习要点上看,实验《课标》设置了9个专题现在变成了7个,这个变化是怎么能考虑的呢? 徐:在具体内容标准的安排上,修订版《课标》的特点是强调了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按照历史上时期把历史内容分为7个阶段,实验版《课标》,则是在时间为主线的基础上把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单列为两个专题。比如把原来的科学技术专题下"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思想文化下的"知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放到了夏商周时期"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这种变化不是单纯的着眼于知识的系统掌握而是着眼于展示完整的文明成果。同时删除对汉字演变的要求,化繁就简,体现了课程标准追求的基础性特点,也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 闫:那具体到《课标》设定的各个历史分期的具体内容又有什么变化?大家通过这个

四川省宜宾市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第1部分中国古代史第3讲古代文化习题

第三讲古代文化 ,课标要求 1.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 2.了解隋唐时期的诗歌、书法和绘画成就。 3.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的流行。 4.通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以及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5.通过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体会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6.知道《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名著,了解明代科技的成就及影响。 7.以《红楼梦》和京剧为例,了解清代文学艺术的成就和特色。 ,自主复习 自主复习七年级上册教材第16课和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二)》,七年级下册教材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光耀千古的诗坛、第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灿烂夺目的书法和绘画、第13课和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二)》、第21课和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二)》,并完成下列基础练习。 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是甘肃天水出土的__西汉__早期用麻做的纸。东汉时期,__蔡伦__改进了造纸术;张衡制造的__地动仪__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后世尊称为“医圣”的是__张仲景__,其代表作是

《__伤寒杂病论__》。 2.佛教起源于__古印度__,在__西汉__末年传入中国;__道教__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在__东汉__时兴起。司马迁代表作《史记》记述了从__黄帝__到__汉武帝__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__纪传体__通史。 3.唐代阎立本的代表作品有《__历代帝王像__》和《步辇图》;吴道子的代表作品是《__送子天王图__》;开后世__写意画__先河。 4.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__高峰__时期,重大科技成就有:活字印刷术的发明、__指南针__和__火药__的应用。北宋司马光的《__资治通鉴__》记叙了从__战国__到__五代__时期的历史,是一部__编年体__通史。北宋张择端的《__清明上河图__》,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成为__风俗画__的代表。 5.明长城东起__鸭绿江__,西至__嘉峪关__,全长六千余公里。明李时珍的《__本草纲目__》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__药物学__巨著,被译为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宋应星的《__天工开物__》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__罗贯中__的《__三国演义__》。曹雪芹的《__红楼梦__》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具有高度的__思想性__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是__汤显祖__,其代表作为《__牡丹亭__》。 ,知识梳理

大学中国古代史试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中国古代史试题 考生注意: 一、本试卷共五道题:单选、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二、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必须遵守考试纪律,否则按相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三、试卷答完后,须将问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不得带出考场; 四、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姓名:﹎﹎﹎﹎﹎﹎﹎ 学号:﹎﹎﹎﹎﹎﹎﹎ 班级:﹎﹎﹎﹎﹎﹎﹎ 考号:﹎﹎﹎﹎﹎﹎﹎ 祝你考试愉快!

中国古代史试题 (命题范围:隋~清)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一卷客观题部分 一、单选。(1′×15=15′) 1、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 A、581 B、587 C、589 D、618 2、南宋初年,被任命为东京留守的是() A、李纲 B、岳飞 C、韩世忠 D、宗泽 3、唐肃宗时期的权宦是() A、李辅国 B、高力士 C、程元振 D、鱼朝恩 4、元朝管理西藏地区的事务机构是() A、中书省 B、宣政院 C、枢密院 D、御史台 5、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A、土木之变 B、夺门之变 C、庚戌之变 D、大礼仪之争 6、清雍正帝推行全国的经济政策是() A、两税法 B、诸色户计 C、一条鞭法 D、摊丁入亩 7、金扶持谁建立了伪齐政权() A、刘豫 B、张邦昌 C、石敬瑭 D、蔡京 8、明朝四大权宦依次是() A、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 B、王振、冯保、刘瑾、魏忠贤 C、魏忠贤、汪直、冯保、刘瑾 D、刘瑾、王振、汪直、魏忠贤 9、南宋和谁通过什么确立了君臣关系() A、西夏庆历和议 B、辽澶渊之盟 C、金绍兴和议 D、金隆兴和议 10、“西厂”的设置时在哪个皇帝时期() A、永乐 B、宣德 C、正统 D成化 11、唐朝管理天山以南的机构是() A、安西都护府 B、北庭都护府 C、西域都护府 D、宣政院 12、“柜房”与“飞钱”出现在()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13、1583年,来到中国的西方传教士是() A、沙勿略 B、马可波罗 C、利玛窦 D马戛尔尼 14、“八旗制度”是以什么作为基层社会组织单位的() A、牛录 B、固山 C、甲喇 D、谋克 15、《古今图书集成》是哪位皇帝在位时组织编写的 ( ) A、永乐 B、康熙 C、雍正 D、乾隆

中国古代史综合问题

1、试选一种理论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兴起特征与途径进行解说。(试就夏商周早期国家的特点分析我国文明起源与国家产生路径的特色)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其他文明起源最大的不同是:古代中国在进入文明时代时,氏族制度不仅没有被炸毁,而且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都顽强地保存着,并发挥着重要的影响。氏族制度和分封制度相结合,不仅是夏商王朝统治的基础,而且是当时社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通过氏族组织剥削劳动者的力役地租是当时最主要的剥削形式。 文明是如何在古代中国兴起的?考古学家张光直先生认为,中国文明的起源关键是政治权威的兴起与发展。任何文明的产生都建立在财富的绝对积累和集中上,而财富的积累和集中首先需要凭借政治权力的行使来实现,政治王朝与中国文明的形成一直形影不离。政治权力在中国的成长为几个内在联系的因素所促动:①亲族层序系统的建立②统治者的道德权威③武装力量④对神与祖先沟通手段的独占⑤对财富本身的独占,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天地神人沟通手段的独占。红山文化就是以规模宏大的祭祀建筑群及其所表现的“通神为礼”作为其进入文明社会特征的。张光直认为,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转变有两种基本方式,一种是以人和自然关系的改变为契机,通过技术的突破、生产工具和生产手段的变化引起社会的质变,另一种是以人与人的关系改变为主要动力,在技术上并没有大的突破,主要是通过政治权威的建立与维持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前者以苏美尔文明为代表,特征是金属工具在生产和灌溉领域的大规模运用,贸易的扩展、文字对经济的促进,神权与国家的分立等。它成为近现代西方文明的主要来源;后者则以玛雅——中国文化连续体为代表,特征为金属在政治与宗教活动中的广泛运用,政治分层系统与网状结构的形成、文字和艺术成为宗教的附属品,成为天人沟通的工具。前者在兴起的时候突破了自然生态系统的束缚,并与旧时代之间产生了断裂,后者则从史前继承了各种制度观点与仪式。这无疑是一个大胆的假设,即认为中国---玛雅文明曾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流,而苏美尔文明只是一种例外。这个观点无疑是对传统历史观的严重挑战。古代中国文明有一个重要的观念,就是把世界分为截然不同的两个层次,如天和地,人和神,生与死。上天与祖宗是知识与权力的源泉,天地之间的沟通必须以特定的人物和工具为中介,这就是巫师与巫术。统治者只要掌握了这二者以及附属于他们的艺术、文字等物品,就占有了与天和祖先的交通大权,也就取得了权威。三代的统治都带有强烈的巫术色彩,这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主要特征,即中国的古代文明是所谓“萨满式”的文明。 2.结合中华文明形成的自然条件特点,说明我国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存在严重宗法血缘性的原因。 参考答案:中国文化发源于黄河流域中原地区,印度河、两河、尼罗河三个河域加在一起都没有中国的这块地方大。换句话说,中原腹地之大等于一个小世界,在这个小世界里没有严重的交通阻碍,黄河流域也不象印度那样被分割得支离破碎,于是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从东到西都有差不多的风貌。这种横向的延续性表明交通良好,可以彼此相互学习。就物资来说,以安阳为中心,向外画50公里到60公里的半径圈里,什么样的资源都有。而黄土层又构成特殊的条件,黄土并不天然地肥沃,有赖人为的努力,有一分力气下去出一分东西,放两分下去出两分,不放就什么都没有。耕作也象尼罗河一样,需要长期地保持一块耕地才可能有好的收获。长期改良小耕种地区的条件造成中国地缘的土著和亲缘的结合,同一地点的乡亲住在一切久了就变成了一家人,使得在土著之外也有亲缘上的紧密结合。

古代史编年体-整合人教版必修中国古代史部分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 一、祖国历史的开端—先秦 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大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启夺取了王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代,原始社会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取代了。 西周实行了分封制(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宗法制(嫡长子为大宗,余子为小宗) 2、经济 (1)农业 生产工具:耒耜—商周出现青铜农具—春秋战国开始推广铁农具和牛耕 耕作技术:春秋战国时期,垄作法使用。 农业灌溉: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耕作方式: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 (2)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发达:原始社会晚期掌握冶铜技术—商周青铜铸造繁荣—西周已有铁器。 原始瓷器在商朝已经开始烧制。 商朝已有了织机。西周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3)商业 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商业繁荣。 (4)经济政策 a、土地制度 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夏、商、周时期:一切土地属于国家,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井田制。 春秋时期:私田发展。 战国时期:各国进行了变法,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 、重农抑商 商周时期:国家鼓励和支持商业发展 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 3、文化 (1)思想 商周时期:学在官府。 春秋战国时期:学在民间,百家争鸣。出现了诸子百家。 (2)发明和发现 书写材料:龟甲和牛骨—青铜铭文—竹书和帛书 天文学: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和哈雷彗星的记录 战国时期石申用赤道坐标记录了800多颗恒星的位置。 历法:夏朝的《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3)文学 《诗经》、屈原和《离骚》 (4)书画和戏曲 书法: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的体系。

中国画: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 二、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 1、政治制度 (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自称“始皇帝”。 虎符制度 皇帝制度:皇位世袭、皇权至上 以皇权为中心的的中央政权组织:三公九卿 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 (2)汉朝 中央集权发展:郡县和封国并存。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王国越分越小。 君主专制演进: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 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选官制度:察举制。 2、经济 (1)农业 生产工具:西汉赵过推广的耦犁,后来出现犁壁。耦犁到东汉推广到珠江流域。 耕作技术:赵过推行代田法。 (2)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两汉的高炉炼铁和烧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 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 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西汉开始我国丝绸远 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丝国”誉称。 (3)商业 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发展比较艰难。 西汉的陆地和海上丝绸之路。 (4)经济政策 西汉时期,汉武帝推行一系列经济政策,包括: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 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加重税收等。抑制富商大贾势力。 3、文化 (1)思想。 汉初,实行无为而治。、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任用儒士,习“五经”, 兴办太学。 (2)发明和发现。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九章算术》 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书》 战国问世、西汉编订的《黄帝内经》、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3)文学。 汉赋—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 张衡的《二京赋》

中国古代史研究热点问题

中国古代史研究热点问题 一、秦汉简牍学研究: 新史料的出现是推动历史研究纵深发展的动力之一,尤其是秦汉史的研究,传世的文献资料比较少,制约了史学研究的发展。本世纪初,在西北的新疆、甘肃等地,陆续出土了不少汉简,一些学者开始利用这些资料对秦汉社会进行研究。建国以后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考古成果似乎十分垂青秦汉历史,秦汉简牍大量的出土。主要有1975年云梦秦简、1990-1992年敦煌悬泉置汉简、1993年连云港尹湾汉简、2001年张家山汉简、2002年江西里耶秦简、2002年长沙东牌楼汉简等等,大量简牍的出土,为秦汉史的研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研究者们利用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物相结合的方法,在秦汉官僚制度、地方行政制度、法律制度、民族关系、社会史等方面的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云梦出土了一千多支竹简,主要是秦代的法律制度,还有反应当时社会风俗的《日书》。1996年里耶出土的秦简达三万多枚,主要是地方的官方档案文书,10多万字的文字资料大大充实了少得可怜的秦史资料。这批简牍是秦时县一级政府的部分档案资料,内容包括政令、各级政府之间的往来公文、司法文书、吏员簿、物资(含罚没财产)登记和转运、里程书等。运用简牍这批简牍,学者们对秦朝的行政管理制度、文书制度、邮驿制度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张家山汉简主要有《二年律令》是汉初的法律条文。学者们不仅对汉初的法律、行政制度有了深入的研究。利用这些制度资料,研究汉初国家对社会关系的整合情况,推动了社会史研究的深入。尹湾汉简的出土,为研究汉代地方郡县机构中官吏组成,官吏的的升迁、职能等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推动了汉代行政制度研究的深入发展。 另外,简牍的整理、文字的识读、简牍文书的特点规律等都成为研究热点。 借助于新史料,不仅发表了大量的相关论文,还出版有《简帛研究》等专业期刊、以及简帛网站等。还出版了一些有分量的学术著作《汉代官文书研究》、《简牍文书学》等等。 二、中古社会变迁研究 中古社会变迁是近几年史学界在探究中国古代社会史研究新领域提出的命题。中古即魏晋——隋唐时期,上承秦汉、下启近古,跨越了约7个世纪之久,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在此期间,中国社会政治风云变幻诡谲,经济形势波浪起伏,文化图景绮丽瑰伟,既与前后时代的发展变化紧密衔接,又存在着许多可以标识为“中古特色”的时代个性和历史内容。中古社会演变的社会特征表现为:经济上,战国秦汉,是商品交换经济、城市经济非常繁荣的时代。自汉末三国开始,社会经济转变为“自然经济”。其时,城市破坏,城市商品交换经济衰歇,钱币废而不用;社会经济生活农业为主,自给自足为主。到唐中叶才又开始转化。唐中叶后,商业交换复兴。在劳动者身份上,汉代以编户齐民和奴隶,中古时期人们则主要是被称为“部曲”、“客”、“门生”、“故吏”等等的半自由的依附民。政治上,秦汉是官僚社会,中古则是贵族社会。这样一个更为深

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教材梳理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九主题中国古代文化(下)课时作业

主题训练(九)___中国古代文化(下)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图所示文物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项重大科技发明( ) 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指南针 2.北宋王安石的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隐含的科技发明是( ) A.印刷术 B.指南针 C.火药 D.造纸术 3.“百尺高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说的是赵州桥( ) A.设计科学 B.造型美观 C.桥面平坦 D.坚固实用 4.《天工开物》是我国的一部古典科技巨著,对于它的正确评价是( ) A.“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B.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C.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D.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巨著 5.《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下列选项中,哪一史实在这两部书中都能查阅到( ) A.郑和下西洋 B.秦始皇统一六国 C.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D.唐太宗被各少数民族称为“天可汗” 6.目前,在预防和治疗埃博拉等疫病过程中,下列著作中可能提供医治方法的是( ) A.《本草纲目》 B.《天工开物》 C.《梦溪笔谈》 D.《齐民要术》 7.端午节到了,青青想上山采些艾草(一种中药),她应查阅的著作是( ) A.《天工开物》 B.《本草纲目》 C.《水经注》 D.《齐民要术》 8.全书网罗“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历史事实,以与历代朝政兴衰得失相关的政治、军事、民族关系为主要内容,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该著作是( ) A.《史记》 B.《资治通鉴》 C.《金刚经》 D.《贞观律令》 9.唐朝时期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唐诗高度繁荣的原因不包括( ) A.科举考试重视考核诗赋内容 B.繁荣的经济为唐诗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C.唐朝实行宽松的政治政策对唐诗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D.隋朝亡国的教训促进了唐诗的繁荣 10.罗贯中写《三国演义》的题材源于( ) ①史书《三国志》②民间传说③民间广为流传的神话故事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11.“齐天大圣”孙悟空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 ) A.《水浒传》 B.《西游记》

中国古代史考试题

1.唐宋时期主户和客户的含义有何变化? 2.科举制度的意义? 答:(1)科举制的创立冲破了士族门阀垄断国家政权的局面,为庶族地主出身的士人开辟了参政机会,不仅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而且促进了官僚体制的成熟,完善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2)有力的促进了教育文化的发展,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3)有利于边远地区的社会进步 (4)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权和任用官吏的权力,从地方豪门地主手中集中到中央政府手中,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揭开了中国选举史上新的一页 (5)对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形成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3.王阳明的主要思想和精华有哪些? 答:(1)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哲学命题,认为心是一切事物的本原,是有心派生出来的 (2)提出知行合一的认识论命题,反对朱熹的知先行后的说法 (3)提出致良知的说教,作为道德修养的方法 (4)在治学方面强调独立思考,自求自得,反对盲从权威。 (5)实质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目的是消除人们的反抗动机 4.南方经济的发展纲目(十三章第三节) 答:一.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1)唐朝后期,安史之乱使北方遭到严重破坏,经济恢复和发展比较缓慢(2)北方长期战乱,迫使北方人口不断南迁,不仅为北方增加了众多劳动力,而且为南方带去大量技术和经济开发资金(3)江南从六朝以来就有了发展,社会安定,为发展经济提过有利条件。 二.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1)水利事业发展,耕地面积扩大 (2)农业工具改进如曲辕犁的发明 (3)农业生产超过北方,粮食产量居全国首位 (二)南方手工业的发展 (1)纺织业的发展,质量和产量超过北方 (2)茶叶生产的发展和《茶经》的出现 (3)南方成为主要的造船业基地 (三)南方商业的发展 (1)出现众多商业城市,而且城市经济繁荣 (2)对外贸易获得很大发展 (3)城市和乡村中各种形式的定期集市出现 (4)许多城市出现夜市 (6)货币信用机构“柜坊”和货币兑换业务“飞钱”的出现 5.摊丁入亩和一条鞭法 答:摊丁入亩:又称摊丁入地,即将丁银摊入田赋一并征收。是雍正实行的赋税改革,将人丁税摊入地亩,按地亩之多少,定纳税之数目;地多者多纳,地少者少纳,无地者不纳,是谓"摊丁入亩",历代均以人丁、地亩作为双重征税标准,此举取消了自秦汉以来存在了两千多年的人头税。简化了收税程序,削弱了农民对国家的依附关系。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赋役负担,松弛了对人民的封建束缚,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有利于人口的增长和统治,不必为逃避逃亡,对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又推动作用。

中国古代史分期及历史特征简述

中国古代史分期及历史特征简述 子夜飞蛾这个是我查了一些资料后,融合所学知识自己总结出来的,由于在中国古代史方面相对比较薄弱,不敢说总结的很全面,而且可能有一点漏洞,希望大家能够提点建议,帮助我完善这方面的知识。 一、先秦时期: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建立 夏朝奴隶制建立,商朝奴隶制发展,西周奴隶制达到鼎盛,分封制使西周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疆域,宗法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分封制和宗法制相辅相成,互为表里,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春秋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大量荒地被开垦为私田,奴隶社会的基础——井田制遭到破坏,诸侯不再听命于周天子,奴隶制开始瓦解。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进行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制确立。 二、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结束了诸侯争霸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

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实行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官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汉朝承袭秦朝制度,实行了一套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的措施,在这一时期民族融合加强。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的分裂,民族的融合,江南经济的开 发 这一时期国家长期处于分裂之中,各个政权并立,相互之间战争不断,北方的战乱迫使少数民族内迁,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也加速了民族的融合。同时战乱使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江南地区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发展趋于平衡。 四、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繁盛 这一时期封建经济繁荣,农业上耕作技术和灌溉技术进步,出现了曲辕犁和筒车;手工业生产技术进步,出现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商业也得到发展,出现早期银行的雏形柜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此时发展完善,三省六部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同时确保了皇权的独尊地位。科举制的繁荣推动了唐诗的蓬勃发展,不同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密切,民族关系和谐;对外贸易兴盛,都城长安成为国际性的

大学中国古代史习题..

中国古代史 第十章隋朝的统治与隋末农民战争 1、名词解释 大索貌阅输籍定样大运河瓦岗军 2、简要回答 (1)简述隋朝统一中国的经过。 (2)简述隋初发展经济的措施。 (3)简述隋朝的大运河。 3、论述题 (1)论隋朝能够统一中国的原因。 (2)试论隋炀帝的是非功过。 第十一章唐朝的强盛与衰落 1、名词解释 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三省六部武则天开元盛世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两税法元和中兴甘露之变会昌灭佛古文运动《唐律疏议》唐八史刘知几 2、简要回答 (1)说说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度。

(2)简述唐代前期的重要制度。 (3)简述唐代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4)唐代诗歌的发达表现在哪些方面? 3、论述题 (1)论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2)分析唐代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3)如何评价武则天。 (4)分析安史之乱的前因后果。 (5)论隋唐文化的特点。 第十二章五代十国的演变 1、名词解释 五代十国沙陀三王朝长乐老 2、简要回答 (1)简述周世宗柴荣的改革与北伐。 第十三章宋、辽、夏、金的社会状况 1、名词解释 陈桥兵变通判王安石变法澶渊之盟靖康之难绍兴和议

《资治通鉴》《梦溪笔谈》程朱理学 2、简要回答 (1)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简述岳飞的生平事迹。 3、论述题 (1)论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论北宋“积贫积弱”的原因。 (3)为什么说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第十四章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统一 1、名词解释 成吉思汗耶律楚材行省制度达鲁花赤驱口色目人《授时历》 2、简要回答 (1)简述蒙古三次西征的情况。 (2)简述元代的行省制度。 3、论述题 (1)试论元朝的民族压迫政策。 第十五章明朝的专制统治

2015年历史学考研中国古代史简答论述题汇编_含答案_

2015年历史学考研中国古代史简答论述题汇编(含答案) 由勤思考研历史学章老师为大家提供 简答题: 1夏朝是怎样灭亡的? (1)夏朝最末的一代国君名桀,暴虐无道。又筑倾宫、瑶台,生活更加奢侈腐朽。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亦更加残酷,阶级矛盾日益尖锐。(2)这时东方的商族日益强大,商族首领汤率兵伐夏,约在公元前16世纪,夏为商所灭,桀被放逐而死。 2商代青铜器共分为哪几大类? 商代青铜器可分为四大类:一是礼器,这一类器物纹饰瑰丽浑厚,典雅质朴,制作最为精细。著名的司毋戊鼎就属于这一类。二是饮食器,常见的有鼎、鬲、簋等,其中酒器尤多,证明商代奴录主贵族确是嗜酒成风。三是生产工具,有斧、锛、刀、锯等,多是手工业工具,农具很少,当时农业奴隶使用的农具多是木器、石器、骨器和蚌器。四是兵器,有戈、矛、钺、刀、箭镞等,其中青铜箭镞的数量是很大的,这在世界其他古代国家中是少见的,因为箭镞在射出后不能收回,如果不是青铜业发展到相当高度,就不可能用大量青铜铸造箭镞。此外还有乐器和车马器等。 3简述西周井田制。 井田制度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所谓“井田制”有三种含义:一是土地所有制。周天子名义上是全国土地的所有者,他以共主的身份,把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又将封地内的土地分封给卿大夫以至于士。各级贵族世代承袭受封的土地,所受之田,不经王室或公室的特许不准随意买卖或转让,这种土地占有制是奴隶制国家土地所有制。二是田地的形式。井田一般经过精心的疆理,整治为十分方正大小相连的方块田,田块之间有纵横交错的大小沟渠和道路,每一方块田为一百亩,做为耕作单位,称为一田,纵横相连的九田合称一井。三是经营方式也就是剥削方式,耕作井田的奴隶称为庶人或庶民,周天子在封授土地的同时把这种耕作奴隶成批地赐与臣下,以周天下为首的各级奴隶主贵族驱迫大批农业奴隶在井田上进行集体耕作,农业奴隶不仅为奴隶主贵族种田,还要服各种力役。 4略述“百家争鸣”发生的社会背景。 春秋、战国新旧阶级之间,各阶级、阶层之间,由于处于向封建地主制过渡的时期,斗争复杂而又激烈。当时的学者或思想家,都企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做出解释,或提出主张,于是出现了一个思想领域里的“百家争鸣”的局面。 5简述刘秀的用人政策及其目的。 刘秀实行了“退功臣而进文吏”的用人政策。东汉初年,刘秀认为他的功臣多是戎马出身,不熟悉封建的典章制度,不懂得如何治理国家,可是他们往往又自恃功高,不听命令,或不遵守法纪。为了表彰他们的功勋,刘秀封其中功劳最大的360多人为列侯,给予他们尊崇的地位,但却解除了他们的实权。刘秀很重视隐居山林、不仕王莽的士人。他认为这些人既熟悉封建制度,懂得治理国家;又情操高尚,不与时浮沉。所以就多方访求,重礼征聘。刘秀实行这一政策,其目的是为了能“总揽权纲”,加强中央集权。 6简述《史记》的内容及其意义。 《史记》上起黄帝,下迄“当代”(武帝时),全书为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130篇,52.65万字。以人物传记为主,辅之以编年和纪事,体例严整,内容丰富,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7简述张仲景和华佗的医学成就。 张仲景是东汉最著名的医学家,为救治病人,他“勤求吉训,博采众方”,撰成《伤寒杂病论》一书。晋王叔和析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此二书为后世医家的重要经典,张仲景被后世医家尊为医圣。华佗与张仲景同时,精医道、方药和针灸等术,尤精于外科手术。用“麻沸散”麻醉患者,能打开腹部,为肠胃等内脏做手术。华佗所编“五禽之戏”是一套健身操,常练有祛病延年之效。

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参考书

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参考书

————————————————————————————————作者: ————————————————————————————————日期: ?

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参考书 【教材】 《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主编,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中国古代简史》,张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历史学》(大学文科指导书目),李玉、吴宗国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中国历史文选》(修订本)张衍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通史参考书】 《国史大纲》,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中国文化史导论》,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吕著中国通史》,吕思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中华二千年史》,邓之诚,中华书局1983年版 《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版 《中国古代史研究概述》,《中国史研究》编辑部,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中国历史研究专题述评》,胡凡等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讨论集》,《历史研究》编辑部,三联书店1957年版 《中国古代史分期讨论五十年》,林甘泉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中国大历史》,黄仁宇著,三联书店1997年 【阅读杂志】 《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 【文献索引】 《中国古代史论文资料索引》,复旦大学历史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中国史研究入门》(上、下),山根幸夫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先秦史研究概要》,朱凤瀚、徐勇编,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战国秦汉史论文索引》,张传玺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书目论文索引》,武汉大学图书馆1982年版。 《魏晋南北朝研究论文书目引得》(1912-1969),邝利安编,台湾中华书局。 《东洋学文献类目》,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 【先秦篇参考书】 《中国文明起源新探》,苏秉琦,三联书店1999年版 《中国早期国家》,谢维扬,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李学勤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夏商史稿》,孙淼,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 《西周史》,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西周史》,许倬云,三联书店1994年版 《先秦史论稿》,徐中舒,巴蜀书社1992年版 《中国奴隶社会史》,金景芳,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春秋史》,童书业,山东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战国史》,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古史新探》,杨宽,中华书局1965年版 《先秦两汉史研究》,吴荣曾,中华书局1995年版 《十批判书》,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 《中国古代思想史》第1卷,侯外庐主编,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南大历年中国古代史考研真题

南京大学1995年中国古代史 1、简述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汉武帝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主要推行了哪些措施?各有什么作用? 3、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4、什么是牛李党争?他们争论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试评析其优劣。 5、清朝在康、雍、乾时期为建立多民族统一国家进行过哪些重大斗争? 1996 一、名词解释(任择5题,每题5分) 1、殷墟 2、四书五经 3、吐谷浑 4、侨洲郡县 5、淝水之战 6、庆历新政 7、乡度会试 8、土木之变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任择3题,每题10分) 1、何谓“十通” 2、唐朝的三省制 3、元朝统一的意义 4、“嘉靖倭难”的前因后果 5、明清小说的代表作举要 三、论述下列问题(1—2题必做,3—5题任择其一,每题15分) 1、东汉、唐、明三朝宦官擅权及其特征。 2、唐以来我国赋税制度的主要变化。 3、中国古代的皇位继承制度。 4、中国古代儒学的发展阶段。 5、明清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 南京大学1997年中国古代史 一、名词解释(任选5题,每题5分,共25分) 1.马王堆遗址 2.向戎弭兵 3.甘露之变 4.绍兴和议 5.一条鞭法 6.总督巡抚 7.四库全书 8.马可波罗游记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10分,共30分) 1.先秦诸子极其代表人物 2.熙(宁)(元)丰变法的基本内容 3.康乾盛世说明了什么. 三、论述下列问题。(任选两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中国古代辅政体制(宰相制)的变化

2、中国古代官员选拔制度 3、隋唐宋元明清的地方行政机构。 南大1999 一、标出以下考古遗存之今地(省级),并从中拣出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部分(打勾)。(每个一分共5分)马坝龙山磁山河姆渡长阳 二、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1975年在湖北__出土了一千支竹简。 2、西汉曾封__为南越王。 3、《春秋》三传指__,__,__。 4、《五经正义》的作者为__。 5、《太平广记》、《册府元龟》、《太平御览》和__号称宋代四大部书。 7、成书于十三世纪,原文为畏兀尔体蒙古文的一部著作名为__。 8、汉文文献将唐时都于拜占廷的东罗马帝国写作__。将苏门答腊岛上的强国写作_。 9、辽之南京称__府。元之上都为__,努尔哈赤与皇太极确定的政治中心分别为__(今辽宁新宾)和__(今沈阳)。 三、填写五代十国简表部分的空缺部分 国名开国者政治中心 __郭威开封 吴杨行密__ __孟知祥成都 北汉__晋阳(太原) 楚马殷__ 四、判断正误,误者予以纠正(每个4分,共20分) 1、出土的甲骨文全面反映了商代“有典有册”的盛况。 2、秦始皇派庄子入滇,封“滇王”。 3、曹丕行“九品中正制”,背离了曹操的“唯才是举”的原则。 4、以张角为首的太平道徒众活动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5、宋代“客户”指隶属于地主、官僚的外来户。 五、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15分) 1、共和行政 2、清议 3、喀剌汉王朝 六、问答 1、以“三省六部”制的由来与演化为主要线索,扼要说明专制主义强化的轨迹(28分) 2、扼要阐述“人头税”(含户税)从形成到消亡的历史过程。(12分) 南京大学2001年中国古代史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任选5题,每题5分) 1.三国(孙吴纪年)简牍 2.《管子》 3.《长恨歌》 4.侨州郡县 5.嘉定合议 6.文献通考 7.鱼鳞图册 8.改土归流 二、简述题(任选3题,每题10分) 1.汉武帝巩固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牛李党争及其社会影响 3.王安石变法 4.郑和下西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