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大主线布局新型城镇化概念(附股)

六大主线布局新型城镇化概念(附股)

六大主线布局新型城镇化概念(附股)
六大主线布局新型城镇化概念(附股)

六大主线布局新型城镇化概念(附股)

六大主线布局新型城镇化概念(附股)

2012-12-15 10:17

编者按:继“美丽中国”概念后,新型城镇化成为二级市场关注的焦点。分析人士指出,事实上,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今年以来的多次发言均把城镇化作为强调对象。可以预期的是,城镇化将成为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经济增长源泉,后市建材水泥、建工机械、房地产、中小城镇商业股、汽车、环保等将成为年末A股一道靓丽风景。

基金调仓瞄准城镇化主题六大主线布局概念股

近期基金重仓股的频频暴跌,导致基金净值大幅缩水,不过这背后也隐现着基金调仓的身影。中国证券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虽然A股在四季度出现重挫,但在许多基金经理的眼中,个股的深度调整或成为明年行情布局的好机会,而出于对明年热点板块的预期,部分基金已经开始进行结构性调仓,“城镇化”毫无悬念地成为基金经理重点关注的对象。对于今年最后一个月的A股走势,多数基金经理已经不抱太大希望。但在A股击穿2000点后在明年会上演一波强势反

弹行情,他们却有着良好的预期。

天治财富增长(350001,基金吧)基金经理周雪军表示,对中小市值股票解禁减持、年底资金链、明年经济和企业盈利的担忧,将继续主导着股市走向,大盘总体疲弱。但在大盘跌到目前水平后,短期进一步下跌的空间和速度都不大;一些业绩有望持续增长、估值不高的个股开始出现吸引力,从布局2013年的角度可以逐步配置。

不过,周雪军还表示,更为显着的机会目前还看不到,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也难以期待,注重结构、关注节奏、积小胜为大胜,始终是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操作重点。

光大保德信则指出,在众多不确定性背景下,弱势的市场往往会选择更加谨慎,但大盘并非没有机会,因为短期来看,经济确实有阶段性企稳的迹象,如11月的PMI数据进一步回升,及刚公布的工业、企业的盈利也出现好转。

而从长期经济来看,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同志日前表示,他不完全赞成人口红利已经消失的说法,并指出,要以改革为动力促进经济发展,改革是未来中国最大的红利。据此,光大保德信认为,虽然市场难以找出较醒目的上涨动力,但对市场仍然有信心。

城镇化成新主线

在对A股明年行情预期乐观的同时,基金经理们也在寻找着能在明年大放异彩的投资主线,而政府力倡的“城镇化”毫

无悬念地成为基金经理们重点关注的对象。

海富通基金认为,短期来看,和投资相关的早周期类品种可能有较好的表现,但着眼于明年和更长期,城镇化和改革将在市场投资逻辑中占据重要地位。

其中,城镇化将为我国经济未来发展提供驱动力,在中国未来面临潜在经济增速下滑风险的背景下,城镇化的推进变得尤为重要。后市城镇化主题板块有望被市场深度挖掘。而围绕城镇化的投资思路,基建、服务业、新型制造装备将是三个重要方向。

光大保德信则倾向于沿着以下两条思路做投资:首先,在周期行业中挑选已经经历了较大程度供给收缩的行业和个股,例如水泥、地产等(但也要注意地产行业的风险正在显现。例如房产税范围力度扩大,房屋库存高涨,房价上涨等也值得特别关注);其次,在消费性行业,如在医药中,挑选有业绩保证的一线龙头股。

六主线布局概念股

城镇化发展将对国内哪些行业和板块产生影响?据证券日报报道,分析人士指出,可以预期的是,城镇化将成为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经济增长源泉,其中地产、水泥以及一些相关的民爆、机械等活跃品种可以考虑重点关注。

首先,在中小城市拥有丰富且廉价土地的上市公司。例如武汉地区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福星股份(000926)。城镇化提升

速度最快的中西部省份,包括河南、湖南、安徽、陕西、重庆、广西、内蒙等省市,目前这些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于东部地区。还有顺发恒业(000631)等上市公司。

其次,建工机械,相关公司如宁波建工(601789)、华菱星马(600375)、冀东装备(000856)、达刚路机(300103)、太原重工(600169)、中泰桥梁(002659)等。

再者,建筑建材,城镇化拉动了对建材的整体需求,重点关注水泥与管道。例如同力水泥(000885)、秦岭水泥(600217)、冀东装备(000856)(水泥机械)、金叶珠宝(000587)(装饰材料)、金洲管道(002443)等。

第四,电气设备,小城镇化发展可以扩大电力设备的需求,如正泰电器(601877)、汇川技术(300124)等等。

第五,在中小城镇布局商业网络的商业股,例如,重庆地区唯一的商业类上市企业重庆百货(600729),网点规模扩张迅速,受益于西部地区城镇化。另外,合肥百货(000417),银座股份(600858)等区域百货龙头也将受益。

第六,汽车,汽车的使用使小城镇星罗棋布的特点和效益得以彰显,利于对空间的优化布局。如潍柴动力、上汽集团(600104)(600104)。

福星股份(000926):为什么持续看好福星?

近期长江证券(000783)调研了福星股份,就市场上关心的问

题与公司进行了交流。

事件评论

市场上担心的问题是什么?——公司当前估值处于低位,主要缘于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宏观经济复苏与房地产政策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公司估值受到行业低迷的影响;二是随着武汉市城中村改造项目的逐渐减少,公司的成长空间受到质疑;三是城中村改造难度不断加大,公司的盈利能力有所下降;四是公司短期面临着一定的资金压力。

针对问题一:武汉房地产行业前景可观——《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纲要》等诸多政策和高铁、地铁等基础设施建设清晰表明,国家正在加快将武汉打造成为全国战略中心城市和中部崛起的引擎,这为房地产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与此同时,武汉市房地产泡沫化程度相对较轻,而刚需则持续旺盛,有力的保障了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

针对问题二:未来三年业绩有望稳定增长——武汉城中村的数量和规模位居全国城市前列,为福星的快速成长奠定了优质条件。未来二环线内的少数项目和二环线外的众多项目可能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何况当前公司的储备项目已经足以支撑未来三年的稳定增长。

针对问题三:政府政策支持城中村改造——虽然城中村改造难度与日俱增,但是政府的大力支持将有力的缓解成本上涨。今年国开行对公司团结村项目贷款8.3亿等事件,显示

了公司的融资受到政策的支持。经过长江证券(000783)测算,公司融资成本与其他上市房企相比并无显著差异。据长江证券观察,公司和平村等已经摘牌的城中村改造项目进展顺利。

针对问题四:公司融资能力和风控意识较好——虽然三季报显示公司的资本负债率和货币资金/(一年内到期长债短期借款)比例有所恶化,但是真实负债率和净负债率分别降至42.17%和76.37%。今年70亿销售目标的预计实现和中融信托等战略投资者的引进均将有力的缓解资金压力。

长江证券依然看好福星——虽然2015年以后武汉城中村改造终将结束,但是公司已经在探索开发模式的转型和外省的扩张,长江证券认为福星股份具备长期投资价值。预计公司2012、2013年EPS分别为0.903和1.127,对应PE分别为8.49和6.81,维持推荐评级。

顺发恒业(000631):期待业绩释放

预计12年销售额28-33亿元,较11年增长29%-52%。12年可售项目货值约100亿元,其中存量项目货值约15亿元,新推项目货值约85亿元。按存量项目20%、排屋10%、公寓35%的去化率保守估计,12年公司销售额可达28亿元,较11年21.5亿的销售额增长29%;按存量项目25%、排屋15%、公寓40%的去化率乐观估计,12年公司销售额可达33亿元,较11年增长52%。

预计1-5月销售额近9亿,上半年约11亿。公司今年至今主要在售楼盘为堤香、旺角城二期和吉祥半岛。长城证券预计公司前5月销售额近9亿。6月旺角城二期和吉祥半岛可新推货值近5亿,按40%的去化率估算,上半年应能实现约11亿元的销售额。

30亿的预收账款有望今年全部结转,释放0.70元业绩。公司11年年报显示预收账款51.9亿元,其中,和美家一期13.3亿元、风雅乐府16.7亿元,合计共有30亿元的预收账款有望在今年全部结转。12年结算净利率水平与11年24%基本持平,按此估算,12年净利润可达7.2亿元,折合EPS0.70元,较11年增长40%。从竣工交房进度来看,和美家一期自去年开始陆续交房,目前交房率已达85%;风雅乐府计划于6月中旬开始交房。公司年内完成全部交房任务、实现30亿元的结算收入的概率很大。

土地储备164万平米,75%位于杭州。以当前的项目售价计算,现有的土地储备未来建成后可供出售的货值近180亿元,即使公司每年销售40亿(过去三年年均销售额29亿)也足够4年以上之需。未作大规模土地投资,公司也避开了土地成本的高峰期,目前也无土地款支付压力,可以以相对从容的心态面对未来的土地市场,赢得可能的发展机遇。

达刚路机(300103):挑战与机遇并存,思路将决定出路

沥青路面机械领域内的优势企业。达刚路机与注二沥青路面

筑养讴备癿研収、生产、销售不技术服务,产品涵盖沥青材料深加工、沥青存储运和路面斲工讴备三大板块,是智能型沥青洒布车和沥青碎石同步封局车国产化癿先行者以及国家标准癿刢定者,在业内具备一定癿技术优势。

公路投资结构现拐点,养护将成“十二五”主要增长点。路网结构丌合理及养护周期刡来催生公路改造不养护癿内在需求,而觃划不政策癿双重导向则是公路投资结构真正转向癿现实推劢力。华泰证券(601688)预计“十事五”期间,公路投资将增加30%,增速较“十一五”大幅放缓。其中,新建投资下滑是大概率亊件,而养护投资则有望翻倍。

养护机械最受益,行业“十二五”增速有望达到40%。公路投资结构转发将使得行业需求结构収生发化,丌同产品因应用领域丌同,需求走势将出现分化。偏建造环节癿相兲产品需求将出现放缓甚至负增长,而偏养护癿相兲产品需求则有望出现加速增长。预计“十事五”养护机械年均增速有望达刡40%左史,行业产值增加4倍。

养护产品开发及海外市场开拓将决定公司未来成长性。

达刚产品目前涵盖公路筑养两大环节,其中,偏养护用产品收入占比丌足20%,使得公司短期业绩面临较大丌确定性。公司正积极迚行养护新品开収及海外市场开拓,此事者迚展将决定公司未来成长性。另外,充裕癿现金储备也为公司资本运作提供了一定癿想象空间。

盈利预测不估值。华泰证券(601688)预计,2012-2014年,公司EPS分删为0.31、0.46和0.56元。当前股价对应估值分删为20、13和11倍。考虑刡公司产品结构癿丌断优化及潜在资本运作癿可能,华泰证券讣为,公司2013年癿合理劢态估值应该在15-18倍,股价合理区间为6.9-8.28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中泰桥梁(002659):桥梁钢结构工程盈利能力处于较高水平业绩增速持续下滑。2012年1-9月,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5.85亿元,同比下降了8.78%,实现归属于上市股东的净利润4,607万元,同比下降9.3%,基本符合安信证券之前预期。7-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6亿元,同比下滑16.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06万元,同比下滑17.2%,下滑幅度进一步加大。

行业竞争加剧,毛利率有所下降。桥梁钢结构工程作为钢结构工程行业中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的细分工程领域,其盈利能力也处于较高水平,通过比较杭萧钢构(600477)、精工钢构(600496)、东南网架(002135)、鸿路钢构(002541)、光正钢构(002524)(002524)等主营建筑钢结构、空间钢结构等其他钢结构细分领域的国内上市公司,公司的桥梁钢结构工程毛利率较其他细分领域高约3个百分点,盈利能力强于其他的钢结构工程。但受到基建投资下滑影响,桥梁钢结构行业竞争加剧,公司毛利率持续下滑,2010、2011年的综合毛

利率分别为17.2%、16.5%,2012年前3季度进一步下滑至15.7%。

维持中性-A的投资评级。国内交通基建投资已经过了快速增长期,公司主营业务为桥梁钢结构,受限于交通基建投资增速下滑,未来业绩增速预计也一般。安信证券预计2012-2014年公司EPS分别为0.50元、0.58元和0.63元,未来三年复合增速约为10.8%。给予中性-A的投资评级,6个月目标价10元。

同力水泥(000885):需求趋势下行,业绩环比恶化

公司2012年3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6亿元,同比增长18.6%,环比增长4.9%;1-3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1.3亿元,同比增长4.2%。公司3季度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116

万元,同比增长-30%,实现EPS为0.125元;1-3季度实现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为1.38亿元,同比增长-6.9%;实现EPS为0.42元,Q1、Q2、Q3分别为0.08、0.21、0.13元。点评:

公司业绩略低于兴业证券(601377)此前预期。业绩超预期的主要原因是:3季度区域需求明显下降,毛利率比兴业证券(601377)预期稍差。

公司3季度开始合并新收购的义马水泥(现更名为腾跃同力)的利润表,整个3季度腾跃同力可能多贡献了近40万吨左右的销量;因此,公司虽然价格同比、环比都下降,但营业

收入同比、环比都出现增长,分别为18.6%、4.9%。

河南省3季度房地产投资继续恶化,带动区域水泥行业景气下行。3季度是河南省的小淡季,加上房地产投资增速的持续下行,整个河南省水泥价格环比2季度出现下滑。兴业证券判断公司的出厂价平均下滑了20-30元/吨;另一方面,煤炭价格也出现下降,带动公司成本小幅下降。但总体公司3季度毛利率仍然出现下降,且幅度多于季节性因素。公司3季度毛利率为22.6%,环比下滑4.3个百分点,同比下滑4.6个百分点。

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非常健康,在资本支出有限的情况下,有息负债规模出现下降,4季度和明年的财务费用将改善。公司1-3季度的经营性现金流分别为2.0、2.1、3.3亿元,而累计资本支出仅为0.8亿元,公司在3季度偿还了部分到期负债,有息负债规模由2季度末的25亿元下降至21.5亿元,下降了近4亿元。公司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并无大的资本支出项目,良好的经营性现金流将继续使资产负债率下降。

维持公司“买入”评级。短期看,河南省4季度水泥价格大幅上涨概率不大,除了财务费用改善能为4季度贡献部分业绩增量外,每年在4季度大幅返还的增值税退税会成为当月业绩贡献的主要力量。略下调公司2012-2014年EPS分别为0.70、0.87、1.12元(下调前为0.75、0.93、1.11元),对应PE分别为14.9、12.0、9.3倍,公司较同行估值优势明显,

维持“买入”评级。

金洲管道(002443):产能和毛利率提升,推动业绩增长

2012年前三季度完成主营收入24.13亿元,与去年同期增长10.47%,实现净利润0.75亿元,同比增52%,EPS为0.26元。净利增长主要是由于毛利率的提升,以及联营企业中海石油金洲管道公司前三季度扭亏为盈,使得公司投资收益同比大幅增加。公司募集资金项目之年产8万吨高频直缝焊管项目产能开始释放增加收益。综合毛利率较上年同期上升0.86%,主要是优化产品结构同时,加强市场营销,把握好市场机会,降低主要原材料采购成本。

募投项目推动未来业绩增长

公司主导产品镀锌钢管、钢塑复合管、螺旋焊管分别增长7.4%、17.5%、5.2%;募投的高频直缝焊管项目,上半年完成销量1.72万吨,成为新的增长点;以超募资金投资控股的张家港沙钢金洲管道,其主要产品直缝埋弧焊管,合并期间(2-6月)共销售1.51万吨,该产品完善了公司的产品结构,增强了公司综合竞争能力。

拟增发项目提升未来产能和高端产品比例

公司公告拟非公开增发不超过6649万股,发行价格不低于7.52元/股,拟募集资金金额不超过人民币5亿元,投资年产20万吨高等级石油天然气输送用预精焊螺旋焊管项目和年

产10万吨新型钢塑复合管项目。公司上市前产能为56万吨,

目前产能96万吨,待建项目全部完成后产能将达到120万吨。随着产能大幅提升,公司的产品品种也进一步完善,产品向高端升级,同时向消防、给排水和油气管道领域进军。

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916912533.html, 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作者:王德生 来源:《中国房地产》2013年第10期 新型城镇化建设热潮兴起于党的十八大召开后,新型城镇化建设或称为小城镇建设。当前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不能及时妥善地予以解决将可能成为城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 一、存在的问题 1.对城镇化的理解不够透彻 在城镇化建设中,许多人认识上存在偏差,认为城镇化就是要建设越来越多新的小城镇,或把原来的小城镇进行扩大或进行旧城改造,将更多的农民转化为城镇居民,试图通过小城镇建设消除农民的身份。大部分地方推出小城镇建设的量化指标,即通过把大量的农民户口转化为城镇居民户口,以此提高城镇化率。因此,不顾现状与条件,盲目大拆大建的现象到处可见。 2.对“国际化”的认识存在偏差 笔者在各地小城镇建设的调研中发现,有的人谈到“国际化”建设标准的时候,都会表现出一种不自信的言谈举止,认为“国际化”离本地区的城镇化建设太遥远,甚至还存在“本地哪有外国人来”的观念,这种不正确的认识直接影响到小城镇的建设质量。所谓“国际化”标准,并不是仅仅为了满足现在或将来外国人生活的需求,而是一种高标准、严要求,如规划设计标准、基础设施标准、绿化标准、节能减排标准等应该达到国际通行标准,以确保建设的质量。小城镇化建设不能仅做表面文章,现在不少地方为了遮盖已被破坏的山体,用非植物绿色薄膜进行覆盖,道路两侧用绿色塑料地皮取代植物绿化等,这些行为都显示出其没有真正认识到绿色发展的重要性。 3.小城镇建设思路不明 主要表现在规划滞后、建设思路不明确,这是当前小城镇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追求短期效应,盲目拆除房屋,建设农民集中区或强制农民购买商品房,这在很多地方的城镇化建设中屡见不鲜。部分地区往往是边拆边规划、拆后规划或是边规划边建设,违背建设基本规律,导致重复建设。 4.城镇化与产业发展不配套 城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往往是通过融资的方式进行,前期投入多,如果不充分考虑到产业布局及发展方向,仅仅依靠房地产收益很难实现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小城镇建设发展的

城镇化定义及内涵

城镇化定义 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 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它主要表现为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农村人口居住地点向城镇的迁移和农村劳动力从事职业向城镇 二、"三产业的转移。城镇化的过程也是各个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所经历社会变迁的一种反映。 城镇化内涵 城镇化是一个历史范畴,同时,它也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中共第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正式采用了“城镇化”一词。这是近50年来中国首次在最高官方文件中使用“城镇化”。 笔者以为,所谓城镇化,就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 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城镇化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既是物质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精神文明前进的动力。城镇化作为一种历史过程,不仅是一个城镇数量与规模扩大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城镇结构和功能转变的过程。这一历史过程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过程;第二,城镇化是 第二、"三产业向城镇聚集发展的过程;第三,城镇化是地域性质和景观转化的过程;第四,城镇化包括城市文明、城市意识在内的城市生活方式的扩散和传播过程。概括起来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表现在人的地理位置的转移和职业的改变以及由此引起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演变;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城镇人口和城市数量的增加、城镇规模的扩大以及城镇经济社会、现代化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

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就业结构、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化过程和城乡空间社区结构的变迁过程。城镇化的本质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农村人口在空间上的转换;二是非农产业向城镇聚集;三是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城镇化的特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这对进一步理解其本质特征是有益无害的。 从农村城镇化的角度而言,城镇化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 一是时间特征,表现为过程和阶段的统一,以渐进为主;二是空间特征,表现为城镇结合,以镇为主;三是就业特征,表现为亦工亦农,非农为主;四是生活方式特征,表现为亦—1— 土亦“洋”,以“洋”为主,亦新亦旧,以新为主。从世界城镇化发展类型看可分为发达型城镇化与发展型城镇化,其特点是不一样的。包括重庆在内的中国西部均属发展型城镇化。发展型城镇化有5个特点: 一是城镇化原始积累主要来自于农业;二是城镇化偏重于发展第二产业,而非发展第三产业;三是城镇化具有明显的二元结构;四是城镇化的动力机制主要是推力而非拉力;五是城镇化中城市贫民占有很大比重。 —2—

浅谈中国新型城镇化融资问1.doc(占华的论文)

浅谈中国新型城镇化融资问题 胡占华 新型城镇化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强力推进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综合进程,新型城镇化和科技创新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新型城镇化的重大发展战略,2014年3月发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在未来7年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计划将耗资人民币42万亿元,我国的城镇化建设规模在人类历史上是空前的,必将创造巨大的消费需求,这将改变我国的经济结构并推动国家的全面发展。如何在经济转型期为城镇化建设融资是政府、企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这关系到国民经济的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发展地方债券市场支持新型城镇化 从我国的地方金融形势看,当前我国主要由地方政府(而不是 中央政府)负责为其各自所辖区域的发展计划融资,简而言之:“地方政府仅掌握国家50%的财政收入,却要负担80%的财政开 支。”在过去,由于这种收支不平衡状况的存在,地方政府需 要以银行贷款和卖地收入弥补财政收入的不足,以筹集足够资 金支持其城市发展。地方债券市场的扩展历史上(2008年以 前),地方政府借贷的来源主要是传统的银行系统,不过在过 去5年中,非银行金融机构,如信托公司的兴起,已改变了中 国金融市场的面貌,信托公司一般提供短期贷款(两年或更短 的时间),并且利息较高(在很多情况下高于10%)。根据2013

年的审计,受监管的银行贷款仅占地方政府整体借贷的63%,较2002年的99%大幅下滑,相比之下,2013年信托管理资产达人民币8.9万亿元,较上年增长69%。为了监控不断增长的债务规模,中国人民银行于2014年1月宣布将全面掌控地方政府借贷风险,彻底清查信用不佳或风险较大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同时积极推进地方债券的发行准备工作。作为中央政府地方债券试点项目的一部分,江苏省、山东省、浙江省、广东省、以及上海市和深圳市曾被授权发行地方债券。由于该试点项目是由中央政府所支持,因此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中央政府的担保。近期政府发布的政策文件显示,在深入了解债券市场运作规律并吸取了试点项目的经验教训后,更多的地方政府准备发行地方债券,未来发行债券的城市,其覆盖面将更广。地方债券将成为重要债务处理工具,使地方政府能够获得更大的财务灵活性,以处理如信托贷款这类利息高昂且还款期较短的债务。中央政府必须保证更开放、透明和责权明确的债券市场环境,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地方债券不仅是实现债务种类多元化的工具,还可以用于优化地方政府项目(如桥梁、公路、地铁和学校)的偿债周期与项目周期的匹配度。如今的市场环境适合引入一个受监管的地方债券市场。一些地方债券的利息几乎和国债相当,这与信托贷款的高昂利息形成鲜明对比。目前,大部分的债券是在银行间市场中发行,为了吸引和鼓励更多元化的

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三大特点分析

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三大特点分析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中国指数研究院共同发布《2013年三季度中国房地产政策评估报告》,报告主题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房地产业走势专题分析》。报告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城镇化道路进行回顾,总结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三大特点。 回顾历史,国内外形势决定我国城镇化发展方向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镇人口规模由1949年的不足6000万人增加到2012年的近7亿人,城镇化率由10.6%上升至52.6%,城镇化道路经历了起步——调整——快速——加速的曲折过程。 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旧模式下的城镇化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1)城市建成区规模快速增长,而城镇人口的增速相对较低,土地城镇化速度明显快于人口城镇化速度。若以户籍人口计算,人口城镇化的速度还要更低。2)旧城镇化实行城市偏向政策,甚至不惜牺牲农村、农民利益发展城市,导致发达的城市与凋敝的乡村并存,城乡差距日益明显,城乡间产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失衡。3)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采取了沿海地区优先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但从30余年的发展结果来看,由沿海地区发展来带动中西部地区梯次发展的所谓“雁行发展模式”或“梯度发展模式”未能如愿出现,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异日益拉大。 三大特点,新型城镇化战略应运而生 自2003年十六大提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到十八大明确“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新型城镇化思路逐渐明晰。 特点一:以人为本,重质量轻速度。为解决城镇化中人口迁移所面临的问题,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十八大提出了新型城镇化战略,此战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如何实现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提升转变,扩大农民工的基本公共服务;二是如何从粗放型的扩张向集约型增长的转变,解决城市发展模式的调整。在此其中,以人为本是最为核心的内容。 特点二:一体化统筹,缩小城乡差距。“不均衡”是旧城镇化的诟病,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巨大差距,以及二元结构造成的城乡差异。新型城镇化注重区域间协调发展,并“坚持城乡统筹,把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紧密结合,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

最新全国新型城镇化十大经典范例

“全国新型城镇化十大经典范例” 十大经典案例目录 1.辽宁省铁岭市:以人为本绿色低碳——凡河新城引领未来城市发展方向 案例1 以人为本绿色低碳 凡河新城引领未来城市发展方向 铁岭市人民政府 凡河新城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是铁岭未来发展的最大潜力和机遇。近年来,铁岭市委、市政府以凡河新城建设为突破口,不断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在建设理念、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尤其是创造性地开展了单户城镇化,走出了一条以人为本、绿色低碳、三位一体、良性循环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一、背景与起因

第一,规划建设凡河新城,是贯彻落实辽宁省委省政府重要指示精神、做大做强铁岭中心城区的需要。2005年初,时任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到铁岭调研时指出,铁岭30万人口的城市太小了,要向大城市发展,建设自己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推动以城带乡。按照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规律,一个地区中心城市的人口和经济总量应该占全地区的30%左右,打造成区域经济增长极,才能起到辐射和带动作用。而当时,铁岭中心城区的人口和经济总量均只占全市的10%左右,对区域经济的辐射拉动作用不强。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过程中,铁岭市委、市政府多次组织国内外知名规划专家,对城市规划、空间布局以及产业发展进行了广泛调研、充分论证,提出通过建设凡河新城来做大做强中心城区。规划建设凡河新城,正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重要指示精神、做大做强铁岭中心城区的具体举措。 第二,规划建设凡河新城,是主动融入沈阳经济区、实现沈铁同城化发展的需要。铁岭南部地区与东北中心城市沈阳毗邻,可以充分接受沈阳的辐射。尤其是沈阳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铁岭作为沈阳经济区八个成员市之一,规划建设凡河新城,城市向南发展、向沈阳靠拢,是实施沈阳经济区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沈铁一体化、实现沈铁同城化的必然选择。 第三,规划建设凡河新城,是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让更多农民过上城里人生活的需要。城镇化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引擎,将更多的农民转化为市民,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根本性措施。2005年,铁岭的城镇化率只有30%左右,是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市区东部受山地限制,加之高速公路、输油管线分割零乱,发展空间十分有限。西部由于靠近辽河,地势低洼,城市防洪、排污问题很难解决。北部受交通干线、河流和城市防洪的制约,发展空间非常狭窄。如果按照传统“摊大饼”式的发展思路,势必重蹈交叉污染、交通拥堵等弊端。我们秉承组团式的先进发展理念,规划建设凡河新城,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实践证明,正是由于规划建设了凡河新城,极大地推进了全市的城镇化进程,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市城镇化率可提高到52%。 第四,规划建设凡河新城,是为沈铁工业走廊提供城市支撑、实现产城互动的需要。2003年开始,我市顺应沈阳经济区一体化的趋势,主动承接沈阳等大城市的产业转移,沿京哈高速公路、102国道等交通大动脉,规划建设了南起沈阳与铁岭交界、北到吉林省界、总面积3313平方公里的沈铁工业走廊。目前,沈铁工业走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发展到837家,产业工人发展到15.1万人,成为铁岭最大、最靓的一张经济名片,被写入辽宁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沈铁工业走廊特别是铁岭南部先导区的快速崛起,迫切需要有一个新的城市作为支撑,以实现产城互动、一体发展。规划建设的凡河新城,正处在沈铁工业走廊先导区核心地带,区域位置适中,能够为沈铁工业走廊先导区发展提供城市支撑与配套,有利于产业与城市互动发展。 第五,凡河新城选址在凡河镇,具有优越的区位和生态优势,有利于打造特色城市。一是交通便捷。京哈铁路、哈大高速公路、102国道、哈大高速铁路和沈环高速公路纵贯境内。同时,与老城区距离适中,有利于组团式发展。二是环境优美。北有莲花湖湿地,东有蟠龙山森林公园,辽河从西侧环绕,凡河从镇区穿过,山水特色突出,生态环境优良。三是水资源丰富。上游有榛子岭水库,下游是辽河,无论是地表水还是地下水都十分丰富,有利于打造“中国北方水城”。 二、做法与经过 2006年初,铁岭市在“十一五”规划时,提出了建设凡河新城的构想。2007年1月16日,铁岭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凡河新城总体规划,使凡河新城规划建设上升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凡河新城总体规划由同济大学规划院、复旦大学共同编制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景观规划由清华大学规划院完成;城市设计由美国RRM建筑事务所等4家著名规划设计机构完成。2007年1月,辽宁省政府正式批准了包括凡河新城在内的《铁岭市城市总体规划》,从此拉开了凡河新城建设的序幕。主要在以下6个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尝试: 第一,创造性地开展了单户城镇化。所谓单户城镇化,就是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农户以户为单位,在完全自愿的前提下,保留原有耕地承包经营权,用农村住宅和宅基地置换凡河新城的楼房,同时,通过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等制度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进城农民真正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让他们进得来、住得下、留得住、生活得更好,避免农民“被上楼”。做到“五个相结合”:1、政府引导和群众自愿相结合,制定好规划、政策和标准,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于百姓得实惠,充分让利于民,使农民真正变为市民。2、产城一体、城乡一体、建管一体相结合,实现统筹规划、协调推进。3、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结合,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方式,加快土地流转,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进城的农民不再从事农业生产,留下来的农民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4、单户城镇化和整村、整屯城镇化相结合,按照单户为主、整村优先的原则,强化制度设计,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和优惠政策。5、期房和现房安置相结合,通过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启动期房建设,同时组织现有房源,为农民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2013年9月25日,在铁岭县3个乡镇率先启动了单户城镇化试点工作,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真心欢迎。10月14日,市委、市政府决定在铁岭县全域14个乡镇范围内启动单户城镇化试点工作。目前,已经有6257户农户报名,1588

部分城镇化概念

城镇化名词解释 城市群: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云集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以一个或两个大城市为中心,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加强,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东部地区三大城市群为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十七个区域性城市群为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哈长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哈长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江淮城市群、关中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太原城市群、滇中城市群、黔中城市群、呼包颚榆城市群、兰西城市群、乌鲁木齐城市群、宁夏沿黄城市群。 中心城市:全国或一定区域内经济社会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具有综合功能或多种主导功能、起着枢纽作用,具备引领、辐射、集散功能的大城市。 国家住建部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10-2020年)》确定国家中心城市为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区域中心城市为沈阳(东北)、南京(华东)、武汉(华中)、深圳(华南)、成都(西南)、和西安(西北)。 国家发改委正在编制的《城镇化发展规划》,确定中心城市是支撑城镇化格局的重要支点,将北京、上海、天津、

广州、深圳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加快以省会城市为重点的内陆中心城市开发开放。 次中心城市:一般来说,次中心城市为一定区域内,相对于除中心城市外的其它城市具有较强综合功能,具备引领、辐射、集散功能的城市。 中小城市:学界普遍将市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下的城市视为中小城市。 小城镇:狭义上的小城镇是指除设市以外的建制镇,包括县城。广义上的小城镇除了狭义概念中所指的县城和建制镇外,还包括集镇。 城关镇:县政府所在地。 中心镇:具有较好区位优势、较强经济实力、较好基础设施、较大发展潜力、对周边地区具有一定辐射力的区域重点镇称为中心镇。 集镇:根据1993年发布的《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对集镇提出的明确界定:集镇是指乡、民族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和经县级人民政府确认由集市发展而成的作为农村一定区域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中心的非建制镇。 中心村:被认为是由若干行政村组成的,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和较为齐全的公共设施的农村社区,它介于乡镇与行政村之间,是城乡居民点最基层的完整的规划单元。

适应新型城镇化的多元化投融资模式创新探索

适应新型城镇化的多元化投融资模式创新探索 龚蔚霞 钟肖健 【摘要】建立高效、多元、可持续的城乡建设领域投融资体系不仅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更是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选择。本文结合美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市场化投融资的先进理念与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粤东西北地区等广东省内城乡建设投融资的实践案例,从投资主体、资金渠道、投融资环境三方面着手,重点研究在规划实施中如何策划项目、撬动投资以及创造条件引入民间资本,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以及项目建设市场化,通过投融资模式的创新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投融资模式;市场化与多元化 2012年,我国城镇化水平达到52.6%,广东城镇化水平达到66.5%,根据发达国家经验,当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时,将迈入向新型城镇化发展转型的新阶段。与传统的城市主导型城镇化发展模式相比,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空间从城市扩展到整个城乡区域,强调无论大中小城市还是乡村都要发展, 由此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城乡建 设内需市场(见图1),同时也 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强对乡村地 区、后发地区发展建设投资的宏 观调控和引导;相较于传统城镇 化以政府为主导来调配资源,导致财政压力较大、公共服务的市场化程度和效率却较低的状况,新型城镇化倡导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应有的宏观调控作用,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 1.投融资模式的市场化与多元化转型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建设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政府投资管理体制,以土地资源融资、财政税收、银行贷款等传统融资模式为主[1]。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深入和投入力度的加大,国家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2004)、 《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图1 基础设施供需矛盾在不同功能地域的分布状况图

新型城镇化的动力分析

推动新型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一、新型城镇化的概念 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 基本特征: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的“新”就是要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我们的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 本质: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城镇化建设。 核心: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要求:不断提升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内涵。与传统提法比较,新型城镇化更强调内在质量的全面提升,也就是要推动城镇化由偏重数量规模增加向注重质量内涵提升转变。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粗放式用地、用能,现在必须从思想上明确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之路的重要性;过去我们主要依靠中心城市带动,现在更应该强调城市群、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配合发展的必然性。 二、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动力 (1)新型工业化的推动 在以信息化带动、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胃动力。 (2)新型农牧业的发展 (3)第三产业的发展 (4)对传统城镇化所产生问题的反思 在传统城镇化的长期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很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人们不断进行探索和深入的反思。 (5)城镇建设的新的政策导向 针对传统城镇化的诟病相关部门对城市建设出台新的政策促使新型城镇化的进行。 (6)城市文化的繁荣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第四篇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根据土地、水资源、大气环流特征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和城镇规模结构,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城镇化地区,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分工协作、以大带小的原则,发展集聚效率高、辐射作用大、城镇体系优、功能互补强的城市群,使之成为支撑全国经济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平台。构建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两条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三条纵轴,以轴线上城市群和节点城市为依托、其他城镇化地区为重要组成部分,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 第九章优化提升东部地区城市群 东部地区城市群主要分布在优化开发区域,面临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压力加大、要素成本快速上升、国际市场竞争加剧等制约,必须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空间结构优化、资源永续利用和环境质量提升。 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外来人口最多的地区,要以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继续在制度创新、科技进步、产业升级、绿色发展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加快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发挥其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引领作用。科学定位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群内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人口经济集聚能力,引导人口和产业由特大城市主城区向周边和其他城镇疏散转移。依托河流、湖泊、山峦等自然地理格局建设区域生态网络。 东部地区其他城市群,要根据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壮大先进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全面提高开放水平,集聚创新要素,增强创新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统筹区域、城乡基础设施网络和信息网络建设,深化城市间分工协作和功能互补,加快一体化发展。 第十章培育发展中西部地区城市群

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

关于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为贯彻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发〔2014〕4号)、《关于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主要任务的分工方案》(中办发〔2014〕7号),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关于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规划〔2014〕1229号)的有关要求,经部门联审和专家评审,同意将江苏、安徽两省和宁波等62个城市(镇)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现将《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印发你们,请据此组织开展试点工作。 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总体实施方案 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中发〔2014〕4 号)、《关于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主要任务的分工方案》(中办发〔2014〕7 号)的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编办、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人民银行、银监会等11 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规划〔2014〕1229 号),各省(区、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组织开展了试点申报工作。发展改革委会同上述部门和有关专家对申报地区的试点工作方案进行了综合评审,将江苏、安徽两省和宁波等62 个城市(镇)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原则同意各试点地区报送的试点工作方案。为扎实有效推进试点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升质量为关键,紧紧围绕需要深入研究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充分发挥改革试点的先遣队作用,大胆探索、试点先行,寻找规律、凝聚共识,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 (二)基本原则坚持制度创新、试点先行。着力破除现行体制机制的束缚阻碍,探索形成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新体制新机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中央统筹、地方为主。中央政府统筹试点内容,赋予试点地区先行先试政策,试点地区按照试点要求,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探索出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的路径。坚持综合推进、重点突破。试点地区既要统筹兼顾重点试点任务,又要从本地实际出发,选择本地区亟需突破的发展和改革瓶颈,通过综合和分类改革的结合,率先试验,强力推进,务求实效。坚持定期评估、总结推广。实行改革试点进展情况年度评估报告制度,总结试点经验,完善试点内容,以点带面,梯次推进,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及时推广试点成功经验。 二、试点范围和时间 (一)试点地区。综合考虑申报地区的工作基础和试点工作方案,兼顾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和不同层级城市(镇),确定在江苏、安徽两省和宁波等62 个城市(镇)开展试点。 (二)试点时间。2014 年底前开始试点,并根据情况不断完善方案,到2017 年各试点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2018—2020 年,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试点地区的成功经验。 三、试点主要任务 (一)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按照户籍制度改革要求调整户口迁移政策,出台具体可操作的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落户标准,并向社会公布。建立居住证制度,以居住证为载体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

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些认识和思考

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些认识和思考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二三产业向城镇集聚、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乡村地域向城镇地域转化、城镇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城镇生活方式和城镇文明不断向农村传播扩散的历史过程。党的十八大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项重大战略和历史性任务,也是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强力引擎,更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基础。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形势下,城镇化作为最大的内需,必将带来消费群体的迅速扩大和消费方式的提档升级,加之与其相配套的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和住宅建设等投资,正在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最持久的内生动力。从全局来看,在东部地区重点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在中西部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区域加快培育发展新的城市群,必将促进经济增长和市场空间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梯次拓展,有利于统筹东西部协调发展。就一个地区而言,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必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促进各类要素自由流动、使城乡市场趋于统一,实现城乡保障体系有效对接、公共服务均等共享,从根本上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总之,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是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当前,城镇化已成为全社会高度重视和关注的战略问题,呈现出速度加快、规模扩展、档次提升的发展态势,但随之也反映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一是规划指导相对滞后。因为缺少宏观的、长远的、系统的规划,建设过程中起点不高、标准较低,一些地方边建设、边规划,“建了拆、拆了再建”的现象时常发生,难以形成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和空间格局,直接影响到城镇化的科学有序推进。二是城镇建设存在趋同性。一些地方不考虑自身的自然禀赋、产业基础、人文历史等因素,不顾客观条件约束,一窝蜂地建广场、修大厦,简单地把城镇化视同于“高楼化”,有的甚至不惜破坏古建筑搞建设,导致千城一面、丢失特色。三是缺乏有力的产业支撑。一些地方只注重城市规模的扩张,而忽视了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培育,不能为人口向城镇集中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无力配套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使城市发展陷入困境、举步维艰。四是公共服务体系不配套。一方面,交通、供排水、供暖等基础建设与城镇化发展的速度、规模不相适应;另一方面,城乡之间在就业、教育、医疗、福利、保险等领域都还存在着制度和政策上的不平衡。特别是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挤占耕地、供排水供暖及垃圾处理等配套设施严重滞后的问题较为突出,不仅破坏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而且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初衷相背离。这些问题具有普遍性,但体现在不同城市也有其个性差异,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 张掖是坐落在祁连山和黑河湿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上的历

城镇化与就业的关系

农村城镇化与就业问题的关系 【摘要】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必经过程,也是我国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目前,我国城镇化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城市规模扩大,城乡一体化程度提高,越来越多的农业人口开始转变为城镇人口,农村剩余劳动力也开始大量向城镇转移。城镇化在带来一系列问题的同时,也着实解决了农民的就业问题,本文从农村城镇化与就业的相关概念出发,对我国农村城镇化与就业的发展状况及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在对目前我国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我国农村城镇化与就业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城镇化就业农村劳动力

目录 1 引言 (4) 2 相关概念 (5) 2.1农村城镇化的概念 (5) 2.2农民就业的概念 (5) 3 我国农村城镇化与就业的现状 (6) 3.1 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状况 (6) 3.2 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就业现状 (6) 3.结论 (8) 4 城镇化的发展趋势 (8) 5 我国农村城镇化存在的问题 (9) 6 城镇化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 (10) 7 农村城镇化与就业问题的解决思路 (12) 8 结语 (13) 9参考文献…………………………….................14.

一、引言 城镇化,是植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发展过程中所独有的现象,城镇化的核心就是要把农民及农村人口变成城市人口;城镇化,是我国特殊国情下的战略对策,对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农村经济现代化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城镇化的出现既是物质文明的直接体现,也是精神文明前进的动力,作为一个历史过程,不仅仅是城镇数量上的增加,更是产业规模的调整和城镇结构变化的过程。城镇化的程度一般可以用城镇人口规模和城镇土地规模来界定,它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城镇化水平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同时还指出,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建设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是符合世界潮流、符合中国国情的,是体现中国特色的。城乡统筹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保障社会和谐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 随着城镇化的建设速度的加快,城市规模的扩大,农村规模的缩小,城乡一体化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业人口开始转变为城镇人口,农业人口数量开始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也开始大量向城镇转移。而核心城市圈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是有限的,再加上广大农民很难支付起高额的城市定居成本,所以导致很多农民离土不离乡,或者一部分农民工能暂时就业,但是在就业的稳定性方面也是无法得到保障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成了日益严峻的问题。那么怎么实现劳动力转移,解决农村隐性失业问题就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浅析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特色小镇规划策略

浅析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特色小镇规划策略 摘要:国家的新型城镇化大背景下,新型城镇化的提出是基于国际城镇化历史 演变的一般趋势,更是中国经济发展和历史积累与现实问题的迫切需要。新型城 镇化更加注重通过满足人的需求来实现城镇化,包括物质的需求、精神的需求和 权利的需求。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特色小镇 引言 虽然当前国家推行的“特色小镇”建设,赋予了传统产业转型、新兴产业培育等重任,但“特色小镇”仍然需要回归到现代城镇体系,惟有此,“特色小镇”才有生命力和竞争力。在如 今房地产业两极分化、三四线城市房地产业“去库存”的背景下,以房地产企业主导的“特色小镇”建设非但不可行,而且势必会导致房地产库存增加,只有小镇产业发展的特色化,才能使“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 1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特色小镇规划背景、关键特征与发展机遇 1.1 基于宏观层面的发展机遇探索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基于宏观层面的发展机遇探索主要要首先契合“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正如2014年我国所颁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所指出,应该做到对城镇生产区、办公区、商业区、生活区等等功能区的有效规划与建设,并全面推进功能 混合与产城融合,实现对城镇化空间结构与管理格局的发展方向优化。对于特色小镇的规划 建设而言,它应该基于先质后量、节约用地、体现特色的基本原则来推动小镇综合发展,实 现它对于城市中心人口过于密集的疏解功能。从特色小镇的宏观发展规划来看,它也应该充 分体现自身特色产业,将农业服务与“三农”真正结合,大力开发特色资源与区位优势,将小 镇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并通过新型城镇化理念引导,包括市场培育运作、商贸物流、资源 加工配合交通枢纽大力建设来打造专业化、规范化特色城镇。本文认为,特色小镇在发展规 划方面一定要抓住城镇化优化发展机遇,做到科学发展自身定位,明确城镇功能内容,实现 对人口经济集聚能力的有效导向,即将人口与产业从大城市及城市主城区中引导、分散、转 移出来,为城市周边小镇带来更多资源与发展机遇,实现城市乡镇共同发展。 1.2 基于中观层面的特色小镇发展指导响应 从中观层面来看,特色小镇规划必须实现“小空间、大集聚;小平台、大产业;小载体、 大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推动资源、项目与产业整合,实现区域性产业集聚与升级,为特色小镇持续生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再看中观层面,特色小镇必须采取实际行动,对产业进行 定位,对文化内涵与社区功能进行明确实施,进而实现发展空间平台的有效完善,为地区生 态环境发展助力,特别是强化政府方面的引导,做到服务保障到位。 2 特色小镇建设的关键要素 2.1 “新”—创新发展理念 新型城镇化有别于传统城镇化,是对传统城镇化的修正和优化,更注重质量和内涵发展。特色小镇的建设要把握新型城镇化的“新”理念。一是创新,把握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变革趋势,将智慧城市、“互联网+”、健康城市、低碳经济等新的发展理念融入特色小镇建设,将特色小镇打造成为创新创业新载体和经济发展新动能;二是协调,从传统城镇化的二元结构框架向 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框架转变,将特色小镇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乡镇产业转型升级结合 起来,突出区域发展的整体性和互补性;三是绿色,在特色小镇的规划和建设中要遵循资源 节约与环境友好的原则,坚持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依托现代技术开发新能源、新材料, 打造绿色城镇;四是开放,顺应全球化发展需要,在开放环境下谋求发展,既要打破行政区 划限制,在大开大合的城镇体系中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又要积极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市场化 手段植入新鲜活力;五是共享,既要实现城乡人民共享特色小镇发展成果,同时又要增强特 色小镇的辐射带动能力,引领周边区域共同发展。 2.2 “特”—强化特色塑造 特色小镇建设要在“特”字上做足文章,强化特色塑造,避免小城镇建设的同质化。“特”重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解读汇报(附全文)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解读(附全文) 简介: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全文3万多字,共计30多章,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城 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规划最大的亮点是强调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规划提出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等一系列举措,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 下简称《规划》)。《规划》全文3万多字,共计30多章, 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 规划最大的亮点是强调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规划提出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等一系列举措,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通知明确指出了三个需要着重解决好的问题,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等问题,并强调各地要推进城镇化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按照规划,未来我国将构建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两条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三条纵轴,以轴

线上城市群和节点城市为依托、其他城镇化地区为重要组成部分,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 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缩小2个百分点左右,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城市发展模式科学合理。密度较高、功能混用和公交导向的集约紧凑型开发模式成为主导,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建成区人口密度逐步提高。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得到有效保护,城市发展个性化,城市管理人性化、智能化。 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 农村劳动力在城乡间流动就业是长期现象,按照保障基本、循序渐进的原则,积极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由主要对本地户籍人口提供向对常住人口提供转变,逐步解决在城镇就业居住但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问题。 建立健全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为学生学籍转接

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情况汇报

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情况汇报 根据市新型城镇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市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行动计划和工作推进机制及考核评估办法的通知》文件精神,我县以“十大行动”为重点,围绕8项牵头任务60项配合任务,制定了《全县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计划和工作推进机制及考核评估办法》,精心组织实施,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6年工作总结 (一)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全面放开市县和建制镇落户限制,建立了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督促企业落实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同工同酬制度,率先在×开展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试点基础性工作。出台了烟花爆竹禁燃、秸杆禁烧、取缔小锅炉、城市街道除尘等4个大气污染防治具体管理办法,积极推进了城乡环境一体化,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日常保洁和农村各方面环境监管治理。财政支持农业发展资武重点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进一步发展农村产业分工模式,完成了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平台,新增土地流转面积**万亩,总流转面积达到**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制定了《×不动产统一登记试点工作方案》,稳步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试点工作开展。 (二)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新改建农村公路**公里,改建各类渠道**多公里,完成宅前铺装**平方米,农村宅前铺装率达**%。建成和提升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个,总数达**个,占全县

的**。深入落实“海绵城市”建设任务,完成景观带绿化水源改造项目和上海路、延安路等道路树池下沉式改造。制定了《×高标准公厕建设及改造方案(2015-2017年)》,在武水湖、武川公园、紫武苑、×镇等地新建旅游厕所**座。大力推进×镇国家建制镇示范试点和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镇建设工作,完成下双路、陈武路部分路段太阳能路灯架设、绿化灌溉管道铺设工程,集中供热升级改造工程建成投入运行,污水处理厂主体完工,中心村便民服务中心、小城镇便民农贸市场等项目开工建设。 (三)公共服务进一步均衡。深入推进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义务教育“改薄”工程,完成双镇中心小学教学楼、双中学室外运动场、东四沟小学水厕改造建设工程,建成并运行教育“四通两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健全校长和教师交流任职机制,严格落实支持民办教育和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各项政策,推进各类教育规范健康发展。完成了全县27个行政村“乡村舞台”建设,实现乡村舞台100%全覆盖。县中医院迁建项目动工建设。出台全县城乡全面推进社县网格化服务管理实施方案,将社县服务管理延伸至村。全面实施社会保险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实现社会保险“五险合一”信息系统全覆盖,全县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超过**%。 (四)产业支撑进一步强化。制定了《×家庭农场认定标准》、《×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考核评选办法》及《×示范性家庭农场认定管理办法》,截至2016年底,全县注册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家、新增**家,认证家庭农场**家、新增**家,申报省级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个,改扩建规模化养殖场(小县)**个。

新型城镇化建设思考

新型城镇化建设思考 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但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发展中阶段,而且作为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在人类历史上没有先例可循,会面临许多难题和挑战。需要立足国情,借鉴经验,探索前进,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路子。 9月中旬,党中央又一次举办了省部级领导干部研讨班,这次的主题是——推进城镇化建设。回顾历次专题研讨班,均是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问题的研讨。这次关于城镇化的研讨班,在十八大前夕举办,预示着城镇化建设必将成为十八大之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略之一,正如李克强副总理在这次研讨班上所说,“城镇化……是一个事关长远的大战略,要放在实现现代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中来思考。” 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大战略 随着金融危机使我国外贸一蹶不振,国家巨额投资计划副作用的逐步显现,扩大内需成为拉动我国经济三驾马车中唯一可以快速前行的力量。 而面对国人收入普遍不高,社会保障尚不完善的情况下,提振内需的抓手又在哪里呢?作为经济学博士的李克强副总理近年来在不同场合,都在强调“扩内需的最大潜力在

城镇化”。梳理媒体的报道,李克强最早在2009年底考察广东时就明确提出“把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国内需求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而这个时间正是4万亿投资计划显现成效的时候。 城镇化是我们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我国城镇化率刚刚超过50%,按户籍人口计算仅为35%左右,不仅明显低于发达国家近80%的水平,也低于许多同等发展阶段国家的水平。差距也是潜力,在未来二、三十年里,如果城镇化率的提高保持目前水平,每年将有1000多万人口转移到城市,这必然会带来劳动生产率和城市集聚效益的提高,带来城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投资的扩大,带来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增加,为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从而持续释放出巨大的内需潜能,这正是中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动力源泉所在。 2010年2月,李克强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强调,“城镇化是扩大内需最雄厚的潜力所在,也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在此后2010年的讲话中,“最雄厚的潜力”成为一个很让人印象深刻的词语。 无论按照联合国的标准还是经济合作组织的标准,发达国家的城镇化人口比例和非农就业比例都很高,这是区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一个重要标准。但智慧的力量就在于将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李克强提出“扩内需的最大潜力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