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研究方法重点

社会研究方法重点

测量与操作化:p87

测量的四个要素:

测量客体(对象)、

测量内容(对象的某种属性)、

测量法则(用数字和符号表达事物各种属性)、

数字和符号(工具)

测量层次(1951史蒂文斯创立):(由低到高,逐层上升,高层次有低层次的功能。社会上分析与整理我们做研究尽量用高层次)

定类测量:

层次最低,将研究对象的不同属性或特征加以区分,标不同的名称或者符号,以确定类别。什么分男女啊,职业啊属于哪一类。具有对称性和传递性。其他的测量层次都包含着定类测量的分类功能。很经常操作使用。

定序测量:

按照某种逻辑顺序将研究对象排列出高低或大小,确定等级及其次序。按标准将某种特征分为强度程度不同的次序。人的社会地位、工作能力什么的。和定类测量一样可以分出类别,但所获信息比定类测量多,具有不对称性,统计分析数字代表大小符号,不能用来数学运算。

定距测量:

不仅可以将事物分为不同类别,等级,还可以确定他们相互之间不同等级的间隔距离和数量差别。人的智商之类,自然界温度,公元多少年。定距测量的结果可以加减运算。定距测量的值虽然可以为0,但0是特定数字,是主观认定选取的。

定比测量:

拥有前三个的所有性质,还有一个有绝对实际意义的零点,所以测量的值可以加减乘除。人们收入、出生率、离婚率、人口密度。有绝对意义的零点是定比测量和定距测量的唯一区别。

实验研究基本实验设计p167

经典实验设计(古典试验设计)是最基本最标准的实验。包含了: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自变量(刺激),因变量,随机指派。

步骤:

1.随即指派实验对象到实验组和控制组

2.对两个组的对象进行第一次测量,即前测

3.对实验组给予刺激,但不对控制组刺激

4.对两组进行二次测量,即后测

5.比较分析两个组前后两次测量的差别,得出实验刺激的影响

更为复杂的实验设计

索罗门三组设计:

在经典实验设计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控制组。这个控制组没有前测,只有实验刺激和后测。由于第二个控制组有实验刺激,没有前测,所以这个组的因变量的任何变化只能归因于实验刺激。

索罗门四组设计:

为了进一步从实验组总的差分中再排除掉这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在三组设计的基础上,再增加第三个控制组,该控制组既没有前测也没实验刺激,而只有一个后测。所以在第三个控制组中所发现的与前测相比的任何变化就只能是实验以外的因素影响的结果。理论上说索罗门四组设计是最理想的实验设计,优点多,距离研究者希望达到的目标近。但是假定和前提会被打破,寻找实验对象困难,缺少足够实验场所及设备,时间不够缺乏经费,都会使得研究者放弃。

影响实验正确性的因素:

重大事件的影响

实验对象的发育所造成的影响

前后测环境不一样所造成的影响

初试-复试效应的影响

实验对象选择和缺损的影响

问卷设计问题

问卷的结构:封面信、指导语、问题、答案、编码

封面信:说明我们调查者的身份

说明调查的大概内容

说明调查的主要目的

说明调查的方法及确保保密

感谢被调查人的耐心填写问卷

指导语:用来指导被调查人填写问卷的各种解释和说明,明确简单明了。

问题:开放式问题

封闭式问题

编码以及其他材料:

封闭式调查为主的问卷,将被调查者的回答转换成数字,输入计算机软件进行定量分析,对回答结果进行编码,赋予答案数字代码,可以预编码可以后编码。利于我们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

问卷设计的原则

明确问卷设计的出发点

明确阻碍问卷调查的各种因素

明确与问卷设计紧密相关的各种因素

设计问题形式搞好,答案要明确不要被遗漏或者无穷尽,问题的措辞要简单,不能有倾向性和否定形式,或者敏感问题

问卷设计步骤

探索性工作

设计问卷初稿

试用问卷

修改定稿并且印制

研究问题选题的标准:

重要性,问题的价值。

创造性,创新与众不同之处

可行性,是否行得通研究依靠现在的主客观条件

合适性。是否适合自己的研究特点,兴趣,了解程度

文献的定量研究的优点:

无反应性,不会打扰研究对象产生影响

费用低,省钱省时间

可以研究无法接触的研究对象

可以做纵贯分析

保险系数比较大

缺点:

许多文献的质量难以保证,有个人偏见偏误,影响客观

有些资料不易获得,保密不公开

许多文献资料缺乏标准化,不易去编码分析

效度和信度存在一定的问题

选择题?

P16定量研究:较多侧重依赖于事物的测量和计算(实证主义,相关性因果,统计分析)定性研究:则侧重于对事物的含义特征象征描述理解(人文,自然,文字描述)

抽样:P115

总体:是构成它的所有元素的集合

元素:构成总体的最基本单位

样本:总体中按一定方式抽出一部分的元素

抽样单位:直接抽样所使用的基本单位

抽样框:抽样范围,一次性直接抽样时总体中所有抽样单位的名单

参数值:也称为总体值,总体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某一变量的平均值例如某市从业青年的平均年龄,平均收入

统计值:也成为样本值,是样本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

抽样的作用

向人们提供一种“由部分认识总体”这一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研究者人力财力时间有限,社会现象变化多,繁杂,抽样可以从小的部分达到大的整体。比如一次选票的抽样可以预测到最终大的投票结果。

抽样的类型:概率(随机)与非概率(主观)

抽样的一般程序抽样的设计的原则

界定总体目的性(首要)

指定抽样框(范围)可测性(可行性提高可测性)

决定抽样方案可行性(前提,保证)

实际抽取样本经济性

评估样本质量

概率抽样方法:

简单随机抽样

系统抽样:是等距抽样或者间隔抽样,总体的单位进行排序,算出某种间隔,按固定间隔抽取组成样本

分层抽样:是类型抽样,将总体按某种特征(性别年龄地域)划分成若干的层次,然后在层次中简单随机抽样或者系统抽样获取子样本,组成总样本。优点可以降低抽样误差,提高抽样精度,了解总体内不同层次情况,便于单独研究和比较。

整群抽样:总体中随机抽取小的群体,小群体各种元素构成样本。区别与前三在于抽取的不是单独个体而是成群的个体。简化抽样过程,降低收集资料费用,扩大抽样应用范围。简单易行,节约费用,但是样本分布面不广,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不足。

多段抽样:是多级或者分段抽样,按抽样元素的隶属关系或者层次关系,把抽样过程分为几个阶段进行。总体规模大范围广时候用。先从整体随机抽大组,再大组中抽小组,一层层抽,小组中抽到最基本的元素为止

非概率抽样方法

偶遇抽样:方便自然抽样,以自己方便的形式抽取偶然遇到的人作为对象。碰到就选谁,并非随机抽样。偶遇抽样的样本推论总体的代表性不足。

判断抽样:是立意抽样或者目的抽样,先主观确定抽样标准,样本代表性难以判断,适用于一些规模小范围小人力有限难以实施大规模抽样的情况。

定额抽样:和分层抽样差不多,但是这个是主观因素,分层抽样排除主观因素。

问卷设计的原则

明确问卷设计的出发点

明确阻碍问卷调查的各种因素

明确与问卷设计紧密相关的各种因素

设计问题形式搞好,答案要明确不要被遗漏或者无穷尽,问题的措辞要简单,不能有倾向性和否定形式,或者敏感问题

因变量自变量

自变量(称为实验刺激)是引起其他变化的变量,故作原因变量

因变量是结果变量

实验目标考察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就是考察实验刺激对因变量的影响

测量的信度与效度:P108

信度:是可靠性,采取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进行测量,所得结果相一致,稳定。

再测信度:前测检后测,买一袋橘子,第一次撑得一斤,第二次得两斤,则信度不好复本信度:一套测量工具设计成两个等价的复本,用这两个复本同时对一个对象测量,则是考试AB卷就是近似例子,对结果分析。

折半信度:对分法,30个学习问题分成两组,每组15个,整体结果分布不一样,则信度不好

效度:是测量的有效准确度,能够准确真实测量事物属性的程度。没有则是没有效度的测量

分为

表面效度:实际测量的结果与我们的生活经验是否吻合,声音听身高效度差

准则效度:某次测量结果为标准,来评价与之相关的另一测量有效性。驾校科目一成绩效度,要看考生毕业后实际驾车技术,若相关性高则笔试成绩有效。

结构效度:理论关系结构中其他变量的测量。设计一种测量方法测量人们婚姻满意度,为了评价效度,则需要用到与婚姻满意度有关的理论结构。“婚姻满意度与主动做家务有关”结果要是有一致性,则说有结构效度

内容效度:测量的内容能在多大程度上包含了这概念的含义。要测量我们学习社会研究方法这门学课的能力,那么我们需要全方位测试学习效果,不能只考第五章,其他也要覆盖考试。

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缺乏信度的测量就是无效度的测量,但是高信度不一定有效度,过度追求高信度,会影响到效度,过度追求高效度也影响到信度。

影响信度效度的因素:

1.调查者:是否认真细致,实事求是掌握科学的方法

2.测量工具:是否科学有效

3.调查对象:是否配合并真实反映调查情况

4.环境客观因素和偶然因素干扰,导致调查失误

5.各种调查方法,调查难度,测量的问题,样本选择不当

在社会调查的测量中效度面临着哪些挑战?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知识点汇总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知识点汇总 1、社会研究:社会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2、社会研究的特征:(1)研究的主题是社会,非自然的。(2)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四辩的。(3)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3、社会研究中的困难:人的特殊性、研究的干扰性、社会现象的复杂性、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保持客观性的困难。 6、判断理论优劣的标准(1)解释范围越广泛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2)解释越精准的理论越是好理论;(3)结构越简练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 7、变量:所谓变量,就是具有一个以上不同取值(不同的子犯筹、不同的属性,或不同的亚概念)的概念。 自变量:我们把那种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叫做自变量。 因变量:把那种由于其他变量的变化而导致自身发生发生变化的变量叫做因变量中介变量:指出现在更为复杂一些的因果关系链中的第三个变量。 8、假设:假设是一种有关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或者说是一种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 9、两种推理方式(1)归纳推理:即从具体的观察中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2)演绎推理:即从一般性的理论推演到新的经验性现象。 10、研究问题:指的是一项社会研究所要回答的具体问题,它是一个可以通过研究来进行回答的问题。 11、研究主题:指的是社会研究所涉及的某一类现象或问题领域。 12、选题的标准:重要性、创造性、可行性、合适性。 13、探索性研究:探索性研究是一种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的印象和感性认识,同时为今后更周密、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 14、描述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收集有关总体分布特征的资料,提供有关总体结构、现象特点等方面的信息。 15、解释性研究:指的是那种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回答各种“为什么”的社会研究类型。 16、理论性研究:指的是那些侧重于发展有关社会世界的基本知识,特别是侧重于建立或检验各种理论假设的经验研究。 17、应用性研究:指那些侧重于认识现实社会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供特定的社会政策的经验研究。 18、四种基本的研究方式: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文献研究。 19、分析单位:指的是一项社会研究中的研究对象。或者说,是一项社会研究中被研究的人或事物。 20、分析单位的主要类型:个人、群体、组织、社区、社会产品。 21、横向研究:横向研究也称为横剖研究,它指的是在一个时间点上收集研究资料,并用以描述研究对象在这一时间点上的状况,或者探讨这一时间点上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 纵向研究:指的是在若干个不同的时间点上收集资料,用以描述现象的发展变化,以及解释不同现象前后之间的联系。 趋势研究:指的是对一般总体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的研究。

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第五版知识点整理(下)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第五版知识点整理(下) 第十一章定量研究的结果表达 1.研究报告 是反映社会研究成果的一种书面报告,以文字、图表等形式将研究的过程、方法和结果表现出来,目的是告诉有关读者,对于所研究的问题是如何进行研究的,取得了哪些成果,这些结果对于认识和解决这一问题有哪些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p273 2.描述性报告 对所研究现象进行系统全面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其主要目标是通过对研究资料和结果的详细描述,向读者展示某一现象的基本状况、发展过程和主要特点。强调内容的广泛和详细,要求尽可能面面俱到,力图给人以整体的认识和了解。p273 3.解释性报告 用研究所得资料来解释和说明某类现象产生的原因,或说明不同现象相互之间的关系。强调内容的集中与深入,看重解释的理论性和针对性,力图给人以合理深刻的说明。p274 4.定量研究报告的一般结构 1导言。说明研究的问题及研究意义,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问题及界定,文献回顾,研究意义。 2方法。说明研究所采用的方式方法,研究的程序和工具等。包括研究思路,研究的基本概念,变量,假设,理论架构,研究的总体,样本,抽样方法等。 3结果。说明通过研究发现了什么。 4讨论。说明发现的结果具有哪些意义,从这一结果出发,还能得到什么或者能继续做些什么。 5小结或摘要。 6参考文献。 7附录。 p275 5.研究报告的撰写步骤

1确立主题。 2拟定题纲。 3选择材料。 4撰写报告。p275 (撰写毕业论文的时候,可以认真阅读本章内容,参考学习。) 第三编定性研究方式 第十二章定性研究概述 (本章几乎不涉及考试内容,可作了解。) 第十三章实地研究 1.个案研究 即对一个个人,一个事件,一个社会集团或一个社区所进行的深入全面的研究。特点是,焦点特别集中,对现象的了解特别深入详细。个案研究通过对事物进行深入的洞察,能够获得非常丰富、生动、具体、详细的资料,能够较好的反映出事物或事件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并且能为后来较大的总体研究提供理论假设。当个案研究的对象是一个社区时,通常又称为社区研究。p333 2.实地研究的过程 1选择研究背景。尽量选择那些既与所研究的问题或现象密切相关,又容易进入、容易观察的背景。

社会学研究方法考试重点

社会学研究方法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 1、社会研究 社会研究以由社会学家、社会科学家,以及其他一些寻求有关社会世界中各种问题的答案的人们所从事的一种研究类型。社会研究定义为一种以经验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而社会研究方法,即是从事这种活动所用的方法。 2、测量 是按照某种规律,用数据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即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物体或是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是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 3、效度 也称作测量的有效度或准确度。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测量深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要测量的变量的程度,或者说能够准确、真实地度量事物属性的程度。 4、实地研究 是一种深入到研究现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现象的社会研究方式。 5、抽样 指的是从组成某个总体的所有元素的集合中,按一定的方式或选择或抽出一部分元素(即抽出总个体的一个子集)的过程。或者说,抽样时从总体中按一定的方式或选择或抽出样本的过程。 6、操作化 就是把我们无法得到的有关社会结构、制度或过程,以及有关人们行为、思想和特征的内在事实,用代表它们的外在事实来替换,以便于通过后者来研究前者。或者说,操作化就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它是对那些抽象层次较高的概念进行具体测量所采用的程序、步骤、方法、手段的详细说明。 7、二次分析

也称第二手分析,指的是对那些由其他人原先为了别的目的收集和分析过的资料所进行的新的分析。分为两种方式:为研究同一问题资料中,分析该问题不同的新问题;用新的方法和技术分析别人资料,以对研究结果检验,能否得到不同结论。 8、变量 就是具有一个以上不同取值(不同的子范畴、不同的属性,或是不同的亚概念)的概念。是指没有固定的值,可以改变的数 9、信度 信度即可靠性,它指的是采取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进行测量时,其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度。换句话就是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即测量工具能否稳定地测量所测的事物或变量。 10、文献研究 是一种通过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来探讨和分析各种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及其他社会现象的研究方式。 11、分层抽样 又称为类型抽样,它是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某种特征或标志(性别、年龄、职业或地域等)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的样本。 12、整群抽样 它是从总体(成群的个体)中随机抽取一些小的群体(居民家庭、班级工厂车间等),然后由所抽取出的若干个小群体内的所有元素构成的样本。整群抽样中对小群体的抽取可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或分层抽样的方法。 13、个案研究 即对一个个人、一件事、一个社会团体,或是一个社区所进行的深入全面的研究。(焦点集中、对对象特别深入和详细) 14、纵向研究 指的是在若干个不同的时间点上收集资料,用以描述现象的发展变化,以及解释不同现象前后之间的联系。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知识点汇总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知识点汇总 1.社会研究:社会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2、社会研究的特征:(1)研究的主题是社会,非自然的。(2)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四辩的。(3)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3、社会研究中的困难:人的特殊性、研究的干扰性、社会现象的复杂性、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保持客观性的困难。 6、判断理论优劣的标准(1)解释范围越广泛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2)解释越精准的理论越是好理论;(3)结构越简练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 7、变量:所谓变量,就是具有一个以上不同取值(不同的子犯筹、不同的属性,或不同的亚概念)的概念。 自变量:我们把那种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叫做自变量。 因变量:把那种由于其他变量的变化而导致自身发生发生变化的变量叫做因变量 中介变量:指出现在更为复杂一些的因果关系链中的第三个变量。 8、假设:假设是一种有关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或者说是一种可用经验事实检验 的命题。

9、两种推理方式(1)归纳推理:即从具体的观察中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2)演绎推理:即从一般性的理论推演到新的经睑性现象。 10、研究问题:指的是一项社会研究所要回答的具体问题,它是一个可以通过研究来进行回答的问题。 IL研究主题:指的是社会研究所涉及的某一类现象或问题领域。 12、选题的标准:重要性、创造性、可行^性、合适性。 13、探索性研究:探索性研究是一种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的印象和感性认识,同时为今后更周密、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 14、描述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收集有关总体分布特征的资料,提供有关总体结构、现象特点等方面的信息。 15、解释性研究:指的是那种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回答各种"为什么”的社会研究类型。 16、理论性研究:指的是那些侧重于发展有关社会世界的基本知识,特别是侧重于建立或检验各种理论假设的经验研究。 17、应用性研究:指那些侧重于认识现实社会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供特定的社会政策的经验研究。 18、四种基本的研究方式: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文献研究。 19、分析单位:指的是一项社会研究中的研究对象。或者说,是一项社会研究中被研究的人或事物。

社会研究方法重点

1、访问调查法:就是访问者通过口头交谈等方式向被访问者了解社会实际情况的方法。类型:直接访问和间接访问;个别访问和集体座谈;结构式访问和无结构式访问一般访问和特殊访问。特点:互动性、灵活性、可靠性 2、访问程序与技巧:1、访问准备:按研究目的确定访问类型和提纲;明确访谈对象,尽可能充分了解被访问者;选好访问时间、地点;拟定访问实施程序表;准备访问工具。2、进入访问:称呼;自我介绍;积极接近:自然接近、求同接近、友好接近、正面接近、隐蔽接近。 3、访问控制(1)提问:实质性问题和功能性问题。实质性问题:事实方面的问题、行为方面的问题、观念方面的问题、感情态度方面的问题。作用:是为了获取访谈调查的实际内容而提出。功能性问题:接触性问题、试探性问题、过渡性问题、检验性问题。作用:是为了不对访问对象施加某些影响而提出。提问的方式:考虑问题本身的性质和特点;考虑被访问者的具体情况;考虑访问者与被访问者之间关系。提问的语言:“一短三化”(2)引导和追询:引导不在于直接获得资料,而是控制好整个交谈过程,为收集资料创造良好条件,包括访谈过程中起调节、转换、导向作用的言语行为。追寻是为了促使被访者更真实、具体、准确、完整的回答问题。(3)非语言信息的处理:衣着、打扮、动作、姿态、眼神、表情 4、结束访问:要适可而止、要善始善终 3、结构式访问:是对访问过程高度控制的访问。优点:控制过程减少误差,回收率、作答率高,问题可设计复杂,可获得非语言信息对资料的效度、信度进行评估。缺点:时间长、费用高,敏感问题不易回答,受访员影响调查规模受到限制;匿名性不强;调查的信度、效度与访问员的素质密切相关;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非结构式访问:是半控制和无控制访问。优点:有利于发挥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适应多变的客观情况;有利于调查原调查提纲中未考虑到的新问题、新情况;有利于拓宽和加深对社会问题的研究。缺点:费时,依赖访员素质,难以进行定量分析。类型:重点访问、深度访问、座谈会、客观陈述法。重点访问:集中于某经验及影响访问,选择一定情景,将调查对象安置其中,进行访问调查其情境中主观经验。深度访问:临床式访问,为收集特定经验如偷窃、吸毒,及其行为动机的主观资料所作访问。客观陈述法:让调查对象对自己和周围社会做调查,再客观陈述出来。座谈会:将调查对象集中起来讨论问题,头脑风暴和反头脑风暴 4、座谈会:德尔菲法:是一种集体预测性调查方法,具体做法1)预测机构将要预测的问题写成含义明确的调查提纲,分送给经过选择的专家,请他们书面形式作答。2)专家们在背靠背,互不通气的情况下,匿名独立作出自己的回答,反馈给预测机构。3)预测机构汇总专家们的意见,进行定量分析,并将统计分析结果反馈给专家。4)专家们根据反馈结果,重新考虑原先的预测意见,再以书面形式反馈给预测机构。循环往复,经过3—4轮反馈,形成集体的预测结论。头脑风暴法:按照一定规则召开的鼓励创造性思维的一种会议形式。反向头脑风暴法:是对已经形成的设想、意见、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的一种会议形式。 5、实验的概念:指经过精心设计,并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纵某些因素,进而研究各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方法。特点:对环境的一定控制;重复性;实验对象的动态性。 6、实验法的基本原理:测量因变量Y(结果1)——引入自变量X——再测因变量Y(结果二) 7、实验法的要素:自变量与因变量、前测与后测、实验组与控制组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第五版知识点整理(中)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第五版知识点整理(中) 第二编定量研究方式 第六章抽样 1.总体 构成他所有元素的集合,元素是构成总体的最基本单位。p114 2.样本 从总体中按一定方式抽出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一个样本就是总体的一个子集。p115 3.抽样 从组成总体的所有元素的集合中,按照一定的方式选择或抽出一部分元素的过程。p115 4.抽样单位 是直接抽样时所使用的基本单位,抽样单位与构成总体的元素有时是相同的,有时又是不同的。p115 5.抽样框 又称作抽样范围,他指的是一次直接抽样时,总体中所有抽样单位的名单。p115 6.参数值 也称为总体值,是关于总体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说是总体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在统计中最常见的总体值是某一变量的平均值,总体值只有通过对总体中的每一个元素都进行调查或测量才能得到。p115 7.统计值 也叫样本值,是关于样本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是样本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是总体值的估计量,也就是近似的反映总体。p116 8.抽样的类型 抽样可分为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两大类。概率抽样是依据概率论的基本原理,按照随机原则进行抽样,因而他能够避免抽样过程中的人为误差,保证样本的代表性。而非概率抽样则主要是依据研究者的主观意愿、判断或是否方便等因素来抽取对象,考虑抽样中的等概率原则,因此往往产生较大的误差,难以保证样本

的代表性。 概率抽样有: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段抽样。 非概率抽样有:偶遇抽样,判断抽样,定额抽样,雪球抽样。p117 9.概率抽样的基本原理 等概率原则。 随机抽取:保证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入选样本,任何一个个体的入选与否,与其他个体毫不相关,互不影响。p118 10.抽样的一般程序 1界定总体。在具体抽样前,首先对从中抽取样本的总体范围与界限做明确界定。这是由抽样目的决定的,因为抽样虽然只对总体中的一部分个体实施,但其目的却是描述和认识总体的状况与特征,是为了发现总体中存在的规律性。除此之外,界定总体也是达到良好的抽样效果的前提条件。 2制定抽样框。收集总体中全部抽样单位的名单,并通过对名单进行统一编号来建立起供抽样使用的抽样框。当抽样是分几个阶段,在几个不同的抽样层次上进行时,需要分别建立起几个不同的抽样框。 3决定抽样方案。对于具有不同研究目的,不同范围,不同对象和不同客观条件的社会研究来说,所适用的抽样方法也不一样。除了抽样方法的确定以外,还要根据要求确定样本的规模以及主要目标量的精确程度。 4实际抽取样本。严格按照所选定的抽样方法,从样本框中抽取一个个的抽样单位构成样本。依据抽样方法的不同,以及依据抽样框是否可以事先得到等因素,实际的抽样工作既可能在研究者到达实地之前就完成,也可能需要到达实地之后才能完成。 5评估样本质量。样本评估就是对样本的质量,代表性,偏差等等进行初步的检验和衡量,其目的是防止由于样本的偏差过大,而导致的失误。评估样本质量最根本的依据是研究者的抽样设计和抽样实施过程的质量。p123 11.抽样设计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抽样方案设计时要以课题研究的总体方案和研究的目标为依据,从研究的问题为出发点,从最有利于研究资料的获取,以及最符合研究的目的等因素来考虑抽样方案和抽样方案的设计。

社会研究方法期末重点

一、导论 1、社会研究的概念:PPT:社会研究指的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社会研究的目标是探索和理解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世界。而从事这种活动所用的方法,就是社会研究方法。书本:(P2)社会研究是社会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泛指对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研究,即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论指导下运用系统的方法,通过建立科学理论来解释具体社会现象,并力图找到具体现象背后的普遍规律。(P4)社会研究方法:有目的的对各种社会现象和人类各种社会行为进行科学研究的方式和 手段。其研究对象包括社会要素、社会结构、社会文化、社会意识、社会生活及与之相关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内容。2、社会研究的特点:(P5)(1)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科学性(指研究者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2)研究的方式是实证的(价值中立)——实证性(社会研究不涉及到价值判断,或者说研究者在研究中要保持一种“价值中立”的态度。)(3)研究的主题是经验的(可检验,也重复)——经验性(指社会研究必须依据可获取的资料,并能通过验证资料的验证。)(4)研究过程是客观的——客观性(指研究者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要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获得的经验事实是客观的。)3、社会研究的类

型:(P11)(1)按研究性质:理论性研究、应用性研究;(2)按研究目的: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3)按研究对象的范围:普遍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4)按社会研究 的应用领域:行政统计调查、学术性调查、民意调查、市场调查(5)从时间性角度:横向研究、纵向研究(P18)①横向研究/横剖研究/截面研究:(瞬间取景)在一个时间点上收集研究资料,并用以描述 研究对象在这一时间点上的状况,或者探讨这一时间点上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横剖研究通常是较简单、较省钱的方法,但缺点是无法捕捉社会过程或变迁状况,是调查研究最常用的一种形式)。②纵向 研究/纵贯研究:指的是在较长时期内的若干个不同的时间点上收集资料,用以描述现象的发展变化,以及解释不同现象前后之间的联系,分析社会现象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探讨社会现象的前后联系,力图揭示社会现象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纵贯研究通常比横剖研究来得复杂,涉及的成本也比较高,但也比较有力,特别是当研究者想要寻找社会变迁问题的答案时。●纵贯研究的三种主要类型:(区别) A.趋势研究/时间序列研究:在不同时点上所进行的若干次横 向研究必须是具有同样的研究内容,采用的是同样的测量方法(总体的某一特征一直得到研究)。(书本:是指对一般总体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变化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一般总体在不同时间点的资料比较,以揭示和发现现象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B.同期群研究/同龄群研究/世代研究/人口特征组研究:对某一特殊人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每次研究的具体对象可以不一样,但他们必须都同属于这

(完整版)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第四版考研笔记,精简划重点,精编打印版

第一篇社会研究基础☆☆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社会研究的概念与特征(更多精品资料微信搜考研通) 一、社会研究及其意义 1、社会研究(social research):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进而理解我们周围的社会世界,预测社会发展、变迁的趋势。其方法体系包括: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与技术。 二、社会研究的特征 社会研究作为一种特定的科学研究类型,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研究方式是经验(经验性,指社会研究必须依据可感知的资料)的而非思辨的;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what/why]而非判断的[是否正确]。 三、社会研究中的困难 社会研究者所研究的是社会现实中的人、人的社会行为,以及与人有关的社会现象,因此:a) 人的特殊性:作为社会研究对象的人、人的行为、及其所构成的社会现象和社会产物都是具有主体意识的,有主观意志,不一定与研究者合作,所以无法达到自然科学那样高的正确程度。b)研究的干扰性:对人们的社会行为进行研究,这种行为本身就可能改变它所研究的行为;研究者(人)会对被研究对象(人)产生干扰,所得经验是被干扰后获得的。c) 社会现象的复杂性:研究对象的复杂化,使得研究涉及的相关因素更多,社会研究者面临更多更复杂的变量,也更难分清现象的原因和结果;人既是一种生物个体,同时又是一种社会个体。因此人们的行为不仅受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而且还受到所生存的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家庭背景等)、他所具有的社会关系,以及他所形成的社会互动的影响和制约。d) 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社会研究除了会受到与自然科学相同的各种自然条件限制外,有时还受到伦理的、政治的因素的限制。e) 保持客观性的困难:研究者本身也是其研究对象的一部分,难以保持客观、超然的态度。研究者也是人,与被研究者之间会产生情感,不知不觉影响他对资料的反应和对研究结果的解释。 第二节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更多精品资料微信搜考研通) 表1-1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构成 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和技术 哲学基础逻辑、范式 价值 客观性调查研究 实验研究 实地研究 文献研究 问卷法、访问法、观察法、量 表法。抽样方法、测量方法 统计分析方法、定性资料分析 方法、计算机应用技术。 一、方法论 方法论(methodology):方法论所涉及的是规范一门科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体系,社会研究中的方法论所涉及的主要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包括两种基本的、同时又相互对立的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和人文主义方法论。其中实证主义方法论一直占据主流位置。 二、研究方式 研究方式(research mode):指研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包括贯穿社会学研究的全过程的程序、策略、方法等。通常有四种类型: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实地研究。心理学者通常采用实验研究;社会学者-调查研究;人类学者-实地研究;传播学者-文献研究式。

社会研究方法答案要点

1、社会研究的方法论体系:方法论,研究方式(研究法与研 究类型),具体的方法与技术。 方法论:哲学与科学方法论、学科方法论 社会研究方式:研究法、研究设计类型 具体方法和研究技术:资料收集方法、资料分析方法、其他研究手段 2、变量之间的关系类型:三大类型 1.相关关系 2.因果关系:在有相关关系的两变量中,如果明确说明了一个变量的变化引起了另一个变量的变化,那么这种关系就可以称作因果关系。 3.虚无关系:虚无关系说明从某一变量的变化很难预计到另一个是以怎样的方式发生变化的。 3、信度与效度:信度和效度检查的方法,二者的关系等。 信度:再测信度、复本信度、折半信度三方面检查 效度:表面效度、准则效度、构造效度三方面检查 关系:(1)信度低,效度不可能高 (2)信度高,效度未必高 (3)效度低,信度可能高 (4)效度高,信度必然也高 4、学术性研究报告的构成。 一、导言 1.研究问题及其背景 2.文献评论 3.介绍自己的研究 二、方法 1.有关研究方式、研究设计的介绍 2.有关研究对象的介绍 3.有关资料收集方法的介绍 对研究的主要变量的说明 对资料收集过程进行说明 对所用的工具进行说明 4.有关资料分析方法的介绍 5.对研究的质量及局限性的说明 三、结果 四、讨论 五、小结、摘要、参考文献及附录 六、撰写研究报告应注意的问题 1.行文要则 2.引用与注释

5、分析单位、调查对象、研究对象的区别;分析单位的类别。 分析单位主要类型: 个人、群体、组织、社区、社会产物 区别: 分析单位是一项社会研究所研究的对象 调查对象则是研究者收集资料时所直接询问的对象 研究的内容或主题则是分析单位的属性或特征 6、由于分析单位而引起的错误有哪些? 层次谬误(区群谬误): 用高层次的分析单位做研究,却用低层次的分析单位做结论。 层次简化论: 用特殊的个体资料解释宏观层次的现象,与区群谬误相反。 7、社会研究的类型。几个维度的分类,比如个案研究、普查 等。 1.应用性调查研究与理论性调查研究 2.普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个案调查 3.探索性、描述性与解释性调查研究 4.横剖研究与纵贯研究 8、调查研究方案的构成。 1.说明调查任务的目的、意义和研究课题 2.调查研究范围和分析单位 3.确定研究类型和调查方式、方法 4.制定抽样方案,确定抽样方法 5.确定调查内容,设计调查表格或调查提纲 6.确定调查的场所、时间和进度安排 7.调查经费和物质手段的计划与安排 8.调查人员的选择、培训和组织 9、量表法的定义与基本类型 量表通常是由多项测量内容综合而成的.是用多个问题来衡量一个概念(或变量),是衡量某一概念的综合指标。 1.量表可根据他的测量内容分类分为:态度量表、能力量表、智力量表、人格量表等类型. 2.量表还可以分为调查量表与测验量表 10、三种指标的综合方法:类型法、指数法、量表法。 类型法:是将各指标交互分类,然后建立新的类型,以形成一个新的指标。 指数法:是用简明合理的公式综合各指标,以建立一个新的指标。 量表法:用量表的方法设计新的指标。 11、抽样的分类(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的类别)

社会研究方法重点概念

社会研究方法重点概念之宇文皓月创作 第一章导论 1、社会研究的定义: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品所进行的探究活动。 2、社会研究的基本特征: (1)研究主题:社会的,而非自然的。 (2)研究方式:经验的,而非思辨的。 (3)研究问题: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3、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困难: (1)人的特殊性(2)研究的干扰性(3)社会现象的复杂性(4)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5)坚持客观性的困难 4、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和技术。 5、社会研究的方法论倾向:实证主义方法论和人文主义方法论。 6、社会研究的研究方式: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和文献研究。 7、社会研究的具体方法和技术:在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料收集方法、资料分析方法,以及各种特定的操纵程序和技术。 8、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比较:

9、社会研究的过程: (1)确定研究课题并将其系统化(2)设计研究方案和准备研究工具(3)资料收集 (4)资料的处理与分析(5)结果的解释与陈述 第二章理论与研究 1、理论的条理:宏观理论、中观理论和微观理论。 2、理论的基本要素:概念、变量、命题和假设。 3、变量的分类: (1)自变量:引起其他变量变更的变量。 (2)因变量:由于其他变量的变更而导致自身发生变更的变量。 (3)中介变量:出现在更为复杂一些的因果关系链中的第三变量。 3、科学环(如文末) 4、社会研究的推理方式: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 5、理论对经验研究作用: (1)理论作为研究的基础、布景,为研究提供特定视野和概念框架。

(2)理论指导研究的方向。 (3)理论提供研究的解释。 6、经验研究的理论功能:开创理论、重整理论、扭转理论和廓清理论。 7、经验概括:指的是对现象反复出现的规律或特征的总结,或者是对变量之间反复出现的某种互相关系的一种说明。 8、在理论构建阶段我们所得到的理论或理论解释是一种“扎根理论”,一种“事后的解释”。 9、理论检验的步调: (1)详细说明待检验的理论(2)由理论导出一组概念化的命题(3)用可检验的命题形式即假设的形式重述概念化命题(4)收集有关的资料 (5)分析资料(6)评价理论 第三章选题与文献回顾 1、研究主题:是指社会研究所涉及的某一类现象或问题领域。 2、社会研究的主题来源:现实社会生活、个人经历和相关文献。 3、选择研究问题的依据:重要性、创造性、可行性和合适性。 4、研究问题的明确化:指的是通过对研究问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的陈述,以达到将头脑中比较含糊的想法酿成清楚明确的研究问题,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或领域酿成特定领域中的特定现象或特定问题的目的。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第五版知识点整理(考研背诵)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第五版)知识点整理(上) 第一编社会研究基础 第一章导论 1.社会研究 以经验的方式,研究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所衍生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目的是探索理解社会世界,预测社会发展变迁趋势。p3 2.社会研究的特征 1研究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研究对象必须是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包括人的社会行为,以及由人们的行为构成的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产物。 2研究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社会研究必须依靠可感知的资料。 3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价值判断的。要探究的不是“是否应该如此”的问题,而是“状况如何”“为什么如此”的问题。p4,5 3.社会研究中的困难 1人的特殊性。人有主观能动性,对研究会有反应。人的主体意识,会控制、影响和改变人们的行为,影响研究。 2研究的干扰性。研究人的社会行为,研究本身就是一种社会行为,从而有可能改变它所研究的行为。 3社会现象的复杂性。一种特定现象的产生,往往受到多个不同因素的影响,而这种特定现象的出现,又带来许多不同的结果。 4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出自然因素的限制,还会受到伦理、道德、政治等因素的限制。 5保持客观性的困难。研究者本人也是他所研究对象的一部分,因此难以摆脱主观因素的影响。p6,7 5.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比较 1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是社会研究的两种研究方式,定量研究侧重于对事物的测量与计算,定性研究侧重于对事物含义、特征等的描述和理解。 2认识论角度,两者基于不同的范式,定性研究基于人文主义范式,研究应在自然的环境和条件中进行,所得结果和意义只适用于特定的环境和条件。定量研究基于实证主义,更接近科学范式。

社会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社会学方法论》课程教学大纲 The Methodology of Sociology 总学时数: 48 学分数: 3 其中实验(上机)学时: 0 适用专业:社区管理与服务执笔者: LXL 编写日期:2021.9 一、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社会学方法论》是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社会学研究方法在现代社会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它保证了现代社会研究的客观性,另一方面提高了现代社会研究的效率,其是从事社区、社会工作研究人员所应掌握的基础性知识。 该课程对培养社区工作人才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社会研究的一整套方法、程序,并能运用所学的技巧进行实地社会调查工作,针对调查中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撰写研究报告,使学生具备社区工作、调研人员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社会研究方法的体系,掌握社会研究的过程、社会研究的设计、测量与抽样方法等;使学生掌握各种资料收集方法的基本概念、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使学生掌握资料分析方法中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方法;使学生掌握撰写研究报告的方法和步骤等内容。 2、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社会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全面掌握资料收集的方法、资料整理的方法以及资料分析的方法,使学生具备分析问题以及运用社会研究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逐步具备社区工作人员的实践调研素质、问题分析素质和职业素质。 三、课程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部分绪论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科学与社会研究的关系、社会科学的性质与特点、社会研究的

自考社会研究方法章节考试重点

自考社会研究方法章节考试重点 第一章社会研究导论 第一节 (一)社会研究:指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地收集和分析关于社会现象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的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做出科学认识的活动。 (二)社会研究的特征: 1、目的性 2、经验性 3、理论性 4、社会性 (三)社会研究的基本要素: 1、社会研究的主体 2、社会研究的对象 3、社会研究的内容 4、社会研究的方法 社会研究的主体有: 1、社会研究活动的组织者 2、社会研究项目的委托者 3、社会研究项目的承担者 4、社会研究的资助者 5、社会研究者个人 类别概念是指由具有相同属性或特征的人或事物所构成的一个类别。 集合概念社会研究是指由一些分子所组成的集合体。 组织、社区、国家、社会等概念都是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最大的特征是“总体大于部分之和”。 各项社会研究的内容分为五种: 1、现状调查 2、态度调查 3、因果分析

4、预测分析 5、对策研究 第二节 (一)社会研究的目的: 1、探索未知的事物 2、验证不确定的知识 3、扩展已有的知识 (二)社会研究的意义: 1、社会研究的理论性意义 2、社会研究的应用性意义 (三)社会研究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 3、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 4、遵守法律和社会规范 第三节 (一)社会研究方法的意义体现在两个方面: 1、是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而保证社会研究的客观性 2、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提高社会研究活动的效率。 (二)现代社会研究方法的特征: 1、经验性 2、理论性 3、规范性 4、多样性 (三)现代社会研究方法体系: 1、社会研究的方法论 2、社会研究的研究方式 3、社会研究中的具体方法和技术 社会研究中的研究方式,分为:问卷调查研究、实地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第四节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提纲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提纲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提纲 社会研究方法 第一章社会研究导论 一、社会研究的概述 1、社会研究的含义 研究: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指人们认识世界的各种活动。它既包括对自然的认识,也包括对社会的认识。同时在认识的深度上来看,也没有程度的要求。 社会研究:是一门科学的社会研究方法,特指:按照科学的方法认识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科学活动,(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社会研究的认识对象是社会现象,同时,这种认识是一种科学的认识)。 社会现象:是与自然相对应的现象的总和。从广义的角度看,除了自然界以外的世界都可以视为社会。具体而言,社会对象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 科学的认识:就是发现真实。也就是发现社会现象的内在联系、本质及其规律。这种科学的认识是一种理性认识。关于社会现象本质的认识就是要发现这种现象独有的特征是什么关于事物规律的认识就是要发现影响特定社会现象产生、发展的原因,并解释它们之间的内在因果联系。所以,科学的认识就是要回答特定社会现象是什么为什么(有些时候还包括怎么做) 2、社会研究的物化成果: 社会研究的成果可以有很多表现形式,如学术性论文、研究报告、甚至是科学的认识等等。尽管形式不一,但是社会研究的成果都是对社会现象的科学认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科学知识、理论。这种科学知识或社会理论的基本特点就是:反映了特定社会现象的本质特点以及基本规律。 具体而言,这种认识或者社会理论有以下特点: 第一,理论来自实践、并需经过实践的检验; 第二,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定,能够反映一类社会现象的共同特点; 第三,具有解释和预测社会现象的功能。 3 、社会研究的特征

社会研究方法

目录 第一章社会研究导论 第二章社会研究的主要类型 第三章选题与研究设计 第四章理论建构与理论检验 第五章抽样 第六章社会研究中的测量 第七章问卷设计 第八章访谈法 第九章观察法 第十章实验法 第十一章文献研究 第十二章研究资料的审核、整理与统计分析 第十三章撰写研究报告 第一章社会研究导论 第一节社会研究的概念与特征 一、社会研究的基本概念 1. 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地收集和分析关于社会现象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的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做出科学认识的活动。 2. 社会调查:是一种有目的的认识活动,它是指人们运用一定的方法去了解社会各有关方面的实际情况,从而把握有关社会现状的一种社会认识活动。 3. 社会调查研究:指社会研究中的一种类型,它只包括以直接的社会调查为资料来源的社会研究活动,而不包括文献研究和实验研究。 4. 社会研究与“社会调查”和“社会调查研究”的联系和区别 (1)社会研究与社会调查 社会研究要以社会调查为基础,但不止步于社会调查所得到的经验资料。 (2)社会研究与社会调查研究 社会研究活动比社会调查研究包含更多的研究方法。

社会研究的概念比“社会调查”和“社会调查研究”的概念更加宽泛。社会研究活动包括了社会调查和社会调查研究活动的主要内容,并且内容更加广泛。 二、社会研究的特征 1. 目的性:社会研究是为了了解某一方面的社会状况,或解决某一理论和现实的问题而有目的地进行的社会认识活动。 2. 经验性:指社会调查研究活动是通过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实而获得对社会的认识。(第一手资料) 3. 理论性:理论性特征包含接受理论指导和得出理论结论两层含义。 4. 社会性 ➢社会研究的目标具有社会性的意义。 ➢社会研究是一种社会活动。 ➢社会研究活动要符合法律和社会规范,并接受其他多种社会因素的制约。 ➢社会研究的结果会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学术发展等方面产生影响。 三、社会研究的基本要素 1. 社会研究的主体 ➢进行社会研究的组织:组织者、委托者、承担者、资助者 ➢社会研究者个人:组织者、研究者、技术人员、一般调查员和其他辅助人员等2.社会研究的对象 (1)社会研究对象与“社会研究内容”和“社会调查对象”的区别 ①社会研究对象与社会研究内容 ➢社会研究的内容是指特定的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 ➢研究的对象是指特定社会现象发生和发展范围中的人和社会单位。 ②社会研究对象与社会调查对象 ➢社会研究的对象是社会中某类群体或组织的总体。 ➢社会调查对象是指在社会调查活动中直接访问和观察的单个对象,包括个人、群体和组织。 ➢社会研究对象是一个总体的概念,而社会调查对象则可以是单个的概念。 ➢社会研究对象是社会中某类群体或组织的总体,但是在社会调查中直接访问和观察的则是单个对象。

社会研究方法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导言 第一节一般的人类探索 一.一般的人类探索 1.我们一般用因果和概率的推理来进行预测 2.要区分预测和了解 二.二手知识的来源 1.传统(已有的文化) 2.权威 三.探索中的错误及解决的方法 1.不确定的观察 解决方法:要谨慎的观察,借助某些测量手段 2.过度钙化 解决办法:抽取足够的样本量;复证 3.选择性观察 解决办法:预防设定观察事项,并以此作为推论基础 4.非逻辑推理 解决的办法:科学的逻辑体系 四.关于“真实”的哲学观点 1.前现代观点:眼见为实 2.现代观点:差异的存在是正当的,即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3.后现代的观点:所谓真实来自于自我观点的想象。后现代观点为科学家们带来了批判的困境。 第二节社会科学基础 科学的两大支柱:逻辑与观察 研究的三大层面:理论(逻辑层面),资料收集(观察层面),资料分析(比较逻辑预期和实际观察), 社会科学=理论+资料收集+资料分析。 社会科学和其他社会现象的方法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 一.理论非信仰 社会科学理论处理“是什么”,而不是“应该如何”,社会科学必须探索事情的真相和了解其他原因。这意味着,科学理论不能建立在价值判断上。如果科学研究要探究和价值有关的事情,公认的测量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二.社会规律 社会科学理论的最终目的:在于寻求社会生活的规律性。 三.总体而非个体 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是社会模式,而不是个体行为。 四.变量语言 社会科学包含了对变量和构成变量的属性的研究,社会科学理论是变量语言写成的。理论的描述的不同变量属性之间逻辑上可能有的关联性。而个体之所以涉及研究,只因为他们是变量的介质。 所谓属性:指事物的特性或本性,变量则是两个以上属性逻辑的组合。 第三节社会研究取向,

社会研究方法-重点笔记

第一章社会研究导论 1、“社会研究〞的概念通常是指按照一定的方法而探索社会现象与其本质和规律的专 门的科学研究活动。 2、社会研究的最终目的不仅要说明社会现象的表面状况,还要说明社会现象的本质 特征,并且把握社会现象发生和发展的规律。 3、“社会研究〞的概念比“社会调查〞和“社会调查研究〞的概念更为宽泛。社会研 究要以社会调查为基础,但不止步于社会调查所得到的经验资料,而是要通过对经验资料的分析而得出对社会现象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4、我们可以将“社会研究〞概念定义为: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地收集和分析关 于社会现象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的社会现象与其本质和规律做出科学认识的活动。 5、社会研究的特征〔多选题〕 〔1〕目的性〔社会研究是一种有目的性的认识活动,目的性是社会研究活动最主要的特征之一〕〔2〕经验性〔经验性特征是近代以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特征之一〕〔3〕理论性〔社会研究的理论性特征包含接受理论指导和得出理论结论两层含义〕〔4〕社会性〔是指社会研究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4、所谓“经验性〞,是指社会调查研究活动是通过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实而获 得对社会的认知。 5、社会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社会研究的目标具有社会性的意义; 〔2〕其次,社会研究是一种社会活动; 〔3〕再次,社会研究活动要符合法律和社会规X,并受到其它社会因素的制约;〔4〕最后,社会研究的结果会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与学术发展产生影响。

6、社会研究的基本要素:〔多选题〕 〔1〕社会研究主体〔是指进行社会研究的组织与人员〕 〔2〕社会研究的对象〔是指被研究的个人、群体、组织,或是其他社会单位〕〔3〕社会研究的内容〔是指所要了解的社会现象和要探索的社会问题的具体内容〕〔4〕社会研究的方法〔是指研究者在进行社会研究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方法的 总和,包括在社会研究过程中应遵循的各种程序、规则和 各个研究阶段上应采用的各种方法〕 7、各类组织在社会研究活动一般扮演以下几种角色: 〔1〕社会研究活动的组织者;〔政治组织、学术组组织、企业组织、非营利性组织〕〔2〕社会研究项目的委托者; 〔3〕社会研究项目的承担者;〔这类组织主要是一些学术机构、政府和企业的研究部 门、独立的社会研究机构〕〔多选题〕 〔4〕社会研究的资助者。 8、“社会研究对象“在概念上不同于“研究内容〞。社会研究内容是指特定的社会现象与其本质和规律,而研究对象则是指特定社会现象发生、发展X围中的人和社会单位。 9、类别概念是指由具有相同属性或特征的人或事物所构成的一个类别。 10、所谓集合概念是指由一些分子所组成的集合体。 11、社会研究是以揭示某类社会现象与其本质和规律为目标,对象应该是社会中某类 群体或组织的总体。 12、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常常使用“分析单位〞的概念来区分社会调查〔收集资料 对象〕与社会研究对象的不同。 13、确定研究内容首先需要按照研究的目标将研究题目分解为若干方面,然后根据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