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魔鬼经济学》读书笔记

《魔鬼经济学》读书笔记

《魔鬼经济学》读书笔记
《魔鬼经济学》读书笔记

《魔鬼经济学》读书笔记

《魔鬼经济学》(Freakonomics),史蒂芬·列维特&史蒂芬·都伯纳著。

第一章:学校老师跟相扑运动员之间有何共同之处

1、欺骗是一种经济行为:更小的成本,更大的收益。

2、行为的动机:经济动机、社会动机和道德动机。不同的机制会导致人们按照不同的动机行事。案例:以小额罚款来遏制幼儿园家长迟到问题,实际上将取得相反的效果。因为之前人们尽量不迟到是基于一种社会和道德动机,但是有罚款制度之后,人们将用罚款来“购买迟到的权利”,行为将尊崇经济动机。(I:这是行为经济学中典型的锚定问题)

3、可以通过数据分析等数学方法来发现欺骗行为的存在。相扑运动也存在欺骗行为(比赛放水)。

4、一个自觉付款购买甜饼的案例,说明欺骗行为是广泛存在的,同时也证明了“人类内在的诚信问题”:“无论一个人有多么自私,他都会坚守一些原则,去维护别人的利益,让别人感到幸福,虽然他可能并不会从中获得什么(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甜饼付款的数据表明,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不会被人察觉的时候,他仍有87%的概率控制住自己不去做邪恶的事情。(I:未必,如果考虑风险,可能很多人不作恶,只是因为他们觉得从期望上来说,偷一个甜饼的收益是负的。如果不是甜饼,而是钻石,可能这个不作恶的概率会极大下降,因为收益期望极大提高了)

第二章:三K党跟房地产经纪人之间有何共同之处

本章主要讨论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拥有更多的信息就拥有更多的主动权,比如对价格的制定。博弈论的一些基本知识,无新意。

案例1:戴维森·肯尼迪通过公布3K党的“秘密信息”,有效打击了3K党。

案例2:由于有网站将各家保险公司在定期寿险的价格做了详细的搜集和对比,导致了这一项目的价格出现了大幅下滑,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争得客户,除了降价别无他法。

案例3:地产广告问题,说明: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比较具体而直接的广告语会更加促进消费。

案例4:针对大型约会网站上个人资料的分析:大部分人喜欢吹牛,夸大自己的实际情况,比如相貌和经济收入。自称金发的女性远超出美国的平均水平(大多数人只是染的而已)。

第三章:为什么毒品贩子仍然跟自己的妈妈住在一起

本章实际上讨论了两个主题。

主题一:“传统智慧”——人们经常会把那些便利的,以及与我们的个人利益联系在一起的事物认定为真理,并努力拒绝那些让我们感到不适或跟我们的生活常识格格不入的东西。另一方面,我们又总是会接受那些有助于提升我们自尊的东西(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斯John Kenneth Galbraith)。实际上这个概念类似于“信息制造真像”、“知识制造真理”这样的表述,以及培根所说的“族类、洞穴和剧场假象”的综合体。

案例1:美国上世纪80年代一位名叫米奇·斯尼戴尔(Mitch Snyder)的人为美国无家可归者奔走,为此他不惜信口开河地捏造了非常夸张的数据,获得了公众的关注。

案例2:亚特拉大警察在90年代前半期也曾经隐瞒大量的犯罪报道,因为他们要改变城市的暴力形象。

案例3:警察通常会制造这样一种假象:警察与之毒贩的对抗难以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是因为毒贩经济优越,设备精良。

主题二:关于毒贩的真实经济情况。贩毒网络基本上和资本主义企业没大区别,甚至和“麦当劳”非常类似。真正高收入的只是金字塔结构顶层的犯罪分子,而小罗罗们的收入,甚至低于美国法定的最低收入标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毒品贩子仍然跟自己的妈妈住一起,因为他们非常穷困。

第四章:犯罪分子都到哪里去了

这一章有点意思,它反映出我们理所当然的“经验和逻辑”与统计数据之间的巨大差距。

关于犯罪率下降的问题:

1、犯罪率下降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几乎没有关系。人们经验上认为,良好的经济形势会使得大家“安居乐业”而较少地犯罪,但研究表明,失业率下降1%,只会对非暴力犯罪产生1%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美国失业率下降了2%,而非暴力犯罪下降了40%。

2、死刑的威慑对犯罪率下降的影响很小。

3、美国警力的增加,对犯罪率的降低大约只有10%的贡献,换言之,增加警力对犯罪的影响较小。

4、新的巡管策略对犯罪率的影响不大。

5、禁枪和犯罪率下降无太大关系。典型反例:瑞典几乎至少人手一枪,但犯罪率仍然较低。而所谓“允许携带枪支而使罪犯退却”也不能有效遏制犯罪。

6、真正与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犯罪率急剧下降密切相关的,是70年代的堕胎合法化。堕胎导致那些“易犯罪人群”在90年代之后并没有大规模出现(一个超级有争议的看法)。

第五章:怎样才能成为完美的父母

本章无太多有有价值的内容。

第六章:名字对孩子的未来有影响吗

统计数据表明,黑人和白人给孩子起名时,有较为明显的不同偏好。存在一些“很黑人”或者“很白人”的名字。其他无太多有价值内容。

通过对各章的理解,感觉经济确实是个很奇妙的东西,本来那些“传统智慧”就有很多我不知道的了,现在发现“传统智慧”之外居然还有很多我从来没有见识过的东西。突然想起凤凰卫视阮次山说过的一句话“许多看似毫不相干的事物,其实都是有关联的”。

这本书其实没有一个很连贯的主题,所以我的笔记也会比较零散。请注意,下面这些记录不一定全部是作者写出来的,有部分内容是我的体会和总结。好了,请大家跟我一起享受一下这趟“魔鬼”之旅吧。

1、有的人说,经济学其实是一门研究人们动机的学科:人们怎样得到自己想要或者需要的东西?这里最大的变数在于人,人本身是一个复杂的个体,即便都是理性的参与者,面对相同选择时,由于动机不同,做出的决定是不一样的。《魔鬼经济学》里面讲到的有些例子就是,研究人的动机中不被常人注意到的一点,探求隐藏在每个事物后面的真相,以此并分析它们对社会最终发展的影响。

2、传统智慧—指那些虽然没有确凿的证据,但却因为有钱有势的人普遍使用,结果就为公众所接受为整理的说法。

3、动机一般分为三种:经济动机、社会动机和道德动机。经济动机比较好理解,社会动机是指人们不想让其他人看到自己做一些错误的事情,是出于一种维护自己外在形象的需要;道德动机是指人们不愿意去做一些自己认为错误的事情,是出于一种维护自己内在形象的需要。

4、任何激励本身都是一种平衡的结果,关键是要在两个极端之间把握好平衡。

5、无论人类设计出了怎样的激励机制,总是会有一群聪明或者不那么聪明的人在试图寻找方法为自己谋取更大的利益。

6、如何来做数据分析:1)明确分析的目的,即做数据分析是想得出关于哪方面的一个结论。2)明确你有什么数据,或者说为了做这次数据分析你还有可能收集到哪些数据。3)根据目的和现状,先要判断你是否有可能通过这批数据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有些情况下,有

可能你竭尽全力得到的数据仍然没法支撑你最后的结论。比如数据不稳定,始终有10%的误差,但要得到想要的结论误差必须控制在5%以内,那么用这批数据来分析就是不恰当的。4)在得出结论前如果有一些预估,会更快的让你达到目的,也能很好的帮你避免误差。根据你自己以往的经验,或者根据别人的经验,或者其他数据,对于最终结论和一些中间数据你是可以做出一些预判的。横向对比会很有帮助,比如产品线的横向对比,不同时间点的横向对比。不一定要有明确的结论,但最终会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果你是心中有数的。但切忌为了你心中的那个结论,捏造数据或者带有偏向性的进行分析。5)对数据要保持高度的敏感,尤其是中间结论,一旦发现不对就应该多次或从多方面进行验证。6)还有3类误区是需要避免的:只关心数据结果,不关心过程(比如,就知道那个广告的流量大,没注意那个广告比别的大三倍);只看大数据,不看小数据(比如,只发现交易量疯狂增长了,没注意虚假交易疯狂上升了);只看数据表象,不看发展过程(比如,只知道现在的行业分布均衡,没发现曲线的前方已经出现裂痕)。

7、大量心理学和经济学研究表明,根据提供者以及具体情景的不同,人们会愿意为同样的产品或服务支配不同的价格。所以,最有活力的经济模式从最开始的产业经济(制造业)开始,发展到前几年的服务经济,最近又演变成了体验经济(注重为不同客户提供最佳的体验),当然,现在体验经济还比较弱小,但是迟早会成燎原之势的。

8、无论一个人多么自私,,他都会坚守一些原则,去维护别人的利益,让别人感到幸福,虽然他可能并不会从中得到什么。----亚当斯密

9、信息不对称会改变你在交锋中所处的地位。比如房地产中介很容易利用一些他知道而你不知道的信息黑你一把。但信息社会带来两个问题,1)如何确定你自己拥有一定的信息不对称优势?如果你以为对方不知道,结果对方不但知道,而且还清楚你不知道他知道,那么你就处于劣势了。2)如果确定信息的真实有效?或者准确地讲是对于你当前处境的正确性?很多信息的正确性都是依赖于一定背景的,使用这些信息时你要清楚的知道对你当前的处境是否适用。

10、激励确实会激发人们去做某件事情的热情,但最终结果如何,主要得看当前激励带给他的价值,以及他为此而付出的成本。因此,要想一个人去做某事,给他的诱惑要足够高,要想他不去做某事,给他的代价要足够高。但是请注意,这个不是绝对的,上述只对普适情况有效。人是一种复杂的动物,具体如何选择还取决于当时的背景。

11、不要轻易相信用户的描述,甚至是选择。比如sony对于新psp颜色的用户测验,被测用户都选择白色(好像是这个,不太确定了),结果最后带回家作为礼物的psp却都选的黑色。因为用户做出一个选择除了经济成本,还有社会成本和道德风险。但是大批量的数据至少还是能说明绝大多数用户的最终选择。

12、不要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要用数据说话,找出背后的真相。

13、人们总是倾向于按照自己的习惯进行思考。

14、为什么有人愿意从事高风险却又低收入的工作?是因为他们还处在这个行业的最底层,一旦他们能够脱颖而出,那么他们就过上了低风险却又高收入的工作。(貌似跟以前的国企有点类似,现在又不一样了)

15、当很多人愿意竞争(其实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能够竞争)一份工作的时候,这份工作其实就不具备太大竞争力了。

16、要想在竞争中晋级,你必须证明自己拥有相应的能力。

17、“破窗理论”:有人打破了一扇窗户,如果过几天大家对此毫无所觉的话,那么他会觉得打破窗户没什么大不了的,所以他很有可能会打破所有窗户进而烧掉整栋大楼。

18、“破窗理论”说明了防微杜渐的重要性。不要忽视小的错误,对自己也是。

19、人们对不可控的东西存在一种恐惧。大多数的人都愿意相信一个可以控制、看得见摸得

着的东西(哪怕这是一种风险,人们都不会非常害怕),而不是那些遥不可及或难以控制的因素。这个在《上帝掷骰子吗?》中表现的更为明显,到时候再细谈。

20、另一个有点类似的:人们会对迫在眉睫的问题感到恐慌,但对于长期的隐患却浑然不觉。温水煮青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所以要迫使一个人采取行动,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明白事情的紧迫性。

21、研究表明,在孩子的能力和性格养成过程当中,基因大约会占到50%的因素。

22、对孩子最有效的教育方式,是父母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影响他,而不是教导他。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你不想要孩子看电视,那么你最好也少看。但是父母施加这种影响的时候也要注意,最好是培养孩子的兴趣并让他自由发展,而不是限制他只能往你预设的那个方向发展。(好吧,我得承认,让孩子自由发展是要冒很大风险的,而且是在中国这种环境之下)23、父母本身的特点比父母的教育行为对孩子有更加深远的影响。即“父母自己是怎么做的”比“父母对孩子做了什么”更能够影响孩子的性格特征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24、第一印象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别人对你的看法,但在长期的交往中,第一印象的影响会逐步减弱,你本身的特质开始发挥作用。

25、有些行为单个发生的时候看起来没有任何意义,但当他成为一种群体性行为的时候,就会对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超爆魔鬼经济学读后感

<超爆魔鬼经济学>读后感 很早以前,就在亚马逊和当当网的畅销书排行榜上看到了<魔鬼经济学>一书,但一直没有时间认真品读.真正空闲下来之后,<魔鬼经济学>的续篇<超爆魔鬼经济学>却在不经意间深深的吸引了我.的确,仅凭这是比尔-盖茨新建的个人网站上重点推荐阅读的唯一一本书,也足以说明这本书的与众不同之处. 在迫不及待的读完全书之后,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我对全书的感受:构思新颖,妙趣横生.可谓处处闪现着智慧的光芒.作为一个刚刚接触经济学两年时间左右的大学生, <超爆魔鬼经济学>对我的思维方式的冲击是颠覆性的.完全改变了自己以往所认识的经济学,体会到了经济学除了貌似高深的理论和复杂的数学推导之外,竟然可以如此的精彩,竟然和我们的生活是如此的息息相关.它不仅让我认识到了自己思维中的很多缺陷,同时也让我知道了独立思考和用打破常规思维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一.首先介绍一下整本书的主要内容: 全书可分为序言和五个章节: (1)在序言中,作者主要提到了以下几个话题: 话题一:酒后步行比酒后驾车危险。 话题二:电视提高了印度女性的人权平等意识。 话题三:从环境污染和危险性上看,马车的危害大大超过汽车。 话题四:鲨鱼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致命。 序言以看似简单的四个问题的提出及回答,奠定了全书的写作模式.即在每章开篇时提出一个令人震惊或古怪的论断,乍看之下,似乎有违情理.随后,随着文章内容的展开,作者就会给读者提供很多基础统计数据,使得作者先前提出的论断显得合情合理. 通过四个问题,作者想告诉我们:一、不要完全相信一直在培养你常识的媒体; 二、在大部分问题上,统计学的数字并不能说明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三、主观臆断往往是不准确的,尤其是当你试图比较两种因时间或空间的原因而无法同时存在的事物时;四、要学会发现事物的相互联系(印度妇女通过电视接触到了国外的自由思想)。 (2)第一章:这一章的题目很长,而且还颇具吸引力:“遏制气候变暖:火山爆发?用烟囱捅破天?还是架一根18英里长的管子?” 从题目就可以看出本章讨论的问题和作者将要提出的超出常规的解决方法了.首先,认识了一个很牛的人--内森梅尔沃德.这个孩子被火山和地壳的各种神奇现象点燃后,14岁高中毕业,经过一阵子学习后进入普林斯顿大学深造,23岁时拿了一个学士学位和两个硕士学位,之后又晃悠到剑桥去从事量子力学研究。在普林斯顿读研究生时,圣海伦火山(位于华盛顿附近)爆发了,由于威力巨大,使得3000英里外的他的大学宿舍窗子上都有火山灰,于是这个家伙开始迷恋上了地球工程学,并从此在心中埋下了要玩转地球的种子。之后,虽然他很长一段时间在微软当CEO,不过等到赚够了钱以后(上了《福布斯》富豪榜),他终于退出微软,自己捣鼓起自己儿时的梦想来。 于是,我了解到一个公司:由Nathan Myhrvold创办的名叫“高智发明”的公司。这个公司很牛,不仅是因为有一个牛老板,而且其成员个个是异想天开又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10篇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10篇 《爱的教育》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以一个四年级男孩安利柯的眼光,讲述了从四年级10月份开学的第一天到第二年10月份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全书共100篇文章。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爱的教育》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1我看过很多书,但是当我翻开《爱的教育》这本书,里面一篇篇文章使我深受感动。让我感触到爱就在我们身边。 小说里的《侠义的行为》这篇文章让我最感动的人物就是残疾的科洛西。他平时不怎么说话,家里也非常穷。就靠他妈妈卖野菜过日子。在班里四个调皮的同学经常戏弄他,有时候用栗子壳扔他,有时候学他残疾的样子,科洛西都不会生气。但有一次科洛西,终于生气了,突然将摆放在课桌上的墨水瓶扔了过去。那同学敏捷地避开了,墨水瓶砸到了刚进教室的老师身上。得知原因后,老师斥责了四个调皮的学生。最后,经过老师的教育,那四个同学主动向科洛西道歉。 这一篇小说让我懂得了,别人有了困难,或者身体有了缺陷,我们不应该嘲笑,歧视别人,而应该多关心他,鼓励他,帮助他,让世界充满爱。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2今天我读了《爱的教育》中的《见义勇为的卡隆》深有感触。文中有一个红色头发一只胳膊残废的一位小男孩儿——克洛西和一位勇敢少年——卡隆。 一天班里的四个同学在捉弄克洛西,用尺捅他,往他脸上扔栗子壳,还骂他是“残废和怪物”。受尽欺负的克洛西爆发了,他随手抓了一个墨水瓶向他们砸去,没想到他们轻易躲开了,墨水瓶却砸到了刚进门的老师身上,就在老师责问时,班里每一个人站起来,但卡隆却站起来承担克罗西的责任,他的行为让我深有感动,世界上有多少向他这样的孩子? 许多人都在危急时刻逃避责任,把自己犯的错误推给别人,哪儿会有人替别人承担错误的人呢?我被他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深深打动,如果每个人都能学习他的这种品质,那世界将会有多好呀!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3当时在图书馆借来看的,没想到那么精彩,没看完,期限到了,我就买了一本青少版的,不过这本书的确好看。 这本书的作者是意大利的亚米契斯,主人公是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里面还有富有正义感的卡隆,爱收集邮票的卡洛佩…… 当时我从第一页开始看,其实没什么精彩的,不过最令我有感的是每个故事都告诉了我一个道理,比如,万里寻母记讲述了一个小男孩不远万里只为见母亲,最后还把母亲给治好了,从此,一家人很快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要有孝心。 同时我也感到了父母兄弟姐妹的伟大,打从那后,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呢。 如果你想从书中找到黄金屋,那你就要如饥似渴的读哦!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4父亲对恩里科讲述了学习是一件辛苦的事,但是世界上还有很多人都在学习,他们来自不同的职业,以不同的方式在学习。聋哑人和失明的孩子也在刻苦学习,也很盼望有一所学校给予他们知识。 全世界,从英国到印度,从加拿大到澳大利亚,成千上万的人都在学习。就像恩里科父亲说的,我们是一名士兵,书本就是我们的武器,班级就是我们的连队,学校就是我们的战场。把学习比作战斗,与全世界战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士兵。不管是军人还是其他人,都应该接受知识的洗礼,知识能改变人生。 我们的学习生活与书中差不多,我们的目标不是超越一个同桌,一个班级,而是整个世界。如果我们停止学习,那么其他同学自然会超越我们。学习很重要,学习靠自己,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5其中一篇讲了安利柯的朋友不小心把老人砸伤了,老师和同学没有骂他,而是鼓励他去向老人道歉,把邮票送给老人,老人病好后不仅把邮票还给他,

《魔鬼经济学》读书笔记

《魔鬼经济学》读书笔记 《魔鬼经济学》(Freakonomics),史蒂芬·列维特&史蒂芬·都伯纳著。 第一章:学校老师跟相扑运动员之间有何共同之处 1、欺骗是一种经济行为:更小的成本,更大的收益。 2、行为的动机:经济动机、社会动机和道德动机。不同的机制会导致人们按照不同的动机行事。案例:以小额罚款来遏制幼儿园家长迟到问题,实际上将取得相反的效果。因为之前人们尽量不迟到是基于一种社会和道德动机,但是有罚款制度之后,人们将用罚款来“购买迟到的权利”,行为将尊崇经济动机。(I:这是行为经济学中典型的锚定问题) 3、可以通过数据分析等数学方法来发现欺骗行为的存在。相扑运动也存在欺骗行为(比赛放水)。 4、一个自觉付款购买甜饼的案例,说明欺骗行为是广泛存在的,同时也证明了“人类内在的诚信问题”:“无论一个人有多么自私,他都会坚守一些原则,去维护别人的利益,让别人感到幸福,虽然他可能并不会从中获得什么(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甜饼付款的数据表明,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不会被人察觉的时候,他仍有87%的概率控制住自己不去做邪恶的事情。(I:未必,如果考虑风险,可能很多人不作恶,只是因为他们觉得从期望上来说,偷一个甜饼的收益是负的。如果不是甜饼,而是钻石,可能这个不作恶的概率会极大下降,因为收益期望极大提高了) 第二章:三K党跟房地产经纪人之间有何共同之处 本章主要讨论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拥有更多的信息就拥有更多的主动权,比如对价格的制定。博弈论的一些基本知识,无新意。 案例1:戴维森·肯尼迪通过公布3K党的“秘密信息”,有效打击了3K党。 案例2:由于有网站将各家保险公司在定期寿险的价格做了详细的搜集和对比,导致了这一项目的价格出现了大幅下滑,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争得客户,除了降价别无他法。 案例3:地产广告问题,说明: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比较具体而直接的广告语会更加促进消费。 案例4:针对大型约会网站上个人资料的分析:大部分人喜欢吹牛,夸大自己的实际情况,比如相貌和经济收入。自称金发的女性远超出美国的平均水平(大多数人只是染的而已)。 第三章:为什么毒品贩子仍然跟自己的妈妈住在一起 本章实际上讨论了两个主题。 主题一:“传统智慧”——人们经常会把那些便利的,以及与我们的个人利益联系在一起的事物认定为真理,并努力拒绝那些让我们感到不适或跟我们的生活常识格格不入的东西。另一方面,我们又总是会接受那些有助于提升我们自尊的东西(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斯John Kenneth Galbraith)。实际上这个概念类似于“信息制造真像”、“知识制造真理”这样的表述,以及培根所说的“族类、洞穴和剧场假象”的综合体。 案例1:美国上世纪80年代一位名叫米奇·斯尼戴尔(Mitch Snyder)的人为美国无家可归者奔走,为此他不惜信口开河地捏造了非常夸张的数据,获得了公众的关注。 案例2:亚特拉大警察在90年代前半期也曾经隐瞒大量的犯罪报道,因为他们要改变城市的暴力形象。 案例3:警察通常会制造这样一种假象:警察与之毒贩的对抗难以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是因为毒贩经济优越,设备精良。 主题二:关于毒贩的真实经济情况。贩毒网络基本上和资本主义企业没大区别,甚至和“麦当劳”非常类似。真正高收入的只是金字塔结构顶层的犯罪分子,而小罗罗们的收入,甚至低于美国法定的最低收入标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毒品贩子仍然跟自己的妈妈住一起,因为他们非常穷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读书笔记(精选 多篇) 第一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读书笔记教育部于xx 年指定并出台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虽然不停在实践与研究,但是不是很深,通过再次仔细阅读,深有感触..他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诲的关键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 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该从现实出发,因地制宜地实行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底子.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使用种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条件.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康健,丰富的生存和运动情况,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必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履历.幼儿园应该尊重幼儿的 品德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纪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根本运动,保教并重,存眷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的个体发展。 关于幼儿园教育目的代价取向的题目,我认为,在幼儿阶段动 作技能的教育主要是对大小肌肉的锻炼和使其精良的发展,至 于掌握比较复杂的动作技能对幼儿来说实在是有肯定难度的,所以在动作技能方面的学习上,教师应只管即便简朴和清晰化,以便幼儿学习。情感教育,应该参加得当的波折教诲,熬炼幼儿的承受能力,和帮助幼儿心理素质的进步。而关于举动教诲,笔者认为行为其实只是教诲的详细表现形式,所以我比较倾向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即认知范畴情绪范畴,行动技能范畴。只是教育理念应该与社会的现实环境联合起来,将布鲁姆的教

育目标分类学良好的运用到当代幼儿的教诲中。而且将其详细和简单化,使家长能够明白的更透彻。更好的表现家长的代价取向。家长的职业也是决定价值取向的关键因素之一,特别是本身是西席的幼儿家长,由于恒久与孩子,与教诲打交道,所以他们的价值取向应该有所不同。而作为农夫的幼儿家长,由于周围环境和社会职位地方的差别,他们的价值取向也应有所不同。居住地是对周围环境的关键解释,而文化程度本身就表现了人的社会阅历。同时,家长的收入应该对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也有肯定的影响,收入越多,往往在孩子身上花的钱也相应会多。除此之外,应该说越年轻的家长越追求进步,越懂得怎样的教诲才是最好的教诲。笔者相识到对付此项研究,我国学者只对西北屯子做了相干研究,但是幼儿教育不仅仅是存在屯子与都会的差异。各种教诲机构,各种周边环境都影响着幼儿教育以及幼儿园的教诲目的,家长本身的价值取向也是决定幼儿教育发展与否的关键因素。大多数家长还是认为学前教育是孩子成才的关键阶段。而对幼儿园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将来。而教育目标的确定已经基本上确定了幼儿园的教诲模式和发展偏向。家长对幼儿园的选择也可以表现家长的代价取向。事实上,纲要与其他有关幼教的行政法规一起构成 一个受配合原则引导的,具有内在协调一致的层次差别的幼教 法例体系,共同推动我国幼教的法制化科学化和人性化历程,促进幼教朝更加康健准确的偏向进步.纲要鲜明的表现着国度的 意志。幼儿园教育目标是促进幼儿素质全面、调和发展的目的。“全面”,指体、智、德、美发展的整体性,缺一不可;“和谐”,指体、智、德、美的有机性,不可分割。说明在实施幼儿教育目的的教诲历程中,“四育”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又相互融合的有机结合体。单从幼儿生理发展讲,例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

《斯滕伯格——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 13小语何梓莹2013724154 读书真是一件麻烦之事,一开始想要找的书籍是以故事事实类为主引入教育心理学的知识的书籍,可能是因为自己对心理学这方面的研究很少,因此连有什么好看的书籍也是不清楚的。上网百度了一下,没啥结果,去图书馆搜了几下“教育心理学”,还真有结果了。于是在万千书籍中觅得了这本《斯滕伯格——教育心理学》,咋一看,还真的是挺好的。 这本书是基于智力三元论框架,书中有一些“创造性思考”、“分析性思考”、“专家型教师访谈”等等,可能是一个比较喜欢实践的人,所以一旦看到书本那么多对实践进行经验分享,就特别开心。 书中的第一章就是“成为专家型教师,成为专家型学者”,哪个老师不想成为专家型教师呢?这和“不想当老板的员工不是好员工”的道理是一样的。可是,现实生活中,往往很难得意啊。就像我们都想当老板,可是有的员工就是不甘于多干点,想着自己做了工作一定得去邀一下功;就是耐不住性子,焦急呗,就想不到深谋远略了。现实上基本上都是这样的,不然为什么世界上有那么多员工而只有1%的老板呢?这和我们当教师都是一样的,谁都想当个好教师,相当各“专家型教师”,可是一段时间下来,我们就会坐不住了,学生们没有进步,我们就会着急;学生们上课吵闹,我们就会发火......可能这就是普通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区别,“专家型教师”总能根据各种情况应对各种问题。所以,趁现在我还是激情满怀的,就要奔着我的“专家型教师”前行吧! 书中讲到,成为“专家型教师”与年龄无关,但与思考有关,所谓思考就是如何巧妙地运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化解实践中的问题,注意,一定是要“巧妙”的运用。 谈谈认知发展,书中说,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是要牢记,生理因素和社会因素都很重要,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就是说,一个人的生理特质会影响他寻求怎样的社会环境,而这些社会环境也会带来生理上的变化。大脑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具有可塑性。并且能对不同的环境影响做出反应。其根本在于,生理因素和环境因素总是相互作用的。我们通常会认为儿童受其所处环境的影响,其实,儿童也能影响他们所处的环境,记住这一点很重要的,尤其在涉及家庭和朋友的

超爆魔鬼经济学读后感

<超爆魔鬼经济学>读后感 很早以前,就在亚马逊和当当网的畅销书排行榜上看到了<魔鬼经济学>一书, 但一直没有时间认真品读.真正空闲下来之后,<魔鬼经济学>的续篇<超爆魔鬼经济学>却在不经意间深深的吸引了我.的确,仅凭这是比尔-盖茨新建的个人网站上重点推荐阅读的唯一一本书, 也足以说明这本书的与众不同之处. 在迫不及待的读完全书之后, 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我对全书的感受: 构思新颖,妙趣横生.可谓处处闪现着智慧的光芒.作为一个刚刚接触经济学两年时间左右的大学生, <超爆魔鬼经济学>对我的思维方式的冲击是颠覆性的. 完全改变了自己以往所认识的经济学, 体会到了经济学除了貌似高深的理论和复杂的数学推导之外,竟然可以如此的精彩,竟然和我们的生活是如此的息息相关. 它不仅让我认识到了自己思维中的很多缺陷, 同时也让我知道了独立思考和用打破常规思维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一.首先介绍一下整本书的主要内容: 全书可分为序言和五个章节: (1)在序言中,作者主要提到了以下几个话题: 话题一:酒后步行比酒后驾车危险。 话题二:电视提高了印度女性的人权平等意识。话题三:从环境污染和危险性上看,马车的危害大大超过汽车。话题四:鲨鱼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致命。 序言以看似简单的四个问题的提出及回答, 奠定了全书的写作模式. 即在每章开篇时提出一个令人震惊或古怪的论断,乍看之下,似乎有违情理.随后,随着文章内容的展开, 作者就会给读者提供很多基础统计数据,使得作者先前提出的论断显得合情合理. 通过四个问题,作者想告诉我们:一、不要完全相信一直在培养你常识的媒体; 二、在大部分问题上,统计学的数字并不能说明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三、主观臆断往往是不准确的,尤其是当你试图比较两种因时间或空间的原因而无法同时存在的事物时;四、要学会发现事物的相互联系(印度妇女通过电视接触到了国外的自由思想)。 (2)第一章: 这一章的题目很长,而且还颇具吸引力:“遏制气候变暖:火山爆发?用烟囱捅破天?还是架一根18 英里长的管子?” 从题目就可以看出本章讨论的问题和作者将要提出的超出常规的解决方法了. 首先,认识了一个很牛的人-- 内森梅尔沃德.这个孩子被火山和地壳的各种神奇现象点燃后,14 岁高中毕业,经过一阵子学习后进入普林斯顿大学深造,23 岁时拿了一个学士学位和两个硕士学位,之后又晃悠到剑桥去从事量子力学研究。在普林斯顿读研究生时,圣海伦火山(位于华盛顿附近)爆发了,由于威力巨大,使得3000 英里外的他的大学宿舍窗子上都有火山灰,于是这个家伙开始迷恋上了地球工程学, 并从此在心中埋下了要玩转地球的种子。之后,虽然他很长一段时间在微软当CEO,不过等到赚够了钱以后(上了《福布斯》富豪榜),他终于退出微软,自己捣鼓起自己儿时的梦想来。 于是,我了解到一个公司:由Nathan Myhrvold 创办的名叫“高智发明”的公司。这个公司很牛,不仅是因为有一个牛老板,而且其成员个个是异想天开又富于实践精神的。激光射蚊子、温控海洋阻止飓风形成、送人造卫星上天以及帮国家搞国防都不在话下。现在,这么个很牛的公司盯上了二十一世纪最牛的环境问题——气候变暖上。于是,才有了本章后面那些奇思妙想。 第一章起始,作者并未开门见山,而是爆料:20世纪70年代中期,人们关心的反而是全球变冷问题。从这一信息入手,文章逐渐过渡到正轨。作者此时引用了一个经济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让教育充满爱 --读《爱的教育》 关庙小学高军建 最近一段时间,我认真地阅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这是一部流传世界各地的着作,它是以一个小孩日记的方式来写的,虽然每篇的篇幅不长,但却都是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每一篇文章都使我受益匪浅。 可以说,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是那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有着一种感人肺腑的力量。 这也是一本永远不会过时的书。它用爱塑造人,引导我们永远保持一颗勇于进取而善良真诚的心。 在我感动的同时,也让我想到了教育中的爱。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也就是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的本能,而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的。 它告诉我们:教育就是爱的别称,教育孩子就是爱孩子。 陶行知先生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作为一名教育者,传播爱心,不仅仅是我们的一份责任,更是我们对学生、对社会的一份责任。我们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爱心来熏陶别人,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

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你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 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就可能会温暖他们冰凉的心,老师一句鼓励的话可能会影响他们一辈子。 虽然我们无法像太阳一样,将自己的光辉撒遍世界的每个角落,但我们却可以像母鸡爱护小鸡一样,关爱每一个学生。 今天,我们用爱心点燃了一盏盏生命的灯;明天,我们希望这些生命的光和热,能够温暖和改变更多的人。 让教育永远充满爱! 所以:教育,就是爱。 我想,这就是《爱的教育》这本书带给我的答案吧。

魔鬼经济学读后感

《魔鬼经济学》读后感 《魔鬼经济学》这本书中,列维特和史蒂芬·都伯纳取材日常生活,以经济学的方式来探索日常事物背后的世界。比如念书给婴儿听会不会使他日后成为一个好学生游泳池比枪支还危险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对孩子影响不大等。这让我们耳目一新,很有兴趣读完这本看似很复杂高深的书。 这本书主要探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的五个问题:欺骗;掌握信息力量的可怕;比如贩毒之类高风险的职业吸引人的原因;后天教育和先天遗传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名字的演变。 列维特在这五个方面的出与传统智慧不一致的结论却能让人觉得可信的原因在于其用大量的调查数据说话,通过对这写数据进行分析,老列发现,如果一项政策能够很好的激发人们的经济动机、社会动机和道德动机,便能够很好的抑止人们进行欺骗,在这种情况下,人民要表现的比想象中的诚实。 本以为经济学的书应该是枯燥无味、堆砌数字和符号的,但是,这本书却让我认识到其实经济学与其说是一门具体的学科还不如说是一种哲学,这个学科的价值能普遍存在于现在的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对于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每个经济实体、甚至于每个国家都有着非凡的意义和价值。 比如说,列维特还给我们描述了3K党和房地产商之间的共同点都在于其掌握了一班人所不容易掌握的信息,从而使得人人惧怕3K党,普通人被房地产商忽悠;因此诸位要买房子的同志们大家应该联合起来,打破房地产商所拥有的信息优势,这样才能在与其打交道的过程中占据优势,这个和买卖东西时候讨价还价是一个道理,得让他们觉得你是内行才好,当然这点得需要大多数同志的一致努力,一个人努力没啥用,毕竟卖方市场。这使得文章很有深度。 我对书中的一句话感触很深,那就是”人们总会不自觉地选择在付出较少代价,以取得更多的利益”。这句话轻易解释出为何现在我们吃的肉是那么不新鲜充满激素,为什么到处充斥着打假,为什么会被不公平对待,这也能用来解释为什么近年来我国的食品问题频频发生。理由就是人们在巨大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早已丢弃了良知,被利益蒙蔽了双眼。 这本书还有一个好的地方就是以数据说话,让读者信服。书中分析问题都有数据和事实为基础,这也是经济学本身对经济学家最基本的要求。要养成凡事以数据作为分析问题和得出结论的基石。知易行难,比如现在生活中很多问题很难直接拿出数据分析,从而现在有些所谓的“传统智慧”就非常值得质疑,如书中所说,“金钱并不能帮助人赢得选举”,“每天喝8杯水不能对健康有帮助”,“一根香烟折寿11分钟”。 《魔鬼经济学》中确立了一个有悖于传统智慧的观点:如果说伦理道德代表了我们心目中理想的社会运行模式的话,那么经济学就是在向我们描述这个社会到底是如何运行的。 当然了,这本书最吸引我的,还是它的思维范式,它理解世界的角度,而不是人和我具体的结论。具体的结论,会应为条件、约束、环境和前提的变化

关于教育类读书笔记5篇

关于教育类读书笔记5篇 我们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也需要不断充实自己,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教育类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对你能够提供帮助。 篇1:《当代教育学》读书笔记 时间过得飞快,也体会到了作为教师的酸甜苦辣。 前不久看了《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一书,思绪万千,感慨不已。既感叹其教育思想的时代性和切实性,又佩服其教育方式和方法的针对性、多样性,同为人师,为何一些简单不过的道理在自己身上就不能运用,起不到好的效果成为看魏书生书的同时时常徘徊在脑海中的问题。 古人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我们的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了解学生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综观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师、教育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知人之明,能察觉学生思想深处的奥秘,能触摸到学生感情的脉搏,他们的心和被教育者是息息相关的。也只有这样的教学,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才是一种幸福和享受。反思过去,作为教师,自己的责任心很强真是把他们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对他们严格要求,关爱有加;可是今天想来,自己对他们又了解多少呢?又有多少时间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朋友那样与他们聊天、谈心,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 在了解学生方面,我们也往往是从学生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的表现上简单的了解和简单的评价学生,对那些上课认真听讲,下课也不

调皮捣蛋的孩子老师当然是越看越喜欢,也自然给他们的机会多一些;而那些所谓的不讨人喜欢的孩子有时就被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长此以往,孩子的发展当然是越来越失衡。这些都是我们所不愿看到了。因此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特殊规律,而且要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普遍规律,不仅善于把精力花在偶然的个别事件的处理上,更善于把主要精力用在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上,从而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学了魏书生的有关理论,现在渐渐认识到了学生的心灵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好学生和后进学生的区别只在于头脑中是非,好坏排列的顺序及比例不同而已。正是因为后进同学上进心的幼苗小而枯黄,有的常常被压在石头下,才更需要教师的同情、关注和扶植。懂得了这些理论知识,我在具体教育过程中加以运用,果然效果明显,某些平时不听话的同学,调皮的同学经过一阶段的努力,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也更和谐了。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教师的角色地位也在不断地变化。以前教师说的,学生就得无条件的服从,无条件的执行老师的安排。现在我们更多的是关注人文性,也在不断提倡人性化服务。说到底其实我们的教育更应人性化,我们一直在说:要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就是要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性。老师也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学生的今天就是老师的昨天,学生犯了错误时的心情,老师通过回忆自己当年犯的错误时的心情就能认识更真切一些。这就是魏书生说的用回忆的方法去感知。 读魏书生的书是一种享受,读魏书生的思想是对自身思想、灵魂

超爆魔鬼经济学 读书笔记

超爆魔鬼经济学 请把那本《超爆魔鬼经济学》递给我一下——对对,就是中信出版社2010年4月出版的那本、英文名叫《Super Freakonomics》,由列维特和都伯纳写的《超爆魔鬼经济学》,封面有个大大的、在此灼热难耐的夏天诱人至极的、被打爆开的苹果的那本《超爆魔鬼经济学》! 好吧,这个暑假,猥琐猪要远离推理、远离小说、远离文学……那么何不看看这本书呢?抛开那封面、封底、书腰……甚至连扉页都不放过的各种好评之词不说,光听这有点叛逆的书名和那令人垂涎欲滴的苹果(我承认动机不良……),也得见识见识书里有些什么可“超”可“爆”的内容。 翻开书发现,前三十几页全是“专家推荐”,一共有五篇文章,分别来自比尔盖茨、梁小民、王则柯、王福重以及陈晓民。这五篇文章加上类似于“第二版出版前言”的“写在前面”一文一起组成了本书的第一大块(当然,这里可没有算上最前面的那个小测试),可以合称为“前言”。不过,本应是出版社苦心设计排版的这几十页,我却只看了比尔盖茨的推荐和“写在前面”。 我想,前言的目的基本有三:一、挑逗读者兴趣;二、介绍章节分布;三、为文章定性或定义。对于第一点,既然我都买了这本书,那么兴趣固然有了,再看你N多个专家指手划脚苦口婆心唠唠叨叨地给我说书的好处岂不多余?之所以看看比尔大叔的推荐文,一是因为他的排在第一个,翻页不费力;二是他的文章最短,一口气可以拿下。读后感是:盖茨有些自说自话,与其说是在对没读过原文的读者介绍内容大意,更像在和作者交流其中问题,还不如放在后记里。 “写在前面”算是真正的“前言”,其中作者就大致定义了一下何谓“魔鬼经济学”。首先,这是一个作者自己发明的词汇(freakonomic),目的是为了给本书阐述的内容用一个术语来进行界定,正因为在字典里找不到这么个贴切的词可以用来概括本书所设事物的集合,作者自己就拼凑出“魔鬼经济学”一词。第二,既然有了这个词,那么它所要包含的集合是什么呢?据猥琐猪理解,大概是以下一句话:本书所要阐述的,是一些与经济学既相关又不相关、对人们日常生活既必要又不必要的的知识领域。与经济学相关意指:作者在写作这本书时,主要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采用了经济学上处理数据的方法、评价事物的原则和证实观点的手段,本书涉及的问题都与经济学息息相关;与经济学不相关是指:本书不是经济学教材或辅导书,而是一本老少咸宜、普及知识的书,所以书中很少引用专门的经济学术语,尽管涉及了很多经济学的知识点。必要是指:这本书中涉及的问题都是当前非常热门的话题,至少能扩充你的视野和思路;不必要则指:好吧,你即使不买这本书,也不会有多少损失。你可能会问:那么为什么要在freakonomic前面再加上super呢?——因为之前作者已经出了一本叫《魔鬼经济学》,所以为了不把这本的标题变得向天朝的课本一样中规中矩,就用了super freakonomics这标题。 以上就是整个“前言”部分的内容。接下来的两百五十来页才是重头戏:正文部分。今天先看到这里,之后持续更新~ 这两天,我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开始了对《超爆魔鬼经济学》正文部分的攻略。正文分七部分,结构如下:导言+第一章~第七章+结语。目前我看完了导言和第一章。 导言,对作者而言是抛砖引玉,对读者而言是热身运动。除了再次强调一下“写在前面”里提到的东西外,导言的大部分篇幅由4个作者自认为能起到颠覆读者常识的话题组成,并在这些话题后分别给出了一些论证。 话题一:酒后步行比酒后驾车危险。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女老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爱的教育读书笔记女老师 篇一:《爱的教育》读后感教师用 《爱的教育》读后感 ------韩佰 《爱的教育》自二十年代被夏丐尊先生译介来后,被誉为著名的儿童读物。为教育界及一般人士所喜读。 这是一部小书,这是一部巨著。意大利的文学在中华的译介,除了但丁那部著名的《神曲》,多少华章,尚不及这部小书对无数人的益处。 我是在去年读到这本书的,安立柯这个小孩子的所行所为、所思所想,让一个初经启蒙的少年胸中似乎有火焰在燃烧。那些书中的故事让我把它居为奇书一部,拿书中的章节向多少同学炫耀。 《爱的教育》其实包含了两个部分,即《爱的教育》和《续爱的教育》。前者是丐尊先生据日译本翻译,后者是亚米契斯的朋友所著,也是据三浦关造的译本来的,对前者是一个合适的补充。

这个补充体现在哪里呢?体现在二者的分别与心理进 展的连续性上。《爱的教育》是安立柯做小学生的心理记述,主人公是安立柯及其父母,续集则是他做中学生时的记述,主人公是他的舅父白契。正像译者所说的,可以看到,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是感情教育, 软教育,而续集所写的却是意志教育,硬教育、《爱的 教育》中含有多量的感伤性,而续集中却含有较多的兴奋性。 夏先生的话比什么都能说明问题: “我在四年前始得此书的日译本,记得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或随便阅读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润湿。这不是悲哀的眼泪,乃是惭愧和感激的眼泪。除了人的资格以外,我在家中早已是二子二女的父亲,在教育界是执过十余年的教鞭的教师。平日为人为父为师的态度,读了这书好像丑女见了美人,自己难堪起来,不觉惭愧了流泪。书中叙述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感,社会之同情,都已近于理想的世界,虽是幻影,使人读了觉到理想世界的情味,以为世间要如此才好。于是不觉就感激了流泪。 这书一般被认为是有名的儿童读物,但我以为不但儿童应读,实可作为普通的读物。特别地应介绍给与儿童有直接关系的父母教师们,叫大家流些惭愧或感激之泪。” 然而就是这部能让大家“流些惭愧或感激之泪”的作品,

教师读书笔记大全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大全

教师读书笔记大全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大全 教师读书笔记大全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大全 对于我们教师学习新的知识来面对新的挑战,更是不可忽视的。它能提供我们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正如高尔基所说,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但是由于工作的限制,上班族们不能向学生那样坐在课堂里学习,而读书就成了我们最有利的知识武器,通过书本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也不受空间的限制,方便的学到新的东西,扩展新的思路。总的来说,读书对于我们个人成长的好处可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读书可以让我们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看问题,从而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牛顿说过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远,科学巨人的虚怀若谷自然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还可以从中学到更有价值的东西。书籍对于整个人类的关系,好比记忆对于个人的关系。书籍记录了人类的历史,记录了所有的新发现,记载了古今历代所积累的知识与经验。 只有认真的学习前人的经验与理论,才能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上来看问题,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并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书本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他们的研究成果与经验的体现,通过对他们的学习,发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来不断的

完善自己,大大的促进了个人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这样说,人类社会的延续与发展,也是这样来实现的。试想,如果每个人都是从头开始,那么,无论多么伟大的人,做出多么大的贡献,人类社会最终还是在原地踏步。由此更可见读书的重要性了。 二、读书开阔人的视野 书本中的知识可谓是包罗万象,他能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的知识更全面。从而能够更深刻的思考问题,事物都是广泛联系的,现代的许多实践都证明了各种信息的相关性,如果只知道一个领域的信息,必然会有碍于自身的发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使未来的不确定风险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应了解当今的政治经济形势,以便能更好的分析股票走势一样。研究物理学的学者们都要有一定的化学与其他基础,才能有所成就。记得一位诺贝尔获奖者在复旦做讲演时就曾说过,现代科学已没有明显的界限,你必须对相关的科学都有所了解才行。 在这方面,伟大的导师恩格斯就是一位广泛学习的典范,他虽然只上过中学,但由于他发奋读书,十九岁时就能用十二种语言说话与写文章,在参加工作实践后,他也没有间断过学习与研究,从而被马克斯称为一部真正的百科全书。广博渊深的知识,对恩格斯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与准确的传播科学共产主义理论有很大的帮助。

《小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

《小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 一、皮亚杰认为,认识论和生物学之间有一条可以连续起来的纽带,那就是心理学。1955年,他建立了“发生认识论国际中心”。 二、思维(认识)的起源。 皮亚杰在讲述思维发展时,把思维、认识、智慧作为同义词使用。他认为儿童的思维是来自主体对客体的动作,是主体与客体的互相作用的结果。人们把皮亚杰的发展理论称为“互相作用论”。皮亚杰认为人的经验有两种,一种是物理经验,另一种是数理经验。互相作用论的出现,打破了几千年来心理是由遗传决定,还是由环境决定的绝对化的、无休止的争论,为研究认识的发生开拓了新的航道。 皮亚杰对认识本质的回答,强调了儿童本身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知识不是简单的摹写,它必须通过儿童自身的动作和运算才能获得。皮亚杰对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理论持否定态度,认为这种理论把儿童看作是一个消极的反应者。 三、思维的结构 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一种结构,而且这种结构从出生到成熟一直处于不断纺织、演变和递进的过程中。皮亚杰说,思维的结构就是认知过程中性的动作和概念的组织。组织的内容就是动作的或概念的,而组织的结果就是结构。认知结构组织最基本的单元皮亚杰称其为“格式”,皮亚杰将它看成是动作的组织或结构。格式有点类似图式,但两者的内涵并不相同。图式是指儿童对一个事件基本要素和相互关系的抽象表征。而“格式”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的类似的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婴儿早期就有一种吸吮格式,经过练习和概括,这种格式便能运用到其他客体上去,如吸吮手指、吸吮奶瓶橡皮奶头、吸吮玩具等。 最初的格式来自无条件反射。在这个基础上,随着儿童的成熟,儿童对客体的动作不断演变出新的认知结构。“运算”就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认知结构。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运算结构的获得是智慧或认知发展的核心。运算是一种可逆的观念上的操作,它允许儿童在心理上回到思维连续的开始。运算还具有守恒性和系统。(这里的“运算”指内化的、可逆的、并协调成有规律可循的动作系统,不是指逻辑演算,而是指心理运算,心理上进行的、内化了的动作。) 四、思维的机制 1、适应和组织。皮亚杰是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研究思维或者智慧的成长的,他认为,思维的本质乃是一种适应,是生物适应的一种特殊表现。生物的适应与组织机能有紧密联系,两者皆为发展的不变性法则,又是智慧的重要特征。认知结构的生长和变化正是适应和组织的结果。低级的智慧适应是把动作加以组织,同时又修改原有的动作组织;高级的智慧则是把经验内容加以组织,同时修改原有的思想观念以适应世界。(婴儿,抓握、注视两种独立格式,不协调,练习,协调,有了这种能力,儿童就能认识环境中遇到的经验,并加以整合和系统化。组织的倾向包含在生物学的遗传中,它是适应机能的一部分。)适应包括两个过程:同化和顺应。 2、同化和顺应。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叫做同化;内部格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叫做顺应。(同化,是外部元素纳入结构内;顺应就是同化性的格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两者相互相成,有同化必须有顺应。当同化与顺应两个过程牌平衡状态时,认识就提高了一步。同化占优,以自我为

《魔鬼经济学》读后感

揭开真实世界的伪装 ——《魔鬼经济学》读后感当我看完了一下出版编辑们对此书的推荐语时,我想我是选对了书。同时也非常同意这些编辑们对这位拥有美国史上最有趣头脑的伟人所写的这本经济学书籍的评价。《克科斯评论》说:“本书让你从一种最为有趣的角度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一定会让你大开眼界!”在本书中,列维特和都伯纳取材日常生活,以经济学的方式来探索日常事物背后的世界:念书给婴儿听会不会使他日后成为一个好学生?游泳池比枪支还危险?贩毒集团的结构其实和麦当劳的组织很像,而且基层员工和小弟都没赚头,钱都进了总裁和大哥的口袋;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对孩子影响不大等。 《魔鬼经济学》中确立了一个有悖于传统智慧的观点:如果说伦理道德代表了我们心目中理想的社会运行模式的话,那么经济学就是在向我们描述这个社会到底是如何运行的。著名的书评人兰兹〃伯格把《魔鬼经济学》比喻成一部侦探小说,说自己在阅读读书的过程中一直都“屏住呼吸”,生怕一呼一吸之间,吹跑书中的那股灵气。在他看来,《魔鬼经济学》的每一个章节都包含了一本一流侦探小说的所有元素。只不过列维特所要侦破的最终目标不是“找到凶手”,而是“揭开真实世界的伪装”。《魔鬼经济学》书中的几乎每一个字都是对传统智慧的颠覆,他的许多发现被认为是惊世骇俗的,有些甚至会为他引来杀身之祸。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这都是一本会让人眼界一新的书。 本书主要探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的五个问题:(1)欺骗;(2)掌握信息力量的可怕;(3)比如贩毒之类高风险的职业吸引人的原因;(4)后天教育和先天遗传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不同作用;(5)名字的演变。

列维特在这五个方面列出与传统智慧不一致的结论却能让人觉得可信的原因在于其用大量的调查数据说话,通过对这写数据进行分析,作者发现,如果一项政策能够很好的激发人们的经济动机、社会动机和道德动机,便能够很好的抑止人们进行欺骗,在这种情况下,人民要表现的比想象中的诚实。另外列维特还给我们描述了3K党和房地产商之间的共同点都在于其掌握了一班人所不容易掌握的信息,从而使得人人惧怕3K党,普通人被房地产商忽悠;因此诸位要买房子的同志们大家应该联合起来,打破房地产商所拥有的信息优势,这样才能在与其打交道的过程中占据优势,这个和买卖东西时候讨价还价是一个道理,得让他们觉得你是内行才好,当然这点得需要大多数同志的一致努力,一个人努力没啥用,毕竟卖方市场啊。同样通过数据发现,普通的贩毒分子拿到到的收入根本不如想象中的那么高,至少和自己所要承担的风险想必是如此,可为什么那么多人同志还热衷此道,原因就在于尽管普通贩毒分子待遇不是那么好,但一旦混到了小头目,那可就不一样,白花花的银子啊,而且还不用自己去冒生命危险,因此人人都想着有朝一日自己能到那种程度,可惜大多数人永远也到不了,这就是诱惑的力量。非法传销和此类似。孩子的成长则对每个人父母来说,非常重要,可惜列维特通过对数据分析的结果告诉我们,孩子的成功与否,孩子的聪明程度和父母正相关,而且后天培养的效果及其有限。下面就把书中的例子给列举出来。 本书中的第三章:为什么毒品贩子仍然跟自己的妈妈住在一起。 本章探讨传统智慧是如何被捏造的。为什么专家们经常虚报统计数据?——因为记者需要它他们来制造新闻,制造传统智慧。每年在游泳池溺死的孩子比受到枪击的孩子多很多倍,然而枪击事件会大肆报道,而溺死由于太平常而不被报道,所以,其实,你家后院的游泳池比你抽屉里的手枪要危险数十倍;每年出车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5篇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5篇 篇一:《爱的教育》读书心得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一部著作,这部书很有意思的是作者以一个小学生的名义,通过日记本的形式,讲述了很小的故事,然后将爱的教育融入这些故事,用以培养年轻一代的思想情操。 首先《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与这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使人读之,尤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恩里科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外国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

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读了《爱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朴实语言中深厚的爱,我想这部好小说将会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 篇二:《爱的教育》读书心得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思采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一个学年十个月的日记)以孩子的口吻来写孩子的生活和思想。其中也有父母写给孩子的,我也称这部分为亲子共写日记。这跟我们现在大部分孩子把日记锁起来、藏起来不让家长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建议家长和孩子都看这本书。 本书通过描写四年级小学生安里克身边发生的各式各样感人的 小故事,反映了意大利中下层人民穷苦、朴实、友爱的品德。书中提倡爱国、勇敢、善良、宽大、无私和博爱等精神。我认为作为一名老师,爱的这种教育方式永远不应该远离我们。去爱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为他们每一点进步而欣慰。 我非常欣赏书中提倡的几种爱的教育方式,他没有长篇大论的说教,只是拿很简单的事实教育身边人。比如说:在爱国教育方面,校长常常带着学生去看路过的军队,向军旗行礼。在助人方面,书中主人公的母亲休息日常带安利克去贫民窟送衣服、食物。父母乐善好施的行为教育安利克要从小帮助有困难的人。尊敬师长方面、父亲带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