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论文)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论文)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论文)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论文)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

一、引言

自从1994年我国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汇率再度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焦点所在的问题之一。2003年我国加入了WTO组织以来,宏观经济呈现出国内经济快速增长、对外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外汇储备激增的局面,这些因素综合导致了人民币存在巨大升值压力。有关人民币汇率制度是否应该适当改革的问题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关注,这也反映出了这样一个事实: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币汇率制度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实现内外均衡的重要性日益增强。

人民币汇率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当长而复杂的历程,主要包括改革开放前的起步阶段、可调整固定汇率钉住制及盯住一篮子货币和改革开放后的汇率双轨制及两种不同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然而自2007年以来,人民币汇率的发展又呈现出一个新特征。一方面,人民币在国际外汇市场兑换主要外币的汇率不断降低(间接标价法),即对外升值。与此同时,另一方面,人民币在国内却经历了较长时期的高通货膨胀,也就是对内贬值。

对于我国来说,32年的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的长足发展,而人民币作为中国这一经济腾飞中的大国的基础货币,其汇率问题也得到了充分的关注。我们要慎重对待人民币的汇率问题,这对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保证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保障人民优质小康生活都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回顾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以及对其在现阶段带来的效果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建议。

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形成

(一)改革开放前人民币汇率发展历程

这一时期,我国的汇率形成机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52年),这一阶段的汇率制度可以称为单一浮动汇率制。此时新中

国才刚成立,我国没有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认可,国内外局势并不稳定,对外贸易还未正式起步。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为人民币汇率富有弹性,调整频繁,稳定性弱。

第二阶段(1953-1972年),这一阶段的汇率制度为单一固定汇率制。这个阶段国际汇率制度正处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国际上实行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其他国家的货币实行与美元挂钩的“双挂钩制度”,这种制度使人民币汇率表现出刚性的特点,人民币汇率制度不受市场供求和国际贸易的影响,失去了重要的调节经济的杠杆作用。

第三阶段(1973-1979年),人民币汇率实行“钉住一篮子货币”的单一浮动汇率制。伴随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我国把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设定为汇率制度的目标,并且要求汇率制度要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因此,“钉住一篮子货币”是人民币汇率稳定与

效率权衡的结果。

(二)改革开放后人民币汇率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后的汇率制度发展也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9-1993年)为汇率双轨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开始了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并进入了经济上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为了使外贸企业的出口积极性提高,我国的汇率体制由单一汇率制改革为双重汇率制。我国的汇率制度从官方汇率制与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格并存(1981—1984年)过渡到官方汇率制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1985—1993年)。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官方汇率制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的弊病逐渐显露,所以人民币汇率制度在改革中进入了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1994-2005年),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一制度的特点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取消外汇留成制度,允许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可有条件的兑换,建立银行间外汇市场。在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其中要求,“改革外汇体制,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和统一规范的外汇市场,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其后《关于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通知》在1993年12月正式颁布,其中制定了一系列重要制度,包括:将人民币官

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并轨;取消外汇留成制,实行结售汇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外汇交易市场;以及建立起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等。其后,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在1994 年1月1日正式并轨。实践证明,这一汇率制度符合当时我国国情,为维持我国经济的快速并且持续地发展,以及促进地区乃至世界经济、金融的发展与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并为我国在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安然脱险埋下了重要的伏笔。图一中完整地显示了这一过渡时期的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变化,可以发现很明显地发现人民币在稳定地升值。

8.7

8.6

8.5

8.4

8.3

8.2

8.1

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

图1:1994-- 2005年的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走势图第三阶段(2005年至今),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标志着人民币汇率体制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从此转向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2005年6月末,我国的外汇储备达到了7110亿美元。此后对外贸易顺差进一步增加,于是贸易摩擦也进一步加剧,这使得人民币汇率机制急需改革。于是,2005年7月21日我国出台了人民币汇率机制新政策:根据国内外的经济形势,形成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汇率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计算人民币的多边汇率指数,继而对人民币汇率进行调节管理,以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的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三、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外贸的积极影响

(一)有利于改善贸易条件,降低进口成本

人民币升值后,进口商品的价格由以外币计价转化成以人民币计价后,将会发生相同幅

度的下降,降低我国进口商品的成本和在进口环节支付的费用。根据需求弹性理论,需求弹性越高的商品,进口价格变化引起进口量的调整就越大。由于各个行业价格弹性的差异,人民币升值对不同进口行业的影响程度也是不同的。我国进口依存度较高的行业主要有石油及天然气开采业、造纸、钢铁、石化、航空、交通、电力设备等,人民币升值将使大宗交易的进口成本降低,进而改善相关行业的盈利状况,这对我国经济建设是一个重大利好。

目前,我国正处于重化工业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很多重要战略物资如石油、铁矿石、铜等都要依靠进口,中国需求的大增曾导致国际相关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大大增加了我国的建设成本。人民币的适度升值,有利于增强我们对原材料物资的购买力,减轻石油和原材料价格上升对经济的影响。同时,从事进口贸易的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

人民币升值会降低进口商品的价格,因而将对进口替代性行业和国内同类产品带来冲击,尤其是那些在质量、品牌、技术含量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距离的产品,将影响其市场价格和市场份额,导致其盈利状况恶化。此类行业主要包括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等。

(二)有利于扩大利用外资的深度和广度

人民币升值,以人民币计价的进口商品价格下降,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盈利增加,为外国投资者追加投资和再投资创造了有利环境。截至2004年底中国合同利用外资1535亿美元。2004年外商直接投资就达606亿美元。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外国投资者和外企从业人员将继续增加,从而扩大中国投资需求,增加就业,刺激消费需求。

(三)有利于减轻偿债负担

2003年底,中国外债余额高达1825.7亿美元,人民币每升值10%,就减少182.57亿美元的外债,这会给中国带来上百亿美元的外汇盈余。中国中长期负债占外债总额的比例高达80%以上,人民币升值使以外币计算的外债变相收缩,减轻政府和企业还债负担,对于减轻中国目前正处高峰期的偿债压力具有现实意义。

(四)有利于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和货币的信心

追求利润和规避风险是国际间资本流动的根本原因,外国投资者在华投资会考虑这两个方面,再说自从1973年布雷顿森体系瓦解后,现在国际信用货币制度表现的稳定性很差,规避货币风险已成为个人、国家的客观需要。因此,树立人民币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良好形象是责无旁贷的,据理性预期理论及资产组合理论,人民币升值将提高中国GDP国际地位,是中国经济综合实力强,经济形势好的信号,有利于增强国内外投资者的信心以及改变他们对政府行动和经济运行的预期,使投资者有投资意愿,并使中国对外再融资更容易,成本更低。

(五)有利于加快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进程

在当前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一枝独秀,经济保持高速增长,这是人民币走强的经济基础,促使人民币成为国际市场中的强势货币。而在当前的中国汇率管理制度中,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是可兑换的,资本项目尚未开放,为了规避国际市场上的汇率风险,早在1993年我国就确定了“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的货币”的目标。另外人民币已经在周边国家和地区大量流通,在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后,将奠定人民币地区性强势货币的地位,人民币就会逐渐成为它们的储备货币,那么我国又多了一块铸币税收入。

(六)有利于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

长期以来我国的外贸增长方式靠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经济效益非常低下。人民币升值将激励出口企业更多地依靠技术进步和提高附加价值,而不是低价竞销占领市场。一些只靠低成本竞争,技术含量低,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可能因为人民币升值被挤出市场。从长远看,人民币升值有助于我国外贸增长方式从原来的粗放型转向高质量和高效益的集约型,这会带来出口结构的改善,激励企业技术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外贸的消极影响

(一)削弱我国外贸出口增长

人民币升值将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直接削弱我国出口的价格竞争优势。目前我国主要是以极易替代的制造业产品出口为主,这种出口的制造产品大多数是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高科技产品很少。一旦人民币升值,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可能会逐渐消失,极易发生制造业向国外转移。人民币币值的提升,出口企业为维持一定的利润,出口单位产品的外币价格将有所提高,不利于出口持续扩大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率的提高;另外如果保持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不变,则势必挤压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我国外贸出口造成冲击。

(二)不利于我国吸引外资

虽然人民币升值对已在华投资或在华拥有资金的外国企业家有利,因为他们的资产因人民币升值而增值,但却会使即将到中国投资的企业家徘徊不前,因为相应的新增投资成本上升。另外中国许多周边国家都提供了非常优惠的投资条件,所以新增资金在周边地区存在着引资竞争的形势下,就会转向其他国家投资,这将会导致我国引进、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减少,也会影响到国内的就业率和经济增长。另外,人民币升值使加工贸易为主的外商企业的出口成本增加,从而使得加工贸易型的外商投资下降。这都将影响到外商投资企业投资、利润再投资的规模及产业本地化的进程,不利于我国加工贸易产业的持续发展、升级。(三)使我国就业压力加大

人民币升值以后的一个重要不利影响是导致我国国内就业压力加大。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我国目前出口的产品大部分是技术含量较低、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人民币升值削弱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出口量减少必然会增加就业压力。第二,中国目前提供新增就业机会的主要是出口和外贸企业,人民币升值影响了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进而影响就业,对当前就业环境的改善带来一定的冲击。“欧元之父”蒙代尔也明确指出,人民币升值会加速中国的通货紧缩,减少经济增长,增加失业压力。这样,人民币升值将对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三个目标都带来负面影响。所以,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非常明显。

(四)我国的农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我国出口增长较快的农产品主要是水产品、蔬菜和水果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与国外相比,这类农产品具有价格竞争优势。人民币升值有可能丧失此优势,而且,目前我国玉米和小麦与国际市场价格相差不大,但如果人民币升值,进口量可能明显增加,而大米的价格优势也可能消失。因此,人民币升值将阻滞我国农产品贸易出口增长的步伐,进口将明显增加,对我国农业生产将造成冲击,影响农民增收。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可能发生逆转,由顺差变成逆差。

五、应对人民币升值影响的政策和措施

1.审慎地对待人民币升值的预期,防止其过快升值

2.适当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弹性

3.控制外汇储备的增长

4.重视并循序渐进地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

5.在人民币升值同时必须有效地扩大内需

6.外向型战略向启动内部需求转变调整经济发展战略, 保持合理的对外依存度

7.完善出口退税政策,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8.鼓励企业完善内部管理,努力化解汇率调整的负面影响

六、总结

人民币升值是当前政府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我国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经济体,如果一直实行一成不变的固定汇率政策,很可能意味着货币在逐渐偏离价值,所以对于人民币的汇率就需增加其弹性,保证我国经济、金融的稳定快速发展。加强调控国际市场上人民币的流通,加速银行体系改革,提高银行体系的经营管理水平。人民银行也应利用监督、公开市场业务等多种手段,争取调控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主动权,在经济稳定发展的前提下,使人民币真正体现其内在价值。

在我国对外贸易差额持续增长,达到历史新高,外汇储备突破8000亿,外贸产品结构存在一定问题并且由于对一些国家和地区贸易差额过大造成贸易纠纷的情况下,实行新的汇率制度,人民币小幅升值,不仅不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的外贸进出口,而且可以改善我国外贸进出口中的一些不利影响因素,在外贸增长的同时,改善我国的总体贸易条件,让外贸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健康引擎,并且可以促使企业调整外贸产品结构,改变一直以来的以加工贸易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带动出口的现象,促使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真正提升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在汇率升值的情况下,企业更加注重国内市场,注重内需,减少国民经济增长对外贸的依赖,弱化世界经济起伏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从而使得中国经济更加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商务部发布2007年春季《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

[2]2007中央经济工作会议https://www.doczj.com/doc/0811489863.html,/GB/jinji/222/2322/

[3]尹翔硕. 国际贸易教程(第二版).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4](美)曼昆著,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4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英)科普兰著,康以同等译.汇率与国际金融(第三版).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6]谢智勇等.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人民币汇率与进出口贸易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999,[7]

[7]谢建国等.人民币汇率与贸易收支:协整研究与冲击分解[J].世界经济,2002.

[8] 凯恩斯[英] 就业利息和货币理论北京商务出版社.

[9]戴祖祥. 我国贸易收支的弹性分析:1982-1995. 经济研究, 1997(7).

[10](美)德罗萨著,朱剑锋,谢士强译.金融危机真相.中信出版社.2008.

[11] 杜朝进汇率变动与贸易发展,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4.

[12] 余永定、何帆主编.人民币汇率悬念――人民币汇率当前处境和未来改革,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4

[13] 张静等.评析“人民币升值论”.《管理评论》,15(2)21-25.

[14]赵大平.人民币汇率传递对中国贸易收支的影响.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论文)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 一、引言 自从1994年我国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汇率再度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焦点所在的问题之一。2003年我国加入了WTO组织以来,宏观经济呈现出国内经济快速增长、对外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外汇储备激增的局面,这些因素综合导致了人民币存在巨大升值压力。有关人民币汇率制度是否应该适当改革的问题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关注,这也反映出了这样一个事实: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币汇率制度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实现内外均衡的重要性日益增强。 人民币汇率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当长而复杂的历程,主要包括改革开放前的起步阶段、可调整固定汇率钉住制及盯住一篮子货币和改革开放后的汇率双轨制及两种不同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然而自2007年以来,人民币汇率的发展又呈现出一个新特征。一方面,人民币在国际外汇市场兑换主要外币的汇率不断降低(间接标价法),即对外升值。与此同时,另一方面,人民币在国内却经历了较长时期的高通货膨胀,也就是对内贬值。 对于我国来说,32年的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的长足发展,而人民币作为中国这一经济腾飞中的大国的基础货币,其汇率问题也得到了充分的关注。我们要慎重对待人民币的汇率问题,这对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保证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保障人民优质小康生活都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回顾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以及对其在现阶段带来的效果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建议。 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形成 (一)改革开放前人民币汇率发展历程 这一时期,我国的汇率形成机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52年),这一阶段的汇率制度可以称为单一浮动汇率制。此时新中 国才刚成立,我国没有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认可,国内外局势并不稳定,对外贸易还未正式起步。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为人民币汇率富有弹性,调整频繁,稳定性弱。 第二阶段(1953-1972年),这一阶段的汇率制度为单一固定汇率制。这个阶段国际汇率制度正处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国际上实行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其他国家的货币实行与美元挂钩的“双挂钩制度”,这种制度使人民币汇率表现出刚性的特点,人民币汇率制度不受市场供求和国际贸易的影响,失去了重要的调节经济的杠杆作用。 第三阶段(1973-1979年),人民币汇率实行“钉住一篮子货币”的单一浮动汇率制。伴随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我国把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设定为汇率制度的目标,并且要求汇率制度要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因此,“钉住一篮子货币”是人民币汇率稳定与 效率权衡的结果。 (二)改革开放后人民币汇率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后的汇率制度发展也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9-1993年)为汇率双轨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开始了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并进入了经济上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为了使外贸企业的出口积极性提高,我国的汇率体制由单一汇率制改革为双重汇率制。我国的汇率制度从官方汇率制与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格并存(1981—1984年)过渡到官方汇率制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1985—1993年)。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官方汇率制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的弊病逐渐显露,所以人民币汇率制度在改革中进入了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1994-2005年),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一制度的特点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取消外汇留成制度,允许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可有条件的兑换,建立银行间外汇市场。在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其中要求,“改革外汇体制,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和统一规范的外汇市场,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其后《关于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通知》在1993年12月正式颁布,其中制定了一系列重要制度,包括:将人民币官

人民币汇率改革论文

人民币汇率改革论文 从日元升值看人民币汇率改革 摘要: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开始不断升值。比较日元与人民币的升值历程发现,当前人民币的升值与1985年的日元一样都受到国内经济增长和国际强权势力的压力。但中国相对于日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市场化程度不高,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尚未完全市场化。中国应注重人民币升值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加强金融监管,慎重对待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市场开放,同时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弱化人民币升值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日元升值;广场协议;汇率改革 中国从2005年7月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便开始踏上了升值之路,人民币不断升值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日本在1985年签订“广场协议”之后同样也经历了日元的快速升值过程,而当前仍深陷经济衰退泥潭不能自拔的日本经济也与日元的升值有很大关系。当前中国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国内背景与1985年的日本有很多相似之处,应在深入研究日本经济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总结其经验教训,积极做好中国当前的经济工作。 一、日元升值的历程及对经济的影响

有人认为,日元的升值是在签订了“广场协议”之后才开始的,或者说“广场协议”是促使日元升值的主要原因。但实际上,日本在1971年由固定汇率制改为浮动汇率制后,日元已出现明显的升值趋势,只是这一时期的日元升值速度较慢,而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后,日元就进入了快速升值阶段。 1971—1995年,日元经历了三次大幅度升值:第一次是1971—1973年,升值幅度为25%;第二次是1976—1979年,升值幅度为26%;第三次是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之后,1985—1987年升值46%。1995年日元兑美元汇率最高升至79.75∶1的高点。而2009年在雷曼兄弟破产和迪拜债务危机的影响下,日元先后两次急剧升值,2009年11月27日,日元兑美元汇率升至84.82∶1,刷新了年初记录;2010年10月8日,日元兑美元汇率一度飙升至82.25∶1的水平,创下了1995年以来日元兑美元的新高。 日元升值影响了日本的商品出口,提高了日本商品的成本,降低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日本的出口企业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动摇了日本经济增长的基础。日本企业为应对日元升值带来的成本上升,选择到境外投资生产,使得大量资金、技术、人才外流,造成国内产业空洞化。日本政府为消除日元升值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实行了扩张性货币政策,不断降低贴现率,甚至在1987年,又与西方六国签订“卢浮宫协议”,进一步下调利率,使美日间保持较高的长期利率差。低利率政策使日本货币供给量增长迅速,流动性过剩。这些货币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经常项目的影响的【外文翻译】

论文“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经常项目的影响”的外文翻译 中文部分: 中国独立的货币政策,汇率制度和资本帐户 作者:普拉萨德 国籍:美国 出处及类别:在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关于中国人民币汇率政策的会议上提交的发表时间及页码:2007年10月19日,P7-13 中国的货币政策当然是最近以来最受瞩目的。维持固定汇率是否是部分重商主义者蓄意的战略以促进出口导向型增长,一直受到激烈的辩论。一方面,自1995年以来中国一直采取相对美元较为稳定的汇率。甚至在亚洲(金融)危机时期人民币有巨大的贬值诱惑时这项政策也仍然维持。另一方面,这十年期间汇率一直保持升值,而仅仅通过大规模干预外汇市场。随着出口的持续高速增长和经常帐户盈余的不断膨胀,在2006年几乎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0%,这一直被视为严重低估货币的初步证据。 正如下文更加详细的讨论,(我们)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汇率灵活性的缺失不仅降低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而且阻碍了银行业的改革。中国人民银行无法把利率作为一个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这意味着,信贷增长将由粗放和非以市场为导向的工具所控制,包括信贷增长的目标/上限以及“非审慎的行政措施”。 中国对汇率政策和资本帐户自由化的方式可能表明了一个愿望,即在贸易开放和资本流动时维护国内、外的稳定。而由此带来的大量的外汇储备积累可能是作为由脆弱的银行体系造成的漏洞的保险。但有一点,当扭曲的政策需要维持时,这种方式会产生不平衡,潜在地强加了巨大的福利代价,自己也成为不稳定的根源。 首先,为什么汇率制度如此重要?毕竟,汇率只是一个相对的价格。此外,经济模型告诉我们,宏观经济基本面最终取决于真正重要的---实际汇率,而非名义汇率。也就是说,如果名义汇率不跟随经济基本面的调整而调整,(则)相

论1994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精编版

论1994年-2017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由于国内经济形势和国际经济环境处于动态的调整过程,因此汇率制度选择是一个中、短期呈现静态、长期呈动态的变化过程。汇率制度是货币比价一系列关系总和,人民币汇率制度只不过是中国经济体制中关于外汇资源配置的一种价格机制,但反映着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关系,不仅涉及到国内经济主体之间,而且还涉及到国际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演变为一种国际政治关系。 一、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 1.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从1994年1月1日起,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取消以前官方汇率与调剂汇率并存的制度。企业和个人按规定向银行买卖外汇,银行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交易形成市场汇率。中央银行设定一定的汇率浮动范围,并通过调控市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但是,人民币名义汇率进行了一次性贬值,至1994年年初人民币元/美元下浮8.17人民币元/美元,同时,中行汇买价、中行钞卖价|汇卖价、央行中间价成同等趋势的下降。由于现汇的买入需要支付包装费、运费、保险费等费用,所以中行钞买价略低于中行钞卖价。 2.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 在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为稳定货币不贬值,在多重压力下,最终选定了汇率不贬值,并逐渐演变为事实上的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因此,我国货币基本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人民币现汇和现钞买卖价保持相对稳定。 2001年我国加入WTO后,对外开放进入了制度性开放阶段,僵化的、事实上的钉住汇率制度也越来越不适应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在2001年9月31日,现钞买价陡然上升到了819.38,比上个月上升了12.33。因此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再次市场化是适应外部环境的必然结果。 3.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形成机制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宣布自公告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说明人民币汇率不再单一钉住美元,人民币汇率在向更富弹性的方向转变。人民币的升值同时导致现钞和现汇买卖价持续下降,中行的尽管汇率水平在发生积极的变化,但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变化并不明显,这说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尚待进一步完善。

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因素论文

试论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因素 汇率变动(fluctuations in exchange)是指货币对外价值的上下波动,包括货币贬值和货币升值。汇率是一个国家的货币可以被转换成其他货币的价格。汇率变动是指汇率发生变化,或某货币相对于另一个货币价值的改变。汇率是国际金融的重要指标,是影响一个国家和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我国,人民币汇率是中国政府在国民经济中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经济杠杆,也是实现和衡量我国经济内外均衡的重要指标。 一、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因素 (一)境外因素 1、国际收支平衡状况 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中的各种收支的总和。在浮动汇率制下,市场供求决定汇率的变动,因此国际收支逆差将引起本币贬值,外币升值,即外汇汇率上升。反之,国际收支顺差则引起外汇汇率下降。就我国目前的发展来说,随着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经常项目顺差近年来保持着较高的水平,这就潜在地形成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并且在我国资本项目基本上是连年顺差的,外汇储备明显增加,这表明外汇市场上的供给大于需求,本国货币有升值的压力。就我国目前的发展来说,随着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经

常项目顺差近年来保持着较高的水平,这就潜在地形成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并且在我国资本项目基本上是连年顺差的,外汇储备明显增加,这表明外汇市场上的供给大于需求,人民币有升值的压力。(图1) 2、美元的走势 人民币对美元的比值是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从一定程度代表了现在两种货币的购买力水平比值。我国货币定价长期比照“一篮子货币”体系,所以国际汇市上的波动干扰对人民币和美元的汇率会产生影响。近年来人民币的几次巨幅波动证明了美元走势对人民币汇率在短期有重大影响,两种货币呈现了明显的跷跷板效应。另外,对人民币汇率能够产生影响的其他货币还有欧元、英镑、日元以及新兴市场国家货币等,人民币汇率与其他先发国家的汇率波动幅度之间也

人民币汇率对国内价格水平的影响--本科毕业论文

学号_2011302570036___ 密级_________________ 武汉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人民币汇率 对国内价格水平的影响 院(系)名称: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系 专业名称:金融工程 学生姓名:陈明 指导教师:何国华教授 二○一五年五月 郑重声明

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所有数据、图片资料真实可靠。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本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属于培养单位。 本人签名:日期: 摘要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经济学家们开始关注国际金融市场间的资本流动以

及汇率的波动,他们研究一国对外汇率影响国内物价的方式以及程度。21世纪以来国家之间贸易交易原来越频繁,汇率成为非常重要的经济指标之一。2000年,我国加入WTO,我国对外贸易总额屡创新高,汇率作为国与国之间的货币价格比率,与人民的生活有着紧密联系,与此同时汇率波动也会对于经济的平稳健康运行产生重大影响,因为它不仅会影响企业的国际策略与经营,也影响着国内外金融机构的经营策略。21世纪初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信用经济和符号经济开始广泛应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金融互相融合,我国汇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合理的人民币政策对我国经济稳定运行作用越来越大,成为反应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一个重要经济风向标。汇率能够通过影响一国的货币供给和进出口产品的物价,因而世界各国把汇率政策作为一项实用政策频繁运用。 因此本文通过研究2001年到2014年人民币汇率及国内物价水平变动的数据,研究二者之间的影响关系,希望能正确分析汇率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特别是对物价层面的影响。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物价水平;汇率波动

人民币汇率改革面临挑战论文

人民币汇率改革面临挑战论文 摘要:从改革之日到今天,人民币汇率改革,无论是汇率水平的变化和调整,还是汇率形成机制的变革和演进,走的都是一条渐进道路,既不是“一次性大幅升值”,也不是“一次性制度革命”,在风险全球化和世界货币体系格局发生新变化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向合理均衡水平接近,其形成机制向自由浮动的市场化机制演进,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挑战,其预期风险也有增大之势。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改革,资本市场,国际货币体系 人民币汇率改革面临新的挑战 从改革之日到今天,人民币汇率改革,无论是汇率水平的变化和调整,还是汇率形成机制的变革和演进,走的都是一条渐进道路,既不是“一次性大幅升值”,也不是“一次性制度革命”。从汇率水平调整看,无论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大幅度释放人民币贬值压力,还是2005年7月以来逐步释放人民币升值压力,还未对市场造成严重的冲击和振荡。从形成机制变革看,人民币汇率浮动的弹性提高,波动区间放宽,汇率水平的计划调节转向越来越多地依赖市场调节,至今未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迄今为止,人民币汇率的渐进式改革未对国内经济和金融市场带来过大震动,特别是避免了因一次性大幅升值对经济的严重冲击,整个改革过程推进比较平稳,但是,进一步改革的进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在风险全球化和世界货币体系格局发生新变化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向合理均衡水平接近,其形成机制向自由浮动的市场化机制演进,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挑战,其预期风险也有增大之势。 (一)持续升值难改外贸非均衡格局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开始渐进式改革前后,各界普遍估计中国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所能承担的升值幅度只有5%,但头3年累计对美元20%左右的升值并没有直接打压中国的出口。2005、2006、2007年的出口增长率分别为28.4%、27.2%、25.7%。2008年以来的出口增长率出现明显回落,但主要不是因为升值效应所致,而是因为:美国经济因次贷危机陷入短期相对衰退收缩了中国企业的出口需求;中国政府对“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实施严格限制措施,使得该类产品出口政策性成本提高;中国加大货币政策紧缩力度促使珠三角和长三角等地出口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海尔集团的影响

学士学位论文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家电出口的影响 ---以海尔集团2006年以后的家电出口资料为例 姓名 院系 专业 年级 学号 指导教师 年月日

独创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设计)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此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二〇一年月日 毕业论文(设计)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鲁东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 本人愿意按照学校要求提交论文(设计)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同意学校保存论文(设计)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或采用影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设计);同意学校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建立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系统,公布论文(设计)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允许他人依法合理使用。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 二〇一年月日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引言 (3) 一、有关人民币汇率的概况 (3) (一)人民币汇率的含义及我国汇率政策的特点 (3) 1.汇率的基本含义 (3) 2.人民币汇率政策的特点 (3) (二)人民币汇率政策的实施手段 (4) 1.确定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干预参照系 (4) 2.确定干预时机的两个因素 (4) 3.确定适当的干预力度 (4) (三)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 (4) 1.外部因素 (5) 2.内部因素 (5) 二、人民币升值对海尔家电出口的影响 (6) (一)人民币升值前海尔家电出口概况 (6) 1.出口规模持续增加 (6) 2.出口种类繁多 (7) 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大 (7) (二)人民币升值后海尔家电出口概况 (8) 1.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海尔家电出口的积极影响 (8) 2.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海尔家电出口的消极影响 (9) 三、海尔家电出口企业应对人民币升值风险的对策 (10) (一)巧用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 (10) 1.开展离岸银行业务 (10) 2.利用掉期交易法 (11) 3.使用外汇期权交易法 (11) (二)降低家电产品生产成本,继续坚持“多元化” (11) (三)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科技含量 (11) (四)扩大内需,推行“本土化”战略 (12) 四、小结 (12)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探究析论文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探究析论文 一、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演变过程。我国的外汇体制改革也经历了一个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转变为在外汇留成和外汇上缴体制基础上的计划与市场结合的管理模式,然后再转变为建立在结售汇制上的以供求关系为基础、市场调节为主的管理模式。 (一)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历史回顾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汇率制度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建国初期的汇率制度(1949~1952年)。此阶段正值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是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和起伏回升阶段。实行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其特点是实行外汇集中管理制度,通过扶植出口、沟通侨汇、以收定支等方式积聚外汇,支持国家经济恢复和发展。 2、计划经济体制的外汇管理体制(1953~1978年)。其中,1973~1978年,从西方货币实行浮动汇率至人民币贸易内部结算价时期,人民币实行盯住一篮子货币的“盯住汇率制”,汇率调整频繁。其特点是对外贸易由国营对外贸易公司专管,外汇业务由中国银行统一经营,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计划控制的外汇管理体制。 3、经济转型时期的外汇管理体制(1979~1993年)。实行的是计划内部的双轨制。其主要特点是由买卖双方根据外汇供求状况议定,中国人民银行适度进行市场干预。其中,1981~1984年,人民币内部结算价和官方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时期;1985~1993年盯住美元的管理浮动汇率制。 4、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至新汇率改革前的外汇管理体制(1994~2005年)。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其特点是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轨。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一国的汇率制度不可能永远不变,各个时期的人民币汇率的安排都是随着各个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演变的。第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走了一条盯住单一美元→盯住一篮子货币—双重汇率制→盯住单一美元之路。但是,逐步扩大汇率的灵活性和汇率的市场化是这条演变

浅析人民币汇率变化原因及对经济影响

浅析人民币汇率变化原因及对经济影响 总论 汇率是国际金融的重要指标,是影响一个国家和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我国,人民币汇率是中国政府在国民经济中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经济杠杆,也是实现和衡量我国经济内外均衡的重要指标。 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因素 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一:经济增长状况;经济增长是决定一国货币价值的根本因素。一般而言,经济增长都会引起货币价值的上升,其原因在于:如果一国经济增长率较高,人们对宏观经济的良好运行状态产生信心,外国投资者必然踊跃前往该国投资,从而引起该国国际收支资本项目的收入增加,该国货币需求旺盛,币值自然上升。二:国际收支平衡状况: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中的各种收支的总和。在浮动汇率制下,市场供求决定汇率的变动,因此国际收支逆差将引起本币贬值,外币升值,即外汇汇率上升。反之,国际收支顺差则引起外汇汇率下降。就我国目前的发展来说,随着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经常项目顺差近年来保持着较高的水平,这就潜在地形成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并且在我国资本项目基本上是连年顺差的,外汇储备明显增加,这表明外汇市场上的供给大于需求,本国货币有升值的压力。 三:通货膨胀因素:通货膨胀率是货币超发部分与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之比,用以反映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程度。一般地,通货膨胀和国内物价上涨,会引起出口商品的减少和进口商品的增加,从而对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发生影响,导致该国汇率波动。同时,一国货币对内价值的下降必定影响其对外价值,削弱该国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信用地位,人们会因通货膨胀而预期该国货币的汇率将趋于疲软,把手中持有该国货币转化为其它货币,从而导致汇价下跌。 国内外通货膨胀率的差异是决定汇率长期趋势的主导因素,通货膨胀率的高低是影响汇率变化的基础。如果一国的货币发行过多,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了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就会造成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使一国的货币在国内购买力下降,使货币对内贬值,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对内贬值,必然引起对外贬值。因为汇率是两国币值的对比,发行货币过多国家,其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减少,因此在该国货币折算成外国货币时,就要付出比原来多的该国货币。若中国的通货膨胀率相对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上升,人民币的相对币值也就是说其购买力在下降,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将缓解。相反若美国的通货膨胀率高于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则美元的币值在下降,人民币的币值相对上升,人民币会有升值的压力。 四:货币供给:货币供给是决定货币价值、货币购买力的首要因素。如果本国货币供给减少,则本币由于稀少而更有价值。通常货币供给减少与银根紧缩、信贷紧缩相伴而行,从而造成总需求、产量和就业下降,商品价格也下降,本币价值提高,外汇汇率将相应地下跌。如果货币供给增加,超额货币则以通货膨胀形式表现出来,本国商品价格上涨,购买力下降,这将会促进相对低廉的外国商品大量进口,外汇汇率将上涨。 五:国外环境的变化:(1)外国政府的政治压力:一些西方国际声称人民币价值

数学建模.人民币汇率对经济的影响论文

人民币汇率对经济的影响 摘要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引发不少经济学家探讨人民币汇率对我国及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一些学者希望提高人民币对一些主要货币的汇率,另一些学者希望稳定人民币的汇率。对此,本文以英镑汇率为例研究其变化对该国经济的影响;并且联系人民币汇率与主要货币(本文选取英镑、日元、欧元为主要货币)的汇率关系;探讨人民币汇率变化对我国及世界经济的影响。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贸易额我国经济世界经济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不少经济学家及学者都在探讨人民币汇率对我国及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众多经济学家和市场人士中,大多数都认为,目前升值不妥,贬值也可能得不偿失,在未来一年内,保持汇率稳定或是上策。 一些学者希望提高人民币对一些主要货币的汇率,主要出于以下几点理由:1.有利于进口成本的降低,对经济建设非常有利。 2.有利于推动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助于我国外贸增长方式从原来的粗放型转向高质量和高效益的集约型,这会带来出口结构的改善,激励企业技术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3.有利于改善贸易条件 4.有利于推动部分出口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5.有利于缓解贸易摩擦 6.有利于造就出中国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而且,提高人民币对一些主要货币的汇率,会使国内市场得到更加便宜的进口,更大的国外投资和政府开支,而且能够遏制通货膨胀,减少政府对外债义务,升值将迫使中国经济变得更具生产力。 与此相反,其他大部分学者希望稳定人民币的汇率,中国如果持续贬值的政策,从中长期看,中国外汇储备大,等金融系统稳定之后,可能还会造成通胀压力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但是反之,如果人民币汇率升值有很大危害:人民币升值会给中国的通货紧缩带来更大的压力;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导致对外资吸引力的下降,减少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给中国的外贸出口造成极大的伤害;人民币汇率升值会降低中国企业的利润率,增大就业压力;财政赤字将由于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而增加,同时影响货币政策的稳定。 本文将在下文中针对以上观点研究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化对我国及世界经济的影响。二、模型假设

人民币汇率论文正稿

浅谈人民币升值及21世纪中国货币政策 进入21世纪,中国就强烈感受到了经济全球化所造成的影响。一方面中国的对外贸易迅速增加,另一方面人民币面临的升值压力也越来越大。人民币汇率变动不仅会对中国产生影响,所有与中国有贸易关系以及生产类似商品的国家都会产生影响。 人民币汇率被低估了吗? 国际上对人民币是否存在错误的评估,众说纷纭。但多数认为人民币被低估15%—25%。Bosworth和Overholt用绝对和相对购买力平价计算了人民币的均衡汇率后得出,若不考虑相关国家在收入水平上的差异,人民币均衡汇率在1美元比2元人民币,即相对于现在的汇价,人民币应该升值4倍;若考虑到人均收入的差异,人民币大约低估40%。Frankel使用修改的购买力平价方法得出人民币在2000年低估35%,在2004低估超过35%。Anderson比较了11个亚洲经济体后指出人民币是第二大低估币种,仅次于日元。就全球国际收支平衡来看,人民币明显的低估15%-25%。按表示实际有效汇率的均衡汇率的标准衡量,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过热,同时它的经常账户与在可预见的未来为了维持可持续的国际收支头寸相比有较大的盈余,那么其货币就是低估的。如果经济是非充分就业,资本的盈余不能弥补经常账户的赤字,又缺少国际储备,那么其货币就是高估的,按上述标准衡量,人民币汇率是低估的。 与上述结论相反,认为购买力平价不是可信赖的评价汇率均衡的基石,基于相对国家同一个基期的通胀率水平的相对购买力平价,当考虑国际收支平衡和实际汇率时,现时的人民币处于正常水平。Bradford和Lawrence指出对于工业国家而言,甚至对于相当狭窄的所定义的商品是怎样远离“一价定律”的;比较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绝对购买力平价是相当不同的,并受到相当多的条件的限制。对于中国,选择一个好的基期计算相对购买力平价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如在1994年,中国的经常账户是均衡的,而资本账户却不是。摩根斯坦利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认为从1998—2003年,人民币不存在低估。 人民币升值的作用 人民币不升值将对中国造成的危害表现在既影响了银行的改革、价格的稳定、保证出口市场的安全、高的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又刺激了国际游资的进入、外汇储备的增加和货币供给的膨胀。所有这些使得有效控制通货膨胀的难度加大,因为冲销式干预所造成的较不冲销式干预为高的利率,继续刺激国际游资的进入。 从短期看,人民币升值会降低出口竞争力和直接投资吸引力,但从长期看会有许多积极的作用:1.能够推动企业的技术经营革新。战后日本,在1949—1971年间一直保持1美元兑360日元的固定汇率。开始时,日元偏高,贸易收支处于逆差;随着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日元变成偏低,出口竞争力大为加强,贸易收支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境外投资的影响

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 学年论文 论文名称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境外投资的影响 专业财务管理 班级 0941 姓名蔡平 学号 091848001 指导教师彭琳 2011年6月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境外投资的影响 摘要:中国投资者在境外资本市场所获得的投资收益,不仅取决于境外市场的收益情况,而且还取决于人民币与当地货币之间的汇率变动 关键词:汇率变动;对外投资;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初具规模,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最大流量国之一。尤其是在我国2005年7月21日进行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之后,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迅速, 200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非金融类)达到16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6%,全球排名从2005年的第17位上升到2006年的第13位 1、近五年来中国境外投资的迅猛发展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逐步扩大、外汇储备的大幅增加和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近年来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境外投资迅速发展。2008年我国境外投资总额累计高达4213亿美元,比2007年增加207亿美元,是2004年的2.9倍,其中境外直接投资存量1694亿美元,比2004年增加2.2倍,而当年境外直接投资流量达534亿美元,超过2004年之前所有年份境外直接投资总和。这种现象,使得在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进行研究时,更多的想到了人民币汇率因素的影响。人民币升值会使国内企在国外直接投资的成本降低,促使大量企业走出去,这使得在我国提出“走出去”战略的今天,探讨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更准确地把握人民币汇率变化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对两者之间关系进行分析。 图1:中国对外投资分类 我国境外证券投资的对外开放起步较晚,而且主要以购买境外政府债券为主。但自2006年正式启动QDII机制从而打开了国内资金投资于国际资本市场的通道以来,境外证券投资发展非常引人注目。2006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资本和金融项目下的“股本证券”借方金额达16.78亿美元,首次突破我国持有境外股票资产的零纪录。2006年我国境外证券投资存量已达到2652亿美元,比上年增

人民币汇率制度论文

中文摘要正文 关键字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选择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概论 (1) 1.1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1) 1.2相关文献综述 (1) 第二章人民币汇率制度历史及演进 (2) 2.1 人民币汇率制度及演变 (2) 第三章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 (5) 3.1 人民币制度选择的动因、目标及其改善方向 (5) 3.2 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目标及形成机制 (6) 3.2.1我国汇率制度选择的目标与客观条件 (6) 3.3 人民币制度改革的方向 (6) 第四章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的路径 (8) 4.1 短期选择 (8) 4.2 中期选择 (8) 4.3 长期选择 (9) 第五章结论 (9) 参考文献 (10)

人民币汇率制度研究 第一章概论 1.1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经济的影响力不断增长,在加入WTO 后,我国的市场更是进一步向世界开放,加快了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也加大了人民币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所以人民币的汇率制度很自然就成了关注的热点问题。然而频繁的汇率波动和未来汇率制度的不确定性会给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蒙上阴影。尤其像中国这样经济快速增长又处于转型时期国家,应当采用何种汇率制度有益于其长远发展,应向过渡于何种制度,应当需要作何改革。本文将以中国为例对以上问题展开讨论。 1.2相关文献综述 国内外的研究人员对人民币的汇率制度的原则各持不同的看法,争议颇多,但一般上存在以下两种看法: 第一种看法:“两极论” 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献是易刚的《汇率制度的选择》(载《金融研究》2000 年第 9 期)。主要内容:依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三元冲突”,即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和资本流动三个目标不可兼得,通过时间序列 1981~1998年世界各国汇率选择的变化进行归纳总结,采取两极汇率制度的国家比例超过了一半。最后结论为:第一,资本账户没有开放的情况下,实行中间汇率制度是危险的。第二,汇率制度选择的核心是权衡效率与稳定之间的两难。国外学者中要数麦金农教授(Ronald McKinnon)的观点较为鲜明,它较为倾向两极中的另一极固定汇率制,认为目前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制应该维持盯住美元的制度。他在 2005 年 7 月 29 日的《华尔街日报》上发表文章指出,人民币实行新的汇率制度后,中国很可能会步日本的后尘陷入流动性陷阱。他认为,实行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历史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历史 摘要:汇率制度是一国政府针对外汇交易而建立的一系列规则、惯例和组织安排,其对平衡一国内外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从1949年公布人民币汇率开始到现在,我国人民币的汇率制度经历了由计划到市场、由封闭到开放、由僵化到灵活的调整过程。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而继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中国政府在通过不断评估人民币升值问题的国际影响和国内影响之后,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方向逐步退出了固定汇率制度,走向了市场化的浮动汇率制度,并于2005年07月21日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制度形成背景发展历程改革 人民币汇率制度形成背景: 1994年以前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新中国成立以来至改革开放前,在 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人民币汇率由国家实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需要,改革开放前我国的汇率体制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单一浮动汇率制(1949~1952年)、五六十年代的单一固定汇率制(1953~1972年)和“布雷顿森林体系”后以“一篮子货币”计算的单一浮动汇率制(1973~1980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改 革开放新时期。为鼓励外贸企业出口的积极性,我国的汇率体制经历了官方汇率与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并存(1981~1984年)和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1985~1993年)两个汇率双轨制时期。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正式并轨,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终于,党中央、国务院于2005年7月21日出台了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至今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历程以1994年为分界线,可以分为“政府调控为主的汇率制度”和“市场调节为主的汇率制度”两个时期。政府调控为主的汇率制度时期为1978—1993年期间,市场调节为主的汇率制度(1994年至今),又可分为两个阶段:1994-2004年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和2005年至今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多年来,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进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无章可循的,其有内在的逻辑性、方向性和原则性,既体现了我国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也体现了与国际汇率制度的接轨。 一政府调控为主时的汇率制度沿革: 1978年起,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这样,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对外开放政策的贯彻实施,原有的人民币固定汇率体制的弊端不断显现出来,越来越不利于加快国内经济发展和促进对外经贸活动的开展。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的需要,发挥人民币汇率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逐

人民币汇率决定因素论文

人民币汇率决定因素论文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国际收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用购买力平价分析发展中国家时要做修正。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时期可能有较高的通胀率而其汇率并不按比例贬值。因为在经济起飞的一段时间里,发展中国家的非贸易品(住房,服务)的涨价幅度远高于贸易品的涨幅。第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时期可贸易品生产力的提高速度一般高于发达国家。这也是人民币未来可能趋强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三,利率平价对人民币走势的解释和预测能力会越来越强。第四,中国应考虑在贸易项下基本平衡,在经常帐户下有赤字,在资本项下有盈余的格局来保持外汇供求平衡和汇率的稳定。第五,靠减少再贷款对冲中央银行买汇放出基础货币的余地已变得越来越小。可选择政策工具有:(1)用鼓励投资或放宽进口限制的方法适当增加进口;(2)考虑采取用部分自愿结汇的办法使一部分外汇分流在民间;(3)逐步使利率市场化,以减少由套利活动带来的不确定性;(4)考虑逐步开放资本帐户,稳步走向人民币全面可兑换。 1994年汇率并轨后,中国实行了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系,从而基本上消除了外汇黑市。官方汇率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和管理,官方汇率基本上等于在给定外贸和汇率政策下的市场均衡汇率。图1给出了1980―1996年人民币官方汇率。 从总体来看,94年以来的外汇供给大于外汇需求。为稳定汇率,在1994―1996三年期间,我国中央银行平均每天净买入1亿美元。本文以回答下面两个问题为主线来分析人民币汇率的基准及未来走势。 1.1994,1995,1996三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分别为21.7%,14.8%,6.1%,美国这三年的通胀率平均为3%左右;为什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此期间非但不贬反而稳中有升?2.1994―1996三年期间,人民币存款利率远高于美元利率;为什么人民币还能升值?3.中国改革开放期间国际收支对人民币汇率有那些影响?4.中国的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关系如何? 本文分五部分:绝对购买力平价,相对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国际收支,

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论文)

论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洪洁珊 4209000517 摘要: 汇率是国际金融的重要指标,是影响一个国家和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我国,人民币汇率是中国政府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经济杠杆,也是实现和衡量我国经济内外均衡的重要工具。而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决定了人民币汇率的走势。本文将从经济因素、政策因素、社会政治因素、心理预期因素等方面介绍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同时为应对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经济因素、政策因素、社会政治因素、心理预期因素 一.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基本情况 1994年以前,我国先后经历了固定汇率制度和双轨汇率制度。1994年汇率并轨以后,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一汇率制度符合中国国情,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维护地区乃至世界经济金融的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1997年以前,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海内外对人民币的信心不断增强。但此后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为防止亚洲周边国家和地区货币轮番贬值使危机深化,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主动收窄了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 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步减弱,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取得了新的进展,外汇管制进一步放宽,外汇市场建设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图1-1 1981-2005年人民币汇率基本走势(年平均值) 图1-2 2000-2010年人民币汇率基本走势(年平均值) 从图1-1和图1-2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民币汇率走势在这期间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981-1984年,人民币汇率逐步贬值阶段:我国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年代,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进口一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原材料和消费品。为了保证国家的外汇支出需要,达到鼓励出口、限制进口,同时兼顾非贸易外汇收支活动的目的,我国对汇率做了较大的调整。 1985-1993年,人民币汇率大幅度贬值阶段:1985年重新实行单一汇率制度后,我国理论界和实际部门对人民币汇率政策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认为人民币汇率定价偏高,不利于扩大出口和解决外贸亏损问题,要求必须贬值。 1994年-2005年,人民币汇率稳定小幅升值阶段:1994年,我国外汇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1994年1月1日起,人民币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

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 人民币汇率机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演变过程。我国的外汇体制改革也经历了一个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转变为在外汇留成和外汇上缴体制基础上的计划与市场结合的管理模式,然后再转变为建立在结售汇制上的以供求关系为基础,市场调节为主的管理模式。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以各阶段经济发展为基础,以各阶段经济体制改革为线索,以改革开放为分界点,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前的人民币汇率安排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改革开放后我国汇率制度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演变。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了统一的货币——人民币。人民币对西方国家货币的汇率于1949年1月18日率先在天津产生。全国各地区以天津口岸的汇率为标准,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公布各自的人民币汇率。1950年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以后,于同年7月8日开始实行全国统一的人民币汇率,由中国人民银行公布。1979年3月13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外汇管理总局,统一管理国家外汇,公布人民币汇率。1994年1月1日起,改由中国人民银行根据银行间外汇市场形成的价格,公布人民币汇率。 改革开放前的人民币汇率制度 1. 管理浮动制阶段(1949—1952年) 人民币诞生初期,计划经济体制尚未建立,人民政府宣布人民币不以黄金为基础,在实际操作中实行的是管理浮动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根据人民币对美元的出口商品比价,进口商品比价和华侨日用生活费比价三者加权平均来确定;这段时期,人民币汇率确定的依据是物价,其作用实际上是调节对外贸易,照顾侨汇收入。 2. 固定汇率制度(1953-1972) 自1953年起,我国进入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国民经济实行计划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