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路实验教材汇总

电路实验教材汇总

电路实验教材汇总
电路实验教材汇总

实验八 门电路逻辑功能及测试

[实验目的]

1.熟悉门电路逻辑功能。

2.了解数字电路实验模块及示波器的使用方法。 [实验仪器及材料] 1. 双踪示波器 2. 集成芯片

74LS00 二输入端四与非门 2片 74LS20 四输入端双与非门 1片 74LS86 二输入端四异或门 1片 74LS04 六反相器 1片 [实验内容]

选择实验用的集成电路,按自己设计的实验接线图接好连线,特别注意Vcc 及地线不能接错。线接好后经实验指导教师检查无误方可通电实验。实验中改动接线须先断开电源,接好线后再通电实验。 1.测试门电路逻辑功能 (1)选用双四输入与非门74LS20一只,按图8.1接线、输入端接S 1~S 4电平开关,输出插口),出端接电平显示发光二极管(D 1~D 8任意一个)

(2)将电平开关按表8.1置位,分别测输出电压及逻辑状态。

表8.1

图8.1

图8.2

(1)选二输入四异或门电路74LS86,按图8.2接线,输入端1、2、4、5接电平开关,输出端A、B、Y接电平显示发光二极管。

(2)将电平开关按表8.2置位,将结果填入表中。

表8.2

3.逻辑电路的逻辑关系

(1)用74LS00按图8.3,8.4接线,将输入输出逻辑关系分别填入表8.3和表8.4中。

图8.3

表8.3

图8.4

表8.4

(2)写出上面两个电路逻辑表达式。

4.逻辑门传输延迟时间的测量。

用六反相器(非门)按图8.5接线,输入200KHz连续脉冲,用双踪示波器测输入,输出相位差,计算每个门的平均传输延迟时间的tpd值。

图8.5

5.利用与非门控制输出。

用一片74LS00按图8.6接线,S接任一电平开关,用示波器观察S对输出脉冲的控制作用。6.用与非门组成其它门电路并测试验证。

(1)组成或非门。

用一片二输入端四与非门组成或非门

画出电路图,测试并填表8.5

表8.5

图8.6

表8.6

(2)组成异或门

(a)将异或门表达式转化为与非门表达式。

(b)画出逻辑电路图。

(c)测试并填表8.6。

[实验报告]

1.按各步骤要求填表并画逻辑图。

【思考题】

(1)怎样判断门电路逻辑功能是否正常?

(2)与非门一个输入接连续脉冲,其余端什么状态时允许脉冲通过?什么状态时禁止脉冲通过?

(3)异或门又称可控反相门,为什么?

实验九译码器实验

【实验目的】

1.掌握3-8线译码器逻辑功能和使用方法。

2.掌握3-8线译码器的扩展。

【实验设备与器材】

1.数字万用表、双踪示波器。

2.74LS138 3-8 线译码器2片; 74LS20 四输入端二与非门1片

【实验原理】

译码的功能是将具有特定含义的二进制码进行辨别,并转换成控制信号,具有译码功能的逻辑电路称为译码器。译码器在数字系统中有广泛的应用,不仅用于代码的转换、终端的数字显示,还用于数据分配,存贮器寻址和组合控制信号等。不同的功能可选用不同种类的译码器。

下图表示二进制译码器的一般原理图:

图9-1 二进制译码器的一般原理图

它具有n个输入端,2n个输出端和一个使能输入端。在使能输入端为有效电平时,对应每一组输入代码,只有其中一个输出端为有效电平,其余输出端则为非有效电平。每一个输出所代表的函数对应于n个输入变量的最小项。二进制译码器实际上也是负脉冲输出的脉冲分配器,若利用使能端中的一个输入端输入数据信息,器件就成为一个数据分配器(又称为多路数据分配器)。

1.3-8 线译码器74LS138

它有三个地址输入端A、B、C,它们共有8种状态的组合,即可译出8个输出信号Y0~Y7。另外它还有三个使能输入端E1、E2、E3。它的引脚排列见图9-2,功能表见表9-1。

图9-2 74LS138 的引脚排列图

表9-1 74LS138 的功能表

【实验内容】

1.74LS138译码器逻辑功能测试

在主实验箱上正确插好DIP扩展板和辅助扩展板,在DIP扩展板上找一个16PIN的插座插上芯片74LS138,芯片第8脚接地(GND),16脚接电源(VCC)。将辅助扩展板的VCC 插孔,GND 插孔分别与直流电源部分的+5V插孔,GND 插孔相连。将74LS138的使能输入端和地址输入端分别接到辅助扩展板的逻辑电平输出,将74LS138输出端Y0~Y7 分别接到辅助扩展板逻辑电平显示的8个发光二极管上,检查连线正确无误后按下直流电源开关K101和K102。逐次拨动对应的拨位开关,根据发光二极管的显示变化,测试74LS138的逻辑功能。

2.74LS151译码器逻辑功能测试

测试方法与74LS138 类似,只是输入与输出脚的个数不同,功能引脚不同。

3.两片74LS138组合成4线-16线译码器

图9-5 两片74LS138组合成4 线-16 线译码器

按图9-5 连接实验电路,由于实验箱上仅提供8个逻辑电平显示灯,该步实验一共有16个输出端,因此要灵活选用。例如先把低8位输出接逻辑电平显示输入,D3接“0”,控制D2,D1,D0的输入情况,可看出低8位的不同显示情况。然后把高8位输出接逻辑电平显示输入,D3 接“1”,控制D2,D1,D0的输入情况,可看高8位的不同显示情况。4个输入端接逻辑电平输出。逐项测试电路的逻辑功能,自拟真值表,记录实验结果。【实验报告】

1.画出实验线路,把观察到的波形画在坐标上,并标上相应的地址码。

2.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思考题】

1.译码器的应用。

2.译码器的功能扩展。

实验十数据选择器实验

【实验目的】

1. 掌握数据选择器的逻辑功能和使用方法。

【实验设备与器材】

1.数字万用表、双踪示波器。

2.74LS151 八选1数据选择器 1片;74LS20 四输入端二与非门 1片

【实验原理】

数据选择是指选择多个通道数据中的一路,传送到唯一的公共数据通道上去。实现数据选择功能的逻辑电路称为数据选择器。它的功能相当于一个多个输入的单刀多掷开关,其示意图如下:

图10-1 4选1 数据选择器示意图

1.数据选择器74LS151

74LS151 是一种典型的集成电路数据选择器,它有3个地址输入端C、B、A,可选择I0~I78个数据源,具有两个互补输出端即同相输出端Z和反相输出端Z 。其引脚图和功能

表分别如下:

表10-1 74LS151 的功能表

图10-2 74LS151的引脚图表

【实验内容】

1.74LS153 数据选择器逻辑功能测试

在主实验箱上正确插好DIP 扩展板和辅助扩展板,在DIP扩展板上找一个16PIN 的插座插上芯片74LS153,芯片第8脚接地(GND),16脚接电源(VCC)。将辅助扩展板的VCC插孔,GND插孔分别与直流电源部分的+5V插孔,GND插孔相连。将74LS153的使能输入端和地址输入端分别接到辅助扩展板的逻辑电平输出,将74LS153输出端Z接到辅助扩

展板逻辑电平显示的发光二极管上,检查连线正确无误后按下直流电源开关K101和

K102。逐次拨动对应的拨位开关,根据发光二极管的显示变化,测试74LS151的逻辑功能。

2.用试用双4选1的数据选择器74LS153设计电路使其实现函数:

+

+

F+

=

,

(

,

B

)

A

AB

C

ABC

C

C

A

BC

A

B

并测试电路的正确性。

3.将双4选1的数据选择器74LS153扩展成8选1数据选择器并连接电路验证其正确性。.

【实验报告】

1.画出实验图,并填表。

2.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思考题】

1.用数据选择器设计任意组合逻辑电路。

2.数据选择器的扩展。

实验十一组合逻辑电路的综合设计

【实验目的】

1.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2.加深对基本门电路使用的理解。

【实验设备与器材】

1.仪器

数字万用表、示波器。

2.器件

74LS00 二输入端四与非门 1片

74LS02 二输入端四或非门 1片

74LS04 六与非门 1片

74LS10 三输入端三与非门 2片

74LS20 四输入端二与非门 1片

74LS151 四选1 数据选择器 1片

【实验原理】

1.组合电路是最常用的逻辑电路,可以用一些常用的门电路来组合完成具有其他功能的门电路。例如,根据与门的逻辑表达式Z= AB = 得知,可以用两个非门和一个或非门组合成一个与门,还可以组合成更复杂的逻辑关系。

2.分析组合逻辑电路的一般步骤是:

1) 由逻辑图写出各输出端的逻辑表达式;

2) 化简和变换各逻辑表达式;

3) 列出真值表;

4) 根据真值表和逻辑表达式对逻辑电路进行分析,最后确定其功能。

3.设计组合逻辑电路的一般步骤与上面相反,是:

1) 根据任务的要求,列出真值表;

2) 用卡诺图或代数化简法求出最简的逻辑表达式;

3) 根据表达式,画出逻辑电路图,用标准器件构成电路;

4) 最后,用实验来验证设计的正确性。

4.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举例

用“与非门”设计一个表决电路。当四个输入端中有三个或四个“1”时,输出端才为“1”。

设计步骤:

根据题意,列出真值表如表11-1 所示,再填入卡诺图表11-1 中。

表11-1 表决电路的真值表

表11-2 表决电路的卡诺图

然后,由卡诺图得出逻辑表达式,并演化成“与非”的形式:

Z = ABC + BCD + CDA + ABD

最后,画出用“与非门”构成的逻辑电路如图11-1 所示:

图11-1 表决电路原理图

输入端接至逻辑开关(拨位开关)输出插口,输出端接逻辑电平显示端口,自拟真值表,逐次改变输入变量,验证逻辑功能。

【实验内容】

1.按照实验原理,利用主电路板上的资源,结合DIP扩展板和辅助扩展板完成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中的一个例子。

2.设计一个四人无弃权表决电路(多数赞成则提议通过),要求用2 输入四与非门来实现(如果资源不够可以使用74LS04或74LS20)。

3.设计一位全加器,要求用与、或、非门实现。

4.设计一个保险箱用的4位数字代码锁,该锁有规定的地址代码A、B、C、D 四个输入端和一个开箱钥匙孔信号E的输入端,锁的代码由实验者自编。当用钥匙开箱时,如果输入代码正确,保险箱被打开;如果输入代码错误,电路将发出警报。要求用最少的与非门实现。

5.设计用3个开关控制一个电灯的逻辑电路,要求改变任何一个开关的状态都能控制电灯由亮变灭或者由灭变亮。要求用数据选择器来实现。

【实验报告】

1.将实验结果填入自制的表格中,验证设计是否正确。

2.总结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思考题】

1.电路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2.在设计中如何使电路设计最简。

实验十二触发器(一)

【实验目的】

1、掌握基本RS、JK、T和D触发器的逻辑功能。

2、掌握集成触发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3、熟悉触发器之间相互转换的方法。

【实验设备与器材】

1.仪器

双踪示波器、数字万用表。

2.器件

74LS00 二输入四与非门 1片

74LS02 二输入端或非门 1片

74LS04 六反相器 1片

74LS10 三输入端三与非门1 片

74LS74(或CC4013)双D触发器 1片

74LS112 (或CC4027) 双J-K触发器 1片

【实验原理】

触发器是能够存储1位二进制码的逻辑电路,它有两个互补输出端,其输出状态不仅与输入有关,而且还与原先的输出状态有关。触发器有两个稳定状态,用以表示逻辑状态“1”和“0”,在一定的外界信号作用下,可以从一个稳定状态翻转到另一个稳定状态,它是一个具有记忆功能的二进制信息存储器件,是构成各种时序电路的最基本逻辑单元。

1.基本RS触发器

图12-1 为由两个与非门交叉耦合构成的基本RS触发器,它是无时钟控制低电平直接触发的触发器。基本RS触发器具有置“0”、置“1”和保持三种功能。通常称S 为置“1”端,因为S =0时触发器被置“1”;R 为置“0”端,因为R =0 时触发器被置“0”。当S = R =1 时状态保持,当S = R =0 时为不定状态,应当避免这种状态。基本RS 触

发器也可以用两个“或非门”组成,此时为高电平有效。

(a)逻辑图(b) 逻辑符号图

12-1 二与非门组成的基本RS 触发器

基本RS 触发器的逻辑符号见图14-1(b),二输入端的边框外侧都画有小圆圈,这是因为置1与置0都是低电平有效。

2.JK 触发器

在输入信号为双端的情况下,JK 触发器是功能完善、使用灵活和通用性较强的一种触发器。本实验采用74LS112 双JK触发器,是下降边沿触发的边沿触发器。引脚逻辑图如图14-2所示;JK 触发器的状态方程为:

Q n +1 =JQ n +KQ n

图12-2 JK 触发器的引脚逻辑图

其中,J 和K 是数据输入端,是触发器状态更新的依据,若J 、K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输入端时,组成“与”的关系。Q 和Q 为两个互补输出端。通常把Q =0、Q =1 的状态定为触发器“0”状态;而把Q =1,Q =0 定为“1”状态。

JK 触发器常被用作缓冲存储器,移位寄存器和计数器。

CC4027 是CMOS 双JK 触发器,其功能与74LS112 相同,但采用上升沿触发,R 、S 端为高电平有效。 3.T 触发器

在JK 触发器的状态方程中,令J=K=T 则变换为:

n n n Q T Q T Q +=1+

这就是T 触发器的特性方程。由上式有:

当T=1时,n n Q Q =1+当T=0 时,n n Q Q =1+即当T=1时,为翻转状态;当T=0时,为保持状态。 4.D 触发器

在输入信号为单端的情况下,D 触发器用起来更为方便,其状态方程为:

1+n Q = D

其输出状态的更新发生在CP 脉冲的上升沿,故又称为上升沿触发的边沿触发器,触发器的状态只取决于时钟到来前D 端的状态,D 触发器的应用很广,可用作数字信号的寄存,移位寄存,分频和波形发生等。有很多型号可供各种用途的需要而选用。如双D (74LS74,CC4013),四D (74LS175,CC4042),六D (74LS174,CC14174),八D (74LS374)等。

图12-3 为双D (74LS74)的引脚排列图。

图12-3 D触发器的引脚排列图

5.触发器之间的相互转换

在集成触发器的产品中,每一种触发器都有自己固定的逻辑功能。但是可以利用转换的方法获得具有其它功能的触发器。例如将JK触发器的J、K两端接在一起,并认它为T端,就得到所需的T触发器。

JK 触发器也可以转换成为D触发器,如图12-4 所示。

图12-4 JK触发器转换成为D 触发器

【实验内容】

1.测试基本RS触发器的逻辑功能

利用DIP扩展板和辅助扩展板,寻找到适合的芯片完成本实验。按图12-1,用两个与非门组成基本RS触发器,输入端S、R接逻辑电平输出插孔(拨位开关输出端),输出端Q 和Q 接逻辑电平显示单元输入插孔(发光二极管输入端),测试它的逻辑功能并

画出真值表将实验结果填入表内。

将两个与非门换成两个或非门,要求同上,测试它的逻辑功能并画出真值表将实验结果填入表内。

2.测试JK触发器74LS112的逻辑功能

1) 测试JK触发器的复位、置位功能

利用DIP扩展板和辅助扩展板,寻找到适合的芯片完成本实验。取一个JK触发器,其CD 、SD 、J、K 端接逻辑电平输出插孔,CP接单次脉冲源,输出端Q和Q接逻辑电平显示单元输入插孔。要求改变CD、SD(J、K和CP处于任意状态),并在CD =0(SD =1)或CD =0(SD =1)期间任意改变J、K和CP的状态,观察Q和Q的状态,自拟表

格并记录之。

2) 测试JK触发器的逻辑功能

不断改变J、K 和CP 的状态,观察Q 和Q 的状态变化,观察触发器状态更新是否发

生在CP的下降沿,记录之。

3) 将JK触发器的J、K端连在一起,构成T触发器

在CP端输入1Hz连续脉冲,观察Q 端的变化,用双踪示波器观察CP、Q 和Q 的波形,

注意相位关系,描绘出来。

4) JK 触发器转换成D触发器

按图12-4连线,方法与步骤同上,测试D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并画出真值表将实验结果填入表内。

3.RS 基本触发器的应用举例

图12-5 去抖动电路图

上图是由基本RS触发器构成的去抖动电路开关,它是利用基本RS 触发器的记忆作用来消除开关振动带来的影响的。参考有关资料分析其工作原理,在实验板上搭建电路来验证该去抖动电路的功能,

4、测试双D触发器74LS74 的逻辑功能

1) 测试D触发器的复位、置位功能

测试方法与步骤同JK 触发器(见JK 触发器的复位、置位功能测试部分),只是它们的功能引脚不同,相关的管脚分布参见附录,自拟表格记录。

2) 测试D触发器的逻辑功能

按上表要求进行测试,并观察触发器状态是否发生在CP 脉冲的上升沿(即由0 变1),记录之。

五、实验要求

1、填各触发器功能测试表格。

三相交流电路实验报告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工电子学 实验名称:三相交流电路 实验形式:在线模拟 +现场实践 提交形式:在线提交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赵军学号: 年级专业层次:14 春石油开采技术高起专 学习中心:江苏油田学习中心 提交时间:2014 年 6 月8 日

一、实验目的 1 . 练习三相交流电路中负载的星形接法。 2 . 了解三相四线制中线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 1 . 对称三相电路中线、相电压和线、相电流的关系,三相电路中,负载的连接分为星形连接和三角形连接两种。一般认为电源提供的是对称三相电压。 ( 1 )星形连接的负载如图1 所示: 图1 星形连接的三相电路 A、B、C表示电源端,N为电源的中性点(简称中点),N'为负载的中性点。无论是三线制或四线制,流过每一相负载的相电流恒等于与之相连的端线中的线电流: (下标I 表示线的变量,下标p 表示相的变量) 在四线制情况下,中线电流等于三个线电流的相量之和,即 端线之间的电位差(即线电压)和每一相负载的相电压之间有下列关系:

当三相电路对称时,线、相电压和线、相电流都对称,中线电流等于零,而线、相电压满足: ( 2 )三角形连接的负载如图2 所示: 其特点是相电压等于线电压: 线电流和相电流之间的关系如下: 当三相电路对称时,线、相电压和线、相电流都对称,此时线、相电流满足: 2 . 不对称三相电路 在三相三线制星形连接的电路中,若负载不对称,电源中点和负载中点的电位不再相等,称为中点位移,此时负载端各相电压将不对称,电流和线电压也不对称。 在三相四线制星形连接的电路中,如果中线的阻抗足够小,那么负载端各相电压基本对称,线电压也基本对称,从而可看出中线在负载不对称时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负载不对称,因此电流是不对称的三相电流,这时的中线电流将不再为零。 在三角形连接的电路中,如果负载不对称,负载的线、相电压仍然对称,但线、相电流不再 对称。 如果三相电路其中一相或两相开路也属于不对称情况。

电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专科教材)汇总

第1章章后习题解析 1.1 一只“100Ω、100 W ”的电阻与120 V 电源相串联,至少要串入多大的电阻 R 才能使该电阻正常工作?电阻R 上消耗的功率又为多少? 解:电阻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 1100 100'===R P I A 所以应有 1120100=+R ,由此可解得:Ω=-=201001 120R 电阻R 上消耗的功率为 P =12×20=20W 1.2 图1.27(a )、(b )电路中,若让I =0.6A ,R =? 图1.27(c )、 (d )电路中,若让U =0.6V ,R =? 解:(a)图电路中,3Ω电阻中通过的电流为 I ˊ=2 -0.6=1.4A R 与3Ω电阻相并联,端电压相同且为 U =1.4 ×3=4.2V 所以 R =4.2÷0.6=7Ω (b)图电路中,3Ω电阻中通过的电流为 I ˊ=3 ÷3=1A R 与3Ω电阻相并联,端电压相同,因此 R =3 (a) (b) (c) (d) 图 1.27 习题1.2电路图

÷0.6=5Ω (c)图电路中,R 与3Ω电阻相串联,通过的电 流相同,因此 R =0.6÷2=0.3Ω (d)图电路中,3Ω电阻两端的电压为 U ˊ=3- 0.6=2.4V R 与3Ω电阻相串联,通过的电流相同且为 I =2.4÷3=0.8A 所以 R =0.6÷0.8=0.75Ω 1.3 两个额定值分别是“110V ,40W ”“110V ,100W ”的灯泡,能否串联后接到220V 的电源上使用?如果两只灯泡的额定功率相同时又如何? 解:两个额定电压值相同、额定功率不等的灯泡,其灯丝电阻是不同的,“110V ,40W ”灯泡的灯丝电阻为: Ω===5.30240 1102 240P U R ;“110V ,100W ”灯泡的灯丝电阻为:Ω===121100 1102 2100P U R ,若串联后接在220V 的电源上时,其通过两灯泡的电流相同,且为:52.0121 5.302220≈+=I A ,因此40W 灯泡两端实际所加电压为: 3.1575.30252.040=?=U V ,显然这个电压超过了灯泡的额定值,而 100 W 灯泡两端实际所加电压为:U 100=0.52×121=62.92V ,其实际电压低于额定值而不 (a ) (b) 图1.28 习题1.4电路图

电路分析实验报告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电压源、电流源的概念。 2、掌握电源外特性的测试方法。 二、原理及说明 1、电压源是有源元件,可分为理想电压源与实际电压源。理想电压源在一定的电流 范围内,具有很小的电阻,它的输出电压不因负载而改变。而实际电压源的端电压随着电流变化而变化,即它具有一定的内阻值。理想电压源与实际电压源以及它们的伏安特性如图4-1所示(参阅实验一内容)。 2、电流源也分为理想电流源和实际电流源。 理想电流源的电流是恒定的,不因外电路不同而改变。实际电流源的电流与所联接的电路有关。当其端电压增高时,通过外电路的电流要降低,端压越低通过外电路的电 并联来表示。图4-2为两种电流越大。实际电流源可以用一个理想电流源和一个内阻R S 流源的伏安特性。

3、电源的等效变换 一个实际电源,尤其外部特性来讲,可以看成为一个电压源,也可看成为一个电流源。两者是等效的,其中I S=U S/R S或 U S=I S R S 图4-3为等效变换电路,由式中可以看出它可以很方便地把一个参数为U s 和R s 的 电压源变换为一个参数为I s 和R S 的等效电流源。同时可知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两者 之间不存在等效变换的条件。 三、仪器设备 电工实验装置: DG011、 DG053 、 DY04 、 DYO31 四、实验内容 1、理想电流源的伏安特性 1)按图4-4(a)接线,毫安表接线使用电流插孔,R L 使用1KΩ电位器。 2)调节恒流源输出,使I S 为10mA。, 3)按表4-1调整R L 值,观察并记录电流表、电压表读数变化。将测试结果填入表4-1中。 2、实际电流源的伏安特性 按照图4-4(b)接线,按表4-1调整R L 值,将测试的结果填入表4-1中。

数字电路全部实验

数字电子技术 实验报告 实验一门电路逻辑功能及测试 (1) 实验二数据选择器与应用 (4) 实验三触发器及其应用 (8) 实验四计数器及其应用 (11) 实验五数码管显示控制电路设计 (17) 实验六交通信号控制电路 (19) 实验七汽车尾灯电路设计 (25) 班级:08030801 学号:2008301787 2008301949 姓名:纪敏于潇

实验一 门电路逻辑功能及测试 一、实验目的: 1.加深了解TTL 逻辑门电路的参数意义。 2.掌握各种TTL 门电路的逻辑功能。 3.掌握验证逻辑门电路功能的方法。 4.掌握空闲输入端的处理方法。 二、实验设备: THD —4数字电路实验箱,数字双踪示波器,函数信号发射器, 74LS00二输入端四与非门,导线若干。 三、实验步骤及内容: 1.测试门电路逻辑功能。 选用双四输入与非门74LS00一只,按图接线,将输入电平按表置位,测输出电平 用与非门实现与逻辑、或逻辑和异或逻辑。用74LS00实现与逻辑。 用74LS00实现或逻辑。用74LS00实现异或逻辑。 2.按实验要求画出逻辑图,记录实验结果。 3.实验数据与结果 将74LS00二输入端输入信号分别设为信号A 、B 用74LS00实现与逻辑 1A B A B =? 逻辑电路如下:

12 3 74LS00AN 4 5 6 74LS00AN A B A 端输入TTL 门信号, B 端输入高电平,输出波形如下: A 端输入TTL 门信号, B 端输入低电平,输出波形如下: 1、 用74LS00实现或逻辑 11A B A B A B +=?=???逻辑电路如下

电路分析实验报告-第一次

电路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二、三) 一、实验名称实验二KCL与KVL的验证 二、实验目的 1.熟悉Multisim软件的使用; 2.学习实验Multisim软件测量电路中电流电压; 3.验证基尔霍夫定理的正确性。 三、实验原理 KCL为任一时刻,流出某个节点的电流的代数和恒等于零,流入任一封闭面的电流代数和总等于零。且规定规定:流出节点的电流为正,流入节点的电流为负。 KVL为任一时刻,沿任意回路巡行,所有支路电压降之和为零。且各元件取号按照遇电压降取“+”,遇电压升取“-”的方式。沿顺时针方向绕行电压总和为0。电路中任意两点间的电压等于两点间任一条路径经过的各元件电压降的代数和。 四、实验内容 电路图截图:

1.验证KCL: 以节点2为研究节点,电流表1、3、5的运行结果截图如下: 由截图可知,流入节点2的电流为2.25A,流出节点2 的电流分别为750mA和1.5A。2.25=0.75+1.5。所以,可验证KCL成立。 2.验证KVL: 以左侧的回路为研究对象,运行结果的截图如下:

由截图可知,R3两端电压为22.5V,R1两端电压为7.5V,电压源电压为30V。22.5+7.5-30=0。所以,回路电压为0,所以,可验证KVL成立。 一、实验名称实验三回路法或网孔法求支路电流(电压) 二、实验目的 1.熟悉Multisim软件的使用; 2.学习实验Multisim软件测量电路中电流电压; 3.验证网孔分析法的正确性。 三、实验原理 为减少未知量(方程)的个数,可以假想每个回路中有一个回路电流。若回路电流已求得,则各支路电流可用回路电流线性组合表示。这样即可求得电路的解。回路电流法就是以回路电流为未知量列写电路方程分析电路的方法。网孔电流法就是对平面电路,若以网孔为独立回

《电路基础》教材第10章 二端口网络

186 第10章 二端口网络 网络按其引出端子的数目可分为二端网络、三端网络及四端网络等,如果一个二端网络满足从一个端子流入的电流等于另一个端子上流出的电流时,就可称为一端口网络,如果电路中有两个一端口网络时就构成了一个二端口网络。 本章是把二端口网络当作一个整体,不研究其内部电路的工作状态,只研究端口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即端口的外特性。联系这些关系的是一些参数。这些参数只取决于网络本身的元件参数和各元件之间连接的结构形式。一旦求出表征这个二端口网络的参数,就可以确定二端口网络各端口之间电流、电压的关系,进而对二端口网络的传输特性进行分析。本章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找出表征二端口网络的参数及由这些参数联系着的端口电流、电压方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双口网络的电路。 本章教学要求 理解二端口网络的概念,掌握二端口网络的特点,熟悉二端口网络的方程及参数,能较为熟练地计算参数,理解二端口网络等效的概念掌握其等效计算的方法,理解二端口网络的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及特性阻抗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通过实验环节进一步加深理解二端口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直流二端口网络传输参数的测量技术。 10.1 二端口网络的一般概念 学习目标: 熟悉二端口网络的判定,了解无源、有源、线性、非线性二端口网络在组成上的不同点。 在对直流电路的分析过程中,我们通过戴维南定理讲述了具有两个引线端的电路的分析方法,这种具有两个引线端的电路称为一端口网络,如图10.1(a )所示。一个一端口网络,不论其内部电路简单或复杂,就其外特性来说,可以用一个具有一定内阻的电源进行置换,以便在分析某个局部电路工作关系时,使分析过程得到简化。当一个电路有四个外引线端子,如图10.1(b )所示,其中左、右两对端子都满足:从一个引线端流入电路的电流与另一个引线端流出电路的电流相等的条件,这样组成的电路可称为二端口网络(或称为双口网络)。 (a )一端口网络 (b )二端口网络 图10.1 端口网络 2U + _ _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教案(张兴龙主编教材)

学生情况分析 该门课程所授对象是电子20和电子22班,两个班的学生都接近50人,均为二年一期学生。该批学生已经学习了《电子技术基础》的模拟电路的大部分,对专业都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对专业课的学习方法都有一定的掌握,并学习过《电工基础》课程且有部分同学通过了电工证的考试,还学习过电子技能训练,掌握了基本工具的使用,具备一定的制作能力并有浓厚的兴趣。他们都还处于入门期,对知识的渴望较高,对专业课的反映很好。这些都是有利的方面。 不利的方面也是有的,诸如存在学生之间发展不平衡:有的课外参加过制作培训,甚至有少部分同学对电视机维修都有较好的掌握,而有同学对起码的制作还没入门,更有甚者有学生还不会使用万用表。还存在班级发展不平衡:由于电子20班与电子22班在以前的授课中专业老师不一样,各任课教师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使得班级之间有各方面的差异。随着《电子技术基础》一年二期的学习,有部分同学产生了畏难情绪,失去了学习兴趣。这两个班都有少部分同学是从电子23班转入的,在学生不平衡方面就尤为明显。 当然,教学过程本身就是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状况做出相应的布置,让学生能学有所获。在对教材处理上,在教学方法上,在教学辅导等等各教学环节上都要有针对性的去解决问题,达到建立学生的学习兴趣,构成学生的知识个性。使学生能成为社会的中等技术工人,并具备后绪发展能力。

教材分析 该课程选用的由张龙兴主编的《电子技术基础》,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是教育部规划教材。全书分两篇,第一篇模拟电路基础,第二篇数字电路基础。第一篇学生已经在一年二期学习了大部分内容,只有集成运放一节没有学习。第二篇数字电路包括逻辑门电路、数字逻辑基础、组合逻辑电路、集成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脉冲的产生和整形电路、数模和模数转换、智能化电子系统简介八个章节。 在教学中不可能面面具到,就需要适度的对教材进行处理,只能以部分为重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在教学中侧重于逻辑门电路(8课时)、数字逻辑基础(10课时)、组合逻辑电路的教学(14课时)、集成触发器(16课时)、时序逻辑电路(16课时);对脉冲波形的产生和整形电路让学生了解性掌握(4课时)。对于智能化电子系统简介、数模和模数转换章节由于内容太深,太抽象学生不易掌握,不予讲解,但在大学阶段又有较多的应用,故就鼓励学生进行自学,对于不懂的内容个别辅导。所授内容共68课时(共需17周),由于时间限制,对其他相关内容只能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以扩宽学生的知识面。故要求学生能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相关资料,来达到学以至用的目的。《电子技术基础》虽然是一门基础课,但他的应用还是相当广泛的,故在教学中也应该认识到这一点,以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灵活运用。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报告汇总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序号:01 实验项目名称:门电路逻辑功能及测试 学号姓名专业、班级 实验地点物联网实验室指导教师时间2016.9.19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门电路的逻辑功能、逻辑表达式、逻辑符号、等效逻辑图。 2. 掌握数字电路实验箱及示波器的使用方法。 3、学会检测基本门电路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及材料 1、仪器设备:双踪示波器、数字万用表、数字电路实验箱 2. 器件: 74LS00 二输入端四与非门2片 74LS20 四输入端双与非门1片 74LS86 二输入端四异或门1片 三、预习要求 1. 预习门电路相应的逻辑表达式。 2. 熟悉所用集成电路的引脚排列及用途。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实验前按数字电路实验箱使用说明书先检查电源是否正常,然后选择实验用的集成块芯片插入实验箱中对应的IC座,按自己设计的实验接线图接好连线。注意集成块芯片不能插反。线接好后经实验指导教师检查无误方可通电实验。实验中

1.与非门电路逻辑功能的测试 (1)选用双四输入与非门74LS20一片,插入数字电路实验箱中对应的IC座,按图1.1接线、输入端1、2、4、5、分别接到K1~K4的逻辑开关输出插口,输出端接电平显 图 1.1 示发光二极管D1~D4任意一个。 (2)将逻辑开关按表1.1的状态,分别测输出电压及逻辑状态。 表1.1 输入输出 1(k1) 2(k2) 4(k3) 5(k4) Y 电压值(v) H H H H 0 0 L H H H 1 1 L L H H 1 1 L L L H 1 1 L L L L 1 1 2. 异或门逻辑功能的测试

图 1.2 (1)选二输入四异或门电路74LS86,按图1.2接线,输入端1、2、4、5接逻辑开关(K1~K4),输出端A、B、Y接电平显示发光二极管。 (2)将逻辑开关按表1.2的状态,将结果填入表中。 表1.2 输入输出 1(K1) 2(K2) 4(K35(K4) A B Y 电压(V) L H H H H L L L H H H H L L L H H L L L L L H H 1 1 1 1 1 1 1 1

电路分析实验报告第一次完整版

电路分析实验报告第一 次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电路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二、三) 一、实验名称实验二 KCL与KVL的验证 二、实验目的 1.熟悉Multisim软件的使用; 2.学习实验Multisim软件测量电路中电流电压; 3.验证基尔霍夫定理的正确性。 三、实验原理 KCL为任一时刻,流出某个节点的电流的代数和恒等于零,流入任一封闭面的电流代数和总等于零。且规定规定:流出节点的电流为正,流入节点的电流为负。 KVL为任一时刻,沿任意回路巡行,所有支路电压降之和为零。且各元件取号按照遇电压降取“+”,遇电压升取“-”的方式。沿顺时针方向绕行电压总和为0。电路中任意两点间的电压等于两点间任一条路径经过的各元件电压降的代数和。 四、实验内容 电路图截图: 1.验证KCL: 以节点2为研究节点,电流表1、3、5的运行结果截图如下: 由截图可知,流入节点2的电流为2.25A,流出节点2 的电流分别为750mA和1.5A。2.25=0.75+1.5。所以,可验证KCL成立。2.验证KVL:

以左侧的回路为研究对象,运行结果的截图如下: 由截图可知,R3两端电压为22.5V,R1两端电压为7.5V,电压源电压为30V。22.5+7.5-30=0。所以,回路电压为0,所以,可验证KVL成立。 一、实验名称实验三回路法或网孔法求支路电流(电压) 二、实验目的 1.熟悉Multisim软件的使用; 2.学习实验Multisim软件测量电路中电流电压; 3.验证网孔分析法的正确性。 三、实验原理 为减少未知量(方程)的个数,可以假想每个回路中有一个回路电流。若回路电流已求得,则各支路电流可用回路电流线性组合表示。这样即可求得电路的解。回路电流法就是以回路电流为未知量列写电路方程分析电路的方法。网孔电流法就是对平面电路,若以网孔为独立回路,此时回路电流也称为网孔电流,对应的分析方法称为网孔电流法。 四、实验内容 实验电路截图: 如图所示,i1,i2,i3分别为三个网孔的电流,方向如图所示,均为顺时针。 网孔一中含有一个电流源,而且电流源仅在网孔一中,所以,网孔一的电流就是电流源电流2A。设电流源两端电压为U7。

三相交流电路实验报告-百度文库(精)

三相交流电路实验报告-百度文库(精)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工电子学 实验名称:三相交流电路 实验形式:在线模拟+现场实践 提交形式:在线提交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毕义合学号:12952112061 年级专业层次:网络12春高起专 学习中心:建设工程分院函授站 提交时间: 2013 年 6 月 23 日

一、实验目的 1. 练习三相交流电路中负载的星形接法。 2. 了解三相四线制中线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 1. 对称三相电路中线、相电压和线、相电流的关系,三相电路中,负载的连接分为星形连接和三角形连接两种。一般认为电源提供的是对称三相电压。 (1)星形连接的负载如图1所示: 图1 星形连接的三相电路

A、B、C表示电源端,N为电源的中性点(简称中点),N' 为负载的中性点。无论是三线制或四线制,流过每一相负载的相电流恒等于与之相连的端线中的线电流: (下标I表示线的变量,下标p表示相的变量) 在四线制情况下,中线电流等于三个线电流 的相量之和,即 端线之间的电位差(即线电压)和每一相负载的相电压之间有下列关系: 当三相电路对称时,线、相电压和线、相电流都对称,中线电流等于零,而线、相电压满足: (2)三角形连接的负载如图2所示:

其特点是相电压等于线电压: 线电流和相电流之间的关系如下: 当三相电路对称时,线、相电压和线、相电 流都对称,此时线、相电流满足: 2.不对称三相电路 在三相三线制星形连接的电路中,若负载不对称,电源中点和负载中点的电位不再相等,称

为中点位移,此时负载端各相电压将不对称,电流和线电压也不对称。 在三相四线制星形连接的电路中,如果中线的阻抗足够小,那么负载端各相电压基本对称,线电压也基本对称,从而可看出中线在负载不对称时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负载不对称,因此电流是不对称的三相电流,这时的中线电流将不再为零。 在三角形连接的电路中,如果负载不对称,负载的线、相电压仍然对称,但线、相电流不再对称。 如果三相电路其中一相或两相开路也属于不对称情况。 3.三相负载接线原则 连接后加在每相负载上的电压应等于其额定

相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一 一、实验名称 三相电路不同连接方法的测量 二、实验目的: 1. 理解三相电路中线电压与相电压、线电流与相电流之间的关系。 2. 掌握三相电路的正确连接方法与测量方法。 三、实验原理 1.三相电路 三相电路在生产上应用最为广泛,发电和输配电一般都采用三相制。在用电方面,许多负载是三相的或连接成三相形式的,如三相交流电动机。 三相电路是由三相电源供电的电路。三个频率相同且随时间按正弦函数变换的电动势,如果每相电动势的振幅相等,相位依次相差120o,则称为三相电动势。产生对称三相电动势且各阻抗相等的电源称为对称电源。当三相电动势的相序依次为U相、V相和W相时,称为正序或顺序,反之称为负序或逆序。本实验在三相电源的相序为正序的情况下进行测量。 三相电源由DDSZ-1型实验台台面左侧的DD01三相调压交流电源提供。如下图所示。

在三相电路中,负载一般也是三相的,即由三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称为一个相。如三相负载各相阻抗值相同,则称为对称三相负载。三相负载有两种连接方式:星形联结和三角形联结。 在三相电路中,电源或负载各相的电压称为相电压,端线之间的电压称为线电压;流过电源或负载各相的电流称为相电流,流过各端线的电流称为线电流。星形联结时,各相电压源的负极连在一起称为三相电源的中性点或零点。各相负载的一端接在一起称为负载的中性点或零点。电源的中性点与负载中性点的连线称为中性线或零线。流过中性线的电流称为中性线电流。 2.三相负载的星形联结(三相四线制) 3.三相负载的三角形联结

ou 负载为三角形联结时,线电压等于相电压。当电源与负载对称时,线电流和相电流在数值上的关系为 L P I 。 四、实验设备 1.DDSZ-1型电机及电气技术实验装置 2.D42三相可调电阻器 3.D33交流电压表 4.D32交流电流表 五、实验内容与步骤 1. 组接实验电路; 2. 三相四线制,三相负载为星形联结时,分别测量线电压、相电压、线电流、相电流,记录实验数据。 3. 三相三线制,三相负载为星形联结时,分别测量线电压、相电压、线电流、相电流,记录实验数据。 表5-2

哈工大数字电路实验报告实验一

数字逻辑电路与系统上机实验报告 实验一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学校:哈尔滨工业大学 院系:电信学院通信工程系 班级:1205102 学号:11205102 姓名: 哈尔滨工业大学

实验一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与仿真 2.1 实验要求 本实验练习在Maxplus II环境下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与仿真,共包括5个子实验,要求如下:

2.2三人表决电路实验 2.2.1 实验目的 1. 熟悉MAXPLUS II原理图设计、波形仿真流程 2. 练习用门电路实现给定的组合逻辑函数 2.2.2 实验预习要求 1. 预习教材《第四章组合逻辑电路》 2. 了解本次实验的目的、电路设计要求 2.2.3 实验原理 设计三人表决电路,其原理为:三个人对某个提案进行表决,当多数人同意时,则提案通过,否则提案不通过。 输入:A、B、C,为’1’时表示同意,为’0’时表示不同意; 输出:F,为’0’时表示提案通过,为’1’时表示提案不通过; 波形仿真。 2.2.4 实验步骤 1. 打开MAXPLUS II, 新建一个原理图文件,命名为EXP2_ 2.gdf。 2. 按照实验要求设计电路,将电路原理图填入下表。

制输入信号A、B、C的波形(真值表中的每种输入情况均需出现)。 4. 运行仿真器得到输出信号F的波形,将完整的仿真波形图(包括全部输入输

2.3 译码器实验 2.3.1实验目的 熟悉用译码器设计组合逻辑电路,并练习将多个低位数译码器扩展为一个高位数译码器。 2.3.2实验预习要求 1. 预习教材《4-2-2 译码器》一节 2. 了解本次实验的目的、电路设计要求 2.3.3实验原理 译码器是数字电路中的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的组合逻辑电路,负责将二进制码或BCD码变换成按十进制数排序的输出信息,以驱动对应装置产生合理的逻辑动作。商品的译码器品种较多,有2-4线、3-8线、4-10线及4-16线等。本实验练习对双2-4线译码器74LS139的扩展,并用其实现特定的组合逻辑。74LS139包含两个2-4线译码器,其输入输出如下: 74LS139中译码器1真值表如下: 74LS139中译码器2真值表如下:

电路基础实验教材汇总

实验一 基本电路元件的伏-安特性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几种电路元件的伏-安特性的测试方法。 2、 掌握实际电压源和电流源的调节方法。 3、 学习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 二、 实验线路及原理 电路的基本元件包括电阻元件、电感元件、电容元件、独立电源元件;晶体二极管、双极性晶体管和绝缘栅型场效应晶体管。为了实现某种应用目的,就需要将某些电工、电子器件或设备按一定的方式互相连接,构成电路。其基本特征是电路中存在着电流通路。 在电路中,电路元件的特性一般用该元件上的电压U 与通过元件上的电流I 之间的函数关系)(I f U =来表示,这种函数关系称为该元件的伏-安特性。有时也称外特性(电源的外特性是指它的输出端电压和输出电流之间的关系)。在U 、I 坐标平面内将伏-安关系绘成曲线,这种曲线就叫做伏安特性曲线或外特性曲线。 如果电路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在U-I平面上是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则该元件称为线性元件。如果电路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在U-I平面上不是一条直线,则该元件称为非线性元件。 本实验中用到的元件有线性电阻、白炽灯泡,二极管、稳压管及电源常见电路元件。其中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即服从欧姆定律(RI U =),如图????所示,该直线的斜率等于该电阻的阻值。白炽灯泡在工作时灯丝处于高温状态,其灯丝的电阻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并且具有应一定的惯性,因此其伏-安特性为一条曲线,如图???所示。可见电流越大,温度越高,对应得电阻也越大,一般灯泡的冷电阻与热电阻可相差几倍到几十倍。一般半导体二极管和稳压管也是非线性元件,锗二极管两端的电压小于0.4V 时,锗二极管基本处于关闭状态,其通过电流很小,当其两端的电压大于0.4V 时,锗二极管基本处于导通状态,其通过电流很大;硅二极管的导通电压为0.7V 。稳压管则是利用二极管的反向特性,当稳压管两端电压达到一定的值以后,其端电压保持恒定不变,即不随外加电压的变化而变化,即稳压。 I U I U

电路分析实验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

《电路分析实验》目录 一、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 (1) 二、叠加原理的验证 (2) 三、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验证 (4) 四、RC一阶电路的响应测试 (7) 五、RLC串联揩振电路的研究 (10) 六、RC选频网络特性测试 (13) 实验一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 一、实验目的 1. 验证基尔霍夫定律的正确性,加深对基尔霍夫定律的理解。 2. 学会用电流插头、插座测量各支路电流。 二、原理说明 基尔霍夫定律是电路的基本定律。测量某电路的各支路电流及每个元件两端的电压,应能分别满足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和电压定律(KVL)。即对电路中的任一个节点而言,应有ΣI=0;对任何一个闭合回路而言,应有ΣU=0。 运用上述定律时必须注意各支路或闭合回路中电流的正方向,此方向可预先任意设定。 三、实验设备(同实验二) 四、实验内容 实验线路与实验五图5-1相同,用DG05挂箱的“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原理”线路。 1. 实验前先任意设定三条支路和三个闭合回路的电流正方向。图5-1中的I1、I2、I3的方向已设定。三个闭合回路的电流正方向可设为ADEFA、BADCB和FBCEF。 2. 分别将两路直流稳压源接入电路,令U1=6V,U2=12V。 3. 熟悉电流插头的结构,将电流插头的两端接至数字毫安表的“+、-”两端。 4. 将电流插头分别插入三条支路的三个电流插座中,读出并记录电流值。 五、实验注意事项 1. 同实验二的注意1,但需用到电流插座。

2.所有需要测量的电压值,均以电压表测量的读数为准。U1、U2也需测量,不应取电源本身的显示值。 3. 防止稳压电源两个输出端碰线短路。 4. 用指针式电压表或电流表测量电压或电流时,如果仪表指针反偏,则必须调换仪表极性,重新测量。此时指针正偏,可读得电压或电流值。若用数显电压表或电流表测量,则可直接读出电压或电流值。但应注意:所读得的电压或电流值的正确正、负号应根据设定的电流参考方向来判断。 六、预习思考题 1. 根据图5-1的电路参数,计算出待测的电流I1、I2、I3和各电阻上的电压值,记入表中,以便实验测量时,可正确地选定毫安表和电压表的量程。 2. 实验中,若用指针式万用表直流毫安档测各支路电流,在什么情况下可能出现指针反偏,应如何处理?在记录数据时应注意什么?若用直流数字毫安表进行测量时,则会有什么显示呢? 七、实验报告 1. 根据实验数据,选定节点A,验证KCL的正确性。 2. 根据实验数据,选定实验电路中的任一个闭合回路,验证KVL的正确性。 3. 将支路和闭合回路的电流方向重新设定,重复1、2两项验证。 4. 误差原因分析。 5. 心得体会及其他。 实验二叠加原理的验证 一、实验目的 验证线性电路叠加原理的正确性,加深对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的认识和理解。 二、原理说明 叠加原理指出:在有多个独立源共同作用下的线性电路中,通过每一个元件的电流或其两端的电压,可以看成是由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元件上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线性电路的齐次性是指当激励信号(某独立源的值)增加或减小K 倍时,电路的响应(即在电路中各电阻元件上所建立的电流和电压值)也将增加或减小K倍。 四、实验内容 实验线路如图7-1所示,用DG05挂箱的“基尔夫定律/叠加原理”线路。图7-1

三相交流电路-电工电子学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工电子学指导老师:张伯尧成绩:___ _ 实验名称:三相交流电路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二、实验设备 三、实验内容四、实验结果 五、心得 一、实验目的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三相交流电路中三相负载的连接。 2.了解三相四线制中线的作用。 3. 掌握三相电路功率的测量方法。 二、主要仪器设备 1. 实验电路板 2. 三相交流电源(220V) 3. 交流电压表或万用表 4. 交流电流表 5. 功率表 6. 单掷刀开关 7. 电流插头、插座 三、实验内容 1. 三相负载星形联结 按图1接线,图中每相负载采用三只白炽灯,电源线电压为220V。 图1

1) 测量三相四线制电源各电压(注意线电压和相电压的关系)。 U UV/V U VN/V U WU/V U UN/V U VN/V U WN/V 217.0218.0217.0127.0127.0127.3 表1 2)按表2内容完成各项测量,并观察实验中各电灯的亮度。表中对称负载时为每相开亮三 只灯;不对称负载时为U相开亮1只灯,V相开亮2只灯,W相开亮3只灯。 测量值 负载情况相电压相电流中线电 流 中点电 压 U UN’/V U VN’/V U WN’/V I U/A I V/A I W/A I N/A U N’N/V 对称负载有中线1241241240.26 3 0.26 3 0.26 5 00 无中线126.1126.8126.50.26 3 0.26 3 0.26 6 0 1.1 不对称负载有中线1241251240.09 2 0.17 6 0.26 6 0.1560 无中线168144770.10 5 0.18 8 0.21 6 051.9 表2 2. 三相负载三角形联结 按图2接线。测量功率时可用一只功率表借助电流插头和插座实现一表两用,具体接法见图3所示。接好实验电路后,按表3内容完成各项测量,并观察实验中电灯的亮度。 表3中对称负载和不对称负载的开灯要求与表2中相同。 三相负载三角形联结记录数据

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报告

实验一 1. 实验目的 学习使用workbench软件,学习组建简单直流电路并使用仿真测量仪表测量电压、电流。 2.解决方案 1)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理的验证。 解决方案:自己设计一个电路,要求至少包括两个回路和两个节点,测量节点的电流代数和与回路电压代数和,验证基尔霍夫电流和电压定理并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 2)电阻串并联分压和分流关系验证。 解决方案:自己设计一个电路,要求包括三个以上的电阻,有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测量电阻上的电压和电流,验证电阻串并联分压和分流关系,并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 3.实验电路及测试数据 4.理论计算 根据KVL和KCL及电阻VCR列方程如下: Is=I1+I2, U1+U2=U3, U1=I1*R1,

U2=I1*R2, U3=I2*R3 解得,U1=10V,U2=20V,U3=30V,I1=5A,I2=5A 5. 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比较 由上可以看出,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没有偏差,基尔霍夫定理正确; R1与R2串联,两者电流相同,电压和为两者的总电压,即分压不分流; R1R2与R3并联,电压相同,电流符合分流规律。 6. 实验心得 第一次用软件,好多东西都找不着,再看了指导书和同学们的讨论后,终于完成了本次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操作上的一些小问题都给予解决了。 实验二 1.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加深对叠加定理的理解;学习使用受控源;进一步学习使用仿真测量仪表测量电压、电流等变量。 2.解决方案 自己设计一个电路,要求包括至少两个以上的独立源(一个电压源和一个电流源)和一个受控源,分别测量每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的响应,并测量所有独立源一起作用时的响应,验证叠加定理。并与理论计算值比较。 3. 实验电路及测试数据 电压源单独作用:

电路基础课程标准

《电路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性质 《电路基础》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课。《电路基础》是研究电路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首先它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技术课,该课程是学生考取中、高级维修电工资格证书、毕业就业的坚实基础。同时也是部分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掌握机电类、电类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电路基础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并掌握各种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及其简单的电工测量方法,初步学习一些电工常用工具的使用及布线工艺,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今后踏入社会后的工程实际应用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使学习者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前导课程:《高等数学》 后续课程:《电子与自动检测技术》、《电机与控制技术》、《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及《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等。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层次性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克服对电路基础课程知识的枯燥、相关概念难理解和畏惧感,激发学生对电路分析的求知欲,培养学生敢于克服困难、终生探索的兴趣。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电路基本分析中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并掌握各种常见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电工常用工具及布线工艺。在学生的电路基础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力和基本素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电路基础职业能力。使学生具备对各种复杂控制系统电路的设计、调试和排除故障的基本能力,能及时了解电工技术在机电一体化领域的发展动态和趋势。

能力目标 1、能将实际电路抽象为电路模型; 2、能选择正确的仪器、设备的型号搭建合适的电路; 3、能熟练使用万用表、功率表等仪表进行电路参数测量; 4、能识读电气原理图、接线图、元器件布置图; 5、能对直流电路、交流电路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 6、能对电气设备和实际电路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诊断、排除故障。 知识目标 1、理解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的概念; 2、熟练掌握电阻元件,电压源,电流源的电压电流关系和基尔霍夫定律; 3、熟练掌握直流电阻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 4、熟练掌握正弦量的有效值、角频率、相位与相位差的概念,相量的概念,复阻抗的概念,掌握串并联谐振的主要特点和条件; 5、熟练掌握三相正弦电路中相电压和线电压,相电流线电流和中线电流的关系; 6、了解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特点; 7、了解一阶线性电路过渡过程产生的原因,深刻理解时间常数的概念; 8、理解磁路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素质目标 1、对从事电气技术工作,充满热情; 2、有较强的求知欲,乐于、善于使用所学电气控制技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查阅电工相关图书资料进行自学、分析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3、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乐于通过亲历电路分析实践实验,检验、判断各种电气技术问题,形成尊重科学、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服务未来的科学态度; 4、在机电工作实践中,具有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5、在电工技能训练中,具有爱护工具和设备、安全文明生产的好习惯,能严格执行电工安全操作规程。

计算机电路基础实验指导

《计算机电路基础》 实 验 指 导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2014年4月

《计算机电路基础》实验项目 课程简介 课程编码:C012201 教学课时数:72学时,其中课堂讲授60学时,实验12学时。 学分:4.5学分 是否独立设课:非独立设课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 适用专业:软件工程 开课单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撰写人:吕俊龙 审核人:邹青青 制定:2013年12月 一、本实验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发展现状 本课程是计算机电路基础实验课。它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实践性很强。 二、本实验课程的目的、任务和主要内容 本实验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电路、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技术,通过理论与实际的密切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通过计算机电路基础实验,是学生掌握仿真软件Multism的使用,进一步理解时序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相关理论,得到基本技能训练,巩固课堂上的理论知识。 三、实践性教学环节项目的教学要求及教学时间安排 1、教学要求 本实验课是同《计算机电路基础》同步进行的实验教程,它与理论课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所学理论能更好的理解和运用。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实验课的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验(上机)教学项目及学时分配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根据不同内容的实验,采用不同的方法开展实验。如:只用相关仿真软件,只用实验箱,同时使用微机和实验箱等多种方式安排实验。 五、考核类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实验报告 2、课程考核的成绩评定:实验课成绩单独按五级分纪录考试成绩,凡实验不及格者,该门课程必须重修。 3、期末考试命题要求:实验成绩以平时考查为主,占70%,与平时成绩共同构成期末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 六、实验内容安排 实验一 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1、实验目的和要求 学习双踪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等常用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2、实验内容 1. 用示波器和毫伏表测量正弦信号 接通示波器电源,指示灯应亮。稍等待片刻,屏幕上出现亮线。然后调节“辉度”和“聚集”,使亮度适中,亮线清、细为宜。按图2.2.1接线,将信号发生器频率调整为1KHz 的正弦波。用毫伏表测量其有效值分别为0.5V ,150mV 然后再用示波器分别测量其峰-峰值。若示波器屏幕上波形不稳,调节触发“电平”使波形稳定不动,并将波形移到屏幕中间,垂直“微调”旋钮旋至校准位置(即钮旋逆时针旋到底),再调节垂直灵敏度开关“V/cm ”,使被测信号的幅度在屏幕上的有效工作面内到达最大限度,以提高测量精度。根据屏幕上的坐标刻度、若读出信号的“峰- 峰值”为A 厘米,仪器的“V/cm ”开关档标称值为Y ,则被测正弦信号的峰-峰值为:UP -P =Y × A ×10,被测正弦信号的有效值为:22P P U U -= ,式中,常数10 为探头的衰减倍率。将测试记录 填入表2.2.1 中。 2. 用示波器测量正弦信号的周期 接线图和被测信号不变。将示波器扫描速率“微调”旋钮旋至校准位置(即旋钮逆时针旋到底),再调节扫描速率选择开关“t/cm ”,使被测信号的周期宽度在屏幕上的有效工作面内到达最大限度,以提高测量精度。此时 “t/cm ”所置挡位的刻度值表示屏幕上横向每格的时间值。这样就能根据屏幕上所显示波形在横轴上所占格数直接读出信号周期。若读出显示信号的周期宽度为D 厘米,仪器的“ t/cm ” 开关标称值为X ,则被测信号的周期为:T =D ·X 被测信号的频率为: T f 1 = 固定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压为2V ,输出频率分别为1KHz ,20KHz ,用示波器测量正弦信号的周期并填入表2.2.2 中。 3. 用示波器及万用表测量直流电压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总结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总结 篇一:数电实验总结心得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总结心得 数字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相关的学科,如果光靠理论,我们就会学的头疼,如果借助实验,效果就不一样了,特别是数字电子技术实验,能让我们自己去验证一下书上的理论,自己去设计,这有利于培养我们的实际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我们不仅仅是做了几个实验,不仅要学会实验技术,更应当掌握实验方法,即用实验检验理论的方法,寻求物理量之间相互关系的方法,寻求最佳方案的方法等等,掌握这些方法比做了几个实验更为重要。 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中,我们可以根据所给的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和一些条件要求,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步骤,画出实验电路图,然后进行测量,得出结果。 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我们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去解决,比如: 1、线路不通——运用逻辑笔去检查导线是否可用; 2、芯片损坏——运用芯片检测仪器检测芯片是否正常可用以及它的类型; 3、在一些实验中会使用到示波器,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正确、熟悉地

使用示波器,通过学习我们学会了如何调节仪器使波形便于观察,如何在示波器上读出相关参数,如在最后的考试实验《555时基电路及其应用》中,我们能够读出多谐振荡器的Tpl、Tph和单稳态触发器的暂态时间Tw,还有有时是因为接入线的问题,此时可以通过换用原装线来解决。 同时,我们也得到了不少经验教训: 1、当实验过程中若遇到问题,不要盲目的把导线全部拆掉,然后又重新连接一遍,这样不但浪费时间,而且也无法达到锻炼我们动手动脑能力的目的。 此时,我们应该静下心来,冷静地分析问题的所在,有可能存在哪一环节,比如实验原理不正确,或是实验电路需要修正等等,只有这样我们的能力才能有所提高。 2、在实验过程中,要学会分工协作,不能一味的自己动手或是自己一点也不参与其中。 3、在实验过程中,要互相学习,学习优秀同学的方法和长处,同时也要学会虚心向指导老师请教,当然这要建立在自己独立思考过的基础上。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有利于掌握知识体系与学习方法,有利于激发我们学习的主动性,增强自信心,有利于培养我们的创新钻研的能力,有利于书本知识技能的巩固和迁移。通过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中的实践,我收获了许多! 自动0906裘日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