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二科学第二章

初二科学第二章

第一节大气层

重点:对大气层的重要性和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的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规律、对流层的特点

难点:大气的垂直分布特点,大气分层,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

大气的存在:地球周围被一层很厚的空气包围着,它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上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大气层。

大气的成分:大气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臭氧、水蒸气以及悬浮颗粒等物质组成。

大气层的作用:它像一件外衣一样保护着地球,使地球避免流星的撞击,同时还具有保温的作用。

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的规律:1、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在-84度~2500度

2、在0~12千米之间,大气温度随高度上升而降低

3、在12~55千米之间,大气温度随高度上升而升高

4、在55~85千米之间,大气温度随高度上升而降低

5、在85千米以上,大气温度又呈逐渐升高的趋势

6、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大气的分层依据: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特点及大气的密度、物质组成等

大气的垂直分层:(五层)

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在地球表面的厚度随位置而变化,两极地区的厚度最小,约为8千米,赤道地区的厚度最大,可达17~18千米;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对流层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对流层气温下面高、上面低,有利于发生空气的对流运动,而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雪、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对流层的各种天气变化影响着生物的生存和行为,对流层是大气层中与人们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平流层:12~55千米,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较适合民航飞机飞行。臭氧主要分布在平流层,正是因为它吸收了紫外线的能量,所以平流层的温度是随高度的升高而增加的。

中间层:55~85千米,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暖层:85~500千米,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航天飞机飞行区域

外层:地球大气与宇宙间的过渡层,其层底距地表约500千米,外层中当距地表约1000千米以上,大气变得十分稀薄,密度很小,到距地表5000千米处已接近真空。

第二节天气和气温

重点:天气的概念及气温的观测

难点:测量和度量气温的常用仪器和方法,百叶箱的作用

一、天气是什么

1、定义: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天气温度、湿温、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称为天气。

2、刮风、下雨、雷电等属于天气现象。

3、天气的要素:天气是由许多要点组成的,其中主要的是气温、气压、风、湿度和降水

二、气温

1、气温的含义:空气的温度称为气温。它是用来描述当地空气的冷热程度。气温是构

成天气的基本要素。

2、气温的测量

(1)气温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通常温度计分为: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金属温度计、也可分为普通温度计和最高温度计、最低温度计(2)气温度量单位:摄氏度

(3)在气象观测中,除了使用普通温度计定时测量气温外,还要使用最高温度计和最低温度计分别测量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3、百叶箱

一般把温度计放在一个漆成白色的百叶箱内进行观测。百叶箱内的气温比箱外低。

百叶箱内的温度波动比较小,所以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

百叶箱是安置测温仪器的防护设备,作用是防止太阳对仪器的直接辐射和地面对仪

器的反射,保护仪器免受降水强风等天气的影响,又能使仪器的感应部分有适当得

通风,从而真实地反映外界外界空气的温度及温度变化。

百叶箱一般安装在离地面1.5米高度的空旷的地方,因为这个高度气温变化较稳定,又是人类一般活动的范围。

注:一天中一般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小时,气温的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其原因是与太阳辐射和大地散热等因素有关。

4、气温与人类生活和其他生物的关系:

(1)气温与生物的关系非常密切,很多生物的行为和气温变化有关。

(2)气温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也很大,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为22度。

第三节大气的压强

重点:大气压存在的证明,标准大气压的数值,测量大气压的工具,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难点:利用大气压解释有关现象,大气压数值的测量工具的使用,水银气压计的原理,用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解释有关现象。

一、大气压的存在

1、定义: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要产生压强,这个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注: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覆盖实验、易拉罐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二、大气压的大小

1、大气压的大小可用水银气压计和空盒气压计进行测量。

空盒气压计有两行刻度,一行一百帕(hPa)为单位,另一行以毫米汞柱为单位,一毫米汞柱=1.33百帕

2、大气压的值:在海平面附近,大气压的数值接近760毫米汞柱,称为1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10帕

3、这么大的大气压,我们为什么没有受压的感觉?

这是因为人对环境的适应,人的体内也有压强,它抗衡着体外的大气压。

4、水银气压计的原理就是:托里拆利实验

5、大气压的变化

(1)大气压的大小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2)大气压的大小还受到天气、季节的影响而变化。

6、大气压的影响因素:空气密度和高度

三、气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1)气体流速的改变,改变了气体的压强,而且气体的流速越大,压强就越小,流速越小,压强就越大。

(2)跟气体一样,液体流速改变,也会改变液体的压强,而且液体的流速越大,压强也越小。

四、应用流速与压强的关系解释有关现象

第四节大气压与人类生活

重点:气压对天气的影响,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

难点:高气压区和低气压区的气流活动,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大气压与人类生产、生活用品的关系

一、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1、大气压的特点:

(1)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2)同一高度的不同区域,大气压的数值也不一定相同。

(3)同一地点的不同区域,大气压的数值也不一定相同。

注:大气压通常是不断变化的,它会随海拔的高度、时间、天气等因素的变化而发现变化,海拔高度升高气压下降。通常情况下,冬天比夏天气压高,晴天比阴雨天气压高。

气压高的区域叫做高气压区,气压低的区域叫做低气压区。

2、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1)高气压区空气从高空向近地面区下沉,低气压区空气从近地面区向高空上升。(2)由于空气的上升,使近地面区的气压下降,形成低气压,而上升的空气中常会含有一定的水蒸气,在气温降低时逐渐凝结,形成云,积聚后可能会形成降水,所以低

气压区多阴雨天气,下沉的空气中水汽由于温度升高变成水蒸气,从而不会出现水

汽凝结,也不会形成云而降水,故高气压区多晴朗天气。

总结:高气压区:气压高的区域。空气从上往下运动,天气晴朗,空气干燥

低气压区:气压低的区域。空气从下往上运动,阴雨天气。

二、大气压对人体的影响

1、大气压的变化对人体有一定的影响

晴朗天气,心情舒畅,而阴雨天会感到疲倦和心情不好,其主要原因是晴朗天气的大气压比阴雨天气高。

注:人的情绪、心情会受大气压的影响;人体对大气压的变化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

正常情况下,人皮肤内外侧受到的压强相等。气压的变化过大,会使人产生不良的反应。

三、大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

当气压增大时,沸点升高,当气压降低时,沸点降低

注:液体沸点与压强关系的应用---压力锅

A压力锅的制成原理:利用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

B压力锅有良好的密闭性,可使锅内获得较大的气压,使锅内液体的沸点升高。一般家用压力锅工作接近2个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接近120度,故压力锅煮东西易熟可节省燃料。

四、生活用品和大气压

1、真空保存袋:节省空间,防霉、防蛀、防菌、防潮等

2、吸尘器:利用大气压工作的清洁工具

3、抽水机

第五节风

重点:风向、风速的表示及度量,风向标、风速仪测定风向、风速

难点:风的形成、风向标的表示,目测风向、风速的方法

一、风的形成

1、定义: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

2、形成风的原因:风是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

3、风的两个基本要素:风向和风速

(1)风向标:观测风向的仪器,由箭头,水平杆和尾翼三部分组成。在气象观测中,风向是由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

(2)风速:指单位时间内空气流动的距离,其单位常用米/秒,千米/小时;风速常用风级表示;风速的测量仪器是风速仪

(3)风向和风速的天气符号:图中与小圆圈相连的短线段表示风向,风向标线上的短线段表示风速。一条短线段表示风速为4米/秒,即风级为2级,两条短线段表示风级为4级,半条短线段表示风级为1级。风向标线上常会出现风旗,一个风旗表示风力为8级。

4、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判定风向?

A将手指浸湿放在空气中,哪边较凉说明风从哪边吹来

B彩旗飘扬的方向来判断

C树枝被风吹动的方向来判断

4、风对人类生活有很大影响,如帆船航行,有些动物的行为也和风有关。大风暴来临前,

沙漠中的骆驼会表示惊恐,不向前走,刮大风时,一些会飞的动物不轻易起飞等。

第六节为什么会降水

重点:相对湿度的观测,空气湿度与气温,天气的关系,湿度与降水的关系,凝结和降水的形成

难点:相对湿度的概念,相对湿度与水汽凝结和降水天气的关系

空气的湿度

1、湿度表示空气中的水汽的多少

2、任何时候,任何地方的空气中都含有水汽

3、湿度的表示方法,通常用相对湿度来表示

4、空气的相对湿度与气温的关系:温度越高,空气中所能含有的水汽就越多,空气的相对

湿度就越大

5、观测湿度的仪器:湿度计

湿度计的种类:干湿球湿度计、毛发湿度计、自动感应湿度计等。其中干湿球湿度计是最常用的湿度计

干湿球湿度计的结构:由一支干球温度计和一支湿球温度计组成。湿球温度计的球部有湿棉纱包着

干湿球湿度计观测湿度的方法:先读出干球温度计的示数,在读出湿球温度计的示数,然后计算它们的温度差,最后通过差相对湿度表,即可得出相对湿度

干湿球湿度计的工作原理: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越小,湿棉纱布中的水蒸发的越快,带走的热量就越多,湿球温度计读数就越小,干湿球湿度计上读数差值就越大,干湿球温度计上的示数差就反映空气中水汽的丰富程度

从相对湿度表中可知相同气温下,干湿球湿度计上的示数差越大,相对湿度越小,气温越高,干湿球湿度计上的示数差越小,相对湿度就越大。

6、湿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湿度越大,空气中水汽越丰富,成云、降水的可能性就越大,

故可以根据湿度来判断天气变化的趋势

相对湿度过小,会使人感到干燥,皮肤发生干裂等,相对湿度过大,在冬季会感到特别寒冷,夏季则会感到闷热

讨论:谚语中的科学道理“燕子低飞要下雨”“蜻蜓低飞,不雨也阴”

结论:主要指的是空气中水汽多,湿度大,昆虫翅膀变软,飞不高,说明空气中湿度与降水有关。

三、降水

当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空气所能容纳水汽的能力下降而达到饱和,水汽就发生凝结。

1、水汽凝结的条件

A气温降低到一定程度

B相对湿度达到100%以上

C空气中有微小的灰尘颗粒

2、降水的形成:空气上升,冷却降温,水汽凝结,水滴增大,降水形成

降水的形成条件:空气的上升运动(冷却降温);充足的水汽(形成雨滴等)

降水的形式:雨、雾、冰雹等(固态或液态的水)

3、降水量的观测

度量单位:毫米

表示一定时间内地面积水的深度

常用雨量筒把雨水收集起来,观测时把贮水瓶中的雨水倒入雨量杯内,读出的刻度即为降雨量(若是固态水待熔化后测量)

第七节明天的天气怎样

重点:怎样看天气预报,天气图上重要的天气系统,天气图

难点:天气图上重要的天气系统,做简单的天气预报

一、获取天气预报的常用方法

1、通过看电视、听广播、拨发气象预报电话、互联网上查看等

2、通过分析天气图,自己预测天气

3、通过气象观测,自己制作天气预报

二、怎样看天气预报

1、“阴”指天空的总云量在8/10以上,“多云”指天空总云量在5/10~7/10,“少云”为天空总云量在3/10~5/10,“晴”在3/10以下

2、降水预报:小雨为12小时内降水小于5毫米,中雨为5~15毫米,大雨为15毫米以上。降水概率表示降水的可能性大小

3、15度~23度表示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

三、天气图

天气图:用来表示天气形势,是一种可以表现不同地方气象信息的地图

1、等压线:气压相等的地方的连线,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特点可以分析出常见的天气系统,

如高压,冷锋等

2、峰:影响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冷暖空气的交界面的锋面。向暖空气一侧移动的峰叫冷

锋,常带来降雨、大风、降温天气;向冷空气一侧移动的峰叫暖锋,常带来降雨,升温天气

3、高压、低压、台风等都是天气图中常见的天气系统

4、现在获取天气预报信息的途径有:地面观测站收集的信息,气象卫星,气象雷达,气象

探测火箭,气象探测气球,海上船舶、海洋气象数据自动收集装置

5、介绍天气预报的简单制作

第八节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重点:气候的概念,影响气候的因素,比热的概念,陆地、海洋的性质不同对气温的影响、地形对气候和降水的影响,季风

难点:比热的概念,陆地、海洋气温不同的原因分析,季风的形成

一、气候

1、定义: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

2、与天气的区别:天气是一个地区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而气候是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

气特征

三、影响气候的因素

1、基本因素是纬度位置,纬度位置不同,阳光照射情况不同,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

低;还有海陆分布、地形、地貌等

2、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所要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

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海洋和陆地的性质不同,对降水和气温的影响不同,海洋使得气温变化小,降水丰富,所以海陆分布是影响气候的因素之一。

3、比热容

(1)定义:把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1度时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2)单位:焦/(千克)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

(3)水的比热及所表示的含义

A水的比热为4.2×10 焦/(千克)其含义为1千克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度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 焦

B水的比热最大(良好的冷却剂、保温剂)

C不同的物质比热是不同的,即比热是物质的特征之一

结论:陆地(内陆)缺水且多砂土的比热较小,白天在阳光照射下,升温迅速,故白天气温高;晚上在没有阳光时,散热降温迅速,气温就低,从而导致昼夜温差较大。海洋(沿海地区)水多,水的比热大,白天在阳光照射下,升温不快,故白天的气温不高;晚上在没有阳光时,同样散热降温缓慢,气温就不会很低,从而使昼夜温差不大

四、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1、地形对气温的影响

(1)气温随着地势的升高而降低。一般海拔每增高1000米,气温会下降约6度

(2)向阳坡比背阳坡气温高

2、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山地的迎风往往形成比较多的地形雨,即迎风坡比背风坡多雨

二、季风

1、季风是在不同的季节里风向相反或近于相反的风。

2、我国的季风

A同一纬度受太阳辐射相同。由于大陆和海洋中的物质比热不同,海洋中水的比热比大陆中砂土的比热大,从而导致海洋和大陆的气温不同。

在冬季:海洋的气温比大陆高

在夏季:海洋的气温比大陆低

B根据空气的对流运动原理,在夏季,海洋的气温比大陆低,大陆上空气上升运动形成低气

压,海洋上则形成高气压,从而使夏季的风从海洋吹向大陆;在冬季,海洋气温比大陆高,使大陆上的气压比海洋高,风就从大陆吹向海洋,这样在两个不同的季节,中国大陆和太平洋之间就吹着风向相反的季风

季风的形成:冬季,欧亚大陆气温低,太平洋气温高,风就从中国大陆吹向太平洋;夏季,欧亚大陆气温高,太平洋气温低,风就从太平洋吹向中国大陆。这样就形成了中国东部的季风

我国东部季风的特点:夏季吹东南季风,冬季吹西北季风

世界上季风区域分布很广,其中以亚洲季风最强盛,范围最广

第九节中国东部的季风与西部的干旱气候

重点:中国季风气候的类型及分布,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西部干旱气候的特点,灾害性天气的成因及危害

难点:我国东部的季风和西部干旱气候的特点,灾害性天气的成因

一、我国东部的季风气候

1、我国的季风气候区指的是夏季风能够到达的地区

2、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一线,其以东以

南的地区为季风气候区

3、我国季风气候的类型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4、我国季风气候的主要特点:夏季吹夏季风(偏南风),气温高,降水充沛;冬季吹冬季

风(偏北风),气温低,降水少

5、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的利弊:

(1)夏季气温高,降水丰富,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

(2)冬季气温低,寒冷的天气常会对工农业生产造成危害如:寒冷和大雪会影响公路、铁路、航空运输、内河航运。“雪暴”会冻死牧区的牲畜等

6、季风气候会对动物的行为产生影响,如蜗牛夏眠,蛇、蛙冬眠等

二、我国西部的干旱气候

1、夏季风不能到达的我国西部地区一般降水稀少,为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

2、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气候形成原因是西部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夏季风(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3、我国西部的干旱气候的特点:全年降水量稀少,降水集中在夏季,季节变化大,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较大,日照充沛

4、干旱气候对生物的影响

(1)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日照充沛对农作物(如瓜果、棉花)有利,例如:吐鲁番的瓜果特别甜

(2)干旱区的生物有许多适应干燥少雨环境的形态特征和行为;

如:仙人球的茎粗,叶子变成刺;沙漠中的抬尾芥虫抬尾的特殊行为等

四、寒潮、台风和洪水

1、寒潮:

(1)定义:寒潮是大范围的强烈冷空气活动。

(2)带来的危害:寒潮会带来剧烈的降温、霜冻、大风和扬沙天气,对农、牧业、交通运输业带来较大影响

(3)我国每年约5次受寒潮袭击

2、台风

(1)台风时一种破坏力很大的灾害性天气,台风的半径一般有数百千米。台风中心叫台风眼,

那里风平浪静,云量少,而台风眼外侧半斤100千米左右的台风区域却是狂风暴雨区(2)台风的危害:台风带来的大风能够吹倒大树和不牢固的建筑物,在海上会形成狂风巨浪,

狂风暴雨易造成水灾

(3)台风来临时的防范:

不要待在大树下和电线杆旁,不能躲在不安全的房屋内,海上航行,作业的船舶要进港避风等(4)台风的有利方面:在干旱季节,台风会带来丰富的降水,有利于缓解旱情,降温等3、洪水:我国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

形成原因:持续性暴雨,台风是引发洪水的主要自然原因

第2节水的组成

重点:水的电解产物分析及结论,水的重要性质

难点:电解水实验的分析及解释

一、水的电解

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实验时可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溶液以增加

水的导电性)

2、接通直流电

3、(1)两个电极上将产生气泡。两支玻璃管内液面将下降

(3)两玻璃管中下降的体积比约为2:1,而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下降的体积较少。

4、用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有淡蓝色的火焰

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可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的气味是氢气

(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氧气

结论:1、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产了氢气和氧气,而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氢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即水氢气+氧气

2、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3、水通电后发生了化学变化

二、水的重要性质

颜色:无色沸点:1标准大气压下100度

气味:无味凝固点:1标准大气压下0度

状态:水的异常现象:一定质量的水,4度时体积最大

八年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第一节_大气层

第一节大气层知识点归纳 一、大气的重要作用 大气是指包围地球大气圈的整体,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大气的任何部分都直接或间接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影响,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阻挡来自宇宙和太阳的有害辐射,是地球上生物生存的保护层。 (由于大气圈的存在,挡住了绝大多数飞向地球的陨石,拦截下了大部分的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和来自宇宙的高能粒子流,保护了地球生命免遭外来的打击。因此,我们称大气圈是地球表面和 生命的盾牌。) ②提供动植物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各种气体。 低层大气各成分的作用 低层大气 组成 含量作用 干洁空气 氮78.09% 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氧20.95% 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二氧 化碳 0.03%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基本原料;对大气起保温作用臭氧很少能吸收太阳紫外线。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水汽很少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 固体杂质很少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③深刻影响地球自然环境如:增温、降温、刮风、下雨等大气现象,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 不断地塑造着地球表面的形态。 问:如果没有大气,地球会变得怎样? 答:如果没有大气外层,连呼吸所需要的氧气都没有;即使在你的耳边开炮,你也听不到一点声音;没有大气就没有天气变化;会易受陨石侵袭;温差也较大;二、大气的温度以及大气分层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规律: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84/2500之间。在85千米以上,大气的 温度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大气的温度分布是不同的;且是分开层次的。因此整个大气圈具有成层结构。温度先是降低, 再是升高。 依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我们将大气主要分为5层 A、各大气层是如何分层的? 1、对流层:是紧贴地面的一层,它受地面的影响最大。因为地面附近的空气受热上升, 而位于上面的冷空气下沉,这样就发生了对流运动,所以把这层叫做对流层。它的下界是地面,上界因纬度和季节而不同。据观测,在低纬度地区其上界为17-18公里;在中纬度地区为10-12公里;在高纬度地区仅为8-9公里。夏季的对流层厚度大于冬季。以南京为例,夏季的对流层厚度达17公里,而冬季只有11公里,冬夏厚度之差达6公里之多。 2、平流层:从对流层的顶部,直到高于海平面50-55公里的这一层。 3、中间层:平流层之上,到高于海平面85公里高空。中间层顶部尚有水汽存在,可出 现很薄且发光的“夜光云”,在夏季的夜晚,高纬度地区偶尔能见到这种银白色的夜光云。 4、暖(热)层:又叫电离层?。从中间层顶部到高出海面800公里的高空。这一层空气 密度很小,在700公里厚的气层中,只含有大气总重量的0.5%。据探测,在120公里高空,声波已难以传播;270公里高空,大气密度只有地面的一百亿分之一,所以在这里即使在你 耳边开大炮,也难听到什么声音。 5、散逸层又叫外层。暖层顶以上的大气。它是大气的最高层,高度最高可达到3000公 里。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地球的“外衣”—— 大气(概括)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地球的“外衣”——大气 第一节大气层 大气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上1000米左右的高度内.与比地球半径相比,显得比较薄.然而对地球来说却很重要.它像一件外衣一样保护着地球.大气层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大气层的存在使各种复杂的天气变化得以发生;也使得地球表面的温度差比较小;大气层还阻挡了很大一部分可能对地球生物造成危害的紫外线辐射和小天体的撞击 大气的温度:大气温度变化范围约在–84℃~2500℃之间. 大气层:地球周围被一层很厚的空气包围着,(大气层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分为 1对流层:从地面向上约12千米,大气温度随高度上升而下降; 因为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绝大部分直接来自地面,因此离地面越高,受热越少,气温越低,气温递减率为0.6℃/100米 2平流层:12千米到55千米,大气的温度随高度上升而升高; 因为平流层的大气中含有臭氧,能够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使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 3中间层:55千米到85千米,大气温度随高度上升而降低; 这一层大气几乎没有臭氧,这使来自太阳辐射的大量紫外线穿过这一层大气而未被吸收.所以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下降的很快,到顶部时气温下降到-83℃以下.由于下层气温比上层高,有利于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故又称之为高空对流层可上对流层. 4暖层:在85千米以上到500千米,大气温度又呈逐渐升高的趋势. 暖层的气温很高,据测在300Km高度上,气温达到1000℃以上. 5外层.500千米到5000千米,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这一层温度也很高,空气十分稀薄,受地球引力场的约束很弱.一些高速运动着的空气分子可以挣脱地球的引力和其它分子的阻力散逸到宇宙空间中去.随着高度上升,大气逐渐变得稀薄.因此大气没有明显的上界.在1000千米以上高度大气密度非常小.到距地表5000千米处已接近真空. 对流层特点:是大气的底层.对流层在两极地区的厚度约为8千米.到赤道则增大到17~18千米.对流层集中了地球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对流层显著的特

初中物理教育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第二节运动的快慢 教案

第二节运动的快慢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了解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 过程与方法 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能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三、教学难点 1、速度概念的建立。 2、物理计算题的格式训练。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六、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物体运动有快有慢,哪些方法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导入:动物界中,兔子和乌龟水泡的加快?在龟兔赛跑的故事中,为什么是乌龟取得胜利?生活中判断物体快慢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学生自学教材第25页至第26页。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探究速度 活动一: 学生讨论生活中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思考课件展示的问题。 1.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路程的多少,跑在前面的通过路程多,运动得快。 2.相同路程,比较时间 通过相同的路程,先到达终点用的时间短,所以运动得快。 【小结】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两种方法:相同路程比时间,相同时间比路程。 2、判断物体运动快慢必须考虑到路程和时间两个因素。 活动二: 学生观看课件,思考讨论在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的情况下,如何判断物体运动的快与慢。 教师引导通过比值得出速度的定义。 【小结】 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来表示,速度的公式是v=st,变形公式s=vt,t=sv。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基本主单位是m/s,另外常用单位是km/h,1 m/s=km/h 【针对训练】3m/s= km/h 10m/s= km/h 72km/h= m/s 36km/h= m/s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_眼的成像原理-视力的矫正_答案

4眼的成像原理-视力的矫正 1.(2019·宁波模拟)某同学在学习“眼球折光系统”一节时,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如 图,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里放有一种透明液体表示玻璃体,则图示表示的眼球模型和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分别是(A) 图2-4-1 A.远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B.近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C.近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D.远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2.某同学是近视眼,戴上眼镜刚好能看清书上的字迹,为了摘下眼镜仍能看清书上的字迹,他应该(A) A.将书靠近眼睛,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 B.将书靠近眼睛,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正立的 C.将书远离眼睛,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 D.将书远离眼睛,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正立的 【解析】近视眼的晶状体太厚,看远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近视眼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戴上眼镜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才能看清书上的字迹;摘下眼镜后,书要离眼睛近一些,才能看清书上的字迹。眼睛看物体时,物距大于像距,物体在晶状体的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 A.近视眼只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B.远视眼只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C.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 D.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 4.有一次,小明上学前取自己眼镜时,发现自己的近视镜和爷爷的老花镜混在一起,如图所示,外形完全一样,小明想要找出自己的眼镜,下列做法正确的是(C)

A.用手摸镜片时,中间厚边缘薄的是近视镜 B.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近视镜 C.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能呈现一个大光斑的是近视镜 D.拿着镜片看字,把字放大的是近视镜 5.(2018·海南)每年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如果不爱护眼睛容易患上近视眼,矫正近视眼应配戴__凹__透镜(选填“凸”或“凹”)。视力正常的眼睛,远近景物都能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__实__像(选填“实”或“虚”)。 【解析】根据凸透镜的成像原理知,视力正常的眼睛,远近景物,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此时在视网膜上都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近视眼,是远处过来的光线,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要使像后移到视网膜上,应使光线进入眼睛前发散一些,所以配戴由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6.如图是凸透镜成像的实验,甲、乙是能在光屏上呈现清晰像的两种情形。这两种成像情形中,__乙__(选填“甲”或“乙”)能够模拟眼睛成像。为了模拟近视眼看东西模糊的情形,应该把图中的光屏向__远离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或使凸透镜的曲度变得更大。 图2-4-3 7.(2018·宁波)为了研究眼的成像原理,小科自主研制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水透 镜模拟眼的晶状体,通过注水或抽水可改变水透镜凸度大小。光屏和水透镜固定在光具座如图所示的位置。点燃蜡烛后,调节水透镜凸度,直至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__ 缩小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若将点燃的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要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对水透镜__抽水__(选填“注水”或“抽水”)。

初二科学第二章

第一节大气层 重点:对大气层的重要性和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的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规律、对流层的特点 难点:大气的垂直分布特点,大气分层,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 大气的存在:地球周围被一层很厚的空气包围着,它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上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大气层。 大气的成分:大气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臭氧、水蒸气以及悬浮颗粒等物质组成。 大气层的作用:它像一件外衣一样保护着地球,使地球避免流星的撞击,同时还具有保温的作用。 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的规律:1、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在-84度~2500度 2、在0~12千米之间,大气温度随高度上升而降低 3、在12~55千米之间,大气温度随高度上升而升高 4、在55~85千米之间,大气温度随高度上升而降低 5、在85千米以上,大气温度又呈逐渐升高的趋势 6、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大气的分层依据: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特点及大气的密度、物质组成等 大气的垂直分层:(五层) 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在地球表面的厚度随位置而变化,两极地区的厚度最小,约为8千米,赤道地区的厚度最大,可达17~18千米;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对流层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对流层气温下面高、上面低,有利于发生空气的对流运动,而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雪、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对流层的各种天气变化影响着生物的生存和行为,对流层是大气层中与人们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平流层:12~55千米,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较适合民航飞机飞行。臭氧主要分布在平流层,正是因为它吸收了紫外线的能量,所以平流层的温度是随高度的升高而增加的。 中间层:55~85千米,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暖层:85~500千米,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航天飞机飞行区域 外层:地球大气与宇宙间的过渡层,其层底距地表约500千米,外层中当距地表约1000千米以上,大气变得十分稀薄,密度很小,到距地表5000千米处已接近真空。

科学八年级上第二章天气和气候知识点总结

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一、大气层 1、大气主要集中在地表以上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 2、大气层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①大气层使各种复杂的天气得以发生;②使得地球 表面的昼夜温度差较小;③阻挡了大部分对地球生物造成危害的紫外线辐射;④阻挡了小天体的撞击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3、 4、对流层:大气底层,在两极地区厚度约为8千米,赤道地区增大到17~18千米。集中了地球约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最显著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聞創 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5、对流: (1)液体的对流 (2) 气体的对流 (3)对流层气温下面高,上面低,容易发生空气对流。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 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是与人们生活生产最密切的一层。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7、平流层:臭氧层吸收紫外线使温度升高,且天气现象少,适合高空飞行 二、气温 8、天气:短时间内近地面的气温、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9、气温:描述天气的基本要素,指当地空气的冷热程度 10、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我国常用的单位:摄氏度(℃)。 分层 高度(千米) 温度分布特点 对流层 0-17(赤道上空厚度为17~18千米;两极地区厚度为8千米)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平流层 17-55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中间层 55-85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暖层 85-500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外层 500以上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分层依据 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主要是依据大气温度 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气象观测中使用:普通温度计,最高温度计(测一天中最高温)、最低温度计(测一天中最低温) 温度计放在白色的百叶箱中(离地1.5米,避免太阳直射,防风、防雨、透风) 一天中的气温是不断变化的,气温最高值:下午2点(14:00);气温最低值:日出前后 11、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约为22℃ 三、大气压强 12、大气压的压强: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简称大气压 13、马德保半球实验:验证了大气会产生很大的压强 14、大气压的测量:空盒气压计(携带和使用方便)和水银气压计(测量较精确)测量单位分别为百帕(hPa )和毫米汞柱(mmHg ) 1 mmHg = 133 Pa 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 15、标准大气压:海平面附近,大气压数值接近1.01×105 帕,即 760毫米汞柱 16、利用大气压的生活用品:真空压缩保存物品、吸尘器、离心式水泵. 17、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 在同一高度,不同区域的大气压不一定相同,甚至同一地点,大气压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18、高压区:空气从上往下流,天气晴朗,空 气干燥,人心情较舒畅 低压区:空气从下往上流,天空多云,长形成阴雨天气,人感到疲倦、心情烦躁,有胸闷的感觉 19、大气压对人体的影响:人体对大气压的变化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短时间内气压变化较大,人会由于来不及作出相应的调节而出现各种不适症状,如:从平原进去青藏高原,气压减小而出现高原反应;反之也会有不适应现象。大多数人能通过自身调节,使反映减轻或消失。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 人体内也有压强,与体外压强大致相等,抗衡体外受到的大 气压,所以人体不会有异常反应。(中医拔罐疗法、飞机高空舱内须增压、宇航员穿内增压航天服)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 20、气压对液体沸 点的影响:气压大,液体沸点会升高(压力锅);气压小,液体沸点会降低 21、气压与流速的关系:气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液体压强也 会随着流速的增大而减小;通道越小,流速越大,压强就越小;流体遇到阻碍时,流速会变大,导致压强变小。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 力的方向:压强大向压强小 22、压强计算公式: P = S F (F :压力 S :受力面积) (此公式算出的是两个压强差) 四、风和降水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思维导图:第2章天气和气候

第2早天气和气候 思维导图目录 针对每章每节的知识体系,把每一节都整理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思维导图,图文结合,要点突出。思维导图源于课本,但高于课本;切合学生 实际,更融合方法与技巧。能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是高效学习的基础和有效保证。 章 2 SP / t \ f \ Z I 'I 、 f 节节节节节节节 12 3 4 5 6 7 豊鞘君豊&C-鞘幕 右,异<3, 占亍曰, 大=层 大宅的压强 凤和降水 天吒预报 宅倏和影响宅候的因素 我国的宅候特征与主要宅象灾害 Z

最显養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韻嶼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氧代、二氧化破等)对流层集中了地球约四分之三的大气质呈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雨、雪、大风等天气现象部发生在对流层对流层在两极地区的厚度约为8千米,到赤道则增大到17?18千米 f i ? 电H层 中间居、 八上冷下热('高空对《[ 才层/ * 大代W分《 大气层画 大宅温度变化和 分层 对流原理 下层热空气密度小,气流上上升;上层空 气溫度低.密度大,代流下沉 保护■阻扌当紫外线和小天体撞話、?作用各种天气变化和适宜的昼夜溫差

短时间内近地面的代溫、湿度.代 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称为天气t、天气 代溫:指当地大代的冷热程豪) ----------- 气溫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也很大。 气温与生物Q人休最感舒适的代溫约为22艾?各种农 --------------- -- -- ----- ------ ----- ------ 在代点观测中,除了使用普通\ 溫度计走时测量气 溫外?还要「气温测量使用最高溫度计和最低溫 度! 计,分别测11-夭中的最离气! 温和最低气溫/ (■ 安置溫度.湿度仪器 防止太阳对仪器的H接辐射和地面对仪 器的反射辐射 保护仪器免受强风、雨、蠡等的影 响,并使段器感应部分有适当的通风」 白色,反射热7百页箱 一天中宅温C 的变 化 中气溫最*?出现在午后2点最 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M ? M M ? 测畳气溫的工典衆溫度比我国常用单位是摄氏度(°C )

第六讲 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第1-3节复习 答案(2021年初二科学浙江版)

第六讲 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第1-3节测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模型的是( C ) A.B.C.D. 2.下列模型能表示氧气分子结构的是(B) A.B.C.D. 3.下面是4位同学对分子、原子、离子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B) A.B.C.D. 4.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下列物质不是由原子构成的是(C) A.金属铝B.铅笔内的石墨C.水D.黄金 5.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分子的是(B) A.氯酸钾B.空气C.二氧化碳D.水 6.在同一原子中一定相同的是(C) A.中子数和电子数B.中子数和质子数 C.质子数和电子数D.核电荷数和中子数 7.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D) A.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分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8.一种原子的核内有6个中子和6个质子,另一种原子的核内有7个中子和6个质子,则它们不同的是(B)A.质子数B.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C.核电荷数D.核外电子数 9.下列微粒中一定带电荷的是(C) ①分子②原子③质子④中子⑤电子⑥原子核 A.①②④B.②③⑤C.③⑤⑥D.③④⑤⑥ 10.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B) A.中子数不同B.质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D.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和不同 11.碳﹣12、碳﹣13、碳﹣14都是碳元素的原子,它们的主要差别在于(B) A.电子数目不同B.中子数目不同C.质子数目不同D.化学性质不同 12.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B) 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中子数相同 C.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D.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13.据媒体报道,中国科学家于近日完成比太阳核心温度高三倍的聚变反应,一座核聚变反应堆已经喷射出温度达到5千万开氏度(相当于4999万摄氏度或者9千万华氏度)的等离子体,并且持续了102秒的时间。氘和氚是核聚变的原料,已知氘、氚原子核内都只有1个质子,但含不同数目的中子,聚变发生后,氘、氚原子核转变为氦原子核。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核聚变是化学变化B.氘原子和氚原子是氢的不同元素 C.氘原子和氚原子属于同种元素D.氘原子和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14.铀235(其原子核内有92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为235)是核电站的主要燃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B)A.铀属于非金属元素B.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92 C.该原子核内有51个中子D.该原子核外有143个电子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复习资料

1.大气的重要性 a保护地球,如避免流星的袭击; b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氧气、二氧化碳); c臭氧层防止紫外线的伤害; d水蒸气能成云致雨 (固体杂质) 2.大气的分层 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根据大气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把大气球分成五层 3.对流层特点 1)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 2)两极厚度约8千米,赤道约17-18千米。 3)对流层集中了地球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4)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强烈的对流运动。 5.天气: 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的,其中主要的是气温、气压、风、湿度和降水。 6.空气的温度称为气温。气温表示当地空气的冷热程度。单位:摄氏度(℃) 7.百叶箱 1)百叶箱朝向哪个方向开着?朝向北方,防止太阳光的直接辐射。 2)百叶箱为什么漆成白色?反射太阳光,使所测温度接近真实温度百叶箱离地面的高 度一般是多少?为什么? 1.5--2米左右,这个高度空气稳定,并且人类活动都在这一高度,更具有实用价 值。一天中最高气温:常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常在日出前后

8.大气压强(大气压):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测量工具:空盒气压计、水银气压计 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水银柱=76厘米水银柱=1.01×105帕=10.3米水柱 离地面越高,空气的密度越小,大气压也越小.液体和气体在流动时,流速较大的位置,压强较小.当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升高;当气压减小时,液体的沸点会降低。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而且很大。 9.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大气压随高度、区域、时间变化而变化;高压区:气压高的区域。空气从上到下流,天气晴朗、干燥。低压区:气压低的区域。空气以下到上流,天气阴雨、多云。晴天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气压比夏天高。 10.生活用品与大气压:真空压缩保存袋、吸尘器、抽水机等等。 11.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在同一水平高度上,如果一个地方的气压和另一个地方的气压高低不同,就会形成风。风是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 风向和风速是测量风的两个基本要素。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空气流动的距离。常用单位有:米/秒、千米/时。风速常用风级表示。 12. 1) 空气中水汽的多少用湿度表示,一般是用相对湿度来表示. 相对湿度表示空气中水 汽的丰富程度(常用百分比表示) 2) 相对湿度最常用的仪器是干湿球湿度计,它是由一支干球温度计和一支湿球温度计 组成的.使用时只要读出并计算出两支温度计的温度差再查相对湿度表,即可得出 相对湿度. 3) 温度越高,空气中所能含有的水汽就越多. 4) 任何时候、任何地方的空气中都含有水汽 5) 干湿球湿度计两温度计值相差越大时,湿度是越大还是越小?为什么? 在相同的干球温度条件下,当干湿球湿度计两温度计值相差(干湿差)越大时,空气的相对湿度就越小.因为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越小,湿棉纱布中的水蒸发得越快,带走得热量就越多,湿球温度计上得读数就越小,两温度计的差值越大。在相同的干球温度条件下,当干湿球湿度计两温度计值相差(干湿差)越大时,空气的相对湿度就越小. 13. 降水过程:气温下降→水汽凝结→云滴→云滴增大→降水 a水汽凝结的条件:⑴相对湿度达到100%以上⑵气温降低到一定程度⑶空气中微小的尘粒.

初二科学(上册)第二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科学第二章复习提纲 第1节大气层 1、大气层:指在地面以上到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包围着地球的空气层。 2、大气层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大气层,则地球A、没有天气变化;B、没有声音;;C、易受陨石侵袭;D、温差很大。 3、大气的分层: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及大气的密度、物质组成,可以把大气分为5层-----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4、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重点记忆:A、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空气对流运动的规律: B、各种复杂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雷电等)都发生在对流层; *对流层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C、对流层的厚度不均匀,表现在两极厚度小,赤道厚度大 *小问题:1、家用壁挂式空调一般都安装在房间的墙壁上部,这是为什么? 答:夏天,空调吹出的空气气温低,密度大,会下沉,这样室间空气回形成对流,使整个房间内气温均匀。 5、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气流平稳,利于高空飞行;内有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对人类起保护作用。 第2节天气和气温 1、天气是什么? 天气是指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描述天气和气候最主要区别在于: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气候是指长时间的大气平均状况。 * 天气:晴空万里气候:冬雨夏干 2、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其中主要的是气温、气压、风、湿度、降水等。 3、气温------即空气的温度A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B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 C\常用的气温度量单位:0C D气温总在不断变化着,在气象观测中,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观察。 原因:(1)百叶箱里气温比箱外低;(2)百叶箱内的温度波动小,所以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 E\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一天中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日出前后。 F\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220C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知识点 含答案

---------------------------------------------------------------最新资料推荐------------------------------------------------------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知识点含答案第一节大气层 1.大气主要集中在地表以上千米左右的高度内,与地球的半径相比,显得很薄。 2.大气的重要性:①保护地球,避免的碰撞。 ②人类不可或缺的资源(氧气,二氧化碳)③ 臭氧层防止的伤害④ 能成云致雨 3.大气层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84 至 2500 摄氏度 4.大气的温度在垂直方向上是有规律的变化,因此可以把大气层分为五层,即。 5.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下降的是、。 6. 是大气的底层,云、雨、雪、雷电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该层。 7.大气层两极厚度约为千米,赤道约到千米 8.对流层集中了地球约的大气质量和的水汽固体杂质 9.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 10.对流层的成因:气温高的地方,空气,气温低的地方空气,从而形成空气的第二节气温 1. 内近地面的气温,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称为天气.天气是有许多要素组成的,其中主要的是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 2.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即当地空气的,是构成天气的要素。 3.我国常用的气温的度量单位是摄氏度。 4.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左右,一天中最低温度出现在 5.温度计通常放在一个白色的里。 原因 1:百叶箱里气温比箱外。 1/ 18

2:百叶箱内的温度波动,所以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 6.一般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约摄氏度第三节大气的压强 1.大气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最先证明大气压存在: 实验 3.大气压的测量: 气压计、气压计 4.标准大气压的数值接近即 760 毫米汞柱高。 所以 1 毫米汞柱约为帕 5.利用大气压工作的生活用品有: 、、真空压缩保存袋、吸盘挂钩、拔火罐、离心式水泵等 6. 大气压随海拔的增加而。 在同一高度不同区域的大气压也不一定相同。 气压高的区域称高压区,气压低的区域称区。 高压区天气,中心气压从往流动。 低压区天气,中心气压从往流动。 7.气压晴高雨低,冬高夏低。 8.人体对气压的变化,有一个逐步的过程。 9.大气压会直接影响人体血液的能力,大气压越高,溶解氧的能力越 10.高原反应的原因: 、 11.液体的沸点随气压减小而,随着气压升高而。 高压锅的原理是。 12.在气体或液体流动的情况下,气体或液体流速越,压强越,气体流速越,压强越。 第四节风和降水 1.风是空气的运动 2.风形成原因:在水平高度上,如果一个地方和另一个地方的气压高低就会形成风。

八年级下科学-第二章知识点

日期:年级:姓名: 八下第二章中考知识点总结 §1-1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1.使用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建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 ★2.下列所出示的代表符号的是,代表模型的是 A地球仪;B t;Cρ;D 细胞模式图;E地图;F S=vt;G W.C.; H O2 3.读图:书本P3图1-2液态水与气态水的模型,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1)水在状态变化中,水分子其本身(有或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的只是分子之间的; (2)态水的水分子之间间隔最大; ★(3)水的三态变化(物理变化)从分子角度看,其变化的本质是水分子本身(有或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发生了变化而已。 §1-2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1.电解水的实验中,发现水最终变成了两种不同的气体,分别是和,它们的体积比约为,这是个变化(物理或化学)。 2.英国科学家提出了原子的概念。 3.读图P5图1-8水分子电解模型图: (1)发现一个水分子通电分裂为个氧原子和个氢原子。个氧原子重新组合变1个氧分子,个氢原子重新组合变成1个氢分子; ★(2)从中可知化学反应从分子这个角度看,是分子为原子,原子再变成其它新的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或不发生)变化,而原子的种类(发生或不发生)变化;

★(3)化学反应从微观角度看,可再分,而不可再分,所以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 4.水通电时,水分子最终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它们的化学性质与水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或相同),★所以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注:当物质直接由原子构成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就是原子。) ★5.物质通常由构成,分子由构成,但有些物质也可以由直接构成的,如、、等。 (注:联系后面一节中可知物质也可能由另一种粒子离子构成,所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大类) 6.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保持铁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保持金刚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7.自然界中分子种类繁多,分子的种类是由和决定的。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经过不同的组合能构成千万种分子。 8.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如分子,也可以是由不同种原子,如分子; 9.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种类有、和,这些由同种原子构成的不同物质性质是不同的,主要原因是构成物质时原子的不同的。 ★10.原子与分子的主要区别是: A原子质量小,分子质量大;B原子体积小,分子体积大;C分子能构成物质,原子不能;D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E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粒子。 §1-3原子结构的模型 1.将下列科学家与其提出的相应的原子模型连线: 英国道尔顿电子云模型(电子像云雾笼罩在原子核的周围)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空气与生命》全章教学设计教案

.
第二章空气与生命
一、教学目标
第 1 节空气
〔第四册第十四个教案〕
1、认知目标: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组成空气的各主要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 稀有气体〕的利用。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实验现象背后原因的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坚持科学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空气的成分与测定氧气的实验。 难点:测定氧气的实验。
三、教学准备
演示空成份和测定氧气体积的实验相关仪器。
四、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空气在周围,我们可以通过风吹、打气等感受到。那么它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呢?
〔二〕新课教学 1、空气里有什么? 实验 1:证明空气中的成分。 准备-用排水法收集两瓶人呼出的气体,正放在桌面上。〔注:演示时多说明操作要领〕 再准备两个集气瓶,内盛洁净的空气。 〔思考:若想到树林里收集一瓶空气,该如何操作?〕 ⑴比较线香在两瓶内燃烧的时间。 ⑵分别通过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结论:空气中含有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 2:空气中氧气比例的测定。 按如图的装置操作,点燃红磷,燃烧完毕,打开夹子,观察水进入的体积数。 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 1/5 左右。拉瓦锡通过实验测得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后来又进
.

.
一步发现了其它的气体,包括稀有气体水蒸气等。 2、空气的利用 〔1〕氧气的用途: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出,老师作补充。 助燃:利用氢氧焰或乙炔+氧焰完成切割或焊接金属。 供给呼吸:航空与航天、抢救病人、潜水。 〔2〕氮气的用途:作保护气、食品保鲜、冷藏与冷冻。 〔3〕二氧化碳用途:作致冷剂,用于保存食品、人工降雨;还可用于化工和汽水、灭火。 〔4〕稀有气体的用途:不活泼,用作保护气,也可制成各种用途的光源等。
〔三〕板书设计
〔一〕空气的成份 〔二〕空气的用途
第 1 节空气
六、课后反思
.

浙江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知识点

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一、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1、模型 (1)定义: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反映和代替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解释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这就是模型方法。 (2)作用: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模型可 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象,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 2、符号:(1)代表事物的标记 (2)符号的作用: (1)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 (2)可避免由于事物形态不同引起的混乱 (3)可避免由于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引起的混乱 注:模型与符号的区分:模型可以反映或代替客观对象; 符号只能简单明了的表示事物。 二、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1、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1、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1、大多数α粒子穿透金箔,且不改变前进方向,说明原子核很小,原子中有很大的空间 2、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说明原子核带正电 3、有极少数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说明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 2、第一个提出原子概念的人是道尔顿;第一个发现电子的人是汤姆生。 3、原子的结构 核外电子:带负电荷 原子质子:带正电荷 原子核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中子:不带电荷

注:(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根据核电荷数(即质子数)区分原子和元素; (3)在一个原子核中一定含有质子不一定含有中子(如氢元素) (4)同位素: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等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四、组成物质的元素 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元素和原子的区别 2、元素的分类 1、金属元素 2、非金属元素(包括稀有元素) 注:稀有元素:性质非常稳定,在通常情况下很难与其他元素或物质发生化学 反应,在自然界的含量稀少的元素 3、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空气、海水、盐酸) 物质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O2、O3、N2、F e) 纯净物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C02、KClO3) 4、元素的分布 1、在地壳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其次是硅。金属元素含意最多的是铝,其次是铁。 2、在人体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其次是碳和氢。铁、碘、锌等为微量元素,这些 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都应维持在一个适宜的范围,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人体 健康。 3、海水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其次是氢,含量较高的还有氯元素和钠元素。 4、有机化合物主要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知识点含答案

第一节大气层 1.大气主要集中在地表以上千米左右的高度内,与地球的半径相比,显得很薄。 2.大气的重要性:①保护地球,避免的碰撞。②人类不可或缺的资源(氧气,二氧化碳)③臭氧层防止的伤害④能成云致雨 3.大气层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84至2500摄氏度 4.大气的温度在垂直方向上是有规律的变化,因此可以把大气层分为五层, 即。 5.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下降的是、。 6.是大气的底层,云、雨、雪、雷电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该层。 7.大气层两极厚度约为千米,赤道约到千米 8.对流层集中了地球约的大气质量和的水汽固体杂质9.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 10.对流层的成因:气温高的地方,空气,气温低的地方空气,从而形成空气的 第二节气温 1.内近地面的气温,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称为天气.天气是有许多要素组成的,其中主要的是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 2.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即当地空气的,是构成天气的要素。 3.我国常用的气温的度量单位是摄氏度。 4.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左右,一天中最低温度出现在 5.温度计通常放在一个白色的里。原因1:百叶箱里气温比箱外。2:百叶箱内的 温度波动,所以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 6.一般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约摄氏度 第三节大气的压强 1.大气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最先证明大气压存在:实验 3.大气压的测量:气压计、气压计 4.标准大气压的数值接近即760毫米汞柱高。所以1毫米汞柱约为帕 5.利用大气压工作的生活用品有:、、真空压缩保存袋、吸盘挂钩、拔火罐、离心 式水泵等 6.大气压随海拔的增加而。在同一高度不同区域的大气压也不一定相同。气压高的区域称 高压区,气压低的区域称区。高压区天气,中心气压从往流动。低压区天 气,中心气压从往流动。 7.气压晴高雨低,冬高夏低。 8.人体对气压的变化,有一个逐步的过程。 9.大气压会直接影响人体血液的能力,大气压越高,溶解氧的能力越 10.高原反应的原因:、 11.液体的沸点随气压减小而,随着气压升高而。高压锅的原理 是。 12.在气体或液体流动的情况下,气体或液体流速越,压强越,气体流速越, 压强越。 第四节风和降水 1.风是空气的运动 2.风形成原因:在水平高度上,如果一个地方和另一个地方的气压高低就会形成风。 风是从气压区流向气压区的。 3.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空气流动的距离,常用度量单位有:,千米/时等。常用和风 速仪来测量风向和。 4.湿度表示空气中的多少。 5.湿度的表示方法:一般用表示。相对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丰富程度,常用百分比表示。 6.温度越,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就越。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4-7节知识点+练习

第二章4-7节知识点+练习 第4节风和降水 风 1、风是怎样形成的 大气由气压区向气压区作运动,就形成了风 2、风的两个基本要素:, A、风向——风吹来的方向,常用的风向有八种。 气象观测中常用风向标观测风向 降水 1、空气的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多少。一般用相对湿度来表示。 (1)相对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丰富程度;常用百分比(%)表示(实际容纳的水汽产生的水汽压与饱和水汽压之比) (2)空气湿度与温度的关系:温度越高,空气所能含有的水汽越多。 (3)最常用的湿度计是:干湿球湿度计,它实质上是两支特殊的温度计(一支干球温度计和一支湿球温度计)。(4)空气湿度与天气的关系:湿度越大,空气中的水汽就越丰富,成云、降水的可能性就越大。 2.降水的形成条件: A、空气的相对湿度达到 B、气温,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降低 C、空气中有微小的 1)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最常见的降水是降雨 2)降雨量:表示一定时间内降落到地面的水层深度;度量单位---- ;测量仪器---雨量筒 第5节天气预报 1、常见的天气系统与天气的关系: A、高压系统:天气,等压线 B、低压系统:天气,等压线。 C、冷、暖锋面系统:锋面上天气变化比较复杂 冷锋:空气向空气一侧移动的锋, 常带来降雨,大风、天气;在 锋面以上 暖锋:空气向空气一侧移动的锋, 常带来降雨,天气 在锋面以上 第6节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1、气候 气候的含义: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 2、影响气候的因素: (1)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纬度位置不同的大地区,接受太阳辐射的量不同,在地球上所处的温度带位置也不同。 例子:我国最南的海南纬度,气温高、长夏无冬;我国最北的漠河纬度,夏季短,冬季长而寒冷。(2)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比热:我们把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在升高1℃时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水的比热最大。(由此说明水作冷却剂、保温剂的作用) A.气温:同一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沿海地区气温变化小,内陆气温的变化大 ●原因:海洋水和陆地土壤的不同 水的比热容比沙土大,所以在同样多的太阳辐射的条件下,陆地升温快、降温快,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 B.风向:白天在海边吹风,晚上在海边吹风。 C.降水:沿海降水较多,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内陆降水少,降水集中在夏季。 ●原因:距离海洋远近不同 (3)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A、气温随着地势的升高而降低:一般海拔增高1000米,气温会下降约℃。 B、山地的迎风坡――雨,背风坡――雨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第八节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 第八节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一、气候 (1)气候的含义: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 (2)天气与气候: A、区别:短时间与长时间; B、联系: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就是气候 女口:长夏无冬、秋高气爽等。我国大部分地区秋天均为秋高气爽,但不代表没有下雨天。 二、影响气候的因素: (1)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A、纬度位置不同的大地区,接受太阳辐射的量不同,在地球上所处的温度带位置也不同。我国的纬度位置:主 要在北温带,南部少部分地区在热带 例子:我国最南的海南纬度低,气温高、长夏无冬;我国最北的漠河纬度高,夏季短,冬季长而寒冷。就是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2)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A、比热:我们把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在升高(或降低)1C时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容。 比热单位:焦/ (千克?C),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kg •C) 水的比热:4.2 x 103焦/ (千克?C)是什么意思? 表示的含义--1kg水温度升高1C时,需要吸收的热量为4.2 x 103焦。 比热表的阅读以及比热容的理解: ⑴水的比热最大,沙石的比热容小。(由此说明水作冷却剂、保温剂的作用) ⑵ 不同物质的比热是不同的。所以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升高的温度、吸放热的多 少无关 ⑶不同状态的同一种物质的比热不同,说明比热与物质状态有关 [4]相同质量的不同物体在吸收(或放出)同样多的热量的时候,比热容大的物体其温度要升的慢(或降 得慢) B、同一纬度的海洋和陆地: 1>气温:冬季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I 所以,沿海地区气温变化小, 夏季陆地降升温快,海洋降升温慢了内陆气温的变化大 原因:海洋和陆地的性质不同,比热容不同 2>降水:沿海降水较多,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内陆降水少,降水集中在夏季。原因:距离海洋远近不同 (3)季风对气候的影响 A、定义:在不同的季节里风向相反和接近相反的风 B、季风产生的根本原因:海洋和陆地的性质不同 C、风向: 夏季------吹夏季风,风从海洋吹向大陆(夏季陆地气温高,气压低,海洋气温低,气压 高,风从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 冬季----- 吹冬季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冬季陆地气温低,气压高,海洋气温高,气压 低,风从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 D性质:我国冬季盛行偏北风,故干燥少雨,夏季盛行偏南风,故湿润多雨 E、世界上季风区域很广,以亚洲季风最盛行。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国家。 (4)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A、气温随着地势的升高而降低:一般海拔增高1000米,气温会下降约6C。 B、山地的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C、我国降水最多的城市:台湾火烧寮。原因:该市位于台湾山脉东侧的迎风坡上,有丰富的地形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