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慢性肾脏病的日常保养和防治方法

慢性肾脏病的日常保养和防治方法

慢性肾脏病的日常保养和防治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慢性肾脏病的日常保养和防治方法

导语:慢性肾脏病这种疾病在我们生活中主要是发生在男性朋友的身上,因为男性朋友在生活中对于肾脏的保护能力还是存在很多的不足,因为你们经常会

慢性肾脏病这种疾病在我们生活中主要是发生在男性朋友的身上,因为男性朋友在生活中对于肾脏的保护能力还是存在很多的不足,因为你们经常会出现大量喝酒或者没有注意自己性生活的情况,所以你们会出现慢性肾脏病这种疾病,希望你们可以在平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日常保养

1.低盐、低脂、优质蛋白。

2.适量运动,避免劳累,注意休息。

3.预防感冒,避免感染。

4.慎用药物(包括中药)。

5.保持良好心态。

慢性肾脏病防治中既要重视早期诊治,又要避免跟着广告跑。目前大多数慢性肾病难以根治,期待灵丹妙药,想把慢性肾病彻底根治,是不切实际的,治疗的目标应该定位在控制并发症和延缓疾病进展,避免进入尿毒症期。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前提,定期检查是关键。

饮食上要少吃盐、勿暴食、多喝水、不憋尿。食盐量大会增加肾脏的负担;而如果一次吃过量的蛋白质,代谢产生的尿酸及尿素氮会增加肾脏的工作量;每天喝充分的水并随时排尿,避免肾脏结石。

要坚持锻炼身体,控制体重,避免感冒,戒烟、适量饮酒。当喉咙、扁桃腺等有炎症时,立即在医生指导下采用抗生素彻底治疗,避免链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慢性肾脏病的饮食指导

慢性肾脏病的饮食指导 一、饮食治疗的重要性 正常肾脏具有形成尿液、排泄代谢废物、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分 泌促红素和合成活性维生素D等功能。当肾功能受损后,可出现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贫血、代谢性酸中毒、氮质血症、尿毒症等一系列症状、体症。而饮食治疗可以减少代谢废物的形成,减少有害物质的摄入,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维持良好的营养,减轻肾脏排泄负担,减轻对幸存肾单位的进一步损害,延缓病情发展,是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所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措施。 什么是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饮食治疗? 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饮食治疗,并不是简单的补充营养,而是通过合理饮食,延缓慢性肾功能不全发展的速度,减少或缓病人的某些症状,以及某些并发症的出现,同时改善营养状况,不发生营养不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具体来说,饮食治疗的目的在于: 延缓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发展速度; 减轻氮质等代谢产物在人体内的潴留; 尽量纠正人体内各种氨基酸比例的失调现象。以期达到或接近正氮平衡,防止发 生营养不良; 针对病人的某些症状,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情况; 维持病人的营养需要,提高生活质量。 饮食治疗方案的原则和要求: 热量充足。必须保证充足的热量。每日摄入的热量:30-50千卡/公斤体重。如果热量不足,补充的必需氨基酸会作为能量来源耗掉,不仅不会延缓肾功能不全的进展,反而会造成有害的影响。食物中热量的分布:碳水化合物占65%,脂肪类占30%左右,另外少量来自蛋白质。 低蛋白饮食。限量摄入蛋白质的总量,并且在摄入的蛋白质中以优质蛋白质为主,优质蛋白质占总量50%-70%。全日提供的优质蛋白质尽量均匀分配在全日三餐中,一次集中摄入,以达到既减轻肾脏负担,有保证身体更好地吸收利用的目的。 维生素补充充足。维生素参与新陈代谢,为生命活动所必需,应予充分供应,特别时维生素A、B1、B2、C及叶酸个对肾功能不全者尤为重要。

慢性肾脏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慢性肾脏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发表时间:2012-03-31T14:11:40.140Z 来源:《心理医生》2011年8月总第197期供稿作者:许景贤[导读] 慢性肾脏病是一组临床综合征,可以由各种疾病引起,在我国主要由慢性肾小球肾炎引起 许景贤 内蒙古赤峰学院附属医院赤峰学院门诊部 024000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s,CKD)是指以下两种情况:(1)肾脏损伤(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3个月,可以有或无肾小球滤过率(简称GFR)下降,可表现为下面任何一条:病理检查异常;肾损伤的指标(包括血、尿成分异常或影像学检查异常)。(2)GFR<60ml/min/1.73m2≥3个月,即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有或无肾脏损伤证据。 慢性肾脏病是一组临床综合征,可以由各种疾病引起,在我国主要由慢性肾小球肾炎引起,近年来,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病所引起的慢性肾脏病也呈上升趋势。这是当今社会威胁人类健康和长寿的重要新流行疾病,其所导致的心血管疾患是威胁人类健康、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是与心脑血管疾病等危的疾病。患了慢性肾脏病,没有及时发现,没有及时治疗、没有坚持动态监测和治疗,或者说治疗效果不好,会有很大一部分患者出现肾脏功能的下降,肾脏功能下降到一定的程度会发展为尿毒症,这个时候需要肾脏替代治疗,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透析或换肾,以维持生命,导致医疗耗费较大、生活质量低、生存时间缩短等等。此外,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高,据统计,有一半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出现心脑血管并发症,如高血压、心脏功能下降、心律失常、动脉硬化、脑出血等,导致死亡率增加、寿命缩短 正因如此,国际医学界于2006年确立了世界肾脏病日,即每年的3月第2个星期四为世界肾脏病日,每年肾脏病日都确立一个主题,旨在宣传肾脏的重要地位和有关防治知识,让世人和医学界对肾脏疾病引起足够重视,达到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和延长人类寿命之目的。因此,积极探讨和研究预防本病的有效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要预防慢性肾脏病的发生,除注意平日摄生之外,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对没有肾病的人群(健康人群),要做好预防,具体预防措施有: 1、减少盐的摄入,饮食宜清淡。 2、平衡膳食。人吃下大量的动植物性蛋白质,最后的代谢产物——尿酸及尿素氮等都需由肾脏负担排除,故暴饮、暴食将增加肾脏负担。 3、适当多饮水、不憋尿。尿在膀胱里太久很容易繁殖细菌,细菌很可能经由输尿管感染到肾脏,每天充分喝水随时排尿,肾脏亦不易结石。 4、有计划坚持每天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控制体重,避免感冒; 5、当喉部、扁桃腺等有炎症时,需立即在医生指导下采用抗生素彻底治疗,否则链球菌感染易诱发肾脏疾病。(尤其是小朋友更需要注意) 6、戒烟;饮酒要适量,避免酗酒; 7、避免滥用药物,多种药物、化学毒物均可导致肾脏损害。如长期大量服用止痛剂,不恰当的应用氨基甙类抗生素,长期、过量服用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药等,可缓慢地引起肾功能破坏。 8、妇女怀孕前最好检查有无肾脏病及肾功能情况,如果有相当程度的肾脏病时(有时自己都不知道),要与肾脏专科医师研讨可否怀孕。否则盲目怀孕,肾脏病可能很快恶化引起肾功能不全。 9、每年定期检查尿常规和肾功能,也可同时做肾脏B超检查。了解疾病的家族史。从而对肾脏疾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二、对高危人群,即患有可能引起肾损害疾患(如糖尿病、高血压病等)的人群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防止慢性肾病发生(即一级预防)。除上述措施外,还要注意: 1、应积极控制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肥胖、高血脂等),在专科医师指导下坚持药物治疗; 2、合理饮食,坚持相对应的低盐、低糖、低嘌呤、低脂等饮食; 3、密切观察自身的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等指标,严格控制在正常范围以内; 4、至少每半年一次监测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及肾功能,以便发现早期肾损害。 三、对已有早期肾病的患者要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重在延缓或逆转慢性肾病的进展,以期尽最大可能保护受损肾脏(即二级预防)。除以上所述各项措施外,还要注意: 1、积极治疗原发性肾脏疾病,控制蛋白尿水平:尿蛋白越多,对肾脏的损伤越大。应维持尿蛋白每日排泄少于 0.5g ,或尿蛋白/尿肌酐< 30mg/g?Cr。 2、低蛋白饮食:低蛋白饮食具有保护肾功能,减少蛋白尿等作用。通常每日每公斤体重可摄入0.6-0.8克蛋白质。对肾功能受损严重者,对每日进食蛋白质的限制应更为严格,但同时必须防止营养不良。 3、避免或及时纠正慢性肾病急性加重的危险因素:累及肾脏的疾病(如原发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糖尿病、缺血性肾病、狼疮性肾炎)复发或加重;体内血容量不足(低血压、脱水、休克等);组织创伤或大出血;严重感染;肾毒性药物或其他理化因素致肾损伤;严重高血压未能控制或血压急剧波动;泌尿道梗阻;其他器官功能衰竭(严重心衰、肝衰竭、肺衰竭);严重营养不良等。 4、积极治疗肾功能损害导致的并发症,如纠正肾性贫血,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如高血钾、高血磷、低血钙)和酸中毒等代谢异常。 5、坚持治疗和随访:一些患者经治疗后症状缓解,自身感觉很好,误认为病已“痊愈”,或担心长期服药有副作用,就自行停药,忽视了维持期的治疗随访地重要性。实际上此时病情仍在慢性迁延、缓慢进展。当再次感觉不适去就诊时,疾病的严重程度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殊不知,人体感觉的异常往往要比尿液及血液化验指标的变化晚数月至数年。因此,每—位肾病患者不管病情如何,都应定期复查,以防“不测”。长期随访、认真治疗是保证慢性肾病疗效的关键。

慢性肾脏病的饮食指导

慢性肾脏病得饮食指导 一、饮食治疗得重要性 正常肾脏具有形成尿液、排泄代谢废物、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分泌促红素与合成活性维生素D等功能。当肾功能受损后,可出现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贫血、代谢性酸中毒、氮质血症、尿毒症等一系列症状、体症。而饮食治疗可以减少代谢废物得形成,减少有害物质得摄入,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维持良好得营养,减轻肾脏排泄负担,减轻对幸存肾单位得进一步损害,延缓病情 发展,就是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所必不可少得一项基本措施。 什么就是慢性肾功能不全得饮食治疗? 慢性肾功能不全得饮食治疗,并不就是简单得补充营养,而就是通过合理饮食,延缓慢性肾功能不全发展得速度,减少或缓病人得某些症状,以及某些并发症得出现,同时改善营养状况,不发生营养不良,提高病人得生活质量。 具体来说,饮食治疗得目得在于: 延缓慢性肾功能不全得发展速度; 减轻氮质等代谢产物在人体内得潴留; 尽量纠正人体内各种氨基酸比例得失调现象。以期达到或接近正氮平衡,防止发生 营养不良; 针对病人得某些症状,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情况; 维持病人得营养需要,提高生活质量、 饮食治疗方案得原则与要求: 热量充足。必须保证充足得热量、每日摄入得热量:30—50千卡/公斤体重。如果热量不足,补充得必需氨基酸会作为能量来源耗掉,不仅不会延缓肾功能不全得进展,反而会造成有害得影响、食物中热量得分布:碳水化合物占65%,脂肪类占30%左右,另外少量来自蛋白质。 低蛋白饮食。限量摄入蛋白质得总量,并且在摄入得蛋白质中以优质蛋白质为主,优质蛋白质占总量50%-70%、全日提供得优质蛋白质尽量均匀分配在全日 三餐中,一次集中摄入,以达到既减轻肾脏负担,有保证身体更好地吸收利用得 目得。 维生素补充充足。维生素参与新陈代谢,为生命活动所必需,应予充分供应,特别 时维生素A、B1、B2、C及叶酸个对肾功能不全者尤为重要、 为什么要低蛋白饮食? 肾功能正常时,食物中得蛋白质经过消化、吸收、分解,其中部分蛋白质、氨基酸被机体吸收利用,以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得需要,还有一部分经过分解产生含氮得废物如尿素氮等,经肾脏由尿液排出体外。

慢性肾脏病蛋白营养治疗专家共识

慢性肾脏病蛋白营养治疗专家共识 近年来,全球终末期肾病患病率持续增长。这与人口老龄化、能够引起肾损害的疾病(特别是糖尿病) 的发病率增加以及透析治疗的普及有关。治疗终末期肾病患者的费用也在增长,这对于全球特别是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经济问题。由全国肾脏病界和糖尿病界专家组成的专家小组在2004 年2 月召开了第一次《慢性肾脏病蛋白营养治疗专家共识》的制定会议,并于2005 年3月对其进行了再修订,旨在指出有关慢性肾脏病(CKD) 病人限蛋白饮食的治疗前景,提供合理的临床饮食治疗方案。 1 营养治疗对CKD 的意义 限制蛋白质饮食是治疗CKD、特别是慢性肾衰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实行低蛋白饮食、尤其极低蛋白饮食治疗时,为防止营养不良,建议给病人同时补充复方α2酮酸制剂或必需氨基酸制剂。已有研究证明,补充复方α2酮酸制剂在延缓肾损害进展上疗效优于必需氨基酸制剂。低蛋白饮食加复方α2酮酸制剂治疗有如下益处: (1) 减轻氮质血症,改善代谢性酸中毒。 (2) 补充机体必需氨基酸,改善蛋白质代谢。(3) 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糖代谢。(4) 提高脂酶活性,改善脂代谢。(5) 降低高血磷,改善低血钙, 减轻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6) 减少蛋白尿排泄,延缓CKD 进展。 2 营养治疗的实施方案 2. 1 透析前非糖尿病肾病病人 2.1. 1 蛋白入量CKD 第1 期[ 肾小球滤过率(GFR) ≥90 ml/ (min?1. 73m2) ] 、2 期[ GFR60~89 ml/(min?1. 73m2) ]原则上宜减少饮食蛋白,推荐蛋白入量0. 8 g/ (kg?d) 。从CKD 第3 期[ GFR < 60 ml/ (min?1. 73m2) ]即应开始低蛋白饮食治疗,推荐蛋白入量0. 6 g/ ( kg ?d ) , 并可补充复方α2酮酸制剂0. 12 g/ (kg?d) 。若GFR 已重度下降[ < 25

慢性肾脏病的分期及防治

慢性肾脏病的分期及防治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330006 涂卫平危志强 慢性肾脏病 (chronic kidney diseases CKD)已逐渐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非传 染性疾病。有关资料显示,我国CKD的患病率约9.4%。目前,慢性肾脏病在我国呈现“三高 一低”的状态,即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医疗费、低知晓率。因此,加速开展对慢性肾脏 病的筛查和防治,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1.慢性肾脏病的定义和分期 在美国肾脏病基金会(NKF)公布的K/DOQI有关CKD评估、分类和分层的临床实践指南中, 提出了CKD及其分期的概念。 1.1. CKD的定义: 慢性肾脏病(CKD)是指肾脏损害(kidney damage)或肾小球滤过率(GFR) 低于60 ml/min/1.73m2持续至少3个月;肾脏损害是指肾脏病理学检查异常,或肾损害的实验 室检查指标(如血、尿成分或影像学检查)异常。 1.2. CKD的分期及防治目标(见表1)。 表1. 美国KDOQI专家组对CKD分期方法的建议 分期特征GFR水平防治目标-措施 (ml/min/1.73m2) 1. 肾损害伴GFR正常或升高 90 CKD诊治;缓解症状; 延缓CKD进展 2 肾损害伴GFR轻度降低60-89 评估、延缓CKD进展 降低CVD)患病危险; 3 GFR中度降低30-59 减慢CKD进展; 评估、治疗并发症 4 GFR重度降低15-29 综合治疗;透析前准备 5 ESRD(终末期肾病)<15 如出现尿毒症,需及时替代治疗* *注:透析治疗的相对指征为GFR=8-10 ml/min,绝对指征为GFR < 6 ml/min;但对晚期糖尿病肾病,则透析治疗可适当提前至10-15 ml/min。 CKD的概念一经提出即受到了广泛关注,它将肾损害及GFR的水平作为CKD诊断、分期的重 要依据,而淡化了基础疾病。CKD定义可以促进CKD的早期发现,并且根据GFR诊断CKD,进行 病情程度分级,从而制定相应的防治计划。 CKD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所有各种类型的慢性肾脏疾病的统称,它不能代替具 体肾脏疾病的诊断。 2.慢性肾脏病的防治 2.1.加强卫生宣教,筛查高危人群,重视早期防治 众所周知,CKD发病率高,而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或没有症状。因此,加强各层面人群 的卫生宣教和健康筛查对CKD的预防和早期治疗意义重大,具体措施有:①.对正常人群,

慢性肾脏病营养治疗专家共识

慢性肾脏病蛋白营养治疗专家共识 发表者:杨爱成(访问人次:962) 一、营养治疗对慢性肾脏病的意义 限制蛋白质饮食是治疗慢性肾脏病(CKD) 、特别是慢性肾衰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施行低蛋白饮食、尤其极低蛋白饮食治疗时,为防止营养不良,建议给病人同时补充复方α- 酮酸制剂或必需氨基酸制剂。但是,已有研究表明,补充复方α- 酮酸制剂在延缓肾损害进展上疗效优于必需氨基酸制剂。研究表明,低蛋白饮食加复方α- 酮酸制剂治疗有如下益处: ①减轻氮质血症,改善代谢性酸中毒; ②补充机体所缺必需氨基酸,改善蛋白质代谢; ③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糖代谢; ④提高脂酶活性,改善脂代谢; ⑤降低高血磷,改善低血钙,减轻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⑥减少蛋白尿排泄,延缓CKD 进展。 [附录1 :CKD 定义及分期] 二、营养治疗的实施方案 (一) 透析前慢性肾脏病(非糖尿病肾病) 病人 1.1 蛋白入量 CKD 第1 、2 期原则上宜减少饮食蛋白,推荐蛋白入量0.8g/ kg·d。从CKD 第3 期起( GFR < 60ml/ min·1.73m2) 即应开始低蛋白饮食治疗,推荐蛋白入量0.6g/ kg·d ,并可补充复方α- 酮酸制剂0.12g/ kg·d。若GFR 已重度下降( < 25ml/ min·1.73m2 ) ,且病人对更严格蛋白限制能够耐受,则蛋白入量还可减至014g/ kg·d左右,并补充复方α- 酮酸制剂0.20g/ kg·d。由于复方α-酮酸制剂含钙(每片含钙50mg) ,因此服药量较大、尤其与活性维生素D 同时服用时要监测血钙,谨防高钙血症发生。在低蛋白饮食中,约50 %蛋白应为高生物价蛋白。2.1 热量摄入 实施低蛋白饮食治疗时, 热量摄入需维持于30 ~35kcal/ kg·d。 3.1 其它营养素 各种维生素及叶酸应充分补充。当出现高磷血症时磷入量应限制在800mg/ d 以下(最佳入量为500mg/ d) 。 (二) 透析前糖尿病肾病病人 1.1 蛋白入量 从出现显性蛋白尿起即应减少饮食蛋白,推荐蛋白入量0.8g/ kg·d。从GFR 下降起,即应实施低蛋白饮食,推荐蛋白入量0.6g/ kg·d ,并可同时补充复方α- 酮酸制剂0.12g/ kg·d。 2.1 热量摄入 实施低蛋白饮食治疗时,病人的热量摄入应基本与前述非糖尿病肾病病人相似,但是,肥胖的2 性糖尿病病人需适当限制热量(总热量摄入可比上述推荐量减少25 0~500kcal/ d) ,直至达到标准体重。由于病人蛋白入量(仅占总热量的~10 %左右) 及脂肪入量(仅能占总热量的~30 %均被限制,故所缺热量往往只能从碳水化合物补充,必要时应注射胰岛素保证碳水化合物利用。 3.1 其它营养素 与非糖尿病肾病CKD 病人要求相同。 [附录2 : GFR 计算公式] (三) 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病人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推荐蛋白入量为112g/ kg·d ,当病人合并高分解状态的急性疾病时, 蛋白入量应增加至113g/ kg·d ;维持性腹膜透析病人推荐蛋白入量

(完整版)慢性肾脏病预防及饮食篇

慢性肾脏病预防篇 淮北人民医院肾内科王苏杭 一.什么是肾脏病 当我们的肾脏出现损伤,无法清除体内的废物及多余水分或受到病菌的侵害,我们的肾脏就病了。许多原因如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糖尿病、高血压、肾结石、狼疮性肾炎等都会引起慢性肾脏病。一旦发生后,肾脏功能的损害由轻到重,知道完全衰竭为止,一般是不可恢复的。但是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能够阻止慢性肾脏病恶化的进程。 二.平常如何防治肾脏病 慢性肾脏病已经成为世界公认“隐形杀手”,如果我们做好早期防治能大幅度降低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 (一)对无肾病的人群预防措施有: 1.减少盐的摄入,饮食清淡,平衡膳食。 2.适当饮水,不憋尿,戒烟,避免酗酒。 3.有计划坚持体育锻炼,控制体重,避免感冒。 4.咽部,扁桃体发炎时,需立即在医生指导下采用抗生素彻底治疗,否则链球菌感染宜诱发肾脏疾病。 5.避免滥用药物,多种药物和化学读物均可导致肾损害。 6.妇女怀孕前应检查有无肾脏病及肾功能损害情况,如有上述情况,应与专科医师研讨可否怀孕。 7.定期做尿常规检查与肾功能检查。亦可同时做肾脏超声检查。

(二)对高危人群如糖尿病,高血压病等患病人群进行积极治疗,防止慢性肾 脏病的发生。 1.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肥胖和高血脂等。 2.针对相关疾病,合理饮食。 3.严格控制自身血压,血糖,血脂和血尿酸等指标在正常范围内。 4.至少每半年一次检测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及肾功能,以便发现早期肾损害。 (三)对早期肾病患者应积极治疗,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控制蛋白尿水平。 1.积极控制原发性肾脏病,控制蛋白尿水平。 2.低蛋白饮食,同时防止营养不良。 3.避免或及时纠正慢性肾病急性加重的危险因素。 4.积极治疗肾功能损害导致的并发症。 5.调整情绪,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6.坚持治疗和随访。 慢性肾脏病饮食篇 一.饮食治疗的重要性 饮食的控制计划,是慢性肾脏病的一种基本治疗方式,可以减轻肾脏负荷,减轻症状,延缓疾病的进展,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慢性肾脏病饮食

慢性肾衰患者的饮食疗法 慢性肾衰的饮食疗法是预防和阻止肾脏病的进展,延缓从肾功能损害的早期发展成尿毒症的诸多治疗手段中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 一、蛋白质 每天30-37克蛋白质,可使早期肾功能不全病人病情稳定,需要透析的平均时间为7.6年,而不限制蛋白质摄入者平均16个月就必须透析治疗。可见限制蛋白质摄入对于减轻肾脏负担,减少毒素的产生,缓解病情均起重要作用。 1.什么时候限制蛋白质较好一般认为在血清肌酐(Scr)>220μmol/L( 2.5mg/dl)或者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在25-20ml/min以下开始进行。 2.蛋白质控制程度慢性肾衰病人蛋白质每天摄入量宜限制在0.5-0.7克/公斤。如果蛋白质摄入小于0.5克/公斤·日,必须加用必需氨基酸或α-酮酸,以保证有足够的蛋白质(氨基酸)摄入,(详见表1) 对于已经进行了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的病人,蛋白质摄入量要高于透析前期。一般血透病人蛋白质摄入量为每天每公斤体重1.0-1.2克,透析次数达每周3次者,可增至每天每公斤1.5克;腹透病人为每天每公斤体重1.2-1.5克。 3.低蛋白饮食的注意点

(1)要保证50%-70%是优质蛋白质,即以动物蛋白为主。我们推荐鸡蛋白(蛋清)、牛奶、鱼、瘦肉,这些食物必需氨基酸含量在40%-50%,属于优质蛋白质。 (2)限制植物蛋白的摄入比例。植物蛋白含量高的食物如豆类、豆制品、坚果、杏仁类要严格限制。 (3)一天的优质蛋白食物要均匀分配到三餐中,不要集中在一顿吃,以利吸收利用。 (4)为了限制植物蛋白的摄入比例,可部分采用麦淀粉或玉米淀粉、土豆淀粉。 (5)注意日常食物中,包括蔬菜、水果、面条、米饭、啤酒等均含有蛋白质,计算蛋白质摄入量时要考虑在内。大蒜、冬笋、大头菜的蛋白含量比青菜、胡萝卜高。 4.蛋白摄取量的评价不管如何限制,氮平衡仍是衡量蛋白需要的金标准。对慢性肾衰病人来讲,长期采用每天每公斤体重0.6克的蛋白摄入量能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 二、能量(热量) 保证每日摄入必要而充足的热量,是长期坚持低蛋白饮食的保证和前提。慢性肾衰病人每日摄入的热量以每天每公斤体重30-40千卡较合适;一般未透析的病人热量摄入不少于每天每公斤体重35千卡;60岁以上老人应每天每公斤体重给予30千卡;对于肥胖者,体重超过理想体重的20%者应适当减少热量。

肾内科病人的护理常规题库

肾内科病人的护理常规 一、肾内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二、急性肾小球肾炎病人护理常规 三、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病人护理常规 四、慢性肾小球肾炎病人护理常规 五、肾病综合征病人护理常规 六、尿路感染病人护理常规 七、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人护理常规 八、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护理常规 九、血液透析病人护理常规 十、腹膜透析病人护理常规 十一、肾盂肾炎病人的护理常规 十二、红斑狼疮病人的护理常规

一、肾内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1、病室应安静、舒适,整齐清洁,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病室内温度宜22~24℃,湿度50~60%。 2、疾病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当四肢水肿严重时,应抬高肢体20~30°,待症状消失、尿常规检查基本正常后可逐步增加活动量。 3、饮食护理:根据病情可给予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低磷、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4、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病人血压的变化;定期测量体重,观察水肿的部位、特点、程度,详细记录24h尿量,必要时记录24h出入量。观察并记录尿液的颜色、性状、尿量及排尿时有无尿频、尿急、尿痛等情况。 5、正确指导病人留置各类标本和检查。如:尿常规、尿细胞学、尿筛选、尿培养、肾脏和膀胱B超、肾盂造影等。 6、用药护理: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时,应特别交代病人及家属不可擅自加量、减量甚至停药。长期使用利尿剂可出现电解质紊乱。大剂量冲击疗法时,病人的免疫力及机体的防御能力受到很大抑制,应对病人实行保护性隔离,防止继发感染。 7、做好基础护理,满足病人基本需要。严重水肿者应避免肌内注射,静脉穿刺拔针后按压穿刺部位时间稍长,并注意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口腔清洁,每天可用温盐水漱口2~3次。 8、心理护理:关心病人,指导其避免疾病、病程、经济、压力等各方面原因导致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消除不良心理。 9、健康教育:病人出院后应避免过度劳累,饮食要规律,少食腌渍食物,做好个人卫生。定期到医院复查,不适随诊。

慢性肾脏病的饮食治疗

一、慢性肾脏病的饮食治疗 1、低盐饮食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2-3克(或酱油10-15毫升)。忌用含钠离子的食物,如咸菜、咸蛋、腌肉、海产品、咸面包、挂面等。可食用低钠盐。主要适用于肾脏病、高血压、心衰、水肿的病人。 2、优质蛋白饮食以进食高营养价值蛋白(优质蛋白)为主的饮食方法,优质蛋白占50%以上。主要适用于肾功能正常的肾脏病人。 按照食物中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取决于其中的营养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及相对比例。根据其营养价值不同,蛋白质可分为:①高营养价值蛋白:大多是动物蛋白质如鱼类、瘦肉、鸡肉、蛋类、奶制品,动物蛋白含有的必需氨基酸较全,易被人体利用,大豆蛋白质则为植物蛋白中营养价值最高的一种。②低营养价值蛋白:植物蛋白中玉米、小麦、大米中的蛋折质,营养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比例与人体蛋白质相差较大,人体利用率较低。 3、优质低蛋白饮食每日饮食中的蛋白质不超过30-40克(成人),其中优质蛋白应占50%以上。主要适用于各种慢性肾脏病病人。 5、低脂饮食少食动物油,烹调油以植物油为主,限制含胆固醇的食物,如蛋黄、动物内脏、海鲜等。主要适用于高脂血症、慢性肾脏病、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等病人。 6、低磷饮食少食动物内脏、海产品、奶制品、肉类及坚果类食品。主要适用于肾衰竭、高磷血症病人。 7、低嘌呤饮食限制食用嘌呤含量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沙丁鱼、脑子、肉汁、火锅汤、啤酒等。主要适用于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病人。 如果经过血尿素氮、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降率、肾图或B超检查后,确定病人肾功能损害尚不严重,则不必严格限制饮食中的蛋白质,蛋白质以每日每公斤体重1克左右为宜,应注意选食含丰富优质蛋白的食品,如牛奶、鸡蛋和瘦肉等。热量应保持在每日2 000千卡左右。 还要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以补充多种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在西红柿、黄瓜、心里美萝卜、各种绿叶蔬菜、新鲜大枣、西瓜、柑橘、猕猴桃和天然果汁中,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矿物质,可适当选食。

肾内科--护理常规(全)

肾内科--护理常规(全)

肾内专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般疾病护理常规 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指南执行。 2、加强对常见症状的观察,包括水肿、高血压、肾区疼痛、尿量、尿色、尿的性状、神态及营养状况。 3、有高血压、水肿和心力衰竭者,应限制水分的摄入,每日记录液体出入量。 4、水肿者应予每周测量体重2次,水肿明显或使用利尿剂者宜每日测量体重1次。 5、有腹水者,根据病情定期测量腹围。 6、根据病情所需,按医嘱测量血压并予以记录。 7、加强饮食管理,对不同病情的病人应严格按医嘱给予不同的治疗饮食。 8、按照检验项目要求,采用不同方式,正确留送各种尿检验标本,并将留尿方法和注意事项于前1日告诉病人。 9、避免病人受凉、受湿、感冒和接触感染性疾病者。

危重疾病护理常规 1、危重患者入院时,护士要了解患者病情,查看患者神志、皮肤、口腔、肢体等情况,备好抢救仪器和物品。 2、正确安置患者,对躁动、意识不清的患者正确使用约束帯并加用床挡。对于心衰不能平卧的病人给予半卧位。 3、开放静脉通路两条,必要时使用一路套管针,保持静脉通路通畅。 4、持续氧气吸入,保持气道通畅。 5、遵医嘱给予患者多功能监护,48-72小时更换心电监护电极片一次,防止皮肤损伤。根据病情设置报警,监护参数界值。 6、监测患者意识、面色、皮肤、末梢有无紫绀,全身有无水肿,及时给予基础生活护理。 7、根据病情及时留置导尿,观察引流物色、量、性质。 8、护士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用药注意三查十对,杜绝差错发生。 9、护士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病情变化,及时准确记录护理记录单。 10、详细准确记录出入量,按要求8小时小结,24小结总结。 11、及时准确采集各种血、尿、便、痰及引流物标本并及时送检。 12、护士应给予心理护理,与患者交流沟通,使之配合治疗。 13、危重患者病情及治疗要点,以书面、床头两种形式交接班。

肾内科护理常规(有答案)

肾内科护理常规 姓名得分 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5分) 1.肾病综合症:肾病综合征(NS)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高脂血症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2.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又称慢性肾功能不全,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致使肾脏明显萎缩,不能维持其基本功能,临床出现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全身各系统受累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也称为尿毒症。 3.肾小球肾炎:肾小球肾炎又称肾炎综合征(简称肾炎),是常见的肾脏病,指由于各种不同原因,发生于双侧肾脏肾小球的,临床表现为一组症候群的疾病 4.尿路刺激征:尿路刺激症包括尿频、尿急、尿痛。尿频指单位时间内排尿次数明显增加。尿急指一有尿意即要排尿,不能控制。尿痛指排尿时膀胱区及尿道受刺激产生疼痛或烧灼感。尿道综合征是一组症状,并不是指某一种疾病。 二、单项选择:(共20分,每题1分) 1.慢性肾炎的治疗目的是: ( A ) A.防止或延缓肾功能进行性减退 B.促进痊愈 C.防止并发症 D.减轻肾脏负担 2.确定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和病变程度的必要检查是: ( D ) A.血尿素氮、肌酐 B.肾图 C.B超 D.肾活检 3.肾病综合征病人24小时尿蛋白定量常为: ( B ) A.>2.5 g/d B.>3.5g/d C.150mg/d D.≥1.5 g/d 4.肾病综合征病人血浆清蛋白值常为: ( A ) A.<30 g/L B.>30 g/L C.<40 g/L D.<45 g/L

5.肾病综合征严重水肿病人起身应慢,以防止: ( A ) A.体位性低血压 B.高血压 C.坠床 D.皮肤损伤 6.肾病综合征病人出现尿量小于400ml/d,应警惕: ( A ) A.急性肾衰竭 B.慢性肾衰竭 C.肾前性少尿 D.尿潴留 7.肾病综合征病人出现下肢肿痛伴皮肤温度降低,应高度怀疑: ( D ) A.下肢静脉曲张 B.间歇性脉管炎 C.体位不当 D.下肢静脉血栓 8.肾病综合征严重水肿病人禁忌: ( B ) A.静脉穿刺 B.肌内注射 C.口服补液 D.翻身 9.最简便有效的预防尿路感染的方法是: ( A ) A.多饮水(2500ml/d),勤排尿 B.口服抗生素 C.休息 D.碱化尿液 10.急性肾衰竭病人补液量应为: ( B ) A.1000ml/d B.前一日出液量+500ml(基础补液量) C.前一日出液量+1000ml D.500 ml/d1 11.急性肾衰竭病人未接受透析治疗时蛋白质摄入量应为: ( A ) A.0.5 g/(kg·d) B.1.1g/(kg·d) C.0.8 g/(kg·d) D.1.0 g/(kg·d) 12.急性肾衰竭病人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时蛋白质摄入量应为: ( B ) A.0.5 g/(kg·d) B.1.0~1.2 g/(kg·d) C.1.2~1.3 g/(kg·d) D.0.8 g/(kg·d) 13.急性肾衰竭病人每日饮食中所提供的热量应为: ( A ) A.>126 kJ/(kg·d) B.>146 kJ/(kg·d) C.>1500 kJ/(kg·d) D.>100 kJ/(kg·d) 14.肾衰竭病人血压150/100 mmHg,此时饮食中盐的摄入应为: ( .A )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查房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查房 肾功能衰竭(以下简称慢性肾衰),是指各种终末期肾脏疾 病,病情逐渐发展,肾单位大量毁损,引起体内氮质和其他代 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以及某些内分泌活性物 质生成和灭活障碍等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综合症状。在治疗上, 早期多采用保守疗法,以延缓病情进展,尤其适宜于病程迁延、易反复、合并症多的患者;晚期则以透析和肾移植为主。慢性 肾衰患者对自身疾病无心理准备,心理压力大并伴有恐惧心 理。故对此类患者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现以一例病例报告将 护理体会简述如下。 患者,杨维海,男性,48岁,已婚,侗族,农民,主因“间断关节疼痛10年,发现肾功能异常2年半”,于2015年04月20日21时20分入院。 病例特点:1.中年男性。2.病史要点:①慢性起病,病史10年,主要表现有间断关节疼痛,肾功能异常。②10年前出现左踝关节疼痛,就诊于思南县人民医院查尿常规:Pro-、BLD-,肾功能: CR60umol/L,UA650umol/L,肾脏彩超示:双肾多发结石,余检查结果不详,诊断为“痛风、双肾结石”。治疗后疼痛缓解。③后痛风反复发作,部位不固定,5年前左侧腕关节、双侧足部跖趾关节发现痛风石,逐渐增大,未处理。④2年半前因再次痛风发作就诊于三穗县医院查尿常规:Pro2+、BLD1+,肾功能:CR244.3umol/L,

UA680umol/L,抗核抗体系列阴性,肾脏彩超示:双肾多发结石。诊断为“痛风、痛风肾损害”,治疗后无好转。⑤10个月前因痛风再次发作就诊于山东潍城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查血常规:RBC3.22×1012/L、HGB90g/L,尿常规:Pro2+、BLD2+,24小时尿蛋白定量1.173g,肾功能:CR525.1umol/L,UA591.9umol/L,肾脏彩超示:双肾略缩小。诊断为“痛风、痛风性肾病、慢性肾衰竭(衰竭期)、肾性贫血”,治疗后无好转。为求治疗入我院。⑥无过敏史、皮肤紫癜、腹痛、黑便,无面部蝶形红斑、光过敏、脱发、口腔溃疡。入院查体:BP140/100mmHg,贫血貌,双眼睑无水肿,心肺腹未见异常,双下肢无水肿。 初步诊断: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尿酸性肾病、慢性肾衰竭(衰竭期)、肾性贫血。 诊断依据:1.间断关节疼痛10年,发现肾功能异常2年半。2. 既往查血常规:RBC3.22×1012/L、HGB90g/L,尿常规:Pro2+、BLD2+,24小时尿蛋白定量1.173g,肾功能:CR525.1umol/L, UA680umol/L,肾脏彩超示:双肾略缩小。 鉴别诊断:1.与狼疮肾炎相鉴别:两者均可有蛋白尿、血肌酐升高,狼疮肾炎好发于青年女性,可有面部蝶形红斑、光过敏、脱发、口腔溃疡,抗核抗体系列阳性,本患者为中年女性,无面部蝶形红斑、光过敏、脱发、口腔溃疡,抗核抗体系列阴性,故可鉴别。2.与过敏

肾内科常见疾病的护理计划

肾病综合征的护理计划 1、概念: 是由多种肾脏疾病引起的具有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高脂血症等共同临床表现得一种综合症。 2、治疗方法: 对症治疗:利尿消肿、减少尿蛋白;抑制免疫与炎症反应:糖皮质激素、细胞毒性药物、环孢素的应用;中医中药治疗。 3、常规检查: 尿液检查、血液检查、肾功能检查、肾B超检查、肾活检病理检查 4、护理目标: 患者水肿程度减轻或消失;能正常进食,营养状况逐步改善;无感染的发生。

尿路感染的护理计划 1、概念: 指致病微生物在尿中繁殖并侵犯泌尿系的任何部位,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及前列腺。 2、治疗方法: 抗炎治疗、碱化尿液、去除诱因。 3、常规检查: 尿常规、尿细菌学检查、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 4、护理目标: 患者的尿路刺激症状缓解或消失;患者的体温得到控制,体温恢复正常;患者能掌握自我护理的知识和技能,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计划 1、概念: 是由各种原因使肾小球滤过率在数天或数周内迅速下降达正常值50%以下,血尿素氮及肌酐迅速上升,引起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和急性尿毒症症状。 2、治疗方法: 纠正可逆病因;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纠正酸中毒;积极控制感染。 3、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影像学检查、肾活检 4、护理目标: 维持患者正常液体量、皮下水肿消退、尿量增加;患者营养状况得到改善或维持;患者焦虑/恐惧程度减轻,配合治疗及护理;患者未发生相关并发症,或并发症发生后得到及时治疗和处理;患者在抵抗力有所提高,未发生感染并发症。

慢性肾衰竭的护理计划 1、概念: 是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严重阶段,为各种慢性肾脏疾病持续发展而导致的肾功能缓慢进行性减退,主要表现为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和全身各系统症状,又称尿毒症。 2、治疗方法: 非透析治疗:避免劳累、饮食疗法、纠正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对症治疗、延缓肾衰竭病程发展;透析治疗: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移植。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检查、肾功能检查、B超 4、护理目标: 患者身体营养状况有所改善,抵抗力增强;情绪稳定,积极面对治疗、生活及工作;能保证自主活动能力,自身进行生活照料;不经常发生感染或能够控制感染;达到平衡状态,无水肿、高血压及心力衰竭发生;保持皮肤完整性。

肾内科护理常规(全)

肾专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般疾病护理常规 1、按科疾病一般护理指南执行。 2、加强对常见症状的观察,包括水肿、高血压、肾区疼痛、尿量、尿色、尿的性状、神态及营养状况。 3、有高血压、水肿和心力衰竭者,应限制水分的摄入,每日记录液体出入量。 4、水肿者应予每周测量体重2次,水肿明显或使用利尿剂者宜每日测量体重1次。 5、有腹水者,根据病情定期测量腹围。 6、根据病情所需,按医嘱测量血压并予以记录。 7、加强饮食管理,对不同病情的病人应严格按医嘱给予不同的治疗饮食。 8、按照检验项目要求,采用不同方式,正确留送各种尿检验标本,并将留尿方法和注意事项于前1日告诉病人。 9、避免病人受凉、受湿、感冒和接触感染性疾病者。

危重疾病护理常规 1、危重患者入院时,护士要了解患者病情,查看患者神志、皮肤、口腔、肢体等情况,备好抢救仪器和物品。 2、正确安置患者,对躁动、意识不清的患者正确使用约束帯并加用床挡。对于心衰不能平卧的病人给予半卧位。 3、开放静脉通路两条,必要时使用一路套管针,保持静脉通路通畅。 4、持续氧气吸入,保持气道通畅。 5、遵医嘱给予患者多功能监护,48-72小时更换心电监护电极片一次,防止皮肤损伤。根据病情设置报警,监护参数界值。 6、监测患者意识、面色、皮肤、末梢有无紫绀,全身有无水肿,及时给予基础生活护理。 7、根据病情及时留置导尿,观察引流物色、量、性质。 8、护士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用药注意三查十对,杜绝差错发生。 9、护士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病情变化,及时准确记录护理记录单。 10、详细准确记录出入量,按要求8小时小结,24小结总结。 11、及时准确采集各种血、尿、便、痰及引流物标本并及时送检。 12、护士应给予心理护理,与患者交流沟通,使之配合治疗。 13、危重患者病情及治疗要点,以书面、床头两种形式交接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