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壤与地下水修复技术

土壤与地下水修复技术

土壤与地下水修复技术
土壤与地下水修复技术

土壤原位修复技术

专业资料.

专业资料.

专业资料.

土壤异位修复技术

地下水修复技术比选

地下含水层修复技术有多种分类,按修复方式可分为原位修复、异位修复和监测自然衰减技术。异位修复是将污染地下水先用收集系统或抽提系统转移到地上,然后再处理的技术,异位修复技术主要是被动收集和抽出处理。原位修复技术是指在基本不破坏土体和地下水自然环境条件下,对受污染对象不作

搬运或运输,而在原地进行修复的方法。修复技术特性如表4-2 所示,对

地下水修复技术汇总,对各种技术的优缺点、成熟性、时间条件及资金条

件进行综

合对比,并分析了各种技术的适应性。基于场地水文地质条件、污染物特征,优选化学还原技术、抽出处理技术、监测自然衰减技术

表3 地下水修复技术筛选矩阵

1.1 修复技术概述

面将筛选出的地下水抽出处理技术(P&T )、化学氧化修复技术和监测自然衰减技

术(MNA )分别做详细的介绍

该系统针对目标污染场地及其污染物性质,在污染场地布设一定数量的抽水井,通过

水泵和水井将含水层中的污染地下水与非水相液体(即污染物自由相)经由抽出井抽出,然后利用地面设备处理,用于处理重度污染地下水区域中多种污染物类型。处理后的地下水,排入地表径流或回灌到地下。本技术常与其他处理技术,如化学氧化法、生物处理法等结合,以达到清除含水层污染的目的。与原位注射技术联用的抽出处理技术见示意图

3-1。

图3-1 强化含水层冲洗技术修复意图

化学氧化技术

化学氧化是指利用氧化剂本身或所产生的自由基的氧化能力氧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

得污染物转变为无害的或毒性更小的物质,从而达到修复的目的。化学氧化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几天或几个月)内获得污染物浓度的大量降低(60%~90%以上)。

原位化学氧化技术适用于修复受污染饱和区和非饱和区,高污染的源区以及污染浓度

较低的扩散羽区,图3-2 所示为原位化学氧化工艺示意图。

图3-2 原位化学氧化示意图

原位化学氧化技术相对其它原位修复技术突出的优点是其修复周期短,近年来发展迅速。美国超级基金第十四版的报告表明,在采用化学方法修复的地下水决策文件中,有一半使用的是原位化学氧化技术。

原位化学氧化技术的主要优点包括:(1)适用范围广,大部分的土壤有机污染物均

可以通过原位化学氧化技术实现修复,对污染物的存在状态适应范围也较广泛(液相、吸

附相和非液相均可以处理),适合修复一些其它技术不能应用的污染区域(见图3-3);

(2)相对于P&T 、MNA 等技术,污染物的原位化学氧化去除技术具有成本优势;(3)

修复周期短;(4 )氧化修复后有强化微生物活性及加速自然衰减的潜力。

图3-3 使用原位化学氧化技术修复构筑物下污染区域示意图

监测自然衰减技术

通过实施有计划的监控策略,依据场地自然发生的物理、化学及生物作用,包含生物降解、扩散、吸附、稀释、挥发、放射性衰减以及化学性或生物性稳定等,使得地下水和土壤中污染物的数量、毒性、移动性降低到风险可接受水平。可处理的污染物类型包括碳氢化合物、BTEX(苯、甲苯、乙苯、二甲苯)、石油烃、多环芳烃、MTBE(甲基叔丁基醚))、氯代烃、硝基芳香烃、重金属类、非金属类(砷、硒)、含氧阴离子(如硝酸盐、过氯酸)等。

完整的监测自然衰减系统应由监测井网系统、监测计划、自然衰减性能评估系统和紧急备用方案四部分组成。

监测井网系统:能够确定地下水中污染物在纵向和垂向的分布范围,确定污染羽是否呈现稳定、缩小或扩大状态,确定自然衰减速率是否为常数,对于敏感的受体所造成的影响有预警作用。监测井设置密度(位置与数量)需根据场地地质条件、水文条件、污染羽范围、污染羽在空间与时间上的分布而定,且能够满足统计分析上可信度要求所需要的数

量。建立监测井网系统所需设备包括建井钻机、水井井管等。

监测计划:主要监测分析项目需集中在污染物及其降解产物上。在监测初期,所有监测区域均需要分析污染物、污染物的降解产物及完整的地球化学参数,以充分了解整个场

地的水文地质特性与污染分布。后续监测过程中,则可以依据不同的监测区域与目的,做适当的调整。地下水监测频率在开始的前两年至少每季度监测一次,以确认污染物随着季

节性变化的情形,但有些场地可能监测时间需要更长(大于2 年)以建立起长期性的变化趋势;对于地下水文条件变化差异性大,或是易随着季节有明显变化的地区,则需要更密集的监测频率,以掌握长期性变化趋势;而在监测2 年之后,监测的频率可以依据污染物移动时间以及场地其它特性做适当的调整。主要包括取样设备和监测设备等。

监控自然衰减性能评估:评估监测分析数据结果,判定MNA 程序是否如预期方向进行,并评估MNA 对污染改善的成效。MNA 性能评估依据主要来源于监测过程中所得到的检测分析结果,主要根据监测数据与前一次(或历史资料)的分析结果做比对。主要包括:(1)自然衰减是否如预期的正在发生;(2)是否能监测到任何降低自然衰减效果的环境状况改变,包括水文地质、地球化学、微生物族群或其它的改变;(3)能判定潜在或具有毒性或移动性的降解产物;(4)能够证实污染羽正持续衰减;(5)能证实对于下游潜在受体不会有无法接受的影响;(6)能够监测出新的污染物释放到环境中,且可能会影响到MNA 修复的效果;(7 )能够证实可以达到修复目标。

紧急备用方案:紧急备用方案是在MNA 修复法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或是当场地内污染有恶化情形,污染羽有持续扩散的趋势时,采用其它土壤或地下水污染修复工程,而不是仅以原有的自然衰减机制来进行场地的修复工作。当地下水中出现下列情况时,需启动

紧急备案。(1)地下水中污染物浓度大幅度增加或监测井中出现新的污染物;(2)污染

源附近采样结果显示污染物浓度有大幅增加情形,表示可能有新的污染源释放出来;(3)

染物浓度下降速率不足以达到修复目标 ;( 6 )地球化学参数的浓度改变 力下降 ;( 7)因土地或地下水使用改变 ,造成污染暴露途径 。

在原来污染羽边界以外的监测井发现污染物

;( 4)影响到下游地区潜在的受体 ;( 5)污 ,导致生物降解能

关于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地下水与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1)源头上控制对土壤及地下水的污染。 企业应从设计、管理中防止和减少污染物料的跑,冒,滴,漏而采取的各种措施,主要措施包括工艺、管道、设备、土建、给排水、总图布置等防止污染物泄露的措施。在处理或贮存化学品的所有区域设置防渗漏的地基并设置围堰,以确保任何物质的冒溢均能被回收,从而防止土壤和地下水环境污染。 设计强酸或强碱操作的区域的地基、地面、围墙、排水沟均通过耐酸碱混凝土或耐酸碱胶泥或花岗岩处理;其他操作区域的地基、地面均铺设防渗漏地基。严格按照化工环境保护设计规范设计施工。设计化学物质的输送管线均设置在地面上,不设地下贮罐。地下集水池经过酸性防腐和防渗漏处理。 企业危险废物临时堆场设置应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要求,固废临时堆场应采取防雨淋、防扬散、防渗漏、防流失等措施,以免对地下水和土壤造成污染。 企业与污水集中处理厂的危险废物仓库应安装视频监控设施,并与产业园监控中心及地方环保主管部门联网。 (2)地下水污染监控 建立企业地下水环境监控体系,包括建立地下水监控制度和环境管理体系、制定监测计划、配备必要的检测仪器和设备,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要求企业在运行期严格管理,加强巡检,及时发现污染物泄漏;一旦出现泄漏及时处理,检查检修设备,将污染物泄漏的环境风险事故降到最低。 (3)应急预案及应急处置 建立企业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当发生异常情况时,按照装置制定的环境事故应急预案,启动应急预案。在第一时间内尽快上报主管领导,启动周围

社会预案,密切关注地下水水质变化情况。组织装专业队伍负责查找环境事故发生地点,分析事故原因,尽量将紧急时间局部化,如可能应予以消除。对事故现场进行调查,监测,处理,对事故后果进行评估,采取紧急措施制止事故的扩散,扩大,并制定防止类似事件发生的措施。 事件诱因:因人为因素导致某种物质(废气中的污染物质、废水中污染物质、固体废物中的污染物或其渗透液)进入陆地表层土壤,引起土壤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特性的改变,影响土壤功能和有效利用,危害公众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事件类型: 1、大气污染物通过干、湿沉降过程污染水体和土壤; 2、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3、固体废物堆积、掩埋等处理污染水体和土壤; 4、企业使用的原辅材料发生泄漏处理不当污染水体和土壤。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土壤中重金属或类金属污染对居民的危害通过农作物和水进入人体;(痛痛病) 2、农药污染的危害: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首先使土壤受到污染,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可引起急、慢性中毒极致突变、致癌和致畸作用; 3、生物性污染:是当前土壤污染的重要危害,影响面广,可引起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可引起钩端螺旋体病、炭疽病、破伤风及肉毒中毒等。 对环境的影响: 地下水与土壤污染是具有隐蔽性和潜伏性、不可逆性和长期性两大特点。地下水与土壤污染是长期积累的过程,危害也是持续的、具有积累性的;使地下水与土壤质量下降,造成污染,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大气环境质量和危害人体健康。

土壤与地下水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案例集

土壤与地下水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 案例集 编制时间:2018年12月

案例一某地下水污染事件环境损害鉴定评估 1项目背景 项目地点位于某市低山丘陵区村庄内,2015年5月,当地村民发现自用大口井地下水疑似受到污染。经当地环保局调查,调查区部分点位地下水中氯化物、氨氮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III类水标准。村民大口井北侧分布有1家洗煤厂、2家稀土抛光材料有限公司、1家盐酸厂。2016年11月起,受当地环保局委托,生态环境部(原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环境风险与损害鉴定评估研究中心对该起地下水污染事件展开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 图1项目区示意图

2评估目的 本次损害评估工作旨在查清地下水污染源,判定污染源与地下水污染的因果关系,明确生态环境损害的范围和程度,提出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建议,估算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费用,为后续刑事诉讼、行政处罚、环境治理等工作提供依据。 3评估思路与程序 评估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a)第一阶段——污染源调查和损害确认 b)第二阶段——生态环境损害实物量化 c)第三阶段——生态环境恢复方案筛选与价值量化 4基线确定及损害确认 根据《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总纲》(环办政法〔2016〕67号)与《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土壤与地下水》(环办法规〔2018〕46号)中规定的基线确定原则,因无法获取历史数据,采用未受污染环境行为影响且与调查区处于同一水文地质单元的相似现场,即“对照区域”数据确定基线。以指标值超过基线20%为判定依据,确认调查区2015~2017年间地下水受到损害,指标主要涉及氯化物和氨氮。 5因果关系判定 5.1污染源识别

土壤与地下水调查修复总结

场地调查与地下水调查修复治理技术 导则总结 一、适用范围 1.本标准规定了场地环境监测、场地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调查、污染 场地土壤修复技术方案编制开展污染场地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的原则、程序、工作内容和技术要求。 2.本标准适用于场地环境调查、风险评估,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 方案的制定,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风险控制值的确定,以及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工程环境监理、工程验收、回顾性评估过程的环境监测。为污染场地环境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 3.本标准不适用于场地放射性及致疾病性生物污染监测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 GB0137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T 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 HJ/T16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166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085《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GB455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002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HJ/T20 《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 HJ/T91 《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 HJ/T194《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 HJ/T298 《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 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HJ682-2014《污染场地术语》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评价技术规定》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关于修订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土壤环境治理标准>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三、定义和术语 1.场地:某一块范围内的土壤、地下水、地表水以及地块内所有构 筑物、设施和生物的总和。 2.污染场地:对潜在污染场地进行调查和风险评估后,确认污染危 害超过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可接受风险水平的场地,又称污染地块。 3.潜在污染场地:因从事生产、经营、处理、贮存有毒有害物质, 堆放或处理处置潜在危险废物,以及从事矿山开采等活动造成污

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

《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 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 论文题目 环境工程 系部 环境工程11级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二○一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目录 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 (3) 地下水污染 (3) 地下水污染修复 (3) 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 (3) 抽出------处理技术 (4) 生物修复技术 (5) 反应渗透墙修复技术 (6)

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 摘要:文章主要论述了几种主要的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比如,抽出------处理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反应渗透墙修复技术等。 关键字:地下水污染修复,抽出------处理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反应渗透墙技术 地下水污染 地下水是水环境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条件之一。地下水污染(ground water pollution)主要指人类活动引起地下水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生物学特性发生改变而使质量下降的现象。地表以下地层复杂,地下水流动极其缓慢,因此,地下水污染具有过程缓慢、不易发现和难以治理的特点。地下水一旦受到污染,即使彻底消除其污染源,也得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使水质复原。至于要进行人工的地下含水层的更新,问题就更复杂了。 我国存在大量的地下水污染场地,给地下水资源的使用带来了严重威胁。将地下水污染场地划分为4大类,15个亚类,为制定不同地下水污染场地的管理、控制和修复规定提供了依据;对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的内容和方法技术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建立地下水污染的预警系统,为污染的预防奠定基础;介绍了地下水污染的控制与修复技术,并对地下水污染防控和治理的基本原则进行了探讨。 地下水污染修复 广义上看,地下水污染修复,地下水污染控制及地下水污染预防是人类处理污染的三种方式。地下水污染预防是指从源头上使用不至于产生污染的理想设施或环境友好材料的污染处理方式;地下水污染控制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污染,在污染物被释放到环境之前,捕获或改变污染物的结构形态,达到净化目的的污染处理方式;地下水污染修复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污染,先释放到环境,然后再实施净化的污染处理方式。地下水修复代价及其昂贵。 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 第一类是最简单、最便宜的修复方法,即自然修复法或称被动修复法,其依赖于自然的过程作用,包括生物降解、挥发和吸附。 自然修复的机制很复杂,而且重要的物理化学特征极其多变。 第二类最简单的应用型修复技术是挖出土壤并将其运往适宜场所处理的技术。 第三类地下水主要修复技术包括地下水的抽出------处理系统和土壤的气相抽提系统等。总的来说,最常见的地下水修复系统是抽出------处理系统。污染的地下水通过生产井得到修复。在地表使用吹脱、活性炭吸附、生物处理或其他方法来处理废水。若存在碳氢化合物,则可能需要油水分离器。通过注射井或由表面排水处置过的废水可能会再次回到含水层。已有经验表明对于地下水污染物的去除,抽出------处理系统效果明显。然而这种修复方法,代

土壤与地下水调查修复总结归纳

精心整理场地调查与地下水调查修复治理技术 导则总结 一、适用范围 1.本标准规定了场地环境监测、场地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调查、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 2. 3. 二、 GB0137 GB/T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 HJ/T16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166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085《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GB455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002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HJ/T20《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 HJ/T91《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 三、 1. 2. 3.潜在污染场地:因从事生产、经营、处理、贮存有毒有害物质,堆放或处理处置 潜在危险废物,以及从事矿山开采等活动造成污染,且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构成潜在风险的场地。 4.场地环境调查:采用系统的调查方法,确定场地是否被污染及污染程度和范围的 过程。

5.敏感目标:指污染场地周围可能受污染物影响的居民区、学校、医院、引用水源 保护区以及重要公共场所等。 6.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及生物有机体组成的地球陆地表面的疏松 层。 7.关注污染物:根据场地污染物特征和场地利益相关方意见,确定需要进行调查和 风险评估的污染物。 8. 9. 10. 11. 12. 13. 14. 15.可接受风险水平:对暴露人群不会产生不良或有害健康效应的风险水平,包括致 癌物的可接受致癌风险水平和非致癌物的可接受危害商。 16.土壤和地下水风险控制值:根据标准规定的用地方式、包括情景和可接受风险水 平,采用标准规定的风险评估方法和场地调查获得的相关数据,计算获得的土壤中污染物的含量限值和地下水中污染物的浓度限值。

地下水修复技术

地下水修复技术 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

针对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现状,许多国家已采取或正在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使得地下水修复技术成为现在国际环境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之一。 地下水的主要修复方法包括: 原位修复:监控条件下的自然衰减法(MNA)、渗透性反应强(PRB); 异位修复:抽出处理法(P&T) MNA 优点是污染物最终能转化成无毒的副产物、无须人为介入、不会涉及到废物的重新产生或迁移、费用低廉、克服机械化修复设施所带来的局限。 缺点是进行长期监测并负担相关费用、时间很长;受当地水文地质条件的自然变化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有利的水文和地球化学条件可能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曾经稳定化了的污染物重新发生迁移;对修复成果产生负面影响;含水层的各向异性可能是场地特征复杂化;生物降解的中坚产物可能比原来的化合物更毒。 P&T 抽取处理法(Pump and Treat,P&T)是最早使用、应用最广的传统经典方法,从污染场地抽出被污染的水,并用洁净的水置换,同时对抽出的水加以处理。需要注意的是,必须把对抽取处理系统的监测作为修复措施整体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监测系统的运行状态。处理后的地下水可直接使用,或者回灌以稀释受污染水体、冲洗含水层,加速地下水的循环流动。

该方法存在操作繁琐、时间长、成本高的问题,需要长期监测和维护。而且,一旦抽水停止,污染物浓度又会升高,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 近几年,随着研究的深入,透水性反应墙法(Permeable ReactiveBarrier,PRB)被认为是替代传统抽取处理方法的一种有效方法。该技术广泛用于处理地下水中的有机和无机污染物,它具有能够较长时间持续原位处理、处理组分较多、价格相对便宜等优点,因此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PRB PRB是一种原位被动修复技术,由透水的反应介质组成,一般安装于地下水污染羽状体的下游,通常与地下水流相垂直,并且它也可以作为污染地下水的地面处理设施。当地下水在自身水力梯度作用下通过活性渗滤墙时,污染物与墙体材料发生各种反应而被去除,从而达到地下水修复的目的。 根据PRB反应机理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反应墙。 1.化学沉淀反应墙 2.氧化—还原反应墙 3.吸附反应墙 4.生物降解反应墙 5.PRB的结构形式 PBR 1.抽出处理修复技术

土壤与地下水调查修复总结

土壤与地下水调查修复 总结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场地调查与地下水调查修复治理技术 导则总结 一、适用范围 1.本标准规定了场地环境监测、场地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调查、污染 场地土壤修复技术方案编制开展污染场地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的原则、程序、工作内容和技术要求。 2.本标准适用于场地环境调查、风险评估,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 方案的制定,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风险控制值的确定,以及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工程环境监理、工程验收、回顾性评估过程的环境监测。为污染场地环境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 3.本标准不适用于场地放射性及致疾病性生物污染监测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 GB0137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T 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 HJ/T16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166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085《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GB455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002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HJ/T20 《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 HJ/T91 《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 HJ/T194《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 HJ/T298 《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 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HJ682-2014《污染场地术语》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评价技术规定》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关于修订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土壤环境治理标准>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三、定义和术语 1.场地:某一块范围内的土壤、地下水、地表水以及地块内所有构 筑物、设施和生物的总和。 2.污染场地:对潜在污染场地进行调查和风险评估后,确认污染危 害超过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可接受风险水平的场地,又称污染地块。 3.潜在污染场地:因从事生产、经营、处理、贮存有毒有害物质, 堆放或处理处置潜在危险废物,以及从事矿山开采等活动造成污

地下水修复技术

针对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现状,许多国家已采取或正在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使得地下水修复技术成为现在国际环境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之一。 地下水的主要修复方法包括: 原位修复:监控条件下的自然衰减法(MNA)、渗透性反应强(PRB); 异位修复:抽出处理法(P&T) MNA 优点是污染物最终能转化成无毒的副产物、无须人为介入、不会涉及到废物的重新产生或迁移、费用低廉、克服机械化修复设施所带来的局限。 缺点是进行长期监测并负担相关费用、时间很长;受当地水文地质条件的自然变化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有利的水文和地球化学条件可能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曾经稳定化了的污染物重新发生迁移;对修复成果产生负面影响;含水层的各向异性可能是场地特征复杂化;生物降解的中坚产物可能比原来的化合物更毒。 P&T 抽取处理法(Pump and Treat,P&T)是最早使用、应用最广的传统经典方法,从污染场地抽出被污染的水,并用洁净的水置换,同时对抽出的水加以处理。需要注意的是,必须把对抽取处理系统的监测作为修复措施整体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监测系统的运行状态。处理后的地下水可直接使用,或者回灌以稀释受污染水体、冲洗含水层,加速地下水的循环流动。 该方法存在操作繁琐、时间长、成本高的问题,需要长期监测和维护。而且,一旦抽水停止,污染物浓度又会升高,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 近几年,随着研究的深入,透水性反应墙法(Permeable ReactiveBarrier,PRB)被认为是替代传统抽取处理方法的一种有效方法。该技术广泛用于处理地下水中的有机和无机污染物,它具有能够较长时间持续原位处理、处理组分较多、价格相对便宜等优点,因此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PRB PRB是一种原位被动修复技术,由透水的反应介质组成,一般安装于地下水污染羽状体的下游,通常与地下水流相垂直,并且它也可以作为污染地下水的地面处理设施。当地下水在自身水力梯度作用下通过活性渗滤墙时,污染物与墙体材料发生各种反应而被去除,从而达到地下水修复的目的。

土壤及地下水修复行业发展概况

土壤及地下水修复行业发展概况 (1)土壤及地下水修复行业相关基本概念 土壤污染指因人为因素导致某种物质进入陆地表层土壤,引起土壤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特性的改变,影响土壤功能和有效利用,危害公众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土壤污染按照污染成分可以划分为无机物污染和有机物污染。无机物污染包括酸、碱、重金属以及砷、硒等非金属化合物造成的污染;有机物污染包括农药、酚类、氰化物、石油、有机溶剂、合成洗涤剂等造成的污染。按照受污染土地的类型可以将土壤污染划分为工业场地污染、农田污染、矿区污染和油气田污染等。 土壤污染和大气污染、水污染有很大不同:①隐蔽性:大气和水污染较为直观,但土壤污染需通过仪器设备采样检测才可以确认;②滞后性:土壤中含有污染物,不会很快显现,国际经验表明一般要经过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显现出来; ③累积性:长年累月的污染物累积到一定程度起作用。除人为排放外,大气沉降、土壤本身的背景值比较高,都会使土壤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升高。 基于土壤与地下水之间的交互机理,需要在治理土壤污染的同时治理地下水

的污染,才能有效完成相应地块的污染修复。《土壤污染防治法》首次将“水土共治”的理念在法律层面加以明确,《土壤污染防治法》规定:实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活动,应当编制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污染物含量超过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还应当包括污染类型、污染来源以及地下水是否受到污染等内容。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报告应当主要包括:主要污染物状况;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范围;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公众健康风险或者生态风险;风险管控、修复的目标和基本要求等。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措施应当包括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内容。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的修复方案应当包括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内容。 (2)土壤及地下水修复行业的发展状况 ①国外土壤修复行业的兴起与发展 20 世纪70 年代,美国发生一系列危害巨大、影响恶劣的环境事故,如因有毒废料长期堆放污染土壤而引起大规模民众健康问题的拉夫运河事件和时代海 滩事件等,上述事件引起了美国政府和公众对土壤污染的广泛关注。为应对发生的环境事故,美国国会通过了《综合环境反应、赔偿与责任法》(又称《超级基金法》),该法案确立了“污染者付费原则”,规定不同当事人承担历史上被污染场地的治理责任;向石油、化工等巨头征收化工税,用于清理泄漏的化学物质和有毒垃圾场。此后,美国政府通过《超级基金修正与重新授权方案》、《小规模企业责任减轻和棕地振兴法》等一系列修正和补充性法案对污染场地管理相关法律

(完整word版)土壤修复工程流程及修复方法概述

土壤修复工程程序及修复技术概述土壤污染常见修复技术 国内现阶段常见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工程修复技术、物理-化学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和联合修复技术等。 1、土壤的工程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排土、换土、去表土、客土和深耕翻土等措施。 2、物理-化学修复技术主要包括:热处理技术、土壤固化-稳定化技术、淋洗技术、氧化还原技术、电动力学修复技术和土壤性能改良技术等。 3、生物修复技术包括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生物联合修复等技术。 4、联合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微生物/动物-植物联合修复技术、化学/物化-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物理-化学联合修复技术等。 土壤修复工程流程 污染场地修复的工作内容包括污染土壤评估、修复技术选择与方案制定、施工管理与运行、后续监测与修复效果评价四个部分。 1、污染土地评估主要包括污染场地资料收集与调查、现场踏勘、布点与采样、样品检测与分析和风险评估。 2、修复技术选择与方案制定。 3、施工管理与运行主要包括详细修复方案制定、修复工程设计与施工、修复工程运行与维护和污染土壤清理。 4、后续监测与修复效果评价。 后附土壤修复工程流程及修复方法概述

目录 1 第一阶段污染土地评估 (2) 1.1污染场地资料收集与调查 (2) 1.2现场踏勘 (3) 1.3 布点与采样 (4) 1.4 样品检测与分析 (5) 1.5 风险评估 (6) 2 第二阶段修复技术选择 (7) 2.1 修复技术选择原则 (7) 2.2 修复技术筛选步骤 (7) 2.3国内现阶段常见修复技术 (8) 2.3.1工程修复技术 (8) 2.3.2 物理-化学修复技术 (8) 2.3.3 生物修复技术 (11) 2.3.4 联合修复技术 (12) 2.3.5 小结 (12) 3 第三阶段施工管理与运行 (13) 3.1 详细修复方案制定 (13) 3.2 修复工程设计与施工 (13) 3.3 修复工程运行与维护 (14) 3.4 污染土壤清理 (14) 4 第四阶段后续监测与评价 (14) 4.1 监测原则 (14) 4.2 监测工作程序 (15) 4.3 修复效果评价 (16)

土壤与地下水修复行业2017年发展综述

5 CHIN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2018.11 权威发布 Official Announcement 土壤与地下水修复行业 2017年发展综述 张娟1,邢轶兰1,李书鹏1,郭丽莉1,王艳伟1,刘阳生2,胡钟莘莘2 (1.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15;2.北京大学,北京 100871) 摘 要:概述了2017年土壤与地下水修复行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分析了我国污染场地修复行业的整体情况及污染场地修复的主要技术发展情况、行业设备和材料经营状况等,提出了行业发展的特征及主要问题,对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土壤与地下水修复;技术设备;行业发展;骨干企业 中图分类号:X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5377(2018)11-0005-16 1 2017年土壤与地下水修复行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1.1 国家政策和法规出台情况 生态环境部2016年12月颁布,2017年7月1日起实施的《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将拟收回、已收回土地使用权的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等行业企业用地,以及土地用途拟变更为居住和商业、学校、医疗、养老机构等公共设施的上述用地作为重点监管对象;对土地用途变更为上述公共设施的污染地块用地,重点开展人体健康风险评估和风险管控;对暂不开发的污染地块,开展以防治污染扩散为目的的环境风险评估和风险管控。 2017年2月,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国土资发〔2017〕2号),提出了“十三五”时期土地整治的目标任务:确保建成4亿亩高标准农田,力争建成6亿亩,全国基本农田整治率达到60%;补充耕地2000万亩,改造中低等耕地2亿亩左右;整理农村建设用地600万亩;改造开发600万亩城镇低效用地。 2017年9月,生态环境部、农业部联合公布《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主要用于指导县级以上环境保护和农业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农用地土壤污染预防、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环境监测、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农用地土壤优先保护、监督管理等工作。《办法》的制定有助于农用地土壤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保护农用地土壤环境,管控农用地土壤环境风险,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利于提高公众土壤环境保护意识、为《土壤污染防治法》立法工作提供支撑、推动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相关工作的有序开展、促进相关产业及市场的健康发展。 2017年12月,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作为我国首部土壤污染防治相关法案,该法的出台将完善污染土地风险管控的法律体系。 土壤污染防治法出台的意义在于:一是在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防治结合、风险管控等总体思路下,根据土壤污染防治的实际工作需要,设计法律制度的总体框架;二是根据土壤污染及其防治的特殊性采取分类管理、风险管控等有针对性的措施;三是提出预防为主(从源头上减少土壤污染)、风险管控(阻断土壤污染影响大众生活)和污染担责(谁污染,谁治理)的三大对策。 注:文中所涉及的全国性数据,除特殊注明外,均未包括香港、澳门 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数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