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专科教材)汇总

电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专科教材)汇总

电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专科教材)汇总
电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专科教材)汇总

第1章章后习题解析

1.1 一只“100Ω、100 W ”的电阻与120 V 电源相串联,至少要串入多大的电阻 R 才能使该电阻正常工作?电阻R 上消耗的功率又为多少?

解:电阻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 1100

100'===R P I A 所以应有 1120100=+R ,由此可解得:Ω=-=201001

120R 电阻R 上消耗的功率为 P =12×20=20W

1.2 图1.27(a )、(b )电路中,若让I =0.6A ,R =? 图1.27(c )、

(d )电路中,若让U =0.6V ,R =? 解:(a)图电路中,3Ω电阻中通过的电流为 I ˊ=2

-0.6=1.4A

R 与3Ω电阻相并联,端电压相同且为 U =1.4

×3=4.2V

所以 R =4.2÷0.6=7Ω

(b)图电路中,3Ω电阻中通过的电流为 I ˊ=3

÷3=1A

R 与3Ω电阻相并联,端电压相同,因此 R =3

(a)

(b)

(c)

(d) 图 1.27 习题1.2电路图

÷0.6=5Ω

(c)图电路中,R 与3Ω电阻相串联,通过的电

流相同,因此

R =0.6÷2=0.3Ω

(d)图电路中,3Ω电阻两端的电压为 U ˊ=3-

0.6=2.4V

R 与3Ω电阻相串联,通过的电流相同且为 I =2.4÷3=0.8A

所以 R =0.6÷0.8=0.75Ω

1.3 两个额定值分别是“110V ,40W ”“110V ,100W ”的灯泡,能否串联后接到220V 的电源上使用?如果两只灯泡的额定功率相同时又如何?

解:两个额定电压值相同、额定功率不等的灯泡,其灯丝电阻是不同的,“110V ,40W ”灯泡的灯丝电阻为:

Ω===5.30240

1102

240P U R ;“110V ,100W ”灯泡的灯丝电阻为:Ω===121100

1102

2100P U R ,若串联后接在220V 的电源上时,其通过两灯泡的电流相同,且为:52.0121

5.302220≈+=I A ,因此40W 灯泡两端实际所加电压为:

3.1575.30252.040=?=U V ,显然这个电压超过了灯泡的额定值,而

100 W 灯泡两端实际所加电压为:U 100=0.52×121=62.92V ,其实际电压低于额定值而不

(a ) (b) 图1.28 习题1.4电路图

能正常工作,因此,这两个功率不相等的灯泡是不能串联后接到220V电源上使用的。若两只灯泡的额定功率相同时,由于灯丝电阻也相同,因此分压相等,是可以串联后接在220V电源上使用的。

1.4 图1.28所示电路中,已知U S=6V,I S=3A,R=4Ω。计算通过理想电压源的电流及理想电流源两端的电压,并根据两个电源功率的计算结果,说明它们是产生功率还是吸收功率。

解:(a)图电路中,三元件为串联关系,因此通过的电流相同,因此根据KVL定律可列出电压方程为:U AB -U S+I S R,因此可得恒流源端电压U AB=6-3×4=-6V。根据这一结果可计算出理想电流源上吸收的功率为:P= I S ×(-U AB)=3×(-6)=-18W,吸收负功率说明理想电流源实际上是发出功率;理想电压源的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为非关联方向,发出的功率为:P=I S×U S=3×6=18W,正值说明理想电压源的确是向外供出电能;负载R上消耗的功率为P= I S2R=32×4=36W,两个理想电源发出的功率恰好等于电阻上消耗的功率,分析结果正确。

(b)图电路中,三元件为并联关系,因此端电压相等,根据欧姆定律可得R中通过的电流为:Iˊ=U S÷R=6÷4=1.5A(由A点流出),对A点列一KCL方程又可得出理想电压源中通过的电流I″=3-1.5=1.5A(由A点流

出)。根据这一结果可计算出理想电流源上发出的功率为:P = I S ×U S =3×6=18W ;理想电压源的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为关联方向,吸收的功率为:P = I ″×U S =1.5×6=9W ;负载R 上消耗的功率为P = I ˊ2R =1.52×4=9W ,理想电流源发出的功率恰好等于理想电压源和电阻上消耗的功率,分析结果正确。

1.5 电路如图1.29所示,已知U S =100V ,R 1=2K Ω,R 2=8K Ω,在下列3种情况下,分别求电阻R 2两端的电压及R 2、R 3中通过的电流。①R 3=8K Ω;②R 3=∞(开路);③R 3=0(短路)。

解:①R 23= R 2∥R 3=8∥8=4K Ω,根据分压公式可求得电阻R 2两端的电压为

7.66424100231232≈+?=+=R R R U U S R V 33.887.662223≈÷=÷==R U I I R mA

②R 3=∞时,通过它的电流为零,此时R 2的端电压为 808281002122=+?=+=R R R U U S R V 10880222≈÷=÷=R U I R mA ③R 3=0时,R 2

I 2=0,502

10013===R U I S mA 。 图1.29 习题1.5电路

3

图1.30 习题1.6电路

电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专科教材)汇总

第1章章后习题解析 1.1 一只“100Ω、100 W ”的电阻与120 V 电源相串联,至少要串入多大的电阻 R 才能使该电阻正常工作?电阻R 上消耗的功率又为多少? 解:电阻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 1100 100'===R P I A 所以应有 1120100=+R ,由此可解得:Ω=-=201001 120R 电阻R 上消耗的功率为 P =12×20=20W 1.2 图1.27(a )、(b )电路中,若让I =0.6A ,R =? 图1.27(c )、 (d )电路中,若让U =0.6V ,R =? 解:(a)图电路中,3Ω电阻中通过的电流为 I ˊ=2 -0.6=1.4A R 与3Ω电阻相并联,端电压相同且为 U =1.4 ×3=4.2V 所以 R =4.2÷0.6=7Ω (b)图电路中,3Ω电阻中通过的电流为 I ˊ=3 ÷3=1A R 与3Ω电阻相并联,端电压相同,因此 R =3 (a) (b) (c) (d) 图 1.27 习题1.2电路图

÷0.6=5Ω (c)图电路中,R 与3Ω电阻相串联,通过的电 流相同,因此 R =0.6÷2=0.3Ω (d)图电路中,3Ω电阻两端的电压为 U ˊ=3- 0.6=2.4V R 与3Ω电阻相串联,通过的电流相同且为 I =2.4÷3=0.8A 所以 R =0.6÷0.8=0.75Ω 1.3 两个额定值分别是“110V ,40W ”“110V ,100W ”的灯泡,能否串联后接到220V 的电源上使用?如果两只灯泡的额定功率相同时又如何? 解:两个额定电压值相同、额定功率不等的灯泡,其灯丝电阻是不同的,“110V ,40W ”灯泡的灯丝电阻为: Ω===5.30240 1102 240P U R ;“110V ,100W ”灯泡的灯丝电阻为:Ω===121100 1102 2100P U R ,若串联后接在220V 的电源上时,其通过两灯泡的电流相同,且为:52.0121 5.302220≈+=I A ,因此40W 灯泡两端实际所加电压为: 3.1575.30252.040=?=U V ,显然这个电压超过了灯泡的额定值,而 100 W 灯泡两端实际所加电压为:U 100=0.52×121=62.92V ,其实际电压低于额定值而不 (a ) (b) 图1.28 习题1.4电路图

《电路基础》教材第10章 二端口网络

186 第10章 二端口网络 网络按其引出端子的数目可分为二端网络、三端网络及四端网络等,如果一个二端网络满足从一个端子流入的电流等于另一个端子上流出的电流时,就可称为一端口网络,如果电路中有两个一端口网络时就构成了一个二端口网络。 本章是把二端口网络当作一个整体,不研究其内部电路的工作状态,只研究端口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即端口的外特性。联系这些关系的是一些参数。这些参数只取决于网络本身的元件参数和各元件之间连接的结构形式。一旦求出表征这个二端口网络的参数,就可以确定二端口网络各端口之间电流、电压的关系,进而对二端口网络的传输特性进行分析。本章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找出表征二端口网络的参数及由这些参数联系着的端口电流、电压方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双口网络的电路。 本章教学要求 理解二端口网络的概念,掌握二端口网络的特点,熟悉二端口网络的方程及参数,能较为熟练地计算参数,理解二端口网络等效的概念掌握其等效计算的方法,理解二端口网络的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及特性阻抗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通过实验环节进一步加深理解二端口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直流二端口网络传输参数的测量技术。 10.1 二端口网络的一般概念 学习目标: 熟悉二端口网络的判定,了解无源、有源、线性、非线性二端口网络在组成上的不同点。 在对直流电路的分析过程中,我们通过戴维南定理讲述了具有两个引线端的电路的分析方法,这种具有两个引线端的电路称为一端口网络,如图10.1(a )所示。一个一端口网络,不论其内部电路简单或复杂,就其外特性来说,可以用一个具有一定内阻的电源进行置换,以便在分析某个局部电路工作关系时,使分析过程得到简化。当一个电路有四个外引线端子,如图10.1(b )所示,其中左、右两对端子都满足:从一个引线端流入电路的电流与另一个引线端流出电路的电流相等的条件,这样组成的电路可称为二端口网络(或称为双口网络)。 (a )一端口网络 (b )二端口网络 图10.1 端口网络 2U + _ _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教案(张兴龙主编教材)

学生情况分析 该门课程所授对象是电子20和电子22班,两个班的学生都接近50人,均为二年一期学生。该批学生已经学习了《电子技术基础》的模拟电路的大部分,对专业都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对专业课的学习方法都有一定的掌握,并学习过《电工基础》课程且有部分同学通过了电工证的考试,还学习过电子技能训练,掌握了基本工具的使用,具备一定的制作能力并有浓厚的兴趣。他们都还处于入门期,对知识的渴望较高,对专业课的反映很好。这些都是有利的方面。 不利的方面也是有的,诸如存在学生之间发展不平衡:有的课外参加过制作培训,甚至有少部分同学对电视机维修都有较好的掌握,而有同学对起码的制作还没入门,更有甚者有学生还不会使用万用表。还存在班级发展不平衡:由于电子20班与电子22班在以前的授课中专业老师不一样,各任课教师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使得班级之间有各方面的差异。随着《电子技术基础》一年二期的学习,有部分同学产生了畏难情绪,失去了学习兴趣。这两个班都有少部分同学是从电子23班转入的,在学生不平衡方面就尤为明显。 当然,教学过程本身就是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状况做出相应的布置,让学生能学有所获。在对教材处理上,在教学方法上,在教学辅导等等各教学环节上都要有针对性的去解决问题,达到建立学生的学习兴趣,构成学生的知识个性。使学生能成为社会的中等技术工人,并具备后绪发展能力。

教材分析 该课程选用的由张龙兴主编的《电子技术基础》,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是教育部规划教材。全书分两篇,第一篇模拟电路基础,第二篇数字电路基础。第一篇学生已经在一年二期学习了大部分内容,只有集成运放一节没有学习。第二篇数字电路包括逻辑门电路、数字逻辑基础、组合逻辑电路、集成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脉冲的产生和整形电路、数模和模数转换、智能化电子系统简介八个章节。 在教学中不可能面面具到,就需要适度的对教材进行处理,只能以部分为重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在教学中侧重于逻辑门电路(8课时)、数字逻辑基础(10课时)、组合逻辑电路的教学(14课时)、集成触发器(16课时)、时序逻辑电路(16课时);对脉冲波形的产生和整形电路让学生了解性掌握(4课时)。对于智能化电子系统简介、数模和模数转换章节由于内容太深,太抽象学生不易掌握,不予讲解,但在大学阶段又有较多的应用,故就鼓励学生进行自学,对于不懂的内容个别辅导。所授内容共68课时(共需17周),由于时间限制,对其他相关内容只能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以扩宽学生的知识面。故要求学生能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相关资料,来达到学以至用的目的。《电子技术基础》虽然是一门基础课,但他的应用还是相当广泛的,故在教学中也应该认识到这一点,以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灵活运用。

电路基础实验教材汇总

实验一 基本电路元件的伏-安特性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几种电路元件的伏-安特性的测试方法。 2、 掌握实际电压源和电流源的调节方法。 3、 学习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 二、 实验线路及原理 电路的基本元件包括电阻元件、电感元件、电容元件、独立电源元件;晶体二极管、双极性晶体管和绝缘栅型场效应晶体管。为了实现某种应用目的,就需要将某些电工、电子器件或设备按一定的方式互相连接,构成电路。其基本特征是电路中存在着电流通路。 在电路中,电路元件的特性一般用该元件上的电压U 与通过元件上的电流I 之间的函数关系)(I f U =来表示,这种函数关系称为该元件的伏-安特性。有时也称外特性(电源的外特性是指它的输出端电压和输出电流之间的关系)。在U 、I 坐标平面内将伏-安关系绘成曲线,这种曲线就叫做伏安特性曲线或外特性曲线。 如果电路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在U-I平面上是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则该元件称为线性元件。如果电路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在U-I平面上不是一条直线,则该元件称为非线性元件。 本实验中用到的元件有线性电阻、白炽灯泡,二极管、稳压管及电源常见电路元件。其中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即服从欧姆定律(RI U =),如图????所示,该直线的斜率等于该电阻的阻值。白炽灯泡在工作时灯丝处于高温状态,其灯丝的电阻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并且具有应一定的惯性,因此其伏-安特性为一条曲线,如图???所示。可见电流越大,温度越高,对应得电阻也越大,一般灯泡的冷电阻与热电阻可相差几倍到几十倍。一般半导体二极管和稳压管也是非线性元件,锗二极管两端的电压小于0.4V 时,锗二极管基本处于关闭状态,其通过电流很小,当其两端的电压大于0.4V 时,锗二极管基本处于导通状态,其通过电流很大;硅二极管的导通电压为0.7V 。稳压管则是利用二极管的反向特性,当稳压管两端电压达到一定的值以后,其端电压保持恒定不变,即不随外加电压的变化而变化,即稳压。 I U I U

电路基础课程标准

《电路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性质 《电路基础》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课。《电路基础》是研究电路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首先它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技术课,该课程是学生考取中、高级维修电工资格证书、毕业就业的坚实基础。同时也是部分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掌握机电类、电类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电路基础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并掌握各种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及其简单的电工测量方法,初步学习一些电工常用工具的使用及布线工艺,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今后踏入社会后的工程实际应用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使学习者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前导课程:《高等数学》 后续课程:《电子与自动检测技术》、《电机与控制技术》、《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及《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等。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层次性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克服对电路基础课程知识的枯燥、相关概念难理解和畏惧感,激发学生对电路分析的求知欲,培养学生敢于克服困难、终生探索的兴趣。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电路基本分析中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并掌握各种常见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电工常用工具及布线工艺。在学生的电路基础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力和基本素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电路基础职业能力。使学生具备对各种复杂控制系统电路的设计、调试和排除故障的基本能力,能及时了解电工技术在机电一体化领域的发展动态和趋势。

能力目标 1、能将实际电路抽象为电路模型; 2、能选择正确的仪器、设备的型号搭建合适的电路; 3、能熟练使用万用表、功率表等仪表进行电路参数测量; 4、能识读电气原理图、接线图、元器件布置图; 5、能对直流电路、交流电路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 6、能对电气设备和实际电路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诊断、排除故障。 知识目标 1、理解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的概念; 2、熟练掌握电阻元件,电压源,电流源的电压电流关系和基尔霍夫定律; 3、熟练掌握直流电阻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 4、熟练掌握正弦量的有效值、角频率、相位与相位差的概念,相量的概念,复阻抗的概念,掌握串并联谐振的主要特点和条件; 5、熟练掌握三相正弦电路中相电压和线电压,相电流线电流和中线电流的关系; 6、了解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特点; 7、了解一阶线性电路过渡过程产生的原因,深刻理解时间常数的概念; 8、理解磁路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素质目标 1、对从事电气技术工作,充满热情; 2、有较强的求知欲,乐于、善于使用所学电气控制技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查阅电工相关图书资料进行自学、分析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3、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乐于通过亲历电路分析实践实验,检验、判断各种电气技术问题,形成尊重科学、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服务未来的科学态度; 4、在机电工作实践中,具有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5、在电工技能训练中,具有爱护工具和设备、安全文明生产的好习惯,能严格执行电工安全操作规程。

计算机电路基础实验指导

《计算机电路基础》 实 验 指 导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2014年4月

《计算机电路基础》实验项目 课程简介 课程编码:C012201 教学课时数:72学时,其中课堂讲授60学时,实验12学时。 学分:4.5学分 是否独立设课:非独立设课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 适用专业:软件工程 开课单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撰写人:吕俊龙 审核人:邹青青 制定:2013年12月 一、本实验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发展现状 本课程是计算机电路基础实验课。它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实践性很强。 二、本实验课程的目的、任务和主要内容 本实验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电路、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技术,通过理论与实际的密切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通过计算机电路基础实验,是学生掌握仿真软件Multism的使用,进一步理解时序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相关理论,得到基本技能训练,巩固课堂上的理论知识。 三、实践性教学环节项目的教学要求及教学时间安排 1、教学要求 本实验课是同《计算机电路基础》同步进行的实验教程,它与理论课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所学理论能更好的理解和运用。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实验课的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验(上机)教学项目及学时分配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根据不同内容的实验,采用不同的方法开展实验。如:只用相关仿真软件,只用实验箱,同时使用微机和实验箱等多种方式安排实验。 五、考核类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实验报告 2、课程考核的成绩评定:实验课成绩单独按五级分纪录考试成绩,凡实验不及格者,该门课程必须重修。 3、期末考试命题要求:实验成绩以平时考查为主,占70%,与平时成绩共同构成期末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 六、实验内容安排 实验一 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1、实验目的和要求 学习双踪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等常用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2、实验内容 1. 用示波器和毫伏表测量正弦信号 接通示波器电源,指示灯应亮。稍等待片刻,屏幕上出现亮线。然后调节“辉度”和“聚集”,使亮度适中,亮线清、细为宜。按图2.2.1接线,将信号发生器频率调整为1KHz 的正弦波。用毫伏表测量其有效值分别为0.5V ,150mV 然后再用示波器分别测量其峰-峰值。若示波器屏幕上波形不稳,调节触发“电平”使波形稳定不动,并将波形移到屏幕中间,垂直“微调”旋钮旋至校准位置(即钮旋逆时针旋到底),再调节垂直灵敏度开关“V/cm ”,使被测信号的幅度在屏幕上的有效工作面内到达最大限度,以提高测量精度。根据屏幕上的坐标刻度、若读出信号的“峰- 峰值”为A 厘米,仪器的“V/cm ”开关档标称值为Y ,则被测正弦信号的峰-峰值为:UP -P =Y × A ×10,被测正弦信号的有效值为:22P P U U -= ,式中,常数10 为探头的衰减倍率。将测试记录 填入表2.2.1 中。 2. 用示波器测量正弦信号的周期 接线图和被测信号不变。将示波器扫描速率“微调”旋钮旋至校准位置(即旋钮逆时针旋到底),再调节扫描速率选择开关“t/cm ”,使被测信号的周期宽度在屏幕上的有效工作面内到达最大限度,以提高测量精度。此时 “t/cm ”所置挡位的刻度值表示屏幕上横向每格的时间值。这样就能根据屏幕上所显示波形在横轴上所占格数直接读出信号周期。若读出显示信号的周期宽度为D 厘米,仪器的“ t/cm ” 开关标称值为X ,则被测信号的周期为:T =D ·X 被测信号的频率为: T f 1 = 固定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压为2V ,输出频率分别为1KHz ,20KHz ,用示波器测量正弦信号的周期并填入表2.2.2 中。 3. 用示波器及万用表测量直流电压

电子电工基础教材.

直流电路基本知识 随着电力工业和现代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电能已成为生产和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源,我们的世界几乎是一个电的世界。作为一名维修电工,掌握一定的电工基础知识和电工操作技能,以适应现代化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就显得十分重要。 学习目标 1.电路的基本组成、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和额定电压、电流、功率等概念。 2.掌握电流、电压、电功率、电能等基本概念。 3.掌握电阻定律、欧姆定律,了解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4. 理解电动势、端电压、电位的概念。 5. 掌握电阻串联分压关系与并联分流关系。 6. 学会分析计算电路中各点电位。 7.掌握基尔霍夫定律及其应用,学会运用支路电流法分析计算复杂直流电路。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结构 一、直流电源的概念 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大部分环节使用的都是交流电,但也有很多场合使用直流电,比如:手机充电器、蓄电池、干电池电路等等。直流电的特点是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理想的直流电在坐标系里是一条直线,但实际上直流电有很小的脉动。 二、电路的组成及状态 1、电路的基本组成 (1)什么是电路 一个基本的电流回路称为电路。例如:在使用灯具(或其他电气设备)之前,总要用导线把它们和电源连接起来,这种将电源和负载连接起来的电流通路称为电路。即电路是由各种元器件(或电工设备)按一定方式联接起来的总体,为电流的流通提供了路径。如图所示为一个简单电路: (2)电路的基本组成 通常组成一个简单电路,至少要有电源、连接导线、开关和负载。负载、连接导线和开关称为外电路,电源内部的电路称为内电路。电路的基本组成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电源(供能元件):为电路提供电能的设备和器件(如电池、发电机等)。 电源就是一个能量转换装置,把非电能转换为电能的一种装置。比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而发电机是把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直流

清华大学电子技术实验教材

电子技术实验室实验教材与实验讲义 一、电子技术实验室实验教材、实验讲义 1. 高文焕张尊侨徐振英金平编著. 电子技术实验.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8 2.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电子技术实验室编.《电子技术实验》教师辅导手册. 2004.7 3.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电子技术实验室编.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师辅导手册. 2005.1 4.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电子技术实验室编.《电子技术实验》.讲义.2002.7 5.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电子技术实验室编.《电子技术实验》.讲义.2003.8 二、实验教材《电子技术实验》简介 内 容 简 介 本书是面对实验教学改革的需要,总结多年实验教学的经验而编写的电子技术实验教材。全书共分为8章,内容是:绪论,常用电子仪器的原理与使用,模拟电路基础型实验, 数字电路基础型实验,电子电路的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电子技术设计型实验,在系统可编程逻辑器件应用,实验用电路元器件。 本书安排了较多的实验题目,且每个实验题目包括较多的实验项目,其内容和难易程度基本上覆盖了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为了适应不同类型实验课的需求,每个实验都附有实验原理、参考实验电路和思考题。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电类本科和高等学校工程电类专科的电子技术基础实验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电子技术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书。 前 言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子系统的理论、技术和电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发展状况和趋势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地更新课程内容,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电子技术实验作为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电路的设计与综合应用的能力、使用计算机工具的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了适应这种要求,推动电子技术实验课的改革特编写此教材。 1. 电子仪器是观察物理现象,测量电子系统或电路性能的工具,了解常用电子仪器的基本原理,正确调整和使用电子仪器,掌握电路与系统的测试方法是进行电路实验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培养实验能力的重要内容。对于一个从事电子技术工作的科技人员来说是必须具有的基本功。电子技术实验课必须充分重视这一问题。因此,本书第2章专门介绍了常用电子仪器的原理、使用方法和电子网络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等,并安排专门的实验进行练习,且将此项训练作为基本要求贯串整个基础性实验当中。 2. 电子技术实验按其性质和目的可分为基础型实验、设计型实验和研究型实验三大类。考虑到研究型实验是具有研究性和探索性的大型实验,需要较多的学时和较多的条件,拟放于课程设计或大型专题实验中。本书的第3、4章安排了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基础型实验,第6章安排了设计型实验。 基础型实验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掌握基本实验方法,培养基本实验技能,为以后进行更复杂的实验打下基础。尽管基础性实验比较简单,往往具有验证的性质,但对电路理论的验证不是主要的。所以,本书安排的基础性实验(包括模拟电路基础性实验和数字电路基础性实验)着重培养基本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着重打基础。有些基础性实验也安排了自行设计的内容。 设计型实验是在基础型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性的实验训练,其重点是电路设计。实验内容侧重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设计制作较为复杂的功能电路。本书所安排的设计型实验一般是给出实验任务和设计要求,学生通过电路设计、电路安装调试和指标测试、撰写报告等过程,提高电路设计水平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随着电子设计自动化程度的迅速提高和集成电路技术与工艺的迅速进步,电子系统已进入片上系统的阶段。使用计算机辅助分析和设计工具来分析与设计电路,已经成为电类本科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必备的基本能力。所以培养学生具有使用工具的习惯和能力是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本书的第5章,以OrCAD PSpice A/D 9为典型软件,介绍PSpice软件的功能、使用方法,并通过电路实例和实验,使学生逐步掌握如何使用CAD 工具进行电路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具有使用CAD工具的习惯和能力。 4. 近年来,采用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为电路载体,以硬件描述语言表达系统的逻辑关系,以微机和开发软件作为设计工具来设计数字系统已成为一种趋势。因此,本书的第7章简单介绍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硬件描述语言、软件开发工具和实验开发系统等基础知识,并安排相应的实验,使学生受到基本训练,为今后使用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较复杂的数

电路基础实验实验十四_功率因数及相序的测量

实验十四功率因数及相序的测量 执笔人: 实验成员: 班级:自动化二班

实验十四 功率因数及相序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三相交流电路相序的测量方法。 2.熟悉功率因数表的使用方法,了解负载性质对功率因数的影响。 二、原理说明 图14-1为相序指示器电路,用以测定三相电源的相序A 、B 、C (或U 、V 、W )。它是由一个电容器和两个瓦数相同的白炽灯联接成的星形不对称三相负载电路。如果电容器所接的是A 相,则灯光较亮的是B 相,较暗的是C 相。(相序是相对的,任何一相均可作为A 相,但A 相确定后,B 相和C 相也就确定了)。 为了分析问题简单起见 设 X C =R B =R C =R ; U A = 0∠U P =U P ,则 图 14-1 R R jR R j U R j U jR U U P P P N N 11112321123211'++-??? ?????? ??+-+??? ?????? ??--+???? ??-=

()()()()()()()()相灯光较亮。,故由于B U U U UP Uc U j U j U j U U Uc Uc U U U U j U j U j U U U U C B P P P P N N P B P P P P N N B B ''P 0.4266.03.0'4.1384.0266.03.06.02.02321'' 1.49466.13.0'6.10149.1466.13.06.02.02321'22P 22' =+= -∠=--=+--??? ? ??+-=-==+= -∠=--=+--??? ? ??--=-= 三、实验设备

电路实验教材汇总

实验八 门电路逻辑功能及测试 [实验目的] 1.熟悉门电路逻辑功能。 2.了解数字电路实验模块及示波器的使用方法。 [实验仪器及材料] 1. 双踪示波器 2. 集成芯片 74LS00 二输入端四与非门 2片 74LS20 四输入端双与非门 1片 74LS86 二输入端四异或门 1片 74LS04 六反相器 1片 [实验内容] 选择实验用的集成电路,按自己设计的实验接线图接好连线,特别注意Vcc 及地线不能接错。线接好后经实验指导教师检查无误方可通电实验。实验中改动接线须先断开电源,接好线后再通电实验。 1.测试门电路逻辑功能 (1)选用双四输入与非门74LS20一只,按图8.1接线、输入端接S 1~S 4电平开关,输出插口),出端接电平显示发光二极管(D 1~D 8任意一个) (2)将电平开关按表8.1置位,分别测输出电压及逻辑状态。 表8.1 图8.1

图8.2 (1)选二输入四异或门电路74LS86,按图8.2接线,输入端1、2、4、5接电平开关,输出端A、B、Y接电平显示发光二极管。 (2)将电平开关按表8.2置位,将结果填入表中。 表8.2 3.逻辑电路的逻辑关系 (1)用74LS00按图8.3,8.4接线,将输入输出逻辑关系分别填入表8.3和表8.4中。 图8.3

表8.3 图8.4 表8.4 (2)写出上面两个电路逻辑表达式。 4.逻辑门传输延迟时间的测量。 用六反相器(非门)按图8.5接线,输入200KHz连续脉冲,用双踪示波器测输入,输出相位差,计算每个门的平均传输延迟时间的tpd值。

图8.5 5.利用与非门控制输出。 用一片74LS00按图8.6接线,S接任一电平开关,用示波器观察S对输出脉冲的控制作用。6.用与非门组成其它门电路并测试验证。 (1)组成或非门。 用一片二输入端四与非门组成或非门 画出电路图,测试并填表8.5 表8.5 图8.6 表8.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