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第三章电能专题教案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第三章电能专题教案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第三章电能专题教案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第三章电能专题教案

专题 电能

电功 一、定义:电流可以做功,电流所做的功叫做电功

二、物理意义:电流做功的过程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三、计算公式:

1.定义式:W=UIt 即电流在某段电路上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的乘积。

2.导出公式:W=I 2

Rt ,W=t R

U 2

(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四、电功单位:

1.国际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

2.通用单位:千瓦时,符号kW ?h ,俗称度,且有1kW ?h=1度=

3.6×106

J 五、电功的测量

1.测量仪表:电能表(1户1表)

2.读数方法:电能表表盘上先后两次示数之差就是这段时间内用电的度数,即电流在这段时间内所做的功。

例1 (天津市中考试题)电能表是测量________的仪表.1 kWh 的电能可供标有“220V 40W ”的灯泡正常工作________h .

精析 电能表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仪表.考查能否灵活利用W =Pt 进行计算. 正确选择合适的单位,可以简化计算.

解 电能表是测量电功的仪表.题目给出:W =1kWh P =40W =0.04kW 时间:t =

P W =kW

04.0kWh 1=25h 如果选用国际单位,则计算要麻烦得多. 答案 电功,25

电功率 一、电功率的意义: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科学量

二、电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电功叫做电功率 三、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

t

W 四、电功率的单位:1瓦=1焦/秒 五、 电功率计算公式:P=UI

电功率的推导公式: U=

I P I=U

P

对于纯电阻电器(只有电阻在做功):

P=UI P=I 2

R (已知I 和R 求P)

(已知U 和I 求P) P=R

U 2

(已知U 和R 求P)

比较电功率与机械功率 物理量

符号

定义

定义式

意义

单位

电功率 P

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P=W/t

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

瓦 千瓦 焦/秒

机械功率 P

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P=W/t

表示力对物体做功的快慢

瓦 千瓦 焦/秒

六、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1.额定电压是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用电器上标明的电压就是额定电压。

2.额定功率是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用电器上标明的功率就是额定功率。

3.实际功率是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是不确定的。

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关系:用电器消耗的实际功率随加在它两端的实际电压而改变。实际电压升高,实际功率增大;反之则减小。

a.当U 实> U 额时,则P 实> P 额 ;(灯很亮,将缩短灯泡寿命,且易烧坏)。

b.当U 实 < U 额时,则P 实 < P 额;(灯很暗)。

c.当U 实 = U 额时,则P 实 = P 额;(正常发光)。

4.同一个电阻,接在不同的电压下使用,则有,如:当实际电压是额定电压的一半时,则实际功率就是额定功率

的1/4。(即同一用电器消耗的实际功率跟它两端的实际电压的平方成正比,P 1/P 2=U 12/U 22

例如:一只标有"220V 100W"字样的灯泡,如果接在110伏的电路中,则它消耗的实际功率是25瓦)

例2 一盏灯标有“36V 40W ”字样,将这盏灯接到某电路中,通过它的电流是1A ,此时,这盏灯的电功率是________W .

精析 考查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的概念.

已知:灯的额定电压U E =36,额定功率P E =40W ,实际电流I L =1A . 求:P L (实际电功率) 解 先判定灯是否正常发光 灯正常发光时:I E =

E

E U P =V 36W 40≈1.1A 因为灯的实际电流I L <I E ,所以灯不能正常发光,且P L 应<P E .

先求出灯的电阻R =E

E P U 2

=0W 4)V 36(2

=32.4Ω

R 不变

灯的实际功率:P L =I L 2

R =(1A )2

×32.4Ω=32.4W 答案 灯的功率为32.4W

例3 某导体接到6V 电压下,它消耗的功率是6W ;将改接到3V 的电压下,这个导体的功率是________W . 已知 U E =6V P E =6W 实际U L =3V 求:实际P L

分析 一个导体,在额定电压下,电阻为R ,同样一个导体,电压改变,电阻仍为R . 同样一个导体,电压改变,电阻仍为R . ∴ 电功率的习题,往往从求解电阻入手. 解法1 导体电阻

R =E

E P U 2

=W 6)V 6(2

=6Ω.

电压变了,导体消耗的功率改变

R L =R U L 2

=Ω

6)V 3(2

=1.5W

解法2 导体电阻不变

根据:R =P

U 2

E E P U 2=L L P U 2?E L P P

=22

E

L U U

P L =

2

2E

L U U ·P E =(

V

6V 3)2

×6W =1.5W 小结 从解法2看出,电阻一定时,电压是原来的“n ”倍,功率是原来的“n 2

”倍.因为P =UI ,U 是原来的“n ”倍,I 也是原来的“n ”倍,所以P 是原来的“n 2

”倍.

答案 功率是1.5W

例4 (哈尔滨市中考试题)一个“12V 6W ”的小灯泡,如果接在36V 电源上,为使其正常发光,需串联一个________Ω的电阻,该电阻消耗的功率是________W .

精析 在串联电路中,利用电流、电压等特点,计算电阻和电功率.

已知:额定P E =6W ,U E =12V ,总电压U =36V 求:R ,P R

解 灯的额定电压是12V ,直接将其接在36V 的电源上,灯将烧毁:这时应将一个电阻和灯串联;—使灯正常发光.

画出灯与R 串联的电路草图2—3—1.并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

图2—3—1

只要求出通过R 的电流和R 两端的电压.就可以求出未知量. 流过灯的电流和流过R 的电流相等:

答案 48Ω,12W

例5 一个电热器由两条不同的电阻丝R 1、R 2并联构成.这个电热器与一个阻值固定的电阻R 0串联后接在电压U 恒定的电源上,如图所示.若由于某种原因,电热器中电阻丝R 1烧断,另一根电阻丝R 2仍完好,电阻丝R 1烧断

前后电热器的发热功率不变.已知固定电阻R 0=12欧,电热器完好时,固定电阻R 0的发热功率与电热器烧断一根电阻丝后R 0的发热功率之比为4:1.设电阻R 0及电阻丝的阻值不随其中电流的变化而变化.求电热器完好时电阻丝R 1、R 2的阻值.

解: 当电路完好时,设电热丝R 1与R 2并联后的总电阻为R 并,根据题意得

2

12

1R R R R R +=

并 ①

22

202

R R R U R R R U ???? ??+=?

??? ??+并并 ②

02

2002

4R R R U R R R U ????

??+=?

??? ??+并 ③

解由②③组成的方程组得 R 1=8Ω,R 2=24Ω

七、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1.计算公式:Q=I 2Rt ,(式中单位Q →焦(J); I→安(A); R→欧(Ω); t→秒。) 2.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电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电热),则有:Q=W ,可用电功计算公式来计算电热.(如热水器,电炉,电烙铁,电饭锅,电热毯,电热灭蚊器,电烤箱,电熨斗等纯电阻用电器),即有:Q=W= Pt=UIt =U 2t/R (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八、补充结论:

①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对各部分电路(用电器)所做的功、产生的热量、做功的功率与其电阻成正比,即 W 1/W 2=Q 1/Q 2=P 1/P 2=R 1/R 2 U 1/U 2=R 1/R 2

反比,即 W 1/W 2=Q 1/Q 2=P 1/P 2=R 2/R 1 I 1/I 2=R 2/R 1 ③额定电压相等的用电器:

a. 额定电压相等的用电器(灯泡),额定功率越大的其电阻越小;额定功率越小的其电阻越大。

b. 当用电器串联在电路中时,额定功率越大,它消耗的实际功率越小(灯泡较暗);额定功率越小,它消耗的实际功率越大(灯泡较亮)。 可简单地记成“额大实小,额小实大”。

c. 当用电器并联在电路中时,额定功率越大,它消耗的实际功率越大(灯泡较亮);额定功率越小,它消耗的实际功率越小(灯泡较暗)。 可简单地记成“额大实大,额小实小”。

④同一用电器接在不同电压的电路中时,它消耗的实际功率大小跟它两端的实际电压的平方成正比,即: P 1/P 2=(U 1/U 2)2

⑤两个不同规格的电灯(其它用电器)串联时,应让额定电流小的电灯(用电器)正常工作;当它们并联时,应让额定电压小的电灯(用电器)正常工作。 ⑥两个电阻(假设R 1>R 2):

当它们串联接入电路中时,R 1消耗的实际功率大于R 2消耗的实际功率,即P 1> P 2; 当它们并联接入电路中时,R 1消耗的实际功率小于R 2消耗的实际功率,即P 1< P 2。 ⑦解决串联电路的相关问题时,应抓住“电流相等”这一特征; 解决并联电路的相关问题时,应抓住“电压相等”这一特征。

习题

1.电阻R 和灯泡L 串联接到电压为10V 的电路中,R =10Ω,电路接通后,100s 内电阻R 上电流做的功为10J ,已知灯L 的额定功率为10W ,灯的电阻不变.求:灯的额定电压.

解 画出灯L 和电阻只串联的电路草图2—3—2,并标明已知量和未知量. 串联电路,通过L 和R 电流相等,设为I .

则W R =I 2

Rt

图2—3—2

I =

Rt W R =100s 10Ω10J

?=10

1A =0.1A R 两端电压:U R =IR =0.1A ×10Ω=1V

灯L ′两端电压:U L =U -U R =10V -1V =9V 灯电阻:R =

I U L =A

1.0V

9=0.9Ω 灯额定电压:U E =R P E =Ω?9010W =30V 误解 有的同学在算完电流后,直接用:U E =

I P E =A

1.0W

10=100V ,是错误的.因为此时灯并不是正常发光,电路中的电流不是I E .

当然,有的同学把U L =9V 算为灯的额定电压,也是错误的. 答案 灯额定电压为30V

2.有两个灯泡,L 1标有“6V 3W ”字样,L 2没有标记,测得L 2的电阻为6Ω,把它们串联起来接入某一电路,两个灯泡均能正常发光,那么该电路两端的电压和L 2的电功率分别是 ( ) A .12 V 3W B .12 V 1.5W C .9 V 3W D .9 V 1.5W

解 画出L 1和L 2串联的电路草图2—3—3,标明已知量和未知量. L 1正常发光时,U 1=6V ,P 1=3W 电路中电流: I =

1

1U P =V 6W 3=0.5A

图2—3—3

此时L 2也正常发光,L 2两端电压:U 2=IR 2=0.5A ×6Ω=3V P 2=IU 2=0.5A ×3V =1.5W U =U 1+U 2=6V +3V =9V 答案 D

3.有一盏小灯泡,当它与5Ω电阻串联后接15V 电源上,灯恰好正常发光,这时灯的功率是10W . 求: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和小灯泡的额定电压的可能值.

已知:R =5Ω P E =10W U =15V 求:R L ,U E (额定)

分析 画出分析电路图2—3—4.

图2—3—4

从图中看,所给物理量无对应关系,可以采用方程求解. 解法1

R E 和R 串联,设灯两端电压为U E ∵ I E =I R ∴

E

E U P =R U U E

-

E U W 10=Ω

-5V 15E

U 整理得U E 2

-15U E +50=0 (U E -10)(U E -5)=0 U E =10V 或U E =5V

灯电阻R L =E E P U 2

=W 10)V 10(2

=10Ω

或R L =E

E P U 2

=W 10)V 5(2

=2.5Ω

解法2 R L 和R 串联:U =U E +U R U =

I

P E

+IR 15V =

I

W

10+I ×5Ω 5I 2

-15I +10=0 I 2

-3I +2=0

(I -2)(I -1)=0 解得:I =2A 或I =1A R L =

2

I P E =2)A 2(W 10=2.5Ω 或R L =

2

I

P E =2)A 1(W 10=10Ω 答案 灯正常发光,当U E =10V 时,灯电阻为10Ω;当U E =5V 时,灯电阻为2.5Ω

4.将分别标有“6V 9W ”和“6 V 3W ”的两个灯泡L 1、L 2串联接在12 V 电源上,则 ( ) A .两灯都能正常发光 B .灯L 2可能被烧毁 C .两灯都比正常发光时暗 D .灯L 1比灯L 2亮

精析 考查学生能否根据实际电压和额定电压的关系,判断灯的发光情况. 解 先求出两盏灯的电阻

灯L 1的电阻: R 1=12

1P U =W 9)V 6(2

=4Ω

灯L 2的电阻: R 2=2

2

2P U =W 3)V 6(2

=12Ω

求出灯两端的实际电压U 1′

∵ R 1、R 2串联

U U '1=211R R R +=Ω+ΩΩ1244=4

1

U 1′=

41U =4

1

×12V =3V L 2两端电压U 2′=U -U 1′=12V -3V =9V

比较实际电压和额定电压 U 1′<U 1,U 2′<U 2

两灯都不能正常发光;灯L 2可能会被烧毁 答案 B

5.家庭电路中正在使用的两白炽灯,若甲灯比乙灯亮,则 ( ) A .甲灯灯丝电阻一定比乙灯的大 B .甲灯两端的电压一定比乙灯的大 C .通过甲灯的电量一定比乙灯的多 D .甲灯的实际功率一定比乙灯的大

精析 考查家庭电路中灯的连接方式,并由灯的亮度判断电阻的大小.

分析 家庭电路,灯的连接方式是并联.甲、乙两灯两端电压相同.甲灯比乙灯亮,说明甲灯实际功率比乙灯大.D 选项正确.甲灯比乙灯亮,在并联电路中,R 甲<R 乙.U 相同,I 甲>I 乙

电量Q =It ,若两灯同时使用,因为t 相同,I 甲>I 乙,则Q 甲>Q 乙,C 选项正确. 答案 C 、D

6.如图2—3—5,电源电压和电灯L 的电阻均保持不变.当开关S 闭合后,在变阻器的滑片P 从中点向下滑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B .电灯L 的亮度变暗 C .电流表A 1的示数不变 D .电流表A 2的示数变小

图2—3—5

精析 考查学生识别电路的能力.能否根据欧姆定律分析电路中电流变化,灯的亮度变化.

分析 电路是由灯和变阻器并联而成.

测的是干路电流

测的是流过变阻器的电流

测的是电路两端电压

当变阻器的滑片P 由中点向b 端移动时,变阻器的电阻增大,通过变阻器电流减小,示数变小,D 选

项正确.

并联电路,U 一定,灯电阻不变,则流过灯的电流不变,灯的亮度不变.

示数变小.

答案 D

7.如图2—3—6,电源电压不变,开关S 由断开到闭合,电流表两次示数之比为2∶7,则电阻R 1∶R 2=________,电功率P 1∶P 2,电功率P 1∶P 1′=________,电功率P 1∶P 1=________.

精析 分析S 闭合前后,电路中电阻的连接关系.写出P 、I 、U 、R 之间的关系,利用公式求解.

解 S 断开,只有R 1,示数为I 1,R 1两端电压为U ,流过R 1的电流为I 1.

S 闭合,R 1、R 2并联,

示数为I 1+12,R 1两端电压不变为U ,流过R 1的电流不变为I 1,R 1功率为P 1′.

图2—3—6

2

11I I I +=72

2

1I I =52

并联:

21I I =12R R =52

2

1R R =25

11P P '=U I U I 11=1

1

P P 1=U I I U I )(211+=7

2 答案 R 1∶R 2=5∶2,P 1∶P 2=2∶5,P 1∶P 1′=1∶1,P 1∶P =2∶7

8.如图2—3—7(a ),当变阻器滑片从A 点滑到B 点时,R 1两端的电压比为2∶3,变阻器两端电压比U A ∶U B =4∶3.(电源电压不变)

求:I A ∶I B ,R A ∶R B ,P 1∶P 1′,P A ∶P B ,R 1∶R A

(a)(b)(c)

图2—3—7

精析画出电路变化前后对应的两个电路:如图2—3—7(b)(c)所示.

已知:

'

1

1

U

U

3

2

B

A

U

U

3

4

B

A

I

I

1

1

1

1

R

U

R

U

'='

1

1

U

U

3

2

B

A

R

R

B

B

A

A

I

U

I

U

B

A

U

U

×

A

B

I

I

3

4

×

2

3

1

2

1

1

P

P

'

1

2

1

2

R

I

R

I

B

A=

2

2

B

A

I

I

=(

3

2

)2=

9

4

B

A

P

P

B

B

A

A

R

I

R

I

2

2

9

4

×

1

2

9

8

图(b):U=I A(R1+R A)

图(c):U=I B(R1+R B)

U相等:R B=

2

1

R A,

B

A

I

I

3

2

代入

I A(R1+R A)=I B(R1+

2

1

R A)

2(R1+R A)=3(R1+

2

1

R A)

A

R

R

1=

2

1

另解:图(b)U=U1+U A

图(c)U=U1′+U B

∴U1′=

2

3

U1,U B=

4

3

U A,U不变

∴U1+U A=

2

3

U1+

4

3

U A

2

1

U1=

4

1

U A

A U U 1=2

1

∵ R 1、R A 串 ∴

A R R 1=A U U 1=2

1 答案 I A ∶I B =2∶3,R A ∶R B =2∶1,P 1∶P 1′=4∶9,P A ∶P B =8∶9,R 1∶R A =1∶2

9.如2—3—8(a ),已知R 1∶R 2=2∶3,当S 2闭合,S 1、S 3断开时,R 1的功率为P 1,电路中电流为I ;当S 1、S 3闭合,S 2断开时,R 1的功率为P 1′,电路中电流为I ∶I ′.(电源电压不变) 求:U 1∶U 2,P 1∶P 1′,I ∶I ′

精析 画出变化前后电路图(b )和(c )

(a )

(b )

(c )

图2—3—8

已知:

2

1R R =32 求:

21U U ,'1

1P P ,'I I

解 图(b )中R 1、R 2串,

21U U =2

1R R =32

'1

1P P =1

212

1

R U R U =22

1U U =(52)2=254

图(c )中R 1两端电压为U 图(b ):U =I (R 1+R 2) 图(c ):U =I ′(

2

12

1R R R R +)

U 不变 I (R 1+R 2)=I ′(

2

12

1R R R R +)

I (2+3)=I ′(3

23

2+?)

I I '=25

6 答案 U 1∶U 2=2∶3,P 1∶P 1′=4∶25,I ∶I ′=6∶25

10.如果将两个定值电阻R 1和R 2以某种形式连接起来,接入电路中,则电阻R 1消耗的电功率为12W .如果将这

两个电阻以另一种形式连接起来接入原电路中,测得该电路的总电流为9A,此时电阻R1上消耗的电功率为108W.(电源电压不变)

求:(1)电阻R1和R2的阻值;

(2)电阻R2上两次电功率的比值.

精析先判断电阻R1、R2的两次连接方式.

因为总电压不变,由P1<P1′和R1一定,判断出:U1<U1′所以第一次R1、R2串联,第二次并联.求:R1、R2P2、P2′

解画出分析电路图2—3—9(a)(b)

(a)(b)

图2—3—9

同一电阻R1,根据P=

R

U2

'

1

1

P

P

2

1

2

1

)

('

U

U

2

2

1

U

U

W

108

W

12

9

1

(U1′=U)

U

U

1=

3

1

如图(a)U1+U2=U

2

1

U

U

2

1

∵R1、R2串

2

1

R

R

2

1

U

U

2

1

如图(b)R1、R2并联,'

'

2

1

I

I

1

2

R

R

1

2

∵I1′+I2′=I′=9A

∴I1′=6A I2′=3A

R1=

2

1

1

)

('I

P

2

)

A

6(

W

108

=3Ω

R2=2R1=6Ω

(2)求

'

2

2

P

P

关键求出R2两端电压比

从图(a)可知:

2

1

U

U

2

1

U U 2=3

2

由图(a )和(b )

同一电阻R 2:'2

2P P =212

1)('U U =22

2U U =(32)2=94

答案 R 1=3Ω,R 2=6Ω,

P 2∶P 2′=4∶9

11.甲灯标有9V ,乙灯标有3W ,已知电阻R 甲>R 乙,若把两灯以某种方式连接到某电源上,两灯均正常发光,若把两灯以另一种方式连接到另一电源上.....,乙灯仍能正常发光,甲灯的实际功率与它的额定功率比P 甲′∶P 甲

=4∶9 求:(1)甲灯的额定功率P 甲; (2)乙灯的额定电压U 乙; (3)两灯电阻R 甲和R 乙.

精析 注意两次电路总电压不同,所以不能像例4那样判断电路连接方式 已知:U 甲=9V ,P 乙=3W ,R 甲>R 乙,P 甲′∶P 甲=4∶9 求:P 甲、U 乙、R 甲、R 乙

设第一次R 甲、R 乙并联,此时两灯均能正常发光,说明:U 乙=U 甲=9V

R 乙=乙

乙P U 2

=W 3)V 9(2

=27Ω

第二次R 甲、R 乙串联,乙灯仍正常发光,说明U 乙′=U 乙=9V 而R 甲不变时,甲

P P '

甲U U '

9

4 ∴ U ′=

32U 甲=3

2

×9V =6V R 甲、R 乙串联 乙甲R R =''

甲U

U =V 9V 6=32

得R 甲<R 乙,与题意不符.

由上判定:电路第一次串联,第二次并联,画出分析示意图2—3—10(a )和(b ).

(a )

(b )

图2—3—10

解 由图(a )和(b )得: R 甲不变 甲

P P '

2

2

U U '=

2

2甲

U U

'=

9

4

U ′=

32U 甲=3

2

×9V =6V

U 乙′=U 乙=6V

由图(b )乙灯正常发光

R 乙=乙

乙P U 2

=W 3)V 6(2

12Ω

由图(a )R 甲、R 乙串 I 甲=I 乙=

乙U P =V 6W 3=0.5A R 甲=

甲I U =

A

5.0V

9=18Ω P 甲=I 甲U 甲=0.5A ×9V =4.5W

答案 甲灯额定功率4.5W ,乙灯额定电压6V ,甲灯电阻10Ω,乙灯电阻6Ω

12.如图2—3—11(a )所示电路中,灯L 1的电阻R 2的

2

1

(不考虑灯丝随温度的变化).电源电压为10V ,并保持不变.S 1、S 2为开关.当闭合S 1,断开S 2时,灯L 1正常发光,电阻R 3消耗的电功率为2W ,电压表示数U 1;

当闭合S 2,断开S 1时,电阻R 4消耗的电功率为41W ,电压表示数为2

1

U 1.

求(1)灯L 1的额定功率;(2)电阻R 4的阻值.

(a )

(b )

(c )

图2—3—11

已知:R 1=21R 2,U =10V P 3=2W U 1′= 2

1U 1 P 4=

4

1W 求:(1)P 1(L 1额定功率);(2)R 4

解 画出变化前后电路分析图2—3—11(b )和(c ). 先求出两次电路(b )和(c )中电流比I ∶I ′

∵ R 1不变

I I '=11U U '=112

1U U =12

43R R =2

423

I P I P '=4

3P P ×22I I '=W

41W 2×(21)2=12

由图(b ) U =I (R 1+R 3)

由图(c ) U =I ′(R 1+R 2+R 4) U 不变,将R 2=2 R 1和R 3=2 R 4代入 I (R 1+2R 4)=I ′(R 1+2R 1+R 4)

2(R 1+2R 4)=(3R 1+R 4)

41R R =1

3 得R 1∶R 2∶R 4=3∶6∶1

由图(c )R 1、R 2、R 4串,且U =U 1′+U 2′+U 4=10V U 1′∶U 2′∶U 4=R 1∶R 2∶R 4=3∶6∶1 U 4=

101U =10

1

×10V =1V R 4=4

2

4P U =W 4

1)V 1(2

=4Ω

由图(b )R 1、R 3串

31P P =31R R =2

3 P 1=2

3

×2W =3W 答案 L 1额定功率为3W ,R 4为4Ω

13.如图2—3—12所示,电路两端电压保持不变,当只闭合开关S 1时,通过电阻R 1的电流是I 1;当只闭合开关S 2时,通过电阻R 2的电流是I 2;电阻R 2消耗的功率是20W ,I 1∶I 2=3∶2,当只闭合开关S 3时,电阻R 3消耗的功率是15W .

图2—3—12

求:(1)只闭合S 1时,R 1消耗的功率;(2)只闭合S 3时,R 1消耗的功率. 已知:I 1∶I 2=3∶2,P 2=20W ,P 3=15W 求:P 1、P 1″

精析 只闭合开关S 1,只有R 1,如图2—3—13(a )当只闭合S 2时,R 1、R 2 串,如图2—3—13(b );当只闭合S 3时,R 1、R 2 、R 3串,如图2—3—13(c ).

(a )

(b )

(c )

图2—3—13

解 图(a )U =I 1R 1

图(b )U =I 2(R 1+R 2) U 不变,

2

1I I =23 3R 1=2(R 1+R 2)

2

1R R =12

图(b )R 1、R 2串 21P P '=21R R =1

2

P 1′=2P 2=2×20W =40W

如图(a )和(b )

同一电阻R 1·'1

1P P =222

1I I =(32)2=94

P 1=

9

4

×40W =90W 如图(b )P 2=I 22

R 2=(

2

1R R U

+)2R 2

(1)

如图(c )P 3=I 32

R 3=(

3

21R R R U

++)2R 3

(2)

(1)÷(2) W 15W 20=3

2212

2321)()(R R R R R R R +++将R 1=2R 2代入R 32-6R 2R 3+9R 2

2=0 (R 3-3 R 2)2

=0 R 3=3 R 2,又∵ R 1=2 R 2 ∴

31R R =3

2

如图(c ),串联电路

31P P "

=31R R =3

2 ∴ P 1″=32×15W =10W

答案 图(a )中,R 1功率为90W ,图(c )中,R 1功率为10W

14.小明设计了一个电加热器,有加热状态和保温状态,如图2—3—14,发热体AB 是一根阻值500Ω的电阻丝,C 、D 是电阻丝AB 上的两点,S ′是一个温度控制控制开关.当开关S ′闭合,开关S 接通C 点时,电阻丝每分钟放出的热量是Q 1;当S ′闭合,S 接通D 点时,电阻丝每分钟放出的热量是Q 2;当S ′断开时,电阻丝每分钟放出的热量是Q 3,此时测得C 、D 两点间的电压是33V .

图2—3—14

(1)按大小排列出Q 1、Q 2和Q 3的顺序是: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2)将上述热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其比值是20∶10∶3,求电源电压U 和电热器处于保温状态时,每分钟放出的热量.

精析 对于联系实际的问题,首先把它和所学的物理知识对应起来,本题用到的是焦耳定律的知识.

从图中看出,不论使用哪一段电阻丝,电压均为U .电热丝放热公式:Q =R

U 2

t .

(1)可以将AB 段电阻分成三部分:

第一次,S ′闭合,S 接C ,使用的是电阻丝CB 段,电阻为R CB ,电阻丝1mi n 放热Q 1=CB R U 2

t

第一次,S ′闭合,S 接D ,使用的是电阻丝DB 段,电阻为R DB ,电阻丝1mi n 放热Q 2=DB R U 2

t

第三次,S ′断开,电阻丝1mi n 放热Q 3=AB

R U 2

t

∵ R DB < R CB < R AB ∴ Q 1>Q 2>>Q 3

开关位于D ,是加热状态,断开S ′,电阻为R AB ,是保温状态.

(2)已知R AB =500Ω U CD =33V ,Q 2∶Q 1∶Q 3=20∶10∶3t 一定,

32Q Q =AB

DB R U R U 2

2

=DB

AB R P =320 ∴R DB =203×R AB =20

3×500Ω=75Ω t 一定,U 一定,

31Q Q =CB

AB R R =310

∴ R CB =

103R AB =10

3

×500Ω=150Ω R CD =150Ω-75Ω=75Ω I =

CD

CD R U =Ω75V 33=0.44A . U =IR AB =0.44×500Ω=220V

保温时,电阻为R AB ,t =1 mi n =60s

Q 3=AB

R U 2

×t =Ω500)V 220(2×60s =5808J

答案 (1)Q 2>Q 1>Q 3,电源电压220V ,保温:Q 3=5808J

15.图2—3—15是一个电热毯示意电路图.R 0是电热毯中的电阻丝,R 是与电热毯与电阻丝串联的电阻.电热毯上标有“220V 100W ”字样,S 是控制电热毯处于加热状态或保温状态的开关.

图2—3—15

(1)用学过的公式推理说明开关S 断开时,电热毯是处于加热状态还是保温状态?

(2)若要求在保温时电流通过电阻丝R 0每分钟有60J 的电能转化为内能,电阻R 的阻值是多大? 解 (1)根据公式P =I 2

R

R 0一定,t 一定时,电热毯功率大时,处于加热状态. S 闭合时,R 0发热功率:P 0=I 2

R 0=(

R U )2

R 0 ①

S 断开时,R ′0=I 2

R 0=(

R R U

+)2R 0

比较①②两式得P 0>P 0′.

∴ S 闭合,电热毯处于加热状态. S 断开,电热毯处于保温状态. (2)R 0=

额P U 2

=W

100)V 220(2=484Ω

保温时:电阻R 0两端电压为U 0.

Q 0=0

2

0R U

t

已知:Q 0=60J t =1 mi n =60 s Q 0=

t R Q 00=s

60484J 60Ω

?=22V . 电路中电流:I =

0R U =Ω484V 22=221

A . R =

I U R =I

U U 0-A 22

1V

22220-V =4356Ω

答案 (1)闭合S ,电热毯处于加热状态(2)R =4356Ω

16.图2—3—16,是供电设备向居民楼用户输电的示意图,为保证居民楼内的用户所有用电器都能正常工作,居民楼的输入导线间的电压必须保证为220V ,当居民楼内消耗的功率为44 kW 的时候

图2—3—16

(1)通过输电线的电流为多少安?

(2)若输电线的总电阻为0.1Ω,供电设备的输出电压是多少伏? (3)居民楼内由于家用电器的增加,将向供电部分申请“增容”,即增加用电功率.当居民的用电器的额定功率由44 kW 增加到88kW ,所有用电器均在正常工作时,输电线路损失的功率比“增容”前增加了多少? (4)若要求减小输电线损失的功率,用学过的公式及知识说明应采取的措施. 精析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电路图. 画出图2—3—17

图2—3—17

解 (1)已知U 0=220V P 0=44Kw =4.4×104

W

I =0

0U P =220V W

104.44?=220

(2)U =U 线+U 0=IR 线+U 0

=220A ×0.1Ω+220V =240V

(3)I ′=0U P '=220V

W

108.84?=400

P 线′=I ′2

R 线=(400A )2

×0.1Ω=16000W 增容前:P 线=I ′2

R 线=(200A )2

×0.1Ω=4000W △P 线=P 线′-P 线=16000W -4000W =12000W

(4)分析:在U 0,P 0一定时,I 不能减少,使P 线=I 2

R 线减小的方法,应减小R 线. ∵ 导线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 长度一定,可换用电阻率小的导线或适当增加线的横截面积,这样可以减小电阻. 答案 (1)220A (2)240V (3)12000 W

17.已知两个小灯泡L 1、L 2的额定电压均为U 额,在额定电压下通过L 1的电流I 1是通过L 2电流I 2的2倍,若把灯L 1、L 2串联后接到电压为U 的电源上,则 ( )

图2—3—18

18.将标有“6V 3W ”的灯泡L 1和标“4V 4W ”的灯泡L 2串联起来接入电路,欲使其中一盏灯能够正常发光,电源电压应是 ( )

A .12V

B .8V

C .10V

D .16V 精析 求出两盏灯的电阻,分析加在灯上的实际电压是“大于”“等于”还是“小于”U

E 、(U 额为额定电压) 画出电路示意图2—3—19,并标出灯的电阻.

图2—3—19

解灯L 1和L 2电阻:

R 1=12

1P U =W 3)V 6(2

=12Ω

R 2=2

2

2P U =W 4)V 4(2

=4Ω

R 1、R 2串联 ''2

1U U =21R R =ΩΩ412=13

若L 1正常发光, U 1′应=U 1=6V

则U 2′应=

3

1

U 1′=2V ,L 2比正常发光暗 U =U 1′+U 2′=6V +2V =8V .B 选项符合题意 若L 2正常发光,U 2′应=U 2=4V . 若L 1上电压,U 1′=3 U 2′=12V , ∵ U 1′=2U 1 ∴ 灯L 1烧毁,因此电源电压不能取12V +4V =16V .

答案 B .

19.将一个阻值是4 Ω的电热器放进质量是0.5k g 的冷水中,通过电热器的电流是5A ,且电热器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则7 mi n 可使水温升高多少度?

精析 利用焦耳定律和热学中物体吸放热的公式求解. 已知:R =4Ω I =5A t =7 mi n =420s , m =0.5k g

求:(t -t 0)

解 Q 放=I 2Rt =(5A )2

×4Ω×420S =4.2×104

J Q 吸=Q 放

(t -t 0)=cm Q 吸

=0.5kg

C)J/(kg 102.4J 102.43

4?????=20℃ 答案 20℃

20.某电热饮水器上有A 、B 两根电热丝,将两根电热丝串联接在电源上,20 mi n 可将饮水器中的水加热至沸腾;若将A 单独接到同一电源上,同样使初温和质量相同的水加热至沸腾,需要8 mi n ;若将B 单独接在同样电源上,使初温和质量相同的水加热至沸腾,需要多长时间?(不计热损失)

精析 电热丝串联或单独使用,都接在同样电源上,放出的热量可用Q =R

U 2

t 计算三种情况水吸热相同,Q

=Q 吸,三次电热丝放出的热量相等.

解 Q 串=

B

A R R U +2

=t 1

Q A =

A

R U 2

t 2 Q 串=Q A

21t t =A

B A R R R +=min 8min 20=25

B A R R =3

2

又∵ Q B =Q A

∴ B R U 2=A

R U 2

t 2

九年级科学第三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知识点整理汇总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1.能量转化的普遍性 (1)雪山上疾驰的汽车被快速滑落下来的积雪推翻并吞没,积雪的势能转化为动能。 (2)人造卫星在太空中的电能靠太阳能转化而来。 (3)火山地带的热泉水向外喷出的能量多由地热能转化而来。(4)青蛙从地上跃起,捕捉害虫的能量是由生物质能转化的。 大量事实表明,自然界中各种形式的能量都不是孤立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会发生相互转化,能量也会在不同的物体间相互转移。所谓“消耗能量”“应用能量”或者“获得能量”,实质上就是能量相互转化或转移过程。能量转化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自然界中物质运动形式的变化总伴随着能量的相互转化。 2.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各种能量之间都可以相互转化,同种能量在不同的物体上可以发生转移。 (1)胶片感光成像——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2)激光切割金属——光能转化为内能; (3)特技跳伞——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4)水电站发电——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5)植物生长需要阳光——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质能(生物化学能)(6)森林火灾——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7)后面的球将前面的球装走——后面球的动能转移到前面的球上;(8)热传递——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3.识别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法 (1)从能的形式变化上辨别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如果某物体有能量增减,并且在增减过程中能的形式发生了变化,这个过程就是能的转化过程。如果某物体的能量有增减,且在增减过程中能的形式没有发生变化,这个过程是能量转移的过程。 (2)识别物体的能量转化成了什么能量时,首先要确定物体原来具有什么能量,后来哪些能量有增减,再依据现象分析减少的能量到哪儿去了,增加的能量从哪儿来。 4.能量广泛地联系着各种自然现象 (1)摩擦生热:摩擦属于机械运动,生热与热现象有关,这是机械运动和热现象之间的练习。 (2)电灯发光:电灯与点现象有关,发光与光、热现象有关,这是电现象与光、热现象之间的联系。 (3)电池供电:电池供电是电池内部发生化学反应,这是化学现象与电现象之间的联系。电动机是利用电来使物体运动,这充分体现了电现象与机械运动之间的联系。 各种自然现象都存在着相互联系,这些联系都依存着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5.功:能量转化多少的量度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3.1《能量及其形式》优秀教案

《能量及其形式》优教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能、光能、热能、电能、化学能、太阳能、核能等自然界中能量存在的各种形式。 2.能在具体情景中分析能量的存在形式。 过程与方法 1、学会从具体事例的分析中,得出一般规律的方法。 2、通过设计实验和操作体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重点:能在具体情景中分析能量的存在形式。 难点:能在具体情景中分析能量的存在形式 教学过程: 活动1:新课导入 是什么使下图的物体动起来 ) 1.骑车的人利用双脚蹬动自行车踏板提供能量使自行车动起来。 2.太阳能汽车是利用太阳的能量转化成电能后,使车里的马达运转起来,使车向前进。 3.电车利用电能让车动起来。 4.风车叶片的转动时由于风的能量驱动的。 …… (

活动2:教师讲解 任何物体的工作都需要能量,那么什么是能量呢 能量简称“能”,指用作功的本领量度的物质及其运动的属性。 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者运动的本领叫做能量。 活动3:玩“溜溜球”。 提问:溜溜球在我们手中时具有什么能为什么 生:重力势能,因为溜溜球被举高了。 进一步提问:我们投放溜溜球时,溜溜球又具有什么能 ! 生:此时既有重力势能又有动能。 提出问题:生产生活离不开能量,那么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常利用的有哪些形式的能量呢 活动4:能量的存在形式及其利用 比一比:哪组知道的能量形式最多 (分组讨论,记录下来哦!)实物投影展示各组的讨论结果并作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常用的各种形式的能量板书在黑板上:电能、化学能、太阳能、光能、机械能…… 讨论:我们是如何利用这些能量的 (1)问题:我们是如何利用电能的 ^ (学生列举利用电能的方法,即电流通过各种用电器,用电器工作。) 引导:消耗了什么能得到了哪种形式的能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板书:电能→光能;电能→机械能;电能→热能;电能→化学能…… (2)问题:我们是如何利用化学能的 学生列举利用化学能的方法,如:汽车利用汽油行驶;利用天然气加热;利用干电池给手电供电…… 引导:消耗了什么能得到了哪种形式的能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板书:化学能→热能→机械能;化学能→热能;化学能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第三章电能专题教案

专题 电能 电功 一、定义:电流可以做功,电流所做的功叫做电功 二、物理意义:电流做功的过程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三、计算公式: 1.定义式:W=UIt 即电流在某段电路上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的乘积。 2.导出公式:W=I 2 Rt ,W=t R U 2 (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四、电功单位: 1.国际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 2.通用单位:千瓦时,符号kW ?h ,俗称度,且有1kW ?h=1度= 3.6×106 J 五、电功的测量 1.测量仪表:电能表(1户1表) 2.读数方法:电能表表盘上先后两次示数之差就是这段时间内用电的度数,即电流在这段时间内所做的功。 例1 (天津市中考试题)电能表是测量________的仪表.1 kWh 的电能可供标有“220V 40W ”的灯泡正常工作________h . 精析 电能表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仪表.考查能否灵活利用W =Pt 进行计算. 正确选择合适的单位,可以简化计算. 解 电能表是测量电功的仪表.题目给出:W =1kWh P =40W =0.04kW 时间:t = P W =kW 04.0kWh 1=25h 如果选用国际单位,则计算要麻烦得多. 答案 电功,25 电功率 一、电功率的意义: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科学量 二、电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电功叫做电功率 三、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 t W 四、电功率的单位:1瓦=1焦/秒 五、 电功率计算公式:P=UI 电功率的推导公式: U= I P I=U P 对于纯电阻电器(只有电阻在做功): P=UI P=I 2 R (已知I 和R 求P) (已知U 和I 求P) P=R U 2 (已知U 和R 求P)

(完整版)精编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第三章测试卷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第三章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下列四幅图片中,属于利用做功的途径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 2.小兰和爸爸、妈妈一起参加了一个家庭游戏活动。活动要求是:家庭成员 中的任意两名成员分别站在如图所示的木板上,恰好使木板水平平衡。若小 兰和爸爸的体重分别为400N和800N,小兰站在距离中央支点2米的一侧, 爸爸应站在距离支点l米的另一侧,木板水平平衡。现在他们同时开始匀速相向行走,小兰的速度是0.5米/秒,则爸爸的速度是多大才能使木板水平平衡不被破坏? ( ) A.1.0米/秒 B.0.75米/秒 C.0.5米/秒D.0.25米/秒 3.下列各个过程中要做功的是 ( ) A.人提水桶水平匀速走了10米 B.人用力推车,但车未动 C.沿斜面将物体匀速上移5米 D.冰块在光滑冰面上自由滑行 4.下列各个用电器工作时,电能的转化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 A.电烙铁 B.电熨斗 C.电热毯D.电吹风 5.如图所示,把同一物体沿斜面BA和CA分别拉到顶端A,若沿斜面 的拉力F1=F2,则斜面两边的机械效率B、C的大小关系是 ( ) A.B>C B.B=C C.BR乙,通电一段时问 后,发现甲瓶玻璃管中煤油的液面上升得比乙的高。该现象能够说 明电流产生的热量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 ) A.材料 B.电流C.电阻 D.通电时间 9.粗糙水平面上有一个重为100牛的物体,用30牛的水平推力使 其以1米/秒的速度沿力的方向匀速运动了l0秒,则此过程中 ( ) A.重力做了3000焦的功 B.推力的功率为30瓦 C.推力做了1000焦的功 D.摩擦力为100牛 10.如图所示,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绳一端固定在0点,另一端系一小球, 正下方点的正下方固定有一枚钉子P。位置1在O点的正下方,位置3 与A点等高,位置5是A与1之间的某点位置2是1与3之间的某点, 位置4是高于3的某点。不考虑空气阻力及摩擦,小球从A点静止释放 ( )

九年级科学上册 3.2 机械能教案 (新版)浙教版

《第2节机械能》 教学目的 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能的单位是焦耳。 2、知道什么是动能,哪些物体具有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重力势能,哪些物体具有重力势能及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4、知道什么是弹性势能,哪些物体具有弹性势能及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材料准备 斜槽,不同质量的铁球,木块;一把刻度尺,外形相同的一个铁球和一个木球,一个装有细沙的金属盆。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中引入“能量”这个词。 2、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在描述物体的状态时,我们说物体或是静止的,或是运动的。运动的物体似乎比静止的物体有“优势”,我们来分析一下。流动的水会使浮于其上的竹排变得运动,子弹从枪膛射出后,运动速度很快,能将靶面击穿,运动的物体到底有什么“优势”? 这些运动的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这就是动能的定义。 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例如,行驶的汽车,抛出的石块,踢出的足球,坠落的陨石等,都具有动能。 如图所示,铁球A从斜面上滚下,碰到木块B时,会将B撞出一段距离。在同样的斜面上滑下,并使木块在同样的平面上滑动,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木块 B移动的距离远近,来判断铁球A的动能大小,很显然,木块B滑出得越远,表明铁球A的动能就越大。 以上就是我们进行探究实验的原理。所用的器材, 还应再加一个铁球C,A与C的质量不同, m A>m C。准备好器材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实验了。在进行实验时,你注意一定要使用“控制变量法”。因为我们想研究的是动能分别与运动速度、质量的关系,所以应先将不参与研究的变量保持不变才行。 当铁球A在斜面上的位置越高时,它滑下后运动速度就越大,这样我们将铁球A放在斜面不同的高度,就可以获得不同的运动速度。但做实验时,用同一个铁球才行,因为这样能

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第三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知识点大全

九上第三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第1学时】 第1节能量的相互转化 一、能量的转化与转移 1、多种形式的能量:机械能(动能和势能)、势能(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内能、化学能、电能、光能、太阳能、核能 【能量是多种形式存在的,但要注意一个物体可以同时具有多种形式的能】 (1)机械能:存在于运动的物体(动能)或具有一定高度的物体(重力势能)或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弹性势能)中; (2)内能:物体内部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又叫热能;(3)光能:能发光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太阳能属于光能; 2、能量的转化与转移 (1)能量的转化: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 ★分析某过程中能量转化的步骤: ①明确研究对象和所要研究的过程; ②物体在起始位置所具有的能量的形式; ③物体在最终位置所具有的能量的形式; (2)能量的转移: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3)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也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4)要获得一种能量必须以消耗另一种能量为代价,所谓“消耗能量”、“利用能量”或者“获得能量”,实质上就是能量相互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第2学时】 第2节能量转化的量度 一、功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同时性、同向性、同体性)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力对物体没有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劳无功” (1)没有力,但有距离:“无劳无功” 如: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距离,也就没有什么力做功; (2)有力的作用,但没有距离的移动:也就在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力对物体不做功; “有劳无功” 如:一个静止的汽车,一个人用了很大的力推他,但不动,因此推力对汽车没有做功;(3)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运动了一段距离,但在力的方向上没有距离的移动,这个力对物体没有做功;“劳动无功” 如:手提着水桶在水平面上运动了一段距离,水桶虽然受到提力的作用,但是由于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上,且移动的是水平距离,不在同一方向上,故而提力对水桶没有做功; 3、做功的表示说法:力对受力物体做功、施力物体对受力物体做功、施力物体做功、力做功; 二、功的计算 1、计算公式: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3.6电能

《第6节电能》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电能的各种来源与应用;体验电能可以转化其他形式的能量。 知道电能及电功的单位;会进行电能单位间的换算。 会使用家庭电能表。会正确读出电能表的示数,并能进行电能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经历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过程,培养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及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教学难点: 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教具准备 电池2节、开关1只、滑动变阻器1只、电流表1只、电压表1只、小灯泡(2.5V)1只、导线若干。教学过程: 电流做功的实质: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有多少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电流就做了多少功。 光电池:光能电灯(光能和内能) 发电机:机械能电能电动机(机械能和内能) 化学电池:化学能电炉子(内能) ①定义 电流通过导体时所做的功,简称电功。 ②公式 电流在一段电路上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U、电路中的电流I和通电时间t三者的乘积。 基本公式:W=UIt

在线分享文档推倒公式:Rt I W 2=和t R U W 2= 注:纯电阻电路是指把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的过程,对于纯电路电阻一下公式都可以用,对于非纯电阻电路。只能用基本公式,不能用推导公式。 ③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功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 。 电功的常用单位有:千瓦时,俗称“度”,符号是kW ·h 。1kW ·h 的物理意义是表示功率为1kW 的用电器正常工作1h 所消耗的电能。 1kW ·h =1000W ×3600s =3.6×106J ④说明 a .使用电功的定义式计算时,要注意电压U 的单位用V ,电流I 的单位用A ,通电时间t 的单位用s ,求出的电功W 的单位就是J ; b .表达式的物理意义:电流在一段电路上的功,跟这段电路两端电压、电路中电流和通电时间成正比; c .适用条件:I 、U 不随时间变化的恒定电流。 讨论: 在电功率的计算公式中,根据哪个式子我们可以较为便捷通过实验的方法测量并计算出电功率? 板书: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原理P=UI 1.如图1所示,在测量了电压与电流值后,可以计算电功率的大小,请学生完善电路图,并依据电路 图说出实验选用的器材。 2.讨论实验中要测量灯泡的电功率的几种情况。 U 实=U 额 U 实>U 额 U 实<U 额 学生叙述实验过程 学生动手实验,并填写P95实验表格,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讨论实验数据,明确灯泡的亮度由灯泡的实际电功率决定。 4.讨论实验过程中的以下问题: ①为什么测量额定功率,不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②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保护电路,改变电阻来调节小灯泡两端电压,测小灯泡不同电压下的电功率。)

九年级科学(上)第三章知识点

第三章知识点归纳 第一节 1.雪崩时的能量转化:势能转化为动能 2.人造卫星: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3.青蛙跃起扑食的过程:化学能转化为动能和势能 4.胶片感光成像: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5.特技跳伞:势能转化为动能和热能 6.森林火灾: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7.植物生长: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8.水电站(工作时):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第二节 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另一个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2.功的计算公式:W=Fs=Pt 功的单位:焦 3.功率 (1)功率是反映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功率 (3)功率的计算公式:P=W/t P=Fv (4)功率的单位:瓦常用单位还有:千瓦、兆瓦 (5)1千瓦=1000瓦1兆瓦=106瓦 第三节 一、杠杆 1.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的硬棒叫做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 (1)支点:使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3、杠杆平衡:指杠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状态 4、杠杆平衡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 二、杠杆的分类 (1)L1>L2时,叫省力杠杆,其特点是省了力但费了距离。如开瓶盖的起子、铡刀、老虎钳、道钉撬等。 (2)L1<L2时,叫费力杠杆,其特点是费了力但省了距离。如钓鱼杆、筷子、镊子、缝纫机脚踏板等。 (3)L1=L2时,叫等臂杠杆,其特点是不省力也不费力,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如天平、定滑轮等。 三、滑轮 (1)定滑轮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动滑轮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二倍的杠杆,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F=G/2。 (3)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力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总重力的几分之一:F=1/nG,拉力所通过的距离为物体上升距离的几倍。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教案《恒星的一生》

大唐镇中备课用纸 课题 6.1.3恒星的一生 教学目标1、知道恒星的不同发展阶段:红巨星、超新星、白矮星、暗矮星和黑洞。 2、了解太阳一生的演化过程。 3、了解大质量恒星的演化过程。 教学重点恒星的一生 教学难点恒星的一生 学具准备图表 教学教法图表法、讲授法、提问法 教学过程: 复习:地心说:托勒密及核心内容 日心说:哥白尼及核心内容 太阳系中九大行星的运动特点: 星云说的主要内容。 过渡:太阳系的中心-----太阳,也是由星云形成的。 图:太阳 设疑:太阳是一颗恒星,恒星真的能永恒吗? 生答:不能 师:科学家预言:太阳和太阳系最终将走向“死亡”。那么恒星的一生又是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学习1.3恒星的一生。 板书:1.3恒星的一生 师:恒星有很多种,你认识以下这些恒星吗? 图:

生答: 师:分别讲解各种恒星 红巨星:称它为“红”巨星,是因为在这恒星迅速膨胀的同时,它的外表面离中心越来越远,所以温度将随之而降低,发出的光也就越来越偏红。不过,虽然温度 降低了一些,可红巨星的体积是如此之大,它的光度也变得很大,极为明亮。 肉眼看到的最亮的星中,许多都是红巨星。红巨星的体积很大,它的半径一 般比太阳大100倍。 行星状星云:质量大于太阳质量1.4倍,外围的气体及冰粒便会以每秒数十公里的速度向外膨胀,外貌像土星的光环一样,天文学家叫行星状星云,而剩下 的核心的光度会暗淡下去。 超新星:是恒星在死亡前的一次大爆发,所释放的能量,发出的亮光相当于十亿颗太阳。爆炸将星球物质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向四面八方发射。每一颗恒星一生 之中最多只可能发生一次。 白矮星:是一种很特殊的天体,它的体积小、亮度低,但质量大、密度极高。它的密度在1000万吨/立方米左右。白矮星是一颗已死亡的恒星,中心的热核反应 已停止。 中子星:质量约是太阳4-10倍的恒星在超新星爆炸的过程,遗留下来的核心变成一颗体积很小,质量却很大的中子星,由中子构成,密度为水的1014倍,仅 1cm3的质量就有全球人类那么重,直径仅为30km。 黑洞:质量比太阳大10倍以上的恒星,超新星爆炸后会形成“黑洞”。黑洞会把附近所有的物质都吸进去,就连光线也会被吞没,所以我们是看不见黑洞的。但是 如果黑洞附近有另外一颗恒星,我们可以从这颗邻近恒星的物质被吸入黑洞时 的情形,证明黑洞的存在

2019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 电能专题练习

2019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三章电能专题练习 一.单选题(共15题) 1.(2019?绍兴)如图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片移到滑动变阻器的b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8伏,10秒内定值电阻R1做功为20焦;当滑片P移到滑动变阻器的中点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伏。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1 A.电源电压为14伏 B.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8欧 C.滑片在b端时,电流表示数为0.75安 D.电路先后两次消耗的总电功率之比为2:3 2.如图所示是一个电吹风的实物连接图,其中发热电阻丝的阻值为50欧,电吹风吹冷风时,测得插头处的电流表为0.2安。当此电吹风吹热风时,正常工作2分钟,消耗的电能是() A.5050焦 B.240焦 C.116160焦 D.121440焦 3.如图所示,电源的输出电压恒定不变,现将一个灯泡L接在离电源很近的AB两点时,灯泡L消耗的功率为25W,若将灯泡L接在离电源较远的CD两点时,灯泡L消耗的功率为16W。则输电导线AC、BD上消 耗的功率为() A.1W B.2W C.4W D.9 W 4.一台扩音机的额定电压为110伏,额定功率是100瓦。现电源电压是220伏,如果用电灯泡来降压,应用下列哪种灯泡和扩音机串联最合适() A.110伏200瓦 B.220伏100瓦 C.220伏400瓦 D.220伏200瓦 5.如图所示,为“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电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闭合开关S1、S2,通过三根电阻丝的电流相同 B.先闭合开关S1,再闭合开关S2,电流表示数保持不变 C.先闭合开关S1,再闭合开关S2,通过右容器中电阻丝的电流变小 D.闭合开关S1、S2一段时间后,右边U形管内的液面比左边U形管内的液面高 6.太阳能公路由三层组成:最上层为半透明的保护层,保护内部元件的同时也可以让太阳光透过;中间层为太阳能电池,用来产生电力;最底下的一层则用来隔绝土壤的湿气,避其影响到内部的线路.该设计可以将电力储存起来供给照明,同时也可以起加热的作用,避免冬天路面结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中间层太阳能电池主要是利用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B.最底层主要是为防止电路短路 C.该设计可以起加热的作用,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 D.冬天路面结冰,人容易摔倒是因为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 7.如图所示是一种家用挂烫机,接通电源后水槽中的水被加热,形成的水蒸气通过弯曲导气管从喷头喷出, 快速除去服装上的褶皱,使用方便.下列关于挂烫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采用三脚插头,是为了防止漏电时发生触电事故 B.使用时手应远离喷头的出气口,防止水汽化时放热将手烫伤 C.挂烫机消耗的电能主要转化为水槽内部水的内能 D.挂烫机所使用的电能属于二次能源 8.如图所示是研究电流热效应的部分实验电路,甲电阻丝的阻值小于乙电阻丝的阻值。比较通电后两根电阻丝两端的电压U甲、U乙以及它们在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热量Q甲、Q乙,以下关系中正确的是()

九年级上科学第三章单元测试卷

九年级(上)科学第三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分,共50分。) 1、下列设备工作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A、抽水机 B、发电机 C、电动机 D、蒸汽机 2、如图所示的工具或仪器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A、行李车 B、晾衣竹竿 C、天平 D、踏板 3、一架飞机在某灾区上空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同时向地面投放救灾物资,投下物资后,飞机的动能 和势能发生的变化是 A、动能不变,势能减小 B、动能减小,势能不变 C、动能和势能都变小 D、动能和势能都不变 4、一重100N的木块放在一水平面上,在一20N的水平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拉力方向移动了5 m, 则拉力做的功为 $ A、100J B、100W C、500J D、600J 5、如右图所示,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分别沿a、b两个方向用力拉弹簧测力计,使杠 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观察比较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小,则有 A、沿a方向拉时,示数较大 B、沿b方向拉时,示数较大 C、两次的示数一样大 D、无法判断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机械效率越高的机械,其功率也一定越大 B、做功越快的机械,功率越大 》 C、做功越多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越高 D、功率越大的机械做功一定越多 7、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升高时,所含的热量增加 B、温度较高的物体,所含的内能也较大 C、温度相同的物体之间不会发生热传递 D、0℃的冰块,它的内能为零 8、下列现象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现象是 A、汽车轮胎放气时,气门嘴的温度降低 B、在火炉边烤火时,人觉得热 C、水盆里的冷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温度升高 D、把炽热的工件放在冷水里,工件的温度降低 9、现在的火箭一般采用液态氢做燃料,这主要是因为氢具有 , A、较小的密度 B、较小的质量 C、较大的热值 D、较大的比热容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备课本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 一、指导思想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 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合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实验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科学》是一门综合理科课程。科学课程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养成学生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1)和(14)班的科学教学工作。上个学期的学习情况及多次的考试成绩来看(1)班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还不够。这个班的男生多虽然很聪明,但是很爱偷懒,学习科学也有较浓厚的兴趣上课纪律也较好。所以总体表现还不错,但是个别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些问题,需要特别关注,督促其认真学习。(14)班的学生对基本的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掌握,但对于部分知识点少数同学理解不透。往往对具体的问题束手无策,有待进一步提高实验动手操作能力有男孩强于女孩的现象。女生动手操作能力待进一步提高。且学生的的基础参差较大。 学生学习态度及习惯分析,大部分同学能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上课认真,发言积极,课后能即使反馈课堂中不能弄清的问题。

学习自觉性教强,但也有个别同学的依赖性较强。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作业敷衍之事时有发生,对科学缺乏兴趣。基于这班学生的这种学习状况,我想我的教学仍然以基础知识为主,加强引导和注意鼓励相结合,努力鞭策和有效疏通相结合。而这个学期的科学知识较上个学期相比又明显困难了一些要想让我的教学效果更好。我想我必须做到提高学生动手意识地同时,提高学生等的动手能力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实际化、生活化。 三、教材分析 教材的概貌九年级上共4 4章以“转化和平衡”这一统一的科学概念进行整合。第1、2两章的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它们与八年级下教科书中的“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 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是在八年级下册基本掌握了分子和原子的构成、元素与元素符号、化学式、相对分子量的计算、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 学习物质分类打下基础。 第2

浙教版九年级上第三章科学月考试卷

九年级科学第三次月考检测试卷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5分,共48分) 1.下列有关能量转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2.第十一届全运会于20XX 年10月16日~28日在山东举行。下面是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情景,从科学角度分析,其中运动员不做功的是( ) 3.在一次义务劳动中,小明同学用100牛竖直向上的举力,将放在水平地面上重为95牛的物体举高1米搬到货车上。在此过程中,小明的举力做功大小为( ) A .190焦 B .200焦 C .100焦 D .95焦 4.下列工具在使用中可以看作杠杆,其中不能省力的是( ) 5.每周一晨会时,升旗手往下拉动绳子,国旗就会上升,原来是利用了旗杆顶上的一个滑轮。下列关于这个滑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动滑轮,可以省力 B .定滑轮,可以省力 C .动滑轮,可以改变力的作用方向 D .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作用方向 6.下图所示的四个事例中,用热传递方式改变内能的是( ) 7.下列事例中,物体只具有动能的是( ) 8.下列单位中,不是电功率单位的是( ) A .焦/秒 B .千瓦时 C .瓦 D .伏·安 9.下列仪表可以直接测量电功的是( ) A .举着杠铃停留3秒钟 B .掷标枪 C .游泳 D .跨栏 A.起子 B.道钉撬 C.筷子 D.钢丝钳 A.小孩滑梯臀部发热 B.采用冷敷降低体温 C.冬天采用搓手取暖 D.气体膨胀将活塞推出 A.绕地运行的人造卫星 B.海上行驶的轮船 C.起跳升高中的运动员 D.压弯的竹条 A.发射火箭: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和机械能 B.风力发电: 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C.燃油汽车行驶: 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D.给蓄电池充电: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三节身体的防卫 教学目标 1、识别免疫现象、类型; 2、举例说明计划免疫和人工免疫; 3、了解免疫功能。 教学重点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教学难点: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抗原和抗体,人体免疫功能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传染病的三个特点和预防的三种途径 思考:虽然我们的身体经常受到来自环境中微生物的威胁,但不一定会患传染病,这是为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皮肤阻挡作用) 问:人体有些部分没有皮肤阻挡,如眼睛、鼻腔、口腔等,是如何抵抗外界的病原体入侵的? 学生回答,并相互补充 读图:找出人体防御病原体入侵的防线有哪些? (1)皮肤:起屏障作用,防止病原体进入人体 (2)皮肤、呼吸道分泌物有杀菌作用 (3)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摆动,清除异物和病菌 (4)泪液中溶菌酶,胃液中胃酸能杀死病菌 教师归纳: 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组成:皮肤、胃壁的黏膜、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 功能:阻挡或杀死病原体,不让病原体侵入

人体保护自身免受病患的两种方法:一是防止病体侵入体内;二是抵抗已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 问:如果病原体突破以上防线侵入人体后会怎样呢?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第二道防线 血液中的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在组织中吞食和消化病原体 功能: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 归纳: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组成有:皮肤屏障作用;吞噬细胞和体液(泪液、唾液中所含的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干扰素对病毒的抑制作用。 问:它们对人体的作用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答:能对多种病原体产生免疫防御作用 总结:非特异性免疫:第一、二道防线是对多种病原体的防御作用 问:如果病原体突破了第一、二道防线之后进入血液后,会怎么样? (血液中的淋巴细胞会产生免疫反应) 播放FLASH小动画 解释抗原和抗体 抗原:进入人体后能和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反应的任何体外物质,包括:细菌、病毒、移植器官、花粉、自身组织(癌细胞)等 抗体:B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抗原的特殊蛋白质。人们通常也称为免疫球蛋白。可使病原菌凝集,中和病原体产生的毒素。 问:抗体是如何对付病原体的? 抗体附在病原体上,病原体被溶解及杀死;抗体附在病原体表面,使病原体更易被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被抗体粘结在一起,以致不能进入细胞或繁殖归纳:在体液中(细胞外)消灭病原体——体液免疫 再看FLASH,介绍B淋巴细胞的记忆功能。 问:B淋巴细胞是在体液中起作用的,一旦病原体进入细胞内时,人体还有什么免疫方法? 观看动画,T淋巴细胞的作用方式——直接作用和释放淋巴因子 归纳:在细胞内消灭病原体→细胞免疫

九年级科学(上)第三章单元测试.答案

2011-2012学年九年级(上)科学第三章单元测试卷 (考试时间:45分 满分:100分)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08年.湖州)1.2008年3月24日下午北京奥运会圣火采集仪式在希 腊的赫拉伸庙前举行。圣火点燃后,以“点燃激情、传递梦想”为口 号的“祥云”火炬传递在全球进行。圣火的点燃利用了太阳能,下列 属于能量单位的是( ) A.牛顿 B.帕斯卡 C 瓦特 D.焦耳 (08年.湖州)2.下列现象中,利用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冬天晒太阳取暖 B.用酒精灯 C.将烧红的工件放入冷水中降温 D.古人钻木取火 (09.温州)3.利用焚烧垃圾来发电,此过程中的能量如何转化( ) A .化学能→内能→电能 D .太阳能→内能→电能 C.核能→内能→电能 D .电能→太阳能→内能 (09.绍兴)4.要测量小敏同学上楼梯时的功率,不需要测量他的( ) A.质量 B.通过的楼梯高度 C.通过的路程 D.上楼梯所用的时间 (2009.衢州)5.如图所示,是一种在阳光下能不断摇摆的塑料小花。花盆 表面的太阳能电板在光照下,产生电流驱动电动机,使小花左右摆动。下列有 关该小花摆动过程中能量转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叶片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B 电动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C .太阳能电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D .小花将动能转化为化学能 (2010.温州)6. 2010年5月,全国蹦床锦标赛在温州举行。比赛中,当运 动员从蹦床上起跳后,在空中上升的过程中 ( ) A .动能变大,重力势能变小 B .动能变小,重力势能变小 C .动能变大,重力势能变大 D .动能变小,重力势能变大 (2010.杭州)7.下列实验现象的相关解释正确的是 ( ) A .甲图中,纸片会靠拢,是因为吹气时两纸片间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减小 B .乙图中,滚摆上升时,滚摆的势能转化为滚摆的动能 C .丙图中,右指感觉疼,是因为右指受到的压力更大 (第1题图) (第5题图)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全章教案

课题 2.1物质的分类和利用课型新课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1、认知领域:掌握对纯净物进行分类的基本方法。 2、技能领域:了解探究物质分类的方法, 3、情感领域:通过分类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接受物质是变化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重点物质分类的方法。难点对物质分类方法的系统掌握。 板书设计第1节物质的分类和利用 一、物质的分类方法 (一)引入新课 自然界中物质的各类繁多,性质各异,为了更好的研究和识别它们,有必要对它们进行分类。在第一册中我们已经学过了关于动物和植物的分类。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物质的分类。 (二)新课教学 1、物质分类的方法 观察下列物质:氯化钠、硫酸、氧气、醋酸、氯气、氧化镁、高锰酸钾,并按它们的颜色和状态进行分类? (1)按颜色分类白色:氯化钠、氧化镁 无色:硫酸、氧气、醋酸 黄绿色:氯气 紫黑色:高锰酸钾 (2)按状态分类固态:氯化钠、氧化镁、高锰酸钾 液态:硫酸、醋酸 气态:氧气、氯气

提问:还有其它的分类方法么?若有,请说明分类的依据(学生讨论,并回答)――还可以从气味、溶解性等来分类。 讲授:物质的分类 *注:⑴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⑵有机物:含碳的化合物(哪些需除外?),种类繁多,完全燃烧一般都生成水和二 氧化碳,不完全燃烧时会有黑色的炭产生。课题 2.1物质的分类和利用课型新课课时第2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知领域: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纯净物进行分类,并能运用实验的方 法,通过对比对物质进行分类。 2、技能领域: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科学结 论的能力。 3、情感领域: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接受物质 是变化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重点物质分类。难点物质分类。

九年级上科学第三章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科学第三章知识点归纳 字号: 小中大发布: 2008-11-22 23:29:26 查看( 561 ) / 评分( 0 / 0 ) / 我要评论(0) 个人分类: 教育学习 九年级上科学第三章知识点归纳 第三章基础知识分析 第一节 1.雪崩时的能量转化:势能转化为动能 2.人造卫星: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3.青蛙跃起扑食的过程:化学能转化为动能和势 能 4.胶片感光成像: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5.特技跳伞:势能转化为动能和热能 6.森林火灾: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7.植物生长: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8.水电站(工作时):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第二节 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另一个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2.功的计算公式:W=Fs=Pt功的单位:焦 3.功率 (1)功率是反映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功率 (3)功率的计算公式:P=W/t P=Fv (4)功率的单位:瓦常用单位还有:千瓦、 兆瓦 (5)1千瓦=1000瓦1兆瓦=106瓦 第三节 一、杠杆 1.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的硬棒叫做杠 杆。 2.杠杆的五要素 (1)支点:使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3、杠杆平衡:指杠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 状态 4、杠杆平衡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 二、杠杆的分类 (1)L1>L2时,叫省力杠杆,其特点是省了力 但费了距离。如开瓶盖的起子、铡刀、老虎 钳、道钉撬等。 (2)L1<L2时,叫费力杠杆,其特点是费了力 但省了距离。如钓鱼杆、筷子、镊子、缝纫 机脚踏板等。 (3)L1=L2时,叫等臂杠杆,其特点是不省力也 不费力,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如天平、定 滑轮等。 三、滑轮 (1)定滑轮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 的方向。 (2)动滑轮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二倍的杠杆,使 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F=G/2。 (3)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重物和 动滑轮的总重力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 所用的力就是总重力的几分之一:F=1/nG, 拉力所通过的距离为物体上升距离的几倍。 三、机械效率 (1)有用功:我们把必须要做的这部分功。 (2)额外功或无用功: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那部分功。 (3)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 (4)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η=W有用/W=Gh/FL×100﹪ (5)W总=W有用+W额外W有用<W总η<1 3.研究杠杆的平衡 (1)把杠杆的中央支在支架上,调节杠杆两端的 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便 于直接在杠杆上测出力臂大小)。 (2)在杠杆的两端分别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在 杠杆上左右移动钩码悬挂的位置,直到杠杆 再次达到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 (3)用直尺量出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的大小。 (4)动力与动力臂的乘积等于阻力与阻力臂的乘 积 4.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 (1)光滑斜面:FL=Gh W额外=0 η=100﹪

九年级科学上册 金属材料教案 新版浙教版1

《第1节金属材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及常见金属的特性和应用,能区分金属和非金属。 2、认识合金,能说出合金和纯金属在组成和性能上的区别,知道合金比纯金属用途更广泛。 3、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材料。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收集、整合信息的方法。 2、学习设计和进行对比实验的研究方法,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 1、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初步形成“物质性质决定物质用途,用途体现其性质”的观念。 2、培养学生全面、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合理使用金属保护金属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及影响金属材料用途的因素。 2、难点: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但不是唯一因素。 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查阅一些新型材料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展示:一组金属制品的图片(马踏飞燕、司母戊鼎、铝合金制品、日常金属用品)。 提问:图片中的物品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提问:(1)生活、生产中常用金属有哪些?(2)你知道人类目前用途最广的金属(铜、铁、铝)被人类应用的时间前后吗? 录像展示:人类利用金属的发展史。 过渡: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金属材料的相关知识。 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决定用途的因素

讲述故事:1912年,英国探险队的船只,在去南极的途中,因天气十分寒冷,可是用于取暖的煤油却漏光了,以致探险队员全部冻死在南极冰原。原来装煤油的铁桶是用锡焊接的,而锡却莫名其妙地化为了灰尘。1867年冬天,俄国彼得堡海军仓库的大批锡砖,一夜之间不翼而飞,留下了泥土一样的灰色粉末。 提问:①听了上面两个小故事,你能猜出产生事故的原因吗?②在日常生活中,你碰到过类似因为不恰当使用金属而导致的尴尬事吗? 过渡:看来熟悉金属材料的性质非常重要,我们一起通过科学探究得到我们想知道的知识。活动探究:利用发给小组的金属材料进行实验,通过实验现象并结合生活经验总结金属有哪些共同的物理性质。 总结:①常温下是固体(汞除外)②有金属光泽③有延展性④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⑤密度较大⑥熔点较高。 指导学生阅读课,了解金属共同的物理性质和部分重要金属的物理性质比较,之后提问。 1、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铅制? 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 3、为什么灯炮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会出现什么情况? 4、为什么有的铁制如水龙头等要镀铬?如果镀金怎么样? 讨论: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它是否是决定物质用途的唯一因素?还有哪些因素决定了物质的用途? 总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还应该综合考虑价格、是否美观、资源存量、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因素。 三、了解合金及其应用 过渡:目前已制得的纯金属只有90余种。由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仅有的这些纯金属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工农业生产和国防技术现代化的需求。因此合金材料应运而生。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 提问:1、我们在生活中所见到的金属是不是纯金属? 2、什么是合金?合金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常见的合金有哪些?(重点了解生铁和钢两种铁的合金。) 3、合金与纯金属在物理性质上有什么不同? 四、金属的污染与回收利用 1、金属污染的危害。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 册教案

第三节身体的防卫 教学目标 1、识别免疫现象、类型; 2、举例说明计划免疫和人工免疫; 3、了解免疫功能。 教学重点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教学难点: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抗原和抗体,人体免疫功能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传染病的三个特点和预防的三种途径 思考:虽然我们的身体经常受到来自环境中微生物的威胁,但不一定会患传染病,这是为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皮肤阻挡作用) 问:人体有些部分没有皮肤阻挡,如眼睛、鼻腔、口腔等,是如何抵抗外界的病原体入侵的? 学生回答,并相互补充 读图:找出人体防御病原体入侵的防线有哪些?

(1)皮肤:起屏障作用,防止病原体进入人体 (2)皮肤、呼吸道分泌物有杀菌作用 (3)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摆动,清除异物和病菌 (4)泪液中溶菌酶,胃液中胃酸能杀死病菌 教师归纳: 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组成:皮肤、胃壁的黏膜、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 功能:阻挡或杀死病原体,不让病原体侵入 人体保护自身免受病患的两种方法:一是防止病体侵入体内;二是抵抗已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 问:如果病原体突破以上防线侵入人体后会怎样呢?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第二道防线 血液中的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在组织中吞食和消化病原体 功能: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 归纳: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组成有:皮肤屏障作用;吞噬细胞和体液(泪液、唾液中所含的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干扰素对病毒的抑制作用。 问:它们对人体的作用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答:能对多种病原体产生免疫防御作用 总结:非特异性免疫:第一、二道防线是对多种病原体的防御作用 问:如果病原体突破了第一、二道防线之后进入血液后,会怎么样? (血液中的淋巴细胞会产生免疫反应) 播放FLASH小动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