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岭南校园交往空间的营造

浅谈岭南校园交往空间的营造

浅谈岭南校园交往空间的营造
浅谈岭南校园交往空间的营造

浅谈岭南校园交往空间的营造

发表时间:2019-05-08T10:52:52.08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期作者:徐柏曦[导读] 本文以增城市石滩中学工程项目为例,采取以人为本的设计手法来彰显学校的文化气息,探究校园交往空间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的构成形态及展现属性,为同类项目提供参考实例的价值。徐柏曦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 510060 摘要:本文以增城市石滩中学工程项目为例,采取以人为本的设计手法来彰显学校的文化气息,探究校园交往空间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的构成形态及展现属性,为同类项目提供参考实例的价值。

关键词:教育建筑;交流空间;传播媒体;工程概况及项目思考

增城市石滩中学工程项目位于增城市石滩镇“退二进三”园区,基岗村以西,横岭村以南,东临增滩路,西临增莞深高速。基地内有自然山体,谷地及水塘,环境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结合用地现状山体及水体,贯彻生态、文化与高效原则,力求营造出一个环境优雅、高效节源、求真务实的校园空间。

坚持建筑布局与设计具有时代感与东方地域性,并充分体现面向21世纪的生态特点、科技内涵、现代景观和传统文化的融合。本项目贯彻三大设计原则:以绿色生态为本的设计原则、以院落空间为本的设计原则、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力求营造出一个环境优雅、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校园人文景观空间。

现代教育建筑不应是仅有教学功能的单一场所,而是融合教学、交流、生活、成长的复合型场所。教学交流的场所也不应限制在教室,而是散布在整个校园。交往空间作为承载教育交流的空间载体,如何将交往空间融入整个校园规划空间肌理将是本项目设计研究的重点。

规划设计

1.设计构思:

●基地设计构思:依山就势,因地制宜。

本项目充分尊重现状自然地貌,保留西、北两座山丘及西面水塘。以此为景观节点将绿轴渗透至校园内部,一方面利于降低规划路的噪声干扰,另一方面利于营造丰富的交往空间。为保障校园内外生态脉络的完整性与连续性,本项目将原地貌散布的绿植集中布置在新校园庭院,降低原始生态网络的折损率,同时通过化整为零的设计手法疏密有致布局校园建筑,提高土地有效利用率。结合中水回收、可再生源利用,智能化系统,太阳能利用等绿建措施打造二星绿色建筑,呼应以绿色生态为本的设计原则。

●空间设计构思:“轴”“心”相间,环环相扣。

本项目遵循“一心两轴四片区”的规划思路。以图书馆为核心,布置南北、东西两条校园主轴,将场地划分为教育区、生活区及两个活动区四大片区。南北向轴线沿线布置入口广场、教学长廊及观礼广场,形成层层递进的空间序列,塑造石滩中学庄严务实的校园形象。南北主轴将教学区划分为东西两区,同时串联东西区“春”“夏”“秋”“冬”四个主题庭院,将庭院绿轴往东西向渗透,形成张弛有度的教学交往空间。东西向轴线将教学区及生活区清晰划分,生活区结合原有地貌山体错落布置院落空间。各单体首层均架空,实现院落空间的互通。呼应以院落空间为本的设计原则。

●规划设计构思:分区明确,人杰地灵。

浅谈岭南校园交往空间的营造

浅谈岭南校园交往空间的营造 发表时间:2019-05-08T10:52:52.08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期作者:徐柏曦[导读] 本文以增城市石滩中学工程项目为例,采取以人为本的设计手法来彰显学校的文化气息,探究校园交往空间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的构成形态及展现属性,为同类项目提供参考实例的价值。徐柏曦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 510060 摘要:本文以增城市石滩中学工程项目为例,采取以人为本的设计手法来彰显学校的文化气息,探究校园交往空间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的构成形态及展现属性,为同类项目提供参考实例的价值。 关键词:教育建筑;交流空间;传播媒体;工程概况及项目思考 增城市石滩中学工程项目位于增城市石滩镇“退二进三”园区,基岗村以西,横岭村以南,东临增滩路,西临增莞深高速。基地内有自然山体,谷地及水塘,环境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结合用地现状山体及水体,贯彻生态、文化与高效原则,力求营造出一个环境优雅、高效节源、求真务实的校园空间。 坚持建筑布局与设计具有时代感与东方地域性,并充分体现面向21世纪的生态特点、科技内涵、现代景观和传统文化的融合。本项目贯彻三大设计原则:以绿色生态为本的设计原则、以院落空间为本的设计原则、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力求营造出一个环境优雅、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校园人文景观空间。 现代教育建筑不应是仅有教学功能的单一场所,而是融合教学、交流、生活、成长的复合型场所。教学交流的场所也不应限制在教室,而是散布在整个校园。交往空间作为承载教育交流的空间载体,如何将交往空间融入整个校园规划空间肌理将是本项目设计研究的重点。 规划设计 1.设计构思: ●基地设计构思:依山就势,因地制宜。 本项目充分尊重现状自然地貌,保留西、北两座山丘及西面水塘。以此为景观节点将绿轴渗透至校园内部,一方面利于降低规划路的噪声干扰,另一方面利于营造丰富的交往空间。为保障校园内外生态脉络的完整性与连续性,本项目将原地貌散布的绿植集中布置在新校园庭院,降低原始生态网络的折损率,同时通过化整为零的设计手法疏密有致布局校园建筑,提高土地有效利用率。结合中水回收、可再生源利用,智能化系统,太阳能利用等绿建措施打造二星绿色建筑,呼应以绿色生态为本的设计原则。 ●空间设计构思:“轴”“心”相间,环环相扣。 本项目遵循“一心两轴四片区”的规划思路。以图书馆为核心,布置南北、东西两条校园主轴,将场地划分为教育区、生活区及两个活动区四大片区。南北向轴线沿线布置入口广场、教学长廊及观礼广场,形成层层递进的空间序列,塑造石滩中学庄严务实的校园形象。南北主轴将教学区划分为东西两区,同时串联东西区“春”“夏”“秋”“冬”四个主题庭院,将庭院绿轴往东西向渗透,形成张弛有度的教学交往空间。东西向轴线将教学区及生活区清晰划分,生活区结合原有地貌山体错落布置院落空间。各单体首层均架空,实现院落空间的互通。呼应以院落空间为本的设计原则。 ●规划设计构思:分区明确,人杰地灵。

多元化交往空间在大学校园建筑中的营造

多元化交往空间在大学校园建筑中的营造——以辽宁科技大学新建教学楼及图使馆交往空间使用情况的调研分析及改造为例 摘要:以辽宁科技大学的主体教学楼(1号楼和2号楼)及图书馆的多元化交往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了解使用者主体(大学生)对这些建筑的交往空间的使用频率、心理感受、使用行为习惯等情况,分析其功能使用的情况,从使用者的角度阐述交往空间的形成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并运用建筑学专业的设计手法和环境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提出对校园多元化交往空间的改造想法。 关键词:辽宁科技大学,教学楼,交往空间,改造,健康,学习交流 在教学建筑内部创造良好的交往空间已经是老生常谈的事了,但在大多数现有的教学建筑中,建筑师往往只是单一地加大走廊空间的宽度,来完成所谓的休憩空间设计。但实际上,这种方法建立起来的空间形象缺乏特色且实际使用效率不佳。 我们以辽宁科技大学的主体教学楼(1号楼和2号楼)及图书馆为例,在全面地分析了建筑使用的人流特性之后,以在高密度的高校教学空间中创造高质量、人性化的建筑外部及内部空间交往空间做为本项目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将建筑空间环境设计作为改造设计的重点,从而建立起独具特色的空间组织方式,充分发挥各个交流空间的潜在魅力,探讨新型的、人性化的大学校园建筑交往空间组合体系,创造更为多元化的交往空间,以达到以下几点:(1)更大化使用现有建筑空间,完善建筑使用环境,塑造多元化空间场所。 (2)改善部分校园空间大而空、缺乏人气的现象,在交往空间中增设休息、交流场所,便于师生、生生停驻、交谈。 一.项目背景: 随着高等教育观念的革新和迅速发展,大学校园开放性、公共性日益增强,交往活动也越来越频繁,交往的类型及需求各不相同,呈多元化的趋势。以往那种单一、封闭的环境模式被打破,高校更加注重信息与知识的更新互补,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交往空间对现代教育空间环境的构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师生、生生交往提供了一个大舞台。 二、现状分析: 交往空间是指那些为使用者设计,供使用者停驻、交流、或者学习等使用的空间。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和观察,在学校的主体教学楼(1号楼和2号楼)内可以发现一些典型的现象: 1、一号教学楼内,除了在A区与C区的走廊一侧两个小型阶梯教室中间都一块较大的交往空间外,并没有专门提供交流的空间,学生只能在走廊里交谈,停驻,堵塞在主要的交通流线上,造成了拥堵的现象,同时引起喧哗和吵闹,使得班级内的课堂或自习收到很大程度的干扰。同时,那块较大的交往空间由于作相邻两个教室的疏散集散场地和走廊的采光空间略显偏大, 学校在此处添置了咖啡机供师生饮用,然而空间利用仍不完全,加之两个阶梯教室平时只开位于主要交通流线一侧的门,同学们课间仍然拥堵 走廊等候空旷空间饮水区

校园空间环境设计与行为的调研报告

校园空间环境设计与行为的调研报告 校园空间环境与行为调研报告(图书馆) 小组成员:车梦醒 李光青 学号:2012074148 2012074155 学院:商学院12会计班 分工:车梦醒:问卷设计,数据处理与分析,问卷调查.李光青:电子版讲解,报告撰写,访谈. 提要: 境心理学所学知识,对相关问题逐条分析. 一、背景概述 玉溪师范学院图书馆成立于2000年3月,其前身是成立于1978年3月的原玉溪师专图书馆.新馆建筑面积为16130.54,共6 层,现有文学书库、社科书库、文理科参阅室(基藏书库)、理科书库、外文书库、艺术书库、特藏书库、综合书库、现(过) 刊阅览室、综合研究室、泰语言文化资料中心等16个库室,1 个报告厅、3个自修区及还书总台等.有读者阅览座位1300多个. 还为玉溪师院学子提供了舒适的自习环境.近来,由于临近期末 考试,为了能在图书馆占得一个可以看书写字的位子,众多学子 不惜7点起床,匆匆赶往图书馆排队等候进馆,.笔者选择了校 图书馆作为此次环境心理学调研的场所正是基于其对学子们的

极大吸引力.环境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基于人类对 自身和周围环境关系的探索而发展起来的.人际交往、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都直接影响着人所处环境,也影响着人类自身. 人在室内环境中,其心理与行为尽管有个体之间的差异,但从总体上分析仍然具有共性,仍然具有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作出反应的特点,这也正是本次调研的基础.为了反映同学们对室内环境 的心理和行为,特地制作了这次问卷调查,希望得到某些准确的信息. 二、对调查结果分析 (一)吸引力 调查问卷: 1.您关顾校图书馆的频率是() a.经常25.7% b.偶尔34.3% c.较少40% d.从不0% 2.您通常关顾校图书馆的目的在于() 2.a.借书45.7%b.自习40%d.无聊3%d.觅友11.3% 结果分析: 环境对人是否具有吸引力,主要取决于环境是否能够满足人在某些方面的需求.当环境能够满足人在某方面的需求时,我们便可以认为该环境具备吸引力;反之,该环境不具备吸引力.校图书馆既能够为众多的玉溪师院学子提供囊括各个领域图书资料的借阅,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又能够为他们提供一个看书写字的舒适环境.就我平日所了解的,很多同学与其贪睡点到课室自习,倒不如起早点到图书馆门口排队,原因在于图书馆光线充足,查找资料方便,环境较课室舒适.但是,由于图书馆座位有限,先到先得,后到的同学只能回到他们本不愿回去的课室或宿舍自习,环境差点,但时间一长也就适应了.这涉及

校园空间环境行为调研分析

校园空间环境行为调 研分析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校园空间环境行为调研分析 ——重庆文理学院星湖校区 (一)、大学生的校园行为类型 (二)大学生的校园行为特点 (三)、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大学校园环境设计(四)、以环境行为评论校园设计 (五)、总结 调研人:张露 班级:13级景观设计1 班 学号:201306314009 指导人:葛老师 时间:2014.12.16

摘要:简述了大学校园公共空间的重要性,分析;了校园公共空间的活动特点。对校园中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公共空间的空间组织及行为活动进行了一些调查,并运用环境行为学的理论分析调查结果,结合实例讨论了行为参与和空间交往、环境品质与行为活动以及行为的负效应过程等问题。并进一步从满足人的行为角度出发,对提高校园公共空间的环境质量提出了几点建议。 重庆文理学院星湖校区校园户外空间环境设施布局分明,生活区 域与教学区域安置合理 (如图—校园平面简图) (一)、大学生的校园行为类型 1.必要性活动 指必须或不得不参与的活动,如上下课、吃饭、睡觉等日常活动,这类活动大多与步行有关,没有选择的余地,与外部环境关系不大,其发生的场所主要是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宿舍、食堂等。

2.自发性活动 指自愿的,有合适的时间和外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才会发生 的活动,如散步、户外阅读 等,(如左图—小提琴岛) 这类活动与外部环境关系较 大,只有物质条件,场地吸 引力大时才会发生。 3.社会性活动 其发生条件最高,需要他人的共同参与才能完成,如游戏、交谈等各类公共活动及社会活动,改善环境中必要性活动和自发性活动的条件,会间接地促进社会性活动。 (二)大学生的校园行为特点 1.规律性 学生在校园中的活动有赖于各级各类校园设施,如上下课、吃饭时间,活动规律性和阵发性强,人流量大而集中。各类相关设施如 能合理配置相互靠拢,有利于缩短步 行距离,提高效率。 (如图)一部分宿舍与商贸楼靠拢,

校园景观空间与学生的行为特征分析

校园景观空间与学生的行为特征分析 大学校园是城市中特殊的社区单元,具有物质空间和文化空间的双重属性。校园景观环境包括实体要素和空间要素。从文化角度看,校园环境包含了人及社会关系,同样也渗透着文化属性。由此看来,大学校园所要担当的角色不仅是满足学习、实验和生活的功能,更要能为使用者提供新的交流平台和活动空间。现代校园空间形态更为开放、多层次,以便提供流通的、便于公共交往的建筑室内外空间。 从人的行为特征来分析校园景观空间,首先要分析下人的行为与空间的对应关系。人在空间的流动有一定的特性,主要分为三大类:1.目的性较强的人流; 2.随意性的流动; 3.静止。从这三大类来看,本文主要研究第三类静止,也就是景观空间设计中的休憩空间。室外休憩空间包括广场、绿地、水体、林荫道以及座椅等休憩设施的休憩空间等。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电子信息和网络广泛进入学生生活,学生更多地与电脑接触,减少了大量的户外活动。因此良好的室外休憩空间对学生显得尤为重要,为校园注入活力和生机,也为学生身心发展起到良好作用。如今教育应尽可能地发挥出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基础上,更要使学生课内外都能受到良好教育。因此,校园规划就要做到以人为本,为师生生活条件作出努力。由此可见休憩空间对学生生活的重要性。 曾经有研究表明,认为人的空间行为是环境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这个环境中,使用者要求发现自我、表现自我、要求思想和文化共享交流。因此在设计中应根据人们的行为习惯和心理感受,设计出能够反映设计完成后使用者潜在的各种行为意识和心理感受的环境空间,并且设计出的物质和空间形式都能满足使用者的行为。以我校为例来探究大学生行为活动与休憩空间的关系。大学生具有 独特的交往需求,校园交往生活也是学生自身发 展的重要条件。休憩空间包含了休息、交往、独 处、晨读和学习等,这些决定了休憩空间的多功 能性和多层次性。良好的休憩空间可以满足大学 生交往的需求,最大程度上吸引、启发学生交往,为休憩空间注入活力和生机,为校园增添人文气息。左边这张表格是对学生休憩

大学校园中心广场空间交往与设计

大学校园中心广场空间交往与设计摘要:大学校园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校园广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相互沟通与交流的平台,对于学生的交往活动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因此在设计校区中心广场时,应将心理和精神需求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创造出多种空间形式来扩大学生之间的交往。 关键词:校园广场空间交往 校园广场是大学校园的有机构成元素之一,是体现校园地域文化的最重要载体。校园的中心广场是学生进行知识、思想、信息交流的良好空间。由于学生群居生活的方式,以及年轻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校园广场中会有很多丰富多彩的活动。 1.大学生户外交往心理需求 扬·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一书中提出了户外活动分为三种类型: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并认为要创造一个好的户外空间应满足以下三条要求:1)为必要的户外活动提供适宜的条件;2)为自发的、娱乐性的活动提供合适的条件;3)为社会性活动提供合适的条件。 人类有交往的需要,而活动是一切交往的基础。我国大学生多数处于青年中期(18-24岁)这一年龄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的生理发展已接近完成,已具备了成年人的体格及种种生理功能,但其心理尚未成熟。对大学生而言,相互间的沟通与交往至关重要。因此,大学校园中的建筑应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交往空间。校园中心广场是学生进行沟通交往的一个重要平台,因此,广场的设计应更多的考虑怎样为学生提供更充分的空间来集会、休闲、娱乐以及学习。 2.校园中心广场的功能和主要特征 中心广场是大学的开敞空间,是学校的标志性场所,是在校园室外交往空间中构成核心部位的面状空间。校园广场在校园规划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公共的、大型的集体活动,它更是必要的空间。 校园中心广场通常表现为主要轴线上的块状用地,通过周围建筑的限定,形成相对完整的广场空间:中心广场往往与一定规模的线形行进空间相联系,形成顺应人流的动线序列,以便强调出广场的中心感。 中心广场作为大学校园的户外环境,每一部分都起着关键的作用,从每一处空间的设计直至最小细部的处理都是决定性的因素。中心广场应能满足多种层次的交往需求,有些是一般性的要求,另一些则是与散步、停留、小坐以及观看、倾听和交谈等简单、基本活动有关的特殊要求。此外,广场设计还需要考虑在十分开放、公共、明显的地方和较为私密、围合、安静的地方这两种完全不同的区域设置休闲座椅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体现多样性原则。 3.中心广场要素简析 3.1广场的布局 校园中心广场一般应设置在人流最集中或建筑物集中的主干道通过的地方,所以,校园广场的总体布局往往采用中轴线对称布局,可达性强,体现通畅便捷原则。广场的后面,及轴线的终端一般为学校的重要建筑物,如图书馆或教学楼等。为了强调中轴线,在中轴线上布置主要的环境设施,例如设置在图书馆、学生中心、主教学楼等处,两侧布置辅助环境设施,使广场保持一定秩序。 3.2设计尺度 校园广场的建设不是单纯的用来烘托建筑,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个积极的、开放的、活跃的高校公共交往空间。现代校园中心广场的设计应充分体现现代大学的人文精神和以人为

浅析高校校园交往空间设计

浅析高校校园交往空间设计 大学生学习动机缺失根本原因是学习个体内外环境的失衡、内外因素的矛盾。要解决这一问题,学习个体内外必须和谐统一,而中华传统和文化丰富的内涵恰好可以为此提供有益启示。文章以实证调查为基础,分析大学生学习动机缺失的成因,结合中华传统和文化,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思路,化矛盾为和谐。同时,中华传统和文化也能够在解决学习动机缺失这样的现实问题中得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 标签:和文化;学习动机缺失;高校学生 本研究选取山东某重点高校,随机抽取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领域各一门专业大一至大四的學生作为调查对象,共计294名。其中男女比例约为1.2∶1,平均年龄为20岁。根据标准误差与样本的大小成反比的原理,若代表性取样数量超过200,标准误差会显著降低;超过500以后降低不再明显。因此,294个样本具备调研的代表性。 调查形式包括逃课率统计和问卷调研。学习动机缺失典型且直观的表现包括课堂积极性降低、逃课数量增加、学习成绩下滑等。为了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研究,我们以一个学期为观察时间段,按照“从未逃课”“偶尔逃课”“经常逃课”的设置定量统计逃课人数,通过计算人数与总人数的比值近似表示其逃课率。 问卷参照国内外学习动机调查问卷,第一部分使用Likert量表形式,确定学习动机强弱程度;第二部分采用结构式问答,主要从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和自主学习能力等分析大学生学习动机缺失的情况。最后,比较逃课率和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结果,以便更准确地描述学习动机缺失现状,提高研究信度。 通过研究计算逃课率与分析调查问卷,发现学习动机缺失在年级、性别、课程等方面呈现较明显的描述性特征:①学习动机随着年级升高而呈现递减状态。相应的,逃课率逐年增高,大一学生逃课率为10.4%,而大四学生逃课率达37%。 ②男生学习动机平均得分(26)低于女生(29),逃课率则普遍高于女生。③公共课逃课率高于专业课,选修课逃课率高于必修课。学习动机缺失在不同课程也呈现出不同趋势,“对自己专业的兴趣”以及“对自己专业的学习要求的了解”选择“感兴趣”或是“了解”的比例高于“其他公共课程”。 学习动机缺失的原因主要分为内外两方面。外在因素比重较大的包括:课程内容或授课方式缺乏吸引力、学习评价系统有失公允、学习环境的消极影响等;内在因素比重较大的则包括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个人对课程重视度不足、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个人有其他需要完成的事务等。以“若有逃课,逃课的原因是什么”一项为例,调查对象选择内在因素的比例达68.2%,包括学习缺乏明确目标和动力,对所学课程或授课教师缺乏兴趣,个人对课程重视度不足,个人认为有更值得做的其他事情。这表明,大多数逃课的学生是主观选择,由最初偷懒的念头、侥幸的心理,逐渐发展养成逃课习惯,学习动机也不断衰退直至丧失,而学

校园空间环境设计与行为的调研报告

校园空间环境与行为调研报告(图书馆) 小组成员:车梦醒 李光青 学号:2012074148 2012074155 学院:商学院12会计班 分工:车梦醒:问卷设计,数据处理与分析,问卷调查。 李光青:电子版讲解,报告撰写,访谈。

提要:本文将从华农图书馆调查入手,针对调查结果,利用环境心理学所学知识,对相关问题逐条分析。 一、背景概述 玉溪师范学院图书馆成立于2000年3月,其前身是成立于1978年3月的原玉溪师专图书馆。新馆建筑面积为16130.54㎡,共6层,现有文学书库、社科书库、文理科参阅室(基藏书库)、理科书库、外文书库、艺术书库、特藏书库、综合书库、现(过)刊阅览室、综合研究室、泰语言文化资料中心等16个库室,1个报告厅、3个自修区及还书总台等。有读者阅览座位1300多个。还为玉溪师院学子提供了舒适的自习环境。近来,由于临近期末考试,为了能在图书馆占得一个可以看书写字的位子,众多学子不惜7点起床,匆匆赶往图书馆排队等候进馆,。笔者选择了校图书馆作为此次环境心理学调研的场所正是基于其对学子们的极大吸引力。环境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基于人类对自身和周围环境关系的探索而发展起来的。人际交往、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都直接影响着人所处环境,也影响着人类自身。人在室内环境中,其心理与行为尽管有个体之间的差异,但从总体上分析仍然具有共性,仍然具有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作出反应的特点,这也正是本次调研的基础。为了反映同学们对室内环境的心理和行为,特地制作了这次问卷调查,希望得到某些准确的信息。

二、对调查结果分析 (一)吸引力 调查问卷: 1.您关顾校图书馆的频率是() A.经常25.7% B.偶尔34.3% C.较少40 % D.从不0% 2.您通常关顾校图书馆的目的在于() 2. A.借书45.7% B.自习40% D.无聊3% D.觅友11.3% 结果分析: 环境对人是否具有吸引力,主要取决于环境是否能够满足人在某些方面的需求。当环境能够满足人在某方面的需求时,我们便可以认为该环境具备吸引力;反之,该环境不具备吸引力。校图书馆既能够为众多的玉溪师院学子提供囊括各个领域图书资料的借阅,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又能够为他们提供一个看书写字的舒适环境。就我平日所了解的,很多同学与其贪睡点到课室自习,倒不如起早点到图书馆门口排队,原因在于图书馆光线充足,查找资料方便,环境较课室舒适。但是,由于图书馆座位有限,先到先得,后到的同学只能回到他们本不愿回去的课室或宿舍自习,环境差点,但时间一长也就适应了。这涉及到了“习惯化与适应”的问题,如果感知到的刺激不随时间发生变化,人对这种

校园空间环境行为调研分析

校园空间环境行为调研分析 ——重庆文理学院星湖校区 (一)、大学生的校园行为类型 (二)大学生的校园行为特点 (三)、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大学校园环境设计 (四)、以环境行为评论校园设计 (五)、总结 调研人:张露 班级:13级景观设计1 班 学号:201306314009 指导人:葛老师 时间:2014.12.16

摘要:简述了大学校园公共空间的重要性,分析;了校园公共空间的活动特点。对校园中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公共空间的空间组织及行为活动进行了一些调查,并运用环境行为学的理论分析调查结果,结合实例讨论了行为参与和空间交往、环境品质与行为活动以及行为的负效应过程等问题。并进一步从满足人的行为角度出发,对提高校园公共空间的环境质量提出了几点建议。 重庆文理学院星湖校区校园户外空间环境设施布局分明,生活区 域与教学区域安置合理 (如图—校园平面简图) (一)、大学生的校园行为类型 1.必要性活动 指必须或不得不参与的活动,如上下课、吃饭、睡觉等日常活动,这类活动大多与步行有关,没有选择的余地,与外部环境关系不大,其发生的场所主要是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宿舍、食堂等。

2.自发性活动 指自愿的,有合适的时间和外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才会发生的 活动,如散步、户外阅读等, (如左图—小提琴岛)这类 活动与外部环境关系较大, 只有物质条件,场地吸引力 大时才会发生。 3.社会性活动 其发生条件最高,需要他人的共同参与才能完成,如游戏、交谈等各类公共活动及社会活动,改善环境中必要性活动和自发性活动的条件,会间接地促进社会性活动。 (二)大学生的校园行为特点 1.规律性 学生在校园中的活动有赖于各级各类校园设施,如上下课、吃饭时间,活动规律性和阵发性强,人流量大而集中。各类相关设施如能合 理配置相互靠拢,有利于缩短步行距 离,提高效率。 (如图)一部分宿舍与商贸楼靠拢, 一部分宿舍与食 堂、超市靠拢。

校园开放空间环境分析

校园开放空间环境分析 论文导读:校园的生命力和活力孕育在培养各种人才的人文环境和所属空间环境中。如何使校园各个角落充满人性化的、使人身心愉悦、满足人精神心理需求的魅力元素我们需要站在人性的角度。成本低、使用频率高是校园开放空间环境重要的部分。在功能上为了满足各类人群行为活动的需要考虑周边功能的支持。关键词:校园,元素,人群行为,开放空间环境 校园的生命力和活力孕育在培养各种人才的人文环境和所属空间环境中,它不仅是学生居住和学习的场所,更是广大师生的精神归属。人的行为对空间环境起着重要作用,各种不同的行为决定了空间形态的构成。同时,校园空间环境的形式也必定影响人的交往行为。人与空间环境具有相互作用,交往行为与空间环境是相辅相成的。 如何使校园空间更具魅力,如何使校园各个角落充满人性化的、使人身心愉悦、满足人精神心理需求的魅力元素我们需要站在人性的角度,以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需求为立足点来进行调查研究。 校园空间有几种不同的类型。博士论文,元素。有些具有开放性,如校园里的运动场、文化广场等,可以给人群活动提供空间;有些介于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之间。如学生公寓庭院,具有较强的领域感,利于创造安全、亲密的交往氛围;还有些交往场所设置在室内与室外之间的“灰”空间里,如空间景观通透、能挡雨防晒,是学生喜欢停留交往的教学楼的层架空层或连廊等区域。以下就人的交往行为与室内空间的交互作用作几点分析:

一、贴近生活的小尺度公共空间 从生活出发,小尺度公共空间,能够给人提供更多“不经意”的交流机会。大学教育与小学、初中、高中教育模式截然不同,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渴望,并非单一的课堂教学就可以满足,他们需要的是可以自主研究、自由探讨、不断创新的校园环境,以补充和延伸课堂教学。 而这样的一些空间不需要宽阔的场地,可以充分的利用房前屋后、交接处、建筑组群之间甚至大树下的树荫等大小不等的空间,这样的一些空间不需要特别的设计,随意的位于校园之内,却能方便学生之间、老师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偶发交往活动的需求。由于其空间尺度小,能够保障一定的私密性;据研究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他们之间的空间距离上,在1—3米的空间距离内人们就能进行一般的交流,并且能够充分体验到以优异的人际交流所必须的细节。博士论文,元素。所以这样的小尺度的空间如果能够配以合理的环境便能让人感觉到温馨宜人,也能避免大空间给人造成的冷漠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因盲目建设大规模“核心广场”造成的资金浪费,又可节约用地。 小尺度的公共空间贴近生活,可以利用校园本身的建筑物或者植物来进行构建,成本低、使用频率高是校园开放空间环境重要的部分。二、以道路为主的流动性空间 随着时代的发展,校园面积日益扩大,校园规划中功能分区日趋明显,结构也日趋合理,校园内部的通行时间也随之增加。与此同时,校园内部的通行方式又多以步行为主。这样的因素决定了学生和教师在以

校园外部空间

重庆文理学院 --校园外部空间环境行为分析 一、学生外部空间活动特征、活动类型 必要性活动:根据学生性别、大致年龄、出行方式,在上课期间大家的活动范围在教学楼、宿舍之间。课余时间由于时间有限、室外温度比较寒冷,所以大部分学生除了上厕所会在教室休息或者讨论学习。而到了休息吃饭的时间,自然大家会的到学校食堂(大部分)或者校外去。这类活动规律性强,有固定的时间和场所并且是大家必要性的活动,所以集聚的人群都很多。 自发性活动:此类活动受外部物质条件的影响较大,在初冬季节,大家都会宁愿呆在教室、图书馆或者寝室也不会外出,所以到了周末校园外除了清扫的阿姨和园林施工的工人,只有少数的学生会选择在校园散步、观赏美景、锻炼身体等社会性活动:此类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娱乐交谈开放性的活动,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列如10月份组织学校体育场在的运动会,群体有在校参加活动的体育生、啦啦队、老师、以及观看的学生,此类校组织的活动群体密集强,增强学生的体育精神及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 二、大学校园外部交往空间的塑造 1、学生舍外环境是大学生休息、娱乐、社交活动的主要载体,学生集体感、友谊感的建立,志趣爱好、职业志向的选择,审美情趣、创新精神的培养,都受到所处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该环境的营造必须从其主体——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学习、科研、饮食、集会等)行为心理特征,及其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关系开始,研究人的日常行为——空间关系以及校园中人与人的社会交往规律。学生生活区很少有机动车辆进入,主要交通形式以学生步行为主,道路为车行和人行公用。道路形式场地是学生在室外环境中聚集、停留、进行各种活动的场所。学生生活区的场地包括交通性的广场,例如宿舍入口、食堂入口,都是在集中时间有大量人流集散的场所;专用性活动场地,例如各类活动场地,是学生们参加体育活动、文艺活动以及文化休闲活动,促进相互交往的场所;建筑周边场地,是室外环境与建筑环境的纽带,并为各类场地做好“收头”处理。同时,某些场地可以结合起来布置,既满足了功能需求,又一定程度上节省了用地,例如文理学院校门口,既能承担学校车辆交通,又解决了学生的人流疏散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