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识字六教学设计

识字六教学设计

识字六教学设计
识字六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我选我》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8个生字。

教学难点:正确书写10个生字。

教学方法:讲述法、观察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前段时间咱们班选小组长时,有些同学自己就选过自己,表现得很勇敢,他们都想为大家服务。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六课《我选我》。

3、观看《我选我》视频,说说课文里的“我”指的是谁?“我”选“我”做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每句话读通顺,并划出不会的字,借助拼音或问同学、或查字典解决不认识的字。

2、出示要认识的生字。

(1)、自读生字

(2)、齐读、开火车读生字。

(3)、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交流识字方法。

4、齐读课文

三、书写生字

1、引导学生观察字型、分析结构。

2、指导书写“切、青、教、班”的写法。

3、学生描红、仿写,教师巡视指导,要求学生“一看、二写、三对照”,把字写美观,注意写字姿势。

4、小组评比:看谁的字写得漂亮,大家向他学习。

四、巩固练习

读拼音,写汉字。

五、作业:

1、抄写生字,并组词

2、熟读课文。

六、板书设计:

我选我

员青宁室样

校切教响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上节所学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自己有信心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懂得应当为别人服务。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生字。

2、抽读词语。

二、朗读、感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重点段。

3、创设情境、分角色朗读课文

4、表演读:学生分角色表演情景对话。

三、句子训练(课后题)

四、拓展思维、深化理解

1、就王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一事,谈谈自己的看法。

2、说一说:假如参加班干部竞选,你准备讲些什么?

五、作业:完成课后题。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6古对今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6古对今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识字6古对今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圆、严”等12个生字。 2、会写“古、凉”等7个字。 (二)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情感目标:有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练习朗读。 三、教学难点:分辨汉字,认识偏旁,了解诗意。 四、教学媒体: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课件 五、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 2、谈话:同学们,你记不记得我们中国过春节时会在门上贴什么吗?对,是贴对子,今天我们学习对对子形式的识字。 二、课件出示或者图片出示本课的插图 1、看图:本课对对子的形式识字,对子的内容都与大自然有关,联系大自然的实际,我们读一读课文吧。 三、学习生字 (一)初读课文

1、听老师读。 2、你自己读读看。请学生自己小声的读一遍,注意自己读自己的呦,不要齐读。 3、一边读一边圈出本课的生字。 (二)学习生字 1、哪一位同学可以试着看拼音读一下本课的生字。 yuán yán hán kùshǔliánɡchén xìzhāo xiáxīyánɡɡǔlǐy ǔ 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古李语 xiānɡ 香 2、分析生字:一个一个生字分析:看生字看生字拼音是几拼音节,什么偏旁部首,什么结构,怎样组词。是否多音字,反义词等。例如 学习生字凉:音节:三拼音节,偏旁:两点水,结构:左右结构,请同学组词,最少说三个词,可以一起说,也可以找学生说。 3、就这样一个一个学完本课生字。 多音字 huo 暖和 和hú和了 hé和风 āo 挑水 朝 cháo 挑战

《山水画的意境》优秀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14山水画的意境 素材积累 中国画,简称“国画”。是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从美术史的角度讲,民国前的都统称为古画。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主要是用毛笔、软笔或手指,用国画颜料和墨在帛或宣纸上作画的一种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是琴棋书画四艺之一。 中国画主要分为人物、花鸟、山水这三个大类;有工笔、写意、等技法形式。 上课笔记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把握本文的写作脉络,理清文本思路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诗词和山水画作品的欣赏,感受山水画的意境;初步理解意境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意境的本质,培养传统审美情趣;从品味意境,享受意境,到用笔墨大胆、自由地表现意境。

重点:过程与方法目标; 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讨论法、演示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学习法。相关课件。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同学们,在阅读众多文人雅士的诗赋佳作时,不难发现写山水之情、归隐之乐的诗词数不胜数,如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山水诗与山水画的意境。让我们跟着李可染一起,认识意境的本质,培养传统审美情趣。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齐白石的弟子。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43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2.生难字词 (1)字音 惆怅.(chàng)真挚.(zhì)渲.染(xuàn) 胸.有成竹(xiōng) 朝朝暮.暮(mù) 浮光掠影.(yǐng) (2)词义 【胸有成竹】强调画家作画前,对于所画的对象已经有了整体把握,非常熟悉。 【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朗读指导。 反复诵读,仔细揣摩诗词意境,使自己能进入语境,仔细体会山水画的意境并得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4):提出“意境”这一概念,并解释“什么是意境”; 第二部分(5~10):论述获得意境的方法,即通过深刻观察对象以把握住对象的精神实质,激发出绘画者本身的思想感情并融于作品之中。此外还谈到想要表达出意境,还需要与其相互依附的山水画要素,即意匠。

画里阴晴教案.

《画里阴晴》教案 一、课题:画里阴晴 二、课型:新授课(2课时) 三、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学习借鉴作者的艺术观点——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借鉴外国文化。 能力目标:把握文章中运用的比喻、引用、衬托等修辞手法。 学习本文起、承、转、合的独特行文结构;了解作者如何自然地引入话题,最后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 情感目标:接受艺术信息,感受艺术之美。 四、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文章论述的中心:艺术贵在创新;学习文章的写作艺术。 难点:理解作者是如何在画作中体现它的创新思想的;将创新理念迁移至学习生活中来 五、突破方式: 六、教学方法:自主阅读法、讲授法、提问法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一个人对天气的感受往往是因人而异的,有人喜欢阳光明媚的晴天,有人喜欢烟雨蒙蒙的雨天。不知道在坐的各位同学对天气的阴晴有什么样的感受,大家一起来谈谈,说说你为什么喜欢晴天,为什么喜欢雨天。(学生谈论,发言)看来大家对阴晴都有自己的见解。下面我们来看看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他对阴晴有什么样的感受。 (二)复习旧知(图片展示大量东西方画作,感受东西方画作的异同) (三)新课讲授: 1、作者及作品简介 吴冠中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1942年毕业于国立,江苏省宜兴市人,是当代在世界画坛具有极大影响的画家。他30年代在杭州艺专开始学画,国画、油画兼学,后留学法国,在西方艺术的中心一一一巴黎,专攻西洋画,50年代初毅然回国。早年醉心于石涛、八大,后又热衷于塞尚、梵高。在学中又学西的矛盾中,要走出自己的路子,要走出合乎民族特色的路子,是他奋斗的目标。他自己说:"我的水彩画,其实就是水墨画的变种。"他用西洋水彩,但追求的是中国优秀传统绘画的继承和发展,因之在油画民族化道路上走了多年的酸、甜、苦、辣的历程,至80年代初期,他的油画就更接近水墨画写意了,"油画中搀进了水分,是受了水彩画的影响",他从70年代中期开始作水墨画,几十年的艰辛终于找到了得心应手、风格迥异的新的形式,从此后他就很少画水彩画了。他的作品影响着当代中国美术的走向。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分段朗读,梳理文章字词,整理各段大意。(请同学回答) 明确:第1自然段:由“默看细雨湿桃花”起笔。 第2自然段:承上赞美湿的景色格外有韵味。 第3自然段:转而说明喜欢画阴天和微雨天景色的因由。

识字六 教案教学设计

识字六教案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 教材分析 主题:关爱他人 本单元的教材,内容都是充满浓浓的情意。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实现情感陶冶,培养美好情操的依托。正如本组导语指出的: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通过朗读感悟,联系生活事件,感知社会生活,获得美好的人生体验,培养爱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见闻,指导学生提高认识,鼓励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关心社会。 活动安排:讲故事、唱歌、情境表演。 课时安排:14课时 识字6 一教学目标。 ★知能目标:1 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词语的反义关系。

3 学习说简单的反义词;积累词汇。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知反义词,体会这次词语中包含的情感。在语境中识字、积累词汇。 ★情意目标在识字、朗读的过程中,陶冶美好的情操,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识字、积累词汇;难点是理解个别比较抽象的词语,例如:热忱、雪中送炭等。 三教学思路: 本课由一连串的反义词构成对子,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韵律;内容对比鲜明,感情色彩浓厚。我自制了多媒体课件,通过看图,让学生联想生活事件,把生活场景和词语联系起来,在识字过程中,体会美与丑、爱和恨、冷漠与热忱、索取与奉献,从而,在学生心里埋下真、善、美的种子。 四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授课时间:2003/11/17 第一课时 一导入,联系生活场景,学习课文。

1 观察课件封面:笑脸和沮丧的脸,分别看图说话。 2 打开笑脸,观察一组图片:大手拉小手、救护场面、医生护理病人、爸爸辅导孩子学习等,引出“美、爱、真诚、热忱、助人为乐”等词语, 3 打开沮丧的脸,引出另一组图片:争吵、抢夺、哭泣等,引出相关词语。 二学习课文,朗读感悟。 1 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读给同桌听。读给同桌听,互相听一听是不是读准了。 3 朗读展示,比一比谁读得准。 4 师生对读,生生对读,体会前后的关系。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什么行为是真诚、雪中送炭;什么是行为是丑、虚假、冷漠。 5 再读悟情。 6 唱歌曲《爱的奉献》 三巩固认字。 1多媒体出示词语:真诚、冷漠、虚假、索取、奉献、永远、雪中送炭、助人为乐。先自读;小组比赛。 2认单个的字,结合生活实际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选自己喜欢的字组词。 四作业: 一星级:认生字、词语。

教学设计红色的画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终审稿)

教学设计红色的画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美术教学设计 红色的画 一、教材分析: 《红色的画》是人美版小学美术第5册第6课。本课属“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学生通过本课学习认识三原色,感受红色使画面产生的美感,使学生开始从盲目、随意地涂抹色彩,到初步的有意识地运用色彩,培养学生色彩美感,激发学生学习色彩的兴趣,提高学画色彩画的积极性。书中用多幅以红色为主的作品,来启发学生联想生活中常见的以红色为主的场面,使学生体会红色特有的魅力,感受红色带来的热烈、喜庆、奔放的美感。 二、学情分析: 本课学习对象是三年级上期的孩子,这阶段的孩子天真活泼,想象丰富,喜欢绘画,学习兴趣高。以前没有系统地学习色彩知识,在运用色彩上都是盲目、随意地涂抹色彩。学习本课后能初步的有意识地运用色彩,只要学生准备好学习用品,一般都能顺利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 2、让学生初步感受和认识红色特有的美感,增强对色彩学习的兴趣。 3、能给一幅线描画填上深浅不同的红色,使画面更有层次。 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对色彩美的感受能力。 四、教学重点:认识三原色、初步感受红色特有的美感。 五、教学难点:深浅不同的红色在画面上的运用,使画面更有层次。

六、教学策略、方法: 1、模式结构:“启发·创新” 流程:设情激趣—探究学习—艺术实践—评价拓展 2、方法、策略:通过课件出示红色的物体、红色的画,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了红色给人热烈、欢快、温暖的感觉。通过填色游戏,激发学生学习色彩的兴趣。通过两幅范画的对比、分析,使学生感受到红色的邻近色的美丽,知道画红色的画不仅要使用纯红色,而且还要运用好红色的邻近色,使画面更有层次。由于本课的教学内容比较多,教学难度比较大。因此,为了突出重点,节省作画时间,教师先准备好学生作业用的线描画,让学生直接涂颜色,这样就能顺利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取得较好的效果。 六、教学准备: 1、教具:教科书、色卡纸、课件、范品2幅、学生作业用的线描画。 2、学具:水彩笔、油画棒、水粉等着色用具。 七、教学过程:

画里阴晴 教学设计

画里阴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论述的中心。 2、学习本文起、承、转、合的独特的行文结构。 3、学习文中的修辞手法。 4、理解作者是如何在画作中体现它的创新思想的。、 二、教学重点: 1、作者的艺术观点; 2、本文独特的行文结构。 三、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的中心。 四、教学方法 1.语言品读法:诵读 2.点拨法:抓住关键词语,点拨理清词作脉络,进而把握文章主旨。 五、教学过程 1.导入课文 多媒体播放江南雨景的幻灯片,并配舒缓的淅淅沥沥的雨声。 导入语:同学们,这一幅幅的江南水乡的画面,是否让你感受到了些许宁静呢?那么在有着特别敏锐的画家眼中,这丝丝细雨又该有着怎样的韵味呢?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画家吴冠中的散文《画里阴晴》。 2.诵读课文 3.小组讨论 第一段问题设计:(1)第一段写了什么? (2)窗外是怎么样的景色?作者为什么要引用这句题画诗呢? (3)这句诗中最富韵味的是那一个词? 第二段问题设计:(1)“衣服湿了,颜色变深,湿衣服穿在身上不舒服,但湿了 的大自然景色却格外地有韵味。”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 用? (2)为什么湿了的大自然景色格外有韵味? 第三段问题设计:作者说,“他特别喜欢画阴天和微雨天的景色”,即使是吸引的水 彩画,“从意境和情趣方面看,模仿西洋的手法少,受益于中国 画的成分多。”为什么? 第四段问题设计:(1)为什么有人会认为“江南不宜画油画”? (2)“浓而滞的油画里有时要吸收水分,娇艳的……则鱼和熊掌 是可以兼得的。”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4.小组展示讨论成果教师点拨 阅读第一段 (1)第一段写了什么? 明确:由窗外雨景引出了潘天寿先生的题画诗“默看细雨湿桃花”。 (2)窗外是怎么样的景色?作者为什么要引用这句题画诗呢? 明确:桃红柳绿,春雨霏霏。作者把这幅美景比作“浓酣的水彩画”,水彩画给我们透明、湿润的感觉,而“浓酣”不仅告诉我们色彩的浓重,更让我们感 受到这雨中春景带给人酣畅淋漓的快感。潘天寿先生的这句题画诗确实与这

识字六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我选我》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8个生字。 教学难点:正确书写10个生字。 教学方法:讲述法、观察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前段时间咱们班选小组长时,有些同学自己就选过自己,表现得很勇敢,他们都想为大家服务。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六课《我选我》。 3、观看《我选我》视频,说说课文里的“我”指的是谁?“我”选“我”做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每句话读通顺,并划出不会的字,借助拼音或问同学、或查字典解决不认识的字。 2、出示要认识的生字。 (1)、自读生字 (2)、齐读、开火车读生字。

(3)、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交流识字方法。 4、齐读课文 三、书写生字 1、引导学生观察字型、分析结构。 2、指导书写“切、青、教、班”的写法。 3、学生描红、仿写,教师巡视指导,要求学生“一看、二写、三对照”,把字写美观,注意写字姿势。 4、小组评比:看谁的字写得漂亮,大家向他学习。 四、巩固练习 读拼音,写汉字。 五、作业: 1、抄写生字,并组词 2、熟读课文。 六、板书设计: 我选我 员青宁室样 校切教响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上节所学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自己有信心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懂得应当为别人服务。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生字。 2、抽读词语。 二、朗读、感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重点段。 3、创设情境、分角色朗读课文 4、表演读:学生分角色表演情景对话。 三、句子训练(课后题) 四、拓展思维、深化理解 1、就王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一事,谈谈自己的看法。 2、说一说:假如参加班干部竞选,你准备讲些什么? 五、作业:完成课后题。

《画》教案及教学反思

《画》教案及教学反思 《画》教案及教学反思 课时目标: 1 认识11个生字,认识两个偏旁:走之、竖心旁。 2 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内容,感受美景。 教学重点难点:识记生字。 教具准备:生字卡、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几个谜语,看谁最先猜出答案:①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花生)。②头戴小红帽,身穿大白袍,走路摇摇摆,游泳稳又快(鹅)。接下来这个可要听仔细了: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是什么?为什么是画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画》。 二看图说话 1 图:两个小朋友正在欣赏一幅美丽的图画,那高兴的样子可真让人羡慕,我们也去看看。一分钟时间,请与你的同桌说一说,图上都有些什么? 2 指名说。 (激励:谁能说的完整些?可以由远及近,把看到的都

说出来?谁能运用想象,说的更好些?) 3 点评:刚刚同学们说得好极了。这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图上有高山流水,远处有一棵棵挺拔的树木、一座座整 齐的房屋,近处还有美丽的鲜花和可爱的小鸟,美极了! 三识字 1 自由读一遍课文,有不认识的字,我们请拼音朋友帮忙,读准字音。 2 初识生字。 很多同学已经读完一遍了,在这篇课文中有许多的生字 宝宝需要大家认识,请你对照课文下面的生字栏,先看一遍,再从课文中找出这些生字圈出来,读一读、认一认。 3 识字。 课件出示:远近还惊色听无声春人来 ⑴音。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强调:yuan wu jin jing ting se sheng 的发音 ⑵形。 学了这么多生字,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呢? ①观察偏旁:“远”“近”,说说两个字的相同之处? 有共同的偏旁:走之。例:还… “惊”:左边竖心旁,右边北京的京,合在一起惊惊惊。 ②编字谜:三人日下去春游——春 米上加横竖出头——来

画里阴晴教案

《画里阴晴》教案 一、导入新课 一个人对天气的感受往往是因人而异的,有人喜欢阳光明媚的晴天,有人喜欢烟雨蒙蒙的雨天。不知道在坐的各位同学对天气的阴晴有什么样的感受,大家一起来谈谈,说说你为什么喜欢晴天,为什么喜欢雨天。 学生谈论,发言。 看来大家对阴晴都有自己的见解。下面我们来看看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他对阴晴有什么样的感受。 二、介绍作者、作品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哪些著名的画家,他们有哪些传世名画呢?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 唐:阎立本《步辇图》 唐张萱、周昉《唐宫仕女图》 唐韩滉《五牛图》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明·仇英《汉宫春晓图》 清·郎世宁《百骏图》 近现代吴冠中入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他不仅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艺术家,也是首位亚洲人获得这一职位。代表作品:《长江山峡》《鲁迅的故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 齐白石《群虾图》张大千《人物》潘天寿《达摩》徐悲鸿《奔马》 吴冠中(1919年~2010年6月25日),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1942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后来去西方艺术的中心-巴黎留学,他是当代在世界画坛具有极大影响的中国画家。2000年,吴冠中入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他不仅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艺术家,也是首位亚洲人获得这一职位。 代表作品:《长江山峡》《鲁迅的故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 三、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1、文章在结构上的特点大致符合起、承、转、合的传统写作技法。 起承转合式结构,是作品的一种基本结构方法。 “起”是起因,文章的开头;“承”是事件的过程;“转”是事件结果的转折;“合”是对该事件的议论,是结尾。 2.观点在层层铺垫、步步蓄势的基础上,正面提出自己的看法:“我感到在生活中每次表现不同对象时,永远需寻找相适应的技法”,换言之,即艺术贵在创新。 3.文题以“画里阴晴”为题,面对“阴雨”,有的人感到遗憾和无奈,而有的人却感到韵味无穷。同样是风景画,西洋风景画崇尚阳光,对“晴”过分追求;而作者却更推崇“阴”的朦胧,更偏爱风雨归舟的朦胧美。既是对全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又隐含了作者的观点:阴晴可以同画,中西应该合璧,艺术在于创新。同时,这样的文题又突出了文章的诗情画意。 四、分析课文: 1、分析第一二段 (1)朗读第一段,找出描写宜兴春雨的句子。 明确:“雨洗过。。。默看细雨湿桃花”在这里,引用了“默看细雨湿桃花”的诗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起笔,引起话题。 (2)这句中哪个字最为关键? 明确:湿。有什么作用?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6》教案设计(教案文本)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6》教案设计(教案文本)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6》教案设计 (教案文本) 一、儿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优美的歌曲能使人心情愉快。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闪烁的小星》,让我们伴随着动听的乐曲一起去欣赏美丽的星空,你们说好吗?(课件展示:夜晚闪烁的繁星图配乐)喜欢这满天星星的夜晚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识字6,来到农家小院和爷爷、奶奶、小丁丁一起走进这迷人的夏夜。请小朋友们伸出小手和我一起来写课题。(板书课题)请小朋友们齐读课题。 二、引词认读词串(课件展示:农家小院纳凉图) 1、指导认读第一行词串:太阳公公躲到了山后,美丽的夜晚来临了。谁会读这个词?(出示:夜晚)看,夜晚天空中有什么呢?(出示:繁星)谁来说说“繁星”指得是什么呢?谁能读出星星的

多?这些繁星一闪一闪的,看起来怎么样?(出示:亮晶晶)星星很亮,还会眨眼睛呢!谁能读出星星的亮? 2、指导认读第四行词串:天上的星星那么多,怎么数得清呢?快看,这些星星还有一些有趣的名字呢!谁认识?(出示:牵牛织女北斗星) 3、指导认读第三行词串:迷人的星空多么惹人喜爱呀!你们看,在农家小院里都有谁在看星星呢?(出示:爷爷奶奶小丁丁)为什么先说爷爷、奶奶后说小丁丁呢?爷爷、奶奶爱你们吗?让我们带着满心的爱喊他们一声——爷爷、奶奶;小丁丁也等着你们喊他呢——小丁丁。你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三个词的读音,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我请一排小朋友来读,读的时候注意读准轻声。 4、指导认读第四行词串:小朋友们看,画面中的爷爷、奶奶小丁丁他们在院子里乘凉做着什么?(出示:竹椅)爷爷手里还拿着(出示:蒲扇)读这两个词的时候要注意读准翘舌音。跟老师一起读。天上有闪烁的繁星,花丛中也有闪亮的星星,它们是谁呢?(出示:萤火虫)对了,还有一群提着小灯笼的萤火虫呢!谁来读读这

《画里阴晴》教案

《画里阴晴》教案 【教学目标】 1.接受艺术信息,感受艺术之美。 2.学习借鉴作者的艺术观点——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借鉴外国文化。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论述的中心:艺术贵在创新。 2. 学习本文起、承、转、合的独特行文结构;了解作者如何自然地引入话题,最后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 3.把握文章中运用的比喻、引用、衬托等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是如何在画作中体现它的创新思想的。 2.将创新理念迁移至学习生活中来。 【教学方法】 1. 活动法 2.体验感悟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个人对天气的感受往往是因人而异的,有人喜欢阳光明媚的晴天,有人喜欢烟雨蒙蒙的雨天。不知道在坐的各位同学对天气的阴晴有什么样的感受,大家一起来谈谈,说说你为什么喜欢晴天,为什么喜欢雨天。 学生谈论,发言。 看来大家对阴晴都有自己的见解。下面我们来看看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他对阴晴有什么样的感受。 二、介绍作者、作品 吴冠中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1942年毕业于国立,江苏省宜兴市人,是当代在世界画坛具有极大影响的画家。他30年代在杭州艺专开始学画,国画、油画兼学,后留学法国,在西方艺术的中心一一一巴黎,专攻西洋画,50年代初毅然回国。早年醉心于石涛、八大,后又热衷于塞尚、梵•高。在学中又学西的矛盾中,要走出自己的路子,要走出合乎民族特色的路子,是他奋斗的目标。他自己说:"我的水彩画,其实就是水墨画的变种。"他用西洋水彩,但追求的是中国优秀传统绘画的继承和发展,因之在油画民族化道路上走了多年的酸、甜、苦、辣的历程,至80年代初期,他的油画就更接近水墨画写意了," 油画中搀进了水分,是受了水彩画的影响",他从70年代中期开始作水墨画,几十年的艰辛终于找到了得心应手、风格迥异的新的形式,从此后他就很少画水彩画了。他的作品影响着当代中国美术的走向。 三、分析第一二段 1. 朗读第一段,找出描写宜兴春雨的句子。 明确:“雨洗过。。。默看细雨湿桃花”在这里,引用了“默看细雨湿桃花”的诗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起笔,引起话题。 2. 这句中哪个字最为关键? 明确:湿。有什么作用?

识字6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识字6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组数量词归类识字。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图画之中,让学生在感受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初步感知不同事物数量词的表达方式。二、学习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3、能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4、在日常生活中有主动识字的兴趣。三、教学重点、难点:本课教学重点在于识字、写字和学习数量词的运用;难点在于能在日常生活当中恰当地运用数量词。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四幅图片、学生自带一些郊游用品。五、教学时间: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9个生字,能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再认生字。2、学习数量词的使用,能在现实生活中正确运用。3、让学生有主动识字的兴趣,拓展识字的途径。课前谈话:同学们,今天王老师要给我们一(4)班的小朋友上一堂课。上课前,我们先做一个小游戏。老师出示一个词语,请你做一做和这个词语意思相反的动作,比如:左手,你就要马上把右手举起来。比一比,哪个小朋友最能干。右手—左手、低头—抬头、向前走—向后退、坐下—起立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下面我们就开始上课吧,王老师要看看在课堂中谁是最能干的。教学教程: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春游吗?想不想现在就去?(生答)师:今天老师将带同学们去领略美好的自然风光,开起我们的小火车,准备出发吧。(学生唱《火车开了》,课件放移动的风光图)二、第一部分生字识记:(学生唱完时刚好铃声响)师:到站啰!同学们,谁能说说第一站我们到了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展示第一幅图,背景是大海边,有沙滩、海鸥、军舰、帆船)师:海边的景色可真美。你能美美地把这几个词语读一读吗?(请学生个别读)师:刚才的几个小朋友读得非常好,我们也像他们一样读一读吧。(齐读)师:读得真美。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识字6》的第一小节写的就是刚才我们在海边看到的美丽景色,请小朋友打开书自己读读,然后说说在这一小节里你认识了几个生字?你是怎么记住的?(学生自读课文,自主识字)师:谁来说说在这一小节里你认识了哪几个字?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学生介绍一个字,字的颜色变一变,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师:同学们真能干,有这么多的识字方法。在海边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的心情是怎样的?(非常高兴)那就让我们带着高兴的心情美美地读一读这一小节吧。(齐读、小组分句读、想读的一起读)师:(触碰鼠标打乱数量词与事物的搭配位置)哎呀,王老师可真不小心,把屏幕上的一对对好朋友拆散了,同学们,快帮老师找找朋友吧。请倒出信封中的小纸片,在垫板上通过四人小组共同努力,帮老师找到好朋友。(学生四人一组做数量词搭配练习,老师巡回指导,再请二生在实物展台上操作)三、第二部分生字识记:师:找到好朋友的同学请大声地读读你找到的朋友。(四人合作读)我们一起来看看刚才讲台上两位同学的答案是怎样的?(展示)我们一起读一读。(齐读)师:好朋友找到了,坐上小火车继续往前走吧。小火车,开起来——(再次唱起《火车开了》)师:(铃声)到站啰!(出示第二小节的四个画面)哇,多美的景色呀,这一次我们来到什么地方了呢?(学生发言)师:课文中哪一部分写了图片上的景色呢?请大家打开书读一读,比比谁最先找到答案。(读第二小节)师:在这一小节里也有我们要认识的新朋友,谁来当小老师教大家读一读?(出示:秧、稻、塘)你会用什么方法来记住它们呢?(识字方法)师:同学们真不错。(播放课件)在刚才的旅行当中,老师的照相机还拍下了许多美丽的照片呢,想看看吗?当看到你喜欢的照片时,你可以站起来大声地说说照片上有什么。(学生自由地说课文内容,老师有序地播放)师:(定格时由所有图片组合成一幅画面)祖国的风景多美啊,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想说些什么呢?(让学生自由地说说自己的心情)让我们带着幸福快乐高兴的心情把1、2两小节读一读吧。(读一、二小节)四、复现生字,巩固练习。师:同学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我们已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了9个新朋友。下面我们和新朋

画汽车教学设计及反思

画汽车教学设计及反思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画汽车》教学设计及反思

《画汽车》教学反思 本课是人美版第一册第十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这节课是为了使学生通过对汽车的回忆、观察,大胆的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想所思的事物表现出来,从而培养学生造型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整体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学生由兴趣出发到回忆生活中的事物,再到概括事物的特征,最后运用这些特征表现自己的创造性想法。 我考虑到一年级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点。以猜谜语导入,培养孩子探究的意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真正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课堂伊始,我设计了让学生听音辨车的环节,充分调动了孩子的听觉能力,引发学生的兴趣,创造学生探究学习的气氛。同学们积极踊跃的猜着汽车的名字,看到自己猜对,欢呼声此起彼伏,这样学生很容易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在概括汽车特征这一重要环节中,学生在合作探究气氛中讨论不同汽车的共同之处。教师主持学生交流时,多鼓励学生以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及时引导学生对汽车特征的概括。教师的适

时演示使学生对汽车特征的总结变的更直观,学生头脑中形成的汽车特征也变的更明确。为了激起学生创新的意识,我让学生欣赏设计师设计的未来汽车、同龄小朋友的作品,特别是教师创作的海陆空多功能汽车,更让学生大开眼界,兴奋不已,激发了学生创作的欲望。 但在教学展示评价方面不足,如课堂随机的一些评价,应该更有实效性,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点拨的还不够到位。从学生创作的作品来看,学生独特创意的作品比较多,但表述能力比较弱,老师应给予更多的耐心,以便于他们的审美创作力的培养。

《画里阴晴》教案

《画里xx》教案 一、教学要求: 1.把握文章论述的中心。 2.学习本文起、承、转、合的独特的行文结构。 3.学习文中的修辞手法。 4.理解作者是如何在画作中体现它的创新思想的。 二、教学重点: 1.作者的艺术观点; 2.本文独特的行文结构。 三、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的中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江南的微风细雨总让人感觉到诗情画意,尽管生在江南,长在江南的我们有时对于连绵不断的阴雨天气也会感到不耐烦。但是在连续的几天晴空万里、艳阳高照后,我们往往又会情不自禁地怀念起纷飞飘坠的雨丝、淅淅沥沥的雨声了。而在有着特别敏锐的审美触觉的画家眼里,这丝丝细雨又该有怎样的韵味呢? 今天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就要跟我们谈谈“画里阴晴”。 (二)xx全文 (三)分析课文: 1.细读第一段:

(1)第一段写了什么? 由窗外雨景引出了潘天寿先生的题画诗“默看细雨湿桃花”。 (2)窗外是怎么样的景色?作者为什么要引用这句题画诗呢? 桃红柳绿,春雨霏霏。作者把这幅美景比作“浓酣的水彩画”,水彩画给我们透明、湿润的感觉,而“浓酣”不仅告诉我们色彩的浓重,更让我们感受到这雨中春景带给人酣畅淋漓的快感。潘天寿先生的这句题画诗确实与这雨中春景珠联璧合。 (3)这句诗中最富韵味的是那一个词? “湿”。作者不仅需要这一词所带来的意境,更需要由这一词来引出“画家的审美触觉”这一话题。可见这一句引用是全文的起笔。 2.朗读课文第二段: ⑴“衣服湿了,颜色变深,湿衣服穿在身上不舒服,但湿了的大自然景色却格外地有韵味。”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反衬的手法,突出了雨后大自然的美丽怡人。 ⑵为什么湿了的大自然景色格外有韵味? 因为“湿”“渲染了山林、村落,改变了大自然的色调”,使本来不协调的颜色也协调了起来,使大自然增加了另外一种美感,当然更有韵味。正如苏轼诗中所咏: “水光潋滟晴方 好,山色xx亦奇。” 可见,在对雨意的独特感悟上作者并不缺少知音。确实,那风情雨意曾被多少文人骚客化入文意,化为诗意。“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丝丝杨柳丝丝雨”,“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历来的中国的画家更是“爱画风雨归舟”,爱画“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诗境。中国的诗者、画家都从雨中找到了别

《石头画》教学设计及反思

《石头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图片、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感受奇石的美,了解赏石文化,同时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能力。本课着重根据石头的形状、纹理、色彩等特征,制作一个有趣的石头动物造型,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 学情分析:让学生到生活中收集石头,根据石头的形状、纹理、色彩等特征,制作一个有趣的石头动物造型,学生们天生好奇,富于想象,也未使用石头做材料过,对石头特别感兴趣,小动物又是学生的最爱,课堂上他们很激动,充满新奇感。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引导学生感受石文化,学习石头造型的制作方法。 操作目标:根据石头的形状、花纹和颜色,运用颜料、油画棒等材料进行简单的动物造型创作。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石头动物造型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富有创意和美感的石头动物造型设计。 教具准备:课件、石头作品范作、石头、水粉、油画棒、海绵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进行小组知识竞赛,复习微课视频重点。(提高学生兴趣和团队合作意识) 揭示课题:有趣的石头动物 二、新授课 1、通过“神笔马良”展示石头画作品,让学生进行观察,小组 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2、学生总结制作步骤。(对之前的预习相呼应) 3、复习制作方法(提问学生回答) 4、老师示范操作中的难点。 5、学生根据讲解进行练习。 6、老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讲解。 7、找一块石头引导学生怎样根据石头的形状和特点来设计形象(突破难点,激发学生想象力)。 三、布置作业 根据自己手中的石头特点进行石头画创作。 四、展评作品 从作品的造型、色彩、创意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你最欣赏哪一件石头动物作品?为什么?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教师把神笔奖励给作品有创意的同学。 五、拓展 1、欣赏古代石雕图片一件件造型粗犷的古代石雕作品经历数年 风雨的洗礼,今天仍屹立在世人的面前,这些富于“生命力的石头”

画里阴晴

画里阴晴 一、教学要求: 1、把握文章论述的中心。 2、学习本文起、承、转、合的独特的行文结构。 3、学习文中的修辞手法。 4、理解作者是如何在画作中体现它的创新思想的。 二、教学重点: 1、作者的艺术观点; 2、本文独特的行文结构。 三、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的中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江南的微风细雨总让人感觉到诗情画意,尽管生在江南,长在江南的我们有时对于连绵不断的阴雨天气也会感到不耐烦。但是在连续的几天晴空万里、艳阳高照后,我们往往又会情不自禁地怀念起纷飞飘坠的雨丝、淅淅沥沥的雨声了。而在有着特别敏锐的审美触觉的画家眼里,这丝丝细雨又该有怎样的韵味呢? 今天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就要跟我们谈谈“画里阴晴”。 (二)范读全文 (三)分析课文: 1、细读第一段: (1)第一段写了什么? 由窗外雨景引出了潘天寿先生的题画诗“默看细雨湿桃花”。 (2)窗外是怎么样的景色?作者为什么要引用这句题画诗呢?

桃红柳绿,春雨霏霏。作者把这幅美景比作“浓酣的水彩画”,水彩画给我们透明、湿润的感觉,而“浓酣”不仅告诉我们色彩的浓重,更让我们感受到这雨中春景带给人酣畅淋漓的快感。潘天寿先生的这句题画诗确实与这雨中春景珠联璧合。 (3)这句诗中最富韵味的是那一个词? “湿”。作者不仅需要这一词所带来的意境,更需要由这一词来引出“画家的审美触觉”这一话题。可见这一句引用是全文的起笔。 2、朗读课文第二段: (1)“衣服湿了,颜色变深,湿衣服穿在身上不舒服,但湿了的大自然景色却格外地有韵味。”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反衬的手法,突出了雨后大自然的美丽怡人。 (2)为什么湿了的大自然景色格外有韵味? 因为“湿”“渲染了山林、村落,改变了大自然的色调”,使本来不协调的颜色也协调了起来,使大自然增加了另外一种美感,当然更有韵味。正如苏轼诗中所咏:“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可见,在对雨意的独特感悟上作者并不缺少知音。确实,那风情雨意曾被多少文人骚客化入文意,化为诗意。“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丝丝杨柳丝丝雨”,“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历来的中国的画家更是“爱画风雨归舟”,爱画“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诗境。中国的诗者、画家都从雨中找到了别具风格的意境。这微风细雨已不再是自然现象,而有着浓浓的文化意蕴,有着万般风情。 西洋画重形似,而中国画重神韵;西洋画是写实的,中国画是象征的。中国画追求传神,追求意境,画的是心中的景,而非眼中的景。雨湿的山水草木有着别样的韵味、情调,表达着不同的意境。所以被内心有着深深的传统文化情结的作者所赞赏,,并融入他的绘画中。 可是作者留学法国多年,而且学的主要是西洋画和水彩画。那么作者到底是如何处理传统和西洋的关系? 3、阅读第三段: 作者说,“他特别喜欢画阴天和微雨天的景色”,即使是吸引的水彩画,“从意境和情趣方面看,模仿西洋的手法少,受益于中国画的成分多。”为什么? 这是因为中国画和西洋画对阳光、阴雨的感受和表现截然不同。西洋画崇尚阳光,追求强烈的色彩感,即使画风雨,也只是理性地写实地表现其形态,仅仅把它当作大自然的一种形态。而中国话画中的风雨确实一种意境,一种情致。(可用两幅典型的中国画和西洋画做比较)。“喜欢画阴雨和微雨天的景色”的吴冠中的绘画风格当然“受益于中国画的成分多”了。

《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一年级上册《画》教学设计 曹佩荣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识“辶’’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教学难点:了解诗意。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一首古诗《鹅》,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吧!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首古诗《画》。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引导学生整体观察图画,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2、方法多样,学习生字。首先,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最后,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读。

三、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这一步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感受画的美,语言文字的美。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桌听,这里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兴趣盎然地读诗。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3、指导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读好。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 四、趣味练习,书写生字 指导书写“来、去、水、不”

高教版-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5课《画里阴晴》-精编解析

《画里阴晴》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文艺贵在创新这个中心论点,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2.学习文章的以小见大的写法 教学方法 质疑、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一种艺术都是丰富多彩的,都有不同的流派和风格,绘画也不例外。大家先来看以下几幅美术作品,说说它是那一种类型的。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文章《画里阴晴》,看看吴冠中老先生要告诉我们一些什么? 二、走近作者 吴冠中,1919年生于江苏宜兴农村。 1942年毕业于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 1947年考取公费留学法国,在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进修油画。 1950年回国后,曾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1990年获法国文化部文艺最高勋位,1993年获巴黎市勋章,2002年入选法兰西学士院终生通讯院士。2003年被中国文联授予金彩奖。 曾先后在北京、香港、台湾、新加坡、英国、美国、巴黎等处举办个人画展数十次。国内外已出版画集和文集近百种。 终生探索中西艺术结合之路,迄今兼作油画与水墨画。 大家先来看2004年艺术品秋季拍卖会上的一些数字: 吴冠中48幅作品上拍,47幅成交,总成交金额4403.92万元人民币,平均每平方尺画价跃至27万元!!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7幅作品成交价超过百万元 《三峡之歌》605万元人民币 《春荀》422万元人民币 《北京雪》363万元人民币 《罗汉居》279万元人民币 这么高的拍卖价格证明了吴冠中的绘画艺术价值,到底吴冠中的作品有什么魅力呢??接下来我们看课文。 三、分析课文 (一)教师范读第一自然段(起-------默看细雨湿桃花) 1.请找出课文开头写景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把你认为用的好的词语划出来。 明确:“雨洗过……默看细雨湿桃花”。比喻,引用 浓酣:浓厚、尽兴、畅快密密点点黑得像铁妖柔飘摇 这些词语运用得恰到好处,显示了画家文字上的功力。 2.“默看细雨湿桃花”这句中哪个字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从整篇文章的内容考虑,这个字有什么作用? 明确:湿。第一二段是通过“湿”这个词语衔接起来的,这样过渡显得自然,紧凑。 同时,引入正题,谈起了阴雨天和晴天不同的审美情趣。 (二)学生阅读第二自然段(承-------独特韵味)

识字六教案及反思

识字六教学设计 本节教学目标 1.认识“海、鸥”等14个生字。会写“海、竹”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感情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3.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本节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学词、找识字方法与规律及联系实际来识字。 本节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1、本节为第一课时 2、第二课时以复习巩固、数量词拓展、指导书写为主。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今天同学们来到这里上课,高兴吗?(高兴)咱们先来观察一下这里的环境,你都看到了什么?用上数量词说一说。(教师引导用:“我看到一台空调。”的句式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指生说) 大家观察的真仔细,使用的量词也很准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识字六,它就是一首数量词歌。(板书课题)一只海鸥在大海上空自由的飞翔,一片柔软的海滩上躺着许多漂亮的贝壳,远处一艘威武的军舰在蔚蓝的大海上航行,一条帆船静静地在海上漂游。太阳暖暖地照着稻田,一畦畦秧苗神气地挺直了腰,一块块稻田闪着绿油油的光芒,一方鱼塘里小鱼们快乐地游来游去,一座果园里的果子熟了,透着的丰收的喜悦。 (2)瞧,一竿竿翠竹修长挺拔,一孔石桥诉说着古老的故事,一道清澈的小溪哗哗的流淌,一群飞鸟快乐的翱翔。 一群红领巾托起一面鲜红的队旗,吹响时代的号角,留下一片动听的欢笑?(出示:一道小溪、一孔石桥、一片动听的欢笑 二、听范读 打开书95页,认真听老师读课文,注意听清每个字的读音。 (范读1遍) 三、自渎课文 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自己读课文 2、分节检查读课文。(其它同学听一听他们的字音读准了没有。) 3、学生评价 四、学生字 1、文中的词语飞到了苹果树上,还认识它吗?下面咱们来个摘苹果比赛,读对了词语,苹果才会落下来。要不要练一练。还是先练一练吧! ①练读②抢答比赛 2、词语会读,单个的字宝宝会认吗? ①学生自由认读生字,不会的请教同桌。 ②指名读,抢读 3、(点击归类生字)生字的顺序变了,观察每一行字,你发现了什么?(指生说) a. 1行:都有三点水。(组词理解) 读一读组词(大家组的词都与水有关) B. 2行:都有禾字旁,与禾苗有关。(看图理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