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桂花雨教案新人教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桂花雨教案新人教版

3,桂花雨

【教学目标】

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字,会写“桂花、懂得”等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给作者带来的回忆。

3.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状元成才路”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字,会写“桂花、懂得”等4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给作者带来的回忆。

【教学过程】

板块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1.谜语导入,板书课题。

(1)课件出示谜语:八月放异香。(打一花卉名)

引导: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桂花有什么印象。

(2)板书课题:桂花雨。

2.想象情境,理解课题。

看到这个课文题目,你会想到什么情景?,“桂花雨”是什么意思?用文中的句子说一说。(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3.补充材料,简介作者。

(1)桂花雨给作者琦君的童年生活增添了许多难忘、美好的回忆。作者将这些美好的回忆记录于笔端,写成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桂花雨》。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位作家吧!

课件出示:

琦君(1917—2006),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县瞿溪乡人(今浙江温州

市瓯海区)。当代女作家。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40余部,主要

著作有《永是有情人》《水是故乡甜》《万水千山师友情》《三更有梦书当枕》

《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母亲的金手表》等。

(2)指名学生读作者简介。

【设计意图】以谜语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强化对桂花的“香”这一特点的认识。接着,根据课题,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桂花雨”的情境,感受桂花飘落的美。优美情境的创设,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学习的期待。

板块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指名轮流读课文,随文正音识字。

(2)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互相检查读得是否正确、通顺。

2.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根据时间、地点和人物等要素,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2)引导交流,梳理课文内容。

预设:第1~2自然段写作者儿时在故乡与父亲赏花,独爱桂花的香气;第3~6自然段写作者在故乡院子里,与母亲和乡亲们一起摇桂花的事情;第7~8自然段写作者迁居杭州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设计意图】初读环节,设计了“三读”课文。一读课文,指导学生把课文字音读准;二是让同桌互读课文,旨在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三是默读,思考课后第一题这一中心问题,引导学生梳理课文主要内容。三次读,读的目的清晰,有层次。

板块三,自主识字,抄写词语

1.学习要求会认的字。

(1)字理识字,学习“箩”。

①读句子:“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

课件出示:

箩,形声字。竹表义,篆书之形像竹叶,表示用竹子编成的筐;罗表

声,罗本指细丝编成的捕鸟的网,表示箩是以细竹篾编成的筐。声旁简化。

本义是用竹编制的盛器。

用竹篾编制的器具,大的多用来盛东西,小的多用来淘米:箩筐、淘

箩、稻箩、笸箩。

②引导看图:“箩”是什么意思?(一种竹编的盛器)怎样记住这个字?(上形下声的形声字)

(2)联系生活经验识字,认识“杭”。

①读句子:“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

②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你了解杭州吗?你对杭州有什么印象?(中国丝绸之乡,桂花之乡)

2.学习要求会写的字,读写词语。

(1)读一读下面的词语,同桌之间比一比,看谁读得准确。

课件出示:

桂花,,懂.得,,箩.筐,,糕饼

..,,外婆.,,沉浸.,,缠.着,,茶.叶,,捡.起,,杭州

(2)说说书写带点的字时要注意什么。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书写:“懂、糕、饼、浸、缠、捡”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浸”字右上是“彐”,中间横笔右端不出头。“捡”字右部是“佥”,不要漏掉中间的一横。“茶”字最后两笔都是点。

(4)抄写词语。

3.布置作业。

(1)课后阅读琦君的《桂花雨》全文。

(2)完成课本词语表中本课词语的听写。

【设计意图】通过字理识字、联系生活经验识字、学生提示书写要点等途径学习字词,主要指导学生识字、写字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写字的能力。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桂花给作者带来的快乐。

2.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谈话导入,回顾内容

1.导入:“桂子花开,十里飘香。”摇着故乡的桂花树,桂花纷纷落下,啊,真像是在下雨!这节课,让我们一同到文中去感受那场缤纷香甜的桂花雨吧!

2.学生小声读课文,说说课文给你印象最深的段落。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板书:赏桂花,爱花香;收桂花,摇花乐;带桂花,思故乡。

【设计意图】以“香”和“雨”导入,从味和形两方面突出了桂花雨的美好,再次揭示了课题。引导学生读课文,回顾内容,进一步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叙述顺序,为下面的品读词句、体会感情作铺垫。

板块二,品读“赏桂花”,感知爱花

1.默读课文“忆赏花”部分(第1~2自然段)。勾画出描写作者喜爱桂花的句子,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

2.小组交流:组内交流自己画出的语句及写的批注。根据组员的交流,修改、补充自己的批注。

3.全班交流:作者回忆儿时与父亲赏花的片段中,哪些句子表现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

(1)指名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指名读句子。提问:作者是怎样写出对桂花的喜爱之情的?

(3)指导朗读,读出作者对桂花香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深入文本,与文本对话,才能有自己的认知和体会。本环节通过默读、抓关键句子、批注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自己对桂花的喜爱之情,同时感知到桂花香是作者喜爱桂花的情感源头。

板块三,品读“摇桂花”,体会快乐

1.读重点文段,寻觅“花香”。

(1)引导:桂花的香气沁人心脾,怎能不令人喜爱呢?课文中还有描写桂花香的句子吗?默读课文,回忆“摇花乐”这一部分(第3~6自然段)的内容。

③全班交流。

(2)课件出示描写桂花香的句子。

课件出示:

①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②如果让它开过了,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③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④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⑤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⑥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体会句子的意思,初品“花香”。

(1)指名读句子①,说说“至少”“浸”分别是什么意思。

预设:至少:表示最小的限度。浸:泡,使渗透。这两个词写出了花香浓郁,整个村子都弥漫着桂花香气的美好意境。

(2)想象画面:香气会飘到哪里?人们会有什么表现?

预设:花香会飘到胡家老爷爷、毛家老婆婆等十几户人家的院子里,乡间小路上,村头、村尾,菜地里……人们会深呼吸,使花香沁入肺腑,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个句子写出了桂花香气的浓郁,表达出作者对桂花的喜爱。

(3)指名朗读句子①,提示:读好“香飘十里”“至少”“十几家”“没有不”等词,语气加重,语速舒缓,感受桂花香气的浓郁和悠远,读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4)指名读句子②,说一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预设:这句话写出了摇桂花的原因,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

3.想象场面,感悟“摇花乐”。

(1)提问:大家是怎样摇桂花的呢?指名分角色朗读第5自然段中的对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体会到“我”对摇桂花的渴望、急切的心情,说明“我”非常喜欢摇桂花。

(2)自由读“摇桂花”部分的句子。抓住“使劲地摇”“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想象画面,把自己想象成儿时的作者,说说当时是什么情景。

预设:大人摇,孩子喊,桂花飘落,纷纷扬扬,像一个个调皮的小精灵,落在人们的头发上,飘到肩上,落入怀中……

(3)指导情景朗读:看课文插图,小组内表演朗读第5自然段。

(4)指名读句子③,说一说: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

预设:体会到作者摇桂花时的兴奋、喜悦的心情。

4.联系上下文,再品“花香”。

(1)教师范读第6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桂花明明是中秋节前后开,为什么说“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预设:从“桂花一开”“桂花盛开”“摇落以后”“过年时”等词语中,我们能体会到桂花不仅盛开时香飘十里,而且摇桂花、晒桂花、泡桂花茶、做桂花糕时都能闻到桂花香。从第3自然段母亲念叨送桂花给胡家老爷爷、毛家老婆婆和第4自然段母亲叫大家摇桂花中,我们知道,桂花不仅给“我们”家带来了快乐,也香甜了整个村子里乡亲们的生活。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

教师引读:桂花盛开时,香飘十里——(学生读)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教师引读:摇桂花时,“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学生读)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教师引读:过年时,泡桂花茶,做桂花糕——(学生读)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3)小结:桂花飘香,不仅香甜的气味飘进人们的肺腑,而且,那桂花茶、桂花糕,那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幸福情味也留在每个人的心里。

【设计意图】“摇桂花”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多种形式的读是学生学习课文表达、体会作者“摇花乐”的有效途径。因此,这个环节设计了“寻花香”的目标导读、“悟摇花乐”的情景表演读、“再品花香”的师生引读,在读中将无形的花香变为有形有感的画面和体验。

板块四,品读“带桂花”,感悟思乡

1.引导思考:“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这是为什么呢?

(1)自由读课后“阅读链接”,相机补充资料:

课件出示:

琦君和母亲原先住在浙江温州的瞿溪,家里有个大院子,种满了桂花。她十二岁时,一家人迁居杭州。杭州有个叫“满觉垅”的地方,种满了桂花,香气浓郁。琦君1949年离开家乡,写这篇文章时已经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了,一直没有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

(2)指名读句子⑤⑥,引导:联系“阅读链接”和补充资料,说说你对句子的体会。

预设:字里行间能体会到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杭州的桂花多,而且香飘十里,但母亲比的不是花香的浓淡,而是感情的深与浅,桂花勾起了她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小结:这真是花是故乡香,月是故乡明,水是故乡甜,人是故乡亲。

2.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感悟表达。

教师引读:“于是,我又想起了——(学生接读)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描写桂花香的句子。

【设计意图】体会思乡情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借助拓展的阅读资料和作者的生平资料,感受作者“少小离家,老大难回”的感情。母亲睹桂花思故乡,认为杭州的桂花不如故乡的桂花香的情思显而易见,很好地解决了教学难点。

板块五,体会表达,拓展阅读

1.想一想:课文结尾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说思念故乡,而说思念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呢?(提示:联系本单元前面两篇课文的表达特点来思考)

预设:借助桂花来抒发思乡怀旧之情,把这种情感寄托在充满回忆的童年事物中,让读者读起来回

味无穷。

语文要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来展示朗读,说说喜欢读这部分的原因和为什么这么读。

3.拓展延伸:推荐学生课后阅读《琦君说童年》。

【设计意图】学生在领悟文章表达特点后,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展示,其实是一个整体回顾课文内容,进一步深入领会文章表达的情感的过程。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桂花雨》以细腻的笔触回忆了作家琦君童年时与桂花有关的生活场景,抒发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童年生活无比怀念的感情。课文以“桂花”为主线贯穿始终,语言清新质朴,情感浓郁。教学时,我主要抓住了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理解重点。

教学时抓住关键词“浸”,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并说说全村“浸”在桂花香气里的情境,感悟桂花香气的浓郁;抓住重点段落,利用分角色朗读,看插图,想象摇桂花的画面,创设表演朗读的情境,体会大家一起收桂花、摇桂花的快乐;利用联系上下文,师生引读,创设闻桂花香、泡桂花茶、做桂花糕的情境,来感悟桂花香甜了整个村子全年的生活。整堂课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深入地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2.有效链接,突破难点。

课文难点是体会叙事中饱含的浓浓的思乡怀旧之情。教学时,除了在读中借助关键句来理解,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外,链接作者思乡的相关文段,补充作者的生平经历,也有助于学生理解作者为什么对童年时故乡的“桂花雨”和“摇花乐”念念不忘。抓住文章结尾,巧妙设问:“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说思念故乡,而说思念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呢?”引导学生由关注文章内容到发现文章的表达特点:寓情于事,寓情于物。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第3课《 桂花雨》(教案)(统编本)

3 桂花雨 1.会认“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箩”等10个生字,理解“婆婆、糕饼”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3.品读重点句子,抓住重点词语,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句子,体会句子中蕴含的感情。 4.学习并运用结合重点语句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 5.想象课文中描写摇桂花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重点 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从“摇花乐”和“桂花雨”中,感悟语言的韵味,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所表达的感情。 1.字词教学。 注意“缠”是翘舌音,读“chán”,“浸”读“jìn”,不读“qīn”。左右结构的字有“懂、糕、饼、浸、缠、捡”6个,都是左窄右宽;上下结构的字有“兰、箩、婆、茶”4个,书写时注意上下的比例。对“糕饼”的理解可以进行看图识字,对“浸”字要结合上下文理解,课文指桂花的香气浓郁,向四周弥漫,村子像被泡在桂花的香气里似的。 2.阅读理解。 注意“缠”是翘舌音,读“chán”,“浸”读“jìn”,不读“qīn”。左右结构的字有“懂、糕、饼、浸、缠、捡”6个,都是左窄右宽;上下结构的字有“兰、箩、婆、茶”4个,书写时注意上下的比例。对“糕饼”的理解可以进行看图识字,对“浸”字要结合上下文理解,课文指桂花的香气浓郁,向四周弥漫,村子像被泡在桂花的香气里似的。 3.表达运用。

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在讲到这句话时,可仿照这个句式让学生练习说话,以便对母亲的话有更具体的感受。如:这里的环境很好,母亲会怎么说?再如:这里的水很甜,母亲会怎么说?课文全部学完以后,可仿照“摇花乐”的片段,以《_______乐》为题,写一段自己童年的生活趣事。 1.预习提纲 (1)课前搜集关于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诗句。 (2)在文中画出2个会认字和10个会写字,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婆婆、糕饼”等由生字组成的词(3)课前思考下列问题:什么叫“桂花雨”?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桂花雨”?课文为什么以《桂花雨》为题? (4)初读课文后,思考并与同学交流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回忆。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初识“桂花雨”,品读“桂花雨”的香。 一、导入课文。 1.(由“雨”这个词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雨?(板书:雨)我们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它?(课件出示相关的词语) 春雨绵绵牛毛细雨细雨如烟 蒙蒙细雨瓢泼大雨狂风骤雨倾盆大雨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教案

桂花雨 教学目标 1.认识“箩、杭”这两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生字,理解“至少、完整”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3.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思乡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思乡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准备:教师收集桂花(数量较多)轻音乐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发阅读期待 师:同学们,“雨”历来为文人骚客所钟爱。历史上以写“雨”而传诵久远的诗文更是数不胜数。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诗作是以“雨”

为主题的呢? 生背诵曾经学过的诗作。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桂花雨》却与以往写雨的文章不尽相同。这是怎样的一篇文章呢?你能从课题中推想到课文可能会写些什么吗? 点评:引导学生通过对课题中的有效信息产生疑问,诱发他们探究文本的欲望,从而激发他们与文本对话的期待。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本大意 师:同学们的推想是否和课文的内容一致呢?请大家打开书,认真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翻看课后的生字表。学生学习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 师:消灭了“拦路虎”,相信大家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更通顺,更流利。 请大家把书立起来读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掉字,不重复,不读错音,不读破句子。行不行? 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等形式让学生汇报读书情况,师生相机评价。师:大家已经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真棒。现在老师想请大家静心地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分别写了哪些内容,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师:把自己思考的结果与小组的同学交流,听听小组同学的意见,如果意见不同,互相讨论讨论。 点评:在初读时,教师安排大量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充分感知文本,对文本有大致的了解,为学习下文做好必要的铺垫。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3.桂花雨(优秀教案 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一花一鸟总关情”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通过所写的事物,或蕴含着作者浓的感情,或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思考。 本单元主要由《白鹭》、《落花生》、《桂花雨》三篇精读课文和《珍珠鸟》1篇略读课文组成。《白鹭》是作家郭沫若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来说明做人的道理,表达了作者许地山的父亲希望他们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期望孩子们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桂花雨》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借助桂花,来展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表达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珍珠鸟》一篇描写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状物散文。课文以细腻亲切的语言描写了“我”为珍珠鸟创造了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抓住珍珠鸟的可爱,表达了“我”与珍珠鸟之间互相信赖、和谐相处的情意。 2.单元重点: (1)阅读时,了解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或说明道理的方法。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知道课文中所描写的具体事物,学习借用具体事物来表达作者心中感情的方法。如:《白鹭》一文的学习中,要鼓励学生关注课文中描写白鹭的语言,通过对全文的读、悟加深了学生对白鹭的了解,从而深刻体会作者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方法;《落花生》一文则抓住花生的特点来说明做人的道理;《桂花雨》则重点抓住抓住桂花的香、乐,来寄托思乡之情;《珍珠鸟》通过叙述珍珠鸟前后对人的变化,抓住珍珠鸟的可爱,来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2)学习书面表达,从阅读课文做起。本单元安排了习作《我的心爱之物》,由于本单元的主题是“一花一鸟总关情”,意味着学生写作的过程就是对前面四篇课文所学表达方法的运用。先回顾前面所学的四篇课文:都是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引导学生找到一样自己喜欢之物,或因美而喜欢,或因有特别的故事而喜欢,或因有特别的含义而喜欢等,而后要会按照习作中的提示:是什么,什么样子,怎么得到,为什么成为心爱之物等来安排自己的习作内容,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来表达自己对这样事物的感受。 【学情分析】 五年级是由儿童向青春期过渡的开始时期。这时候孩子的生理和心理有着明显的变化,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桂花雨》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桂花雨》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桂花雨》教案 语文是其他学科的语言基础,教好语文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是教师值得思考的。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桂花雨》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揣摩词句含义,品读文章优美清新、富有感情的语言。 3、培养学生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导读导议。 2、学生自学,小组合作探究,班级读、评、讲、议的形式相结合。 3、初步感悟作者运用具体的事例,通过细致的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用心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乡之情,学做一个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人。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想象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初步感悟作者运用具体的事例,通过细致的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初步感悟作者运用具体的事例,通过细致的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活动法等教学方法,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激发 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通过课前的预习,学生进行文章内容的梳理,自主发现文章的表达情感和文体特点。 2、围绕教材中提示的自学导读进行学习,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解决,引导学生发 现语言文字背后的情感。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关注语言文字前后的联系,多角度思维。引 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交流预习 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齐读课题。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认为需要同学们注意的字词。预设:(全班交流) 第一行:笨笨的姿态满树的叶子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桂花雨》教案设计

3桂花雨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因此,本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旨在培养学生对文本个性化的解读,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并以文本的内涵熏陶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体会,在体会中学会表达方法。本教案的具体设计思路是: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然后抓住课文重点句段,体会“摇花乐”,并对其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品读,突出“乐”,同时使学生对课文的重点和课题有深入的理解;接着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桂花香,体悟思乡情,进而体会并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搜集有关桂花的资料,并作详细的了解。 2.制作多媒体课件。 3.了解作者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1.搜集作者相关资料,对作者的生平、主要作品等作全面的了解。 2.搜集关于桂花的资料,制作相关资料卡。 3.阅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阅读期待 1.多媒体播放歌曲《童年》,引导学生感受童年的幸福美好。 2.过渡:是啊!童年是五彩缤纷的,那一幕幕往事会永远珍藏在我们心里。现在,请你打开记忆的闸门,捕捉童年生活中最精彩的瞬间,谈一谈童年趣事,好吗?学生自由表达。 3.导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著名女作家琦君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和作

者分享童年的快乐。 4.板书课题:桂花雨。 设计意图:先用优美动听的歌曲把学生轻松、自然地带入那醉人的童年情境中,接着引导学生畅谈童年趣事,最后教师饱含深情地引入新课,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引发孩子们产生与文本对话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提出要求,检测学生自学字词的效果。 (1)会读、会认生字。 (2)理解字义、词义,不理解的查工具书。 2.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通顺。画出生字、新词,不懂的字词问同学或查字典、词典。 3.师生交流,检测学习情况。 (1)掌握易错的字音、字形。 箩:是二声,不是四声。 婆:读pó,不读pé。 浸:读jìn,不读qìn。 缠: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 (2)借助工具书并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 ①指导学生解释词语时,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②让学生联系课文中的具体语言环境理解“欣赏、纷纷、浸”等字词的意思。要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浸”的意思哟! 4.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通顺。 设计意图:提出要求,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语,教师适时点拨学习词语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教案

3桂花雨 文本分析: 本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之情。课文先写“我”小时候对桂花的喜爱,写为什么要摇桂花,接着主要描写了“我”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情景,最后写“我”对童年时代“摇花乐”的怀念。作者以孩子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和纯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之中。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教师在教学本篇课文时,一方面要继续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来理解文章的内容,分清文章的主次;另一方面要通过品析重点语句来体会“摇花乐”中的童趣,激发学生对自己的童年生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婆”等10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摇桂花带给作者的快乐和无穷的回味。 3.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点: 抓住“桂花香”“摇花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1.会认“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婆”等10个生字。理解“姿态、迷人、香飘十里”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初步感知作者小时候摇桂花的乐趣。 1.识记生字新词。 2.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有关童年的游戏图片,播放舒缓的音乐,引导学生感受童年的美好。 导语:童年是一首歌,清脆悦耳;童年是一首诗,耐人寻味。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同学们,你们的童年里发生过哪些趣事呢?你是不是仍然记忆犹新?回忆当时的场景,和同学分享你童年的乐趣吧! 2.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的童年趣事。 示例: 生:我童年里最大的快乐是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捅马蜂窝。我们用长竹竿一捅,看着马蜂像战斗机一样向我们袭来,小伙伴们有的拼命逃窜,有的赶紧趴在地上,还有胆子大的挥舞衣服与这些“勇士”搏斗……,那种刺激,那种惊险,每每回忆起来都让我热血沸腾。 生:我童年里最大的快乐是去小河边野炊。放学后,我们就飞奔回家,按照约定,各自带上各种瓶瓶罐罐,装上油盐酱醋、大米、青豆等来到小河边,然后分工忙活起来。有的搭灶生火,有的烧水,有的洗米,当然还有我们的拿手好戏——在河中捉鱼摸虾。 生:我童年里最大的快乐是在月光下捉萤火虫。吃罢晚饭,我们带上装备,追逐着那一个个发光的小精灵,小心翼翼地把它们引到瓶子中,然后封上盖子。天上的星星亮晶晶,瓶中的“星星”闪烁烁,仿佛两个晶莹的世界。 3.教师简单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小结:看来同学们童年里的趣事真不少啊!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满满的回忆走进课文,跟随作者去体会童年的无限乐趣吧! 4.教师板书课题,理解课题。(教师板书:桂花雨。)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教案

桂花雨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念和对家乡的怀念,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这句话的阅读感受。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思乡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准备:教师收集桂花(数量较多)轻音乐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李白的诗《静夜思》(出示课件2),我们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通过“月”这件事物来表达思乡之情。是啊,人们往往把思乡之情寄托于一件事物,今天,我们就看看作者琦君是怎样把思乡之情寄托于“桂花雨”的吧!(板书:桂花雨)

(出示课件3)作者简介:琦君(1917-2006),名潘希真,浙江温州市瓯海区人。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40余本,主要著作有《永是有情人》《水是故乡甜》《万水千山师友情》《细雨灯花落》等。 二、初读课文(出示课件4) 1.学生读课文,读准字音。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理解其含义。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通过“桂花雨”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事?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出示课件5) 2.小组交流、讨论。 师:请同学们展示交流、讨论的成果。 过渡语:要想整体把握一篇文章,我们首先要把握这篇文章的结构。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出示课件6) 第一部分介绍桂花开放的时间,描写桂花树的样子。 第二部分具体回忆了家乡院子里桂花开放的情形,细致地描写了“我”和母亲摇桂花的情景。 第三部分描写了杭州一座小山上的桂花,将它与家乡的院子里的桂花比较,再次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过渡语: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课件7)课文主要写了“摇桂花”这件事。

部编人教语文五年级上册 3.《桂花雨》教案(完)

3.桂花雨 【教学目标】 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兰、箩”等10个字,会写“桂花、木兰花”等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本内容,说说“桂花”给“我”带来哪些美好的回忆。 4.理解句子含义,感受桂花香,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图片,激发兴趣 1.出示桂花图片:同学们,这是什么花?——桂花(师板书:桂花) 2.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叫——桂花雨(师板书:雨齐读课题) 大家已预习过课文,谁来说说文中的桂花雨指的是什么?(桂花雨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二、自由读文,检查预习。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着重强调要读准前后鼻音:“兰”、“浸”、“缠”为前鼻韵母,而“饼”是后鼻韵母。 3.指名逐段读课文。 4.疏通课文脉络。 三、初读课文,初闻花香 1.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桂花的喜爱,是因为桂花很美吗?请大家找出课文描写桂花香的句子,想想作者喜爱桂花的原因。(课件出示描写桂花的句子)

(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4)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5)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这些句子中,哪个字最能体现出桂花的香气呢?(“浸”) 3.“浸”本是指泡在液体里,在课文中也是这个意思吗? 点拨:理解词、句的意思,要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 4.是什么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呢?浸泡时间有多长呢? (“邻居”“整个村子”“全年”) 5.从这几个词语,你读出了什么? 联系上下文理解: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理解:桂花盛开时,花香弥漫四方。不开花时,人们可以把以前晒干的桂花拿出来,做各式食品,如文中所说的桂花茶、桂花糕,除此之外,还有桂花酒、桂花元宵,等等。因为有了桂花食品,人们一年四季都能感受到桂花香甜的气息。也就是说,村里每个人每一天的生活都是浸在桂花的香气里的。 四、品读文段,再闻花香 1.对作者而言,她的童年又是如何浸在桂花的香气里的? (1)结合课文内容,我们来看看。 (摇桂花、品花茶、吃糕饼、送桂花。) (2)再看看插图,结合我们童年的生活经历来想象一下,作者可能还会在桂花树下做些什么? (在桂花树下读书、玩游戏、喂小鸡,清晨迎着花香去上学,晚上坐在门前数星星、听长辈讲故事……) 2.小结

人教部编版《桂花雨》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桂花雨》丨人教(部编版) 3桂花雨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因此,本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旨在培养学生对文本个性化的解读,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并以文本的内涵熏陶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体会,在体会中学会表达方法。本教案的具体设计思路是: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然后抓住课文重点句段,体会“摇花乐”,并对其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品读,突出“乐”,同时使学生对课文的重点和课题有深入的理解;接着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桂花香,体悟思乡情,进而体会并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箩、杭”这两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生字,理解“至少、完整”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3.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思乡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思乡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搜集有关桂花的资料,并作详细的了解。

2.制作多媒体课件。 3.了解作者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1.搜集作者相关资料,对作者的生平、主要作品等作全面的了解。 2.搜集关于桂花的资料,制作相关资料卡。 3.阅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阅读期待 1.多媒体播放歌曲《童年》,引导学生感受童年的幸福美好。 2.过渡:是啊!童年是五彩缤纷的,那一幕幕往事会永远珍藏在我们心里。现在,请你打开记忆的闸门,捕捉童年生活中最精彩的瞬间,谈一谈童年趣事,好吗?学生自由表达。 3.导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著名女作家琦君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和作者分享童年的快乐。 4.板书课题:桂花雨。 设计意图:先用优美动听的歌曲把学生轻松、自然地带入那醉人的童年情境中,接着引导学生畅谈童年趣事,最后教师饱含深情地引入新课,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引发孩子们产生与文本对话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提出要求,检测学生自学字词的效果。 (1)会读、会认生字。 (2)理解字义、词义,不理解的查工具书。 2.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通顺。画出生字、新词,不懂的字词问同学或查字典、词典。 3.师生交流,检测学习情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优秀教案

3 桂花雨 【教学目标】 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字,会写“桂花、懂得”等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给作者带来的回忆。 3.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字,会写“桂花、懂得”等4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给作者带来的回忆。 【教学过程】 板块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1.谜语导入,板书课题。 (1)课件出示谜语:八月放异香。(打一花卉名) 引导: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桂花有什么印象。 (2)板书课题:桂花雨。 2.想象情境,理解课题。 看到这个课文题目,你会想到什么情景?“桂花雨”是什么意思?用文中的句子说一说。(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3.补充材料,简介作者。 (1)桂花雨给作者琦君的童年生活增添了许多难忘、美好的回忆。作者将这些美好

的回忆记录于笔端,写成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桂花雨》。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位作家吧! 课件出示: 琦君(1917—2006),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县瞿溪乡人(今 浙江温州市瓯海区)。当代女作家。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 作品40余部,主要著作有《永是有情人》《水是故乡甜》《万水千 山师友情》《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 活》《母亲的金手表》等。 (2)指名学生读作者简介。 【设计意图】以谜语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强化对桂花的“香”这一特点的认识。接着,根据课题,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桂花雨”的情境,感受桂花飘落的美。优美情境的创设,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学习的期待。 板块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指名轮流读课文,随文正音识字。 (2)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互相检查读得是否正确、通顺。 2.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根据时间、地点和人物等要素,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2)引导交流,梳理课文内容。 预设:第1~2自然段写作者儿时在故乡与父亲赏花,独爱桂花的香气;第3~6自然段写作者在故乡院子里,与母亲和乡亲们一起摇桂花的事情;第7~8自然段写作者迁居杭州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设计意图】初读环节,设计了“三读”课文。一读课文,指导学生把课文字音读准;二是让同桌互读课文,旨在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三是默读,思考课后第一题这一中心问题,引导学生梳理课文主要内容。三次读,读的目的清晰,有层次。 板块三自主识字,抄写词语 1.学习要求会认的字。 (1)字理识字,学习“箩”。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 3 桂花雨人教版(部编版)

《桂花雨》教学设计 一、课文内容分析 这篇散文以“桂花雨”为题,给人以美好的遐想。伴随着阵阵芳香的桂花雨,我们与作者一起重温美好的童年时光,品味成长的滋味。 课文以“桂花”为主线贯穿始终,语言清新质朴,意味隽永,桂花雨是留在作者记忆中关于故乡最美好、最迷人的印象。全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2自然段,描写了作者小时候最喜欢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第二部分为第3、4、5、6自然段,主要描写了作者与母亲和乡亲们一起摇桂花的事情,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亲情和乡情。第三部分为第7、8自然段,描写了作者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字里行间弥漫着作者淡淡的思乡情怀和对故乡美好生活的回忆。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量和独立的阅读能力。对于浅显的课文,已具备一定的赏析能力,能够从文本中把握主旨,感悟作者所要传达的思想情感。本课是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学生通过前两篇课文的学习,已为这篇课文的独立阅读,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感情奠定了一定基础。本文是一篇散文,情感表达比较含蓄,如何让孩子读懂文本背后所蕴含的深深的思乡之情,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时,注重学生联系已有经验,采取角色扮演、对比感悟、多元对话、拓展阅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在文字中体会作者浓郁的思念之情。 三、教学目标

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字,会写“桂花、懂得”等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给“我”带来的回忆。 3.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感情。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抓住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 2.理解文中第4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中两个“浸”字的不同含义。(难点) 3.体会“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的深刻含义。(难点) 4.通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难点)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美好的回忆,回忆往事是一种享受,你们平时也会回忆自己美好的往事吧?谁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作家琦君奶奶,一起重温她美好的童年往事,一起欣赏桂花雨,感受那份浓浓的情。(板书课题) 2.读着课题,你产生了怎样的联想?让我们深深地吮吸一下桂花迷人的香气,美美地读一读课题。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第【1】篇〗 【教学目标】 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兰、箩”等10个字,会写“桂花、木兰花”等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本内容,说说“桂花”给“我”带来哪些美好的回忆。 4.理解句子含义,感受桂花香,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激发兴趣 1.出示桂花:同学们,这是什么花?——桂花(师板书:桂花) 2.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叫——桂花雨(师板书:雨齐读课题) 大家已预习过课文,谁来说说文中的桂花雨指的是什么?(桂花

雨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二、自由读文,检查预习。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着重强调要读准前后鼻音:“兰”、“浸”、“缠”为前鼻韵母,而“饼”是后鼻韵母。 3.指名逐段读课文。 4.疏通课文脉络。 三、初读课文,初闻花香 1.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桂花的喜爱,是因为桂花很美吗?请大家找出课文描写桂花香的句子,想想作者喜爱桂花的原因。(课件出示描写桂花的句子) (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4)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5)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这些句子中,哪个字最能体现出桂花的香气呢?(“浸”) 3.“浸”本是指泡在液体里,在课文中也是这个意思吗? 点拨:理解词、句的意思,要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

[2022年秋期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桂花雨》教学设计]2022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2022年秋期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桂花雨》教学设计]2022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2022年秋期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桂花雨》教学 设计1.会认“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箩”等10个生字,理 解“婆婆、糕饼”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 好的回忆。 4.学习并运用结合重点语句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 l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所表达的感情。 1.字词教学。 注意“缠”是翘舌音,读“chán”,“浸”读“jìn”,不读“qīn”。左右结构的字有“懂、糕、饼、浸、缠、捡”6个,都是左窄右宽;上 下结构的字有“兰、箩、婆、茶”4个,书写时注意上下的比例。对“糕饼”的理解可以进行看图识字,对“浸”字要结合上下文理解,课文指桂 花的香气浓郁,向四周弥漫,村子像被泡在桂花的香气里似的。 2.阅读理解。 注意“缠”是翘舌音,读“chán”,“浸”读“jìn”,不读“qīn”。左右结构的字有“懂、糕、饼、浸、缠、捡”6个,都是左窄右宽;上 下结构的字有“兰、箩、婆、茶”4个,书写时注意上下的比例。对“糕饼”的理解可以进行看图识字,对“浸”字要结合上下文理解,课文指桂 花的香气浓郁,向四周弥漫,村子像被泡在桂花的香气里似的。

3.表达运用。 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在讲到 这句话时,可仿照这个句式让学生练习说话,以便对母亲的话有更具体的 感受。如:这里的环境很好,母亲会怎么说?再如:这里的水很甜,母亲 会怎么说?课文全部学完以后,可仿照“摇花乐”的片段,以《_______乐》为题,写一段自己童年的生活趣事。 1.预习提纲(1)课前搜集关于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诗句。 (2)在文中画出2个会认字和10个会写字,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婆婆、糕饼”等由生字组成的词(3)课前思考下列问题:什么叫“桂花雨”?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桂花雨”?课文为什么以《桂花雨》为题?(4)初读课文后,思考并与同学交流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回忆。 2.多媒体课件l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 成的词语。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初识“桂花雨”,品读“桂花雨”的香。 一、导入课文。 1.(由“雨”这个词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雨?(板书:雨)我们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它?(课件出示相关的词语)春雨绵绵牛毛 细雨细雨如烟蒙蒙细雨瓢泼大雨狂风骤雨倾盆大雨2.点出课题。今天, 当代女作家琦君将给我们带来一场与众不同的雨——桂花雨。(补全课题,生齐读)3.质疑: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预设:(1)为什么叫“桂花雨”?(2)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桂花雨”?(3)本文为什么以 《桂花雨》为题?4.要想把这些问题搞明白,最好的办法是什么?通过学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学设计第1篇】 课文的题目给人以很多美好的遐想,桂花雨是留在作者记忆中关于故乡最美好、最迷人的一个印象。作者先写了自己最喜欢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接着写了摇桂花的事情,最后写了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读着这篇文章,感觉到桂花的香气弥漫在字里行间,作者的思乡情也萦绕在心头,像桂花的香气一样浓郁且溢满字里行间。 选编这篇课文,目的是使学生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同时,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略读课文粗知大意,并抓住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法点睛 审题,初读课文,理清作者写作思路。──精读深思,研究作者写作目的及表达特点。 ①抓住课文三处描写桂花香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感情、用词(侵字)用景用物等表达方式抒情的特点。②研读摇桂花,体会作者怀念童年,怀念故乡的深情及作者用事抒情的特点。③研读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体会作者母亲怀念家乡之情及作者表达方式的特点。──回读全文,归纳用人事景物表达童年乐、思乡情的写法特点──评价归纳,转换运用 学习目标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写作思路。 3.指导学生抓住事例及景物自读自悟,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的。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叙事、写景的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教案 学习提纲 1.审题,桂花雨什么意思?跳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关于桂花的什么事? 2.按小时候念在家乡──中学时在杭州的提示把课文分成二段。小时候主要写了()、()、()、()那几件事。读中学时主要写了()、()二件事。 3.勾画小时候念中学的时候作者爱桂花、摇桂花、赏桂花的语句,思考批注体会。 (1)勾画喜欢桂花香的语句,思考批注,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 (2)摇桂花的原因和目的各是()();摇桂花的动作有();摇桂花的美妙乐趣是()。摇桂花透露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赏桂花带桂花中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表达了母亲什么思想感情?

统编教材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单元《桂花雨》一等奖教学设计说课稿

统编教材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单元《桂花雨》一等奖教学设计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小学语文组的1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桂花雨》。因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我将依此理念从5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整体观照说教材 《桂花雨》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1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一花一鸟总关情。语文要素是:初步了解课文用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方法,写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情感。 《桂花雨》以桂花为行文线索,借景抒情,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代与桂花相关的生活场景,抒发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课文语言质朴,清新自然,作者童年时代的快乐和思乡思亲之情像桂花一样香气浓郁,萦绕在字里行间,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二、精准定位说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阶段目标要求,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箩、杭”等2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生字,会写“桂花、懂得”等4个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反复朗读,想象并描述文中的画面,体会桂花给作者带来的欢乐,品读作者的思乡之情;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3.初步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结合学情说方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五年级的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但在深入理解课文,揣摩作者的表达意图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基于以上学情,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朗读感悟法、引导启发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在学法的指导上,我将放手课堂,设置小组合作学习环节,让学生通过读、找、品、诵等方法学习课文。 四、搭建支架说过程 我紧扣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现有阅读水平,设计了以下5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心理学研究表明,愉悦的情绪有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和保持。因此新课开始,我将通过诗词导入,提问与雨有关的诗句,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我将用课件出示桂花随风飘落的视频,向学生展示一场特别的雨----桂花雨,随即板书标题《桂花雨》 这样的导入能引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并初步认识和了解写作对象,力图体现“课未始,已成基调”的教学节奏。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用喜欢的方式多读几遍。读毕,我会对学生课前自学情况进行检查,通过PPT 带领学生闯三关: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桂花雨人教部编版(5)

《桂花雨》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我的教学设计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挖掘教材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训练点,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进行语言实践,引导学生在充分的、充满个性的阅读中与文本对话、与主人公的思想产生共鸣,深刻理解作者思乡的情绪。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桂花雨》是现当代女作家琦君的名作。它主要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难忘的“桂花雨”,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她的这篇文章非常优美,使人读后真的像浸润在一场香香的桂花雨中。在那浓郁而迷人的香气中,感受着琦君那如雨般的思乡之情。 本课是略读课文。它与另外三篇《古诗三首》《梅花魂》《小桥流水人家》课文一起承担着“浓浓思乡情》这一任务。 2、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对于散文的理解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虽然在前两篇课文中已经感受到了“思乡”,但是还是过于肤浅,毕竟没有那样的阅历。而本文文质兼美,学生一定非常感兴趣,我又辅以形象的课件,让学生充分感受家乡桂花的香、摇花的乐,继而对比出“同是桂花,香味不同”的真正原因是自己对故乡的热爱,难点一下子突破了。学生从读文,到感受,再到交流,都会被美文吸引,被乡愁感动。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A、恰当运用网络多媒体手段教学,(配乐介绍满陇桂雨和作者琦君、桂花雨的动画及与桂花相关的图片)创设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B、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在朗读、体会、交流中理解作者思乡的情绪。 4、技术准备: 搜集琦君资料,制作课件。 5、学期教学状况: 我在课下布置了一些预习作业,学生课上交流和展示。在课上,学生交流课下预习明白了什么,交流找到的“描写桂花香”的句子,展示自己的朗读……在展示中他们体验着自主学习带来的快乐。 三、教学目标: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桂花雨》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桂花雨》 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桂花雨》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重点句入手,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 2、指导学生读出人物在特定场合说话的语气。 3、指导学生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受到破除迷信、 尊重科学的教育。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的。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西门豹的办法妙在哪里。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复习引入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西门豹》。我们知道,西门豹初到邺 这个地方,看到的景象是——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生接答),面对这样的景象,他立即展开了调查。昨天我们大伙儿跟着西门豹一起进行了调查研究,我们得知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是? (抽生展示) (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巫婆和官绅头子以河伯娶媳妇为借口骗取老百姓的钱财,使得没钱的人家都逃到外地去了;还有一个原因是邺这个地方年年闹旱灾。) 师:你读书读得 很仔细。那么,如果我们说得更简洁些,可以用哪四个字来概括?(板书:天灾人祸) 2.确定研究主题师:看来同学们都已明白了事情的真相,西门豹明白了 吗?(生答:明白了)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找到了,那么该怎么办 呢?(板书:除害) 我们作这样一个假设,假如当初魏王派往邺的不是西门豹,而是其他官员,该官员也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他会怎么说,怎么做?(生回答) 师:老师也在想西门豹权力不是很大吗?派兵把巫婆、官绅抓起来不就行了嘛!西门豹是这样做的吗?西门豹为什么不这么做?(既要达到惩治巫婆、官绅,又要让老百姓破除迷 信你觉得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在哪里? (课件出示主问题: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在哪里?) 二、探讨研究策略,自主合作研究

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教案5篇

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教案5篇 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教案【篇1】 的含义,体会思乡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思乡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李白的诗《静夜思》(出示课件2),我们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通过“月”这件事物来表达思乡之情。是啊,人们往往把思乡之情寄托于一件事物,今天,我们就看看作者琦君是怎样把思乡之情寄托于“桂花雨”的吧!(板书:桂花雨)(出示课件3)作者简介:琦君(1917—2006),名潘希真,浙江温州市瓯海区人。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40余本,主要著作有《永是有情人》《水是故乡甜》《万水千山师友情》《细雨灯花落》等。 【设计意图:运用诗歌导入,既能复习学过的知识,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有利于增加学生的文学常识,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二初读课文(出示课件4) 1学生读课文,读准字音。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理解其含义。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通过“桂花雨”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事?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出示课件5)

2小组交流讨论。 师:请同学们展示交流讨论的成果。 过渡语:要想整体把握一篇文章,我们首先要把握这篇文章的结构。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出示课件6) 第一部分介绍桂花开放的时间,描写桂花树的样子。 第二部分具体回忆了家乡院子里桂花开放的情形,细致地描写了“我”和母亲摇桂花的情景。 第三部分描写了杭州一座小山上的桂花,将它与家乡的院子里的桂花比较,再次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过渡语: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课件7)课文主要写了“摇桂花”这件事。 (板书:爱桂花——摇桂花——思桂花 【设计意图:设计初读课文这个环节,既能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 四从具体事件入手,详细把握课文内容。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认真阅读课文。 1作者写爱桂花,喜爱它的什么? 2作者写摇桂花过程中,主要介绍了什么?里面包含了怎样的感情? 3作者又是通过哪几件事体现思桂花的? 生答,师总结 板书: 爱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 摇桂花——桂花盛开,香气四溢 摇落桂花,如雨飘下 一年四季,香甜生活 充满欢乐 思桂花——杭州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 又现故乡桂花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