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年中国文化体制改革

近年中国文化体制改革

近年中国文化体制改革
近年中国文化体制改革

近年中国文化体制改革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情况愈发突出,文化领域一些深层次问题和体制性障碍日益显露出来。近年来,围绕文化体制改革学术界展开广泛而深入研究,全面论证了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系统总结了全国和各级地方政府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实践经验,深入剖析了当前文化体制改革面临的诸多问题和严峻挑战,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而分析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特点,对其经验进行及时的总结,弄清存在的问题,才能对症下药,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从而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关键词: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建设文化产业

正文:

文化体制改革既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可见,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题中应有之义。那文化体制改革又是什么?进行文化体制改革又是为什么?在进行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些问题?实施文化体制改革又要做些什么呢?

简言之,文化体制改革就是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以及各个文化部门的一齐推动下,对文化事业单位变革创新体制机制,进而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以适应制度变迁的过程。也就是通过改革重新确立企业的文化市场主体地位,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发展壮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过程。而当前,我们正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其本质上就是以制度创新为抓手,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对整个社会的制度体系进行全面、根本性的变革,从而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

文化作为国家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经济问题,又是政治问题。

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有着极其重要意义。文化体制改革可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有效应对思想文化领域重大挑战的迫切需要,是永葆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战略举措,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要求,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课题,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的重要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

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经过三十多年的探索,在很多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由于文化体制改革没有现成的模式或样板,所以这种改革仍是一种“试错性”改革,失误和偏差在所难免。

强势行政介入模式与疲软的市场。政府在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中一直扮演着主导角色,行政手段是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手段,强势行政干预成为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推手。强势行政介入所产生的积极效应需要以政府介入到位为前提,这样在文化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的代理人危机也可以得到缓解。然而,文化体制改革中的强势行政干预模式具有一定的隐患,不可忽视。

制度与政策的短缺、滞后与虚置。从实际的运行来看,仍然不能满足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在保障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制度和政策上还存在着许多不健全、不

完善之处,制度和政策的短缺问题比较严重。同时,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文化发展外部条件的变化,支持我国文化建设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制度、政策出现滞后现象也愈加明显。

重视“亮点”、忽视全局。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前期,对改革的系统性和全局性的设计和规划不足,对改革的局部得失和短期目标进行精心布局,形成了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改革“亮点”,有些亮点虽然成绩突出,却正反映了我们在改革过程中缺乏全局观念和系统性思维,某种程度上可能是形式主义的产物。

文化基层单位缺乏内生动力和激励机制。由政府依靠行政力量推动的文化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严重不足,导致文化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地位至今难以真正确立,使得文化企业不得不依靠政府“输血”才能生存。

政府强势行政干预不到位、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缺乏内部动力和激励机制、文化事业经费不均衡、文化立法不健全、文化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不完善健全、文化体制改革中过于形式主义。解决这些问题,就成为我国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关键所在。

在新的形势下,面对这诸多问题和挑战学者们提出了以下建议。“融合发展”是文化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完善政策保障机制;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选择合适的路径是一个重要方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程中,文化体制改革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在文化体制改革中得以贯彻落实; 推进文化创新必须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才能得以真正实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才能真正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之中; 繁荣和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必须紧紧依靠文化体制改革才能获得强大推动力; 文化人才队伍要在文化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得到培育和建设; 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最直接体现在为文化体制改革制定指导思想、确立基本方针和规划发展战略。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文化体制的重要性。在生活中,要抵制不良文化,不可以崇洋媚外,将本土文化视为糟粕、迷信,要吸取各类文化中的优良内容,并结合各类文化中的优良内容将这些内容发展成为自己所特有的文化。

参考文件:

[1]王玲. 十六大以来我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研究[D].渤海大学,2013.

[2]史成虎,张晓红. 中国特色文化体制改革的经验、问题与出路[J]. 长白学刊,2013,02:150-156.

[3]郝清杰. 近年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研究述评[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2:77-80+93.

[4]王立. 论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J]. 前沿,2013,11:175-178.

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总结思路

2010年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 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设想 2010年,我县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地区业务部门的热情指导下,经过县领导小组领导关心和办公室人员的努力,工作得到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支持和配合,工作严格按照《2010年全区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要点》和与地区签订的《目标责任书》,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一、2010年工作回顾 (一)县委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解决工作重点和难点 成立了领导小组,并设立了办公室,及时研究、协调、解决影响制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2009年十一月成立了文化产业办公室,为县委宣传部所属正股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主任1人,编制3人,在宣传部配设了办公地点,调入了所需工作人员,并设立了县级文化产业资金20万元,落实工作经费5万元;今年8月,又成立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领导小组,设立了以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旅游局局长为办公室主任的专门机构,扎实抓好此项工作。 (二)严格根据工作要求,认真落实任务 文化体制改革方面: 一是拟订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方案,在现有文化稽查队和可乐文物执法队的基础上,组建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并在10月底挂牌。 二是认真开展深化图书馆内部机构改革,按照文化事业单位三项制度改革情况,强化内部管理,提升了文化馆和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水平,目前运行正常。

三是完成了县有线电视新闻中心制播分离,在中心设立了广告部,完全实行了制播分离。 四是认真对照中央、省、地有关政策,对符合文化企业转制的企业进行梳理,我县电影院早已不存在,继县印刷厂改制后,仅有新华书店一家企业。按照政策,我县成立了小额贷款担保公司,积极为文化企业发展提供服务。 文化产业发展方面: 一是认真组织开展各类文化交流活动。在全省“多彩贵州”小品大赛期间,认真组织了《撮泰吉》、《攀干爹》等节目参与,获地区一、二等奖和优秀奖,《撮泰吉》代表地区参加全省决赛获金黔奖;参加全省县级文工队调演获得优秀演员奖、优秀表演奖、节目一、二、三等奖、优秀编导奖、团队优秀奖、服务农村奖、优秀示范文工队,囊括全部奖项;组织《阿西里西》参加云南楚雄举行的中国国际火把节获赛舞银奖;由我县音乐爱好者创作的《梦中的家》等歌曲获“多彩贵州”音乐作品创作大赛毕节赛区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优秀奖若干。通过不断的文化交流,进一步宣传了我县的民族文化品牌。 二是成功承办毕节地区第四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2010中国?贵州?赫章阿西里西旅游文化艺术节。根据地委、行署安排,今年我县承办了全区第四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为认真做好各项工作,自县委政府明确旅发大会筹备领导小组办公地点设在宣传部后,宣传部立即组织了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及时安排部署各项工作任务,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圆满完成了《夜郎魂》大型歌舞剧演出、毕节地区第四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阿西里西旅游文化艺术节开幕式、天上石林景区开游仪式、韭菜坪登山节、彝族火把节、阿西里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上) 课程的考试100分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上)课程的考试100分 一、单选 ( 共 6 小题,总分: 40 分) 1. “坚持以人为本”,是党的下列哪次会议提出的一个新要求? A.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 C.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 2. 我国首次以中央决定的形式阐明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及内涵是在哪次会议上? A.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 C.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 3. 齐勇锋研究员指出,我国人均耕地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 A.五分之一 B.四分之一 C.三分之一 D.二分之一 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是在哪一年召开的? A.2000年 B.2001年 C.2002年 D.2003年 5. 目前,中国是世界第几大经济体? A.第一大经济体

B.第二大经济体 C.第三大经济体 D.第四大经济体 6. 齐勇锋研究员指出,2010年,我国人均的GDP已经达到了() A.2300美元 B.3300美元 C.4300美元 D.5300美元 二、多选 ( 共 3 小题,总分: 20 分) 1. 下列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有哪些? A.齐勇锋研究员指出,文化要发展,根本靠人才。 B.齐勇锋研究员指出,文化人才辈出,也是文化发展繁荣,文化强国的重要标志。 C.齐勇锋研究员指出,文化产业是文化软实力的主要的支撑性产业。 D.齐勇锋研究员指出,建构国际经济政治的新秩序,需要发挥中华文化软实力的积极作用。 2. 下列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有哪些? A.与矿产资源相比较,我国文化资源的比较优势非常突出。 B.与文化资源相比较,我国矿产资源的比较优势非常突出。 C.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实现经济社会转型的现实要求。 D.顺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要加强文化建设。 3. 齐勇锋研究员指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来主要是由美国、()等发达国家主导的。 A.日本

专题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巨大变化

专题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巨大变化(32页) 考点29. 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1978年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是历史的伟大转折?) ①会议恢复了马克思主义路线 ②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③邓小平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3.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是什么?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中国从此进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4.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①工作重心:经济建设 ②进入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③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改革开放。 5.改革首先从农村展开,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有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6.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什么?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何作用? 它极大地激发起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使中国很快解决了12亿人口的温饱问题。 8.开放首先从沿海地区推行。后来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9.对外开放目的作用是什么? 目的:以多种形式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经济) 作用:①加快了我国发展步伐②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③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④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10.改革开放始于何时何事件?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1.改革开放的作用(意义)何在?(为什么说是成功的?) 正是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也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综合国力也显著增强。 12.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它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 13.对我国对外开放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有哪些? ①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开始对外开放; ②2001年加入WTO,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考点30.了解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奠定新中国外交事业基础的时间和事件分别是什么? 1953年,周恩来总理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意义:奠定了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基础。 4.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5.什么时候开始中国外交活动进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主动、最有利、最活跃的时期? 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政策又有了重大发展,提出了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新战略,赋予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新的内容。 7.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新的内容是: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新战略 8.新战略提出的意义:赋予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新的内容。中国外交进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主动、最有利、最活跃的时期。

近年中国文化体制改革

近年中国文化体制改革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情况愈发突出,文化领域一些深层次问题和体制性障碍日益显露出来。近年来,围绕文化体制改革学术界展开广泛而深入研究,全面论证了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系统总结了全国和各级地方政府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实践经验,深入剖析了当前文化体制改革面临的诸多问题和严峻挑战,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而分析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特点,对其经验进行及时的总结,弄清存在的问题,才能对症下药,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从而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关键词: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建设文化产业 正文: 文化体制改革既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可见,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题中应有之义。那文化体制改革又是什么?进行文化体制改革又是为什么?在进行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些问题?实施文化体制改革又要做些什么呢? 简言之,文化体制改革就是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以及各个文化部门的一齐推动下,对文化事业单位变革创新体制机制,进而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以适应制度变迁的过程。也就是通过改革重新确立企业的文化市场主体地位,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发展壮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过程。而当前,我们正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其本质上就是以制度创新为抓手,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对整个社会的制度体系进行全面、根本性的变革,从而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 文化作为国家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经济问题,又是政治问题。 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有着极其重要意义。文化体制改革可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有效应对思想文化领域重大挑战的迫切需要,是永葆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战略举措,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要求,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课题,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的重要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 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经过三十多年的探索,在很多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由于文化体制改革没有现成的模式或样板,所以这种改革仍是一种“试错性”改革,失误和偏差在所难免。 强势行政介入模式与疲软的市场。政府在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中一直扮演着主导角色,行政手段是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手段,强势行政干预成为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推手。强势行政介入所产生的积极效应需要以政府介入到位为前提,这样在文化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的代理人危机也可以得到缓解。然而,文化体制改革中的强势行政干预模式具有一定的隐患,不可忽视。 制度与政策的短缺、滞后与虚置。从实际的运行来看,仍然不能满足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在保障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制度和政策上还存在着许多不健全、不

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精心整理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文化体制改革是我国全方位改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党的十八大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任务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总体要求, 年), 加了改革试点。2005年12月,《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下发,2008年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文化产业迅猛发展。 通过改革,我们逐步形成了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育了一大批新型文化市场主体,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文化市场更加活跃,文化

产品和文化服务走出国门,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十一五”时期,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平均增速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速,2012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8071亿元。但同时,也存在着管办不分、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资不分、条块分割等传统文化体制的弊端,我们必须着力解决投入不足、机构设置不合理、体制机制创新不够等突出 、“西 “单 济、政治、文化安全的及其严重的威胁。 可见,全球化不仅是经济战略问题,更是文化战略问题。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应有的市场份额,有效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我们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建设。 二、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具体要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动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必须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完善文化管理体制 界,依法加以监管,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消除阴暗面,正确引导舆论,更多地释放“正能量”。 (二)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文化繁荣发展越来越离不开市场,越来越需要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因此,必须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巨大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巨大变化 心理健康教育 院系:日本语学院 年级: 2009级 班级: 11班 班内序号: 05 姓名:张帅 2010年2月1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巨大变化 张帅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变化世界感叹。期间,领导人的正确领导,国人的共同努力,战略方针的高效有力,等等,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打下基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阻击在脚下!当然,在教育、科技、航天等领域,中国的进步,有目共睹! 下面,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进行一下简单的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的八大成就 (1)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保证了和平稳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中国已经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包括钢铁、家用电器在内的许多工业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大。 (2)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快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3)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经济已经完成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 (4)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健 中国的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政府主导、大力投资和不断强化的工业经济使中国经济增长一直高于世界经济增长水平。社会经济取得全面进步 (5)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1978年中国人均GDP为381元,按照1980年1美元兑换1.53元人民币汇率计,约合14 9美元。2007年中国人均GDP上升到2640美元,比改革开放前增长了17倍。 (6)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教育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1978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只有16.5万,占当时中国人口总量96259万的0.0171%。2006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达到377.5万,占当年中国人口总量131448万的0.2871%,30年

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讲话

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讲话 在全县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暨“一局一台一队”授牌仪式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既是对我县文化体制改革阶段性工作的总结,也是对下阶段改革任务的安排部署。规格很高、意义重大。我县的文化体制改革分三步进行,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第一步,我们按照“一局一台一队一站”模式,对文体局、广电局、电台、电视台进行合并重组,打响了我县文化体制改革的第一战,为全县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开好了局,铺好了路。在此,我谨代表县委、县政府对长期奋战在文化战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对新设置的三家单位挂牌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刚才艳霞部长就我县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作了一个很好的报告,我都赞成,希望同志们认真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就如何推进全县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转观念,提认识,抢占文化发展先机 改革创新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由之路,而解放思想是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根本武器。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改革是大势所趋,早改占先机、不改没出路。我们要改变重经济轻文化的思想和抓文化只投入无效益的观念,树立抓文化就是抓发展的理念。要在意识观念、发展路径等方面进一步解放思想,紧紧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解放发展文化生产力,努力培育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文化主体和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增投入、强服务,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目的就是要通过公益性文化事业服务的最优化,不断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我们要建立财政性文化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保证公益性文化事业财政投入总量持续增长,加大对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纪念馆、广播电视台和县建设的投入,加强社区和居民小区文化设施建设,强化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室的建设,扶持体现地方特色的重大文化项目和艺术院团,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要优化财政投入的结构和方式,逐步推行项目资助和政府订单制,在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深化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实现由“养人”向“养事”的转变,坚持在发展中搞活,在搞活中发展,不断提高为群众服务的水平。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发展繁荣》(二)下考试答案

考试标题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发展繁荣》试卷 本试卷共有判断题 10 道,单选题 20 道,多选题 10 道,总分 100 分,60 分及格。 所属课程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发展繁荣》(下) 倒计时 40:31 一、判断题 (10 道) 1.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 正确 错误 2. 文化产业的发展无需要重视渠道建设。 正确 错误 3. 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数字技术带来了新文化生产的变革。 正确 错误 4. 中国文化“走出去”仅仅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正确 错误 5. 党的十四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 正确 错误 6.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 正确 错误 7. 我国演艺院团改革遇到极大阻力的原因之一是财政补助不确定。 正确 错误

8. 公益性与经营性是一块硬币的两面,较易将其进行严格划分。 正确 错误 9. 传统媒体在某些重大事件中的反应滞后,因此有这样一种说法,即中央党报不如地方党报,地方党报不如都市类报纸,都市类报纸不如网络。 正确 错误 10. 文化产业的重点工作首先是确立正确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理念。 正确 错误 二、单选题(20 道) 1. 台湾地区颁布的()中提到:“源于创意或文化积累,透过智慧财产之形成及运用,具有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之潜力,并保证全民美学素养,使国民生活环境提升之产业。” A.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法》 B. 《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C. 《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 D.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2. “十一五”期间文化事业费增长势头明显,全国文化事业费总计1220亿元,年均增长19.3%,是“十五”时期的(),为改革开放以来增速最快的时期。 A. 0.7倍 B. 1.5倍 C. 2.5倍 D. 4.6倍 3. 2010年,我国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 A. 0.02% B. 0.36%

中国正在发生两个巨大变化

中国正在发生两个巨大变化 厉以宁:中国正在发生两个巨大变化 第一个问题,当前中国正在发生极大的变化,这变化在什么地方?就是中国正在悄悄地进行一场人力资本革命。过去人家常说中国人口红利已经没了,廉价劳动力不够了,中国改革的红利也枯竭了,能够改的都改了,这些看法都不正确,中国正在发生新的人口红利的涌现和新的改革红利。在人口红利方面一个巨大的变化是农村正在进行的土地确权、土地流转,在这个基础上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叫“城归”。听说过或者没听说过的那是“海归”,海外留学几年回来以后报效祖国找工作,现在出现了“城归”,据官方公布的数字:外出打工的现在又回到了家乡创业大概是500万人左右,但我们去调查几个省发现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大概上千万人,因为有些人回来他不跟外面说你没法统计到,自己开农家乐、办起了自己的果园。为什么会回来?因为考虑到夫妻长期分居会造成家庭的不和,小孩子长期没人照料没有父爱。第三,家里的老人年纪大了,所以在外面工作了几年,而且交了一些朋友,积累了一些资本,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技术,就回来了。 我考察几个穷地方都有“城归”回到家乡创业。在贵州的毕节地区,原来就单纯的向外输出劳动力,后来职业培训又输出劳动力,现在是出现了回乡的高潮。我们在毕节的七星观镇,发现了很多新建的面包房,做蛋糕的。贵州人本来不吃这个的,他没有这个习惯,为什么?因为在外面学会了。面包房做蛋糕、做面包,而且生意很好,贵州毕节人现在都学会了小孩子过生日要吃蛋糕,老人到了生日要送蛋糕,

这样一个新的行业起来了。我们还看到农业方面现在全国各地出现了一个农民学技术热,进学习班、学农业技术。因为土地确权了,土地确权以后他感到有信心了,所以中国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家庭农场。过去没有家庭农场,那是美国、加拿大、荷兰、丹麦有,中国没有。但是现在有了,他在为第二代的接班用,老的在学,年轻的更要学,因为我要接班。按照这样的观念,有些地方他还是感到土地不够,要到外面去打工,土地就租了,转包给别人。田总是有人做,不会没人做。我在浙江考察是安徽人来做,在我的家乡江苏是苏北人来做,这里的人去打工、开店去了。所以中国的人力资本在变化,很多人把职业技术教育推到农民当中去了。这个巨大变化,大家想想四千万外出的农民中,有四分之一也就是一千万左右回来在家乡创业了。 要对当前的创意、创新、创业有新认识 第二个问题就是创意、创新和创业,这是中国当前又发生一个巨大的变化,而且这个变化跟我们以前书本上学到的是不一样的。西方经济学里讲“创新”这个词是一百年前缘起奥地利,后来在一百年前工业化刚开始不久,美国的经济学家熊彼德就提出了创新的概念。但是一百年前是工业化刚开始,跟现在不一样,现在是信息化时代、后工业化时代,他的观点能够说明问题吗?举几个例子。比如他说现在的创新还是跟过去一样。什么叫创新?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叫创新。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这对我们来说那是过去的几年,工业化刚开始制造业需要重组。但是今天这样行吗?不够的,远远不够,今天是信息重组,信息重组才有创新,不是单纯生产要素的创新。生产要素把两个企业一合并就创新了,信息不便利不行。再比如说过去熊彼德的观点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试题)

一、判断题(10道) 1.文化单位主要包括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 正确 错误 2.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 正确 错误 3.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 正确 错误 4.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数字技术带来了新文化生产的变革。 正确 错误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已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文化建设相对滞后。 正确 错误 6.由工业社会向消费社会转型,也需要文化产业发展。 正确 错误 7.中国文化“走出去”仅仅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正确 错误 8.目前,我国动漫、网络游戏等新业态,民营资本占99%。 正确 错误 9.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 正确 错误 10.文化产业的发展无需要重视渠道建设。 正确 错误 二、单选题(20道) 1.目前,我国国有文艺表演团体有()多家。 A.1000 B.2000 C.4000 D.9000 2.2010年,我国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 A.0.02% B.0.36% C.0.67% D.0.88%

3.截止到2010年年底,全国农家书屋30万家,乡镇文化站()万个。 A.2.67 B.5.78 C.7.92 D.10.11 4.党的()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 A.十四大 B.十五大 C.十六大 D.十七大 5.2002年,全国2861个县,有()没有图书馆。 A.152个 B.252个 C.489个 D.752个 6.目前,我国民间电影制作单位约270家,国有电影制作单位38家,民营制作电影部分占()。 A.43% B.60% C.80% D.92% 7.()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受法律或道德约束,不能将盈余分红。 A.慈善组织 B.营利组织 C.非营利组织 D.行政法人制度 8.()是指通过吸引而非强制来实现目标的能力,是无形力量。 A.国家实力 B.硬实力 C.软实力 D.巧实力 9.2008年全国文化部门艺术表演团体演出()万场次。 A.41 B.55 C.69 D.73 10.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A.十四大 B.十五大 C.十六大 D.十七大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意义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要性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维护安定团结政治局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需要。面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我国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及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就必须在我们党领导文化工作丰富经验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改革发展新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进一步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顺利实 现“十二五”时期发展目标的需要。“十二五”规划提出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的总要求,并对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作出了部署。做大做强我国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符合科学发展理念,有利于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切实解决当前文化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不容置疑,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束缚文化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只有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切实解决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才能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扭转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的状况,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顺利实现,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如何才能更好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呢?

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上)

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上) 韩庆祥 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导 十七届六中全会的总体精神 同志们,今天我讲的题目是“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10月15号到18号,中央召开了十七届六中全会,主题是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个会议刚刚闭幕,现在全国各地都围绕公报的一些基本精神在认真学习贯彻和领会。如何来把握这个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基本精神呢,我想今天我讲的思路先总体上把这个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基本精神三言两语给大家交代一下;然后讲一讲我们今天为什么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个问题涉及到文化自觉的问题。然后接下来就把我们十七届六中全会里边的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些重要问题讲一讲,这实际上是回答什么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问题。最后我们再来讲一讲如何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是讲的文化这个自信的问题。在第二个问题当中着重讲的是核心价值体系。 我首先三言两语把十七届六中全会一个总体精神给大家概括一下。十七届六中全会总体来讲它主要谈了文化强国、文化理念、文化体制、文化市场、文化产品、文化竞争、文化传播、文化创新和文化繁荣的问题。所有关于文化的一些基本问题十七届六中全会都涉及到了,而这些问题也是大家在思考的时候、实践的时候经常遇到的一些焦点问题、根本问题。 在这些问题当中,也有一些亮点,关于文化体制改革在这个六中全会之前我们也讲过,包括我们总书记“七一”讲话里面也讲过,十七大报告里面也讲过,但是关于文化体制改革实现大发展、大繁荣第一次完整地准确地深入地阐述和阐发应该说六中全会还是第一次。 所以在这个六中全会里边关于文化体制改革有一些亮点,有这么五个亮点。第一个亮点是如何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是六中全会特别强调的一个亮点。 第二个亮点就是把文化问题上升到国家的战略层面来考虑,按照六中全会就提出这么一个大判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个论断应当说是六中全会第一次正式提出而且加以阐发的,这是第二个亮点。 第三个亮点是正确处理经营性文化与公益性文化之间的关系。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我们以前一段时期在实践当中在理论探讨当中是大家最关心的一个难题问题、焦点问题。在实践层面出现不少问题,恐怕跟这种关系处理不好有关,所以十七届六中全会围绕着经营性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改革

论题:浅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浅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摘要:文化建设作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一起构成“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以党的中央全会的形式专门讨论文化的发展和改革问题,指出了新时期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深入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这个新的历史背景条件下,如何推进文化的发展是事关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要问题。如何深化,如何发展,如何繁荣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这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民族和社会发展方向的问题,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时代使命。 关键词:中国特色色会主义文化文化建设文化体制改革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可以深刻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在当今全球化的环境下,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才是最终的竞争。一个国家,当它的文化比物质和资本有更强大的吸引力和力量的时候,经济产业和产品都体现着一种文化品格的时候,才能说这个国家的经济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才能具有可持续发展和持续创造财富的能力。 一、当前提出深化文化体制动因探析和改革的重大意义 1、当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动因探析 (1)、从国内层面来看,我国文化事业在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了改革,在一定层面在加快了文化事业的进步。但是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间产生了负面效应,新技术革命推动下,互联网的普及以及数字化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使用频率使得文化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加上现在正是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们要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为了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已经迈出关键步伐,我们要准确把握各族人民精神生活的新期待,要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和要素配置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使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提高我国文化的活力和竞争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2)、从国际层面看,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新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崛起,促使经济与文化日益融合,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成为新的发展趋势,信息产业、文化产业等新兴产业迅速发展。而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全文)

关于《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 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 (2011年10月15日) 李长春 现在,我受中央政治局委托,就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有关问题向全会作说明。 一、关于全会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的基本考虑 中央政治局决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重点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并作出决定,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第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进一步从战略上研究部署文化改革发展。党的十七大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战略部署,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全党全国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开创了文化建设新局面。中央政治局认为,面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以及文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召开一次全会对文化改革发展作出战略部署,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确定的重大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新形势下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第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十二五”时期奋斗目标,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需要进一步从战略上研究部署文化改革发展。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更加繁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十二五”规划纲要从推动科学发展的高度提出未来5年我国文化发展的目标任务,强调要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我们要顺利实现“十二五”时期奋斗目标、到2020年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必须

35年“文化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

35年“文化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团结人民、推动发展的精神支撑……[更多] (标题:宁夏文化体制改革渐显成效来源:西部时报20100306期杜晓明张钦)30多年前的“文化体制改革”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化体制主要参考苏联模式并与当时的社会情况相接轨,产生了很多人才与艺术作品。[更多百度百科] 1979年10月,邓小平代表党中央在中国文化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提出了新时期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的一系列指导方针,为文化领域的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更多] 1980年,文化管理部门明确提出体制和管理制度改革的问题。从1983年国务院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部署文化体制改革。[更多] 198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准文化部《关于艺术表演团体的改革意见》,部署对大中城市艺术表演团体进行布局结构调整,文化领域体制改革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1988年国务院批转《文化部关于加快和深化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意见》,倡导“双轨制”的改革思路。 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第一次以党的重要决议的形式强调,改革文化体制是文化事业繁荣和发展的根本出路。文化领域体制改革工作在探索中不断推进。 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提出了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和一系列方针。《决议》认为“改革文化体制是文化事业繁荣和发展的根本出路”。[更多] 2000年,“文化产业”一词被正式写入中央文件。[更多百度百科] 2002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定了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根据社会主

【精选】改革开发以来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

▲改革开发以来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 28.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历史转折 b(P23) 1、知识要点: (1)了解召开的背景(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确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 (2)时间、内容、意义(伟大转折)、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改革开放) 2、联系内容: 本框内容复习时要和国情教育“运用实例说明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的考点及近代中国的三次历史巨变(辛亥革命、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改革开放)相联系,能让学生说出家乡或自己家里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变化、感受以及归纳发生变化的原因;联系党的四代领导集体及主要的理论。 3、联系时事举例 (1)2005年10月11日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深化改革的重点做出了部署。 (2)200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182321亿元,比上年增长9.9%,略低于上年的10.1%增速,我国经济已连续三年保持10%左右的增长。我省生产总值13365亿元,人均GDP超过3400美元。 例题: 某校课题研究小组的学生对某村78户农民进行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6年以来生活变化情况的调查,此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75份,经整理如下: 请回答: ①此次调查主要采用了什么调查方法?你认为还可以采用哪些调查方式? ②请你为他们设计几个调查问题。(至少两个) ③从表中可以看出十六年来这个村的变化很大,你认为发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④课题调查小组的学生调查后准备在学校组织一次宣传活动,请你为这次宣传活动确定一个主题,并谈谈这次活动的意义。 ⑤请你也来谈谈自己的家乡或家庭变化情况吧 29、理解“一国两制”的重大意义 B (P26) 1、知识要点: ①“一国两制”含义②“一国两制”的实践(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及原来占有它们的国家)③香港、澳门回归的意义及香港、澳门的割让和回归祖国说明的问题。理解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性质:④“一国两制”的意义(参考政治第六册P89)⑤台湾问题:了解两岸日益频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存在统一的阻力。明确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是海内外中国人的共同心愿,是历史

文化体制改革总结

文化体制改革总结 梁园区2016年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进展情况工作总结 梁园区作为全市四个文化产业发展试点县区之一,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认真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创新工作思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促进了全区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加快了我区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现将2016年度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6年我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取得成效 2016年,我区为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加快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率先垂范,专业院团文化体制改革见成效。2016年,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关于加快国有院团体制改革的通知》和河南省文化厅《关于转发的通知》文件精神,四平调剧种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商丘市四平调剧团属于在地方戏曲、曲艺等国有文艺院团中,演出剧种属濒危稀有且具有重要文化遗产价值的事业单位,经批准可不再保留文艺院团建制,允许转为公益性的保护和传承机构,专门从事戏曲研究、传承和展演。按上述文件精神,商丘市豫剧二团与商丘市四平调剧团的职能相近、情况相似,

属于重复设置的机构,核销了其院团建制。但由于在人员分流等问题上存在诸多不安定因素,我区将该团问题报请区委、区政府研究,按照特殊问题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原则,核销了商丘市豫剧二团机构编制,将商丘市豫剧二团的人员编制55名,整建制转入了商丘市四平调剧团,与商丘市四平调剧团合并后划转为“商丘市梁园区四平调艺术研究中心”。转型后的“商丘市梁园区四平调艺术研究中心”机构规格相当于正科级,领导职数1正2副,人员编制75名,经费形式为事业差供。通过商丘市四平调剧团与商丘市豫剧二团的合并与划转的改革,即挽救和保护了稀有文化,也减少了很多改革成本,更妥善解决了存在的不安定因素。 2016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改革后的商丘 市梁园区四平调艺术研究中心,转变观念、理清思路,通过内部机制的改革调整,实行了演出绩效管理的办法,积极采取了市场化运作模式,努力创作精品剧目,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在豫、鲁、苏、皖四省打响了梁园文化“戏曲品牌”的知名度。一是全年在戏曲演艺市场进行了300余场次的演出活动。二是通过政府购买文化服务的政策,利用专项资金,购买优秀舞台艺术到全区各乡镇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演出190余场次。为中心的生存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出了显著成绩。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答案100分

考试标 题《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发展繁荣》试卷 本试卷共有判断题 10 道,单选题 20 道,多选题 10 道 总分 100 分,85 分及格。 所属课 程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发展繁荣》(下) 倒计时24:31 一、判断题(10 道) 1. 文化单位主要包括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 正确 错误 2. 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数字技术带来了新文化生产的变革。 正确 错误 3. 早在1980年时,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即提出要推动文艺体制改革。 正确 错误 4. 传统媒体在某些重大事件中的反应滞后,因此有这样一种说法,即中央党报不如地方党报,地方党报不如都市类报纸,都市类报纸不如网络。 正确 错误 5. 报刊、纸质图书、电视等夕阳产业发展的先天不足,制约了国有文化单位的做大做强。 正确 错误 6. 文化产业的重点工作首先是确立正确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理念。 正确 错误 7. 我国演艺院团改革遇到极大阻力的原因之一是财政补助不确定。 正确 错误

8. 公益性与经营性是一块硬币的两面,较易将其进行严格划分。 正确 错误 9. 当前我国要不断完善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严厉打击各类盗版侵权行为,促进国家文化创新能力建设。 正确 错误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已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文化建设相对滞后。 正确 错误 二、单选题(20 道) 1.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国家()。 A. 硬实力 B. 软实力 C. 巧实力 D. 硬实力和巧实力 2. 21世纪第一个十年我国出台了若干重要文件,如2006年年出台了()。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 B. 《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C. 《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 D.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3. 据统计,日本占世界文化贸易进出口额比例为()。 A. 42.60% B. 10% C. 1% D. 3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