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22直线、射线、线段已修改(2)

422直线、射线、线段已修改(2)

《4.2.2直线射线线段(2)》教学设计

教学难点

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差时,作为减数的线段截取时端点的确定;

2、线段中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的表示方法及应用。

教学方法以自学法和实践探究法为主,辅之于练习法。学法指导自学法、练习法、合作学习。

教学资源

借助PPT软件展示引例及变式训练题组,增大课堂容量,吸引学生眼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流程设计

活动流程活动目的

活动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3-5分钟)由有趣的问题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认识线段的数量关系的必要性。

活动2 诱思探究,获取新知(15-18分钟)用类比的方法探究发现,比较两条线段大小的两种方法,使学生对图形和数量的认识有机的结合起来。

活动3 变式练习,巩固新知(13-15分钟)强化对中点概念的掌握及线段大小比较的应用。

活动4 全课小结,细化新知(3-5分钟)将知识归类细化,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

活动5 推荐作业,延伸新知(1-2分钟)分类推荐、分层要求,将探究兴趣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教学程序

问题与情境师生互动媒体使用与设计意图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1:画图说明什么是直线、射线、线段?它们的表示方法有哪些?

问题2: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可科学说:“眼见也不一定为实”。请大家观察下面的图片:

【教师活动】

1、用课件展示

一些看起来不相

等,但实际相等的

图片,激发学生的

求知欲。

2、教师对学生

的回答进行归纳总

结:有两种方法。

教师边说边示范。

【学生活动】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

上,以小组为单位

进行交流。

【媒体使用】

(1)出示问题,

激发兴趣。

【设计意图】

激情引入,出示

问题,激发学生的求

知欲,引导学生主动

探索问题,自然而然

的引入新课。

让学生说出自己

的想法,培养学生独

立操作,自主探索的

学习策略。

思考:(1)你觉得哪一栋楼更高?

(2)如何比较线段的大小? 活动二 诱导尝试,探究新知 (一)线段大小的比较, 问题1:怎样比较两位同学的身高?谁愿意来给大家演示一下?

问题2:怎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呢?你能从比身高上受到一些启发吗? 问题3:观察猜想:估计图中线段AB 与线段CD 的大小关系?

问题4:操作验证:用刻度尺或圆规来检验你的估

计。 问题5:你能结合上述探究归纳比较线段AB 、CD 大小的方法吗?

板书:度量法:对点——读数——比较

叠合法:端点重合(合点)——线线叠合(压

线)——比较 问题6:先估计后度量下列各图形中线段的大【教师活动】 1、提出问题1,提两名学生登台演示,提醒其他学生注意观察,在引导学生感知方法(方法1:站在同一平面上,甲同学的头高出乙同学,则甲身高大于乙身高;如果两人的头顶在同一水平线上,则两人身高相等;若乙

的头顶在甲的上

方,则甲身高小于乙身高。方法2:度

量法:分别量出两

人身高,通过比较

两人身高的数量确定两人高矮)的基础上出示问题2——5,结合学生思考探究归纳板书比较

线段大小的方法。

2、出示问题6,结合学生探究,相机鼓励评价并展示

结论。

3、提出问题7,

利用学生思考间隙

出示问题8、9,将

学生按同桌组成讨

论小组,边画图边

【媒体使用】 出示教学问题及相关问题答案,一是省时增效,二是展示知识的形成和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实现多元化教学目标。 【设计意图】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发现,为以后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作铺垫。

让学生动手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加深学生对中点的定义的理解。

A B C

D

A B

C D

为“请用圆规、直尺做一条线段AB ,使AB=2a ”,你能仿照上面方法画出线段AB 吗?

(三)线段的中点(自学130-131页后回答问题)

(1)画图说明什么是线段的中点?三等分点?四

等分点?

(2)大家拿出准备的绳子,你能找到绳子的中点

吗?动手试一试。

(3)你能找出线段AB 的中点吗?你认为有哪几种方法? (4)如图,若C 是线段AB 的中点,请填空: AB=___AC=_____;BC=___AB

问题10:线段大小(或和差)与线段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4、自学教科书内

容,解决相关问题。

强调:用刻度尺找线段中点的方法:

对点——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与线段的

端点对齐;合线—

—刻度尺边缘与线

段重合;读数——

读出线段另一个端

点所对应的刻度线的标数;计算——

将上一步所读出的

数除以2;找点——

沿刻度尺边沿找出表示原线段长度的一半的刻度标线,并在标线与线段接触处描点。

5、解决问题5,参与对结论总结,体

会数形结合思想。 活动三 变式训练,巩固新知 (一)填空

1.如下图,AC=CD=DE=EB ,图中和线段AD 长度相等的线段是________.以D•为中点的线段是________.

2.画线段AB=50cm ,在线段AB 上取一点C ,使得5AC=2AB ,在AB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D ,使得AB=10BD ,那么CD=______cm . (二)选择填空 3.如图,线段AB 与AC+BC 的大小关系是( )(友情提示:经过度量计算后做结论).

A .AB=AC+BC

B .AB>AC+BC

C .AB

D .A 、B 、C 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教师活动】

1、出示题组一、二,

学生先思考计算,

再口答,结合学生回答,相机出示答案

2、出示题组三,提

两名学生板演作图,根据学生回答,适时评价学生的表现,用PPT 展示确

认并强调作法(不要求学生书写)。 【学生活动】 思考并回答【媒体使用】 (1)出示问题。 (2)多媒体的使

用 有利于节时增效,

吸引学生眼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优化课堂结

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设计意图】通过梯

次递进的变式训练,

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思、思中练”

,规范文字、图形与符号语言的相互贯通,强

化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画图能力。课外探究

旨在将学生的探究兴趣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从而发展学生的A C B

A

· · · B

4.下列四种说法:①因为AM=MB,所以M是

AB中点;②在线段AM•的延长线上取一点B,如果

AB=2AM,那么M是AB的中点;③因为M是AB的

中点,所以AM=MB=

1

2

AB;④因为A、M、B在同一

条直线上,且AM=BM,所以M是AB的中点,其中

正确的是().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三)解答题

1.如下图已知线段a、b、c,画一条线段,

使它等于①2a-b;②a+b-c(•用尺规和刻度尺两

种方法).

2.如下图,四条线段AB、BC、CD、DA,用圆

规比较图中的线段大小,再用刻度尺量出这四条

线段的长度,结合度量结果验证圆规比较的结论.

【课外探究】

1.如下图,长方形的长为3cm,宽为2cm,

用刻度尺作出每条边的中点,并顺次连接它们,

猜想所得到图形的形状,并度量验证你的猜想.

题,参与同伴表现

情况的的评价。

问题意识。

活动四全课小结,内化新知

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以小组

为单位,互相提问、总结、归纳出本节课的知识

内容和思想方法: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进行

概括小结,教师应

关注学生的表现,

包括知识掌握情

况、情绪状况等。

【学生活动】

【媒体使用】媒

体展示教师强调内容

要点。

【设计意图】

使所学知识条理

化、系统化;让学生

在交流中共享,在反

422直线、射线、线段已修改(2)

《4.2.2直线射线线段(2)》教学设计

教学难点 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差时,作为减数的线段截取时端点的确定; 2、线段中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的表示方法及应用。 教学方法以自学法和实践探究法为主,辅之于练习法。学法指导自学法、练习法、合作学习。 教学资源 借助PPT软件展示引例及变式训练题组,增大课堂容量,吸引学生眼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流程设计 活动流程活动目的 活动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3-5分钟)由有趣的问题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认识线段的数量关系的必要性。 活动2 诱思探究,获取新知(15-18分钟)用类比的方法探究发现,比较两条线段大小的两种方法,使学生对图形和数量的认识有机的结合起来。 活动3 变式练习,巩固新知(13-15分钟)强化对中点概念的掌握及线段大小比较的应用。 活动4 全课小结,细化新知(3-5分钟)将知识归类细化,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 活动5 推荐作业,延伸新知(1-2分钟)分类推荐、分层要求,将探究兴趣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教学程序 问题与情境师生互动媒体使用与设计意图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1:画图说明什么是直线、射线、线段?它们的表示方法有哪些? 问题2: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可科学说:“眼见也不一定为实”。请大家观察下面的图片: 【教师活动】 1、用课件展示 一些看起来不相 等,但实际相等的 图片,激发学生的 求知欲。 2、教师对学生 的回答进行归纳总 结:有两种方法。 教师边说边示范。 【学生活动】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 上,以小组为单位 进行交流。 【媒体使用】 (1)出示问题, 激发兴趣。 【设计意图】 激情引入,出示 问题,激发学生的求 知欲,引导学生主动 探索问题,自然而然 的引入新课。 让学生说出自己 的想法,培养学生独 立操作,自主探索的 学习策略。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直线、射线、线段(2)》教案

4.2直线、射线、线段(2)教学设计 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为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4章第2节《直线射线线段》第2课时,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的认识、他们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它们的表示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线段的有关知识;本节课的学习将为后面学习三角形、全等三角形、轴对称、最短路径问题等知识建立重要基础,同时又对今后的几何学习有重要的作用。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学生好动性强,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在教学中我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形象的展示,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3.比较线段的长短4. 尺规作线段的和、差、倍数5. 线 段的中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等. 过程与方法:1.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 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3.初步学会数学的类比思想,分类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2、通过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懂得知识源于 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重点: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画线段间的和、差、倍数以及掌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应用. 难点:用尺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以及作线段的和、差,理解线

段的中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等,并会进行一些简单的线段间 的计算. 教法学法:演示法、发现法、讨论法、小组合作、类比学习、分类讨论等 教学准备:小棒,直尺,圆规,线段纸条,多媒体课件,小视频等.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基本事实) 1、课前播放烟台到大连海底隧道的视频,学生欣赏视频,谈谈自己 的感受(畅所欲言),引入本节课直线射线线段第二课时.之后出 示学习目标. 2、让学生观察烟台到大连之间的路线,找最近的路线,从而得到线 段的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举例:生活中有哪些现象用到了这个数学原理? 4、把烟台到大连之间的路线抽象成几何图形,让学生思考哪一条可 以表示烟台大连之间的距离.从而得到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定义. 二、活动探究(大展身手) 1、探究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a 思考:(1)学生任意画一条线段a. (2)学生思考如何画出与线段a等长的线段呢? 一种是度量法,一种是尺规作图. 师生共同探究如何用尺规作图画出与已知线段a等长的线段.

初中七年级数学教案 直线、射线、线段(2)-说课一等奖

《直线、射线、线段(2)》教学设计 直线、射线、线段 第2课时线段的大小比较

本节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直线、射线、线段》的第二课时,主要介绍了线段的比较方法、画法、线段中点的概念及线段的性质等内容。 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 1、会比较线段的长短,理解线段的和、差,以及线段中点的意义;2、掌握基本 事实:两点确定一条直线;3、掌握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线段最短;4、理解两点间距离的意义,能度量两点间的距离;5、能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评析: 1、直线、射线和线段是重要而基本的几何图形,有关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概念、性质、表示 方法、画法、大小比较等知识,都是重要的几何基础知识,是学习后续图形与几何知识,以 及其他数学知识的必备的知识基础。在小学阶段,学生对于直线、射线、线段等图形与几何 内容已经有了初步的、感性的了解,但小学时的认识比较粗线,有必要在初中阶段全面、深 入地学习,逐步提高到理性认识的水平。 2、线段的比较方法以比较两位名人的身高作为引入,学生觉得有趣,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找两名同学上讲台演示,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能力。学生归纳两条线段的长短关系,进而向学生渗透类比、分类的数学思想。 3、“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是最常用、最基本的尺规作图问题,由于免去了度量,准确 度更高些。在以后的几何学习和工程绘图中,经常应用。另外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尺规作

图”的定义,为以后学习其它尺规作图打下基础。本节课的尺规作图是由教师直接带领学生 一步一步作的,这样看来学生好像都掌握了,但是仍存在个别学生照猫画虎,不去思考,并 没有领会其中的道理。尺规作图的依据实际上就是运用叠合法,将已知线段移动到另外一条 射线上,其中一个端点与射线端点重合。而且,在带领大家作完之后,应该出一道相应的练习,让学生自己动手去作图。不然部分学生会遗忘作法,导致不能真正掌握。 4、对于线段的和差及中点、三等分点是重点,在之后的几何计算中会经常用到。但是在中点及三等分点这个知识点上用时较少,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例题的过程书写上。因为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简单的几何说理,在步骤书写上肯定存在很多问题,所以把时间大多放在了规范格式上。因为学生初次接触,所以教师不应该要求一步到位,先让学生初步感受,慢慢地领悟每一步的依据。但是中点和三等分点不应该简单的点一下就过去了,在这一块应该分配更多的时间。中点这个概念讲透了之后,学生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就会更容易接受。 5、线段的基本事实“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是一个重要的性质,在解决许多问题尤 其是解决有关线路长短之类的几何不等式问题中有关广泛的应用。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思考、 探究、比较得到以上的基本事实,并举例说明其应用。但是由于本班学情,加上本节课内容 本身就比较多,练习设计的也比较多,所以没有时间进行这个知识点的探究,只能放在下节 课进行。 6、练习题的设计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起到了很好的巩固作用,有梯度,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和基础较扎实的学生都能够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直线、射线、线段(2)》教学设计

《直线、射线、线段(2)》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图形认识线段间的数量关系,学会比较线段的大小; 2、利用丰富的活动情景,让学生体验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并能初步应用. 3、知道两点之间的距离和线段中点的含义。 【重点难点】 重点:线段大小比较,线段的性质是重点。 难点:线段上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的表示方法及运用是难点。 【教学准备】 棉线、中国地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多媒体演示十字路口:为什么有些人要过马路到对面,但又没走人行横道呢? 2、讨论第124页思考题: 学生分组讨论:从A地到B地有四条道路,如果要你选择,你走哪条路?为什么? 在小组活动中,让他们猜一猜,动动手,再说一说.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除它们外能否再修一条从A地到B地的最短道路? 为什么? 小组交流后得到结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结合图形提示:此时线段AB的长度就是A、B两点之间的距离. 3、做一做: 测量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个直辖市之间的距离. (小组合作完成) 设计意图:人人都有几何直觉.创设问题情景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探究发现,让学生感受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事实. “做一做”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是为了进一步巩固两点之间的距离的意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中培养学生动手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数学活动 1、教师给出任务:比较两位同学的身高。 2、学生讨论、实践、交流方法,师生总结评价。 设计意图:体会线段比较的意义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在发现诸多结论后,注重引导学生归纳、概括。 三、想一想 教师在黑板上任意画两条线段AB, CD.怎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在学生独立思考和讨论的基础上,请学生把自己的方法进行演示、说明) 1、用度量的方法比较; 2、放到同一直线上比较. 教师给出表示方法. 四、试一试

4.2 直线、射线、线段(第二课时)

1.度量法, 2.叠合法:把其中的一条线段移到另一条上作比较. 总结:叠合法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 AB<CD 追问:什么情况下,AB>CD?AB=CD呢? 探究3 问题3:如图,线段AB和AC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线段AC与线段AB的差是哪条线段?你还能从图中观察出其他线段间的和、差关系吗? AB<AC AB+BC=AC AC-AB=BC AC-BC=AB 问题4:如图,已知线段a和线段b,怎样通过作图得到a与b的和、a与b 的差呢? AC=a+b CB=a-b 问题5:如图,已知线段a,求作线段AB=2a. AB=2a 强调: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与BM,点M叫做线段AB的

中点. 符号语言:∵M是AB的中点 ∴AM=BM=1 2 AB 想一想:什么是三等分点?四等分点呢? 探究4 问题7:如图,从A地到B地有四条道路,除它们外能否再修一条从A地到B 地的最短道路?如果能,请联系你以前所学的知识,在图上画出最短路线. 强调1: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单地说: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强调2: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巩固提高 教材128页练习题1、2、3题.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1.如何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2.怎样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 3.什么是线段的中点?(三等分点等) 4.关于线段的基本事实是什么? 5.说一说两点的距离的定义? 【课后作业】 教材130页习题4.2第9、10题. 【板书设计】 探究1 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探究3 如图,线段AB和AC的大小关系 是怎样的?线段AC与线段AB 的差是哪条线段? 探究2 怎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呢?探究4 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单地 说: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连接两 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 的距离.

4.2 直线、射线、线段(第2课时) 教案

4.2 直线、射线、线段(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单位主备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会用尺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会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2)会画线段的和与差 2.过程与方法:(1)能在现实情境中,进行抽象的数学思考,提高抽象概括能力. (2)经历画图的数学活动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能力. 3.情感、价值观:积极参与实验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 的反思,懂得知识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会画线段的和与差 教学难点:根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理解画图语言,建立图形与语言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PPT课件和微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你们平时是如何比较两个同学的身高的?你能从比身高的方法中得到启示来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吗?讨论后派一位代表上来说说你们的想法。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探究(一)、如何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 学生活动设计:学生思考比较方法,可能有两种方法,一是分别用刻度尺量出线段的长度,比较长度即可(度量法),二是把其中的一条线段移到另一条线段上进行比较(叠合法). (课件: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 生讨论 1、如上图,直接看出,总结第一种方法:目测法 2、用刻度尺量,再比较数量大小------度量法,即用一把尺量出两条线段的长度,再进行比较。 3、利用圆规,把其中一条线段移到另一条线段上作比较------叠合法 先把两条线段的一端重合,另一端落在同侧,根据另一端落下的位置,来比较 总结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1目测法 2 度量法 3 叠合法 小试牛刀: 观察下列三组图形,分别比较线段a、b的长短,再用刻度尺量一下,看看你的观察结果是否正确

直线、射线、线段第二课时

直线、射线、线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线段中点的定义及符号表示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关线段中点的计算. 数学思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初步学会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的能力;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 解决问题:通过现实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从而掌握线段中点的相关知并能用所学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线段中点的定义及符号表示方法,能进行简单的线段计算是重点.线段的中点的概念及其有关计算,感受几何中的说理过程是难点. 三.教法:启发式;讲授式;演练式;学法:观察、分析、归纳与练习相结合. 四.导学过程 (一).重温旧知 1.如图,线段AB上有一点C,根据图示填空:AB=(+,AC=-.)()()() 2.如图,线段AB上有一点C、D,根据图示填空: AB=()+BC=AD+()=()+()+(). CD=()-AC=BC-()=AB-()-(). (二).尝试探究 1. 线段AB上有一点C,根据测量结果,探究AC与BC之间的数量关系? C 给出“线段中点”的定义:线段上的一点将线段分成相等的两部分,那么这个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 提问: 如果把上面结论中AC和BC看做短线段AB看做长线段,那么上面结论可以看做什么线段和什么线段之间的结论? 例如AC=BC可以看做是短和短的结论.

11学生1:AC=AB,BC=AB 可以看做短和长的结论. 22 学生2:AB=2AC,AB=2BC 可以看做长和短的结论. 提问: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点的结论无非是短和长的结论。那么我们求短时想那些结论,我们求长时想那些结论? 线段中点的图形及符号语言: ∵C是AB的中点 ∴AC=BC ··························(相等关系) 1AC=BC=AB ······················(一半关系) 2 AB=2AC=2BC ·····················(2倍关系) 2.以1要点为例: ⑴.若AC=4cmA,则BC= ( ); ⑵.若BC=12cmA,则AB= ( ); ⑶.若AB=4cm,则AC= ( ). 提问:上面⑴,⑵,⑶分别用的是哪个结论? 学生1: ⑴用的是(短和短)的结论; 学生2: ⑵用的是(短和长)的结论; 学生3: ⑶用的是(长和短)的结论. 追踪练习: ⑴.C是线段AB的中点 ∵C是AB的中点C∴AC=BC ∵BC=6cm ∴AC= ()

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第4章:4.2直线、射线、线段(含答案)

4.2直线、射线、线段 知识要点: 1.定义:一点在空间沿着一个方向及它的相反方向运动,所形成的图形就是直线. 2.直线性质 (1)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简单说成: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经过一点的直线有无数条,过两点就唯一确定,过三点就不一定了 3.定义:直线上的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叫做射线. 4.特征:是直的,有一个端点,不可以度量,不可以比较长短,无限长 5.定义: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 6.特征:线段是直的,它有两个端点,它的长度是有限的,可以度量,可以比较长短.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已知线段AD>BC,则线段AC与BD的关系是() A.AC>BD B.AC=BD C.AC<BD D.不能确定 2.下列说法:①过一点可以作无数条直线;②两点确定一条直线;③两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④过平面内三点只能画一条直线.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4个B.3个C.2个D.1个 3.下列画图语句中正确的是() A.画射线OP=5cm B.画射线OA的反向延长线 C.画出A、B两点的中点D.画出A、B两点的距离 4.已知点P在直线a上,也在直线b上,但不在直线c上,且直线a,b,c两两相交.符

合以上条件的图形是() A. B. C. D. 5.若点B在直线AC上,AB=10,BC=5,则A、C两点间的距离是() A.5 B.15 C.5或15 D.不能确定 6.如图,点C在线段AB上,点D是AC的中点,如果CB=CD,AB=7cm,那么BC的长为() A.3cm B.3.5cm C.4cm D.4.5cm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B.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C.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D.同一个平面上,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射线PA和射线AP是同一条射线 B.射线OA的长度是12cm C.直线ab、cd相交于点M D.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9.下列表示线段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线段A B.线段AB C.线段ab D.线段Ab

畅优新课堂2022年秋七年级数学上册 4.2 直线、射线、线段练习2(新版)新人教版

直线、射线、线段 一、耐心填一填 1. 三条直线两两相交,则交点有_______________个. 2.图3中共有________条线段. 3.已知线段AB 及一点P ,若AP+PB>AB,则点P 在 . 4.已知线段AB=10,直线AB 上有一点C,且BC=4,M 是线段AC 的中点,则AM 的长为 . 二、精心选一选 5.如果线段AB=13cm,MA+MB=17 cm,那么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M 点在线段AB 上 B .M 点在直线AB 上 C .M 点在直线AB 外 D .M 点可能在直线AB 上,也可能在直线AB 外 6.下列图形中,能够相交的是( ). 7.如图5,小华的家在A 处,书店在B 处,星期日小明到书店去买书, 他想尽快的赶到书店,请你帮助他选择一条最近的路线( ). A .A →C →D → B B .A → C →F →B C .A →C →E →F →B D .A →C →M →B 8.已知点A 、B 、C 都是直线l 上的点,且AB=5cm ,BC=3cm ,那么点A 与点C 之间的距离是( ). A .8cm B .2cm C .8cm 或2cm D .4cm 三.用心想一想 9.在同一条公路旁,住着五个人,他们在同一家公司上班,如图9,不妨设这五个人的家分别住在点ABDEF 位置,公司在C 点,若AB=4km ,BC=2km ,CD=3km ,DE=3km ,EF=1km ,他们全部乘出租车上班,车费单位报销.出租车收费标准是:起步价3元(3km 以内,包括3km ),以后每千米1.5元(不足1km ,以1km 计算),每辆车能容纳3人. (1)若他们分别乘出租车去上班,公司在支付车费多少元? (2)如果你是公司经理,你对他们有没有什么建议? 图9 10.图10为中国象棋棋盘的一半,棋子“马”走的规则是沿“日”形的对角线走,例如: 图5 图3

《4.2 直线、射线、线段》测试卷(2)

《4.2 直线、射线、线段》测试卷(2)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射线AB和射线BA时同一条射线 B.射线就是直线 C.延长直线EF D.线段AO与线段OA是同一条线段 2.阅读相关文字找规律:2条直线相交,只有1个交点;3条直线相交,最多有3个交点; 4条直线相交,最多有6个交点;…;10条直线相交,最多可形成交点的个数是()A.36B.45C.55D.66 3.下列事件可以用“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来说明的是()A.从王庄到李庄走直线最近 B.在正常情况下,射击时要保证瞄准的一只眼睛在准星和缺口确定的直线上,才能射中目标 C.向远方延伸的铁路给我们一条直线的印象 D.数轴是一条特殊的直线 4.如图,BC=,D为AC的中点,DC=3cm,则AB的长是() A.cm B.4cm C.cm D.5cm 5.在下列生活、生产现象中,可以用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解释的是() ①用两颗钉子就可以把木条固定在墙上; ②在A、B两地之间架设电线时,总是尽可能沿线段AB架设; ③植树时,只要栽下两棵树,就可以把同一行树栽在同一条直线上; ④把弯曲的公路改直,就能缩短路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如图,A,B,C,D是直线l上顺次四点,M,N分别是AB,CD的中点,且MN=6cm,BC=1cm,则AD的长等于()

A.10cm B.11cm C.12cm D.13cm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延长射线得到直线 B.过三点一定能作三条直线 C.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D.以上均不正确 8.如图,点C、D为线段AB上两点,AC+BD=6,且AD+BC=AB,则CD等于() A.10B.8C.6D.4 9.如图,从A地到B地的最短路线是() A.A→F→E→B B.A→C→E→B C.A→D→G→E→B D.A→G→E→B 10.如图,用圆规比较两条线段A′B′和AB的长短,其中正确的是() A.A′B′>AB B.A′B′=AB C.A′B′<AB D.A′B′≤AB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1.已知线段AB=2 cm,延长AB到C点,使BC=AB,再延长BA到D点,使AD=2AC,M是线段BC的中点,N是线段AD的中点,则线段MN的长是. 12.如图,点C是线段AB上一点,点M是AC的中点,点N是BC的中点,如果MC比NC长2cm,AC比BC长. 13.如图,图中共有条线段,条射线,条直线.

4.2直线射线线段(2)

4.2.2 直线、射线、线段 一、学习目标: 1.会用“尺规作图”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及 线段的和、差; 2.会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 3.掌握线段的中点意义,并能用它进行推理计算. 4.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了解两 点间的距离概念. 二、设问导读: 阅读课本P126-129完成下列问题: 1.用尺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已知一条线 段 a, 如图,利用P126的尺规作图方法画一条 线段AB=a. 2. 线段的大小比较: (1)比较两条线段长短的方法: ①法,即用刻度尺度量来比较的方法; ②法,即把线段AB、CD放在同一直线上 比较的方法,步骤有三: ①将线段AB的端点A与线段CD的端点C重合. ②将线段AB沿着线段CD的方向落下. C A D A D C C ③若端点B与端点D重合,则得到线段AB____ 线段CD,可记做:_______. 若端点B落在D内,则得到线段AB_____线段CD,可记做:________. 若端点B落在D外,则得到线段AB______线 段CD,可记做:_______. (2)完成课本练习1. 3.线段的和与差:结合图 4.2-10及其上段文字,总结线段和、差的尺规画法,并思考:和与 差画法的区别在什么地方? 4.线段的中点:把一条线段________ ________的点,叫做线段的中点。如图,点M 是线段AB的中点,则有:AC=___=___ (或AB=___=___). 5.线段公理:①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____最短.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③两点间距离和两点间的线段的区别是什么? 三、自学检测: 1.如图,把弯曲的河道改直,能够缩短航程,这样做根据的 道理是。 2.已知点C是线段AB 的中点,D是线 段CB的中点。 ①AC=____= 2 1 ____; CB=2____=2____. ②AD+DB=______;AB-DB=_________. 3. 独立完成教材P128练习2,3. 4.如图:线段AD=4㎝,AB=1㎝,点C是AD的中点。则CD=_ ___㎝,BD=_ _㎝. 四.巩固训练: 必做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连结两点的线段叫做两点的距离。(3)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4)AB=BC,则点B是线段AC的中点。(5) 射 线比直线短 A.1个 B.2 个 C.3个 D.4个 2.如下图:点A是线段CB上一点,且CA=3AB,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

《直线、射线、线段》第2课时精品教案【人教数学七上】

《直线、射线、线段》教学设计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会用尺规作图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会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2. 理解线段等分点的意义. 3. 体会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的相互转化. 4. 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提高学习几何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用尺规作图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会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难点:理解线段等分点的意义. 三、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设计 【情景引入】 做手工时,在没有刻度尺的条件下,若想从较长的木棍 上截下一段,使其等于短木棒,我们常采用以下办法. 分析:通过移动、对齐,可以在长木棒上“截取”相等 长度的短木棒. 【教学建议】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将理论知识与现实 生活相联系,为后续学习尺规作图做铺垫.

已知:线段a,作一条线段AB,使AB=a. 第一步:用直尺画射线AF; 第二步:用圆规在射线AF 上截取AB = a. 线段AB 即为所求. 在数学中,我们常限定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这就是尺规作图. 以上是“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尺规作图. 【教学建议】教师示范画图并叙述作法,带领学生实际操作画图. 【思考】 如何比较两个同学的身高? 方法: (1)目测法:准确率太低; (2)测量法:先测量出两人的身高,再比较; (2)脚等高:站在同一水平线上,看头顶高低. 【思考】 用什么方法可以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方法1:度量法 用刻度尺分别量出两条线段的长度,再进行比较. 方法2:叠合法 把其中一条线段移到另一条线段上,使它们有一个端点重合,然后根据另一个端点的位置进行比较. 【教学建议】类比现实生活中的比较身高,教师从数与形两方面对线段长短的比较进行说明.

4.2直线、射线、线段(第2课时)教案

4.2直线、射线、线段的教案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 能够用尺规作图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掌握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的方法. 2. 理解线段等分点的意义. 3. 会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的关系求线段的长. 重点:能够用尺规作图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会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难点:会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的关系求线段的长. 一、知识回顾 1.直线公理: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直线、线段、射线的表示方法: 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 2.请看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直线有多少条? (2)能表示的射线有多少条? (3)图中线段共有多少条?把它们表示出来. (1)直线1条; (2)射线4条; (3)线段3条,分别是线段OC,线段CD,线段OD. 二、探索新知 1.问:怎样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已知:线段a,画一条线段AB,使AB=a. 方法一:先用刻度尺量出线段a的长度,再画一条 等于这个长度的线段AB。 如果是没有刻度的直尺,我们又应该怎么做呢? 作法:①用直尺画射线AC;②先用圆规量出线段a的长度; ③在射线AC上以A为圆心, 截取AB = a . ∴线段AB 为所求. 在数学中,我们常限定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这就是尺规作图. 2.问题情境 如何比较两人的身高? 目测法度量法叠合法 比一比 类比身高的比较方法,试比较线段AB,CD的长短. (1) 度量法(取近似值) (2) 叠合法a A a B C A B D C

将其中一条线段“移”到另一条线段上,使其一个端点与另一线段的一个端点重合,然后观察两条线段另外两个端点的位置来比较.(利用动画演示) 若点 A 与点 C 重合,点 B 落在C ,D 之间,那么 AB ‹ CD. 注意:两条线段的一个端点必须重合,另一个端点落在同侧,才能比较! 问:在什么情况下线段AB 等于线段CD ? 若点A 与点C 重合,点 B 与点 D 重合 ,那么 AB = CD. 问在什么情况下线段AB 大于线段CD ? 若点A 与点C 重合,点B 落在CD 的延长线上,那么 AB ›CD. 3.画一画 利用尺规作线段的和、差 已知:线段a ,b.(如图) 求作:(1)线段AC ,使AC =a + b; (2)线段AD ,使AD=a -b. 解:(1)作法:①作射线AM ;②在射线AM 上顺次截取AB = a ,BC = b . 解: (2)作法:①作射线AM ;②在射线AM 上截取AB = a ;③在线段AB 上截取BD = b. 注意:进行线段的和差作图时,“加”在线段的延长线上画,“减”在线段上画,保留作图痕迹,并写出哪条是所求作线段. 4.试一试 在一张透明的纸上画一条线段AB ,折叠纸片,使线段的端点重合.那么折痕与线段的交点M 就是线段AB 的中点. 几何语言:∵ M 是线段 AB 的中点 ∴ AM = MB = 12 AB ( 或 AB = 2 AM = 2 MB ) 反之也成立:∵ AM = MB =12 AB ( 或 AB = 2 AM = 2 AB ) ∴ M 是线段 AB 的中点 类似的还有三等分点和四等分等. 三、课堂练习 1.如图,长为18 cm 的线段AB 的中点为M ,C 将线段MB 分为MC∶MB=1∶3,则线段AC 的长为 12cm . 解:因为M 是线段AB 的中点 A M B C a b A M B D a b a b

直线、射线、线段(2)优秀教案设计

直线、射线、线段(2) 【课题】线段的长短比较 【学情分析】:面向平行班的学生。学生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知道线段的定义,会度量线段的长度。学生对于比较身高较为熟悉,较易接受线段比较长短的两种方法,但对于利用线段中点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大会书写。 【教学目标】: (1)结合图形认识线段间的数量关系。 (2)学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也是线段”这一事实。 (3)理解线段中点的概念,学会计算中点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会比较线段的大小,会计算中点有关问题。 【教学难点】:会比较线段的大小,会计算中点有关问题。 【教学突破点】:利用生活中比较身高的例子引入线段比较长短。 【教法、学法设计】:让学生通过比较身高的例子自己探究线段比较长度的方法。利用各种情景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感受新知,并升华至理性应用当中。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练习与测试A组

1.如图所示. (1)DC=AC-( )=( )-BC-( ); (2)AD+DB=( )+BC=( ); (3)AB=( )+( )=( )+( ). 2.平面内有三条直线两两相交,如果最多有m 个交点,最少有n 个交点,则m+n 的值为( ). A (1) (2) 3.如图1所示,点B ,C 在线段AD 上,且AB=CD ,若AC=2cm ,则BD=______. 4.如图2所示,在一直线上有A ,B ,C 三个点,M 为AB 中点,N 是CB 中点,若AC=a ,•则MN 的长为_________. 5.如果点B 在线段AC 上,那么下列各表达式中:AB=1 2 AC ,AB=BC ,AC=2AB ,AB+BC=AC ,• 能表示B 是线段AC 的中点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6.已知线段AB ,在BA 的延长线上取点C ,使CA=3AB .则CB=___AB ; CA=____ CB B 组 7.如图,点B 、C 在线段AD 上,E 是AB 的中点,F 是CD 的中点,若EF=10,BC=3,求AD 的长. D 8.画线段AB=5厘米,延长AB 至C ,使AC=2AB ,反向延长AB 至E ,使AE=13 CE .再 计算:(1)线段CE 的长.(2)线段AC 是线段CE 的几分之几?(3)线段CE 是线段BC 的几倍? 9.B 、C 两点把线段AD 分成2:3:4的三部分,M 是AD 的中点,CD =8,求线段MC 的长. 10.某仪器上使用的一种垫模的形状和尺寸如图3-2-8所示,请利用图中所给数字计算图中线段AB 的长.(长度单位:mm ) D C B A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4.2直线、射线、线段》同步练习(含答案)

4.2 直线射线线段2 一、单选题 1.已知线段AB=5,C是直线AB上一点,BC=2,则线段AC长为( ) A.3 B.7 C.3或7D.以上都不对 2.A,B,C三个车站在东西方向笔直的一条公路上,现要建一个加油站使其到三个车站的距离和最小,则加油站应建在( ) A.在A的左侧B.在AB之间C.在BC之间D.B处 3.如果线段AB=5cm,BC=4cm,且A,B,C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A,C两点的距离是() A.1cm B.9cm C.1cm或9cm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4.如果一条直线上得到10条不同的线段,那么在这条直线上至少有点() A.20个B.10个C.7个D.5个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B.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C.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D.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6.在图中,线段的条数为( ) A.9B.10 C.13D.15

7.如图,C 是AB 的中点,D 是BC 的中点,则下列等式不成立的是( , A . CD,AD -AC B . CD,21AB,BD C . CD,41AB D . CD=3 1AB 8.观察下列图形,第一个图2条直线相交最多有1个交点,第二个图3条直线相交最多有3个交点,第三个图4条直线相交最多有6个交点,…,像这样,则20条直线相交最多交点的个数是( ) A . 171 B . 190 C . 210 D . 380 9.如图,从A 地到B 地有多条道路,一般地,为了省时人们会走中间的一条直路而不会走其它的路,其理由是( ) A .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B . 垂线段最短 C .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D .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10.如图所示的图形表示正确的有( ) A . 3个 B . 4个 C . 5个 D . 6个 11.下列说法: ,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在数轴上与表示﹣1的点距离是3的点表示的数是2, ,连接两点的线段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2直线、射线、线段》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2直线、射线、线段》同步练习题(附答案)一.选择题 1.如图,对于直线AB,线段CD,射线EF,其中能相交的图是()A.B. C.D. 2.如图,下列不正确的几何语句是() A.直线AB与直线BA是同一条直线 B.射线OA与射线OB是同一条射线 C.射线OA与射线AB是同一条射线 D.线段AB与线段BA是同一条线段 3.平面内的9条直线任两条都相交,交点数最多有m个,最少有n个,则m+n等于()A.36B.37C.38D.39 4.如图,在直线l上依次有A,B,C三点,则图中线段共有() A.4条B.3条C.2条D.1条 5.如果点B在线段AC上,那么下列表达式中:①AB=AC,②AB=BC,③AC=2AB, ④AB+BC=AC,能表示B是线段AC的中点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6.如图,从A地到B地有四条路线,由上到下依次记为路线①、②、③、④,则从A地到B地的最短路线是路线() A.①B.②C.③D.④

7.已知线段AB=8cm,在直线AB上画线段BC,使它等于3cm,则线段AC等于()A.11cm B.5cm C.11cm或5cm D.8cm或11cm 8.若点B在线段AC上,AB=6cm,BC=10cm,P、Q分别是AB、BC的中点,则线段PQ 的长为() A.3cm B.5cm C.6cm D.8cm 9.如图,点C、D是线段AB上任意两点,点M是AC的中点,点N是DB的中点,若AB =a,MN=b,则线段CD的长是() A.2b﹣a B.2(a﹣b)C.a﹣b D.(a+b) 二.填空题 10.建筑工人在砌墙时,经常在两个墙角分别立一根标志杆,在两根标志杆之间拉一根绳子,沿这根绳子可以砌出直的墙.这样做蕴含的数学道理是. 11.如图所示,图中共有条直线,条射线,条线段. 12.如图.把一根绳子沿中点B对折成线段AB,从P处把绳子剪断,已知PB=2AP,若剪断后的各段绳子中的一段为40cm,则绳子的原长为. 13.如图,线段AB=4cm,延长线段AB到C,使BC=1cm,再反向延长AB到D,使AD =3cm,E是AD中点,F是CD的中点.则EF的长度为cm. 14.下列语句中:①画直线AB=3cm;②直线AB与直线BA是同一条直线,所以射线AB 与射线BA也是同一条射线;③延长直线OA;④若AM=BM,则M为线段AB的中点; ⑤若M是线段AB的中点,则AM=BM.正确的有个. 15.如图,点B、D在线段AC上,且BD=AB=CD,E、F分别是AB、CD的中点,EF=10cm,则CD=cm. 三.解答题 16.如图,C、D是线段AB上两点,已知AC:CD:DB=1:2:3,M、N分别为AC、DB

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4.2直线射线线段(2)学案

数学:4.2《直线、射线、线段(2)》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 【学习目标】:1、会用尺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2、会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3、理解线段中点的概念,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 【学习重点】:线段的中点概念,“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是重点; 【学习难点】: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是难点。 【导学指导】 一、温故知新 1、过A 、B 、C 三点作直线,小明说有三条,小颖说有一条,小林说不是一条就是三条,你认为 的说法是对的。 二、自主学习 问题:现有一根长木棒,如何从它上面截下一段,使截下的木棒等于另一根木棒的长? 上面的实际问题可以转化为下面的数学问题: 已知线段a,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现在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 作法: (1)作射线AM (2)在AM 上截取AB= a 。 则线段AB 为所求。 应用:已知线段a 、b ,求作线段AB=a+b 。 解:(1)作射线AM ; (2)在AM 上顺次截取AC=a ,CB= b 。 则AB= a+b 为所求。 做一做:作线段AB=a-b 。 2、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a M B · · A M B · · A a b C

两条线段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那么怎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呢? 我们先来回答下面的问题。 怎样比较两个同学的身高? 一是用尺子测量;二是站在一起比(脚在同一高度)。 如果把两个同学看成两条线段,那么比较两条线段就有两种方法。 (1)度量法:用刻度尺分别量出两条线段的长度从而进行比较。 ( 2)把一条线段移到另一条线段上,使一端对齐,从而进行比较,我们称为叠合法。(如图) AB <CD AB >CD AB=CD 3、线段的中点及等分点 如图(1),点M 把线段AB 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 与BM ,点M 叫做线段AB 的中点; 记作AM=MB 或AM=MB=1/2AB 或2AM=2MB=AB 。 如图(2),点M 、N 把线段AB 分成相等的三段AM 、MN 、NB ,点M 、N 叫做线段AB 的三等分点。类似地,还有四等分点,等等。 4、线段的性质 请同学们思考课本131页的思考? 结论: 两点所连的线中, 简单地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能举出这条性质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吗? 两点间的距离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距离是用“数”来度量的,它是线段的长度,而不是线段本身。 【课堂练习】 1、课本131页练习1、2 2、在直线上顺次取A 、B 、C 三点,使 AB=4㎝,BC=3㎝,点O 是线段AC 的中点,则线段OB 的长是〔 〕 A 、2㎝ B 、1.5㎝ C 、0.5㎝ D 、3.5㎝ 3、已知线段AB =5㎝,C 是直线AB 上一点,若BC=2㎝,则线段AC 的长为 【要点归纳】: 1、画一条线段等于一条已知线段。 A (C ) B (D ) A ( C ) ( D ) B A (C ) B (D ) ( A B M B M N (1) (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