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复习大纲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复习大纲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复习大纲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复习大纲

《简单电力电子装置设计与调试》复习大纲

I. 晶闸管及单相相控整流电路

1、 掌握晶闸管的工作原理、导通及关断条件、理解晶闸管主要参数

的含义、怎样选用晶闸管的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

1)晶闸管导通条件:阳极加正向电压、门极加适当正向电压。 注意:阳极加正向电压是指阳极电位高于阴极电位,阳极电位可以是正也可以是负。门极正向电压是指门极电位高于阴极电位。

2)关断条件:流过晶闸管的阳极电流小于维持电流。可以通过降低晶闸管阳极-阴极间电压或增大主电路中的电阻。

在室温且控制极开路时,维持晶闸管继续导通的最小电流称为维持电流I H 。

当元件刚从阻断状态转为导通状态时就撤除触发电压,此时元件维持导通所需要的最小阳极电流称为掣住电流I L 。对同一晶闸管来说,掣住电流I L 要比维持电流IH 大2~4倍。

2、 晶闸管主要参数

1)额定电压:用等级表示,选用管子时额定电压常常是实际工作时可能承受的最大电压的2~3倍。

2)额定电流

TM )3~2(:

U U T n 若考虑安全裕量

注意:不同于通常电气元件以有效值来定义额定电流,而是以平均值来定义的。选择管子时要用有效值相等原则即流过晶闸管实际电流的有效值等于(小于)管子的额定电流有效值。

3.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工作原理及参数计算

几个名词术语和概念

控制角α:控制角α也叫触发角或触发延迟角,是指晶闸管从承受正向电压开始到触发脉冲出现之间的电角度。

导通角θ:是指晶闸管在一周期内处于导通的电角度。

移相:移相是指改变触发脉冲出现的时刻,即改变控制角α的大小。

移相范围:移相范围是指一个周期内触发脉冲的移动范围,它决定了输出电压的变化范围。

分析工作原理、绘制输出电压Ud波形时要抓住晶闸管什么时候导通、什么时候关断这个关键。

电感性负载时,理解输出负电压的原因。关键是理解电感储存、释放能量的性质。

4、掌握晶闸管对触发电路的要求(见p42);

5、理解相控电路半波、全波、半控、全控的概念,知道单相半

波、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电阻性负载、电感性负载的移相

范围、输出电压的计算公式以及输出基波脉动频率(可以参

见发给同学们的可控整流电路的参数表)。

6、双向晶闸管的触发方式(掌握双向晶闸管工作状态I+、III-的

定义)

双向晶闸管正反两个方向都能导通,门极加正负电压都能触发。主电压与触发电压相互配合,可以得到四种触发方式:

1)Ⅰ+触发方式 主极T1为正,T2为负;门极电压G 为正,T2为负。

2)Ⅰ-触发方式 主极T1为正,T2为负;门极电压G 为负,T2为正。

3)Ⅲ+触发方式 主极T1为负,T2为正;门极电压G 为正,T2为负。

4)Ⅲ-触发方式 主极T1为负,T2为正;门极电压G 为负,T2为正。

双向晶闸管的参数

1)双向晶闸管额定通态电流不同于普通晶闸管的额定通态电流。前者用交流有效值标定,后者用正弦半波平均值标定,选择晶闸管时不能混淆。例如双向晶闸管额定通态电流为100A ,若用两个反并联的普通晶闸管代替,按有效相等的原则,得

210057.1)(=AV T I ,所以,A I AV T 45257.1100

)(==。因此一个100A 的双向晶闸管与两个45A 反并联

的普通晶闸管等效。

7、 掌握单结晶体管的工作原理和导通、关断条件, 单结晶体

管具有以下特点:

(1) 当发射极电压等于峰点电压U p时,单结晶体管导通。导通之后,当发射极电压小于谷点电压U v时,单结晶体管就恢复截止。

(2) 单结晶体管的峰点电压U p与外加固定电压及其分压比η

有关。单结晶体管的分压比η一般为0.5~0.9。

(3) 不同单结晶体管的谷点电压U v和谷点电流I v都不一样。谷点电压大约在2~5 V之间。在触发电路中,常选用η稍大一些,U v低一些和I v大一些的单结晶体管,以增大输出脉冲幅度和移相范围。

8、讲课所涉及的电力电子器件的英文名称(SCR、MOS、GTO、

IGBT、GTR是什么的缩写)。

9、会分析下图所示的工作原理。

10、单相交流调压电路电阻性负载输出电压有效值及输入功率因数的计算、控制角的移相范围和调压范围

11、单相交流调压电路带电感性负载时的控制角移相范围和调压范围(控制角α、导通角θ与阻抗角的关系)、对触发脉

冲的要求

什么是同步。触发脉冲信号与主电路电源电压在频率和相位上相互协调(触发信号的频率与主电路的频率保持固定比例、触发信号的相位与主电路的相位保持固定相差)的关系叫同步。

因而电感性负载时,晶闸管不能用窄脉冲触发,可采用宽脉冲或脉冲列触发。

单相交流调压特点(几点结论):

1)电阻负载时,负载电流波形与单相桥式可控整流交流侧电流一致,电阻负载时移相范围为0~180°。改变控制角可以连续改变负载电压有效值,达到交流调压的目的。

2)电感性负载时,不能用窄脉冲触发。否则当a < Φ时,会出现一个晶闸管无法导通,产生很大的直流分量电流,烧毁熔断器或晶闸管。

3)电感性负载时,最小控制角a min = Φ(阻抗角),要求a ≥Φ 所以的移相范围为Φ ~180°,这几个结论常考试。

计算题时要注意:1)单相交流调压电感性负载时,控制角α的移相范围是π?~

R L ω?arctan

= 2)因α=?时,电流为连续状态,此时负载电流最大。

222)wl R U Z U I (+==

3)最大功率

α?cos cos 22I U I U P ==

II. 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

1、MOS 、GTR 、GTO 、IGBT 等全控型电力电子开关器件根据内部载流子参与导电的情况是怎样进行分类的?根据驱动信号的不同又是如何分类的?

(1) 根据电力电子器件的可控性来区分

部载

子参

导电

种类

分为

2、根据开关频率的大小和器件功率的大小如何对全控型开关器件

MOSFET、GTR、GTO、IGBT进行排序。

3、理解GTO的基本工作原理,为什么GTO可以采用门极信号使其关断而普通晶闸管不能采用门极信号使其关断?

掌握GTO的几个特定参数的含义:①最大可关断阳极电流IATO;

②电流关断增益。

4、GTO设置缓冲电路的目的(R、C、D电路的作用);

5、GTR(工作在开关状态、大功率)与普通的小功率信号晶体管(工作在放大状态、小功率)的区别,什么叫GTR的二次击穿;

6、GTR对基极驱动电路的要求是什么?GTR有哪些保护电路?

7、 MOSFET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对栅极驱动电路有何要求?

8、 IGBT与MOS管相比有何异同点?(驱动控制、导通压降、开关频率)

9、试分析比较MOSFET、GTR、GTO、IGBT的优缺点

III. 中频感应加热电源

1、微波炉与电磁炉在加热事物方面在工作原理上有何区别?

电磁炉与中频感应加热都是利用涡流反应的原理进行加热的;

微波炉----------微波炉加热实质是电介质加热(dielectric heating) 电介质加热通常用来加热不导电材料。当高频电压加在两极板层上,就会在两极之间产生交变的电场。需要加热的介质处于交变的电场中,介质中的极分子或者离子就会随着电场做同频的旋转或振动,从而产生热量,达到加热效果。

不能用铝锅盛装食物在电磁炉上进行加热;

微波炉不能加热金属器皿。

2、并联谐振式变频电路、串联谐振式变频电路的输出电压电流波形及其特点。

电流并联谐振电路在谐振时输出电流为方波,输出电压为准正弦波;

为了实现负载换流,要求补偿以后的总负载呈容性, 即负载电流io超前负载电压uo的变化。

IV 直流电压变换电路

1、掌握Buck型降压斩波电路、Boost型升压斩波电路的工作原理,并能默画出其拓扑;

2、理解占空比的含义和掌握脉冲宽度调制(PWM)的原理;

4、掌握根据伏秒平衡原理分析电路拓扑输入输出关系的方法

DC/DC电路的工作原理

按输入、输出有无变压器可分有隔离型(有变压器)、非隔离型(无变压器)两类。

1.非隔离型电路(不隔离就是指输入和输出共地)

若定义斩波器的占空比

(占空比也叫工作率,是指开关S闭合的持续时间在一个周期内所占的时间比率,或指高电平在一个周期之内所占的时间比率),占空比有的书上用D来表示。

DC/DC变换电路是将一种直流电源变换为另一种直流电源的电力电子装置。常见的DC/DC变换电路有非隔离型电路、隔离型电路和软开关电路。

(1)降压斩波电路(降压变换电路别名为“BUCK变换器”、“串联开关稳压电源” 、“三端开关型降压稳压器”) 。

降压斩波电路是一种输出电压的平均值低于输入直流电压的电路。输出电压平均值为 kU U =o

式中k 为斩波器的占空比 T T k ON

=

(2)升压斩波电路

Boost 电路(升压变换器、并联开关电路、三端开关型升压稳压器) 。升压斩波电路的输出电压总是高于输入电压。输出电压平均值 为

U k

U T T U T T T U -==+=11OFF ON o

(3)升降压斩波电路

升降压斩波电路可以得到高于或低于输入电压的输出电压。输出电压为:

U k k U T T T U T T U -=-==1ON ON OFF ON O

上式中,若改变占空比k ,则输出电压既可高于电源电压,也可能低于电源电压。由此可知,当0

当1/2

2、隔离型电路

正激电路(Forward Converter,可以看作带隔离的降压型/Buck 型直流斩波器)

U o =U i *(N 2/N 1) *D 在输出滤波电感电流连续的情况下T T N N U U ON 12i o =

如果输出电感电路电流不连续,输出电压o U 将高于上式的计算值,并随负载减小而升高,在负载为零的极限情况下,

i 12o U N N U =。

(5)反激电路

(可以看作带隔离的升降压型/Buck-Boost 直流斩波器)

U o =U i *(N 2/N 1)(D/D') 当工作于电流连续模式时,off on 12i o T T N N U U =

反激电路不应工作于负载开路状态。

伏秒平衡原则在推导DC/DC变换器输入/输出关系中的应用

电感的伏秒平衡原则:在稳态工作的开关电源中电感两端的正伏秒值等于负伏秒值(绝对值相等)。在稳定状态下,一个开关周期中,电感伏秒积的代数和为0,即电感两端的平均电压为0。

伏秒平衡的物理意义:就是在一个开关周期中电感储存的能量等于电感释放的能量。这种在稳态状况下一个周期内电感电流平均增量(磁链平均增量)为零的现象称为电感伏秒平衡:

V L1·Ton+V L2·Toff=0

用伏秒平衡法来推导Boost 型变换器的拓扑:

在Ton期间:U L1=E

在Toff期间:U L2=E-Uo

由伏秒平衡得:

E·KT+(E-Uo)(1-K)T=0

由上式得:E·T-Uo·(1-K)T=0

得:Uo=E/(1-K)

用伏秒平衡法来推导Buck型变换器的拓扑:

在Ton期间:U L1= E-U O

在Toff期间:U L2=-Uo

由伏秒平衡得:

(E-U O)·KT+(-Uo)(1-K)T=0

由上式得:E ·K -U O ·K+(-Uo)+U O ·K =0

得:E ·K +(-Uo) =0

得:Uo = E ·K

V 有源逆变电路

1、掌握有源逆变与无源逆变的概念;

变流装置如果工作在逆变状态,其交流侧接在交流电网上,电网成为负载,在运行中将直流电能变换为交流电能并回送到电网中去,这样的逆变称为“有源逆变”。

如果逆变状态下的变流装置,其交流侧接至交流负载,若只将直流电变换成交流电而不回馈电网,这样的逆变则称为“无源逆变”或变频电路。

2、理解实现有源逆变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

1)外部条件

务必要有一个极性与晶闸管导通方向一致的直流电势源。这种直流电势源可以是直流电机的电枢电势,也可以是蓄电池电势。它是使电能从变流器的直流侧回馈交流电网的源泉,其数值应稍大于变流器直流侧输出的直流平均电压。

2) 内部条件

要求变流器中晶闸管的控制角α>π/2,这样才能使变流器直流侧输出一个负的平均电压,以实现直流电源的能量向交流电网的流转。

上述两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才能实现有源逆变。

必须指出,对于半控桥或者带有续流二极管的可控整流电路,因为它们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可能输出负电压,也不允许直流侧出现反极性的直流电势,所以不能实现有源逆变。

3、掌握三相半波共阴极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会画其在不同控制角时的输出电压波形;

在整流状态中,变流器内的晶闸管在阻断时主要承受反向电压,而在逆变状态工作中,晶闸管阻断时主要承受正向电压。

为分析和计算方便,通常把逆变工作时的控制角改用β表示,令β=π-α,称为逆变角。规定α=π时作为计算β的起点,和α的计量方向相反,β的计量方向是由右向左。变流器整流工作时,α<π/2,相应的β>π/2,而在逆变工作时,α>π/2而β<π/2。

4、逆变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电路在逆变状态运行时,如果出现晶闸管换流失败,则变流器输出电压与直流电压将顺向串联并相互加强,由于

回路电阻很小,必将产生很大的短路电流,以至可能将晶闸管和变压器烧毁,上述事故称之为逆变失败或叫做逆变颠覆。

(1) 触发电路工作不可靠(造成脉冲丢失或延迟以及触

发功率不够)

(2) 晶闸管出现故障;

(3) 如果晶闸管参数选择不当,例如额定电压选择裕量不足, 或者晶闸管存在质量问题,都会使晶闸管在应该阻断的时候丧失了阻断能力

(4)

交流电源出现异常

从逆变电路电流公式 (5)

电路换相时间不足

一般取βmin 为30°~35°,以保证逆变时正常换流。 一般在触发电路中均设有最小逆变角保护,触发脉冲移相时, 确保逆变角β不小于βmin 。

例如,两个电机一个工作在整流(电动机)状态, 另一个工作在逆变(发电机)状态。

(1) 应知道U d 、E D 及i d 的方向;

(2) 应知道E D 与U d 的大小关系;

(3) 当α与β的最小值均为30°时, 控制角α的移相范围为多少?

R

U E I

d

D d -=

3、(1) 整流时Ud>Ed,逆变时Ed>Ud;(2) 整流时:30~90度,逆变时:90~150

VI 三相相控整流电路

1、共阴极接法和共阳极接法整流电路中晶闸管的换流规律;

(1) 共阴极接法(晶闸管换流规律:在阴极电位相同的前提下,阳极电位更高的那相导通);

(2) 在自然换相点之前由于晶闸管承受反向电压,不能导通,因此把自然换相点作为计算触发延迟角α的起点,即该点时α=0o,对应于ωt=30o。

三相半波在一个周期内,ud有三次脉动,脉动的最高频率是150 Hz。

要会画出触发角为任意角度时的输出电压波形和晶闸管的电压波

形。

注意(强调):①对于单相整流电路,控制角α=0°时, ωt=0; ②对于三相整流电路,α=0°时ωt=30 °。

(3) 共阳极接法(晶闸管换流规律:在阳极电位相同的前提下,阴极电位更低的那相导通)

?要会画任一时刻的等效电路,在一个工频周期里可以分成6个等效电路;

?必须对两组中应导通的一对晶闸管同时加触发脉冲。采用宽脉冲(必须大于60°、小于120°,一般取80°~100°)或双窄脉冲(在一个周期内对每个晶闸管连续触发两次,两次脉冲间隔为60°)都可达到上述目的。

2、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优缺点;

三相半波整流电路的特点:变压器绕组中流过的是直流脉动电流,在一个周期中,每相绕组只工作1/3周期,因此存在变压器铁芯直流磁化和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3、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晶闸管导通顺序)及

特点、输出电压数值及会画输出电压波形(给定控制角,画

输出电压波形);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设计

教案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种植)学科 高一年班 任课教师:王云霞 靖宇县那尔轰学校

教师授课表

高一种植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2013至2014年第二学期 那尔轰学校王云霞 植物保护技术是在研究植物病虫草害发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病虫草害进行预测预报,并采取相应对策加以综合治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 2、掌握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 3、掌握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 4、掌握农药应用技术 5、掌握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6、掌握麦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7、掌握棉花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8、掌握油料作物的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9、掌握杂粮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10、掌握主要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11、掌握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12、掌握农田杂草的防除技术 13、掌握农田鼠害的发生于防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掌握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

掌握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 掌握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 掌握农药应用技术 掌握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掌握麦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掌握棉花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2、难点 掌握油料作物的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掌握杂粮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掌握主要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掌握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掌握农田杂草的防除技术 掌握农田鼠害的发生于防治 二、教学资源分析 本书共有十三章容,第一章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要求掌握昆虫的外部形态;掌握昆虫的繁殖、发育习性;掌握昆虫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农业昆虫的主要目、科识别。第二章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要求掌握植物病害概述;掌握植物病害主要病原物的识别;掌握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第三章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要求掌握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预测预报;掌握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第四章农药应用技术,要求掌握农药的基本知识,掌握农药的使用方法;掌握农药的合理安排使用技术;掌握农药的田间药效试验技术。第五章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要求掌握水稻害虫;掌握水稻病害。第六章麦类主要病虫害

自动化概论复习提纲

自动化概论复习提纲 1、何谓“自动化”? 自动化是指机器或装置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按规定的程序或指令自动地进行操作或运行。广义的讲,自动化还包括模拟或再现人的智能活动。 2、自动化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自动控制和信号处理 3、什么是系统? 系统是指由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一些部分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 4、什么是控制? 控制是指为了改善系统的性能或达到特定的目的,通过信息的采集和加工而施加到系统的作用。 5、什么是信息? 信息是指符号、信号或消息所包含的内容,用来消除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不确定性。 6、什么是管理? 管理是指为了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来达到一定的目标而对社会或其组成部分施加的一种控制。 7、什么是决策? 决策是指最优地达到目标,对若干准备行动的方案进行选择。 8、什么是反馈? 反馈是指将系统的实际输出和期望输出进行比较,,形成误差,从而为确定下一步的控制行为提供依据。 9、什么是技术? 技术是指人类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改变或控制其环境的手段和活动,是人类活动的一个专门领域。 10、什么是工程? 工程是指应用科学知识使用自然资源最好的为人类服务的专门技术。 11、科学的任务是什么? 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真理,作为人们改造世界的指南。 12、什么是调节? 调节是指通过系统的反馈信息自动校正系统的误差,使诸如温度、速度、压力或位置等参量保持恒定或在给定的范围之内的过程。 13、西南大学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人格健全基础扎实能力突出素质全面 14、闭环控制系统有一条反馈通道 15、闭环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的特征:作用信号按闭环传递,系统的输出对控制作用具有直接影响。 16、闭环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有哪3个机能? (1)测量被控量 (2)将测量到的被控量与给定的期望值比较 (3)根据比较的结果(偏差或误差)修正被控量 17、什么是单变量系统? 只有一个输入量和一个输出量的自动控制系统,又称为单数单输出系统

电子测量与仪器论文

电子测量原理论文 模拟式万用表在电子测量中的应用 班级:电子信息工程 学号:20114075163 姓名:于运佳 日期:2014.4.5

模拟式万用表与数字万用表的比较,数字式万用表为何不能取代模拟表。本文重点介绍模拟式万用表在的电工电子测量中的相关应用和原理。 万用表是身边必备的测量器具之一。在电工测量仪表中,最大众化的万用表是一种集元器件的检验、电路的导通试验、电源电压检验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仪表,应用起来十分便利。万用表具有直流电压、直流电流、交流电压、交流电流(模拟万用表中没有)以及电阻等五种基本测量功能。还可以具有蓄电池检验、温度测量和晶体三极管hFE特性检验等测量功能。 万用表中,有指针型的模拟式万用表和数字显示的数字式万用表。 1指针表和数字表 1.1指针表和数字表的比较和选用 (1)指针表读取精度较差,但指针摆动的过程比较直观,其摆动速度幅度有时也能比较客观地反映了被测量的大小;数字表读数直观,但数字变化的过程看起来很杂乱,不太容易观看。 (2)指针表内一般有两块电池,一块低电压的 1.5V,一块是高电压的9V 或15V,其黑表笔相对红表笔来说是正端。数字表则常用一块6V或9V的电池。在电阻档,指针表的表笔输出电流相对数字表来说要大很多,用R×1Ω档可以使扬声器发出响亮的“哒”声,用R×10kΩ档甚至可以点亮发光二极管(LED)。 (3)指针表内阻一般在20KΩ/V左右,相对数字表来说比较小,测量精度相比较差。某些高电压微电流的场合甚至无法测准,因为其内阻会对被测电路造成影响。数字表电压档的内阻很大,一般在11M,使流入仪表的电流近似为零,其电池内阻引起的电压降可以忽略。但极高的输出阻抗使其易受感应电压的影响,在一些电磁干扰比较强的场合测出的数据可能是虚的。 (4)模拟式指针表的标尺盘上很多,使用时也要注意档位转换和测量量程的切换,使用复杂。数字式表使用简单,即使没有电学知识亦可以放心使用总之,在相对来说大电流高电压的模拟电路测量中适用指针表,比如电视机、音响功放。在低电压小电流的数字电路测量中适用数字表,比如BP机、手机等。不是绝对的,可根据情况选用指针表和数字表。图片如下:

植物保护技术教材

《植物保护技术》第一章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昆虫的成虫体躯分为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三体段,每个体段由若干_______组成,并具有不同的附器。 2、对昆虫生长发育、繁殖活动影响最大的三个环境因素是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3、昆虫的天敌主要有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三大类。 4、我国的植保方针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昆虫头部的附器主要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6、昆虫的体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7、咀嚼式口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 五部分组成。 8、与咀嚼式口器相比,刺吸式口器的主要特点是:_____ _________。 9、全变态昆虫的个体发育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虫态;而不全变态昆虫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虫态。 10、昆虫的触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节构成。 11、根据蛹的形态可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类型。 12、昆虫的繁殖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常见的螟蛾科昆虫中,为害玉米的是________。 14、由于昆虫的头部分布着感觉器官和取食器官,所以说头部是昆虫的______中心;胸部是昆虫的________中心;腹部是昆虫的________________中心。 15、农业害虫主要口器类型有__________(如粘虫)和__________(如蚜虫)。 16、植物的抗虫性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昆虫的发育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_______,第二阶段是_________。 18、螨类属于__________门,__________纲。 19、鳞翅目昆虫属于__________变态。蚜虫属于__________变态。 20、昆虫中胸上着生的运动器官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1、黑光灯诱杀害虫是依据许多昆虫对__________光反应敏感而设计的。

武汉大学-电子测量原理期末习题及答案汇总讲课讲稿

第一章测量的基本原理 一、填空题 1 .某测试人员在一项对航空发动机页片稳态转速试验中,测得其平均值为20000 转/ 分 钟(假定测试次数足够多)。其中某次测量结果为20002 转/ 分钟,则此次测量的绝对误差△x =______ ,实际相对误差=______ 。 答案: 2 转/ 分钟,0.01 %。 2 .在测量中进行量值比较采用的两种基本方法是________ 和________ 。 答案: 间接比较法,直接比较法。 3 .计量的三个主要特征是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 答案: 统一性,准确性,法律性。 4 .________ 是比较同一级别、同一类型测量标准的一致性而进行的量值传递活动。 答案: 比对。 5 .计算分贝误差的表达式为,其中称为______ 。 答案: 相对误差 6 .指针偏转式电压表和数码显示式电压表测量电压的方法分别属于______ 测量和______ 测量。 答案: 模拟,数字 7 .为了提高测量准确度,在比较中常采用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如______ 法、______ 法、______ 法。 答案: 微差、替代、交换 二、判断题: 1 .狭义的测量是指为了确定被测对象的个数而进行的实验过程() 答案: 错 2 .基准用来复现某一基本测量单位的量值,只用于鉴定各种量具的精度,不直接参加测量。 答案: 对 3 .绝对误差就是误差的绝对值() 答案: 错 4 .通常使用的频率变换方式中,检波是把直流电压变成交流电压() 答案: 错 5 .某待测电流约为100mA 。现有两个电流表,分别是甲表:0.5 级、量程为0~400mA ;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教学文案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

教案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种植)学科 高一年班 任课教师:王云霞 靖宇县那尔轰学校

教师授课表

高一种植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2013至2014年第二学期 那尔轰学校王云霞 植物保护技术是在研究植物病虫草害发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病虫草害进行预测预报,并采取相应对策加以综合治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 2、掌握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 3、掌握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 4、掌握农药应用技术 5、掌握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6、掌握麦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7、掌握棉花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8、掌握油料作物的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9、掌握杂粮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10、掌握主要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11、掌握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12、掌握农田杂草的防除技术 13、掌握农田鼠害的发生于防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掌握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 掌握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 掌握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 掌握农药应用技术 掌握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掌握麦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掌握棉花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2、难点 掌握油料作物的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掌握杂粮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掌握主要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掌握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掌握农田杂草的防除技术 掌握农田鼠害的发生于防治 二、教学资源分析 本书共有十三章内容,第一章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要求掌握昆虫的外部形态;掌握昆虫的繁殖、发育习性;掌握昆虫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农业昆虫的主要目、科识别。第二章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要求掌握植物病害概述;掌握植物病害主要病原物的识别;掌握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第三章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要求掌握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预测预报;掌握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第四章农药

华南理工大学线性系统理论考博试题answer

一、 1、 求脉冲响应函数 系统脉冲响应为: ...)4()3()2()1()(+-+-+-+-=t t t t t g f δδδδ ∑∞ =-=1 )(i i t δ 传递函数为: s s i i s s f f e e e e t g L s g --∞ =---=?==∑1)())(()(0 2、 已知)sin(t r π=,求输出响应 系统响应; ?? ?=?≤≤-?-=other n n t n t t y 0 3.2.1212) sin()( π 3、 判断系统是否BIBO 稳定?若是请证明,若不是请举例论证结论 不是BIBO 稳定,令系统输入为: )()(t t y ε=,则系统输出在∞→t 时,趋于无 穷 4、 上述系统可否用频域法求取结论 不能,系统的传递函数不是有理分式 二、已知系统: bu Ax x += ,其中k ξξξ 21,为k 个特征向量,k

)(2211k k At At e b e ξξξ??++??+???=? k At k At At e e e ξξξ???++???+???= 2211 k t k t t k e e e ξξξλλλ???++???+???= 221121 []????? ?? ???????????????=t k t t k k e e e λλλξξξ 21212 1(k λλλ 21为特征向量对应的特征 根) τ τ τ d e bb e T A t T A ?0 [][ ] ????? ? ?????????????????? ??????????????=?k k t k k d e e e e e e k k ξξξτξξξτ λτλτ λτλτλτλ 2121 0212 1212 1 因而有: n k d e bb e rank T A t T A <≤?)(0 ττ τ 系统不可控 2、 举例说明该系统不完全能控 略 3、 若该系统能控模态稳定,不能控模态不稳定,试问系统初始状态满足什么条件系统状态 最终趋向于0?并说明理由。 (不懂) 三、下图中,u 为电流源,y 为a ,b 两点间的电压,R =1Ω,C = 1F R R a b y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第三章

教案(课时备课) 课程名称:植物保护技术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教学进程:第9次课第3章第一节学时:1 使用教材:《植物保护技术(第二版)》肖启明欧阳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内容(按节): 第3章植物病虫害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 第一节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预测预报 一、植物病虫害调查的内容 (一)发生和为害情况调查。 (二)病虫或天敌发生规律的调查。 (三)越冬情况调查。 (四)防治效果调查。 二、植物病虫害调查的取样方法 最常用的病虫调查取样方法有:五点式、单对角线式、双对角线式、棋盘式、平行线式和“Z”字形取样。不同的取样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病虫分布类型。一般来说,五点式、单对角线式适用于田间分布均匀的病虫,而双对角线式、棋盘式、平行线式适用于田间分布不均匀的病虫,“Z”字形取样则适于田边分布比较多的病虫。 三、植物病虫害调查的记载方法 参看书中“玉米螟产卵及孵化情况调查记载表” 四、植物病虫害调查统计 1.被害率:反映病虫为害的普遍程度 有虫(有病)单位数 被害率= ————————————×100% 调查单位总数 2.虫口密度:表示单位面积内的虫口数量 调查总虫数 虫口密度= ————————— 调查面积 虫口密度也可用百株虫数表示: 查得总活虫数 百株虫数= ——————————×100 调查总株数 3.病情指数:取样点的每个样本,按病情严重度分级标准,调查出各级样本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出病情指数. ∑(各级病株数×各级代表数值) 病情指数= ————————————————×100% 调查总样本数×最高级代表数值 未受害田平均产量或产值—受害田平均产量或产值 4.损失率= ————————————————————————×100% 未受害田平均产量或产值 五、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 病虫害的发生消长都有它的规律,人们有目的地针对某种病虫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然后结合掌握的历史资料、天气预报等,对该病虫的发生趋势加以估计匡算,这一工作叫预测。将预测的结果通过电话、广播、文字材料等多种形式,通知有关单位做好准备,及

线性系统理论

Linear Systems Theory: A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pproach 线性系统理论: 结构分解法 Ben M. Chen (陈本美) 新加坡国立大学 Zongli Lin(林宗利)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 Yacov Shamash (雅科夫 司马诩)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

此书献给我们的家人 前两位作者谨以这中译版献给他们的母校 厦门大学

目录 绪论 1 导论和预览 1.1 背景 1.2 各章预览 1.3 符号和术语 2 数学基础 2.1 导论 2.2 矢量空间和子空间 2.3 矩阵代数和特性 2.3.1 行列式、逆和求导 2.3.2 秩、特征值和约当型 2.3.3 特殊矩阵 2.3.4 奇异值分解 2.4 范数 2.4.1 矢量范数 2.4.2矩阵范数 2.4.3 连续时间信号范数 2.4.4 离散时间信号范数 2.4.5 连续时间系统范数 2.4.6 离散时间系统范数 3 线性系统理论复习 3.1 导论 3.2 动态响应 3.3 系统稳定性 3.4 可控性和可观性 3.5 系统可逆性 3.6 常态秩、有限零点和无限零点3.7 几何子空间 3.8 状态反馈和输出馈入的特性3.9 练习

4 无驱动和/或无检测系统的分解 4.1 导论 4.2 自治系统 4.3 无驱动系统 4.4 无检测系统 4.5 练习 5. 正则系统的分解 5.1 导论 5.2 SISO系统 5.3 严格正则系统 5.4 非严格正则系统 5.5 结构化分解特性的证明 5.6 系统矩阵的Kronecker型和Smith型5.7 离散时间系统 5.8 练习 6 奇异系统的分解 6.1 导论 6.2 SISO奇异系统 6.3 MIMO描述系统 6.4 定理6.3.1的证明和性质 6.5 离散时间奇异系统 6.6 练习 7 双线性变换的结构化映射 7.1 导论 7.2 连续到离散时间系统的映射 7.3 离散时间到连续时间系统的映射7.4 定理7.2.1的证明 7.5 练习 8 系统因子分解 8.1 导论 8.2 严格正则系统 8.3 非严格正则系统 8.4 离散时间系统 8.5 练习 9 通过选择传感器/执行器实现的结构配置9.1 导论 9.2 同时有限和无限零点结构配置 9.2.1 SISO系统 9.2.2 MIMO系统

线性系统理论历年考题

说明: 姚老师是从07还是08年教这门课的,之前的考题有多少参考价值不敢保证,也只能供大家参考了,重点的复习还是以课件为主,把平时讲的课件内容复习好了,考试不会有问题(来自上届的经验)。 祝大家考试顺利! (这个文档内部交流用,并感谢董俊青和兰天同学,若有不足请大家见谅。) 2008级综合大题 []4001021100101 1 2x x u y x ???? ????=-+????????-????= 1 能否通过状态反馈设计将系统特征值配置到平面任意位置? 2 控规范分解求上述方程的不可简约形式? 3 求方程的传递函数; 4 验证系统是否渐近稳定、BIBO 稳定、李氏稳定; 5 可能通过状态反馈将不可简约方程特征值配置到-2,-3?若能,确定K ,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6 能否为系统不可简约方程设计全阶状态观测器,使其特征值为-4,-5; 7画出不可简约方程带有状态观测器的状态反馈系统结构图。 参考解答: 1. 判断能控性:能控矩阵2 14161 24,() 2.0 0M B AB A B rank M ?? ?? ??==-=???????? 系统不完全可控,不能任意配置极点。

2 按可控规范型分解 取M 的前两列,并加1与其线性无关列构成1 1 401200 1P -?? ??=-?????? ,求得120331 1066 00 1P ?? ????? ?=-????????? ? 进行变换[] 1 1 20831112,0,2 2 26000 1 A PAP B PB c cP --? ? ?? ???? ????=-====???? ??????????? ? 所以系统不可简约实现为[]08112022x x u y x ?????=+???????????=? 3. 1 2(1)(1)2(1)()()(4)(2)(1) (4)(2) s s s G s c sI A B s s s s s --+-=-= = -++-+ 4. det()(4)(2)(1)sI A s s s -=-++, 系统有一极点4,位于复平面的右部,故不是渐近稳定。 1 2(1)()()(4)(2) s G s c sI A B s s --=-= -+,极点为4,-2,存在位于右半平面的极点,故系统不 是BIBO 稳定。 系统发散,不是李氏稳定。 5. 可以。令11 228,12T k k k k A Bk k +???? =+=??? ??? ?? 则特征方程[]2 112()det ()(2)28f s sI A Bk s k s k k =-+=-++-- 期望特征方程* 2 ()(2)(3)56f s s s s s =++=++

线性系统理论多年考题和答案

2008级综合大题 []400102110010112x x u y x ????????=-+????????-????=& 1 能否通过状态反馈设计将系统特征值配置到平面任意位置? 2 控规范分解求上述方程的不可简约形式? 3 求方程的传递函数; 4 验证系统是否渐近稳定、BIBO 稳定、李氏稳定;(各种稳定之间的关系和判定方法!) 5 可能通过状态反馈将不可简约方程特征值配置到-2,-3?若能,确定K ,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6 能否为系统不可简约方程设计全阶状态观测器,使其特征值为-4,-5; 7画出不可简约方程带有状态观测器的状态反馈系统结构图。 参考解答: 1. 判断能控性:能控矩阵21416124,() 2.000M B AB A B rank M ?? ????==-=???? ???? 系统不完全 可控,不能任意配置极点。 2 按可控规范型分解 取M 的前两列,并加1与其线性无关列构成1140120001P -????=-??????,求得1203311066 001P ?? ?? ?? ??=-?????? ???? 进行变换[]11 20831112,0,22260001A PAP B PB c cP --? ??????? ????=-====???? ???????? ????

所以系统不可简约实现为[]08112022x x u y x ?????=+?????????? ?=? & 3. 12(1)(1)2(1) ()()(4)(2)(1)(4)(2) s s s G s c sI A B s s s s s --+-=-= =-++-+ 4. det()(4)(2)(1)sI A s s s -=-++,系统有一极点4,位于复平面的右部,故不是渐近稳定。 12(1) ()()(4)(2) s G s c sI A B s s --=-= -+,极点为4,-2,存在位于右半平面的极点,故系统不 是BIBO 稳定。 系统发散,不是李氏稳定。 5. 可以。令11228,12T k k k k A Bk k +???? =+=???????? 则特征方程[]2 112()det ()(2)28f s sI A Bk s k s k k =-+=-++-- 期望特征方程*2 ()(2)(3)56f s s s s s =++=++ 比较上两式求得:728T k -?? =??-?? 6. 可以。设12l L l ??=????,则11222821222l l A LC l l --?? -=? ?--?? 特征方程2 2121()(222)1628f s s l l s l l =+-++-- 期望特征方程*2 ()(4)(5)920f s s s s s =++=++ 比较得:103136L ???? =????????

植物保护技术

《植物保护技术》复习题及答案 作业题一 1、何为变态?变态有几种类型? 变态: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经过不断的新城代谢,不仅体积增大,而且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也发生一系列变化,从而形成几个不同的发育阶段。主要分为全变态、不完全变态两种类型。 2、何谓世代,何谓生活史 世代:昆虫自卵或幼虫离开母体发育到成虫性成熟能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周期称为一个世代。 生活史:指昆虫从当年越冬虫态开始活动起到第二年冬季结束止的发育过程。 3、昆虫纲分目的主要依据是什么,与农业生产关系比较密切的有哪几个目? ⑴昆虫分目的主要依据是翅的类型 ⑵与农业生产关系比较密切的目主要有直翅目、膜翅目、鳞翅目、半翅目、同翅目、双翅目、鞘翅目、缨翅目、脉翅目。 4、如何从形态上和生活习性上区别鳞翅目中蛾、蝶两大类群? ⑴形态上:蝶类触角球杆状,休息时翅竖立在体背;蛾类触角多型,但没有球杆状,休息时翅多平展或背覆 ⑵生活习性:蝶类多在白天活动,蛾类多在夜间活动,喜欢趋向夜间开放、颜色浅淡而香味浓郁的花朵,有趋光性。 5、比较螨类与昆虫的主要形态区别? 螨类成虫足4对,无触角,昆虫成虫足3对,有触角。 6、如何区别鳞翅目幼虫与膜翅目叶蜂幼虫 鳞翅目幼虫腹足4对臀足1对,膜翅目叶蜂幼虫腹足6-7对臀足1对。 7、完全变态昆虫发育和不完全变态昆虫发育各分几个阶段,分别是什么 完全变态昆虫发育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不完全变态昆虫发育分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 8、何为有效积温法则? 有效积温法则: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从外界获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发育阶段,而且各发育阶段需要的总热量为一常数:K=N(T-C),其中N为时间(天数),T为发育阶段内的平均温度,C为发育起点温度,K为有效积温常数。 作业题二 1、真菌的营养体有哪几种变态类型? ⑴吸器,⑵菌核、菌索、子座。 2、植物病害的病状、病症类型有哪些? 病状: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 病征: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粒状物、脓状物 3、植物病毒主要有什么构成? 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 4、植物的非侵染性病原常见有哪些? 答:⑴营养失调,包括营养缺乏和营养过量 ⑵水分失衡 ⑶温度过高或过低,包括冷害、冻害、热害。 ⑷环境污染。 5、如何诊断不同类型的侵染性病害?

随机过程第4章离散部分复习题与参考答案

大学本科课程《随机过程》第4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主讲教师:何松华 教授 30.设X(n)为均值为0、方差为 2 的离散白噪声,通过一个单位脉冲响应为h(n)的线 性时不变离散时间线性系统,Y(n)为其输出,试证: 2 [()()](0)E X n Y n h σ=,22 20 ()Y n h n σσ ∞ ==∑ 证:根据离散白噪声性质,220 ()[()()]()0 X m R m E X n m X n m m σ σδ?==+==? ≠? 0 ()()()()()m Y n X n h n X n m h m ∞ ==?=-∑ 220 [()()]{()()()][()()]() ()()()()(0) m m X m m E X n Y n E X n X n m h m E X n X n m h m R m h m m h m h σδσ∞∞ ==∞∞ ===-=-===∑∑∑∑ 1212122 2 11220 2 1 2 1 2 212100 00 [()]{()()()()] [()()]()()[()()]() Y m m m m m m E Y n E X n m h m X n m h m E X n m X n m h m h m m m h m h m σσ δ∞∞ ==∞∞∞∞ ======--= --=-∑∑∑∑∑∑ (对于求和区间的每个m 1,在m 2的区间存在唯一的m 2=m 1,使得21()0m m δ-≠) 12 2 2110 ()()()m n h m h m h n σ σ ∞ ∞ ====∑∑(求和变量置换) 31.均值为0、方差为 2 的离散白噪声X(n)通过单位脉冲响应分别为h 1(n)=a n u(n)以及 h 2(n)=b n u(n)的级联系统(|a|<1,|b|<1),输出为W(n),求W 2。 解:该级联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为 121 2 1 1 1 00()()()()()()() 1(/)() 1/n m m m m m n n n n n n m m n n m m h n h n h n h n m h m a u n m b u m b b a a b a b a a u n a b a a b ∞∞ -=-∞=-∞+++-===?= -=---?? ==== ?--?? ∑∑∑∑ 参照题30的结果可以得到

现代控制理论试卷答案与解析

现代控制理论试卷作业 一.图为R-L-C 电路,设u 为控制量,电感L 上的支路电流 11121222121212010Y x U R R R R Y x R R R R R R ????????????=+????????-????+++???????? 和电容C 上的电压2x 为状态变量,电容C 上的电压2x 为输出量,试求:网络的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注意指明参考 方向)。 解:此电路没有纯电容回路,也没有纯电感电路,因有两个储能元件,故有独立变量。 以电感L 上的电流和电容两端的电压为状态变量,即令:12,L c i x u x ==,由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可得电压方程为: 从上述两式可解出1x ?,2x ? ,即可得到状态空间表达式如下: ??????21y y =????????++-211212110R R R R R R R ??????21x x +u R R R ????????+2120 二、考虑下列系统: (a )给出这个系统状态变量的实现; (b )可以选出参数K (或a )的某个值,使得这个实现或者丧失能控性,或者丧失能观性,或者同时消失。 解:(a )模拟结构图如下: 则可得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b ) 因为 3023A -??=??? 0013 k k a -??-??-? 110b ????=?????? 所以:当1a =时,该系统不能控;当1a ≠时,该系统能控。 又因为:[2C = 1 ]0 所以:当0k =或1a =时,该系统不能观;当0k ≠且1a ≠时,该系统能观。 综上可知:当1a =时或0k =且1a =时,该系统既不能控也不能观。 三、已知系统. Ax x =?的状态转移矩阵为: (1)试确定矩阵A ,并验证At e 确为上式。

植物保护技术作业及答案教案资料

植物保护技术作业及 答案

《植物保护技术》复习题及答案 《植物保护技术》复习题及答案 作业题一 1、何为变态?变态有几种类型? 变态: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经过不断的新城代谢,不仅体积增大,而且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也发生一系列变化,从而形成几个不同的发育阶段。主要分为全变态、不完全变态两种类型。 2、何谓世代,何谓生活史 世代:昆虫自卵或幼虫离开母体发育到成虫性成熟能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周期称为一个世代。 生活史:指昆虫从当年越冬虫态开始活动起到第二年冬季结束止的发育过程。 3、昆虫纲分目的主要依据是什么,与农业生产关系比较密切的有哪几个目? ⑴昆虫分目的主要依据是翅的类型 ⑵与农业生产关系比较密切的目主要有直翅目、膜翅目、鳞翅目、半翅目、同翅目、双翅目、鞘翅目、缨翅目、脉翅目。 4、如何从形态上和生活习性上区别鳞翅目中蛾、蝶两大类群? ⑴形态上:蝶类触角球杆状,休息时翅竖立在体背;蛾类触角多型,但没有球杆状,休息时翅多平展或背覆 ⑵生活习性:蝶类多在白天活动,蛾类多在夜间活动,喜欢趋向夜间开放、颜色浅淡而香味浓郁的花朵,有趋光性。 5、比较螨类与昆虫的主要形态区别? 螨类成虫足4对,无触角,昆虫成虫足3对,有触角。 6、如何区别鳞翅目幼虫与膜翅目叶蜂幼虫 鳞翅目幼虫腹足4对臀足1对,膜翅目叶蜂幼虫腹足6-7对臀足1对。 7、完全变态昆虫发育和不完全变态昆虫发育各分几个阶段,分别是什么 完全变态昆虫发育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不完全变态昆虫发育分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 8、何为有效积温法则? 有效积温法则: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从外界获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发育阶段,而且各发育阶段需要的总热量为一常数:K=N(T-C),其中N为时间(天数),T为发育阶段内的平均温度,C为发育起点温度,K为有效积温常数。 作业题二

电子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电子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B05207 学分:2.5 学时:40学时(理论30学时,实验10学时) 先修课程: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等课程 后续课程:智能仪器仪表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建议教材:张永瑞.电子测量技术(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6-1). 开课单位: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电子测量》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包括电子测量的基本原理、测量误差分析、主要电子仪器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电参数的测试方法以及该领域的最新发展等。电子测量是现代科学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是从事现代电子科学研究的必备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标志性课程。其特点是综合性强、实践性突出、应用面广泛。电子测量综合应用了电子、计算机、通信、控制等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电子测量和仪器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开拓学生思路,培养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严肃认真,求实求真的科学作风,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从事研发工作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一)电子测量与计量的基本概念(2学时) 1.教学内容 测量和电子测量;电子测量的内容与特点;电子测量的一般方法;电子测量仪器概述;计量的基本概念。信息的获取原理,测量的基本实现技术。 2.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测量与计量的基本概念,测量误差的概念与来源,测量的量值比较原理。 难点:测量的量值比较原理。 3.教学要求 (1)了解常用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的分类; (2)掌握计量的概念; (3)掌握电子测量的概念、特点; (4)掌握电子测量常用仪器和常用方法。 4. 课外学习要求 列举常用电子测量的实例,归纳电子测量方法及仪器的类别。 (二)测量误差分析及处理(2 学时)

植物保护技术综合试题修订稿

植物保护技术综合试题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植物保护技术》综合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分,共15分。) 1、昆虫的成虫体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体段,个体段由若干_______组成,并具有不同的附器。 2、对昆虫生长发育、繁殖活动影响最大的三个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 3、昆虫的天敌主要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 4、细菌、真菌、病毒主要的繁殖方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5、病虫害的预测,按预测的内容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6、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程一般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四个时期。 7、水稻纹枯病菌主要以_______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________和________在病稻草、田边杂草及其它寄主上越冬。 8、植物的抗病机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除草剂的选择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分布于我国所有果区,是果树食心虫类最常见的一种是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6分)。 1、瓢虫的前翅为() A:复翅B:鞘翅C:半鞘翅D:膜翅 2、与不完全变态相比,全变态昆虫特有的虫态是() A:卵B:幼虫C:蛹D:成虫 3、有效积温定律公式K=N*(T—To),T表示() A:有效积温B:发育天数C:发育环境平均温度D:发育起点 4、下列反映病虫危害普遍程度的是() A:被害率B:虫口密度C:病情指数D:损失率 5、属于细菌性病害的是() A:水稻白叶枯病B:棉花黄萎病C:苹果树腐烂病D:小麦锈病 6、用50%辛硫磷乳油拌种,若拌种的有效浓度为%,100千克种子需50%的辛硫磷乳油(种子作稀释剂)的千克数为() A:B:C:D: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8分)

2013年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线性系统理论》

中南大学2013年全国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线性系统理论》考试大纲 I.考试性质 线性系统理论是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基础课。本门考试的应考范围以基于状态空间描述和方法的现代控制理论为主,注重考察考生是否已经掌握控制学科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它的评价标准是本学科或者相近学科的优秀硕士毕业生能达到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控制学科基础知识,并有利于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II.考查目标 线性系统理论考试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意考查运用控制理论的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生应能: 1、全面掌握线性系统理论的基本知识; 2、运用线性系统理论的基本原理,建立控制系统状态空间方程,并分析其能控性、能观性与稳定性等; 3、运用线性系统理论的基本原理,计算分析控制系统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所列题目全部为必答题。 二、答卷时间:180分钟 三、题型比例:全部题型为计算、分析题,满分100分。 四、主要参考书目: 郑大钟编著,线性系统理论(第一部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二版。 Ⅳ.考查内容 一、线性系统的数学描述 系统的传递函数描述,状态空间描述,两种描述形式的比较和相互转换。 线性系统在坐标变换下的特性。组合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 二、线性系统的运动分析 状态转移矩阵及其性质。脉冲响应矩阵。线性时变系统运动分析。线性

定常系统的运动分析。线性连续系统的时间离散化。线性离散系统的运动分析。 三、线性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测性 线性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测性的定义。线性连续系统(含时变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测性判据。线性离散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性判据。对偶原理。能控、能观测与传递函数。线性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性指数。能控和能观测规范形。线性系统的结构分解。 四、系统运动的稳定性 Lyapunov意义下运动稳定性的定义。Lyapunov第二方法的主要定理。线性系统稳定性判据。离散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判据。系统的外部稳定性和内部稳定性。 五、线性反馈系统的综合 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极点配置问题及其解的存在条件。状态反馈极点配置问题的求解方法。状态反馈可镇定条件和算法。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问题。全维和降维状态观测器。引入观测器的状态反馈控制系统的特性。

武汉大学电子测量原理期末习题及答案..

武汉大学电子测量原理期末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测量的基本原理 一、填空题 1 .某测试人员在一项对航空发动机页片稳态转速试验中,测得其平均值为20000 转/ 分钟(假定测试次数足够多)。其中某次测量结果为2000 2 转/ 分钟,则此次测量的绝对误差△x =______ ,实际相对误差答案: =______ 。 2 转/ 分钟,0.01 %。 2 .在测量中进行量值比较采用的两种基本方法是________ 和________ 。答案: 间接比较法,直接比较法。 3 .计量的三个主要特征是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答案: 统一性,准确性,法律性。 4 .________ 是比较同一级别、同一类型测量标准的一致性而进行的量值传递活动。答案: 比对。 ,其中 称为______ 。

5 .计算分贝误差的表达式为答案: 相对误差 6 .指针偏转式电压表和数码显示式电压表测量电压的方法分别属于______ 测量和______ 测量。答案: 模拟,数字7 .为了提高测量准确度,在比较中常采用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如______ 法、______ 法、______ 法。答案: 微差、替代、交换二、判断题: 1 .狭义的测量是指为了确定被测对象的个数而进行的实验过程()答案: 错2 .基准用来复现某一基本测量单位的量值,只用于鉴定各种量具的精度,不直接参加测量。答案: 对 3 .绝对误差就是误差的绝对值()答案: 错 4 .通常使用的频率变换方式中,检波是把直流电压变成交流电压()答案:

错 5 .某待测电流约为100mA 。现有两个电流表,分别是甲表:0.5 级、量程为0~400mA ; 乙表1.5 级,量程为0~100mA 。则用甲表测量误差较小。答案: 错 6 .在电子测量中,变频是对两个信号的频率进行乘或除的运算。答案: 错 三、选择题: 1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测量基本要素的是____ 。 A 、被测对象 B 、测量仪器系统 C 、测量误差 D 、测量人员答案: C 2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的是______ 。 A 、坎德拉(cd ) B 、开尔文(K ) C 、摩尔(mol ) D 、千米(km )答案: D 3 .下列不属于测量误差来源的是______ 。

《线性系统理论》试卷及答案

C 2 《线性系统理论》试卷及答案 1、(20分)如图所示RLC 网络,若e(t)为系统输入变量r(t),电阻R 2两端的电压为输出量y(t),选定状态变量为 x 1(t)=v 1(t),x 2(t)=v 2(t),x 3(t)=i(t) 要求列写出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 2、(15分)求出下面的输入输出描述的一个状态空间描述。 y (4)+4y (3)+3y (2)+7y (1)+3y=u (3)+ 2u (1)+ 3u 3、(15分)计算下列线性系统的传递函数。 [] 210X 13101X y -????=+???? -????= 4、(10分)分析下列系统的能控性。 0111X X u a b ? ???? =+???? -???? 5、(10分)分析下列系统的能观性。 []1110a X X y X b ? ??==-???? 6、(15分)判断下列系统的原点平衡状态x e 是否大范围渐近稳定。 122 2112 3x x x x x x ==-- 7、(15分)已知系统的状态方程为 221012000401X X u ? --???? ????=-+????????-???? 试确定一个状态反馈阵K ,使闭环极点配置为λ1*=-2、λ2*=-3、λ3*=-4。

答案: 1、(20分)如图所示RLC 网络,若e(t)为系统输入变量r(t),电阻R 2两端的电压为输出量y(t),选定状态变量为 x 1(t)=v 1(t),x 2(t)=v 2(t),x 3(t)=i(t) 要求列写出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 列出向量表示形式 解出解出解出r x x x L R x x x r x L R x x x x x x C R x x x C x C x r x R x L L L L ???? ??????+????? ???????????????? ?--=??????????+--=-=+=+==++1321113211 31 11 32122222112211333113000x y x x 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