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技术打造高效课堂的策略

信息技术打造高效课堂的策略

信息技术打造高效课堂的策略
信息技术打造高效课堂的策略

运用信息技术打造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

摘要本文针对信息技术在初中科学课堂中运用中存在的几个

问题,提出了三个策略:根据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对下载的资源进行选择和精心加工;通过细致的教学设计,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一些现有条件难以产生满意实验效果的实验,弥补常规实验的不足。以及在运用信息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strategy research on 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create efficient classroom

ge yuanzhong

(zhejiang hangzhou kangqiao middle school, hangzhou, zhejiang )

abstract for the problems in it in junior high school science classroom in operation, proposed three strategies: download resources to select and carefully processed according to the correct concept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methods; detailed instructional design, give full playadvantage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ultimedia technology to simulate some of the existing conditions are difficult to produce satisfactory experiment results of experiments, to compensate for the deficiencies of

conventional experiments. and several issues that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in the use of information.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igh efficiency; classroom

1 信息技术在课堂中运用的几个问题

目前,在互联网上可以搜索到大量的有关教学方面的软件、课件、图片和视频。这为我们的科学教学带来了方便,为信息技术与科学学科教学的整合提供了物质基础。科学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使自己的课堂更丰富、更有吸引力。

但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不当的做法、想法,使信息技术应用和学科教学不匹配,导致教学质量和效率下降。信息技术的运用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重资源下载,轻后期加工。互联网上资源众多,有许多现成的教学软件和视频。有教师将下载的课件直接使用,没有考虑班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知识能力以及学习的现状,也没有考虑教学资源和自己教学风格的匹配情况进行加工和处理。

(2)重课件内容,轻教学设计。有的教师几乎整节课都在播放动态的画面,教师成了“放映员”,学生成了“观众”。教师只注重多媒体课件的内容,而忽视这多媒体课件与教学目标的匹配程度。学生整节课面对视屏上不时变幻出的五颜六色的各种各样的图片

和其他材料,从而导致学生思维的逻辑性降低。

(3)重实验模拟,轻学生动手。有的教师不做演示实验,而更

热衷使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示实验,认为多媒体实验点点鼠标就能得出结果,不会失败。这些不可能失败的实验缺乏真实感,久而久之,学生的动手能力下降,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也将更淡漠。

2 运用信息技术打造高效课堂的三个策略

不能因为重视使用信息技术而忽视课程目标的实现。在打造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应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以改善学习者的学习为目的,选用合适的技术。打造高效课堂的策略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

2.1 转变教学方式注重媒体加工

学习者应该具有在中搜寻资料的技能,能有效地去整理和评价信息。不少教师能比较熟练地用百度搜索课件、试卷、提纲,这并不是运用信息技术的全部。资源要获得效益最大,教师还要根据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对下载的资源进行选择和精心加工。因此,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由原来以课堂讲授式为主变为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等采取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等多种方式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仍习惯性地沿用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在教学方法上没有实质性的转变,那么信息技术水平再高超,高效课堂也难真正实现。因此,课堂必须从改变教师传统的思想观念出发。教师不仅自己要有在互联网上获取信息的能力,还要

将这一能力传递给学生。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重要的学习者。在课后应该给学生推荐一些网站,让学生能够上网自主寻找答案,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教师要根据课堂设计,并注重对媒体进行加工。网络上的教学资源很丰富,教师不仅要能搜索、下载、整理、评价,而且能针对自己的学科,自己的学生,对课件进行加工,根据自己的课堂设计,使上课的课件能和自己的课堂设计完美匹配。

如在设计八年级上第一章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这一课的课件时,在网上能搜索的课件资源至少有一千个,相关的资料更是不计其数。在第一课时中主要讲几个原子模型:道尔顿实心球原子模型、汤姆森的西瓜模型等等。在教学设计中,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科学的分析推理能力及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主要突出卢瑟福行星绕太阳模型的讲解。在课堂上,通过总结课件中的实验现象“绝大部分a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少数a 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极少数粒子偏转角超过90度,有的甚至被弹回”去猜想原子内部的结构。于是,对下载的课件根据教学目标进行了整合:重点突出卢瑟福的模型,在课件中有人物简介、有实验仪器和有a粒子的介绍、用动画演示a粒子散射实验过程、对原子结构进行猜测分析等,而对其它模型就粗略一些。

根据课堂设计合理加工后的课件能很好地表达教学思想,教学的效果也比拿来就用要好得多。

2.2 根据教学目标加强整合设计

课堂设计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点,课堂教学设计是对教学目标的确立、分析,并对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案做总体安排,信息技术是通过教学设计并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的一种手段。在打造高效课堂的实践中,教师只有通过细致的教学设计,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教学中设计信息技术的运用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内容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是否采用信息技术教学,采用何种信息技术,以及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时间量。在平时的复习课教学中,会碰到有些系统性很强的知识,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难以在一堂课的时间将所有的知识点系统化、网络化。此时如能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对知识系统进行网络化疏理,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比如浙教七下第一章第五节《光的反射和折射》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讲授过程中,教师要讲清凸透镜成像的五种情况:物距小于焦距(u<f)成放大的、正立的虚像;物距大于焦距而小于两倍焦距(f<u<2f)成放大的、倒立的实像;物距大于两倍焦距(u>2f)成缩小的、倒立的实像;物距等于焦距(u = f)不成像;物距等于两倍焦距(u = 2f)成等大的、倒立的实像。虽然学生在实验室进行过学生实验,但学生掌握的还是比较零碎、不连贯,能系统性地说出规律的学生很少。

在复习课上使用凸透镜成像课件,用鼠标移动蜡烛改变物距,就能很快就将这五种情况总结,而且能讲清楚一些重点:如物和像移动的同向性,物像之间的最短距离是4f,将凸透镜挡住一半是否能成完整的像,像的明暗怎么变化等等。

在复习课上运用信息技术系统展现知识点,能帮助学生回忆、整理,并将知识点网络化。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就会非常深刻。

这个课件在上新课的时候使用效率和效果就不会太好,教师讲起来快,但学生没有生活现象实际观察的储备,对教师的讲解一知半解。因此,教师是否采用信息技术教学,必定要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否则就达不到良好的效果。

(2)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教师首先必须明确这样做是否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基础知识作用,是否起到加快课堂教学节奏、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

学习情境是为顺利的学习、掌握学习内容,尽快达到学习目标而选择或创设的情形与环境。在传统的课堂讲授中,由于不能提供生动、丰富的实际情境,不易激发联想,因而使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困难。信息技术形式灵活,能创设更接近实际情景的虚拟化学习环境,给学习情境的创设带来极大的便利。

比如浙教七下第四章第五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的课件,利用信息技术,再现火山爆发与强烈地震现象,有效地揭示了火山与地震对人类产生的影响,激发了同学们对地壳的激烈运动进行探究的强烈欲望。

比如现在比较流行的倒计时软件,在课堂上的合理利用往往会使同学们更快地进入竞争状态,从而加快思维的速度,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思维强度都有明显的提高。

通过信息技术,能创设了直观情境,把教学内容变为更为具体的、可感知的东西,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原则。因此,教师应精心营造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主动地获取知识。

(3)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结合科学学科的特点和具体教学目标的要求,着重分析信息技术不可替代的优势,并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发挥着这些优势,应用于教学当中。

如在上浙教七上第二章第五节《显微镜下各种生物》中显微镜的使用时,采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将显微镜基本构造图展示给学生,然后对照显微镜构造图解析显微镜各部件名称、作用及使用的方法、步骤,同时用文字配合教师的讲解;而后,可以用显微镜构造图来考核学生是否掌握。

这节课的最好处理方法是带学生进入实验室,每人一个显微镜,教师一只手拿着显微镜,一只手指着显微镜的一个部位进行讲解,根据教师讲解,学生亲自动手摸索。

所以,不能不加选择的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所有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当中,更不能因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的盲目淘汰或闲置原有教学技术。①只有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2.3 采用模拟实验优化实验教学

初中《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科学》教学的基础是实验。在实验教学中,由于受到常规实验仪器、实验材料等条件的限制,实验效果常不能令人满意。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一些现有条件难以产生满意实验效果的实验,可以弥补常规实验的不足,提高演示实验的教学效果。

如浙教七下第四章第三节《地球绕日运动》,将阳光直射点的来回移动做成动画,就能清晰而逼真地反映地球上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布置学生课外到操场上做实验观察阳光照射下物影长度的变化之前能先播放一下课件,第二堂课根据课件和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讲评,效果会好很多。因为不放课件就让学生去做实验,学生头脑中没有一个连续的过程,学生课后实验的整体感觉就会很差。

有的实验过程过程很短,学生来不及观察,这时可以运用录像、多媒体课件分解实验的动作、慢放、定格或重现等。

如浙教七下第二章第三节《力的存在》中的一副图“压力使网球拍变形”,许多同学对这副图提出疑问,不少同学还以为是球变成了半个。于是下载了一个“网球慢动作惊人唯美”的慢动作集锦,对书本上的图片做了一个很好(下转第223页)(上接第165页)的补充解释。

有的实验过程过程很长,学生没时间长期观察,这时可以运用录像、多媒体课件快放以达到教学目的。如在探究铁钉锈蚀条件实验课中,可以下载不同天数的生锈蚀铁钉照片展示给同学们看,使同

学们对金属的锈蚀过程先有一个比较直观的印象。

总之,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之间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利用同课异构,互听、互评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不同的课堂设计的过程中,不同的教学过程中,比一比谁的课件更能实现教学目标,谁的课件更能吸引学生。

在上课前必须深入了解班级学生个性及学习习惯,并根据学生个性情况修改自己的多媒体课件。在大多数情况下,通过对学习现况分析,权衡利弊得失,判断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满足大多数学生。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目前,杭州拱墅区大部分学校都配备了电子白板等多媒体工具,如何在课堂上使用好电子白板,以及利用好与之相关的软件,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效率是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注释

①王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教学设计研究.

参考文献

[1] robert j.marzano ,debra j.pickering.有效课堂[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2] 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

社,2006.

信息技术打造高效课堂的策略

运用信息技术打造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 摘要本文针对信息技术在初中科学课堂中运用中存在的几个 问题,提出了三个策略:根据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对下载的资源进行选择和精心加工;通过细致的教学设计,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一些现有条件难以产生满意实验效果的实验,弥补常规实验的不足。以及在运用信息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strategy research on 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create efficient classroom ge yuanzhong (zhejiang hangzhou kangqiao middle school, hangzhou, zhejiang ) abstract for the problems in it in junior high school science classroom in operation, proposed three strategies: download resources to select and carefully processed according to the correct concept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methods; detailed instructional design, give full playadvantage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ultimedia technology to simulate some of the existing conditions are difficult to produce satisfactory experiment results of experiments, to compensate for the deficiencies of

读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的心得体会

实施有效策略,打造高效课堂 —读《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有感 新江中心校曾令辉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一书,无疑就像这样的一位良师益友。它让我明白:教学不仅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而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那么要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些许的认识和体会。 一、备课“实”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材就是“知己”,备学生就是“知彼”。做到这两点,就会把备课落到实处,从而成为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 1、备教材 首先我们要整体研读教材,弄懂教材的思想,结合学习实际情况,确定各章节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关键点、障碍点及知识的内在联系等,科学地确定教学目的,不断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特点、知识水平。此外,教材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选择编排教学内容,在“课标”要求的前提下,以教材中最基本的概念、

原理为中心,从纵、横两方面对教材进行处理,其中“纵”指知识的“线”,即知识的内在联系,“横”指知识的“块”,即横向联系。这样便于学生将知识联系起来,避免前学后忘。然后我们要激活教材资源,教学时,如果照本宣科,不利于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不利于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探究,不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求教师激活教材资源,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把静止的画面变为动态的情境,把教材“冰冷的美丽”变为学生“火热的思考”,使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引发学生产生问题和主动建构知识。最后我们要整合教材资源。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因此,一个好的授课者,既要忠实课标,又要整合运用教材,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对教材进行加工整合,选择具有现实意义、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学习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2、备学生 于漪老师说“教学,教学,教在学生身上起作用,学习是第一要素,没有学习者,就没有学习,正像没有买主就没有销售,作为一名教师,手中必须牢牢把握两个实际,一是教材的实际,二是学生的实际。这正如‘矢’和‘的’一般”。显然,备学生就要解读学生,而解读学生是尊重客观实际的体现,是尊重学习者的体现”。新课程也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设计方案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设计方案 《年、月、日》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节课我努力体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通过网络环境下教与学,力争实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善。 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善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本节课中,我在内容的呈现上采用不同的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把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制成了网页,丰富了教材内容。学生结合年历,浏览、阅读网页,在短短几分钟内对年月日的知识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在展示大小月的由来这一环节中,我是通过动态的故事画面,使学生轻松记住7个大月,4个小月和特殊的2月的由来。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年月日学生很熟悉,但是年月日的形成学生并不熟悉。本节课通过播放展示性课件,让学生观察动态的画面,清楚了地球绕太阳一周是一年,月亮绕地球一周是一月。地球自转一周是一日。平、闰年的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通过课件展示,图文并茂地展示“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道理,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学中由被动学习转向自主学习。例如学生操作网页,结合手中年历自主浏览、阅读,小组内交流。在练习时,把主动权留给学生,可以自主在电脑上答题,勇闯难关,也可以浏览年月日的其它知识。同时把学习过

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在探索四年一闰时,学生看1993年—2004年2月份年历,填写统计表,找出其中的平年闰年,发现规律,得到判断闰年的方法。 4、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改善师生、生生的交流、互动方式 课堂教学中学生自学网页、教师展示课件、学生网上勇闯难关或浏览有关年月日其它知识等方式,为学生搭建互动、交流的平台,不但消除学生紧张感、焦虑感,还能让他们主动发展,充分披露灵性,发展个性。 学情分析 《年、月、日》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实验课本第六册内容,让学生在认识时、分、秒时间单位的基础上学习新的时间单位:年、月、日。 学生对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并不陌生,但是对平闰年的认识,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还是不熟悉的,尤其是大小月的来历,为什么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道理并不清楚。教师把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制成网页,学生通过自学,对年月日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系统了解。 教学思路 1、结合年历,浏览、阅读网页,对年月日的知识进行较全面的了解。如:平年与闰年、大月与小月、特殊的二月、记忆大小月的方法等。 2、通过看1993年—2004年2月份年历,填写统计表,找出其中的平年、闰年,发现规律,得到判断闰年的方法。 3、通过自主在电脑上答题,勇闯难关,达到对新知识的复习、检测的目的。通过浏览年月日的其它知识,拓展本课内容,了解世纪、季度、星期等其他时间单位的有关知识。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在整合过程中,教师要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的效果,从而使学生用信息技术来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学习任务。 1.知识点切入: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应以学科的知识点为切人点来进行。在各门学科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可切人的知识点很多,教师应充分利用可切人的知识点,围绕知识点的揭示、阐述、展开、归纳、总结等环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媒体进行有效的教学,有效地开展课程整合。 2.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力求为学生提供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氛围,充分让学生动眼、动耳、动脑、动手、动口,并通过动手实验、操作学具,边想、边做、边练来感知事物、领悟概念、掌握原理。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并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3.思维训练核心:思维训练是教学的核心,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激发了学生思考的热情,有助于教师加强对学生思维的训练,还有助于对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进行有效的培养。 4.情感驱动: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和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在学科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提供的情感驱动

功能,调节学生的情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意志力、记忆力。 5.情境激励:学科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本门学科的兴趣,首先要解决学生想学、爱学的问题。情境激励,就是通过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创设教学情境,开展课堂智力激励,要求学生对问题情境.积极迅速设想出解决的各种可能性。并通过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等有效的手段,引发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索和发现的热情。 6.因势利导:在各学科教学展开之前,教师可以先展示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现各种事物现象和发展过程,在学生对展现的内容深感兴趣的情况下,教师因势利导,提出问题,铺设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7.合作探究:在学科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让学生在课内和课外进行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知识的应用能力。 8.自主探究学习: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决定用什么形式来呈现什么教学内容,并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利用网络自己查阅资料,开展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

如何构建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如何构建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四川省南部县第一小学南部 637300) 邓小平同志早在1984年就提出:“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这说明信息技术十分重要。随着网络信息越来越深入人们生活,小学信息技术课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理论和操作,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都给我们提出了新的研究的课题。可是,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的纪律总是很难控制,造成课堂上积极动手操作却缺乏有效地组织教学,这就严重的影响了教学效率。在教学中,教师怎样依据学生年龄特点、抓住学科特点组织好教学,以构建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呢? 一、设计精彩的新课导入,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往往会对新的一堂课充满期待和向往。所以课堂一开始的3—5分钟是整堂课的重要时机。在新课开始时,老师要用精彩的导入语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例如,在四年级第一课《电子邮箱网上寻》教学时,我让同学们说说自己知道生活中人们是怎样传递消息的吗,通过创设的这个情景,学生会非常乐意的说自己所知道的,于是我们就可以抓住学生们这种求知欲的心情,让学生自己讨论并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引到本课的主题,这节课我们来一块学习一种新的信息传递方式-----电子邮件。这样,学生在兴趣的促使下,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不仅能专心完成任务,还能自己在网上发送邮件呢。如此,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学会了综合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能力和创作能力,从而教师圆满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充分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开展游戏教学,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能源,是启迪学生积极思维,探索追求知识的重要手段。在小学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启发、引导、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发现,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善于挖掘科学教材内容本身的内在乐趣,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学生非常喜欢做游戏。我就利用这一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他们想学的愿望。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学习指法这一章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 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打字教程》,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记得给高年级的学生上“如何申请电子邮件”的时候,由于步骤较繁,我先讲解演示了一遍,说明了其中的关键操作步骤,然后让他们自己申请自己的邮箱。这个内容本来比较难学的,可是孩子们一听说可以上网申请自己的邮箱,可积极了,一个个在那儿盯着电脑屏幕再看,有的讨论,有的在自己摸索着,遇到实在不清楚的地方,还能仔细、耐心地向我询问。这不,现在我还经常收到学生的问候邮件 三、让学生熟练操作实践,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因此要加强学生的上机实践。为了提高上机实践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我主张“理论+实践”,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充分保证学生有充足

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及做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712142746.html, 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及做法 作者:张秀云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15期 【摘要】就目前看来,大多数学生的学业都非常的繁重,对于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这也对学生造成了一定的负担。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将知识很好的全部掌握,为此,我们就必须在课堂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构建高效课堂策略做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190-01 在教学管理中,课堂低效率一直是管理中的大难题,因为课堂低效率不仅会使学生厌学还可能让老师也产生厌教的心理,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不少老师都在探寻高效课堂的方法。 一、高效课堂具有的特征 1.教学理念要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导向,将教学目标进行具体规范化 高效课堂的教学要着眼于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首先要培养起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让学生爱上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变得会学习,将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变,让学生易接受,这是高效课堂所遵循的教学理念。 高效课堂的教学是以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导向的,具体规范化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以学生的行为为主体,从而明确细化课堂上的教学目标,明确课堂上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所要达到的不同标准[1]。 2.教学内容要扎实,学习方式要多元化 高效课堂的教学内容不以“多”为好,也不以“难”为主,而是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来合理的制定教学的重点内容,课本中的重点内容一般都有统帅全局的作用,所以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突出重点、讲清重点。 高效课堂就是要将以往的“教而获知”转变为“学而获知”,最主要的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让学生自主的学习或者相互之间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2]。 3.营造积极的课堂学习氛围,保证科学的教学组织

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学案导学、以学定教”教学模式打造信息技 术高效课堂 [摘要] “学案导学、以学定教”教学模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字] 学案导学以学定教以学生为本问题式教学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我校开始采用“学案导学、以学定教”的新型教学模式,这无疑是当代课堂教学行为的全新尝试,也是转变教学方式的重要手段。 一、“学案导学、以学定教”教学模式的核心思想 “学案导学、以学定教”是教育教学发展进步的产物,是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为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提出的,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本教学模式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地培养潜移化。它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它以学案为载体,先让学生去学,然后教师再决定怎样教;以导学为方式,以教师的指导或辅导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 本教学模式把“教”的过程变成“学”的过程,对学生来说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对教师来说由“教”变成“导”,有利于把课堂还给学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良好习惯,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和优化发展。 二、“学案导学、以学定教”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

本教学模式将课前、课中、课后有机的联系起来,依据学习目标大体可以划分为五大环节:课前预习—提出问题--课内学习研讨—解惑释疑—训练巩固—即时反馈—拓展学习—课后反思,等。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型都可以稍作调整。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流程也相应的变为:指导—监控—评价—总结提升等。 本教学模式学生有备而来,课堂更高效。学生有了学习的方向,对自己的“懂”和“不懂” 心中有数,更利于课堂的互动研讨,学生完全主宰学习,知识在主动获知的情形下,印象更深刻。 三、“学案导学、以学定教”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堂的实践 教材内容:山东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第四章第2节“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与方法”。本节理论性强,因此如何导入新课、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何设计案例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找到答案,如何在实践体验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掌握理论知识成为本节的关键。以往教授本课时,以老师讲解居多,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学习效果很差。今年我大胆采用“学案导学、以学定教”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以学定教”教学模式的关键就是将知识问题化,“导”的成败就在于“问题”的质量,问题是否对学生有指导意义,问题能否引起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角度、大小、深浅必须精雕细琢。 编写导学案时,我认真揣摩,细心把握“问题”的尺度,并参考了多名学生的意见。 在此我重点展示本节课设计的“问题”。如下: 1、第一组问题:(针对数据库的基本概念设计) 1)到StudentInfo表中修改其中一个birthday值的格式为“19880518”的形式,观察会出现什么问题,

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谈谈自己的理解与想法

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谈谈自己的理解与想法

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谈谈自己的理解与想法 小学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信息技术学科在学生的整个学习成长过程中也必将发挥其特有的功能。陈至立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的一个创造过程。”因此信息技术的评价体系应适应信息技术教育的总要求,同时要将评价作为一个过程贯穿于整个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本知识点安排太过零散,课堂教学过于机械化,难以持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重组教材、优化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回恢对信息技术课兴趣的有效的方法。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富有创造性和具有明显时代发展特点的课程,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我们老师不仅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技巧,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但随着家庭电脑的普及,学校的信息课慢慢地失去了以前的吸引力。究其原因是课本知识安排太过零散,课堂教学过于机械化,难以持续调动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积极性。而重组教材、优化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回恢对信息技术课兴趣的有效的方法。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小学生心理特点谈谈在优化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精心备课,充分准备教学素材,适度估计学生情况。 精心备课是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要做到精心备课,不仅要认真钻研教材,做到能驾驭教材,而且要根据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案。要正确处理好教学中的难与易、快与慢、多与少的关系,使教学内容和进度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对教材进行加工,把教材内容处理成符合认知规律、学生容易理解和感兴趣的教学体系。信息技术课重在培养学生的上机动手能力,教师要明确能力目标,并让学生了解,主动投入学习,发挥其创造性,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做到学懂会用。其次,要想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课前的准备和估计必不可少。从知识到素材,乃至课上需要的各种信息、资源,都要提前做好准备。面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教师在备课时还要做好充分的估计。这样,教师就不会因课堂上出

构建教学策略,打造高效课堂

构建教学策略,打造高效课堂 发表时间:2019-12-10T16:42:11.44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0期作者:陶瑞芳[导读] 在英语课程教学标准中,要求小学生要掌握一定的英语初步应用能力,及基础性英语语言知识的认知,建立一定的英语语感,从而为后期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莲湖小学746000 摘要:在英语课程教学标准中,要求小学生要掌握一定的英语初步应用能力,及基础性英语语言知识的认知,建立一定的英语语感,从而为后期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要灵活地运用教学模式,激活英语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课堂学习效率,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策略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低效性而提出的,意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将课堂45分钟时间利用充分。小学阶段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准确度低,小学英语高效课堂建设要基于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开展,通过改变课堂结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一、激发学生兴趣,构建效率课堂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课堂中的主线,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因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的内在动力。小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主要是由学习英语活动本身和学习英语的目的、任务引起的,所以,小学英语必须坚持愉悦式教学方法,并遵循交流性原则、听说领先原则、情景教学原则、趣味性原则,让孩子在说、唱、游戏等活动获得学习英语的内在乐趣,学到他们所需要的一切东西。无论是学习的内容还是学习的方式方法,都应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 二、构建情景教学模式 创造情景,使学生置身于某一真实的环境,迫使其产生一种自然想用英语来表达思想感情的冲动,课堂气氛生动活泼起来,学生也是能够无拘无束地使用英语进行交际,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可以用各种实物、图片等直观的教具使学生加深印象,还可以利用一些简笔画、挂图和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如幻灯片、投影、收录机等创造设计情景,让学生做看图说话,扮演角色,即兴专题演讲等,亲临其境,动脑动嘴、动手动脚,这样英语课堂就变得轻松愉快,而学生的兴趣自然也就来了。 三、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小学英语学科教学注重交流与合作,可以通过分组法实施教学。进行完新授课之后,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巩固新知识,通过学生的分组协作,以竞赛的形式进行评比巩固结果。以“What color is it?”这一课为例,在教师讲授完本章新单词后,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并提出本章的学习任务及要求:默写本章关于颜色的单词,默写完成后统计小组正确单词个数,正确单词个数最多的小组获胜并获得本次比赛奖励。可以选择小组中成绩较好的同学作为组长,帮助其他同学进行单词识记,在帮助同学的过程中也巩固了自己的知识。小组的分工协作和互相帮助,有助于促进学生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能够照顾到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在组内合作和组别间的竞争中,强化自己的学习动机,增加学生的积极性,高效地利用了本节课的时间掌握了本章的单词。分组教学要求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计划,保证教学过程井然有序,将课堂的利用率最大化,学生学习效果最优化。 四、创建合作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是当今时代学生所需掌握的基本能力,尤其在当前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以及倡导终身学习的今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会使学生受益终身。为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采用小组合作等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在加强学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探究能力,使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从根本上得到改进和提升。例如,以“What’s she like?”这部分内容为例,在课堂上,我依据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为学生设置了不同学习小组。通过创设良好的合作氛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使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得以深化和发展。 五、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在传统的课堂当中教师对于多媒体的利用往往太过于死板,教师太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导致在课堂上对于多媒体的应用都只是将一些教师不想在课堂上进行板书的内容在多媒体上进行展示,并且展示内容十分的枯燥,丢失了多媒体本身带有的一种趣味性。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英语教师我们应当意识到多媒体在教学当中的重要性,在教学当中给予正确的运用,让多媒体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基础知识,更能够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们对英语产生一定的喜爱之情。比如说在教学our animal friend的时候,我课前给学生们录下了牛、猫还有狗的声音,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讲课的时候给学生们利用多媒体播放,并且给学生们找了很多动物的图片,刺激学生们的视觉,让学生们可以更好地进行记忆,增强学生们的印象,也增强了学生们阅读的兴趣。 总之,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精心地为学生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愿意参与到英语知识的探究,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陕倩倩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析[J].当代教研论丛,2017,(06)。 [2]杭启英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析[J].新课程(上),2018,(01)。 [3]付信霞小学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摭谈[J].中华少年,2018,(15)。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长庆周娜运用新颖、先进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在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的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优化课堂结构,改革旧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显著提高学习效率。它不仅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观察、思维和实践的机会,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 一、多媒体课件对教学优化的主要表现1.利用多媒体手段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仅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还要以积极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同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寻求一种最能激发学生兴趣并最易于他们接受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不怕错误、敢于求异的良好的学习心理,孩子的创造思维火花才能迸发出来。国内外大量的实践证明,在一定的音乐氛围中进行学习,能收到明显的学习效果。教学中,根据这一原则在多媒体课件中配上适当的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既促进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又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2.刺激学习需求,激发学习兴趣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起决定作用。一旦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而计算机集文字、图形、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之感,使表现的内容更充实,更形象生动,更具吸引力。形象逼真的屏幕图像和动画能将教师用语言和教具演示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形象化处理,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更易体会到事物的本质。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情景,促使学生脑、眼、耳、手、口等多种器官同时接受刺激,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交互式的计算机技术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了条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可以说,直观性教学是学生产生创造性思维的源泉。如“轴对称图形”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蝴蝶、挺拔的雪松和火红的枫叶,然后再利用计算机演示各种轴对称图形的重叠过程,在学生专注的目光中,他们深刻领悟了轴对称图形概念中的重点词“重合”及“对称轴”的含义。 3.节约上课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在我们原有的教学中,老师的板书、教具的演示和教学挂图的张贴等等,往往占用了一节课中不少的时间。运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可以把知识的形成过程直观、生动和便捷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教师通过精心制作的课件,在“超文本”状态下,只要操作鼠标,就可以让学生一边眼看精美的教学图片,一边耳听教师的生动讲解或多媒体播出的声音。动静结合,轻松突破教学重点、 难点,学生容易掌握其内在规律,完成知识的构建。我们发现通过课件的教学演示,学生很容易理解几何问题,并且教学的时间也比传统的教学方法节省了许多,从而使课堂中更多的学生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同时,老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补充一些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给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4.运用信息技术,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早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而运用信息技术,更能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和参与行为。研究性学习就给学生提供了这样的平台。 我校的研究性学习课程,课题小组一般由研究兴趣相近的学生自愿组成,每组6?10人不等。为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也鼓励少数基础较好的同学独立进行研究。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各小组制定研究计划、讨论研究方案、分配研究任务、通过各种媒介如光盘、书籍尤其是网络收集整理资料。由于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自己拿出明确的学习目标,有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对学习进行自我调控,而且能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独立地感知、学习、理解和提高,把书本知识变出自己的精神财富,促进了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最后制作出图文并茂的网页,以此作为自己的研究成果。学生的作品充分体现了自己的个性,而制作网页的过程本身又是一次综合素质全面展示的过程,这不仅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还能通过优势互补促进全体学生智力的发展,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 摘要:在所有课程当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应该算是最灵活多样的了。作为一名21世纪的信息技术教师,生活在网络时代的我们,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如何在教学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信息素养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作为一名21世纪的信息技术教师,生活在网络时代的我们,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如何在教学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一、信息技术教师要明确教育观念 1、高新技术时代需要的人才是能熟练运用当代信息技术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创造传播信息,在信息技术所创的全新环境中掌握独立自主学习的方法,能快速适应迅速变化的信息环境、遵守网络信息时代道德规范的复合型人才,即具有高级信息读写能力的人才。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读写能力,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已成为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的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2、学习当今“流行”的知识,让信息技术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选择了具有广泛适用价值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和蕴含着信息技术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的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了解其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 3、根除“副科”观念。

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小学信息课是一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学科,出于这一点,许多信息教师都会觉得既然学生的兴趣很浓厚,那么课堂的效率自然会很高,因而忽略了建立高效课堂这一方面。其实我觉得兴趣只是一方面,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只是处于初级阶段,学习的目的性还没有达到一事实上的层次,故在课堂上的学习也只是处于表象的一种热情,真正领会的却不是很多。所以做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更应注重高效课堂的建立。通过多年的课堂实践,我在建立高效课堂方面做了如下几点总结: 一、师生交流绿色化 课堂上,要营造一种老师和同学一起学习的氛围,因为随着科学的发展,有一部分学生对计算机已经不是很陌生了,一些简单的操作也掌握了一些,如果这时教师还是采用传授式教学可能会适得其反。如果一起讨论着学习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效果、兴趣,从而达到调节教学的目的。在这方面,我和学生建立了一条课堂交流的绿色通道。在这条通道上传递信息的是我们约定好的一套动作语言:拍拍手。当我听到有拍手声时就知道有的学生需要求助,这时再适时的去帮忙,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会更强。对于高年级的同学而言,我们还可以用空间留言,从面在课下也能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

课堂上的这条绿色通道让师生体验了默契,教学内容遵循大纲,但看似是学生在拟定,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上来了,高效的第一步也就达到了。 二、课堂训练立体化 信息课的课堂不同于其它学科,学生几乎整堂课都在动手操作,面对一计算机的吸引,学生很难再去认真的听老师所传授的新知识,这时如果采取“广播”教学,往往会让学生反感。这就要求课堂训练时有一定的技巧。以下是我从以下七方面进行分析: 1、展示目标,分配任务:师生共同确定目标,学生对本堂课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有基本的了解。教师结合学习目标,通过小组组长给学习小组分配探究学习的任务。例如在三年级“用规则图形画图”这一课中,我让学生首先明确这节课只是用“圆”这个工具,如果有的小组不是用圆来做图就“违规”了。这样学生自然的就会把精力放到这里。 2、组内分工,自主探究:各小组组长根据本小组成员的实际水平差异及个人愿望,把本小组所承担的任务向本小组成员分配更加具体的任务。各成员领到任务后,根据学习目标和所分配的任务,贯彻自主学习,进行自主探究。学生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对问题进行大胆剖析,明确思路,形成对问题的独到看法。对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记录,在下一环节中利用集体智慧解决。此环节落实与否的关键是合理分组,学习小组以2到4人左右组成为宜,每个小组的平均水平基本相当。小组内由教师指定或定期选举正副组长,负责组内

精心设计,打造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精心设计,打造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发表时间:2012-06-25T14:43:41.873Z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2年第5期供稿作者:张连巧[导读]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此次活动中教师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现总结如下。 张连巧 (无棣县第二高级中学,山东滨州251900)笔者参加2011 年度滨州市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评选,参评教师的当堂施教,充分显示了自身的业务素质及个人魅力,可以看出他们的每一个课堂环节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反复斟酌,打造出了高效课堂。 一、情境导入,教师精心制作的甜点 课堂上,大部分参赛教师采用了灵活多样的课堂导入,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有游戏、有视频、有悬疑、有合作。当然如果能在课堂一开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那么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如阳信二中的张老师在导入时运用了“连连看”游戏,让两位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比赛看谁剩余的板块少,并找一学生做裁判把结果以表格形式记录下来,这样就把原本不相关的问题联系起来了。沾化一中的刘玉荣老师在课前让全体学生根据屏幕指示完成相关动作,简单的三句话“请同学们全体起立!”“请同学们鼓三次掌!”“全体坐下!”把同学们凝聚在了一起,也消除了师生之间的陌生感。各位教师精心制作的情境起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教法多样、小组互学,让课堂更有效 在新授部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都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通过教学案导学或多媒体屏显任务来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帮学、助学、演示等。如无棣一中的张明升教师做得就比较好,整堂课他一直引导学生先自学、再帮学,最后教师助学。具体做法是先展示任务再把关键的任务操作显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自己做,鼓励做完的学生站起来做本排的“小教师”,谁做完了任务就站起来指导同排的同学(帮学),等大部分学生都站起来了说明本次任务基本完成。学生学习气氛活跃,学生真正地“动”起来了。沾化一中的刘玉荣老师运用了分组的方法,实行小组间的竞赛,为了照顾各个小组的同学,充分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还设置了必答题和抢答题,使课堂更有效。 三、幽默与专业共存,充分享受语言魅力 教学中,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妙语连珠,有的则慢条斯理,但不管是哪种情况,都要让学生容易接受。善于运用幽默语言的,能打破课堂内死水般的枯燥局面,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情趣的美好境界。滨城一中曹老师那富有磁性且跳动着的言语:“呀!还真有!”黄山中学刘老师的语言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切,娇柔却不做作。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被教师富有魅力的语言调动起来,从而使课堂显得更有生机、有活力。 四、课堂评价多样化 课堂评价对教学活动起着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信息技术课堂的评价尤为重要。评价之目的是诊断、反馈、促进、提高。从活动看到,几位教师不约而同地用了自评、他评和师评,且以自评和他评为主,弱化师评,营造起民主评价的氛围。自评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路,增强其主动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自评时每位同学都认为自己是优秀的,特别是小组代表形式的自评,都是自夸型的,这也说明现在的学生都很自信。 学生在他评时,不仅可以发现被评价人的问题或者优点,同时也让自己得到了比较和学习的机会。 弱化师评并不是说没有师评,在学生心目中师评很有份量,因此教师的评价不能随便,更不能没有原则地说“好”。而且教师的评价不应该过于单调,对于一些学生的回答教师还可以采用延迟评价和模糊评价。印象最深的是无棣二中的高老师在一名学生演示操作后并没有直接给出肯定或否定的答复,而是找其他学生演示同一任务,通过比较两人操作的异同,给出评价,这样通过延迟评价更加深了印象,引人深思。 总之,通过评价,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愉悦,增强了信心,又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促进自身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唤醒并激发了创新欲望。 五、存在的问题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此次活动中教师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现总结如下。 1.布置任务要明确,教师语言要简洁。个别教师对某一重要知识点,反复讲、反复练,唯恐学生不会;本来布置的任务为一,可在指导过程中变成了二、三,学生感到茫然;还有的教师“啊”“呀”“吧”等带口语太多,导致学生厌倦,课堂资源浪费。 2.要有耐心调控整堂课,让课堂活而不乱。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也是对我们的挑战和考验,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但教师的导向作用不容忽视。个别教师在课堂的开始调控得很好,可是随着任务的引入,让学生自学互帮后,教师好像就没有了作用,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讨论也成了聊天,这样课堂是“活”了,但更乱了。 3.别让优质课成为“花架子”。讲过优质课的教师可能都有这样一个感触:这一节课的准备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不停地找资料、改设计、做课件,一遍遍的试讲最后就为了这45分钟。可是这样出来的课质量真的优吗?例如在本次活动中大部分教师表格部分的任务设计都非常简单,然而得高分的亮点也就在于此,借用课本上案例的设计则显得俗气,从而处于劣势。 4.杜绝干扰,专注上课。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要专心,其实教师更应以身作则,在本次活动中某教师的电话在讲课过程中响了四次,引起了评委教师和学生的不满,其实这也是没有责任心的表现。 结合到自身教育教学,虽然日常上课时不可能像优质课那样每节课准备那么多的材料,每节课都设计得那么精彩,但一定要在备课过程中有这方面的设想,并在平时的教学中做些尝试,尽量与新课程标准一致,运用先进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精心设计,争取使我们的课堂达到最高效。

运用信息技术 优化课堂教学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是我国本世纪 20 年代从国外引进的,发展到今天,作 为一种辅助手段在教学中应用,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新颖性,可以提 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深入开发学生的多方面能力。笔者将近几年在 运用信息技术辅助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取得的一些零星感想付诸于文字, 以求就教于大方之家。 一、激趣导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每上一节课之前,都要进行精心备课,要考虑到如何恰当 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 讲授新课前用各种方法导入新课至关重要。 1、用歌曲导入新课。 如在教《蜻蜓飞飞》时,用音乐课中的歌曲《小蜻蜒》导入新课, 学生在听歌曲的同时,欣赏蜻蜒的画面。学生对蜻蜒的动作、形状、基 本特征有了初步了解,加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在教学《我的新朋友》一课教学时,先让学生听课件《找朋友》的歌曲,启发学生边听 边跳起来,给学生创造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寻找自己的好朋友。学 生在宽松自主的环境中,既有单独表现的机会,又增加了同学之间的 友谊,使得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2、用游戏导入新课 在讲授《喂!你好》之前先用大屏幕放出小朋友做游戏的场面,让 学生感受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的场面。最后启发引导用简短的对话、形象 的动作、丰富的表情表演找朋友的场面,感受熟悉的氛围,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思路,这样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绘画兴趣。 3、用讲故事导入新课 故事可以打开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获得知识,如在教《鱼儿游游》时,先用课件播放《美人鱼》的故事,再让学生讲一讲水里的故事,然 后导入新课。在教学《我的新朋友》一课教学时,启发学生介绍自己的

朋友,谈谈好朋友的优点,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带动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到新课的学习中,加快了学习进度。 二、加强直观性,培养学生的感悟力。 按照传统教育的教育过程,基本上是由教师、学生、教育内容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虽然强记住老师讲授的知识,头脑中却没有什么直观印象,总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习起来很吃力,记忆不持久,形成事倍功半的后果。而现在

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高中信息技术是一门以以计算机为核心,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兴趣、意识和技能的课程。通过系统地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虽然现在我校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全面开展了信息技术教育,但因为各种原因,学生的学习并不是很系统,且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因此研究如何提高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高效课堂问题已是迫在眉睫。并且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不断推向深入,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也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高效课堂、新课程实施需要高效课堂、教师由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转变需要高效课堂、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也需要高效课堂的实现。可以说,高效课堂对提高我校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效益具有深远的意义。 何谓高效课堂?可用七个字加以衡量:真、实、新、活、情、特、效。①真:真实、真诚、真为。真实即教师要尊重事实、讲究实际;真诚即用“心”去上课,用真诚感染自己的学生;真为即教师要真正的关注学生,做到因班施教、因材施教。②实:教学目标实、教学内容实、方法手段实、学习指导实。③新:观念新、设计新、评价新。④活:问题提出活以激起学生兴趣和思考;学生活动活以使学生主动参与且积极探究;教师调控活以使课堂动静结合,活而不乱。⑤情:教学激情,教师教学要有感染力;教材情感,教师对教材的体悟要深刻;人情即教师要有亲合力。⑥特:鲜明的教学特长及特色。⑦效:教学效果及效率要高。实现高效课堂,在理解了七要素的内涵后,还应把握“三讲”“三不讲”原则。三讲:易错、易漏的知识讲;重难点讲;有扩展性内容的知识讲。三不讲:学生会的知识不讲;通过自学能学会的知识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知识不讲。 一、备好课是高效课堂的保障。 教师只有课前认真深入钻研教材,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认识水平,针对教材特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习情景的创造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实现以“教”促“学”的目的,从而达到高效课堂。 1、熟悉新课标,用好新教材。充分的利用教材,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是新程的基本主张。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教材的价值在于生成性。研究教材要从知识性和人文性两个方面来考虑。知识性包括信息技术内含的知识和课外延伸的知识,人文性是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备教材应领会新课程的主要思想;研究信息技术教学的新课标,从整体上了解教材的特点、把握书本的体系结构,分析新课标,通过钻研教学新课程标准,掌握教材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统观全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