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及意义

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及意义

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及意义
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及意义

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及意义

学丽

(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一、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

中国古代的学校名称各异,有序、校、学、塾、成均、明堂、辟雍、伴宫、灵台等。西方学校school,schule源于拉丁语shola,这个词又源于希腊语skhole,意思是“闲暇”、“休息”,后用来表示学习的地方。学校即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专门场所。它是一个规范性的组织,也是一个公益性的组织。

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有如下几点:

1.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是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

原始社会的教育是非形式化的:没有固定的校舍、教师等;虽有其公有平等的一面,但有很大的局限性。教育工作是附着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进行的。随着生产斗争经验的积累,铜器、铁器代替石器而成为生产工具,农业和畜牧业代替采集和渔猎而成为主要的生产事业,从而使物质产品丰富了,除供人类消费之外,还有大量的剩余。由于铁制工具的使用,使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为社会的分工提供了最主要的条件,社会的分工又进一步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部落酋长利用他们的特殊地位,特别是利用他们手中的武装力量,把这些剩余果实据为己有,在社会中逐渐形成了阶级,产生了奴隶制国家,占统治地位的奴隶主阶级,借助于国家机器对被统治的奴隶阶级进行管理,镇压他们的反抗,维护本阶级的利益以巩固其经济基础和社会秩序,而要做到这一切,需要有自己的各种国家机关和力量,如政府、军队、监狱等等,也就是社会的上层建筑,同时,也就需要论证这种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合理性的意识形态,这就需要有大量的官员、文士、僧侣和军人,这些专业人员都须经过专门的培养和训练,这使得无压迫、无剥削的社会不复存在。而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必须把一系列统治办法传给他们的后代,这就是古代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

2.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是学校教育产生的客观条件

随着社会的分工对生产力的影响,逐渐地,社会分工从单纯的生产劳动领域扩大到了整个社会,出现了体脑分工,使一部分人从直接的生产劳动中脱离出来,

从事社会管理和文化活动,为了统治者的目的,特权者的子弟需要学习军事统治、司法敛财,以及生产、文化艺术、宗教方面的知识,这些繁多的知识,绝不是在统治者的实际生活中附带学习所能获得的,必须组织专门机构专司其事,任用专职人员负责,并使受教育者脱离其他事务而专心致志地学习钻研,才能胜利完成任务,生产力发展后,一部分人专事脑力劳动,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分家,正是适应了这一需要,给学校的建立提供了前提。

3.文化大发展的需要

学校教育的出现除了以上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原因外,还有着文化发展方面的原因。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到了奴隶制社会,人类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且其中不少已经在漫长的岁月中系统化、抽象化,形成了分门类的知识和学问,如天文、地理、水文、医学、数学、建筑等等,对这些知识和学问的掌握已不可能通过日常实践活动中的非正规教育来进行,客观上要求有专门的学校教育来传授这些知识。第二,伴随着人们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经验的丰富,以及经验向知识的演变,在原始社会末期,已经产生了原始的文字。

4. 文字的产生、学校的出现与学校教育产生是直接联系的

另外,从文化教育的角度看,伴随社会发展而出现了文字。古代文字一般是图形文字,即照事物形象画出简单的图形,以为记忆之助;后来才出现象形文字、表音文字表意文字,这样,文字就成为记载当时人类总结出来的文化知识经验的唯一工具。所以只有文字产生以后,才有可能建立起专门进行教育、组织教学的主要场所——学校,才会出现专门从事教育和根据文献资料传授知识的人——教师。可见,没有文字,教育只靠人们的口传身授,就不会有上述意义的学校。文字的产生和学校的出现是直接联系的。

从以上的阐述中不难看出,学校教育是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不仅仅是奴隶主阶级为维护自已政权的需要而设立的。

二、学校教育产生的意义

1、社会意义

主要是指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反作用。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发展水平,教育义反过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史上出现五种不同的生产关系,就有

五种不同类型的教育。一个国家通过它制订的教育方针政策来控制教育,教育义反过来为巩固其统治服务,对社会政治、经济等发挥重要的作用。教育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教育义对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起重要作用;经济、政治对教育的影响,往往义是通过文化的发展反映出来。

教育还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的特点: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发挥教育的社会政治功能。《学记>指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欲化民成俗,必由学乎。”汉代教育家董仲舒在其《对贤良策》中,总结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向汉武帝提出建议:“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

总之,教育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这是教育的本质特点之一。教育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巩固经济基础:教育可以成为社会政治斗争的手段,影响民主法制建设;教育能够保存、传递以至创造人类文化;教育还可以起到保护环境、控制人口的作用等等。

2、个体意义

(1)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

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突出地表现在教育能促进个体的社会化。个体的社会化是个体学习所在社会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和各种思想观念,将社会所期望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内化,活得社会生活必需的只是、机能和行为要求,以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

个体的社会化是非常有必要的。人不可能孤立存在在这个社会上,社会化是其生存和参与正常社会生活的必要途径。“狼孩”“熊孩”以及在被隔离情况下长大的孩子就是因为脱离人的生活环境而不能有人的思维、意识、行为方式。这充分说明了社会化是人之为人的根本。

社会化的内容大致说来包括四个方面:学习生活技能、内化社会文化、形成社会性的发展目标以及学会认同身份和在每一场和下自己所处的角色,自觉按照角色所规定的行为规范办事。这里的规范主要是指在法律以及道德上的。

而个体社会化的场所就是学校,途径就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从思想意识、行为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并且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2)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人是社会性和个性的矛盾统一体,人的发展过程是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对立统

一的过程。人与人之间有相同的一面,又有不同的一面。相同的一面表现为人的社会性,社会性反映的是人对社会的适应,是社会化的结果;不同的一面表现为人的个性,个性是个体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它就是个体个性化的结果。

生命的独特性为教育培养学生的个性提供了潜在的基础,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并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同时又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

人的社会性和个性的统一,决定了教育在促进二者统一的基础上平衡二者关系的重要性。

有关学校教育的英语口语话题

1.Are college tuitions reasonable? 2.Are foreign languages part of the curriculum? If so, which languages? 3.Are most schools coeducational in your country? 4.Are there any subjects/classes you wanted to study but they weren't available at your school/college? 5.Are there good colleges in your country? 6.Are women encouraged to pursue education? 7.Do you have difficulty with school work? 8.Do you know anyone who does not know how to read or write? 9.Do you think teachers are paid enough? 10.Do you think your school is a good one? Why/why not? 11.Do you think your teachers give too much homework? 12.How can we improve our classroom? 13.How do you travel to school? 14.How long must you go to college to get a degree? 15.How much is too much homework? How should the homework load be managed? 16.If you have not attended college, do you plan on doing so? 17.Is it difficult for people without a college education to get good jobs where you live? 18.What are some good ways to learn English? 19.What are some important factors in determining which college to attend? 20.What are the qualities of a good student? 21.What are the qualities of a good teacher? 22.What classes would you take? 23.What do you study? What's your major? 24.What is the average age of a high school graduate? 25.What is your favorite class? 26.What was (or is) your favorite subject? Why do you like it? 27.Who selects the college you will attend -- you or your parents? 28.Why are you studying a foreign language? 29.Why do you think people become teachers? 30.Why is it helpful to learn a Second language ? 31.Why is it sometimes very difficult to speak another language? 32.Would you consider studying abroad? 33.How much free time does a high school student in your country have? 34.Do parents home-school their children in your country? 35.What do you think of home-schooling? 36.Do you know anyone who was home-schooled? 37.Do you think that most parents influence what university their child will attend? 38.Once you graduate from a university should you stop learning? 39.What are some ways a person can continue to learn? 40.Does education guarantee a good job? 41.Which is more important, the essential skills in life you've learned to develop on your own or the artificial structure in college about the "real" life? 42.Which high schools and colleges are the best in your country?

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及意义

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及意义 学丽 (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一、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 中国古代的学校名称各异,有序、校、学、塾、成均、明堂、辟雍、伴宫、灵台等。西方学校school,schule源于拉丁语shola,这个词又源于希腊语skhole,意思是“闲暇”、“休息”,后用来表示学习的地方。学校即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专门场所。它是一个规范性的组织,也是一个公益性的组织。 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有如下几点: 1.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是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 原始社会的教育是非形式化的:没有固定的校舍、教师等;虽有其公有平等的一面,但有很大的局限性。教育工作是附着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进行的。随着生产斗争经验的积累,铜器、铁器代替石器而成为生产工具,农业和畜牧业代替采集和渔猎而成为主要的生产事业,从而使物质产品丰富了,除供人类消费之外,还有大量的剩余。由于铁制工具的使用,使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为社会的分工提供了最主要的条件,社会的分工又进一步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部落酋长利用他们的特殊地位,特别是利用他们手中的武装力量,把这些剩余果实据为己有,在社会中逐渐形成了阶级,产生了奴隶制国家,占统治地位的奴隶主阶级,借助于国家机器对被统治的奴隶阶级进行管理,镇压他们的反抗,维护本阶级的利益以巩固其经济基础和社会秩序,而要做到这一切,需要有自己的各种国家机关和力量,如政府、军队、监狱等等,也就是社会的上层建筑,同时,也就需要论证这种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合理性的意识形态,这就需要有大量的官员、文士、僧侣和军人,这些专业人员都须经过专门的培养和训练,这使得无压迫、无剥削的社会不复存在。而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必须把一系列统治办法传给他们的后代,这就是古代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 2.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是学校教育产生的客观条件 随着社会的分工对生产力的影响,逐渐地,社会分工从单纯的生产劳动领域扩大到了整个社会,出现了体脑分工,使一部分人从直接的生产劳动中脱离出来,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核心

附件1: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总体框架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是学院发展的核心,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是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利于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保障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总体构架

以上五大体系的构建,在目标设计、组织保障、监控措施、反馈调控之间形成一个闭环,通过内部的协调和外部的沟通,促进学院教育教学质量在现有的办学条件下达到最佳的状态。 二、教学质量监控的目标体系 教学质量监控的目标体系通过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设计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科学制订并严格执行培养方案。培养方案是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指导性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必须保证培养方案的前瞻性和稳定性;要加强对培养方案制订过程的监控,深入调研、周密论证,从源头上保证

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培养方案一经确定,必须认真组织实施,严格执行;确需对培养方案进行调整的,应按规范程序递交申请进行审批。 (二)大力推进专业建设与调整,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学院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自身实际,科学制订专业发展规划,完善整体教学改革方案,优化专业设置,形成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布局,促进学院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要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努力提高新专业的办学水平。 (三)制订规范的课程标准。根据专业特点,注重教学内容更新和知识的全面系统,科学制订各专业课程标准,按照标准开展教学,严格规范教学行为。 (四)强化教材建设与管理。教材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学院做好教材管理工作,规范教材选用程序,提高教材的使用质量与效益;通过特色教材建设立项、联合编写教材等方式,积极推进教材建设工作。 (五)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与选聘。严格按照本科教学工作的相关要求,加大任课教师资格审核、监督力度,规范教师聘任,鼓励高职称,骨干教师多授课,切实保证教学质量。 (六)严格课堂教学要求,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根据《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上课规范》督促教师上好每一堂课。教师应根据大纲和进度计划在课前认真备课并精心设计教案;上课预备铃响前到达教室或上课地点候课,准时上课;上课开始和下课结束请学生起

学校教育_社会教育_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人的观念也随之而变化。如此,教育显得更加重要。一直以来,群众们都认为教育只是学校的事,殊不知它与家庭,社会都有很大关系。一、学校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一般说来,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学校教育是个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组成部分,个人在学校里学校教育是个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组成部分,个人在学校里接受计划性的指导,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学校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决定着个人社会化的水平和性质,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基地。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社会尊师重教,学校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在社会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教育有这些特点:1.职能的专门性.学校教育职能是专门培养人,学校是专门教育人的场所。学校教育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比,其不同之处首要的便是学校教育的专门性。2.组织的严密性.教育的特点在于对人影响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学校教育正是体现了教育的特点。学校教育的目的性和计划性集中体现在严密组织性上。是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态所不具备的。3.作用的全面性.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作用是全面的。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对人的成长影响多少都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影响的范围也往往只侧重在某些方面。4.内容的系统性.适应培养造就全面完整社会人的需要,学校教育内容特别注重内在连续性和系统性。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在教育内容上一般具有片断性。5.手段的有效性.学校具有从事教育的完备的教育设施和专门的教学设备,如声像影视等直观教具,实验实习基地等等,都是学校教育的有效手段。6.形式的稳定性.学校教育形态比较稳定。它有稳定的教育场所、稳定的教育者、稳定的教育对象和稳定的教育内容,以及稳定的教育秩序等等。这些特点都表明了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非常重要。 二、社会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教育是通过学校以外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对青少年和人民群众进行的教育。社会教育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相比有许多自身的特点:1 开放性.社会教育部向学校教育具有诸多限制。它没有年龄,时间,地点,等局限,随时随地都可以接受教育。2 群众性.社会教育的服务对象不仅是青少年,对各个年龄阶段,各行各业人员都有重要意义。3 多样性.社会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有极大的灵活性和多样性。4 补偿性.有些学校尚不具备的知识需要社会教育予以补充。5 融合性.社会教育不仅具有独立形式,而且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教育日益发展,尽管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目前还处于辅助和补偿地位,但他越来越显示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的社会教育具有其他教育形态不可比拟的特殊作用,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下述各个方面:第一,社会教育直接面向全社会,又以社会政治经济为背景,它比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具有更广阔的活动余地,影响面更为广泛,更能有效地对整个社会发生积极作用第二,社会教育不仅面对学校,面对青少年,更面对社会的成人劳动者。这不仅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满足成年人继续学习的要求,有效促进经济发展,还可以通过政治、道德教育,促进社会安定与进步。第三,社会教育形式灵活多样,没有制度化教育

学校教育制度及其形成

学校教育制度及其形成 一、什么是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用以指称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管理体制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等。其中的“各级”包括学前教育机构、小学、中学、大学等不同阶段;其中的“各类”除普通学校外还有各种专业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业余学校等不同类型。它们构成了纵横交错的学校教育系统。可见,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教育制度体系中最严密、最有效的基本制度,是通过立法作出规定而建立起来的,从而保证一个国家学制的统一性、稳定性和完整性。或者说,学校教育制度是国家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制度保证,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需要明确的是,学制是由国家政权机关制定并颁布实施的,制定学制不能凭主观意志,因为任何一种学制,都要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制约。 二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 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⑴前制度化教育 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人类早期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 教育实体的出现,意味着教学形态已趋于定型。教育实体的产生式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它属于形式化的教育形态。一般认为,在奴隶社会初期出现的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学校是其重要的标志。奴隶社会初期,生产力的发展已经到了时一部分人有可能摆脱直接的物质生产体力劳动,专门从事精神活动或智力活动,社会出现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于是教育活动开始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单独的专门事业。具体条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产力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可能的前提条件;二是社会知识经验的不断积累和丰富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教育内容;三是文字的形成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教育媒介。 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包括了古代的前学校与前社会教育机构、近代的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据目前可查证的史料记载,最早的学校出现在约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古埃及,欧洲最早出现的学校约在公元前8≈前7世纪古希腊的雅典。在我国的史料记载中,夏朝就有学校,但尚未完全确认,公元前1700年左右的殷有学校已从甲骨文的研究中找到证明。学校的产生,意味着教育活动的专门化,教育形态趋于定型。教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的概述 1、由来 孟子:尽心上,最早提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许慎:说文解字,最早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育,养子使做善 2、概念 2.1、广义:增加人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影响人思想和品德的都是,包括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广义教育的另一个版本 《教育大辞典》,教育现象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之一,指教育的外在表现, 形式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自我教育,自然形态的教育(渗透在 生产生活中,口授身传经验的现象) 狭义:学校教育:按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朝着所期望方向发展的活动。 更狭义:德育 2.2、家校合作的方式:互访,家长会,家长委员会 2.3、教育的日常用法: 过程:我从一场影片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方法: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社会制度:教育是振兴经济的基础 2.4、美国谢弗勒对教育的定义: 纲领性:(应然),因该是怎样的 描述性:(实然),实际是怎样的 规定性:作者的定义,我认为的 3、要素 3.1、教育者、受教育者:最基本的要素。 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书,参考书,影像资料以及教育环境知识经验),教育媒体手段(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师的语言),教育活动能过的场所和 设施,教育方法等 教育影响又叫做教育中介,教育媒介,教育举措。分为教育媒体,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活动方式方法和教育环境五种 3.2、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的矛盾是教育中的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可以说教育者受教者在双主体。学习是一种高度个性化活动。 有知识的人都可以成为教育者?(×),教育者主要是学校教育中老师 3.3、教育形态: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教育系统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的变化形势,也就是“教

学校教育轨制的形成与发展

(1)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1.前制度化教育 。 2.制度化教育3.非制度化教育 “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二)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现代教育特别是二战以后的教育制度,呈现出一些共同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一)古代教育 1.古代中国 在我国,一般认为正式的学校产生于奴隶制国家建立以后的夏朝。传说 当时已有“痒”、“序”、“校”三种教育机构。“痒”是兼施养老的教育机构,“序”具有明 显武士教育的特点,“校”则已是一种比较完备的军体性的教育机构。 2.古代印度 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 3.古代埃及   4.古代希腊、罗马 (二)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 “抑神扬人” (三)近代教育 。 (四)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征   (一)教育的含义   (二)教育的功能 1.教育具有影响社会发展的功能 2.教育具有影响个体发展的功能 教育的影响有正向的,也有负向的。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 ,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浅谈如何处理好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

浅谈家长如何处理好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当前,我国的教育正处于一个充满着变化改革和发展的时代。以前那种单一的、封闭的传统教育体系正逐渐被多元的、开放的现代教育体系所代替。行之先生所提出的生活化教育理论正日渐成为新的发展趋势。教育的社会化、社会的教育化正日益被人们所接受。这种发展趋势下,促使我们不能把教育理解为单一的学校教育,应该把教育作为一个整体,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就是这个整体中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有机组成部分。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儿童发展的影响是长远而深刻的,而青少年儿童走出家庭,更多的就是在学校。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和扩展。只有有机整合二者,教育连续性的特点才能充分表现出来 我是一名从教多年的小学教师,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重大影响,以及它在对学生的成长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应该让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其发挥对学校教育的巨大辅助作用。 一、家教中的一些误区 为了培养孩子成才,大多数家长能按照学校对学生`的教育要求进行配合。但是,由于有些家长教育方法和教育观点不正确,所以并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如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是我自己的,如何教育是自家的事情;有的认为不打不成才,对孩子采用打骂教育,使其失去天真和上进心;(例子:略)个别家长因孩子进步不大,对配合教育失去信心;还有的家长溺爱孩子,不能正确对待学校教师的教学要求,袒护孩子,在教育过程中与教师产生隔阂和矛盾;(例子:略)小学低年级学生大脑功能的可塑性比较大,不但容易接受新事物,而且容易形成习惯,

学校对基础教育的重要性

架起通往未来的桥梁 ——浅谈学校对基础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一般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假如将教育比喻成一个滑轮的话,则最里面的是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轴心;中间一层是学校教育,是承接轴心和外环的铁球;外环是社会教育,是滑轮正常运转的关键。由此可以看出,作为承接内外的关键节点,学校教育在学生成长历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德育教育 随着计划生育法的大力倡导,如今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在家里,他们每个人都享受着父母全部的爱,而父母在子女身上倾注全部心血的同时,却也埋下了一定的隐患,即过度疼爱孩子,致使孩子没有尊卑意识,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因此,作为家庭教育的承接,学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做好育人工作,加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如不然,将来走上社会的孩子难以走出自我的中心圈,很难适应社会的需求。 因此学校开设思想道德修养是必要的,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知识储备,教育学生尊老爱幼,感恩父母,关爱他人。此外,在班级日常活动之中,班主任有意识调动全班的团队合作精神,比如小组合作等来加强学生的合作互助的能力。当然,也可以组织观看一些视频,比如有关父母亲情的《妈妈再爱我一次》、《暖春》、《海洋天堂》以及湖南卫视的《变形记》等,以加强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心,还可以让学生回家帮父母做家务,体会父母的艰辛。家庭教育的缺失,正是学校教育必须重点突出的,德育是立人之本,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从娃娃抓起,不断深化,才能完善基础教育,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人。 二、心理教育 当今的孩子是养在温室的花朵,心灵脆弱,经不起风吹雨打。如今频频爆出的中小学生自杀的事例不在少数,而他们自杀的原因无非是因为完不成作业怕老师惩罚或与父母争吵。而这也正显示了心理教育在当前中小学中的力度的不足。因此学校贯彻落实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对学生能否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加上迫于升学压力,老师难免以成绩衡量学生的好坏,使得差等生很受冷落,难免心有郁结。因此,在平常工作中,老师首先要善于观察,善于与学生沟通,及时化解学生的心结。避免潜在危险的存在。 1.以“民主、平等、有效沟通”作为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基本出发点,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民主、宽松的环境,以民主、平等有效的沟通,这样才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 2.正确对学生进行学习辅导,克服学习中的畏难情绪,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在普通学校学习的大部分学生的文化素质较差,由于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或者没有养成刻苦学习的习惯……,形成学习我不行的不健康心理,难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从而在学习上否定自己,彻底放弃学习。针对这些情况,班主任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潜能的辅导、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习惯辅导;学习方法和策略的辅导;学习计划与学习监控的辅导等。其中学习方法和策略辅导,强调“学习方法的学习”,指导学生在学科学习中逐渐掌握阅读的方法、记笔记的方法、检验的方法,掌握集中注意的策略、理解与记忆的策略、解决学习困难的策略等。 3.帮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他们学会自我娱乐,防止心境长期压抑。 心情开朗、轻松、精力充沛、对生活充满乐趣和信心,对身体有良好的自我感受,是稳定而良好情绪状态的标志,它对个人的心理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患得患失、喜怒无常、经常情绪不稳定,而自己又不善于排遣和调节,就会导致心理障碍。在教会学生控制情绪的同时,班主任还要想方设法通过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强化学生的特长,使他们有一些排解烦恼的方法。

教育学发展史(二)学校产生的条件

(二)学校的产生 1、学校产生的条件 2、人类最早的学校 (1)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 产劳动过程而专门从事教育活动。(即生产力的发展使脑体分工成为可能)(2)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日益复杂。使原来那种融于劳动之中的,以口耳相授为主 要方式的,自发的教育不能满足人类社会传递生产和生活经验的需要,学校的产生便成为必要。 1、学校产生的条件 (3)文字的出现。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是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埃及的楔形文字,它为学校教育提供了可能,使知识有了载体,使师生之间的传授有了依托。 现在一般认为专门的学校教育是进入奴隶社会以后才出现的。如我国早在夏代(前21—16C)就出现了学校的雏形“庠”。《孟子·公孙丑上》,“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2、人类最早的学校 而世界最早的学校则是公元前2500年左右埃及的宫廷学校。我国最早的正式学校的产生是在商朝。 结论:教育是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而学校则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二、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农业社会的教育 (二)工业社会的教育 (三)信息社会的教育 特点: 1、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2、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 3、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一)农业社会的教育

(1)奴隶社会: 夏:“庠、序、校” 孔子:“有教无类” 教育内容:“六艺”是基本 教育目的:“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中国 (2)封建社会: 春秋战国:私学兴起,学术下移,出现了“士”阶层,打破了学在官府的统一局面。 秦:焚书坑儒,实行文化专制。 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在我国古代教育中的独尊地位。 在选仕制度上,采用“察举制”,始设太学,官学体制比较完善。 两晋:佛、道、儒并立。 南北朝:延续,儒学地位提高。 隋:儒学地位进一步提高,开始实行科举取士(607年开始,至1902年废除,在 中国历史上延续1300年之久)。 唐:儒学地位得到巩固,科举制进一步完善,出现了书院,官学发达。六学二馆:国子学(三品)、太学(五品)、四门学(七品)、律学、书学、算学(八品);崇文馆、弘文馆(宰相大臣、皇亲国戚)。 教育内容主要是“四书五经” 科举考试:抓住教育的主导权。 学成文武艺,售于帝王家。 人生四大喜: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他乡遇故知、久旱逢甘雨。范进中举。宋:书院发展达到高峰,最后书院也渐渐被纳入科举的行列。 元、明、清:延续前朝,明代“八股文”取士,科举制进一步模式化 中国农业社会教育特征 ①鲜明的阶级性;(原因:唯官有书,而民无书;唯官有器,而民无器;唯官有学,而民无学。) ②官学、私学并存;

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浅谈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作者:————————————————————————————————日期: 2

浅谈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窗边的小豆豆》有感一直以为教育只是一种职业,与教师有关的职业,只与教师有关,只是教师的事。上完教育学后才知道,那只是对教育的狭义定义。从广义上说,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发展人的能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广义的教育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就产生了,存在于人类的生产,生活之中,它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所以说,教育并非只和教师有关,学校,社会,家庭等等各个方面的因素都会对教育产生影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效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在这项教育工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关键,社会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决定因素。 在这里,我想借《窗边的小豆豆》中的几个场景浅谈下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小豆豆在被小学退学以后,机缘巧合下,小豆豆的妈妈找到了巴学园。进入校长办公室后,校长小林宗作先生并没有因为小豆豆是被当地公办小学退学的原因而刁难她,而是让小豆豆坐在椅子上畅所欲言,并且就像同小豆豆谈天一样探着身子非常认真的没有一丝厌倦地听她讲完四个多小时。我们可以想象小林先生的这种做法让小豆豆感受前所未有的

教师的亲切,同时给予了她无限的鼓励,给她的未来产生了长久的潜在的积极的影响。事实上,这种做法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但是却是师生关系所需的。现代师生关系的特点是民主平等性,互利互惠性,合作对话性,其重建更需要确立生命教育理念,教师应胸怀满腔的教育爱和善于倾听。但是将小豆豆退学的老师明显没有做到这点,只是一味地在小豆豆母亲面前抱怨和苦恼,最后甚至建议小豆豆妈妈另请高明。而小林先生却做到了这点。小豆豆的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反观现在,现代的教师们做到了这点吗?我们一直倡导教育改革,改什么呢?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教学内容?可是我觉得真正需要改革的,是这个教育框架下的师生关系,因为不可否认的是,教师在学生的求学生涯中起着不可磨灭的深刻的影响,乃至对学生未来的生活中也会产生不可小觑的影响。 如何改造师生关系呢?就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来说,要发挥教师在培养良好师生关系中的导向作用,首先就要加强教师素养的培养和加强,让老师拥有相应的职业道德素养,过硬的业务素养,和较强的能力素养,才能让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正确导向学生。在我看来,教师,是拒绝“经验”的职业,因为教育面对的是千变万化的最不完善的自然人,教育永远不会有一成不变的经验。因此,也就决定了教师一生都要不断学习,不断地自省,不断地应变和不

第一章 幼儿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选择 1、世界上第一所幼儿社会教育机构是() A.幼儿之家 B.幼儿学校 C.湖北幼稚园 D.南京鼓楼幼稚园 2、下列不属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是() A.主张“教学做”合一 B.强调“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C.提出“活教育”理论 D.要解放幼儿的头脑、双手和嘴 3、在原始社会时期,幼儿教育是完全融合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其主要任务是() A.保证幼儿存活 B.增强幼儿体质 C.开发幼儿智力 D.培养幼儿处理事情的能力 4、我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所幼儿教育机构是()年在湖北武昌创办的湖北幼稚园。 A.1840 B.1903 C.1904 D.1947 5、近现代人类社会教育活动的核心部分是() 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D.课堂教学 6、第一个阐述游戏教育价值的人是() A.福禄贝尔 B.蒙台梭利 C.陶行知 D.陈鹤琴 7、狭义的教育是指() 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D.社区教育 8、幼儿园在我国属于()体系 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D.社区教育 9、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是() A.幼儿期 B.婴儿期 C.幼儿前期 D.学龄期 10、幼儿教育产生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1、幼儿受教育机会平等的社会是()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2、教育没有阶级性的社会是()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3、幼儿社会教育机构是()的产物 A.物质基础 B.上层建筑 C.大工业生产 D.经济发展 14、最早的幼儿教育机构在()诞生 A.美国 B.欧洲 C.中国 D.印度 15、()创办了为平民子女服务的幼儿园“乡村儿童团” A.张雪门 B.陶行知 C.陈鹤琴 D.晏阳初 16、“幼儿的行为是其内在生命形式的表现”是谁的教育理论() A.福禄贝尔 B.蒙台梭利 C.陶行知 D.陈鹤琴 17、()1907年在罗马贫民区创办一所幼儿之家,用于实践自己的教育理论 A.福禄贝尔 B.蒙台梭利 C.陶行知 D.陈鹤琴 18、()在南京郊区首创了中国第一所乡村幼儿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 A.陶行知 B.陈鹤琴 C.张雪门 D.梁漱溟 19、()于1923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 A.陈鹤琴 B.陶行知 C.张雪门 D.福禄贝尔 20、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是() A.南京鼓楼幼稚园 B.南京燕子矶幼稚园 C.湖北武昌幼稚园 D.北平香山慈幼院 21、人类特有的社会性活动是()

关于对中国学校教育的认识和反思-

关于对中国学校教育的认识和反思 人类文明传承甚久,教育贯穿始终。教育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广义上讲,凡是能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的品德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指的是学校教育,当今社会的学校教育,根据不同需求和条件衍生出诸如技术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个类型的教育形式。本文仅就学校教育谈谈自己的观点。 说起中国的学校教育,众人肯定褒贬不一,各抒己见。中国的学校教育已经存在了4000余年,其中有根深蒂固的思想和改革创新的壮举。发展至今,存留下的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和华夏文明的灵魂。但是美好事物的背后总有一些不美好的影子相伴,当今中国学校教育的背后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和深思。 中国学校教育对我们整个国家和社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我们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发展的主力军,中国学校教育为国家输出了大量的知识储备,为发展建设注入了鲜活的血液。通过学校教育,我们不仅学习了中华文化的传统知识,也学习了大量的西方先进技术知识,这对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加大有裨益。从晚清到解放前这段时间,中国被资本主义国家列强在军事上重创,处处受人牵制,导致国家发展停滞,人民苦不堪言,究其原因是科技和科学水平的落后。然而一些新式学堂的开办和派遣学生留学等教育形式的出现,逐渐改变了中国技术匮乏的现状。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炸成功;1965年,生物学家们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此过程中,中国形成了一批学科较齐全、设备较好的研究所,培养了一支水平较高、力量较强的科研队伍,到1965年,全国科学研究机构已达到1700多个,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达到12万;1966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发射了第一颗卫星;1973年,袁隆平率领科研团队开启了杂交水稻的大门;2003年,中国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2006年,中国自主研发的歼十战斗机亮相······直到今天,我们国家的国际地位不容忽视,国家实力不容小觑,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巍然屹立时间民族之林。

教育学第一章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我国学校产生于公元前1000多年的()。 A.商代 C.夏朝 B.周代 D.春秋 2.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 A.希腊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3.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教育的主要内容是()。 A.六艺 B.八股文 C.自然科学 D.四书 、五经 4.提出“泛智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洛克 D.杜威 5.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 6.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A.孔子 B.孟子 C.许慎 D.朱熹 7.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A.达尔文 B.布厄迪尔 C.勒图尔诺 D.孟禄 8.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是指()。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卢梭 9.被称之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n A.赫尔巴特 B.康德 C.培根 D.夸美纽斯 10.世界上最早系统地论述教学理论的专著是()。 A.中国古代的《学记》 B.古代印度的《吠陀 C.柏拉图的 D.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理想国》 11.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法国 12.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 A.学校的产生 B.学制的建立 C.教育实体的出现 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 13.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下列哪部教育论著?()。 A.《学记》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 14.以“教育的多元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15.终身教育思想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欧洲,由()首先提出。 A.保罗?郎格朗 B.杜威 C.洛克 D.卢梭 16.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 A.白板说 B.做中学 C.儿童中心主义 D.实质教育派 17.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康德 D.洛克 18.1939年,明确提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 A.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维果斯基 19.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 A.《教师资格条例》 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B.《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20.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家是()。

(完整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塔孜洪乡中心小学布阿依夏木·依米提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一个重要环境,它是培养社会人才的摇篮,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及思想行为方面起到一个正确的引导作用。家庭则是未成年人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学生、家长是校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两大群体,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重视校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链接是十分重要的。家长作为学生的父母和教育的投资者之一,自然十分关心学生在校的发展和受到了什么样的教育。同时,促进家校协同也是校园教育的重要职责,家庭教育也要适应校园的要求并支持和配合校园教育,校园教育要依靠家庭教育。 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的三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环节,是缺一不可的整体。 (一)、家长教育是启蒙教育 家庭是未成年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成员尤其是家长的形象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直接的、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这里说的家长形象,包括家长的知识素养、品德修养、行为方式、人生态度以及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等方面留给孩子的基本印象。一个良好的家长形象,将会引导孩子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一个有明显缺欠的家长形象,会在孩子的幼小心灵深处留下病态的种子。一些家长对孩子要求很严格,总希望他有有出息,孩子出了点问题,总

爱指责学校怎样、老师怎样、社会环境怎样,唯独不对自己进行反思。其实,“家长就是孩子的镜子”。 (二)、学校教育的作用 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可以帮助青少年懂得磨砺意志,优化性格,自尊自信,陶冶情操,严于自律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具有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对待成功的正确态度,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去。在实践中,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提高与他人交往的能力,优化自己的性格,陶冶高尚的情操,锻炼坚强的意志,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战胜困难和积极对待挫折的勇气和本领。学校是进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主课堂,孩子在走向成年、走向社会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学校教育的作用在于教书育人,对孩子的德、智、体、美等方面进行基础性培养和开发,为其成为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基础。健康的学校教育,应坚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把思想道德教育、人格塑造摆在第一位。因此,抓学习成绩、抓升学率要与抓校风、班风、学风和学生思想品德修养结合起来。要改革和完善教育体制与教学体制,改革和完善招生与考试办法,切实纠正那种“唯分数论”的错误办学倾向。要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从校长到普通教职员工,都要既重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也重视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学校教育对个人发展的作用

学校教育对个人发展的作用 古城营小学路鸿娟 小小的书包,小小的人儿。从踏进校园的那一刻起,学校教育,注定在我们的人生中起着巨大的作用。那究竟什么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对个人的发展又有什么作用呢? 一般说来,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学校教育是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个人在学校里接受计划性的指导,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学校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决定着个人社会化的水平和性质,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基地。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社会尊师重教,学校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在社会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社会作用体现在多种方面。 首先,学校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成果的一种方式和途径,它代表社会对人的要求。根据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方向,选择适当的内容,采取有效的方法,对人进行系统的教育和训练,使人获得比较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让学生掌握他们应当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一直都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即所谓的“传道,授业,解惑”。通过老师的帮助,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回望过去,探索未来。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形成相互激励,争当优秀的积极进取的氛围,使得青少年获得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动力、热情和必备的基础。从而长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其次,学校教育以班级为一个集体,一方面促进青少年迅速学会共同生活,另一方面也很好的锻炼了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学会共同生活:它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参与目标一致的社会活动,学会在各种“磨合”之中找到新的认同,确立新的共识,并从中获得实际的体验,从了解自身、发现他人、尊重他人到与他人和谐相处。这使青少年学会更好地融入群体与社会当中。增强人际交往和沟通合作能力:卡耐基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靠他的专业技术,85%则靠他的人际处理能力。由此看来,单单拥有专业知识,很难达到成功。这也是众多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时,难以取舍的关键点。也许在学科知识方面,高薪请来的家教老师确实会给予孩子更多的发展空间,但对于孩子而言,每天面对的人除了父母,便是家教老师,生活圈子过于狭窄,缺乏与不同人沟通交流的能力,进入社会后很难与人建立良好联系。人际关系,乃至人脉就更无从说起了。除此之外,学校作为教育机构,为青少年多样化的发展提供可能和条件,使他们具有独立健全的人格和鲜明健康的个性,也使得他们在纷杂的事物中学会选择,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同时也使青少年拥有善良的人性、美好的内心和优雅的举止成为可能。他们学会清醒而客观地认识自身的价值和在社会上恰当的位置,懂得承担责任,包括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对人类和对后代的责任。 学校教育好处颇多,但为何现今却屡被诟病? 其实,学校教育亦有其弊端,也就是所谓的负向功能。教育在个体发展中处于主导作用,但是,这是“应然的”。在现实的教育活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