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经验及启示.doc

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经验及启示.doc

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经验及启示.doc
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经验及启示.doc

沿海报告

(2)

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经验及启示

近年来,上海市积极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探索出一些独到经验和做法,值得研究和借鉴。

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做法:

一、重视网格管理,打造城市管理新手段。过去在社会治理中,往往由于赋权不够,使得发现问题后,在一线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网格化管理成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新手段。网格化管理,指的是依托数字化平台,将管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为单元网格。通过加强对单元网格的巡查,实现对公用设施、道路交通、环卫环保、园林绿化等方面的数字化管理。旨在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将基层问题“网”在第一线。上海市在2013年8月发布了《上海市城市化网格管理办法》,各区已陆续建成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网格管理中心成为辖区内城市相关问题统一处理、统一派单、统一协调、统一监督、统一考核的平台。同时将清晰、科学地划分管理网格,

实现全区统一编号、统一标识。

网格化管理包含信息平台建设、管理网格划分和队伍组建工作,将建立“三支队伍”,即网格中心信息员、网格监督员和综合执法队伍,其中综合执法队伍的建立就是为了“重心下沉”。这支队伍将整合城管、公安、工商、卫生、安全生产监督等区级执法部门下沉的执法力量,按比例、有侧重地调配到管理网络,以加强条块工作联动,承担网格内各类问题的有效发现、联合执法和综合整治。不仅助力城市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快速处置问题”,也折射出现代化的执政理念:政府管理方式的主动作为。加大对问题处置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和安全警示措施,同时与职能单位建立更紧密的沟通协调处置机制,进一步提高处置时效。深化拓展网格化管理是城市管理精细化的体现和整合政府资源的需要,更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举措,各街镇和职能部门也逐渐把工作重心转到管理和服务上来。

二、全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上海积极改善生态环境,特别是在水、绿化等方面加大投入,这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宜居城市的需要,也是推进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形象必须创造的条件。在上海市郊区新城、六大重点功能区域、五大转型区域(高桥、桃浦、吴淞、南大、吴泾等区域)、成片开发区域和郊野公园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建成区要结合旧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城市更新、老旧工业区改造、道路改造、排水系统提标改造等因地制宜推进海绵城市建

设。

1、不断提高城市排水防涝体系能力。由于地理区位和气候原因,上海市饱受风(台风)、暴(暴雨)、潮(高潮)、洪(洪水)四大灾害的影响,城市防汛任务艰巨。近10来年,上海市编制了《上海市城镇雨水排水专业规划》《上海市河网水系规划》《上海市防洪防潮规划》《上海市节约雨水规划》等规划。通过系统规划、提前设计,推动排水设施建设与城市建设同步进行,使城市排水能力更加契合城市发展的需要。统筹考虑排水系统提标、水环境治理和内涝防治的要求,一次规划,分期实施,中心城区消除排水系统空白,郊区结合城镇建设同步开展排水系统新建和完善。适时启动苏州河段深层排水调蓄管道系统工程,实现苏州河沿线排水系统的标准提高和径流污染控制。加强管网和河网的统筹协调,落实上海市骨干河道布局规划,提高骨干河道输排水能力;按照全市河面率不低于10.5%的要求,加快推进河网水系整治,进一步提高河网调蓄能力,进一步提高河道生态岸线比例;加强中心城和各水利控制片除涝能力的达标建设,合理控制河道水位,既为管网排水创造条件,也为雨水滞蓄提供足够空间。

2、推进绿地系统建设。进一步加强绿化建设,确保建成区绿地率不低于34%。对照规划要求,新建和改建绿地应加强雨水利用和调蓄,鼓励已建绿地进行雨水利用和调蓄。城市公园绿地应结合周边水系、道路、市政设施等综合考虑竖向设计,因地制宜采用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植草沟和小微湿地等;公园绿地

内步行系统、广场和停车场等硬质铺装应采用透水材料,新建和改建项目透水铺装率分别不低于50%和30%;提升公园绿地对自身雨水径流的消纳和净化能力,并为周边区域提供一定的雨水滞留、缓排空间。支持在郊野公园建设中设置区域排水防涝应急场所。支持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等立体绿化建设,绿色屋顶率不低于30%,研究立体绿化建设支持政策。

3、推进海绵型建筑与小区建设。支持新建建筑采用绿色屋顶,鼓励有条件的既有建筑进行绿色屋顶改造。减少建筑与小区的硬质铺装面积,鼓励建筑与小区的非机动车道路、广场、停车场和运动场等采用透水铺装,硬化面积达1公顷及以上的地块应按照不低于250立方米公顷的标准配建雨水调蓄设施。

4、推进海绵型道路与广场建设。道路纵、横坡设计应与道路绿化隔离带海绵化建设相协调,支持结合道路绿化隔离带建设生态树池、植草沟、雨水花园和雨水调蓄设施。支持新建或改建的城市立交、快速路等高架道路采用透水沥青铺装以减少路表径流、提高行车舒适性与安全性,新建和改建高架道路的透水铺装率分别不低于70%和50%;鼓励地面轻型荷载道路试点采用透水沥青路面;高架或地面道路雨水排放设计应与其附近的绿地设计统筹考虑,加强对雨水的收集、渗滞蓄、净化和回用。

5、推进海绵型村镇建设。借鉴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因地制宜推进上海市村镇建设。村镇建设要与周边水林田湖等自然生态环境有机结合,强调运用低成本和自然生态方法提高村镇雨水吸

纳和排放能力。结合全市小城镇建设、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等,综合运用绿色生态工程措施,探索推进海绵型村镇建设。

四、科学规划城市点亮工程。

制定完整点亮规划设计方案,按照总体规划、分区实施、突出重点、着力提升的原则,将道路点亮、楼体点亮、景观点亮融合提升。确定点亮手段,推广使用LED绿色低碳光源装饰核心路段,结合市政道路提升、改造,围绕景观区域重点打造点亮新景观。进一步优化各类点亮设施设备的管理维护制度和质量标准,依靠集中控制平台,分层次控制,实现能源节约,彰显最佳景观效益。

三、重视智慧城市建设,构建核心应用体系。

《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上海信息化整体水平继续保持国内领先,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初步建成以泛在化、融合化、智敏化为新特征的智慧城市。

1、提升网络和信息基础设施服务能级。围绕建设成为国内通信质量、网络带宽、宽带资费、综合服务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之一的目标,着力增强信息网络综合承载能力、设施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和信息通信集聚辐射能力。在国内率先发布《上海市公用移动通信基站站址布局专项规划(2010-2020)》,编制《上海市信

息基础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12-2020)》;率先开展新建住宅建筑通信配套设施第三方运维;推进基础通信管线、移动通信基站、光纤到户驻地网、无线局域网等设施的集约化建设;开展固网宽带、公共WLAN的网速动态监测分析以及宽带资费跟踪比较,实现本市宽带资费与国内同类城市基本可比。

2、推进涵盖各领域的智能应用。着力推动数字惠民、智慧城管、两化融合和电子政务行动,初步实现智慧城市建设应用领域全覆盖。

数字惠民领域,围绕市民“医食住行文教旅”智能化服务,重点关注医疗、教育、健身等市民关心的项目。卫生信息化方面实现市区及医联等多平台互联互通,动态采集维护3000多万份健康档案,建设电子病历、健康档案、医疗资源全区共享信息化平台;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热线,办理时间从30天缩减到19天;以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为基础,在7所学校实施教育云项目;建设全区体育健身场地服务信息系统,推进全民健身管理服务体系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

开展以生活服务、智能家居等为重点的“智慧社区”和“智慧村庄”建设。智慧社区是指在智慧城市框架下,利用云计算等各种信息化技术,整合社区管理的各类服务资源,为社区各类群体提供政务、商务、娱乐、教育、医护及生活互助等社区服务,

打造“政府主导、电信运营、产业创新、服务民生”的智慧社区运营模式。

智慧城管领域,推进城市建设与管理并举,将信息化全面渗透到中心城区升级改造和郊区新城规划建设中。网格化管理模式从城市建设向综合管理拓展,有效推动大联动、大联勤;公共交通综合信息服务渠道向移动网络拓展,ETC建设基本覆盖全市主要道口。逐步形成以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统一协调、联动处置为内容的信息平台。利用物联网技术,优先在区内交通枢纽发展智能交通,缓解道路交通压力,为市民出行带来便利。

两化融合领域,全面推进信息化在产业各领域的渗透应用,促进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服务化、绿色化发展,两化融合指数从2011年的75.5提高到2013年的80.4;电子商务带动了平台经济发展和供应链协同,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万亿元。

电子政务领域,基本建成覆盖全市的人口库、法人库和空间地理信息库,在信息公开基础上推动政府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开通国内首个“政府数据服务网”;网上行政审批平台在内资企业设立、建设工程等领域实现并联审批;“12345”市民服务热线、法人数字证书“一证通用”等渠道整合不断深化。

四、重视快速反应,强化城市应急能力。

根据《上海市防汛防台应急响应规范》,针对风、暴、潮、

洪四种主要灾害,规定了相应的响应行动,在响应、标准和环节的制定上细之又细。预警联动落实到位,警报一旦触发,各级防汛部门和相关单位不用请示,自觉启动应急程序,落实预案相关内容。城镇排水系统量放水人员坚守岗位,市容环卫清扫人员提前上岗。绿化、房地、市政等管理部门及时处置对市民人身和交通安全等具有较大危害隐患的树木。水运、公路、铁路、航空等管理部门及时向媒体通报和发布客运信息,妥善安置滞留旅客。排水抢险力量充足,上海市总结世博会防汛经验,在世博会后特别组建了21支快速反应排水突击队,由市排水管理处负责组织管理,加强日常演练,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加强街镇基层应急管理,融合推进街镇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建设,明确街镇网格化中心承担街镇应急联动等工作,整合街镇、公安、环保、民防、民政以及安全监管、卫生计生、城管执法、防汛防台、市场监管、综合治理等信息资源,实现街镇基层应急联动联勤机制的有机整合,形成防范有力、指挥统一、联动高效、应对有序的应急管理工作网络,提升源头防控、快速发现和应急处置能力,将街镇应急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在完善应急预案编制上,街镇基层应急预案的覆盖面将进一步扩大,重点做好火灾、燃气、台风、潮汛、寒流、暴雨、地震和轨道交通、电梯安全、食品安全、公共卫生等领域的应急预案编制和实施,明确突发事件的应急值守、信息报告、预警信息传播、先期处置和自救互救、人员临时安置等,体现快速处置的特点。

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启示:

精细化管理是当今社会城市管理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一个城市的文明进步程度。我们本地要充分借鉴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改变粗放式、派活制管理方法,实现精细化管理必须在细化管理内容、量化管理对象、规范管理行为、优化管理体系、创新管理方式上下工夫,应着力抓好四个关键词。

1.抓住“理念”。环境是生产力,抓城市管理就是优化发展环境,提高城市竞争力。重点抓住系统化指挥理念,充分发挥城市管理委员会的综合协调作用,有效整合规划、建设、城管、街道等单位的力量,统一协调,统筹指挥,着力解决职能交叉和条块分割的问题,逐步建立起协同指挥、监督考核、高效运转的管理机制,形成城市管理合力。重点抓住“大城管”理念,建立统一高效的管理体系。强化城市管理委员会指挥协调和监督评价职能,通过工作会、联席会、观摩会及评分考核、奖惩运用等形式研究解决城市管理问题,推动工作落实。在职能部门层面上,发挥“1+N”联动机制作用。针对违章搭建、占道经营、渣土清运、“野广告”治理等城市管理重点、难点问题,比照“城管综合执法联席会议”制度,构建一个部门牵头、多个部门配合的“1+N”执法和管理联动平台。在街道层面上,强化属地管理功能。不断加强街道办事处的属地综合管理功能和执行落实能力,一方面,比照上海设立“行政党组”的做法,以一定的组织形式整合辖区

城管执法、市容环卫、公安、工商等机构和社区的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加强常态化管理。另一方面,要主动指导和帮助街道层面的城市管理工作,在智力、人力、物力上予以倾斜,夯实城市管理的基础。

2.注重“标准”。标准是衡量管理效果的依据和规范。推进精细化管理,必须明确管理标准,标准越完善,针对性就越强。要按照分类管理、量化考核的要求,尽快制定涵盖城市管理各方面的统一标准,对参与城市管理的市场主体和职能部门加强监管,做到目标定量化、责任明细化、标准精准化、措施具体化。推行标准化,是城市管理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精细化必须的途径。要建立和完善标准。根据国家颁发的行业标准,结合各个行业和专业部门的特点和工作实际,尽快完成标准和规范的编制,将城市管理的目标及内容予以细化、量化。要推行和实施标准,全面推行标准化执法和标准化管理,逐步建立覆盖全部管理服务部门的标准化管理体系。要建立标准评价体系。以标准和规范为依据,采取“日巡查、周检查、月观摩、季讲评、年考核”的评价考核工作制度,执行提醒单、督办单、警示单“三单联动”的督办制度,形成“以管理标准为内容、以工作成效为标尺、以考核奖惩为手段”的监督评价工作体系。

3.抓住“机制”。完善的机制是实现高水平管理的保障。推进精细化管理必须坚持完善体制,把握疏堵结合原则,以集中整治为手段,以源头预防为基础,以长效管理为根本,理顺关系,

上海市为什么要提“城市更新”

上海市:为什么要提“城市更新” 新闻背景:《上海市城市更新实施办法》将在5月正式实施。以往,人们听到较多的是“城市规划”,很少听到“城市更新”。什么是城市更新?巴黎、奥斯陆等西方城市更新的实践中有哪些值得我国尤其是上海借鉴之处?城市更新与“大拆大建”又有何不同? 无论是新区建设还是旧区更新,其目的都是为了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需求。当城市处于生长期,新区建设是满足空间需求的主要方式;当城市进入成熟期,旧区更新则成为满足空间需求的主要方式。二战以后,西方发达国家开始经历城市更新;20世纪70年代以来,城市更新成为西方大城市空间发展的主要方式。在此过程中,主要体现出几方面特点: 1、注重物质环境改造和地区功能转型的有机结合。 滨水地区往往是西方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因为,滨水地区是工业时代的重要产业区位,但在后工业化进程中,滨水地区的航运功能日趋萎缩,码头、仓库和工厂也逐渐衰败。通过城市更新,昔日破败荒芜的滨水地区逐渐转变为居住—工作—休闲一体化的后工业化场所,重新受到居住者、投资者和旅游者青睐,有效提升了所在城市的国际竞争力。 例如,伦敦码头区的主要经验是,植入新兴产业,实现地区功能转型;保存和利用工业建筑遗产,形成富有特色的后工业化景观;确保滨水开放空间的公共属性,塑造宜人的公共活动场所;强调混合用途模式,居住—工作—休闲融为一体;加强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与城市其他地区形成便捷联系。又如,奥斯陆的“峡湾之城”也是世界知名的滨水区更新案例。南部滨海地区曾是传统码头区和工业区。如今,“峡湾之城”已经成为颇有影响力的文化走廊,除奥斯陆的四个主要文化设施——国家艺术馆、当代艺术博物馆、装饰艺术与设计博物馆和国家建筑博物馆从内城迁至此地,还新建了国家歌剧院、蒙克(挪威艺术家)博物馆、图书馆、水族馆和一些私人博物馆。这些大型文化项目塑造了滨海地区的文化品牌,使之成为城市功能转型的重要载体,对提升奥斯陆的全球城市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2、注重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城市旧区尽管物质环境日趋衰败,但往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如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使之成为地区复兴的独特资源,是城市更新中要着重思考的内容。 例如,巴黎作为世界文化之都,是城市更新注重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成功案例。巴黎的马莱地区曾经富有特色和充满生机,但在19世纪末开始陷入持续衰败的境地。1964年编制的历史文化保护和价值再现规划,使这里恢复街区肌理、空间形态和景观风貌的历史价值,建立与地区历史遗产相结合的文化体验和特色商业,形成丰富宜人的公共空间和步行网络。此外,马莱地区曾经是巴黎的手工业中心,包括珠宝、钟表、高级时装和艺术花卉商店。城市更新高度重视这些传统经济活动的重要意义,鼓励传统产业活动继续留存。许多历史保护建筑被改造成为重要的文化设施,包括毕加索美术馆、欧洲摄影师之家、瑞典文化中心、法国国家历史档案馆和博物馆等,加上附近的蓬皮杜国家文化和艺术中心,形成巴黎文化活动的集聚地,文化体验和休闲旅游已经成为马莱地区复兴的主要动力。 3、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体现包容性发展。 不断衰败的城市旧区也是社会弱势群体的栖息地,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体现包容性发展的理念,是西方城市更新中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随着物质环境的不断改善,通常会出现外来的中高收入阶层取代当地低收入阶层的“绅士化”现象,改善当地弱势群体的生活质量成为公共政策的关注焦点。例如,在伦敦码头区的城市再生中,相当部分的公共投资用于当地社区发展,包括建设和修缮社会住宅,提供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当地居民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竞争力。再比如,巴黎市政府将马莱的部分街区划为社会住宅区,通过政府补贴、低息贷款和减税的方式,鼓励中下收入阶层能够继续生活在城市中心地区,尽可能维护社会结构的

144.城市更新改造中的问题浅析——以虹口区202号地块为例

城市更新改造中的问题浅析 ——以虹口区202号地块为例 袁鹏洲,王昕宇 摘要:城市更新改造是现下业已较为充分发展的一线、二线城市开发建设的主要方式。城市更新改造的最大特征是破旧立新。同一城市的不同地块进行城市更新改造的推动机制各有特点,又基本相同。城市街区改造的意义主要在于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在于促进城市健康发展,提升城市能级。在上述目的达成的同时,不可避免的涉及众多群体的利益,在城市内部发生了政府、开发商、城市居民及其他相关人群之间的资本、资源的再分配。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准确把握城市街区更新改造的时机是城市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以虹口区202号地块为案例,就城市街区更新改造中的更新时机、利益分配等几方面的问题进行简要解析。 关键词:城市更新改造时机研判利益分配社会影响 0.前言 城市建设分为城市外围新增建设用地的初次开发和城市内部建成环境的再开发,在城市由稚嫩到成熟的发展历程中,城市中进行初次开发的土地越来越少,进行城市更新改造的土地越来越多,特别是在城市的中心区域。在更新改造的过程中可能或必然发生城市土地使用性质的转变、地块人口重新布局、城市空间业态的变迁。由于城市更新牵涉众多利益相关群体和复杂的城市建成环境,因此在土地再开发过程中问题复杂。上海是得到充分发展的现代化都市,在未来上海中心城区的建设中,更多的是城市的更新改造。 图2 虹口区202号地块卫星影像图资料来源:笔者绘制图3 202号原控规图则土地使用规划资料来源:笔者提供 图1 虹口区202号地块区位图资料来源:笔者绘制

虹口区202号地块位于海宁路、吴淞路交叉口西南方向,北至海宁路,南至昆山路,西至乍浦路,东至吴淞路。其地理区位优越,临近苏州河和黄浦江,南眺陆家嘴中央核心区。但现状中该地块除海宁路一侧进行了再开发外,其余地块多为上海特色的里弄住宅、沿街餐饮商业。虹口区的开发建设进程中,202号地块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城市更新改造,其必然性是由于城市开发的经济特征所决定的。其范围内的建筑物价值和地块潜在的土地价值相对差距过大,该地段内的里弄住宅和少量的沿街餐饮商业是对地块土地价值的潜在浪费。 1.城市街区更新的时机把握 城市更新的时机主要决定于城市开发的经济考虑和社会考虑。更新的经济动力来源于土地价值的挖掘和利用。个人观点是更新的价值中,公平正义的一面是激发城市经济活力,提升城市的产业能级,创造就业;除此之外的经济利益多为政府、开发商、原住居民等获取,正义或非正义。社会考虑多是对于地块开发状况的社会认可度,与周边环境的融合程度。最佳的时机是追求各方面利益最大化的时机,是追求社会负面影响——即外部成本最小化的时机。 1.1更新中土地使用性质变更对更新时机的影响 判断城市更新的价值时段关键在于掌握城市地块的土地价值、建筑物价值的相对变动。同一地块,进行商业办公性质的开发所获得的土地价值明显高于进行居住性质的城市更新所获得的土地价值,所以二者应该区别对待,在城市更新时机选择上也应有所不同。由于虹口区202号地块优越的地理区位,其商业办公开发的土地价值量已经远远超出其建筑价值量,但对其进行居住性质的城市更新可能时机尚早。这可以从其现状地块建筑价值统计数据中得到结论。 表1虹口区202号地块建筑信息统计列表 资料来源:根据实地调研结果汇总 按照虹口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对该地块进行商业、居住更新时,以虹口区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土地出让成交楼面价分别计算,其土地价值总量为:

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经验及启示.doc

沿海报告 (2) 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经验及启示 近年来,上海市积极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探索出一些独到经验和做法,值得研究和借鉴。 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做法: 一、重视网格管理,打造城市管理新手段。过去在社会治理中,往往由于赋权不够,使得发现问题后,在一线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网格化管理成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新手段。网格化管理,指的是依托数字化平台,将管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为单元网格。通过加强对单元网格的巡查,实现对公用设施、道路交通、环卫环保、园林绿化等方面的数字化管理。旨在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将基层问题“网”在第一线。上海市在2013年8月发布了《上海市城市化网格管理办法》,各区已陆续建成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网格管理中心成为辖区内城市相关问题统一处理、统一派单、统一协调、统一监督、统一考核的平台。同时将清晰、科学地划分管理网格,

实现全区统一编号、统一标识。 网格化管理包含信息平台建设、管理网格划分和队伍组建工作,将建立“三支队伍”,即网格中心信息员、网格监督员和综合执法队伍,其中综合执法队伍的建立就是为了“重心下沉”。这支队伍将整合城管、公安、工商、卫生、安全生产监督等区级执法部门下沉的执法力量,按比例、有侧重地调配到管理网络,以加强条块工作联动,承担网格内各类问题的有效发现、联合执法和综合整治。不仅助力城市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快速处置问题”,也折射出现代化的执政理念:政府管理方式的主动作为。加大对问题处置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和安全警示措施,同时与职能单位建立更紧密的沟通协调处置机制,进一步提高处置时效。深化拓展网格化管理是城市管理精细化的体现和整合政府资源的需要,更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举措,各街镇和职能部门也逐渐把工作重心转到管理和服务上来。 二、全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上海积极改善生态环境,特别是在水、绿化等方面加大投入,这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宜居城市的需要,也是推进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形象必须创造的条件。在上海市郊区新城、六大重点功能区域、五大转型区域(高桥、桃浦、吴淞、南大、吴泾等区域)、成片开发区域和郊野公园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建成区要结合旧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城市更新、老旧工业区改造、道路改造、排水系统提标改造等因地制宜推进海绵城市建

城市精细化管理建议(总3页)

城市精细化管理建议(总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根据以强化管理、优化环境、改善民生、促进和谐、推动发展为目标,结合我区在城市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及服务方面的迫切需要,保障水电气暖等公共设施正常水平,全面提升城市发展承载力,现提出以下具体意见。 一、加强城区建设管理工作统筹协调能力 1.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创新、协调、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革创新、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区治理能力,从构建城市诸多要素、结构、功能等多方面入手,推进城区管理工作。 2.打造城区建设管理品牌,着力提升城区形象和竞争力。以彰显城区特点为主要内容,强化城区建设管理。创新城区建设管理体制,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系统齐抓共管的格局。 3.构建权责明晰,服务为先、管理优先、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城区管理体制。不断完善管理和服务,以人为本,用科学的态度、先进的理念、专业的知识去管理,健全依法决策的体制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等确定为城区管理决策的法定程序,提升城区管理水平。 4.创新城区治理方式,特别要加强城区精细化管理,城区管理要体现为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公共服务,尊重市民对城区发展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鼓励企业和市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城区管理,增强社会自我管理能力。 二、保障提升城区公共基础设施正常运转

1.提升并完善数字化及12319城市管理服务热线窗口作用和品牌效益。打造城区建设管理一站式闭环受理工作,发挥更广意义上的“12319平台”作用,以全天候、亲情化、规范化的服务标准,全力解决市民管理的问题和困难,高度监管城区公共基础设施正常运转,全面提高服务公众的能力和水平,保障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广泛参与性和公开透明性。 2.强化监督考评,建立城区管理长效机制。采取日常检查与实效测评、专业考核与社会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建立“市民评判,社会评价,行政评定”的市容环境综合评价体系。 3.加强大网格建设和管理,整合各类监控资源、加强城区管理网与社会治安网、社会管理网的有效衔接,升级网格化管理平台,为城区管理形成“大数据”支撑,建立应发现尽发现、应处置尽处置的问题处理机制,简化问题派发流程,缩短问题处理周期,落实责任。 4.推进智慧城市管理、加强城区管理和服务体系,智能化建设,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区管理服务相融合,提升城区治理和服务水平,加强市政基础设施监管、交通管理、环境监测管理、应急管理等城区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和功能整合。建设综合性城区管理数据库,积极发展民生服务智慧应用。

苏南模式变迁中的小城镇发展及其思考_罗小龙

苏南模式变迁中的小城镇 发展及其思考 罗小龙 张京祥 江晓峰 提要 苏南模式曾经为苏南地区的繁荣乃至全国农村的发展积累了典型经验,作出了贡献。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苏南模式在社会、经济背景转换和自身缺陷的作用下面临种种困境,开始了跨世纪的嬗变。本文对苏南模式变迁中小城镇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对小城镇的进一步发展作出探索。 关键词:苏南模式 变迁 小城镇 思考 苏南模式是苏南地区农民为谋求幸福生活的伟大创举,是苏南农民集体智慧结晶,并曾一度成为最具特色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样板。它在对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巨大推动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地区小城镇的不断涌现。但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变革之中,苏南模式开始陷入困境,甚至穷途末路。与之相伴而生的小城镇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许多新问题。本文通过对苏南模式变迁的剖析透视了苏南小城镇发展,希望在这次历史性的变迁中为小城镇探寻新的出路,使小城镇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再铸苏南辉煌。 1 苏南模式变迁中小城镇面临的问题 1.1 苏南模式的困境与出路 当前苏南模式的困境,主要体现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乡镇企业的优势有所减弱,经济效益滑坡,亏损企业也有增无减。困境的原因有以下主要方面: 1.1.1 国内的宏观经济环境对苏南模式的巨大冲击 国内的宏观经济环境不容乐观。首先,经过改革开放20年来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我国告别了短缺经济而进入了买方市场,出现了生产能力过剩。乡镇企业在短缺经济时代的优势因此而丧失殆尽,产品的市场空间逐步萎缩。其次,乡镇企业中技术平平,产品水平一般的乡镇企业不能面对消费者消费方式,观念的变化和消费结构的升级而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危险。第三,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逐步确立,国家对乡镇企业在财政税收、金融、物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的废止,对苏南模式更是雪上加霜。 1.1.2 经济多元化使苏南模式步履艰难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有企业的逐步搞活,个体私营企业的不断壮大以及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地域劳动分工的作用下外资企业的大量涌入,使他们与乡镇企业一起在苏南地区开始群雄逐鹿,瓜分市场份额。乡镇企业竞争的压力日益增大,但乡镇企业“论实力不如国有企业,论效率不如外资企业,论活力不如个体私营企业”,因此,乡镇企业在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个体私营三者的夹缝中步履艰难。 1.1.3 苏南模式自身制度上的缺陷是其陷入困境的内因 苏南模式是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下形成的过渡型经济模式,在这特定的历史时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到1993年,中国开始在市场经济的阳光大道上昂首阔步,苏南模式的弊端弱点就逐步暴露出来。乡镇企业虽然以市场为导向,但其对政府的依赖性极大,成为乡镇政府创办的“小国企”。同时,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模糊,组织形式和经营形式不够多样化,机制运行举步艰难,不能够真正作到自我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从而逐步陷入困境。 苏南模式正是在以上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而前景黯淡。1995年以后,苏南乡镇企业进行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产权制度改革,到1999年苏州市90%以上的乡镇企业完成了企业改制,使产权人格化、经营者获得了大部分企业的所有权、乡镇政府退出了对企业的实际控制,切实增强了企业活力,使苏南模式得到改善和发展。 1.2 小城镇发展面临的问题 苏南地区的小城镇经过80年代、90年代初的普遍繁荣之后,在国际、国内的宏观背景下,苏南模式开始寻找新的出路,小城镇在苏南模式的变迁中存在着多种问题。 1.2.1 城镇规模小、建设标准低达不到规模效应 苏南模式带来了城镇的普遍发展,但存在着城镇规模小、建设标准低等普遍问题。苏州市建制镇密度大,全市平均每37.4km2就有一个建制镇,但城镇建设标准低、规模小,全市154个建制镇中还有28个建制镇的镇域人口不足两万,镇区人口不足2000人,建成区面积过小,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匮乏。从经济学角度看,过小的城镇规模起不到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和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充分作用,而且也为以后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了困难。据1996年苏州市农业普查资料显示,办在农村集镇的乡镇企业占全市乡镇企业总数的41.3%,集镇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只占就业人数的12.7%,小城镇的产业支撑不足,集聚效应难以充分形成,大多数乡镇人气不足、街道冷落。随着苏南模式的终结和社会经济变动使这一问题的解决出现了一线希望。 1.2.2 苏南模式变迁中城镇人口回流和地区人口负增长使小城镇前景不容乐观 近年来,小城镇对农民的吸引力逐渐消失,农民的户籍观念也在淡化,许多小城镇出现了人口回流农村的现象。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小城镇就业空间狭

20150206上海市城市更新规划实施办法

上海市城市更新规划实施办法 (试行) (讨论稿) 目录 第一条 (目的) (1) 第二条 (定义和适用范围) (1) 第三条 (工作制度) (1) 第四条 (管理职责) (1) 第五条 (组织实施机构) (2) 第六条 (区域评估) (2) 第七条 (实施方案) (2) 第八条 (规划政策) (3) 第九条 (土地政策) (4) 第十条 (实施管理) (5) 第十一条 (公众参与) (5) 第十二条 (附则) (5) 附:上海市城市更新规划技术要求(试行)

第一条(目的) 为深化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有效调动政府、市场、社会等多方资源,优化城市功能、完善公共设施,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城市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激发城市发展活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有序推进城市更新,促进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协调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定义和适用范围) 本办法所称城市更新,是指为优化城市功能、完善公共设施,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城市环境、完善基础设施等而进行的各类建设活动。 本办法适用于在本市中心城、新城、新市镇已基本建成区域中认定的城市更新地区,已纳入土地征收范围的旧城改造、工业转型、城中村改造地区,应当按其它相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工作制度) 城市更新实行区域评估和实施方案相结合的工作制度,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利益共享的原则,依法合规地推进实施。 第四条(管理职责) 市规划土地管理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全市城市更新工作,依法制定规划和土地政策以及相关技术规范,指导、管理、监督区、县开展城市更新工作。 市政府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在职责范围内,依法制定有关城市更新的配套政策和标准,依法履行相应的指导、管理和监督职责。

城市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

2015城市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 时间:2015-01-09 13:02 第1篇:城市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 为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环境,打造宜居城市,实现居民安居乐业、环境整洁 优美、社会和谐稳定,推动临城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建设“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宜居宜业的繁荣、文明、和谐新临城”为目标, 按照“宏观标准简单、微观管理精细”理念,启动为期三年的城市精细化管理工程, 构建“大城管”格局,理顺体制,着力做好占道经营、广告牌匾、环境卫生、街道交 通秩序等整治工作,精雕细刻,精益求精。 二、主要工作 (一)构建“大城管”格局,实现管理体制上的突破 在积极推进城市管理“三级网络”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构建“大城管”格局,实 现管理体制上的突破,解决部门之间交叉管理、职责不清、标准不一等严重影响我县 城市管理执法方面的问题,为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工程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成立由 县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建设局、工商局、公安局、交警大队、交通局、环保局、财 政局等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临城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领导小组”,定期研究 协调城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临城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以下简称“城管局”)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综合行使城市管理执法职能和环境卫生、市政、市容、绿化、规划管理以及流动商贩、露天经营、城市交通、客运秩序和其他方面的城市管 理职能,达到城市管理高效、快捷、综合执法的目的。 (二)增加环卫基础设施 在新建道路、小区等处建设垃圾转运站及公厕。同时,结合我县道路实际情况, 购买必要的机械清扫车、垃圾清运车。 (三)加强县城功能分区规划、建设、管理力度,实行“一证管多证”模式

如何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

新型城镇化待解的三大症结和六大政策建议 作者:来源:人民论坛添加日期:14年04月09日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规划中提到,“我国……必须深刻认识城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牢牢把握城镇化蕴含的巨大机遇,准确研判城镇化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妥善应对城镇化面临的风险挑战”。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突出挑战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问题的形成和发展与传统城市化紧密相关的。因此必须全面深入研究,找准问题症结,探寻新的思路和举措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经济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 一是市场化条件下,资本、产业、人口等各类资源要素向行政层级高、区位优势明显的城市和地区加速集聚,导致产业布局、人口分布的极度非均衡发展。一边是经济高速发展、人口急剧膨胀、土地高度稀缺的发达城市;一边却是经济落后、人口萎缩、土地闲置的中小城市、小城镇和广大乡村地区。这种极化现象明显的传统城市化路径,在推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并没有产生最优的社会经济效果。 二是工业化的强力推动,原有生产生活统一于农村空间的自然农业模式被迅速打破。据统计,2011年,我国流动人口总量已接近2.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7%,其中主要流向东部地区,广东、浙江、上海、北京、江苏和福建六省市集中了全国八成以上的跨省流动人口。但大多数流动人口停留在“流而不迁”的状态,生产、生活空间分离成为工业化、城市化脱节的最突出标志。 三是农村人口大量外出转移就业的同时,市民化进程受阻,农村家庭数量难以稳定减少,融入城市梦难以真正实现,社会保障也难以到位,致使农村土地仍带有部分保障功能。农村土地的极大浪费,使农业现代化举步维艰,其支撑工业化、城市化的基础不牢,不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 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政策建议 第一,解决市场失效问题,完善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规划调控体系。市场、计划都是资源配置手段。极化现象明显的传统城市化模式导致区域发展、国土空间布局严重失衡,“城市病”加剧,市场利益机制显然无法应对区域均衡、城乡统筹、经济社会协调、生态环境保护、“四化”同步发展等新型城镇化推进难题,综观世界城市发展历史亦能印证这一点。中央应从战略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在充分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同时,对市场出现的外部不经济损害社会利益问题,政府应以国家整体、社会公众利益最大化,个人利益不受或少受影响为最高原则,进行坚决的规划干预。 第二,解决统计失真问题,完善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考评机制。 首先,要建立以户籍人口为基数,客观考核评价城市化的统计指标体系;其次,以城镇化年增长率为依据建立完善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动态考核评价体系,积极引导城市政府因地制宜制定各具特色、宽严适度的城市户籍管理制度,公告公示明确具体的落户条件和程序,确

上海城市更新实施细则(试行)

附件1 上海市城市更新规划土地实施细则(试行)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 为实施《上海市城市更新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范本市城市更新活动,建立科学、有序的城市更新实施机制,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工作原则) 城市更新应当坚持以下原则: 规划引领,有序推进。落实区域评估、整体更新的要求,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依法推进试点,实现动态、可持续的有机更新。 注重品质,公共优先。坚持以人为本,激发都市活力,提升城市品质和功能,优先保障公共要素,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魅力。 多方参与,共建共享。搭建实施平台,创新规划土地政策,使多元主体、社会公众、多领域专业人士共同参与,实现多方共赢。 第三条(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 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组成,负责领导全市城市更新工作,对全市城市更新工作涉及的重大事项进行决策。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规划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工作机制,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工作,完善配套政策。 第四条(市规划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职责) 市规划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办法》及本细则的规定负责城市更新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制定技术规范、管理规程,组织、协调和监督全市的城市更新工作,指导城

市更新的实施,开展城市更新政策的宣传工作。 第五条(区县人民政府的职责) 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办法》及本细则的规定,负责本辖区内的城市更新工作,包括制定城市更新区域评估报告和实施计划;指定相应部门作为专门的组织实施机构,协调本辖区内的城市更新工作;定期评估城市更新项目的实施情况,督促更新项目依法合规并按计划落实。 第二章城市更新区域评估 第六条(区域评估的工作要求) 区县规划和土地管理部门应会同区县相关部门、街道办事处或镇政府组织开展区域评估,确定地区更新需求,进行地区公共要素评估,划定城市更新单元(以下简称“更新单元”),明确适用更新政策的范围和要求,形成区域评估报告报审稿。 第七条(区域评估的工作规程) 区域评估工作包括基础准备、编制区域评估报告、审批三个阶段。 (一)基础准备:区县规划和土地管理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和规划编制单位,启动开展区域评估工作,依据上位规划,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基础,研究区域发展背景和趋势,确定评估范围、完成资料整理和汇总工作。 (二)编制区域评估报告:区县规划和土地管理部门组织意见征询,就评估区域的发展需求、公共要素建设需求等,征询各方意见,形成区域评估报告初稿。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就区域评估报告初稿出具意见,编制单位据此完善区域评估报告,形成报审稿。 (三)审批:由区县规划和土地管理部门将区域评估报告报审稿报区县人民政府,经区县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由区县人民政府批准并送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

上海聚焦城市精细化管理

城市管理如何才能像绣花一样精细?上海给出了自己的方案:将城市管理范围划分为2000多个边界清晰的网格,做成一张网格“电子地图”;在地图的基础上,叠加设施、交通、环保、绿化等部件,匹配环卫、突发、市场、治安等事件,将整个城市纳入实时、动态的网格化管理。如此一来,应对突发事件、进行专项管理、打通日常监管,在数据集成进程中就可以得到有条不紊的处理。 常住人口超过2400万,上海跻身世界级超大城市前列。如何在城市管理中做到“绣花”般精细?经过多年探索,上海智慧地运用大数据,将城市管理内容不断“绣”进一张“电子地图”,人机联手,使管理渐入佳境。 城市信息,一目了然 日前,在上海松江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值班的指挥处置科科长王丰友按例进行视频巡查。突然,一些画面让他警觉起来:轨交九号线佘山站外人群增多,“明显出现客流滞留现象,一定是九号线出问题了”。 他立刻打电话给佘山站站长了解情况,得到“电路故障,九亭站至松江新城站全线停运”的答复。 “我们立即向区政府、区总值班室、区新闻办报告。”与此同时,中心立即在城市网格地图上调出视频监控画面,发现因正值上班高峰,停运各站点均出现大量人员滞留。 中心立刻启动应急预案,“区应急办、中心主要领导也立即赶到中心指挥大厅驻守,指挥协调大客流应急疏散工作。”王丰友说。 4小时后,九号线恢复运行。此时,松江区交通委已调拨153辆公交车,运行346班次,加上泗泾镇调拨41辆社会短驳车,共疏散人员超过1.8万人次;区公安分局出动警力220余名、交通志愿者150余名,

各属地政府、网格中心出动650余人到各站点维持秩序;区卫计委出动救护车3辆次到现场待命。“由于应急有力、疏导及时,切实保障了滞留乘客的通行安全。”王丰友很欣慰。 “这场突发事件的‘大考’能如此平稳通过,得益于上海不断深化的一张‘电子地图’。”上海住建委城市管理处处长张永刚表示。 这张“电子地图”是以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以城市网格化地图为底版,多种图层叠加其上,好比以网格化地图为基本花样,将与城市管理相关的信息都“绣”入其中。“这个‘电子地图’是储存于电脑里的矢量数据,不是死板图画,而是不断变化的‘活’地图,每个图层、图层里的每个点位,都是背景信息、实时情况、视频图像等大量相关数据。”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院长袁钢解释道。 在徐汇区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副主任卢义耀打开大屏幕上的人流“电子地图”,全区实时人员流动情况一目了然。卢义耀说,监控中一旦出现某个区域人流过密,就可以启动应急预案,确保百姓和城市安全。 整治违建,按图索骥 上海近来大力整治“五违四必”,一些多年的“硬骨头”被“啃”下。“我们有一张‘电子地图’,所有的无证建筑都明明白白标示在上面,难逃法眼。”上海住建委城管处副处长王明强颇感自豪。 上海整治违章建筑已有年头,但过去只能依赖街镇、各区上报,“‘硬骨头’难啃,就先不报,挑‘软柿子’捏出一些成绩,市里也只能认了。”王明强说。 2015年3月,上海市拆违办启动无证建筑普查试点,摸清底数。 一开始只能用“笨办法”,在网格化地图上,把向相关职能部门要来的地图一层层叠加上去,包括无证建筑、生活垃圾、旧区改造、综合治理、无序设摊、消防隐患,以及12345市民服务热线和12319城建

城市精细化管理建议

关于城区精细化管理发展的建议 根据以强化管理、优化环境、改善民生、促进和谐、推动发展为目标,结合我区在城市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及服务方面的迫切需要,保障水电气暖等公共设施正常水平,全面提升城市发展承载力,现提出以下具体意见。 一、加强城区建设管理工作统筹协调能力 1.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创新、协调、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革创新、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区治理能力,从构建城市诸多要素、结构、功能等多方面入手,推进城区管理工作。 2.打造城区建设管理品牌,着力提升城区形象和竞争力。以彰显城区特点为主要内容,强化城区建设管理。创新城区建设管理体制,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系统齐抓共管的格局。 3.构建权责明晰,服务为先、管理优先、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城区管理体制。不断完善管理和服务,以人为本,用科学的态度、先进的理念、专业的知识去管理,健全依法决策的体制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等确定为城区管理决策的法定程序,提升城区管理水平。 4.创新城区治理方式,特别要加强城区精细化管理,城区管理要体现为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公共服务,尊重市

民对城区发展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鼓励企业和市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城区管理,增强社会自我管理能力。 二、保障提升城区公共基础设施正常运转 1.提升并完善数字化及12319城市管理服务热线窗口作用和品牌效益。打造城区建设管理一站式闭环受理工作,发挥更广意义上的“12319平台”作用,以全天候、亲情化、规范化的服务标准,全力解决市民管理的问题和困难,高度监管城区公共基础设施正常运转,全面提高服务公众的能力和水平,保障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广泛参与性和公开透明性。 2.强化监督考评,建立城区管理长效机制。采取日常检查与实效测评、专业考核与社会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建立“市民评判,社会评价,行政评定”的市容环境综合评价体系。 3.加强大网格建设和管理,整合各类监控资源、加强城区管理网与社会治安网、社会管理网的有效衔接,升级网格化管理平台,为城区管理形成“大数据”支撑,建立应发现尽发现、应处置尽处置的问题处理机制,简化问题派发流程,缩短问题处理周期,落实责任。 4.推进智慧城市管理、加强城区管理和服务体系,智能化建设,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区管理服务相融合,提升城区治理和服务水平,加强市政基础设施监管、交通管理、环境监测管理、应急管理等城区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和功能整合。建设综合性城区管理数据库,积极发

城市精细化管理实施计划方案

城市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 篇一:城市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 为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环境,打造宜居城市,实现居民安居乐业、环境整洁优美、社会和谐稳定,推动临城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建设“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宜居宜业的繁荣、文明、和谐新临城”为目标,按照“宏观标准简单、微观管理精细”理念,启动为期三年的城市精细化管理工程,构建“大城管”格局,理顺体制,着力做好占道经营、广告牌匾、环境卫生、街道交通秩序等整治工作,精雕细刻,精益求精。 二、主要工作 构建“大城管”格局,实现管理体制上的突破

在积极推进城市管理“三级网络”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构建“大城管”格局,实现管理体制上的突破,解决部门之间交叉管理、职责不清、标准不一等严重影响我县城市管理执法方面的问题,为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工程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成立由县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建设局、工商局、公安局、交警大队、交通局、环保局、财政局等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临城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协调城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临城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综合行使城市管理执法职能和环境卫生、市政、市容、绿化、规划管理以及流动商贩、露天经营、城市交通、客运秩序和其他方面的城市管理职能,达到城市管理高效、快捷、综合执法的目的。 增加环卫基础设施 在新建道路、小区等处建设垃圾转运站及公厕。同时,结合我县道路实际情况,购买必要的机械清扫车、垃圾清

运车。 加强县城功能分区规划、建设、管理力度,实行“一证管多证”模式 按照县城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将县城划分为若干个功能分区,实施城区精细化管理。一是加大专业市场规划、建设力度。结合县城建设和城中村改造,加快各功能分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抓好停车场、水果专业市场、蔬菜专业市场、小吃市场、汽修建材市场等市场体系建设,为经营者提供合适场所。二是疏堵结合,治理占道经营。结合市场建设,逐步取缔街道占道经营摊点。三是加强源头治理。城区的一切经营活动,必须符合县城功能分区规划。在经营业主申请办理营业手续时,经建设局审核同意后,方可到其他部门办理有关证照,以免造成管理上的混乱。 明确重点,落实责任,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突破 1、建设局负责制定《临城县市容市貌及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实施细则》、

城市精细化管理之我见

城市精细化管理之我见 实施精细化管理是提高城市管理效能的重要举措,是改善城市生产、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的有效途径。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模的逐步扩大、城建任务的日益加重,如何进一步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是一个需要努力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对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认识 精细化是现代企业广泛推行的一种管理理念和方法,将精细化管理思想引入到城市管理领域,就是按照“精益、精确、细致、严格”的原则,以数字化、标准化、科学化、网络化、规范化的思路,细化城市管理空间,量化城市管理对象、规范城市管理行为, 创新城市管理流程,实现城市管理活动的全方位覆盖、全时段监管、高效能管理。城市管理精细化是城市管理理念、管理技术、管理体制的整合和创新,代表了城市管理的发展方向,也是我市城市管理创新的根本所在。 二、精细化管理对于传统城市管理的三点突破性意义 面对近年来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如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更好地促进城市科学和谐发展,精细化管理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途径,相比传统城市管理,至少有三点突破性意义: 1、细节:工作标准由粗放向精细转变。精细化首先表

现在工作标准更要注重细节和工作对象的细分。最好的服务在于细节,精细化管理要求建立健全各类精细化指标体系,努力使城市管理更加注重细节、注重过程、注重基础、注重效果,逐步实现管理精细化、施工精细化、服务精细化。 2、服务:工作导向由重对物的管治向重对人的服务转变。这是城市管理的本质问题。长期以来,城市管理习惯于围绕硬环境管人、管物。实施精细化就要求重服务,强调人与环境和谐,处理好经济、社会、环境三者关系。 3、管理:管理主体由单一的全能政府向“三位一体”转变。计划经济时代,政府是全能政府,老百姓也习惯于有事找政府。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管理主体不再唯一,而要政府、市场、社会三者合作共治,政府是依法行政的有限政府,企业要自律,公民要参与。精细化管理就很好地发挥了市场和社会的主动参与治理作用。同时政府也一方面做到了企业与市民的服务者,一方面做好了秩序的维护者。 三、对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的三点建议 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寻求突破:一是把一切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创造宜居的城市环境作为管理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重点从解决简单、常态但做不到位的城市问题入手,确保城市管理问题发现及时,反馈灵敏,处理快捷,成效显著。三是整合信息资源,高效利用信息化技术成果,实现城市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

上海地区城市更新实施办法

上海市城市更新实施办法 第一条(目的) 为适应城市资源环境紧约束下内涵增长、创新发展的要求,进一步节约集约利用存量土地,实现提升城市功能、激发都市活力、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魅力的目的,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定义和适用范围) 本办法所称城市更新,主要是指对本市建成区城市空间形态和功能进行可持续改善的建设活动,重点包括: (一)完善城市功能,强化城市活力,促进创新发展;(二)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提升社区服务水平;(三)加强历史风貌保护,彰显人文底蕴,提升城市魅力;(四)改善生态环境,加强绿色建筑和生态街区建设;(五)完善慢行系统,方便市民生活和低碳出行;(六)增加公共开放空间,促进市民交往; (七)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安全,保障市民安居乐业;(八)市政府认定的其它城市更新情形。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建成区中按照市政府规定程序认定的城市更新地区。已经市政府认定的旧区改造、工业用地转型、城中村改造的地区,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工作原则) 城市更新工作,遵循“规划引领、有序推进,注重品质、公共优先,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原则。 第四条(城市更新要求) 城市更新应当坚持以人为本,激发都市活力,注重区域统筹,调动社会主体的积极性,推动地区功能发展和公共服务完善,实现协调、可持续的有机更新。 第五条(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 由市政府及市相关管理部门组成市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全市城市更新工作,对全市城市更新工作涉及的重大事项进行决策。市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规划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城市更新协调推进工作。 第六条(市级管理部门职责) 市规划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协调全市城市更新的日常管理工作,依法制定城市更新规划土地实施细则,编制相关技术和管理规范,推进城市更新的实施。 市相关管理部门依法制定相关专业标准和配套政策,履行相应的指导、管理和监督职责。

浅谈城市公园精细化管理

浅谈城市公园精细化管理 摘要:贴近自然、享受绿色可以称得上是现代城市居民的基本需求,城市公园 则是满足这一需求的主要途径。但在笔者的实际调查中发现,我国当下很多城市 公园存在着管理思维僵化、环境压力较大等问题,这些就使得很多城市公园无法 为城市居民提供高质量“绿色”服务,而为了设法改变这一现状,本文就城市公园 精细化管理进行了具体研究的。 关键词:城市公园;精细化管理;措施 1精细化管理的概念 精细化管理不单单是一种理念,其本身也具备着浓厚的文化属性。社会分工 精细化、服务质量精细化等现代管理要求可以称得上是精细化管理的源头。在笔 者看来,精细化管理属于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构成,而其中的规范化管理、个性化 管理、精细化管理不单单是并列关系,彼此间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渗透,因此本 文关于城市公园精细化管理的研究也将涉及一定量的规范化管理和个性化管理内容。 2城市公园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管理思维僵化 虽然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公园的管理意识逐步增强,管理手段也实现了一定 程度的进步,但在笔者的实际调查中发现,很多城市公园的管理理念仍旧停留在 经验型管理阶段,这就使得单位领导品质优劣、经验丰欠、个人好恶这些因素直 接影响城市公园的管理水平,领导的频繁更换则造成了长远的目标和规划缺乏, 这些便使得很多城市公园出现了管理水平无法满足发展需要的问题。 2.2职工队伍人才缺乏 我国当下很多城市公园属于差额拨款单位,财政拨款属于公园管理费用的重 要来源,但随着近年来国内物价的不断上涨,很多城市公园因此承担着较高的绿 化管护和人工成本,一些公园甚至已经或将要出现职工工资晚发或停发问题,这 就导致很多优秀的年轻人才选择离开单位,由此不仅带来了城市公园职工队伍的 人才缺乏,职工的老龄化问题也变得愈发严重,这些都为城市公园的运营发展带 来了较为负面影响。此外,优秀骨干职工离职后所造成人才青黄不接,也大大降 低了城市公园绿化等领域的技术水平,这一问题同样需要得到高度关注。 3城市公园精细化管理建议 3.1苗木管理 在公园的植物管理过程中,在正常养护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在日常管理中的 观察,总结出一套自己的管理方法。那就是在精雕细琢的基础上不断变化,推陈 出新。精雕细琢将苗木的养护管理工作做细,每一株花灌木的花前花后修剪都要 及时进行,对花灌木类观花植物,尽量将树体压低,让花枝尽量向周围延展,这 样才能让其更具观赏性。草坪在公园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修剪前后都要用药 剂对草坪机的刀片进行消毒,避免将草坪病害交叉传染。为了草坪美观好看,所 有树堰统一变为蝶形堰,树堰规格统一,对树堰外围的草坪修剪时更要特别注意,杜绝修剪不到位,留下长短不一的碎草。推陈出新指的是要在公园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变化。在具体实践中表现如下:为了丰富园内灌木的色彩,开春时节移植部 分彩叶树种,将部分孤植的彩叶树进行归堆儿处理,建立成观赏的小节点。设立

上海田子坊城市更新

没有开发商的城市更新 2014级学历1班 谢 鑫 2014年11月 田子坊的软改造再生模式

“田子方”原本是《庄子》中一位画家的名字,黄永玉取其谐音称为田子坊

01 概况 区位 1000m [地址 ]田子坊位于上海黄浦区泰康路,是由上海特有的石库门建筑群改建后形成的创意产业聚集区, 也是不少艺术家的创意工作基地,与新天地直线距离相距仅1000m ,被称为“新天地第二”。 [区别]田子坊:粗放与质朴;新天地:精致与贵气 [地位] 中国最佳创意产业园 上海的“苏荷” 上海历史风貌和石库门里弄的一块“活化石” 上海海派文化和传承历史文明的重要“文化湿地” 上海城市历史变迁和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块独特的“地标”

01 概况规模 [用地面积]核心保护区占 地2公顷。 [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 [人口规模]包括来自26个 国家的创意人880人,共 671户,和居民1500户 [商家规模]目前田子坊共有 各类商户426家(工厂区域 209家,石库门区域217 家),其中文化创意企业 有297家,其他相关产业 63家,商业配套服务性产 业66家。

01 概况 功能与性质 [历史功能](历史风貌) 1914年以后在建国路以北形成了以法院、警务署、检查院等公共事业管理机构为主的法租界行政区域,形成了公共建筑的历史风貌(行政)。 在建国路以南泰康路以北和瑞金二路以东西南部形成了石库门、新里为主传统里弄生活居住区,形成了石库门里弄的历史风貌(居住)。 在思南路以西部分地区分布着近代民族工业组成的新型里弄工厂区、形成了工业遗存的历史风貌(工业)。 泰康路、瑞金二路、建国中路和思南路四条大街上分布着数十家商铺,社区内共有13个里坊和20多处内巷,并建有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 [现代功能] 历史文化展示、创意产业集聚、里坊风貌居住 法租界警务署 石库门里弄 沿河街道工厂 民国泰康路社区构成(1947行号路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