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化学定量实验分析型实验题考点全归纳

高考化学定量实验分析型实验题考点全归纳

高考化学定量实验分析型实验题考点全归纳
高考化学定量实验分析型实验题考点全归纳

定量实验分析型实验题

热点一定量测定数据的方法和过程分析

数据的测定方法

1.沉淀法

先将某种成分转化为沉淀,然后称量纯净、干燥的沉淀的质量,再进行相关计算。

2.测气体体积法

对于产生气体的反应,可以通过测定气体体积的方法测定样品纯度。

3.测气体质量法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的吸收剂中,通过称量实验前后吸收剂的质量,求得所吸收气体的质量,然后进行相关计算。

4.滴定法

即利用滴定操作原理,通过酸碱中和滴定、沉淀滴定和氧化还原反应滴定等获得相应数据后再进行相关计算。

【典例1】(2013·北京理综,11改编)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2CO3质量分数的是( )

①取a克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b克

②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克固体

③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克

④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Ba(OH)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b克固体

⑤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用排水法将产生的气体收集在量筒中,读数为b 升

⑥取a克混合物于锥形瓶中加适量水溶解,酚酞作指示剂,用c mol·L-1的标准盐酸滴定至终点时,消耗盐酸b升

A.②③ B.④⑤⑥ C.③⑤ D.全部

解析取a克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b克,根据差量法可求出NaHCO3的质量,从而求出Na2CO3的质量分数,故①正确;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 克固体氯化钠,列方程组即可求出,②正确;③中,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克,由于逸出气体中含有H2O,故无法求解;④中由于二者都能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BaCO3沉淀,由Na2CO3→BaCO3、NaHCO3→BaCO3的转化关系,列方程组即可求出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④正确;⑤中由于少量CO2溶于水,无法测定Na2CO3、NaHCO3产生CO2的总体积,⑤不正确;⑥中用酚酞作指示剂,达到滴定终点时,Na2CO3恰好转化为NaHCO3, NaHCO3与盐酸未反应,根据Na2CO3+HCl===NaCl+NaHCO3可计算出Na2CO3的质量,⑥正确。

答案 C

【典例2】(2013·福建理综,25)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品牌牙膏中磨擦剂成分及其含量进行以下探究:

查得资料:该牙膏磨擦剂由碳酸钙、氢氧化铝组成;牙膏中其他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产生。Ⅰ.磨擦剂中氢氧化铝的定性检验

取适量牙膏样品,加水充分搅拌、过滤。

(1)往滤渣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氢氧化铝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往(1)所得滤液中先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再加入过量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定量测定

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略去)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测定C中生成BaCO3沉淀的质量,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依据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3)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作用除了可搅拌B、C中的反应物外,还有________。

(4)C中反应生成BaCO3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各项措施中,不能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在加入盐酸之前,应排净装置内的CO2气体

b.滴加盐酸不宜过快

c.在A~B之间增添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

d.在B~C之间增添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装置

(6)实验中准确称取8.00 g样品三份,进行三次测定,测得BaCO3的平均质量为3.94 g。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7)在人认为不必测定C中生成的BaCO3质量,只要测定装置C在吸收CO2前后的

质量差,一样可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实验证明按此方法测定的结果明显偏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该反应为Al(OH)3+NaOH===NaAlO2+2H2O或Al(OH)3+NaOH===

Na[Al(OH)4]。

(2)由于上面得到的溶液是NaAlO2溶液,在先通入过量CO2,再加入过量稀盐酸时,发生反应:NaAlO2+CO2+2H2O===Al(OH)3↓+NaHCO3;Al(OH)3+3HCl===AlCl3+3H2O;NaHCO3+HCl===NaCl+H2O+CO2↑,所以现象为通入CO2时有白色沉淀产生,加入稀盐酸后,沉淀溶解,且有无色气体产生。

(3)持续缓缓通入空气的目的是将生成的CO2尽量全部排出,同时起搅拌作用。

(4)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Ba(OH)2===BaCO3↓+H2O。

(5)通空气的目的是排出CO2,空气是否干燥不影响实验结果,c不正确。由于HCl与NaHCO3也可反应产生CO2,故增添盛有饱和碳酸氢钠的洗气瓶会影响实验结果,d也不正确。(6)n(BaCO3)=3.94 g/197 g·mol-1=0.02 mol,由C原子守恒得m(CaCO3)为0.02 mol×100 g·mol-1=2 g,所以CaCO3的质量分数为25%。

(7)由于B中的水蒸气和HCl等易挥发进入C中,所以装置C的质量会偏大。

2+2H2O(或Al(OH)3+OH-===[Al(OH)4]-)

答案Ⅰ.(1)Al(OH)3+OH-===AlO-

(2)通入C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盐酸有气体产生且沉淀溶解

Ⅱ.(3)把生成的CO2全部排入C中,使之完全被Ba(OH)2溶液吸收

(4)Ba(OH)2+CO2===BaCO3↓+H2O

(5)cd (6)25%

(7)B中的水蒸气、氯化氢气体等进入装置C中(或其他合理答案)

1.为测试一铁片中铁元素的含量,某课外活动小组提出下面两种方案并进行了实验(以下数据为多次平行实验测定结果的平均值):

方案一:将a g 铁片完全溶解于过量稀硫酸中,测得生成氢气的体积为580 mL(标准状况); 方案二:将a

10 g 铁片完全溶解于过量稀硫酸中,将反应后得到的溶液用0.020 00 mol·L

-1的KMnO4溶液滴定,达到终点时消耗了25.00 mL KMnO4溶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平下面的化学方程式:

KMnO4+ FeSO4+ H2SO4=== Fe2(SO4)3+ MnSO4+ K2SO4+ H2O

(2)在滴定实验中不能选择________式滴定管,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方案一和方案二测定的结果计算,铁片中铁的质量分数依次为________和________; (4)若排除实验仪器和操作的影响因素,试对上述两种方案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做出判断和分析。

①方案一________(填“准确”、“不准确”或“不一定准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方案二________(填“准确”、“不准确”或“不一定准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 10 8 5 2 1 8

(2)碱 KMnO4是强氧化剂,它会腐蚀胶管 (3)1.45a 1.40a

(4)①不一定准确 如果铁片中存在与稀硫酸反应并能生成氢气的其他金属,会导致结果偏高;如果铁片中存在与稀硫酸反应而溶解、但不产生氢气的铁的氧化物,会导致结果偏低;如果上述情况均不存在,则结果准确

②不一定准确 如果铁片中存在与稀硫酸反应而溶解的其他金属,生成的金属离子在酸性溶液中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会导致结果偏高;如果铁片中存在与稀硫酸反应而溶解的铁的氧化物,生成的Fe3+在酸性溶液中不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会导致结果偏低;如果上述情况均不存在,则结果准确

解析 (1)分析该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合价,找出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各元素,利用化合价的升降相等,配平化学方程式:

KMnO4+7→Mn +2SO4 Fe +2SO4→Fe2+3

(SO4)3

(2)由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腐蚀碱式滴定管的胶管,因此不能选择碱式滴定管。

(3)根据方案一中的测量结果计算: n(Fe)=n(H2)=

0.58 L

22.4 L·mol-1

因此m(Fe)=0.58

22.4 mol×56 g·mol-1=1.45 g

故铁片中铁的质量分数为1.45

a

根据方案二中的测定结果计算: 根据(1)中反应方程式: 2KMnO4~10FeSO4~10Fe n(Fe)=5n(KMnO4)

=5×0.02 mol·L-1×0.025 L =0.002 5 mol

铁片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0.002 5 mol×56 g·mol-1a 10

g =1.40

a

(4)①方案一不一定准确,因为不能确定Fe 片中是否含有和稀硫酸反应放出H2的杂质,若有则测定结果偏高。

②方案二是利用Fe2+消耗KMnO4的物质的量的多少,求出Fe 的质量分数,而铁片中是否含有和酸性KMnO4溶液反应的杂质也不能确定,另外铁片中若有+3价的Fe 的杂质,用KMnO4也测定不出来。因此方案二也不一定准确。

2.铝镁合金是飞机制造、化工生产等行业的重要材料。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测定某含镁3%~5%的铝镁合金(不含其他元素)中镁的质量分数,设计了下列两种不同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填写下列空白: [方案一]

[实验方案] 将铝镁合金与足量NaOH 溶液反应,测定剩余固体质量。

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

(1)称取10.8 g 铝镁合金粉末样品,溶于体积为V 、物质的量浓度为4.0 mol·L-1 NaOH 溶液中,充分反应。则NaOH 溶液的体积V≥__________mL。 (2)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固体。该步骤中若未洗涤固体,测得镁的质量分数将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方案二]

[实验方案] 将铝镁合金与足量稀硫酸溶液反应,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 [实验步骤]

(1)同学们拟选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实验:

你认为最简易的装置其连接顺序是A 接( )( )接( )( )接( )(填接口字母,可不填满)。

(2)仔细分析实验装置后,同学们经讨论认为以下两点会引起较大误差:稀硫酸滴入锥形瓶中,即使不生成氢气,也会将瓶内空气排出,使所测氢气体积偏大;实验结束时,连接广口瓶和量筒的导管中有少量水存在,使所测氢气体积偏小。于是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

置。

①装置中导管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前后量气管中液面读数分别为V1 mL、V2 mL,则产生氢

气的体积为__________mL。

③若需确定产生氢气的量,还需测定的数据是____________。

答案方案一:2Al+2NaOH+2H2O===2NaAlO2+3H2↑(1)97 (2)偏

方案二:(1)E D G

(2)①使分液漏斗内气体压强与锥形瓶内气体压强相等,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时稀硫酸能顺利滴下;滴入锥形瓶的稀硫酸的体积等于进入分液漏斗的气体体积,从而消除由于加入稀硫酸引起的氢气体积误差②(V1-V2) ③实验时的温度和压强

解析方案一:将铝镁合金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镁不和NaOH溶液反应,铝发生反应:2Al +2NaOH+2H2O===2NaAlO2+3H2↑。

(1)假设合金中镁的质量分数最少为3%,则10.8 g铝镁合金粉末样品中含有铝10.476 g,其物质的量是0.388 mol,根据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知,需要n(NaOH)=n(Al)=0.388 mol,V(NaOH)=0.388 mol/4.0 mol·L-1=0.097 L。

(2)过滤后,金属镁的表面会沾有其他离子,如果没有洗涤,称量后的固体的质量将大于镁的实际质量,所测得镁的质量分数将偏高。

方案二:

(1)很明显,该同学采用排水法来测量产生氢气的体积,故A应连接E,D连接G。(最后读数时要调节广口瓶和量筒中的液面高度,F接口的导管太短)。用导管a连接后,滴入锥形瓶的稀硫酸的体积等于进入分液漏斗的气体体积,从而消除由于加入稀硫酸引起的氢气体积误差。②量气管的0刻度在上,故产生氢气的体积为(V1-V2) mL。③若需确定产生氢气的量,还需知道实验时的温度和压强。

热点二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

实验数据统计与整理的一般方法

1

(1)根据实验原理确定应记录的项目:所测的物理量。

(2)应注意数据的有效数字及单位和必要的注释。

(3)设计的表格要便于数据的查找、比较,便于数据的计算和进一步处理,便于反映数据间的联系。

2.数据的图像化

图像化是用直线图或曲线图对化学实验结果加以处理的一种简明化形式。它适用于一个量的变化引起另一个量的变化的情况。图像化的最大特点是鲜明、直观、简单、明了。

【典例】[2013·广东理综,31(1)(2)(3)]碘在科研与生活中有重要应用。某兴趣小组用0.50 mol·L-1 KI、0.2%淀粉溶液、0.20 mol·L-1 K2S2O8、0.10 mol·L-1 Na2S2O3

等试剂,探究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4+I2 (慢)

8+2I-===2SO2-

已知:S2O2-

6 (快)

3===2I-+S4O2-

I2+2S2O2-

(1)向KI、Na2S2O3与淀粉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K2S2O8溶液,当溶液中的________

8初始的物质耗尽后,溶液颜色将由无色变为蓝色。为确保能观察到蓝色,S2O2-

3与S2O2-

8)__________。

3)∶n(S2O2-

的量需满足的关系为n(S2O2-

(2)

表中Vx=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

(3)已知某条件下,浓度c(S2O2-

图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请在坐标图中,分别画出降

8)~t的变化曲线示意图

低反应温度和加入催化剂时c(S2O2-

(进行相应的标注)。

解析解答本题时,要围绕实验目的(探究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

的影响)进行分析与处理。

(1)淀粉溶液遇I2显蓝色,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时,溶液中有I2,说明Na2S2O3消耗尽。

8~I2~为确保能观察到蓝色,溶液中Na2S2O3要耗尽。由题给离子反应可得关系式:S2O2-

3)∶n(S2O2-

8)<2∶1时,能观察到蓝色。

3,则有n(S2O2-

2S2O2-

(2)实验的目的是探究K2S2O8溶液的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故应保证每组实验中其他物质的浓度相等,即溶液的总体积相等(即为20.0 mL),从而可知Vx=2.0。

(3)降低温度时,化学反应速率减慢,c(S2O2-

8)变化减慢。

8)变化加快,

加入催化剂时,化学反应速率加快,c(S2O2-

8)~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c(S2O2-

答案(1)Na2S2O3 <2 (2)2.0 保证反应物K2S2O8的浓度

改变,而其他物质的浓度不变(3)如图所示

题组一实验数据的筛选与取舍

1.某样品是由碳酸钠与氯化钠组成的固体混合物,现欲测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某同学称取10.00 g样品,配成1 000 m L溶液,用______(填仪器名称)量取25.00 mL放入锥形瓶中,加入甲基橙作指示剂,用0.150 0 mol·L-1标准盐酸溶液滴定至终点,平行

_________。

答案 碱式滴定管(或25 mL 移液管) 95.40% 解析 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应选用碱式滴定管(或25 mL 移液管)。第2组测定体积为离群值,应舍去,用1、3组求体积的平均值。 V =

30.02 mL +

2

=30.00 mL ,依据方程式:Na2CO3+2HCl===2NaCl +

CO2↑+H2O ,n(Na2CO3)=1 00025×1

2×0.150 0 mol·L-1×30×10-3 L =0.09 mol ,所以

w(Na2CO3)=0.09 mol×106 g·mol-1

10 g

×100%=95.40%。

2.[2013·新课标全国卷,26(1)(2)]0.80 g CuSO4·5H2O 样品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确定200 ℃时固体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写出推断过程)。

(2)取270℃所得样品,于570 ℃灼烧得到的主要产物是黑色粉末和一种氧化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把该黑色粉末溶解于稀硫酸中,经浓缩、冷却,有晶体析出,该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其存在的最高温度是________; 答案 (1)CuSO4·H2O

CuSO4·5H2O =====200 ℃

CuSO4·(5-n)H2O +nH2O 250 18n

0.80 g 0.80 g -0.57 g =0.23 g

可列式:2500.80 g =18n

0.23 g ,求得n≈4,200 ℃时产物为CuSO4·H2O 晶体。

(2)CuSO4=====570 ℃

CuO +SO3↑ CuSO4·5H2O 102 ℃

解析 (1)分析CuSO4·5H2O 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可知,200 ℃时和113 ℃时的产物相同,可根据113 ℃时样品质量确定脱水产物,设113 ℃时产物为CuSO4·(5-n)H2O ,则有 CuSO4·5H2O =====200 ℃

CuSO4·(5-n)H2O +nH2O 250 18n

0.80 g 0.80 g -0.57 g =0.23 g

可列式:2500.80 g =18n

0.23 g

,求得n≈4,200 ℃时产物为CuSO4·H2O 晶体。

(2)根据灼烧产物是黑色粉末可知分解生成CuO ,则具有氧化性的另一产物为SO3,所以灼烧

时反应方程式为CuSO4=====570 ℃

CuO +SO3↑,CuO 溶于稀硫酸得CuSO4溶液,结晶时又生成CuSO4·5H2O,由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可知其存在的最高温度为102 ℃。 题组二 实验数据的合理组合

3.现有一份CuO 和Cu2O 的混合物,用H2还原法测定其中的CuO 质量x g ,实验中可以测定以下数据:①W:混合物的质量(g)、②W(H2O):生成水的质量(g)、③W(Cu):生成Cu 的质量(g)、④V(H2):标准状况下消耗H2的体积(L)。

(已知摩尔质量:Cu :64 g·mol-1、CuO :80 g·mol-1、Cu2O :144 g·mol-1、H2O :18 g·mo l -1)

(1)为了计算x 至少需要测定上述4个数据中的________个,这几个数据的组合共有________种。请将这些组合一一填入下列空格中。

说明:①选用W 、W(H2O)、W(Cu)、V(H2)表示,不必列出具体算式。

(2)从上述组合中选出一个含W 的求x 的计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上数据组合中易于取得的一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 5

(2)可从以下三组中任选一组 ①x

80

+-144

64

②x 80+W -x 144

18

③x 80+W -x 144=22.4

(3)W 和W(Cu) 解析 本题是考查学生根据实验试题的要求,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及数据处理能力,而且本题是数学知识与化学结合的一个题目。本题想解决的是CuO 和Cu2O 二元混合物的质量组成,要通过列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求解,所以需要获得两个数据。将题中所给数据进行排列组

在6种组合中不难看出V(H2)、W(H2O)一组不能成立,因为这一组仅与氧元素有关而与铜元素无关,不能形成两个有效的二元一次方程,无法求出CuO 和Cu2O 的量,所以实际只有5组数据组合是合理的。但在这5种组合中,结合氢气要过量的特点,W(H2)这一数据在获得上有一定的困难。测W(H2O)易受空气中的水及CO2的干扰,并且装置复杂,数据合理,但不简易。W 及W(Cu)在获取上是最容易且可靠的。

4.在0 ℃、1.01×105 Pa 时进行下列实验:甲、乙、丙三位同学各取30.0 mL 同浓度的盐

试求:(1)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2)合金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 答案 (1)2.0 mol·L-1

(2)Mg 的质量分数47.1%,Al 的质量分数52.9%

解析 依据表格数据可知,甲同学实验盐酸过量。乙、丙实验中合金过量,盐酸完全反应。 (1)按乙、丙中产生氢气的体积计算n(HCl) 2HCl ~ H2

n(HCl)=2×0.672 L

22.4 L·mol-1=0.06 mol

c(HCl)=0.06 mol

0.03 L =2.0 mol·L-1

(2)甲中盐酸过量,合金完全反应

用甲组数据计算:n(H2)=0.56 L

22.4 L·mol-1=0.025 mol

设合金中Mg 、Al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 、y Mg ~H2 Al ~3

2H2

x x

y 32

y

?????

24x +27y =0.51 g x +3

2

y =0.025 mol ,解得???

??

x =0.01 mol

y =0.01 mol

w(Mg)=0.01 mol×24 g·mol-1

0.51 g ×100%=47.1%

w(Al)=0.01 mol×27 g·mol-1

0.51 g

×100%=52.9%

题组三 实验数据的综合分析

5.(2013·江苏,21B)对硝基甲苯是医药、染料等工业的一种重要有机中间体,它常以浓硝酸为硝化剂,浓硫酸为催化剂,通过甲苯的硝化反应制备。

一种新的制备对硝基甲苯的实验方法:以发烟硝酸为硝化剂,固体NaHSO4为催化剂(可循环使用),在CCl4溶液中加入乙酸酐(有脱水作用), 45 ℃反应1 h 。反应结束后,过滤,滤液分别用5%NaHCO3溶液、水洗至中性,再经分离提纯得到对硝基甲苯。 (1)上述实验中过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滤液在分液漏斗中洗涤静置后,有机层处于__________层(填“上”或“下”);放液时,若发现液体流不下来,其可能原因除分液漏斗活塞堵塞外,还有________。 (3)

①NaHSO4催化制备对硝基甲苯时,催化剂与甲苯的最佳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

②由甲苯硝化得到的各种产物的含量可知,甲苯硝化反应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与浓硫酸催化甲苯硝化相比,NaHSO4催化甲苯硝化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回收NaHSO4

(2)下分液漏斗上口塞子未打开(或塞上的凹槽或小孔未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

(3)①0.32②甲苯硝化主要得到对硝基甲苯和邻硝基甲苯③在硝化产物中对硝基甲苯比例提高催化剂用量少且能循环使用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物质的性质和制备,同时考查了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能力,能够迅速在表中提取到有用信息,利用信息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1)NaHSO4在该反应中作为催化剂,因此反应后过滤的目的是为了回收NaHSO4。(2)该反应是以CCl4作为有机溶剂,CCl4的密度比水大,故有机层在下层;分液漏斗里的液体放不下来,除了分液漏斗堵塞外,还有可能是分液漏斗上口活塞未打开或塞上的凹槽或小孔未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3)①从题给数据分析,当催化剂与甲苯的比例为0.32时,总产率最高且对硝基甲苯的含量最高;②从题给数据可以看出,无论以何种比例反应,产物中的主要成分主要是对硝基甲苯和邻硝基甲苯;

③用NaHSO4作催化剂的优点是在硝化物中对硝基甲苯的比例提高,同时催化剂用量少且能循环使用。

6.某合作小组同学将铜片加入稀硝酸,发现开始时反应非常慢,一段时间后反应速率明显加快。该小组通过实验探究其原因。

(1)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出合理假设,该实验中反应速率明显加快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A.反应放热导致温度升高

B.压强增大

C.生成物的催化作用

D.反应物接触面积增大

(3)

(4)进一步探究:查阅文献了解到化学反应的产物(含中间产物)可能对反应有催化作用。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并将实验目的补充完整:

3===3Cu2++2NO↑+4H2O

答案(1)3Cu+8H++2NO-

(2)AC (3)温度不是导致反应速率明显加快的主要原因

(4)

解析(1)稀硝酸氧化铜时,本身的还原产物为NO。

(2)铜与稀硝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液的温度不断升高,温度可能是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反应生成的Cu2+也可能对反应起催化作用。

(3)表中数据说明,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温度变化不明显,所以温度不是导致反应速率明显加快的主要原因。

(4)实验②加入了硝酸铜晶体,对比实验①可知实验目的是探究Cu2+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①和实验③是探究亚硝酸根离子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则两个实验中加入铜和硝酸的量应该相同,不同之处是实验①不加亚硝酸钠,实验③中加入亚硝酸钠。

定量化学实验数据的加工处理策略

实验所得的数据,可分为有用、有效数据,正确、合理数据,错误、无效数据,及无用、多余数据等。能从大量的实验数据中找出有用、有效、正确、合理的数据是实验数据分析处理题的一个重要能力考查点,也是近年来命题变化的一个重要方向。

对实验数据筛选的一般方法和思路为“五看”:一看数据是否符合测量仪器的精度特点,如用托盘天平测得的质量的精度为0.1 g,若精度值超过了这个范围,说明所得数据是无效的;二看数据是否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若所得的数据明显超出误差允许范围,要舍去;三看反应是否完全,是否是过量反应物作用下所得的数据,只有完全反应时所得的数据,才能进行有效处理和应用;四看所得数据的测试环境是否一致,特别是气体体积数据,只有在温度、压强一致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比较、运算;五看数据测量过程是否规范、合理,错误和违反测量规则的数据需要舍去。

(1)表格型题的解题要点在于通过审题,获取有用信息,然后对表格中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依据物质的性质、变化规律进行解答。

(2)直角坐标系题的解题要点在于解题时要求学生首先弄清楚自变量和因变量到底是什么,注意理解起点、终点、转折点的含义。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概念、图像、数值三者之间的关系。

高考化学定量实验分析型实验题考点全归纳

定量实验分析型实验题 热点一定量测定数据的方法和过程分析 数据的测定方法 1.沉淀法 先将某种成分转化为沉淀,然后称量纯净、干燥的沉淀的质量,再进行相关计算。 2.测气体体积法 对于产生气体的反应,可以通过测定气体体积的方法测定样品纯度。 3.测气体质量法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的吸收剂中,通过称量实验前后吸收剂的质量,求得所吸收气体的质量,然后进行相关计算。 4.滴定法 即利用滴定操作原理,通过酸碱中和滴定、沉淀滴定和氧化还原反应滴定等获得相应数据后再进行相关计算。 【典例1】(2013·北京理综,11改编)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2CO3质量分数的是( ) ①取a克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b克 ②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克固体 ③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克 ④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Ba(OH)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b克固体 ⑤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用排水法将产生的气体收集在量筒中,读数为b 升 ⑥取a克混合物于锥形瓶中加适量水溶解,酚酞作指示剂,用c mol·L-1的标准盐酸滴定至终点时,消耗盐酸b升 A.②③ B.④⑤⑥ C.③⑤ D.全部 解析取a克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b克,根据差量法可求出NaHCO3的质量,从而求出Na2CO3的质量分数,故①正确;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 克固体氯化钠,列方程组即可求出,②正确;③中,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克,由于逸出气体中含有H2O,故无法求解;④中由于二者都能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BaCO3沉淀,由Na2CO3→BaCO3、NaHCO3→BaCO3的转化关系,列方程组即可求出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④正确;⑤中由于少量CO2溶于水,无法测定Na2CO3、NaHCO3产生CO2的总体积,⑤不正确;⑥中用酚酞作指示剂,达到滴定终点时,Na2CO3恰好转化为NaHCO3, NaHCO3与盐酸未反应,根据Na2CO3+HCl===NaCl+NaHCO3可计算出Na2CO3的质量,⑥正确。 答案 C 【典例2】(2013·福建理综,25)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品牌牙膏中磨擦剂成分及其含量进行以下探究: 查得资料:该牙膏磨擦剂由碳酸钙、氢氧化铝组成;牙膏中其他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产生。Ⅰ.磨擦剂中氢氧化铝的定性检验 取适量牙膏样品,加水充分搅拌、过滤。 (1)往滤渣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氢氧化铝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化学实验专题整理打印版

2013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化学实验 姓名王铮 1、(2013大纲卷)10、下列操作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目的操作 A. 配制100 mL 1.0 mol/L CuSO4溶液将25 g CuSO4·5H20溶于100 mL蒸馏水中 B. 除去KNO3中少量NaCl 将混合物制成热的饱和溶液,冷却结晶,过滤 C. 在溶液中将MnO4-完全转化为Mn2+向酸性KMnO4溶液中滴加H2O2溶液至紫色消失 D. 确定NaCl溶液中是否混有Na2CO3取少量溶液滴加CaCl2溶液,观察是否出现白色浑浊 2、(2013福建卷)10.下列有关试验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A.分液时,分液漏斗的上层液体应由上口倒出 B.用加热分解的方法区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固体 C.配置0.1000 mol·L-1氢氧化钠溶液时,将液体转移到容量瓶中需用玻璃棒引流 D.检验NH4+时,往试样中加入NaOH溶液,微热,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逸出的气体 3、(2013江苏卷)5.用固体样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经过称量、溶解、转移溶液、定容等操作。下列图示对应的操作规范的是 A.称量 B.溶解 C.转移 D.定容 4、(2013江苏卷)13.下列依据相关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该溶液一定是碳酸盐溶液 B.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该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 C.将某气体通入溴水中,溴水颜色褪去,该气体一定是乙烯 D.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 溶液,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显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Fe2+ 5、(2013海南卷)6.下图所示仪器可用于实验室制备少量无水FeCl3,仪器连接顺序正确的是 A.a-b-c-d-e-e-f-g-h B.a-e-d-c-b-h-i-g C.a-d-e-c-b-h-i-g D.a-c-b-d-e-h-i-f 6、(2013海南卷)7.下列鉴别方法不可行的是 A.用水鉴别乙醇、甲苯和溴苯 B.用燃烧法鉴别乙醇、苯和四氯化碳 C.用碳酸钠溶液鉴别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 D.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苯、环已烯和环已烷 7、(2013海南卷)11.下列关于仪器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滴定管装滴定液时应先用滴定液润洗 B.锥形瓶用作反应容器时一定不能加热 C.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可以高于蒸馏瓶支管口 D.振荡分液漏斗时应关闭其玻璃塞和活塞 8、[2013高考?重庆卷?4]按以下实验方案可从海洋动物柄海鞘中提取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产物:

高考化学实验大题

高考化学实验大题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1、水中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某课外小组采用碘量法测定学校周边河水中的溶解氧。实验步骤及测定原理如下: Ⅰ.取样、氧的固定 用溶解氧瓶采集水样。记录大气压及水体温度。将水样与Mn(OH) 2 碱性悬 浊液(含有KI)混合,反应生成MnO(OH) 2 ,实现氧的固定。 Ⅱ.酸化,滴定 将固氧后的水样酸化,MnO(OH) 2 被I还原为Mn2+,在暗处静置5 min,然后 用标准Na 2S 2 O 3 溶液滴定生成的I 2 (2 S 2 O 3 2+I 2 =2I+ S 4 O 6 2)。 回答下列问题: (1)取水样时应尽量避免扰动水体表面,这样操作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 (2)“氧的固定”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3)Na 2S 2 O 3 溶液不稳定,使用前需标定。配制该溶液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 烧杯、玻璃棒、试剂瓶和____________;蒸馏水必须经过煮沸、冷却后才能使用,其目的是杀菌、除____及二氧化碳。 (4)取 mL水样经固氧、酸化后,用a mol·L1Na2S2O3溶液滴定,以淀粉 溶液作指示剂,终点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若消耗Na 2S 2 O 3 溶液的体积为b mL,则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_________mg·L1。 (5)上述滴定完成后,若滴定管尖嘴处留有气泡会导致测量结果偏___________。(填“高”或“低”) 2、正丁醛是一种化工原料。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合成正丁醛。 发生的反应如下: 反应物和产物的相关数据列表如下:

2018年高考化学全国各地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实验化学-定量实验

2018年高考化学全国各地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实验化学-定量实验

2018年高考化学全国各地一模试题分类汇编- - 实验化学-定量实验 【2018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一模】11、下列实验误差分析合理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及操作误差 分析 A 用pH 试纸测某稀酸溶液的 pH 时,先润湿试纸无影响 B 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 NaCl 溶液时,仰视容量瓶刻度 线 偏低 C 测定某酸的准确浓度时,碱式滴 定管未用标准液润洗 偏低 D 测定中和热时,忘记盖上泡沫塑 料板 偏高【2018年河北省邯郸市一模】26.(15分)某浅绿 色晶体X[x(NH 4) 2 SO 4 ·yFeSO 4 ·zH 2 O]在分析

化学中常用作还原剂,为确定其组成,某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I.NH 4 +含量的测定 采用蒸馏法,蒸馏的装置如图所示。 相关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准确称取58.80g晶体X,加水溶解后,将溶液注入三颈烧瓶中; ②准确量取50.00mL3.030mol/LH 2SO 4 溶液于锥 形瓶中; ③向三颈烧瓶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通入氮气,加热,蒸氨结束后取下锥形瓶; ④用0.120mol/L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锥形瓶中过量的硫酸,滴定终点时消耗25.00mLNaOH标准溶液。

(1)仪器M的名称为__________。 (2)步骤③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蒸氨结束后,为了减少实验误差,还需要对直形冷凝管进行“处理”,“处理”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 。 (3)步骤④中,若振荡时锥形瓶中有液体溅出, +)的值将________(填“偏大”则所测得的n(NH 4 “偏小”或“不变”)。 2-含量的测定 II.SO 4 采用重量分析法,实验步骤如下: ①另准确称取58.80g晶体X 于烧杯中,加水 溶液; 溶解,边搅拌边加入过量的BaCl 2 ②将得到的溶液用无灰滤纸(灰分质量很小,可忽略)过滤,洗涤沉淀3~4次; ③用滤纸包裹好沉淀取出,灼烧滤纸包至滤纸完全灰化; ④继续灼烧沉淀至恒重、称量,得沉淀质量为 69.90g。

高考化学实验题大归纳

实验习题选摘 1.(6分)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填序号)(少一个扣一分,多一个倒扣一分,扣完为止) 。 (A)配制500mL某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可用两只250mL的容量瓶 (B)用渗析法分离淀粉中混有的NaCl杂质 (C)无法用分液漏斗将甘油和水的混合液体分离 (D)用酸式滴定管量取20.00mL高锰酸钾溶液 (E)为了测定某溶液的pH,将经水润湿的pH试纸浸入到待测溶液,过一会取出,及标准比色卡进行对比 (F)用浓氨水洗涤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 (G)配制银氨溶液时,将稀氨水慢慢滴加到硝酸银溶液中,产生沉淀后继续滴加到沉淀刚好溶解为止 (H)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时,若定容时不小心加水超过容量瓶的刻度线,应立即用滴管吸去多余的部分。 (J)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少量硫酸会产生沉淀 (K)用结晶法可以除去硝酸钾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钠 答案、(6分)(BCDGJK)(少一个扣一分,多一个倒扣一分,扣完为止) 2、(8分)指出在使用下列仪器(已经洗涤干净)或用品时的第一步操作: (1)石蕊试纸(检验气体):。 (2)容量瓶:。 (3)酸式滴定管:。 (4)集气瓶(收集氯化氢):。

答案、(8分,每空2分) (1)把试纸用蒸馏水湿润(2)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3)用已给酸液润洗滴定管2~3次(4)干燥集气瓶 3(5分).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配制100g10%的硫酸铜溶液时,称取10g硫酸铜晶体溶解于90g水中 B.鉴别溴乙烷:先加NaOH溶液,微热,在加稀HNO3酸化后,再加AgNO3溶液 C.制乙烯时,温度计应插入反应混合液中 D.用3mL乙醇、2mLH2SO4、2mL冰醋酸制乙酸乙酯,为增大反应速率,现改用6mL乙醇、4mLH2SO4、4mL冰醋酸 E.将一定量CuSO4和NaOH溶液混合后加入甲醛溶液,加热至沸腾,产生黑色沉淀,原因可能是NaOH量太少 答案. BCE(共5分,错选得0分,漏选得2分). 4、(4分)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操作或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写字母代号) A、实验室制取肥皂时,将适量植物油、乙醇和NaOH溶液混合,并不断搅拌、加热, 直到混合物变稠,即可得到肥皂 B、进行中和热测定实验时,需要测出反应前盐酸及NaOH溶液的各自温度及反应后溶液 的最高温度 C、检验红砖中的氧化铁成分时,向红砖粉末中加入盐酸,放置到充分沉淀后,取上层 清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2~3滴即可 D、制备硫酸亚铁晶体时,向稀硫酸中加入废铁屑至有少量气泡发生时,过滤,然后加 热蒸发滤液即可得到硫酸亚铁晶体 E、进行纤维素水解实验时,把一小团脱脂棉放入试管中,滴入少量90%的浓硫酸搅拌, 使脱脂棉变成糊状,再加入一定量的水,加热至溶液呈亮棕色,然后加入新制的Cu (OH)2加热至沸腾即可 答案。BC 5.(6分)下列操作或说法合理的是 A.用10毫升的量筒量取4.80毫升的浓硫酸 B.金属钠着火,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C.用胶头滴管向试管滴液体时,滴管尖端及试管内壁一般不应接触

高考化学实验综合大题解析

2016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解析 [题型一] 化学实验综合大题 1 .(16年全国卷I)氮的氧化物(NO x)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 件下用NH3将NO x3还原生成N2。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NH3与NO2反应进行了探究。 回答下列问题: (1)氨气的制备 ①氨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上图中的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②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_______(按 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2)氨气与二氧化氮的反应 将上述收集到的NH3充入注射器X中,硬质玻璃管Y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充入NO2(两端用夹子K1、K2夹好)。在一定温度下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

2 .(16年全国卷II)某班同学用如下实验探究Fe2+、Fe3+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取一定量氯化铁、氯化亚铁固体,均配制成0.1 mol/L 的溶液。在FeCl2溶液中需 加入少量铁屑,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 (2)甲组同学取2 mLFeCl2溶液,加入几滴氯水,再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Cl2可将Fe2+氧化。FeCl2溶液与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3)乙组同学认为甲组的实验不够严谨,该组同学在2 mL FeCl2溶液中先加入0.5 mL 煤油,再于液面下依次加入几滴氯水和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煤油的作用 是_____________。 (4)丙组同学取10 ml 0.1 mol·L-1KI溶液,加入6 mL 0.1 mol·L-1 FeCl3溶液混合。分别取 2 mL 此溶液于3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①第一支试管中加入1 mL CCl4充分振荡、静置,CCl4层显紫色; ②第二支试管中加入1滴K3[Fe(CN)6]溶液,生成蓝色沉淀; ③第三支试管中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 实验②检验的离子是________(填离子符号);实验①和③说明:在I-过量的情况下,溶液中仍含有______(填离子符号),由此可以证明该氧化还原反应为_______。 (5)丁组同学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FeCl2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气泡出现,并放热,随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产生气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成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 【答案】 3 .(16年全国卷III)过氧化钙微溶于水,溶于酸,可作分析试剂、医用防腐剂、消毒剂。

高考化学_【五年高考真题】专题:定量实验

专题定量实验 (满分60分时间25分钟) 姓名:班级:得分: 1.【2014年高考全国大纲卷第6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锥形瓶可用作加热的反应器 B.室温下,不能将浓硫酸盛放在铁桶中 C.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会使溶液浓度偏高 D.用蒸馏水润湿的试纸测溶液的pH,一定会使结果偏低 【答案】A 考点:本题主要是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2.【2013年高考江苏卷第5题】用固体样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经过称量、溶解、转移溶液、定容等操作。下列图示对应的操作规范的是() A.称量B.溶解C.转移D.定容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项托盘天平称量时应左物右码,图中放反了。C项转移溶液时,应该用玻璃棒引流。D项定容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容量瓶内,应垂直容量瓶口上方。考点:本题考查溶液的配制实验,实验仪器、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容易题。 3.【2013年高考天津卷】下列实验误差分析错误 ..的是() A.用湿润的pH试纸测稀碱液的pH,测定值偏小

B.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 C.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终点读数时有气泡,所测体积偏小 D.测定中和反应反的应热时,将碱缓慢倒入酸中,所测温度值偏小 【答案】B 考点: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误差分析:pH试纸测定问题、溶液配制定容问题、滴定气泡问题、中和热测定液体混合问题,这些都是重要的基本操作,熟悉中考陌生。 4.【2012上海卷】用滴定法测定Na2CO3(含NaCl杂质)的质量分数,下列操作会引起测定值偏高的是() A.试样中加入酚酞作指示剂,用标准酸液进行滴定 B.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注入标准酸液进行滴定 C.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壹接加入待测溶液进行滴定 D.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注入待测液,取20.00 mL进行滴定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项、C项操作对测定结果无影响、B项操作导致标准液变稀,消耗体积变大,使测得结果偏高、D项操作导致待测液浓度变小,因此测定结果偏低,故答案为:B。 考点:本题考查滴定实验操作,意在考查考生实验能力和误差分析能力。 5.【2011年江苏卷】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用水润湿的pH试纸测量某溶液的pH B.用量筒量取20 mL 0.500 0 mol·L-1 H2SO4溶液于烧杯中,加水80 mL,配制成0.100 0 mol·L-1 H2SO4溶液 C.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少量氨气

高考化学综合实验(高考真题及模拟汇编)

高考热点专题训练 物质制备实验和探究实验(高考真题及模拟汇编)1.【2019北京】化学小组实验探究SO2与AgNO3溶液的反应。 (1)实验一:用如下装置(夹持、加热仪器略)制备SO2,将足量SO2通入AgNO3溶液中,迅速反应,得到无色溶液A和白色沉淀B。 ①浓H2SO4与Cu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试剂a是____________。 (2)对体系中有关物质性质分析得出:沉淀B可能为Ag2SO3、Ag2SO4或二者混合物。 (资料:Ag2SO4微溶于水;Ag2SO3难溶于水) 实验二:验证B的成分 ①写出Ag2SO3溶于氨水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②加入盐酸后沉淀D大部分溶解,剩余少量沉淀F。推断D中主要是BaSO3,进而推 断B中含有Ag2SO3。向滤液E中加入一种试剂,可进一步证实B中含有Ag2SO3。所用试剂及现象是__________。 (3)根据沉淀F的存在,推测SO42-的产生有两个途径: 途径1:实验一中,SO2在AgNO3溶液中被氧化生成Ag2SO4,随沉淀B进入D。 途径2:实验二中,SO32-被氧化为SO42-进入D。 实验三:探究SO42-的产生途径 ①向溶液A中滴入过量盐酸,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溶液中含有________:取上层清液 继续滴加BaCl2溶液,未出现白色沉淀,可判断B中不含Ag2SO4。做出判断的理由:_______。 ②实验三的结论:__________。 (4)实验一中SO2与AgN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高三化学定量实验专题复习

高三化学定量实验专题复习 [试题特点及应试策略] 1、试题特点: 中学化学重要的定量实验有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中和滴定〔包括滴定曲线〕、中和热测定等.从中学化学实验和高考实验考查的要求来看,定量实验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确定物质组成与含量的定量实验.如确定物质化学组成〔确定化学式〕、测量物质中某组分的质量分数等实验. 〔2〕测量某溶液的浓度〔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等〕的定量实验.如中和滴定实验. 〔3〕测量某些化学计量的定量实验.如测定某分子〔或原子〕的相对分子〔原子〕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等实验. 〔4〕研究反应热效应的定量实验.如课本中关于中和热测定实验. 〔5〕研究物质〔分子〕结构的定量实验.如有机物分子结构确定实验. 2、应试策略: 定量实验是在定性实验基础上为研究某些量及相关量间关系而展开的,因此能力要求和试题难度等将有所提升.如何有效地进行定量实验方案的设计呢?为明确定量实验设计的解题关键,先回顾一下中和滴 量”〕,利用两者间量的关系计算而得.因此,确定可测量并准确予以测定便成为定量实验的关键. 在定量实验中,哪些量常常作为主要的可测量呢?由于中学化学实验涉及的仪器中,可作定量实验测量的仪器主要有五类:〔1〕称质量的托盘天平;〔2〕量体积的量筒、量杯、滴定管;〔3〕测体系温度的温度计;〔4〕测反应时间的秒表〔或其它计时器〕;〔5〕测溶液酸碱度的pH计〔或pH试纸〕.而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常用的测量仪器主要是前三类〔注意:酸碱中和滴定曲线的测定需要用到pH计〕.因此,中学范围内定量实验的可测量主要是质量〔固体或气体〕、体积〔液体或气体〕以及反应体系温度. 如何准确地测定以上三类可测量? 对于固体质量,中学通常用托盘天平进行称量;对于液体体积,根据实验精度的要求,采用量筒〔精度较低,用于粗略测定体积〕或滴定管〔精度较高,可以精确至0.01mL,用于准确测量溶液的体积〕; 对于体系温度,则利用温度计.由于上述三者的测定较为直接,这里不阐述. 对于气体质量和气体体积,通常无法直接用天平和量筒来测定,而要通过间接的方法来实现.因此,把气体的质量和体积作为实验研究的可测量往往成为定量实验考查的热点内容.那么,如何准确测定气体的 质量或者体积呢? 气体质量测定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利用量差法.即通过测定反应体系反应前后质量差异,确定气体的质量〔反应体系反应前的质量减反应后的质量即为气体质量〕.另一种方法是利用所测气体的某些性质〔 如酸碱性或溶解性〕、采用合适的吸收剂〔如浓硫酸、碱石灰〕和实验装置〔如洗气瓶、干燥管〕来吸收,通过测量吸收装置吸收前后质量差得到气体的质量〔吸收后吸收装置的质量减去吸收前吸收装置的质量即为气体质量〕. 对于气体体积的测定,一般也有两种方法: 〔1〕通过上述方法测其质量,再利用密度或气体摩尔体积进行换算; 〔2〕对于无法采用上述方法测定其质量的气体〔如氢气、氧气、一氧化碳等〕,通常只能采用排水 量气法测量它们的体积,根据排出的水的体积来确定气体的体积.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定量实验在方案设计过程中,存在多个可作为“可测量”的量.在进行实验设计时,应该优选易于测量而且测量误差较小〔准确度较高〕的量作为“可测量”,从而确保实验具有较高的精确度. 在定量实验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减小实验误差呢?通常采用的方法主要有: 〔1〕尽可能根据实验要求和实验条件精选精度比较高的计量仪器〔如量体积时,尽可能用滴定管或移液管〕;〔考试时要依据数据信息选择恰当仪器,如量取液体20.0ml,用量筒,20.00ml则要用滴定管〕〔2〕准确规范地进行读数〔如读量筒或移液管中液体体积,视线应该与管中的凹液面最低处平齐〕;〔3

高考化学实验大题

高考化学实验专题——硫代硫酸钠(Na2S2O3)硫代硫酸钠,又名大苏打、海波、次亚硫酸钠。为单斜晶系白色结晶粉末,易溶于水,不溶于醇。用于分析试剂等,用途非常广泛。 一、化学性质 1、硫代硫酸钠在碱性或中性条件下稳定,遇酸分解立刻分解放出二氧化硫气体并产生硫的沉淀。 S2O2- +2H+=S↓+SO2↑+H2O 3 2、在空气中加热被氧化分解成硫酸钠、二氧化硫。在隔绝空气下燃烧则生成硫酸钠、硫化碱和硫黄。 2Na2S2O3+3O2→2Na2SO4+2SO2 3、硫代硫酸钠具有很强的络合能力,能跟溴化银形成络合物。根据这一性质,它可以作定影剂。 4、硫代硫酸钠有一定的还原性,能将氯气等物质还原: S2O2- +4Cl2+5H2O=2SO2-4+8Clˉ+10H+ 3 二、制法: 1、工业普遍使用用亚硫酸钠与硫磺共煮得到硫代硫酸钠, 经重结晶精制:Na2SO3+S+5H2O=Na2S2O3·5H2O

2、亚硫酸钠法将纯碱溶解后,与(硫磺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作用生成亚硫酸钠,再加入硫磺沸腾反应,经过滤、浓缩、结晶,制得硫代硫酸钠。 Na2CO3+SO2==Na2SO3+CO2 Na2SO3+S+5H2O==Na2S2O3·5H2O 3、硫化碱法利用硫化碱蒸发残渣、硫化钡废水中的碳酸钠和硫化钠与硫磺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反应,经吸硫、蒸发、结晶,制得硫代硫酸钠。 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 4、氧化、亚硫酸钠和重结晶法由含硫化钠、亚硫酸钠和烧碱的液体经加硫、氧化;亚硫酸氢钠经加硫及粗制硫代硫酸钠重结晶三者所得硫代硫酸钠混合、浓缩、结晶,制得硫代硫酸钠。 2Na2S+2S+3O2==2Na2S2O3 Na2SO3+S==Na2S2O3重结晶将粗制硫代硫酸钠晶体溶解(或用粗制硫代硫酸钠溶液),经除杂,浓缩、结晶,制得硫代硫酸钠。 三、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一)原理

高考化学必看综合实验题解题技巧

高考化学必看综合实验题 解题技巧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化学综合实验试题的解题策略 角度1:以常见有机物的制备、分离提纯的综合实验试题 【题型解读】 有机物的制备、分离提纯在近几年的高考实验试题中已出现,并且有发展的趋势。这类有机物的制备反应来源于教材中化学反应,反应原理不是太难,故此类综合实验的难度属于中档水平。 近两年高考试题的命题角度主要有 ①实验装置中各部分的特点组装要求; ②实验步骤中的反应原理及除杂方法和原理; ③有机物的提纯方法和某些试剂的作用; ④有机物产率的计算。 阅卷人忠告 1.审题忠告 (1)审清反应原理(试剂要求、反应条件、产物性质) (2)审清装置的设计问题 ①球形冷凝管中的水流方向(下口进水,上口出水)。 ②温度计的位置。

③烧瓶、三颈瓶的容量大小。 ④尾气处理、加热方式(水浴、油浴等)。 (3)审清实验步骤 ①加试剂顺序; ②反应制备; ③除杂分离提纯试剂和方法。 (4)审清反应物的量,确定过量反应物,用少量反应物计算产品的理论量,再算产率。 2.答题忠告 (1)对试剂的作用或目的答题时要具体、全面、不漏要点。 (2)对冷凝管中冷却水的流向要从低端进水。 (3)有机物的干燥剂常用一些吸水的盐如CaCl2、MgSO4等。 (4)对于补加沸石要注意“停止加热、冷却后”再补加。 (5)对有机物的产率要注意有效数字。 角度2:以实验探究为主题的综合试题 【题型解读】

以实验探究为主题的综合试题以能力立意,把化学知识与能力的考核融为一体。试题源于教材实验,但又高于教材。主要考查考生思维的敏捷性、缜密性、统摄性、灵活性和创造性。试题难度较大。 近几年高考的命题的角度主要有 ①气密性检查; ②仪器连接; ③反应原理涉及的方程式; ④各仪器的作用; ⑤各部分的现象; ⑥装置的缺陷及其改进措施。 阅卷人忠告 1.审题忠告 (1)明确涉及气体和新物质制备实验的思路(实验流程):气体的发生―→除杂质―→干燥―→主体实验―→尾气处理。 (2)仪器连接的顺序要明确: ①仪器是否齐全:如制备有毒气体及涉及有毒气体的实验是否有尾气吸收装置。 ②仪器连接顺序是否合理:如气体净化装置中不应干燥后又经过水溶液洗气。

高中高考化学实验必过汇总

高中高考化学实验必过汇总

高中化学实验汇总 考点一基本仪器与基本操作 1.识别四类仪器 (1)用作容器或反应器的仪器 ①试管②蒸发皿③坩埚④圆底烧瓶⑤平底烧瓶 ⑥烧杯⑦蒸馏烧瓶⑧锥形瓶⑨集气瓶⑩广口瓶 ?燃烧匙 (2)用于提纯、分离和干燥的仪器 ①漏斗②分液漏斗③球形干燥管 (3)常用计量仪器

①量筒②容量瓶③滴定管④温度计⑤托盘天平 (4)其他仪器 ①冷凝管②表面皿③滴瓶④胶头滴管2.熟记十大基本操作 下面10个基本操作在高考中经常考到,要熟练记忆。 (1)测定溶液pH的操作 将一小块pH试纸放在洁净的表面皿上,用清洁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到pH试纸中央,待变色稳定后再和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对应的pH。 (2)沉淀剂是否过量的判断方法 ①静置,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少量沉淀剂,若无沉淀产生,则证明沉淀剂已过量,否则沉淀剂不过量。 ②静置,取上层清液适量于另一洁净试管中,向

其中加入少量与沉淀剂作用产生沉淀的试剂,若产生沉淀,证明沉淀剂已过量,否则沉淀剂不过量。 (3)洗涤沉淀操作 把蒸馏水沿着玻璃棒注入到过滤器中至浸没沉淀,静置,使蒸馏水滤出,重复2~3次即可。 (4)判断沉淀是否洗净的操作 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试剂),若没有……现象,证明沉淀已经洗净。 (5)装置气密性检查 ①简易装置:将导气管一端放入水中(液封气体),用手捂热试管,观察现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冷却到室温后,导管口有一段稳定的水柱,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有长颈漏斗的装置如下图:用止水夹关闭烧瓶右侧的导气管,向长颈漏斗中加入适量水,长颈漏斗中会形成一段液柱,停止加水,过一段时间后,若漏斗中的液柱无变化,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高考化学实验大题练习

【题型分析】实验题的介入点是实验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包括的内容有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物质和离子的鉴别,试剂的保存,还有基本的仪器组装等。设计实验方案对考生来说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试题实际上还是考察创新能力和整体的意识,回答这些问题时,从题目中要找出实验目的是什么,实现这个目的要应用的原理是什么,哪些原理能够达到这个目的。同时,还要关注题目中给你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文字信息和题目中给出的一些方程式以及提示的一些信息,特别要分析装置图给了什么信息,还要考虑在实验当中排除一些干扰因素。 【考点综述】 1.化学实验探究的基本环节 (1)发现问题:就是在学习和实验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值得探究的问题和异常现象等。 (2)提出猜想:就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对所发现的问题的解决提出的几种可能的情况。 (3)设计验证方案:就是根据猜想,结合实验条件设计科学、合理、安全的实验方案,对各种猜想进行验证。(4)具体实施实验:就是根据实验方案选择仪器、组装仪器、按步骤进行操作实验的过程。 (5)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就是认真全面观察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并及时记录所得数据,然后进行推理分析和数据分析,通过对比归纳得出结论。 2. 化学实验探究的解题策略 (1)设计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反应条件的设置与控制;回答问题时注意题给限制条件;不要想当然或默认某些条件等错误。 (2)实验探究中不要将待探究的结果当成已知内容进行设计,造成明确的探究指向错误。 (3)实验探究过程中提出的假设要完整,不要遗漏某种情况,造成方案不完整。 (4)实验设计思路应从已知数据中找到合理的规律,将综合实验解答完整。 3.实验方案型综合的解题策略 实验完整的化学实验方案包括“四大环节”,即: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和药品(其中包括:装置类型、仪器的组装等)、实验步骤(其中包括:加装药品、气密性检查、除杂干燥、主体实验、安全措施等)、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及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等。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必须掌握比较全面的实验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要做到:设计原理正确、实验程序合理、操作步骤简便、现象明显、相关结论正确。实验设计的解答策略如下:(1)明确目的原理:首先必须认真审题,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弄清题目有哪些新的信息,综合已学过的知识,通过类比、迁移、分析,从而明确实验原理。 (2)选择仪器药品: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反应条件,如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能否腐蚀仪器和橡皮、反应是否加热及温度是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等,从而选择合理的化学仪器和药品。(3)设计装置步骤:根据上述实验目的和原理,以及所选用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步骤。学生应具备识别和绘制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的能力,实验步骤应完整而又简明。

高考化学专题训练化学综合实验题A

题型特训11第8题化学综合实验题A 1.(2019辽宁抚顺一模)氮化钙(Ca3N2)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试剂,通常条件下为棕色易水解的固体。某小组在实验室制备氮化钙并测定其纯度,设计如下实验(夹持装置略去)。 Ⅰ.氮化钙的制备 (1)按气流由左到右的方向,下列装置合理的连接顺序为(填仪器接口字母,装置不能重复使用)。 (2)C装置的硬质玻璃管中的现象 为。 (3)用离子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说明装置A的作 用。 (4)若用下图装置F替代上述流程中的A装置,请补充以下实验步骤: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入药品。 ②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先点燃装置处酒精灯,再点燃装置 处酒精灯,反应一段时间。 ③先熄灭装置处酒精灯,再熄灭装置处酒精灯,最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 (5)请用化学方法确定氮化钙中含有未反应的钙,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 Ⅱ.测定氮化钙的纯度

①称取3.9 g反应后的固体,加入足量的水,将生成的气体全部蒸出并通入100.00 mL 1.00 mol·L-1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将所得溶液稀释到200.00 mL。 ②取20.00 mL稀释后的溶液,用0.2 mol·L-1 NaOH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盐酸,到终点时消耗标准溶液 25.00 mL。 (6)所得固体中氮化钙的质量分数为。 2.(2019陕西咸阳三模)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验证反应“Fe+2Ag+Fe2++2Ag”的实验中检测到Fe3+。发现和探究过程如下:向硝酸酸化的0.05 mol·L-1硝酸银溶液(pH≈2)中加入过量铁粉,搅拌后静置,烧杯底部有黑色固体,溶液呈黄色。 (1)检验产物: ①检验上层清液中所含离子的种类,取上层清液,滴加,产生蓝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Fe2+。 ②经检验黑色固体为Ag,检验方法是取出少量黑色固体洗涤后,加入适量稀硝酸使固体溶解,再滴加(填试剂),产生(填现象)。 (2)针对“溶液呈黄色”,甲认为溶液中有Fe3+,乙认为铁粉过量时不可能有Fe3+,乙依据的原理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针对这两种观点继续实验,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证实了甲的猜测。同时发现有白色沉淀产生,且溶液颜色深浅、沉淀量多少与取样时间有关,对比实验记录如下: (查阅资料可知,Ag+与SCN-生成白色沉淀AgSCN) (3)实验中溶液变为红色的离子方程式为,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存在(填离子符号)。 (4)对产生Fe3+的原因做如下假设。

高三化学定量实验(附答案)

高三化学定量实验 一、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 1、实验原理 硫酸铜晶体是一种比较稳定的结晶水合物,当加热到258℃左右结晶水全部失去,据加热前后的质量差,可推算出其晶体的结晶水含量。 设硫酸铜晶体为CuSO 4·x H 2O 2、实验步骤——“四称”、“两热” (1)称坩埚(W 1 g ) (2)称坩埚及晶体的质量(W 2 g ) (3)加热至晶体完全变白 (4)冷却称重(W 3 g ) (5)再加热 (6)冷却称重(两次称量误差不得超过0.1g ) (7 ) 计算(设分子式为CuSO 4·x H 2O ) 3、注意事项 (1)称前研细(2)小火加热(3)在干燥器中冷却 (4)不能用试管代替坩埚(5)加热要充分但不“过头”(否则CuSO 4 也会分解) 二、中和滴定 1、实验原理: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 的方法叫做酸碱中和滴定。 x 元酸和y 元碱恰好中和时 xc 酸V 酸=yc 碱V 碱 2、中和滴定的关键 a 准确测定参加反应的酸、碱的体积。即V 标与V 未——使用比较精确的测量体积的仪器:滴定管 b 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完全进行——借助指示剂完成。 c 确保实验过程中维持酸或碱的浓度不变。 3、实验步聚 (1)滴定前的准备工作 ①用蒸馏水洗涤滴定管;②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③用标准液润洗酸式滴定管;④取标准盐酸溶液,使液面在“0”刻度以下⑤用待测液润洗碱式滴定管;⑥取待测定NaOH 溶液,使液面在“0”刻度以下。 :x O mH :mCuSO x x )m ()m ()(118 160181601824=+== 或晶体结晶水结晶水ω) W (W ) W (W x 133218160--=

(完整版)高考化学实验题技巧总结

高考化学大题专题(二)实验叙述 一、【考点分析】1、了解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3、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4、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对常见的物质(包括气体物质、无机离子)进行分离、提纯和鉴别。 二、【知识归纳】1、基本化学仪器及其使用(1)容器及反应器: 能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燃烧匙 可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烧杯、平底烧瓶、圆底烧瓶、蒸馏烧瓶、锥形瓶 用于盛放物质的仪器:集气瓶、滴瓶、细口瓶、广口瓶 (2)加热器:酒精灯、酒精喷灯、水浴装置(控制一定温度≤100℃) (3)计量器: ①温度计 ②天平:粗略称量药品(固体)的质量(精度≥0.1g) ③滴定管(酸式、碱式):用于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或溶液(精度0.01ml) ④容量瓶:用于准确配制一定体积和一定物质的量的浓度的溶液(精度0.01ml)常用规格有50ml、100ml、250ml、1000ml等 ⑤量筒:用于粗略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或溶液(精度≥0.1ml) ⑥移液管:用于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或溶液(精度0.01ml) (4)过滤(分离)器:普通漏斗、分液漏斗、长颈漏斗(5)干燥仪器:干燥管、干燥器、洗气瓶 (6)夹持(支撑)器:试管夹、铁夹、镊子、坩埚钳、铁圈、三角架、泥三角、石棉网、试管架、漏斗架、铁架台、滴定管夹 (7)连接器:导管(玻璃、橡胶)、胶塞、活塞、接液管(牛角管) (8)其他:药匙、研钵、玻璃棒、试管刷、冷凝器、滴管、表面皿、水槽、U形管 2、常用药品的保存及其取用(Ⅰ)化学试剂的存放 (1)存放的原则依药品状态选口径,依光照稳定性选颜色,依热稳定性选温度,依酸碱性选瓶塞,相互反应不共放,多种情况同时想,特殊试剂特殊放,单独记忆不能忘。 (2)存放例析①易被氧化而变质的试剂活泼金属单质K、Ca、Na等遇O2或H2O都会剧烈反应而变质,一般保存在煤油里,以隔绝空气和水,Li的密度小于煤油,宜用固体石蜡封存;Na2SO3、FeCl2、FeSO4、KI、Na2S等平时保存固体而不保存液体,需要液体时现配制;配制FeCl2或FeSO4溶液时,试剂瓶内放少量铁钉或铁屑以保持溶液中以Fe2+为主;苯酚要密封保存。 ②因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或水蒸气(吸水、潮解、水解)而变质的试剂如氢氧化钠、石灰水、漂白粉、碱石灰、CaCl2、电石、P2O5、水玻璃、过氧化钠等应密封保存;石灰水要现用现配制;浓H2SO4易吸水变稀,应密封保存;各种试纸一般也应密封保存。 ③见光易分解或变质的试剂如HNO3、AgNO3、氯水、AgBr、AgI、H2O2等,一般应放于棕色试剂瓶中,或用黑纸包裹,置于冷暗处密封保存。 ④易燃或易爆试剂如白磷,少量保存在水中,大量则应保存于密封容器中。切割小块白磷应在水中进行。红磷、硫磺、镁粉等应远离火种,远离氧化剂,置于阴凉通风处。易燃、易爆、挥发性有机物等与强氧化剂(如NH4NO3、KClO3)不能混合存放。 ⑤易挥发或易升华试剂 a.液溴易挥发、有剧毒,应盛在细口试剂瓶中,液面上加适量水(水比液溴轻,可浮于液溴之上形成“水封”),瓶口用蜡封好,置于冷暗处。取用时配戴乳胶手套,并有必要的防护措施(取用时宜用长胶头滴管吸取底层纯溴)。 b.氢氟酸易挥发、剧毒,保存于塑料瓶中。 c.氨水、浓盐酸、碘、萘及低沸点有机物如苯、甲苯、乙醚等均应装在试剂瓶内加塑料盖密封,放于冷暗处。 d.氯水、挥发性有机物等亦应避光放冷暗处。 ⑥一些特殊物质的保存强碱、水玻璃及某些显较强碱性的水溶液等不能用磨口玻璃瓶;浓HNO3、浓H2SO4、液溴、溴水、大部分有机物不能用橡胶塞;易风化的物质也应密封存放(如Na2CO3·10H2O等)。 (3)常用试剂的保存方法(Ⅱ)药品的取用

高考化学实验题专题

高考化学实验专题——硫代硫酸钠(Na 2S 2O 3) 硫代硫酸钠,又名大苏打、海波、次亚硫酸钠。为单斜晶系白色结晶粉末,易溶于水,不溶于醇。用于分析试剂等,用途非常广泛。 一、化学性质 1、硫代硫酸钠在碱性或中性条件下稳定,遇酸分解立刻分解放出二氧化硫气体并产生硫的沉淀。 S 2O 2 -3+2H +=S↓+SO 2↑+H 2O 2、在空气中加热被氧化分解成硫酸钠、二氧化硫。在隔绝空气下燃烧则生成硫酸钠、硫化碱和硫黄。 2Na 2S 2O 3+3O 2 →2Na 2SO 4+ 2SO 2 3、硫代硫酸钠具有很强的络合能力,能跟溴化银形成络合物。根据这一性质,它可以作定影剂。 4、硫代硫酸钠有一定的还原性,能将氯气等物质还原: S 2O 2-3+4Cl 2+5H 2O =2SO 2-4+8Clˉ +10H + 二、制法: 1、工业普遍使用用亚硫酸钠与硫磺共煮得到硫代硫酸钠, 经重结晶精制:Na 2SO 3 + S + 5H 2O = Na 2S 2O 3·5H 2O

2、亚硫酸钠法将纯碱溶解后,与(硫磺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作用生成亚硫酸钠,再加入硫磺沸腾反应,经过滤、浓缩、结晶,制得硫代硫酸钠。 Na2CO3+SO2==Na2SO3+CO2 Na2SO3+S+5H2O== Na2S2O3·5H2O 3、硫化碱法利用硫化碱蒸发残渣、硫化钡废水中的碳酸钠和硫化钠与硫磺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反应,经吸硫、蒸发、结晶,制得硫代硫酸钠。 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 4、氧化、亚硫酸钠和重结晶法由含硫化钠、亚硫酸钠和烧碱的液体经加硫、氧化;亚硫酸氢钠经加硫及粗制硫代硫酸钠重结晶三者所得硫代硫酸钠混合、浓缩、结晶,制得硫代硫酸钠。 2Na2S+2S+3O2==2Na2S2O3 Na2SO3+S==Na2S2O3重结晶将粗制硫代硫酸钠晶体溶解(或用粗制硫代硫酸钠溶液),经除杂,浓缩、结晶,制得硫代硫酸钠。 三、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一)原理

高考化学实验专题综合试题(含答案)

2.PCL 3 有毒,在潮湿的空气中可发生水解反应产生大量的白雾。它在实验室和工业上都有重要的应 用。在实验室中可用下图所示装置(酒精灯、铁架台等未画出)制取PCL 3 ,在圆底烧瓶e中放入足量 白磷,将CL 2 迅速而有不间断地通入e中,氯气与白磷会发生反应,产生火焰。 三氯化磷和五氯化磷的物理常数如下: 熔点沸点 三氯化磷-112℃76℃ 五氯化磷148℃200℃分 解 并在b仪器处加热。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氯气和白磷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为使仪器e不致因局部过热而炸裂,实验开始前应在e的底部放少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烧杯h中加入冰盐水,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中所盛装的试剂是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将白磷保存于水中,取出的白磷用滤纸初步吸去表面水分,然后浸入无水酒精中片刻,再浸入乙醚中片刻即可完全除去水分。已知酒精与乙醚互溶,乙醚易挥发。用上述方法除去水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uO可用作颜料、玻璃磨光剂、有机合成催化剂等。以下是用铜粉氧化法生产CuO的流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溶解过程中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的H 2SO 4 是用1体积98% H 2 SO 4 与1体积水混合而成。配制该硫酸溶液所需的玻璃仪器除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